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物流系统工程复习资料

物流系统工程复习资料

物流系统工程复习资料
物流系统工程复习资料

物流:指物品从供应地向接收地的实体流动过程。

现代物流:指以现代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为基础,整合运输、包装、搬运、仓储、流通加工、配送、回收处理及物流信息处理等各种功能而形成的计划、实施与控制的综合过程。

现代物流的趋势和特征:物流系统化与集成化、全球化、信息化与网络化、自动化与智能化、柔性化、绿色化。

系统:由相互作用而又相互依赖的若干组成部分结合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

系统的特性:系统的集合性、整体性、相关性、层次性、目的性和环境适应性。

系统分类:1自然系统与人造系统;2、实体系统与概念系统;3、动态系统和静态系统;4、封装系统和开放系统。

实体系统:指凡是以矿物、生物、机械等实体为构成要素的系统。

概念系统:指凡是由概念、原理、方法、制度、程序等概念性的非实体物质所构成的系统。

动态系统:按系统的形态是否随时间而变化进行分类、随时间而变化的系统。

静态系统:系统模型中的变量不随时间变化的系统。

封闭系统:与外界环境不发生任何形式的交换,它既不向环境输出,也不从环境输入。

开放系统:与环境有相互关系,能从环境得到输入、并向环境输出。

物流系统:指一定的时间和空间里,由物流诸环节及其涉及的物品、信息、设施和设备等若干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要素组成的,具有特定功能和目标的有机整体。

物流系统的特点:层次性、整体性、目的性、人一机系统、具有层次结构的可分的系统、跨地域跨时域的系统、物流系统的效益背反性。

效益背反:指物流系统的若干功能要素之间存在着损益的矛盾,即某一功能要素的优化和利益发生的同时,必然会存在另一个或另几个功能要素的利益损失,反之亦然。

系统工程:组织管理系统的规划、研究、设计、制造、试验和使用的科学方法,是一种对所有系统都具有普遍意义的科学方法。

系统工程的理论基础是:由一般系统论、大系统理论、经济控制论、运筹学等学科相互渗透、交叉发展而形成的。

经济控制论:是应用现代控制论的科学方法分析经济过程的学科。

运筹学:是应用分析、试验、量化的方法、对经济管理系统中人、财物等有限资源进行统筹安排,为决策者提供带有依据的最优方案、以实现最有效地管理。

运筹学分支:线性规划、非线性规划、、动态规划、排队论、对策论、储存论。

物流系统工程依赖的理论和方法:1、运筹学;2、经济控制论;3、大系统理论及协同论、耗散结构理论;4、系统动力学理论。

物流系统工程的主要内容包括:物流系统的要素分析、物流系统的分析与建模、物流系统需求预测、物流系统规划、物流系统仿真、物流系统评价、物流系统决策。

流体:物流中的“物”,即物资实体。

载体:指承载“物”的设备以及这些设备据以运作的设施。

流向:指流体从起点到终点的流动方向。

流向种类:自然流向、计划流向、市场流向、实际流向。

流量:指通过载体的流体在一定流向上的数量表现。

流程:指通过载体的流体在一定流向上行驶路径的数量表现。

流速:指通过载体的流体在一定流程上的速度表现。

流动六要素之间的联系:1、流体的自然属性决定了载体的类型和规模,流体的社会属性决定了流向和流量,载体对流向和流量有制约作用,载体的状况对流体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均会产生影响。

物流系统的功能要素:运输、储存保管、包装、装卸搬运、流通加工、配送、物流信息。

储存保管功能:在一定场所对物品进行储存并对其数量、质量进行管理控制的综合活动。

物流信息:指与物流活动相关的信息,是反映物流各项活动内容的知识、资料、图像、数据、文件的总称。

物流系统的支撑要素:物流制度、法律和规章、物流标准化。

物流标准化:指在经济、技术、科学及管理等社会时间中,对产品、工作、工程、服务等普遍的活动和重复性事物、概念进行制定、发布和实施统一的标准的过程。

物流标准化涉及的主要内容:物流设施、设备及器具的标准化、物流作业标准化、物流信息标准化。

物流系统要素的冲突:目标冲突、产权冲突、运作冲突。

物流要素目标冲突的原因:更低一级的子目标之间的冲突,以及实现各子目标所采取的方法之间的冲突。

物流要素产权冲突表现在:1、物流要素载体的产权冲突;2、物流信息要素的产权冲突。

物流要素运作冲突:物流要素都有各自的运作规律和标准在没有建立统一的物流运作规范的情况下,各要素间可能会因为不适应对方的业务特征和流程、标准、制度、票据格式等而产生矛盾和冲突。

物流要素集成:指通过一定的制度安排、对物流系统功能、资源、信息、网络要素及流动要素等进行统一规划、管理和评价,通过要素之间的协调和配合,使所有要素能够像一个整体一样运作,从而实现物流系统要素之间的联系,达到物流系统整体优化的目的的过程。

物流要素的集成的动机和目的:1、传统储运业需要向现代物流业转变,从单一的运输、仓储服务转向一体化的、综合的物流服务;2、处于分割、分散状态的物流资源要素需要在统一的原则指导下进行协调和最佳配置;3、物流要素运作效率需要通过整合得到提高;4、激烈的市场竞争促使单个物流企业必须与供应链上的优秀企业进行要素整合。

跨企业物流集成的要点:1、物流基础资源的共享;2、物流信息集成;3、集中采购;4、集中式存储;5、统一订单处理;6、集中运输。

物流要素集成的结果:1、要素一体化;2、建立战略联盟;3、资源共享;4、市场化。

系统分析:指是一种采用系统方法,对所研究的问题提出各种可行方案或策略,并进行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分析,全面评价和协调,帮助决策者提高对所研究问题认识的清晰程度,以辅助决策者选择行动方案的一种决策辅助技术。

系统分析的作用:向决策者提供达到目的各种途径,就像一面镜子将各种行动方案的效益、成本等各方面的后果显示出来,为决策、判断提供依据。

系统分析的基本要素:1、目的;2、备选方案;3、费用和效益;4、模型;5、准则;6、结论。

备选方案:指能够实现系统目的的各种可能的途径措施和方法。

模型:指对系统本质的描述,是方案的表达形式。

系统分析的原则:1、内部因素与外部条件相结合;2、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相结合;3、局部效益与总体效益相结合;4、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

系统分析的步骤:1、阐明问题;2、寻找设备选方案;3、建模和预计后果;4、预测未来环境;5、备选方案的评价。

物流系统的分析:指物流网络或者供应链中有序地、计划地对一个或多个部门进行观察,以决定每个部门和整体系统如何有效地运转。

物流系统分析的主要内容:物流系统的目标分析、物流系统的结构分析、物流系统的环境影响分析、物流系统的成本效益分析。

物流系统的目标分析特点:多样性和层次性。

物流系统目标分析的原则:1、技术上的先进性;2、经济上的合理性和有效性;3、同其他系统的兼容性和协调性;4、对外部环境变化的适应性。

物流系统目标的主要内容:对系统目标的必要性分析、可行性分析、完备性分析及层次性分析。

物流系统目标的必要性分析:1、现有物流系统是否出现了与客观环境不适应或与国民经济发展不适应的情况;2、系统内部的软、硬件环境是否能满足新技术发展的要求;3、是否出现新的市场需求,或消费者是否提出了全新的服务要求。物流系统目标的可行性分析:1、理论依据的充分性;2、客观条件的保证。

系统目标的完备性:指提出的目标是否充分反映了系统的多样性和系统本身所具有的层次性特点。

系统结构:指系统构成要素及其关联方式的总和。

物流系统结构:指物流系统内部各组成要素在时间上或空间上排列的具体形式。

系统结构分析的目的:设计多种结构模型来模拟同一功能,并从中选择出最佳的系统结构。

物流系统的网络结构:将流体从起始地到目的地流动所涉及的流动要素的空间位置描述出来,并按照时间顺序进行连接,由此构成的图形。

物流系统结构的特性:稳定性、层次性、开放性、相对性。

系统结构与系统功能的关系:1、系统结构是实现系统功能的基础;2、系统结构决定系统功能;3、系统功能对系统结构具有反作用性。

结构模型:指一种应用有向连接图来描述系统各要素间的关系,以表示一个作为要素集合体的系统的模型。

港口物流系统结构形成:1、质态结构;2、量态结构;3、空间结构;4、时间结构。

质态结构:指港口物流要素通过技术上的相互适应性而相互作用的联系状态。

量态结构:指港口物流要素通达数量上的相互协调而发挥作用的联结方式。

空间结构:指物流系统实体要素之间在空间地域上的关联状态。

仓储系统分析的步骤:1、分析影响成功的关键因素,并建立合理的业绩衡量体系;2、评估现有的环境,包括对现有的机构和工作岗位的客观评估;3、确定哪些属于增值服务,以增加利润来源;4、设计目标环境及需要变革的计划;5、计划实施的外部条件评估及后续计划的确定。

物流系统其他要素与运输成本的相互作用分析:表现在1、运输方案对库存持有成本和仓储成本有重大影响;2、最优的运输方案同时也必须满足客户服务政策的要求。

运输子系统内部能力的约束分析:主要分析影响运输方案最优化的运输能力方面的因素。如1、通道能力;2、车辆能力;3、容器能力;4、劳动力能力;5、工作量差异。

系统模型:指对一个系统某一方面本质属性的描述,它以某种确定的形式提供关于该系统的某一方面的知识。

系统模型的特征:1、它是对现实系统的抽象或模仿;2、它是由反映系统本质特征的主要要素构成的;3、它集中体现了这些主要之间的关系。

系统模型的分类:实体模型、比例模型、相似模型、文字模型、网络模型、图表模型、逻辑模型、解析模型。

建立物流系统模型的必要性:1、物流系统建设的需要;2、节约资金的需要;3、缩短分析时间的需要;4、系统分析的灵活性要求。

建立系统模型的基本原则:1、切题;2、清晰;3、精度要求适当;4、尽量使用标准模型。

物流系统建模的一般方法:1、推理分析法;2、统计分析法;3、人工模拟法。

物流系统数学模型建立过程:1、明确问题;2、模型假设;3、建立模型;4、模型求解;5、模型分析与检验。

最优化模型:指依赖精确的数学方程式和严密的数学过程来分析和评价物流系统的各种可选方案,从数学上可以证明所得的解是针对该问题的最优解。

模型包括:数学规划模型、排队模型、枚举模型、微积分模型。

最优化模型的优点:在给定一系列假设条件和数据信息的情况下,可以保证得到问题的最优解。

最优化模型的局限性:1、由于实际系统的复杂性,如果建立的模型对现实系统的描述过于细致,会使系统变量和约束条件增加;2、如果模型对实际条件的假设过于简化或过于理想化,又会影响模型的适用范围,导致模型结果的不可信。仿真模型:指以代数和逻辑语言做出的对系统的模拟,这种模拟通常要利用随机的数学关系。

1.预测:就是对尚未发生或目前还不确切的事物进行预先的估计和推断,是现时对事物将要发生的结果进行探讨和研究。

最优模型与仿真模型的区别:可以从仓库选址问题为例进行对比,最优选址模型寻求的是最佳仓库数量,最佳的位置,仓库最佳规模。而仿真模型则是试图在给定的多个仓库多个分配方案的条件下,反复使用模型,对多个布局方案进行评价,从而找出最优的系统方案。

启发式方法:指那些能指导问题求解的原理、概念和经验法则。

2、预测方法的分类:定性预测法;时间序列分析预测法;因果关系分析预测法。

系统预测的概念及其实质:根据系统发展变化的实际数据和历史资料,运用现代科学理论和方法,以及各种经验和知识,对系统在未来一段时期内的可能变化情况进行推测、估计和分析,这样一系列的过程就是系统预测。其实质就是充分分析使系统发生变化的原因,探究系统发展变化的规律,根据系统的过去和现在估计未来,根据已知预测未知,从而减少对未来事物认识的不确定性,减少决策的盲目性。

3.预测的一般程序:确定预测目的;资料收集和数据分析;建立预测模型;模型检验与修正;预测实施与结果分析

1.物流系统预测的特殊问题:新需求预测问题、不规则需求的预测、地区性需求预测、预测的误差问题

2.物流需求特征:需求的时间特性和控件特性、需求的不规则形和规则性、需求的派生性与独立性

1.定性预测:是预测者根据自己掌握的实际情况、实践经验、专业水平,对经济发展前景的性质、方向和程度做出的判断。

主观概率:是指在一定条件下,个人对某一事件在未来发生或不发生可能性的估计,反映个人对未来事件的主观判断和信任程度。

客观概率:是指对某一随机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的客观估量。

2.德尔菲法预测过程:第一轮:发给专家的第一轮调查表只提出预测主题;第二轮:专家对第二轮调查表所列的每个事件做出评价,并阐明理由。第三轮:根据第二轮统计资料,专家再一次进行判断和预测,并充分陈述理由第四轮:在第三轮统计结果基础上,专家再次进行预测。

主观概率与客观概率的区别在于:客观概率具有可检验性,主观概率则不具有这种可检验性。

3.常用的市场调查预测法:经营管理人员意见调查预测法、销售人员意见调查法、消费者购买意向调查预测法

应用德尔菲法应遵循的原则:对德尔菲法作出充分说明;合理设计和编排问题;避免组合事件;尽量采用明确的、成熟的技术术语;领导小组意见不强加于调查表中;调查表要简洁

移动平均法的基本思想:根据时间序列信息,逐项推移,依次计算包含一定项数的序时平均值,以消除周期波动或随机波动的影响,揭示出数据序列的长期趋势。

二次指数平滑法:在一次指数平滑值基础上再做一次指数平滑,然后利用两次指数平滑值,建立预测模型确定预测值的方法。

2.基本的指数平滑法模型基本思想:利用时间序列中本期的实际值与本期的预测值加权平均作为下一期的预测值。

回归模型的检验及预测值的显著性检验:回归模型拟合程度的评价、预测值的显著性检验。

1.神经网络法:受生物神经系统和功能的启发而形成的一种计算智能技术。

2.神经网络预测的数学模型:由网络结构、各层神经元之间连接权重、阀值组成的。

三层BP网络的拓扑结构:输入层、隐含层和输出层构成。

神经网络预测的学习过程:正向计算、误差反向传播计算。

1.物流系统规划的层次:国家级的物流规划;区域级的物流规划;经济运行部门的物流规划;企业物流系统规划;从作用地位看:物流战略层规划、策略层规划和运作层规划。

2.设计一个物流系统要考虑的问题:物流系统的输入条件;物流系统的输出结果;物流系统优劣的评价标准

物流系统规划时需要收集的原始数据种类:物料特性、物料流量、环境条件、经济数据、物料搬运设备的数据。

区域物流系统的基本构成要素:区域物流主体要素、区域物流客体要素、区域物流载体要素

2.区域物流系统布局原则:按照经济区域进行;

区域物流系统规划的程序与内容:构筑区域物流系统的基础设施体系;构筑指挥区域物流系统的神经网络体系;构筑区域物流系统运行的动力机制。

1.物流网络:是指物流过程中相互联系的组织和设施构成的集合。

2.物流网络规划与设计模型的选择:可以使用图表模型、模拟模型、优化模型、启发模型、专家系统模型。

物流网络节点类型:转运型节点、储存型节点、流通型节点、综合性节点。

物流网络线路的一般特点:方向性、有限性、多样性、流通性、选择性、层次性。

3.物流网络规划的内容和特点:第一类,物流网络结构的优化;第二类,车辆运输路线的优化;特点,各子系统之间存在效益背反现象。

物流网络规划所需的数据及其来源:业务运作文件、会计报告、物流研究、公开出版物。

1.重心法模型:以总运费最小作为选址优化的目标。

2.多设施选址规划常用的方法:目标规划法、树形搜索法、动态规划法、混合整数线性规划法。

物流总成本的构成:库存持有成本、设施成本、运输成本。

3物流设施选址决策的影响因素:企业内部因素(企业战略、产品技术)、外部环境因素(经济政策、税收优惠、政治环境、基础设施、市场竞争等因素)、物流运营成本和物流设施成本的权衡。

单设施选址问题的假设条件:(1)假设运输费用与距离成正比;(2)运输线路为直线或基本按直线考虑(3)忽略在不同地点选址可能产生的固定投资、劳动力成本及库存成本的差异;(4)不考虑将来的运输费率的变化。

重心法的优缺点:优点主要是计算速度快,能很快找到使运输总成本最低的最优位置点。缺点是得出的最佳位置也许在实际中并不可行。

货物运输方式的选择原则:安全性原则、及时性原则、准确性原则、经济性原则。

扫描法:先客户分群再确定车辆最佳路线的算法。

2单一车辆配送路线优化的方法:动态规划法、Dijkstra方法、旅行商问题(TSP)模型;

多车辆配送路线优化的方法:精确优化法、模拟方法、启发式方法等。

3.扫描法的基本原理:先以物流中心为原点,计算出所有客户点的极坐标,然后依角度大小以逆时钟或顺时钟方向扫描,若满足车辆装载容量即划分为一群;将所有点扫描完毕后在每个客户群内用最短路径算法求出车辆最佳行驶路径。节约法的基本思想是:如果将运输问题中的两个回路合并成一个回路,就可缩短线路总里程(即节约了距离),并减少了一辆卡车。

1仿真:意指在实际系统尚不存在的情况下对于系统或其活动本质的实现。

模型:是对系统某种特定性能的一种抽象形式,通过模型描述系统的本质和内在联系,但它不是系统的“复制”。

物理模型:是采用一定比例尺对真实系统的复制,如沙盘模型。

仿真时钟:是表示仿真时间变化的时钟。

连续系统:是指系统状态随时间连续变化的系统。

离散事件系统:是指系统状态在某些随机时间上发生离散变化的系统。

2.系统仿真的类型:根据模型种类的不同,系统仿真可分为物理仿真、数学仿真和半实物仿真。根据仿真时钟与实际时钟的关系分类,可分为实时仿真、亚实时仿真和超实时仿真。根据系统的特性分类,可分为连续系统仿真、离散时间系统仿真。

系统仿真的三要素:系统、模型、计算机。

仿真时钟与实际时钟完全一致的是实时仿真。仿真时钟慢于实际时钟的称为亚实时仿真,即模型的速度慢于实际系统运行的速度。模型仿真的速度快于实际系统运行速度的称为超实时仿真。

3.系统仿真的一般步骤:针对实际系统建立系统模型,确定模型的边界→仿真建模→程序设计→程序检验→对模型进行实验→仿真输出结果分析。

离散事件系统专用仿真语言及其特点:GPSS、SLAM/SIMAN仿真语言、WITNESS、eM-Plant。

活动:通常用于表示两个可以区分的事件之间的过程,它标志着系统状态的转移。

进程:由若干有序事件及若干有序活动组成,一个进程描叙了它所包括的事件及活动间的相互逻辑关系及时序关系。

2.排队系统的排队规则:FIFO,先到先服务;LIFO,后到先服务;按优先级别服务,根据队列中实体的重要程度选择最优先服务者。

排队系统的主要特征:实体到达模式;服务模式;排队规则;服务流程。

回归分析预测模型:根据事物内部因素变化的因果关系来预测事物未来的发展趋势;

Petri网的主要优点:1、图形建模方法,直观、易于理解;2、清楚地描述系统内部的相互作用,特别适用于异步并发离散事件的建模;3、采用自顶向下的方法来建立系统模型,层次分明;4、良好的形式化描述,能用成熟的数学分析方法,仿真较简单;5、可转化为系统的控制代码。

固定样本长度法:就是每次以相同的初始条件、相同的样本长度重复运行仿真程序。

1.系统综合评价:就是根据系统确定的目的,在系统调查和系统可行性研究的基础上,主要从技术、经济、环境和社会等方面,就各系统设计方案能够满足需要的程度与为之消耗和占用的各种资源进行评审,并选择出技术上先进、经济上合理、实施上可行的最优或最满意的方案。

2.系统评价与系统决策的区别:1、系统评价是一项技术工作,是由分析者即系统工程人员承担的,而系统决策则是领导工作,是领导者在系统工程人员的辅助下完成的;2、系统评价是系统决策的主要依据,但是重大问题的决策往往还有“看不见的”因素在起作用,这些因素往往难以纳入系统工程人员的评价工作之中。

3.物流系统综合评价的步骤:明确评价问题→评价系统分析→评价指标确定→评价函数的确定→评价值的计算→综合评价。

2.物流系统评价指标体系的构成:政策性指标、技术性指标、经济性指标、社会性指标、资源性指标、时间性指标。

3.指标体系确立的原则:系统性原则、可测性原则、层次性原则、简易性原则、可比性原则、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原则、绝对指标与相对指标相结合的原则。

1.成本效益法:就是把不同系统方案的成本和效益进行比较分析的方法。

2.可行性分析:是对项目的事先研究、事先评价方法。

3.成本效益模型的构成:成本模型、效益模型、综合模型。

可行性分析的步骤:确定系统目标和方向→收集资料→预测→初步分析,提出初步方案→技术经济评价→优化比较,确定方案→决策报告

1.层次分析法:是一种简明、实用的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系统分析与评价的方法。

3.层次分析法的主要步骤:1、对构成评价系统的目的、评价指标及替代方案等要建立多级递阶的层次结构模型;2、对同属一级的要素,以上一级的要素为准则进行两两比较,根据评价尺度确定其相对重要度,据此建立判断矩阵A;3、计算判断矩阵的特征向量以确定各要素的相对重要度;4、最后通过综合重要度的计算,对各种方案要素进行排序,从而决策提供依据。

成本-有效度分析法的步骤:明确系统要实现的效用目标→提出备选方案→采用成本固定法或效用固定法筛选系统方案。

1.模糊综合评价的步骤:1、建立评价系统的评价因素;2、建立评语集合;3、建立反映各因素重要程度的权重集;4、建立单因素评价矩阵;5、综合评价。

1.决策:即针对某一问题,确定反映决策者偏好的目标,根据实际情况,通过决策论中的科学方法,从多个方案中选出一个最佳方案的过程。

2.决策的类型:确定性决策、风险型决策、不确定性决策。

物流决策的层次分类:战略层次的决策、策略层次的决策和运作层次的决策。

3.系统决策过程:包括确定目标、分析可能出现的状态并估计其发生概率、拟定多个备选方案、评价方案、选择最满意的方案。

企业物流的战略决策目标和内容:物流战略决策的目标有三个,即降低成本、提高投资回报率、改进服务。内容:客户服务目标、设施选址战略、库存决策战略和运输战略。

1物流外包的战略优势:1降低成本,减少资本投入;2使企业得到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3有利于提高客户服务质量;4通过扩大市场份额提高企业的竞争优势;5提高信息获取能力,有利于经营规划;6减少风险和不确定因素。

第三方物流决策的影响因素:物流对企业的重要程度以及企业经营物流的能力

3.利用第三方物流的战略弊端:将使企业面临着失去对关键物流活动控制的风险,失去对物流渠道的控制能力,进而可能失去一些潜在的市场机遇和收益。

1.未来情况是未知的,但各种状态出现的概率是已知的,这种条件下的决策称为风险型决策。

期望值准则:是根据各备选方案在各自然状态下损益值概率的平均大小,决定各方案取舍。

决策树法:利用树形结构图辅助进行决策,形象直观,是风险决策问题常用的方法。

2.风险决策的假设条件:1、存在决策人希望达到的一个明确的目标;2、存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自然状态;3、存在可供决策人选择的两个以上的决策方案;4、不同的备选方案在不同状态下的损益值可以计算出来;5、在N种自然状态中,究竟哪一种状态会出现,决策人不能肯定,但是各种自然状态发生的概率事先可以估计或计算出来。

1.不确定型决策:是指在既不知道哪种状态会发生,也不知道状态发生概率的情况下的决策。后悔值准则

1.选择某一种批量订货,使库存总费用最经济,这个订货批量就叫做经济订购批量。

库存:是在企业生产和物流渠道中各点堆积的原材料、零部件、中间半成品和最终产成品。

库存持有成本:是指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年)持有单位产品库存所支付的成本。

订货成本:是不随订货批量大小变化却在每次订货时都要发生的所有成本的总和,包括订单的准备、发出、沟通与传输、接受货等活动发生的成本。

3.影响库存决策的相关成本:购买成本、订货成本、库存持有成本、缺货成本

1.决策支持系统(DDS):是以信息技术为手段,应用管理科学、计算机科学及决策学科的理论和方法,针对半结构化和非结构化的决策问题,通过提供背景材料、协助明确问题、修改完善模型、列举可能方案、进行分析比较等方式,为管理者做出正确决策提供帮助的人机交互信息系统。

事件:引起系统状态发生变化的行为。

07724物流系统工程201604试题

2016 年 4 月自考 07724 物流系统工程模拟真题试卷 第一大题:单项选择题 1、说系统具有一定的目的和一定的功能并相对独立是相对于() A. 内部结构 B. 外部环境 C. 子系统 D. 开放系统 2、系统的整体性主要表现为系统的() A. 整体结构 B. 整体要素 C. 整体适应性 D. 整体功能 3、在规划阶段,描述所要解决的对象与有关各因素间的关系常用() A. 总成本法 B. 得失比较法 C. 统一规划法 D. 投入产出法 4、以网络分析为主,以计算机为先进手段的先进管理方法的 PERT主要以() A. 距离控制为主 B. 时间控制为主 C. 质量控制为主 D. 成本控制为主 5、通过人们的经验、知识和直觉形成的,形式上可以是思维、字句和描述,这种模型是() A. 形象模型 B. 模拟模型 C. 概念模型 D. 图形模型 6、将现实系统加以放大或缩小后表示系统的模型称为 A. 图形模型 B. 模拟模型 C. 概念模型 D. 实物模型 7、当系统结构复杂,性质不明确,没有足够的数据,又无法在系统上做实验时,可以先认为地建立模型,这种方法称为() A. 数据分析法 B. 实验分析法 C. 主观想象法 D. 特殊预测法 8、根据所预测对象的纵向历史数据资料,按时间进程组成的动态数列进行分析预测未来的方法称为() A. 时间序列预测法 B. 因果预测法 C. 判断预测法 D. 特殊预测法 9、几个预测值误差的平均值称为() A. 平均误差 B. 相对误差 C. 标准误差 D. 均方差 10、几个预测值相对误差的平均值称为() A. 平均误差 B. 均方差 C. 标准误差 D. 相对误差平均值 11、三维结构中的时间维表示系统工程活动由规划阶段到() A. 论证阶段 B. 试验阶段 C. 实施阶段 D. 更新阶段 12、物流活动中若干目标是相互矛盾的,在进行系统分析时应尽量避免() A. 最优化 B. 次优化 C. 综合化 D. 一体化 13、预测就是把一未来事件发生的不确定性() A. 定性化 B. 极小化 C. 定量化 D. 明确化 14、在一种有组织的形式下,搜集各个人对分析过程所作的判断,然后进行预测的方法称为() A. 时间序列预测法 B. 因果预测法 C. 判断预测法 D. 特殊预测法 15、预测值的误差是指预测值与() A. 平均值的差别 B. 实际值之间的差别 C. 标准值之间的差别 D. 预测值之间的差别 16、对运行过程输出进行检测,把检测结果送回运行过程中,将纠正措施输入该运行过程中以获得预期的输出过程称为() A. 超前控制 B. 反馈控制 C. 非预算性控制 D. 预算性控制 17、凡需求量、提前订货时间为确定已知的存贮问题所构成模型称为() A. 确定性模型 B. 非确定性模型 C. 随机性模型 D. 反馈模型 18、以工业贷款月利率 6‰计算,存储 2 百万元的物资一年,需要支付资金利息() A.12 万元 B.14 .4 万元 C.7 . 2 万元 D.24 万元 19、从缺货损失费考虑,存储量越大,缺货的可能性就越小,因此缺货损失费越() A. 多 B. 不确定 C. 少 D. 无法量化 20、系统动力学认为系统发展的内在动力决定于() A. 系统层次 B. 系统模型 C. 系统结构 D. 系统行为 21、物流系统工程的研究对象是() A. 系统工程理论 B. 经济系统 C. 物流系统 D. 环境系统 22、三维结构方法论的核心内容是模型化和()

07724物流系统工程2017年04试题整理

第一大题:单项选择题 1、说系统具有一定的目的和一定的功能并相对独立是相对于() A.内部结构 B.外部环境 C.子系统 D.开放系统 2、系统的整体性主要表现为系统的() A.整体结构 B.整体要素 C.整体适应性 D.整体功能 3、在规划阶段,描述所要解决的对象与有关各因素间的关系常用() A.总成本法 B.得失比较法 C.统一规划法 D.投入产出法 4、以网络分析为主,以计算机为先进手段的先进管理方法的PERT主要以() A.距离控制为主 B.时间控制为主 C.质量控制为主 D.成本控制为主 5、通过人们的经验、知识和直觉形成的,形式上可以是思维、字句和描述,这种模型是() A.形象模型 B.模拟模型 C.概念模型 D.图形模型 6、将现实系统加以放大或缩小后表示系统的模型称为 A.图形模型 B.模拟模型 C.概念模型 D.实物模型 7、当系统结构复杂,性质不明确,没有足够的数据,又无法在系统上做实验时,可以先认为地建立模型,这种方法称为() A.数据分析法 B.实验分析法 C.主观想象法 D.特殊预测法 8、根据所预测对象的纵向历史数据资料,按时间进程组成的动态数列进行分析预测未来的方法称为() A.时间序列预测法 B.因果预测法 C.判断预测法 D.特殊预测法 9、几个预测值误差的平均值称为() A.平均误差 B.相对误差 C.标准误差 D.均方差 10、几个预测值相对误差的平均值称为() A.平均误差 B.均方差 C.标准误差 D.相对误差平均值 11、三维结构中的时间维表示系统工程活动由规划阶段到() A.论证阶段 B.试验阶段 C.实施阶段 D.更新阶段 12、物流活动中若干目标是相互矛盾的,在进行系统分析时应尽量避免() A.最优化 B.次优化 C.综合化 D.一体化 13、预测就是把一未来事件发生的不确定性() A.定性化 B.极小化 C.定量化 D.明确化 14、在一种有组织的形式下,搜集各个人对分析过程所作的判断,然后进行预测的方法称为() A.时间序列预测法 B.因果预测法 C.判断预测法 D.特殊预测法 15、预测值的误差是指预测值与() A.平均值的差别 B.实际值之间的差别 C.标准值之间的差别 D.预测值之间的差别 16、对运行过程输出进行检测,把检测结果送回运行过程中,将纠正措施输入该运行过程中以获得预期的输出过程称为() A.超前控制 B.反馈控制 C.非预算性控制 D.预算性控制 17、凡需求量、提前订货时间为确定已知的存贮问题所构成模型称为() A.确定性模型 B.非确定性模型 C.随机性模型 D.反馈模型 18、以工业贷款月利率6‰计算,存储2百万元的物资一年,需要支付资金利息() A.12万元 B.14.4万元 C.7.2万元 D.24万元 19、从缺货损失费考虑,存储量越大,缺货的可能性就越小,因此缺货损失费越() A.多 B.不确定 C.少 D.无法量化 20、系统动力学认为系统发展的内在动力决定于() A.系统层次 B.系统模型 C.系统结构 D.系统行为 21、物流系统工程的研究对象是() A.系统工程理论 B.经济系统 C.物流系统 D.环境系统 22、三维结构方法论的核心内容是模型化和() A.定性化 B.定量化 C.综合化 D.分解化

物流工程课程设计

学院:交通学院姓名:黄高民 班级:170202 卡号:200204198 学号:17020221

目录第一章:生产企业物流系统环境分析 1.1 生产企业物流系统功能分析 1.2 设计原则 1.3输入要素分析 第二章:工厂布置方案设计 2.1 各部门活动关联性分析 2.2 工厂布置方案 2.3物料搬运方案选取 2.4绘制初步方案工作底稿 第三章:装配部门装配线平衡分析 3.1 装配线平衡分析 3.2 装配线作业流程 3.3 装配线平衡计算 第四章:方案确定

第一章生产企业物流系统环境分析 1 .1 生产企业物流系统功能分析 1 .设计背景 某一设施以制造汽车整车为主要任务,日生产汽车四汽缸引擎360台。该厂面积120000平方米,具体的部门包括接受区,装配区,加工部,休息区,测试部和装运部。 假设:(1)所有物料用标准容器运输(一个标准容器为一个标准装载量。);(2)临近部门之间的运输费用是按照搬动一个装载量,运费为1元;每隔一个部门费用加倍;(3)对角线之间的允许移动,并认为是相邻情况费用的1.25倍。 2.设计目标 根据实际情况,欲将机器加工,装配与测试等部门相互结合靠近,并开创一个兼具有保持合理产量的小型工厂,及物料弹性流程的大型工厂的可能性,取得管理和效益的增加。 1.2 设计原则 本科题的设计原则采用成组设计原则,又称单元式布置,将不同的机器分成单元来生产具有相似形状和工艺要求的产品。成组布置的目的是在生产车间中获得产品原则布置的好处。 1.3 输入要素分析 布置设计的要素考虑众多的因素,按照richard缪瑟的观点,影响布置设计最基本要素是产品,数量,生产路线,辅助服务部门和时间。依题可得以下要素。 1.产品:四汽缸引擎 2.数量:该工厂日生产汽车四汽缸引擎360台 3.辅助服务部门:休息区 4.时间:每天生产线运行450分钟。 5.生产路线:

物流系统工程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共15题,每小题1分,共15分。 1.系统具有一定的目的和一定的功能并相对独立,主要是相对于【 B 】 A内部结构B外部环境 C子系统D开放系统 2.软系统方法论的核心是【 B 】 A结构化B比较 C模型化D分解化 3.输出完全决定于输入且状态与结果具有一致性的系统称为【 B 】 A封闭系统B因果系统 C控制系统D静态系统 4.关键路线法主要控制【 D 】 A距离B时间 C质量D成本 5.通过人们的经验、知识和直觉形成的,形式上可以是思维、字句和描述【 C 】 A形象模型B模拟模型 C概念模型D图形模型 6.当系统结构的性质尚不清楚时,通过分析系统功能的已有数据或新做的实验所获的数据建立模型的方法称为【 A 】 A数据分析法B实验分析法 C主观想象法D人工实现法 7.当系统结构复杂,性质不明确,没有足够的数据,又无法在系统上做实验时,可以先人为的建立模型,这种方法称为【 D 】 A数据分析法B实验分析法 C主观想象法D人工实现法 8.下列属于物流系统支撑要素的有【 B 】 A物流设施B标准化系统 C信息技术D组织及管理 9.几个预测值的误差的平均值称为【 A 】 A平均误差B相对误差 C平均绝对误差D均方差 10.移动平均预测法中,随着步长的减少,移动平均对时间序列的修均能力【 B 】 A上升B下降 C不变D无法判断 11.一个系统把输入经过处理之后出输出去,又将其输出的结果馈送回来与输入加以比较的过程称为 A控制B循环【 C 】 C反馈D往返 12.通过对运行过程输入的监视,以确定它是否符合标准要求,不符合时就要改变运行过程,这种控制方法成为越【 A 】 A超前控制B反馈控制 C非预算性控制D预算性控制 13.以工业贷款月利率6‰计算,存储一百万元的物资一年,需要支付资金利息 A6万元 B7.2万元【 B 】 C60万元D72万元 14.从缺货损失费考虑,存储量越大,缺货的可能性就越小,因此越小,因此缺货损失费越 A多B少【 B 】

物流管理学课程设计报告

《物流管理学课程设计》 总结报告 (小组总报告) 专业:工业工程 班级:工程0403 小组成员: 汪琳戴玲隽罗亚磊 报告成绩: 二O O八年一月

物流管理学课程设计总结报告 两周的物流管理学课程设计已接近尾声,通过本次课程设计的学习和操作,让我们对物流信息管理和条码技术有了一个更深刻的理解。本次课程设计以销售时点系统为对象,通过后台的数据管理,实现与前台的实时扫描信息相连接。具体的内容有学习条码机的使用、自制条码,配置基础数据,如收银员、商品类别、品牌等,学习使用POS机并进行前台的收银工作,在此过程中体会条码在现代物流应用上的重要作用。 关于条码的知识,虽然我们没有系统的学习过,但在多门专业课中已经涉及到,如物流信息系统、生产与运作专题讲座等。条形码最早出现于20世纪40年代,但是得到实际应用和迅速发展还是在近20年。国际物品编码协会分配给中国的前缀码为“690,691,692”,许多企业获得了条码标记的使用权,使中国的大量商品打入了国际市场,给企业带来了经济效益。在物资流通管理中,生产厂家生产的某种产品注册后,赋予该产品一个唯一的条形码编号,利用这一编号可对产品的生产经营状况进行跟踪管理,及时掌握该产品的产量、库存及质量情况,并根据这些信息制定生产计划,也避免商品的积压和供货中断。 此次课程设计每三人为一组,我们小组的成员有汪琳、戴玲隽、罗亚磊。我们是分工协作,由罗亚磊负责条形码的打印及配置基础数据的录入,由汪琳和戴玲隽一起负责条形码、前台基础数据的编制以及进销存系统的操作,最后分析进销存管理中的数据并进行决策。当然在整个设计中我们小组配合很融洽,一起协作完成了任务。以下是我们完成课程设计的具体思路及步骤: 步骤一条码编制 首先我们要学会自制条码。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会接触很多的商品,其包装上几乎都会有一组由黑条白空及数字或字母组成的条码。但条码的字符不是随意设定的,要具有通用性、符合国际上通用的标准。生成条码前先设计条形码,我们采用的是欧洲标准EAN—13,条形码共有13个字符:第1位是国别,第2—7位是厂家,第8—12位是产品代码,最后一位是检验字符。起初我们没有自行设计,而是直接采用现成商品的条码,后来试着自行设计,主要是最后一位检验字符,它是由前面12个字符按照一定的算法得来的。当然即使最后一位检验字符算错了,在软件StrandWare—Label matrix中输

物流系统工程课程设计

物流仿真是针对物流系统进行系统建模,并在电子计算机上编制相应应用程序,模拟实际物流系统运行状况,并统计和分析模拟结果,用以指导实际物流系统的规划设计与运作管理。物流仿真使用的建模方法有排队理论,Petri网,线性规划等。在中国,物流仿真技术还是个比较新的概念,大多数企业对物流仿真技术应用状况及其意义了解并不多。 物流仿真技术是借助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和数学手段,采用虚拟现实方法,对物流系统进行实际模仿的一项应用技术,它需要借助计算机仿真技术对现实物流系统进行系统建模与求解算法分析,通过仿真实验得到各种动态活动及其过程的瞬间仿效记录,进而研究物流系统的性能和输出效果。物流仿真技术最大的优点就是上需要实际设备的安装,上需要实际实施相应的方案。 配送中心是从事货物配备(集货、加工、分货、拣选、配货)和组织对用户的送货,以高水平实现销售或供应的现代流通设施。 RaLC仿真软件,是由日本人工智能服务株式会社独立开发的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物流仿真软件。RaLC系列仿真软件,集现代物流技术、人工智能、3D图像、数据处理和计算机仿真等技术为一体,专门服务于物流行业和工业工程领域,处于国际领先水平。 本文旨在通过在对百事可乐公司济南配送中心的仿真,发现其存在的问题,继而进行优化再造,为企业物流作业提供科学的依据。 关键词:物流仿真,仿真技术,物流系统,配送中心,RaLC仿真软件

绪论 (3) 1.配送中心 (4) 1.1配送中心的定义 (4) 1.2配送中心的作用 (4) 1.3配送中心的建立 (4) 1.4配送中心的地位 (5) 2.仿真 (6) 2.1物流仿真 (6) 2.2 RaLC仿真软件 (7) 3.配送中心仿真 (9) 3.1模型搭建 (9) 3.2参数设置 (9) 3.3仿真优化 (14) 4.设计体会 (16) 参考文献 (17)

物流系统分析与设计重点整理知识讲解

学习-----好资料 一.名词解释 1.物流:(美)物流是在供应链运作中,对货物、服务及相关信息从起源地到消费低之间有效率、有效益的流动和存储进行计划、执行和控制,以满足顾客要求的过程。该过程包括进向、去向、内部和外部的移动以及以环境保护为目的物流回收。 (中)物品从供应地向接受地的实体流动中,将运输、储存、装卸、搬运、流通加工、信息处理等功能有机结合,优化管理来满足顾客要求的过程。 2. 物流系统:物流系统是指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里,由所需位移与服务的物、提供服务的设备(含包装设备、装卸搬运机械、运输工具、仓储设施)、组织服务的人和信息等若干相互制约的动态要素所构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 3. 物流需求:物流需求是社会经济活动特别是制造与经营活动所派生的一种物的移动和储存的服务需求。 4. 第四方物流:是物流服务系统中的供应集成商,提供组织物流服务所需设施、信息装备等资源和资金、技术,以及物流方案等。 5. 物流节点:物流节点是城市各类物流设施的集中地区的统称。物流节点集多种设施为一体,是大规模、集约化物流设施的集中地和物流线路的交汇点,是以仓储、运输场站、流通加工等设施为主,同时还包括一定的与之配套的信息、咨询、维修、综合服务等设施的集中地。 6. 物流节点体系:物流节点体系是指由为满足各类物流需求的具有不同等级、不同功能、不同规模、不同覆盖范围而形成的物流节点集合体。 7. 物流规划:物流规划是指确定物流系统的发展目标,以及实现发展目标的工程、措施、解决方案、管理模式、政策保障等的过程。 8. 物流动线:物流动线是物流作业中物品的移动线路的空间表现形式,是物流流线的形式之一。 9. 物流效益: (1)宏观:A.空间效益 B .时间效益:1.缩短时间创造的收益2.延长时间差创造效益3.错位时间效益 C.规模效益 (2)微观:经济效益、社会效益 10. 物流供给:物流供给是物流系统性能的综合表示,一般指节点与通道的能力与服务,如运输能力、仓储的库容量、物流中心的处理能力、配送的速度等。 二.简答题: 1.举例说明物流需求受其他因素影响而表现的一些特征。 答:(1)宏观上:生产力布局、社会经济水平、资源分布、用地规模使物流需求呈现出地域差异和分布形态上的差异。(2):微观上:物流需求的数量和品种随季节的变化而变化,现代科技更新周期不断缩短和人消费观的变化,提高了物流需求随时间变化的敏感性。 2.简述物流节点的分类: 答:(1)按性质与规模分类:物流园区、物流中心、配送中心; (2)按衔接的运输方式分类:铁路、航空、港口、集装箱、邮政物流节点; (3)按地域活动范围分类:国际型、全国型、区域型点及城市型物流节点; (4)按物流功能特征分类:转运型、储存型、流通型、加工型、综合型节点; (5)按温度层次分类:常温物流节点、低温物流节点。] 更多精品文档.

物流信息系统课程设计报告

指导教师签名:年月日

重庆大学本科学生课程设计任务书

目录 1.引言 (4) 2.系统规划 (4) 2.1系统目标,约束及总体结构 (4) 2.2单位现状,预测发展,规划阶段性安排 (6) 2.3可行性分析 (7) 3.系统分析 (8) 3.1组织结构与功能分析 (9) 3.2功能/数据分析 (11) 3.3业务流程分析 (14) 3.4数据流程分析 (15) 4.系统设计 (18) 4.1系统设计模块图 (18) 4.2代码设计 (19) 4.3系统平台设计 (22) 4.4数据模型详细设计 (24) 4.5输入/输出与用户界面设计 (25) 5.课程设计心得 (26) 6.参考资料 (26)

1.引言 九曳供应链(全名上海久耶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成立于2014年,是一家互联网供应链公司。其大量使用了移动互联网技术及信息技术,专注生鲜冷链食品供应链运营。其管理体系基于信息系统平台提供一站式供应链服务,涵盖了B2B与B2C业务形态,主要服务有:生鲜冷链云仓、冷链干支线运输、生鲜宅配,以及包装方案、运营方案、销售方案、信息系统解决方案等咨询业务,同时也免费向合作商家提供信息系统。 九曳供应链冷链服务网络基于全国云仓体系打造,目前已在运行的云仓、物流中心达11处,基于云仓打造的干支线运输线路达600多条,基于云仓冷链打造的宅配体系已覆盖全国市级以上城市84%。云仓内可支持8个温区管控,包括鲜花、红酒、冰激凌、鲜奶、各种果蔬、海鲜、肉类加工品等。 关键词:九曳供应链,系统设计,物流 案列背景:近年来,互联网经济发展迅猛,共享经济被广泛应用,互联网及移动技术融入到各行各业,生鲜电商市场也是风起云涌。但生鲜电商市场发展严重依赖于冷链物流的发展 2.系统规划 2.1系统目标,约束及总体结构 2.1.1初步调查 ①用户需求分析:因为百姓的生活质量在提高,所以对生鲜冷链食品等需求很大,客户都希望生鲜冷链食品更加丰富,更加新鲜,更加安全, ②组织概括:信息系统平台提供一站式供应链服务,涵盖了B2B与B2C业务形态,主要服务有:生鲜冷链云仓、冷链干支线运输、生鲜宅配,以及包装方案、运营方案、销售方案、信息系统解决方案等咨询业务,同时也免费向合作商家提供信息系统。 ③存在的问题: ⑴.最后一公里配送难(脱冷配送) ⑵.无全网型第三方B2C冷链体系(自建成本高) ⑶.物流,快递环节多,无温控,耗损高 ⑷.传统冷链物流体系,无B2C服务能力 ⑸.冷链资源分散,集约程度低

《物流系统工程》习题与思考题参考

第一章系统基本原理 1.如何理解系统的集合性、整体性、相关性、层次性、目的性和适应性? 答: (1)集合就是将具有某种属性的一些对象看作一个整体,形成一个集合。系统的集合性表明,系统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可以互相区别的要素所组成的. (2)系统的整体性可以直观地理解为系统是一个整体的对外联系的单元,系统内部的各组成要素只有在整体中才具有意义。系统的整体性说明,系统各要素之间存在一定的组合方式,各要素之间必须相互统一、相互协调和配合,才能形成一个系统,才能发挥系统特有的功能;且系统整体的功能大于各组成要素的功能总和. (3)相关性是指组成系统的各要素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它用来说明这些要素之间的特定关系。相关性可用来描述系统整体性的原因,是系统整体性的根据。 (4)系统作为一个相互作用的诸要素的总体,可以分解为一系列的子系统,子系统还可进一步分解为更低一级的子系统,并存在一定的层次结构,这就是系统的层次特性。 (5)系统的目的性是指系统都具有某种目的和一定的功能。 (6)系统的环境适应性说明,系统是作为一个整体与外部环境发生联系和作用的,因此,外界环境的变化必然会起系统内部各要素的变化。系统必须通过内部结构的调整,使系统具备新的功能,以适应外部环境的变化. 2.系统的三个基本属性是什么? 答: 第一,系统是由两个以上的要素组成的整体。要素是构成系统的最基本的部分,没有要素就无法构成系统,单个要素也无法构成系统. 第二,系统的诸要素之间、要素与整体之间、以及整体与环境之间存在着一定的有机联系。要素之间若没有任何联系和作用,则也不能称其为系统。 第三,由于系统要素之间的联系与相互作用,使系统作为一个整体具有特定的功能或效能,这是各要素个体所不具备的功能. 3.什么是系统的结构? 答:“系统的结构”就是指系统构成要素及其关联方式的总和。即,各种要素只有在一定的联系方式下才具有系统的意义。系统的结构反映了系统内部的组成规律。 5。什么是系统的层次?系统层次有几种类型? 答:系统层次是一个基本的概念,它有两方面的含义.第一,是指各种各样的系统在不同时空中的存在。第二,是指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观察系统时的存在。 系统的层次结构一般可以划分成如下几类: (1)空间层次结构;(2)时间层次结构;(3)功能层次结构。

物流系统工程习题-练习

06年10月 一、单项选择题。共15题,每小题1分,共15分。 1.将系统作为一个重要的科学概念予以研究的工作者是【 A 】A冯。贝塔朗芳B谷德和麦克尔 C霍尔D切克兰德 2.物流系统工程的研究对象是【 C 】A系统工程理论B经济系统 C物流系统D环境系统 3.PERT(计划评审法)主要控制【 B 】A距离B时间 C质量D成本 4.一个模型若没有具体的物理结构,只是用数字、字符和运算符号来表述的式子、图像或表格称为【 D 】A形象模型B模拟模型 C比例模型D抽象模型 5.具有物理结构,有被称为物理模型的是【 A 】A形象模型B模拟模型 C比例模型D抽象模型 6.当现有的数据分析尚不能确定个别变量对整个系统工作指标的影响,可以在系统上做局部试验,以确定关键的本质变量,逐步分析,这种方法称为【 B 】 A数据分析法B实验分析法 C主观想象法D人工实现法 7.在一种有组织的形式下,搜集各个人对分析过程所做的判断,然后进行预测的方法称为 A时间序列预测法B因果预测法【 C 】C判断预测法D特殊预测法 8.按类似产品的发展规律、可替代产品的发展规律或国外同一产品的发展规律,然后进行预测的方法称为【 A 】 A历史类比法B因果预测法 C判断预测法D特殊预测法 9.几个预测值的误差绝对值的平均值称为【 C 】A平均误差B标准误差 C平均绝对误差D均方差 10.进行系统存储费用分析时,若订购量越大,物资价格有折扣,就需要考虑A搬运费用B装卸费用【 D 】 C缺货费用D物资的价格 11.对运行过程进行控制检测,把检测结果送回运行过程中去,将纠正措施输入该运行过程中以获得预期的输出的过程称为【 B 】A超前控制B反馈控制 C非预算性控制D预算性控制 12.靠有经验的专业人员、专家对企业行为提出建议进行控制的方法称为【 C 】 A物流批量控制法B反馈控制 C非预算性控制D预算性控制 13.由于订货量越大平均库存量就越大,存储费支出就越大。因此,从存储费用角度看,订货批量越大【 A 】

07724物流系统工程考点解析

第一章物流系统与系统工程 (一)现代物流及其特征 1.识记:物流、现代物流是指以现代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为基础,整合运输、包装、装卸、搬运、发货、仓储、流通加工、配送、回收处理及物流信息处理等各种功能而形成的计划、实施与控制的综合过程。 2.领会:现代物流的趋势及特征 物流系统化与集成化、物流全球化、物流信息化与网络化、物流自动化与智能化、物流柔性化、物流绿色化 (二)系统的概念 1.识记:系统是由相互作用而又相互依赖的若干组成部分结合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 实体系统:凡是以矿物、生物、机械等实体为构成要素的系统称之为实体系统 概念系统:凡是由概念、原理、方法、制度、程序等概念性的非实体物质所构成的系统 2.领会:动态系统、静态系统、封闭系统、开放系统 3.简单应用:系统的特性:集合性;整体性;相关性;层次性;目的性;环境适应性 系统的分类:自然系统与人造系统;实体系统和概念系统;动态系统和静态系统;封闭系统和开放系统 (三)物流系统的概念 1.识记:物流系统是指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里,由物流诸环节及其涉及的物品、信息、设施和设备等若干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要素组成的具有特定功能和目标的有机整体。 2.领会:效益背反指的是物流系统的若干功能要素之间存在着损益的矛盾,即某一功能要素的优化和利益发生的同时,必然会存在另一个或另几个功能要素的利益损失,反之亦然。 3.简单应用:物流系统的特点: 1.物流系统是一个“人—机系统”; 2.物流系统是一个具有层次结构的可分的系统; 3.物流系统是跨地域、跨时域的系统; 4.物流系统的效益背反性。 (四)系统工程的概念及基础理论 1.识记:系统工程 2.领会:系统工程的基础理论:一般系统论;大系统理论;经济控制论;运筹学。(五)物流系统工程的基本方法及主要内容 1.识记:最优化就是在一定的约束条件下,找出使目标函数为最大或最小的解。 2.简单应用:物流系统工程的主要内容:物流系统的要素分析、物流系统的分析与建模、

物流系统分析课程设计报告

物流系统分析课程设计 报告 IMB standardization office【IMB 5AB- IMBK 08- IMB 2C】

课程设计 课程名称物流系统分析课程设计 题目名称关于配送中心规划设计报告 学生学院管理学院 专业班级物流管理12(2)班 学号 学生姓名蔡鍱、陈冬梅、陈敏玲 陈玉华、邓燕红 指导教师李松庆 2016年 1 月 11 日 广东工业大学课程设计任务书 本文根据《物流系统分析与设计》课程设计要求而做。 应用物流系统分析与设计和物流专业相关课程知识对一个具体的物流系统进行分析与设计。 第一、根据课程设计时间安排选择适当规模大小的课题;

第二、合理的进度安排,按照系统分析与设计的流程及方法,踏实地开展课程设计工作; 第三、课程设计过程中,根据选题的具体需求收集相关数据以及做出合理的假设; 第四、课程设计的基本内容应包括具体设计题目中所要求的全部范围。 二、选题说明 本小组选题为:配送中心规划设计 具体内容: (一)客户资料: 某配送中心拟向城市内10个零售商提供配送服务。零售商的需求、空间位置及交通图如下表、图所示。 配送要求:配送中心拥有5吨、2吨两种车型的货柜车,配送的经济里程为30公里。 城市交通图为井字型道路. 10 8

6 4 2 3 6 9 12 15 18 (二)配送中心资料: 1.公司业务: 公司主要经营家电产品、日用化工产品、食品以及常用医药产品。其中:家电产品、日用化工产品为常温保管;食品为冷藏保管;常用医药产品为低温保管。 2.配送中心外围规划: 配送中心库区总体呈长方形,南北方向长200米,宽72米。主体建筑物是高站台、大跨度的单层建筑物,为充分利用理货区上方的空间,配送中心局部为2层建筑物。站台高出道路1米,宽5米,长100米,可同时停靠20辆货车,上方装有悬挑的钢结构雨阳蓬。 3.配送中心内部布局: 配送中心作业分区: 入库暂存区、出库暂存区、批量平置区、宽通道货架区、阁楼货架区、加工区、冷冻区、冷藏区、办公区等。 4.主要作业区的作业功能: 1)出入库暂存区:主要负责商品的验收、商品的暂存、托盘整理、组盘及托盘打包等工作。

物流系统分析与设计课程设计报告资料

盐城工学院 《物流系统设计》 课程设计书 题目:“关于浙江华东钢业集团有限公司在浙江地区设立配送中心的规划方案” 学号 ******* 姓名 ******* 完成日期 2015-12-13

目录 一.背景分析(问题的提出) 二.配送中心设立的目的、意义 1. 配送中心设立的目的 2. 配送中心设立的意义 三.选址地点及评价与建议 1.定性分析 从市场需求、产业环境、交通条件、地方政策、地理环境、公共基础设施等定性分析评述 2.计算分析 利用重心法与数值分析法计算分析 四.钢材配送中心内部设施构成、作业分区及面积规划 五.钢材配送中心仿真模型及其有效性验证 六.附件 (1)选址计算过程; (2)基于Flexsim的出入库仿真模型图; (3)课程设计的收获与体会

关于浙江华东钢业集团有限公司在浙江地区设立配送中心的规划方案 1.背景分析(问题的提出) 浙江华东钢业集团有限公司位于杭州市萧山区,下属浙江华东轻钢建材有限公司、杭州华东钢结构制造有限公司、杭州华东板材有限公司、杭州金属材料有限公司、杭州富申日用品有限公司等六家企业,现有总资产8亿元,员工800余人。公司主业为彩涂钢卷、镀锌钢卷、钢结构工程等。2008年工业销售达21.59亿元,上缴税收3500万元。 2001-2008年萧山区百强企业,2005-2008年杭州市百强企业;2008年被评为全国钢铁工业先进集体;“华东钢构”商标为中国驰名商标,公司生产的华东牌彩钢卷是浙江名牌产品,2008年在国内外市场的销售量超15万吨,是浙江省同类产品的第一品牌。 浙江华东钢业集团有限公司所生产的彩涂钢卷、镀锌钢卷、冷板、线材在浙江的杭州、湖州、嘉兴、宁波、金华、温州、丽水、台州、衢州、绍兴、温岭、江苏苏州、上海市有稳定的钢材销售市场,如图1所示,原来钢业公司均是将彩涂钢卷、镀锌钢卷、冷板、线材公路直送到需要地,现决定在浙江境内设置一区域性钢卷、冷板、线材专业配送中心进行公路配送。试确定该配送中心最佳选址城市,同时还应对配送中心的设施布局、功能定位、规模确定、作业流程、作业方法、组织结构与岗位职责进行设计。 2.配送中心设立的目的、意义 原来钢业公司均是将彩涂钢卷、镀锌钢卷、冷板、线材公路直送到需要地,这必然导致大量人力物力的消耗和浪费,也难以顺应时代潮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处于领先水准,无法提供优质的物流服务。设立配送中心,作为企业增加营业额的秘密武器,进而扩大市场占有率。配送中心是为了达到统一配送,实现资源最大化利用。配送中心的建立提高了企业物流系统的运作效率,简化手续,方便客户,降低了成本。在浙江境内建立配送中心后,一则通过统一订货,增大订货经济批量,降低进货成本:二则通过集中向客户发货,以及将多个客户所需的小批量货物集中在一起进行一次发货等发货,减少运输费用:三则通过集中库存,使企业降低库存量。在浙江建立配送中心后,能更好地、及时地满足客户需求,对顾客的服务的响应时间缩短,同时也减轻了客户的工作量,节省了开支,方便了客户,从而提高了物

最新物流系统工程试题(共两套)

物流系统工程试题一

物流系统工程试题二 一、单项选择题。共15题,每小题1分,共15分。 1.系统具有一定的目的和一定的功能并相对独立,主要是相对于【 B 】

A内部结构B外部环境 C子系统D开放系统 2.软系统方法论的核心是【 B 】 A结构化B比较 C模型化D分解化 3.输出完全决定于输入且状态与结果具有一致性的系统称为【 B 】 A封闭系统B因果系统 C控制系统D静态系统 4.关键路线法主要控制【 D 】 A距离B时间 C质量D成本 5.通过人们的经验、知识和直觉形成的,形式上可以是思维、字句和描述【 C 】 A形象模型B模拟模型 C概念模型D图形模型 6.当系统结构的性质尚不清楚时,通过分析系统功能的已有数据或新做的实验所获的数据建立模型的方法称为【 A 】 A数据分析法B实验分析法 C主观想象法D人工实现法 7.当系统结构复杂,性质不明确,没有足够的数据,又无法在系统上做实验时,可以先人为的建立模型,这种方法称为【 D 】 A数据分析法B实验分析法 C主观想象法D人工实现法 8.下列属于物流系统支撑要素的有【 B 】 A物流设施B标准化系统 C信息技术D组织及管理 9.几个预测值的误差的平均值称为【 A 】 A平均误差B相对误差 C平均绝对误差D均方差 10.移动平均预测法中,随着步长的减少,移动平均对时间序列的修均能力【 B 】 A上升B下降 C不变D无法判断 11.一个系统把输入经过处理之后出输出去,又将其输出的结果馈送回来与输入加以比较的过程称为 A控制B循环【 C 】 C反馈D往返 12.通过对运行过程输入的监视,以确定它是否符合标准要求,不符合时就要改变运行过程,这种控制方法成为越【 A 】 A超前控制B反馈控制 C非预算性控制D预算性控制 13.以工业贷款月利率6‰计算,存储一百万元的物资一年,需要支付资金利息 A6万元 B7.2万元【 B 】 C60万元D72万元 14.从缺货损失费考虑,存储量越大,缺货的可能性就越小,因此越小,因此缺货损失费越

《生产物流系统建模和仿真》课程设计报告

《生产物流系统建模与仿真》课程设计 2012-2013学年度第一学期 姓名孙会芳 学号 099094090 班级工093 指导老师暴伟霍颖

目录 一、课程任务书 (3) 1.题 目............................................................... (3) 2.课程设计内容 (3) 3.课程设计要求 (4) 4.进度安排 (4) 5.参考文献 (4) 二、课程设计正文 (5) 1、题目 (5) 2、仿真模型建立 (5) (1)实体元素定义 (5) (2)元素可视化的设置 (6) (3)元素细节设计 (8) (4 ) 模型运行和数据.................................................................. . (10) (5)模型代码 (12) (6)模型改进 (16) 3.实验感想 (17)

三、参考文献 (18) 《生产物流系统建模与仿真》课程设计任务书 1. 题目 离散型流水作业线系统仿真 2. 课程设计内容 系统描述与系统参数: (1)一个流水加工生产线,不考虑其流程间的空间运输。 (2)两种工件A,B分别以正态分布和均匀分布的时间间隔进入系统,A进入队列Q1, B进入队列Q2,等待检验。(学号最后位数对应的仿真参数设置按照下表进行) (3)操作工人labor1对A进行检验,每件检验用时2分钟,操作工人labor2对B进行检验,每件检验用时2分钟。 (4)不合格的工件废弃,离开系统;合格的工件送往后续加工工序,A的合格率为65%,B的合格率为95%。 (5)工件A送往机器M1加工,如需等待,则在Q3队列中等待;B送往机器M2加工,如需等待,则在Q4队列中等待。 (6)A在机器M1上的加工时间为正态分布(5,1)分钟;B在机器M2上的加工时间为正态分布(8,1)分钟。

07724物流系统工程2017年04试题整理

2016年4月自考07724物流系统工程模拟真题试卷 第一大题:单项选择题 1、说系统具有一定的目的和一定的功能并相对独立是相对于() A.内部结构 B.外部环境 C.子系统 D.开放系统 2、系统的整体性主要表现为系统的() A.整体结构 B.整体要素 C.整体适应性 D.整体功能 3、在规划阶段,描述所要解决的对象与有关各因素间的关系常用() A.总成本法 B.得失比较法 C.统一规划法 D.投入产出法 4、以网络分析为主,以计算机为先进手段的先进管理方法的PERT主要以() A.距离控制为主 B.时间控制为主 C.质量控制为主 D.成本控制为主 5、通过人们的经验、知识和直觉形成的,形式上可以是思维、字句和描述,这种模型是() A.形象模型 B.模拟模型 C.概念模型 D.图形模型 6、将现实系统加以放大或缩小后表示系统的模型称为 A.图形模型 B.模拟模型 C.概念模型 D.实物模型 7、当系统结构复杂,性质不明确,没有足够的数据,又无法在系统上做实验时,可以先认为地建立模型,这种方法称为() A.数据分析法 B.实验分析法 C.主观想象法 D.特殊预测法 8、根据所预测对象的纵向历史数据资料,按时间进程组成的动态数列进行分析预测未来的方法称为() A.时间序列预测法 B.因果预测法 C.判断预测法 D.特殊预测法 9、几个预测值误差的平均值称为() A.平均误差 B.相对误差 C.标准误差 D.均方差 10、几个预测值相对误差的平均值称为() A.平均误差 B.均方差 C.标准误差 D.相对误差平均值 11、三维结构中的时间维表示系统工程活动由规划阶段到() A.论证阶段 B.试验阶段 C.实施阶段 D.更新阶段 12、物流活动中若干目标是相互矛盾的,在进行系统分析时应尽量避免() A.最优化 B.次优化 C.综合化 D.一体化 13、预测就是把一未来事件发生的不确定性() A.定性化 B.极小化 C.定量化 D.明确化 14、在一种有组织的形式下,搜集各个人对分析过程所作的判断,然后进行预测的方法称为() A.时间序列预测法 B.因果预测法 C.判断预测法 D.特殊预测法 15、预测值的误差是指预测值与() A.平均值的差别 B.实际值之间的差别 C.标准值之间的差别 D.预测值之间的差别 16、对运行过程输出进行检测,把检测结果送回运行过程中,将纠正措施输入该运行过程中以获得预期的输出过程称为() A.超前控制 B.反馈控制 C.非预算性控制 D.预算性控制 17、凡需求量、提前订货时间为确定已知的存贮问题所构成模型称为() A.确定性模型 B.非确定性模型 C.随机性模型 D.反馈模型 18、以工业贷款月利率6‰计算,存储2百万元的物资一年,需要支付资金利息() A.12万元 B.14.4万元 C.7.2万元 D.24万元 19、从缺货损失费考虑,存储量越大,缺货的可能性就越小,因此缺货损失费越() A.多 B.不确定 C.少 D.无法量化 20、系统动力学认为系统发展的内在动力决定于() A.系统层次 B.系统模型 C.系统结构 D.系统行为 21、物流系统工程的研究对象是() A.系统工程理论 B.经济系统 C.物流系统 D.环境系统 22、三维结构方法论的核心内容是模型化和()

物流系统工程试题(共两套)

物流系统工程试题一、单项选择题。共15題"邸小題丨分,理巴分口 1.将系统杵均-亍币谡的抖学枫念「叹册究的丁杵者見[A ] A冯。贝堪朗芳B谷從和龙克尔 C密尔D切克兰樹 2.物谎系统T用的硏究对象足[C ] A系统T^.FF论B经济泵统 f物流系统D坏境累统 3. PERT (计划评审法)主要控制[H 1 A距离H时间 C质P:D成木 4?个檯熨杆没有具体的物理結构,只是用数字、字符和輕灯符号來农述的AT.图惊或 表格称为[D A形象模型B模抑復甲 C比例模型D抽線模型 5. “仃物理结构,"被称为物理檢型的绘[A ] A形象按型H模拟模翅 C比例模型D抽象橈空 6.当現有的数据分析尚不能确定个别变品对戦个条统T作曲标的影响*口:以在系统上俶局細试脸.以确定关6J的本质貶供-[ B ] A数据分析法H实验分析袪 C上规想彖弦1】人T淇现法 7J4—种有细织的形式下,搜集齐亍人对分折过祎所也的判断,然打进行咆测的巧法称育 A时间序列预测法B因果溪側[ C ] C判断预测法D特珠预測汰 乳按类似产品的发髓规律、可替代产品的发展规律诚国外同一产品的发展规律,然后进行 師测的方袪称为[ A ] A历史类比法B因果预测法 C判斷预测法D特蛛攒测法 9,几个预测値的闵?:绝对值的平均值称沟[ C ] A平均谋聾B标准誤幷 C平肉樂对俣苗D旳方苇 H).进行系统存储费用分析时.若订购量越大.物弥价格有折扣.二人要 < 虑 冉撮运费用B裝加费用[ D 】 C缺货费用D物赛的倚粮

屮以秋罚顼期的輪出的过稈称为 A 趙前控制 B 反織控制 C 非预弊性控制 D 预养性控制 】2.菲右经验的专业人员、专家对金业行为捉出建议进行控制的方法称为 A 物流批量控制法 B 反锻控制 C 非预謀性挖制 D 颅畀性控制 13. 由于订敬量越大平均庫存虽就越大,禅储费支割就越大.闵此,规存储费用第度看,订 货 批虽越人 AJJ 车 Bjgif C 不确定 D 越有利 ■4 I. j 对込:供:匚 川厂:「;」八I- 讥ML A 离敝仿克方注 B 违续仿真方i± C 周能增蛀时间排进方法 D 类推法 巧.菊了与所描逑的实际乘统的f j 为里为授近?系统动力芳模型中还引入了 A 静态机制 B 人机「样 CftS 机制 D 延迟机制 二 老项选捋題*儿 曲 材小遗2企 共W 分。 16.物流条统的空翌H 的足实现物逢的 A 空间效裔 号坏境效益 Dis 用价值 r W#价用 □物流乖统起模的总则圧 A 狀确性 B 可靠性 D 实用性 E 反馈性 总在三维結构方法论中.三维圮指 A 方法维 D 遐辑维 IL 炖运计过稈进廿控制检测,把检测结壯送I 叫运行过柞中4 将纠正抱施输人:%运行过稈 B 】 [AC 忙时间效益 [ABCDF 】 C 简明性 B 时鬧维 E 知识绯

物流系统工程试题

物流系统工程试题 Coca-cola standardization office【ZZ5AB-ZZSYT-ZZ2C-ZZ682T-ZZT18】

第一大题:单项选择题 1、说系统具有一定的目的和一定的功能并相对独立是相对于() A.内部结构 B.外部环境 C.子系统 D.开放系统 2、系统的整体性主要表现为系统的() A.整体结构 B.整体要素 C.整体适应性 D.整体功能 3、在规划阶段,描述所要解决的对象与有关各因素间的关系常用() A.总成本法 B.得失比较法 C.统一规划法 D.投入产出法 4、以网络分析为主,以计算机为先进手段的先进管理方法的PERT主要以() A.距离控制为主 B.时间控制为主 C.质量控制为主 D.成本控制为主 5、通过人们的经验、知识和直觉形成的,形式上可以是思维、字句和描述,这种模型是() A.形象模型 B.模拟模型 C.概念模型 D.图形模型 6、将现实系统加以放大或缩小后表示系统的模型称为 A.图形模型 B.模拟模型 C.概念模型 D.实物模型 7、当系统结构复杂,性质不明确,没有足够的数据,又无法在系统上做实验时,可以先认为地建立模型,这种方法称为() A.数据分析法 B.实验分析法 C.主观想象法 D.特殊预测法 8、根据所预测对象的纵向历史数据资料,按时间进程组成的动态数列进行分析预测未来的方法称为() A.时间序列预测法 B.因果预测法 C.判断预测法 D.特殊预测法 9、几个预测值误差的平均值称为() A.平均误差 B.相对误差 C.标准误差 D.均方差 10、几个预测值相对误差的平均值称为() A.平均误差 B.均方差 C.标准误差 D.相对误差平均值 11、三维结构中的时间维表示系统工程活动由规划阶段到() A.论证阶段 B.试验阶段 C.实施阶段 D.更新阶段 12、物流活动中若干目标是相互矛盾的,在进行系统分析时应尽量避免() A.最优化 B.次优化 C.综合化 D.一体化 13、预测就是把一未来事件发生的不确定性() A.定性化 B.极小化 C.定量化 D.明确化 14、在一种有组织的形式下,搜集各个人对分析过程所作的判断,然后进行预测的方法称为 () A.时间序列预测法 B.因果预测法 C.判断预测法 D.特殊预测法 15、预测值的误差是指预测值与() A.平均值的差别 B.实际值之间的差别 C.标准值之间的差别 D.预测值之间的差别 16、对运行过程输出进行检测,把检测结果送回运行过程中,将纠正措施输入该运行过程中以获得预期的输出过程称为() A.超前控制 B.反馈控制 C.非预算性控制 D.预算性控制 17、凡需求量、提前订货时间为确定已知的存贮问题所构成模型称为() A.确定性模型 B.非确定性模型 C.随机性模型 D.反馈模型 18、以工业贷款月利率6‰计算,存储2百万元的物资一年,需要支付资金利息() 万元.4万元.2万元万元 19、从缺货损失费考虑,存储量越大,缺货的可能性就越小,因此缺货损失费越() A.多 B.不确定 C.少 D.无法量化 20、系统动力学认为系统发展的内在动力决定于()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