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农村实用人才和农业科技人才队伍建设中长期规划(2010-2020年)

农村实用人才和农业科技人才队伍建设中长期规划(2010-2020年)

农村实用人才和农业科技人才队伍建设中长期规划(2010-2020年)
农村实用人才和农业科技人才队伍建设中长期规划(2010-2020年)

农村实用人才和农业科技人才队伍建设中长期规划(2010-2020年)

根据《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和《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总体要求,着眼于为发展现代农业、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特制定本规划。

一、重要性和紧迫性

1.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农业农村人才是强农的根本,是我国人才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加强农业农村人才队伍建设,才能加快农业科技进步,切实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确保现代农业发展有坚实基础;才能强化农村公共服务能力,促进农村社会全面进步,确保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有重要依靠;才能有效带动农村人力资源整体开发,促进农民全面发展,确保广大农民持续平等参与现代化进程,共享更多改革发展成果。农村实用人才和农业科技人才是农业农村人才中的骨干力量。加强农村实用人才和农业科技人才队伍建设,是农业农村人才工作的重点领域,是实施人才强农战略的关键环节。

2.改革开放特别是2003年全国人才工作会议以来,中央及各地各部门高度重视农业农村人才队伍建设工作,不断加大人才资源开发力度,着力健全人才教育培训体系,逐步深化教育科研体制改革,努力构建人才评价和服务体系,农业农村人才队伍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据测算,截至2008年底,全国共有农村实用人才820万人,农业科技人才62.6万人。人才队伍不断壮大,为我国农业连年增产、农民持续增收和农村经济社会健康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但是,与发展现代农业、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要求相比,农业农村人才队伍建设仍存在一些矛盾和问题。农村实用人才总量不足,结构不合理,整体素质偏低,示范带动作用不明显;农业科技人才科研创新和成果转化能力不强,高层次人才匮乏,推广队伍作用发挥不充分;人才地域、行业分布不合理,欠发达地区人才严重不足;人才培养开发、评价发现、激励保障机制还不健全;投入不足,工作条件相对艰苦,人才流失严重。

3.未来十余年,是加快改造传统农业、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的关键阶段,是着力破除城乡二元结构、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的重要时期,加强农村实用人才和农业科技人才队伍建设既面临着难得的机遇,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一方面,人才队伍建设的任务比以往更加紧迫。在人口增长压力和资源环境约束日益增强的条件下,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迫切需要人才的作用充分发挥;在农业物质和技术装备水平依然不高的情况下,实现保障主要农产品基本自给的目标,迫切需要人才加速成长;在国际国内农产品市场日益融合的背景下,提高农业国际竞争力,迫切需要人才素质迅速提升;在城乡差距仍在不断扩大的背景下,加快农村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迫切需要各类人才不断涌现。

另一方面,加强人才队伍建设的时机更加成熟。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对未来一段时期的农村改革发展作出了全面部署,对人才队伍建设提出了明确要求,农村实用人才和农业科技人才队伍建设的方向更加清晰;我国综合国力不断增强,向“三农”倾斜的公共财政体制初步建立,农业支持保护体系逐步健全,人才队伍建设的环境和条件不断改善;农业生产经营

方式正在发生积极变化,农村经济结构正在稳步调整,农村社会事业加快发展,人才施展才能有了更加广阔的舞台;随着城乡一体化发展不断深入,城乡之间的人才和资本双向流动已经开始出现并日趋频繁,人才来源渠道和成长空间进一步拓宽。

4.重视农业农村人才就是重视“三农”事业的未来,培养农业农村人才就是打造“三农”发展的未来。按照中央关于加强农业农村人才队伍建设的一系列决策部署,大力推进科教兴农、人才强农,努力开创农村实用人才和农业科技人才工作新局面,编制本规划。

二、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主要目标

5.指导思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科学的人才观,按照发展现代农业、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总体要求,坚持“服务发展,人才优先,以用为本,创新机制,高端引领,整体开发”的方针,大力实施人才强农战略。遵循人才成长规律,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以培养农业农村发展急需紧缺人才为重点,以人才资源能力建设为核心,以创新体制机制和完善政策体系为保障,紧紧抓住培养和使用两个关键环节,努力建设规模宏大、结构优化、布局合理、素质优良的农村实用人才和农业科技人才队伍,为发展现代农业、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6.基本原则

——政府主导。必须把人才队伍建设作为基础性公益事业,承担起相应的责任和义务,做到人才资源优先开发、人才结构优先调整、人才投资优先保证、人才制度优先创新,加强领导、规范管理、强化服务;充分利用市场手段激励人才,利用市场机制配置人才,鼓励和引导社会力量参与人才开发。

——服务发展。坚持面向生产一线、面向农业科技前沿,注重在实践中发现人才、培养人才、锻炼人才。着眼农业农村经济发展中长期目标,健全人才开发体系;着眼引领农业科技发展,培养高层次创新型科技人才;着眼农村经济结构调整,优化人才结构;着眼解决农业发展中的突出问题,提升人才素质。

——统筹兼顾。要统筹城乡人才发展,培养农村用得上、留得住的人才,吸引城市人才到农村创业兴业;统筹区域人才队伍建设,加快欠发达地区人才培养,加强对贫困劳动力的培训;统筹人才梯队建设,提高现有人才的能力和水平,激活人才存量,扩大人才总量;统筹人才队伍建设各环节,实现人才培养、评价、使用、激励等工作相衔接。

——因地制宜。要充分尊重各地实际,既对人才队伍建设提出总体要求,又为地方出台配套政策留下空间;发挥各地的积极性和创造性,鼓励各地根据经济发展水平和人才需求情况,确定人才队伍建设的目标、重点和具体政策措施;支持各地大胆探索,创新人才队伍建设体制机制,丰富人才队伍建设理论和实践经验。

7.主要目标

——扩大人才规模。到2015年,农业科技人才增加到68万人左右,农村实用人才达到1300万人。到2020年,农业科技人才增加到70万人,农村实用人才达到1800万人。

——改善人才结构。到2020年,农业科技人才中,科研人才学历结构显著改善,高层次创新型人才显著增加,重点领域人才紧缺状况得到有效缓解;推广人才专业素养明显提升,基层推广人才比重稳步提高。农村实用人才素质全面提高,生产型、经营型、技能服务型人才大幅增加,复合型人才大量涌现。中西部地区人才加速成长。

农村实用人才和农业科技人才主要发展目标

*农业科技人才是指受过专门教育和职业培训,掌握农业行业的某一专业知识和技能,专门从事农业科研、教育、推广服务等专业性工作的人员。由于统计数据缺乏,本表中农业科技人才不包含教育系统和农业企业中的农业科技人才。

**急需紧缺人才是指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农业科技发展急需的生物育种创新、动植物疫病防控、高效栽培养殖集成、农产品加工与质量安全等现代农业产业技术创新人才和农业资源开发保护骨干人才。

***农村实用人才是指具有一定知识和技能,为农村经济和科技、教育、文化、卫生等各项事业发展提供服务,作出贡献,起到示范和带动作用的农村劳动者。按照从业领域的不同,一般划分为5种类型:生产型人才、经营型人才、技能服务型人才、社会服务型人才和技能带动型人才。在实际工作中,农村实用人才带头人也作为一支重要力量受到关注和培养。

——优化人才环境。到2020年,与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相适应的人才工作体系基本健全,政策体系更加完备,人才培养、使用、评价、激励和保障机制进一步完善,人才工作生活条件得到较大改善,有利于人才成长并发挥作用的良好社会环境基本形成。

——发挥人才作用。人才对农业农村发展的支撑作用显著增强,科技进步对农业增长的贡献率达到60%左右。科研人才在农业重点领域和关键技术上取得重大突破,产生一批重大科研成果,发明专利授权量、国际专利申请量、国际科技论文收录和引用量显著增加;推广人才在转化适用技术、解决农业生产实际问题方面的作用充分发挥。农村实用人才中,带头人在带头致富和带领农民群众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的作用明显增强;生产型人才在承接应用农业科技成果、保障主要农产品有效供给方面的作用进一步提升;经营型人才在提高农业竞争力和农民组织化程度、促进农民就业增收等方面的支撑作用更加突出;技能服务型人才在农业生产服务、动植物重大疫病防控、农产品质量安全、农村能源环保等领域的示范带动作用进一步发挥。

三、主要任务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农村实用人才和农业科技人才队伍建设必须紧紧围绕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的总体要求,按照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的总体部署,明确任务,突出重点,以培养农业科研领军人才、农业技术推广骨干人才和农村实用人才带头人、农村生产型人才、农村经营型人才、农村技能服务型人才为统领,带动农业农村人才队伍全面发展。

8.突出培养农业科研人才。适应现代农业发展对科技创新的迫切要求,以培养农业科研领军人才为重点,着力打造科研创新团队,带动农业科技人才队伍全面发展。采取合作共建等方式,支持高等农业院校根据产业发展需求调整优化学科结构,为农业发展输送更多合格的专业人才。通过院士推荐、各类专家选拔、中华农业英才奖评选等方式,大力促进领军人才涌现;将领军人才选拔与人才梯队建设相结合,充分发挥领军人才在培养创新人才、打造创新团队中的核心作用,不断优化人才队伍结构。充分发挥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转基因重大专项、行业科研专项等重大项目凝聚人才、发现人才、培养人才的重要作用,在创新实践中不断增强科研人员的创新能力。继续深化农业科技体制改革,进一步明确农业科研院所的性质定位,增加创新编制数量,稳定和壮大农业科研创新人才队伍。鼓励农业科研院所建立面向社会的科研信息发布和资源共享平台,拓展服务功能。引导农业企业加大科研投入,

集聚和培养研发人才,逐步成为农业科技创新主体。落实相关待遇,创造良好条件,以学科建设和产业发展急需紧缺人才为重点,加大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力度;有计划地推荐和选拔有国际竞争力、年富力强的农业科学家竞选国际科技组织的领导职务。

9.大力培养农业技术推广人才。适应发展现代农业对科技成果转化应用的迫切要求,以充实一线、强化服务为重点,大力加强农业技术推广人才队伍建设。加快推进农业技术推广、动植物疫病防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等基层农业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完善乡镇或区域性农技推广服务机构。组织开展农技人员大培训,加快农技推广人才知识更新。积极探索农技推广队伍人员补充机制。组织实施基层农技推广机构特设岗位计划,鼓励和引导高校、职业院校涉农专业毕业生到基层农技推广机构工作。积极发展多元化、社会化农技推广服务组织,以项目为依托,促进农业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村专业技术协会与科研院所、高校和职业院校紧密结合,提高农业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村专业技术协会的农技推广能力。完善农业技术推广研究员评审办法,引导推广人员面向农业生产一线开展服务。加大农业技术转移人员的培养培训力度,加速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10.着力培养农村实用人才带头人。针对农村实用人才队伍整体素质偏低、示范带动能力不强的状况,以村组干部、农民专业合作组织负责人、大学生村官为重点,着力培养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急需的带头人队伍。加大农村实用人才带头人素质提升计划实施力度,进一步扩大规模,不断探索农村实用人才带头人培养新办法、新途径。继续开展农村实用人才带头人示范性培训,不断总结推广“把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先进村作为课堂、把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实践者请上讲台、把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典型编写成案例”的有效模式;各省(区、市)要积极组织开展本地农村实用人才带头人培养工作。着力加强农村实用人才带头人带头致富和带领农民群众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能力,努力造就一大批勇于创业、精于管理、能够带领群众致富的复合型人才。

11.全面培养农村生产型人才。适应农业规模化、专业化发展趋势和产业结构调整的需要,着眼于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和劳动生产率,以中青年农民、返乡创业者和农村女性劳动者为重点,着力培养农村生产型人才。围绕实施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培养当地产业发展急需的种植、养殖、加工能手。注重在各类农业产业项目实施过程中培养农村生产型人才。继续实施阳光工程、绿色证书工程、科技入户工程、新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工程、百万中专生计划、农村实用技术培训计划、雨露计划,积极开展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支持农村专业技术协会开展农业实用技术咨询、技术指导与技术培训,充分发挥农村专业技术协会在培养农村实用人才中的作用;积极引导各类经济组织、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开展岗位培训和技术指导;大力加强科技示范基地和优质农产品示范园建设,引导农民自觉学习运用先进实用技术;积极开展农业实用技术交流活动,鼓励农业技术骨干、科技示范户、种养能手开办农家课堂,进行现场技术指导;组织专家、农技人员通过田间示范、巡回指导、联户结对等方式,帮助农民提高生产能力。

12.积极培养农村经营型人才。适应农业产业化和市场化发展要求,以增强经营管理水平和市场开拓能力为核心,以农村经纪人、农民专业合作组织负责人和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

经营者为重点,着力培养农村经营型人才。依托农产品市场体系建设,加大对农产品经纪人的培养力度,提高其营销能力,促进农产品流通,活跃农村市场。贯彻实施《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加大对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带头人的培养,提高其组织带动能力、专业服务能力和市场应变能力,引导农民专业合作组织规范发展;鼓励和支持农村实用人才带头人牵头建立专业合作组织,积极扶持农村实用人才创业兴业。支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充分发挥辐射带动作用,培养一大批专业化程度高,具有较高素质的经营型人才;开展法律法规和工商管理知识培训,提高企业管理者的经营能力和管理水平。

13.加快培养农村技能服务型人才。适应农业产业化、标准化、信息化、专业化发展需要,以提高职业技能为核心,加快培养动物防疫员、植物病虫害综合防治员、农村信息员、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员、肥料配方师、农机驾驶操作和维修能手、农村能源工作人员以及农产品加工仓储运输人员、畜禽繁殖服务人员等各类农村技能服务型人才。完善以职业院校、广播电视学校、技术推广服务机构等为主体,学校教育与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紧密联系的农村技能服务型人才培养体系。推动阳光工程培训与农业职业技能鉴定工作有效衔接,普遍提升农业从业人员的技能水平。积极推进农村技能服务型人才培养与农业重大工程项目实施有机结合。在职业教育中推行学历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双证书”制度。鼓励和引导农民参加农业职业技能鉴定,并按规定给予补贴,积极支持贫困家庭劳动力参加农业职业教育和职业技能培训。在农业生产服务的关键职业领域,探索实行职业准入。广泛开展各种形式的职业技能竞赛和岗位练兵活动。依托现有的职业教育培训和职业技能鉴定机构,建设农村技能服务型人才培养基地。

四、创新人才工作机制

实现农村实用人才和农业科技人才发展目标,完成人才队伍建设各项任务,关键在于遵循人才成长规律,不拘一格选拔人才、培育人才、使用人才,盘活人才存量,加速人才成长,激发人才活力,努力构建人才辈出、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人才工作机制。

14.培养开发机制

坚持以现代农业发展需求为导向,以政府为主导,逐步建立以素质提升和创新能力建设为核心,自主培养与人才引进相结合,学历教育、技能培训、实践锻炼等多种方式并举的人才培养开发机制。综合利用教育培训资源,依托农业大学、职业院校、科研院所、现代远程教育系统、农业技术推广机构以及各类农民教育培训项目,建立“层次分明、结构合理、布局科学、规模适度、开放有序”的人才教育培训体系。引导涉农高校和职业学校调整专业设置,改革教学内容、课程体系和教学方法,采取扩大招生范围、降低门槛、定向就业等招生措施,以及设立专项奖学金、落实好中职涉农专业学生免学费政策和国家助学金政策等助学措施,大力培养农村实用人才和农业科技人才。组织实施好人才培训项目,加大人才培训力度,创新培训方式,拓宽培训渠道;充分发挥重大工程、产业发展项目和经营组织在人才培养中的重要作用,促进人才在实践中成长。鼓励高校和职业院校毕业生到农村创业服务,鼓励城乡、区域、院地之间加强人才培养合作与交流,调动各种社会力量参与人才培养。建立

海外高层次人才特聘专家制度;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种资源、两个市场,开发人才资源,引进急需紧缺人才。

15.评价发现机制

以能力和业绩为导向,完善人才评价标准,改进人才评价方式,拓宽人才评价渠道,在生产实践中发现人才,以贡献大小评价人才,把评价人才与发现人才结合起来,建立科学化、社会化的人才评价发现机制。农业科技人才的评价重在业内和社会认可,把对产业发展的贡献作为重要指标,完善评价标准体系;按照国家职称制度改革的总体方向和要求,深化农业技术人员职称制度改革;完善考核方式,规范考核程序,不断提高考核的科学化水平。农村实用人才评价重在群众认可,根据农村实用人才的成长规律和特点,以知识、技能、业绩、贡献为主要内容,分层级、分地区、分类型制定农村实用人才认定标准,采取灵活、务实的评价方式,开展农村实用人才评价认定工作。

16.选拔使用机制

按照民主、公开、竞争、择优原则,改革人才选拔使用方式,科学合理使用人才,形成有利于各类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充分施展才能的选人用人机制。完善事业单位人员聘用制度和岗位管理制度,实行公开招聘制度,建立健全农业科技人才“按需设岗、竞聘上岗、按岗聘用、合同管理”的选拔机制,引导和鼓励科技人才面向农业生产一线开展研究、加强服务、创业兴业;完善海外高层次引进人才使用机制,大胆使用中青年科技骨干,担纲重大科研项目、负责关键岗位;创造良好环境,鼓励科研人员潜心研究。建立政府引导、市场调节的农村实用人才选拔使用机制,鼓励农村基层组织、农业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等通过公开招聘、民主选举等方式,多渠道选拔高素质人才,充实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完善农村实用人才创业兴业政策支持体系、公共服务体系、信息交流体系,搭建农村实用人才充分发挥作用的舞台,鼓励农村实用人才在带领农民增收致富中发挥积极作用。加强农村实用人才和农业科技人才流动的政策引导,促进农业农村人才资源有效配置。

17.激励保障机制

完善分配、激励、保障制度,建立健全与业绩和贡献紧密联系,充分体现人才价值,有利于调动人才积极性的激励保障机制。制定知识、技术、管理、技能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办法;健全科研单位分配激励机制,重点向关键岗位和优秀拔尖人才倾斜;完善事业单位岗位绩效工资制度。建立以政府奖励为基础、用人单位奖励为主体、社会奖励为补充的人才奖励体系,充分体现人才的经济社会价值。不断加大投入,采取有效措施,改善人才的工作生活条件。支持用人单位为各类人才建立补充养老、医疗保险,扩大人才社会保障范围,提高社会保障水平。逐步建立符合农业农村人才特点的知识产权保护、争议仲裁、公益性成果经济利益分享和社会效益奖励等制度,鼓励创新创造,保护农业农村人才合法权益。扶持农村实用人才创业兴业,在进修培训、项目审批、信贷发放、土地使用、税费减免等方面给予优惠;对作出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人才,要打破条条框框限制,在职称晋升、科技奖励、项

目申报等方面予以鼓励和支持。完善工资待遇、职务职称晋升等政策,鼓励人才向基层和生产一线流动。

五、重大人才工程

为实现农村实用人才和农业科技人才发展目标,以现代农业人才支撑计划为抓手,组织实施一批重大工程项目。

18.高层次农业科研人才推进工程

依托重点实验室、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行业科技项目和重大科技项目(工程)等科研平台,选拔培养300名农业科研领军人才,以打造创新团队为目标,通过给予专项经费支持,重点在全国建立300个农业科研创新团队。以培养农业科研领军后备人才为目标,选拔1500名研究基础好、发展潜力大、创新意识强的中青年科研骨干,支持其根据产业发展需求和农业科技前沿的发展动态,自主选题开展研究,不断积累经验、锻炼成才。紧紧围绕现代农业科技需求和世界农业科技前沿,分层次引进战略科学家和创新创业领军人才。建设海外高层次农业人才创新创业基地,引进200名左右海外高层次农业人才回国(来华)创新创业。

19.农业技术推广人才支持工程

结合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示范县项目,依托现代农业技术培训基地,组织24万名农技推广人才开展知识更新培训,选聘3万名高校涉农专业毕业生充实基层农技推广队伍。选拔1万名有突出贡献的农业技术推广人才,开展技术交流、学习研修、观摩展示等活动。依托农业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建设农业技术转移中心,培养1000名左右高水平、专业化的农业技术转移人才。

20.农村实用人才带头人能力提升工程

依托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先进村,在全国选建一批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基地,不断增强其在培养农村实用人才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的示范带动作用。依托农业部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基地,遴选3万名农村实用人才带头人和大学生村官开展示范性培训,通过专家授课、交流研讨、参观考察等方式,帮助他们开阔眼界、增强信心、提高带领农民群众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本领。支持地方大规模开展农村实用人才带头人培训工作,培养造就一大批留得住、用得上、带头致富和带领农民群众共同致富能力强的农村实用人才带头人。

21.农村实用人才创业兴业工程

选拔3万名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负责人、专业合作组织负责人,支持其进入高等院校、科研院所接受专业技术和经营管理知识教育,赴龙头企业、发达地区或境外参观考察、访问研修。依托相关培训机构,通过集中教学、模拟操作、现场实习等方式,培养3万名农村经纪人,提高他们的经营素质和带动能力。选拔7万名种植、养殖、加工和农机大户,依托农业企业、科技园区和特色培训基地,通过观摩、交流、培训,使其掌握新技术新品种,树立

新理念,提高示范带动能力。对有创业意愿、有一定产业基础的青壮年农民开展创业培训,提高其创业能力。

22.农村实用人才技能开发工程

选拔20万个种植大户,结合粮棉油高产创建示范项目,优先给予技术培训,优先给予物化补助,优先给予跟踪服务,培养成为种植业示范标兵。选拔20万个养殖大户,结合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和畜牧良种补贴等项目,支持其扩大规模、更新品种、改进养殖方式,培养其成为养殖业示范能手。选拔50万个农机大户,结合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农机化技术推广等项目,开展技能培训,培养成为农机大户示范点,优先获得农业机械购置补贴,优先满足补贴机具数量需求。加强农业职业技能鉴定基础工作,修订或新开发一批职业技能培训大纲和教材,制修订100项农业行业国家职业标准,开发100个主要职业工种的鉴定试题库,建设200个国家农村技能服务型人才培养基地,培训5000名职业技能鉴定质量督导员、考评员。

六、保障措施

23.加强组织领导

建立党委统一领导、组织部门牵头抓总、农业部门具体负责,各部门相互配合的农业农村人才工作体制。各级农业部门要成立相应的领导机构,健全人才工作机制,切实加强宏观指导和协调。要按照《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和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意见》要求,全面推进农村实用人才和农业科技人才队伍建设工作。建立健全农业农村人才队伍建设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定期研究和解决农业农村人才队伍建设工作中的重大问题。要坚持“一把手”抓“第一资源”,健全人才工作目标责任制。要将农业农村人才发展列入当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农业农村经济发展规划,纳入农业农村工作成效考核范围,加强对规划实施情况的监测评估和督促检查。

24.加大投入力度

确立人才投资优先观念,建立健全政府主导的多元化投入机制。各地要积极争取财政支持,设立农业农村人才队伍建设专项资金,按财政收入的一定比例纳入年度预算;增加专项投入,支持农业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开展重大科技攻关、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和学科专业、创新团队、后备人才队伍建设。将中央和地方财政安排的农业农村建设项目作为培养农村实用人才和农业科技人才的重要载体和基地。财政投入资金应主要用于组织人才培训,加强人才基地建设,实施人才队伍建设重大工程,扶持重点人才开展工作,改善基层人才工作场所和设施装备,开展人才库建设,补贴奖励优秀人才及人才队伍建设先进集体和个人,为农村实用人才创业提供贷款担保贴息等。农业企业要根据自身需要和能力逐步增加职工岗位培训的投入。综合运用信贷、保险、税收等政策工具,鼓励、引导和动员各种社会力量参与农村实用人才和农业科技人才队伍建设。

25.强化公共服务

按照实现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要求,探索建立政府主导、上下协调、功能完善、综合配套的农业农村人才公共服务体系。落实国家人才发展各项政策,强化对农村实用人才和农业科技人才的扶持措施。建立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的制度,创新提供公共服务的方式。逐步消除人才流动中的城乡、区域、行业和身份等限制,鼓励各类人才在城乡之间、农业和非农产业之间双向流动,鼓励各地以正当方式开展人才竞争,允许农村实用人才平等参与政府公益性农业技术服务、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发展项目。切实做好用地保障服务,对农业农村人才创业兴业项目,在土地年度计划和土地供应等方面给予支持;农村实用人才利用闲置土地、工矿废弃地、未利用土地发展高效农业,可优先依法获得长期的土地使用权。发展各类人才服务机构,完善人才市场体系,支持各类人才服务机构面向农村实用人才开展服务。成立农业农村人才协会,协助有关部门开展行业调查和决策咨询,促进各地人才的信息沟通和经验交流。搭建人才服务平台,建立人才需求信息发布制度,提供信息检索、政策咨询、就业帮扶、权益保护、档案管理等服务。

26.营造良好氛围

各地要牢固树立科学的人才观,牢固树立人才优先发展的理念,强化对实施人才强农战略重要性的认识,强化对农业农村人才在农业农村经济发展中重要支撑作用的认识,强化对农业农村人才队伍建设系统性和复杂性的认识,切实增强做好农业农村人才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把农业农村人才队伍建设提上议事日程,摆在突出位置。加强对优秀人才的宣传表彰,定期开展中华农业英才奖评选和全国农村优秀人才表彰活动,继续做好享受政府特殊津贴、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的推荐选拔工作。通过报刊、书籍、影视、广播、网络等媒介,大力宣传优秀人才的典型事迹,着力营造“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社会氛围。

人员队伍建设工作总结【人才队伍建设工作总结】

人员队伍建设工作总结【人才队伍建设工作总结】 提高人才“含金量”壮大产业“牛鼻子”―吉安市强化产业人才 队伍建设作者:一凡“国以才立,政以才治,业以才兴。”近年来,我市牢固树立“人才兴则产业旺”的观念,大力实施“人才富农”、“人才强村”战略,坚持把农村实用人才作为推动吉安经济发展的 一支重要力量,积极完善对农村实用人才的管理和培养,为农村实 用人才发展创业创造良好氛围。今年6月以来,立足实际,积极探索,围绕“配强一个班子,造就一批人才,兴起一个产业,造福一 方百姓”的目标我们组织实施了“富民产业对接链接工程”。以培 养造就农村实用人才为重点,依托人才培训基地通过培育产业培养 能人,培养能人培育产业,提高农村实用人才“含金量”,壮大富 民产业“牛鼻子”。 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我市在实施“富民产业对接链接工程”的同时树立品牌意识,建立人才培训基地,关键就是把培育产业和 培养人才紧密结合起来,通过选特色产业、建示范基地、育科技实 用人才,走“品牌+规模”的发展路子,以打造品牌培养人才来实现 规模经营。按照“农民跟着产业走,产业跟着龙头走,龙头跟着市 场走”的理念,市委组织部从实际出发,遴选有规模、能辐射、技 术成熟、经济效益好的永丰蔬菜、峡江鱼、吉水白鹅、青原花卉与 草菇、泰和黄牛、遂川金桔、吉安葡萄、新干药材等十大产业为全 市实施“富民产业对接链接工程”品牌支柱产业。在这批支柱产业中,确定了陂草菇、吉水白鹅、泰和黄牛、峡江鱼、横江葡萄、遂 川金桔、永丰蔬菜、新干黄姜等8个基地为全市首批“富民产业对 接链接工程”实用人才培训基地,由市委组织部统一命名、授牌。 充分发挥基地在产业、技术、人才等方面优势,整合培训力量,完 善培训设施,不拘一格网络人才并纳入培训计划,积极为周边乡镇 及全市农业产业化发展培养农村实用人才,在推广农村实用技术过 程中打造出独具特色的品牌。一手抓创品牌,另一手还要抓上规模,以品牌参与竞争、开拓市场、带动产业发展,同时调动广大党员干

加强农村基层干部队伍和人才队伍建设

加强农村基层干部队伍和人才队伍建设 古浪县科技局 2009年4月 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现阶段全党工作和政府全部工作重中之重。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首要问题是切实加强和改善党对农村工作的领导,确保把党的各项农村政策落到实处关键是加强农村基层干部队伍和人才队伍建设。?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2009年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的若干意见?(中发…2009?1号)和?中共甘肃省委甘肃省人民政府实施?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2009年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的若干意见?的意见?把提高基层组织和干部队伍建设水平提到了一个新的高度,指出通过扎实开展农村基层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抓好以村党组织为核心的村级组织配套建设,扩大党在农村的组织覆盖和工作覆盖,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建立一支高素质的农村基层干部队伍和人才队伍。近几年,县委、县政府大力实施“双培双带工程”和“新农村建设人才保障工程”,创新村党组织书记培养选拔机制,使农村基层干部队伍和人才队伍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农村社会化管理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是,我们应当清楚的认识到,我县农村基层干部队伍和人才队伍建设还处于整顿提高阶段,农村基层干部队伍和人才队伍的整体水平不高,应对自然灾害和突发事件的能力不足;科技文化素质低,消化吸收新技术的能力

差;基层干部队伍和人才队伍的待遇偏低,影响了基层组织建设的正常运行。因此,为了认真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促进农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在加强农村基层干部队伍和人才队伍建设中,应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创新基层干部队伍的培养选拔机制,努力营造良好的工作环境。提高村级干部的报酬和待遇,解决他们的“三金”问题,吸引致富能手、退伍军人和回乡务工人员加入到村干部队伍的选拔之中;大力推行在优秀村干部中招考公务员制度,使他们自觉不自觉的树立为民干事业、为民谋福祉的责任心和事业心,带动农村特色优势产业的快速发展。 二、继续推行“三合一”的村级干部队伍,提高他们执政为民的能力。结合省、市、县组织部门下派干部到村上担任第一书记(全县已选派村第一书记50名),科技部门下派科技人员到村或企业担任科技特派员(全县已选派科技特派员286名),人事部门下派高校毕业生进村(社区)担任村(社区)主任助理的活动,充实村级领导班子,确保每个村有一名大学生和科技特派员,对优秀干部进行兼职,做到领导力量强化,科技推广管理有方,同时,又不给群众造成负担,真正做到执政为民。 三、深化乡镇体制改革,提高为民服务的效率。对乡镇现行的机构设置进行改革,整合人力资源,搭建公共信息服务平台,乡镇在党委、政府的领导下,设立党政事务办公室、社会

人才队伍建设工作汇报提纲

人才队伍建设工作汇报提纲 人才队伍建设工作汇报提纲 近几年来,我县通过开展“营造良好人才环境”、“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教育实践等活动,不断加大对人才队伍建设的工作力度,围绕市委组织部工作会议关于加强全市人才工作的总体部署,结合我县人才队伍建设现状,不断加强管理,完善机制,为各类人才脱颖而出创造条件,为全县经济跨跃式发展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证,现将工作情 况汇报如下:一、全县人才队伍的现状及结构 2005年底,全县干部7386人,其中:党政人才1566人,占21.2%;专业技术人才5539人,占74.9%;企业管理人才281人,占3.8%。 1、党政人才(党政机关工作人员)1566人中, 大学本科309人,占19.7,大专704人,占44.9,中专355人,占22.6,高中及以下198人,占12.6; 35岁以下550人,占35.1%;36--45岁614人,占39.2%;46--54岁369人,占23.5%;55以上33人,占2。1%。 2、专业技术人才5539人中,其中: 大学本科837人,占15.1%;大专2109人,占38%;中专2387人,占43%;高中及以下205人,占3.7%; 35岁以下766人,占13.8%;36--45岁3326人,占60%;46--54岁1265人,占22.8%;55岁以上182人,占3.2%。 在各类专业技术人员中高级专业技术人员292人,占专业技术人员总量的5.4%,中级专业技术人员2341人,占43.8%,初级专业技术人员4063人,占76.1%。 3、企业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281人,其中大学本科19人,占6.7%,专科80人,占28.4%,中专85人,占30.2%,高中及以下97人,占34.5%;35岁以下89人,占31.6%,36--45岁70人,占24.9%,46--54岁59人,占20.9%,55--59岁63人,占22.4%。 二、人才队伍建设的政策措施、做法和取得的成效 (一)加强执政能力,不断提高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 在具体工作中,我们坚持选准人。认真贯彻执行《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在干部选任工作中,坚持把好“政治关”,选政治上“靠得住”的人,把能否坚持和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选拔任用干部最重要、最根本的要求;坚持把好“能力关”,选在经济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中“有本事”的人,注重选拔思想解放、素质过硬、实绩突出、能力较强、有魄力、有闯劲的干部;坚持把好“作风关”,选在思想、工作、生活中“作风正”的人,确保把一些既干事、又廉洁的干部选拔到领导岗位上来。年初以来,结合县人大、政府、政协换届工作和县直机构改革,我们严格遵照《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中央办公厅《公开选拔党政领导干部工作暂行条例》,认真落实广大干部群众对干部任用工作的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监督权,拓宽选人用人视野,扩大民主渠道,增强干部工作透明度。一是在县委全委(扩大)会议上,对若干名政府部门缺职“一把手”和县处级后备干部人选进行民主推荐,同时,在全委会上再次进行推荐,为组织选拔任用工作提供了有力依据。二是结合机构改革(更名),调整(或重新任职)43名领导干部,其中提拔11名,改任非领导职务13名,重新任职8名。在调整干部中我们严格按照领导职数配备干部。同时在调整中做到了以下几点:一是对班子不团结,群众威信差的果断进行了调整。二是对于工作能力强,群众威信高,工作思路清,创新能力强的干部予以提拔使用。三是对搞个人主义,工作作风不实,完不成工作任务的干部降职使用。四是结合本人工作经历和所学专业特点,从有利于培养锻炼干部角度进行交流任职。五是对年龄偏大,工作力不从心的干部改任非领导职务。六是采取“一推

筒车湾镇文化人才队伍培养实施方案

筒车湾镇文化人才队伍培养实施方案 为加快建设适应新农村文化建设需要的人才队伍,为全镇农村文化事业繁荣发展,提供一支规模宏大、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文化队伍作保障,根据《安康市农村文化人才队伍建设工程实施方案》总体要求,结合我镇实际,制定筒车湾镇文化人才队伍培养实施方案。 一、加强农村文化人才队伍建设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人才队伍是农村文化建设事业的主体,繁荣农村群众文化生活、发展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离不开一支业务强、素质精的文化队伍。目前,全镇农村文化人才队伍建设普遍存在的主要问题表现在:人员学历偏低,知识结构不尽合理,整体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人才培养力度较弱,专业化程度较低;年龄结构老化,队伍结构有待优化;文化经营管理人才比较缺乏,管理水平亟待提高;人才流动的体制性障碍尚未消除,用人机制有待完善;对文化人才队伍建设的资金投入不能适应新时期文化事业发展的需要。搞好农村文化建设关系到社会主义文化事业的发展,要实现代表中国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要求,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关键在于培养和选拔一批理解文化工作、甘于奉献、敢于承担重任的农村文化人才队伍,充分发挥他们在农村文化建设中的主力军作用。 二、指导思想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科学发展观,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

方向,坚持党管人才原则,坚持以人为本,牢固树立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观念,紧紧抓住大力培养、积极引进、合理使用人才三个环节,建设规模宏大、结构合理、素质较高的文化人才队伍,开创人才辈出、人尽其才的新局面,实现全镇农村文化事业全面可持续发展。 三、总体目标 1、总体目标:大力加强以文化行政人才、文化经营管理人才和文化艺术专业人才为主体的文化人才队伍建设,建立充满生机与活力的人才工作新机制,着力营造有利于优秀文化人才大量涌现、健康成长的良好氛围,实现文化人才总量稳步增长,文化从业人员占总人口比重稳步提高,文化人才队伍素质明显提高。 2、结构目标:力争到2014年,全镇文化人才总量达到30人,其中专兼职管理人员5人、农村实用文化人才15人,农村文化经营人才10人。农村文化实用人才中高级专业技术职称的达到3人,中级专业技术职称的达到5人,初级专业技术职称的达到7人。 3、机制目标:继续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加大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力度,努力健全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分配机制和激励机制,逐步建立社会化人才评价机制,积极完善多渠道、多方式的继续教育和培养制度。 四、统筹规划,突出重点,加强各类文化人才建设 1、搞好人才普查,建立“农村文化人才库”。 2014年底在全镇各村开展一次农村文化人才普查活动,通过普查,全面准确地掌握

加强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为新农村建设提供人才保障

加强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为新农村建设提供人才 保障 近年来,潘集区坚持把加强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作为一项重要抓手,完善管理机制、强化育才措施、优化用才渠道,为新农村建设提供坚强的人才保障。 一、科学管理,激发农村实用人才创业活力。区委和乡镇党委分别建立了人才工作联系点制度,通过联系人才,及时帮助解决农村实用人才的实际困难,为他们营造宽松的发展空间。根据行业布局及技术专长,帮助组建养殖、种植等各类专业协会20个,发展会员5000余人,遍及全区各乡镇。完善协会章程和各项管理制度,促使农村实用人才在协会组织下,自我教育、相互学习、共同发展。利用乡镇农网信息服务站,为农村实用人才提供信息服务5000余人次,为农村实用人才安排各类扶贫项目、科技项目、以工代赈、小额农贷等支农项目380个,资金700余万元,催生了蛋鸡饲养量达20万只的淮凤禽业有限公司、年产金针菇达2000万袋的张岗食用菌生产基地、面积近百亩的泥河稻田养龙虾等100多个上规模生产项目。 二、强化培训,提高农村实用人才能力素质。一是进行专题式培训。开展“农村实用技术培训下乡村”活动,由区农委、科技局、劳保局等部门分工合作,对全区农民进行实用技术培训。今年以来,全区举办专题技术讲座30场次,培训群众13000余人次。二是开展校园式培训。通过财政补贴,鼓励农村实用人才到党校、农广校和职业技术学校学习培训,使860名乡土人才达到了中专以上文化程度,并且有112人取得了技术员以上专业职称。三是注重实践式培训。区里建立蛋鸡、食用菌、优质粮、豆制品、水产品“五大产业”生产基地,乡镇、村建立各类农业示范基地59处,聘用各类乡土人才200余人。目前,通过培训培养,全区现有各类农村实用人才6300余人。 三、搭建平台,积极为新农村建设人才提供施才舞台。开展农村无职党员设岗定责、党群结对帮扶、服务承诺、“双培双带”先锋工程等活动,3200余名农村实用人才积极参与。区委、区政府坚持每年开展一次“十大种植户、十大养殖户、十大农村经纪人”评选活动,授予荣誉称号,给予物质奖励,进行表彰宣传,激发了乡土人才建设家乡、建功立业的热情。全省优秀共产党员平圩镇养鸡大户平怀初,去年养蛋鸡21万只,获得可观收入,在他的带领下,全镇有近100户从事蛋鸡养殖,饲养量达70多万只。区人大代表、张岗村党员张传峰是全市有名的食用菌大户,带头成立了潘集区食用菌协会,现有会员230人,协会将食用菌打入了福建、厦门农产品市场,营销额达2300多万元。目前,全区有87 名致富能手被发展为党员,有85名村干部成为“双带型”村干部。 (苏章陈传祥)

人才队伍建设情况汇报

人才队伍建设情况汇报 我公司是由原国有企业重组而成的民营股份制企业,员工都是从原国有企业职工转变身份而来,现有员工435人,其中:管理人员67人,专业技术人员70人,技术工人54人。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行业竞争的不断加剧,以及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公司面临着各种机遇和挑战,公司的发展离不开人力资源,在市场经济中,竞争日趋激烈,归根到底是人才队伍的竞争。我公司充分认识到人力资源的重要性,建立和完善制度,加大人力资源开发投入力度,大力营造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良好环境,为企业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和技术工人开辟干事创业的广阔平台。公司从完善《劳资人事制度》、制定《技工管理办法》和《学习培训制度》着手,健全培训教育设施,加大员工培训投入,提高管理人、专业技术人员和技术工人的工资待遇,激励员工学知识、学技术,组织员工参加职业技能鉴定,安排管理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到清华大学、浙江大学等高校学习管理和专业知识,接受新思想、新观念,培养一支懂经营、会管理的管理队伍和高素质的职工队伍,为公司今后的发展提供人力资源保障。公司在人才队伍建设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也存在很多问题:管理人员思想观念还不够新;年轻技术骨干流失率较高;人才结构不合理,主体专业人与边缘专

业比例失调,复合型人才少;专业技术人才适应性差,成长缓慢,后继乏力;聘用制度不完善,专业技术人员缺少学习新理论、新知识的动力;专业技术人才创新的主动性不强。公司今后要完善专业技术人才培训体系,加强专业技术人才的继续教育,把培训提升为一种激励手段,注重青年技术人员的职业生涯设计和职业辅导,重视人力资源规划工作,优化专业技术人员队伍结构,保证企业持续、良性地发展。

推动乡村人才振兴工作总结

推动乡村人才振兴工作总结 现在乡村振兴面临的严峻现实是留守老人、留守儿童、留守妇女“三留守”,人才匮乏成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突出瓶颈;这个瓶颈不打破,人才供给跟不上,乡村振兴将举步维艰。乡村人才振兴,就是要面对现实、问题导向,把农村人力资本开发放在首要位置,育用引结合,政策激励、投入保障、组织协调多管齐下,打破乡村人才匮乏这个瓶颈,形成一支以留得住能战斗带不走的本土人才为主体,数量足够、结构合理、分布适宜的乡村人才队伍,并激励他们用其所长、尽其所能,在乡村振兴大舞台上充分施展才华。通过乡村人才振兴,夯实人才支撑,推动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应当看到,乡村人才振兴决非一日之功。现实而紧迫的选择是,围绕产业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念好用、育、强、招、请、借“六字经”,实实在在医治好眼下乡村振兴中的人才饥渴症。 用,抓紧把能工巧匠用起来。农村能工巧匠过去习惯上叫“五匠”,泛指木匠、瓦匠、石匠、铁匠、铜匠、漆匠、皮匠、篾匠、钟表匠、染坊匠等等,现在一些地方评的各种文化传人、手工艺大师正是他们中的典型代表。这些人不仅有一技之长,而且有一种工匠精神,有的身怀绝技,一辈子做一门手艺,凭借一种绝技闯荡天涯。在不少人的眼里,随着技术的进步,老艺人不中用了。但是,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人们多样化、个性化、体验化的追求,让那些积淀着深厚民族文化、代表着独特民间艺术的传统工艺弥足珍贵。应当摸底、抢救、保护、传承,把乡村能工巧匠们挖掘出来,转化为乡村振兴的文化资源和产业优势。 育,抓紧把职业农民育起来。农民职业化是农业现代化的内在要求和重要标志,在一些发达国家当农民是要经过专门的职业教育并获得资格证书的。乡

人才队伍建设工作情况汇报.docx.doc

为进一步加强我县建设领域消防安全,按照州城乡建设住房局关于贯彻落实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关于进一步做好全省住建领域消防工作的通知》的通知文件要求,结合我县实际,现就开展住建领域消防安全工作情况汇报如下一是高度重视,加强组织领导。 人才是创新工作、履职尽责的需要,也是规划建设和住房保障 事业繁荣发展的重点所在。 为了适应发展,培养造就一支积极进取、开拓创新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队伍,根据县委组织部《关于开展人才队伍建设课题调研的紧急通知》文件要求,结合学习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我们对全局的人才队伍建设情况开展了实地调研,全面了解了住建队伍的整体情况,并学习借鉴外地县市住建部门人才工作好的经验做法,形成专题调研报告,向各位领导汇报如下。 一、人才队伍建设的现状近几年来,县住建局把人才工作和人才队伍建设作为一项重要的任务来抓,积极完善各项制度,努力营造有利于优秀人才健康成长和充分发挥作用的工作机制和内部环境,住建系统人才队伍得到了一定的发展,队伍结构也有了明显的改善。 全局现有职工 19 人,在编干部职工 19 名,其中公务员 8 人,技术人员 10 人、工勤 1 人。 在学历方面,本科以上学历 5 人,占全局职工的26。 在专业技能方面,高级职称 2 人,占技术人员的 20;中级职称 2 人,占技术人员的 20;初级职称 6 人,占技术人员的 60。 2017 年,通过事业单位统一招考引进专业技术人员 2 人,干部

队伍的整体素质和战斗力进一步增强。 2018 年还将招考引进专业技术人员 2 人,我局即将满编。 总体来说,县住建局人才队伍整体水平偏低,由于历史原因,还 有一大批初中、高中、中专等学历工作人员,人才队伍亟需加强。 二、人才队伍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一人才队伍总体素质偏低, 结构不尽合理目前,县住建局人才队伍总量偏少,学历偏低,年龄偏大,结构性矛盾尤为突出,缺少一批高层次的专业人才。 在管理人才方面。 掌握经济运行规律的综合性人才匮乏,没有城市经营管理方面的人才,更没有城市发展大规划、大繁荣,懂策划、擅管理方面的人才,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住建事业的发展。 全局编制数为 22 人,其中行政编制 9 人,事业编制 12 人,工勤岗位 1 人。 现有人员 19 人,空编 3 人,其中领导班子还缺少一名副局长。 ----从年龄结构上分析, 30 岁以内 2 人,占 10;30-40 岁以内 4 人,占 21;40-50 岁以内 5 人,占 26;50 岁以上 8 人,占 43。 2012 年环保、国土、城管从我局独立出去,带走了一部分人员,而我局缺少编制无法再引进人员,造成目前人员老化情况非常严重, 不同程度地存在人才断层、青黄不接的现象。 ----从学历层面看,本科毕业5 人,占26,但其中4 人都非第一学历,不少人是因为职称晋升等需要通过在职进修获取的,较多人存在着专业不对口的问题,对业务提升的帮助不是很大。

河南省农村卫生人才队伍建设工程实施方案

河南省农村卫生人才队伍建设工程实施方案 各省辖市党委组织部,市编办、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财政局、教育局、卫生局: 现将《河南省农村卫生人才队伍建设工程实施方案》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河南省卫生厅 二○○九年七月十四日为贯彻落实《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强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和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实施意见》(豫办[2009]4号),进一步加强农村卫生人才培养和队伍建设,全面提高农村卫生队伍整体素质和服务水平,结合我省实际,决定实施“农村卫生人才队伍建设51111工程”。现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三中全会和省委八届九次全会精神,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促进农村卫生事业发展、提高农民健康水平的目标,采取积极有效措施,鼓励和引导医学院校优秀大学毕业生到县级医疗卫生机构、乡镇卫生院工作,加强农村卫生人员学

历教育和岗位培训,加快农村卫生队伍建设,提高农村医疗卫生服务水平。 二、总体目标 利用5年时间,采取引进高等医学院校毕业生、定向培养和在职学习深造等方式,有计划地为县级医疗卫生机构培养1000名硕士研究生;为县级医疗卫生机构和乡镇卫生院培养10000名本科生;为乡镇卫生院培养10000名专科生;将全省10万名注册乡村医生和乡村卫生防疫员全部免费轮训一遍。逐步实现县级医疗卫生机构卫生技术人员以本科生为主、乡镇卫生院卫生技术人员以专科生为主的农村卫生人才队伍建设目标。(简称“农村卫生人才队伍建设51111工程”)。 三、具体措施 (一)高等医学院校引进和定向培养 计划为县级医疗卫生机构培养的1000名硕士研究生中,70%要通过引进和定向培养方式培养;为县级医疗卫生机构和乡镇卫生院培养的10000名本科生中,60%通过引进和定向培养方式培养;为乡镇卫生院培养的10000名专科生中,50%通过引进和定向培养方式培养。 1.培养对象。普通高等医学院校应届毕业生和往届未就业毕业生以及在校的临床医学、预防医学、中医学、药学、中药学、

在加强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和农村人才资源开发调研座谈会上的发言

在加强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和 农村人力资源开发调研座谈会上的发言 (2008年11月13日) 今天,我很荣幸参加这次调研座谈会,感谢给我提供了一次交流学习的机会。按照通知的要求,下面,我就《关于加强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和农村人力资源开发实施意见》讨论稿,结合我县实际,谈几点不成熟的看法和建议。 《关于加强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和农村人力资源开发实施意见》的制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是推进全民创业、全面创新的需要,是实践科学发展观,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需要,是贯彻落实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巩固党在农村执政基础的需要。因此,大力加强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和人力资源开发势在必行。近年来,我县坚持实施“人才强县”战略,在加强农村实用人才培养和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等方面突出“三抓”,即:抓培养,不断提高素质;抓管理,积极盘活人才;抓使用,充分发挥作用,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也还感到有些不足: 1、实用人才总量不足,结构不尽合理。**县辖17个乡镇、2个办事处,总面积1835平方公里,80万人口,其中农业人口68万,全县现有农村实用人才近5000人,仅占农业人口的1.2%左右,其中企业老板型的创业管理人才、科技致富领头人才数量更少,

远远适应不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农村实用人才队伍结构比例失调。突出表现在:在行业上:农村实用人才主要集中在种植业、养殖业等方面,高级专业技术人才相对较少;在分布上:分布不平衡,优秀农村实用人才多集中在经济发达的乡镇、交通便利的城区;在性别上:男女结构比例差别大,女性农村实用人才相对缺乏。 2、人才计划性、指导性培育的力度不大。从调查情况看,农村实用人才实践经验多,理论知识比较缺乏,大多数文化水平低,为初中或初中以下文化水平,具有专业技术职称的比例不高。他们的成长都是经验自学型的,缺乏正规的专业技术培训。 3、人才管理服务过于宏观。由于农村实用人才分布面广,一家一户分散型作业,标准不一,给管理带来了较大困难,目前在管理上还只是停留在宏观上的指导,没有建立比较完善的农村实用人才管理机制,缺乏组织、人员、经费保障和认证标准。 几点建议: 1、加强人才管理,进一步构建齐抓共管的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工作机制。针对农村实用人才分布面广,难以管理的实际情况,在组织上:要建立健全各级组织部门牵头抓总,农业、人事部门具体负责,乡镇、村具体落实的农村实用人才工作四级管理服务网络,并把此项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从而形成统一协调、资源共享、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在管理的方式方法上:要通过定期召开协调会、沟通会等形式,健全信息沟通渠道,全面掌握

加强公司人才队伍建设的建议

关于加强**公司人才队伍 建设的几点建议 一流人才造就一流企业。企业发展更多依靠人才推动,持续发展的人才带给企业更新的创造力、更高的绩效以及企业应对竞争时代有能力保持的更广阔视野。现阶段,我们虽然普遍认同“事业要发展,人才是关键”的理念,也高度重视人才问题,但往往仅停留在观念和口号层面,实际工作还远远做得不够到位,存在着大量诸如“紧缺人才找不到、重要人才用不好、优秀人才留不住”等一系列问题。那么,到底该如何应对人力资源管理面临的这一挑战、破解企业发展中的焦点和难点问题,建设好一支具有高度事业心、责任感和团队精神,懂技术、会管理、能不断创新的一流人才队伍? 以下便是针对**公司人才结构现状作出的分析: 一、公司人才结构现状 公司现有从业人员总数约800人,其中包括: 公司公司总部约……人,下属各企业……人。 下图为公司及下属企业在职人员大专及以上学历人数百分比统计:

集团66%下属企业21% 由此可以看出,目前我企业员工整体素质不高,人才总量占从业人员比重较小,不能满足需要,企业急需专业人才和高级管理人才。 二、企业人才队伍建设存在问题的原因 1、人才总量不足,结构不佳。一方面,企业的人才总量明显偏少,另一方面,企业高级管理人才、高层次人才、复合型人才和生产一线的高技能人才短缺。主要原因一方面是由于是待遇偏低,各下属企业地理位置偏僻,福利待遇相对较低,人才招聘困难。另一方面由于企业人才激励单一。对于真正优秀的人才而言,物质激励只是其发挥作用的诱因之一,他们更需要良好的工作环境、人本化的人才工作政策、人才自身成长的需求、社会的尊重、领导的信任、同事的支持等等,企业现阶段比较重视物质激励,相对忽视了人才的精神需求。 2、人才内流不畅,外流不止。由于忽视人才内部流动,优秀人才无法进入企业管理层或更适合自己发挥专长的岗位,无法更好地施展自己的才华;而与此同时,由于缺乏科学的用人理念,造成既引不进人才,又用不好人才,部分优秀人才特别是一些高层次人才、企业技术骨干又外流不止,最终导致企业难以做大、做强、做优。

XX单位人才队伍建设工作总结

XX单位 人才队伍建设工作总结 为掌握XX单位人才队伍建设工作取得的成绩情况和经验,系统分析人才工作现状和趋势,客观总结存在的问题与不足,进一步改进人才队伍建设各项工作,根据某上上级单位钻探工程有限某上级单位文件要求,XX单位对本单位人才工作情况进行全面总结。 一、XX单位人才队伍现状 XX单位现有员工71人,其中:正式员工54人,外雇职工17人。从年龄结构上看,单位员工平均年龄为30岁,其中30岁以下的员工为46人,30-50岁共22人,大于50岁的员工有3人。青年员工占比为64.8%。从政治面貌上看,单位有中共党员28人,占单位正式员工总数的51.9%,其中正式党员26人,预备党员2人;有共青团员21人,占正式员工的38.9%;无党派人士5人,占正式员工的9.2%。从性别看,女性职工为6人,占正式职工的11%,占单位员工总数的8.45%。 (一)、正式员工 XX单位正式员工54人,其中管理人员13人,包括领导职务4人,办公室人员6人,车间管理人员2人,HSE专职监督1人。专业技术人员41人。学历情况如图1。

图1XX单位人才学历情况 大专及以上学历占93%。具有高级职称的有3人,中级职称11人,助理级职称33人,技术员级2人,技师1人,实习4人。 (二)、外雇职工 外雇职工17人,具有高中文化学历4人,初中学历11人,中专学历2人。 二、人才队伍建设工作主要做法及取得成绩 近年来,XX单位紧紧围绕生产经营这个中心,突出新形势下人才队伍建设工作的主导地位,坚持干部队伍、专业技术人才队伍“两支队伍”一起抓,使单位人才队伍的规模、素质和结构逐步适应了发展要求,人才队伍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认清形势,切实把人才工作摆到突出位置 1、强化措施,切实加强对人才队伍建设工作的领导 一是建立健全组织领导机构。单位领导班子对人才工作

关于加强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的建议

关于加强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的建议 XX小组 农村实用人才作为一个新型的人才群体,是农村实用技术的实践者、示范者和推动者,在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拉动农村经济发展、带领群众致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为进一步加强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提出以下建议: 一、做好“转”字文章。一是转变观念、加强领导。全县要自上而下及时成立农村实用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健全机构,完善工作职责,逐步形成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二是转变思路。将农村实用人才工作纳入全县经济和社会发展整体规划之中;三是转变方法。在具体工作中要打破常规,结合实际不断创新农村实用人才工作方法,强化跟踪管理和服务。 二、做好“培”字文章。充分利用市、县内高校、电大、职教中心、农技校、农广校及各类技能培训机构的教育培训资源,建立、完善农村实用人才培训体系,实行多层次、广覆盖、大规模的技能培训。在普遍轮训的基础上,采取“引进来”和“送出去”的方式,邀请省内外高校和科研院所专家教授进行理论和技能培训,选派一些文化基础较好、技能水平较高的实用技能人才到省内外高校、科研院所或农业经济和产业规模发达的地区进行脱产培训和参观考察。建立鼓励城县专业技术人员向农村流动的

机制,实行农技人员下乡蹲点等制度,鼓励他们到种养基地或进村入户对农民进行技术指导和技术服务。鼓励农业企业和公司协会结合产业实际,强化对农村实用人才的培训,提升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水平。鼓励农民树立资助培训意识,组织“田秀才”、“土专家”进行“传、帮、带”活动,解决农业生产中实际问题和技术难题,并积极扶持农民自主邀请专家和技术人员进行技术指导,加强对农村实用人才的培训,促进农村实用人才的成长。 三、做好“激”字文章。一是大胆使用优秀农村实用人才。对特别优秀的农村实用人才,可优先聘请为农业科技特派员或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基地培训教师,优先分配农技推广任务,或作为各级表彰奖励以及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候选人优先推荐。二是实行优先向农村实用人才倾斜的政策。对优秀农村实用人才,在新品种、新技术的引进、示范、推广等方面给予一定的技术资金支持,优先提供农业贷款,良种、农药、化肥、农机设备等支持,优先获得示范基地建设和产业科技发展扶持资金。三是实行农村实用人才政府津贴制度。每两年选拔一批优秀农村实用人才,由县财政补贴,享受科技推广津贴,并加强考核力度,实行动态管理。四是加大对优秀农村实用人才的宣传力度。广泛利用媒体平台和通过开设专栏、张贴宣传公告等形式,大力宣传农村实用人才的典型和先进事迹,努力营造“四个尊重”的良好氛围,为更好地发挥农村实用人才作用创造良好条件。

企业人才队伍建设

企业人才队伍建设 人才是最宝贵、最重要的战略资源,是企业未来发展的最重要的核心资源之一。所以如何吸引最好的人,选择最好的人,培养最好的人和保留最好的人就成为了人力资源管理中一非常重要的工作职责,也是企业人力资源规划和实施的主体内容,为此,公司建立了人才引进体系、用人体系、绩效考评体系、人才整合体系。如下: 一、建立科学的人才引进培育体系,全面优化人才队伍结构必须坚持以市场为导向,由重数量向重层次、重质量转变。首先,企业应该通过不断打造企业硬件和软件设施,通过品牌能力来使得能够吸引社会上优秀的人才。在人才培养上,首先要针对各类人才的不同特点和成长规律,进行分类指导和培养,使人才各尽其能。对于优秀人才要能吸引,还要用得好,留得住,同时还需要注重应届毕业生的引进,通过自己的培养,为企业的建设和发展做贡献。 二、建立合理的用人体系,创造有利于人才成长的良好环境。人才的活力取决于机制和环境,企业要营造有利于优秀人才健康成长的良好氛围。具体来讲,一是要创造人才有所值的新环境。大力改善人才的生活、工作条件,实施高强度的激励手段,高度重视解决人才待遇问题。建立竞争性的报酬体系,使能力工资或效益工资数倍于基本工资。鼓励人才大胆创新,追求新技术,创造高效益。实施对突出人才特殊分配和奖励办法,稳定关键人才队伍,推行实实在在的举措,解决其后顾之忧。在人才激励与保障措施方面,要本着量力而行、兼顾一般的原则,适当拉开人才尤其是有专长、有绝招的特殊人才与普通员工的收入差距,体现能者多劳、能者多得。二是创造事业留人的新环境。包括给人才提供足够的用武之地,构建先进的企业文化,给人才以坚定的信念支撑等。企业领导要从企业发展大局着眼,甘做引路人,勇当铺路石,做人才成就事业的导师。三是创造感情留人的新环境。企业领导要把稳定人才队伍作为工作的重点来抓,要与人才队

人才队伍建设总结

人才队伍建设总结 提高人才“含金量”壮大产业“牛鼻子” —吉安市强化产业人才队伍建设 作者:一凡 “国以才立,政以才治,业以才兴。”近年来,我市牢固树立“人才兴则产业旺”的观念,大力实施“人才富农”、“人才强村”战略,坚持把农村实用人才作为推动吉安经济发展的一支重要力量,积极完善对农村实用人才的管理和培养,为农村实用人才发展创业创造良好氛围。今年6月以来,立足实际,积极探索,围绕“配强一个班子,造就一批人才,兴起一个产业,造福一方百姓”的目标我们组织实施了“富民产业对接工程”。以培养造就农村实用人才为重点,依托人才培训基地通过培育产业培养能人,培养能人培育产业,提高农村实用人才“含金量”,壮大富民产业“牛鼻子”。 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我市在实施“富民产业对接工程”的同时树立品牌意识,建立人才培训基地,关键就是把培育产业和培养人才紧密结合起来,通过选特色产业、建示范基地、育科技实用人才,走“品牌+规模”的发展路子,以打造品牌培养人才来实现规模经营。按照“农民跟着产业走,产业跟着龙头走,龙头跟着市场走”的理念,市委组织部从实际出发,遴选有规模、

能辐射、技术成熟、经济效益好的永丰蔬菜、峡江鮰鱼、吉水白鹅、青原花卉与草菇、泰和黄牛、遂川金桔、吉安葡萄、新干药材等十大产业为全市实施“富民产业对接工程”品牌支柱产业。在这批支柱产业中,确定了渼陂草菇、吉水白鹅、泰和黄牛、峡江鮰鱼、横江葡萄、遂川金桔、永丰蔬菜、新干黄姜等8个基地为全市首批“富民产业对接工程”实用人才培训基地,由市委组织部统一命名、授牌。充分发挥基地在产业、技术、人才等方面优势,整合培训力量,完善培训设施,不拘一格网络人才并纳入培训计划,积极为周边乡镇及全市农业产业化发展培养农村实用人才,在推广农村实用技术过程中打造出独具特色的品牌。一手抓创品牌,另一手还要抓上规模,以品牌参与竞争、开拓市场、带动产业发展,同时调动广大党员干部创业兴业的积极性,把基地上的各种资源优势转化为壮大产业“牛鼻子”的推动器。 为最有效的利用现有资源优势,我市依托基地丰富培训形式,加大培训力度。一是外引“活水”,内壮“筋骨”。借用他山之石,邀请专家教授举办讲座,进行专业培训和技术指导。如泰和螺溪镇聘请加拿大农科所教授哈克博士到基地举办讲座,对畜牧养殖和饲料调配进行技术指导。吉水文峰镇白鹅养殖基地聘请江西农大和江西畜医总站的专家、教授做技术顾问,全年举办培训班,已培训实用人才上千人,发展白鹅10万羽。二是挖掘资源,念好本地“和尚经”。利用当地致富能手“土专家”“田教授”现场示范,手把手传授致富“土方”“妙药”,通过“能量”传递,增

加强农村实用型人才队伍建设的问题与对策

当前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崔立勇 (中共潍坊市委党校,山东潍坊 262406) [摘要] 群众工作的主客体是统一的,主体是主客体,客体是客主体。把握群众工作的主客体统一规律,才能尊重人民群众主体地位,树立尊重群众、相信群众、依靠群众的观念,才能调动和组织人民群众的力量,发挥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实现和维护好人民群众的利益。 [关键词]群众工作;主客体;规律 党的十八大提出要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促进农业转型升级。实现这一目标必须加快农业科技的推广,但目前我国农村人才队伍严重缺乏,且分布不均匀,农业科技贡献率只有52%,大大低于发达国家70%-80%的水平。“农业劳动生产率只有二三产业的28%,农业生产率占全社会劳动率的36%,农业增长值占GDP的比例是10%,也就是说我们用36%的劳动力创造了10%的价值”①。加快农业科技的推广,促进农业科技进步,必须加强农村实用型人才队伍建设。 一、当前我国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 第一,重视程度不够。这种重视程度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要培育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2008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要加快提高农民素质和创业能力,以创业带动就业,实现创业富民、创新强农。培育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提高农民素质,促进农户的分化,就要加强对农村劳动力的培训。但目前在农村技能教育培训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是:一是培训机制不健全。适合农民职业技能培训的培训资源较为缺乏,师资和硬件条件薄弱,各级政府培训经费有限,多数基层单位对本区域内的农村乡土人才的素质结构缺乏调查分析,没有制定围绕产业发展的乡土人才培养规划,很难把人力、财力、物力资源进行整合利用,只能以点带面,很难整体推动,导致培训计划模糊、资源分配不合理、培训效果不明显。二是组织化程度低、流动性过大与信息统计不完善。由于培养主体不健全、信息渠道不畅导致先进的技术技能大量流失,整体合力发挥较弱,不能发挥“带动一个产业、致富一方百姓”的作用,同时,由于对农村高技能实用型人才的整体发展、文化素质结构、就业与收入状况等情况缺乏系统的统计,不能准确地掌握它的实际情况。三是人才培养环境和条件不完善。农户的小规模分散经营制约了“规模型技术”的采用和过高的经营风险与优势的充分发挥,同时,农民参培意识薄弱,部门之间协作不畅,人才的评价、激励和保障机制不健全。 为此,必须完善教育培训机制,培养更多农村高技能人才。

人才队伍建设情况

人才队伍建设情况 神华北电胜利能源有限公司自成立以来,一直重视人才队伍建设工作,在全面贯彻落实国家和集团公司关于人才队伍的政策规定的基础上,创造性的开展人才队伍建设工作,短短几年,员工队伍整体素质快速提高,人员结构发生质的变化,人才队伍建设已初见成效。 一、全面构建基于公司战略的教育培训体系,大力开展人才队伍建设系列培训工作 公司成立之初,生产规模每年仅有几十万吨,使用的全部是小型国产设备。设备操作和维护人员多为初中、高中毕业,仅有少数技校毕业生,面对公司引进的具有国内国际先进水平的采矿设备,凸显知识和技能的薄弱,几乎不能担负基本的操作和维护工作。为满足“开大矿、办大电”战略规划对员工队伍整体素质能力要求,公司着手构建基于公司战略的教育培训体系,开展多层次,多形式,多类型,多途径的教育培训工作。首先明确员工教育培训工作的首要目的是满足当前生产经营工作对员工队伍整体素质、能力的基本需要;其次是逐步培养管理、专业技术、技能三类人才的骨干核心力量,建设一支能力突出,层次合理,接续有致的人才队伍,为公司的持续发展和长期战略目标的实现提供源源不断的内动力。在培训的形式上,采取“请进来,送出去”相结合的形式,充分依托大中专院校、设备厂家、兄弟企业、专

业培训机构在技术、师资、场地等方面的资源,开展“企校联合”“企企联合”“企地联合”等形式的培训。例如2006年,公司与锡林郭勒盟职业技术学院合作,针对设备维护岗位员工开展了联合办学形式的培训。机修钳工、维修电工、焊工、供配电电工四个专业的70余名员工在近一年半的时间里系统性地学习了多门专业基础知识,达到了中等专业学校毕业生的水平。在培训的层次上,首先针对广大的技能操作岗位员工开展以补充基础知识,熟练操作技能的普及性培训;然后结合大型设备运行过程中出现的技术问题开展学习先进技术,提升操作技能的提高性培训。例如公司在2008年,针对引进的495B电铲电气维护问题,选派基础好的职工送到准格尔能源公司设备检修中心,拜闻名集团内外的杨进京为师,进行了为期近8个月的学习。在人才的培养途径上,也积极开创多种新思路。例如多次组织钳工、焊工、机修工、重型卡车、挖掘机、起重机、推土机等多工种的技能比赛,调动员工学习的积极性。另外针对技能操作岗位上刚参加工作的大中专毕业生动手能力欠缺的问题,采取了岗位导师培训制。在各技能岗位上,选聘能手,带授徒弟,开展一对一的培养,促进低技能职工尽快提高技能水平,丰富实践经验,适应岗位需要。在培训经费的使用上,公司严格按照集团公司的有关要求和规定,按比例足额提取,用在公司人才队伍建设培训项目上。 二、完善各项配套制度建设,营造人才队伍建设的环境氛围,有效激励人才快速成长

十二五人才队伍建设工作总结

十二五人才队伍建设工作总结 下面是我们的给大家推荐的十二五人才队伍建设供大家参阅! 近年来,我局紧紧围绕水利人才工作和改革发展大局,认真贯彻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深入实施水利人才工程,加快水利人才队伍建设,为水利事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人才保障和支撑,现将“十二五”水利人才队伍建设工作的总结报告如下: “十二五”期间,我局水利人才工作按照市、县对水利工作的要求,以水利可持续发展为主线,以“发展民生水利”为重点,治水兴县,兴水富民,为水利事业跨越式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总的来看,“十二五”水利人才队伍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截止到xx年,水利系统职工中具有硕士学历1人、本科学历13人、大专及以下学历人员67人;具有副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人员7人、中级专业技术职务人员14人、初级及以下专业技术职务人员15人。 我局人才队伍建设以邓小平理论和 __”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省委、市委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要求,积极推进水利人才队伍建设,坚持立足本县、着眼长远、学习先进、求真务实,着力培养高层次、高技能人才,不断加强水利人才工作机构和管理队伍建设,推进水利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打造民生水利事业。

(一)编制水利人才队伍的工作规划 人才培养是一个基础工程、系统工程和长期工程,只有全面准确了解人才队伍建设的现状,才能增强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和有效性。针对水利人才的特殊性,我局结合当地实际,制定了相应的人才工作规划。 一是开展调研。我局结合全市“十二五”水利发展规划,把水利人才培养作为五年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成立专班对全局水利人才队伍建设情况进行全面跟进,组织专业培训,进行专业训练,不断提升水利人员的业务素质,提升水利人员的专业水平。 二是不断拓宽学习培训渠道。充分利用网络,定期刊载水利工程技术等知识,发布各类信息,为大家提供了学习交流的平台。同时,鼓励干部职工通过函授、自学、远程教育等形式提高学历和水平。针对水利工作操作性、实践性强的特点,因地制宜、分门别类地由经验丰富、技术较强的老同志与年轻同志结对,在理论上教、工作中帮、技能上带,通过开展传帮带,取得了良好效果。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