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岩土工程勘察中常见问题及改进策略分析 童文德

岩土工程勘察中常见问题及改进策略分析 童文德

岩土工程勘察中常见问题及改进策略分析 童文德
岩土工程勘察中常见问题及改进策略分析 童文德

岩土工程勘察中常见问题及改进策略分析童文德

发表时间:2019-08-06T16:51:48.157Z 来源:《基层建设》2019年第15期作者:童文德[导读]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岩土工程建设也得到了良好的发展条件。

福建岩土工程勘察研究院有限公司福建福州 350108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岩土工程建设也得到了良好的发展条件。设计单位在进行地基基础、岩土工程设计时,其设计的基础是准确的工程地质条件。这是由于岩土工程的勘察能够为工程设计人员提供准确的岩土参数、工程基础设计等方面的安全可行性和经济实用性。不过在部分勘察单位的实践过程当中,对于岩土工程勘察的相关参数总是有不确定性,为了提升岩土工程勘察中数据的精确性,本文将以实际工程经验为出发点,结合专业人士意见,对岩土工程勘察过程中常见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供改进的策略,希望为相关单位提供可行的参考意见。

关键词:岩土工程;勘察;常见问题;改进对策

在进行上部结构、地基基础设计及岩土设计这些建筑活动当中,岩土工程勘察是工程建设的基础。岩土工程勘察能够为地基基础设计和结构设计提供相应的技术参数,以及地质、技术等方面的资料。岩土工程勘察所提供的数据资料的准确性和真实性将会直接对岩土工程建筑的设计安全性、科学性产生重大影响。

1.岩土工程勘察概况

岩土工程勘察按照建设施工的具体要求,对实际建设场所的环境特征、地质、岩土条件进行分析、查明和评价的工作。在工程项目开工建设以前,需要根据地质、工程等多个学科的理论知识对修建地址的岩土、地质影响进行分析,并且结合相应的工程设计和实际的施工条件进行技术评价,同时对岩土工程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供相应的解决建议。岩土工程勘察主要是为岩土工程施工中的基础设计和边坡治理工程进行精准分析并提出合理的指导意见,以及提供切实可靠的资料和数据作为支撑。这样才能为工程建设提供稳定、安全的建(构)筑物提供良好的保障。

2.岩土工程勘察过程中的常见问题

2.1相关的岩土工程勘察企业管理规范性不足

由于我国在进行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入,一些原本靠财政拨款的勘察部门如今主要已经变成了企业式的运营模式。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勘察企业就必须依靠自身的能力去找寻和承接相关的岩土工程项目。因此,部分勘察单位在这样的压力下被迫将盈利作为公司进行工程经营的关键点。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岩土工程的勘察质量。不仅如此,有部分的岩土工程勘察单位对自身企业的内部管理并不重视,这就直接对勘察效率和工作质量产生不良影响。并且现在有很多岩土工程勘察单位积极承接各项业务,但自身并不具备承担相应业务量和业务难度的资质。比如在承接勘察工程的过程当中采用一些不正当手段,如恶意压低岩土工程的勘察单价,这样导致与同行进行低成本的恶意竞争。这种现象直接导致承接到工程项目之后,因为自身的检测试验和钻探施工等方面的管理缺乏,致使工程勘察工作效率低下、质量差。在一味追求效益和工程速度的前提下,部分企业在岩土勘察工程中并未严格执行相关的管理规程规范,不按照相应标准来进行工作,从而导致部分的勘察结果与实际的岩土情况存在差异。

2.2勘察报告没有与时俱进

在企业进行岩土工程勘察期间,通过对实际标的施工场所进行地层结构进行实验、分析和勘测以后,撰写相应的勘察报告。但这种“八股”式的勘察报告的主要内容普遍是针对岩土地质的定性分析,相反,针对特定的施工场地数据量严重缺乏。这样就直接导致了施工专家、工程设计师所得到的勘察报告内容不够准确全面,且缺乏一定的针对性。当前,许多的岩土工程勘察企业依然在沿用以往陈旧的套路式勘察报告形式,报告内容主要根据一些非客观的描述进行延展,导致在实践时勘察报告对工程工作能够提供的帮助非常有限,甚至缺乏实用性。

2.3勘察工程的作业范围狭窄

在企业进行勘察时,有时会出现缺乏对项目实际场所的周边情况进行综合分析。仅仅是针对施工场地本身进行勘察和分析。在这样的背景之下,施工人员很难全面掌握施工场地和周围环境的地质变化规律和特征。这样就无法对工程所在位置的岩土层进行具体的分析评价,影响最终勘察结果的准确性。

2.4勘察的信息不够全面

在进行岩土工程勘察时,相关的规范明确规定了详细的勘察标准,即在进行勘察时必须收集具备地区坐标、地形的建筑总平面图,建筑物的结构特点、荷载规模及建筑性质等相关资料。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许多岩土工程勘察企业没有引起重视,导致勘察所提供的资料、参数无法完全满足设计单位的实际需求。

2.5岩土工程勘察人员素质参差不齐

当前,有一部分从事岩土工程勘察的技术人员对于野外和室内的勘察原始资料缺乏统一的归纳整理、具体分析和综合利用能力。甚至有部分人员对建筑设计结构这方面的专业基础知识缺乏,导致他们在工作中没有针对性,难以提供能满足设计施工方案的具体资料。并且还有一部分岩土工程勘察人员缺乏工作的责任心和敬业精神,在进行踏勘和野外编录的过程中不能做到尽职尽责,没有严格的做好记录和问题分析,对于业内的一些地区经验进行生搬硬套,致使勘察成果远离客观事实。

2.6未明确地质地形问题

通常在岩土工程勘察报告中,对于实际施工场所的地下区域是否具有暗河、未知空洞或是未知物体如古墓等,许多技术人员由于赶工期忽略场地调查、异地勘察地域不熟悉,甚至仅到现场收报表敷衍了事,不能明确相应未知物体的具体埋藏深度、分布的位置和形态。 3对岩土工程勘察工作中常见问题的对策

3.1建立健全规范的岩土工程勘察制度

在企业进行岩土工程勘察时,项目业主需要聘请岩土工程勘察监理--监督管理员,让监督管理员对工程的勘察纲要、合同以及后续的勘察活动进行加强管理,以免出现勘察人员编纂虚假钻探记录、不按照规定进行取样或任意布孔等情况出现。并且对于勘察所得的报告资料中的相关数据指标也要进行查验,规范其作业成果,如果发现错漏或弄虚作假的情况,必须立即责成勘察企业出具合理的修正方案,及时进行更正,才能保障岩土工程勘察资料符合工程设计方案。

12岩土工程勘察现场施工安全管理规定

12岩土工程勘察现场施工安全管理规定 版次/修改码 xx/0 岩土工程勘察现场施工安全管理规定文件编号 YBG-KCX12-xx 岩土工程勘察现场施工安全管理规定 1.总则1.1 为规范岩土工程勘察现场作业,规避安全风险,制定本规定。 1.2 本规定由项目负责人及现场工程师监督执行。 2. 职业健康安全培训与考核2.1 培训内容包括:国家有关法律.法规.有关部门的条例,各特殊工程的各项要求,以及保障.应急措施的演练等。 2.2 项目中心负责组织员工每年进行不少于一次职业健康安全教育培训。应对培训效果进行考核,考核合格者方可上岗。对特殊工程则进行前期专项培训工作,由专人负责传授,必要时外聘专家讲授,考核合格者方可开工。应保留培训记录。 2.3 新员工上岗前对其进行岗前培训,并进行考核,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岗。 2.4 员工必须参加培训,工作原因缺席者要进行补课,无故不参加培训者按旷工处理。 2.5 在勘察项目开始前,对与重大危险因素相关的运行与活动进行重点控制,以的形式明确控制要求。各钻探组应按要求逐一落实,未能落实安全措施,不得进场施工,由钻探组负全责。

3. 钻探施工安全工作细则3.1 基本要求3.1.1 钻探工人上 岗工作须戴安全帽.工作手套.穿工作鞋.着工作服。登高系挂物件时须系安全带。在海上.湖泊.水库.河流上作业时应穿着浮水救生衣,工作平台上配置救生圈。 3.1.2 无论在平地.坡地.海上.河流.沼泽地上作业,钻机应 保证垂直.稳固竖立,开钻前应对其稳定性进行反复检查.试验, 确认无误后方可作业。钻机作业场地(平台)应平整,坡地.海上.河流等场地上搭建施工平台工作应由专人负责。 3.1.3 每台钻机一个班组,至少应有三名钻探工,记录员记 录时应离开钻机至少6米距离。 3.1.4 钻机钻进时钻机操作工不可离机自由钻进,应随时调 整钻机给进压力,注意泥浆稠度.循环情况及其它机械运转状况。 3.1.5 钻机作业施工时,不可在附近嬉戏打闹或围坐玩耍, 上班前.工作中不准喝酒。 3.1.6 每次上.下钻杆时,三人要密切配合,卡座.吊轮要使 用得心应手,使用统一口令。上紧.拆卸钻杆需用加长扳手时,要二人一起操作,防止误伤。 3.1.7 进行标贯试验.动力触探试验.打击套管等前,应首先 检查相关器具的完好性,试验过程中严禁手扶钻杆.套管等易造成手指受伤的操作,若吊锤下落受阻,应将设备调离钻机进行检 修,不得在钻机塔架上检修。 3.1.8 起拨套管时,不得野蛮硬拉,防止钢丝绳拉断伤人。

岩土工程勘察报告稳定性评价1

岩土工程勘察报告(稳定性评价部分) (第二册共二册) 院长: 总工程师: 勘察设计研究院 二O一二年十月

岩土工程勘察(稳定性评价部分) 主要责任人及岗位 生产单位负责人: 审定人: 审核人: 工程技术负责人:

目录 1前言 (1) 2稳定性分析与计算 (1) 2.1坝肩稳定性分析 (1) 2.2初期坝及后期堆积坝稳定性分析 (1) 2.3坝体稳定性计算 (2) 3影响坝体稳定性的因素分析及工程措施方案 (5) 4降低浸润线后的坝体加高计算 (5) 5结论与建议 (7) 附图一:坝体稳定性计算图(现坝高) 附图二:坝体稳定性计算图(坝体加高20m)

1前言 xxxxx尾矿库、尾矿堆积坝岩土工程勘察工作,是受龙钢集团公司木龙沟铁矿委托,根据xxxx设计研究院提出的岩土工程勘察任务书之技术要求(见附件),由我院于2006年7月~8月完成。 本册为坝体稳定性评价报告。 2稳定性分析与计算 2.1坝肩稳定性分析 据工程地质测绘结果,初期坝和堆积坝的左、右坝肩,山体形态自然完整,基岩裸露,无影响坝肩稳定的不利组合的结构面,也无崩塌、滑坡等不良地质作用,坝肩稳定,有利于坝体稳定和继续加高。 2.2初期坝及后期堆积坝稳定性分析 据调查,尾矿库初期坝为一不透水浆切片石拱坝,坝体完整,整体强度较高,未发现切石松动、坝体裂缝等变形破坏的痕迹,地基持力层为⑥-2层中风化白云岩,坝肩支撑于两侧的基岩上,坝基及坝肩的地质条件良好,初期坝的稳定性好。仅在坝面上发现有多处渗水、漏水现象,目前不致影响坝体的稳定性。 在初期坝坝顶之上已筑有7级尾矿堆积的子坝,各级子坝高度1.60~3.80m不等,其中第三级子坝最高,达3.80m,堆积坝总高度约17.1m,总坡度比约1:3.1,各级子坝坡度约450~600,坝体形态较规则,坝体上未发现裂缝等变形破坏特征,干面滩长度约60m,综合分析认为,现状态下堆积坝体处于基本稳定状态。 据钻探揭露,坝体内浸润线较高,初期坝上方第一级马道处地下水位埋深为1.20m,已接近了初期坝顶,各子坝地下水位在排矿时接近了地表,在

岩土工程勘察规范新

岩土工程勘察规范新 The following text is amended on 12 November 2020.

岩土工程勘察规范 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 50021 2001 主编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 批准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 施行日期:2 0 0 2 年3 月1 日 关于发布国家标准 《岩土工程勘察规范》的通知 建标[2002]7 号 根据我部《关于印发一九九八年工程建设国家标准制订、修订计划(第二批)的通知》(建标[1998]244 号)的要求,由建设部会同有关部门共同修订的《岩土工程勘察规范》,经有关部门会审,批准为国家标准,编号为GB50021 2001,自2002 年3月1 日起施行。其中、、、、、、、、、、、、、、、为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执行。原《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 94 于2002 年12 月31 日废止。 本规范由建设部负责管理和对强制性条文的解释,建设部综合勘察研究设计院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建设部标准定额研究所组织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发行。 前言

本规范是根据建设部建标[1998]244 号文的要求,对1994 年发布的《国标岩土工程勘察规范》的修订。在修订过程中,主编单位建设部综合勘察研究设计院会 同有关勘察、设计、科研、教学单位组成编制组,在全国范围内广泛征求意见,重点修改的部分编写了专题报告,并与正在实施和正在修订的有关国家标准进行了协调,经多次讨,论反复修,改先后形成了《初稿》、《征求意见稿》、《送审稿》经审查报批定稿。 本规范基本上保持了1994 年发布的《规范》的适用范围、总体框架和主要内容,作了局部调整。现分为14 章:1.总则;2.术语和符号;3.勘察分级和岩土分类;4.各类工程的勘察基本要求;5.不良地质作用和地质灾害;6.特殊性岩土;7.地下水;8.工程地质测绘和调查;9.勘探和取样;10.原位测试;11.室内试验;12.水和土腐蚀性的评价;13.现场检验和监测;14.岩土工程分析评价和成果报告。 本次修订的主要内容有:1.适用范围增加了“核电厂”的勘察;2.增加了“术 语和 符号”章;3.增加了岩石坚硬程度分类、完整程度分类和岩体基本质量分级;4.修订了“房屋建筑和构筑物”以及“桩基础”勘察的要求5.修订了“地下洞室”、“岸边工程”、“基坑工程”和“地基处理”勘察的规定;6.将“尾矿坝和贮灰坝”节改为“废弃物处理工程”的勘察;7.将“场地稳定性”章名改为“不良地质作用和地质灾害”;8.将“强震区的场地和地基”、“地震液化”合为一节,取名“场地与地基的地震效应”;9.对特殊性土中的“湿陷性土”和“红粘土”作了修订;10.加强了对“地下水”勘察的要求;11.增加了“深层载荷试验”和“扁铲侧

试模问题点常用英文

1.你现在有空吗,我可以问你一些问题吗? Could I ask you some questions if you are free?/ Are you free now? May I ask you some questions (a question)? 2.请问此产品的面是否为外观面?表面做什么处理?是晒纹/抛光? Can you tell me whether the surface of this part is a visible/esthetic one? What will we do for its surface? Texture or Polishing? 3.请问产品这个面可否加顶针或顶块?产品允许加扁顶针吗? Does this part need an ejector pin or an ejector bar? Can we add an ejector blade? 4.这个产品的柱位我们打算做司筒。(或镶针)可以吗? Can we add ejector sleeves or ejector pins in the boss of this part? 5.产品的这个位置不能出模,我们打算做行位,在此面上会有分模线,你接受吗? There''s an undercut at this position and it needs a slider. It will also have a parting line on this side, is that OK? 6.产品里面的这个位置我们打算做斜顶或内行位,有问题吗? We will make the lifter and (inner) slider in this position, will that be a problem? 7.你提供的2D产品图与3D产品图不一致,请问以哪一个图面为准? The 2D and 3D drawing you provided is not the same, can you tell me which one is correct? 8.你提供的3D产品图有的地方没有出模角,有的地方胶位太厚,有的地方胶位太溥,这些产品问题我们可以自己修改吗?修改后会给交给你确认。 There is no draft angle in the 3D drawing, some materials are too thick, and some place are too thin. Can we modify this part by ourselves? We will send the drawing to you for you to check after we modify it. 9.按你们提供的缩水率千分之五,这个模具的尺寸已经做到了模具图面要求。但注塑出来的产品不符合你们的产品图。请确认你们的材料的缩水率是否正确? According to the shrinkage one over two hundred, the mold has been done in the right dimension, but the part falls short to your part drawing, are you sure the shrinkage is right?

岩土工程勘察技术管理实施细则

岩土工程勘察技术管理实施细则 1 总则 1.0.1 为了使院属各勘察处广大岩土工程勘察技术人员深入地准确贯彻执行国家标准《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 50021-2001)、《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2002)、《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01)、《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 94-94)和广东省标准《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J 15-31-2003)、《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GBJ 15-38-2005)等强制性标准以及其中的强制性条文,紧密结合具体的岩土勘察工程,提高专 业技术水平及勘察工作成果质量。使院属各勘察处提交的岩土工程勘察成果报告尽量做到与市 建委规定一致、与国家规范规程一致、院属各勘察处一致。保障勘察成果质量的经济效益、社 会效益。为资质晋升及培养跨世纪高水平、高技术人才,特制定本实施细则。 1.0.2 本实施细则包括基本规定、岩芯钻探、取样、原位试验、岩土工程勘察资料整理及报告编写。 1.0.3 本实施细则只针对一般的房屋建筑和构筑物的岩土工程勘察,未涉及的其它有关岩土工程勘察内容及要求和其他专业性强的岩土工程勘察(如水利、铁路、公路和桥梁等),尚应符 合国家和地方现行的有关行业勘察标准、规范的规定或ISO的有关规定。 2 基本规定 2.1 岩土层分类 2.1.1 岩石分类,按成因、强度、风化程度进行分类,划分出残积土、强风化、中风化、微风化。对于硬质岩类(主要指花岗岩类、饱和单轴极限抗压强度≥30MPa)的风化程度应按标准 贯入试验击数(不校正)N′≥50击为强风化,N′=30~50击为全风化,N′<30击为残积土;其它岩类N′≤50击为残积土,N′≥50击为强风化。各风化带分类的野外特征及其它参数指标 详见《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 50021-2001)附录A的表A.0.1~A.0.6。 2.1.2 土层分类,应按成因、颗粒级配和塑性指数进行分类。分为碎石土、砂土、粉土和粘性土。碎石土类和砂土类还可根据颗粒含量、颗粒形状进一步细分,详见《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J 15-31-2003)P17~20的4.1.7~4.1.14的有关规定。对于特殊性土如广东地区的淤泥、淤泥质土、花岗岩残积土、膨胀土、红粘土和人工填土的准确细分详见《建筑地基 基础设计规范》(GBJ 15-31-2003)P21~22的4.1.15~4.1.20的有关规定。 2.1.3 建筑石料分类与等级及其用途分类与确定应执行相应的规范划分标准和参照《工程地质手册》(第三版)。 2.2 岩土层定名 2.2.1 岩石根据习贯使用风化程度及颗粒综合定名,例如强风化花岗或强风化细粒砂岩,矿物特征较为明显,可定名为强风化细粒石英砂岩等。 2.2.2 土层综合定名可考虑成因、年代及颗粒级配或塑性指数及其状态,可将野外定名结合土工试验给予更正,如第四系残、坡积粉质粘土或将成因、年代作为代号直接定名为粉质粘土。2.3 岩土层描述 2.3.1 岩石主要描述成因或年代、名称、颜色、颗粒,岩石的主要矿物(以云母为主或含量为75%,其它次之),结构、构造及风化程度(岩心破碎程度指碎块、饼状、柱状及长度)、裂隙(风化、构造),亲水特征(遇水崩解、软化现象呈粉粒或粘粒),风化性(半岩半土状或 风化岩为主、均匀或连续)。 2.3.2 土层重点描述成因(冲积、洪积、淤积、残积、坡积),矿物组成、颗粒形状(粘、粉、砂粒等)及含量。对砂土应描述密实度,按标准贯入试验实际击数N′划分为松散(N′≤10)、稍密(1030);湿度按饱和度Sr(%)划分为 稍湿(Sr≤50)、湿(Sr=50~80)、饱和(Sr>80)。粉土应描述密实度,按标准贯入试

岩土工程勘察中常见问题及措施分析

岩土工程勘察中常见问题及措施分析 发表时间:2017-08-17T10:33:10.013Z 来源:《建筑学研究前沿》2017年第9期作者:张磊 [导读] 岩土工程勘察是建筑基础施工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勘察结果直接影响着工程的施工质量。 江苏省建苑岩土工程勘测有限公司江苏南京 210019 摘要:在地基工程设计施工中,岩土工程勘察是设计的基础。但是在实际施工过程中,受各方面因素的影响,导致岩土工程勘察过程中经常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需要对这些问题进行分析和改进。本文以实际工程为例,对现场勘察、野外勘察、岩土工程分析评价等机构方面对岩土工程勘察中常见的问题进行了探讨,然后提出了相应的改进策略,提高了岩土工程勘察质量。 关键词:岩土工程勘察;常见问题;措施 岩土工程勘察是建筑基础施工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勘察结果直接影响着工程的施工质量,因此在勘察过程中要认真对待,严格按照规定要求开展勘察作业,合理的使用勘察设备,积极引入现代化的勘察技术,保证岩土工程勘察质量。 1岩土工程勘察简述 对岩土工程进行勘察工作是设计和施工的基础,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由于不同类型、不同规模的工程活动会给地质环境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反之,不同的地质条件也会给工程的建设带来一定的影响,所以需要对所进行的工程进行岩土工程勘察工作。一般来说,岩土工程勘察的主要内容是:相关人员通过对该工程所在地的地质状况进行一系列的调查、测绘、勘探,并采取当地的土试样。在此基础上,对所采取的土试样进行包括原位测试,室内试验,现场检验、检测等在内的一系列测试实验,对该工程的地质条件进行定性与定量分析。最后,根据这些分析,编制满足该工程不同部门所需的报告文件。岩土工程勘察的主要目的是:在查明工程地质条件的基础上,根据调查所得到的数据与相关资料对地质情况进行一系列的研究分析,对建筑地区的工程地质进行评价。通常情况下,根据岩土工程勘察所处的阶段不同,可以分为可行性研究勘察、初步勘察以及详细勘察三个阶段;根据岩土工程勘察对象的不同,可分为水利水电工程勘察,铁路、公路工程勘察,港口码头与大型桥梁勘察以及工农用建筑勘察等。 2岩土工程勘察中存在的问题 2.1勘察点的设置与取样问题 一般情况下,建筑工程项目具有施工周期较长、任务量大、任务琐碎复杂等特点,给岩土工程勘察中勘察点的设置与取样带来了一系列的不便。在平时的岩土工程勘察工作中,由于施工地地形的复杂,一些技术人员不能及时地对其进行了解与掌握,导致相关技术人员不能对勘察地点的基础结构进行正确地分析。这一现象的发生极易导致勘测人员将勘察点设置错误,造成勘察失误,从而致使勘察方案出现错误,给相关施工企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同样由于一部分技术人员不能及时地了解到在岩土工程勘察中所采取土样的重要性,在不了解施工现场的情形下,只随随便便地进行最基本的6件取样,忽视了勘测地的实际情况,从而导致所选用的土样不具有代表性或者不能使用。这一现象的发生会使所勘测到的结果与勘测地的实际土质情况存在较大程度的误差,从而给施工企业带来了一系列麻烦。 2.2缺乏合理的岩土工程勘察安排 为保证建筑工程的顺利进行与施工质量,建筑工程的施工团队需要根据所调查的一系列具体数据与相关资料,对勘测工作进行合理的安排。但是,在实际工作中,勘测地一般位于户外环境中,其勘测工作容易受到自然因素与人为因素的影响,给勘测工作的进行带来了一系列麻烦。为避免这一现象的发生,相关人员在进行勘测之前,就应该对这些可能导致工程勘测受阻的突发性因素进行充分的考虑,保证勘测结果的准确性。同时,施工团队领导与负责人还应将岩土工程勘察工作具体落实到施工部门具体人员的身上,提高工作效率,避免问题发生时互相推诿责任现象的出现。 2.3对勘察成果的分析评价问题 在岩土工程勘察工作中,相关人员对勘察成果的分析评价是其中最为关键的一步,应引起施工人员的高度重视。但是,目前我国岩土工程勘察相关人员在对工程进行分部勘察之后,一般直接在施工现场对所得出的调查数据进行简单的了解之后,便会直接确定勘察结果,并不会对所得到的数据进行深入地评价与分析。这一现象直接导致了勘测结果的不准确,给工程的后续施工带来了极大的麻烦。 3岩土工程勘察的优化措施 3.1勘察工作与设计工作的统一 在我国,岩土工程勘察工作和设计工作长期处于分离状态,这给我国的岩土工程勘察工作带来了一系列的影响,阻碍了其的发展。其实岩土工程勘察工作与设计工作从来都是一个统一的完整体,所以要想加强岩土工程勘察质量,提高岩土工程勘察水平,必须要加强两者之间的联系,促使其走向一体化。这种措施能够有效地提高岩土工程勘察的工作效率,缩短工作周期,在保证整个工程质量的基础上,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3.2勘察制度体系的完善 岩土工程勘察制度体系不仅能够为工程勘察人员的勘查工作提供可靠的前提依据,还能为其工作的顺利进行提供有力地保障,因此应引起施工企业相关人员的高度重视。在建设完善的岩土工程勘察制度体系的基础上,施工企业应要求工程勘测人员严格按照相关规定进行勘查工作,以保证勘察工作的顺利进行。同时为保证其得到有效的执行,企业监管部门应按照相关规定对其进行有效的监察工作。此外,为使岩土工程勘察人员能够及时跟上勘测市场的发展脚步,施工企业应定期组织勘测人员进行相应的职业培训,使其能够在实际勘测的过程中,按照企业相关规定进行勘察工作,提高其专业素养。 3.3运用计算机技术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我国的计算机水平不断进步,被广泛运用于各个行业之中,岩土工程勘察也不例外。现阶段,建设工程的施工状况、施工条件等日益复杂,对岩土工程勘察也提出了更高水平的要求。在这一情形下,传统的岩土工程勘察技术已不再能够满足现阶段岩土工程勘察的需要,必须对其进行相应地改革创新。通过对计算机技术的有效利用不仅可以对岩土工程勘察过程中所收集到的数据进行更为仔细的计算,还可以通过建立科学的系统管理体系对其进行管理。计算机技术的利用不仅大大提高了岩土工程勘察的工作效率,

岩土工程勘察分析

岩土工程勘察分析 摘要:水文地质问题在地质勘察中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本文首先分析水文地质的勘察要求,随后说明了地下水引起的岩土工程危害,最后以具体工程为例,论述了岩土工程中水文勘察的具体内容。关键词:岩土工程勘察水文地质 abstract: the problem of hydrogeology plays a role can not be ignored in geological exploration. this paper analysis on hydrogeological investigation requirements, then illustrates the geotechnical hazards caused by groundwater, the specific project as an example, discusses the concrete content of hydrologic survey in geotechnical engineering. keywords: geotechnical engineering, surveying, hydrology geology 中图分类号:p641.7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工程概况 广州市城市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受广州市建城房地产有限公司 委托,对其拟建的广州珠光路综合楼场地进行详细岩土工程勘察,目的主要是查明场地内岩土层的分布结构及其物理力学性质,查明不良地质现象的发育分布状况,查明地下水类型、埋藏条件、透水层的渗透性及地下水的腐蚀性情况,以及地下水对基础施工、基坑开挖的影响,并提出预防措施;对场地和地基的稳定性及地基岩土的承载力作出评价,为基础、基坑支护设计与施工提供适用、可靠

岩土工程勘察相关规范及参考资料

目录 一、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勘察部分) 1.《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 2.《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 3.《软土地区工程地质勘察规范》(JGJ83--91) 4.《膨胀土地区建筑技术规范》(GBJ 112-87) 5.《湿陷性黄土地区建筑规范》(GBJ50025-2004) 6.《高层建筑岩土工程勘察规程》(JGJ72--2004) 二、关于我省工程勘察和地基施工图审查有关问题的通知 三、勘察专业方面有关技术问题的解答 四、岩土工程勘察规范 GB50021-2001 五、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2002 六、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01 七、参考资料: 1.建筑地基设计规范GB 7-89 附录五土(岩)的承载力标准值2.广东省标准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 DBJ15-31-2003 资料 3. 铁路工程地质勘察规范 TB10012-2001 附录D地基承载力 4. 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 JTJ 024-85 5.上海岩土工程勘察规范 DBJ08-37-2002 上海地基基础设计规范 DGJ08-11-1999资料

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勘察部分) 《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 1.0.3各项工程建设在设计和施工之前,必须按基本建设程序进行岩土工程勘察。岩土工程勘察应按工程建设和勘察阶段的要求,正确反映工程地质条件,查明不良地质作用和地质灾害,精心勘察、精心分析,提出资料完整,评价正确的勘察报告。 4.1.11详细勘察应按单体建筑物或建筑群提出详细的岩土工程资料和设计、施工所需的岩土参数;对建筑地基做出岩土工程评价,并对地基类型、基础形式、地基处理、基坑支护、工程降水和不良地质作用的防治等提出建议。主要应进行下列工作: 1 搜集附有坐标和地形的建筑总平面图,场区的地面整平标高,建筑物的性质、规模、荷载,结构特点,基础形式、埋置深度,地基允许变形等资料; 2 查明不良地质作用的类型、成因、分布范围、发展趋势和危害程度,提出整治方案的建议; 3 查明建筑范围内岩土层的类型、深度、分布、工程特性,分析和评价地基的稳定性、均匀性和承载力; 4 对需进行沉降计算的建筑物,提供地基变形计算参数,预测建筑物的变形特征; 5 查明埋藏的河道、沟浜、墓穴、防空洞、孤石等对工程不利的埋藏物; 6 查明地下水的埋藏条件,提供地下水位及其变化幅度; 7 在季度性冻土地区,提供场地土的标准冻结深度; 8 判定水和土对建筑材料的腐蚀性。 4.1.17 评细勘察的单栋高层建筑勘探点的布置,应满足对地基均匀性评价的要求,且不应少于4个;对密集的高层建筑群,勘探点可适当减少,但每栋建筑物至少应有1个控制性勘探点。 4.1.18 详细勘察的勘探深度自基础底面算起,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勘探孔深度应能控制地基主要受力层,当基础底面宽度不大于5m时,勘探孔的深度对条形基础不应小于基础底面宽度的3倍,对单独柱基不应小于1.5倍,且不应小

模具试模十大问题

模具试模十大问题 试模中常见问题1:主浇道粘模 解决方法与顺序: 1.拋光主浇道→ 2.喷嘴与模具中心重合→ 3.降低模具温度→ 4.缩短注射时间→ 5.增加冷却时间→ 6.检查喷嘴加热圈→ 7.拋光模具表面→ 8.检查材料是否污染 试模中常见问题2:塑件脱模困难 解决方法与顺序: 1.降低注射压力→ 2.缩短注射时间→ 3.增加冷却时间→ 4.降低模具温度→ 5.拋光模具表面→ 6.增大脱模斜度→ 7.减小镶块处间隙 试模中常见问题3:尺寸稳定性差 解决方法与顺序: 1.改变料筒温度→ 2.增加注射时间→ 3.增大注射压力→ 4.改变螺杆背压→ 5.升高模具温度→ 6.降低模具温度→ 7.调节供料量→ 8.减小回料比例 试模中常见问题4:表面波纹 解决方法与顺序: 1.调节供料量→ 2.升高模具温度→ 3.增加注射时间→ 4.增大注射压力→ 5.提高物料温度→ 6.增大注射速度→ 7.增加浇道与浇口的尺寸 试模中常见问题5:塑件翘曲和变形 解决方法与顺序: 1.降低模具→ 2.降低物料温度→ 3.增加冷却时间→ 4.降低注射速度→ 5.降低注射压力→ 6.增加螺杆背压→ 7.缩短注射时间

试模中常见问题6:塑件脱皮分层 解决方法与顺序: 1.检查塑料种类和级别→ 2.检查材料是否污染→ 3.升高模具温度→ 4.物料干燥处理→ 5.提高物料温度→ 6.降低注射速度→ 7.缩短浇口长度→ 8.减小注射压力→ 9.改变浇口位置→10.采用大孔喷嘴 试模中常见问题7:银丝斑纹浇道粘模 解决方法与顺序: 1.降低物料温度→ 2.物料干燥处理→ 3.增大注射压力→ 4.增大浇口尺寸→ 5.检查塑料的种类和级别→ 6.检查塑料是否污染 试模中常见问题8:表面光泽差 解决方法与顺序: 1.物料干燥处理→ 2.检查材料是否污染→ 3.提高物料温度→ 4.增大注射压力→ 5.升高模具温度→ 6.拋光模具表面→ 7.增大浇道与浇口的尺寸 试模中常见问题9:凹痕 解决方法与顺序: 1.调节供料量→ 2.增大注射压力→ 3.增加注射时间→ 4.降低物料速度→ 5.降低模具温度→ 6.增加排气孔→ 7.增大浇道与浇口尺寸→ 8.缩短浇道长度→ 9.改变浇口位置→10.降低注射压力→11.增大螺杆背压 试模中常见问题10:气泡 解决方法与顺序: 1.物料干燥处理→ 2.降低物料温度→ 3.增大注射压力→ 4.增加注射时间→ 5.升高模具温度→ 6.降低注射速度→ 7.增大螺杆背压

岩土工程勘察实践中常见问题疑析

岩土工程勘察实践中常见问题疑析 RSS 打印复制链接大中小发布时间:2011-05-05 16:54:47 摘要:工程实践中在确定一些相关设计参数时常常感到无所适从,本文通过两个工程就岩土工程勘察中承载力特征值及压缩模量等常用参数的确定方法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一些常见问题供大家研讨. 关键词:地基承载力;压缩模量;经验值 地基承载力、压缩模量是工程设计的关键参数,直接影响到工程造价,确定相对准确的承载力及压缩指标等参数,是岩土勘察工作的首要目的。对此,规范中仅有原则上的确定方法,而在实际工作中,经常出现不同的确定方法会得出不同的结果这一现象。以下用实例就这一问题进行分析,供探讨. 1承载力的确定 1.1承载力的确定方法 关于地基承载力的确定方法,89版《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规定主要有3种:载荷试验法、理论公式法、规范查表法。而在2002版中仅有原则性的规定:由载荷试验或其它原位测试、公式计算、并结合工程实践经验等方法综合确定. 用载荷试验确定承载力是最直接最准确的,但经常会受到场地、工期、造价等种种限制,在实际工作中很少应用,仅用于较重要的甲级建筑物;理论公式法确定承载力,关键是土的抗剪强度指标c、ψ值的确定,c、ψ值由于在现场取样及测试过程中受到人为因素等的影响,往往存在一定的误差,求得的承载力值差别较大,仅供参考;工程经验法实际上应用的还是查表法,因为许多地区并无成熟的地区经验值,对粘性土而言,用土工试验数据和标贯击数查表得出的承载力值往往不一致,为安全起见,取低值. 在工程实践中还存在这种现象,在上部荷载较轻的情况下,承载力特征值取值偏小,理由是够用就行,此时的承载力其意义已背离了承载力特征值的含义,实践中虽然可行但理论上是不科学的. 1.2承载力确定实例 文登市界石镇商住楼工程,拟采用天然地基、浅基础方案,勘察选定第2层粘土作持力层,层顶平均埋深为0.6m,无地下水,有关工程特性指标. 2压缩模量的确定 2.1压缩模量的确定方法 粘性土的压缩模量较易确定,通过室内压缩试验即可得到;而砂土的压缩模量,其确定方法就含糊不清,规范中也无具体规定。实践中大体上有三种方法:一是通过标贯击数计算得出;二是直接给出经验值,经验值都是通过查工具书得到,且往往是一个大致范围,很难得到一个准确的数值;三是通过变形模量换算得出。工程实践中由以上三种方法确定的压缩模量值往往有较大差异. 2.2压缩模量确定实例

岩土工程勘察规范整理

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 50021-2001)(2009版) 目录 1、P19 勘探深度的计算 (2) 2、P210 滑坡稳定安全系数计算 (2) 3、P225 地震液化判别计算 (4) 4、P69 湿陷性土总湿陷量计算及地基的湿陷等级确定 (6) 5、P70 红粘土的状态分类及复浸水特性分类 (8) 6、P77,多年冻土平均融化下沉系数δ0计算及融沉性分类表 (9) 7、P82盐渍土按化学成分分类表及按含盐量分类表 (9) 8、P246 花岗岩残积土液性指数计算 (9) 9、P103 浅层及深层平板载荷实验的变形模量计算 (10) 10、P110 旁压试验旁压模量计算 (10) 11、P111 扁铲侧胀试验有关参数计算 (11) 12、P282 圆锥动力触探试验动贯入阻力计算 (11) 13、P289 十字板剪切试验估算地基容许承载力及单桩极限承载力 (11) 14、P292 利用旁压曲线的特征值评定地基承载力 (12) 15、P298 波速测试小应变动剪切模量、动弹性模量和动泊松比计算 (13) 16、P124 水和土的腐蚀性评价有关计算 (13) 17、P132岩土参数标准值的计算(需用计算器统计功能) (14) P136 附录A 岩土分类和鉴定 (15) 表A.0.1 岩石坚硬程度等级的定性分类 (15) 表A.0.2 岩体完整程度的定性分类 (15) 表A.0.3 岩石按风化程度分类 (15) 表A.0.4 岩体按结构类型划分 (15) 表A.0.5 土按有机质含量分类 (15) 表A.0.6 碎石土密实度野外鉴定 (15) P141 附录B 圆锥动力触探锤击数修正 (15) P143 附录C 泥石流的工程分类 (15) P144 附录D 膨胀土的初判方法 (15) P145 附录E 水文地质参数测定方法 (15) 表E.0.1 水文地质参数测定方法 (15) 表E.0.2 孔隙水压力测定方法和适用条件 (15) P146 附录F 取土器技术标准 (15) P147 附录G 场地环境类型 (16)

试模问题点原因分析

飞边: 1:注塑压力太大,进胶口太小 2:模具配模不好 3:模具制造不良,有塌角。 4:抛光时,没有明显的界限 5:插穿面角度太小。 6:封胶位的长度太短。 7:局部的料位太薄。 8:注塑不平衡。 9:行位的锁紧块变形。 10:边在胶口附近很明显的话,说明注塑压力大,模板的强度不够,下面加撑头。 顶白: 1:顶针下的位置不对 2:脱模斜度太小 3:顶针太小 4:模具的表观太粗糙 5:在斜面上的顶针,没有做防滑槽。 6:顶出结构不同步。(特别是斜顶,直顶的地方,因加工和配模的问题,底部可能和顶针底板有间隙,从而引起顶出不同步) 7:2次顶出结构的拉白,是因为产品没有让位造成的,然后强制顶出。 8:注塑机的顶出力太大,顶出速度太高 9:因模具制造不良,有到扣,如:放电时积碳,过切等 注塑的压力太大: 1:产品设计本身的壁厚不均 2:加工时,有偏差 注塑时镶件有位移。 (踞开产品,产品的断面有就能清楚的看到) 3:双色模的左右2个产品的厚度不一样,此时应考虑,左右2个产品的模仁的高度是不是相等的,前后模闭和后型腔的高度是不是相等的。(用保险丝压,可以来检测型腔的厚度)。产品有花纹时料的流动会改变。做模流分析时要考虑花纹的高度。 4:进胶口在产品的薄壁处。 模板打不开 1:阻力太大、 2:脱模力太小 3:模具升温不一致产生的膨胀系数不一样,而胀死。 4:模具结构不合理,引起的互缩。 注塑不平衡 1:模具的2个型腔的温度不一样, 2:胶口大小不一样

3:流道的长,短不一样 型腔的壁厚不一样 4:2个型腔加工的壁厚不一样 5:热流道的温度进胶不一样,改变热流道的温度。 6:产品在模具中的排位一个上,一个在下面,因重力的关系产生不平衡。 产品的壁厚不均、 产品设计不合理 模具的型芯在注塑时偏位 模具加工的精度,在高度方向不相等 困气: 1:模具上排气不良时,会引起产品的困气。困气会引起产品起波纹, 困气还引起产品的表面的气雾 2:双色模的2个产品溶接不好 困气必须理解困气的位置是在产品的中间,还是在产品的边缘 开排气的位置要准确。 3:产品的困气,可以通过垫纸片,和薄的铁皮来检测。 粘前模的检验 产品粘在前模后,观察产品在前模是否有间隙来决定产品粘模的具体部位。 通过喷脱模剂来检查 7:注塑压力太高: 料筒的熔胶温度高,注塑的压力会减小 模具的实际温度高,注塑的压力会减小。模具的冷却水的冷却的效率(如07-066的产品),产品的壁厚不均匀,注塑的压力会加大(07-052的灯体) 模具的排气不好 进胶口的大小 8:产品的开裂 1:开模时开裂, A:开模时受力不平衡(开模时开裂的检测方法:在模具上用手摸,去感觉裂口的高低,来判断粘模的方位) B:加工时前模的某一部分有倒扣 C:后模的镶件跟前模动一段距离后,把产品拉伤(07-058行位上的镶件) 2:顶出时开裂,顶出时受力不平衡,(主要要查产品的脱模斜度、产品的骨位和下顶针的位置。 双色模的开裂和预压有关,预压不够会冲裂,预压过多,会在第2次成型合模的过程中,压产品时受力不平衡而压坏。 3:花纹粒子的很容易开裂,和顶出不平衡有很大的关系,花纹粒子对影响产品的壁厚和流动顺序。要注意花纹粒子的出模方向,不能随便更改产品的出模方向,在没有明确花纹的出模方向前。 利用脱模剂来检测

岩土工程勘察试卷及答案

课程试卷3及参考答案 一、多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土作为工程地基和工程环境时,按有机质含量可分为() ①无机土②有机质土 ③泥炭质土④泥炭 2.岩土工程勘察报告书的附图包括() ①钻孔柱状图②工程地质剖面图 ③实际材料图④基础设计图 3.岩土工程勘察场地的等级主要根据场地的复杂程度进行划分,可分为三个等级,即()。 ①简单场地②中等复杂场地 ③很复杂场地④复杂场地 4.对岩溶规律的研究与勘探应遵循() ①从点到面②从面到点 ③先地表后地下④先地下后地表 5.在我国抗震防震标准中,地震烈度可分为() ①破坏烈度②非破坏烈度 ③基本烈度④抗震设防烈度

6.特殊性岩土是指具有自己独特的工程特性的岩土,例如() ①无机土②湿陷性土 ③红粘土④老粘土 7.岩土工程勘察工作必须遵循如下基本技术行为准则() ①实践准则②判据准则 ③工程准则④地质准则 8.液化土层的液化危害程度可按其液化指数不同分为() ①轻微②中等③严重④很严重 9.岩溶场地岩土工程评价一般包括() ①场地稳定性评价②岩溶发育过程评价 ③地基稳定性评价④洞体地基稳定性评价 10.根据所施加荷载的性质的不同,触探可分为() ①标准贯入试验②动力触探 ③轻便触探④静力触探 二、判断题(每题2分,共20分) 1.岩土工程分析评价应在定性分析的基础上进行定量分析,岩土的变形、强度和稳定性应定量分析,场地的适宜性、场地地质条件的稳定性可仅作定性分析。() 2.全新活动性断裂,在我国地震和工程界中,一般是指第四纪中更新世以来有过活动的断 裂。()

3.膨胀土是指土中粘粒成分主要由亲水性矿物组成,具有显著的吸水膨胀特性的土或具有显著的失水收缩特性的土。() 4.在高层建筑地基岩土工程勘察中,为了对基坑边坡稳定性及支护结构设计提供必须的设计计算参数,应同时进行基坑开挖与支护工程的岩土工程勘察工作。() 5.在高层建筑地基岩土工程勘察中,取土试样和作原位测试勘探点的数量不应少于全部勘探点总数的2/3。() 6.岩土工程勘探就是指采取某种技术方法去揭示地下岩土体的空间分布和变化,具体可分为钻探、坑探、物探和触探。() 7.为保证工程地质测绘精度,除在测绘时应满足测绘技术要求外,测绘所用的底图的比例尺应比成图比例尺小一级。() 8.岩土工程勘察阶段应与设计阶段相适应,因此,在施工图设计阶段,必须开展施工勘 察。() 9.钻孔取土器应根据土样质量级别和土层性质选用,对于采取Ⅰ级原状试样,必须选用薄壁取土器,采取Ⅱ级原状试样,可选用薄壁取土器或厚壁取土器,Ⅲ、Ⅳ扰动样则不需取土器。() 10.为减轻地震对建筑物的危害,应尽量使建筑物的震动周期与地基的卓越周期相一致。() 三、问答题(共65分) 1.什么是岩土工程勘察?岩土工程勘察的目的是什么?(15分) 2.简述宏观液化势的初判条件与地震液化的微观判别条件。(15分) 3.什么是勘察纲要?其内容主要有哪些?(10分) 4.简述岩土工程勘察报告书及其附图的主要内容。(20分)

岩土工程勘察常见问题

岩土工程勘察常见问题 摘要:岩土工程是地基设计的基础,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不断发展,建筑工程 逐渐增多。岩土工程勘察设计对整个施工项目有重要的作用,能够提供必要的技 术资料和地质资料,是建筑工程建设的基础和关键步骤。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 导致岩土工程勘察过程中存在很多问题,严重影响了工程的质量。本文分析了岩 土工程勘察中的常见问题,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措施。 关键词:岩土工程;工程勘察;问题;改进措施 1.案例介绍。 某新建公寓半地下车库完工验收时,发现车库局部地面及墙体位置出现了较 多裂缝,施工单位对现场进行测量后发现地下室底板面最大隆起高度超过了300 mm。由于地下室局部上浮变形导致41根框架柱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裂缝和损坏, 一些部位地下室顶板也出现了少量的裂缝。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岩土工程勘察过 程中对下水不够重视,对抗浮地下水位的取值有偏差,使理论计算值与实际值严 重不符;且地下室在主体结构施工完成后未严格按照设计要求及时回填土方,导 致地下室底板局部出现了上浮,影响到梁、柱的结构安全。 2.岩土工程勘察中存在的问题。 2.1 现场踏勘 在开展勘察工作前一定要进行严格的现场踏勘,也就是对拟建工程施工现场 的地质概况进行认真的了解,收集场地附近的地质资料及类似建筑经验,从而使 勘察质量得到明显提升。该工程在进行勘察的时候,勘察单位没有收集附近的地 质资料,对于工程的结构类型和结构形式没有进行认真的分析,对地层没有进行 仔细的勘察。由于勘察技术比较差,使制定的勘察方案与现场情况存在差异,使 得勘察质量受到了一定的影响。由于没有明确的指导思想、缺乏必要的针对性, 使得勘察的质量受到了严重的影响,出现了一系列的问题。 2.2 野外勘察 ①勘探深度与间距 在进行勘察工作的时候,勘探点的深度与间距应该严格按照勘察设计方案进 行操作,然而在实际情况中,工程结构形式和基础类型会对勘察深度造成一定的 影响,使得勘察的深度受到制约。实际工作中,由于操作者的大意或者缺乏随机 应变的能力,使得勘察点的深度达不到要求。如果钻孔位置属于密实碎石土地区,其地质条件比较优越,就会使得勘探孔比较浅;相反,地质情况比较差,有大量 的松散杂土和厚层的淤泥,就会使得勘探孔比较深。因此,在确定勘察深度的时候,一定要从地质情况的实际出发,因地制宜,选择最佳的方法。受地基复杂程 度的制约,勘测点的间距也存在着一定的差异,使用等级勘探的办法,认真分析 室内岩土试样的情况,可能会出现由于存在特殊性岩土,使得勘探点间距存在不 合理的情况,给今后的工程施工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所以,在制定策略的时候 一定要随机应变,有效调整勘测点的位置、深度和间距,从而使建筑工程的安全 性和稳定性得到不断提升。 ②原位测试 在进行工程勘察工作时,经常会使用原位测试。原位测试需要在施工时依据 一定的规则进行,在对孔深和杆长进行校正的时候,不可以偷工减料,一旦没有 及时发现标贯器脱落的情况,就会使得所得数据不真实。原位测试是一种间接测 试的办法,有适用于自己技术要求的岩土层和工作原理,在实际勘察的时候,一

对岩土工程勘察中水文地质的分析与评价

对岩土工程勘察中水文地质的分析与评价 在工程勘察中设计和施工过程中,水文地质问题始终是一个极为重要但也是一个易于被忽视的问题。由于没有足够的重视。导致地下水引起的各种岩土工程危害时有发生。为此,在岩土工程勘察中要求查明与岩土工程有关的水文地质问题,评估地下水对岩土工程有关的水文地质问题。评估地下水对岩土工程和建筑物的作用及影响。为设计和施工提供必要的水文地质资料以消除或减少地下水对岩土工程的危害。本文结合地下水对岩土工程的危害及地下水的腐蚀性,说明了岩土勘察中水文地质评价的内容及重要性。 标签:工程勘察水文地质地下水 水文地质问题在岩土工程勘察和施工中始终是一个极为重要又常被忽略的问题。地下水既是构成岩土体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影响岩土体的工程特性,又是基础工程中的重要环境要素,成为改变岩土体特征的因素之一,直接影响建筑物的稳定性和耐久性。在以往常规的岩土工程勘察中,大部分成果只对自然状态下的水文地质条件做一般性的评价,很少能结合基础设计、施工的需要来评价地下水对岩土工程的作用、影响、危害、预防和治理。在水文地质、工程地质条件较复杂的地区,由于工程勘察中对水文地质条件调查、研究的不深入,导致因地下水引起的各种岩土工程危害时有发生。 1 水文地质评价内容 工程地质勘察中水文地质评估内容在以往的工程勘察报告中,由于缺少结合基础设计和施工需要评价地下水对岩土工程的作用和危害在很多地区已发生多起因地下水造成基础下沉和建筑物开裂的质量事故,总结以往的经验和教训,我认为在今后在工程勘察中,对水文地质问题的评价主要考虑以下内容:①应重点评价地下水对岩土体和建筑物的作用和影响,预测可能产生的岩土工程危害,提出防治措施。②工程勘查密切结合建筑物地基基础类型的需要,查明有关水文地质问题,提供选型所需的水文地质资料。③应从工程角度,按地下水对工程的作用与影响,提出不同条件下应当着重评价的地质问题,如:对埋藏在地下水位以下的建筑物基础中水对砼及砼内钢筋的腐蚀性;对选用软质岩石、强风化岩、残积土、膨胀土等岩土体作为基础持力层的建筑场地,应着重评价地下水活动对上述岩土体可能产生的软化、崩解、胀缩等作用;在地基基础压缩层范围内存在松散、饱和的粉细砂、粉土时,应预测产生潜蚀、流砂、管涌的可能性;当基础下部存在承压含水层,应对基坑开挖后承压水冲毁基坑底板的可能性进行计算和评价;在地下水位以下开挖基坑,应进行渗透和富水性试验。并评价由于人工降水引起土体沉降,边坡失稳进而影响建筑物稳定性的可能。 2 地下水的腐蚀性 2.1 地下水的腐蚀性对建筑物危害分为多种,这里对潜水型作下探讨,其地下水位动态主要受气象水文因素影响,呈季节性变化;补水来源主要是人工灌水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