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36例拔牙后出血诊治分析

36例拔牙后出血诊治分析

36例拔牙后出血诊治分析
36例拔牙后出血诊治分析

36例拔牙后出血诊治分析

发表时间:2018-07-05T14:59:18.890Z 来源:《医师在线》2018年4月上第7期作者:孙风莉[导读] 拔牙后出血是口腔科常见病症,拔牙前精心排查、出血后积极明确出血因素。

牡丹江市先锋医院 157000

【摘要】目的:探讨拔牙后出血的有效诊治方法及防治措施。方法:针对病因实施填塞加压止血、缝合止血、搔刮牙槽窝、牙槽骨骨折复位、药物治疗等综合治疗措施。结果:本组36例拔牙后出血患者均彻底止血,相关局部及全身出血因素均有效防控。结论:拔牙后出血是口腔科常见病症,拔牙前精心排查、出血后积极明确出血因素,快速采取有效治疗措施彻底止血是预防和处理拔牙后出血的关键。【关键词】拔牙;出血;分析

拔牙是临床颌面外科常见的手术类型之一,拔牙并发症指的是拔牙手术创伤引起的一系列术中、术后局部并发症,可以归纳为意外创伤、出血、感染等几类[1],其中以拔牙后出血最为常见,临床拔牙后出血有无法预见性,多数发生在夜晚,患者得不到及时、有效的处理增加患者痛苦,引发其焦虑情绪,甚至可引起休克等严重不良反应,若不得到及时有效处理,会引发休克,甚至死亡。常常导致医疗纠纷的发生[2]。随着我国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越来越多的患者选择拔牙治疗,以达到改善生活质量和美观的目的。为有效提高拔牙后出血的防治能力,我们在2016年1月~2018年1月,对36例拔牙后出血的患者实施填塞加压止血、缝合止血、搔刮牙槽窝、牙槽骨骨折复位、药物治疗等综合治疗措施,结果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本组36例拔牙后出血患者中,男性17例,女性19例;年龄29~72岁,平均年龄,48.5±18.5岁;拔牙牙位:上前牙1例、下前牙2例、上前磨牙4、下前磨牙6例、上磨牙13例、下磨牙10例;术后出血时间:< 12h为27例、12-24h为6例、24-48h 为3例;病人就诊时间距拔牙后30min~48h。

1.2拔牙后出血判定标准[3]:(1)患者拔牙后出血部位经局部常规填塞、缝合创面或局部压迫30min后,仍见明显的活动性出血;(2)拔牙24h后唾液中仍可见血丝,牙创面血凝块结构不良,明显高出拔牙窝,存在活动性出血或血块。

1.3治疗措施通过沟通稳定患者情绪,确保患者生命体征平稳,消除其紧张、焦虑等症状;再次详细询问患者病史,明确患者是否存在血液系统疾病或其它易引起出血的局部、全身性因素。采取以下治疗措施:(1)填塞加压止血:牙槽窝出血或有搏动性出血和中等量渗血者,局部压迫止血无效者采用新蘸云南白药粉纱条(或碘仿纱条)填塞,加压止血;(2)缝合止血:牙龈撕裂伤先在局麻下缝合撕裂牙龈,加纱卷咬合压迫止血即可止血。不便于缝合者,可于局部用止血纱布或明胶海绵置于牙槽窝,外加棉卷咬合压迫止血能达到止血目的;(3)搔刮牙槽窝:对根尖周病、牙周病拔牙后出血者,先洗除牙槽窝内血凝块,在局麻下刮除牙槽窝内炎性肉芽组织;有碎牙片及碎骨片应刮除;(4)牙槽骨骨折复位:为了预防拔牙出血,在拔除上下颌第三磨牙术后,用食指挤压颊舌侧骨板,使折裂的牙槽骨复位。并给予缝合止血;(5)药物治疗:4例慢性肝炎病人拔牙后出血,凝血时间正常,但局部处理效果不佳,最后采用静脉滴注止血芳酸注射液后出血停止;3例高血压病人拔牙后出血,除一般局部处理外,同时给予口服降压镇静药[4],静滴止血剂后慢慢控制出血。 2结果本组36例拔牙后出血患者经以上措施均彻底止血,相关局部及全身出血因素均有效防控。 3讨论

拔牙虽属小型手术,但拔牙后出血作为拔牙术的最常见并发症,常常给医患双方带来痛苦、烦恼。由于患者术前准备不足,或术者操作不当均会导致拔牙后出血的发生[5],如何有效防止拔牙后出血是根本。根据临床实践,我们对预防拔牙后出血总结以下几点:(1)规范拔牙操作:造成牙周软组织撕裂是引起拔牙后出血的常见原因,具体包括牙龈分离不佳;牙挺和牙钳使用不当;牙龈分离器插入过浅,使环状韧带与牙颈部没有完全分离;牙龈分离器插人过深,造成龈骨膜分离,形成龈片内侧的撕裂而引起出血。因此,分离牙龈必须达到牙槽脊顶,拔牙后及时清除肉芽异物。(2)掌握好拔牙适应证:局部有急性炎症者不宜拔牙;全身情况较差,如重度贫血、血友病、血压在24 / 15KPa以上者应禁止拔牙;全身情况欠佳如轻度贫血、血压偏高等易引起拔牙后出血因素存在者,应结合局部情况综合考虑慎重处理;(3)拔牙前详细采集病史,对患者全身情况进行必要的检查,以免拔牙后出血。高血压患者在血压控制后拔牙,术后应继续服用降压药及预防性口服止血药;极少数患者追查病史时发现既往有血小板计数偏低、拔牙出血史,经输血及拔牙创缝合才好转,因此,对既往有出血史患者必须了解患者全身情况;月经期拔牙容易造成代偿性出血,对女性患者拔牙时,应常规询问月经状况。有些妇女平时行经期较长,月经量多,引起全血象减低,月经前后2d拔牙容易造成大量出血,因此应尽量避开月经期拔牙。

拔牙后出血的病因,包括局部因素和全身因素,绝大多数为局部因素,部分为全身因素,其他因素极为少见。局部因素主要有软组织撕裂、骨组织损伤、炎症、牙槽窝内残留肉芽组织、牙槽窝内小血管破裂、牙槽突骨折、血凝块保护不佳脱落等。全身因素多数为患者既往有血液病、高血压、糖尿病等,故处理时也应同时从局部和全身两方面着手[6]。应对拔牙后出血的病人,应及时找出出血原因及部位,确定出血的性质,对症和对因治疗。一般局部止血并不因难,值得注意的是,遇有出血量多的病人,应注意全身情况如血压、心率等。出血量较大者应及时开放静脉通道,对症输液,坚决杜绝休克致死的发生;对找不出局部出血原因、一般方法不能止血者,应考虑有无全身性疾病或血液病,辅以全身检查和治疗,严重者住院治疗,治疗包括控制感染使用止血剂,必要时给予输血。经本组研究,我们认为,拔牙前精心排查、出血后积极明确出血因素,快速采取有效治疗措施彻底止血是预防和处理拔牙后出血的关键,值得临床探讨、借鉴。【参考文献】

[1]李永锋,周宏志,胡开进.预防拔牙并发症的基本原则[J]. 中国实用口腔科杂志,2014,7(9):513-516.

[2]黄志权,欧阳可雄,梁军,等. 拔牙术后出血135例临床分析[J]. 口腔颌面外科杂志,2010,20(5):353-355.

[3]周彤,郑家喜. 拔牙后异常出血的临床分析[J].中国医药科学,2011,11(1):123-124.

[4]苗云波,吴玉芹.高血压的防治[J].新医学导刊,2007,6(5):42-43.

[5]王俊.常见的拔牙并发症及治疗方法[J].中国医药指南,2011,9(7):44-45.

[6]陈波.老年人拔牙并发症及危险因素的临床分析[J]. 中外医学研究,2013(6):120.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