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全]冯达文《新编中国哲学史》上、下册重点笔记整理

[全]冯达文《新编中国哲学史》上、下册重点笔记整理

[全]冯达文《新编中国哲学史》上、下册重点笔记整理
[全]冯达文《新编中国哲学史》上、下册重点笔记整理

冯达文《新编中国哲学史》上、下册重点笔记整理

1“三皇”传说提供的文化意蕴

(1)“三皇”传说

①三皇

a.有巢氏

有巢氏是至发明巢居并被推戴为王的领袖,体现出巢居的文明。

b.燧人氏

燧人氏是指发明钻木取火并被推戴为王的领袖,体现出食用熟食的文明。c.神农氏

神农氏是农耕始祖。

②文化意蕴

a.人类文明是人类通过努力开拓出来的,不是神创的。

b.“三皇”故事的传颂使这些事件与行为人格化,而不是神格化。c.“三皇”传说的影响是人文的。

(2)伏羲氏传说

①伏羲氏

又称庖牺氏,以“始作八卦”而闻名,有时也被认为是三皇之一。

②意义

a.伏羲创设八卦的智慧来自于其对天与地、身与物的“观”。

b.伏羲创设八卦的目的在于把握万物生生不息、奇妙变化的真实情况。c.伏羲氏的故事透露出浓郁的人间性、知识理性。

2“五帝”故事显示的人文价值

(1)五帝

学界普遍认为五帝是指黄帝、颛顼、帝喾、尧、舜。

(2)人文价值

①大规模战争

凸显出部族之间大规模整合的趋势,预示着统一国家与同一文化的诞生。

②禅让制度

禅让制度表明部族联盟的权力还没有完全私有化。

③财产私有化程度不突出,属于大同社会,不属于小康社会

a.大同是指以天下为公,财货为天下之公养,权力为天下之公器。

b.小康是指以天下为家,视天下为一人、一家之私物。

3夏朝——远古中国的第一个王朝

(1)夏朝

禹之子启,继父为王,建立起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世袭王朝,公天下变成家天下,禅让制变成世袭制。夏朝的存在时间约在公元前21世纪指前17世纪。

(2)二里头文化

夏朝的重要文化遗址,位于河南偃师,出土有大型宫殿遗址、刻符陶器等。二、殷商西周的社会结构与思想信仰

1商周

商汤灭夏,建立商朝,时间约为公元前17世纪至前12世纪。周武王灭商,建立周朝,时间约为公元前12世纪末至公元前7世纪前期。

2氏族制的社会组构方式

(1)以氏族制为基础

统治者与被统治者之间的关系,是一种氏族与氏族之间的关系,以血缘氏族为纽带建构社会与国家体制表明殷商仍然笼罩在自然生殖的氛围之中。

(2)宗法制度

西周的社会结构仍以氏族制为主,但统治者氏族内部又建立起严格的宗法制度。

①区分嫡庶关系,实行嫡长子继承制。

②分派子弟到各地管制臣民,推行封建制、世袭制。

③明确远近亲疏、上下等级,创设礼仪规范。

3殷人的“帝”所表征的信仰

(1)“帝”是指上神

殷人凡事都要问问“帝”,“帝”是至上神,其形成经历着一个漫长的过程。

①三皇、五帝的传说透露出他们主要的面向是自然界。

②殷人的“帝”已经拥有社会与国家政治的许多功能。

(2)向“帝”卜问

①内容

主要是祭祀、渔猎、风雨、征伐,表明殷人还处于农耕与渔猎并重的文明阶段。

②意义

a.从卜问方式而言,领受上帝意旨的途径是占卜者的“观”与“看”,而不是“听”,说明中国文化源头开启的是一种理性走向。

b.从询问方式而言,认知水平还很低下。

c.凡事贞问上帝表现出殷人对上帝的依赖性,尚未触及“社会道义”问题。(3)殷人并未赋予“帝”以“创世者”的原因

殷人的“帝”不以“创世者”身份获得支配世界的最高权力。

①殷人把祖先神升格为至上神,其崇敬的“帝”具有祖先神的性质。

②殷人不认为自己创造出世界,“上帝”被看作是最高的支配者。

复习笔记

第三编北宋至明中叶时期的哲学

绪论

一、社会历史概况

1宋代变化状况

(1)宋代门阀士族衰微,代之而起的是大量的中小地主阶级;

(2)门阀大族退出了历史舞台,佃耕制取代了荫户制,农民也就获得了更多的人身自由,出现了大量的自耕农。

2宋代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1)北宋统治者通过“杯酒释兵权”,解除了武将带兵的权力;

(2)北宋统治者在军队实行将军与士兵分离的政策,并派遣大量的文官做地方官,直接管理地方的财政,使地方节度使成为毫无实权的虚衔;

(3)北宋统治者继续完善科举制,使科举制成为士人出仕的主要渠道,这就将大量的庶族地主吸引到统治阶级营垒中来了;

(4)北宋政府实行扩军政策,每遇饥荒,就大量地招募流民,既防止流民起义,又扩大了武装力量。

3北宋加强中央集权带来的后果

(1)科举与恩荫造就了大量的官吏,为其政治体制带来了一个致命的顽症——冗官;

(2)扩军与将兵分离的政策造成了其军事体制中的一个顽症——冗兵;(3)冗官、冗兵以及北宋向辽、夏、金的纳贡,造成了经济体制当中的顽症——冗费。

4北宋的改革

(1)庆历新政,其核心是吏制,即试图通过精兵简政、振顽起懦,以解决冗官、腐败与办事不力的问题,但最后却败于“朋党”之议;

(2)王安石变法,其核心是解决财政问题,即试图通过开源节流以解决北宋政府的财政危机,但最后却废于新旧“党争”。

二、儒、佛、道三教的并存与相互吸取

1三教并存

(1)隋代以来,佛教一直居于三教的峰巅,至唐代又形成了最具中国文化灵秀之气的禅宗,并深入人心;

(2)唐代,道教充分利用皇家宗教的招牌,从宗教的组织规模到教理理论都获得了长足的发展;

(3)随着韩愈反复的呼声与古文运动的崛起,儒学正以新的形式萌生着复兴的希望。

2三角相互吸取

(1)佛教中国化

当佛教以“格义”的形势走进中国时,就已经开始向中国文化靠拢了。而禅宗的形成,则是佛教中国化的标志。

(2)道教向儒家靠拢

中唐以后,当道教的形式与理论基本具备以后,主要向儒家靠拢,表现为从外丹神仙之说向内丹心性理论的发展。神仙之说表明其超世指向的确立,而内丹理论则解决其指向的落实问题。

(3)儒学对佛道的借鉴

宋代以前,主要是以排斥性的、外在的方式借鉴,同时又借鉴禅宗的“衣钵”构造儒家的“道统”;宋以后,主要表现为吸取性的、内在的方式借鉴。

三、时代思潮与“造道”风尚

1时代思潮

时代思潮的基础是古文运动,其指向则是超越的道,目的是通过借鉴佛道的超越追求以再塑儒学。

2“造道”风尚

(1)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欧阳修(修其本以胜之)直接规定了新儒学的发展方向。

(2)古文运动的直接产物是经学的复苏。北宋三先生直接要求“得古人之心”,并以体与用、道与文、心与言双重视角的统一进入经学,其所培养的儒生直接探索经学之体与应时之用相统一的新儒学。

(3)在以上基础上,出现了“北宋五子”的“造道”运动。

四、宋元明哲学讨论的主要问题与学术路径

1宋元明时期的哲学

(1)宋元明时期的哲学,主要是理学(又称道学),是以儒学为主干,兼取佛道,综合创造的新形态的哲学。理学重建了宇宙本体论和心性修养论,重建了道德形上学的体系;

(2)这一时期的知识分子把汉代至唐代注疏“五经”的传统,变为讲求“四书”义理,讨论身心性命修养问题的传统,由“周孔”并称变为“孔孟”并举。

2讨论的主要问题

(1)在宇宙论与本体论方面讨论的主要问题有:虚与气、理与气、道与器、太极阴阳、理一分殊、神化、一两、形上与形下、体与用等;

(2)在人生论与心性论上讨论的主要问题有:性与命、心与性、性与情、天命之性与气质之性、未发已发、道心人心、天理人欲等;

(3)在知行观与修养论方面讨论的主要问题有:知与行、格物与致知、德性之知与见闻之知、涵养省察、主敬与主静等;

(4)在天人观与境界论方面讨论的主要问题有:天人合一、心理合一、诚、仁、乐等。

3学术路径

(1)“气”学路径

以张载为代表。张载集中讨论了“太虚与气”“性与诚”等问题,认为太虚与气的关系是本体与现象、本体论与宇宙论的关系。他的哲学特点在于:太虚与气的统一所构成的宇宙本体论和由天地之性与气质之性统一所构成的人生实践论,是一虚贯通、一气流行的。他以“太和、太虚”为纽结,对天道、性命、诚、神等范畴作出了有创意的阐发,奠定了宋明学术的理论基础。

(2)“理”学路径

以二臣、朱熹为代表。朱熹集中讨论了理气关系与心性关系,认为宇宙间事物的法则、规律在逻辑上要先于个别的事物。他认为心是性、情的统一,性是天赋予人的本质规定,是情的根据或根源,情则是性的表现。

(3)“心”学路径

以陆九渊和王阳明为代表。其肯定了知行之间的相互关系、相互包含和动态统一,教人要身体力行,在实践中追求自己的人生理想。陆王心学强调道德情感、直觉与体验,在方法论上偏重“尊德性”。

4对宋明理学的评价

(1)正效应

宋明理学对培养气节操守、重视品德、讲求以理统情、自我节制、发奋立志等建立主体意志结构方面起了重要的作用。它把道德自律、人的社会责任感、历史使命感和人优于自然等方面,提升到本体论的高度,空前地树立起人的道德主体性的庄严伟大。

(2)负效应

由于理学成为后期专制社会的官方意识形态,其末流,特别是被统治阶级利用的部分,维护了专制主义的等级秩序,以一整套规范压制和扼杀人的本性。

(完整word版)新编大学德语(第二版)第一册练习答案

Einheit 2 H?rverstehen: Kennenlernen A:Die Musik ist sch?n, nicht? B:Ja A:Woher kommen Sie? Aus Hangzhou? B:Nein. A:Aha, und woher kommen Sie dann? B:Aus Anhui. A:Was machen Sie hier in Hangzhou? Studieren Sie? B:Nein, ich lerne hier Deutsch. A:Ach so. Ich arbeite hier. übrigens, ich hei?e Dieter Schulz und bin aus Deutschland. Und wie hei?en Sie? B:Zhao Yan. A:Freut mich, Frau Zhao. Sie machen übungen. Sie ?ffnen die Bücher. Sie h?ren Text zwei. Sie stellen sich vor. Sie lesen Text eins. Sie schlie?en die Bücher. 1)ja 2) nein 3) nein 4) nein Tü 3 1)Nein, aus England. 2)Elektronik. 3)Ja, bitte. 4)Rita Kurz. 5)Nein, mein Familienname. 6)B-r-i-g-i-t-t-e. Tü 4 1)Ich komme aus China. 2)Hei?en Sie Wang Hui? 3)Nein, mein Vorname. 4)Informatik. 5)Was machst du hier? 6)Wie buchstabiert man das? Tü 5 A: Guten Tag. Ist der Platz frei? B: Ja, bitte. A: Danke. Woher kommst du? B: Aus China. A: Was machst du hier? B: Ich lerne hier Deutsch.Und du? A: Ich studiere Elektronik. B: Ach so. Wo wohnst du? A: Im Studentenheim. Gü 1 1)eine, Sie 2) eine, Sie 3) ein, Er 4) ein, Es Gü 2 1)Die 2) Die 3) Der 4) Das Gü 3 ein Bild, es ein Baum, er eine Kette, sie ein Apfel, er ein Buch, es eine Kanne, sie Gü 4 1)Sie 2) du 3) Sie 4) du 5) du, du 6) Sie

2021辽宁大学英语语言文学考研参考书真题经验

辽宁大学 英语语言文学考研经验

说起考研很多人在自习室强迫自己从早坐到晚,其实不见得学进去了多少,其实学习的关键还是抓住技巧,要多交流,我刚开始复习的时候high研APP上的师哥师姐给了我很多的帮助。 第一门依然是政治,只能说今年政治我的大题拯救了我,也是比较幸运,背的大题基本都用到了。但是选择题就呵呵哒了,也没有对答案,但是感觉很差。所以政治真的要想拿高分,选择题还是要多刷几遍。而我因为复习的有点晚,在大纲出来后才开始看政治,看得比较慢,看一章做一章的练习,政治新时器最后只有刷一遍的时间,只做一遍题目的话肯定基本就没啥印象,所以基础就没打好。后来导致肖秀荣8套4套卷做的很差,一般选择只有20几分。所以政治有时间还是要多看几遍。当然选择题只刷肖秀荣8套4套是不够的,因为就考试来看肖秀荣老师压中的选择题基本很少,很多都是只压中了题目,我当时还做了考虫的押题4套卷包括大题很多都是背的考虫的押题,可以说压中的还是比较多的。总结政治用到的资料:政治大纲、肖秀荣1000题、肖秀荣8套4套卷。 政治当时我是从红宝书面试后才开始看的,以前从未看过一点。所以政治开始过早只会拖垮其他方面的复习。等红宝书,向今年红宝书快10月份才出,不过依然不晚,前面无需买什么任一、精讲精练之类的书,纯属浪费钱。对于肖的精讲精练我并不推荐,因为在我经过我无数次的对比我发现没人任何书可以取代大纲解析也就是红宝书,任一我扫过一眼,条例确实清晰,但很多内容都没能涉及,看红宝书是让你能全面了解知识,不一定要记住,我是前后看了快4遍,但是什么也没记住,不过会让你不会对每一道题感到陌生。 红宝书出版后要尽快用1个月时间看完一遍,认真看,不过也不必太纠结其中,该理解的理解了就可以。期间用肖1000题来巩固,这时候看完一遍就到11月份了,每天都看政治但不必过多1到1.5个小时就够了,一个小时看40页红宝书,半个小时做第二遍肖1000,期间配合真题,虽然考试内容有很大调整,但是真题的价值远远高于任何资料,这是我的感受,哲学,是靠做真题理解了几乎课本上全部的知识点,毛邓三考真题也记住了大体重点内容。 这个时候看完时间会在11月20号左右。不用急一本巨好无比的资料出现了,不过你无须购买,到论坛里就可以下到《风中劲草核心考点》,不过大家切记,考研政治的风中劲草习题并不推荐,《风中劲草核心考点》200多页,当时我的

赵晓耕中国法制史笔记

第一节西周至秦汉、魏晋时期的法制 一、西周的法制思想与法律 (一)西周的“以德配天,明德慎罚”的思想 1.“以德配天,明德慎罚”的思想内容。为谋长治久安,周初统治者继承了夏商以来的神权政治学说。同时为了修补神权政治学说中的缺漏,并确定周王朝新的统治策略,进一步提出了“以德配天,明德慎罚”的政治法律主张。这里的“天”仍是夏商以来一直尊奉的“上天”,但周初统治者认为,“上天”只把统治人间的“天命”交给那些 有“德”者;一旦统治者“失德”,也就会失去上天的庇护,新的有德者即可以应运而生,取而代之。因此,作为君临天下的统治者应该“以德配天”。“德”的要求,主要包括三个基本方面:敬天、敬祖、保民,也就是要求统治者恭行天命,尊崇天帝与祖宗的教诲,爱护天下的百姓,做有德有道之君。在这种“以德配天”基本政治观之下,周初统治者具体提出了“明德慎罚”的法律主张。这种“明德慎罚”的主张要求统治者首先要用“德教”的办法来治理国家,也就是通过道德教化的办法使天下人民臣服,在适用法律、实施刑罚时应该宽缓、谨慎,而不应一味用严刑峻罚来迫使臣民服从。“明德慎罚”的具体要求可以归纳为“实施德教,用刑宽缓”。其中“实施德教”是前提,是第一位的。“德教”的具体内容,周初统治者逐渐归纳成内容广博的“礼治”,即要求君臣上下父子兄弟都按既有的“礼”的秩序去生活,从而达到一种和谐安定的境界,使天下长治久安。 2.“以德配天,明德慎罚”的思想的影响。 “以德配天,明德慎罚”的主张代表了西周初期统治者的基本政治观和基本的治国方针。这种主张的提出,不仅解决了为什么商汤可以伐桀武王可以伐纣的理论问题,而且为西周社会的发展确定了基本的方向。这种法律思想的形成,说明当时的统治者在政治上已趋成熟。这一法律观的影响是极为深远的。在这种观念指导下,西周统治者把道德教化即“礼治”与刑罚镇压相结合,形成了西周时期各种具体法律制度和“礼”、“刑”结合的宏观法制特色,使这一思想深深扎根于中国政治政府中,被后世奉为政治法律制度理想的原则与标本。汉代中期以后,“以德配天,明德慎罚”的主张被儒家发挥成“德主刑辅,礼刑并用”的基本策略,从而为以“礼法结合”为特征的中国传统法制奠定了理论基础。 (二)出礼入刑的礼刑关系 1.礼的内容与性质。礼是中国古代社会长期存在的、维护血缘宗法关系和宗法等级制度的一系列精神原则以及言行规范的总称。礼起源于原始社会祭祀鬼神时所举行的仪式。商周两朝在前代礼制的基础上,都有所补充和发展。 中国古代的礼有两层含义: 一是抽象的精神原则。可归纳为“亲亲”与“尊尊”两个方面。“亲亲”,即要求在家庭范围内,按自己身份行事,不能以下凌上、以疏压亲,而且“亲亲父为首”,全体亲族成员都应以父家长为中心。“尊尊”,即要在社会范围内,尊敬一切应该尊敬的人,君臣、上下、贵*都应恪守名分,而且“尊尊君为首”,一切臣民都应以君主为中心。在“亲亲”、“尊尊”两大原则下,又形成了“忠”、“孝”、“义”等具体精神规范。二是具体的礼仪形式。 西周时期的礼已具备法的性质。首先,周礼完全具有法的三个基本特性,即规范性、国家意志性和强制性。其次,周礼在当时对社会生活各个方面都有着实际的调整作用。 2.“礼”与“刑”的关系 (1)“出礼入刑”。西周时期“刑”多指刑法和刑罚。“礼”正面、积极规范人们的言行,而“刑”则对一切违背礼的行为进行处罚。其关系正如《汉书?陈宠传》所说的“礼之所去,刑之所取,出礼则入刑,相为表里”,意思是:如果一个人的行为规则超出了礼的规范他就要落入到刑罚的制裁范围之中。 (2)“礼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这是中国古代法律中的一项重要法律原则。它强调平民百姓与贵族官僚之间的不平等,强调官僚贵族的法律特权。“礼不下庶人”强调礼有等级差别,禁止任何越礼的行为;“刑不上大夫”强调贵族官僚在适用刑罚上的特权。

新编大学德语第一册修订版听力原文

Transkriptionen von Klick auf Deutsch Band I E1 Phonetik (Keine Transkription, nur L?sungen) E2 Kennenlernen A: Die Musik ist sch?n, nicht? B: Ja. A: Woher kommen Sie? Aus Hangzhou? B: Nein. A: Aha, und woher kommen Sie dann? B: Aus Anhui. A: Was machen Sie hier in Hangzhou? Studieren Sie? B: Nein. Ich lerne hier Deutsch. A: Ach so. Ich arbeite hier. übrigens, ich hei?e Dieter Schulz und bin aus Deutschland. Und wie hei?en Sie? B: Zhao Yan. A: Freut mich, Frau Zhao. E3 Wann studierst du eigentlich? Hü1 Neun zahlen 23 6 5 13 26 14 12 7 158 Hü2 Wann studierst du eigentlich? A: Hallo, Peter! Was machst du da? B: Hallo, Donghui! Ich h?re gerade Musik. Das siehst du doch! A: Hm. Sag mal, hast du heute Nachmittag Zeit? Ich mache am Donnerstag eine Prüfung und habe noch Fragen. B: Das geht leider nicht. Ich spiele Fu?ball. Vielleicht morgen Nachmittag? A: Morgen? Dienstag? OK, aber erst nach halb fünf. Ich habe bis Viertel nach vier Vorlesung. B: Erst nach halb fünf? Das geht leider wieder nicht. Julia gibt am Abend eine Party. A: Dann am Mittwoch? Hast du da Zeit? B: Am Mittwoch Vormittag treibe ich Sport. Und am Nachmittag, hm…ja, da kommt Thomas.

(完整word版)新编大学德语(第二版)第一学期期末复习

第二外语(德语I)第一学期期末复习 考试题型 1. 单项选择题(30题,每题1分,共30分) 2. 冠词,人称代词,物主代词填空(7题,每题1分,共7分) 3. 动词的现在时变位(5个单词,每个2分,共10分) 4. 中译德(4题,每题5分,共20分) 5. 德译中(共13分) 6. 阅读理解(5题,每题4分,共20分) 复习要点及题型示例 Beispiel: 1. Was ist dort? Dort ist ___________ a. ein Tisch b. eine Tisch c. einen Tisch d. einem Tisch 2. Das ist ein Student. ________ ist neu hier. a. Sie b. Er c. sie d. ich 3. Stefan hat ________ Katze und _________ Auto. 二、人称代词(N.A.D.)(选择、填空) 4. Ich kenne Frau Naumann, und ich besuche _______ am Samstag.

a. ihn b. mich c. sie d. dich 5. Ich habe heute __________ Unterricht. a. keine b. keinen c. kein d. keines 6. Maria hat _________ Schwester, sondern einen Bruder. a. nicht b. kein c. keinen d. keine 四、物主代词(选择、填空) 7. Wo ist mein Buch? Ich finde ________ Buch nicht mehr. a. mein b. meine c. meinen d. dein 8. Anna wohnt in Deutschland. ______ ist Hausfrau. _______ Mann ist Ingenieur. 9. - Wo arbeiten eure Eltern? - ________ Eltern arbeiten nicht hier. 五、针对Sie/wir的命令式(选择) 10. __________ Sie leise bitte! a. Sprechen b. Sprecht c. Spricht d. Sprichst 11.___________ wir zusammen einen Kaffee! a. Trinken b. Trinkst c. Trinke d. Trinkt 六、数字(时间)(选择) 13. - Wie sp?t ist es jetzt? - Es ist sieben_______ elf. a. von b. aus c. nach d. und 七、Ja/nein/doch的用法(选择)

中国法制史笔记全整理

中国法制史 绪论 一、关于中国法制史学科 (一)中国法制史是法律史学科的一个重要分支 (二)中国法制史的研究范围 (三)中国法制史的发展历程 二、关于中国法制史的基本线索 (一)夏商西周春秋时期法制的萌芽和成长 (二)战国秦汉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中央集权君主专制法制的形成和发展 (三)隋唐法制的完善 (四)宋、元、明、清法制的成熟及演变 (五)中国近代法制的演变 (六)新民主主义法制实践及其转型 (七)中华人民共和国初期法制的建设 三、关于中华法系 【中国传统法制的基本特征】 (一)以儒家学说为法制的基本的指导思想和立论基础 (二)引礼入法、礼法结合 (三)家族本位的伦理发占有重要地位 (四)鲜明的专制特性? (五)融合了以汉族为主题的各民族的法律意识和法律原则 (六)刑事、行政、经济立法比较发达,民事立法相对薄弱 (七)无讼是求,调处息争 论述中华法系及特点: 中华法系是指以中国古代法律制度为母体,在东南亚早期封建国家之间形成的一个影响广泛的法系。中华法系的母法就是经千年积累而成的中国古代法律制度。中华法系的子法系统,主要有封建时期的日本、朝鲜、越南等仿效中国古代法而建立起来的法律体系。 中国法系的特点表现在:从立法和法典结构上看,是“诸法合体,民刑不分”;从司法体制上看,是“行政兼理司法”。但是,中华法系的基本特点应该是“礼法合一”。礼法合一”是指在中华法系法律制度中,中国传统的论理道德规范与法律规范完全融为一体,法律的评判标准与道德的评判标准完全一致。 第一章夏商西周的法律制度 司考考点: 明德慎罚、出礼入刑、五刑、契约、婚姻继承、大司寇、五听、五过、三刺。

·神话传说时代——习惯法 ·夏商周——形成了礼刑结合的国家法体系 ·西周的法制思想已形成一个较为完备的体系,其内容趋于成熟,促进了礼刑结合的法律制度得到进一步发展,并建立起比较完善的司法制度。 第一节中国法律的起源 一、原始人的法 ·法人类学的基本观点 (一)法是社会生活需要的产物 (二)无论原始社会还是文明社会都有其法律制度 ·中国原始人的法表现为礼与刑两个方面 二、礼来源于原始人的祭祀 三、刑始于兵,兵狱同制 (一)刑起源于部落战争----刑始于兵,兵狱同制 (二)战争产生了刑罚---- 奴隶制五刑的产生是战争的需要和结果; (三)一些罪名产生于战争----弗用命.不从誓言罪等; (四)刑官产生于战争----皋陶作士. 第二节夏商西周的礼 一、周公制礼★ 西周的重大立法活动.西周初期在周公的主持下,以周族原有的习惯法为基础,结合 现实需要,对夏商的礼进行全面的整理增删,重新厘订了一套完备的典章制度和礼节 仪式,史称周公制礼. 二、周礼的分类 (一)可分为“本”和“文”;“本”指精神原则;“文”指礼节仪式。 (二)可分为“五礼”、“六礼”或“九礼”。(五礼:吉、凶、军、宾、嘉) 三、周礼的实质 ·西周的礼法制度以差序为基础,所谓差序就是强调人与人之间不平等的等级秩序。 ·礼的实质就是“别”,反映了西周的社会秩序是一种等差秩序。 四、周礼的内容 (一)土地所有权 1、土地王有制度:“溥天之下,莫非王土”; 2、分封制度:“授民授疆土”; 3、贡赋制度:“公食贡、大夫食邑、士食田,庶人食力”。 (二) (三)婚姻 1、婚姻形式:贵族实行一夫一妻多妾制,民间实行一夫一妻制。 2、婚姻条件:(1)禁止性条件:同姓不婚、五不娶。 (2)成立条件:父母之命,媒妁之言。

新编大学德语1课后练习答案

新编大学德语(klick auf deutsch)练习答案(第一册) L?sungen: Gü 1 1) eine, Sie 2) eine, Sie 3) ein, Er 4) ein, Es Gü 2 1) Die 2) Die 3) Der 4) Das Gü 4 1) Sie 2) du 3) Sie 4) du 5) du, du 6) Sie Gü 5 1) Sie, ich 2) ihr, Wir 3) Sie, Wir 4) er, Er 5) sie, sie 6) du, ich Gü 6 Er studiert Informatik. Ich komme aus Deutschland. Sprechen Sie bitte laut und langsam!

Wir lernen hier Deutsch. Wohnst du im Studentenheim? Was hei?t das auf Deutsch? Wie buchstabiert man das? Gü 7 1) hei?t, Ist 2) wohnst, Studierst, arbeite, bin 3) sind, Kommen 4) Seid, macht, lernen, wohnt Gü 8 1) Machen Sie bitte übung vier! 2) Schreiben Sie bitte Dialoge! 3) Sprechen Sie bitte langsam! 4) Lesen Sie bitte laut! Gü 9 1) Sprechen wir leise! 2) ?ffnen wir die Bücher! 3) Lesen wir Text drei! 4) Machen wir übungen! Gü 10 Lesen Sie! ( Du liest er liest ihr lest) Schreiben Sie! H?ren Sie! Sprechen Sie!(ich spreche du sprichst er spricht ihr sprecht) Gü 11 A 4); B 2); C 3) D 1) Einheit 3 Uebungen

新编大学德语第二册课文翻译大全.doc

新编大学德语第二册(第2版)课文参考译文第一课 精读课文——我喜欢上……老师的课 德国一所学校的学生谈论他们喜欢的老师。 古德龙·迈尔(英语,历史) “迈尔女士是个好老师。她能把所有的问题讲得简单明了,使每个学生一下子就能听懂。”(玛丽昂) “我喜欢上她的课,因为她不布置那么多家庭作业。”(克劳迪娅) “如果有学生学习跟不上,她很有耐心并乐于给予帮助。除此之外,她还是一位漂亮的女士。她每天都穿着漂亮的衣服。我们喜欢这样。”(扎比内) “她很风趣,不严厉。如果有人遇到问题,她总能抽出时间来帮助解决。”(米夏埃尔)“我们喜欢她。她为班级考虑得很多并帮我们解决问题。此外她还是一位和蔼的老师,总和我们一起说笑。”(西蒙) 西格弗里德·科赫(数学,体育) “同学们需要帮助的时候都可以去找他。他希望学生能够取得好成绩。学生们也可以和他谈论其他的一些事情,比如足球等。另外就是他总是面带笑容,看起来蔼可亲。”(米夏埃尔) “他虽然布置的家庭作业比较多,但他的数学课上得很棒。我想,这是因为他对他的专业很了解。他的功课从来不让人感到困难。”(戴安娜) “他是一个风趣的人。我很喜欢听他讲好听的笑话。开始上新课时,他总是举出很好的例子,用通俗易懂的方法来讲解。另外,他有一个婆婆的啤酒肚,外表让人感到很亲切。(尤斯丁) 卡琳·齐默尔曼(英语,德语) “我们喜欢她,因为她和蔼可亲。如果我们有什么地方没弄明白,她很有耐心并给予我帮助。”(莱娜) “我觉得她很亲切。假如我们有什么地方没有听懂,她就再讲解一遍。”(莎拉) “她的课上得很好,从来不让人觉得乏味,因为她能够把一切都解释得清楚明了。她是一位公正的老师,打出来的分数不偏不倚。我很喜欢这样。另外她还很慷慨,每次放假前都会带冰淇淋给我们吃。”(桑德拉) “齐默尔曼女士总是情绪饱满。她给学生很多机会。她还是一位漂亮的女士,有着金黄色的长发和姣好的身材。她微笑的时候特别迷人。”(拉尔夫) 新编大学德语第二册(第2版)课文参考译文第一课阅读课文—— 如果……,也没什么关系 我叫曼弗雷德·科尔,19岁。身高一米七零。我的头发是金黄色的,眼睛是褐色的,体重70公斤。我的身材算不上很好,但我感觉不错。我认为身材是否好、外表是否漂亮并不重要。一个有魅力的人并不一定要长得漂亮。如果长得不好看,那也没什么关系。我是一个快乐而坦诚的人。我乐于为别人花时间。我有很多朋友,他们喜欢我。我认为这一点很重要。 我的名字叫汉娜·雷曼,17岁。我身高一米六九,褐色头发,蓝眼睛。有的女孩想保持苗条的身材就少吃东西。但我却没有体重方面的问题。像其他女孩子一样,我有时也称一下体重,但我不必注意饮食。我什么都吃,体重却不增加。我是运动型的人,喜欢体育运动。我做运动是出于乐趣,而不是为了保持身材。实际上我是一个安静的人,说话不多。但我乐于关心他人。如果他们遇到问题,我会给予帮助。我认为,一个人长得好看是有好处的。比如说会很快找到一个女朋友或男朋友。但一个女孩子不仅仅要有好的身材、漂亮的脸蛋,还要有一个聪明的头脑,一副热心肠。另外还要有好的性格。要是拥有这一切,那当然是最好不过了。 新编大学德语第二册(第2版)课文参考译文第二课精读课文——位于欧洲中部德意志联邦共和国是联邦制国家,由16个联邦州组成。首都柏林。德意志联邦共和国位于欧洲中部。它有9个邻国:北方的邻国是丹麦,西部是荷兰、比利时、卢森堡和法

德语笔记

重视Wert auf A legen 或多或少mehr oder weniger ……被……(公认为)有……特性etwas gilt jm als etw ……为某人充当/用作……etwas dient jm als etw 打听……sich über A orientieren # Ich habe mich über die Sache orientiert. 遵循……sich an A orientieren # Wir orientieren uns an die Wünsche der Masse. 贯彻,实施sich durchsetzen # Er konnte sich bei seinen Schülern nicht durchsetzen. 视……为……A als A ansehen 某物被视为…… etwas wird als etwas an ge sehen 来自江苏东南部的苏州aus Suzhou im Südosten von Jiangsu kommen 大约Pi und Daumen 转入……auf A übergehen 使……置于……(某种状态)A in A versetzen ……出现/产生etwas stellt sich ein 某人忘记某事etwas entf?llt jm ……从……中得出etwas ergibt sich aus D 以及其他u.a.= und andere 在……期间im Laufe + G (im Laufe des Gespr?chs) 拨错号码sich verw?hlen 通过……表明它的特征etwas ist durch etwas gekennzeichnet/charakterisiert 使某人觉得……jm Adj vorkommen 能胜任某事/匹敌某人D/jm gewachsen sein / in der Lage sein /k?nnen 不仅仅是……;甚至……nicht nur ebenso..., ...sogar... 比某人有……的优势jm an D überlegen sein/ besser als jd sein 按照事实的an der Sache orientiert 来自……;(由……)得知,表明aus D hervorgehen(vi.—sein)

中国法制史笔记

中国法制史笔记 公元前21世纪建立的夏朝,标志着中国国家的形成,中国法制的雏形相应出现,历经商、周,逐步定型为宗法制的法律制度。西周确立的“ 亲亲” 、“ 尊尊” 原则及有关制度,对后世封建法制有深远的影响。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巨变,各大诸侯国相继实行改革,公布了第一批成文法,并为此发生论争。战国时编撰的《法经》,是第一部比较系统的封建法典。 秦始皇统一中国,确立中央集权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一直延续到清末。维护和巩固这种君主专制,成为二千多年来传统法制的出发点和中心任务。三国两晋南北朝逐步引礼入律,礼律结合,为唐律“ 一准乎礼” 、礼法交融作了长期准备。封建制度至唐而鼎盛,封建法制也臻于成熟、完备。唐律不但为后世王朝奉为立法楷模,且被引进至东亚诸国。此后,封建社会进入后期,君主专制制度不断强化,而商品经济在重重抑制下,在宋、明、清各朝有不同程度的发展,封建法制也愈益缜密,经济立法和民事立法均颇有进展。 鸦片战争后,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从20世纪初清政府“ 变法修律” ,到30年代南京国民政府陆续公布《六法全书》,标志着向半殖民地半封建法制的过渡和确立。这一时期的法制仿照德、日等资本主义国家大陆法系的形式,大量吸收其法律的内容,

但仍掺杂了不少封建传统法律。清末政府、北洋政府、南京国民政府更实行独裁专制,实行秘密的非法镇压和军事统治。 一百多年来,中国人民的革命斗争不断创造新型的法制。太平天国农民革命政权进行了首次尝试。辛亥革命后建立的南京临时政府颁布了中国历史上惟一的一系列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性质的法律。 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革命根据地建立的人民民主政权创设了人民民主法制,历经曲折艰辛,逐步走向成熟,并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主义法制的前驱和渊源。

2021同济大学英语语言文学考研参考书真题经验

同济大学 英语语言文学考研经验

考研的日子是我大学四年过的最充实,最像个大学学生的时光。记得准备复试的时候,和别人说,不想回忆这段日子,因为我经历了什么,只有我自己知道。这一路走来非常感谢high研APP里同学们的支持和帮助,谢谢大家了。 备考的时候,走了不少弯路,如今写出来,希望能成为一盏小小路灯,有些许用处。 首先,政治。 8月下旬出大纲之后,买了政治新时器,边看边做笔记,配套1000题,风中劲草出来后,加上风中劲草。政治新时器看了三遍,很细到细到粗。同样的,1000题和真题做了3遍。风中劲草大概是10月才出来,那时候开始背专业课了,主要背诵的时间也用在专业课上了,所以2遍没背完。不过我看政治新时器时做的笔记很有用,练习的时候小题基本上38+。11月,时事政治小册子出来,每天抽时间看看,我没花时间去特意记忆。不得不说,今年肖四肖八很给力,押题押的挺神。记得要看,大题要背。熟记。 今年考试顺也不顺,第一天考试,前天晚上失眠。哦,准确的说,我失眠了两个多月,花了半个月调整,也没调整过来。睡了3个小时后去考试,政治和德语,觉得没发挥出应有水平。很失望,但考试就是这样,不论原因。毕竟,心态也是其中一部分。 其二: 二外,德语。 德语,是很难的。。同济的德语,更难。考新编大学德语四本书。本人觉得,123很重要,4是属于鸡肋。也有人说3也没必要看,但是,3里面有很多语法,个人觉得需要看。234属于自学,大三下因为意外,在家待了一学期,德语2没办法上课,只能自己看。刚开始看,抱着词典一点点查,每天基本会花一下午的时间看德语。而且进度很慢。我还买了外研社的黄皮书,德语语法,仔细做一遍还挺有用,34的配套练习,大四大六的习题册。大六的习题册中句型改写感觉很好,要把握好。习题册中的句型改写和翻译,记得好好写,很有用。我还背了大六的作文范文,虽然没考到,但也用到了一些句子。哦,我还买了圣才的德语二外真题,里面的小题一定要细看,最好把考到的,或者是你经常错的知识点和表达记下来,错题本还是挺有用的。 第三: 综合英语。

马工程《中国法制史》课本期末重点笔记整理

《中国法制史》 第一、二章 一、中国法律起源的特点:国之大事,在祀与戎。(p17) (一)战争与法律 (二)祭祀与法律 二、奴隶制五刑的具体内容 1、大辟:死刑 2、膑辟:剔去罪犯的膝盖骨 3、宫辟:损害罪犯的生殖器官 4、劓:割去罪犯的鼻子 5、墨:在罪犯的脸额部位刺字 6、刖:砍掉罪犯足 第三章 一、西周的《九刑》 九刑有两种含意: 1.西周实行的九种刑罚,即墨、劓、刖、宫、大辟、流、赎、鞭、扑 2.《九刑》是西周成文刑书的统称。 流:中国古代称流刑为流。指把罪犯押解到边远地方服劳役或戍守,不得离开该地区的刑罚。赎:赎刑用财物抵免刑罚。 扑:扑刑是一种身体刑,包括笞、鞭、杖。笞用竹,鞭用革,杖用荆。扑刑在古代为教刑,用来督责官吏,又称为官刑。 鞭:鞭刑(在古代)全部都体现在刑讯上 二、明德慎罚的思想 “明德慎罚”是“以德配天”政治思想的自然延伸,“以德配天”主张“民之所欲,天必从之”,也就是说“民心”即“天意”。“明德”就是提倡“德治”,注重教化的作用;“慎罚”就是指立法、司法、刑罚处罚要宽缓、慎重。明德慎罚就是强调要将教化和刑罚结合起来。崇尚德政,提倡德教,谨慎地使用刑罚。此思想奠定了中国古代法律思想中的“重德”、“仁政”传统三、西周的质剂与傅别 (一)质剂:买卖契约 质:买卖奴隶、牛马等贵重的活物用较长的契约 剂:买卖兵器、珠宝等贵重器物用较短的契约 (二)傅别:借贷契约 傅:书写别:中分,借贷双方各执一半 四、七出与三不去 (一)七出 1、无子:妻子未能生子 2、淫泆:妻子生活作风淫乱 3、不事舅姑:不孝顺公婆

4、口舌:妻子搬弄是非离间亲属关系 5、盗窃:妻子暗蓄私财 6、妒忌:妻子争风吃醋 7、恶疾:妻子罹患恶性传染病 (二)三不去 1、有所取无所归,不去:结婚时妻子有来处,休妻时无归处 2、与更三年丧,不去:妻子与丈夫曾经共同为公婆之一守满丧期 3、前贫贱后富贵,不去:结婚时丈夫贫贱,休妻时夫已富贵 五、五听 案件审理中,法官兼听诉讼双方的供词,并以经验辨别双方供词的矛盾与真伪,即为五听。五听指五种观察方法。 一曰辞听(观其出言,不直则烦):言词是否矛盾 二曰色听(观其颜色,不直则赧然):脸色是否异常 三曰气听(观其气息,不直则喘):呼吸是否急促 四曰耳听(观其听聆,不直则惑):注意力是否集中 五曰目听(观其眸子视,不直则眊然):眼神是否游离 六、西周对刑事、民事诉讼似已做了区分,刑事诉讼称狱,民事诉讼称讼 第四章 一、最早公布成文法的国家 1、郑国是最早公布成文法的诸侯国,公元前536年,在执政子产的主持下,郑国率先以“刑鼎”形式公布成文法。 2、公元前513年,在执政赵鞅、荀寅的主持下,晋国把范宣子制定的刑书铸在鼎上,以刑鼎形式加以公布。 3、公元前501年,郑国大夫邓析自己制作了一部“刑书”,把其内容书写在竹简上,被称为“竹刑” 二、《法经》:中国第一部内容比较系统、完整的封建法典 (一)产生背景 李悝变革,制定法经巩固改革成果 1、政治:“食有劳而禄有功,使有能而赏必行”的规定,废除世卿世禄制,不再以身份来获赏、禄 2、经济:实行“尽地力之教”,充分调动农民的劳动积极性,使封建式的小农经济得到巩固发展 3、军事:严格对官兵进行考核,考核通过者还要给予优待 (二)体例内容 1、《法经》由六篇构成,依次为《盗法》、《贼法》、《囚法》(网法)、《捕法》、《杂法》、《具法》 2、第一部分是专门打击盗贼犯罪的法律规定:《盗法》、《贼法》、《囚法》(网法)、《捕法》《盗法》:打击侵犯财产权犯罪的法律规定 《贼法》:打击侵犯人身权犯罪的法律规定

新编大学德语第一册整理

新编大学德语第一册词组句型整理 Lektion1 Sie-Form Du-Form Guten Tag! 您好(白天的问候)Hallo! 好啊 Guten Morgen! 早上好Morgen! Guten Abend! 晚上好Abend! Gute Nacht! 晚安 Auf Wiedersehen! 再见Tschüs! Wie geht es…人称三格…?Danke,sehr gut.谢谢,很好。Wie hei?en Sie?您怎么称呼Wie hei?t du? Ich hei?e …….我叫…… Ich bin……我是 Sind Sie Herr/Frau …?您是……先生/女士么?Bist du Maria? Ja/Nein,ich hei?e…。 Woher kommen Sie? 您来自哪里Woher kommst du? Ich komme aus…我来自 Wo wohnen Sie?您住在哪里?Wo wohnst du? Ich wohe in…我住在 Wohin fahren Sie? 您去哪里?Wohin f?hrst du? Ich fahre nach…我去…… Der Zug kommt aus HZ nach SH.火车从上海驶向杭州 Wo liegt/ist ……?XX在哪? ……liegt/ist in……XX在…… Wie ist Ihre/deine Telefonnummer/Adresse? 您的/你的电话号码/住址是?Meine Telefonnummer/Adresse ist……我的电话号码/住址是…… In+地名 aus+地名。 In Deutschland finden Sie Autos aus Japan.在德国您能找到来自日本的车Karten spielen 打牌

朱建华《新编大学德语2(第2版)》学习指南【词汇短语+单元语法+课文精解+全文翻译+练习答案】-Ei

Einheit 1 一、词汇短语 Einführung Pers?nlichkeit die, -en 有个性的人 nur Sg. 个性,性格 例句Die Krankheit hat ihre Pers?nlich keit ver?ndert. 疾病改变了她的个性。 Schon als Kind war er eine Pers?nlichkeit. 她从小就是一个很有个性的人。 Aussehen das, nur Sg. 外貌,外观,神情 例句Du solltest die Menschen nicht nach ihrem Aussehen beurteilen. 你不该以貌取人。 搭配ein gesundes Aussehen 健康的外貌 Person die, -en ①人; ②人称 例句Der Eintritt kostet 10 Euro pro Person. 门票每人10欧元。 …Ich“ ist die erste Person Singular. “Ich”是第一人称单数。 beschreiben vt. ①写上,写满; ②描述,描写,说明

例句Dieses Blatt Papier ist dicht beschrieben. 这张纸上写的密密麻麻。 K?nnen Sie den T?ter beschreiben?您能描述一下作案人的外貌特征吗? 搭配etw. ausführl ich beschreiben 详尽地描写某物 die Symptome einer Krankheit beschreiben 描述一种疾病的症状 dunkel adj. ①黑暗的; ②棕色的 例句Es wird dunkel. 天黑了。 Meine Haare sind dunkel. 我的头发是棕色的。 搭配im Dunkeln sitzen 坐在黑暗中 dunkle Augen 棕色的眼睛 Anzug der, ..-e ①(整套)男西服; ②(汽车)起动 例句Er l?sst sich einen Anzug (vom Schneider) machen. 他(让裁缝)做一套西服。 Das Auto ist schlecht im Anzug. 这辆汽车启动起来很困难。 搭配ein eleganter, zwar nicht mehr ganz neuer Anzug 一套漂亮的、虽然不再崭新的男装 freundlich adj. ①友好的,亲切的,和蔼的; ②令人愉快的,宜人的,美好的 例句Der Zahnarzt ist immer sehr freundlich zu unseren Kindern. 这个牙医一直对我

范忠信《中国法制史》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1-6章)(圣才出品)

第一编起源时期的中国法制(远古至夏商西周时期的法制) 第一章关于中国法律起源的传说与事实 1.1复习笔记 一、关于上古无法制时代的追忆 古代贤哲们认为,上古时代起初是没有法制的。 《管子》云:“古者未有君臣上下之别,未有夫妇妃匹之合,兽处群居,以力相征。” 《商君书》云:“古之民朴以厚”,“黄帝之世,官无供备之民。”“神农之世,男耕而食,妇织而衣。刑政不用而治,甲兵不起而王。” 《淮南子》云:“神农无制令而民从。”《孝经》云:“三皇设言而民不违。” 二、关于中国法制起源的猜度和观念 关于中国法制起源的猜度和观念,古代哲人们大多是通过谈论法律产生的紧迫必要性——“禁暴止乱”、“定分止争”——来表达,从下面的逻辑思路来讨论礼乐制度或法制文明的起源。 1.人类早期曾有过如禽兽一般相互争斗、暴乱不已的野蛮时期。 《管子》说:“古者未有君臣上下之别,未有夫妇妃配之合,兽处群居,以力相征。于是智者诈愚,强者凌弱;老幼孤独不得其所。” 2.争斗祸乱产生的原因 这些争斗祸乱产生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1)人性恶,天生好利恶害,损人利己; (2)生存资源不足以养活众多人口,不能不争; (3)个人之间因“义”主张)不同而互相非难。 《荀子》说:“礼起于何?曰:人生而有欲,欲而不得,则不能无求,求而无度量分界,则不能不争。争则乱,乱则穷。”“古之圣人以人之性恶,以为偏险而不正,悖乱而不治,故为之立君上之势以临之。” 3.制定礼乐法制定纷止争 必须赶快创立礼乐制度或法制来确定每个人的名分和利益,制止暴乱或禽兽般生活,使人类不至于同归于尽,进而升华至文明境界。 《管子》说:“故智者假众力以禁强虐,而暴人止;为民兴利除害,正民之德,而民师之。是故道术德行出于贤人,名物处违是非之分,则赏罚行矣。”故“法者所以兴功惧暴也,律者所以定分止争也”。 4.有能力来制定礼乐法制拯救人类的,只有圣人。 《商君书》说:“故贤者立中正,设无私,而民说(悦)仁。当此时也,亲亲废,上(尚)贤立矣。” 5.圣人是依据天地自然之暗藏法则来制定人类社会的礼乐制度的。 《尚书·皋陶谟》说:“天叙有典,勒我五典五悖哉;天秩有礼,自我五礼有庸哉。同寅协恭和衷哉。天命有德,五服五章哉;天讨有罪,五刑五用哉。”“天叙”、“天秩”、“天命”就是上天的意志和法则,“五礼”、“五服”、“五刑”是人类的法制。把天法变成人法的是圣人,他们是天人之间的桥梁,上天把他的委任和法则授予圣人。 三、关于中国法制起源的事实追忆

2016中国矿业大学英语语言文学考研经验

2016中国矿业大学英语语言文学考研经验 今天收拾东西,清理考研战场,看着那一摞摞的“书山”,想起几个月前的拼搏,终于还是决定要写点什么,希望能给由于各种原因选择考矿大英语语言文学专业的朋友们提供一点帮助,使他们少走一点弯路。顺便,为我们专业刷点存在感。 首先晒晒初试分:政治72,德语(二外)95,基础英语112,专业英语(英美文学)132,总分411 下面先说说择校,再谈初试经验,复试嘛,个人认为,只要初试考好了,基本没有问题。 一、择校相关 报考矿大的挑战性 可能许多朋友选择矿大是因为感觉它比较好考,确实,从报录比上看竞争是没有一些文科强势的高校激烈。但从试卷上看,真的没有大多数人以为的那样容易,有些地方甚至非常有挑战性。 比如,基础英语题型是:一篇改错,四篇阅读选择题,20题英美文化选择和判断正误(某年出过填空),几题判断修辞题,还有4-5题翻译理论简答题,然后是英汉互译,每篇三四百字,最后还有一篇五六百字的作文。简答、翻译、写作都是要大量写字的,耗时都不低,但考试时间只有两个小时,写得慢的话光简答就差不多半小时下去了,更别提前面还有阅读理解。 我是第二次考研。之前看过大多数高校能找到的试卷,除了矿大,就没有把翻译和写作弄到一张试卷上折磨人的。(写作是500字哦。) 再比如,专业英语(文学)最主要的题目是选段评论,做过这种题型的朋友们都知道吧,它是非常考基础考水平的。好在选段下面会给出作者和出处。 拿我自己来说,去年我曾经历过一次考研失败,考的是魔都某校,调剂很辛酸,当然也失败了。在继续考研和稳定下来工作之间犹豫良久,最终还是因为不甘心坚持了。现在想想,那一年虽然失败,确实让我积累了许多经验教训,专业上也打下了基础,不然今年初试,尤其是文学肯定考不了这么好。 所以如果选择矿大,消减了一些心理负担的同时,也必须做好准备,踏踏实实的学习,否则,是绝不可能考上的。(除非英语基础文学基础二外基础都非常非常好,不过如果那样的话,您确定不考上外么?) 难度问题讲完了,下面说说报考矿大的优势吧。 第一,基础英语除了10分的改错,没有其他语法、搭配、词汇等基础题,主考能力和参考书上的内容。非常适合英语基础不好,但强于阅读翻译,或者有决心有毅力拼搏几个月的朋友。反观某些文科强势的高校(以上外为例),其基础英语对语法搭配词汇等等的考查深度,真心不是半年的突击所能搞定的。 第二,复试非常公平,非常良心,良心到基本不改变初试排名。老师们都特别和蔼可亲。刷的人也很少。我是那种经常面试崩的人,口语也不太好,本以为总分排名肯定会下滑的,没想到保持原样了。 第三,同学们都很优秀。这次统考进入复试12人,考到四百分以上或略低于四百的就有四五个。 第四,所有的自主出题的试卷都能买到。在矿大文昌校区研究生院后面的小山坡上(先到研究生院上二楼,从后门出去就到了)有一家打印社。 第五,徐州消费水平低算不算? 总之,欢迎优秀学子踊跃报考矿大哦。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