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藤野先生说课稿

藤野先生说课稿

藤野先生说课稿
藤野先生说课稿

藤野先生说课稿 Prepared on 24 November 2020

《藤野先生》教学设计方案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内容和地位

《藤野先生》是一篇传统课文,是鲁迅对20世纪初自己在日本留学时的一段经历的回顾。本文以作者与藤野先生的交往(交往的缘起、交往的经过与别后的怀念)为叙事线索,围绕表现藤野先生的崇高品质这一中心组织材料。开头写东京(是作者往仙台见藤野先生的缘由),然后用设问句自然过渡。接着写初到仙台受到优待(衬托藤野先生),写与藤野先生的相识、相处、离别,最后写离开仙台后对藤野先生的怀念。除回忆藤野先生这条明线外,本文还有一条内在的暗线,这就是作者思想感情的变化。很多材料(如写东京清国留学生赏樱花、学跳舞,写赴仙台途中对日暮里和水户的深刻印象,写仙台医专日本“爱国青年”寻衅和看电影事件,写作者弃医从文),都是围绕这条内在的线索来组织的。因此,文章篇幅虽长,却脉络分明;材料虽多,却井然有序。同时,人物刻画抓住主要特征,突出精神性格。文中具体写了四件事(添改讲义、纠正解剖图、关心实习、了解裹脚),从不同的侧面表现了藤野先生的高贵品质(认真负责、严格要求、热情诚恳、求实精神)。作者还用白描手法来勾画人物的特征。语言富有浓厚的感情色彩。学习这篇课文,能学到叙事性文章的写法,还能受到爱国情感和尊师情怀的熏陶。。

编者将此文编入人教版八年级下语文第一单元的第一篇。该单元选取的文章都是叙事性作品,《藤野先生》一文可以作为叙事性文章的教学范例。学生在八年级上册学过两个单元的叙事性作品,已经有一定的知识、技能基础。教师引导学生学习选取典型事件,抓住主要特征,表现人物高贵品质的写作方

法,力求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为九年级叙事文章的学习打下基础。同时,该单元选取的文章都是作者成长中一段难忘的人生历程,其用意让读者融入生活体验,引导学生对人生和生命有所思考,体悟到人生奋斗的意义,感受到人间的关爱和温情。前期学过的课文中也不乏抒发爱国主题和美好情感的文章,具备一定的情感体验能力。

2.教学目标、重难点的确定及依据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初中学生要“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鲁迅的文章涉及深广的人文、社会背景,教学时有必要联系时代背景和有关作品,以帮助学生加深理解。作为叙事性作品,本文适于朗读,在朗读中引导学生品味作品的叙事风格、描述手法和其中的思想感情。全文的教学目标有:

(1)了解《藤野先生》一文的写作背景;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内容,把握主题;揣摩带有感情色彩的词句,体味意蕴丰富的语句。

(2)学会在浏览文章中理清思路,探讨鲁迅怀念藤野先生的深刻原因;学习选取典型事例、抓住主要特征以表现人物高贵品质的写法。

(3)感受藤野先生治学之严谨、为人之热情、胸怀之博大等人格魅力;学习鲁迅先生的爱国与尊师情怀。

其中学习写法和感受人物优秀品质是课文的教学重点,同时让学生理解鲁迅先生弃医从文的思想转变既是教学重点,也是教学难点。

阅读教学是一种教育实践活动,学生通过体验、探究、合作、综合等实践活动形成一定的语文技能,学会关注生活和社会,但这些能力的养成需要在教师的悉心引导,需要长期的潜移默化,需要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在这篇文章的两个重点中,和藤野先生的交往是叙事明线索,学生比较好把握,所以我把

攻克“感受藤野先生高贵品质”这一重点安排在第一课时。在此基础上第二课时通过了解鲁迅生活的时代背景探讨他弃医从文的思想转变过程,让学生体会鲁迅的爱国主义精神。从易到难地掌握本文的两个重点,突破难点。

考虑到文章篇幅较长,也有一定的难度,所以安排三个教学课时。我今天说的是第一课时,这一课时的教学目标:学习选取典型事例、抓住主要特征来表现人物高贵品质的写法;感受藤野先生治学之严谨、为人之热情、胸怀之博大等人格魅力,学习鲁迅先生的尊师情怀。

让学生在选择性阅读中学会概括典型事例、评析人物优秀品质是本课时教学重点;学会运用这种写法则是教学难点所在。

二、教法、学法

在教学方法中主要采用提问对话法和引导点拨法。教师有目的的设计提问,能引起学生积极的定向思维,能有效开展课堂阅读教学。教师的提问对学生的学习有着示范的作用。由于中学生的身心尚处于发育阶段,有些难点问题,光靠他们合作探究来达到教学目的是不太现实的。因此,处于教学主导地位的老师的适时引导、点拨就显得十分重要了,这样既能逐步培养学生的语文思维能力,又能发挥单位时间的最大效用。

而课堂要真正地成为学生的课堂,真正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就必须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为此,我精心设计问题促使学生开启思维,自主探讨,通过师生交流、生本交流、生生交流,在合作交流中完成对课文的解读,引导学生感受藤野先生的高尚品质。但要领会鲁迅的爱国主义情感,课文字里行间流露着作者强烈的思想感情的词语、句子,就必须让学生通过朗读获得体验,通过圈点批注得到落实。

三、教学过程

在学生充分预习的前提下,第一课时(认识名人之师)我主要设计了四个教学板块。

这四大板块围绕“认识老师”来设计,在激趣中导入学习,在感知中走进文本,在感悟中提升情感,在交流中回忆恩师,在整个教学实践中提升语文素养。各板块具体实施如下:

第一板块:激趣导入

大家是否知道作品入选中学语文教材数量最多的作家是我国哪一位作家(鲁迅)

如此看来,鲁迅也是我们通过语文学习认识的一位名人了。那么,他是怎样走上文学道路的呢在他成长道路上又遇到了怎样的恩师呢我们今天就通过学习鲁迅先生自己的一篇散文来认识名人之师——藤野先生。(板书课题)第二板块:初读感知

这一环节我设计解决一个大问题:课文怎样通过选取典型事例、抓住主要特征来表现人物高贵品质的写法考虑到学生的认识过程的需要,我把这个大问题化为五个步骤,逐层深入地分析,从而突出本课时教学重点。

第一步:请同学们默读全文,尽可能多地了解关于藤野先生这个人物的一切。

第二步:找出直接写藤野先生的文字(在书中做记号),说说看:从……我知道了藤野先生……

第三步:学生浏览6—10段,找出有关描写人物外貌、语言等方面的语句(并圈划)。明确这些语句体现了人物什么特点。

第四步:学生自由朗读11—23段,要求学生给每件事情拟一个小标题(写在课文旁边)。明确每件事情分别体现了藤野先生什么思想品质。

第五步:概括人物形象:藤野先生是一个怎样的人启发学生从不同角度(肖像、身份、治学、对待学生)来考虑。

在生本对话、师生对话中,教师根据对话将事情和人物品质逐步形成板书,提醒学生摘记在书本中。

事情思想品质

添改讲义工作认真负责

纠正解剖图对学生要求严格

关心解剖实习为人热情诚恳

了解女人裹脚可贵的求实精神

【在这一环节中教师运用了提问对话法和引导点拨法展开教学,连续性的问题按照由浅入深的排列呈现,引导学生学生走进文本,达到预期教学目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提醒学生养成圈点批注的笔记习惯,运用默读、浏览、自由朗读等形式来获取文本信息,通过概括、对话等手段提高语文技能。】第四板块:再读感悟

这一环节侧重从作者的角度来引导学生感受藤野先生伟大的人格魅力,学习鲁迅先生的尊师情怀。继续沿用提问对话法、启发引导法,采用朗读法和圈点批注法展开教学。

我设计一个过渡性问题:藤野先生身上有很多作为教师的优点,但其中最特殊、最打动作者的是什么呢(他对作者这样一个来自弱国的学生表现出的不同寻常的热忱、宽容、毫无民族偏见的支持与鼓励。)

接着,着重体验鲁迅对藤野先生的感情,提出一个问题:作者在文中是怎样表述对藤野先生的深厚感情的引导学生找到第37、38段。学生朗读之后讨论课后练习二(2)。设置本题是要学生在有感情的朗读的基础上,对重点语句进行品评,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感受鲁迅的尊师情怀。。

最后,引导学生浏览32段—35段,质疑:临走时作者为什么对老师说谎离别后又为什么没履约给老师写信这一环节的设计既是感受鲁迅尊师情怀,还为下一环节读写作业做铺垫。

第五板块:交流感动

恩师是让人永远怀念的。回忆自己读书生活中哪位老师给自己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抓住人物的特点对他进行口头描述。在小组内交流后,请学生2-3人口头发言,教师简要点评后布置读写作业。

这一环节的设计旨在通过小组合作交流,将学生的阅读能力转化为写作能力,将教学重点通过口语训练得到落实。

第六板块:读写作业

每个人一生中都会遇到很多位老师,请你学习本文刻画人物的方法,选取一两个典型事例来表现一位老师的形象。字数200字左右。

这就是我的教学设计方案,如有不当,敬请批评指正,谢谢大家!

备注:

教学主要思路是“认识名人之师”“理解名人之路”(了解时代背景——鲁迅与众不同——弃医从文的决定——作为文学家的鲁迅——拓展作业:阅读有关鲁

迅的传记文章)、“感悟名文之美”(巧妙的构思——材料的剪裁——丰富的情感——精辟的语言——拓展作业:模仿写信)三大板块,从不同的角度达成教学总目标。

布置预习作业(认真朗读课文,标好段落序号;借助注释和工具书掌握“读一读、写一写”词语的音、形、义;利用网络或书籍了解鲁迅生活的时代背景和主要文学创作。)

出示投影“读一读,写一写”,指名念读。要求学生读准字音,理解词义。

【此环节旨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并积累词语。同时,初步了解学生的预习情况。具体词语的运用随文教学。】字词教学的重要性阐述

掌故:关于历史人物、典章制度的传说或故事。这里指学校里发生过的一些事情。

落第:原指科举时代应试不中。这里指考试不及格。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