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经济生活第七课

经济生活第七课

经济生活第七课
经济生活第七课

第七课个人收入的分配

【复习目标】

1、我国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的客观必然性

2、按劳分配的基本容和作用

3、按个体劳动者劳动成果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

4、收入分配公平的主要表现和意义,实现促进收入分配公平的举措

5、公平与效率的关系

【构建知识框架】

【考点详解】

考点一:我国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的客观必然性

我国实行的分配制度。决定分配,决定分配方式。

(1)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行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相应地必然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2)与我国现阶段生产力总体水平低,发展不平衡,多层次性相适应的(根本原因)。【巩固练习】

1.我国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的分配制度,把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其根本原因是

A、生产力水平

B、生产关系状况

C、所有制结构

D、生产

考点二: 按劳分配的基本容和作用

1、按劳分配的基本容及地位

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中个人消费品分配的基本原则。公有制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占,决定了按劳分配在我国所有分配方式中占地位。

2、实行按劳分配的必然性

实行按劳分配是由我国现实的经济条件决定的。是实行按劳分配的前提;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物质基础;社会主义条件下人们的劳动性质和特点,是实行按劳分配的。

3、实行按劳分配的作用(意义)

实行按劳分配,劳动者的个人收入与自己付出的劳动数量和质量直接联系在一起,有利于充分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激励劳动者努力学习科学技术,提高劳动技能,从而促进

社会生产的发展。按劳分配作为社会主义性质的分配制度,是对以往几千年来不劳而获的剥削制度的根本否定,是消灭剥削和消除两极分化的重要条件,它体现了劳动者共同劳动、的社会地位。

【注意】:按劳分配的适应围只限于公有制经济部,而不是全社会各种所有制经济成分都适用按劳分配,公有制经济中个人所得的工资、奖金、津贴都属于按劳分配的形式。同时,虽然按劳分配只能存在于公有制经济中,但却不能反过来说公有制经济中只采用按劳分配一种分配形式,公有制经济中的福利性分配等并不属于按劳分配,公有制经济中也实行有按生产要素的分配方式(如股份)。

【巩固练习】

2.实行按劳分配是由我国现实的经济条件决定的,这些经济条件包括

①生产资料公有制是前提条件②现阶段的生产力发展水平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直接原因③社会主义条件下劳动的性质和特点,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直接原因④生产资料所有制决定分配方式A.①②B.②③C.①③D.③④

3.下列收入中属于按劳分配的是

A、投资股票的风险收入

B、国有企业职工的奖金和津贴

C、个体劳动者的劳动所得

D、外资企业职工的工资收入

考点三: 按个体劳动者劳动成果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

1、在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除了按劳分配以外,还存在其他多种分配方式,主体包括按和分配。

2、个体劳动者劳动成果分配:个人占有生产资料,生产经营活动,其劳动成果扣除成本和税收后直接归劳动者所有,从而构成他们的个人收入。

3、按生产要素分配:是生产要素所有者凭借对生产要素的所有权参与收益分配。参与收益分配的生产要素主要有、、和等。

4、确立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原则有什么意义?

【注意】

1、深化整合:辩证认识按生产要素分配的作用

按生产要素分配有利于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和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以造福于人民。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会导致分配结果的悬殊和收入差距的扩大,影响社会公平。为此,国家应加强宏观调控,进一步健全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制度,并创造条件让更多群众拥有财产性收入等。

2、提示:

合法收入(包括合法的劳动收入和合法的非劳动收入):国家保护

非法收入(包括非法的劳动收入和非法的非劳动收入):国家取缔

劳动收入:劳动收入即劳动所得,是相对于不劳而获的剥削收入和资金收入而言的。形式多样,

如按劳分配收入、个体劳动者的劳动收入、按劳动要素分配的工资收入等;

非劳动收入:按资本分配的收入,如利息、股息。风险收入,如红利;

【巩固练习】

4.(20103). 某是一国有企业工程师,去年工资收入36000元,奖金8000元,个人专利转让

收入5000元;其妻开一家个体杂货店,年收入15000元;家里有房出租,年收入6000元。去年,某一家按劳分配收入和按生产要素分配收入分别是

A. 44000元 26000元

B. 36000元 19000元

C. 49000元 21000元

D. 44000元 11000元

5.小大学毕业后到一家国有企业工作,年薪4万元,岗位津贴1万元;他还利用业余时间搞一些

技术发明,一年的技术转让所得为1万元,期间炒股获得收益2万元。小上述收入中,按劳分配和按资本要素分配的收入分别为

A.4万元、3万元B.5万元、2万元C.5万元、3万元D.4万元、2万元

【自我总结】:一般哪些人的收入是属于下面的分配方式:

属于按劳分配:。

按个体劳动者劳动成果分配:。

按生产要素贡献参与收益分配:。

考点四: 收入分配公平的主要表现和意义,实现促进收入分配公平举措

1、收入分配公平的主要表现和意义

收入分配公平主要表现为,即要求社会成员之间的收入差距不能,要求保证人们的基本生活需要。公平的收入分配,有助于,实现、。

2、促进收入分配公平的举措

(1)坚持和完善的分配制度,为我国实现社会公平、形成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提供了重要的制度保证。

(2)保证的合理比重、占合理比重是实现社会公平的重要举措,这有利于理顺国家、企业和个人三者的分配关系,维护劳动者的利益,也有利于合理调整投资与消费的关系,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健康发展。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要着力提高低收入者的收入,逐步提高,建立机制和支付保障机制。

(3)是实现社会公平的另一重要举措。为此,要加强政府对收入分配的调节,保护,调节,取缔。通过强化,整顿分配秩序,把收入差距控制在一定围,防止出现严重的两极分化,实现公平分配。

【知识拓展】

1.我国目前的收入差距状况及其主要表现(是什么)

我国居民收入贫富差距过大,而且呈现继续扩大的趋势,主要表现在:

(1)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呈扩大趋势;

(2)不同群体之间收入分配差异明显,收入向高收人群体集中,两极差距扩大;

(3)不同区域之间居民收入差距扩大;

(4)行业收入差距继续拉大,垄断行业和非垄断行业收入差距日益突出。

同工不同酬

2.调节收入分配,缩小收入差距的原因(为什么)

(1)理论依据:①这是由社会主义的本质所决定的,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②市场经济具有自发性,会导致收入两极分化,需要国家进行宏观调控。

(2)现实意义:①有利于实现共同富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②有利于维护和实现社会公平正义,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③有利于调动人民的生产积极性,激发效率和社会活力,促进经济发展;④有利于提高消费水平,扩大需,拉动经济增长;⑤有利于促进经济和社会的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巩固练习】

6.观察右图,对此现象分析不正确的是

A .工不同酬应不同,体现了按劳分配原则

B .容易导致职工收入差距扩大

C .侵犯了劳动者获得劳动报酬的权利

D .初次分配也应注重公平

7.中共十七大报告指出,“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下列选项中具有缩小收入差距功能的再分配措施有

①提高企业最低工资标准②个人工薪所得实行超额累进税率

③扩大财产性收入④完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②④

8.(2009)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是实现社会公平的重要举措,下列体现“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的措施是

A.提高企业职工最低工资标准

B.调整银行存贷款利率

C.提高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

D.建立企业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 考点五: 公平与效率的关系

1、效率的含义:。效率提高就是。

2、效率与公平的关系: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效率与公平具有一致性。一方面。社会公平的逐步实现只有在发展生产力、提高经济效益、增加社会财富的基础上才能有可能。没有效率作为前提和基础的公平,只能导致;另一方面。只有公平分配,才能维护劳动者的权益,激发劳动者发展生产、提高劳动效率的积极性。效率与公平分别强调不同的方面,二者又存在着。注重效率要求拉开收入差距,而维护公平要求缩小收入差距。

3、收入分配方式对效率、公平的影响:如果分配方式有利于调动人们的生产积极性,就会提高效率,促进生产的发展 ;反之,则会降低效率,阻碍生产的发展。

4、如何处理效率和公平的关系?

(1)初次分配与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既要提高效率,又要促进公平,要将收入差距控制在合理的围。

(2)处理效率与公平的关系,既要;既要; 。

【巩固练习】

9.(2010)2010年3月,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要让人民生活的更加幸福、更有尊严,让社会更加公正、更加和谐。为了让社会更公正、更和谐,我们聘用工

A.初次分配中解决好效率问题,再分配中解决好公平问题

B.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形成合理的个人收入分配格局

C.统筹城乡发展,将国家的工作中心转移到农村工作上来

D.发挥市场在收入分配中的基础作用,合理拉开收入差距

10.(2008年卷)在企业分配中.如果过分压低劳动报酬,则不利于调动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终将限制企业的发展。这说明

A.公平是提高效率的保证B.要贯彻“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

C.效率是公平的物质前提 D.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注重公平

11.(09卷1)2009年初,我国政府推出新医改方案。该方案的目标是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医疗卫生服务,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这项改革有利于

A.提高收入水平,改善人民生活 B、完善分配制度,调节过高收入

C.实现社会公平,构建和谐社会 D、统筹城乡发展,实现优势互

12.亚当·斯密在《道德情操论》里指出,如果一个社会的经济发展成果不能真正分流到大众手中,那么它在道义上将是不得人心的,而且是有风险的。因为它注定要威胁社会稳定。这句话给我们的启示是

①要坚持收入分配的相对平等②要提高劳动报酬在再分配中的比重③要坚持再分配主要由市场机制形成的原则④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理顺分配关系,规分配秩序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13.有同学认为,社会主义的收入分配要更加注重社会公平,因此应消除收入差距,人人平均。请谈谈对此观点的认识。

【易错易混点辨析】

1.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是我国分配制度的根本原因

2.劳动收入一定是按劳分配收入。凡是工资收入就是按劳分配。

3.私营企业老板获得的收入是按个体劳动者劳动成果分配。

4.健全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制度,有利于缩小收入差距,促进社会公平。

5.收入分配的公平就是收入无差距,无差别。

6.政府设定最低工资标准是政府通过再次分配提高劳动者收入,是政府履行提供公共服务职

7.高效率就是高投入、高产出。

8.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初次分配要注重效率、再次分配更加注重公平

【课后练习】

1.“分配的方式本质上毕竟要取决于可分配的产品的数量”。这就是说

A.生产力的发展水平是决定分配方式的物质基础

B.实行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的一个本质特征

C.生产资料所有制决定产品的分配方式

D.产品的多少直接决定产品的分配方式

2.下列各项对按劳分配理解正确的是

A.实行按劳分配的物质基础是社会主义公有制

B.按劳分配是人类社会的一个永恒畴

C.按劳分配的实质是按劳动的时间进行分配

D. 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个人消费品分配的基本原则

3.按生产要素分配导致的客观结果是

A.社会成员收入差距拉大B.社会成员收入差距缩小

C.按劳分配主体地位降低D.极端两极分化

4.电视剧《乡村爱情》中的女主人公之一王小蒙为人正直、事业有成,开始时与父母经营豆腐

作坊,后来雇佣工人成立豆制品厂,获得了社会的广泛赞誉。王小蒙前后的收入包括

①按劳分配获得的收入②合法的劳动收入和合法的非劳动收入

③按劳动要素分配获得的收入④按个体劳动者劳动成果分配获得的收入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5.按照国家统计局专家的解释,财产性收入是家庭拥有的动产(如银行存款、有价证券等)、不动产(如房屋、土地等)所获得的收入。它包括出让财产使用权所获得的利息、租金、专利收入和财产营运所获得的红利收入、财产增值收益等。十七大报告中提出的“创造条件让更多群众拥有财产性收入”引人注目。下列选项符合这一要求的是

①积极推进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②完善支持自主创业的政策

③提高利率,增加居民股息收入④初次分配注重效率,再分配注重公平

A.①② B.①③C.①②④ D.②③④

6.(10) 2010年1月22日,省宣布自2月1日起提高最低工资标准。其后,许多省份陆续

提高了最低工资标准。这表明了政府

①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②通过再次劳动分配提高劳动者收入

③履行组织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职能④履行提供社会公共服务的职能

A. ②④

B. ②③

C. ①③

D. ①④

7、(2011卷)图2表示效率与收入差距的关系,横轴x代表收入差距,纵轴y代表效率,

原点O表示绝对的平均主义和绝对的低效率。曲线表示效率随着收入差距的扩大而变化的情况。该图表明

①在x1之前,效率与收入差距成反方向变化

②收入差距扩大到一定程度之后,效率会降低

③收入差距扩大具有激励作用,效率将会提高

A.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8、(2011卷)“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10%,争取农民收入实现更高增幅”是省“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目标。为实现这一目标,要求

①提高经济效率,实现国民经济健康发展②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

③实行农产品政府定价政策,提高农民收入④增加货币发行量,支持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A.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9、(2011)有人用拆字法解读“幸福”二字:“幸”字是由土和¥(钱)构成,“福”字包含了农、口、田。这样看来,“幸福”是指一个温馨和睦的家,有房住、有田耕、有钱花。从目前我国经济发展的状况看,要提升人民的幸福程度,应该①大力增加财政收入

②提高居民可支配收入

③满足居民合理住房要求④保持物价总水平基本稳定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②③④

D. ①③④

10、(2010)

按收入高低把总人口等分为高、中、低三组,图8所示为各组收入占总收入比重的两种不同状态。下列做法有利于由状态a向状态b转变的是

①加大扶贫开发与救济力度②个人收入按超额累进税率缴税

③发挥市场的自发调节作用④降低劳动报酬占初次分配比重

A.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③④

11、经济学中有“易斯拐点”之说,意指劳动力从无限供给到短缺的临界点。简而言之,在“易斯拐点”之前,是人求工作,不涨工资也会有源源不绝的劳动力;在“易斯拐点”之后,是工作求人,不涨工资就找不到合适的员工。“易斯拐点”之说对解决目前“用工荒”问题的启示是

A.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缩小工资收入差距

B.理顺分配关系,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

C.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

D.完善社会保障制度,依法维护劳动者权益

12.材料一

材料二十七届五中全会指出:近年来,政府、企业和居民三者之间分配关系呈现较为明显的失衡状况,城乡之间、地区之间、行业之间的收入差距都有扩大的趋势,收入分配问题已经到了必须下大力气解决的时候。因此,要在坚持基本分配制度的前提下,切实保护公民合法收入和私有财产,同时尽快扭转城乡、地区和不同行业之间的收入差距过大趋势,逐步形成中等收入占多数的“橄榄型”分配格局。为此,将会加大税收在二次分配中的调节作用。运用所学经济生活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材料一反映了什么现象。(2分)

(2)结合材料一、二,从经济生活角度,说明国家如何解决收入差距拉大的问题,从而实现社会公平?(10分)

主观题:13认为社会主义的收入分配要更加注重公平是正确的。公平的收入分配,是社会主义分配原则的体现,它有助于协调人们之间的经济利益关系,实现经济发展、社会和谐。效率与公平具有一致性,效率是公平的物质前提,社会公平的实现只有在发展生产力、提高经济效率、增加社会财富的基础上才有可能。没有效率作前提和基础的公平,只能导致平均主义和普遍贫穷。可见,认为公平应消除收入差距,人人平均是错误的。

12.(1)材料一反映了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大,城市居民生活水平明显高于农村居民。(2分) (2)①大力发展生产力,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使全体人民的收入都有所增长。(2分)

②政府要加强调节,提高低收入者的收入水平,调节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把收入差距控制在一定的围之,防止出现严重的两极分化,实现合理公平分配。(2分)

③充分发挥财政和税收的作用,调节收入分配。调节财政支出结构,加大对“三农”、教育和社会保障事业的投入。(2分)

④统筹城乡发展、区域发展,加大对农村和欠发达地区的支持力度,努力增加农民收入,最终实现共同富裕。(2分)

⑤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对低收入者实行社会保障制度,并逐步扩大社会保障的覆盖面。

(2分)

2021年高考政治一轮复习学案设计:经济生活第六课投资理财的选择 (无答案)

一轮复习第六课《投资理财的选择》导学案 学号:姓名:小组: 三、【学习攻略】

四、【重难探究】 1.关于储蓄存款应注意的问题 (1)比较活期储蓄和定期储蓄 (2)

(3) 利率涨幅高于物价涨幅时,存款储蓄才有实际收益。反之,存款收益缩水,甚至实际.利率与国民经济发展的关系 2、(1)利率是宏观调控的重要杠杆,是调节货币供给量的重要手段。(逆方向调节) (2)当物价持续上涨,出现通货膨胀时,一般上调利率。上调存款利率,居民储蓄 增多,上调贷款利率,贷款数量减少,从而可以减少流通中的货币量,抑制总需求和物价增长。 (3)当物价持续低迷,出现通货紧缩时,一般下调利率。下调存款利率,存款减少, 居民投资、消费增加。下调贷款利率,贷款增加,从而可以增加流通中的货币量,刺激总需求的增长。 收益为负。 五、【拓展阅读】 存款准备金率就是中央银行(中国人民银行)根据法律的规定,要求各商业银行按一定的比例将吸收的存款存入在中国人民银行开设的准备金账户,这部分存款叫作

存款准备金;存款准备金占金融机构存款总额的比例叫作存款准备金率,提高或降低存款准备金率能够有效地调节和控制货币的投放量,维护物价稳定。 基准利率是金融市场上具有普遍参照作用的利率,其他利率水平或金融资产价格均可根据这一基准利率水平来确定。 六、【当堂检测】 1、假设某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比上年同期上涨4.5%,一年期定期存款利率为3.25%。不考虑其它因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储蓄存款存在一定的风险②存款利息受CPI涨幅影响 ③储蓄存款不具有投资的功能④当前居民存款的实际收益是负的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3、面对盈利增速放缓带来的经营压力,多家商业银行开始不断创新金融业务和品种,如“手机银行”、“网上银行”、个人住房和汽车消费贷款、银行高校合作支持高科技产业发展贷款等。这些做法 ①是商业银行主动适应市场提高竞争力的表现②改变了商业银行的基础业务和利润主要来源③能够确保商业银行稳定地实现主要经营目标④更好发挥商业银行促进生产方便生活的作用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4.《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的意见》强调,要大力发展直接融资。加大创新力度,丰富债券品种,进一步发展企业债券、公司债券、非金融企业债务融资工具、项目收益债等,支持重点领域投资项目通过债券市场筹措资金。从材料中可以看出() ①丰富企业债券品种是企业融资的最佳方式②我国通过拓宽融资渠道解决企业融资难问题 ③投融资体制改革丰富了居民的投资方式 ④发展直接融资能够激发企业活力,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5.个人税收递延型商业养老保险,是指投保人购买商业养老保险时,保费在税前列支,在领取保险金时再缴纳个人所得税,其实质是国家给予购买商业养老保险产品的个人的税收优惠,达到降税养老的目的。该险种的推出有可能引起的连锁反应是 ①商业养老保险销量提高→财政养老负担减轻→养老保障体系更完善 ②政府税收减少→宏观调控能力减弱→社会保障支出减少 ③保险公司产品丰富→保费增加→保险公司利润最大化 ④个人当期税负降低→商业养老保险销量提高→个人养老品质提升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七、【网络构建】

《经济生活》第七课测试题参考答案

《经济生活》第七课测试题参考答案 ①加强政府对收入分配的调节的确需要。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是实现社会公平的一个重要举措。要加强政府对收入分配的调节,保护合法收入,有效调节过高收入,坚决取缔非法收入。(分) ②但仅仅靠政府的调节是不够的。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为我国实现社会公平、形成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提供了重要的制度保证。(分) ③增加居民收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是实现社会公平的重要举措。(分) ④要不断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建立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提高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增加社会保障支出,提高低收入者的生活水平。(分) . ()随着经济快速发展,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增长较快,但其增长幅度低于国内生产总值增幅,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发展不同步;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及其增长幅度低于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及其增幅,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较大。(分) ()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效率与公平具有一致性。一方面,效率是公平的物质前提,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才能为增加城乡居民收入,完善社会保障提供物质保障;另一方面,公平是提高经济效率的保证,只有不断增加居民收入,健全再分配调节机制,才能充分调动生产者的积极性,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健康发展。(分) ②效率与公平也存在矛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兼顾效率与公平。要理顺国家、企业和个人三者分配关系,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与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要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要量力而行、尽力而为,加大再分配调节力度,实现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分) 《经济生活》第七课测试题参考答案 . ①加强政府对收入分配的调节的确需要。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是实现社会公平的一个重要举措。 要加强政府对收入分配的调节,保护合法收入,有效调节过高收入,坚决取缔非法收入。(分) ②但仅仅靠政府的调节是不够的。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为我国实现社会公平、形成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提供了重要的制度保证。(分) ③增加居民收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努力 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是实现社会公平的重要举措。(分) ④要不断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建立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提高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 增加社会保障支出,提高低收入者的生活水平。(分) . ()随着经济快速发展,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增长较快,但其增长幅度低于国内生产总值增幅,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发展不同步;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及其增长幅度低于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及其增幅,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较大。(分) ()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效率与公平具有一致性。一方面,效率是公平的物质前提,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才能为增加城乡居民收入,完善社会保障提供物质保障;另一方面,公平是提高经济效率的保证,只有不断增加居民收入,健全再分配调节机制,才能充分调动生产者的积极性,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健康发展。(分) ②效率与公平也存在矛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兼顾效率与公平。 要理顺国家、企业和个人三者分配关系,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与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要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要量力而行、尽力而为,加大再分配调节力度,实现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分) 1 / 1

高一政治必修一第四课 第七课知识点总结

第四课生产与经济制度 1、生产和消费的关系 (1)生产决定消费——物质资料的生产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2)消费对生产有反作用——消费是物质资料生产总过程的最终目的和动力 2、为什么要大力发展生产力 (1)我国现状:我国目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其社会的主要矛盾是落后的社会生产同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之间的矛盾。 (2)意义:这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3、改革是强国之路性质:是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4、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 国有制的地位:掌握着国家的经济命脉,在国民经济中起主导作用。 集体经济:含义:由部分劳动者共同占有生产资料的一种公有制的经济。 地位:是我国农村的主要经济形式,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混合所有制经济,是不同所有制经济按照一定原则实行联合生产或经营的经济形式。 (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集体成分,都是公有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5、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主要体现在: (1)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 (2)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 6、非公有制经济 (1)个体经济(2)私营经济(3)外资经济 7、我国基本经济制度存在的意义 适合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发展不平衡、多层次的状况,符合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这是根本原因) 实践证明:有利于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有利于增强综合国力、有利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第七课个人收入与分配 1、按劳分配 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中个人消费品分配的基本原则 2、实行按劳分配的原因,是由我国现实的经济条件决定的。 3、实行按劳分配的意义 (1)实行按劳分配,有利于充分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激励劳动者努力学习科学技术,提高劳动技能,从而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2)是消灭剥削和消除两极分化的重要条件,它体现了劳动者共同劳动,平等分配的社会地位。 4、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1)按个体劳动者劳动成果分配(个体经济) (2)按生产要素分配 5、效率:在分配中必须坚持效率优先的原因:由我国的根本任务的国情决定的。 根本任务:发展生产力国情:人口众多,人均自然资源相对贫乏 发展经济必须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提高资源使用效率 6、兼顾公平 (1)公平:主要表现为收入分配的相对平等,即要求社会成员之间的收入差距不能过于悬殊,要求保证人们的基本生活需要 7、效率与公平的关系(在收入分配中,效率与公平是一对矛盾,即对立统一) (1)效率是公平的物质前提。 (2)公平是提高经济效率的保证。 8、效率和公平相统一 (1)要允许和鼓励一部分地区和个人通过诚实劳动和合法经营先富起来,带动其他地区和个人致富,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2)既要反对平均主义,又要防止收入差距悬殊。既要落实分配政策,又要提倡奉献精神;在鼓励人们创业致富的同时,又要倡导回报社会和先富帮后富。 (3)必须正确处理初次分配注重效率与再分配注重公平的关系。

经济生活第七课复习学案

第一周第一课时 教师寄语:没有比人更高的山,没有比脚更长的路。 第三单元收入与分配 第七课个人收入的分配(一) 【考纲要求】 1.分配制度:生产决定分配;按劳分配及其作用;我国多种分配方式并存。(重点)2.效率与公平:收入分配方式对效率、公平的影响;提高效率、促进公平。(难点)【复习提问】 1.现行分配制度是什么?其客观必然性? 2. 按劳分配的基本内容、地位 3. 按要素分配的意义。 4. 收入分配公平的表现及意义。 5. 如何促进收入分配公平? 6. 效率与公平的关系。 【新教材修改部分】 1.按要素分配 含义:生产要素包括劳动、资本、管理、技术、信息、土地。 原因:生产要素参与分配,是对市场经济条件下各种生产要素所有权存在的合理性、合法性的确认,体现国家对公民权利的尊重,对劳动、知识、人才、创造的尊重,有利于完善按要素分配的体制机制,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增加居民收入,推动经济发展。 2.分配公平 措施:(1)坚持我国的分配制度,深化分配体制改革,实行合理的分配政策; (2)增加居民收入,着重保护劳动所得,鼓励勤劳守法致富,坚持在经济增长的同时实现居民收入同步增长、在劳动生产率提高的同时实现劳动报酬同步提高。 (3)要促进收入分配更合理、更有序,扩大中等收入群体,增加低收入者收入,调节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要履行好政府再分配调节职能,加快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缩小收入分配差距。 【考点过关】 考点一:按劳分配 1. 60多年来,我国分配制度经历了“单一的按劳分配方式→按劳分配为主体、其他多种分配

方式为补充→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变迁。这一变迁的根本原因是 ( ) A.经济全球化趋势不断深化 B.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不断完善 C.社会主义制度的改革和发展 D.由我国生产力不断发展的水平和特点决定的 3. 下面是小吴一家人所获得收入,其中属于我国现阶段社会主义个人消费品分配基本原则的具体体现形式的有 ①小吴的爷爷通过自己炒股所得收入 ②小吴爸爸承包20亩地,在专家指导下科学种植所得收入 ③小吴的妈妈在外资企业工作所得工资④小吴在国有企业工作所得工资收入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①④ 考点二:按要素分配 5. 2018年3月,根据股权和分红激励试点方案,某物质科学研究院将技术股的30%奖励给科研团队。企业参与股权和分红激励试点,将科研人才与企业发展“绑在一起”,有利于( ) ①促进市场经济的发展②防止出现收入差距 ③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④增加居民收入,实现同步富裕 A.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6.张先生是某国有企业的职工,每月获得5300元工资,通过科技创新,获得了公司奖励3万元,并且通过科技入股的形式参与了某私营企业的生产,一年可获得收入4万元。下列对张先生的收入情况表述正确的是( ) ①5300元工资属于按劳动要素参与分配②3万元属于按要素参与分配 ③4万元属于按资本要素参与分配④鼓励科技要素参与分配可以促进科技创新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考点三:促进收入分配公平 7.2018年,我国多地提出,要深化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省级统筹,提高退休人员和城乡居民养老金标准。这一要求有利于( ) ①完善分配政策,促进社会和谐②提高居民收入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 ③着重保护劳动所得,增加居民收入④健全再分配调节机制,实现社会公平 A.①④ B. ②③ C. ①② D. ③④ 9.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鼓励勤劳守法致富,扩大中等收入群体。坚持在经济增长的同时实

(完整版)经济生活第七课专项训练

2019年高考政治一轮复习课时训练:经济生活第七课 一、选择题 1.某市村民老王算了一笔账:自家有40亩地,以前以种玉米为主,遇到顶好的年景,纯收入也就3万多元;2014年,以土地入股一家农业合作社后,自己除了不用再费劲种地、可以坐享股金外,还能分红4万多元。下列对此经济现象的认识正确的有( ) ①老王入股前后的收入都属于按劳分配取得的收入②农民以土地入股合作社实现了农村土地所有权的转移③农业合作社模式能提高土地利用率和规模经营水平④农业合作社模式能促进生产要素参与分配,增加农民收入 A.①③B.②③C.②④D.③④ 2.当前,我国积极推动形成体现增加知识价值的收入分配机制,允许科研人员和高校教师在履行好岗位职责、完成本职工作的前提下依法依规适度兼职兼薪。这一做法 A.有助于调节收入差距,促进社会公平B.是我国按劳分配制度的完善和发展 C.通过生产要素参与分配促进财富创造D.体现通过再分配为提高效率创造动力 3.某地农村新集体经济推进产权制度改革,明晰各类生产要素产权归属问题。村集体经济经历了办农业、办企业、办物业、搞资本运作四个阶段,形成了资产租赁型、企业股份型、农业开发型、联合发展型等四种发展模式,建立起农村各方利益主体认可的分配机制,从共建到共享,实现了强村富民。这表明,推进农村产权制度改革有利于 ①探索农村集体经济多种实现方式,为农村集体经济释放活力 ②变革农村集体经济所有制性质,解放和发展农村社会生产力 ③实现各类生产要素有效利用,让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 ④在农村集体经济中落实按劳分配原则,充分调动村民积极性 A.①③ B.①② C.②④ D.③④ 4.(题文)2017年9月,国务院出台改革举措,允许高校和科研院所采取年薪制、协议工资制、项目工资等灵活多样的形式引进S层次或紧缺人才。这一举措 A.坚持了按劳分配为主体B.属于按生产要素分配C.属于国民收入的再分配D 改变了我国高校性质5.2017年8月23日,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要扩大国有科技型企业股权期权和分红等激励政策实施范围、放宽实施条件,完善股权激励和技术入股相关所得税政策。上述举措 ①是对按劳分配原则的坚持和完善②旨在增加科技人才的财产性收入 ③体现了对劳动、知识和创造的尊重④有利于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

人教版高中思想政治教学设计《经济生活》

《经济生活》中关于消费理论的知识点 【教学依据】 理论依据:高考考频考点 现实依据:物价上涨导致人民消费压力增大 国家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变化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帮助学生巩固已有知识, 2、帮助学生将所学知识系统化 [能力目标] 1、提升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学会分析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变化的依据,理解社会保障机制健全的重 要性,理解提高最低工资标准的背景意义。 3、熟悉高考的基本模式,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发挥德育的教育的作用,结合学生身心发展特点,更好的认识社会,帮助学生认识理解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的意义,这样的政策对于人民的投资理财有一定的影响;培养学生关心国家大事的态度,增强学生的政治素养。面对经济形势的变化,作为消费者应该树立科学的消费观。 [教学重、难点] 难点与重点:消费与宏观调控相关方式的关系,消费与收入以及未来收入的关系;科学发展观与消费的关系 [教学方式] 教法:情境教学法、多媒体辅助教学、讲授法 学法:探究式学习、合作交流式学习、讨论法 [教学构思] 围绕“消费”这个话题展开,这部分知识涉及到《经济生活》第二课、第三课、第四课、第六课、第七课、第八课、第十课的内容,牵扯的知识点非常广,希望通过这种串联法,将相关的知识点有机的联系起来,帮助学生构建立体的知识体系,更好的学会融会贯通。计划通过三个部分来进行 即:经济现象分析----经济措施理解-----经济意义 一、经济现象分析 课堂导入:

今天我们一起复习一个话题:消费!请大家回忆一下,影响消费水平的因素有哪些? 学生答:居民收入和物价总水平 1、复习收入与消费的理论知识 进一步追问:具体来说收入理论是如何描述的? 学生甲答:收入是消费的前提和基础,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人们当前可支配收入越多,消费量越大。 学生乙补充:居民消费水平还受未来收入预期的影响。如果未来收入不乐观,人们会节制当前的消费,以备不时之需,反之亦然。 学生丙:还有社会总体消费水平也有影响。 教师总结、过渡:关于收入的理论知识同学们掌握的不错,收入与我们的消费密切相关,除此之外,物价的变动也会影响人们的消费水平。 2、复习物价与消费的理论知识 材料一: 由这个图表同学们能够很清楚地看到从2010年到现在CPI指数不断攀升,生活中大家感受最明显的是那种商品的价格变化? 学生答:猪肉价格涨得最厉害! 追问:CPI上涨对我们有什么影响呢?为什么呢? 学生答:好贵啊,吃不起肉啦,因为收入没有增加! 3、知识梳理: 由刚才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2017届高考政治第一轮复习《经济生活》第七课复习测练题

《经济生活》第七课复习测练题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在市场经济大潮下,老王从开始给私营企业老板打工,到给自己打工,最后大量雇用别人打工,其主要收入分配方式变化的顺序是 A.按资本要素分配→按个体劳动成果分配→按劳动要素分配 B.按个体劳动成果分配→按劳动要素分配→按资本要素分配 C.按劳动要素分配→按个体劳动成果分配→按资本要素分配 D.按劳动要素分配→按资本要素分配→按个体劳动成果分配 2.2010年10月15日至18日,中共十七届五中全会在北京召开,“包容性增长”成为此次全会的主旋律。“包容性增长”是使经济发展回归增长本意,即发展的目的不是单纯追求GDP的增长,而是使经济增长、社会进步与人民生活的改善同步进行,通过理顺收入分配机制,使人民生活水平随经济增长不断提高,幸福感不断增强。理顺收入分配机制 ①要建立覆盖全民的社会保障体系 ②要保证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占合理比重 ③要健全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制度 ④应主要依靠国家来调节收入分配 A.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④ 3.某市市长认为,惠民富市才能建设和谐社会。必须顺应群众的期望,把保障和改善民生摆到更加突出的位置,不断加大公共财政向民生倾斜的力度,把财政增量部分更多地用于民生。这需要地方财政 A.在初次分配中把效率和公平结合起来 B.发挥对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 C.优化财政的支出结构 D.千方百计增加财政收入 4.在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多种分配方式中,按劳分配居于主体地位。在公有制经济中,按劳分配的对象是 A.社会总产品B.个人消费品 C.生活必需品D.物质总产品 5.某国有企业改组为股份公司,技术员王某购买了内部职工股,年终按股分红得3 000元,他还将自己的专利技术投入公司入股,年终又获得17 000元,全年他共得工资款36 000元,岗位津贴960元,奖金12 800元,一年之中他缴纳各种税款4 500元,向困难职工捐款1 000元。在王某一年的所得中,属于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分别是 A.29 760元;17 000元 B.49 760元;20 000元 C.48 800元;20 000元 D.44 260元;3 000元 6.国务院决定,从 2009 年起三年内我国医改投入8 500 亿,努力建成覆盖全国城乡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初步实现人人都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目标。这样做 A.是发展市场经济的必然要求 B.是解决效率与公平问题的根本途径 C.是坚持社会主义本质的要求 D.是贯彻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的要求 近年来,国企高管与普通员工收入差距过大的问题,成为公众热议的话题。据此回答7~8 题。 7.2009年9 月,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等六部门联合下发《关于进一步规范中央企业负责

经济生活第7课 《个人收入的分配》导学案及答案

经济生活第7课《个人收入的分配》导学案 一、考纲考点 1.生产决定分配 2.按劳分配及其作用 3.我国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4.收入分配方式对效率与公平的影响 5.提高效率,促进公平 二、课时知识建构 三、考点解读 考点1、2按劳分配 1.现行分配制度的客观必然性 2.按劳分配的地位、基本内容和要求 (1)地位: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中分配的基本原则,在我国所有分配方式中占主体地位。 (2)基本内容和要求:在经济中,在对作了各项必要扣除之后,以劳动者向社会提供的劳动(包括劳动数量和质量)为尺度分配,多劳多得,少劳少得。(3)按劳分配的原因 ①客观必然性:是由我国现实的决定的。实行按劳分配的前提是,物质基础是社会主义公有制条件下,直接原因是社会主义条件下人们劳动的。 ②意义:有利于促进的发展,体现了劳动者共同劳动、的社会地位。学习小贴士 在公有制经济中,劳动者的工资、津贴、奖金都是按劳分配的具体表现。 注:按劳分配的实现形式: ①国家机关、公有制事业单位、公有制企业中的职工的工资、奖金、津贴; ②公有制控股的股份制企业中的职工的工资、奖金、津贴; ③农村经济中的“联产计酬”。 考点3我国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一)考点梳理 1.按个体劳动者劳动成果分配:个体劳动者占有生产资料,独立从事生产经营劳动,其劳动成果扣除后直接,而构成他们的个人收入。 学习小贴士

个体劳动所得的分配范围是个体经济,分配对象是个体劳动者的劳动成果,个体劳动者的特点是个人占有生产资料,独立从事生产经营,既是劳动者,又是经营者、投资者。个体劳动者的合法收入受国家保护。 2.按生产要素分配 (1)含义:按生产要素分配,是生产要素所有者凭借对生产要素的所有权参与收益分配。(2)具体形式:主要有劳动、资本、技术和管理等。 (3)原因:健全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制度,是对市场经济条件下各种生产要素所有权存在的的确认,体现了国家对公民权利的尊重,对的尊重。这有利于让一切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以造福于人民。 (二)题眼突破 1.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具体形式比较 学习小贴士 (1).区分劳动收入与按劳分配收入 ①劳动收入即劳动所得,是相对于非劳动生产要素参与分配获得的收入而言的。因此,按劳分配收入一定是劳动收入。 ②但劳动收入不一定是按劳分配。如按个体劳动者劳动成果分配、按劳动生产要素分配。【提醒】非劳动收入一定属于按生产要素分配。另外,按劳分配一定存在于公有制经济中,但公有制经济中的分配不一定都是按劳分配。 (2).财产性收入财产性收入,指通过资本、技术和管理等要素与社会生产和生活活动所产生的收入。即家庭拥有的动产(如银行存款、有价证券)和不动产(如房屋、车辆、收藏品等)所获得的收入。 2.关于科技人员的收入分配方式 对科技人员收入的分配形式应全面了解,具体分析,不能一概而论。 (1)公有制企业中科技人员收入的分配方式主要是按劳分配。还有非按劳分配的福利性分配和社会保障收入。 (2)股份制企业中,科技人员凭技术向企业投资入股,获得相应的股份,从股份制企业获取收入,属按技术要素投入所得的收入。 (3)私营企业或外资企业中,科技人员受雇于私营企业主和外商,其所得工资是按劳动要素分配。

经济生活第七课一轮复习

第七课个人收入的分配 班级 __ 姓名命题人:宋瑞花12.20 【课前预习案】 三、知识体系构建: 四、复习自测: A组 1、以下对按劳分配理解正确的是() A、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性质的分配原则 B、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分配原则 C、按劳分配的对象是社会总产品 D、按劳分配的标准是等量劳动获得等量报酬 2、“分配的方式本质上毕竟要取决于可分配的产品的数量”。这就是 ( ) A.生产力的发展水平是决定分配方式的物质基础 B.实行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的一个本质特征 C.生产资料所有制决定产品的分配方式 D.产品的多少直接决定产品的分配方式 3.实行按劳分配的直接原因是( ) A、我国实行生产资料公有制 B、我国的生产力水平总体上比较低 C、我国还没有最终实现共同富裕 D、社会主义条件下人们劳动的性质和特点

B组 4.近十几年来,我国国家和企业分配份额呈现双增加态势,而个人的分配份额则有所下降,社会收入分配差距也呈日益扩大的态势。为此必须() A.保证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占合理比重 B.保证劳动报酬在再分配中占合理比重 C.建立企业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和支付保障机制 D.合理调整投资与消费的关系 5.著名经济学家成思危先生在“全球经济大势与中国资本市场高峰论坛”上指出“要缩小贫富差距,到了今天,我们要注意公平,不能只注意效率,忽视公平,满足不了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与文化需求。”成先生言论的经济学依据有() 效率是公平的物质前提 公平是提高经济效率的保证●社会主义的本质是实现共同富裕?公平是解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主要矛盾的根本方法 A. ?B. ?C. ●D.●? 6、李明一家五口都有收入。他本人承包了集体的土地,收入一万多;和妻子开了一个小店,纳税后有两万多;儿子是一家股份制企业的职工,工资、奖金和津贴有三万多,另外炒股也能赚四五万;女儿是一家国有企业的工程师,工资也有五万,另外利用休息日为一家外资企业当顾问获得五万报酬;母亲靠出租房屋获得一万多的收入。 请回答:李明一家的收入各属于什么分配方式? 【课堂探究案】 探究一:误区警示(判断并说明理由) 1.按劳分配是劳动收入,劳动收入就是按劳分配。() 2.在公有制基础上进行的分配一定是按劳分配。() 3.在公有制经济中对劳动者生活起保障作用的福利性分配和从社会保障中取得的各种收入,都属于非按劳分配方式。() 4.凡是工资收入都是按劳分配收入。非劳动收入就是剥削收入。() 5.我国农村经济,其分配方式是按个体劳动者劳动成果分配。() 6.在我国的分配制度中,按劳分配体现了公平,忽略了效率;按生产要素分配体现了效率,忽略了公平。() 7、初次分配注重效率,再分配注重公平。() 8、收入分配公平就是坚持平均主义。()

九年级政治第七课学案

第七课《关注经济发展》导学案 一、学习目标: 结合老百姓日常生活的变化,引导同学们体会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所取得的巨大经济成就,进而了解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三步走”战略目标。帮助同学们了解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及其建立的依据,各种所有制经济完全可以在市场竞争中发挥各自的优势,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二、重难点: 1、重点:经济社会发展“三步走”战略目标;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分配制度 2、难点:各种所有制经济完全可以在市场竞争中发挥各自的优势,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三、学习方式: 小组合作学习、讨论与展示、多媒体辅助 四、课前预习: 1、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中心。 2、是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 3、是国民经济的主导力量。 4、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确立这一基本经济制度是由我国和决定的。 五、学习过程 第一课时、造福人民的经济制度 1、感受身边的变化 【活动一】提杨家的帐本反映了我国的经济生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帐本存在哪些差别?它说明了什么? 答:(1)、改革开发强后我国人民币生活所发生的变化,改革开发以来我国经济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得到了明显提高。(2)、差别在于:A、家庭消费指出的结构发生了变化;B、是指出的数额大小明显发生了变化。(3)、说明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人民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得到了明显提高,基本实现了由温饱向小康转变。 (1)、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体现在:①祖国发生巨大变化②日常生活发生变化 (2)、经济社会发展的“三步走”战略:P88-89 【活动二】绘制图表:经济建设的巨大成就 2、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经济制度 【活动三】上海宝钢工程——“关键少数”即全民所有制经济的作用? 答:A、将更有利于促进先进生产力的发展;B、有利于增强我国的经济实力、国防实力和民族凝聚力;C、更好地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有越性。 (1)、公有制是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 公有制经济包括:①、国有经济;②、集体经济;③、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它可以有多种实现形式。 (2)、国有经济 ①、含义:生产资料和劳动产品归全体人民共同所有的公有制经济。可以有多种实现形式。 ②、地位:国有经济是国民经济的主导力量。(为什么说国有经济是国民经济的主导力量?)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一《经济生活》教案:第七课个人收入的分配第一框按劳分配为主体 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第三单元收入与分配 第七课个人收入的分配 第一框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联系经济生活中的实际,初步认识我国目前存在的多种分配方式,并确认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必要性和必然性。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合作探究,培养学生全面系统地看问题,正确认识现实生活中的收入分配差距,提高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本框学习,使学生感受到我国现阶段的收入分配制度有利于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有利于促进社会财富的增加和社会生产的发展。 二、教学重、难点 全面理解按劳分配;多种分配方式并存,重点理解按生产要素分配 三、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时政解读: 着重保护劳动所得,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健全工资决定和正常增长机制,完善最低工资和工资支付保障制度,健全资本、知识、技术、管理等由要素市场决定的报酬机制。 规范收入分配秩序,保护合法收入,调节过高收入,清理规范隐性收入,取缔非法收入,增加低收入者收入,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努力缩小城乡、区域、行业收入分配差距,逐步形成橄榄型分配格局。【课堂探究】: 探究活动一:我国的分配制度是什么?为什么实行这一制度? 学生回答: 教师总结:根本因素:生产力 直接因素: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探究活动二:认识按劳分配 情境一:在某国有企业车间里,初级技工,在工作过程中总是请假,月工资2000元。 高级技工,工作的熟练度高,完成质量高,工资自然高,月工资5000元。 初级技工,工作积极,总是超额完成生产任务,收入还不错,月工资3200元。 他们的工资收入属哪种分配方式?他们的工资为什么高低不一?

《经济生活》价格变动的影响教学案.doc

《经济生活》价格变动的影响教学案 第一单元生活与消费第二课多变的价格 2.2 价格变动的影响【学习目标】1、知识目标⑴识记替代品、互补品等概念。⑵理解价格变动对消费需求、对生产的影响。⑶运用有关知识说明价格变动前后商品供应量和需求量会发生什么变化。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正确进行消费选择的能力。提高他们理解和参与经济生活的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了解价值规律的作用,增强学生竞争意识,激发学习积极性,提高自身素质,适应激烈的社会竞争。【考试要求】高考考纲学业水平测试要求1、价格变动对人们生活和生产经营的影响 1、价格变动对人们生活和生产经营的影响 b 【教学重点和难点】1、价格变动对生活、生产的影响。2、价格与供求的相互影响关系。【教学方法、学法点津】1、教学方法合作探究法;多媒体演示法2、学法点津走进生活,感悟道理。结合生活中的实例分析供求影响价格和价格变动对生产和生活的影响,在具体感性材料中,感悟其中包含的经济学道理。【课时安排】 1课时【教学过程】【自主学习过程】【交流、合作探究】【学习反思】(一)对人们生活的影响1、价格变动会引起 _____________的变动一般来说, 2、不同商品对价格变动反映程度是_________的。价格的变动对生活必需品需求量影响对高档耐用品需求量的影响 3、消费者对既定商品的需求,不仅受__________价格变动的影响,

而且受____________价格变动的影响。⑴含义①互为替代品是指②互补商品是指⑵影响:① 在可以相互替代的两种商品中, ② 在有互补关系的商品中, (二)对生产经营的影响1、调节_______________填写下表,说明价格变动对生产的调节作用。 2、提高_________________目的: 3、促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目的:(一)对人们生活的影响1、【读图】下图反映了你所学的什么经济学观点?请简要加以分析。价格(p)数量(q)2、【辨析】副食品价格的上涨必然使人们减少对其的需求量。 3、【巩固练习】下列商品构成互补商品的是:()①印刷品与纸张②啤酒与小麦③家具与木材④商品房和建筑材料 a、①②④ b、①②③ b、 c、①②③④ d、③④ 4、【巩固练习】假定甲商品和乙商品是替代品,甲商品和丙商品是互补品。如果市场上甲商品的价格大幅度下降,那么,在其他条件不变时①乙商品的需求量减少②乙商品的需求量增加 2019-03-01 第一单元生活与消费第二课多变的价格 2.2 价格变动的影响【学习目标】1、知识目标⑴识记替代品、互补品等概念。⑵理解价格变动对消费需求、对生产的影响。⑶运用有关知识说明价格变动前后商品供应量和需求量会发生什么变化。2、

山东省济宁市级优质课一等奖:高中政治必修一经济生活7.1我国的分配制度(学案)

第七课个人收入分配 第一课时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一、自主学习(通读课本,完成填空) 1.生产决定,生产资料所有制决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行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相应地就必然实行的分配制度。 2.按劳分配的基本内容: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经济中个人消费品分配的基本原则。在公有制经济中,在对社会总产品作了各项必要的扣除之后,以劳动者向社会提供的(包括劳动数量和质量)为尺度分配,多劳多得,少劳少得。 3.生产资料公有制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社会主义公有制条件下生产力发展水平是实行按劳分配的③社会主义条件下人们劳动的性质和特点,是实行按劳分配的 4.有利于充分调动劳动者的和,激励劳动者努力学习科学技术,提高劳动技能,从而促进社会生产发展。体现了劳动者、平等分配的社会地位。是对以往几千年来不劳而获的剥削制度的,是消灭和消除两极分化的重要条件。 5.公有制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占主体地位,决定了按劳分配在我国所有分配方式中占地位。 6.在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还要完善分配的体制机制,让、、和等生产要素参与分配。 7.生产要素参与分配,是对市场经济条件下各种生产要素所有权存在的、的确认,体现了国家对的尊重,对、、、的尊重。这有利于完善按生产要素分配的体制机制,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有利于、。 二、课堂探究 第一个镜头: 阅读多媒体展示的镜头一材料,探究问题。 郭靖家发生了什么变化? 第二个镜头: 阅读多媒体展示的镜头二材料,探究问题。 (1)郭靖家发生了什么变化? (2)郭靖夫妻和儿子收入状况变化的动力在哪里? (3)你想到了哪些按劳分配的意义? 找一找: 刚才老师让在书上找到“哪些因素决定我国实行按劳分配”你找到了没有? 第三个镜头: 1

经济生活第九课学案

第九课走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一)夯实基础 一、市场配置资源 (1)和是资源配置的两种基本手段。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的经济就是市场经济。 (2)在市场经济中,资源的配置主要是通过以及由市场来调节。同时,面对,商品生产者、经营者在利益杠杆的作用下,积极调整生产经营活动,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与优化配置。 (3)市场要合理配置资源,必须具备、的市场秩序,形成 的现代市场体系。 (4)市场规则以、、等形式,对市场运行的方方面面作出具体规范。 (5)是现代市场经济正常运行必不可少的条件。形成为支撑、 为保障的制度,是规范市场秩序的。为此,要健全社会信 用体系,尤其要加快建立制度。 (6)市场调节具有、、等固有的弊端。 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同社会主义结合在一起的,市场在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2)坚持,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标志,是 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根本目标,加强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 (3)宏观调控,指国家综合运用各种手段对国民经济进行和。 (4)我国宏观调控的主要目标是:,,,。 (5)国家宏观调控,应该以和为主,辅之以必要的。 (6)经济手段,是国家运用经济政策和计划,通过对的调整来影响和调节经济活动的措施。国家在宏观调控中最常用的经济手段是和。 (二)针对训练 1、社会化大生产导致分工越来越细,部门越来越多。如果某一行业生产规模扩大,就会导致消耗的资源增加,用于其他部门生产的资源会减少。为了满足多方面的需要 A.必须有计划的分配各种资源B.只能通过市场配置资源 C.用有形手作为基础手段配置资源D.必须合理配置资源 2、在市场经济中,各种资源主要是通过价格的涨落以及供求的变化由市场来调节,其中,价格调节 ①能比较及时、准确、灵活的反映供求关系②是一种事后调节,最终传递到商品生产有一定的时间差③通过影响商品生产者、经营者的利益,来实现资源的调节④容易导致商品生产者违反市场规则,背离诚信原则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 3、市场中好像有一只“看不见的手”在引导商品生产者、经营者,调节人、财、物在全社会的配置,这只“看不见的手”包括以下因素 ①价格、供求、竞争②企业等市场主体③价值规律④生产力和生产关系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 4、2010年9月19日,国家食品药品监管局下发《关于加强中秋国庆期间餐饮服务食品安全和药品安全监工作的通知》,要

经济生活第十一课学案

汨罗四中2012年下学期高三政治一轮复习导学案 必修1《经济生活》第十一课经济全球化与对外开放第一框面对经济全球化一、高考考点 经济全球化: 经济全球化及其表现;跨国公司;经济全球化的影响 二、自主学习:完成全品听课手册P47主干梳理,并完成本框知识结构图。 表现:①②③ 经实现(载体): 济实质:以为主导 全利: 球影响 化弊:①② 如何应对? 三、重难点探究 考点一经济全球化及其表现 1、中国虽与南非世界杯无缘,但“中国制造”并未缺席这届世界杯。南非世界杯赛场上随处可见“中国制造”的产品,令人难忘的呜呜祖拉,还有哨子、国旗、假发、手环、头巾、座椅等。这主要体现了( ) A.生产全球化 B.贸易全球化 C.资本全球化 D.消费全球化 考点二跨国公司的作用 2、据联合国有关机构最近统计,迄今全球跨国公司已达6.5万家,它们的子公司约80万家。这些跨国公司的产值已占全球总产值的1/3以上,跨国公司直接投资已占全球跨国直接投资的90%,跨国公司内部和相互贸易已占世界贸易的60%以上,控制世界新技术和知识产权的70%以上。这表明跨国公司 ( ) ①对世界经济发展的趋势具有决定性意义②对全球贸易的主导作用日益增强 ③能实现全球范围内资源的优化配置④为经济全球化提供了强有力的载体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考点三经济全球化的影响 3. (2010江苏卷12)为了防止希腊债务危机蔓延对欧元产生负面影响,2010年5月10日,欧盟各成员国达成协议拿出7500亿欧元救市。受此消息影响,全球汇市和股市立即出现反弹。这表明() A.欧盟是最具代表性、权威性的国际组织 B.一国经济发展必然影响他国经济发展 C.世界各国经济相互依赖、相互联系 D.跨国公司促进资本在国际间快速流动 4、(2009·广东)某种玩具娃娃,由中国大陆生产棉衣服,台湾地区生产塑料身体,日本制尼龙头发,马来西亚负责组装,最后在美国贴上标签全球销售。这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了()①生产的全球化和贸易的全球化②产品分工向生产环节分工深化③经济全球化的载体是相互竞争与合作的国家或地区④经济全球化的实质是以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为主导的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5.(2009·北京卷)美国爆发的金融危机通过多条路径对他国经济产生影响。发生在美国的下列经济现象,会形成一条连贯的路径,将危机传导到他国。这条路径是() ①消费下降,消费资料进口减少②失业增加,居民收入减少 ③生产下降,生产资料进口减少④融资困难,企业倒闭增多 A、①→④→③ B. ②→①→④ C. ④→①→② D. ④→②→①

经济生活第八课学案

第八课国家收入的分配 高考考点:1、财政收入(1)财政收入的构成(2)税收与财政的关系(3)影响财政收入的因素 2、财政支出:(1)财政支出的构成(2)财政收支平衡 3、财政的作用(1)财政与基础设施工程(2)财政与宏观调控(3)财政与 人民生活保障 基础知识 一、财政收入 1、财政的含义:国家的和就是财政。 2、国家预算与国家决算: (1)国家预算:由提出并经过的国家年度基本收支计划,称作国家预算。 (2)国家决算:上一年度国家预算执行结果的,称作国家决算。 3、财政收入的含义:国家通过一定的形式和渠道,就是财政收入。 4、财政收入的构成:财政收入分为、、 以及。其中,是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 5、影响财政收入的因素:主要是和。 其中,对财政收入的影响是基础性的,二者是根与叶、源与流的关系。 二、财政支出: 1、财政支出的含义:财政支出是国家对集中起来的资金进行 的过程。 2、财政支出的构成:财政支出按其具体的用途可以分为: 、、、 、、。目前在我国 支出居于财政支出的首位。 3、财政收入和支出关系的三种情况: (1),有结余。 (2),有赤字。 (3)。 其中,在国家预算与决算中,是最理想的状态。它表明国家筹集的财政资金得到了最充分的利用。但是由于受多种因素的制约,财政收支完全相等的情况几乎不存在。 (4)财政收支平衡:指当年的财政收入支出,或收入 略有结余,或支出收入略有赤字。 (5)财政赤字:指当年的财政支出财政收入的部分,财政赤字必须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 三、财政的巨大作用

1、集中力量办大事 (1)财政具有促进资源配置的作用。 、、、等基础设施工程,是经济运行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对经济结构有重大促进作用。国家财政支持这些基础设施和工程的建设,充分体现财政具有促进资源合理配置的作用。 (2)、国家可以通过对的调控促进经济平稳运行。 ①通过对、的调整和控制,促进经济结构合理优化;②通过调整,支持高科技研究开发,发展科技教育等事业。 2、人民生活有保障 (1)、财政是巩固的物质保证。 国家具有、、的职能。国家财政用于行政管理和国防的支出,保证国家职能的行使,保证人民当家作主政权的巩固,保证人民在稳定的社会环境中安居乐业。 (2)、财政是建立和完善的物质保证。 为人民创造安宁、和谐和生活环境,必须提供完善的社会公共服务体系。(3)、财政是实现、、的物质保障。 财政通过收入的再分配,缩小收入差距,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在 的原则下,提高广大人民的生活水平。 四征税和纳税 1、税收是国家为实现其____,凭借_________,依法取得财政收入的__________。 2、税收具有、、的特征。这些特征是税收区别于其他的主要标志。税收的三个基本特征是紧密联系、不可分割的。税收的无偿性要求它具有,强制性是无偿性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