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有效应用》课题实施方案

《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有效应用》课题实施方案

《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有效应用》课题实施方案
《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有效应用》课题实施方案

《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有效应用》

课题实施方案

——来宾市兴宾区城厢镇中心小学莫方平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突出强调要把信息技术与课程改革有机地结合起来,使新课程在一个比较高的水准上推进。在课堂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不仅仅是一种手段,而是一种学习方式的根本变革;信息技术不再仅仅作为辅助教或学的工具,而是利用信息技术所提供的自主线索、多重交互、合作学习、资源共享等学习环境,把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使学生的创新思维与实践能力得到有效的锻炼。

当前,在中小学各学科教学实践中,广大教师已经进行了信息技术应用于学科教学的尝试,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促进了各学科课程改革的深化,给教学带来了诸多好处,信息技术的开发与应用已成为教师的重要职责,但在教学实施过程中还存在不少问题:

1、教学设计中具体怎样利用信息技术优化教学过程,也就是怎样在信息技术条件下,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设计出在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学方案。

2、怎样避免应用信息技术可能带来的消极影响。

3、怎样组建教学资源库,使教师从繁重的搜集素材、整理素材、甚至制作教学课件的劳动中解脱出来,有更多时间和精力投入到课程改革实践中。

4、研究怎样解决硬件设备和软件资源匮乏的问题。

目前,我校已开通了校园网,建起了计算机教室、多媒体教室、现代

远程教育资源教室和光盘播放室,同时计划建立教师电子备课室。随着计算机的普及和多次培训,教师的计算机操作能力及基本知识也得到大幅度的提高,为我们所进行“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的有效应用的研究”奠定了坚实基础。我们的教师在先进的教育理念指导下,能充分发挥多媒体网络教学的优势,在学科教学中有效地应用信息技术,变革和建构多媒体学科课堂教学结构,使教师通过自身的课堂教学研究,讨论和相互观摩评议,增强教师的教育科研意识和动机,掌握研究方法,促使教师由“教书型”向“研究型”转变。

二、研究目标:

1、更新学科教师教育教学理念,树立信息技术整合于课程的教育信息技术观,提高教师的信息素养。

2、在国家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过程中,指导教师在学科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改变教(学)方式,探索适合本学科特点的教学模式。

3、指导教师搜集教育教学素材,开发教学软件,组建教学资源库,利用校园网,达到资源共享;学科教师具有自己能够制作简单课件的能力。

4、改善学校的硬件环境,创设出适合信息化的教(学)环境,尝试在网络环境下信息技术与学科的整合。

5、培养学生的学科综合素养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自主、全面的发展。

6、调整学校的教学管理机制,创设出适应于课改背景下的信息技术应用于教学的管理模式。

三、研究内容:

根据研究目标,确定研究内容如下:

1、开展适合本学科特点的教学模式的研究。组织教师尝试运用信息

技术,改变教(学)方式,创设出适合信息化的教(学)环境,尝试在网络环境下信息技术与学科的整合。

2、对教学资源库建设的研究。对参与本项目研究的技术人员和学科教师分别进行技术培训,指导技术人员搜集教育教学素材,开发教学软件,利用校园网,达到资源共享;使学科教师具有自己能够制作简单课件的能力。

3、对培养学生的学科综合素养和实践能力的研究,在运用信息技术整合教学过程中,强调师生双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精神,促进学生自主、全面的发展。

4、对学校的教学管理机制的研究。在行政部门的协调下,改善学校的硬件环境,加大教育教学软件配备的力度,创设出适应于课改背景下的信息技术应用于教学的管理模式。

5、对信息技术可能产生的消极影响及避免措施论证研究。

为了全面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本课题重点研究如何将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有效应用,以建构主义理论为指导,构建符合本校实际的课堂教学模式与评价方案。具体内容包括:信息技术在语文、数学、英语、科学、品德和社会(生活)、艺术等学科课堂教学中的有效应用。

四、研究过程、方法与原则:

(一)、研究过程

本课题研究时间从2015年2月开始到2016年5月结束,周期为一年。阶段工作计划大体如下:

1、准备阶段

⑴成立课题研究小组,组建课题研究网络,明确人员分工职责。

⑵学习教育部有关“信息技术在教学中应用”的资料,开展理论学

习与交流。

⑶以讲座、观摩等形式分层次、分类别对骨干教师和参与本项目的其他教师进行培训。

⑷对参加本项目研究的学校及教师按照研究内容的几个方面进行调查,掌握进行项目研究之前的数据。

⑸制定《研究方案》。

2、实施阶段(⑴开展研讨与交流活动。组织教师学习教育部有关“信息技术在教学中应用”的资料,深化课堂教学改革,以项目的思路和要求指导教学。

⑵组织培训活动。对参与本项目研究的技术人员和学科教师分别进行技术培训,指导技术教师进行教育教学资源的开发和搜集、整理,为学科教师更好地进行教育教学改革提供技术支持和资源保证;利用我校校园网络,达到资源共享;使学科教师具有自己能够制作简单课件的能力。

⑶参加课题的成员组成一个博客群,便于实时记录教学心得和成员间交流经验。

⑷由学校协调,对参加本项目研究的以适当的硬件设备和软件资源支持,调整学校教育教学管理,保证项目研究的顺利进行。

⑸采取调查、测评等手段对项目过程及时跟踪、监控和有效指导。

⑹围绕本项目目标,在各方面开展专题研究。

3 、总结阶段

⑴收集、整理、分析有关数据和资料,对学生的学科综合能力和信息素养进行系统科学的评价,对教师的信息素养、教育教学能力进行系统评价。

⑵撰写研究论文和《课题研究总结报告》。

⑶整理教育资源库。

⑷对项目进行终结性测评,写出本项目的验证分析报告。

⑸总结汇编研究资料,进行成果鉴定,推广研究成果。

(二)、研究方法

根据研究内容不同,将采用调查研究和行动研究等方法。

(三)、研究原则

1、研究与理论学习相结合的原则

在项目进行的不同阶段进行调查研究,随时掌握项目研究动态,同时掌握信息技术应用于教学的国际发展趋势和国内现状分析,学习国家课程改革的理论及教育部有关“信息技术在教学中应用”的资料,把握新时期教育的原则和规律,保证实验的顺利进行。

2、“点”与“面”相结合的原则

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在原有参加项目研究的班级数量、学科数量和年级的基础上,不断扩大研究面,吸纳更多的学科和更多的年级参与本项目的研究,实现由“点”到“面”,由“点”到“线”的规模发展,在研究过程中采取先对典型学科的经验教训进行剖析,然后再大面积研讨与操作相结合的原则。采取“边研制”、边“推广”、边“修改”的方法。

3、从实践中来再到实践中去的研究原则

把在实践中创设的教学模式、教育软件、教育资源库经过研讨,再回到实践中进行多次检验的原则。

4、实践与协调管理相结合的原则

在研究工作中,调查与实践必须是真实客观而又符合客观规律的,具有科学性。项目研究的管理也应是科学的,需要各部门团结合作,分工明确。

五、组织与领导

这项课题在中心校教务处的直接领导下,由信息技术专任教师的协助,学校各科教研组长直接参加,并具体组织实施,使这项工作得到有效的开展提供保障。

课题研究实施方案-范例

“小学数学自主学习的实验与研究” 课题研究实施方案 一、研究课题 “小学数学自主学习的实验与研究” 二、课题的提出 1、《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即让学生获得数学的知识理解,而又让学生在这些知识理解形成与获得的过程中,增进数学的学习情感,学会与人交流,掌握数学的思维方法,获得数学活动的经验,培养与发展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从而实现不同的学生的个体心里都得到不同发展。因此小学数学应适应时代的发展,与时俱进,探索教育教学的新途径,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有效地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转变学习方式是这次课题的切入点和实施新课程的主旋律。 2、近几年来,学校近几年开展了“小组合作学习”“数学创新能力培养”等课题研究。在客观上已具备了一定的研究条件。为开展“自主、学习方法”研究的过渡积累了较丰富的经验。 3、开展本课题的研究。可以使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主地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获得结论,逐步学会学习。变接受式学习为自主探索式学习;变静态学习为重视实践操作;变个体学习为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三、实验的方向与目标、内容 1、本课题试图探讨教师如何引导学生在课堂教学中进行合作学习、自主学习、探究性学习;对实施本模式的教学观、学生观、活动观、评价观与实施策略形成一些规律性认识;改变本校参加试验班级课堂教学“高耗低能”的被动局面,使实验班的课堂真正成为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乐园;提高实验教师教育科研能力,促进实验教师的精神成长。 2、研究目标: (1)改变以教师为中心、课堂为中心的局面、改变学生以单纯地接受教师传授知识为主的学习方式。 (2)引导学生建立具有“主动参与、乐于探究、交流与合作”的新的学习方式。 (3)教师要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 (4)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合作精神,主动探索、学会学习,成为二十一世纪的主人。 3、研究内容 (1).使教育工作者在教学实践中积极探索新的学习方式,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要确立新的教学观,积极转变教学方式; (2).教师如何引导学生实现学习方式的转变; (3).小学数学自主合作学习的研究及自主学习中遇到问题的解决方法 四、实施的措施 1、认真学习《课程标准》,确立“转变学习方式”的教学理念 传统的学习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单一,被动的问题,它过分强调和突出接受与掌握,泠落和忽视发现与探究,学生缺少自主、合作学习和独立获取知识的机

小学国学特色教育项目实施方案

常码头小学国学特色教育项目实施方案 近年来,我校以“创建现代化国学特色学校”的办学理念,以打造具有鲜明办学特色的小而精、小而美、小而优的学校为目标进行探索,尝试将国学经典引进校园,从校园文化建设、课程开发、管理理念、教师队伍建设等方面渗透国学文化,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得到了上级教育部门、家长及社会的认可。为了更好地开展好我校的国学特色教育工作,特制定此项工作实施方案。 一、项目的提出: 小学是义务教育的第一个阶段,也是国学教育最能普及的阶段。我们提倡素质教育,已经不只单纯的教会学生知识为目的,而更注重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学会生存、学会做人。国学作为数千年中华思想文化的结晶,学生应该从小学习感受我们文化的底蕴,塑造民族精神。在小学开展国学教育重要意义在于: ——从小学习国学有助于学生增长知识,为将来的发展打下基础。学生学习国学可以增长对历史文化方面的知识,对学生的学习、生活以及将来的工作都可以打下坚实的基础。 ——从小开展国学教育有助于学生对国学兴趣的养成。兴趣是靠从小培养的,学生只有从小接触国学,慢慢领悟国学的精神博大,在生活中受到感悟,才能更激起学生进一步学习的兴趣。 ——从小开展国学教育能增长学生做事情的智慧。国学是中华文化几千年的结晶,国学中包括很多做人的道理:“仁者爱人,有礼者敬人;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孟子·离娄下》)“非三无举也,刺之无刺也,同乎流俗,合乎污世,居之以忠心信,行之以廉洁,众皆悦之,自己为足,而不可与下尧舜之道,故曰德之贼也。”(《孟子·尽心》)有前人的思想做指导,学生在成长中可以明白很多做人的道理,增长学生的智慧。

教师素质提升工程实施方案

教师素质提升工程实施方案 魏 家 楼 中 学 2016年9月

教师素质提升工程实施方案教师是课程改革的落实者,课程改革的主导者,课程改革的关键。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提高教书育人质量的保证,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保证。为培养一批省、市、县不同层次的师德高尚、业务清湛、教育教学能力和水平突出的优秀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和名教师,特制定《魏家楼中学教师素质提升工程实施方案》如下: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人为本,以质量求生存、以特色谋发展”的办学方针,奉行“一切从实际出发,一切服务于学生”教学思想,使教师在教育理念、师德修养、业务素质、教学水平等方面得到全面提高,让学校成为教师素质提升的主阵地,成为教师成长的沃土,努力构建学习型校园,使教师的学习工作化,工作学习化,全面实施新课程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二、主要内容、方法和措施 (一)强化理论学习,更新教育观念,为教育教学改革奠定思想基础。 1、学习邓小平教育思想、江泽民“教育创新”重要论述、《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理论与实践学习材料汇编》、素质教育观念、新课程标准理念、教育政策法规等现代教育教学理论和思想。使广大教师充分认识到只有不断学习,不断汲取新的教育教学理论,才能有利于自身的素质提高,才能有利于自己的思辨能力,才能更充分地适应新课改,使学习成为终身的需求。

2、教育具有科学性,教师只有遵循教育规律,才能把教育教学搞好。为此,教师必须掌握科学的基本理论,在教育科学理论的指导下从事教育实践,作为中学教师,主要应该掌握教育学、心理学,各科教材教法,理解新课标,把握教育改革的脉搏,以新课改崭新的理念来武装自己的头脑,将新的课改理念转化为自己的具体教学行为,进而形成在新的教育观念下的教学风格。 (二)增强师德意识,提高师德修养,努力提升教师职业道德素质。 1、加强职业道德教育。①要加强热爱教育事业、献身教育事业的教育,敬业爱岗,淡泊名利,无私奉献,在平凡的教育岗位上成就事业,实现人生价值。②要加强教师严于律己、以身作则、为人师表的教育,使教师言语与行动堪称学生的表率。③要加强热爱学生、服务学生的教育,关心爱护学生,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学生,使每一个学生,在老师的关爱下都得到健康地发展。真正体现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一切,为了一切学生。 2、大力倡导六种意识:育人为本意识、教学服务意识、情感激励意识、过程展现意识、自我调控意识、不断学习意识,努力优化集体舆论,营造“团结协作、进取向上、干事创业、争创一流”的工作氛围,树立良好的风气,凝聚浩然正气,鼓足高昂士气,焕发蓬勃朝气,塑造师德标兵,培养良好的教风。 (三)加强进修,不断提高文化学历层次,努力营造学习型校园氛围。 教师工作是知识性、专业性很强的工作。在知识更新迅猛、

关于创建生命化教育特色学校的研究课题实施方案.doc

关于创建生命化教育特色学校的研究课题实施方案 常熟市报慈小学王剑忠执笔 一、指导思想 为了贯彻落实江苏省《关于进一步规范中小学办学行为深入实施素质教育的意见》精神,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推进学校规范化建设的进程,也为了能够进一步提升学校的竞争力,实现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目标,满足家长对优质教育需求的这一愿望,注重“内涵发展,质量提升,特色发展”成为当今学校发展的必然趋势。由于“每一所学校都是独特的”,创建学校自身的教育特色,是深化素质教育、推进课程改革的必然需要,是提升学校竞争力、塑造学校品牌形象的需要,是实现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一项有力举措。由于教育的主体是人,是具有鲜活生命的个体,现代教育的本质是学生在教师为其创设的学习生活环境中,经过自身知、情、意、行等身心活动,消化吸收内外各种因素的影响作用达到自我发展的过程,同时也是一种特殊的生活过程,所以我们的教育应该是人的教育,人的教育必须首先尊重人,尊重个性,必须培养健全的人格,培养人的关切心,培养人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和创造力。 二、现状分析 我校建于1989年,当时为九年一贯制学校,于1998年撤走初中部而成为一所完全小学,又在2000年合并虞山镇菱北小学。学校通过不断地融合、提升、发展,于2002年通过验收成功创建成为江苏省实验小学,于2007年通过验收成为苏州市教育现代化学校。随着办学水平的不断提升,学校的办学规模不断扩大,形成了目前的规模:34个班级,1700名学生和96名教职工(其中90名专任教师)。多年来,学校注重教育研究与发展,在“十五”期间,学校开展了“以人为本,开发潜能”的研究,努力激发教师潜能,进而有效地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在此基础上,通过总结提升,确立了“十一五”的办学理念:“为每一位学生的生命发展奠基”,以“开展生命教育,构建和谐学校”作为学校发展的主要方向。以素质教育为目标,以教育科研为龙头,以常规管理为基础,以师资建设为保证,朝着努力把学校建成“管理科学化,硬件现代化,师资通才化,质量素质化,办学特色化”的一流知名学校的目标不断迈进。在刚刚进入“十二五”的开局之年,为了秉承学校多年来的研究方向,丰富和发展学校的研究成果,

特色教育项目实施计划.

特色教育项目实施计划 一、指导思想: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大力开展二次创业,以宏扬民族文化为核心,全面发展与个性特长培养相结合,把全体学生培养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合格人才。艺术教育是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素质教育中,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它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审美素质,而且还能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身体健康素质和劳动技能素质。与此同时,根据我校的实际,把“盘鼓演奏”作为本校的一项特色教育项目。 二、培养目标: 我校提出特色教育“面向全体,加强基础,培养能力,发展特长”宗旨。 1、近期培养目标 先各年纪、各班,选拔出天赋教好的学生进行重点培养,对其进行完整、系统、专业的严格训练。一年的时间把这部分天赋较好的学生培养的有一定的演奏能力,把他们组织起来成为一支小型的盘鼓队,参加一些小型的演出从而来提高知名度同时也使校园形成一种良好的艺术氛围。 2、长远期目标 组织天赋好的同学在学校演出来吸引其他的同学参与到其中,使特色教育达到百分之百的参与。采用教师指导同伴互助的 教育模式对全员进行教学。选出较优秀的学生壮大学校的盘鼓队。其他各个班同学组成自己的盘鼓队,通过音乐来陶冶学生的情操,更好的为学习服务,树立理想! 三、师资力量

办学有特色,师资是关键。为此,学校注重教师教育观念的转变。充分利用本校现有的教师资源对学生进行培训提高外,从外校郑州二十中聘请王文涛老师担任本校的二胡辅导教师,周笑青老师为古筝辅导教师,聘请惠济五中的赵新中老师为我校的笛子辅导教师,还丛社会上聘请专业教师定期来我校,对学生进行专业训练。 从低年级做起,研究出既有理论高度,积极探索建立理论学习制度,营造音乐学习氛围,发挥集体智慧,认真研究课改精神,结合学生认知规律,优选教学策略,培养和训练学生演奏能力,使不同层面的学生都有所提高。 四、活动实施的计划 1、按照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器乐学习计划使每个 同学达到不同的学习效果。 2、根据学习乐器的种类分成不同的小组,组织学生定期进 行演奏技巧上的讨论和交流。 3、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举办器乐演奏会给每个学生一个展 示的机会,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4、出器乐小报对学习较积极的学生进行表扬 5、根据学生的演奏水平建立学校器乐乐谱曲库作为校本教材,来丰富学生的演奏知识。 6、建立器乐学习成长册。 五、器乐训练活动保障机制 1、每周一至周五的早上6:30---7:30 下午5:30---6:30

课题研究实施方案设计基本格式

课题研究的实施步骤与基本要求 (一、课题研究程序 课题研究程序,包括制订课题研究方案、开题论证、实施研究(注意收集资料、整理资料,撰写中期报告)、课题总结等。 (一)课题研究实施中具体做的工作 我们的课题立项通知书下来了,下一步该怎样做啊。课题研究实施过程中应做哪些工作。具体讲,应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1、制定实施方案 课题研究是—项复杂的探索性工作,又是一项有序的系统工程,需要很强的计划性,要做到有序、有控,以确保课题研究的质量。因此,课题研究必须重视研究方案的设计。当研究者确定了研究课题后,就应为完成研究课题的任务制订必需的研究方案。 课题研究的方案(亦称课题实施方案)有多种形式。它是合理组织课题研究活动的必要条件,是为完成课题研究任务而详细编制成的“施工蓝图”。在制订课题研究的方案时,不仅需要认真考虑课题研究的理论基础、具体题目、研究方法,以及研究条件、程序步骤,还应充分预计到可能遇到的问题与困难,留有备用的时间,增加调整、回旋的余地。在课题研究方案的制订过程中,还应广泛征询导师的意见,听取同学的建议,多交流研究构思,多讨论切磋课题研究的具体方法,从而使整个课题研究方案趋向完善。

课题研究实施方案基本格式 一、问题的提出 1.界定课题名称(内涵与外延) 2.研究背景 1)历史与现状分析 2)文献综述(包括该课题的理论基础和其他人的相关研究进行到什么程度) 3)研究基础(学校或个人在前期有哪些经验成果) 二、研究目标(课题最终要达到怎样实际效果,解决怎样的实际问题) 三、研究内容(对研究目标的详细阐述,通常从现状、归因、对策三个角度来确定研究内容) 四、研究方法(具体说明采用何种研究方法,并详细阐述如何具体使用该方法) 五、实施步骤(包括时间、任务、负责人) 六、研究组成员及分工 七、课题方案实施的保障措施(财力、人力、物力的保障) 八、阶段性成果和最终研究成果(研究报告、论文等和其它有关材料)。 二、召开课题开题论证会

中小学教育卡(教师教育卡、学生教育卡)项目实施方案

中小学教育卡(教师教育卡、学生教育卡) 项目实施方案 为加速我省教育信息化进程,切实推进“三通两平台”建设,提高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及中小学校管理现代化水平和信息化程度,加强我省教育信息化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我省全面实施江苏省中小学教育卡项目,具体实施方案如下。 一、建设意义 教育卡项目以智能卡(CPU卡)为载体,依托江苏省教育信息化公共服务平台,建立教育卡管理系统,全面实现身份认证电子化、师生学习数字化、数据管理信息化、个人成长记录反馈智能化。 该项目的实施有利于全省中小学师生共享优质教育资源,有利于推进电子化师生信息管理,有利于各级教育行政部门统筹规划、科学决策,提升行政效能,对于提高教育质量、促进教育公平、构建智慧型城市和人力资源强省具有重大意义。 二、建设目标 (一)构建互联互通的管理体系。以建立教育卡管理系统为抓手,构建一个全覆盖的省教育主管部门、地市(县、区)教育主管部门、学校三级联动具有身份认证、数据管理、师生档案等多功能的管理网络体系。教育行政部门利用该系

统掌握、统计、汇总、认定相关信息,进而作出科学决策,优化教育管理与服务流程,提高办事效率。 (二)提供丰富多元的资源应用。江苏省教育信息化公共服务平台,是面向全省师生、家长,集教育资源、应用、服务为一体的综合性平台,为教育卡建设提供一个良好的应用环境。教育卡作为登陆平台的统一身份认证,享受平台所提供的各种教育资源和服务。 (三)实现师生档案电子化管理。建立师生电子档案系统,让每名教师和学生拥有一个可随身携带的电子档案袋,设置权限,区分使用。 (四)构建终身享用的教育卡体系。建设师生终身可以使用的教育卡平台和体系。 三、建设内容 (一)教育卡概述 教育卡,为智能CPU卡,采用非接触读写技术,卡内封装集成电路芯片,正面印有校名、姓名、照片、性别、学籍号(学生)和有效期限,反面印有注意事项等内容。 (二)教育卡的发卡范围 发卡范围为我省普通中小学校、中等职业学校,发卡对象为普通中小学、中等职业学校所有师生。今后可视情况发放终身教育卡。 (三)教育卡的应用系统

课题实施方案

“校本研究在提高各学科教学质量中的 实践探索”实施方案 一、问题的提出: 以校为本,是学校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必然选择。要实现以校为本,就必须树立校本研究思想,建立其导向机制、激励机制和保障机制。开展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是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有效形式,全面落实课程改革的目标,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切实提高教学质量,具有深远的意义。“校本研究”是一种教师继续教育形式,实践证明它能够较好地做到教师培训与教学实践有机结合,对于解决教师教学实际问题有较大的帮助。本课题立足于主课题《普及校本研究,科学提高教育质量的实践探索》的研究目标,寻求促进提高各学科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 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离不开“校本研究”工作。校本研究是“基于学校的研究”,是最贴近我们教育教学工作的研究,是对学校和教师最有实际帮助的研究。校本教研,对教师而言是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与发展的有效途径;对学校而言是保持和创新办学特色的重要支撑;对学生而言是引导学生健康和正向发展的有效手段。 二、课题的理论基础: 1、“教师即研究者”理论:英国课程理论专家斯滕豪斯认为,如果没有得到教师这一方面对研究成果的检验,那么就很难看到如何能够改进教育,或如何能够满足课程规划。如果教学要得到重大改进,就必须形成一种可以使教师接受的,并有助于教学的研究传统。1996

年国际教育大会第45届会议的建议中指出,“在一个变化迅速的世界中,在职培训已成为从事所有活动和专业至关重要的工作。因此,教师不仅必须不断更新自己的专业技能,而且还应培养其学生在整个生活过程中创造知识所需的态度和技能”。 2、校本教研促进教师研究的理论:20世纪80年代,教师研究演化成直指学校问题,将学校实践活动与研究活动密切结合在一起,大力倡导学校教师参与研究的校本教研。斯皮克“校本教师发展理论”提出,在现代社会条件下,教师素质提高的重心应定位在学校本位的发展、教师职业本位的发展上。 3、“校本教研”三个重要特点。一是“基于学校”,意从学校的实际出发,所组织的各种培训、所展开的各类研究、所设计的各门课程等,都考虑学校的实际,挖掘学校所存在的种种潜力,让学校资源更充分地利用起来,让学校的生命活力释放得更彻底。二是为了学校,意指要以改进学校实践、解决学校所面临的问题为指向。三是在学校中,即教师要置身教育教学之中,参与学校发展与改革问题的研究,围绕学校自身问题所形成的各种解决方案要由学校校长、教师共同探讨、分析,由学校中人来解决。 三、课题的界定: 校本教研,是新课改学校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全新的教育理念。以校为本的教研,是将教学研究的重心下移到学校,以课程实施过程中教师所面对的各种具体问题为对象,以教师为研究的主体,理论和专业人员共同参与。强调理论指导下的实践性研究,既注重解决实际问

教育系统实施方案

教育系统视频会议实施方案 一、项目背景 作为教育系统,如何强化国民教育、如何更大更广阔的增大教育范围、如何通过教育提高全民的素质等等这一系列的问题都催生教育方式改革。同时全球信息一体化的格局造就教育系统也必须紧跟教育信息化的建设。视频会议系统就在这样一个大的社会背景下应需在教育系统产生并很快被应用到教育系统的各个角落。 目前远程教育和多媒体互动教学在国内获得了良好的发展。但远程教育仅仅针对于网络课件授课,而多媒体互动教学也只是停留在单个多媒体教室内进行的,如何利用现有的网络资源,将目前缺乏互动的、单调的课件点播和受局限的教室之间互动起来,已成为教育培训机构当务之急。 北京声威视通科技有限公司针对目前教育行业这种大趋势需求,结合在教育领域成功部署的多个远程、多媒体互动教学系统经验,提出了“多媒体互动教学——远程同步——课件录编、加密认证——课件分发点播——异步学习管理”的完美解决方案。 该方案利用互联网传输数据的优势进行课堂直播,文件分发;利用互联网远程互连互通的优势进行点播认证、异步学习;利用局域网内数据传播快,互连互通的优势,帮助教育机构的用户组建自己的远程多媒体互动教学子系统,提高了教育效率,有效的利用了现有的网络资源。 方案组成系统 同步教学交流: 声视通远程多媒体交互学习系统:电子教室交互学习,录制课件 课件录编、加密认证: 声视通课件录编系统:录制、编辑、转换课件;加密课件 课件分发点播: 声视通数据广播系统:利用组播协议,将文件连同目录复制到多台机器 声视通课件点播系统:将课堂录制的课件集中管理,供再次点播 二、方案拓扑图:

三、功能与作用 1、丰富的数据功能 教育局和学校之间通过文档共享、电子白板、文字聊天、桌面共享、文件传输等功能,身处异地的机构相互之间共同编辑和修改文本、图表。可以进行远程的汇报讨论、技术评审、案例共享、项目管理、资料的会审等工作。 在远程教育中,老师可以使用文档共享功能上传教案,供学生使用。通过声视通视频会议系统的教师模式,在上课的过程中学生不需要做任何操作,所看到的文档会与老师的绝对同步。另外,声视通还配有丰富的标注功能,供老师对授课重点进行勾画,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声视通还考虑到在教学和日常会议中会需要在线播放一些多媒体资料,所以我们提供支持mp3、mp4、rm、wmv、vcd、dvd等多种媒体文件,并且可以根据需要进行快进、快退、暂停等操作。 2、会议和课程录像 任意客户端对多个或某一个分会场的同步同时录像,录像包括会议中展示的讲义文档、图表及标注等交流内容的录像,多方的视音频映像,可以同时录制也可以将视频和数据操作分屏分流录制;客户端程序中内嵌文件的播放器,可通过视频工具完整回放出来。录制的文件是矢量化文件,具有体积小、质量高等特点。在会议结束后,还可以上载至点播服务器供授权用户点播。 3、独有的双显示输出

教育教学工作实施方案

教育教学工作实施方案 马村小学

实施素质教育是迎接二十一世纪挑战,提高国民素质,培养跨世纪人才的战略举措,是当前小学基础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我校全体师生将群策群力,铁心拼搏,全力以赴打好素质教育攻坚战。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三个面向”、《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和《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为指针,深入领会有关素质教育的文件的重要精神,深化教育改革,深入教学研究,狠抓教育质量,努力培养和造就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四有”人才。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提高学校管理素质和管理水平;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建立新的教学管理制度;扎实有效地推进课程改革;开发课程资源,建设校本课程;形成学校的办学特色。 二、实施目标 为进一步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加快学校发展进程,努力创办特色鲜明的文明示范学校。我校将在市素质教育先进校基础上,与时俱进,高标准、高水平、严要求,大力推进教育创新,积极投身教育改革,深入开展素质教育,实现学校教育工作新的飞跃。学校确立以“科研兴校、质量立校、特色强校、面向全体、全面发展”为办学思想,以学校可持续发展为办学策略,以课程改革为突破口,扎实走好科学管理立校之路,教育科研兴校之路,素质教育强校之路,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育质量,促进学校持续、快速发展。造一支师德师风高尚、业务素质精良的教师队伍,提高学校办学品位。 三、实施办法及措施 实施素质教育是一个庞大的社会系统工程,分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宏观方面是指上级教育行政部门和社会创造有利于实施素质教育的机制和环境;微观方面是指学校在一定条件下,在素质教育观念指导下进行的教育教学实践活动。我校将微观着手,立足实际,着力抓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1.抓主导,强化全员素质教育意识。 素质教育是现代教育观念指导下进行的科学的教育教学活动,所以转变传统的教育观念,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前提。一个学校的校长及其领导班子对学校的办学方针、教学活动起着决策和指导作用,因此素质教育能否在一个学校扎实有效地开展,校长及其领导班子观念的转变是关键。 我校将组织全体行政人员深入学习有关素质教育的文件的重要精神,提高领导班子树立素质教育工作的思想意识。组织全体成员系统地学习现代教育理论及课程改革要义、精神,并结合学校实际进行广泛深入的讨论。确立全面贯彻教育方针,面对全体学生施教,使学生全面发展,学有特长的办学思想。领导班子是主导、全体教师是主力、课堂是主要阵地、学生是教育主体、后勤是保障。

“中小学生感恩教育”调研课题实施方案_1

“中小学生感恩教育”调研课题实施方 案 调研目的: 为积极响应团区委创新年度工作思路的号召,结合我区中小学德育工作现状,积极推进文教局团委的工作,就感恩教育的现状进行调研分析,发现问题,总结经验,形成工作思路,以更好地推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的开展。 调研内容: 对我区中小学感恩教育现状的调查分析 调研提纲: 1.全区中小学感恩意识、感恩认知现状调查 2.全区中小学感恩教育在学校德育工作中的实施水平 3.感恩教育的效果与学生综合素质发展的联系 4.感恩教育在促进中小学教育三位一体工作中的作用 5.感恩教育与传统文化教育的联系 6.感恩教育在我区中小学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中特色与品牌性趋势研究 具体做法: 要对小学生进行感恩教育,争取学校、家庭、社会的共同支持和努力,主要以主题活动、学科渗透、课外延伸(家庭、社会活动等)为载体,以角色换位、实践体验为行动策

略,具体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开展感恩教育活动,学校德育和学科教育相互结合,创设感恩教育的平台与氛围。感恩教育不能少,整体的德育教育更应该改革。学者刘金铎在他的《道德体验论》中写道:如今的学校德育未能达到引导者预期的效果,理论界称之为“德育失效”。目前约束性道德教育无法使道德教育本身与体验者之间发生有效的情感关联,也不能使体验者个体把有关的道德知识与一定的实际道德情境有机结合起来,发生实际的体验,因而无法保证道德教育的实效。所以我们首先要创设一个感恩教育的和谐环境。学校德育还可以与学科教育相结合,利用学科教材资源进行感恩教育的渗透。全体教师改变观念,充分认识感恩教育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明确课题目标。 (二)努力建立学校与家庭的教育纽带,争取父母的理解与支持,共同对孩子进行感恩教育。与家长达成共识,争取家校共同实现对学生的感恩教育。孩子是一面镜子,照着我们家长的一言一行,孩子的表现便是我们家长教育的回应。许多时候孩子需要我们的关心和爱护,更多时候则更需要我们去引导感悟。所以作为家长,不仅要给孩子爱心、榜样、机会,更需要学会珍惜、欣赏、肯定孩子的示爱和感恩的表现,我们的孩子才会不仅有爱的意识,更会有那些感恩的行为。我们希望可以通过家长会、家校联系卡、电话联系、广

教育基础设施建设PPP项目实施方案(编

教育基础设施建设PPP项目实施方案(编制大纲)

教育基础设施建设PPP项目实施方案编制单位:北京智博睿投资咨询有限公司

PPP项目实施方案是指政府为实施PPP项目编制的计划性文件,由于PPP项目涉及的政府部门较多,专业性较强,实施周期漫长,为保证PPP项目的顺利实施,政府或其授权主体有必要针对PPP项目拟定实施方案,按照实施方案的内容逐步推进PPP项目的实施。 根据《基础设施和公用事业特许经营管理办法》第九条规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有关行业主管部门或政府部门可以根据经济社会情况发展需求,以及有关法人和其他组织提出的特许经营项目建议等,提出特许经营项目实施方案。”因此,项目实施方案一般是由政府确定的行业主管部门或政府授权部门负责编制。而实施方案的内容,参考《基础设施和公用事业特许经营管理办法》第十条规定:“特许经营项目实施方案应该包括以下内容:(一)项目名称;(二)项目实施机构;(三)项目建设规模、投资总额、实施进度,以及提供公共产品或公共服务的标准等基本经济技术指标;(四)投资回报、价格及其测算;(五)可行性分析,即降低全生命周期成本和提高公共服务质量效率的分析估算等;(六)特许经营协议框架草案及特许经营期限;(七)特许经营者应当具备的条件及选择方式;(八)政府承诺和保障;(九)特许经营期限届满后资产处置方式;(十)应当明确的其他事项。”虽然特许经营属于PPP模式的一种比较特殊的操作模式,但其规定项目实施方案的内容涵盖了PPP项目实施方案的基本内容。即实践中PPP项目实施方案一般包括项目概况、风险基本分配框架、项目运作方式、项目合作期限、交易机构、合同体系、监管架构及采购方式选择等内容。

实施方案 课题研究实施方案

课题研究实施方案 课题研究方案主要是针对某个课题提出的让学生讨论而营造出一种活跃积极氛围的一种方案,旨在培养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优化学生思想,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课题研究实施方案,欢迎大家参阅。 第1篇:小课题研究实施方案 时间安排:20xx年6月12日 内容:打电话 活动形式:听课、评课a 指导思想:根据新课程标准的需求,结合教学实际情况,通过"打电话"这个综合运用就是结合学生生活中熟悉的素材,让学生体会优化思想,并会把优化思想运用在生活中,让学生尝试在解决问题的多种方案中寻找最优的方案,初步体会运筹思想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以及对策论方法在解决问题中的运用。具体措施: 一、探讨最优方案 1、联系生活实际提出问题:15人的合唱队接到紧急演出,通过打电话通知每个队员,如果每分钟通知1人,怎样尽快通知到每个队员? 2、让生围绕这个题目,设计自己的最快解决问题的方案,时间要最短。 3、交流学生独立方案→同桌互相交流→集体交流→汇报→小结 二、总结发现的规律 每增加一分钟新接到通知的队员数正好是前面所有接到通知的

队员和老师的总数,也就是N分钟新接到通知的队员数等于前(N-1)分钟内接到通知的队员和老师的总数。探研得到N分钟所有接到通知的队员的总人数就是2n-1人。 三、应用规律 发现这个规律后,可以让学生直接利用这个规律来解决前面提出的问题了,随着时间的增加,所有接到通知的队员数分别为1,3,7,15,31----因此要通知完15个队员,只需要4分钟。也可以让学生通知一个50人的合唱队,最少花多少时间就能通知到每个人。 总结: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我们一定要认真的分析,观察,理解题目的意思,怎样才能最好的缩短时间,找出最优方案,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从而提高我们的工作效率,让学生真正的体会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数学来源于我们的生活。 第2篇:大吉小学课题研究实施方案 一、课题名称:培养兴趣增强自信 二、课题研究背景: 1、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一种学习品质,也是学习的动力之源。有兴趣才有潜力,有兴趣才有主动性和积极性。教育理论告诉我们:只有当学生对所学知识产生浓厚兴趣并逐步养成爱学习,善思考的态度时,才难知难而进,锲而不舍,从而对提高教学质量起着事半功倍的效果。 2、课程标准提出了"知识与态度"、"情感与态度"、"过程与方法"的三维目标,而"情感与态度"就是要充分激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调

福建省农村教师教育教学能力提升工程实施方案

福建省农村教师教育教学能力提升工程实施方案闽教人…2009?20号 福建省教育厅关于印发福建省农村教师教育教学能力和农村校长教育管理能力提升工程实施办法的通知 各设区市教育局~厅属有关单位~有关高校: 根据《福建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闽政文[2008]344号,精神~为全面落实“实施农村教师,校长,教育教学能力提升工程”的部署~进一步加强农村教师和校长培训工作~提升新课程背景下农村教师的专业素养和农村校长的办学治校能力~我厅制定了《福建省农村教师教育教学能力提升工程实施办法》和《福建省农村校长教育管理能力提升工程实施办法》~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福建省教育厅 二??九年三月二十七日 主题词:教育农村教师提升办法通知 福建省教育厅办公室 2009年3月27日印发 1 福建省农村教师教育教学能力提升工程实施办法 根据《福建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闽政文[2008]344号,精神~为进一步加强农村教师培训工作~提升新课程背景下农村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推动福建教育事业又好又快发展~特制定福建省农村教师教育教学能力提升工程实施办法。 一、培训目标

教育教学能力是实施素质教育、推进新课程改革的重要基石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根本保障~也是教师专业发展的主要内涵。实施“农村教师教育教学能力提升工程”的目标是用5年左右时间对全省农村教师轮训一遍~并培养一批农村骨干教师~使农村教师在师德修养、学科教学技能、教学研究能力和专业知识水平等方面有较大提升~努力建设一支能够适应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高素质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 二、培训任务 省、市、县三级教育行政部门分级对全省乡镇及以下,不含镇所在地,初中、小学教师进行培训~其中省级培训骨干教师,万名~设区市培训骨干教师?万名~其余培训任务由县,区,负责。 1、省级1万名培训任务具体安排为小学6000名、初中4000名。2009-2012年平均每年培训2500名~培训名额向经济欠发达地区倾斜。 2、各设区市应按本地农村专任教师总数的25%组织开展骨干 2 教师市级培训~并结合实际情况~合理安排年度培训计划。 三、培训内容和方式 1、培训内容。围绕推进素质教育和提升农村教师教育教学能力的要求选择和安排培训内容~增强培训的前瞻性、实用性和有效性。培训内容主要由四个部分组成: ,1,师德修养。包括教育法律法规、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教师心理健康、新型师生关系和班级管理等专题。 ,2,学科教学技能。包括有效教学的理念与方法、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信息技术应用、教学设计、综合实践活动理念与实施、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与实施等专题。

“小课题研究”实施方案

中学“小课题研究”实施方案 一、开展小课题研究的背景意义 1.实施素质教育,推进课程改革的需要 随着素质教育和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教师如何有效的落实素质教育和课改要求,如何改变教育教学方式,如何走教育教学质量的内涵提升之路等,将伴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实施,新情况、新问题不断涌现,教师心中的困惑也不断增多。校本小课题研究无疑顺应了课程改革推进的需要,将课改过程中遇到的困惑和问题,以课题化的形式呈现并予以探讨实践。通过针对性强、具体而又可操作性的小课题研究实践,达到进一步更新教育观念,不断变革教与学的方式,改善教育教学行为,有效推进素质教育和新课改实施的目的。 2.提高教学质量,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需要 校本小课题研究的课题来源于教育教学中急需解决的问题,或制约各学科教学质量效果提高的难题,来源于教育教学实际,是从教情、学情、校情出发,由教师个人或教研组教师共同确立、研究的,研究成果直接作用于教育教学实践的应用性课题,利于改进教学,提高教学质量,从而使学科课题的研究有了较强的生命力和研究价值。同时教师积极参与课题的研究,在教中研,在研中用,这种教、研、用一体化、系统性的行动研究,对提高教师研究能力和专业水平,促进教师成长为学习型、研究型教师具有较大的作用。 二、总体思路及基本原则 (一)总体思路 树立“问题就是课题,反思就是研究,成长就是成果”的教育科研新理念,按照“小步子、低台阶、快节奏、求实效”的原则,有计划、有秩序的认真扎实开展小课题研究。开展小课题研究活动要纳入学校教育科研工作之中,与实施精细化管理结合起来,与新课程教学实践结合起来,与降低教学基点和学科教学改革结合起来,与指导学习方法开展校本学习研究结合起来。通过小课题研究的提出与实施,不断推动教育科研为学校的教育改革与发展服务,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服务,从而形成“本校化行动、低重心运转、小步子发展、实效性评价”的教育科研工作新思路、新途径。 1.本校化行动。强调课题研究立足本校、本班,通过最大限度地整合研究力量和教育资源,依据现代教育教学理论,制定具体可行的实施方案,扎扎实实开展行动研究,全力解决本校、本班的教育、教学实际问题。 2.低重心运转。降低教育科研工作重心,倡导以教研组为依托,以教师个人为主体,选择教育教学实践中最实际、最迫切和最突出的问题开展行动研究。 3.小步子发展。每一个学期或一学年为一个周期,学期(年)初确定研究课题,校内申报立项;通过一个周期的研究实践,基本能够完成课题实验,解决所确立的研究解决的问题;学期(年)末汇总整理并进行结题鉴定。以达到“小步子、快节奏、高效益”的目的。 4.实效性评价。教研处从过程性资料、终结性成果和实质性效果三个方面对各个小课题研究情况进行评定;过程性资料指课题研究过程中积累的第一手资料;终结性成果指发表或获奖的论文、经验总结、研究报告以及会议交流的典型材料等;实质性效果指课题研究对教育教学改进提高和自身专业发展的实际效果和作用。 (二)基本原则 1.小步子。因为是小课题,就更有能力和精力去做。我们倡导“小题大做”,“小题”就是研究的问题要“小”:切入点小,范围小,内容单一、具体,以此来逐一解决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大做”就是要以科研的方式进行基于真实情境的问题研究,把一些相关、相近的重要问题“串连”起来,将问题转化为课题,在研究中讲究科学、探索规律、

科研课题实施方案

科研课题实施方案 篇一:科研课题实施方案为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树立科研兴校意识,扭转我校落后局面,提高教师自身的科研素质和教育教学水平,培养教师科研创新能力,结合我校教、科研课题项目,科研课题实施方案。一、指导思想以适应教育要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的需要研究我校教育教学现状,探索适合自己的新路子,形成自己的办学特色为目的,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为指导,认真搞好教、科研工作,探索适合自己学校的新路子,力求在教、科研课题的实验操作中,实施素质教育,适应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需要,从而实现科研兴校的目的。二、教、科研课题的确立我校的教研工作要在进修和教科所的指导下,以转变观念、改进教法、改进学法,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创新精神,提高教与雪的效率,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目标,根据我校的实际情况和赤松乡的自然状况,确立我校的教研课题为写作教学研究。三、教研工作的基本原则:1、有针对性,注重实效2、树立科研兴校意识,调动全体教师参加教育科研的积极性。3、加强教、科研骨干力量的培训。4、形成教研推进素质教育落实的教风。四、教研工作实施细则:1、加强教育科研组织建设建立学校教育科研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学校的教研管理,课题研究,参谋咨询,师资培训和人员配备等工作。2、加强教育科研力量的组织工作。3、建立健全教育研究管理制度,保证教研工作的顺利开展。制度是管理的一种形式,制度管理具有标准化、程序化的稳固特征,因此要建立以下制度。(1)教育科研管理制度(2)教师教育科研制度(3)教研成果考核、评比、奖励制度(4)经费投入、使用制度(5)教育科研档案管理制度4、加强教育科研资料档案的建设教育科研信息资料是进行教育科学研究的基础,是学习新教育思想,掌握先进方法的重要工具;是广大教师不断积累知识、增长才干,提高科研水平的重要途径,因此,要加强教研信息资料的搜集、管理、加工、服务工作和科研档案建设工作,以保证教研的正常进行。五、具体实施步骤1、20XX年10月组织学习,提高教师科研兴校意识,确定各课题人员配备,调查学生现状,建立科研档案,搜集信息,健全制度。2、20XX年4月课题实施研究阶段。3、20XX年3月,单项课题结题阶段。4、20XX年10月,课题规划总结阶段。5、

2017年度继续教育工作实施方案

李尧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实施方案 为贯彻落实教育局教育工作会议精神,进一步实施面向全体教师的继续教育,逐步建立起符合我校实际的继续教育制度。结合学校实际,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以驻马店市《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规定》为依据,根据基础教育实施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核心的素质教育的要求,以提高教师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和水平为重点,以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为目的,坚持灵活性和多种模式的培训形式,坚持按需施教,强调学以致用,注重岗位提高,促进自主学习,构建优质、高效、开放的培训体系,努力建设一支具有现代教育素质和创新精神的教师队伍。 二、继续教育范围:全体在职教师。 三、培训学习目标: (一)参加各级继续教育学习培训,在培训范围内,教师要按时完成培训学时,教师整体素质明显提高,适应实施素质教育的需要。 (二)选培校级骨干教师,并选拔部分骨干教师分别参加市、省骨干教师培训,使骨干教师梯队基本形成。 (三)全体教师普遍接受计算机基础知识和技能培训,大部分教师具备运用计算机的基本能力,能开展不同程度的现代教育技术辅助教学。(四)不断健全教师继续教育制度,完善教师继续教育的运行 和保障机制。

(五)建立一支有较强培训能力的教师队伍。 四、培训类别和任务: (一)新教师或新调入教师培训 1. 培训对象:全体教师。 2. 培训目的:通过培训,巩固专业思想,熟悉有关教育法规,初步掌握所教学科的教学常规,熟悉教学内容,熟悉班主任工作,尽快适应小学教育教学工作的需要。 3. 培训内容: 主要为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教育政策法规、所担任学 科的学科新课程标准、教材教法分析、教学基本功以及班主任工作等内容。 4. 培训要求: 所有新教师均需参加新教师培训。培训学时不少于160学时,其中集中培训不少于60学时, (二)教师岗位培训 1. 培训对象:全体教师。 2. 培训目的:通过培训,逐步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合格的知识结构,胜任本职级及晋升高一职级业务要求的教育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基本适应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 3. 培训内容:主要为思想政治教育和职业道德修养,现代教育理

小学课题研究:《构建生态校园,实施幸福教育》课题研究实施方案

小学课题研究:《构建生态校园,实施幸福教育》课题研究实施方案 一、问题的提出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明确要求我们的教育必须优化育人环境,构建生态环境,注重促进每个学生全面发展,做到身心健康、人格健全、主动发展、个性和谐、享有完整愉悦的人生。由此可见,在青少年中实施生态教育是学校教育的一个价值取向。构建一个充满生机与活力的生态校园是素质教育深化发展的需要,是实现学校的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可持续发展的需要。但是目前的学校环境存在一种冰冷、僵硬、不和谐、不利于学生健全人格形成的因素。 据《中国教育报》报道,教师是心理枯竭的高危人群之一。教师职业在辛苦之余,还必须承受巨大的心理压力。据一所学校对68名教师进行的问卷调查显示,34%的教师感到“工作让我厌烦”,42%以上的教师诉说“工作让我感到困惑”,59%以上的教师表示“工作让我疲惫”。南京某报对教师有过调查,教师有“七怕”:一怕考试,二怕出事,三怕家长,四怕学生,五怕投诉,六怕评比,七怕耽误孩子。怕考试排在第一位。很多教师比学生还怕考试,因为学生一考完,评价教师的时候就到了。这种压力长期累积下来,就容易导致心理疾病的产生,容易缺少教师工作的幸福感,所以要努力从根本上改变这种局面。 本课题的研究,是借鉴教育生态学的基本原理,立足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社会与他人的和谐,人与自我的和谐三个基点,从校园生态环境(包括物态环境与人文环境)建设,加强生态德育,追求生态课堂教学三方面入手,依托本土丰富的自然、社会和人文资源,在实践中探索,在研究中提高。通过课题研究,促进校园育人环境的进一步优化,提高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培养学生可持续发展的良好的道德品质,推动学校教育教学向着生态与和谐不断发展,把学校建设成为学生“幸福健康成长”的乐园,师生共享的精神家园,为学校可持续发展提供不竭的动力。 二、课题的界定 “生态”这一概念源于生物学,它关注的是生物与生物之间及生物与非生物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现扩展至整个人文社会科学。 “生态教育”是现代教育的一种整体视野和系统思维,其核心价值取向强调以人为本与和谐发展有机统一。生态校园以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以及人与自我的和谐发展为教育要义,以促进学校教育工作的可持续发展为宗旨。 生态课堂是预设和生成的统一,是内容和方法的统一,是主导和主体的统一,是严与爱的统一,是导与牵的统一。它关注的是学生有益知识的获取、综合能力的提高、个性特长的培养和情感意志良好习惯的养成。 生态德育是指以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的和谐发展为目标,以促进学校德育工作的可持续发展为宗旨,以德育体验为特征的一种教育策略。它强调以生动活泼的主题活动为载体,使受教育者在体验内省中获得可持续发展的良好的道德品质。 幸福教育是教育过程中师生双方的情感体验,就是以人的幸福情感为目的,把教育当作一件幸福的事情来做的教育。这样教育就是“幸福地教、幸福地学”,它要培养能够创造幸福、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