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建筑智能化设计说明

建筑智能化设计说明

建筑智能化设计说明
建筑智能化设计说明

建筑智能化设计说明

工程概况

1.1

设计依据

2.1国家现行的主要规范、规程及相关行业标准主要包括(但不限于):《智能建筑设计标准》GB 50314-2015

《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规范》GB 50311-2016

《安全防范工程技术标准》GB 50348-2018

《入侵报警系统工程设计规范》GB 50394-2007

《视频安防监控系统工程设计规范》GB 50395-2007

《出入口控制系统工程设计规范》GB 50396-2007

《数据中心设计规范》GB 50174-2017

《公共广播系统工程技术规范》GB 50526-2010

《会议电视会场系统工程设计规范》GB 50635-2010

《厅堂扩声系统设计规范》GB 50371-2006

《有线电视网络工程设计标准》GB/T 50200-2018

《民用闭路监视电视系统工程技术规范》GB 50198-2011

《用户电话交换系统工程设计规范》GB/T 50622-2010

《视频显示系统工程技术规范》GB 50464-2008

《通信管道与通道工程设计规范》GB 50373-2006

《建筑设备监控系统工程技规范》JGJ/T 334-2014

《建筑物电子信息系统防雷技术规范》GB 50343-2012

《住宅区和住宅建筑内光纤到户通信设施工程设计规范》GB 50846-2012不同类型建筑的规范:

其它有关国家及地方的现行规程、规范及标准。

2.2业主提供的原始设计资料及相关要求。

2.3相关专业对本专业所提出的设计要求。

设计范围

3.1通信系统(电话,数据内网,数据外网)

3.2综合布线系统

3.3安全防范系统

3.3.1视频监控子系统

3.3.2出入口控制子系统

3.3.3入侵报警子系统

3.3.4电子巡查系统

3.3.5停车库(场)管理系统

3.4有线电视系统

3.5公共广播系统

3.6电子会议及扩声系统

3.7建筑设备监控系统厂务监控系统(FMCS)

3.8屏幕显示系统

3.9智能化系统集成

3.10各弱电系统本设计负责系统的一次设计,二次设计均需招标后,由承包商深化设计。

通信网络系统(通信接入外网系统、数据内网系统、电话交换系统)

4.1通信系统由电话通信系统和在物理上完全隔离的数据内网和数据外网两套网络布线系统组成。一套系统采用六类非屏蔽布线,主要用于语音和外部数据信息传输;另一套系统采用六类屏蔽布线,主要用于内部数据传输。

4.2通信接入外网系统

业务:电话、传真、数据、视像、多媒体等

网络:PSTN、ISDN、DDN、分组、帧中继、IP网等

传输速率:基于10/100/1000 Mbit/s等

传输系统:有线系统、无线系统

物理介质:对绞线、光纤、同轴电缆、无线

4.3在二层设置内网保密网络机房,为所区中心内网机房。内网总配线架设置在二层内网保密网络机房内,至所区各建筑的内网出线由地下一层弱电进线间引出。通讯内线采用光缆连接,并预留管路至室外弱电井。在每层弱电间内设内网层配线架、网络设备及弱电线槽。数据信息垂直干线选用光缆,水平布线选用六类屏蔽双绞线。垂直干线及水平布线均沿线槽敷设,出线槽后穿钢管敷设。

4.4电话交换系统

本工程内部设置一台全区用程控自动数字交换机,需输出入中继线30对。另外申请直拨外线30对。外线及中继线数量可根据建设方要求调整。

4.5每层弱电间内预留220V电源插座,业主可自配UPS电源供网络设备用电。

4.6内网线槽与外网线槽分开敷设,并且间距不小于0.5m。

4.7墙上及柱上的信息插座安装高度均为底边距地0.3m。强、弱电插座水平距离不小于0.3m,内网与外网插座距离不小于0.5m。

4.8本系统选用的设备应有电信部门的入网许可证。

4.9本系统设计由建设方委托的电信部门完成,本设计负责按照建设方要求,配合电信部门预留各种系统机房、电源、接地、进出管线路由等条件。

综合布线系统

5.1本工程数据网络系统、电话通信系统、安防系统、建筑设备监控系统均纳入综合布线系统。

5.2本设计仅考虑布线不涉及网络设备,本设计仅负责总配线架以下的配线系统。系统的深化设计由承包商负责,本设计负责审核及与其他系统的接口的协调事宜。

5.3本工程网络和电话采用非屏蔽综合布线系统,水平选用六类电缆,穿镀锌钢管暗敷。网络垂直干线选择万兆单模光缆,电话垂直干线选择三类UTP大对数电缆,配线架在竖井内明装。竖井内竖向线槽应与水平线槽连接。楼层弱电间安装网络设备。

5.4所有数据点和语音点出线插座采用RJ45六类,出线插座墙上安装,底边距地0.3m,AP无线上网点在吊顶或墙上安装。

5.5当电缆从建筑物外进入建筑物内时,应选用适配的信号线路浪涌保护器,其进线管及线缆的金属护套在入口处就近进行等电位联结。

5.6综合布线系统的配线柜、配线架应进行接地及等电位联结。

5.7建筑物内设置用户单元时,通信设施工程必须采用光纤到用户单元的方式建设。

5.8光纤到用户单元通信设施工程的设计必须满足多家电信业务经营者平等接入、用户单元内的通信业务使用者可自由选择电信业务经营者的要求。

5.9新建光纤到用户单元通信设施工程的地下通信管道、配线管网、电信间、设备间等通信设施,必须与建筑工程同步建设。

5.10系统所有器件均由承包商负责成套供货、安装、调试;系统的深化设计由承包商负责,设计院负责审核、协调事宜。

视频监控系统

6.1安防控制室设置在几#楼一层,与消防控制室共用,安防控制室内设有视频监视墙、控制器、交换机以及存储设备等。应设置紧急报警装置和预留向上一级接处警中心报警的通讯接口。

6.2视频系统对建筑的公共区域的主要出入口及通道、洁净生产区域及建筑周界进行监视,现场摄像机的设置点位及监控方式:

6.2.1彩色半球摄像机:办公区域所有楼层出入口、电梯厅、走廊等区域;

6.2.2彩色枪式摄像机:工艺生产区、重要机房及仓库入口、生产走廊等;

6.2.3电梯专用摄像机:在各电梯轿厢内,全天检测进出人员情况,其输出图像显示楼层信息及电梯运行状态信息;

6.2.4全球彩色摄像机:建筑室外周界处设置,全天监测办公楼外进出人员及周围情况。

6.3一般区域摄像机采用网络摄像机,电梯采用专用模拟摄像机。

6.4网络摄像机采用POE交换机进行POE供电的方式,网络球型摄像机、电梯轿厢摄像机由UPS提供~220V或~24V电源。

6.5矩阵切换和数字视频网络虚拟交换/切换模式的系统具有系统信息存储功能,在供电中断或关机后,对所有编程信息和时间信息均应保持。

6.6监视图像信息和声音信息应具有原始完整性。

6.7系统记录的图像信息应包含图像编号/地址、记录时的时间和日期。

6.8系统应能独立运行,也能与入侵报警系统,出入口控制系统、火灾报警系统、电梯控制等系统联动。当发生报警或其他系统向视频系统发出联动信号时,系统能按照预定工作模式,切换出相应部位的图像至指定监视器上,并能启动视频记录设备,其联动响应时间不大于4s。

6.9系统应预留与安全防范管理系统联网的接口,实现安全防范管理系统对视频安防监控系统的智能化管理与控制。

6.10门禁系统与视频监控系统共用网络平台。

6.11摄像机设置在监视目标区域附近不易受外界损伤的位置,不应影响现场设备运行和人员正常活动,同时保证摄像机的视野范围满足监视的要求。摄像机应有稳定牢固的支架,其设置的高度,室内距地面不低于2.5m;室外距地面不低于3.5m。室外采用立杆安装时,立杆的强度和稳定度应满足摄像机的使用要求。电梯轿厢内的摄像机应设置在电梯轿厢门侧左或右上角。

6.12所有摄像点能同时录像,存储系统的空间要求至少保证30天的存储空间。

6.13网络摄像机信号线90m内采用六类非屏蔽双绞线(UTP6),90m外采用2芯单模光纤,模拟摄像机信号线采用同轴电缆(SYV75-5),主供电线路采用室内阻燃护套线(RVV2x4.0),摄像机供电采用阻燃护套线(RVV2x1.5),控制信号采用阻燃护套线(RVVP4x1.0)。视频安防监控系统穿金属线槽或穿钢管沿吊顶(无吊顶处沿顶板)暗敷。

6.14信号线及控制线可采用沿弱电线槽敷设,电源线与其他线路在线槽内敷设时应加隔板分开,或单独穿管敷设。

6.15系统所有器件均由承包商负责成套供货、安装、调试;系统的深化设计由承包商负责,设计院负责审核、协调事宜。

出入口控制系统

7.1功能需求:

7.1.1本工程在非对外区域、重点房间等处设置门禁系统,对出入该区域的人员实行管制。

7.1.2系统对设防的区域进行位置、人员、时间上的实时记录和控制,并对意外情况进行报警。

7.1.3系统对持卡人员进行身份识别,根据持卡人的身份和持有卡所具有的权限,来设定持卡人在建筑物内可达的地点。

7.1.4系统能独立运行,并能与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视频监控系统、入侵报警系统联动。当发生火灾时与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联动控制,确保疏散通道、安全出口处的门处于打开状态。

7.1.5系统控制主机设置在安防控制室内,可对系统进行多级控制和集中管理。

7.2系统特点

7.2.1系统管理方式:本系统采用非接触式IC卡方式。对不同的区域和特定的通道进行进出管制,并进行实时联网记录监控。

7.2.2系统控制方式

(1)单相控制:进门刷卡、出门按钮开门;

(2)双向控制:进门刷卡、出门刷卡开门。

7.2.3系统组成:每个出入口控制点主要由控制器、读卡器、电磁锁、出门按钮、门磁开关、紧急出门按钮及电源等组成。读卡器采用感应式,以感应卡为通行证,通过门磁感应器,控制门的开/关,同时管理主机将门开/关的时间、状态、门地址记录在管理主机硬盘中予以保存。

7.3系统功能

7.3.1权限管理功能:对所需通道设置允许进出时间段。如下班后的某个时间段,不允许人员出入某处区域,有特殊要求时,可经过批准,特殊处理。卡的权限可以根据需要由管理中心进行设定,合法用户可随时更新卡的信息,可设置持卡人拥有不同的权限,不同权限的人可进入的区域不同,也可以指定不同权限进入各个门的时效。

7.3.2实时监控功能:系统管理人员可以通过计算机实时查看每个出入口控制点人员进出情况、每个设置出入口控制位置门的状态,也能在紧急状态下打开或关闭出入口控制点处的门。

7.3.3出入记录查询功能:系统可存储所有进出记录、状态记录,可按不同的查询条件查询。如:某人在某个时间段的行动流程;某扇门在某个时间段,何人何时进入等。

7.3.4异常报警功能:出入口控制系统实时监控各控制点的门的开关情况,异常情况(开门超时、强行开门、非授权开门等)自动报警,系统电缆、电源模块等收到破坏时具有自动报警功能。

7.3.5预定通道功能:持卡人必须依照预先设定好的路线进出(主要针对外面来访人员),不能进入没有授权的通道。本功能可以防止持卡人尾随他们进入。

7.3.6模块结构功能:系统采用分级和模块化结构,局部损坏不会影响其他部分的正常工作。

7.3.7扩展功能:系统具有可扩展性好的功能,用户可轻易在原系统基础上进行系统扩展,而不必重新对系统作过大的改造。

7.3.8消防联动功能:在紧急状态或火灾情况下,系统可以不通过钥匙自动打开所有疏散通道上的门紧锁,确保人员的疏散。

7.3.9子系统控制功能:出入口控制系统的控制器与安防控制室软件失去通信的异常情况下读卡器与控制器仍能独立工作。每个智能控制器可同时支持读卡器及输入/输出点,设有配置端口,以便于使用计算机直接对单个只能控制器进行配置和编程。

7.3.10出入口控制系统联动功能:系统与视频监控系统、入侵报警系统联动,当发生异常情况时,可进行视频监控,进行实时控制。

7.3.11兼容功能:系统兼容于一卡通管理系统,个人识别卡同时用于车库管理系统、考勤管理系统、消费管理系统、会议签到管理系统、图书管理系统,并兼容电子巡查系统。

7.4当供电不正常、断电时,系统的密钥信息及各记录信息不丢失。

7.5设备安装及管线敷设:

7.5.1读卡器墙上安装,底沿距地1.3m,采用RVVP-6x0.5-JDG25与门禁控制器连接。

7.5.2出门按钮墙上安装,底沿距地1.3m,采用RVV-2x0.5-JDG20与门禁控制器连接。

7.5.3磁力锁门上安装,采用RVV-4x1.0-JDG20与门禁控制器连接。

7.5.4门禁控制器在弱电井内或被保护房间吊顶内的门禁控制器箱里安装,采用RS485总线RVS2x1.5-JDG20与系统主机通讯器连接。采用TCP/IP网络方式,六类网线CAT6-4UTP -JDG20与交换机连接。

7.5.5执行部分的输入电缆在该出入口的对应受控区、同级别受控区或高级别受控区外的部分,应封闭保护,其保护结构的抗拉伸、抗弯折强度不应低于热镀锌钢管。

入侵报警系统

8.1本工程在建筑物周界、财务室、重要仓库、网络机房及建设方认为有必要设防的重要设施和要害部门安装入侵报警装置。

8.2入侵报警系统具备入侵探测报警、紧急报警及报警通讯等功能,根据建筑内施工功能,对设防区域的非法入侵、盗窃、破坏和抢劫等,进行实时有效的探测与报警,系统不得有漏报警。

8.3高风险保护对象安全防范系统应结合人防能力配备防护、防御和对抗性设备、设施和装置。

8.4系统特点:

8.4.1入侵探测器可根据实际需要设置不同时段、不同地点的报警功能,在设定区域进行探测,并与监视器进行联动,发现异常情况可随时报警并在监视屏幕显示。

8.4.2紧急报警按钮可为重要办公区域的人员提供紧急报警,设置在工作人员手能触及的地方。紧急报警按钮应设置为不可撤防状态,装置设有防误触发功能,被触发后自锁。

8.4.3防盗系统主要针对一些楼层的玻璃防破碎设置,设置为被动玻璃破碎探测器探测玻璃的破碎,对外窗进行防护。

8.5系统功能:

8.5.1系统根据建筑特点,对楼内及周界区进行重点防范,不同的防范区域运用不同的防范手段,达到交叉管理,重点设防,并且系统能独立运行,可实现异地报警,并与视频监控系统、出入口控制系统可靠联动,实时记录。

8.5.2系统采用集成式安全管理,实现系统的自动化管理与控制。

8.5.3系统功能设计、防破坏及故障报警功能设计满足《入侵报警系统工程设计规范》GB50394-2007第5.2.3条和5.2.4条的规定。

8.5.4系统能按时间、区域、防范部位任意进行设防和撤防编程。

8.5.5系统可对设备运行状态和信号传输进行检测,并对故障及时报警。

8.5.6系统具有防破坏功能,当探测器被拆或线路被切断时,系统能发生报警,并对报警事件进行记录。

8.5.7系统能显示和记录报警部位和有关警情数据,并提供与其他子系统的控制接口信号。

8.6系统要求:

8.6.1探测设备电源由主机统一供给,当系统供电暂时中断,恢复供电后,系统不需要设置既能恢复原来工作状态。

8.6.2每个报警点相互隔离,互不影响。任一探测器故障,应在安防控制中心发出声、光报警信号,并能自动调出报警平面,显示故障点位置。

8.6.3具体设置部位:

(3)一层与室外有相接的窗户处,设置微波/被动红外双鉴探测器;

(4)重要机房设置微波/被动红外双鉴探测器;

(5)办公区域的出入口设置微波/被动红外双鉴探测器;

(6)在领导办公室、大堂值班室、财务室等设置紧急报警按钮;

(7)逃生楼梯间每五层设置一个紧急报警按钮。

8.6.4管线敷设:每一点预留JDG25热镀锌钢管。

8.6.5系统所有器件均由承包商负责成套供货、安装、调试,系统中使用的设备必须负荷国家法律法规和现行强制性标准的要求,并经过法定机构检验或认证合格;系统的深化设计由承包商负责,设计院负责审核、协调事宜。

访客对讲系统

9.1本工程住宅部分设置总线制/网络式访客语音/可视对讲系统,在单元门口处、地下室凡能进入楼内的各入口均设置对讲主机或门禁装置。

9.2每户设室内非可视对讲分机(带紧急求救按钮功能),距地1.4m安装;各户对讲信号可集中送至安防控制室。

9.3每户住宅内的燃气泄漏报警、门磁报警、窗磁报警及紧急报警按钮等信号均引入对讲分机,再由对讲分机引出,通过总线引至小区安防控制室。

9.4系统应自带备用电源,确保小区供电失常情况下,系统可保持一定时间的正常使用,通信通道畅通。

9.5当发生火灾时,疏散通道上的受控门能集中自动解锁或能从内部手动解锁。

电子巡查系统

10.1本工程采用在线与离线结合电子巡查系统的方式,利用门禁系统的读卡器编辑电子巡查路线,做到了门禁系统的扩展;部分孤立地点增加独立的电子巡查站点。

10.2巡查站点应设置在建筑物出入口、楼梯前室、电梯前室、停车库(场)、重点防范部位附近、主要通道及其他需要设置的地方。

10.3在线式电子巡查系统,应具有在巡查过程发生意外情况及时报警的功能。

10.4离线式电子巡查系统应采用信息识读器的方式,对巡查行动、状态进行监督和记录。巡查人员应配备可靠的通信工具或紧急报警装置。

10.5电子巡查点使用塑料制造,巡查站点识读器的安装位置宜隐蔽,巡查站点的设置不应存在盲点,安装高度距地1.4m。

10.6巡查管理主机应利用软件,实现对巡查路线的设置、更改等管理,并对未巡查、未按规定路线巡查、未按时巡查等情况进行记录、报警。

10.7系统所有器件均由承包商负责成套供货、安装、调试;系统的深化设计由承包商负责,设计院负责审核、协调事宜。

停车库(场)管理系统

11.1汽车库管理系统采用内部车辆持远距离卡出入库、时租/月租车持近距离卡出入库、临时车取临时IC卡/一次性条形码纸票出入车库,管理系统采用智能化管理方式,识别卡内信息,自动开/关闸机、自动存储记录、显示车库内部情况,并配备相应的收费设施。对车辆资料进行存档,保证车辆停放安全。11.2系统由入口、场(库)区、出口、中央管理四部分组成。其中入口设备主要由车位显示屏、感应线圈或光电收发装置、读卡器、出票(卡)机、摄影机、控制、执行(挡车器)等构成;出口设备主要由读卡器、费用显示器、内部电话、控制执行器(档杆)等组成。

11.3车牌自动识别及图像对比系统:由出入口摄像机、图像管理工作站等组成。当车辆到达入口时,系统通过车辆检测器自动触发入口摄像机拍摄车辆图像,送至图像工作站进行车牌识别,其后将建立车辆图像、车牌号与磁条票或感应卡号之间的关联关系;当车辆到达出口时,系统同样对车辆进行车辆图像抓拍,送至图像工作站进行车牌识别,并自动调出入场时的车牌号进行自动比对。若一致则放行。

11.4车辆计数及引导显示系统:在每个车位的上方安装一个超声波探测器和空满指示灯,当探测器探测到有车辆进入车位时,会做出相应提示,探测指示灯由绿色变为红色。系统同时把数据发送给分区控制器。分区控制器通过网络把数据传送给系统主机,系统软件电子地图上相应车位将由绿色变为红色,表示车位已被占用并显示占用时间。在车库入口处设置车位信息显示屏,动态的显示车库内各相应区域的车位剩余数量以及车位的占用等情况。在每个区域设置区域车位信息显示屏,该显示屏可根据车辆的进出情况自动更新显示的数据内容,动态的显示该区域的车位剩余数量以及空闲的车位情况。

11.5各车道出入口的控制主机与出票机、读卡机、内部电话、摄像机和档杆等的管线采用暗敷设方式,各出入口之间的通信采用暗敷设方式。

11.6系统所有器件均由承包商负责成套供货、安装、调试;系统的深化设计由承包商负责,设计院负责审核、协调事宜。

有线电视及卫星电视接收系统

12.1本工程电视前端设备设在地下一层弱电机房内,普通电视信号由室外有线电视信号引来,屋顶设卫星天线接收卫星信号。

12.2系统采用862MHz双向邻频传输方式。用户电平需达到69±6dB,系统相邻频道输出电平差不能大于2dB,任意频道间的电平差不宜大于12dB,频道频率稳定度±25kHz,图像/伴音频率间隔稳定度±5kHz,图像清晰度应在四级以上。

12.3电视系统在传输过程中所采用的干线放大器、均衡器等有源设备均设置在弱电井内,弱电井外均为无源器件。

12.4电视干线电缆选用SYWV-75-9(P4)(单向系统两屏蔽、双向系统四屏蔽电缆)SC25。支线电缆选用SYWV-75-5(P4)(四屏蔽电缆)SC20,穿热镀锌钢管暗敷。

12.5竖井内电视分配器分支器箱底边距地1.5m明装。竖井以外的分支器设200x200x100盒安装在吊顶上50mm,此处吊顶应预留检修口。无吊顶处距顶板300mm。

12.6用户出线口暗装,底边距地0.3m,特殊场所见平面图,如:会议系统、餐厅等出线口底边距地1.8m。

12.7在屋顶预留卫星天线基座位置,天线数量及接收节目内容专业承包商与甲方商定。天线具体位置待建到顶层经过实测,且专业厂家确定后再确定基础做法。

12.8系统的深化设计由承包商负责,设计院负责审核及与其他系统的接口的协调事宜。

厂务监控系统(FMCS)

13.1设计范围及内容

本设计包括本项目工程范围内的所有建筑内相关系统的FMCS控制系统,主要包括空调机组系统(包括洁净空调和一般空调)、FFU系统、冷却水&冷冻水系统、热水换热系统、空压系统、真空系统(包括工艺真空和清扫真空)、工艺冷却水系统等。其余为系统包工程,例如工艺废水系统、纯水系统、废水系统、大宗气体系统、特气系统、化学品输送系统等。

13.2系统概况

13.2.1在哪设置FMCS监控中心,含服务器(包括通信模块等外设)及监控显示器、打印机、UPS等设备。分散的被控设备或系统包工程现场采用PLC可编程逻辑控制器或DDC直接数字控制器进行数据采集、转换和控制,PLC&DDC控制器根据现场情况安装在各空调机房、下夹层及各动力站内,电源引自附近的动力照明配电箱,中央监控站能监控所有PLC&DDC控制器或系统包工程监测的内容,以及监测所连接的与设备成套的控制盘的监控内容,并能对所监控内容进行数据保存、打印,当设备运行异常时系统报警。

13.2.2中央监控站及PLC&DDC控制器等都考虑将来进行扩展的可能性。

13.2.3本工程根据系统及区域设置PLC&DDC控制系统,相应参考系统图及PLC布置图。

13.2.4本系统对设备自带的成套控制系统的进行监控,成套控制系统应预留与FMCS系统的接口。

13.2.5自控系统留有一定裕量。

13.3电缆的选择及敷设

13.3.1信号传输等有防止干扰要求的线路,采用RVVP型控制电缆。

13.3.2起通、断电源等无防止干扰要求的线路,采用RVV型控制电缆。13.3.3有特殊要求的仪表,采用与之配套的特殊电缆。

13.3.4控制电缆引出PLC&DDC控制箱后在封闭式金属线槽敷设,出线槽后应穿镀锌钢管或金属软管沿墙、梁、风管或其它各种管道(应考虑间距要求)等敷设后连至设备上,在有吊顶处均敷设于吊顶内。连接处应紧密、牢固。13.3.5电缆线槽安装时,其电缆线槽的平面位置及安装高度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可进行适当调整。从各种控制器至水平电缆线槽的垂直段,敷设与水平线槽同样尺寸的垂直线槽。电缆线槽通过建筑伸缩缝时,应设置伸缩节,电缆线槽穿越楼板、墙处应在施工完毕作严密封堵。

13.4仪表选择及安装

13.4.1自控设备的型号由自控设备供货商根据设计提供的控制要求及技术规格来确定。且电动调节阀由自控设备供货商根据其产品性能和按设计给出的有关订货技术条件表,通过详细计算确定具体型号。

13.4.2取源部件安装

设备上的取源部件应在设备制造的同时安装或预留安装位置;管道上的取源部件应在管道预制、安装的同时安装或预留安装位置,并应避免在焊缝及其边缘上开孔及焊接。取源部件安装完毕后,应随同设备和管道进行压力试验。

13.4.3变送器、执行器安装

变送器、执行器应根据产品形式、安装要求确定安装位置,应靠近取源部件安装,并方便操作。

13.4.4测量管道安装

测量管道应按最短的距离安装。测量管道穿墙、穿楼板处应加套管保护,测量管道与设备、管道、墙壁的距离不小于50mm。

13.5接地与安全

13.5.1本工程接地方式采用联合接地方式,接地电阻≤1Ω。

13.5.2沿电缆线槽通长敷设一根12x4镀锌扁钢作为电缆线槽的辅助保护线,线槽全长不小于两点与镀锌扁钢可靠连接。辅助保护线必须与保护线PE有可靠的电气连接。

13.5.3正常不带电的设备金属外壳,金属电缆桥架、套管、接线盒、支架等均应与接地装置相连。

13.5.4屏蔽接地: 应根据设备要求接地。一般来说,同一信号回路或同一线路的屏蔽层,只能有一个接地点。信号回路的接地点应在显示仪表侧,当采用检测部分已接地的仪表时,不应再在显示仪表侧接地。同一线路的屏蔽层应由可靠的电气连接。

建筑设备监控系统(BAS)

14.1本工程建筑设备监控系统,采用直接数字控制技术(DDC),对全楼的暖通空调系统、给排水系统、照明系统进行监控;对电梯系统及供电系统进行监视。

14.2本系统监控中心设置在一层,与安防控制室共用,同时在地下一层冷冻机房设置分站,对楼内所有设备进行监视和控制。

14.3控制系统由微机控制中心、分布式直接数字控制器(DDC)、通信网络、传感器、执行器及控制软件等组成。

14.4系统具备设备的手/自动状态监视,启停控制,运行状态显示,故障报警、温湿度监测、控制及实现相关的各种逻辑控制关系等功能。

14.5电梯监控、配变电所监控、柴油发电机、智能照明监控、冷水机组等自成系统、并留有与BAS系统的接口。

14.6消防专用设备:消火栓泵、喷洒泵、消防稳压泵、排烟风机、加压风机等不进入建筑设备监控系统。

14.7冷冻机应能从其控制屏(箱)内送出机组的运行状态、故障信号,并能接受由BAS系统发出的控制冷冻机的启、停信号,并能根据BAS控制系统的要求,进行制冷系统的顺序启、停。

14.8暖通系统的监控

14.8.1空调电源的状态显示,故障报警。

14.8.2系统包括冷热源系统、通风系统、空调系统、新风系统、风机盘管系统等。与消防有关的正压送风机、排烟风机、补风机等,不在本控制系统范围之内,对于平时作为排风、补风用风机,在消防情况下转到排烟和补风用时的风机,则受本系统的控制,但在消防情况下,由消防联动系统进行优先控制。14.8.3采用程序控制各冷水机组及相关设备的启停,控制系统与冷水机组具备通信功能,可在中控室设置、修改各种参数与状态,并可根据负荷情况,自动

确定投入运行的制冷机台数,当系统出现故障时,能在就地及中控室发出声光报警信号,并自动显示故障情况。

14.8.4系统冷水机组上的控制器进行联网通信,获取冷冻水、冷却水的进出水温度、压力等各项参数。冷冻水、冷却水的总供/回水温度、流量检测。旁通阀的开度控制等。在进行冷水机组台数控制的同时,平均分配各冷水机组的工作时间,故障时的自动切换控制等。自动控制冷却塔的启、停。当冷却水温度达到或低于设计温度时,可自动关闭部分或全部冷却塔风机,以减少风机运行能耗。为保证系统的正常运行,通过控制软件,设定系统的启动与停机顺序,并进行节能控制。

14.8.5在供暖季节,对供热系统的出水、汽的温度、压力、流量等进行检测,自动控制热水泵的启、停,监测其工作状态,平均分配工作时间,故障时的自动切换。对补水系统进行自动控制。

14.8.6空调机、新风机组的自动控制:按时间程序和最佳启、停控制机组的运行,根据温度与湿度设定值,通过最佳启、停控制功能,计算出机组启、停的最佳时间,以达到在满足空调工艺要求下的节能运行。系统的自动控制,要求对空调新风机组的新风和回风阀自动调节,对送风温、湿度进行检测;过滤器两侧压差检测,淤塞报警;根据送、回风湿度自动调节冷、热水电动阀的开启,以保持所需的温度;系统对空调和新风机组的启停、运行状态和故障状态进行监控,并对防冻开关进行监视。

14.8.7对于本工程内的风机盘管,采取就地控制的方式,可将风机盘管的运行状态纳入楼控系统进行监测。

14.8.8送、排风系统:所有的送、排风机,均根据空调通风专业设计的工艺要求,由楼宇自控系统进行控制,主要监控这些风机的启、停控制,运行状态和故障状态,并根据需求设置手动/自动状态监测。

14.8.9卫生间的送排风机采用时间程序控制。

14.9给排水系统的监控

14.9.1对给排水系统中的排水泵、水池及水箱的液位等进行监控。当出现异常时,中控室将发出声光报警,记录备案,并自动显示故障的情况和发生故障的设备名称及区域。控制系统根据软件的设定,对备用设备的自动投入及轮换工作,并记录设备的运行时间,打印报表。便于及时维护和管理。

14.9.2给水泵为变频泵,自带通信接口,纳入系统监控。高位水箱水位显示及溢流报警。

14.9.3开水器采用时间程序控制其电源的通断。

14.10与其他系统的接口

(1)配变电所监控系统为BAS系统的子系统,该系统预留有与BAS系统的通

信接口;

(2)柴油发电机组的监控系统为BAS系统的子系统,该系统预留有与BAS系

统的通信接口;

(3)智能照明控制系统为BAS系统的子系统,该系统预留有与BAS系统的通

信接口;

(4)电梯、自动扶梯监控系统为BAS系统的子系统,该系统预留有与BAS系

统的通信接口;

(5)中水系统预留有与BAS系统的通信接口;

(6)预留与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安全防范系统和车库管理系统通信接口。14.11智能控制箱要求具备以太网和串行通讯接口(BACnet协议)。系统控制器之间的通讯线预留管线均为JDG25热镀锌钢管或JDG25钢管,采用总线方式串在一起引至控制室。

14.12配电控制箱内设本地与远程转换开关和控制用隔离中间继电器(无源或有源AC220V),现场DDC的电源(AC220V)由设备控制箱提供。BAS系统控制器之间的通讯线预留管线均为JDG25热镀锌钢管,全部串在一起引至BAS控制室。

14.13控制器至现场各种传感器、变送器、阀门等的控制线、信号线、电源线等采用穿管或采用金属槽盒明敷。具体设计由厂家深化完成。

14.14制冷机组、电梯等自带控制装置的设计界面:将监控信号采用干接点的方式接人BAS的DDC。

14.15系统承包商确定后应复核其管线适宜性,并进行系统深化设计。完成系统所有器件、设备的成套供货、安装和调试。

楼宇能耗计量系统

15.1系统概述

本工程系统对大楼的水、电、冷热量的总表数据进行远程采集、监视、记录和打印,能与建筑设备管理系统联网,将采集的数据集成在统一的管理平台上。控制管理主机设置在一层消防安防控制室内,采集器分别设置在楼层弱电井内。

15.2系统设计

系统由工作站、信号采集管理器、支持RS485协议的直读式智能表具(各表具的设计选型详见其它水、暖专业图纸)等设备组成。本项目采用一级计量的方式,其一级计量点位于本建筑的电、水及冷热量进户总表处。

15.3系统结构

系统表具间采用RS485工业总线,系统网络平台采用自由式网络拓扑结构,采用B/S架构。数据采集终端为智能型终端,可同时读取水,电,冷热量表具的数据。可独立工作及远程控制停用空调,计时计量均在终端完成。

15.4系统功能

(1)实时检测--实时检测各用户的用量,保证主机显示的资料与实际用量相符。

(2)自动检查--自动检测系统内各点的工作状态,判定其是否正常;如果出现

故障,自动记录故障的类型、时间和次数。

(3)数据安全--在电脑内记录每一用户的实际用量、应缴费用、各用户当前的

用量、上次抄收时的用量,实现关键资料的双备份。

(4)核算功能--根据抄收的资料,自动计算出各用户的水、电、空调机组能耗

用量,所需费用等,并可将各种资料转换为其它软件的资料格式,与其它系统联网。

(5)保密功能--管理系统软件按不同的优先级别设有密码,可以防止无关人

员乱操作,破坏系统或资料。

(6)报表输出--随时按客户需求定制报表,打印出各用户的收费单据。

(7)综合统计--可实现按类别、按楼栋、按单位等不同要求的综合统计。

(8)故障报警--可定时自动对系统的运行状态进行检测,对通讯故障能自动

报警。

电梯监控系统

16.1本工程设置电梯监控系统;主机设置在消防安防控制室。各个电梯监控系统预留与各自建筑设备监控系统网络连接的通信接口;多于三部电梯台数选用群控运行方式。

16.2电梯监控系统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子系统,由制造商成套提供,纳入设备监控管理系统进行集成。

16.3电梯现场控制装置应具有标准接口(如RS485、RS232等)。

16.4在安防消防中心设电梯监控管理主机,显示电梯的运行状态。

16.5监控系统配合运营,启动和关闭相关区域的电梯;接收消防与安防信息,及时采取应急措施。

16.6系统自动监测各电梯运行状态,紧急情况或故障时自动报警和记录,自动统计电梯工作时间,定时维修。

16.7电梯对讲电话主机及对讲电话分机由电梯中标方成套提供,要求满足工程管理需要。

16.8电梯轿厢内设暗藏式对讲机,对讲总机设在消防控制室,用于紧急对讲。

智能化系统的供电、接地及防雷

17.1系统供电

17.1.1智能化系统配备交流主用电源和直流蓄电池备用电源。

17.1.2智能化系统引自电力预留的双电源互投配电箱,备用电源UPS由厂家配套,备用电源应能自动切换,切换时间不应改变系统工作状态。备用电源应保证综合布线系统续工作不少于2h,入侵报警系统续工作不少于8h,出入口控制系统连续工作不少于48h,且执行设备能正常开启50次以上,环境监控系统不小于3h,电力监控不小于3h。

17.2接地

17.2.1本工程智能化系统应采用建筑物共用接地的接地系统。

17.2.2在消防安防控制室、弱电间等智能化设备间内均应设置局部等电位联结端子板。弱电机房应设置接地汇集环或汇集排,汇集环或汇集排采用裸铜线,其截面积应不小于35mm2。

17.2.3配线柜接地端子板应采用两根不等长度,且截面不小于6mm2的绝缘铜导线接至就近的等电位联结端子板。

17.2.4弱电管槽应保持连续的电气连接,全长应不少于两处接地,宜分别设置在首端和末端。

17.2.5屏蔽布线系统的屏蔽层应保持可靠连接、全程屏蔽,在屏蔽配线设备安装的位置应就近与等电位联结端子板可靠连接。

17.3防雷

17.3.1通信接入网和电话交换系统浪涌保护器的接地端应与配线架接地端相连,配线架的接地线应采用截面积不小于16mm2的多股铜线接至等电位接地端子板上。

17.3.2室外摄像机的输出视频接口应设置视频信号线路浪涌保护器,当室外摄像机杆上安装时,杆顶应设置避雷针。

17.3.3各智能化系统线缆从建筑物外面进入建筑物时,应选用适配的信号线路浪涌保护器。当电子系统的室外线路采用金属线时,其引入的终端箱处,安装D1类高能量试验类型的电涌保护器,其短路电流选用1.5kA。若电子系统的室外线路采用光缆,其引入的终端箱处的电气线路侧,当无金属线路引出本建筑物至其他有自己接地装置设备时,安装B2类慢上升率试验类型的电涌保护器,其短路电流选用75A。

17.3.4本工程各弱电承包单位应在各弱电系统进户端总配线架处或前端箱内装设适配的信号线路电涌保护器,并要求在系统图中标注规格、型号。

17.3.5信号线路浪涌保护器接地端采用截面积不小于2.5mm2的铜芯导线与弱电间等电位连接网络连接,接地线应短直。

其他

18.1各弱电系统线路同桥架敷设时,桥架内应加隔板把不同系统、不同功能、不同电压等级的线路隔开。

18.2由于设计时设备未定型,故本设计采用通用设计方式,系统的深化设计由相关系统承包商负责,设计院负责审校及与其它系统接口的协调事宜。

18.3本工程所选设备、材料,必须具有国家级检测中心的检测合格证书,需经强制性认证的,必须具备CCC认证;必须满足与产品相关的国家标准;供电产品、消防产品应具有入网许可证,消防产品还需满足CCCF认证。严谨使用国家已经淘汰的产品。

18.4本项目涉及国家秘密的特殊领域,在开展网络系统及安全防范工程建设前,应按照要求将施工图纸报相关保密评定单位审查,经审查同意后方可施工;在开展网络系统及安全防范工程建设时,严格安全准入机制,选用安全可控的产品设备和符合要求的专业设计、施工和服务队伍。

18.5承包商需提供属于其范围的所有设备支架及与设备连接必要的安装五金,桥架吊架采用成品材料。

18.6承包商需与其它承包商在现场协调设备及部件的位置。

18.7凡与施工有关而又未说明之处,参见国家、地方标准图集施工,或与总承包商协商解决。

18.8施工过程中应严格执行国务院安全生产条例,杜绝安全隐患。

办公楼智能化设计方案

石嘴山科技园办公楼智能化系统 设计方案 宁夏鹏声科技有限公司编制

1、前言 智能化建筑是以科学技术为基础,依据先进的设备和科学的管理,利用计算机及相关的最新技术,将自然生态环境、建筑技术与计算机技术、自动控制技术、通讯与信息处理技术等先进技术相结合的高度综合复杂系统,它为用户提供更加安全、更加舒适、更加方便、更加快捷、更加开放的商务办公、娱乐休闲环境、实现建筑物基础物业管理、安全防范管理以及信息服务等方面的高度自动化,实现节约能源、降低运行成本、保护环境和提高服务质量等目标。 针对科技办公楼项目的具体情况,我们公司融汇多年来的智能化建设的成功经验和智慧,紧紧把握智能化的发展趋势,集成国内外先进的监测、控制和布线产品设备,融合多年来的工程建设经验,推出适合项目具体情况和特点的设计方案。 2、总体规划 2.1综合网络管理设备 2.2设计范围和内容 本次设计包括的建筑为:科技办公楼。 本次设计将提供以上范围的智能与信息设计,包括网络信息化,语音程控系列,综合布线、安全技术防范、等方面,为企业搭建通讯与信息传输平台、建立完善的视频监控系统管理系统。 3、综合布线系统 3.1系统概述 综合布线系统作为网络连接的物理基础和信息传输的通道。而楼层现状每户都是光纤入户后续无法进行综合管理,使用成本高。

3.2系统设计 此次设计采用主干分网,末端自由配置的原则,具体末端网络的分离在管理子系统(配线间)来实现。本次设计的综合布线系统铜缆采用非屏蔽超五类类布线方式。 3.3系统组成 4、视频监控系统 4.1系统概述 监控系统通过安装在主要通道等区域的前端摄像机,将图像传送到管理中心,进行严密的二十四小时电视监控,不仅能在第一时间对违法事件作出快速反应,还能提供事件发生前后一定时间内的查证资料。 本项目系统设计采用全数字方式,图像质量要求不低于四级。 4.2系统组成 系统由前端监控摄像机、网络平台、监视器、存储设备、及线缆组成,电梯专用摄像机采用模拟摄像机方式接入网络。 4.2.1监控点位分布 功能。

智能化资质标准

建筑智能化工程设计与施工资质标准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2007年02月11日 一、总则 (一)?? 为了加强对从事建筑智能化工程设计与施工企业的管理,维护建筑市场秩序,保证工程质量和安全,促进行业健康发展,结合建筑智能化工程的特点,制定本标准; (二)?? 本标准工程范围系指各类建设工程中的建筑智能化工程; (三)本标准是核定从事建筑智能化工程设计与施工活动的企业资质等级的依据; (四)本标准设一级、二级两个级别; (五)本标准中工程业绩和专业技术人员业绩指标是指已竣工并验收质量合格的建筑智能化工程。 二、标准 (一)一级 1、企业资信 (1)具有独立企业法人资格; (2)具有良好的社会信誉并有相应的经济实力,工商注册资本金不少于800万元,净资产不少于960万元; (3)近五年独立承担过单项合同额不少于1000万元的智能化工程(设计或施工或设计施工一体)不少于2项; (4)近三年每年工程结算收入不少于1200万元。 2、技术条件 (1)企业技术负责人具有不少于8年从事建筑智能化工程经历,并主持完成单项合同额不少于1000万元的建筑智能化工程(设计或施工或设计施工一体)不少于2项,具备注册电气工程师执业资格或高级工程类专业技术职称; (2)企业具有从事建筑智能化工程的中级及以上工程类职称的专业技术人员不少于20名。其中,自动化、通信信息、计算机专业技术人员分别不少于2名,注册电气工程师不少于2名,一级注册建造师(一级项目经理)不少于2名; (3)企业专业技术人员均具有完成不少于2项建筑智能化工程(设计或施工或设计施工一体)业绩。 3、技术装备及管理水平 (1)有必要的技术装备及固定的工作场所;

现代建筑设计理念创新研究

现代建筑设计理念创新研究 摘要:人类的发展离不开建筑,它是一个重要的部分。社会经济得到快速的发展,建筑设计也要适应经济的发展,将现代设计理念和传统的自然理念相融合,实现设计的创新,是我国的建筑设计满足人们对建筑的要求。本文从多个方面对现代化建筑设计的创新理念进行探讨和研究。 关键词:现代建筑;设计;理念;创新 0引言 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中国建筑业的发展迅速和房地产市场的火热,人们对建筑设计也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而建筑设计在整个建筑行业起到了决定性的基础作用。为了满足人们日益提高的要求。我们就要对现代建筑设计理念的创新加以认识、提高。理念的创新是建筑设计的生命之泉,它对于建筑设计这个行业来说是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对于设计者来说是一种动力。许多的优秀建筑设计都源于创新。只有大胆的创新,大胆的尝试才能有好的作品,这些作品才会被人们所认同。经典的建筑作品已经被作为人类文明的辉煌载入史册。许多保留至今的古老经典建筑成为著名的旅游胜地,成为城市,甚至是国家的标志性建筑。人们把能够代表和影响城市形象的重要建筑称为“标志性建筑”。它们吸引了大批旅游者前来参观,同时也为城市创造了丰厚的收入。而与之相比,那些枯燥乏味没有代表性的建筑物已经或即将被历史所淘汰。所以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建筑设计中建筑设计理念的创新决定了建筑设计师能否成功,也决定了今后建筑业的发展。 1建筑设计创新理论应具备的基础 创新,就是具有创造新鲜事物的能力。在建筑设计中,就是要具备创造新鲜、与众不同的建筑设计的一种思维能力。这就对设计师们提出了一个很高的要求。随着生

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新鲜事物的追求与日俱增,普通的建筑作品很难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要求。而很多建筑师,设计者们不敢大胆尝试、创新、改革,而是因循守旧,照搬硬套,故而很难有好的建筑作品。往往好的建筑作品需要有好的灵感,没有好的灵感、动力很难有好的想象力及创造力,更别提好的建筑作品。而创造性思维是现在设计师应具备的基本条件。他在一个多元化的设计领域中起到了主导的作用。这里的创新性思维是广义的,并不是单纯的创新,它囊括了兴趣、爱好、信仰、独立性等多种心理因素,以及丰富的想象能力、强大的理论知识、丰富的建筑设计经验、阅历和扎实的基础知识,并且对地理、环境、历史、政治、文化、宗教等一系列也要有一定的了解。有了上述这些强大的理论实践武器来武装自己,这是成为一名一流的建筑设计师的必备条件。所以在千变万化的国际化建筑设计的竞争中,要不断完善自己,充实自己。不被淘汰甚至于领导潮流,创新是建筑师们重要的武器,创新是设计的灵魂。 2建筑设计创新设计方向 2.1生态设计 生态建筑是一门独立的学科,主要研究建筑与生态关系。生态建筑是多种技术集成的结果,是指在建筑设计过程中充分考虑保护环境的要求,把建筑物与种植业、养殖业、能源、环保、美学、高新技术等紧密地结合起来,在有效满足各种使用功能的同时,能够有益于使用者的身心健康,并创造符合环境保护要求的工作和生活空间。生态建筑是今后建筑发展的大趋势。例如Chuckanut Ridge住宅,太阳能成为设计的亮点。屋外的电伏板为房间夜间照明提供能源,大大的落地窗充分接收阳光的明媚,房间内一片温暖。该住宅的设计极大地响应了低碳世界的口号。现在的居住建筑只讲求快速建筑,大的居住容量,忽略了人们的居住感受,居住需求。普通楼盘的楼间距在越来越小,窗户也是能矮多少就矮多少,到处充斥着廉价房的感觉,售价却是天价。政府与

智能化建筑物网络工程设计方案

智能化建筑物网络工程设计方案 一、设计依据和设计要求 1、设计依据 (1)智能化建筑概况 建筑规模为地上20层,地下4层,共计24层,地上5层以上为标准层。工程设计范围主要是高层的主楼建筑,总计建筑面积约五万多平方米。 (2)通信信息种类和数量 该智能化建筑的信息种类主要是话音和计算机数据,根据用户提供的各个楼层所需的话音和计算机数据的信息点数量和分布如表1所列,话音信息点为1260个,计算机数据信息点为629个。 (3)机房位置设置 根据用户使用需要和设备配置等要求,在智能化建筑设计中已将用户电话交换机房和计算机主机房的位置,分别确定在5层和7层。 (4)配线架和缆线的设计 为了便于使用管理和维护检修,根据用户要求每个楼层均需设置配线架,用户电话交换机机房设置总配线架。 2、设计标准 根据国内通信行业标准《大楼通信综合布线系统》(YD/T 926·1~3—1997)、《建筑与建筑群结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规范》(修订本)(CCECS 72:97)来设计。 3、设计要求 本工程设计要求目前能满足话音和计算机数据的需要,要适当结合今后发展趋势。采用综合布线系统后,使整个网络系统一次布线后,在15~20年内能满足用户发展要求。 二、设计方案的确定 主要是系统构成、各子系统设计线缆选用和连接方式等设计方案。 1、系统构成 根据本工程设计依据和用户实际需要,综合布线系统的工程范围为主楼,无其他建筑,所以没有建筑群子系统,只有主干子系统和水平布线子系统两部分。 综合布线系统为电话话音和计算机数据两大网络系统服务,是它们的传输媒质,也是基础设施部分。 2、各子系统设计 (1)工作区布线 本工程具体配置是根据智能化建筑各部分使用功能不同,按用户通信需要,对各个楼层通信引出端的数据和位置进行考虑,具体内容如下所述。 ① 电话话音通信引出端(信息点)按用户预测要求进行配置。 ② 数据通信引出端一般按房间面积10m2为1个点,超过5m2时增加1个点;特殊用户或房间按实际需要或每间最少设1个点(如秘书室、财务管理室等),用户电话交换机机房内设置不应少于2个点。 (2)缆线类型的选用 ① 认为本工程中可采用非屏蔽系统。因为其技术较为成熟、运行可靠,目前完全可以满足该办公楼的信息需要。

建筑智能化工程资料全套标准

一、前期准备阶段 0 1. 项目管理组织机构 0 2. 工程施工进度计划表 (1) 3. 设备材料供货时间表 (2) 4. 工具借用清单 (3) 5. 技术交底纪要 (4) 6. 图纸会审记录 (5) 7. 设备材料进场检验单 (6) 8. 材料(构配件)、设备进场使用报验单 (7) 9. 施工组织设计报审表 (8) 10. 工程开工报告 (9) 二、施工过程阶段 (10) 11. 施工日志 (10) 12. 设计变更表 (11) 13. 工程洽商会议记录 (12) 14. 工程签证 (13) 15. 设备安装记录 (14) 16. 管道、线缆安装记录 (15) 17. 隐蔽工程验收记录 (16) 三、施工收尾阶段 (17) 18. 工程竣工报告 (17) 19. 工程延期说明 (18) 20. 系统调试合格证书 (19) 21. 系统调试及试运转记录 (20) 22. 设备材料验收交接单 (21) 23. 报验申请表 (22) 24. 移交资料清单 (23) 25. 验收报告 (24) 26. 工程总结报告 (25)

一、前期准备阶段 1. 项目管理组织机构 备注: 1、项目经理、业务负责人及现场施工负责人接收并保存。

2. 工程施工进度计划表

3. 设备材料供货时间表 备注: 1、以上内容由产品采购部填写,并分交项目经理、现场施工负责人及仓管人员; 2、如有设备不能按计划供应或型号更换时,应及时通知项目经理与甲方进行协商,以 便不影响工程工期。

4. 工具借用清单 工程名称: 现场施工负责人(签字、日期):仓管员(签字、日期):

7位建筑师的个人观点和设计理念

以建筑为名—7位建筑师的个人观点和设计理念 1 瓦尔特?格罗皮乌斯 瓦尔特?格罗皮乌斯(Walter Gropius,1883-1969)是德国现代建筑师和建筑教育家,现代主义建筑学派的倡导人和奠基人之一,公立包豪斯(Bauhaus)学校的创办人。1883年5月18日生于柏林,1969年7月5日卒于美国波士顿。 个人观点及理论 格罗皮乌斯积极提倡建筑设计与工艺的统一,艺术与技术的结合,讲究功能、技术和经济效益。他的建筑设计讲究充分的采光和通风,主

张按空间的用途、性质、相互关系来合理组织和布局,按人的生理要求、人体尺度来确定空间的最小极限等。 格罗皮乌斯利用机械化大量生产建筑构件和预制装配的建筑方法。他还提出一整套关于房屋设计标准化和预制装配的理论和办法。格罗皮乌斯发起组织现代建筑协会,传播现代主义建筑理论,对现代建筑理论的发展起到一定作用。其代表作是1965年完成的《新建筑学与包豪斯》。 2 路德维希?密斯?凡?德?罗

1886年,密斯生于德国亚琛,原名MariaLudwigMichael,建立自己的实验室之后便更名为密斯·凡·德·罗(MiesvanderRohe),vanderRohe是他母亲的姓。密斯在1908-1911年间与著名建筑大师

彼得·贝伦斯一起工作,后来,他又采纳了包豪斯建筑学派的风格,并继承了瓦尔特·格罗皮乌斯(WalterGropius)遗留的风格。1938-1958年任芝加哥阿莫尔学院(后改名伊利诺工学院)建筑系主任。 个人观点和设计理念 1,魔鬼在细节 20世纪世界最伟大的建筑大师之一的路德维希·密斯·凡·德·罗,在被要求用一句话来描述他成功的原因时,他只说了五个字:“魔鬼在细节(Devils are in the details)”;由此可见他的严谨与他的理念。 2,少就是多 少就是多",这句话的含义我们可以很轻易的从几千年的中国传统美学中品味出来,而国画大师最有意境的东西往往不是涂满笔墨的画卷,而是在于那一大片留白之中那醒目的几笔。留白要留多少,怎么留?当“少就是多”从密斯口中说出来时,并没有东方人悠闲与怡然,有的只是德国人的严谨与理性,少绝不是空白而是精简,多也绝不是拥挤而是完美和开放性的空间。密斯的建筑艺术依赖于结构,但不受结构限制,它从结构中产生,反过来又要求精心制作结构。他的设计作品中各个细部精简到不可精简的绝对境界,不少作品结构几乎完全暴露,但是它们高贵、雅致,已使结构本身升华为建筑艺术。西格兰姆大楼为世界上第一栋高层的玻璃帷幕大楼。展现了密斯所提出的「少即是多」原则。内部

建筑智能化工程方案设计

建筑智能化工程方案设计 智能建筑开始了迅猛发展,新技术也有了越来越快的更新周期,涉及的管理部门和学科也越来越多,随之要求能与之匹配的管理新模式。在这一背景之下,对于智能建筑自动化系统开展专门的项目管理研究,对有效管理项目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分析了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项目集成管理的必要性,下面是整理的建筑智能化工程方案设计,欢迎来参考! 必要性 智能化的建筑工程势必是集成化和一体化的,工程中的各个项目相互关联,任何项目的变化都会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其他项目。如工程造价的改变会直接影响工程效益,也间接影响到工程的质量与进度。这些影响因素的存在就要求管理决策者科学衡量工程的进度、成本、质量等指标。工程项目管理的难点在于满足用户需求,其本质就是协调好各个工程项目,使它们的呈现保持均衡状态。因此,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的项目集成管理应涵盖项目的进度、质量、成本、满意度、安全、效益等全要素。知识经济和信息时代的到来,使得项目集成管理的重要作用日益凸显,现代工程项目各要素间的密切关联程度不断深化,所以,分析研究项目集成管理时应综合评估各个要素以及实施管理各项内容的理论、技术与方法,整体性、系统性的管理思路就显得很重要。、

可行性 建筑项目的共性。建筑智能化系统是指依托建筑主体,在其内部构建建筑设备自动化系统、通信自动化系统、办公自动化系统三大系统,这些系统优化整合了结构、服务与管理,为人们的生活与工作带来了极大的便利,并且实现了最低的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可以说是集节能环保、高效、优质于一体。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在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中应用项目集成管理是基于智能化系统工程的相互关联的统一整体,属于一个不可分割的管理结构的思路,同时建设工程是为了满足业主的要求,不同的建设项目要以满足设计功能为条件,优化工程进度、质量和成本等指标。所以项目集成管理在协调工程项目进度、质量、环境、各参与方满意等目标时具有较高的可行性。理论与物质基础。第一,随着建设工程项目的快速发展,项目管理理论有了实质性的提高,在其集成管理体系中融合了多种理论与模型,逐渐成熟的理论与实践经验都将为建设工程项目的发展带来良好的机遇,因此应减少对细小环节的投入,减少相应的工作量。这就要求必须协调、统一各个项目,集成化管理各个项目。第二,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建设工程项目各参与方之间是是“协作、共赢”的关系,这就要求各参与方就建设工程项目进行积极的交流与沟通,一致协商,以项目全寿命周期集成管理目标为主线,相互配合,进而实现建设工程

现代图书馆设计理念

现代图书馆的建筑设计理念 图书馆建筑作为一座城市或一所学校的文化景观,不仅承载着愉悦身心、满足审美需求的重任,还是传承历史文化与人文精神的载体,其设计理念体现了时代对文化建筑的客观要求。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特别是进入21世纪以来,以人为本、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科学理念逐渐渗透到建筑领域,图书馆建筑越来越关注人、自然环境、科学管理及未来发展等因素,在设计时充分体现了人性化、生态化、开放化、智能化、标志化等理念。 一、人性化 人性化是指在图书馆建筑设计中充分考虑人的需要,遵循方便、舒适、实用的设计原则,从选址、功能划分、文献布局、家具摆放到局部设计等各方面给予高度重视,力图体现以人为本的设计精髓,为使用者营造自由舒适的文化环境。 1、方便原则 从选址设计来看,以节约读者时间,便于读者通达为目的,公共图书馆通常设在交通便利、居民集中、环境相对安静的地段,高校图书馆则选择校园整体规划的中心地带,如正在建设的广州市新图书馆设在该是未来的文化和上午中心珠江新城,获得国家建设部鲁班奖的哈尔滨工业大学图书馆建在学校教学区和生活区之间,是师生来往的中心地带,学生三点一线必经之地,而山西太原市新图书馆因公共交通不方便在一定程度上造成读者较少,从进出口设计来看,以易于进出、安全高效为目的,高台基多台阶的入口设计正在被摒弃,代之以平易近人、省时省力的低入口设计,如欧美国家和我国台湾省的图书馆建筑大多符合这一原则,从门厅设计来看了,以空间开阔、便于人员分流为目的,设计中不仅考虑门厅的多功能特征,还考虑水平方向的人流畅通,以及从水平到垂直交通转化的方便快捷程度,如北京首都图书馆、浙江万里学院钱湖小区新馆门厅宽敞明亮,转换楼梯醒目可见,从功能区域设置来看,体现在卫生、复印、咨询等非弹性空间的处理恰到好方便查找,方便利用,如深圳大学图书馆将这些功能区域设在每层平面空间的四个角上。 2、舒适原则 作为学习、研究、娱乐、休闲、交流的场所,图书馆内部空间和环境的舒适度直接影响读者的工作效率和心理状态。因此,强调舒适是现代图书馆建筑设计中人性化理念的充分体现。首先从休息场所的设计来看,现代图书馆建筑更加注重休闲空间的设计与利用,从封闭的咖啡厅、茶室到开放的小憩区,读者可以在长时间阅读后放松自己,如同在家中一样舒适。其次,从家具的设计来看,引入了人体工程学原理,从书架和阅览桌椅的高度、结构到色彩都进行了精心设计,不仅有利于读者的身心健康,还能有效减轻读者的心里压力,延缓疲劳的出现。 3、实用原则 现代图书馆建筑设计通常吸收图书馆工作人员参加,由于他们掌握图书馆学专业知识,了解图书馆的使用状况与发展方向,能够保障建筑设计的实用性。首先从空间设计来看,现代图书馆建筑不再一味追求高达与堂皇,而是更加关注使用效果,整体设计一般不超过6层,内部净层高不超过3.5—3.8米,既可节约建造与运作成本,又能满足读者视觉需要,方便读者利用。其次,内部区域分隔合理,工作区与阅览区闹静分离,设备、多功能厅、卫生间等非弹性空间相对集中,通道设置科学实用,书刊流、读者流与工作人员流互不交叉,有效提高了内部空间的抗扰能力。 二、生态化 自20世纪90年代起,图书馆建筑设计的生态化趋势开始在全世界流行,英、美、法、荷兰、日本等国家纷纷建造了生态图书馆,我国北京中国科学院图书馆、上海图书馆、浙江师范大学图书馆、天津科技大学图书馆等建筑也引人了生态化设计理念。生态化设计遵循节

智能化施工组织设计方案(通用版)

1、施工方案与技术措施 工程施工部署 根据建设单位招标文件要求,结合本工程的具体情况,我公司经过认真研究,决定选调我总公司主力施工队伍,调配良好的机械设备,采用切实可行的先进施工工艺,以严肃认真的态度,采取严格的科学组织管理手段,密切与建设单位合作,在确保施工质量的前提下,快速,优质,安全地按期完成施工任务,努力创建优良工程。根据本工程的实际情况,现作如下部署: 1、我公司如中标,在三日迅速调集主要管理人员、施工机械和劳动力进入工地,形成施工能力,同时做好施工准备工作,并根据工程需要和施工现场情况,合理安排必须的施工生产、生活设施,做好施工现场平面布置,布置好管线路,满足工程施工需要。 2、由于本工程的施工现场相对较为适合,故施工现场计划安排必需的施工生产及现场办公设施;其生活设施按照文明施工的要求与施工生产设施分开搭建。本工程施工现场的生产设施计划安排现场工地办公室、会议室、门卫室、材料库、施料堆放场地以及临时厕所等设施。生活设施则计划安排职工宿舍、职工食堂、厕所等设施。

3、土建工程的施工应采取全力突击施工的方式,尽快完成土建工程的施工,消除天气影响因素,确保工程进度,减轻后期施工的工期压力。 4、抽调各专业工种技术骨干,并配足各专业施工人员,组成强有力的施工队伍。科学组织现场施工,充分利用平行流水立体交叉作业法,确保工程保质保量按期完成。 5、由于本工程周围环境要求清洁卫生,达到市容清洁卫生标准。故我公司一旦中标,将对施工现场的临时设施用地及道路均采取硬化地坪处理,消除污染源,为整个工程的文明施工和保护环境创造必要的条件。 6、抓紧做好各种工程材料、构配件的加工、订货工作,并随工程计划进度,配套供应。安排专人作好市场调查,力求就近选择加工单位和大宗材料供应,减少转运环节和损耗,降低工程成本。 7、为保证工期进度,按工种分工序组织施工突击作业队,各工种各专业人员配备齐全,计划一线施工人员最高峰时,拟进10-20人左右。同时组织必要的劳动竞赛与物质奖励,开展赛质量、赛进度、赛安全,赛文明的施工活动。 8、加强施工现场的安全保卫工作,采取切实有力的措施,堵绝一切安全事故隐患,防火、防盗。

主要智能化系统设计国家规范

一、建筑智能化类 GB/T 50314-2006智能建筑设计标准 GB 50339-2003智能建筑工程质量验收规范 二、综合安防类 1、安全防范 GB 50348-2004安全防范工程技术规范 GA 70-2004安全防范工程费用预算编制办法 GA 308-2001安全防范系统验收规则 GA T94-2000安全防范系统通用图形符号 GA/T 75-1994安全防范工程程序与要求 2、视频监控 GB 50395-2007视频安防监控系统工程设计规范GB 7401-87彩色电视图象质量主观评价方法 GB 50198-1994民用闭路监视电视系统工程技术规范3、入侵报警 GB 50394-2007入侵报警系统工程设计规范 GA/T 368-2001入侵报警系统要求 GA/T 669-2006城市监控报警联网系统通用技术要求

GB 12663-2001防盗报警控制器通用技术条件 GB 16796-1997安全防范报警设备安全要求和试验方法 GB/T 16677-1996报警图像信号有线传输装置 GB/T 16572-1996防盗报警中心控制台 4、出入口控制 GA/T 761-2008停车库(场)安全管理系统技术要求 GB 50396-2007出入口控制系统工程设计规范 GA/T 269-2001黑白可视对讲系统 GA/T 72-2005楼寓对讲系统及电控防盗门通用技术条件GA/T 678-2007联网型可视对讲系统技术要求 5、其他 GA/T 670-2006安全防范系统雷电浪涌防护技术要求 GA 27-2002文物系统博物馆风险等级和安全防护级别的规定GB 16571-1996文物系统博物馆安全防范工程设计规范 GB/T 16676-1996银行营业场所安全防范工程设计规范 GA 38-2004银行营业场所风险等级和防护级别的规定 GA/T 514-2004交通电视监视系统工程验收规范 三、综合布线类

建筑智能化工程设计

1.智能建筑: 以建筑物为平台,兼备信息设施系统、信息化应用系统、建筑设备管理系统、公共安全系统等,集结构、系统、服务、管理及其优化组合为一体,向人们提供安全、高效、便捷、节能、环保、健康的建筑环境 2.建筑智能化工程: 又称弱电系统工程,主要涉及通信及控制、安全防范、多媒体三大系统的工程设计与施工。也是智能科学和复杂性科学研究的实际应用。其重要特点是人机结合,是以人为主的综合集成体系。 3.建筑智能化工程对设计人员的要求 1)专业知识的要求 。设计者应熟悉设计规范、准则,使设计更符合规定要求; 。除要掌握弱电系统的专业知识,还需了解建筑专业技术知识; 。需多与用户沟通,了解、分析用户要求,设计合理方案,以 免竣工后出现集成性差、配置不合理、控制精度低等问题; 。熟悉掌握产品及市场变化,保证设计运用产品的合理性; 2)专业配合要求: 与信息化、办公自动化的配合;与通信专业的配合;与建筑专业的配合;与结构专业的配合;与给排水专业的配合;与暖通空调专业的配合;与电气专业内部的配合。 4.建筑智能化工程的基本要求和目标和功能要求 ⑴ 基本要求。对管理者:便于管理、控制和维护,且成本较低; 。对使用者:舒适、安全、便捷。 ⑵ 实现目标。高效节能且节约运营管理费用; 。投资合理,能达到短期或长期投资受益目的;。具有可扩展性、 可变性,且能适应环境变化 5.系统规划具有的特性是整体性,相关性,目的性和环境适应性。?整体性: 强调与建筑结构、系统、服务和管理相结合,使之在外在和内在上进行最优组合,整体实现建筑与智能化系统的组合。 ?相关性: 强调各要素之间的联系和相互作用关系,并通过系统集成关系,实现具有智能化特定功能的智能化系统工程。 ?目的性: 强调系统需实现的总目标(高效,舒适,方便,节能)和投资合理性问题。? 环境适应性: 强调必须能适应内部和外部环境的变化及实现技术的变化。 6.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规划的步骤及内容 ⑴ 系统规划步骤: 从系统建设必要性、先进性、经济合理性和技术可行性作出判断,并给出可行性报告。其可行性报告主要内容有: 。任务来源及工程项目的内容和目的要求; 。工程投资控制数额; 。政府部门的有关规定和要求; 。建设工期及工程费用概算; 。建成后应达到的预期效果。 (2)系统规划内容: 环境规划:对智能化系统的控制室、机房、弱电间等场所的空间、环境、视觉、电源及接地等要求提出设计要求。弱电系统规划:对18 个子项提出设计技术要求和实现手段。 7.建筑智能化工程设计阶段的共划分为四个阶段。建筑智能化系统方案设计;建筑智能化系统初步设计;建筑智能化系统施工图设计;建筑智能化系统深化设计; 8.建筑智能化工程规划设计其主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 系统规划设计就是对待建项目进行有步骤的探索分析和制定系统总体构想的过程。其规划

现代建筑设计的理念及问题分析

现代建筑设计的理念及问题分析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有所提高,对建筑的标准要求也有所提高,要求建筑不仅要在功能性和舒适性方面符合标准,同时还要在美观度上有所提升,满足人们的审美标准。所以这就需要对建筑设计理念进行提升,文章将对建筑在设计中的有关问题进行了分析,为建筑设计理念提供了借鉴。 标签:现代建筑;住宅;设计;功能 1 现代建筑设计的基本理念 1.1 住宅建筑主题的确定 在对住宅建筑进行设计思路的构思时,首先应该考虑到满足人们的居住需求,在功能性方面达到标准。因为住宅建筑是为人们提供工作和休息的场所,所以应该充分的考虑到人的感受,这是主体因素。在确定了主题因素之后,在综合考虑其他方面,从平面、立面、布线以及景观等多个角度全面考虑。其次,还应该对建筑的经济性进行考虑,经济指标既决定了建筑设计所需要花费的成本,同时还决定了舒适度的设计,只有在资金充足的情况下,才能够最大限度的满足舒适度的标准。 1.2 住宅建筑外观的打造 每个建筑的设计都有其自身特有的风格,但是建筑并不是单一存在的,往往都是以群体的形式出现,所以在对建筑设计的过程中,要充分的考虑到与周围建筑的搭配,以及与自然景观的协调性。在建筑的材料选择、色彩的使用、造型的设计以及风格的表现等,都要在满足大环境的条件下进行设计。在外观的表现方面,注重对人文精神、文化特色以及主体元素的彰显,从现代人的审美观出发,既要和周围的自然环境与建筑相协调,同时还要表现出建筑特有的风格。 1.3 住宅建筑合理、实用的功能 1.3.1 平面方案的合理分区 客厅:客厅是人们在家庭生活中重要的活动场所,所以在设计时要尽量保证客厅的有效面积,提高利用率。尽量的减少走道的面积,增加可活动的空间,满足家庭成员的不同生活需求。 卧室:卧室是休息的主要场所,所以要保证卧室的通风与采光,然后卧室的布置要根据家具的尺寸,充分的满足休息的需求。 厨房:对于厨房的设计主要是考虑到管线的敷设,各种仪表的位置,空间的大小以能够满足生活需求为主,此外还要满足防爆防火要求。

建筑智能化系统总体方案设计简述

建筑智能化系统总体方案设计简述 1、概述 1.1随着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与建筑业的结合,智能建筑与智能住宅小区工程项目迅速发展。建筑智能化正被越来越多的建筑单位所接受。目前智能化设计主要分两个阶段,总体方案设计和施工图设计。建筑工程设计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初步设计在智能化设计中被忽略。这有以下原因: 1.1.1当建筑工程项目在方案设计阶段时,往往重视建筑设计本身的平、立、剖,而对其它专业,特别是设备工种,包括水、电、暖忽视,只要写一个简单的说明即可,而对智能化设计则未被列入内容,有的甚至不被考虑。 1.1.2当在设计方案评审时,有关主管部门提出或设计单位询问甲方(建设单位)关于智能化设计时,项目已进入初步设计阶段。这时,有的甲方才认识到需要这方面的设计。设计单位才被要求做智能化系统总体方案设计。 1.1.3正当智能化系统总体方案设计进行时,由于工期紧迫,建筑设计已进入施工图阶段,甚至已出桩位图,设计迫在眉梢。智能化系统总体方案甚至未经评审就进入施工图设计。1.1.4部分工程项目在进入施工后才发现缺少智能化系统的设计施工图,重新找设计单位进行智能化系统设计,在招投标时产生总体方案,中标单位直接进入施工图设计。 1.2上述种种情况说明在目前智能化系统设计尚不正规,不能与建筑设计同步进行时,总体方案设计是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 2、总体方案设计内容 总体方案主要由以下几部分组成: 2.1工程概况 叙述本工程区位:建筑总面积、总高度;属民用建筑级别;工程意义;建筑平面功能、用途等。 2.2设计依据 包括国家现行规范、标准、行业标准;建筑单位、主管部门有关文件及具体意见与要求;设计单位建筑等各工种提供的技术资料或文本。 2.3设计原则 智能化子系统配置的总体要求及目标。 2.4智能化子系统配置 列出本工程项目所需设计的所有智能化子系统名称,这要根据不同性质的工程,建筑单位不同的要求而设置不同的智能化子系统。 2.5智能化子系统内容介绍 这部分是设计的实质性内容,需要根据不同的子系统作详细介绍,以一个高层综合楼为例,主要有以下智能化子系统。 2.5.1建筑设备监控系统 该子系统是十分重要的,占全部智能化子系统设计的三分之一工作量,还要与水、电、暖等设备专业密切配合。其主要描述内容有:设计原则;本工程建筑机电设备设置情况,如冷暖空调机组;热源锅炉(热水器);油系统;通风设备;变配电设备;给排水设备;照明设备,包括公共照明、室外照明、泛光照明等;电梯、自动扶梯等;各机电设备的控制要求;分类列出各机电设备监控点数表,并介绍选用监控系统厂商、品牌及系统情况、产品性能的简单介绍。 2.5.2通信网络系统

建筑智能化设计与施工资质一级标准

建筑智能化设计与施工资质一级标准 1、企业资信 (1)具有独立企业法人资格; (2)具有良好的社会信誉并有相应的经济实力,工商注册资本金不少于800万元,净资产不少于960万元; (3)近五年独立承担过单项合同额不少于1000万元的智能化工程(设计或施工或设计施工一体)不少于2项; (4)近三年每年工程结算收入不少于1200万元。 2、技术条件 (1)企业技术负责人具有不少于8年从事建筑智能化工程经历,并主持完成单项合同额不少于1000万元的建筑智能化工程(设计或施工或设计施工一体)不少于2项,具备注册电气工程师执业资格或高级工程类专业技术职称; (2)企业具有从事建筑智能化工程的中级及以上工程类职称的专业技术人员不少于20名。其中,自动化、通信信息、计算机专业技术人员分别不少于2名,注册电气工程师不少于2名,一级注册建造师(一级项目经理)不少于2名; (3)企业专业技术人员均具有完成不少于2项建筑智能化工程(设计或施工或设计施工一体)业绩。 3、技术装备及管理水平 (1)有必要的技术装备及固定的工作场所; (2)具有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运行良好。具备技术、安全、经营、人事、财务、档案等管理制度。

曾经,我们眼中有拥抱春天的狂欢,有舞台下观众热烈的掌声,有扩写着唯美浪漫的文字。 如今,半生已过,我们平凡的如同一杯开水,不再急着添加色料,不再忙着战胜别人,而是默默沉淀,如一波波暗流涌动的潮水,低调地奔腾着。 来日方长,其实并不长,该拼搏就拼搏,该开心就开心,生命哪有时间留给悲伤啊! 你该有的是非成败,别人也曾有过,你该有的辛酸苦辣,谁也不会缺席。不管怎样,我们总要演好人生这场大戏,直至生命落幕。 不谈亏欠,不负遇见。回首一片风雨飘摇,时光的胶卷里,有我们沉默的黑与白,也有我们舒展的大森林,在那里,回放着我们骄傲的荒唐事,也切磋着每一天的下酒菜。 半生已过,见过了天地辽阔,我依旧会翻山越岭,看自己想看的风景,见自己想见的人。 或许,一个转身,又是遗憾。偶尔,我也会像个少年一样,不需领会成人的复杂与焦虑,一意孤行踏上远方的旅途。谁规定,中年人只能把眼泪藏在漆黑的夜里?谁规定,中年人就不能有点梦想,就不能在生存夹缝中保留那点坚持? 世上本无枷,心锁困住人。如果一个人活得过于谨慎,事事都为别人考虑,最后,不但得不到应有的珍惜,反而连自我都会失去。真正的快乐,是源于一颗自由自在的心。

智能化设计技术规范

设计技术规范分类: 国家标准(GB) 机械行业标准(JB) 电子行业标准(SJ) 化工行业标准(HG) 国家专业标准(ZB) 轻工行业标准(QB) 铁路运输行业标准(TB)船舶行业标准(CB) 国家计量标准(JJ) 商检行业标准(SN) 农业行业标准(NY) 通信行业标准(YD) 石油天然气行业标准(SY)交通行业标准(JT) 石油化工行业标准(SH)冶金行业标准(YB) 纺织行业标准(FZ) 有色金属行业标准(YS)煤炭行业标准(MT) 电力行业标准(DL) 公共安全行业标准(GA)建筑材料行业标准(JC) 医药行业标准(YY) 林业行业标准(LY) 建筑工业行业标准(JG)城镇建设行业标准(CJ) 烟草行业标准(YC) 水产行业标准(SC) 商业行业标准(SB) 汽车行业标准(QC) 教育行业标准(JY) 水利行业标准(SL) 地质矿产行业标准(DZ) 环境保护行业标准(HJ) 广播电影电视行业标准(GY)卫生行业标准(WS) 民用航空行业标准(MH) 地方标准(DB) 劳动和劳动安全行业标准(LD)粮食行业标准(LS) 邮政行业标准(YZ) 海洋行业标准(HY) 航天工业行业标准(QJ) 测绘行业标准(CH) 稀土行业标准(XB) 新闻出版行业标准(CY) 包装行业标准(BB) 气象行业标准(QX) 档案行业标准(DA) 安全行业标准(AQ)

物资行业标准(WB) 金融行业标准(JR) 航空工业行业标准(HB)外经贸行业标准(WM)文化行业标准(WH) 民政行业标准(MZ) 旅游行业标准(LB) 土地管理行业标准(TD)体育行业标准(TY) 其他行业标准

论现代建筑设计新理念

论现代建筑设计新理念 发表时间:2016-04-01T10:26:51.327Z 来源:《基层建设》2015年21期供稿作者:何方张娟娟 [导读] 1上海东方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合肥分公司2安徽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智能建筑是现代建筑业更新换代的必然产物,也是现代电子技术与人类古老行业的结合,是一项巨大的系统工程。 1上海东方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合肥分公司 230001; 2安徽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 230022 摘要:本文对智能建筑设计更适应未来发展趋势,进行深入探讨。 关键词:建筑;设计;探究 智能建筑是现代建筑业更新换代的必然产物,也是现代电子技术与人类古老行业的结合,是一项巨大的系统工程,也是现代社会进步的标志。一个国家拥有多少数量的智能建筑,及建筑物智能化程度的高低,显示出国民经济综合实力的表现。智能建筑将是以后建筑的主要潮流,但在现在还存在一些具体问题,阻碍着智能建筑的顺利发展,带来很大的经济损失及浪费,必须抓住发展机遇,从明确认识,完善政策,充分利用高新技术,提高专业人员技术素质,借鉴国内外成功经验,发展建设智能工程,寻求处理问题的方法措施。 一、智能建筑发展方向 智能建筑的重要标志是智能化集成系统,也就是通讯自动化,建筑设备自动化和办公自动化三个系统的集成。是原来建筑物中“弱电”系统水平的极大提升。这种提升使不少人在认识上产生了误区,许多业主及设计人员对智能建筑的功能,信息化产品了解较少,形成一种盲目的“智能热”,造成智能建筑的规模和功能超出实际需要。事实上智能建筑属于高科技,投入也相对高,工程有一定难度,技术含量高风险也大。国家智能建筑专业委员会把智能建筑定义为:“智能建筑系利用系统集成方法,将智能型计算机,通信技术,信息技术与建筑艺术有机结合,通过对设备的自动监控,对信息资源的管理和对使用者的信息服务及其与建筑的优化组合,所获得的投资合理,适合信息社会需要并且安全,高效,舒适,便利和灵活特点的建筑物”。对于高智能的建筑物未来发展,必须要有足够的认识深度,根据不同的需求发展需要的智能建筑。在我国的智能建筑,其智能化程度与当地的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坚持既经济又实用为发展方向。设计中各种智能化系统存在的必要性能否满足建设者的需要,必须树立以人为本观念。 二、智能建筑一体化运作 智能化建筑技术不同于传统的技术领域,智能化建筑技术是新兴的高科技领域,技术发展并不完美,处于发展变化之中。因智能化建筑不是单一建筑或单一设备产品,而是多学科多个专业技术综合应用的整体建筑产品。其技术发展必须要多个行业,多个管理部门的协调共同发展。可见传统工程设计单位专业技术构成,己远远不能适应现时代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设计的需要。智能建筑技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外,新兴的环保生态学,生物工程学,生物电子学,仿生学,新材料学等技术发展,正在渗透到建筑智能化多学科技术领域中,实现人类聚居环境的发展目标。智能建筑是随着信息时代发展起来的新技术,是集计算机,通信,自动控制,土建及装饰,水,电,暖通等专业融为一体的综合性学科。智能建筑技术必然要求建筑设计与其相适应,因此工程设计单位必须及时调整相应专业结构,更新加强智能化高新技术相关专业的技术力量。 三、完善适应的政策措施 智能建筑的发展将进入一个发展快车道,人们的传统观念及旧规程不能适应时代前进的需要。对于智能建筑专业的规范化,必须统一才能适应发展的要求。智能建筑开发突出的问题是缺乏规范和标准,开发商对参于建设的各方如设计,集成商及供货商没有更有效的监控措施,使用到工程的智能化设备在无检测,无规范标准情况下任其使用和随意验收,而交工后不能正常使用,造成智能建筑整体功能不完善,达不到智能化要求。现在国内智能化建筑市场还缺乏规范行为,需要从行政管理和技术措施上对智能建筑市场和质量进行有效的监管力度。智能建筑的发展必须符合中国政府发表的“中国21世纪议程”中提出的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总方针。政府参于和指导规范智能建筑的管理极其关键,理顺现行建设体制,按市场规则引导和推动智能建筑的快速发展。具体操作上要建立健全智能建筑的管理体制,完善设计,施工,系统集成,工程监理单位的资质审批,严格制度审查及工程验收制度。制定相应的法规和管理办法,使得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加大处罚,使我国智能建筑从小到大,从局部到整体形成一个优良体系。 四、提高设计人员专业水平 智能建筑的设计与施工人员的素质总体水平急待提高。许多设计单位没有智能建筑化系统的设计资质,缺乏智能化专业设计人才,特别是建筑“弱电”人才,在智能设计与施工管理方面均存在严重不足。导致许多设计技术问题遗留给集成供应商或施工单位,造成智能化系统的质量低劣和先天不足。因此,智能建筑的管理者与使用者的素质也应全面提升。 五、坚持可持续发展,建设智能化生活小区 社会己进入到信息时代,依赖科学技术创造舒适的生活空间。智能小区的提出是社会个信息化改变人们生活方式的重要体现。推行小区建设符合中国国情,既可节省土地又便于加强城市规划管理。综观国外智能建设小区发展,国内小区发展处于初期走步阶段。从实际使用角度出发,社区网络建设为未来真正的智能小区搭建基础平台。要建立智能化住宅的质量保证,加快物业管理的立法,形成基本完善的产业政策体系。建设好智能小区的关键要处理好两个方面问题:①市场定位:由于智能小区提供的是商品化住宅,是面向社会的各种人居住,小区与智能大厦相比,市场化特征更为突出。②经济适用性,智能小区的建设必须是经济适用,可靠安全,开放和可持续发展性,其中经济适用是关键的。人们需要可以承受的智能化建筑,没有实际应用的智能化建筑是人们所不被接受。 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智能建筑会逐渐走向规范化和正规化,在质和量上有一个大的提升。智能化建筑这一高科技产物为建筑业开创了新的内涵,同时也使现代建筑业在领域的各个环节发挥人的聪明和创造力,为我国智能建筑事业的高速发展提供科学有序,规范健康的中国道路。 六、提高整体水平 智能建筑已经成为世界建筑发展的趋势。国外发达国家正在尝试运用高新技术建设智能型绿色建筑和生态建筑。现在发达国家智能建

建筑智能化设计资质标准

减小字体 一、总则 (一)建筑智能化系统设计专项资质设甲、乙两个级别。增大字体(二)持有建筑智能化系统设计专项资质的企业,可从事各类土木建筑工程及其配套设施的智能化项目的咨询、设计。其中包括:1、综合布线及计算机网络系统工程;2、设备监控系统工程;3、安全防范系统工程;4、通信系统工程;5、灯光、音响、广播会议系统工程;6、智能卡系统工程;7、车库管理系统工程; 8、物业综合信息管理系统工程;9、卫星及共用电视系统工程;10、信息显示发布系统工程;11、智能化系统机房工程;12、智能化系统集成工程;13、舞台设施系统工程。 二、标准 (一)甲级 1、资质和信誉 (1)具有独立企业法人资格。 (2)社会信誉良好,注册资本不少于300万人民币。 (3)企业承担过不少于2项大型建筑智能化系统设计项目的专项设计,或中型项目不少于3项。 2、技术条件 (1)专业配备齐全、合理,主要专业技术人员专业和数量符合所申请专项资质标准中“主要专业技术人员配备表”的规定。 (2)企业的主要技术负责人应具有大学本科以上学历,8年以上从事建筑智能化系统设计项目的设计经历,并主持完成过不少于2项大型建筑智能化系统项目的设计,具备注册执业资格或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称。 (3)主要专业技术人员中,非注册人员应完成过不少于2项中型以上建筑智能化系统项目的设计,并具备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称。

3、技术装备及管理水平 (1)有必要的技术装备及固定的工作场所。 (2)具有完善的资质管理体系、运行良好,具备技术、经营、人事、财务、档案等管理制度。 (二)乙级 1、资质和信誉 (1)具有独立企业法人资格。 (2)社会信誉良好,注册资本不少于100万元人民币。 2、技术条件 (1)专业配备齐全、合理,主要专业技术人员专业和数量符合所申请专项资质标准中“主要专业技术人员配备表”的规定。 (2)企业的主要技术负责人应具有大专以上学历,5年以上从事建筑智能化系统设计项目的设计经历,并主持完成过不少于1项中型以上建筑智能化系统设计项目的设计,具备注册执业资格或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称。 (3)主要专业技术人员中,非注册人员应完成过不少于2项小型以上建筑智能化系统设计项目的设计,并具备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称。 3、技术装备及管理水平 (1)有必要的技术装备及固定的工作场所。 (2)具有较完善的资质管理体系、运行良好,具备技术、经营、人事、财务、档案管理制度。 三、承担业务范围 (一)甲级 承担建筑智能化系统专项设计的类型和规模不受限制。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