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电离辐射基础知识1

电离辐射基础知识1

电离辐射基础知识1
电离辐射基础知识1

辐射安全培训基础知识考题集——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35题)

1.1896年,法国科学家(B )发现天然放射现象,成为人类第一次观察到核变化的情况,通常人们把这一重大发现看成是核物理的开端。

A.卢瑟福 B.贝克勒尔 C.汤姆逊 D.居里夫人

2.原子质量单位u等于(B )

A.12C的1/16 B.12C的1/12 C.16O的1/12 D.16O的1/16

3.下列哪一组核素是同位素:(D )

A.和 B.和 C.和 D.和

4.半衰期T1/2和衰变常数λ的关系是:(C )

A.T1/2=ln3/λ B.T1/2=ln4/λ C.T1/2=ln2/λ D.T1/2=ln5/λ

5.下面哪种粒子的穿透力最弱(C )

A.γ光子 B.β粒子 C.α粒子 D.中子

6.γ光子把全部能量转移给某个束缚电子,使之发射出去,而光子本身消失的过程叫做(C )

A.电子对效应 B.康普顿效应 C.光电效应 D.穆斯堡尔效应

7.下面哪一种不是β衰变的类型?(B )

A.β-衰变 B.韧致辐射 C.β+衰变 D.轨道电子俘获

8.下列探测器的工作介质中哪一项不是闪烁体:(C )

A.NaI(Tl) B.CsI(Tl) C.BGO D.HPGe

9.下列放射性核素,哪一种放射α粒子:( D)

A.60Co B.137Cs C.14C D.241Am

10.下列元素中哪一种对快中子的慢化能力最强:(B )

A.氧 B.氢 C.氮 D.碳

11.高速电子轰击靶物质时,靶原子的内层电子被电离而离开原子,外层电子进入内层轨道填补空位,多余的能量以辐射的形式释放,这种辐射光具有特定的能量,叫做:(C )

A.β射线 B.内转换电子 C.特征X射线 D.韧致辐射

12.可通过T(d,n)4He反应来产生(B )中子,这一能量的中子应用很广。

A.2.5MeV B.14MeV C.10MeV D.5MeV

13.可用于烟雾报警器、容易对人体造成内照射的放射源是(C )

A.γ放射源 B.β放射源 C.α放射源 D.中子源

14.可用作各种核仪表,如料位计,核子称,密度计等的放射源是(A )

A.γ放射源 B.β放射源 C.α放射源 D.中子源

15.在地质勘探和活化分析方面有广泛应用的放射源是(D )

A.γ放射源 B.β放射源 C.α放射源 D.中子源

16.在放射源治疗中,进行近距离表浅治疗一般使用(B )

A.γ放射源 B.β放射源 C.α放射源 D.中子源

17.下面哪一个不是核燃料循环的模式:(D )

A.后处理模式 B.“一次通过”模式

C.“wait and see” 模式 D.前处理模式

18.铀浓缩工厂的基本特点不包括以下哪一点:(C )

A.工作介质为UF6 B.工艺系统的高度密封性和清洁度

C.工作介质为UF4 D.长期运行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19.核反应堆处于临界状态时,有效增殖系数为(C )

A.K > 1 B.K < 1 C.K = 1 D.K = 0

20.不使用慢化剂的核反应堆是(D )

A.重水堆 B.沸水堆

C.高温气冷堆 D.钠冷快堆

21.世界范围内的平均年有效剂量约为(A )

A.2.4mSv B.3mSv

C.5mSv D.1mSv

22.世界人口受到的人工辐射源的照射中,居于首位的是(B )

A.大气层核实验 B.医疗照射

C.地下核试验 D.核能生产

23.下列人体组织和器官中哪一种的辐射敏感性最低:(C )

A.心脏 B.淋巴组织

C.肌肉组织 D.骨髓

24.下列放射性核素,哪一组是原生放射性核素:(B )

A.3H和14C B.228Ra和228Th

C.32P和33P D.22Na和32Si

25.国家环保总局规定,每座核电站向环境释放的放射性物质对公众中任何个人造成的有效剂量当量,每年应小于(A)

A.0.25mSv B.2.4mSv

C.1.0mSv D.0.5mSv

26.当发生电子对效应时,入射光子的能量至少要大于(A )

A.1.02MeV B.1.5MeV

C.2MeV D.14MeV

27.我国在2002年提出新建核电站运行的安全目标是(D )

A.堆芯溶化概率为10-4/堆年,大量放射性释放概率为10-5/堆年

B.堆芯溶化概率为10-5/堆年,大量放射性释放概率为10-5/堆年

C.堆芯溶化概率为10-6/堆年,大量放射性释放概率为10-6/堆年

D.堆芯溶化概率为10-5/堆年,大量放射性释放概率为10-6/堆年

28.对于相同厚度的下列物质,那种对1Mev能量的γ射线屏蔽效果好:D

A.水 B. 水泥 C. 铁 D. 铅

29.在相同能量的下列射线中,哪种射线的穿透力最强?(C)

A.a射线 B. b射线 C. γ射线 D. 质子

30.辐射致癌属于那种效应:(D)

A.急性 B. 遗传 C. 确定性 D. 随机性

31.剂量率与点源距离的关系:(D)

A.正比 B.反比 C. 平方正比 D.平方反比

32.人体内每天因食物摄入的放射性物质,那种最多:(C)

A. B. C. D.

33.在下述医疗照射中,每次检查的有效剂量最大的是哪种?(C)

A.CT B. 血管造影 C. 介入治疗 D.胸部X射线透视

34.在医学上X射线可用于透射的机制是(D)

A.穿透能力强 B.电离能力强 C.射线能量大 D.不同组织的吸收不同

35.下列仪器哪个用于放射性药物影像诊断:(A )

A.γ照相机 B.X射线计算机断层扫描仪(CT)

C.核子称 D.料位计

二、多项选择题(20题)

1.常用的放射性药物诊断设备有:( ABCD)

A.γ照相机 B.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扫描装置(ECT)

C.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PET) D.骨密度仪

2.核仪表主要包括哪几部分?( BCD)

A.测量对象 B.放射源

C.辐射探测器 D.电子测量装置

3.工业上使用的核仪表应具有以下哪些优点?(ABD)

A.简单,快速 B.不接触被测介质,不破坏测量对象

C.改良测量对象 D.使工业生产自动化

4.下列哪种属于X射线?(AB )

A.特征X射线 B.韧致辐射

C.轨道电子俘获 D.内转换

5.下列哪些是进行放射免疫分析需要具备的(ABD )

A.放射性核素标记抗原 B.抗原标准品

C.放射性药物 D.分离剂

6.下列哪些是放射性同位素在农业上的应用:(AB )

A.辐射育种 B.化肥示踪

C.静电消除 D.烟雾探测

7.放射性治疗能否有效的杀死癌细胞取决于癌细胞对射线的敏感度。敏感度是以哪两个参数来衡量的?( CD)

A.有效剂量 B.器官剂量

C.氧增强比 D.生物效应比

8.下面哪些是中子发生器的应用:(AC )

A.活化分析 B.测厚

C.治疗癌症 D.CT

9.乏燃料一般采用下列哪些运输方式?(ACD )

A.公路运输 B.航空运输

C.铁路运输 D.水路运输

10.核燃料后处理中采用的溶剂萃取法大致包括哪三个步骤?(ABD )

A.首端过程 B.溶剂萃取过程

C.中端过程 D.尾端过程

11.核设施的退役策略大致有(ABD )三种形式。

A.立即拆除 B.延缓拆除

C.去污 D.就地埋葬

12.医疗照射的辐射防护基本原则包括:(ABCD )

A.医疗照射的正当性判断

B.医疗照射的防护最优化

C.医疗照射的安全最优化

D.医疗照射的指导水平核剂量约束

13.以下对环境放射性本底调查说法正确的有(ABD )

A.可以判断本底水平是否正常

B.可以确定本底水平以便为今后核设施运行时作比较

C.对所有核设施,本底调查半径都为几十公里

D.可以为今后核设施退役时的环境影响评价提供资料

14.核电站流出物对环境有哪些影响?(ACD )

A.放射性物质的影响 B.影响市容

C.热能的影响 D.化学物质的影响

15.下面关于关键人群组描述正确的是(ABC )。

A.受到辐射照射最大 B.人数从几个到几十

C.饮食及生活习性相近 D.人数从几百到几千

16.下列作用中,哪些是中子和物质的相互作用(AB )

A.散射 B.俘获

C.光电效应 D.电离

17.比较理想的闪烁体应具有(ABC )

A.发光效率高

B.良好的加工性能

C.入射粒子损耗的能量与产生的荧光光子数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D.发光衰减时间长

18.下面哪些是半导体探测器的缺点:(AB )

A.辐射损伤明显 B.要在低温下工作或保存

C.能量分辨率低 D.空间分辨高

19.密封源按活度不确定性可以分为(ABD )

A.检查源 B.参考源

C.中子源 D.标准源

20.外照射的防护主要是针对(BD )

A.α射线 B.中子

C.β射线 D.γ射线

移动通信基站电磁辐射基础知识

1、GSM基站频率900MHz、1800 MHz、cdma2000分配的频率是1920~1935 MHz(上行) 2、什么是基站? 基站子系统主要包括两类:基站发射台(BTS)和基站控制器(BSC)3、基站监测 2007年7月《移动通信基站电磁辐射环境监测方法》 移动通信监测依据的标准: (1)移动通信。。。 2G发射天线的特点:(1)发射源全向定向;(2)标称发射功率2~60W;(3)频率800~1000MHz;(4)固定方式屋顶重力支架,地面铁塔,屋面拉线塔,窗户,阳台或屋顶悬挂 全向天线县城及乡镇:水平瓣宽360°,垂直瓣宽20°以内。 定向天线城区:(1)板状定向天线俯角在3°~15°不等;(2)水平瓣宽分为90°和65°两种; 对于基站的监测现在主要以《移动通信基站电磁辐射环境监测方法》作为我们监测的规范要求。 (1)适用范围:适用于超过GB8702(电磁辐射防护规定)规定豁免水平,工作频率范围在110 MHz~40GH内的移动通信基站的。。。可豁免的电磁辐射体的等效辐射功率 频率范围MHz 等效辐射功率,W 0.1~3 300 >3~300000

P有效=P标称×G G:天线增益。 监测范围:监测点位一般布设在以发射天线为中心半径50m的范围内可能受到影响的保护目标,根据现场环境情况可对点位进行适当调整。 探头(天线)尖端与操作人员之间距离不少于0.5m。 在室内监测,一般选取房间中央位置,点位与家用电器等设备之间距离不小于1m。 每个测点连续测5次,每次监测时间不小于15s,并读取稳定状态下的最大值。 测量仪器探头(天线)尖端距地面(或立足点)1.7m。

辐射防护基础知识试题

科目:辐射防护基础知识 考试用时:本次考试时间为90分钟 题号 一 二 三 四 总分 得分 阅卷人 一、单项选择题(共20题,每题1分,错选不得分) 1. 以下哪个标记是为“电离辐射”或“放射性”的标识:( ) A. B. C. D. 2. 原子核半径尺度为:( ) A. 10-15 m B. 10-12 m C. 10-10 m D. 10-6 m 3. β衰变一共有多少种模式:( ) A. 一种 B. 两种 C. 三种 D. 四种 4. 在下列给出的屏蔽材料中,屏蔽γ射线宜选用以下哪种:( ) A. 聚乙烯塑料 B. 混凝土 C. 有机玻璃 D. 铝合金 5. 原子核所带电性为:( ) A. 电中性 B. 负电 C. 不带电 D. 正电 6. 以下不属于γ射线与物质作用机制的有:( ) 姓名:_ _ _______ 单位/部门:_ __________ 岗位:___ __ ___ - -- - - -- - - - -密 - - - - - - - - 封 - - -- - -- - 线 - - - - - - - - 内 - - - - - - - - 不 - - - - - - - - 得 ____ 岗位:___ __ ___ -- - 内 - -- - - -- - 不 - - - - - - - -得

A. 光电效应 B. 碰撞散射 C. 康普顿散射 D. 电子对效应 7. 放射性活度的国际单位是:( ) A. 居里 B. 毫克镭当量 C. 贝克勒尔 D. 伦琴 8. 下列数字中,有可能是组织权重因子W T 的是:( ) A. B. C. 20 D. 9. 有效剂量的单位是:( ) A. 戈瑞 B. 伦琴 C. 希伏 D. 拉德 10. 以下哪一个是放射性货包的标识:( ) 下列属于职业照射的情况是:( ) A. 客机飞行员所受的来自宇宙射线的照射 B. 乘坐头等舱的商务精英所受的来自宇宙射线的照射 C. 核电厂职员工体检时所受的照射 D. 普通公众所受的来自土壤、建筑物的放射性照射 12. GB 18871-2002《电离辐射防护与辐射源安全基本标准》中规定 姓名:_ _ _______ 单位/部门:_ _ _________ 岗位:___ __ ___ -- - - - - - -- - -密 - - - - - - - - 封- - - - - - - - 线 - - - - - - - - 内 - - - -- - - - 不- - - - - - - - 得

辐射防护基础知识

辐射防护基础知识 第一章放射源 §1-1 物质、原子和同位素 自然界中存在的各种各样的物体,大的如宇宙中的星球,小的如肌体的细胞。都是由各种不同的物质组成的。 物质又是由无数的小颗粒所组成的。这种小颗粒叫做“原子”由几个原子还可以组成较复杂的粒子叫分子。如水,就是由二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化合成一个水分子。无穷多的水分子聚在一起。就是宏观的水。 原子虽然很小,它仍有着复杂的结构。原子由原子核和一定数量的电子组成。原子核在中心,带正电。电子绕着原子核在特定的轨道上运动,带负电。整个原子的正负电荷相等,是中性的。原子核内部的情况又是怎样的呢?简单地讲,原子核是由一定数量的质子和中子组成。中子数比质子数稍多一些。两者数目具有一定的比例。 一个原子所包含的质子数目与中子数目之和,称为该原子的质量数。它也就是原子核的质量数。简单归纳一下: 质子(带正电,数目与电子相等) 原子核 原子中子(不带电,数目=质量数-原子序数)电子(质量小,带负电,数目与质子相等,称为原子序 数) 原子的化学性质仅仅取决于核外电子数目,也就是仅仅取决于

它的原子序数。我们把原子序数相同的原子称作元素。 有些原子,尽管它们的原子序数相同,可是中子数目不相同,这些原子的化学性质完全相同。而原子核有着不同的特性。例如:11H、 2 1H、3 1H,它们就是元素氢的三种同位素。又如: 59CO和60CO是元素钴的两种同位素。 235U和238U是元素铀的两种同位素 自然界中已发现107种元素,而同位素有4千余种。 原子核里的中子比质子稍多,确切地说,质子数与中子数应有 一个合适的比例(如轻核约为1:1,重核约为1:15)。只有这样的原子核才是稳定的,这种同位素就叫做稳定同位素。如果质子的数目过多或过少,也即中子数目过少或过多。原子核往往是不稳定的,它能够自发地发生变化,同时放出射线和能量。这种原子核就叫做放射性原子核。它组成的原子就叫做放射性同位素,如59CO是稳定同位素,60CO是放射性同位素。 放射性同位素分为天然和人工两种。天然的就是自然界中容观存在的。如铀、钍、镭及其子体;以及钾、钙等等。人工的就是通过人为的方法制造的。如利用反应堆或加速器产生的粒子打在原子核上,发生核反应,使原子核内的质子(或中子)数目发生变化。生成放射性同位素,60CO就是把59CO放在反应堆里照射。吸收一个中子后变成的,所以60CO就是人工放射性同位素。 §1-2放射性衰变和三种射线 放射性原子核通过自发地变化,放出射线和能量,同时自己变成一个新的原子核。这个过程叫做放射性衰变。

2020年国家核技术利用辐射安全与防护考核试题练习

1.单选——是用来度量不带电粒子(如光子和中子等)与物质相互作用时,能量转移的物理 量,适用于中子、光子照射的剂量计算。 A:比释动能 B:吸收剂量 C:剂量当量 D:照射量 正确答案是A 2.单选 人们在实际工作、生活中可能遇到的射线,其中是带电粒子的是---- A:X射线 B:β粒子 C:中子 D:y射线 正确答案是B 3.单选当一个光子与物质原子中一个核外电子作用时,可能将全部能量交给电子,获得能量的电子脱离原子核的束缚而成为自由电子(光电子),这一过程叫作--- A:康普顿效应 B:电子对效应 C:光电效应 D.吸收 正确答案是:C 4.单选放射性活度的专用单位为---- A:贝可勒尔(Bq) B:居里(Ci) C:当量剂量(Sev) D:半衰期(T/z) 正确答案是A 5..单选()第一个提出了放射性术语,发现了铺。 A:贝克勒尔 B:伦琴 C:威廉康拉德 D:居里夫人 正确答案是D 6.单选第一次发现了放射性 A:居里夫人 B:贝克勒尔 C:伦琴 D:查德威克 正确答案是B, 7.单选发现了X射线。 A:居里夫人 B:贝克勒尔 C:伦琴 D:查德威克 正确答案是C 8.单选定期出版关于电离辐射防护的推荐书。 A:国际原子能机构 B:联合国原子辐射效应科学委员会 C:WHO D:国际放射防护委员会ICRP 答案D 9.单选《X射线计算机断层摄影放射要求》(GBZ165-2012)规定CT机房的墙壁应有足够的防护厚度,距离机房外表面0.3m处的空气比释动能率应不大于()μSv/h。 A:0.5 B:2.5 C:3 D:1.5 正确答案是B 10.单选电离辐射防护与辐射源安全基本标准》(GB 18871-2002)中将电离辐射对人体健康的有害效应分为随机性效应和确定性效应。ICRP第60号出版物指出辐射防护的目的是()。 A:防止确定性效应的发生,减少随机性效应的发生率,使之达到可以接受的水平 B:防止发生躯体效应,避免发生遗传效应 C:防止随机性效应的发生,减少确定性效应的发生率 D:防止发生遗传效应 答案A

1 电磁波基础知识

1 电磁波基础知识 1.1电磁场基本定义 交变电磁场的性质 在某空间内,任何电荷由于它本身的存在,受有一种与电荷成比例的力,则这空间内所存在的物质,也就是给电荷以作用力的物质称为电场。如果电场的存在是由于电荷的存在,则这种电场是符合库仑定律的,称为库仑电场。静止电荷周围所存在的电场,则称为静电场,它是库仑电场的一种特殊情形。运动电荷受到作用力的空间称为有磁场存在的空间。而且将这种了称为磁力。 此外,一个变动的磁场产生一个电场,此电场不但存在于变动磁场的范围里,并且还存在于邻近的范围里。同样,一个变动的电场在发生变动的范围和变动附近的范围里产生一磁场。 可见,不仅电荷可以产生电场,变化的磁场也能产生电场,不仅传导电流可以产生磁场,变化的电场(位移电流)也能产生磁场。 电磁波的性质 在空间的一定范围里无论是电或磁的情况有了一个扰动,那么这个扰动就不能被限制在该范围之内。在该范围里变动的场也在它附近的范围里产生场,这些场又在更外围的空间产生场,于是能量便被传播开来。当这种现象连续进行时,即有一含有电磁能量的波向外传播电磁波。 电磁发射:从源向外发射电磁能的现象。 电磁环境:存在于给定场所(空间)的所有电磁现象(包括全部时间和全部频谱)的总和。 电磁兼容:设备或系统在其中电磁环境中能正常工作且不对该环境中任何事务构成不能承受的电磁骚扰的能力。 电磁干扰:电磁骚扰引起的设备、传输通道或系统性能的下降。 近场和远场: 我们知道,静电场、静磁场等静态场中是没有近场和远场之分,有场源就有场。静电荷周围的静电场,是随着与场源距离的增大而成平方反比的关系衰减的;而恒定电流产生的静磁场,则随着与场源距离的增大而成立方反比的关系衰减。当电磁场由静态场过渡到时变场时,电荷、电流周围依然存在电磁场,称为感应场或近场;此外,还出现一种新的电磁场成分,称为辐射场或远场,它是脱离电荷、电流并以电磁波的形式向外传播的电磁场。它一旦从电荷、电流等场源辐射出去,就按自身的规律运动,与场源后来的状态没有关系。感应场或近场是随着与场源距离的增大而成平方反比关系衰减的,而辐射场或远场仅与距离成反比关系衰减。 由于近场离场源较近,其场强要比远场大得多。随着离天线距离的增加,电场强度和磁场强度迅速减少。所以,近场的空间不均匀度较大,是一个复杂的非均匀场。场中包括储存的能量和辐射的能量,有驻波也有行波,等相位面很不规则,电磁波极化不易确定,场强变化梯度大等。 无论场源是电场源还是磁场源,当离场源距离大于λ/2π以后就变成了远场,这里λ为波长。这时电场和磁场方向垂直并且都和传播方向垂直成为平面电磁波。电场和磁场的比值为固定值,即波阻抗为120π,等于377欧姆。 由于远场距离场源远,场强一般较弱。由于电场和磁场随场源的距离成反比衰减,所以比近场的衰减慢的多,因此空间变化梯度小,比较均匀。 总之,近场的电场和磁场之间存在π/2的相位差,由它们构成的平均坡印亭矢量为零,大部分能量在电场和磁场之间,以及场和源之间交换而不辐射,很小一部分能量向外辐射,并在λ/2π距离以

电磁辐射

一、电磁辐射(EMF)项目背景介绍 随着技术革命的更新和不同波段新的应用的不断发现,许多频率电磁辐射(EMF)的暴露水平显著增加,生活中的每个人都处在0-300GHz频率的复合电磁场(EMF)暴露中,电磁污染(EMF)已成为最广泛的环境影响因素之一。 电磁污染的主要来源有:各种输变电系统;运输系统、长途通讯设施和便携式通讯工具如移动电话;医药、商业和工业设备;雷达;电台和电视台发射天线等。 随着对电磁场(EMF)暴露会引起各种健康问题担忧的增加,1996年世界卫生组织(WHO)设立了国际电磁辐射(EMF)项目以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 由于对电磁辐射所造成的健康危害的不同理解,不同国家所制定的电磁辐射标准有很大的差异。其中,俄罗斯、中国、意大利、比利时等国家在制定标准时考虑了电磁辐射对人体的神经效应方面的影响,标准限值较严厉,美国、澳大利亚、德国等国在制定标准时采用了国际非电离协会(ICNIRP)的推荐标准,没有考虑电磁辐射对人体的神经效应方面的影响,而只是考虑已有明确研究结果的热效应,标准限值较宽松,将来仍然有进一步提高标准限值的可能。 二、电磁辐射(EMF)的环境影响 由于电磁辐射对环境所造成的影响主要有两方面,一是对人类健康的影响,二是对各种电气设备的影响,因此在考虑电磁辐射的环境影响时将从两个方面入手。如图示: 1.电磁辐射对人类健康的影响 在评价电磁辐射生物效应的不良健康后果时,应该区分相互作用、生物效应和健康危害这几个概念: o 相互作用是由电感和电容的耦合或力作用于带电颗粒引起的,可能导致微小的身体变化。 o 生物效应是可被检测的分子水平以上的功能或结构改变,生理性变化可能或无法被衡量。活的生物体在生命过程中对许多刺激产生反应,这种反应便是一种生物效应。 o 在人体生理正常代偿范围内以及尚未损害人的身体与精神健康的生物效应不能视为危害性效应。 o 相互作用所导致的生物效应若超出了人体生理正常代偿范围,则构成真正的或潜在的健康危害。 o 生物效应若有损于个体行使正常功能或从刺激中恢复的能力,应视为健康危害。 o 经过证实(即,以科学的态度进行的研究、结果有显著性意义、直接的因果关系)的主观感觉,若对个体的身体和精神健康造成损害,应视为健康危害。 1.1 电磁辐射不良健康效应 电磁辐射对人体的健康影响主要有两方面:躯体热效应和神经效应。根据频率的不同电磁辐射对体的影响有所不同,一般而言低频电磁辐射对人体的影响以神经效应为主,高频电磁辐射对体的影响以热效应为主。如图一示: 图一、电磁辐射对人体的健康影响示意图 神经效应热效应

放射卫生基础知识

放射卫生基础知识 自古以来,人类就受到环境中电离辐射不同程度的影响,宇宙射线和各种天然放射性核素的天然辐射源的照射,人均年当量剂量约为2.4mSv。随着核能开发,核反应堆、核电站的兴建,以及放射性核素和各种射线装置等人工辐射源在各个领域日益广泛的应用,人类得益,但也可能受到直接或潜在的辐射危害,如医疗照射、事故照射和环境污染等。因此,在发展和应用核能、放射性核素和各种射线装置为人类造福的同时,应研究如何免受或少受电离辐射的危害,保障放射工作人员、公众及其后代的健康和安全,制定有效的防护措施,切实做好放射卫生防护工作。 一、放射防护的任务 放射防护的任务是:既要积极进行有益于人类的伴有电离辐射的实践活动,促进核能利用及其新技术的迅速发展;又要最大限度地预防和缩小电离辐射对人类的危害。放射防护的研究范围非常广泛,而研究和制定放射防护标准是极其重要的内容。 二、放射防护的目的 放射防护的目的是:防止确定性效应的发生;限制随机性效应的发生率,使之达到被认为可以接受水平。确保放射工作人员、公众及其后代的健康和安全。 (一)防止确定性效应的发生 确定性效应是一种具有剂量阈值的效应,从理论上讲,只要将受照射剂量控制在阈值以下,就不会发生确定性效应。因此,必须确保人员在其一生中或全部工龄期间,任何一个组织,器官所受到的电离辐射的累积当量剂量,均应低于发生确定性效应的剂量阈值。

各类确定性效应的剂量阈值,可以根据所积累的放射生物学资料来确定。对于肺、肝、肾、小肠、骨、皮肤等大多数器官的慢性长期照射,其阈值剂量均在20~30Gy以上。而对电离辐射敏感性腺、骨髓和眼晶状体的阈值剂量很低,1984年ICRP给出了它们的剂量阈值(表1)。 表1 某些确定性效应的剂量阈值(Sv) 注:NA表示不适用,因阈剂量取决于剂量率而非总剂量 (二)将辐射随机效应的发生几率降低到可以接受的水平 1.什么是随机性效应(stochastic effect):指效应的发生率(不是严重程度)与照射剂量的大小有关,这种效应在个别细胞损伤(主要是突变)时即可出现。不存在阈剂量。遗传效应和辐射诱发癌变等属于随机性效应。 2.什么是可以接受的水平:众所周知,人类在生活、工作和改造环境的一切活动中,都伴有一定几率的危险性,例如工伤事故,交通事故、自然灾害、各种疾病等。辐射随机性效应带来的危险,只要不超过其他被公认为安全职业可能

电磁辐射的测量基础知识

电磁辐射的测量基础知识 1、电磁场的远场和近场划分 电磁辐射源产生的交变电磁场可分为性质不同的两个部分,其中一部分电磁场能量在辐射源周围空间及辐射源之间周期性地来回流动,不向外发射,称为感应场;另一部分电磁场能量脱离辐射体,以电磁波的形式向外发射,称为辐射场。 一般情况下,电磁辐射场根据感应场和辐射场的不同而区分为近区场(感应场)和远区场(辐射场)。由于远场和近场的划分相对复杂,要具体根据不同的工作环境和测量目的进行划分,一般而言,以场源为中心,在三个波长范围内的区域,通常称为近区场,也可称为感应场;在以场源为中心,半径为三个波长之外的空间范围称为远区场,也可称为辐射场。 近区场通常具有如下特点: l 近区场内,电场强度与磁场强度的大小没有确定的比例关系。即:E1377H。一般情况下,对于电压高电流小的场源(如发射天线、馈线等),电场要比磁场强得多,对于电压低电流大的场源(如某些感应加热设备的模具),磁场要比电场大得多。 l 近区场的电磁场强度比远区场大得多。从这个角度上说,电磁防护的重点应该在近区场。 l 近区场的电磁场强度随距离的变化比较快,在此空间内的不均匀度较大。 远区场的主要特点如下: l 在远区场中,所有的电磁能量基本上均以电磁波形式辐射传播,这种场辐射强度的衰减要比感应场慢得多。 l 在远区场,电场强度与磁场强度有如下关系:在国际单位制中,E=377H,电场与磁场的运行方向互相垂直,并都垂直于电磁波的传播方向。l 远区场为弱场,其电磁场强度均较小 近区场与远区场划分的意义: 通常,对于一个固定的可以产生一定强度的电磁辐射源来说,近区场辐射的电磁场强度较大,所以,应该格外注意对电磁辐射近区场的防护。对电磁辐射近区场的防护,首先是对作业人员及处在近区场环境内的人员的防护,其次是对位于近区场内的各种电子、电气设备的防护。而对于远区场,由于电磁场强较小,通常对人的危害较小。 对我们最经常接触的从短波段30MHz到微波段的3000MHz的频段范围,其波长范围从10米到0.1米。 例:具体辐射源的近场(感应场区)与远场(辐射场区)(l = c / f) 频率 (f) 波长(l) 界限(3l) 50 / 60 Hz 电力 6000 / 5000 km 18000 / 15000 km

辐射防护基础知识.

辐射防护 7.1 辐射量的定义、单位和标准 描述X和丫射线的辐射量分为电离辐射常用辐射量和辐射防护常用辐射量两类。前者包括照射量、比释动能、吸收剂量等。后者包括当量剂量、有效剂量等。 所谓“剂量”是指某一对象接收或“吸收”的辐射的一种度量。 7.1.1 描述电离辐射的常用辐射量和单位 1、照射量 (1)照射量的定义和单位 照射量是用来表征X射线或丫射线对空气电离本领大小的物理量。 定义:所谓照射量是指X射线或丫射线的光子在单位质量的空气中释放出来的所有电次级电子(负电子或正电子),当它们被空气完全阻止时,在空气中形成的任何一 种符号的(带正电或负电的)离子的总电荷的绝对值。其定义为dQ除以dm的所得 的商,即:P=dQ dm 式中dQ ――当光子产生的全部电子被阻止于空气中时,在空气中所形成的任何一种符号的离子总电荷量的绝对值。 dm ――体积球的空气质量 用图表示1立方厘米的干燥空气,其质量为0.001293克,这些次级电子是光子从0.001293克空气中打出来的,它们在0.001293克空气中的里面和外面都形成离子,所有这些离子都计算在内,而在0.001293克外产生的次级电子发射形成的离子则不计算在内。 照射量(P)的SI单位为库仑/千克,用称号CKg '表示,沿用的专用单位为伦琴,用字母R 表示。1伦的照射量相当于在标准的状况下(即0C, 1大气压)1立方厘米的干燥空气产生1静电位(或2.083 X 109对离子)的照射量叫1伦琴。 =1静电单位=3.33 X 10-10库伦 3 6 1 cm 干燥空气质量为0.001293克=1.293 X 10-千克 1 伦=3.33 10=2.58 X 10-4库伦/ 千克 1.293 10 一个正(负)离子所带的电量为4.8 X 10-10静电单位,1伦是在干燥空气中产生1静电单位的电量,所以产生的电子对数为1/4.8 X 10-10=2.083 X 109对离子。照射量只适用于 X、丫射线对空气的效应,而只适用于能量大约在几千伏到3MV之间。 (2)照射量率的定义和单位 dp 照射量率的定义是单位时间的照射量也就是dp除以dt所得的商即:P = & 照射量率(P)的SI单位为库伦/千克时,用符号CKg h 或伦/时(Rh )、伦/ 秒(RS_1)

三基三严-辐射安全与防护基础知识考试题

辐射安全与防护基础知识考试题 一、名词解释(每题2分,总共10 分)1.核素和同位素。 2.韧致辐射。 3.外照射和内照射。 4.吸收剂量: 5.平均电离能: 二、选择题(每题2分,总共20 分) 1.1896 年,法国科学家()发现天然放射现象,成为人类第一次观察到核变化的情况,通常人们把这一重大发现看成是核物理的开端。 A ?卢瑟福 B ?贝克勒尔C.汤姆逊D ?居里夫人 2.下列人体组织和器官中哪一种的辐射敏感性最低:() A ?心脏 B ?淋巴组织 C ?肌肉组织 D ?骨髓 3.下面哪种粒子的穿透力最弱() A . 丫光子 B . B粒子C. a粒子D .中子 4. 丫光子把全部能量转移给某个束缚电子,使之发射出去,而光子本身消失的过程叫做()A .电子对效应B .康普顿效应C.光电效应D .穆斯堡尔效应5.世界人口受到的人工辐射源的照射中,居于首位的是() A .大气层核实验 B .医疗照射C.地下核试验D .核能生产 6.在相同能量的下列射线中,哪种射线的穿透力最强?() A. a射线 B. B射线 C. 丫射线 D.质子7.在下述医疗照射中,每次检查的有效剂量最大的是哪种?() A . CT B.血管造影C.介入治疗D.胸部X射线透视 8.在医学上X射线可用于透射的机制是() A .穿透能力强 B .电离能力强C.射线能量大D .不同组织的吸收不同 9.辐射致癌属于那种效应:() A .急性B.遗传C.确定性D.随机性 10.剂量率与点源距离的关系:() A .正比B.反比C.平方正比D.平方反比 三、填空题(每空1分,总共20 分)

1. X 射线在医学上的用途较广,目前主要有两种诊断方式:__________ 和 ______ 。 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X 射线机主要包括:和。 3.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天然辐射源按起因分为: _____ 、和三类。 4.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人体受到的照射的辐射源有两类,即: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其中主要的人工辐射源是: ________ ,_________ 和_______ 。 5.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辐射防护检测的对象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 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具体检测有四个领域: ______________________ 6. 丫射线与物质发生的相互作用主要有光电效应、___________ 和_________ < 四、判断题(每题2分,总共20 分) 1. 地球上的天然辐射源都是来自宇宙射线。 () 2. 原子核的质量等于组成原子核的中子和质子质量之和。() 3. 放射性衰变符合指数衰减规律。() 4. B粒子的能谱是连续的。() 5. B衰变不仅放出B粒子,还要放出一个中微子。() 6. 大多数气体探测器都工作于有限正比区。() 7. 闪烁体都很容易潮解。() 8. 吸能核反应的发生有一定的阈能。() 9. 发生自发裂变的条件是自发裂变能Qf,s< 0。() 10. 一种粒子与某种原子核的核反应反应道只有一个。() 五、简答题(每题10 分,总共30分) 1. 什么是密封源和非密封源? 2. 在放射性同位素和射线装置应用中,必须遵循辐射防护的哪三原则? 3. 辐射防护的四个标准是什么?

辐射基本知识

1、什么是辐射 辐射是指以波或粒子的形式向周围空间或物质发射并在其中传播的能量(如声辐射、热辐射、电磁辐射、粒子辐射等)的统称。例如物体受热向周围发射热量叫做热辐射;受激原子退激时发射的紫外线或X射线叫做原子辐射;不稳定的原子核衰变时发射出的粒子或γ射线叫做原子核辐射,简称核辐射。 辐射可分为非电离辐射和电离辐射两大类。非电离辐射又称电磁辐射,如无线电波、红外辐射、可见光、微波、紫外线等。波的频率和能量较低,不足以使原子中的电子游离而产生带电的离子;电离辐射通常又称放射性,如α、β、γ射线有足够的能量使受照射物质的原子电离,会对生物体构成损伤,而有效控制的辐照则可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2、什么是放射性 放射性是自然界存在的一种自然现象。世界上一切物质都是由原子构成的,每个原子的中心有一个原子核。大多数物质的原子核是稳定不变的,但有些物质的原子核不稳定,会自发地发生某些变化,这些不稳定的原子核在发生变化的同时会发射出特有的射线,这种物质就是人们常说的放射性。 有的放射性物质在地球诞生时就存在了,如铀、钍、镭等,它们叫做天然放射性物质。另一方面,人类出于不同的目的

制造了一些具有放射性的物质,这些物质叫人工放射性物质。 3、什么是同位素和核素 在中子和质子组成的原子核内,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不同的这一类原子称为同位素。会发生放射性衰变的同位素称为放射性同位素。其核内具有一定数目的中子和质子以及特定能态的原子称为核素。例如氢同位素有三种核素,1H、2H、3H,元素符号的左上角标出原子质量数,它们分别被取名为氢、氘(音刀)、氚(音川),其中,3H具有放射性,称为放射性同位素。在自然界里,1H、2H、3H天然含量的原子数百分比分别为99.9852%、0.0148%、3H几乎为零。 4、放射线有哪些种类?它们有什么特点? 放射线包括α、β、γ及中子。 α射线由高速运行的氦原子核(2个质子和2个中子)组成的,通常也称α粒子,α衰变时大多数粒子能量在4-9MeV 范围。因α粒子质量重,电离本领大,射程短,一般用普通纸张即可屏蔽住。 β射线是高速运行的电子流,有正负电子之分。负电子是够

电磁辐射基础知识

电磁的基本概念 电磁场(electromagnetic field)是物质的一种形式。为了说明电磁的基本概念,现对一些常用名词、术语等做一简略介绍[1]。 一、交流电 1.交流电(alternating current) 交流电是交替地即周期性地改变流动方向和数值的电流。如果我们将电源的两个极,即正极与负极迅速而有规律地变换位置,那么电子就会随着这种变换的节奏而改变自己的流动方向。开始时电子向一个方向流动,以后又改向与开始流动方向相反的方向流动,如此交替地依次重复进行,这种电流就是交流电。 在交流电中,电子在导线内不断地振动,从电子开始向一个方向运动起,然后又回到原点的平行位置时,这一运动过程,称为电流的一次完全振动,发生一次完全振动所需要的时间称为一个周期。半个振动所需要的时间,称为二分之一周期或半周期。 2.频率(frequency) 频率是电流在导体内每秒钟所振动的次数。交流电频率的单位为赫(Hz)。例如我国的民用电频率为50Hz,意思是说民用电这种交流电,在一秒钟内振动50次。美国等一些国家为60Hz。 二、电场与磁场 所有的物体都是由大量的和分立的微小粒子所组成,这些粒子有的带正电,有的带负电,也有的不带电。所有的粒子都在不断地运动,并被它们以一定的速度传播的电磁场所包围着,所以

带电粒子及其电磁场,不是别的,而是物质的一种特殊形态。1.电场(electric field) 我们知道,物体相互作用的力一般分为两大类,一类是物体的.直接接触发生的力,叫接触力,例如碰撞力、摩擦力等均属于这一类。另一类是不需要接触就可以发生的力,称为场力,例如电场力、磁场力、重力等。 电荷的周围存在着一种特殊的物质叫做电场。两个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并不是电荷之间的直接作用,而是一个电荷的电场对另一个电荷所发生的作用,也就是说在电荷周围的空间里,总是有电场力在作用着。因此,我们将有电场力作用存在的空间称为电场。电场是物质的一种特殊形态。 电荷和电场是同时存在的两个方面,只要有电荷,那么它的周围就必然有电场,它们永远是不可分割的整体。当电荷静止不动时,电场也静止不变,这种现象叫做静电场(static field)。当电荷运动时,电场也在变化运动,这种电场称做动电场(dynamlcfield),起电的过程,也是电场建立的过程。起电后,当我们分离正负电荷时,须用外力做功。 那么,电场是怎样显示出来的呢?举个简单的例子,如用一块绒或绸子去摩擦梳子,梳子就会带电,也就是说梳子上面产生了电荷,这种带电的梳子在一定的距离内,就可以吸起小纸屑。这个现象告诉我们,在带电的梳子附近形成了电场,也就是说有电场在起作用。如果将其所带电荷做交变运动,那么它的电场也是

辐射防护基础知识精彩试题

科目:辐射防护基础知识 考试用时:本次考试时间为90分钟 题号 一 二 三 四 总分 得分 阅卷人 一、单项选择题(共20题,每题1分,错选不得分) 1. 以下哪个标记是为“电离辐射”或“放射性”的标识:( ) A. B. C. D. 2. 原子核半径尺度为:( ) 姓名:_________ 单位/部门:___________ 岗位:________ -----------密--------封--------线--------内--------不--------得--------答--------题-----------

A. 10-15 m B. 10-12 m C. 10-10 m D. 10-6 m 3. β衰变一共有多少种模式:( ) A. 一种 B. 两种 C. 三种 D. 四种 4. 在下列给出的屏蔽材料中,屏蔽γ射线宜选用以下哪种:( ) A. 聚乙烯塑料 B. 混凝土 C. 有机玻璃 D. 铝合金 5. 原子核所带电性为:( ) A. 电中性 B. 负电 C. 不带电 D. 正电 6. 以下不属于γ射线与物质作用机制的有:( ) A. 光电效应 B. 碰撞散射 C. 康普顿散射 D. 电子对效应 7. 放射性活度的国际单位是:( ) 单位/部门:___________ 岗位:________ 线--------内--------不--------得--------答--------题-----------

A. 居里 B. 毫克镭当量 C. 贝克勒尔 D. 伦琴 8. 下列数字中,有可能是组织权重因子W T的是:() A. 0.12 B. 1.0 C. 20 D. 0.5 9. 有效剂量的单位是:() A. 戈瑞 B. 伦琴 C. 希伏 D. 拉德 10. 以下哪一个是放射性货包的标识:() A. B. C. D.

辐射防护基础知识试题

第1页/共9页 科目:辐射防护基础知识 考试用时:本次考试时间为90分钟 一、单项选择题(共20题,每题1分,错选不得分) 1. 以下哪个标记是为“电离辐射”或“放射性”的标识:( ) A. B. C. D. 2. 原子核半径尺度为:( ) A. 10-15 m B. 10-12 m C. 10-10 m D. 10-6 m 3. β衰变一共有多少种模式:( ) A. 一种 B. 两种 C. 三种 D. 四种 4. 在下列给出的屏蔽材料中,屏蔽γ射线宜选用以下哪种:( ) A. 聚乙烯塑料 B. 混凝土 C. 有机玻璃 D. 铝合金 姓名:_________ 单位/部门:___________ 岗位:________ -----------密--------封--------线--------内--------不--------得--------答--------题-----------

第2页/共9页 5. 原子核所带电性为:( ) A. 电中性 B. 负电 C. 不带电 D. 正电 6. 以下不属于γ射线与物质作用机制的有:( ) A. 光电效应 B. 碰撞散射 C. 康普顿散射 D. 电子对效应 7. 放射性活度的国际单位是:( ) A. 居里 B. 毫克镭当量 C. 贝克勒尔 D. 伦琴 8. 下列数字中,有可能是组织权重因子W T 的是:( ) A. 0.12 B. 1.0 C. 20 D. 0.5 9. 有效剂量的单位是:( ) A. 戈瑞 B. 伦琴 C. 希伏 D. 拉德 10. 以下哪一个是放射性货包的标识:( ) A. B. C. D. 姓名:_________ 单位/部门:___________ 岗位:________ -----------密--------封--------线--------内--------不--------得--------答--------题-----------

电磁辐射源的基本理论

首先给大家简单介绍一下电磁辐射的定义以及相关内容: a.能量以电磁波的形式由源发射到空间的现象。 b.能量以电磁波形式在空间传播。 电磁辐射是以一种看不见、摸不着的特殊形态存在的物质。从广义上来讲,电磁波包括各种光波和各种电磁振荡产生的电波, 电磁波不需要依靠介质的传播。但是在电磁波频 率较低时,主要通过有形的导体才能传播;原因 是低频的电磁振荡中,电磁之间相互变化较慢, 其能量几乎全部返回原电路而没有辐射逸出;而 高频的电磁振荡可以在空间自由传播,因为磁电 互变很快,能量不可能全部返回原振荡回路,于是电能、磁能伴随着电、磁的交替变化以电磁波的形式向外传递。电磁波的电、磁场以及行进的各种电磁波在真空中速率固定,速度均为光速,达3﹡108m/s 。人类生存的地球本身就是一个大磁场,它表面的热辐射和雷电都可产生电磁辐射,太阳及其他星球也从外层空间原原不断地产生电磁辐射。围绕在人类身边的天然磁场、太阳光、家用电器等都会发出强度不同的辐射。 电磁辐射(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的定义 C=λ?

电磁辐射源 自然电磁辐射 主要来自地球大气层中的雷电、宇宙射线、天体放电、地球磁场辐射和地球热辐射等。 环境电磁辐射 主要来自发射台、高压线、雷达站、微波用具、 电视机、无线电等工业和 生活中所用的电子设备。 电磁辐射所衍生的能量,取决于频率的高低:频率愈高,能量愈大;电磁“频谱”包括形形色色的电磁辐射,从极低频的电磁辐射至极高频的电磁辐射。两者之间还有无线电波、微波、红外线、可见光和紫外光等。 a. 按产生原因:自然界存在、人为电磁环境; b. 按照强弱:弱电磁辐射源、强电磁辐射源; c. 按电磁能的应用目的:一般用电设备、电磁能量应用设备和直接利用电磁辐射的设备。 ①必须存在时变源,时变源可以是时变的电荷源、时变的电流源或时变的电磁场,另外时变源的频率应足够高,才有可能产生明显的辐射效应(即源电路尺寸与辐射波的波长相比拟)。 ● 电磁辐射源的一般分类 ● 电磁辐射产生的条件和机理

辐射防护基础知识试题

辐射防护基础知识试题文件编码(008-TTIG-UTITD-GKBTT-PUUTI-WYTUI-8256)

科目:辐射防护基础知识 考试用时:本次考试时间为90分钟 题号 一 二 三 四 总分 得分 阅卷人 一、单项选择题(共20题,每题1分,错选不得分) 1. 以下哪个标记是为“电离辐射”或“放射性”的标识:( ) A. B. C. D. 2. 原子核半径尺度为:( ) A. 10-15 m B. 10-12 m C. 10-10 m D. 10-6 m 3. β衰变一共有多少种模式:( ) A. 一种 B. 两种 C. 三种 D. 四种 4. 在下列给出的屏蔽材料中,屏蔽γ射线宜选用以下哪种:( ) A. 聚乙烯塑料 B. 混凝土 C. 有机玻璃 D. 铝合金 5. 原子核所带电性为:( ) A. 电中性 B. 负电 C. 不带电 D. 正电 6. 以下不属于γ射线与物质作用机制的有:( ) 姓名:_ ________ 单位/部门:_______ ____ 岗位:________ - -- - - -- - - - -密 -------- 封 - - - - - -- - 线 - - -- - - - - 内 - - - - - - - - 不 - - - - - - - - 得 - - - - - - - __ 岗位:________ -- - - - - - 不 - - - - - - - - 得 - -- - -- -

A. 光电效应 B. 碰撞散射 C. 康普顿散射 D. 电子对效应 7. 放射性活度的国际单位是:( ) A. 居里 B. 毫克镭当量 C. 贝克勒尔 D. 伦琴 8. 下列数字中,有可能是组织权重因子W T 的是:( ) A. B. C. 20 D. 9. 有效剂量的单位是:( ) A. 戈瑞 B. 伦琴 C. 希伏 D. 拉德 10. 以下哪一个是放射性货包的标识:( ) 下列属于职业照射的情况是:( ) A. 客机飞行员所受的来自宇宙射线的照射 B. 乘坐头等舱的商务精英所受的来自宇宙射线的照射 C. 核电厂职员工体检时所受的照射 D. 普通公众所受的来自土壤、建筑物的放射性照射 姓名:_ ________ 单位/部门:_______ ____ 岗位:________ -- - - - - - -- - -密 -------- 封 - - - - - - - - 线 - - -- - - - - 内 - - - - - - - - 不 - - - - - - - - 得 - - - -- - -

电磁测量测量基本知识

电磁辐射的测量基础知识 电磁辐射的测量基础知识 电磁辐射的测量方法通常与测量点位和辐射源的距离有关,即,所进行的测量是远场测量还是近场测量。由于远场和近场的情况下,电磁场的性质有所不同,因此,要对远场和近场测量有明确的了解。 1、电磁场的远场和近场划分 电磁辐射源产生的交变电磁场可分为性质不同的两个部分,其中一部分电磁场能量在辐射源周围空间及辐射源之间周期性地来回流动,不向外发射,称为感应场;另一部分电磁场能量脱离辐射体,以电磁波的形式向外发射,称为辐射场。 一般情况下,电磁辐射场根据感应场和辐射场的不同而区分为近区场(感应场)和远区场(辐射场)。由于远场和近场的划分相对复杂,要具体根据不同的工作环境和测量目的进行划分,一般而言,以场源为中心,在三个波长范围内的区域,通常称为近区场,也可称为感应场;在以场源为中心,半径为三个波长之外的空间范围称为远区场,也可称为辐射场。 近区场通常具有如下特点: l 近区场内,电场强度与磁场强度的大小没有确定的比例关系。即:E1377H。一般情况下,对于电压高电流小的场源(如发射天线、馈线等),电场要比磁场强得多,对于电压低电流大的场源(如某些感应加热设备的模具),磁场要比电场大得多。 l近区场的电磁场强度比远区场大得多。从这个角度上说,电磁防护的重点应该在近区场。 l近区场的电磁场强度随距离的变化比较快,在此空间内的不均匀度较大。 远区场的主要特点如下: l在远区场中,所有的电磁能量基本上均以电磁波形式辐射传播,这种场辐射强度的衰减要比感应场慢得多。 l在远区场,电场强度与磁场强度有如下关系:在国际单位制中,E=377H,电场与磁场的运行方向互相垂直,并都垂直于电磁波的传播方向。 l远区场为弱场,其电磁场强度均较小 近区场与远区场划分的意义: 通常,对于一个固定的可以产生一定强度的电磁辐射源来说,近区场辐射的电磁场强度较大,所以,应该格外注意对电磁辐射近区场的防护。对电磁辐射近区场的防护,首先是对作业人员及处在近区场环境内的人员的防护,其次是对位于近区场内的各种电子、电气设备的防护。而对于远区场,由于电磁场强较小,通常对人的危害较小。 对我们最经常接触的从短波段30MHz到微波段的3000MHz的频段范围,其波长范围从10米到0.1米。 例:具体辐射源的近场(感应场区)与远场(辐射场区)(l = c / f) 频率(f)波长(l)界限(3l) 50 / 60 Hz电力6000 / 5000 km18000 / 15000 km 50 kHz电焊 6 km18km 27 MHz CB 广播, 透热疗法11.1 m33.3 m 100 MHz FM 广播 3 m9 m 433 MHz 工业应用0.7 m 2.1 m

电磁辐射测量的基础知识

电磁辐射测量的基础知识 1.电磁辐射传播区域的分类 电磁辐射传播区域可分为近场区和远场区两大范围,因此电磁辐射测量首先要考虑测量点和辐射源/天线之间的距离,即确定所进行的测量是近场测量还是远场测量。近场区通常指靠近天线或其他辐射源的区域,在此区域内,电场和磁场不具备完全的平面波特性,点和点之间的差异非常大。近场区又进一步分为感应近场区(Reactive Near-field Region)和辐射近场区(Radiating Near-field Region)。 1)最接近辐射源/天线的是感应近场区,相对于辐射近场区,这里感应场占支配地位,它包含大部分或者几乎所有的储存能量。无线电发射机供给发射天线以电荷和电荷的变化,对于任一瞬间, 这种电荷可以看作是由静止电荷和变化电荷所组成。其变化电荷即电流又可以看作是由恒定电流和变化电流所组成。静电荷产生静电场, 恒定电流产生恒定磁场, 变化电流产生交变电磁场。因而近场区分布不但具有交变电磁场成份, 而且更具有静电场和恒定磁场的特征。一般情况下,对于电压高电流小的场源(如发射天线、馈线等),电场要比磁场强得多;对于电压低电流大的场源(如某些感应加热设备的模具),磁场要比电场大得多。在靠近辐射源/天线的地方,感应场强度与R2至R3成反比,因此随着距离R的减小,感应场强度急剧增加。感应近场区的电磁场强度比其它区域大得多,电磁辐射防护的重点应该在这里。 2)当测量距离增大到R1=λ/2π时(λ为电磁波波长,λ=c/f,c为光速,f为频率),感应场强度与辐射场强度相当,即为感应近场区和辐射近场区的分界线。进入辐射近场区后,相对于感应近场区,这里辐射场占支配地位。电磁能量基本上均以电磁波形式辐射传播,辐射强度的衰减比感应场要慢得多。但这里的电磁场仍不具备平面波特性,即辐射场强度角分布与距天线的距离有关。 3)当测量距离增大到R2=2D2/λ时(D为天线的最大物理性尺寸),就进入了远场区,电磁波辐射具备平面波特性,即辐射场强度角分布基本上与距天线的距离无关。此时可利用自由空间传播模型来测量计算电磁辐射强度的衰减(参见后面章节)。例:天线最大尺寸为1m,载波频率为900MHz(λ=c/f=0.33m),远场区距离是多少?答:R = 2(1)2/0.33 = 6m 一般认为,当测量点与辐射源的距离大于3λ时,就可忽略感应场的成份,认为处于远场区,电磁场强度相对较小。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