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学校体育学重点

学校体育学重点

学校体育学重点
学校体育学重点

1、学校体育学的概念:学校体育学是研究学校体育现象及其规律,阐明学校体育原理和方法的一门学科。

2、国外学校体育产生的一些代表:○1斯巴达:一个军事化的城邦国家,全斯巴远人无一例外地被编入军队。这种社会状况决定了斯巴远教育注重军事体育的特点○2雅典:其学校分为四级:文法学校和音乐学校、体操学校、国家体育馆、青年军事训练场。在雅典,7岁时进入第一级文法音乐学校,主要学习文化知识和音乐;到12岁时,学生便进入体操学校,主要学习赛跑、跳跃、角力、掷铁饼、投标枪(五项竞技)以及游泳、舞蹈等。

3、国外学校体育的发展的一些代表性人物、观点:夸美纽斯“近代教育学之父”提出了“适应自然”的教育原则;1974年受夸美纽斯和卢梭教育思想的影响,德国博爱教育实践家巴泽多在德绍创建了第一所博爱学校;古茨穆茨(1759~1839)整理研究并创造了体操体系。

4、新体育学说:是在实用主义教育学说和卢梭自然教育思想的基础上,由美国学者托马斯·伍德和赫塞林顿提出的体育理论,它也被称之为自然体育学说。该理论认为:“体育是通过身体进行的一种教育活动,教育既为身体也为精神,体育应包括机体教育、神经肌肉活动教育、品德教育和智力教育四个方面。

5、二战以后的世界各国学校体育思想的发展,推动了学校体育实践的变革,学校体育呈现出新的特点。主要表现在:○1教学内容更加丰富○2教学形式和方法多样化○3推行体育测试制度○4课外体育活动得到广泛重视。

6、我国学校体育的历史沿革:○1我国古代学校从奴隶社会就开始出现,奴隶主贵族子弟学校的教育内容是礼、乐、射、御、书、数,称为“六艺”。射、御是军事技能的训练,“乐”中的舞蹈。○21903年,在推进“新政”的过程中颁布了《奏定学堂章程》。辛亥革命后,形成了学校体育的“双规现象”。○3毛泽东同志1917年《新青年》上发表的《体育之研究》一文,军代英的《学校体育之研究》也极具代表性。○41922年,《壬戊学制》的出台标志着军国主义教育在我国的没落。《壬戊学制》是受实用主义教育思想的影响,参照美国“六三三制”。○51923年,《新学制课程标准》的公布,正式将学校“体操科”改为“体育课”。纳入了生理卫生和保健知识。这是我国学校体育史上的一个新的里程碑。

7、《奏定学堂章程》:1903年,在推进“新政”的过程中颁布了《奏定学堂章程》。该章程规定各级各类学堂中的设立体操科,小学堂每周3学时,中学堂每周2学时,高等学堂每周3学时。这一新学制的执行,是近代学校体育得到普遍实施,结束了我国两千多年学校教育中基本没有体育的历史。

8、“双规现象”:辛亥革命后,仍沿袭清末军民教育以兵操为主的体操课。由于受教会学校和基督教青年会的影响,许多学校则在课外开展以球类和田径为主的活动和竞赛。由于课内和课外两种明显不同的体系,形成了学校体育的“双规现象”。

9、我国学校体育思想的未来发展:(1)以为素质教育服务为主线:○1在时空观层面,拓展学校体育的“界限”○2 在学生观层面,更加重视学生的“主体性”○3在活动观层面,对“体育运动”将有更深刻的理解(2)关注学校体育的文化使命和人文价值。

10、现代社会发展的特点:经济发展可持续化、资产投入无形化、信息传递网络化、学习化社会与教育终身化、人口急剧老龄化和生活休闲化。

11、现代社会对现代人提出的要求:○1良好的健康素质○2 终身学习的意识○3高超的智力○4乐观创新的心态和丰富的情感○5高尚的道德情操.

12、对学校体育提出的要求:①更加关注学生的健康,积极增进健康②注重学校体育和终身体育的内在联系③重视学生体育的主体性④关注学生感情智力的发展⑤注重体育过程本身的教育性⑥注重学校体育和社区体育的联系。

13、学校体育与社区体育的概念:学校体育是指以增强学生体质、传递体育文化为目的的教育过程,它是计划性、目的性、组织性比较强的体育教育活动;社区体育是指以街道办事处、

居委会牵头,以若干个相邻的企事业单位为轴心,与周围各界、个单位组成地区性体育组织,为增强居民体质,活跃文化生活,体改生活质量,就近开展地区性体育活动的组织体制与活动形式。两者区别:①社会体育反映体育的宏观方面,而社区体育反映体育的微观方面②社会体育是整体的、抽象的、不可操作的;社区体育则是局部的、具体的、可操作的,因为社区是人们生活的空间。

14、如何正确的认识和处理学校体育与竞技运动的关系:首先,要正确看待竞技运动的积极作用。其次,要根据学校体育的实际需要引进和选择竞技运动的内容手段,促进学校体育的发展改革。

15、竞技运动教材化:根据学生特点,这些运动项目也不能完全按统一的竞赛规则去教学,需要对这些竞技运动项目加以改造使之转化为体育教育可用的教材,这就是所谓的“竞技运动教材化”。

16、竞技运动教材化的方法:改变规则、降低难度。

17、竞技运动教材化要遵循的原则:○1简化性原则○2普及性原则○3适应性原则○4教育性原则.

18、竞技运动教材化的意义:不仅解决了以往体育教材直接照搬竞技运动项目的弊端,而且有利于在学校普及群众性竞技运动,提高学生运动技术水平。有效解决了在学校体育中如何充分发挥竞技运动作用的重要问题。

19、终身体育:人能在一生中所能从事的体育活动和受到的体育教育的总和。

20、终身教育:就是一个人一生都必须接受教育。

21、终身教育对学校体育改革提出的新的要求:○1终身体育正在成为学校体育改革和发展的指导思想○2立足长远与落实“健康第一”密切结合○3确立大、中小学相衔接的体育目标、内容、组织形式体系○4注重过程与结果、显性与隐性相结合的学生体育素养评价。

22、学校体育的功能:是指学校体育在一定的环境和条件下对人和社会所能够发挥的作用。

23、学校体育的本质功能:(1)教育功能:○1促进智力发展○2形成优良品德○3培养审美情趣(2)健身功能:○1养成正确身体姿势,促进生长发育○2提高技能水平○3发展身体素质和基本活动能力○4增强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3)娱乐功能:○1满足多种运动需要(展现自我)○2愉快体验○3调节情绪(运动宣泄)○4缓解疲劳。

24、学校教育的其他功能:文化功能、辐射功能、经济功能。

25、学校体育目标:是指在一定的时期内,学校体育实践所要达到的预期结果。

26、学校体育目标的分类:○1按照结构,可分为总体目标和子目标○2按照时间序列,可分为长期目标、中期目标和短期目标○3按照学段,可分为学前教育阶段体育目标、初等教育阶段体育目标、中等教育阶段体育目标和高等教育阶段体育目标○4按照性质,可分为条件目标、过程目标和效果目标。

27、确定我国学校体育目标的理论依据:确定我国学校体育目标,必须以学校体育内部所固有的特性为依据,反映社会、学校及学生个体的现实与发展需要,并考虑实现目标所需要的基本条件。○1学校体育的基本功能○2学生个体发展的需要与不同年龄阶段学生身心发展的特征○3社会发展的需要○4学校教育和过敏体育发展的需要○5学校体育的环境和条件。

28、学校体育的总目标:○1开发学生的身心潜能,增强学生体质,增进学生健康,促进学生身心的和谐发展○2培养学生从事体育运动的态度、兴趣、习惯和能力,为终身体育奠定良好的基础○3促进学生个体社会化,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使其成为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的合格人才。

29、学校教育的效果目标:○1增强学生体质,增进学生健康○2传授体育运动、卫生保健、健康生活的知识、运动技能和健身方法,是学生具有一定的体育文化素养○3培养对体育的兴趣、习惯和能力,为终身体育奠定基础○4促进学生个性全面发展,培养健全人格○5发展学生的运动才能,提高学生的运动技术水平。

30、实现学校体育目标的基本要求:○1协同学校教育,面向全体学生○2课内与课外相结合○3营造良好的学校体育环境○4加强体育师资队伍建设○5加强学校体育科学研究和经验的总和。

31、体育课程的概念:体育课程是一门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体育新知识、技能和方法为主要学习内容,增进学生健康为主要目的的必修课程,是突出健康目标的一门课程。32、体育课程的内涵:○1传承适合学生发展的运动知识与技能○2通过感同身受获得经验○3有目的、有计划、动态的。

33、体育课程的类型:学科课程与活动课程、分科课程与综合课程、必须课程与选修课程、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直线式课程与螺旋式课程、隐性课程与显性课程。

34、体育课程改革的发展趋势:○1完善课程体制,增强体育课程方案的适应性○2 课程的教学功能与育人功能紧密联系○3开发课程种类,优化课程结构○4课程教材多样化○5课程内容组织现代化、生活化○6课程评价强调促进学生发展。

35、体育课程编制:是实现体育教育目标的基本途径。课程编制是指那些经过精心设计出各种学程或教育活动方式,并将它们提供教育机构中的人们以此作为进行教育的方案。

36、体育(与健康)课程目标具体包括:○1增强体能,掌握和应用基本的体育(与健康)知识和运动技能○2 培养运动兴趣和爱好,形成坚持锻炼的习惯○3具有良好的心理品质,表现出人际交往能力与合作精神○4提高对个人健康和群体健康的责任感,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5发扬体育精神,形成积极进取、乐观开朗的生活态度。

37、体育课程内容的分类:体育知识与技术类、运动参与类、体育活动经验类、养生保健类。

38、体育课程内容选择的标准:○1应符合课程目标要求○2 符合学生的兴趣与爱好需要○3适应学生的实际运动水平,使其通过努力能够完成○4与学校特点相适应,充分发挥学校体育课程现有资源的作用○5贴近学生生活,便于学生在学校、家庭和社区中运用。

39、体育课程内容的组织原则:○1教学功能与育人功能相统一○2 逻辑顺序与心理顺序相统一。

40、影响课程实施的因素:○1课程的特点○2 外部环境特征○3教师的培训○4课程实施的组织与领导。

41、体育课程评价:对学生课程学习的评价;对体育教师的评价;对体育课程建设的评价。

42、开发利用体育课程资源的意义:○1开发利用体育课程资源是体育课程实施的必要前提○2 开发利用体育课程资源可以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促进教师的发展○3开发利用体育课程资源可以提高学生的主体地位,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43、开发利用体育课程资源的途径和方法:○1改造现有的竞技运动项目○2 引进新兴运动项目○3开发民族、民间传统体育○4整合各种体育课程体育内容资源,创造新的体育课程内容○5让体育教师和学生的知识和经验进入体育课程。

44、体育教学目标的概念:体育教学目标是指在一定时间和范围内,师生经过努力后所要达到的教学结果的标准、规格或状态。它是体育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并决定着体育教学的方向。

45、体育教学目标、目的、任务的辨析:体育教学目标是一个上乘体育教学目的,下启体育教学任务的中间环节,因此决定了它具有各特殊的功能。

46、体育教学目标的特征:预期性、结构化、具体化、灵活性。

47、体育教学目标的功能:激励功能、定向功能、评价功能。

48、传统体育教学目标存在的问题:○1目标结构过于单一○2 不同年龄阶段之间的目标缺乏衔接性○3目标的确定普遍重视教的目标,对学习目标的确立或对教与学目标的合理转换有所忽略,导致学习目标本身所具有的激励功效、指导和反馈功效未能得到充分发挥○4目标的确定与表述不够具体明确,提法较为笼统和模糊,目标缺少可操作性和可评价性○5目标的设计仅着眼于达成目标,缺少对发展性目标的设计。

49、体育教学目标改革发展的方向:○1体育教育目标的多元化○2 体育教育目标的人文化○3体

育教育目标的个性化○4体育教育目标的具体化。

50、体育教学目标的层次:○1学前体育教学目标○2 学年体育教学目标○3单元体育教学目标○4课时体育教学目标。

51、体育教学目标的设计依据:○1学校体育的主要功能○2 学校体育总目标及每一目标层次的上位目标○3体育教学内容○4学生的条件○5学校物质条件的制约。

52、设计体育教学目标的原则:○1整体性原则○2 科学性原则○3灵活性原则○4可测性原则○5发展性原则。

53、体育教学过程的概念:是指在体育教学中达到一定的体育教学目标,体育教师与学生等教学组成要素相互作用而展开的教学活动的行程。

54、体育教学过程的基本要素:○1体育系统的构成要素:体育教师、学生和体育教材。在体育教学过程中,体育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体育教材是主线(纽带)○2 体育教学系统的过程性要素:体育教学目标、体育教学内容、人际关系、体育教学方法与手段、体育教学环境、体育教学反馈。

55、体育教学过程的基本特点:○1体育教学环境的开放性○2 运动技能学习的重复性○3承受身心负荷的双重性○4人际关系的多边性○5教学效果的综合性。

56、体育教学中交往的概念:是指师生在体育教学情境中的,以特定的符号系统为中介,为传递体育知识技能、沟通情感及交换意见而发生的直接的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活动。57、体育教学中交往的特点:○1体育教学中交往的身心综合性○2 体育教学中交往的自由度大和多样化○3体育教学中交往双方本质力量的互动性○4体育教学中交往手段的特质性○5体育教学中交往的触觉感知性。

58、体育教学中交往的功能:○1传递信息、增加学生的知识与经验○2 调节行为及协调人际关系○3心理保健功能○4提高自我认识、促进个性发展。

59、体育教学中师生互动的基本要素:○1师生互动的主体,即体育教师和学生○2 师生互动的受体,即体育教学活动中师生互动行为的接受○3师生互动的内容○4师生互动的媒介,即体育教师和学生发生互动行为的联系中介或渠道,包括语言和非语言手段。

60、体育教学中师生互动的基本过程:4要素:媒介、传送者、信息内容、接受者。○1接受者与传送者会相互转换○2 交流的信息丰富○3交流介质多样○4交往的要素有四个,相互之间产生作用。

61、体育教学原则:是长期体育教学实践经验的科学总结和概括,是体育教学客观规律的正确反映,是体育教学工作必须遵循的基本要求和准则。

62、体育教学原则体系所包含的原则有:○1学生主体性原则:依据:素质教育的要求和体育课程改革的需要;体育教学规律的反映○2 身心全面发展原则:依据:体育教学目标的要求;人体是一个完整的有机体,不仅具有生物性,而且还有社会性;体育教学多功能的体现○3技能教学为主原则:依据:体育学科的技能性特点;体育教学目标的要求;体育课教学与课外群体锻炼的区别○4兴趣先导,实践强化原则:依据:现代学习理论;终身体育要求○5为终身体育打基础原则:依据:新《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要求;《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的要求○6全面效益原则:依据:体育教学目标的要求;体育学科的多功能性。

63、体育教学过程中的特殊规律:(一)动作技能形成规律:表现出一般规律:(1)粗略掌握动作阶段:○1心理表现:大脑皮层兴奋与抑制扩散,动作表现吃力、紧张、不协调○2 该阶段的教学:主义动作的主要环节,保证足够动作的练习时间与复习次数(2)改进和提高动作阶段:○1主要任务:进一步消除牵强、紧张和错误动作,加强细节,提高动作的协调性与节奏感,发展学生的身体○2 该阶段的教学:运用比较、分析等方法,使学生了解动作之间的内在联系,保证动作质量的前提下,适当加大运动负荷,一改造和提高动作质量(3)巩固与运用自如阶段:○1生理表现:形成了动力定型,准确○2 主要任务:巩固发展已形成的动力

定型,使学生在各种复杂变化的情况下灵活自如地运用○3该阶段的教学:运用不同的环境进行练习,提高动作的运用能力。(二)动作技能形成的影响因素:○1运动技能的难易适度○2 学习运动技能的总时间和时间密度○3体育教师的经验和能力(新手还是专家型教师)○4学生的前期经验积累,体育基础和身体素质强弱程度。(三)人体生理机能活动变化的规律:在一节体育课学生生理机能变化有一定的规律性。呈上升---稳定---下降的趋势。○1学生年龄特点、健康状况及训练水平有关○2 组织教学有关○3气候条件有关。(四)人体机体适应性规律:○1合理安排体育课的间隔时间,才能产生动作技能练习的效果积累○2 合理安排锻炼时间,如果间隔时间过长,失去了负荷后的痕迹效应和最佳时间,机体工作能力就会下降到原来水平。

64、体育教学方法的基本因素:○1教学的目的和任务性○2 教学方法的双边性○3教学方法是个系统,有其构造和构成○4方法具有层次。

65、体育教学设计的含义:是根据体育学科的特点,从事教学系统的整体出发,综合考虑体育教师、学生、场地器材、体育教学环境以及要达成的教学目标等各方面的因素进行优化。

66、体育教学设计的意义:○1体育教学设计有助于突出体育教学活动中学生的主体地位○2 体育教学设计有助于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3体育教学设计有助于提高体育教学效率和体育教学效果。

67、体育教学设计的一般程序:○1制定体育教学目标○2 选择体育教学内容○3进行体育教学任务分析○4选择教学策略○5体育教学场地设计○6开展教学评价。

68、体育教学评价类型:○1综合评价(是指对某一学校整个体育教学活动进行完整的、系统的评价)与单项评价(是指对体育教学活动的某个侧面进行评价)○2 对学生的评价和对教师的评价○3内部参与者的评价个外部参与者的评价○4主观评价和客观评价○5相对评价和绝对评价○6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

69、教学评价的功能:○1教学评价的信息反馈功能○2 教学评价的动机强化功能○3教学评价的考察、鉴定功能。

70、体育教学评价的原则:客观性原则、整体性原则、指导性原则、科学性原则。

71、课余体育的概念:是指学生在课余体育时间里,运用各种身体练习和多种方法,以发展身体、增进健康、提高运动技术水平和丰富业余文化生活为目的而进行的多种形式内容的体育活动。

72、课余体育的地位:(1)课余体育在现代教育中的地位:○1课余体育是学校课外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2 课余体育是课外教育活动的重要形式和内容○3课余体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和手段(2)课余体育在现代体育中的地位:○1课余体育是实现现代学校体育目的的重要途径○2 课余体育是开展青少年儿童健身活动的基本组织形式○3课余体育是发现和培养运动后备人才的重要渠道。

73、课余体育的特点:○1活动内容发的广泛性和活动空间的广阔性○2 活动形式的多样性和活动方法的灵活性○3学生活动的主体性和教师指导的辅助性○4组织活动的法定性和学生参与的自愿性○5参与对象的群众性和课余训练的精英性○6体育课堂的延伸性和自成体系的独立性。

74、课余体育锻炼的概念:是指学生在课余时间里,运用多种体育手段,以发展身体、增进健康、愉悦身心为目的的群众性体育活动。

75、课余体育锻炼的特点:灵活性、开放性、综合性、兴趣性、自主性。

76、课余体育锻炼的原则:(1)自觉性原则:贯彻时注意:○1提高认识、明确目标○2 培养兴趣、激发动机○3加强指导、提高技能(2)经常性原则:贯彻时注意:○1科学安排、加强计划○2 提高认识、坚定信心○3科学锻炼、提高能力(3)差异性原则:贯彻时注意:○1因地制宜、合理规划○2 因人因时、适时调控○3统一要求、区别对待。

77、当前我国学生喜爱的课余体育锻炼项目具有的特点:○1喜爱的项目多样化与喜欢的项目

集中趋势并存○2 喜爱的项目存在着不同学段的差异○3喜爱的项目存在一定的性别差异。

78、课余体育锻炼内容的选择:明确目标、注重实效、兼顾全面、加强趣味、适时调整。

79、课余体育锻炼工作计划:○1全校课余体育锻炼工作计划○2 班级体育锻炼计划○3个人体育锻炼计划。

80、课余体育训练的特点:业余性、基础性、相对系统性、亚极限负荷、符合儿童少年生长发育特点。

81、课余体育训练的原则:(1)一般训练与专项训练统一原则:○1科学依据:人体的统一性、运动技能的相互迁移○2 贯彻要点:安排好一般训练和专项训练的比重、选择好一般训练的内容、形式多样(2)周期性原则:○1科学依据:依据竞技状态形成的规律、依据比赛时间安排○2 贯彻要点:依据重大比赛确定训练周期、结合学期划分特点安排训练周期(3)适宜负荷原则:○1科学依据:人体适应规律、根据训练任务○2 贯彻要点:负荷要逐渐增加、处理好负荷的量与强度的关系(4)区别对待原则:○1科学依据:运动员个人情况的差异、运动训练外在条件的多变○2贯彻要点:全面了解学生的个人特点、训练要反映全队和个人的特点(5)直观性原则:○1理论依据:认识过程的普遍规律、儿童少年时期的心理特点○2 贯彻要点:重视儿童少年早期训练的示范教学、采用挂图、现代影像技术等直观方式。

82、课余体育训练管理的内容:○1加强训练计划的制定与实施○2 加强思想教育○3关注学生的文化学习○4加强生活管理。

83、课余体育训练的内容:选材、体能训练、技术训练、战术训练、心理训练、思想品德训练和智能训练等方面。

84、课余体育竞赛的特点:竞争性、合作性、公开性、教育性、娱乐性、层次性、多样性。

85、学校体育竞赛:是指全体学校在课余时间参加的旨在丰富课余文化体育生活、增强学生体质的体育比赛。

86、学生体育竞赛的内在价值:教育价值、健身价值、娱乐价值、竞争价值、创造价值、终身体育价值。

87、学校体育竞赛的外延性价值:○1促进校园文化发展的价值○2 引领学校体育工作的价值○3进行奥林匹克宣传的价值○4促进全民健身计划实施的价值○5发现体育人才的价值。

88、课余体育竞赛的内容:从全国学校总体来看,经常开展的学生体育竞赛内容:田径项目、球类项目、体操类项目、娱乐体育项目、武术类项目、体育节。

89、大学竞技体育的概念:是指大学招收有一定体育特长和爱好的学生运动员,通过提高学生运动员的竞技运动水平,主要以参加国内外大学的竞技体育比赛,创造优异运动成绩为目的的一种教育过程。

90、大学竞技体育的意义:○1有助于提高我国竞技运动水平○2 积极推动学校课余体育活动的开展○3有效地提高学校的声誉○4丰富校园文化生活,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91、学校体育的宏观管理机构:我国对各级各类学校体育实行宏观管理的组织机构,主要是由教育部和国家体育总局两大系统构成。

92、学校体育宏观管理机构的主要职能:○1拟定学校体育工作的指导思想、工作方针、总体发展规划与目标○2制定学校体育工作的政策、制度和法规○3对全国各级各类学校的体育工作及其改革进行指导、监督和宏观调控○4拟定学校体育课程设置,审定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及教材○5学校体育经费计划、体育场地设施标准○6组织全国性的学校运动竞赛和组队参加国际性大、中学生运动竞赛○7进行国际间学校体育的各种交往等。

93、学校体育管理的方法:○1政策法规管理法○2行政管理法○3目标管理法○4评估与奖惩法。

94、体育课堂教学的管理:○1确定编班方式与班额○2编制课表○3制定课堂常规○4备课与上课○5体育课成绩的管理。

95、体育教师的劳动特点:○1体育教师“一育兼一科”的工作广泛性○2校内外体育工作的多

样性○3对学生教育影响的全面性○4室外工作的艰苦性。

96、全面的专业工作能力:○1教学能力○2教育能力○3训练能力○4运动能力○5组织能力○6科研和创新能力○7社会交往能力。

97、体育教师的基本职责:○1贯彻各项教育、体育工作方针、政策和法规,制定各种教育教学文件○2优先做好体育教学工作○3组织指导课外体育锻炼○4开展课余体育训练与竞赛○5从事学校体育科研○6配合开展学生体质检测和健康教育工作○7体育宣传与器材设施维护○8参与社会体育工作。

98、学校体育环境的概念:是一个特殊的环境,它是学校中各类人员进行教与学为主的各种活动所依赖的物质条件和社会条件的总和。

99、学校体育环境的构成要素:(1)学校体育物质环境:○1体育活动的场所○2体育运动设备○3体育时空要素(2)学校体育的社会心理环境:○1学校体育传统与风气○2 体育课堂教学氛围○3体育教学中的人际关系○4体育信息○5教师人格与教学行为、领导方式。

100、学校体育环境的功能:陶冶功能、激励功能、保健功能。

101、学校体育环境设计的基本原则:协同性原则、针对性环境、因校制宜原则、真善美统一原则、主体性原则。

102、学校体育物质环境设计:○1体育场地设施的建设要以培养学生全面的基本活动能力和身体素质为依据○2 体育器材设施的规格要符合学生身心特点○3因地制宜地建设、美化体育设施,营造良好体育氛围○4场地设施的布局要合理○5加强运动场地建筑的环境绿化。

103、学校体育传统与风气的形成:○1争取和依靠学校领导的支持○2 加强体育教师素质水平的提高,切实做好教书育人的工作、体育教师是学校体育工作的组织者和实施者,是做好学校体育工作的关键○3加强舆论宣传,培养学生对体育的自觉意识○4完善规章制度,改善物质条件○5建立学校、家庭、社会立体化教育网络。

104、教学氛围这种微观社会环境在学生的身心发展中起的重要作用:○1改善教师的指导作风○2 建立和谐的师生人际关系○3充分发挥学生的的主体性,有效控制教学过程○4丰富教学艺术,提高教学技巧○5教师要妥善处理偶发事件,维持课堂秩序○6强化集体意识,培养团体合作精神。

105、体育教师的仪态:饱满的精神、举止稳重、着装得当、修饰发型和面部、教态亲切和蔼、善于运用体态(人体语言)。

106、学校体育的结构的类别:按照时间序列,可分为学前阶段体育、初等教育阶段体育、中等教育阶段体育和高等教育阶段体育。

(学校体育学)课后题答案_考研考试专用

第一章 1、简述古代斯巴达与雅典学校体育之间的异同? 答:在斯巴达,教育是国家事业,完全由国家控制。尚武精神,是实用性的国家导向的军事教育,教育成为斯巴达治国和维持统治的主要工具。其教育目的:训练良好的公民,培养合格的军人。 雅典的教育则是一种身心统一的和谐发展的教育。追求身体美与心灵美的结合。反对专业和职业化的训练。同时,雅典人还认为教育自己的孩子是每个公民对国家的职责。其教育目的:培养身心和谐,既美且善的公民.其雅典妇女地位较低,深居家中,女孩子也只在家庭接受教育。 斯巴达教育只重视军事体育训练,轻视知识学术。这种片面的以国家目的为教育目的的教育严重阻碍了斯巴达人的才能发展。但其教育实践中的国家导向性和实用性、专业性教育的模式代表了世界教育史的一种重要的发展方向。而雅典教育对理性主义的重视,对身心和谐发展教育理念的理解,对自由教育的强调也对教育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却与斯巴达教育形成鲜明对比。 2、试分析“新体育”学说产生的背景及其历史意义? 答:20世纪初第一次世界大站爆发,各国都重视学校体育,“新体育”是在实用主义教育学说和卢梭自然教育思想的基础上由美国学者提出的。促进了体育的科学化和社会化,促进了对儿童身心发展规律和体育教学过程的研究,许多观点至今仍有现实意义。但它过分强调儿童兴趣和自由,导致了体育教学组织的松散,也不利于学生系统的掌握体育知识和技能。 3、制约我国古代学校体育发展的因素? 古代体育除供宫廷享乐之外,在民间基本流落为艺人,社会地位低下。 受儒家思想影响,重文轻武,科举考试文举盛而武举衰,很多体育项目难以普及和推广。统治者不重视,特别是封建社会,统治者喜欢用儒家思想统治人民,不愿意人民拥有太多的武艺。 4、简述我国近代学校体育的发展过程及其特点? 5、二战后国外学校体育发展的特点?1、教学内容更丰富2、教学形式和方法多样化3、推行测试制度4、课外体育活动得到广泛重视。 6、军国民思想的特征及其在我国学校体育发展中的历史意义? 一)、军国民学校体育思想的引入及其影响 军国民教育的定义:是军国主义思想在教育上的体现,即对学生施行军事训练与教育,灌输民族沙文主义思想,使之充当统治者的侵略工具。 特征:1)以强烈的爱国激情为理论基础2)依附教育思想而存在。3)重视身体训练和培养军人精神。 评价1)赋予进步的内容,反映中国人民振奋民族精神,自强于世界之林的强烈愿望2)唤醒国民重视体育3)促进学校体育地位的确立和学校体育体制的形成。4)推动了体育专门学校的建立 7、我国学校体育思想的未来发展趋势? 答:一,以为素质教育服务为主线 1.在时空观念层面,拓展学校体育的“界限”增强未来意识,关注学校体育与社会、家庭的“一体化”2.重视学生的“主体观” 二、关注学校体育的文化使命和人文价值把学校体育作为一种传递各种文化的方式和纽带。第二章 1、现代社会的特征及对我国学校体育的改革和发展提出哪些要求? 答:特征:良好的健康素质、终身学习的意识、高超的智力、乐观创新的心态和丰富的情感、高尚的道德情操要求:1、学校体育要坚定的按照“健康第一”的思路开展工作,倡

《学校体育学》学习重点

《学校体育学》复习重点 绪言 前身为从苏联引进的《体育理论》。1988年11月,教育部明确规定把《体育理论》课程分为体育概论与学校体育学等课程,并将《学校体育学》列为体育教育专业主要课程之一。 学校体育学就是研究与揭示学校体育工作的基本规律,阐明学校体育工作的基本原理与方法的一门学科,就是培养各级体育师资,组织与实施学校体育工作所开设的一门专业基础理论课程。 学校体育学教材的基本内容含4篇16章。篇名:学校体育概论、学校体育教学、学校课外体育、学校体育管理。 第一章我国学校体育的发展概况 第一节我国学校体育的沿革 一、我国古代学校体育简况 奴隶社会文武合一。夏代:校、序、庠;商代:大学与庠;西周:国学与乡学。时称“学在官府”,教育内容就是“六艺”1。西周以后,变为“学在四夷”。封建社会教育内容为儒家“四书”2、“五经”3为主,教育思想重文而轻武。唐代实行文举、武举分开的科举制度,宋代开始兴办武学,文武教育分途。 二、我国近代学校体育形成与发展概述 从鸦片战争到中华人民共与国前为我国近代体育时期4。 洋务运动兴办的西式学堂推动西方近代体育在我国传播。 康有为、梁启超、严复等为代表的维新派提倡西学,首次提出了在学校中必须德智体三育并重的思想。清政府1903年颁布《奏定学堂章程》规定各级各类学堂设立体操科并规定学时5,结束了学校教育中基本没有体育的历史。辛亥革命后学校体育“双轨现象”。 五四时期教育思想空前活跃。毛泽东1917年在《新青年》发表《体育之研究》一文,对我国体育及学校体育现状作了深刻的分析与尖锐的批评,对体育的意义、锻炼的原则等诸多问题作了精辟的论述,强调学校教育必须德智体三育并重。恽代英作《学校体育之研究》。 1922年《壬戊学制》标志军国民主义的没落。1923年《新学制课程标准》分布,正式将“体操科”改为“体育课”,内容与方法有了更新。 师资培养有南京高等师范学校体育科与北京高等师范学校体育科。 1927年中国出现两种政权:南京政府1940年3月公布了《各级学校体育实施方案》,就是近代史上第一个比较全面的学校体育实施方案。苏区学校体育受到重视,1941年创建延安大学体育系。 三、新中国成立以来学校体育的发展概况 可分四个阶段: (一)初创阶段(1949-1957) 1950年与1951年毛泽东两次作出健康第一的指示。1951年8月,政务院发出“关于改善各级学校学生健康状况的决定”。1953年毛泽东将“身体好”作为三好学生的第一条。 1952年教育部设立体育处,国家体委设立群体司学校体育处。同年,教育部与国家体委联合颁布《学校体育工作暂行规定》。教育部于1952年在《各级各类学校教育计划》中正式规定,从小学一年级到大学二年级均开设体育必修课,每周2 学时。1953年教育部组织翻译苏联十年体育教学大纲向全国体育教师介绍,1957年出版了中、小学体育教学参考书。 国家体委于1954年参照苏联模式制定并公布《准备劳动与卫国体育制度》(劳卫制),1952年创办上海体育学院,此后1礼、乐、射、御、书、数。其中射、御、乐与体育有关。 2大学、中庸、论语、孟子 3诗、书、易、礼、春秋 4一般的历史分期就是以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作为我国近代历史时期。 5小学每周3学时,中学2学时,高校3学时。

体育老师说课及面试题

说课的内容和基本步骤 所谓说课是教师在备课的基础上,面对评委、同行、系统地口头表述自己的教学设计及其理论依据,然后由听者评说,达到相互交流,共同提高的目的的一种教学研究形式。说课一般可以分为备课以后、上课以后和评课以后的说课三种形式。 此次青年教师教学比赛主要采取“备课以后的说课”形式,即教师在充分备课的基础上,把自己怎样进行备课,备课时进行的教学设计、教学安排设想以及估计学生的达标程度和盘托出或进行演示,供专家们评说。说课的内容和步骤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一、教材阐说 1、教材的地位: 从地位上、结构上、内容上、教育意义上等方面论述本节教材在本课\本书中的地位和作用。 2、教学目标: 根据课程教学大纲的要求、学生特点、生活经验、认识问题的层次、程度、学生发展的需要等方面制定出学习目标。 3、教学重点、难点: 从教学内容、大纲要求、学生实际、理论层次、对学生的作用等方面找出确立重点难点的依据并确定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二、教法和学法说明 依据教学大纲的要求,主要说明老师“怎样教”以及“为什么这样教”,和学生“怎样学”以及“为什么这样学”。具体说明将在课堂设计中运用那些方法,用到哪些教具。这里可以从大的方面,从宏观上来说一下,具体详细可以放在下一个教学程序里说明。如: 1、参和式 2、讨论式 3、互动式 4、体验式 5、研究性学习 6、谈话、对话、辩论、调查、情景模拟、亲历体验、小活动等 三、教学过程说明和演示 主要说明和演示教学设计的具体思路,课堂教学的结构安排和优化过程,以及教学层衔接和教学环节转换之间的逻辑关系。包括教学的基本环节、知识点的处理、运用的方法、教学手段、开展的活动、运用的教具、设计的练习、学法的指导等。并说明设计的依据。 四、板书说明和演示 一般正规的说课如果时间允许的情况下,是要在说教学程序的过程中写出板书提纲的。如果时间很紧张,你可以提前写在一张大纸上,张贴在黑板上或进行展示。能够配合讲解适时出示,达到调控学生、吸引注意、使师生思路合拍共振的目的。面试分为说课和考官提问两部分。测试之前会给你一个说课范围,你可以把范围内所有的篇目都准备一下,如果没有什么教学经验的话,可以查看一下有关教学网站,网上有很多教案或说课稿的。关于怎么说课,网上也很多的。有一些要点:首先,说课和试讲不一样,试讲面对的是学生,说课面对的是教学专家,也就是说你是面对专家老师把你的教学思路讲出来,而不是像上课一样面面俱到,千万不要把专家当成学生。 一、掌握以下几个步骤1、说课的内容一般包含教学目标,一般一课有两三个目标就可以了,不要太多;2、教学重点和难点,也是两三个可以了;教学用具;3、教学步骤,教学步骤是重点,你要把你所设计的所有步骤都说出来,就是说一个思路,怎么上,另外,说完一个步骤之后还要说一下为什么要安排这个步骤,也就是为什么这么上,在这里可以顺便说下你的教学原则和方法;4、最后是把你的板书说一下,不需要把你的板书全都写在黑板上的,只要写一个标题什么的,然后就说出来,告诉底下的老师,你在黑板上的每一个区域要写什么就可以了,另外也是让老师看看你的字是什么样的。

考研资料学校体育学重点.doc

《学校体育学》复习重点 第一章:学校体育的历史沿革与思想演变 二学校体育思想的发展与学校体育的课程化——几位推进体育课程化的人物1.夸美纽斯是推动学校体育发展成为课程的先驱者,他认为“身体不独是推理 的灵魂的住所,而且也是灵魂的工具”。他确立了学年和班级教学制度,并提出了一系列教学原则。 2.卢梭主张在非自然中效仿自然的法则,采用自然的方法对儿童进行包括体育 在内的全面教育。把洛克和卢梭的体育思想变为教育现实的是以巴赛多等人的德绍五项(跑步、跳高、攀登、平衡、负重),德意志博爱学校的德绍五项是学校体育课程的雏形。 3.裴斯泰洛齐是19世纪最伟大的教育家,也是使体育课程走向成熟的代表人 物。他的要素主义课程思想可以认为是科学主义课程论的先驱,但他的体育课程理论与实践之间存在着明显的矛盾,因为他的体育教育却格守着卢梭以来的自然体育传统。 三体育和学校体育的科学化 1.对于人体及人体运动本质的科学认识,则是体育和学校体育得以形成并沿着 科学轨迹发展得重要基础。 2.意大利安.维萨里在1543逐步形成发表的《人体的构造》中指出男人并不比 女人少一根肋骨;1680年阿.波雷利在《论动物的运动》中,详细讨论了行走、跑、跳、滑冰、举重等运动时所发生的机械运动;《教育论:体育》说细讨论了体育课程的性质、任务与内容等。这些学科基础为体育科学化奠定了基础;1909年,哥本哈根大学开设了解剖、生理与体操原理课程。 3.学校体育科学化最明显的标志是专门培养体育师资的体育师范学校的出现。 如19世纪中,丹麦、瑞典、法国、德国和美国等先后开办了军事体操学校、体操学校或体育师范学校。 四现代学校体育思想的发展 1.高尔霍夫尔是20世纪前期奥地利体育课程改革的主要设计者和推动者。高 尔霍夫尔建立了以保健和有利于促进青少年发育为特色的教材体系,主要包括补偿运动。形成运动,完美运动,在教学法方面,他提出了以生物学为基础的儿童中心主义。 2.军国民教育思想对近代教育和体育课程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它推动了近 代体育课程的确立,冲破了传统教育重智轻体的束缚,促进了“尚武”风气的形成。军国民教育内容包括:批判传统文弱教育,宣传尚武精神;在各级各类学校中开展军事知识和技能训练;重视学校体育;在社会上加强军事教育和训练。 3.苏联凯洛夫构建的一套体系完整,结构紧密课程体系的影响,除了强调共产 主义思想教育以外,其强烈的主智主义――科学主义色彩成为其课程体系的特色,突出表现是课堂中心,教师中心和教材中心(三个中心论),三个中心的核心则是各学科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技术,简称“三基”。主智体育思想规定了统一的学校体育大纲,实现了学校体育的规范化。(凯洛夫提出了直观性、学生自觉性与积极性、巩固性、系统性和连贯性、通俗性与可接受性5大教学原则。) 4.20世纪60年代末,苏联学者明确提了了终身体育的主张,1970年,欧洲娱 乐会议发表了“休闲与娱乐宪章”。

体育考研-《学校体育学》复习大纲

《学校体育学》复习大纲 第一部分说明 本教学大纲是依据西南大学体育学院体育教育学专业确定的培养目标,课程设置及学时分配等有关规定而制定。 一、课程目标与任务 (一)课程目标 阐明学校体育的原理与方法,研究与揭示学校体育工作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技能,以及基本具备运用这些理论、知识和技能从事学校体育工作的能力。 (二)具体任务 第一,使学生从理论上正确认识学校体育在教育、体育中的地位和作用。明确体育教师 应具备的政治、业务素质。树立体育教师的专业思想与师德规范。忠诚党的教育、体育事业。 第二,使学生较全面、系统地学习并掌握中等学校体育教学、课外体育锻炼、课外运动 训练和竞赛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初步掌握学校体育管理的基本知识。 第三,理论联系实际,加强实践环节,培养学生运用理论指导学校体育工作的实践能力。 提高学生独立思考和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学习的具体要求 (一)加强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内容的学习,在教学内容的安排上,要体现学校体育专业的特点。 (二)本课程主要是阐释学校体育工作的基本规律、基本原理和方法,基本内容分为4篇,即学校体育概论、学校体育教学、学校课外体育以及学校体育管理。教学内容分为识记、领会、运用三类,在每章的“目的要求”中分别加以了注明,供学生学习时参考。 三、复习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一)正确处理好理论与实践的关系。用理论指导实践,在实践中去总结理论。 (二)课后留有思考题、题目尽量联系现实学校体育实践及学校体育的相关理论认真思考。 (三)重视相关知识的融会贯通,特别是引入教育、哲学方面的知识来加强对学校体育相关理论的理解。 四、考核方式 本课程共计40学时,其中教师授课22个学时,其余学时由学生自修。学期期末考试。评价由考勤、平时作业和期末考试成绩三部分组成,考试方式用笔试开卷。比例为10%、10%、80%。评定学期成绩结合平时得出综合成绩为该门课成绩。 五、学习时数分配 编次绪言一二三四 学时1 6 15 10 8 第二部分:复习大纲 绪言 1、目的要求:明确学校体育学的概念、学科性质,了解学校体育学的课程目标、任务、基本内容以及学习的基本要求。 2、复习重点:学校体育学的概念、学科性质、课程目标、具体任务、基本内容、学习的基本要求。 3、阅读书目:《学校体育学》 4、思考题:什么是学校体育学?它的学科性质是什么? 第一篇:学校体育概述 第一章、我国学校体育的发展概况 1、目的要求:了解我国学校体育的形成与发展,明确我国现阶段学校体育的特征和发展趋势。

潘绍伟第三版学校体育学(体育课教学)考研知识点

体育课教学 一、名词解释 1、体育与健康理论课:是指通过理论讲授、讨论等形式学习体育文化知识、体育科学知识、卫生与健康知识及方法的一类课。 2、体育与健康实践课:是指根据学习目标选择安排教学内容,通过组织学生在体育场馆进行身体练习或健康保健操作的一类课。 3、新授课:是指以学习新的教学内容为主的课。 4、复习课:是对所学过的动作、练习、技战术等进行复习、改进和巩固提高的课。 5、综合课:是指既有新授内容,又有复习内容的体育课。综合课可以是同一教学内容(如篮球)的新授与复习的组合,也可以是 不同教学内容(如篮球复习与武术新授)的结合。 , 6、考核课:是指以检查学生阶段学习或学期学习成果,并给予学生综合性评价考核的一种课,主要是对运动技能、体能、体育 与健康知识的全面考核。 7、体育实践课的结构:是指一节课的几个组成部分以及各个部分的教学内容、组织工作安排的顺序与实践的分配等。 8、体育实践课的密度:亦称一般密度或综合密度,是指一节课中各项教与学活动合理运用的时间与上课总时间的比例,以及各 项教与学活动之间的合理比例。 9、练习密度:是指一节课中,学生练习时间(各项练习之和)与实际上课总时间的比例。它直接反映一节课中学生实际进行身 体练习的时间。 10、体育实践课的运动负荷:是指学生在体育课中从事身体练习时所承担的量和强度对机体刺激以及机体反应的程度。 11、生理测定方法:是指通过测定生理指标(如心率、血压、呼吸频率、肺活量、吸氧量、血成分、体温、心电图、肌电图等)来确定和测出学生生理负荷的手段或方式。运动负荷的测定一般采用手测脉搏或遥测心率方式进行。 12、心率测定法:是在一节体育课中按时间间隔或活动前后多次测定学生的心率,掌握与分析学生在课中心率变化情况的方式或手段,以此推断生理负荷是否合理。 13、心率指数的计算公式:心率指数=课中安静心率/课前安静心率 / 14、备课:是指体育教师在课前所进行的一系列准备工作。 15、集体备课:是指体育教研室(组)或同年级的体育教师在学年、学期或单元教学前集中起来,共同研究学习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学习评价等的备课形式。 16、个人备课:是每一位体育教师对课的思考、设计和实际准备的过程。 17、体育课的分析:是指根据学习目标.对体育课的教与学的情况和成效进行的定性和定量分析。 18、健康:健康是指没有疾病和不虚弱,而且在身体心理和社会各方面都完美的状态。一个人只有在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方面保持良好状态,才算真正的健康。体育是促进健康的重要手段。 19、健康教育:是指以预防控制疾病,促进健康作为主要出发点,通过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的教育活动,促使人们自愿采用有利于人健康的行为,消除或降低危险因素,降低发病率,伤残率和死亡率,提高生命和生活质量,并对教育效果作出评价。 20、体育与健康课堂常规:是为使课堂教学有一个严密的组织和正常秩序,保证体育与健康教学的正常进行,对师生所提出的一系列基本要求。它一般包括课前课中课后三个部分。 21、社会适应:是指个体为了适应社会生活环境而调整自己的行为习惯或态度的过程。作为学习领域的的这会领域,要求学生培养良好的合作和竞争精神,形成和谐的人际关系,学会获取现代社会中体育与健康知识的方法。 [ 二、简答题 1、简述体育与健康课的类型。 (1)体育与健康理论课。这一类课的主要目的是通过理论讲授提高对体育的认识和体育人文素养,掌握体育锻炼的科学方法, 了解影响健康的因素,掌握增进健康的科学知识和方法,提高学生学习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兴趣,并将所学知识与方法运用到实践中去。 1)体育知识包括体育文化知识,科学进行体育锻炼的知识与方法,运动项目的价值、功能、特点、规则、技术与战术、比赛的 组织与观赏等。体育与健康理论课主要采用讲授与讨论的形式。 2)在义务教育阶段,应根据不同水平的学习目标,具体选择安排课程教学。高中阶段,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应在三个学 年专门安排健康教育的学时与内容,另外应根据学生所选学的运动项目,讲授相关的体育文化知识以及如何科学进行体育锻炼的方法等。 (2)体育与健康实践课。一般包括新授课、复习课、综合课和考核课4种类型。 2、简要说明确定体育实践课结构的依据。 ^ (1)学生生理活动能力的变化规律:一是由相对安静状态进入工作状态,即集体工作能力上升阶段,这一阶段称为准备部分; 二是机体工作能力在一段时间内保持在相对高的水平,这一阶段称为基本部分;三是机体活动能力逐渐下降,机体在进行比较长时间 的身体活动,承担比较大的运动负荷后机体的工作能力下降,这一阶段称为结束部分。 (2)学生心理活动的变化规律:学生在体育实践课中注意、情感、意志等心理变化的规律。在体育课准备部分,学生体力比较 充沛,其注意往往比较容易集中。随着学生承担运动负荷时间的加长、集体活动能力的下降,其注意力也开始出现下降。 (3)教育学的一般规律:学生认识事物的规律、动作技能形成规律以及教与学辩证统一的规律对体育实践课的结构具有十分重 要的影响。合理地确定与安排体育实践课的结构,有助于帮助学生更快更好地进入工作状态,使学生的机体尽可能长时间地保持稳定、适宜的工作水平,从而为更好地实现体育课的学习目标、完成各种身体练习创造良好的条件。 3、简述体育教学过程的特点。

(完整版)学校体育学试题(本科)

《学校体育学》期末考试第四套试题(ABC卷) 《学校体育学》期末考试试题(A卷) (适合于体育系本科生) 客观题部分(一、二大题为客观题,共30分,时间为40分钟,将答案涂在答题卡上。) 一、单项选择(每题1分,共20分) 1、我国古代学校体育开始出现于()社会 A、奴隶 B、封建 C、社会主义 D、资本主义 2、国民体育的基础是() A、大众体育 B、终身体育 C、学校体育 D、竞技体育 3、西周“六艺”中与体育有关的内容是() A、礼、乐 B、书、数 C、诗、书 D、射、御 4、毛泽东同志发出的三好号召是()年 A、1950年 B、1953年 C、1954年 D、1955年 5、新中国统一的中小学体育教学大纲颁发于() A、1950年 B、1956年 C、1957年 D、1958年 6、学校体育的主要特点之一是() A、场外性 B、竞技性 C、基础性 D、技术性 7、文艺复兴以后,第一个倡导“三育”学说的教育家是() A、洛克 B、卢梭 C、夸美纽斯 D、斯宾赛 8、体育教师的特殊性语言是() A、专业术语 B、口令 C、方言 D、艺术语言 9、体育教学的组织形式较其他学科() A、单一 B、多样 C、没有差异 D、有差异,但不大 10、体育教学目标在教学的不同阶段、不同时期,应()全面贯彻 A、必须 B、不一定 C、一定不能 D、有所侧重地 11、体育教学中负荷量和负荷强度的关系是() A、反比关系 B、正比关系 C、抛物线关系 D、不存在 12、任何动作的完成都要有相应的力量,而起决定作用的是() A、人体的内力 B、人体外力 C、支撑反作用 D、摩擦力 13、体育教学中,为突出教学的重点和难点,纠正错误动作时可采用() A、分解法 B、快速示范 C、常速示范 D、正误对比示范 14、体育课的综合密度应是() A、越大越好 B、越小越好 C、适中为好 D、练习强度大时小些好 15、在教学班级学生人数多,器材较少,新授教材比较容易,复习教材比较简 单的情况下,宜采用() A、两组一次等时轮换 B、三组两次等时轮换

学校体育学知识点整理

学校体育学知识点整理 第一章学校体育学历史演变 一、学校体育学的历史 1.西方体育发展 1632年夸美初斯《大教学论》 1693年洛克《教育漫画》绅士教育思想 1760年卢梭《爱弥尔》自然教育思想,首先使用了“体育”一词2.古希腊:苏格拉底—对活法、产婆术 柏拉图—《身心调和论》、《理想园》 亚里士多德—《形式逻辑》,是世界上第一个提出并论证了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人 二、我国学校体育发展 夏—(学校名称):校、序、庠目的:为政尚武内容:礼仪教化商—大学、序 西周—国学、乡学六艺教育:礼、乐、射、御、书、数(乐射御为体育) 1903年从洋务运动开始近代学校体育形成(因为开设了体操课) 1917年毛泽东《体育之研究》 1923年将“体操科”一词改为体育课 1951年强调增加人民体育 1952年《各级各类学校教育计划》

1954年【劳卫制】公布了《准备劳动与保卫祖国制度》国民体育标准 1956年颁布了“中小学体育教学大纲”1956年—出版了第一部中小学体育教材 1957年第一个教育方针,毛泽东《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中1979年粉碎了“四人帮” 在江苏扬州召开学校体育教育会议,里程碑《学校体育工作暂行规定》?1990年,改为《学校体育工作条例》 2001年进行了第八次课程改革年级——(改为)水平小学每两个年级为一水平,初中为水平四,高中为水平五 2003年颁布了《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 第二章学校体育学与学生的全面发展 ●学生的身体发展主要体现在:身体形态、身体机能、体能 1.学校体育对促进学生身体发展的作用 (1)促进身体形态正常发育,养成正确身体姿势; (2)提高身体机能能力,促进健康水平提高; (3)提高身体运动能力,全面发展体能; (4)增强人体适应能力和身体抵抗力。 促进学生身体发展的基本要求 (1)根据学生生长发育规律,合理安排各项体育活动;(2)根据学生身体机能的发育特点,合理安排运动负荷;(3)根据学生体能发展的敏感期,合理安排身体练习。

学校体育学复习资料 胡君

名词解释: 军国民学校体育思想:是军国主义思想在教育上的体现,即对学生实行军事训练与教育,灌输民族沙文主义思想,使之充当统治者的侵略工具。 体育教学过程:是指在体育教学中为达成一定的体育教学目标,体育教师与学生等教学组成要素相互作用而展开的教学活动的行程。 体育教学原则:是长期体育教学实践经验的科学总结和概括,是体育教学客观规律的正确反映,是体育教学工作必须遵循的基本要求和准则。 体育教学方法:是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为实现体育教学目的、完成体育教学任务而采取的不同层次的。教与学相互作用的活动方式的总称。 以语言传递信息为主的教学方法,是指通过教师运用口头语言向学生传授体育知识、运动技能的教学方法。 讲解法:是教师通过简明、生动的口头语言,向学生系统地传授体育知识、传授运动技能的方法。 动作示范法:是教师(或教师指定的学生)以自身完成的动作为范例,用以指导学生进行学习的方法。 完整练习法:是从动作开始到结束,不分部分和段落,完整、连续地进行教学和联系的方法。 情景教学法:是一种主要适用于小学低、中年级学生,利用低年纪学生热衷模仿、想象力丰富、形象思维占主导的年龄特点,进行生动活泼和富有教育意义的教学的方法。 体育教学设计:是根据体育学科的特点,对体育教学系统的诸多要素进行精心考虑,设计出相应的教学方案的准备过程。 体育课密度:也叫一般密度或综合密度,它是指在体育课中各项教学活动合理运用的世界与上课的总时间的比。 练习密度:是指在一节体育课中,学生练习密度的总时间与上课的总时间的比等等。 学生主体性原则:是指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学生始终是体育学习的主体,教师的一切活动应根据学生主体的需要和特点来合理安排。

湖南科技大学全日制教育硕士考研参考书目一览

湖南科技大学全日制教育硕士考研参考 书目一览 本文系统介绍湖南科技大学全日制教育硕士考研难度,湖南科技大学全日制教育硕士就业方向,湖南科技大学全日制教育硕士学费介绍,湖南科技大学全日制教育硕士考研参考书,湖南科技大学全日制教育硕士考研初试经验五大方面的问题,凯程湖南科技大学全日制教育硕士老师给大家详细讲解。特别申明,以下信息绝对准确,凯程就是王牌的教育硕士考研机构! 五、湖南科技大学全日制教育硕士考研参考书是什么? 湖南科技大学教育硕士考研参考书很多人都不清楚,这里凯程老师给大家整理出来了:333教育综合参考书: ①教育学原理: 《教育学》,王道俊、郭文安编人民教育出版社 ②中国教育史: 《中国教育史》,孙培青编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简明中国教育史》,王炳照等著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③外国教育史: 《外国教育史》,张斌贤、王晨副编教育科学出版社 ④教育心理学: 《教育心理学》,张大均编人民教育出版社 《教育心理学》,陈琦、刘儒德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以上参考书比较多,实际复习的时候,请按照凯程老师指导的重点进行复习,有些内容是不考的,帮助你减轻复习压力,提高复习效率。四、湖南科技大学全日制教育硕士考研辅导班有哪些? 对于湖南科技大学教育硕士考研辅导班,业内最有名气的就是凯程。很多辅导班说自己辅导教育硕士,您直接问一句,湖南科技大学教育硕士参考书有哪些,大多数机构瞬间就傻眼了,或者推脱说我们有专门的专业课老师给学生推荐参考书,为什么当场答不上来,因为他们根本就没有辅导过湖南科技大学教育硕士考研,更谈不上湖南科技大学教育硕士考研的考研辅导资料,有考上湖南科技大学教育硕士的学生了。在业内,凯程的湖南科技大学教育硕士考研非常权威,基本上考湖南科技大学教育硕士的同学们都了解凯程,2015年共有166人考取目标院校。凯程有系统的《333教育综合讲义》《333教育综合应试题库》《333教育综合应试解析》《333教育综合掌中宝》,也有系统的考研辅导班,及对湖南科技大学教育硕士深入的理解和及时的考研信息。不妨同学们实地考察一下。并且,在凯程网站有成功学员的经验视频,其他机构一个都没有。三、湖南科技大学全日制教育硕士专业方向介绍2015年湖南科技大学全日制教育硕士学费总额为2万,学制2年 湖南科技大学全日制教育硕士专业方向及初试科目如下: 教育管理,招生人数10人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4英语二 ③333教育综合④843教育管理学 学科教学(思政),招生人数10人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4英语二

学校体育学考研知识点汇总

学校体育学 1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世界各国学校体育发展的新特点:1)教学内容更加丰富2)教学形式和方法多样化3)推行体育测试制度4)课外体育活动得到广泛重视 2学校体育与竞技体育的关系:1)学校体育竞技体育既不能全盘吸收也不能拖至门外;2)竞技体育进入学校的途径是竞技体育项目教材化 3学校体育的结构、功能与目标:结构:1)学前教育阶段体育2)初等教育阶段体育3)中等教育阶段4)高等教育阶段;功能:1)教育功能(德育、智育、美育)2)健身功能3)娱乐功能4)文化功能5)辐射功能6)经济功能7)竞技功能;目标:1)确定我国学校体育目标的理论依据:A学校体育基本功能;b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与不同年龄阶段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c社会发展的需要;d学校体育和国民体育发展的需要;e学校体育的环境条件。 2)学校体育的目标;a)学校体育的目标b.效果目标①增强学生体质,增进学生健康②传授体育运动、卫生保健健康生活知识,以及运动技能和健身方法。使学社具有一定的体育化素养③培养对体育活动的兴趣、习惯和能力为终身体育奠基础④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培养健全人格⑤发展学生的运动才能,提高学生的运动技术水平。 4体育课程:指在学校的指导下,以身体练习主要手段,以身体与健康知识、技能和方法为主要学习内容,为了使学生能在身体运动认知、运动技能以及情感与社会矛盾和谐发展而进行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活动。 5体育课程的特征:1)实践性: 体育课程必须通过身体实践活 动,并承受适量的运动负荷,以 促进身体器官、抗能的发展,提 高身体质量,并通过实践活动掌 握体育的知识,技能培养对体育 的兴趣及团队精神、合作精神 等。逐步养成自觉锻炼的良好习 惯。2)整体法:根据体育锻炼 的规律,仅仅依靠课堂教学时无 法实现课程目标的只有课内向 课外的合理眼神与有机结合才 能收到预想效果。3)社会性: 体育教学过程中自然会形成小 集体小社会、随时会出现好多适 应社会问题。4)差异性:体育 教学受学生身体条件和性别的 制约较之其他课程更为显著,更 要讲究因人而异、因材施教,而 且地理气候办学条件,体育传统 等因素对课程的影响,也比以室 内教学为主的深程更为明显。5) 非阶梯性:体育课程的许多内 容和手段在教学安排中没有明 显的阶梯性,本身很难分出先 后顺序,因此,体育课程体系必 须从小学到大学进行通盘研究, 以免顾此失彼。6)复合法:体 育课程融知识,技能,身体,精 神及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为一 体,既要提高身体质量,又要提 高“智商”,这与其他课程相比 也具有鲜明的特色。 6体育课程的目标:1)增强体能, 能掌握和应用基本的体育知识 和运动技能。2)培养运动兴趣 和爱好,形成坚持锻炼的习惯。 3)具有良好的心理品质,表现 出人际交流能力与合作精神。4) 提高对个人健康和群体健康的 责任感,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 5)发扬体育精神,形成积极进 取,乐观开朗的生活态度。 7体育课程的内容的分类:1) 体育知识与技术:主要是指间接 的,传统的,科学的体育文化内 容评价,按传统运动方式项目, 可分为球类,体操,田径,游泳, 冰雪等内容,按运动与外界的关 系,可分为开放式运动和封闭式 运动,按运动结果的判断标准, 可分为评分式,计数式,计时式, 测量式。2)运动参与类:主要 指学生实际进行体育活动的状 态。按人体参与活动的解剖部位 分类。可分为上下肢运动,躯干 运动,合身运动等,按人体参与 活动的基本方式分类,可分为 走,跑。跳,跃,投掷,攀登, 爬越,悬垂支撑和平衡,脚力等; 按参与活动的人数分类,可分为 个人运动和集体运动等内容;按 参与活动的情感分类,可分为接 触与接受,爱好与兴趣,自愿与 自觉,自信与表现等内容。3) 体育活动经验类:主要指学生在 体育活动过程中或结束后机体 及心理的反应。按体育活动过程 中学生素质发展情况分类,可分 为速度,灵敏,力量,耐力,柔 韧等内容;按体育活动过程中防 病治病的效果分类,可分为养 生,健康,防病,治病,康复等 内容;按体育活动对人体新陈代 谢的影响分类,可分为有氧和无 氧运动。 8我国体育课程改革的趋势:1) 完善课程体制,增强体育课程方 案的适应性;2)课程的教学功 能与育人功能紧密联系;3)开 发课程种类,优化课程结构;4) 课程教材多样化;5)课程内容 组织现代化,生活化;6)课程 评价强调促进学生发展 9体育教学活动的要素:1)三要 素说:体育教师,学生,教育教 材;2)四要素说:体育教师,

0574《学校体育学》答案

[0574]《学校体育学》 1、 1917年4月,毛泽东在《新青年》第三卷2号上发表了著名的体育论文就是 ( ) 1. A、《体育之研究》 2、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实践性主要体现在它就是以 ( )为主要学习手段 1. A、体育锻炼 2. B、身体练习 3、2014年开始,下列哪项为学生体质测试必测项目( )。 1. A、台阶试验 2. B、立定跳远 3. C、引体向上 4. D、长跑 4、根据体育教学的特点,在小学与初中阶段混合班应该保持( )的班额比较合适。 1. A、20人左右 2. B、40人左右 5、对体育教学活动某一个方面进行的评价属于( )。 1. A、综合评价 2. B、主观评价 3. C、单项评价 6、1917年在《新青年》上发表《体育之研究》的作者就是( ) 1. A、毛泽东 7、斯巴达军事体育训练的“五项竞技”包括:赛跑、跳跃、角力、掷铁饼与( )。 1. A、驾车 2. B、跳远 3. C、投标枪

8、在古代埃及、巴比伦、印度等东方文明古国,作为奴隶主贵族子弟的专门学习场所就是( )。 1. A、祭祀学校 2. B、神庙学校 9、 中国管理学校体育的最高政府部门就是() 1. A、国家体育总局青少年体育司 2. B、全国中学生体育协会 3. C、教育部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 10、 中小学每周上的3次体育课属于() 1. A、活动课程 2. B、学科课程 11、 ) 1. A、开放的教学环境 2. B、强调“健康第一” 3. C、承受一定的运动负荷 12、下列选项中,属于课前常规的就是( ) 1. A、教学反思 2. B、宣布教学内容 3. C、备课 13、 学前教育阶段体育教学的主要形式就是( ) 1. A、比赛形式 2. B、游戏形式 14、

学校体育学考试重点

1、学校体育:以学校为主的教学环境中,以身体运动卫生保健为手段,采用体育课、课外活动等多种组织形式,来锻炼学生身体,增强学生体质,培养学生体育能力,进行道德品质教育的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教学活动。 2、体育教学目标:是指在一定时间内和范围内,师生经过努力后所要达到的教学结果的标准,规格或状态。它是体育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并决定着体育教学的方向。 3、体育教学内容:体育教学包括体育科学理论知识的教学和体育技术、技能的实践课教学,并以后一种教学为主。 4、教材比重:教材的比重是指各类教材的教学时数与教学总时数之比。 5、学校体育管理概念:指用尽可能少的人力、财力和物力,采用最佳的手段和方法,遵循学校教育和体育的基本规律,对学校体育工作进行计划、实施、检验的过程。 6、体育教学大纲定义:是根据国家教育计划所制定的纲要式的体育学科教学内容的指导性文件。它紧紧依据学生的身心特点及其发展的要求,具体规定体育教学内容的方向、目标、范围、体系、各类教材的比重以及教学要求和考核标准。它是编写体育教材、实际教学以及考核、评价教学质量的直接依据。 7、体育教学内容:是反映为了达到体育教学目标而选用的体育知识和技能的体系。它是在体育教学实践中教师教与学生学的实际材料,它是构成教学活动的基本要素,是实现体育教学目标的重要条件。(通常集中体现在1.体育教学大纲 2.体育教材) 8、体能:所谓体能是指有机体在运动中所表现出来的能力,主要包括身体基本活动能力(简称运动能力)和身体素质两个方面。 9、循环法:是指根据发展体能的要求,选择若干练习或动作,分设若干作业点,要求学生在每个作业点上完成规定的练习和负荷,一个接一个进行作业点的轮换,循环往复地进行练习的锻炼方法。 10、体育知识:人们对于体育的现象、事实及其规律的认识,是人们在长期的实践中积累起来的经验的概括和总结。 11、运动技能:是指“表现在外部的,以完善合理方式组织起来并能顺利完成某种活动任务的复杂的肢体动作系统。它表现为身体的一定肌肉、骨骼运动与相应的神经系统的活动”。 12、动作示范的定义:是教师或教师指定的学生以具体动作为范例,使学生了解动作形象、结构、要领的方法。 13、体育课的密度:1.综合密度或一般密度:练习密度指一节课中各项活动合 理运用的时间与实际上课总时间的比例。2.专项密度:指课中某项活动合理运用的时 间与实际上课总时间的比例。3、练习密度:又称运动密度,指一节课中,练习时间与实际上课的总时间的比例。练习时间/全课时间*100% 14、生理负荷:指学生在课中从事身体练习时所承受的量与强度对机体的刺激程度。 它反映了练习过程中学生机体的生理功能一系列变化。 15、体育教学工作计划:全年度体育教学工作计划、学期体育教学工作计划、单元体育教学工作计划、课时体育教学工作计划 16、课时计划:课时计划又称教案,它是根据学期教学工作计划和单元教学工作计划,针对班级具体情况而编写的每次课的具体执行计划,是教师上课的直接依据。 17、家庭体育:学生在家长的组织、指导或参与下进行的校外体育活动。 18、社会体育:学生参加的由其所居住地区的有关部门组织的体育活动。 19、终身(享用)体育:指一个人一生中所进行的体育学习和所受到的体育教育的总和 20、健康定义:不仅仅是没有疾病或不虚弱,而是身体的、精神的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的总

《学校体育学》题目

简述应试教育在学校体育中的反映 (1)只抓学校代表队的尖子运动员 (2)忽视学生个人兴趣 (3)以达标技评为目的 (4)以考试内容为教学内容选择的主要依据简述学校体育目标的理论依据。 (1)学校体育的基本功能 (2)学生身心特点和学习需要 (3)社会发展的需要 (4)学校教育和国民体育发展的需要 (5)学校体育的环境和条件 简述军国民学校体育思想的特征。 (1)以强烈的爱国激情为理论基础 (2)依附教育思想而存在 (3)重视身体训练和培养军人精神

简述我国古代六艺教育的主要内容。 (1)礼指礼节,主要是道德教育 (2)乐指指音乐、诗歌、舞蹈的教育 (3)射指射箭技术的学习。 (4)御指驾车技术的学习。 (5)书指书法的学习。 (6)数指算数知识的学习。 请简要回答什么是体育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是指学科或教材内容中最基本、最重要的知识和技能 (2)一个学科知识点在整个学科知识中的地位,及通过相关知识的教学能给学生发展带来的贡献决定了它是否为教学重点 (3)“教学难点”一方面是指学生难以理解和掌握的内容 (4)“教学难点”另一方面指学生容易出错或混淆的内容 简述学校体育的本质功能 (1)教育功能,即促进智力发展;形成优良品德;培养审美情趣

(2)健身功能,即养成正确身体姿势,促进生长发育;提高机能水平;发展身体素质和基本活动能力;增强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 (3)娱乐功能,即调节感情、丰富生活,缓解神经紧张和疲劳;得到心理上的满足和精神上的享受 简述体育教学目标表述应包含的要素。 (1)行为主体 (2)行为动词 (3)行为情景或条件 (4)表现程度 简述学校体育的总目标 (1)增强学生体质,增进学生健康,促进学生身心的和谐发展 (2)培养学生从事体育运动的态度、兴趣和习惯,为终身体育奠定良好的基础(3)促进学生个体社会化,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质 (4)使学生成为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人才 简述体开发体育课程内容资源的途径和方法。 (1)改造现有的竞技运动项目

学校体育学期末及考研重点知识备课讲稿

1奴隶主贵族子弟学校的教育内容是礼、乐、射、御、书、数、称为“六艺”。 2封建社会时期,一般学校的教育内容,以儒家的“五经”“四书”为主,偏重德育、智育、教育思想是重文而轻武。3、1903年,没落的清政府为了维护其摇摇欲坠的封建政权,在推进“新政”的过程中颁布了《奏定学堂章程》。该章程规定各级各类学堂中都设立体操科。 4毛泽东1917年在《新青年》上发表的《体育之研究》一文。 5、1923年,《新学制课程标准》的公布,正式将学校“体操科”改为“体育课”。废除了原来的兵式体操,改为以球类、田径、游泳、普通体操等近代体育项目为主的教学内容,并纳入了生理卫生和保健知识。 6、1956年我国编制第一部中小学体育教学大纲。 7、1954年我国制定并公布了《准备劳动与卫国体育制度》。(简称《劳卫制》)。 8、1990年3月12日国务院批准颁布了《学校体育工作条例》。 9五部委于1979年对16个省市二十多万学生进行大规模体质调查研究,1985年再次对28个省、市、自治区的五十多万7~22岁学生进行了体质和调查研究。在此后的1990年、1995年和2000年分别进行了全国范围内统一抽样的大规模的体质测试。 10我国于20世纪80年代前期以“体制教育”思想的建立为标志,初步形成了自己独立的思想体系。到目前为止,我国形成了比较有代表性的思想有“技术教育”(“三基教育”)思想,“快乐教育”思想,“全面教育”思想,“终身教育”思想等。 11教学评价的功能:○1教学评价的信息反馈功能○2教学评价的动机强化功能○3教学评价的考察、鉴定功能 12体育学习评价的内容:○1体能的评定○2知识与技能的评定○3运动参与学习评定○4情意表现与合作精神的评定 13体育教学中师生互动的基本方式:双向沟通和多向沟通 14、1982年,教育部又发出《关于保证中小学生每天有1个小时体育活动的通知》 15、1995年6月20日,全民健身计划以全国人民为实施对象,以青少年和儿童为重点 16、1999年6月13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做出的《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指出:“学校教育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切实加强体育工作,使学生掌握基本运动技能,养成坚持锻炼身体的良好习惯。确保学生体育课程和课外体育时间,不准挤占体育活动时间和场所。举办多种多样的群体性体育活动,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合作精神和坚强毅力。” 17课余体育锻炼工作计划:全校计划,班级计划,个人计划。 18、1986年,国家教委和国家体委联合颁布的《关于开展课余训练,提高学校体育运动水平的规划》的通知中明确提出:19课余体育训练的内容:体能训练、技术训练、战术训练、心理训练、思想品德 20体能训练内容:一般体能训练和专项体能训练。 21技术训练包括基本技术训练和高难技术训练 22素质教育的特征:全体性,全面性,主体性,基础性。 23实现学校体育目标的组织形式:(1)体育(与健康)课程(2)课外体育活动 24体育课程资源的特点有哪些:⑴丰富多样性⑵价值潜在性⑶具体性⑷功能多元性。 25体育教学目标的功能:⑴激励功能⑵定向功能⑶评价功能。 26动作示范法的几个要素:○1速度○2距离○3实现○4视线干扰○5多媒体配合 27单元教学设计的要求:○1认真钻研教材○2正确选择体育教学方法手段 28课的结构可分为:基础结构和具体结构 29课余体育锻炼的特点:⑴灵活性⑵开放性⑶综合性⑷兴趣性⑸自主性 30课余体育训练课的分类:身体训练课、技战术训练课、测验比赛训练课、调整训练课和综合训练课五种类型。 31国家教育部设置的学校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是国家教育部对学校体育卫生工作实施领导和管理的只能部门。体育总局对学校体育工作负责指导和监督。 32学校教学管理是学校体育管理的中心环节。体育教学管理对体育教学计划的管理,体育课堂教学的管理和体育教学质量评价管理。体育课堂教学管理将成为学校体育和体育教学管理的中心环节。 33、1990年由国务院颁布,由国家教委、国际体委和卫生部实施的《学校体育工作条例》和《学校卫生工作条例》(简称《两个条例》)。《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于2002年8月颁布实施。2007年修订《国家体质健康标准》。 34每周安排3次以上课外体育活动,保证学生每天有1小时体育活动的时间。规定学校每学年至少举行一次以田径项目为主的学校性运动会;全国中学生运动会每三年举行一次;全国大学生运动会每四年举行一次。 35、1906年设体操专修科。1923年,南京和北京高等师范学校相继开办了四年制的体育专业。1998年开始,国家教委又规定,在全国逐步实行初中毕业生升学加试体育的制度。 36构成学校体育环境的要素可大致分为:物质环境和社会心理环境 37影响我国学校体育的两种思想:军国民学校体育思想和自然主义学校体育思想。 1竞技运动教材化:运动项目也不能完全按统一的竞赛规则去教学,需要对这些竞技运动项目加以改造使之转化为体育教育可用的教材。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