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分析萃取技术论文

分析萃取技术论文

分析萃取技术论文
分析萃取技术论文

萃取技术研究

摘要:近年关于萃取技术研究进展很快,各种萃取方法层出不穷但各有其优缺点,现通过对几种比较流行的萃取方法进行总结归纳。

一.引言

随着科技水平发展以及对于各种科研需要关于萃取技术这方面的研究不断更新,新的方法不断研究出来。本文把几种常见的方法做个详细的归纳。主要介绍有以下几种方法。

1.超声波萃取技术

2.固相萃取技术

3.亚临界水萃取技术

4.液相微萃取技术

二.萃取技术

1. 超声波萃取技术

1.1 超声波萃取,亦称为超声波辅助萃取、超声波提取,是利用超声波辐射压强产生的强烈空化效应、扰动效应、高加速度、击碎和搅拌作用等多级效应,增大物质分子运动频率和速度,增加溶剂穿透力,从而加速目标成分进入溶剂,促进提取的进行

1.2 超声波萃取原理

超声对萃取的强化作用最主要的原因是空化效应[1]即存在于液体中的微小气泡,在超声场的作用下被激活,表现为泡核的形成、振荡、生长、收缩乃至崩溃等一系列动力学过程,及其引发的物理和化学效应.气泡在几微秒之内突然崩溃,可形成高达5 000 K以上的局部热点,压力可达数十乃至上百个兆帕,随着高压的释放,在液体中形成强大的冲击波 (均相)或高速射流(非均相),其速度可以达100 m/s.伴随超声空化产生的微射流、冲击波等机械效应加剧了体系的湍动程度,加快相相间的传质速度.同时,冲击流对动植物细胞组织产生一种物理剪切力,使之变形、破裂、并释放出内含物,从而促进细胞内有效成分的溶出.另外,超声波的热作用和机械作用也能促进超声波强化萃取[2].超声波在媒质质点传播过程中其能量不断被媒质质点吸收变成热能,导致媒质质点温度升高,加

速有效成分的溶解.超声波的机械作用主要是超声波在介质中传播时,在其传播的波阵面上将引起介质质点的交替压缩和伸长,使介质质点运动,从而获得巨大的加速度和动能.巨大的加速度

能促进溶剂进人提取物细胞,加强传质过程,使有效成分迅速逸出.

1.3 超声波萃取技术的特点

与常规的萃取技术相比,超声波萃取技术快速、价廉、高效。在某些情况下,甚至比超临界流体萃取(SFE)和微波辅助萃取还好。与索氏萃取相比,其主要优点有:①成穴作用增强了系统的极性,这些都会提高萃取效率,使之达到或超过索氏萃取的效率;②超声波萃取允许添加共萃取剂,以进一步增大液相的极性;

③适合不耐热的目标成分的萃取④操作时间比索氏萃取短。在以下2个方面,超声波萃取优于SFE:①仪器设备简单,萃取成本低得多;②可提取很多化合物,无论其极性如何,因为超声波萃取可用任何一种溶剂。SFE 事实上只能用.CO2作萃取剂,因此仅适合非极性物质的萃取。超声波萃取优于微波辅助萃取体现在:①在某些情况下,比微波辅助萃取速度快;②酸消解中,超声波萃取比常规微波辅助萃取安全;③多数情况下,超声波萃取操作步骤少,萃取过程简单,不易对萃取物造成污染。与所有声波一样,超声波在不均匀介质中传播也会发生散射衰减。超声波萃取时,样品整体作为一种介质是各向异性的,即在各个方向上都不均匀,不仅在两种介质的界面处发生反射和折射,而且在较粗糙的界面上还发生散射,因此,到达样品内部的超声波能量会有一定程度的衰减,影响提取效果。对于超声波萃取来说,提取前样品的浸泡时间、超声波强度、超声波频率及提取时间等也是影响目标成分提取率的重要因素。

1.5 超声波萃取技术的应用

早在20世纪50年代,人们就把超声波用于提取花生油和啤酒花中的苦味素、鱼组织中的鱼油等。目前,超声波萃取技术已广泛用于食品、药物、工业原材料、农业环境等样品中有机组分或无机组分的分离和提取。5.1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在食品工业中,超声波萃取技术是一项边缘、交叉的学科技术,已引起很多国家科技工作者的广泛关注。5.1 油脂浸取。超声场强化提取油脂可使浸取效率显著提高,还可以改善油脂品质,节约原料,增加油的提取量。毕红卫对比了匀浆法和超声波萃取r2 亚麻酸,结果表明,超声波法得到的油量多,比匀浆法增加12.8%,

并节省人力。从花生中提取花生油,可使花生油的产量增加2.76 倍。Gorodenrd 等用超声波萃取技术提取葵花籽中油脂,使产量提高27%-28%。在棉籽量相同时,用乙醇提取棉籽油,若使用强度为%1.39w/㎝2 超声波处理,1h内提取的油量,比不用超声波时提高了8.3倍。目前鱼肝油的提取,主要采用溶出法,出油率低,且高温使维生素遭到破坏。超声波也可用于动物油的加工提取,如鳕鱼肝油的提取等。苏联学者分别用300、600、800、1500kHz 的超声波提取鳕鱼肝油,在2-5min 内能使组织内油脂几乎全部提取出来,所含维生素未遭破坏,且油脂品质优于传统方法。超声场不仅可以强化常规流体对物质的浸取过程,而且还可以强化超临界状态下物质的萃取过程。陈钧等对超声波强化超临界从co2流体萃取过程进行了试验研究,从麦芽胚中提取麦胚油,超临界流体萃取附加超声场后,麦胚油的提

取率提高10%左右,且未引起麦胚油的降解。超声波萃取在提取油脂方面的研究与应用十分活跃,已开展的试验和应用涉及到八角油、扁桃油、丁香油、紫苏油、月见草油等的提取

5.2蛋白质提取。超声波提取蛋白质方面也有显著效果,如用常规搅拌法从处理过的脱脂大豆料胚中提取大豆蛋白质,很少能达到蛋白质总含量的30%,又很难提取出热不稳定的7s蛋白成分,但用超声波既能将上述料胚在水中将其蛋白质粉碎,也可将&"’的蛋白质液化,还可提取热不稳定的7s 蛋白成分。梁汉华等通过对不同浓度大豆浆体、磨前经热处理大豆浆体及其分离出的豆渣进行超声波处理等一系列试验。结果表明,经超声波处理过的大豆浆体,与不经处理的比较,其豆奶中蛋白质含量均有显著的提高,提高的幅度在12%-20%,这说明超声波处理确实有提高蛋白质萃取率的作用。超声波处理还可提高浆体的分离温度,降低浆体粘度,可用于直接生产高浓度(高蛋白)的豆奶产品。5.3多糖提取。黄海云等以白芨块茎为原料提取白芨粗__多糖,比较多种提取方法表明,室温下超声波处理是最理想的提取方法。对金针菇子实体多糖的提取,用超声波强化,可使多糖提取率提高7

6.22%。靳胜英等利用超声波热水浸提银耳多糖,提取率比酶法高出5%,且浸提时间大大缩短。于淑娟等对超声波催化酶法提取灵芝多糖的机理、优化方案及降解产品的组分和结构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同时也对虫草多糖、香菇多糖、猴头多糖的提取进行了研究,与传统工艺相比,超声波强化提取操作简单,

提取率高,反应过程无物料损失和无副反应发生。赵兵等对循环气升式超声破碎鼠尾藻提取海藻多糖研究发现,超声波在室温下作用20min,即可达到100℃搅拌4h的多糖提取率,明显高于80℃搅拌4h 的多糖提取率。通过比较用超声波和不用超声波提取中的多糖研究也证实了超声波提取是一种有效的强化提取方法。

2.固相萃取技术

2.1 固相萃取技术基本原理

固相萃取(Solid Phase Extraction,SPE)技术基于液相色谱原理,可近似看作一个简单的色谱过程16t。原理是利用固体吸附剂将液体样品中的目标化合物吸附,与样品的基体和干扰化合物分离,然后再用洗脱液洗脱或加热解吸附,达到分离和富集目标化合物的目的171。固相萃取可分为在线萃取和离线萃取。前者萃取与色谱分析同步完成,而后者萃取与色谱分析分步完成。两者在原理上是一致的。

2.2 基本操作过程

2.1柱预处理(柱活化)用适当的溶剂淋洗SPE柱.以使吸附剂保持湿润,可以吸附目标化合物或干扰化合物。不同模式固相萃取小柱活化用的溶剂不同。其目的有2个:一是除去填料中可能存在的杂质;二是使填料溶剂化,提高固相萃取的重现性。2.2上样将液态或溶解后的固态样品倒入预处理后的sPE柱。然后利用抽真空、加压或离心的方法使样品通过SPE柱,在该步骤中,分析物被保留在吸附剂上。2.3淋洗和洗脱样品进入SPE柱、目标化合物被吸附后,视分离模式和样品性质而定。可采用适当的洗脱剂将目标化合物直接淋洗下来;也可先将干扰化合物淋洗掉,再用适当的洗脱剂将目标化合物洗脱。通常采用后一种方法更有利于样品的净化。淋洗和洗脱同上所述,可采用抽真空、加压或离心的方法使淋洗液或洗脱液流过吸附剂。

2.3 影响因素

3.1 吸附剂目前常用的吸附剂有正、反相吸附剂、离子交换吸附剂和抗体键合吸附剂等,试验时尽量选择与目标化合物极性相似的吸附剂。其用量大小与目标物性质(极性、挥发性)及其在水样中的浓度直接相关。3.2洗脱溶剂在SPE中。洗脱溶剂的选择与目标物性质及使用的吸附剂有关,楼蔓藤等181给出了常见有

机溶剂的极性和洗脱强度。试验过程中可根剧被测物的物理、化学性质选用。洗脱剂体积应以淋洗完全为前提,体积最小的为最佳191,可通过多次洗脱法(小体积),根据回收率的变化曲线找到最佳的洗脱液体积,显然,洗脱体积越小富集倍数越高。3.3保留体积在加样过程中,保留体积是SPE技术的关键因素之一,它代表了进行痕量富集时能有效处理的水样体积。根据色谱分析仪的最小检出量和水样中有机物的浓度,可以估算出欲富集的最小水样体积。另外。样液的pH 值也影响样品的吸附效率。3.4流速流速的控制对SPE至关重要,流速过大将引起SPE柱的穿漏,流速太小则处理速度太慢。柱预处理过程中流速适中,保证溶液充分湿润吸附剂即可,上样和洗脱过程则要求流速尽量慢些。以使分析物尽量保留在柱内或达到完全洗脱,否则会导致分析物流失。影响回收率的大小。尤其离子交换过程,进行比较缓慢,应采用较低的流速(0.5—2.0 ml/min)。

3.超临界co2萃取技术

3.1 亚临界水萃取技术的基本原理亚临界水又称超加热水、高压热水或热液态水,是指在一定的压力下,将水加热到100℃以上临界温度374℃以下的高温,水体仍然保持在液体状态。亚临界状态下流体微观结构的氢键、离子水合、离子缔合、簇状结构等发生了变化,因此亚临界水的物理、化学特性与常温常压下的水在性质上有较大差别。常温常压下水的极性较强,亚临界状态下,随着温度的升高,亚临界水的氢键被打开或减弱,从而使水高到低萃取出来。这样就可以通过控制亚临界水的温度和压力,使水的极性在较大范围内变化,从而实现天然产物中有效成分从水溶性成分到脂溶性成分的连续提取,并可实现选择性提取。此外,由于亚临界水萃取是以价廉、无污染的水作为萃取剂,因此,亚临界水萃取技术被视为绿色环保、前景广阔的一项变革性技术。

3.2 亚临界水应用亚临界水萃取技术是近10年来刚刚发展起来的新型技术,该技术最早应用于土壤、沉积物、淤泥等环境样品中有机污染物的萃取。1998年,英国的Basile等第一次用超加热水提取迷迭香叶子中的挥发油,随后,该技术逐步被应用于其他天然产物及食品的萃取中。由于技术优势明显,该技术很快作为从天然产物中萃取有效成分的新方法而得以迅速发展。目前,亚临界水萃取技术在天然产物领域的应用主要集中在挥发油及活性成分的提取上2.1在挥发油方面

的应用水蒸气蒸馏法和有机溶剂萃取法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传统植物挥发油或有效成分的萃取方法,但操作时间长、能耗高、选择性差、有机溶剂易残留等缺陷使得这2种传统方法的工业化、规模化应用受到了很大限制。近年来,sFE技术以其无毒、残留量低、有效成分不易被破坏等优点备受称赞。但由于常用溶剂C02具有非极性和相对分子质量小的特点,使得对某些物质的溶解度较低、选择性不高而使提取效果并不理想,实际操作中往往要通过添加夹带剂来提高萃取率,萃取结束后,必须设法除去挥发油中的夹带剂,这势必导致工艺的复杂及易挥发成分的损失及氧化;另外由于水不溶于C02,因而超临界C02萃取过程常需将原料预先干燥,额外增加了成本,也使芳香性化合物油有所损失。此外,从植物中提取挥发油时,由于超临界c02不仅对挥发油而且对低极性的化合物如角质层中的蜡质、脂肪酸、有色物质及树脂也有相似的溶解性,提取过程中这些物质也会被提取出来,虽然采用复杂的体系也可以得到较纯的挥发油u7|,但操作繁琐且对设备的要求也更为苛刻。.为了克服超临界c02萃取方法的缺点,1998年Basile等进行了亚临界水萃取迷迭香中挥发油的研究,并与传统的萃取技术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含氧化合物的产量高于水蒸气蒸馏法的产量,能耗也较低,证实了亚临界水萃取技术的确是一种可行的方法。G觚z—Gracia等113J通过对比亚临界水提取、水蒸气蒸馏和二氯甲烷溶剂提取茴香油,结果表明,亚临界水提取更为迅速、清洁、氧化萜烯的浓度和得率更高。随后,如表1所示相继有大量的亚临界水萃取技术在挥发油提取方面应用的报道。诸多研究充分显示了亚临界水萃取技术在萃取挥发油面的优势:时问短、提取效率高、能耗低、所得挥发油质量好。

2.2在活性成分萃取方面的应用亚临界水萃取技术的另一个重要应用就是用来萃取天然产物中的活性成分。Kubatova等用亚临界水从卡瓦根中提取卡瓦内酯,并和有机溶剂提取法相比较,在175℃、20min的条件下提取量与使用丙酮、二氯甲烷或是甲醇超声提取18 h相当,是索氏提取法或溶剂萃取法6 h所得量的2倍。Markom等用溶剂提取法、sFE及亚临界水萃取法从珠子草中提取水解单宁(没食子酸、鞣花酸、柯里拉京),结果表明,当温度固定时,溶剂提取法是萃取没食子酸和鞣花酸的最好方法,但亚临界水萃取法所得的提取量最高,柯里拉京也能在最短的时间内被提取出来。Gncln—nsmndag等倒进行了SwE、AsE、超声提取法(usE)从王不留行中萃取皂角苷的研究,实验考察了萃取溶剂类型、预处理方式、萃取

方法、亚临界水萃取过程中萃取温度及时间对萃取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用纯的甲醇或乙醇和含水的甲醇或乙醇作萃取剂,AsE所得的皂角苷的量要比用usE 多,当用质量分数为80%的乙醇作萃取剂时,皂角苷的提取量达到最高;亚临界水萃取过程中萃取量是随着萃取温度和萃取时间的增加而增加,但当温度≥150℃时降解很明显;样品经过预处理并没有提高萃取效率,在125~160℃、萃取时间1 h的情况下,提取没有被预处理的样品所得皂角苷的量大于经过粉碎处理的样品。Luque.Roddguez等用o.8%(体积分数)的Hcl酸化处理过的改良萃取溶剂——超加热水和乙醇从葡萄皮中萃取花青素和其他酚类,结果表明,在水和乙醇体积比1:1、120℃、30 rnin、1.2 rnL/IIlin和8 MPa的条件下,花青素、总酚、黄酮类物质的提取量均高于动态的传统固液提取

4.液相微萃取技术

4.1 液相微萃取的方式

1.1 直接液相微萃取直接利用悬挂在色谱微量进样器针头或Teflon 棒端的有机

溶剂对溶液中的分析物直接进行萃取的方法,叫做直接液相微萃取法(如图1 所示)。这种方法一般比较适合于萃取较为洁净的液体样品。但由于悬在色谱微量进样器针头上的有机液滴在样品搅拌时易于脱落,最近有人将多孔性的中空纤维固定在进样器的针头上,用于保护和容纳有机溶剂,同时由于纤维上的多孔性,增加了溶剂与样品接触的表面积,从而提高了萃取率。1.2液相微萃取; 后萃取液相微萃取I 后萃取又称为液-液-液微萃取,整个萃取过程如下:给体(样品)中的分析物首先被萃取到有机溶剂中,接着又被后萃取到受体里(如图J 和5所示)。这种方式一般适用于在有机溶剂中富集效率不是很高的分析物,需要通过后萃取来进一步提高富集倍数。如在对酚类化合物进行萃取时,通过调节给体(样品)的ph 值来使酚类以中性形式存在,那么它们在给体中的溶解度减少,在搅拌时酚类化合物很容易地被萃取到有机溶剂中,再通过调节受体/K 值到强碱性,可以把酚类从有机溶剂中进一步浓缩到富集能力更强的受体(强碱性溶液)里。对芳香胺的萃取也可采用类似的方法,只是在受体中加入了18-冠-6,它可以与芳香胺发生络合作用,实现更佳的富集效果。1.3顶空液相微萃取把有机溶剂悬于样品的上部空间而进行萃取的方法,叫做顶空液相微萃取法(如图" . 所示)。这种方法适用于分析物容易进入样品上方空间的挥发性或半挥发性有机化合物。

在顶空液相微萃取中含! 相(有机溶剂、液上空间、样品),分析物在! 相中的化学势是推动分析物从样品进入有机液滴的驱动力,可以通过不断搅拌样品产生连续的新表面来增强这种驱动力。挥发性化合物在液上空间的传质速度非常快,这是因为在气相中,分析物具有较大的扩散系数,且挥发性化合物从水中到液上空间再到有机溶剂比从水中直接进入有机溶剂的传质速度快得多,所以对于水中的挥发性有机物,顶空液相微萃取法比直接液相微萃取法更快捷。由于直接液相微萃取法在萃取样品时,不可避免的会在有机液滴外围形成一层稳定的扩散层,这会阻碍分析物向有机溶剂液滴的扩散迁移,而顶空萃取法克服了这一局限,由于分析物在气相的扩散系数是其在凝聚相的104倍,因此对于扩散系数较大的挥发性物质,顶空液相微萃取大大缩短了到达平衡所需的时间,同时还可以消除样品基质的干扰。到目前为止,应用还很少。最近我们利用这种萃取方式成功地对饮用水中的三卤甲烷进行了快速分析。

4.2萃取效率的影响因素

LPME对分析物的萃取受某些几个因素的影响,例如有机溶剂种类、液滴大小、搅拌速率、盐效应、ph值以及温度等。2.1盐效应与ph值由于分析物在有机溶剂和样品之间的分配系数受样品基体的影响,当样品基体发生变化时,分配系数也会随之发生变化。通过向样品中加入一些无机盐类(如NaCl,Na2So4等),可以增加溶液的离子强度,增大分配系数,从而提高它们在有机相中的分配,这也是提高分析灵敏度的有效途径。控制溶液的56 值能够改变一些分析物在溶液中的存在形式,减少它们在水中的溶解度,增加它们在有机相中的分配。如在对酚类化合物进行LPME/BE时,控制较小的PH 值,使溶液中的酚类化合物以分子形式存在,减少了在水中溶解度,从而提高了萃取率。2.2 温度的影响一般来说,温度对液相微萃取有两方面的影响:升高温度,分析物向有机相的扩散系数增大,扩散速度随之增大,同时加强了对流过程,升温有利于缩短达平衡的时间;但是,升温会使分析物的分配系数减小,导致其在溶剂中的萃取量减少。所以,实验时应兼顾萃取时间和萃取效果,寻找最佳的工作温度。2.3 萃取时间的影响由于液相微萃取过程是一个基于分析物在样品与有机溶剂(或受体)之间分配平衡的过程,所以分析物在平衡时的萃取量将达到最大。对于分配系数较小的分析物,一般需要较长的时间才能达到平衡,所以,选择的萃取时间一般在平衡之前(非平

衡)。在这种情况下,为保证得到较好的重现性,萃取时间必须严格控制。另外,萃取时间也会对有机液滴大小产生影响。虽然有机相在水中有较小的溶解度,但随着萃取时间的增加,体积本来就不大的有机液滴就会出现较为明显的损失。为了矫正这种变化,常在萃取溶剂中加入内标。

结语

随着科研技术的不断发展关于萃取技术定会不断发展更新。而对于科研也正需要这方面的技术发展,这样更有利于进行科学研究。所以萃取技术的发展必会带动科学的发展。

参考文献

⑴张斌,许莉勇超声萃取技术研究与应用进展浙江工业大学学报第36卷第5期浙江工业大学学报

⑵李婷,侯晓东,陈文学,豆海港,仇厚援超声波萃取技术的研究现状及展望安徽农业科学

⑶刘红曾建勇温贤有陈坚文固相萃取技术及其影响因素现代农业科技

2010年第11

⑷吴仁铭亚临界水萃取在分析化学中的应用化学进展

⑸靳洪允亚临界水的应用研究及进展湿法冶金

⑹郭娟,丘泰球,杨日福,范晓丹亚临界水萃取技术在天然产物提取中的研究进展现代化工

⑺赵汝松徐晓白刘秀芬液相微萃取技术的研究进展分析化学评述与进展

⑻苏文辉郭玉华侯绍刚液相微萃取技术的研究进展分析化学评述与进展

⑼各种文库等

毕业论文任务书范文参考

毕业论文任务书范文参考 论文(设计)题目浅谈藏文编码国际标准的产生对西藏文化发展的影响 学生姓名xxx院系、专业xxxx院 xxxx专业指导教师xxx 选题目的和意义:少数民族语言文字及其所承载的民族文化是中华民族大家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又与世界民族文化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面对各民族间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日趋密切的社会发展现实,面对开放的世界,少数民族语言文字信息化,特别是跨境民族语言文字信息化对提高我国国际地位,扩大国际影响力有不可忽视的积极作用。少数民族语言信息化理论的研究、少数民族语言的资源与信息处理技术的开发和利用等工作,关系到少数民族语言政策的贯彻和落实,关系到少数民族语言文字的学习、使用和发展,关系到少数民族语言文字信息技术的科学化,关系到民族文化兴衰,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与发展,并涉及国家稳定与安全以及国际影响的重要社会问题。因此,加速少数民族语言文字信息化进程,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和科学意义。 本课题在国内外的研究状况及发展趋势: 从网络检索的资料看,藏文编码的国家标准和国际标准于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正式启动实施。通过西藏自治区和国内相关研究机构和大专院校专家们精诚合作和艰辛努力,

最终使藏文编码字符集国际标准成为我国少数民族文字中的第一个国际标准。藏文编码方案在传统藏文字素的认知和计算机字符代码处理上做到了合理的继承和创新,体现了藏文应用开发的本土化和国际化的有机结合。藏文编码标准在各种藏文信息处理领域的正式启用,将带动藏语文在信息技术发展和国际化交流方面发挥更加广泛和积极的社会作用,推动藏语文的使用和发展上一个新的台阶,为少数民族地区的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服务。 主要研究内容: 藏文编码国际标准研制提案的研究制定工作主要涉及4个方面的内容;即字汇、字序、字符名称及相关规则的制定。字汇就是要确定收字的范围,字序就是要确定字符的编码及其位置,字符名称就是要给出每个字符标准的、明确的名称,相关规则就是要给出一系列用于技术实现的规则。 进度安排 xx-11-19--xx-11-22 确定论文题目、填写任务书 xx-11-23--xx-11-30 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及进度表 xx-12-01--xx-12-20 查找资料、写出论文大纲 xx-12-21--xx-03-31 完成系统总体设计 xx-04-01--xx-04-15 完善系统,并完成初稿 xx-04-16--xx-04-25 第二次稿交给老师批阅. xx-04-26--xx-05-03 完成论文终稿交老师批阅

现代分离科学与技术复习题(1)

1、名词解释 1)分配系数,指一定温度下,处于平衡状态时,组分在流动相中的浓度和在固 定相中的浓度之比,以K表示。分配系数与组分、流动相和固定相的热力学性质有关,也与温度、压力有关。在不同的色谱分离机制中,K有不同的概念:吸附色谱法为吸附系数,为选择性系数(或称交换系数),凝胶色谱法为渗透参数 2)絮凝,使水或液体中悬浮微粒集聚变大,或形成絮团,从而加快的,达到固 -液分离的目的,这一现象或操作称作 3)层析分离,是利用各组分(、、分子的形状与大小、分子的电荷性与)的不 同,将多组分混合物进行分离的方法。主要是利用不同物质在固定和流动相上的亲和性差异,利用移动速度的不同进行分离。 4)吸附分离,吸附是利用吸附剂对液体或气体中某一组分具有选择性吸附的能 力,使其富集在吸附剂表面,再用适当的洗脱剂将其解吸达到分离纯化的过程 5)分子印迹技术分子印迹技术是指为获得在空间结构和结合位点上与某一分 子(印迹分子) 完全匹配的聚合物的实验制备技术。 6)反渗析,利用反渗透膜选择性的只能通过溶剂(通常是水)的性质,对溶液 施加压力,克服溶液的渗透压,使溶剂通过反渗透膜而从溶液中分离出来的过程。 7)共沉淀分离,共分离法是富集痕量组分的有效方法之一,是利用溶液中主沉 淀物(称为)析出时将共存的某些微量组分载带下来而得到分离的方法 8)离子交换分离,通过分子中的活性离子将溶液中带相反电荷的物质吸附在离 子交换剂上,然后用适当的洗脱溶剂将吸附物质再从离子交换剂上洗脱下来,达到分离的目的。 9)沉降分离,在外力场作用下,利用分散相和连续相之间密度差,使之发生相 对运动而实现非均相混合物分离。 10)液膜分离,液膜萃取,也称液膜分离,是将第三种液体展成膜状以隔开两个 液相,使料液中的某些组分透过液膜进入接收液,从而实现料液组分的分离。 11)临界胶团浓度,分子在溶剂中缔合形成的最低浓度 12)液膜分离, 13)反相色谱,根据流动相和相对不同,液相色谱分为和反相色谱。流动相大于 固定相极性的情况,称为反相色谱。合相色谱可作反相色谱。

新型绿色化工分离技术及其应用

新型绿色化工分离技术及其应用 摘要:伴随着能源危机、环境污染,现在对资源利用与清洁生产提出较高要求,此也推动了新型绿色分离技术的快速发展。文章则主要介绍了膜分离技术、分子蒸馏技术及超临界萃取技术的原理及应用。 关键字:新型绿色分离技术膜分离技术分子蒸馏技术超临界萃取技术 前言 化工分离技术是化学工程的一个重要分支,石油炼制、塑料化纤、同位素分离,以及生物制品的精制、纳米材料的制备、烟道气的脱硫和化肥农药的生产等等都离不开化工分离技术。化工生产中的原料和产物绝大多数都是混合物, 需要利用体系中各组分物性的差别或借助于分离剂使混合物得到分离提纯,它往往是获得合格产品、充分利用资源和控制环境污染的关键步骤。伴随着煤炭与石油危机引起的能源危机,对资源利用与清洁生产也提出了要求,这就对分离技术的要求越来越高。正是人们希望采用更高效的节能、优产的方法以及所采用的过程与环境友好,推动了新型分离技术的快速发展。文章对膜分离技术、分子蒸馏技术和超临界萃取的应用进行阐述。 1膜分离技术 近20年来膜技术发展及其迅速,已从单独的海水与苦咸水脱盐,纯水及超纯水的制备,工业用水的回用,逐步拓展到环保、化工、医药、食品等领域中,发展前景备受关注。膜分离技术具有分离效率高、能耗低、无相变、操作简便、无二次污染、分离产物易于回收、自动化程度高等优点,在水处理领域具有相当的技术优势[1],是现代分离技术中一种效率较高的分离手段[1,2,3]。目前常见的膜分离过程课分为以下几种:微滤(Microfiltration,MF),超滤(Ultrafiltration,UF),纳滤(Nanofilatration,NF),反渗透(Reverseosmosis,RO),电渗析(Electrodialysis,ED)等。 1.1微滤 1.1.1微滤原理 微滤又称精过滤,其基本原理属于筛网状过滤,在静压差的作用下,利用膜的“筛分”作用,小于膜孔的粒子通过滤膜,大于膜孔的粒子则被截留到膜面上,

本科毕业论文范文格式(最新篇)

本科毕业论文文格式参考 本科毕业论文文格式参考 、注释、参考文献、附录、致等。本科毕业论文字数文科类不少于8000字,理科类不少于6000字,外语、艺术类不少于5000字。 一、毕业论文撰写的容要求 标题 毕业论文的标题应简短、明确、有概括性,使读者大致了解论文的容、专业特点和学科畴。标题字数要适当,不宜超过20字,必要时可加副标题。 摘要与关键词 1.摘要 中文摘要标题为摘要,英文摘要标题为 Abstrat 。中文摘要执行GB 6447标准,字数在300字左右,英文摘要在250个实词左右,撰写具体要求为: ①摘要应具有独立性和自含性,即不阅读正文,就能从摘要中获得必要的信息; ②摘要应用第三人称的方法记述论文的性质和主题,不使用、作者等作为主语,应采用对进行了研究、报告了现状、进行了调查等表达方式; ③摘要应突出论文的创造性成果和新见解,不要表述本学科领域常识性的容;

④摘要书写要合乎逻辑关系,同正文的文体保持一致; ⑤结构要严谨,表达要简明,语义要确切,一般不分段; ⑥对某些缩略语、简称、代号等,首次出现时必须加以说明; ⑦摘要常不用图表、化学结构式以及非公知公用的符号和术语。 关键词 关键词的选取执行GBT3860标准,以3 5个为宜,必须反映出论文所属学科和论文的基本信息。中文关键词前加关键词三字、英文关键词前加 Ke ords 作为标识。 正文 一般包括前言、本论、结论三个部分。 1.前言部分: 是论文的开头部分,主要说明论文写作的目的、现实意义、对研究问题的认识,并提出论文的中心论点等。前言要简明扼要,概括性、准确性强。 本论部分: 是毕业论文的主体,包括研究、论述的容、实验材料、实验结果与分析等,要反映出作者的科研能力和学术水平。 3.结论部分: 是毕业论文的收尾部分,是围绕本论所作的结束语,旨在总结全文,加深题意。 注释

分离技术论文

分离技术论文 目录 一.超临界萃取技术的简介 二.超临界萃取技术的原理 三.超临界萃取技术的特点 四.超临界萃取技术的技术应用 五.超临界萃取技术的装置 六.综述 一.超临界萃取技术的简介 超临界为超临界流体,是介于气液之间的一种既非气态又非液态的物态,这种物质只能在其温度和压力超过临界点时才能存在。超临界流体的密度较大,与液体相仿,而它的粘度又较接近于气体。因此超临界流体是一种十分理想的萃取剂。 超临界流体的溶剂强度取决于萃取的温度和压力。利用这种特性,只需改变萃取剂流体的压力和温度,就可以把样品中的不同组分按在流体中溶解度的大小,先后萃取出来,在低压下弱极性的物质先萃取,随着压力的增加,极性较大和大分子量的物质与基本性质,所以在程序升压下进行超临界萃取不同萃取组分,同时还可以起到分离的作用。 温度的变化体现在影响萃取剂的密度与溶质的蒸汽压两个因素,在低温区(仍在临界温度以上),温度升高降低流体密度,而溶质蒸汽压增加不多,因此,萃取剂的溶解能力时的升温可以使溶质从流体萃取剂中析出,温度进一步升高到高温区时,虽然萃取剂的密度进一步降低,但溶质蒸汽压增加,挥发度提高,萃取率不但不会减少反而有增大的趋势。 除压力与温度外,在超临界流体中加入少量其他溶剂也可改变它对溶质的溶解能力。其作用机理至今尚未完全清楚。通常加入量不超过10%,且以极性溶剂甲醇、异丙醇等居多。加入少量的极性溶剂,可以使超临界萃取技术的适用范围进一步扩大到极性较大化合物。二.超临界萃取技术的原理 所谓超临界流体,是指物体处于其临界温度和临界压力以上时的状态。这种流体兼有液体和气体的优点,密度大,粘稠度低,表面张力小,有极高的溶解能力,能深入到提取材料的基质中,发挥非常有效的萃取功能。而且这种溶解能力随着压力的升高而急剧增大。这些特性使得超临界流体成为一种好的萃取剂。而超临界流体萃取,就是利用超临界流体的这一强溶解能力特性,从动、植物中提取各种有效成份,再通过减压将其释放出来的过程。 超临界流体萃取法是一种物理分离和纯化方法,它是以CO2为萃取剂,在超临界状态下,加压后使其溶解度增大。将物质溶解出来,然后通过减压又将其释放出来。该过程中CO2循环使用。在压力为8--40MPa时的超临界CO2足以溶解任何非极性、中极性化合物,在加入改性剂后则可溶解极化物。该技术除可替代传统溶剂分离法外,还可以解决生物大分子、热敏性和化学不稳定性物质的分离,因而在食品、医药、香料、化工等领域受到广泛重视。超临界流体的萃取流程 三.超临界萃取技术的特点 (1)、超临界萃取可以在接近室温(35~40℃)及CO2气体笼罩下进行提取,有效地防止了热敏性物质的氧化和逸散。因此,在萃取物中保持着药用植物的有效成分,而且能把高沸点、低挥发性、易热解的物质在远低于其沸点温度下萃取出来; (2)、使用SFE是最干净的提取方法,由于全过程不用有机溶剂,因此萃取物绝无残留的溶剂物质,从而防止了提取过程中对人体有害物的存在和对环境的污染,保证了100%的纯天

现代分离技术论文

分离技术的发展现状和展望 摘要: 简要阐述了分离技术的产生和发展概况,各主要常规和新型分离技术的发展现状、研究前沿及未来的发展方向,并讨论了分离技术将继续推动现代化工和相关工业的发展,并在高新技术领域的发展中大显身手。 关键词:分离技术;发展现状;展望 Development Status and prospect on separation technology Abstract:The history of produce and development on separation engineering is briefly introduced. The status and study advance of most traditional and new separation techniques and its developing direction in future is briefed. In the past, separation technology brought into important play in chemical engineering.It is discussed that it will also impel modern chemical engineering and relative industries in future. Moreover it will strut its stuff in high technology. Key words: separation technology; development; prospect 本文从分离技术的产生和发展概况入手,综述了精馏、吸附、干燥等常规分离技术和超临界流体分离、膜分离、耦合分离等新型分离技术的研究,并分析了各种技术在现代化工中的重要作用。

毕业论文参考范文讲解

莆田学院 毕业论文 论文题目: 学院: 专业年级: 学号: 姓名: 指导教师、职称:

目录 摘要 (1) 1引言 (1) 2高速公路建设的发展现状 (2) 2.1高速公路建设的现状 (2) 2.2高速公路建设的发展趋势 (3) 3福建省几种主要运输方式的现状与特点分析 (3) 3.1公路运输 (4) 3.1.1公路运输的优点 (4) 3.1.2公路运输存在的主要问题 (4) 3.2铁路运输 (5) 3.2.1铁路运输的优点 (5) 3.2.2铁路运输存在的主要问题 (5) 3.3水路运输 (6) 3.4航空运输 (6) 4高速公路建设的快速发展对我省物流业的影响 (7) 4.1对物流业运输成本的影响 (8) 4.2对公路物流业运输量和运输结构比例的影响 (9) 4.3 对公路物流业运输速度的影响 (10) 4.4 对公路物流业运输效率的影响 (10) 5结束语 (11) 参考文献 (11)

高速公路的快速发展对我省物流业的影响 摘要:近年来我省高速公路发展很快,里程数已突破千里,而且建成“四小时交 通经济圈”,大大加强了全省各地市各项经济和社会活动的往来,对各地的经济发 展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其中物流业是一个新兴产业,高速公路的发展势必对物流 业产生影响,基于对我省几种主要运输方式的调查结果,进而研究高速公路对物 流业各方面因素的影响,报告了我省物流业的发展现状,探讨了在高速公路快速 发展的趋势下,物流运输的发展状况,肯定了高速公路对物流运输的推动作用, 为明确我省物流业的发展方向提供有利的依据。 关键词:高速公路物流运输成本运输量运输效率运输速度 1 引言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中国加入WTO的实现,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中国经济的发展已与世界经济的兴衰不可分割。在世界与中国经济的发展过程中,交通运输担当着不可或缺的角色,如果离开了交通运输,经济如何发展不可想象。我省属沿海省份,在五种主要的运输方式中,对我省经济发展产生重要影响的当属道路运输和水路运输。随着高速公路建设投资的加大,以及高速公路通车里程的延长,道路运输在我省经济发展中的地位愈显重要。 2 高速公路建设的发展现状 2.1 高速公路建设的现状 1997年12月15日,泉州至厦门高速公路建成通车,实现我省高速公路零的突破,该线路是全国“五纵七横”公路主骨架中沿海大通道同江至三亚的组成部分,是国家“八五”跨“九五”期间的重点工程项目,也是福建省第一条高速公路。泉厦高速公路起于泉州市的西福,经沉洲、牛山、朴里、仑头、后安、田厝,止于厦门市的官林头。它北与即将通车的福泉高速公路相连,南与已建成通车的厦漳高速公路相接,主线全长81.9km,路基宽度26m,双向四车道,设计行车速度120km/h。泉厦高速公路也是我省第一条利用世界银

现代分离技术复习思考题及答案

第一章膜分离 1.什么是分离技术和分离工程? 分离技术系指利用物理、化学或物理化学等基本原理与方法将某种混合物分成两个或多个组成彼此不同的产物的一种手段。 在工业规模上,通过适当的技术与装备,耗费一定的能量或分离剂来实现混合物分离的过程称为分离工程。 2.分离过程是如何分类的? 机械分离、传质分离(平衡分离、速率控制分离)、反应分离 第二章膜分离 1.按照膜的分离机理及推动力不同,可将膜分为哪几类? 根据分离膜的分离原理和推动力的不同,可将其分为微孔膜、超过滤膜、反渗透膜、纳滤膜、渗 析膜、电渗析膜、渗透蒸发膜等。 2.按照膜的形态不同,如何分类? 按膜的形态分为平板膜、管式膜和中空纤维膜、卷式膜。 3.按照膜的结构不同,如何分类? 按膜的结构分为对称膜、非对称膜和复合膜。 4.按照膜的孔径大小不同,如何分类? 按膜的孔径大小分多孔膜和致密膜。 5.目前实用的高分子膜膜材料有哪些? 目前,实用的有机高分子膜材料有:纤维素酯类、聚砜类、聚酰胺类及其他材料。 6.MF(微孔过滤膜),UF(超过滤膜),NF(纳滤膜),RO(反渗透膜)的推动力是什么? 压力差。 7.醋酸纤维素膜有哪些优缺点? 醋酸纤维素是当今最重要的膜材料之一。醋酸纤维素性能稳定,但在高温和酸、碱存在下易发生水解。纤维素醋类材料易受微生物侵蚀,pH值适应范围较窄,不耐高温和某些有机溶剂或无机溶剂。 8.醋酸纤维素膜的结构如何? 表皮层,孔径(8-10)×10-10m。过渡层,孔径200×10-10m。多孔层,孔径(1000-4000)×10-10m 9.固体膜的保存应注意哪些问题? 分离膜的保存对其性能极为重要。主要应防止微生物、水解、冷冻对膜的破坏和膜的收缩变形。微生物的破坏主要发生在醋酸纤维素膜;而水解和冷冻破坏则对任何膜都可能发生。温度、pH值不适当和水中游离氧的存在均会造成膜的水解。冷冻会使膜膨胀而破坏膜的结构。膜的收缩主要发生在湿态保存时的失水。收缩变形使膜孔径大幅度下降,孔径分布不均匀,严重时还会造成膜的破裂。当膜与高浓度溶液接触时,由于膜中水分急剧地向溶液中扩散而失水,也会造成膜的变形收缩。 10.工业上应用的膜组件有哪几种? 工业上应用的膜组件主要有中空纤维式、管式、螺旋卷式、板框式等四种型式。 11.在上述膜组件中装填密度最高的是那种?料液流速最快的是那种? 中空纤维式,管式。 12.什么叫浓差极化?如何消除浓差极化现象? 在膜分离操作中,所有溶质均被透过液传送到膜表面上,不能透过膜的溶质受到膜的截留作用,在膜表面附近浓度升高。这种在膜表面附近浓度高于主体浓度的现象称为浓度极化或浓差极化。 它是一个可逆过程。只有在膜运行过程中产生,停止运行,浓差极化逐渐消失。

现代分离技术 课程考核

课程考核 第一部分:课程总结 第二部分:综述论文 膜分离技术的研究进展与应用展望 The Research Progress of Membrane Separation Technology and its Application Prospect 课程:现代分离技术 姓名: 学号: 专业:化学 指导老师: 电话:

第一部分: 课程总结 《现代分离技术及应用》是一门理论性和应用性很强的专业拓展教育课,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可以全面的了解分离技术在化学以及其它学科发展中的重要作用,熟悉和掌握现代分离技术的基本理论、方法以及在分析和化学工业中的应用。了解现代分离技术的最新研究方向。 在第一章“分离与富集概论”中,讲述了现代分离科学的重要性、研究对象等一些基本知识点。还介绍了分离科学与分析的联系、分离富集依据及方法、分离富集效果评价、分离富集技术的发展趋势等内容。通过这一章节的学习,我们要重点掌握以下三点:1.分离科学在化学及其它学科中的重要性。2.组分进行分离的依据及必要条件。3.分离科学的发展趋势。 从第二章“蒸发与挥发”中,我们学习到了蒸馏分离和挥发分离两种有效的利用物质挥发性的差异分离共存组分的方法,主要讲解了蒸馏类型及原理、相对挥发度、理论塔板数和芬斯克方程及蒸馏分离方法等内容。 第三章“沉淀与结晶分离”先讲述的是沉淀分离技术,沉淀分离法是在试料溶液中加入沉淀剂,使某一成分以一定组成的团相析出,经过滤而与液相分离的方法。沉淀分离是一种可以起到浓缩与分离的双重作用最重要的分离方法之一。并学习了沉淀的生成过程、晶形沉淀与胶体等知识。第二节是结晶分离技术,这是化工、生化、轻工等工业生产中常用的制备纯物质的精制技术。第三节讲到了蛋白质的沉淀分离,无论是实验室规模还是工业生产,蛋白质沉淀法都得到了普遍应用。 溶剂萃取是分离液体混合物常用的单元操作,它不仅可以提取和增浓产物,还可以除掉部分其他类似的物质,使产物获得初步纯化。它是利用物质在不同的溶剂中的溶解度不同和分配系数的差异,使物质达到相互分离和富集的方法。在第四章“溶剂萃取”中,我们学到了溶剂萃取的基础、待征参数、体系类型、提高萃取率及选择性的方法、溶剂萃取过程及设备和常用萃取体系及应用实例等知识点。

三种新型分离技术的综述

1引言 国内外对分离技术的发展十分重视,但由于应用领域十分广泛,原料、产品和对分离操作的要求多种多样,决定了分离技术的多样性。按机理划分,可大致分为五类:生成新相以进行分离(如蒸馏、结晶);加入新相进行分离(如萃取、吸收);用隔离物进行分离(如膜分离);用固体试剂进行分离(如吸附、离子交换)和用外力场或梯度进行分离(如离心萃取分离、电泳)等。现在运用较多且有很大发展前景的新型分离技术有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分子蒸馏技术和膜分离技术。 2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及其应用 超临界流体萃取是_种以超临界流体代替常规有机溶剂对目标组分进行萃取和分离的新型技术。其原理是利用流体(溶剂)在临界点附近区域(超临界区)内与待分离混合物中的溶质具有异常相平衡行为和传递性能,且对溶质的溶解能力随压力和温度的改变而在相当宽的范围内变动来实现分离的。由于二氧化碳具有无毒、不易燃易爆、廉价、临界压力低、易于安全地从混合物中分离出来,所以是最常用的超临界流体。相对于传统提取分离方法(煎煮、醇沉、蒸发浓缩等)具 作者简介:周芙蓉,女,中北大学化工与环境学院研究生有以下优点:萃取效率高、传递速度快、选择性高、提取物较干净、省时、减少有机溶剂及环境污染、适合于挥发油等脂溶性成分的提取分离。 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特点 ⑴由于在临界点附近,流体温度或压力的微小变化会引起溶解能力的极大变化,使萃取后溶剂与溶质容易分离。 ⑵由于超临界流体具有与液体接近的溶解能力,同时又保持了气体所具有的传递性,有利于高效分离的实现。 (3)利用超临界流体可在较低温度下溶解或选择性地提取出相应难挥发的物质,更好地保护热敏性物质。 (4)萃取效率高,萃取时间短。可以省却清除溶剂的程序,彻底解决了工艺繁杂、纯度不够且易残留有害物质等问题。 (5)萃取剂只需再经压缩便可循环使用,可大大降低成本。 (6)超临界流体萃取能耗低,集萃取、蒸馏、分离于_体,工艺简单,操作方便。 (7)超临界流体萃取能与多种分析技术,包括气相色谱、高效液相色谱、质谱等联用,省去了传统方法中蒸馏、浓缩溶剂的步骤。避免样品的损失、降解或污染,因而可以实现自动化。

泡沫分离技术的应用(论文)

泡沫分离技术的应用及研究进展 摘要:泡沫分离技术是近些年得到重视的分离技术之一,介绍了泡沫分离技术的应用,介绍了此技术可分离细胞,可分离富集蛋白质体系,泡沫分离_Fenton氧化工艺处理表面活性剂废水,泡沫分离_Fenton 氧化处理炼油废水,两级泡沫分离废水中大豆蛋白的工艺,聚氨酯泡沫塑料分离富集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痕量金,硅片线锯砂浆中硅粉与碳化硅粉的泡沫浮选分离回收,超滤与泡沫分离内耦合应用于表面活性物质浓缩分离的实验研究,重点研究了此技术分离皂苷的有效成分。 关键词:泡沫分离;富集蛋白质;泡沫浮选法;两级泡沫分离;聚氨酯泡沫塑料分离;超滤与泡沫分离 0 前言 泡沫分离技术可用于分离各种物质——小到离子而至粗大的矿石颗粒。泡沫浮选法精选矿石已有60年以上的历史。虽然1937年Langmuir 等已发现离子也有可能应用浮选来提取,可是直到1959年才由Sebba提出泡沫浮选也可能应用于分析技术中。但实际应用于分析分离还只是近十年左右才实现的。到目前为止已对Ag、As、Au、Be、Bi、Cd、Ce、Co、

Cr、Cu、F、Fe、Hg、In、Mn、Mo、Ni、Pb、Pd、Pm、Ra、Re、Sb、Th、U、V、W等元素以及一些有机物的泡沫分离作了广泛的研究。 1 泡沫分离技术的简介 泡沫分离技术是通过向溶液中鼓泡并形成泡沫层,将泡沫层与液相主体分离,由于表面活性物质聚集在泡沫层内,就可以达到浓缩表面活性物质或净化液相主体的目的被浓缩的物质可以是表面活性物质,也可以是能与表面活性物质相结合的任何物质吸附作用使气泡表面的溶质浓缩,清除在液体表面上形成的泡沫,即可除去被浓缩的物质。泡沫分离是吸附性气泡分离技术中的一种,由于气泡能够以极少量的液体提供极大的表面积,因此如果某种溶质能够选择性地吸附在气液界面,该溶质在泡沫中的浓度将大于其在主体液相中的浓度。这种技术最初用于矿物浮选、污水处理等领域。近年来,基于其在生物医药和食品工业领域的巨大应用潜力,泡沫分离技术在生物分离特别是分离稀溶液中蛋白质的过程中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因此泡沫分离技术是近些年得到重视的分离技术之一。泡沫分离是根据吸附的原理,向含表面活性物质的液体中鼓泡,使液体内的表面活性物质聚集在气液界面(气泡的表面)上,在液体主体上方形成泡沫层,将泡沫层和液相主体分开,就可以达到浓缩表面活性物质(在泡沫层)和净化液相主体的目的。被浓缩的物质可以是表面活性物质,也可以是能与表面活性物质相络合的物质,但它们必须具备和某一类型的表面活性物质能够络合或鳌合的能力。人们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__最佳范文!(免费)

CWL/JL/JWC/ZY012-02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论文题目:论三网融合对我国电视产业发展的影响 学院:学院 专业:广播电视新闻学 年级(班): 学号: 姓名: 指导教师: 2011年5月 19 日 从大学生的毕业论文看快速阅读的重要性 海滨 我国的高考制度对大学生而言一般是“严进宽出”,无论是大专生还是本科生,学生在经过三到五年的学习后最重要的就是临近毕业的毕业论文。大学毕业论文是学生在接受高等教育的最后一门实践课,每名学生本应认真对待,因为它是检验你在这几年中所学知识的总结,是精华,是验证。一篇好的毕业论文往往就是自己在大学生涯结束时画上的最完美的句号。但从实际大学生们完成毕业论文的情况、效果、过程和质量上看都并非如此。近二十年来,随着经济和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社会已经进入到一个快餐文化时代,而我们大学毕业论文也难逃此厄运,经过抄袭、拼接、粗制滥造而成的毕业论文成了大学教育的一块心病。 在长期应试教育积弊的影响下,我们从小就没有接受过养成严谨学术作风的教育,单是这一点上来说,我们与发达国家的教育相比就落后一大截。像美国、日本、英国等国家从小学义务教育开始就培养学生严谨的作文(论文)写作作风,绝大部分学生的每篇文章或是论文都必须在广泛的查阅相关资料后,再经过自己的锤炼加工,发表自己独特的观点来完成。(当然也不排除少数学生仍然存在作弊写文章和论文的事例)但从我国当今高等教育的状况来说,除了那十来所全

国重点大学重视学生毕业论文写作水平和完成情况相对好一些外,相当多的高校出于市场经济压力和本校学生毕业率考虑,对学生毕业论文也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即使毕业论文仅仅只参考了三五本书,但只要观点没什么大的问题或错误,教师和校方大都会让其通过。 这些问题的存在往往有多种原因。从我们对大学生的访谈中可以看出: 一方面与当今高校对毕业生毕业论文重视不够、导师对毕业生论文指导力度不够。另一方面,大多数学生因为高校扩招,每年就业压力很大,临毕业前一年大多数学生都在外寻找工作或是在企业、公司实习,根本没时间去从事毕业论文写作,因为一篇毕业论文无论从理论或是实践方面来说,至少需要三个月,而这三个月的时间对于即将毕业,面临就业压力的大学毕业生来说实在是太宝贵了,三个月时间他们可以跑十场以上的招聘会,可以在公司、企业得到三个月的实践锻炼,为就业打下经验基础,而很少会有毕业生花三个月时间埋在学校图书馆查阅资料写论文。 但是,我认为大学生的毕业论文写作质量不高,很大程度上突显了我国大学生阅读能力比较薄弱的问题,相当多的大学生由于自身低效的阅读能力,他们往往只能在学校借阅五到十本相关书籍就开始毕业论文写作,并且由于不能有效提取参考书籍的信息,往往采用直接引用原版书籍的文字、观点,或者直接从互联网上搜寻相关资料,通过复制、粘贴的简单粗糙的方式完成论文写作。 从国外高等教育强化快速阅读技能培训的实践看,如果我国大部分大学生都接受过快速阅读训练或教育的话,就能在参考书籍中迅速准确捕捉信息,并将其纳入自己的思考体系作为参考,就能够避免毕业论文抄袭、雷同等问题。因而这里就涉及到一个学生毕业论文阅读广度和深度的问题。在这方面这些发达国家做的显然要比我们好的多,由于他们很早就普及快速阅读教育,从小学生到中学生都具有极强的快速阅读能力,因为他们的论文写作必须参考大量的书籍,一般至少会参考三十到五十本,如果不能快速阅读并准确获得所需知识,那面对这些书籍和写作任务,根本无法在规定时间内完成自己的作业。这也是造成国外图书馆里查阅资料的人比国内相对来说显得凋零的图书馆人多的原因之一。由此可见,快速阅读能力的普及已经是大学教育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 令人欣慰的是,国家教育部已经将培养学生快速阅读能力纳入教学要求中,教育部新大纲规定了中小学生阅读一般现代文的速度:小学生高年级学生300字/分,初中生500字/分,高中生600字/分。可以预见,在不久的将来,随着这种快速阅读的普及,学生快速阅读能力一定会有一个质的飞跃,并逐步缩小同发达国家如水平如美国快速阅读训练的差距,而我国大学生也将受到这种技能教育的影响和培训,从快速阅读开始,逐步重视学习技能的提高,掌握快速阅读记忆技能,出现更多的学习能力强学风严谨的新世纪精英再造之才。 【免费快速阅读记忆训练软件体验:(按住键盘左下角Ctrl键,然后点击鼠标进入精英特快速阅读训练软 件官方下载)】 重庆文理学院本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泡沫分离技术综述论文

泡沫浮选分离技术--曹肖烁 摘要:综述了泡沫浮选技术的定义、分类以及原理,介绍了泡沫浮选分离技术中使用的试剂(捕收剂、起泡剂、活化剂、无机调整剂、有机调整剂)、浮选机械等因素对分离效果的影响,并介绍了泡沫浮选分离技术的应用,指出了泡沫浮选分离技术的发展前景。 一.泡沫浮选的定义与分类 泡沫浮选是以气泡分离介质来浓集表面活性物质的一种新型分离技术,主要特点是利用气泡的气-液界面,分离被水润湿性不同的物料。疏水的物料随气泡漂浮到水面上,形成含某种成分很高的泡沫层;而被水润湿的物料,沉于水中,因而可以把它们分开[1]。人们通常把凡是利用气体在溶液中鼓泡,以达到分离或浓缩目的的这类方法总称为泡沫浮选分离技术,简称泡沫浮选技术。 根据被分离物质的不同,它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本身具有表面活性物质的分离以及各种天然或合成表面活性剂的分离,例如医药生物工程中蛋白质、酶、病毒的分离;另一类是本身为非表面活性剂,但可以通过配合或其它方法使其具有表面活性,这类体系的分离被广泛地用于工业污水中各种金属离子如铜、锌、铁、汞、银等的分离回收。 根据被分离物质的溶解性,泡沫分离也可以分为不溶物的浮选和溶解物的浮选两大类。矿物浮选在不溶物浮选中最重要,也是最成熟的。表面活性剂在固体颗粒的表面形成半胶束单分子吸附层,且呈亲水基向里憎水基向外的状态,从而降低固体表面的润湿性,表现出疏水性吸附至气泡界面的倾向,使浮选得以进行。离子浮选是溶解物浮选的一类。其过程和前述过程十分相似,所不同的是表面活性剂并非吸附在被浮选物的表面。气泡形成时气液界面有表面活性剂吸附层,被浮选的离子通过静电吸引被束缚在气泡的界面上而随气泡上升。分子浮选是溶解物浮选的另一类别,是将少量溶解的分子如点白纸、醇等有机物从水中分离的过程。被分离物被气泡气液界面表面活性剂半胶束单分子层增溶富集而随气泡上升,得以浮选[2]。

分离纯化技术及应用论文

分离纯化工艺的运用及发展综述 作者:王亚森 分离纯化工艺的运用及发展综述 摘要:随着药物研究、开发和生产中常用的分离纯化技术的原理、工艺、特点和应用,为了更好的利用分离纯化技术为社会创造更高的经济价值,本文综合概述了分离纯化技术的基本原理及其应用。 关键词:分离纯化技术,应用,发展,原理,应用。 引言:分离纯化过程就是通过物理、化学或生物等手段,或将这些方法结合,将某混合物系分离纯化成两个或多个组成彼此不同的产物的过程。通俗地讲,就是将某种或某类物质从复杂的混合物中分离出来,通过提纯技术使其以相对纯的形式存在。实际上分离纯化只是一个相对的概念,人们不可能将一种物质百分之百地分离纯化。例如电子行业使用的高纯硅,纯度为99.9999%,尽管已经很纯了,但是仍然含有0.0001%的杂质。被分离纯化的混合物可以是原料、反应产物、中间体、天然产物、生物下游产物或废物料等。如中药、生物活性物质、植物活性成分的分离纯化等,要将这些混合物分离,必须采用一定的手段。在工业中通过适当的技术手段与装备,耗费一定的能量来实现混合物的分离过程,研究实现这一分离纯化过程的科学技术称为分离纯化技术。通常,分离纯化过程贯穿在整个生产工艺过程中,是获得最终产品的重要手段,且分离纯化设备和分离费用在总费用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所以,对于药物的研究和生产,分离纯化方法的选择和优化、新型分离设备的研制开发具有极重要的意义。分离纯化技术在工业、农业、医药、食品等生产中具有重要作用,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例如从矿石中冶炼各种金属,从海水中提取食盐和制造淡水,工业废水的处理,中药有效成分及保健成分的提取,从发酵液中分离提取各种抗生素、食用酒精、味精等,都离不开分离纯化技术。同时,由于采用了有效的分离技术,能够提纯和分离较纯的物质,分离技术也在不断地促进其他学科的发展。如由于各种色谱技术、超离心技术和电泳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使生物化学等生命科学得到了迅猛的发展。同时由于人类成功分离、破译了生物的遗传密码,促进了遗传工程的发展。另外,随着现代工业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产品的质量要求不断提高,对分离技术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从而也促进了分离纯化技术的不断提高。产品质量的提高,主要借助于分离纯化技术的进步和应用范围的扩大,这就促使分离纯化过程的效率和选择性都得到了明显的提高。例如应用现代分离技术可以把人和水稻等生物的遗传物质提取出来,并且能将基因准确地定位。…… 一,分离纯化技术的几种常用技术 液液萃取技术、浸取分离技术、超临界流体萃取分离技术、双水相萃取技术、制备色谱分离技术、大孔吸附树脂分离技术、分子印迹技术、离子交换分离技术、分子蒸馏技术、膜分离技术、喷雾干燥和真空冷冻干燥技术等内容。内容全面、简练,层次清晰,涵盖了化学合成药、生物药、植物药的分离纯化。 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对医用纯化水的要求也在逐步的提高。从以前的蒸馏工艺制纯化水到现阶段的反渗透脱盐程序的应用,我们可以看见在医学技术进步的同时,医用纯化水制取工业也在飞速的发展中。水是所有生活细胞不可缺少的成份,细胞的新陈代谢,必须有水方能进行,是细胞吸收、渗透、分泌和排泄等作用的介质。所谓纯水主要是指水中各种导电介质(即水中各种盐类阳、阴离子)和水中所含溶解气体及挥发物质等非导电介质的含量的大小,是相对而言的。医用纯水设备采用膜分离技术作为一种新型的流体分离单元操作技术,从上世纪五十年代末六十年代初发展以来,已经取得了令人瞩目的巨大发展,目前膜分离技术已经很成熟、可靠,并广泛应用于食品饮料、医药、环保及市政等行业中,尤其在医用纯

毕业论文标准论文范例参考2篇

毕业论文标准论文范例参考2篇Reference to standard thesis of graduation thesis 编订:JinTai College

毕业论文标准论文范例参考2篇 前言:论文格式就是指进行论文写作时的样式要求,以及写作标准,就是论文达到可公之于众的标准样式和内容要求,论文常用来进行科学研究和描述科研成果文章。本文档根据论文格式内容要求和特点展开说明,具有实践指导意义,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下载后内容可随意调整修改及打印。 本文简要目录如下:【下载该文档后使用Word打开,按住键盘Ctrl键且鼠标单击目录内容即可跳转到对应篇章】 1、篇章1:毕业论文标准论文范例参考 2、篇章2:毕业论文结论文档 篇章1:毕业论文标准论文范例参考 下文是论文标准论文范例参考 一、纸型、页面设置、版式和用字。 毕业论文一律用国际标准a4型纸(297mm×210mm)打印。 页面分图文区与白边区两部分,所有的文字、图形、其他符号只能出现在图文区内。白边区的尺寸(页边距)为:天

头(上)25mm,地脚(下)20mm,订口(左)25mm,翻口(右)20mm。 文字图形一律从左至右横写横排。文字一律通栏编辑。 使用规范的简化汉字。除非必要,不使用繁体字。忌用 异体字、复合字及其他不规范的汉字。 二、论文封面 封面由文头、论文标题、作者、学校、年级、学号、指 导教师、答辩组成员、答辩日期、申请学位等项目组成。 文头:封面顶部居中,占两行。上一行内容为“河南xxx 大学大学”用小三号宋体;下一行内容为“汉语言文学专业 (本科)毕业论文”,3号宋体加粗。文头上下各空一行。 论文标题:2号黑体加粗,文头下居中,上下各空两行。 论文副题:小2号黑体加粗,紧挨正标题下居中,文字 前加破折号。 作者、学校(市级电大)、年级、学号、指导教师、答 辩组成员、答辩日期、申请学位等项目名称用3号黑体,内容用3号楷体,在正副标题下适当居中左对齐依次排列。占行格式为:

现代分离技术

看看现代分离技术整理 1.传质分离过程分为哪两个分离过程? 平衡分离过程和速率分离过程 2.从不同的角度对分离效率有不同的评价指标 ①分离方法和角度②产品纯度 分离速率,分辨率,浓缩比,纯化程度,回收率。 3.写出5种使用能量媒介和5种使用物质媒介的分离操作。 能量媒介:精馏、萃取精馏、吸收蒸出、再沸蒸出、共沸精馏、结晶 物质媒介:萃取、浸提、吸收、吸附、液液萃取 4.萃取精馏的定义。 1)定义:加入的新组分不和原物系中的组分形成恒沸物,只改变组分间的相对挥发度,而其沸点比物系中其它组分的沸点高的分离过程。 2)萃取剂的作用:改变组分的相对挥发度。加入萃取剂与其中一个组分形成正偏差溶液(非理想溶液),与另外一个组分形成理想溶液(负偏差溶液),来改变相对挥发度。 3)萃取精馏塔中对萃取剂的要求: 不形成恒沸物 沸点要高 改变相对挥发度 不能分层 选择性强 溶解度大 沸点高,挥发度小 热稳定性和化学稳定性好 适宜的物性 使用安全无毒,对设备不腐蚀,污染小,环境友好,价格低廉,来源丰富 5)萃取精馏塔中回收段的作用: 使溶剂不在塔顶出现,达到回收效果。 如果不设回收段会使塔顶物料中含有高浓度的溶剂。 去除塔顶产品中可能夹带的溶剂,对于某些沸点很高的溶剂可不使用

6)萃取精馏塔塔顶产品不合格能否通过加大回流比的方法来使塔顶产品合格? 不能,因为加大回流比会使塔顶到塔底溶剂的浓度降低,液相流率增加, 将使液相中溶剂浓度xS 下降, 而使被分离组分间的相对挥发度 (a12)S 减小,分离效果变差。 7)精馏段萃取剂浓度的公式推导: 萃取剂的挥发度比所处理物料的挥发度低得多,用量较大,故在塔板上基本维持一固定的浓度值,“恒定浓度”即 假定:a 恒摩尔流;b 精馏段总物料衡算: 萃取剂物料衡算: (A ) 设萃取剂S 对被分离组分的相对挥发度为 (B) A=B (C ) 8) 提馏段萃取剂浓度的公式推导: 溶剂对被分离组分的相对挥发度一般很小,当β≈0 时,式(C)可简化为: 类似地,提馏段溶剂浓度: 1 ,,+=n s n s x x 0 =sD x D L S V +=+sD s s Dx Lx S Vy +=+S D L S Lx y S S -+-=β s s s s s s s s s y y y y x x x x x x y y y x x y y 21212121111++=++=--=βs s s s s x x x x x x x 2211211αα++=221121x x x x s s αα++=i is i x x α∑∑=1)1(,11+-=∴--=s s s s s s s x x y x x y y βββ 1)1(+-?=-+-s s s x x S D L S Lx ββRD S S L S L S x S +=≈-≈)1(β???? ??-'+-=S S x W L S x 1)1(ββ )1()1(S S x D L S x ---=ββ

新型化工分离技术

姓名:崔婷婷__班级:化工0804学号:08110438_

化工分离技术的若干新进展 崔婷婷(吉林化工学院化工系, 吉林) 摘要:介绍了化工分离过程的几种新技术的原理、适用范围及优点。并根据其重要性、多样性及复杂性分析并讨论它在过程工业可持续发展中的意义和作用。 关键词:化工分离新技术可持续发展 1.概述 1.1化工分离过程的重要性 分离过程是将混合物分成组成互不相同的两种或几种产品的操作。一个典型的化工生产装置通常由一个反应器和具有提纯原料、中间产物和产品的多个分离设备组成。分离操作一方面为化学反应提供符合质量要求的原料,清除有害物并提高收率;另一方面进行分离提纯得到合格的产品并使未反应的循环利用。此外分离操作在环境保护和充分利用资源方面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因此,分离操作在整个化工生产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1.2化工分离技术的多样性 由于化工分离技术的应用领域十分广泛,原料、产品和对分离操作的要求多种多样,这就决定了分离技术的多样性。按化工分离过程机理划分,可大致分成5类, 即:生成新相以进行分离(如蒸馏、结晶)。加入新相进行分离(如萃取、吸收)。用隔离物进行分离(如膜分离)。用固体试剂进行分离(如吸附、离子交换)和用外力场或梯度进行分离(如离心萃取分离、电泳)等。它们的特点和设计方法有所不同,但各有特点和特定的应用

场合。 1.3化工分离过程的复杂性 化工分离技术十分复杂。即使对于精馏、萃取这些比较成熟的技术,多组分体系大型设备的设计仍是一项困难的工作。大型塔器设计、放大的主要困难在于塔内两相流动和传质过程的非理想性。例如,大型规整填料塔中既存在着纵向混合和径向混合等宏观尺度的流动,也存在界面附近微尺度的涡流、界面和传递过程。沿用了百余年的平衡级模型虽然简单、直观,但用于多组分分离过程的缺点已显而易见。许多商用软件功能强大,已在工程设计中得到广泛运用。但是,多相、多组分传质过程的数学模型尚不完善,这也体现了分离技术的复杂程度。 2.分离过程的新技术 2.1 超声波提取技术 超声波提取技术[]3(Ultrasound Extraction, UE)是近年来应用到中草药有效成份提取分离的一种最新的较为成熟的手段。超声波是指频率为20千赫~50兆赫左右的声波,它是一种机械波,需要能量载体—介质—来进行传播。超声波在传递过程中存在着的正负压强交变周期,在正相位时,对介质分子产生挤压,增加介质原来的密度;负相位时,介质分子稀疏、离散,介质密度减小。也就是说,超声波并不能使样品内的分子产生极化,而是在溶剂和样品之间产生声波空化作用,导致溶液内气泡的形成、增长和爆破压缩,从而使固体样品分散,增大样品与萃取溶剂之间的接触面积,提高目标物从固相转移到液相的传质速率。在工业应用方面,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