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消费者行为学名词解释汇总教学文案

消费者行为学名词解释汇总教学文案

消费者行为学名词解释汇总教学文案
消费者行为学名词解释汇总教学文案

消费者行为学名词解释汇总

1、消费者:P1

a、狭义的:是指购买、使用各种消费用品(包括服务)的个人或居民户。

b、广义的:是指购买、使用各种产品和服务的个人或组织。

2、消费者行为定义:P2

是指消费者为获得、使用、处置消费物品所采取的各种行为以及先于且决定这些行动的决策过程。

3、自然探询法P15

是指在平常的生活、工作和娱乐环境下,研究人员通过观察、记录等方式,甚至通过自身的直接

参与,了解有关感兴趣的事件与活动。

4、痕迹判断法P15

是指通过观察消费者的某些外显行为,掌握事实,然后根据行为与事件之间的相互联系,以及所

观察到的外显行为,来判断其内隐行为。

5、介入程度P20

是指消费者对购买或购买对象的重视程度、关心程度。

6、心理域P25

是指消费者在作出决策前某一时点上的心理状态。

7、扩展型决策P20

当消费者对某种产品或对这类产品的具体品牌不熟悉,而且也未建立起相应的产品与品牌评价,更

没有将选择范围限定在少数的几个产品上,此时,消费者面临的就是扩展型决策。

8、有限型决策P21

又称解决限定问题的决策,通常是指消费者对某一产品领域或该领域的各种品牌有了一定的了解程度

,或者对产品和产品品牌的选择建立了一些基本的评价标准,但是没有建立起对其特定的偏好,因此还

需要进一步搜集某些信息,一边在不同的品牌之间做出比较理想的决定。

9、名义型决策P22

实际上其本身并没有参与决策。是指消费者在选购产品时脑海里马上浮现出某个受偏爱的产品或品牌

,该产品或品牌随之被选择和购买。

10、内部信息搜集P27

是指消费者将过去储存在记忆中的有关产品、服务的信息提取出来,以服务于解决当前问题的过程。

11、外部信息搜集P28

是指消费者从外部来源,如同事、朋友、商业传媒及其他信息通道获得的与某特定购买决策相关的数据

和信息。

12、“搜集工具”P28

是指通过调查,了解消费者对于从朋友、同事、大众传媒等信息渠道的求助程度和从这些渠道获得信息

的依赖程度。

13、信念P39

是指人们由于对某些事物、观念抱有坚定的确信感和深刻的信任感而形成的意识倾向。

14、个性P40

是指个人带有倾向性的、本质的、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和总和,它包括兴趣、爱好、能力、

气质、性格等

多方面。

15、文化P41

是指人类在社会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是人类创造社会历史在发展水平、程度

和质量方面的状态。

16、情境因素P42

是指短暂地影响消费者某一具体购买行为的外部因素与力量。

1、消费者需要P44

是指消费者生理和心理上的匮乏状态,即感到缺少些什么,从而想获得他们的状态。

2、消费者动机(1918年伍德沃斯)P46

是指引起个体活动,维持已经引起的活动,并促使活动朝向某一目标进行的内在作用。

3、兴奋或唤醒P56

是指个体的激活或活动水平,即个体是处于怎样一种警醒或活动反应状态。

4、成就需要P61

是指人们愿意承担责任,解决某个问题或完成某项任务的需要。

5、亲和需要P61

是指个体在社会情境中,要求与他人交往和亲近的需要。

6、权利需要P61

是指个体希望获得权力、权威,试图强烈的影响别人或支配他人的倾向。

7、购买动机的冲突P62

是指消费者面临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购买动机,其诱发力大致相等,但方向相反。

8、购买动机受挫P63

是指消费者在购买过程中,由于遭遇障碍或干扰,致使其需要不能获得满足时产生的一种反应。

9、双趋冲突P63

是指消费者具有两种或两种以上都倾向选择的目标而又只能选择其中之一。

10、双避冲突P63

是指消费者有两个以上希望避免的目标但又必须选择其中一个时面临的冲突。

11、趋避冲突P63

是指消费者在趋近某一目标时又想避开而造成的动机冲突。

12、攻击P65

是指消费者对阻碍其动机现实的人和对象怀有敌意,并表示出强烈的不满。

13、原始驱力P54

是有消费者的内部生理需要引发的驱力,它是无需学习的。

14、获得驱力或衍生驱力P54

是经由学习,经由条件作用而获得的驱力。

15、感觉P67

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个别属性的反应。

16、知觉P67

是人脑对刺激物各种属性和各个部分的整体反映,它是对感觉信息加工和解释的过程。

是客观事物直接作用于感觉时,人脑所产生的对事物整体的反应。

17、注意P69

是指个体对展露于其感觉神经系统面前的刺激物做出进一步加工和处理,它实际上是对刺激物分配某种处理能力。

18、展露或刺激物的展露P86

是指将刺激物展现在消费者的感觉神经范围内,使其感官有机会被刺激。

19、形、底原则P73

人在对刺激物进行组织的过程中,倾向于把刺激物分成两个部分:一部分是形或图,即在知觉范围内最受关注或得到最多注意的那些因素;另一部分,即刺激物中的其余部分或对特定个体来说具有较小意义的那些因素,则构成了知觉背景或底色。

20、完形原则P74

是指即使在要素不全的情况下,消费者也有将刺激物发展成一幅完整画面或图景的趋势。

21、首因效应P77

是指最先出现的刺激物会在理解过程中被赋予更大的权重。

22、近因效应P77

是指最后出现的刺激物会更容易被消费者记住,并在解释中被赋予更大的影响权重。

23、背景引发效应P77

是指与广告相伴的物质环境对消费者理解广告内容所产生的影响。

24、数据驱动加工又叫自下而上的加工P78

它是指知觉加工开始于外部刺激,通常是先对较小的知觉单元进行分析,然后再转向较大的知觉单元,经过一系列连续阶段的加工而达到对感觉刺激的解释。

25、概念驱动加工又叫自上而下的加工P79

是从有关知觉对象的一半知识开始的。在输入有关外部信息之后,人脑即形成对知觉对象的期待与假设。

26、认知质量又称知觉质量P81

是指消费者对产品适用性和其他功能特性适合其使用目的的主管理解。

27、知觉风险P84

是指在产品购买过程中,消费者因无法预料其购买结果的优劣,而产生的一种不确定性感觉

1、学习P87

是指人在生活过程中,因经验而产生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比较持久的变化。

2、加强型学习P88

是指消费者对某产品或某品牌觉得满意,他可能会对与该商品有关的知识和信息表现出浓厚的兴趣,他对该产品的好感和印象会由此而强化。

3、削弱型学习P88

是指通过新的观察和体验,使原有的某些知识和体验在强度上减弱直至被遗忘。

4、重复型学习P88

是指通过学习,学习效果既没有加强,也没有减弱,只是在原有水平上重复而已。

5、联想P89

是指消费者由此一事物而想到彼一事物的心理过程。

6、模仿法(重要)P89

就是仿效和重复别人的行为的趋势。

7、试误法(尝试-错误法)P90

是指消费者通过尝试与错误,从而在一定的情境和一定的反应之间建立起联系。

8、观察学习法(普遍)P90

是指消费者通过观察他人的行为,获得示范行为的象征性表象,并做出或避免做出与之相似的行为的过程。

9、模仿P98

是指学习者对榜样行为的简单复制,而观察学习则从他人的行为及其后果中获得信息,它可能包含模仿,也可能不包含模仿。

10、学习强度P99

是指习得行为或反应不被遗忘、能够持久的程度。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