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题及答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题及答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题及答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题及答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题及答案

论述题

1、试述物质和意识辩证关系的原理及其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指导意义。

答:(1)物质决定意识,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2)物质和意识辩证关系的原理要求我们坚持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3)改革开发以来,我们恢复了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制定了一系列符合我国实际的改革开放政策,使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实践证明,是否坚持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成败的关键。

2、论述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对立和根本分歧,说明坚持唯物辩证法,反对形而上学对实际工作的重要意义。

答:(1)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主要表现在:第一:联系观点与孤立观点的对立。第二:发展新观点和静止不变观点的对立。第三:承认事物内部矛盾和否认事物内部矛盾的对立。形而上学则根本否认事物内部矛盾的存在,认为事物的运动变化发展,都是外力推动的结果,因而只看到矛盾的一个方面,看不到另一方面,坚持一点论。(2)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根本对立和斗争焦点在于是否承认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3)坚持唯物辩证法,反对形而上学,就是用联系的、发展的、全面的观点观察事物,切忌用孤立的、静止的、片面的观点看问题,这样可以使我们在实际工作中避免思想方法上的片面性和绝对化,少犯错误,取得成功。

3、试述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辩证关系的原理及其对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意义。

答:(1)意识的能动性是指意识能动地反映世界和通过实践改造世界的能力和作用。规律是物质运动发展中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2)二者之间的关系是:尊重客观规律是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认识和利用规律又必须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3)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各项工作中,我们必须把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与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把高度的实践热情与科学的求实态

度结合起来。既要充分发挥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又要踏踏实实,按规律办事。坚决反对片面强调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无视规律,盲目蛮干。“大跃进”的沉痛教训我们必须永远铭记,我们既要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按规律办事,又要解放思想,锐意进取,勇于开拓创新。只有这样,才能把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不断推向前进。

4、试从意识的起源、本质和作用,说明意识对物质的依赖性。

答:(1)从起源上看,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意识是社会性劳动的产物。(2)从本质上看,意识是人脑的机能,人脑是意识的物质器官;意识是客观世界的主观映象,是人脑对客观世界的反映;意识是社会的产物;(3)从作用上看,意识对物质的作用必须通过物质实践活动才能实现;要正确发挥意识的能动作用,必须遵循运动的客观规律,具有必要的物质手段。

5、试述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含义以及二者的辩证关系。

答:(1)矛盾的同一性是指矛盾双方相互联系、相互吸引的性质。它包括两方面的含义:一是矛盾双方相互依存;二是矛盾双方相互贯通,主要表现为矛盾双方相互渗透或相互包含、矛盾双方在一定的条件下相互转化的趋势;(2)矛盾的斗争性是指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对立的性质;(3)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是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结的。A、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是矛盾的两种相反的基本属性,它们在矛盾运动中所处的地位是不同的。矛盾的同一性是相对的,矛盾的斗争性是绝对的。矛盾同一性的相对性是指它的条件性。矛盾斗争性的绝对性是指它的无条件性。B、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又是相互联结、不可分离的。一方面,同一性不能脱离斗争而存在,没有斗争性就没有同一性。另一方面,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没有同一性也没有斗争性。

6、说明本质和现象辩证关系的原理,以及这一原理对我们认识事物的指导意义。

答:(1)本质和现象之间的关系是对立统一的关系。A、本质和现象是相互区别、相互对立的。B、本质和现象又是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2)掌握本质

与现象的辩证关系的原理具有重要意义。A、本质和现象是有区别、对立的,我们对事务的认识不能停留在表面现象上,有必要通过科学研究揭示事物的本质;

B、本质的现象是统一的,对大量的现象进行深入分析是揭示事物本质的正确途径。

7、试述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并运用这一原理说明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重要意义。

答:(1)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是:物质决定意识,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意识对物质又具有能动的反作用。(2)物质和意识关系的原理要求我们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就是要按照事物的本来面目去认识事物,找出事物发展的规律性,按规律办事。我国最大的实际是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们必须从当前国际和国内的实际出发,制定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树立科学的发展观,这样才能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的现代化国家。

8、试述内因和外因的含义及其关系,并说明这一原理在经济全球化条件下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意义。

答:(1)内因就是事物的内部矛盾。外因是一事物与其他事物的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即外部矛盾。(2)内因和外因的关系是:内因是事物发展变化的根据,是第一位的原因。外因是事物发展变化的条件,是第二位的原因。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3)在当今经济全球化条件下,各国经济技术联系非常密切,我国必须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学习和引进国外先进的科学技术,吸收国外资金,发展我国的经济。我国的对外开放必须以独立自主、自力更生为基础,从我国的实际出发,积极地借鉴和吸收国外一切文明成果,努力避免和消除经济全球化对我国经济发展的不利影响。

9、试述辩证唯物主义的运动观,并指出唯心主义运动观和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运动观的主要错误。

答:(1)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的方式。(2)物质和运动是不可分的,

一方面,世界上不存在脱离运动的物质,世界上的一切事物无一不是处于运动中。另一方面,世界上也不存在无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是运动的主体,一切运动总是物质的运动。(3)形而上学和唯心主义的运动观,都是把物质和运动割裂开来。前者主张没有运动的物质,后者主张没有物质的运动。

10、一个生命垂危的病人,如遇到医德高尚、医术高明的医生,又具有良好的医疗设备和必要的药物,就可能得救,起死回生;如果遇到不负责任、医术不高的庸医,又缺少必备的医疗条件,病人就可能命丧黄泉。但如果病人已病入膏肓,无论医术多么高明的医生,无论用什么灵丹妙药,病也不会有再生的可能。度结合这种情况,说明内因和外因的辩证关系。

答:(1)内因是事物的内部矛盾,是事物发展变化的根据,生命垂危的病人之所以能起死回生,是因他的机体还有再生的根据。(2)外因是一事物与其他事物的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即外部矛盾,是事物发展变化的条件。生命垂危的病人,遇到两种不同的医生和好坏不同的医疗条件,就会造成起死回生和命丧黄泉两种截然不同的结果。(3)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如果病人病入膏肓,机体内部失去再生的根据,无论多么高明的医生和多么良好的医疗条件,都不能使病人再生。(4)既然内因和外因在事物的发展中都起作用,所以在观察事物时,要把内因和外因结合起来,既要看到内因,又不忽视外因。

11、试述认识的反复性原理,并用这一原理说明我们对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认识是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

答:(1)认识的反复性是由以下原因决定的。首先,从客体方面来考察。其二,事物的矛盾有个展开和发展的过程,事物的本质并不是一开始就显露在外面,而是要经历一个过程才逐渐暴露出来。其三,任何事物都是具体的,都是存在于特定的社会历史环境中的。客体的这些特点,决定人们对它的认识必须经历反复的过程。从认识主体来考察,人的认识受到主体的生理因素、知识水平、生活经验、认识能力及其立场、观点、方法的限制。主体的这些特点,决定其必须经过由实践到认识、再由认识到实践这样多次的反复,才能获得对客观事物的正确认识。(2)我们对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认识也经历了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3)改革

开放以来,我们逐步摆脱了这种观念,认识到计划和市场都是手段,提出了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12、说明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与党的群众路线的一致性及坚持群众路线工作方法的重要意义。

答:(1)我们党的群众路线是: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2)人心向背决定一切,我们要永远不脱离人民群众,和人民群众在一起。

13、试述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统一的原理,并用以说明我们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必须坚定不移地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

答:真理即是绝对的,又是相对的,是绝对性和相对性的统一。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具有如下关系:第一,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相互依存。第二,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互相包含、互相渗透。第三,相对真理向绝对真理转化。把握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统一的原理,对于我们正确对待马克思主义有重要意义。

14、用地理环境和人口因素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的原理,说明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意义。

答:(1)地理环境和人口因素都是社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必要前提和必要条件。地理环境主要通过影响生产的发展,直接、间接地制约社会的发展。一定数量的人口是社会物质生产的必要前提;人口状况能够加速或延缓社会的发展。(2)环境与人口是我国社会发展面临的重大问题。我国人口众多、资源相对不足,在现代化建设中必须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3)根据我国国情,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必须坚持保护环境和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合理开发利用自然资源,改善生态环境,使人与自然关系相协调;合理控制人口增长,提高人口素质。

15、试述社会革命与社会改革的区别。

答:(1)社会革命是人类社会的根本质变,是用新的进步的社会制度代替旧的落后的社会制度;社会改革则是同一社会制度总的量变过程中的部分质变,不改

变社会制度的根本性质。(2)社会革命是由被统治阶级发动的,目的是推翻反动统治阶级的国家政权,建立新的革命阶级的政权;社会改革则是由统治阶级或统治阶级内部的某种社会势力、社会集团发动的,目的是维护和巩固统治阶级的统治地位;(3)从历史上看,社会革命往往要通过暴力革命的形式;社会改革一般不需要采取大规模的武装斗争和暴力冲突的形式。

16、试述生产力与生产关系辩证关系的原理及其对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指导意义。

答:(1)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包括两方面的内容:1)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2)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2)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就是革除生产关系中不适合生产力性质和发展要求的某些部分和环节,以解放生产力、促进生产力的发展。(3)生产力和生产关系辩证关系的原理对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有重要指导意义。第一,我国原有的高度集中统一的计划经济体制虽然起过一定的积极作用,但随着社会经济条件的改变,它已经逐步变不适合生产力的发展要求,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第二,我国原有的单一公有制的经济体制超越了生产力的发展水平,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就是建立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

17、为什么说社会形态的发展是一种自然历史过程?

答:(1)所谓社会形态的发展是一种自然历史过程,是说人类社会的发展也像自然界一样,是客观的、物质的、辩证的过程,具有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性。(2)每一代人的社会上开始生活时,所遇到的都是现成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任何人都不能自由地选择生产力和生产关系。(3)人们虽然可以按照自己的目的和需要去改变原有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但最终引起什么样的社会结果,是不以他们的意志为转移的。(4)把社会关系归结于生产关系,把生产关系归结于生产的水平,就是认为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作为社会的经济基础又决定上层建筑,这是历史发展中的唯物主义因果决定论,或称历史决定论。

18、说明我国当前进行的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

答:(1)社会主义社会的根本任务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我国的主义改革就是立足本国国情,总结实践经验,根据生产力的现实水平和进一步发展的客观要求,自觉调整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不相适应的部分,从而使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推动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各方面的进步。(2)我国的改革之所以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是由社会主义基本矛盾的性质和特点决定的。它是非对抗性的矛盾,可以通过社会主义制度本身不断地得到解决。这就是说,改革并不是改变社会主义的根本经济制度和政治制度,不是改变社会制度的根本性质,不是否认社会主义制度的强大生命力和巨大优越性,而是革除社会主义生产关系中不适合生产力发展、社会主义上层建筑中不适合经济基础发展要求的部分和环节。改革的目的是兴利除弊,使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更加充分地发挥出来。

19、剩余价值是怎样生产出来的?它的本质是什么?

答:(1)资本主义生产过程具有二重性:一方面是生产使用价值的劳动过程,另一方面是生产剩余价值即价值增殖过程,是劳动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的统一。(2)资本主义的劳动过程有两个特点:一是工人在资本家的监督下劳动;二是劳动产品归资本家所有。(3)剩余价值的产生是由于资本家把雇佣工人的劳动时间延长到补偿劳动力价值所需要的劳动时间以上,从而劳动力所创造的全部价值,超过了劳动力的价值,价值增殖过程就实现了,这就是资本价值增殖的秘密。(4)剩余价值的本质就是由雇佣工人创造的、被资本家无偿占有的超过劳动力价值的价值。

20、试述价值规律在商品经济中的作用。

答:(1)价值规律自身的作用,就是商品按照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价值进行交换的客观必然性的实现。这种必然性越是得到贯彻和实现,越是表明价值规律在有效地发挥作用,也就意味着商品经济得到正常顺利的发展。(2)价值规律对社会经济的发展作用主要有1)价值规律自发地调节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在社会生产各部门之间分配的比例,即调节社会资源配置。2)价值规律自发地促进

社会生产力的发展。3)价值规律会引起和促进商品生产者的分化。

21、试述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

答:(1)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是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2)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表现在1)如果商品生产者生产的商品不符合社会需要,全部销售不出去,他的劳动不被社会所承认,私人劳动就不能转化为社会劳动;2)如果商品生产者所生产的商品只能部分销售出去,或者他生产商品的个别劳动时间大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其私人劳动就只能有一部分转化为社会劳动,其余的部分则得不到社会承认,不能转化为社会劳动。(3)私人劳动与社会劳动的矛盾是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私人劳动与社会劳动的矛盾,之所以是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生产者的命运。商品生产者的私人劳动能否转化为社会劳动,或者私人劳动在多大程度上转化为社会劳动,决定着商品生产者在竞争中的地位,以及盈利或亏损的程度,从而决定着他们在两极分化中的命运。

22、为什么说生产价格是由价值转化而来的,它是价值的转化形式?

答:(1)生产价格是由价值转化而来的,它是价值的转化形式,这是因为:(1)生产价格是在价值基础上形成的;(2)从全社会来看,平均利润总额与剩余价值总额是完全相等的。商品生产价格总额与价值总额也是相等的。(3)生产价格的变动归根到底是由价值的变动所引起的。

24、试述平均利润的形成过程。

答:(1)平均利润的形成是部门之间的竞争结果;(2)各不同生产部门的资本有机构成和周转速度不同,会有不同的利润率。(3)为了获得更高的利润率,各部门资本家必然展开以资本转移为特征的部门之间的竞争。(4)通过资本转移使各部门的供求关系发生变化,从而使价格涨落,引起利润率升降,使部门利润率趋势于平均,形成平均利润率。(5)平均利润率是全社会的剩余价值总量和社会预付总资本的比率,一定量的预付资本按平均利润率获得的利润就是平均利润。

《传播学教程》课后思考题答案

《传播学教程》课后思考题答案 第一章传播学的研究对象与基本问题 第一节 1、为什么说“信息是物理载体和意义构成的统一整体”? 答:人与人之间的社会互动行为的介质既不单单是意义,也不单单是符号,而是作为意义和符号,精神内容和物质载体只统一体的信息,因为意义离开符号就不能得到表达,而符号离开意义只不过是一些莫名其妙的物质,两者都不能单独引起社会互动行为。社会信息指物质载体和精神内容。主客体的统一,符号和意义的统一。信息又是物理载体和意义构成的统一整体。所以说,信息是物理载体和意义构成的统一整体。 2、什么是传播?它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答:传播即是社会信息的传递或社会信息系统的运行。它是人类通过符号和媒介交流信息以其发生相应变化的活动。是人类的活动,是信息的交流,它离不开符号,媒介,它的目的是希望发生相映的变化。 基本特征: (1)社会传播是一种信息共享活动 (2)它是在一定社会关系中形成的,也是一定社会关系的体现。 (3)从传播的社会关系性而言,它又是一种双象的是社会互动行为。 (4)传播成立的重要前提之一就是传授双方必须要有共通的意义空间。 (5)传播是一种行为,是一种过程,也是一种系统。 3、传播是在一定社会关系中进行的,又是一定社会关系的体现,如何理解这个观点? 答:传播产生于一定的社会关系,这种关系可能是纵向的也可能是横向的。它又是社会关系的体现,传授双方表述的内容和采用的姿态,措辞等等,无不反映着各自的社会角色和地位。社会关系是人类传播的一个本质属性,通过传播,人们保持既有的社会关系并建立新的社会关系。 第二节 1、如何理解社会传播的系统性? 答:世界上的一切事物无不处在一定的系统中。所谓系统“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若干部分结合在一起并且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从这个定义而言,人类的社会传播,也是具有普通的系统性。 2、社会信息系统的特点是什么? 答:(1)是一个开放性的系统 (2)由各种子系统相互连接,相互交织构成的整体 (3)它是一个具有双重偶然性的系统 (4)自我创造,自我完善的系统 3、如何理解社会信息系统中的双重偶然性? 答:它是人类社会信息系统所特有的属性,是以人为主体的活动有关,因为在自然系统中,系统各部分,系统与系统之间的联系和相互作用都是依据既定的条件进行的,满足了既定的物理,化学生物的条件,变会引起预期的反应。而人类社会则不同,人类的活动不仅受到生物运动规律的制约,而且受到精神和心理的运动规律的制约,这样影响社会信息系统运动及其结果的变量就更多,更复杂。 4、什么是传播隔阂? 答:它包括个人之间的隔阂,个人与群体的隔阂,成员与组织的隔阂,群体与群体,组织与组织,世代与世代,文化与文化之间的隔阂等等。由于社会信息系统的参与者——无论

管理学概论考试试题及答案

管理学概论考试试题及 答案 集团标准化小组:[VVOPPT-JOPP28-JPPTL98-LOPPNN]

一、判断(10个,每个 1分,共 10分) 1、从生产过程来看,技术创新可划分为要素创新、要素组合创新和产品创新。 2、甘特图是在霍桑试验基础上提出的横道图。 3、力场分析理论是波特提出来的。 4、技术技能对管理人员非常重要,因为它能使管理人员通过分析,确定问题所在,得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5、权力的分配可以通过两个途径来实现,制度分权和授权。 6、当一个人以他人的期望为行为准则时,那么他的道德阶段处在惯例阶段。 7、管理幅度、管理层次与组织规模存在着相互制约的关系,当组织规模一定时,管理幅度与管理层次成正比关系。 8、现代企业管理学认为,企业管理的重点在于经营,而经营的核心是计划。 9、外部招聘比内部招聘的选择范围更大,因此,更容易找到优秀的人才。 10、决策理论学派是从Barnard创始的社会系统学派中独立出来的。 二、单选题( 20个,每个 1分,20分) 1、一个管理者所处的层次越高。面临的问题越复杂,越无先例可循,就越需要具备() A、领导技能 B、组织技能 C、概念技能 D、人事技能 2、“管理就是决策”是 ( )的着名观点。

A、赫茨伯格 B、戴尔 C、西蒙 D、亨利 .福特 3、Max Weber的主要贡献在于,提出了() A、人际关系理论 B、官僚组织理论 C、团体力学理论 D、权变管理理论 4、法约尔管理原则中,组织内每一个人只能服从一个上级并接受他的命令,这一原则是() A、统一命令原则 B、等级链原则 C、统一指挥原则 D、个人利益服从整体利益原则 5、最先提出科学管理理论的代表人物是()。 A、法约尔 B、韦伯 C、甘特 D、泰罗 6、19世纪末 20世纪初,()的出现,是管理学形成的标志

环境学概论习题参考答案

习题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本部分只有一个答案,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1、B 2、A 3、A 4、C 5、C 6、A 7、A 8、A 9、A10、A11、A12、B 13、 B 14、B 15、B 16、B 17、B 18、A19、D 20、D 21、A22、A23、D 24、B 25、D 26、A27、 C 28、 D 29、B 30、C 31、C 32、A33、D 34、B 35、D 36、B 37、B 38、B 39、B 40、A41、A42、C 43、A44、C 45、C 46、A47、B 48、D 49、A50、B 51、D 52、A53、C 54、A55、A56、C 57、 B 58、 C 59、C 60、B 二、多项选择题 (本部分至少有两个答案或多个答案,多选错选、少选、错选均不得分) 1、AB 2、ABC 3、AC 4、BC 5、ABD 6、ABC 7、ABC 8、BC 9、AD 10、AD 11、BCD 12、AC 13、ABC 14、ABD 15、ABC 16、ABC 17、ABC 18、ABCD 19、ABCD 20、ABCD 21、BCD 22、ACD 23、ABCD 24、ACD 25、ABCD 26、AC 27、ABD 28、ABCD 2 9、ABCD 30、BCD 31、ABCD 32、ABCD 33、ACD 34、ABD 35、ABC 36、ABC 37、ACD 38、AB 39、ABCD 40、ABCD 三、不定项项选择题 (本部分至少有一个答案或多个答案,多选错选、少选、错选均不得分) 1、C 2、CD 3、D 4、A 5、D 6、A 7、ACD 8、C 9、ABD 10、ACD 11、BC 12、D 13、A 14、B 15、A16、AB 17、ABC 18、B 19、ABCD 20、ABC 四、案例分析题 1、A 2、A 3、D 4、C 5、C 1、A 2、A 3、ABC 4、C 5、D 1、C 2、C 3、A 4、A 5、A 6、B 7、D 8、CD 9、C 10、BCD 五、综述题 (每答对一条给一分,答对其中20条即得满分20分,答对的超过20条的部分不计分,答错的不扣分。所做答案不以表格形式出现的不影响成绩给定) (一) 1 总论 2 建设项目 3 工程分析 4 建设项目周围地区环境现状 5 环境影响 6 环境影响评价 7 要提出减轻环境影响的措施,对其进行论述、评估和投资估算 8 对环境影响和经济损益进行分析 9 对环境监测制度提出规划要求、管理措施10 结论和建议11 附件

传播学概论试题及答案

着名的5W传播模式,确定了传播学的研究范围。 2.香农——韦弗第一次提出“噪音”的概念,噪音在信息传递过程中可造成干扰,由此产生信息的衰减和失真。 3.传播学的两大阵营包括:传统学派和批评学派。 4.传播学的定量研究方法主要有:调查研究法、内容分析法、实验法、个案研法 5.传播学的四位奠基人:拉斯韦尔、拉扎斯菲尔德、库尔特卢因、霍夫兰 6.被称为“传播学之父”的学者是威尔伯施拉姆。 7.传播的英文是communication 8.传播的四种基本类型:人内传播、人际传播、组织传播、大众传播 9.美国(传统学派)欧洲(批判学派) 10.三论:信息论、控制论、系统论 11.能动性和创造性是人类语言区别于动物信号系统的最根本特征 名词解释 1.大众传播学 大众传播学是研究大众传播事业的产生、发展、及其与社会的关系、研究大众传播的内容、过程、功能与效果的学问。 2.“麻醉精神” 麻醉精神指大大小小的传媒给人们带来的讯息,其数量之多已达到令人难以招架的地步。而且人们花费许多时间从事这种视听活动,自认

为已经充分了解周围的社会,实际上他们已没有多少机会直接投身社会活动,与社会的关系反而日趋疏远和冷漠了。 3.受众 传播学中的“受众”一词,是社会信息传播的接受者群体的总称。大众传播的受众,则指报刊读者、广播听众和电视观众,是通称这些信息接受者的集合名称。 4.意见领袖:指在人际传播网络中经常为他人提供信息,同时对他 人施加影响的“活跃分子”。在大众传播效果的形成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中介或过滤的作用,将信息扩散给受众,形成信息传递的两级传播。 5.传播效果:“传播效果”这一概念具有双重含义:1指带有说服动 机的传播行为在受传者身上引起的心理、态度和行为的变化;2指传播活动,尤其是报刊、广播、电视等大众传播媒介对受传者和社会所产生的一切影响和结果(直接+间接+潜在)的总体。 6.拟态环境:就是我们所说的由大众传播活动形成的信息环境,并 不是现实环境的镜子式的再现,而是传播媒介通过对象征性事件或信息进行选择和加工、重新加以结构化以后向人们提示的环境。 7.议程设置功能:指传媒的新闻报道和信息传达活动以赋予各种议 题不同程度的显着性的方式,影响着人们对周围世界的大事及重要性的判断。 核心观点:大众传播媒介在一定阶段内对某个事件和社会问题的突出报道会引起公众的普遍关心和重视,进而成为社会舆论讨论的中心议

最新管理科学概论复习题及答案

最新管理科学概论复习题及答案 一、单选题 1、市场有狭义和广义之分,就广义而言,市场的含义是()。 A.商品买卖的场所,在一定空间下聚集了商品,便于买卖双方进行交易 B.各种经营活动产生的生产关系 C.一定时间、地点、条件下商品交换关系的总和,是不同的商品生产者之间经济关系的体现 D.生活资料、生产资料交换的总称 2、按照管理理论,企业管理具有两种基本职能,即()。 A.合理组织生产力职能和维护生产关系职能;B.计划职能和组织职能 C.领导职能和控制职能;D.计划职能和控制职能 3、管理幅度是指()。 A.一个主管能够直接有效的指挥下属的数目;B.一个主管能够直接有效的指挥下属的活动范围 C.一个主管直接或间接的指挥下属的数目;D.一个主管直接或间接的指挥下属的活动范围 4、下列关于直线-职能制与直线制、职能制的比较中,正确的是()。 A.直线制各级领导人执行全部管理职能,不设职能机构与职能人员;直线-职能制虽然也不设职能部门,却为各级领导配置了职能人员 B.职能制管理职能不集中于企业主要领导人,而是由各职能部门去承担;直线-职能制的命令、指挥都集中在企业最高层 C.直线制适用于规模庞大、生产技术复杂、管理分工较细的企业;职能制则适用于人数较少、规模较小、生产过程不太复杂、生产技术简单的企业 D.三者中,职能制最有效率,直线制次之,直线-职能制效率最低 5、假设你是某企业的顾问,在企业原有产品需求增长率停滞或下降,原有产品市场集中程度高,扩张余地小或费用高的情况下,你会建议企业采用()战略。 A.集团化;B.产品差异;C.合资经营;D.多元化 6、()是指以决策者的知识、经验和能力,在决策的各个阶段根据目前状况和历史资料,提出决策目标和决策方案。 A.风险性决策;B.经验决策;C.确定性决策;D.主观性决策 7、依据购买者的购买用途的不同,可以将市场细分成()。 A.消费品市场和工业品市场;B.生产资料市场和消费品市场; C.生产资料市场、消费品市场、工业品市场;D.生产资料市场和工业品市场 8、在关系营销中,频率营销属于( )级关系营销。 A.一;B.二;C.三;D.四 9、产品线是指()。 A.满足不同需求的多组产品;B.满足同类需求的一组产品; C.满足同类需求的多组产品;D.满足不同需求的一组产品 10、就汽车制造厂来说,如果生产轿车、卡车和大客车三类产品,而每一类产品又分别有三种、四种、五种型号,那么这个厂的产品宽度与深度分别为()。 A.宽度为3,轿车、卡车、大客车的深度分别为3、4、5 ;B.宽度为3,深度为12 C.轿车、卡车、大客车的宽度分别为3、4、5,深度为3 ;D.宽度与深度都为3 11、销售量大、面广的商品一般适用()的分销方式。

最新环境学概论试卷答案.

《环境学概论》试题 一、填空题(共10题,每空1分,共19分) 1、当大气稳定度为中性时,烟流的形状呈形。 2、城市环境噪声标准中一类区(居民文教区)昼间和夜间标准分别为 dB和 dB。 3、污水的二级处理常用法和法。 4、固体废物处理的“三化”原则是指固体废物的、和 。 5、环境问题按成因分为环境问题和环境问题。 6、常用和表示农药在土壤中的存留时间。 7、生物多样性一般包括遗传多样性、多样性和多样性。 8、旋风除尘器是利用旋转气流产生的使尘粒从气流中分离的装置。 9、酸雨是由于燃料燃烧和天然排放的和所造成的。 10、环境质量评价按时间可以划分为环境质量回顾评价、、 三种类型。 二、不定项选择题 1、震惊世界的日本富山事件是由于食物和饮用水被污染所引起的。 A.甲基汞 B.多氯联苯 C.镉 D.铅 2、我国从固体废物管理的需要出发,将固体废物分为。 A.工业固体废物 B.城市垃圾 C.放射性废物 D.危险废物 3、是决定污染物在大气中扩散稀释的最直接最本质的因素。 A.风 B.大气稳定度 C.下垫面状况 D.湍流 4、是世界上第一个确定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国家。 A.美国 B.日本 C.英国 D.法国 5、水体富营养化可以采用等指标进行判断。 A.总氮 B.总磷 C.叶绿素a D.湖水透明度 6、以保障人体健康和正常生活条件为主要目标,规定大气环境中某些主要污染物最高允许浓度 的大气标准为。 A.大气环境质量标准 B.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 C.大气污染控制技术标准 D.大气警报标准 7、下列农药中为有机氯类农药。 A.DDT B.乐果 C.敌百虫 D.三氯杀螨醇 8、噪声污染具有等特点。 A. 主观性 B.局部性和多发性 C. 不积累、不持久 D.危害较小 三、名词解释(共5题,每题3分,共15分) 1、大气二次污染物 2、氧垂曲线 3、土壤重金属元素背景值 4、固体废物处理 5、分贝 1、试从污染类型、污染源、污染物和反应类型四个方面比较伦敦型烟雾和洛杉矶型烟雾。(8分) 2、简述水体中耗氧有机污染物生物降解的一般规律。(4分) 3、土壤条件是如何影响重金属的迁移转化的?(8分) 4、固体废弃物有哪些危害?(5分) 5、简述噪声的危害。(5分) 五、绘图题(共1题,共5分) 试绘图说明非保守物质进入河流后,河流水对污染物的推移、分散作用和污染物的衰减过程。六、论述题(共1题,共15分)

中国传媒大学《传播学概论》模拟试卷及答案一

传播学概论模拟试卷一 一、单选题(每题2分,共16分) 1、被公认为“传播学之父”的美国学者是【 C 】(点击括号查看答案) A、拉斯韦尔 B、拉扎斯菲尔德 C、施拉姆 D、罗杰斯 2、下列哪种方法不是量化/实证研究方法【 D 】 A、实地调查法 B、内容分析法 C、控制实验法 D、哲学思辨 3、拉斯韦尔的五W模式属于【 A 】 A、线性传播模式 B、控制论传播模式 C、系统论传播模式 D、受众中心模式 4、电视的天气预报节目主要履行的是大众传播的【 A 】功能 A、传播信息 B、引导舆论 C、教育大众 D、提供娱乐 5、既能进行大众传播,又是人际传播重要工具的媒介是【 D 】 A、报刊 B、广播 C、电视 D、互联网 6、拉扎斯菲尔德等人指出,两级传播流动过程中,【 A 】扮演着重要角色。 A、舆论领袖 B、把关人 C、受众 D、追随者 7、“大多数时间里,报界在告诉人们该怎样想时可能并不成功;但它在告诉它的读者该想些什么时,却是惊人的成功。”伯纳德·科恩的这段话与【 D 】一脉相承。 A、枪弹论 B、两级传播论 C、创新与扩散论 D、议程设置论 8、霍夫兰认为,正反两面说的宣传方式对【 B 】较为有效 A、教育程度低的人 B、教育程度高的人 C、男性白人 D、家庭主妇 二、多选题(每题3分,共24分) 1、传播学的先驱者包括【 A B C D 】 A、哈罗德·拉斯韦尔 B、保罗·拉扎斯菲尔德 C、库尔特·卢因 D、卡尔·霍夫兰 2、关于人类传播的演进规律正确的是【 A B C 】 A、传播媒介的发展贯穿人类历史的始终 B、传播媒介的发展呈现加速度趋势 C、传播媒介的发展是叠加式的,新老媒介互相竞争又互相促进 D、传播媒介的发展是替代式的,新媒介使一切传统媒介必然消亡 3、符号的特点包括【 B C D 】 A、可积累和可衰减性 B、指代性 C、社会共有性 D、发展性 4、大众传播的特点包括【 A B C D 】

管理学考试考试试题A及答案

管理学考试考试试题A 及答案 Company number:【0089WT-8898YT-W8CCB-BUUT-202108】

《管理学》考试试题(A) 一、单项选择题(1×10=10分) 1、着名的霍桑研究就是采用_______研究管理中人际关系的成功例子。 A.归纳法 B.试验法 C.演绎法 D.总结法 2、“科学管理理论”的创始人是_________。 A.泰罗 B.巴贝奇 C.甘特 D.福特 3、环境的不确定矩阵中,稳定的和可预测的环境,要素少;要素有某些相似并基本上维持不变;对要素的复杂知识的要求低。属于单元______。 A.简单、稳定 B.简单、动态 C.复杂、稳定 D.复杂、动态 4、根据计划的明确性,可以把计划分类为_________。 A.长期计划和短期计划 B.战略性计划和战术性计划 C.具体性计划和指导性计划 D.程序性计划和非程序性计划 5、_________是日常工作中为提高生产效率、工作效率而作出的决策,牵涉范围较窄,只对组织产生局部影响。 A.战略决策 B.战术决策 C.管理决策 D.业务决策 6、在“天、地、彼、此”中,“地”是指_________ A.企业竞争所处的行业环境 B.企业竞争对手 C.企业自身条件 D.外部一般环境 7、下列关于非正式组织不正确的说法是________________。 A.非正式组织主要以感情和融洽为主要的标准 B.正式组织与非正式组织是交叉混合的 C.非正式组织的危害要大于积极作用 D.非正式组织会发展组织的惰性 8、下列哪类企业最适合采用矩阵式组织结构_________________。 A.纺织厂 B.医院 C.电视剧制作中心 D.学校 9、下列关于组织文化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一般的文化都是在非自觉的状态下形成的,组织文化则可以是在组织努力的情况下形成 B.文化组织具有自我延续性,不会因为领导层的人事变更而立即消失 C.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组织文化应该使组织成员面对某些伦理问题时产生多角度的认识 D.组织文化的内容和力量会对组织员工的行为产生影响 10、管理方格图中,型对应的是________________领导方式。 A.任务型 B.乡村俱乐部 C.中庸之道型 D.团队型 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 1、什么是组织的战略计划和战术计划它们之间有什么区别 2、结合例子说明决策的主要步骤。 3、经理人员的影响力来源有哪些在管理活动中应该如何处理它们的关系 三、论述题(20分) 1、什么是正式组织和非正式组织他们之间的有何区别如何管理非正式组织请举例说明。

管理学概论试题

一、简答题(每题8分,共48分) 1、谈谈内部审计作用的主要表现。 答:内部审计的作用可以概括为二个方面:防护性作用和建设性作用。 防护性作用主要表现在:为建立健全有效的内部控制提供合理的保证,避免因管理和控制的缺陷而带来的各种损失,揭露和制止已经发生或正在发生的舞弊和欺诈行为;保证呈送给公司董事会和高级管理层据以决策的财务和业务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完整性,避免因错误的信息而导致决策的失误;保护资产的安全与完整,帮助改进风险管理,并为有效利用公司资源提供保证,防止资源的损失浪费;促进公司的方针、政策、指示和命令能够有效地得到贯彻执行,遵守政府的法律法规和行业标准规范,维护公司的社会声誉。 建设性作用主要表现在:督促被审单位建立符合成本效益原则的内部控制制度,促进管理水平的提高,使实现目标的各种经营活动都得到有效控制,杜绝实际的和潜在的管理漏洞;针对控制系统的缺陷,提出符合成本效益原则、切实可行的控制措施,使已经达到有效控制目标的控制系统的控制成本最低;推荐更经济、有效的资源使用方法,帮助管理者优化资源配置、巩固经营成果和提高经济效益,增加公司的竞争能力;促进内部成员不断提高业务素质,为更好地履行职责,实现公司的目标作出更大的贡献。 2、目标具有哪些特征? 答:目标是个人、部门或整个组织所期望的成果。目标的特点。目标应符合SMART原则:明确的(specific)、可测量的(measurable)、行动导向的(action-oriented)、务实的(realistic)、有时间表的(time-related)。或称之PRAMKU。 3、企业应如何对待非正式沟通? 答:非正式沟通是指正式途径以外的.不受组织层级结构限制的沟通方式。由于非正式沟通不必受原则.规定的限制,因此它在组织内通常比正式沟通还要重要和普遍。 非正式沟通的优点:(1)沟通形式多样,弹性大,速度快;(2)一些来自非正式沟通的信息,经常能使决策者更全面.准确地认识问题,提高决策的合理性;(3)通过非正式沟通,满足人们的某些需要,改善成员的心态,提高工作积极性,从而改进组织绩效。 非正式沟通的缺点:<1)非正式沟通经常是在非常广的范围和非常多的个体之间发生,由于人们的技能.知识.态度的差异,所传信息常常失真和歪曲;(2)难以控制,一些不实的小道消息经过散布,会造成很坏的影响,破坏组织的凝聚力和稳定性。 非正式沟通在组织中的存在是必然的,也是无法消除的。非正式沟通既有其积极的一面,也有其消极的一面。管理者应了解它并学会利用它,发挥它在组织沟通中的积极的作用。小道消息对团体有有利的一面,但大多数情况下它对团体却是有害的,所以我们也应该掌握应对小道消息的方法。由于

湖南农业大学818环境学概论15-18年真题

2015年湖南农业大学硕士招生自命题科目试题 科目名称及代码:环境学概论 818 适用专业(领域):生态学、环境科学、环境工程、工程硕士环境工程领域 考生需带的工具: 考生注意事项:①所有答案必须做在答题纸上,做在试题纸上一律无效; ②按试题顺序答题,在答题纸上标明题目序号。 一、名词解释(共计30分,每小题3分;共12题,选做10题,多做依1-10题记分) 1、环境质量 2、PM 10 3、Environmental Capacity 4、TOC 5、热污染 6、Iner Environment 7、指示植物 8、POPs 9、土壤污染 10、可持续发展 11、生物浓缩 12、就地保护 二、简答题(共计50 分,每小题 5 分) 1、什么叫做二次污染物?SO 2、H2SO4、NO2和O3中哪些是二次污染物? 2、简述影响As在水体中迁移转化的主要因素。 3、简述水体的主要污染源与常见污染物类型。 4、简述土壤净化污染物的作用机理。 5、简述大气污染对农业气候的影响。

6、绘出简单河段水质的S—P模型图。 7、简述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途径与措施。 8、伦敦型烟雾和洛杉矶光化学烟雾各有什么特征? 9、简述二氧化氮在大气发生主要的光化学反应。 10、什么叫做一次能源和可再生能源? 三、论述题(共计70 分,每小题10 分) 1、综合论述影响大气污染的地理因素有哪些?怎样影响? 2、论述辐射逆温产生的条件及机制。 3、什么是水体的富营养化的指标与危害?如何控制水体的富营养化? 4、制定环境规划时应考虑的几个原则。 5、固体废弃物综合处理原则是什么? 6、请你谈谈土壤中农药的降解、残留及污染防治措施。 7、根据重金属镉的特点,采取哪些措施来减轻土壤中的镉的危害?

传播学概论试题及答案解析

1.1948年,拉斯韦尔提出了著名的5W传播模式,确定了传播学的研究范围。 2.香农——韦弗第一次提出“噪音”的概念,噪音在信息传递过程中可造成干扰,由此产生信息的衰减和失真。 3.传播学的两大阵营包括:传统学派和批评学派。 4.传播学的定量研究方法主要有:调查研究法、内容分析法、实验法、个案研法 5.传播学的四位奠基人:拉斯韦尔、拉扎斯菲尔德、库尔特卢因、霍夫兰 6.被称为“传播学之父”的学者是威尔伯施拉姆。 7.传播的英文是communication 8.传播的四种基本类型:人内传播、人际传播、组织传播、大众传播 9.美国(传统学派)欧洲(批判学派) 10.三论:信息论、控制论、系统论 11.能动性和创造性是人类语言区别于动物信号系统的最根本特征 名词解释 1.大众传播学 大众传播学是研究大众传播事业的产生、发展、及其与社会的关系、

研究大众传播的内容、过程、功能与效果的学问。 2.“麻醉精神” 麻醉精神指大大小小的传媒给人们带来的讯息,其数量之多已达到令人难以招架的地步。而且人们花费许多时间从事这种视听活动,自认为已经充分了解周围的社会,实际上他们已没有多少机会直接投身社会活动,与社会的关系反而日趋疏远和冷漠了。 3.受众 传播学中的“受众”一词,是社会信息传播的接受者群体的总称。大众传播的受众,则指报刊读者、广播听众和电视观众,是通称这些信息接受者的集合名称。 4.意见领袖:指在人际传播网络中经常为他人提供信息,同时对他 人施加影响的“活跃分子”。在大众传播效果的形成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中介或过滤的作用,将信息扩散给受众,形成信息传递的两级传播。 5.传播效果:“传播效果”这一概念具有双重含义:1指带有说服动 机的传播行为在受传者身上引起的心理、态度和行为的变化;2指传播活动,尤其是报刊、广播、电视等大众传播媒介对受传者和社会所产生的一切影响和结果(直接+间接+潜在)的总体。 6.拟态环境:就是我们所说的由大众传播活动形成的信息环境,并 不是现实环境的镜子式的再现,而是传播媒介通过对象征性事件或信息进行选择和加工、重新加以结构化以后向人们提示的环境。 7.议程设置功能:指传媒的新闻报道和信息传达活动以赋予各种议

管理学考试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 1.需要层次理论的代表人物是( A ) A.马斯洛 B.赫兹伯格 C.亚当斯 D.斯金纳 2.佛光广告公司是一家大型广告公司,业务包括广告策划、制作和发行。考虑到一个电视广告设计至少要经过创意、文案、导演、美工、音乐合成、制作等专业的合作才能完成,下列何种组织结构能最好地支撑佛光公司的业务要求?(C) A.直线型B.职能型C.矩阵结构D.事业部制 3.药品销售公司收购制药企业属于(B) A.前向一体化B.后向一体化C.横向一体化D.合资经营 4.通过听取有关专家意见进行预测的方法是(B ) A.回归分析法B.德尔菲法C.关连树法D.先行指导法 5.管理层次少而管理宽度大的组织结构被称为(B ) A.直线型组织结构B.扁平式结构C.职能型组织结构D事业部制组织结构 6.梅奥通过其领导的霍桑试验建立了人际关系学说,该学说属于(A) A.行为管理理论B.古典管理理论C.系统管理理论D.权变管理理论 7.人员的配备工作,属于(B ) A.现场控制B.前馈控制C.反馈控制D.直接控制 8.下列选项中,属于集权制组织特点的是(A ) A.中下层可以有日常的决策权限B.中下层在统一规划下可独立经营C.中下层有一定的财务支配权D、以上都是 9.曹雪芹虽食不果腹,仍然坚持《红楼梦》的创作是出于其(D) A.安全的需求B.社交的需求C.自尊与受人尊敬的需求D.自我实现的需求 10.按照管理方格理论的观点,对工作和人都高度关心的领导行为类型是(D ) A.乡村俱乐部式管理 B.任务式管理 C.中间型管理 D.团队式管理 11.关于冲突观念的现代观点认为( D ) A.冲突有害无益 B.冲突应当避免 C.冲突有利无害 D.冲突保持在适度水平是有益的 12.不同层次领导者所需能力结构是有差异的。对于高层领导者而言,最重要的能力是(C ) A.技术能力 B.交际能力 C.行政管理能力 D.沟通能力 13.按照管理方格理论的观点,对工作和人都高度关心的领导行为类型是( D) A.乡村俱乐部式管理 B.任务式管理 C.中间型管理 D.团队式管理 14.菲德勒的权变领导理论认为,在团体情况极有利和极不利的情况下,效果较好的领导类型是(B ) A.人际关系导向型 B.任务导向型 C.目标达成型 D.任务结构型 15.需要层次理论的代表人物是( A) A.马斯洛 B.赫兹伯格 C.亚当斯 D.斯金纳 16.佛光广告公司是一家大型广告公司,业务包括广告策划、制作和发行。考虑到一个电视广告设计至少要经过创意、文案、导演、美工、音乐合成、制作等专业的合作才能完成,下列何种组织结构能最好地支撑佛光公司的业务要求?(C) A.直线型B.职能型C.矩阵结构D.事业部制 17.药品销售公司收购制药企业属于(B ) A.前向一体化B.后向一体化C.横向一体化D.合资经营 18.通过听取有关专家意见进行预测的方法是(B )

管理学概论(高升专)模拟题

管理学概论(专科)模拟题 一、单选共60题 第i题:领导实质是管理者对下属及组织行为的()。 A. 沟通力 B.交流力 C.影响力 D.协调力答案:C 第2题:高层管理者的主要工作是() A.决策 B.控制 C.协调 D.领导答案:A 第3题:按照管理职能在管理活动过程中的顺序来排列,管理职能可以排列成() A.计划—组织_领导—控制 B.组织—计划_领导—控制 C.计划_领导_组织—控制 D.领导_计划_组织—控制答案:A 第4题:“集中决策、分散经营”是下列哪种组织结构的基本思想() A.事业部制 B.职能制 C.直线制 D.直线职能制答案:A 第5题:为了消除腐败,某部门除了大力提倡工作人员严格自律之外,还一直实行着岗位轮换制度,规定处级以上干部在同一岗位二工作不得超过五年。这种做法可以认为是一种() A.反馈控制 B.前馈控制 C.现场控制 D.间接控制答案:A 第6题:在直线职能制垂直形态的组织系统基础上,再增加一种横向的领导系统,形成一种非长期固定性组织,这种组织结构形式被称为()A.事业部制B.矩阵制C.委员会制D.网络制答案:B 第7题:用工作轮换法来培训管理人员的好处是() A.使受训者了解企业务部门的业务内容和所需技能,并熟悉各部门的人员,建立起良好的人际关系。 B. 了解企业管理与运行的全貌及各部门 在整体中的作用和彼此的协同关系 C.培养出管理人员的协作精神与全局观念 D.以上A、B、C都是答案:D 第8题:管理幅度扩大、管理层次减少,反映了组织结构变化的哪一种趋势() A.网络化 B.扁平化 C.多元化 D.虚拟化答案:B 第9题:在下面的描述中,对决策的描述最为准确的是() A.决策是适应外部环境的一项工作 B.决策是SWOT分析 C.决策是组织外部环境、内部条件、决策人自我目标之间的动态平衡的过程 D.决策是“运筹于帷幄之中,决战于千里之外”的工作答案:C 第10题:人文主义的管理思想最早体现在()。 A.泰罗的科学管理运动 B.梅奥的“霍桑试验” C.管理过程学派 D.管理权变理论答案:B 第11题:一车间主任,对自己手下人常说一句话:“不好好干回家去,干好了月底多拿奖金”。可以认为,车间主任把他的手下都看成了()A.只有归属需要和安全需要的人 B.只有生理需要和归属需要的人C.只有生理需要和安全需要的人 D.只有安全需要和尊重需要的人答1 B 第12题:需要层次理论认为人的需要分为5个层次,它们从低到高的了顺序是()。 A.生理的、安全的社交或情感的、自尊的和自我实现的需要 B.安全的、生理的、社交或情感的、自尊的和自我实现的需要 C.自我实现的、自尊的、社交或情感的、安全的和生理的需要 D.生理的、自尊的、安全的、社交或情感的和自我实现的需要答案:A 第13题:实施控制的第一步是()。 A.制定控制标准 B.衡量实际绩效 C.分析衡量结果 D.采取管理行动答案:A 第14题:团队型的领导风格是()。 A. 1.9 型 B. 9.1 型 C. 5.5 型 D. 9.9 型答案:D 第15题:激励理论中的双因素理论,涉及一个叫做“保健因素”的概念,它指的是()。 A.能影响和预防职工不满意感发生的因素 B.能预防职工心理疾病的因素 C.能保护职工心理健康的因素 D.能影响和促进职工工作满意感的因 素答案:A 第16题:按信息传递的途径可分为()。 A.上行沟通、下行沟通 B.正式沟通和非正式沟通 C.平行沟通、斜向沟通 D.上行沟通、斜向沟通答案:B 第17题:传者采取某种形式把他所要传达的信息变成对方所能理解的信息的过程是()。 A.译码 B.反馈 C.传播 D.编码答案:D 第18题:针织服装商店设童装部、女装部、男装部,这种部门化的方法是()。 A.顾客部门化 B.产品部门化 C.职能部门化 D.地区部门化答案:B 第19题:非确定型决策问题的主要特点在于()。 A.各方面所面临的自然状态未知 B.各自然状态发生的概率未知 C.各方案在各自状态下的损益值未知 D.各自然状态发生的概率已知答1 C 第20题:下列哪种情形不应该考虑促进组织的分权()。 A.组织规模扩大 B.组织活动分散化 C.组织环境复杂多变 D.维护政策与命令的一致性答案:D 第21题: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中最基本的需要是()。 A.生理需要 B.安全需要 C.归属需要 D.自尊需要答案:A 第22题:在员工考绩中,允许员工参与确定自身绩效目标和评价自己工作情况的方法是()。 A.排队法 B.两两比较法 C.关键事件法 D.目标评定法答案:D 第23题:在人员的配备中,不需要考虑的人员配备原则是()。 A.公开招聘 B.因事择人 C.动态平衡 D.因才使用答案:A 第24题:激励过程的岀发点是()。 A.紧张感 B.目标 C.未得到满足的需要 D.不满意答案:C

4月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传播学概论试题及答案解析

全国2018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传播学概论试题 课程代码:00642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个人与个人之间的面对面的信息交流,通常被称为() A.自我传播 B.人际传播 C.群体传播 D.组织传播 2.传播学有许多分支,其中最主要的一个分支是() A.自我传播学 B.人际传播学 C.组织传播学 D.大众传播学 3.在研究方法上,拉斯韦尔的贡献是倡导并亲身实践了() A.实地调查法 B.内容分析法 C.控制实验法 D.个案研究法 4.与卢因一样,从心理学角度切入传播学领域的学者是() A.施拉姆 B.拉斯韦尔 C.拉扎斯菲尔德 D.霍夫兰 5.拉斯韦尔模式的第4个环节是() A.谁 B.说什么 C.通过什么渠道 D.对谁 6.德福勒模式对申农-韦弗模式最重要的修正是加入并突出了() A.反馈 B.信息的发生 C.噪音 D.信息的接受 7.简单随机抽样的方法主要是乱数表法和() A.等距法 B.抽签法 C.分层法 D.定额法 8.编制问卷首先需要设计提问项目,这种设计包括若干步骤,其中第一个步骤是() A.确定指标 B.课题分析,提出假设 C.测定指标 D.寻找变项,编制提问 9.皮亚杰认为传播具有两种功能,一是自我中心性的功能,一是() A.娱乐性功能 B.工具性功能 C.社交性功能 D.宣传性功能

10.赖特把拉斯韦尔提出的社会遗产传递功能称为() A.社会化 B.信息化 C.系统化 D.知识化 11.按照卢因的观点和施拉姆的说明,下述人员中属于把关人的是() A.记者 B.教师 C.编辑 D.A、B、C都是 12.《报刊的四种理论》一书出版于() A.1950年 B.1956年 C.1960年 D.1966年 13.第一个把媒介同人类文明发展史联系起来进行研究的学者是() A.拉斯韦尔 B.卢因 C.英尼斯 D.麦克卢汉 14.麦克卢汉媒介理论的中心论点是() A.全球村 B.媒介即讯息 C.媒介有“冷”、“热”之分 D.媒介是人体的延伸 15.“使用与满足”研究的出发点是() A.受众 B.传播内容 C.传播者 D.传播渠道 16.据霍夫兰等研究,“两面提示”适用于() A.原先持赞成态度的人 B.文化水平较高的人 C.原先态度不明朗的人 D.有既定政治倾向的人 17.与国际传播秩序中的南北问题研究有关的理论是() A.“培养”理论 B.“议程设置”理论 C.“知识沟”理论 D.“沉默的螺旋”理论 18.按照传播学批判学派的观点,资本主义国家的文化工业,关注的首先是() A.经济效益 B.艺术价值 C.思想价值 D.社会效益 19.“上限效果”假设,大众传播活动的结果将使社会“知识沟”的宽度() A.维持在上限 B.扩大 C.维持在下限 D.缩小 20.传播学批判学派关注的是() A.如何传播 B.传播方法 C.为何传播 D.传播什么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管理学》XXXX年考试试题及答案

《管理学》2006年考试试题及答案 2006年7月 1.管理的最终目的是( )。 A.实现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协调 B.有效地组织资源和组织活动 C.以最少的投人获得最大的产出 D.制定组织目标 2.梅奥等人通过霍桑试验提出了不同于古典管理理论的新观点和新思想,创立了( )。 A.人文关系学说 B.人际关系学说 C.行为科学学说 D.社会关系学说 3.关于计划工作基本特征的描述,错误的是 ( )。 A.计划是高层管理者的职责范畴 B.计划工作居首要地位 C.计划工作是有目的的行为 D.计划工作要讲究效率 4.企业目标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应根据外部环境的变化及时调整与修正,使其更好地实现企业的宗旨,这就是确定企业目标的( )原则。 A.现实性 B.协调性 C.权变性 D.关键性 5.下面决策方法中,具有“匿名性”特点的是()。 A.群众评议法 B,哥顿法 C.头脑风暴法, D.特尔菲法 6.某产品有三个生产方案,其成本状况为:甲方案固定成本为5000,单位变动成本为100;乙方案固定成本为12000,单位变动成本为60;丙方案固定成本为30000,单位变动成本为300若丙方案为最佳方案,则产量为( )。 A. 150 . B. 300 C. 500 D. 700 7. 20世纪初期,有一位社会学家提出了建立“理想的组织模式”的设想,他就是( )。 A.赫伯特·西蒙 B.哈罗德·孔茨 C.马克斯·韦伯 D.林德尔·厄威克 8.如果企业进行小批量产品的生产,那么,它需要根据顾客的要求进行设计、生产,对企业人员技术水平要求较高,这种企业适于采用( )组织形式。 A.集权式 B.分权式 C.均权式 D.不确定 9.评价管理者的领导能力和影响能力,有关信息的获得来源于( )。 A.上级人员 B.下属人员 C.高层领导 D.协作部门 10.领导理论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侧重于研究领导人的性格、素质方面

管理学概论试习题及答案

欢迎阅读一、判断(10个,每个1分,共10分) 1、从生产过程来看,技术创新可划分为要素创新、要素组合创新和产品创新。 2、甘特图是在霍桑试验基础上提出的横道图。 3、力场分析理论是波特提出来的。 4、技术技能对管理人员非常重要,因为它能使管理人员通过分析,确定问题所在,得出解决问题 5 6 7 8 9 10 1 A B C D、人事技能 2、“管理就是决策”是( )的着名观点。 A、赫茨伯格 B、戴尔

C、西蒙 D、亨利 .福特 3、Max Weber的主要贡献在于,提出了() A、人际关系理论 B、官僚组织理论 C D 4 A B C D 5 A B C D 6、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出现,是管理学形成的标志 A、一般管理理论 B、科学管理理论 C、组织理论 D、人际关系学说

7、根据费德勒权变模型,下列对领导者有利的情景是() A、领导者与被领导者关系不好,工作任务不明确,领导者的职位权利弱; B、领导者与被领导者关系好,工作任务明确,领导者的职位权利弱; C、领导者与被领导者关系好,工作任务不明确,领导者的职位权利弱; D、领导者与被领导者关系不好,工作任务明确,领导者的职位权利强; 8 A B C D 9、美国 A B C D 10元,市 A、3万件 B、4.5万件 C、6万件 D、7.5万件

11、一般来说,高层管理人员的决策倾向于() A、战略性、非程序化 B、战略性、程序化 C、战术性、程序化 D、战术性、非程序化 12 A B C D 13 A 14 A B C D 15、巴纳德代表的是() A、决策理论学派 B、社会合作学派 C、社会技术系统学派

环境与自然资源经济学概论复习题(含部分答案)

----------第一章 1.复活节岛的兴衰有什么教训和启示?P5 答:复活节岛的岛民一度建立了繁荣的物质文明,但是当社会和经济的发展超越了资源的承载力时,文明就走向衰败了。复活节岛的岛民没认识到,他们生活在一个几乎与世隔绝的岛上,他们的生死存亡与小岛上有限资源的可持续性息息相关。如果他们不能协调环境与发展的关系,就只能看着资源一点点被消耗殆尽,自己一步步走向死亡。复活节岛的历史昭示后人,人类社会与自然环境之间存在唇齿相依的关系。人类通过对自然环境不可逆转的开发利用,虽然在短期可以建立一个十分发达的社会,但是如果毫无节制的利用自然资源,乃至到破坏的程度,其后果是不堪设想的。 2.你如何理解环境经济中的消费?P6 答:一般经济学意义上所说的消费,是指使用商品和劳务以满足当前需要的活动。而如果我们把自然系统和经济系统作为一个整体来考察,就会发现消费的另外一层含义:在经济系统中用于制造消费品的物质材料全部来自自然界,经过加工后,一部分物质转换成为商品,一部分作为废弃物排入环境。经过一定时间之后,商品也会成为废弃物,排入自然环境。因此,环境经济学中所说的消费,只是商品效用的消费,商品的物质实体依然存在,并没有被“消费”掉。 3.帕累托、庇古等人对环境经济学的建立做了哪些贡献?P7 答:意大利社会学家兼经济学家帕累托曾经从经济伦理的意义上坍塌了资源配置的效率问题,并提出了著名的“帕累托最优”理论。这一思想后来被环境与自然资源经济学奉为圭臬。由马歇尔提出,庇古等人做出了重要贡献的外部性理论,为环境与自然资源经济学的建立和发展奠定了理论和基础。外部性理论认为,在没有市场力量的作用下,外部性表现为两个财政独立的经济单位的相互作用。 4.环境价值包括哪些内容?环境价值评估的作用有哪些?P11 答:环境价值可以分为使用价值和非使用价值。使用价值是指现在或未来环境物品通过服务形式提供的福利。在实际应用中,经济评价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1)表明环 境与自然资源在国家发展战略中的重要地位(2)修正和完善国民经济核算体系(3)确定国家、产额和部门的发展重点(4)评价国家政策、发展规划和开发项目的可行性(5)参与制定国际、国家和区域可持续发展战略。 5.克鲁蒂拉的“舒适型资源”的价值理论及特点?P12-13 答:当代人直接或间接利用舒适型资源获得的经济效益是舒适型资源的“利用价值”;当代人为了保证后代人能够利用而做出的支付和后代人因此而获得的效益,是舒适型资源的“选择价值”;人类不是出于任何功利的考虑,只是因为资源的存在而表现出的支付意愿是舒适型资源的“存在价值”。舒适型资源的特点:唯一性、真实性、不确定性、不可逆性。 6.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和推测有哪些?P15 答:从本质上说,经济与环境是可以相互协调的。《我们共同的未来》这一报告强调,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经济效率是重要的。同时也强调要公正分配发展的效益,代内和代际的社会公平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基本目标和前提。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应当建立以下可 持续性准则:(1)评估环境费用和效益的经济价值;(2)保护重要的自然资源;(3)避免不可逆转的损害;(4)把可再生资源的利用限制在可持续产出的范围内;(5)制定环境物品的“绿色”价格 7.罗马俱乐部、达利如何阐述环境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P10 答:《增长的极限》是罗马俱乐部的一份研究报告,研究者认为世界上主要的矿产资源将在可以预见的时间内耗竭,而人口的污染将以指数形式增长。为了拯救人类,研究者提出了一个悲观主义的解决方案:“冻结”经济和人口的增长。《增长的极限》提出人类的出路在于实现人口和资本的零增长,认为环境与经济发展是相互冲突的、不可调和的,是环境与经济增长的悲观主义。 达利认为:零增长的观点没有考虑技术替代或技术进步的重要作用,自然资源的耗竭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不会在某天早晨突然发生,当某种资源开始稀缺时,对该种资源的利用效率就会提高,寻找或开发替代品的工作也会开始。 8.环境与自然资源经济学的研究对象、研究方法以及指导思想分别是什么?P19 答:环境与自然资源经济学把环境和自然资源看作一种稀缺的生产要素,纳入生产函数,把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