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四颗糖果的故事教学内容

四颗糖果的故事教学内容

四颗糖果的故事教学内容
四颗糖果的故事教学内容

四颗糖果的故事

四颗糖果的故事

“四颗糖果”的故事

陶行知是我国著名的教育家,一生著述颇丰。近读他“四颗糖果”的故事,感慨颇深。

一次,陶行知看到学生王友用泥块砸同学,当即制止,让他放学后到校长室。陶行知来到校长室,

王友已等在门口准备挨训了。没想到陶行知却给了他一颗糖,并说:“这是奖给你的,因为你很准时,

我却迟到了。”王友惊疑地瞪大了眼睛。陶行知又掏出第二颗糖对王友说:“这第二颗糖也是奖给你的,

因为我不让你再打人时,你立即就停止了。”接着,陶行知又掏出了第三颗糖“我调查过了,你砸那些男生,

是因为他们不遵守游戏规则,欺负女生;你砸他们,说明你很正直善良,且有跟坏人作斗争的勇气,应该奖励你啊!”

王友感动极了,哭着说:“陶校长,你打我两下吧我错了,我砸的不是坏人,是自己的同学??”陶行知这时笑了,

马上掏出第四颗糖:“为你正确地认识错误,我再奖给你一颗糖??”

“四颗糖果”的故事之所以在教育界传为佳话,并为后来的教育工作者所推崇,

就在于它蕴含一种难能可贵的教育理念,折射出一种高超的教育艺术。它看起来平淡无奇,

却触及了孩子的心灵;听起来缺乏力度,却起到了“润物细无声”的效果。今天,在如何教育孩子这个问题上,

它对教育工作者仍具有十分重要的启示作用。

宽容孩子。孩子犯错误是正常现象,对此要有一颗宽容之心。孩子就是孩子,不能用对成年人的标准去“套”。

然而现实中,有的教育工作者对犯了错误的孩子,总是怀着“恨铁不成钢”的心情,动不动就声色俱厉地训斥,命令孩子写检查,

甚至对孩子采用罚站、打骂等简单粗暴的方式。好像不如此就不足于显示师长的“威严”,就没有尽到教育的“责任”。

殊不知,这样做极易引起孩子的对立情绪和逆反心理,既不利于改正错误,也不利于孩子身心健康。当然,宽容不是没有原则,

更不是放任自流,而是从实际出发,依据孩子的生理、心理特点循循善诱,因势利导,让孩子在充满和谐的气氛中接受教育,反思自己,

认知事理,从而自觉主动地改正错误。

坚持持正面教育。孩子需要表扬,做了错事的孩子也不例外。正面教育可以激发孩子的荣誉感和自信心,

帮助孩子解开思想上的疙瘩,促使孩子知错就改。但有些教育工作者不谙此道,目光总是看到孩子不好的一面,甚至“哪壶不开提哪壶”,

专拣孩子的缺点、短处来教育孩子,这是很令孩子反感的。对孩子多些肯定少些批评,多些表彰少些挖苦,多些奖励少些惩罚,

这是教育工作者亟待树立的观念。

与孩子平等对话。不要以居高临下的姿态对待犯错误的孩子,那样会在某种程度

上伤害孩子的自尊心

,由此导致孩子丧失进取心,最终发展到破罐子破摔。近年来,这方面的教训不时见诸报端,确实应引起教育工作者的警觉。

善于和孩子交朋友,在平等沟通与交流中达到教育的目的,应该是每一位教育工作者的基本功。

魏书生班级管理学习心得

看了魏书生班级管理的讲座后,我深受启发,尤其是他的管理艺术,对于当班主任的我,受益匪浅。

多少人报苦怨累的教学工作,在魏老师眼里却是痴迷沉醉的享受。这一切源于对教育责任感和使命感的深刻和自觉地感悟,

对学生源自内心的深沉博大的真爱。一帆风顺是每个人的良好愿望,但挫折逆境却是每个人成长的必须。战胜每一个困难,

反思每一项工作,在充实和超越中一定会迎来自己的成功。

作为班主任们又能从中得到一些什么有益的启示呢?我认为有以下几方面:

一、明确班主任职能

班级是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基层组织,从一定程度上说班主任作为班级工作的组织者、领导者,是班级管理工作的灵魂。

通过魏书生讲述他当班主任的经验,使我进一步认识到,班主任不能只做学生活动的监护人与严厉的执法者。作为教师,

他首先要了解学生,尊重学生,相信学生;从表面上看,教师与学生,一方是管理者,一方是被管理者,双方地位是对立的.

然而另一方面,共同的教育目标(即学生的学习目标)决定了师生在管理过程中合作的可能性大大超过了他们之间的排斥与对立,

四颗糖的故事给我的启示

“四颗糖”的故事带给我的思考 张振宇 陶行知先生的“四颗糖”的故事,我们教育工作者可能都耳熟能详,面对犯错的孩子,陶行知不是板着脸严厉训斥,而是在学生的不合理的行为中找到合理性,用四颗糖肯定了男生的四个优点,强烈地震撼了孩子的心灵,使学生真正受到了教育,自觉纠正错误。在陶行知的这种炉火纯青的批评教育中,我们能感受到一种朴素但很难得的教育思想——对孩子的理解与尊重。 世界上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恨。也许每一种不合理行为背后都有其合理的一面,我们不能因为不合理而抹杀了其中合理的因素,承认其中的合理成分,在教育者来说,就是一种理解,就是一种尊重,这是我们打开孩子心结的最关键的入手处。生活中,我们往往少了这分冷静,也就失去了走近孩子最好的契机,我们的思想工作往往就隔靴搔痒,起不到真正的教育功效。 有道是: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如何去爱学生呢? 第一是理解学生。我们只有设身处地的去感受、去体会学生所处的特定视角和境遇,才能还原学生的特定心理,才能使我们的教育有的放矢,切中要害,试想如果陶行知不分青红皂白的一通批评,结果可能让孩子关闭心门,更不谈自我反省了。 第二是尊重学生。尊重的方式多种多样,激励里又尊重,关爱里又尊重,宽容里有尊重,批评里又尊重,惩戒里有尊重……陶行知“四颗糖”的故事就是批评式的尊重。 反思我们的教育行为,很多老师以语言毒辣为追求目标,似乎语言不毒辣就如同用药剂量不够,达不到实际疗效,用老师自己的话说就是“不足以触动他(她)的灵魂”。殊不知,这恰如饮鸩止渴,孩子们的“抗药性”会越来越强,心灵也会渐渐麻木,这违背了我们教育的初衷。 理解和尊重学生是教师一切教育教学活动的心理前提。因为只有理解和尊重学生,学生才能体会到爱意和真诚,领悟到真理和真知,感受到教育和成长。

四颗糖果的故事

四颗糖果的故事 “四颗糖果”的故事 陶行知是我国著名的教育家,一生著述颇丰。近读他“四颗糖果”的故事,感慨颇深。 一次,陶行知看到学生王友用泥块砸同学,当即制止,让他放学后到校长室。陶行知来到校长室, 王友已等在门口准备挨训了。没想到陶行知却给了他一颗糖,并说:“这是奖给你的,因为你很准时, 我却迟到了。”王友惊疑地瞪大了眼睛。陶行知又掏出第二颗糖对王友说:“这第二颗糖也是奖给你的, 因为我不让你再打人时,你立即就停止了。”接着,陶行知又掏出了第三颗糖“我调查过了,你砸那些男生, 是因为他们不遵守游戏规则,欺负女生;你砸他们,说明你很正直善良,

且有跟坏人作斗争的勇气,应该奖励你啊!” 王友感动极了,哭着说:“陶校长,你打我两下吧我错了,我砸的不是坏人,是自己的同学”陶行知这时笑了, 马上掏出第四颗糖:“为你正确地认识错误,我再奖给你一颗糖”“四颗糖果”的故事之所以在教育界传为佳话,并为后来的教育工作者所推崇, 就在于它蕴含一种难能可贵的教育理念,折射出一种高超的教育艺术。它看起来平淡无奇, 却触及了孩子的心灵;听起来缺乏力度,却起到了“润物细无声”的效果。今天,在如何教育孩子这个问题上, 它对教育工作者仍具有十分重要的启示作用。 宽容孩子。孩子犯错误是正常现象,对此要有一颗宽容之心。孩子就是孩子,不能用对成年人的标准去“套”。 然而现实中,有的教育工作者对犯了错误的孩子,总是怀着“恨铁不成钢”的心情,动不动就声色俱厉地训斥,命令孩子写检查, 甚至对孩子采用罚站、打骂等简单粗暴的方式。好像不如此就不足于显示师长的“威严”,就没有尽到教育的“责任”。 殊不知,这样做极易引起孩子的对立情绪和逆反心理,既不利于改正错误,也不利于孩子身心健康。当然,宽容不是没有原则,

糖果王国_童话故事作文

糖果王国 ——童话故事作文 森林里有一只小白兔,他每天都过得狠不开心。总会因为一点小事情而烦恼。比如说妈妈不让他吃太多的胡萝卜,或者不让他跟别的小白兔一起玩耍。有一天,小白兔跟一个小狗在一起玩耍,小狗给了她一个非常漂亮的晶莹剔透的东西。小白兔正看的出神,小狗说你吃吧,很好吃的!小白兔把它含在了嘴里,真的美味极了。小狗告诉她,说这是的糖果,是美味的东西。 小白兔自从吃了那颗糖之后,深深的爱上了那种味道。而且她发现正在吃糖果的时候会忘记所有的烦恼。从此小白兔每天都找妈妈要零花钱,去商店里面买糖果吃。小白兔每天都把口袋塞得满满当当的。走在路上的时候看见谁心情不好她都要去赠送两颗糖果,告诉他们只要吃了这种糖果就能变得很开心。别的小动物都给她取了一个外号,叫做:糖果小兔。 糖果小兔自从有了这个称号之后变得自豪极了,每天都给别的小动物分发糖果,带去快乐。有一天,糖果小兔看见一个小花猫奶奶正在慢慢悠悠的走着,似乎有什么心事一样。糖果小兔活蹦乱跳的跳了过去,上去询问原因。 小花猫奶奶说自己太老,她怕自己的相貌会越来越丑陋,这让她很不开心。糖果小兔想呀想,于是找到了一个非常棒的办法——帮小花猫奶奶就做一个糖果房子,当她心情不好的时候就吃一颗糖果,他每天看着自己的糖果就会很开心,也会感觉自己年轻了很多。 糖果房子终于做好了,小兔把它献给了小花猫奶奶。奶奶看了之后很开心,于是邀请小兔跟他一起住进了糖果房子里。森林里的其他小动物,看见小兔子做了一个糖果房子都非常的

奇怪,都闻声过来瞧瞧。 小兔跟小花猫奶奶住进了糖果房子后,日子过得十分快乐,小花猫奶奶也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兴。日子一天天过去,眼看就快要到炎炎夏日了,小兔子担心的事情还是发生了。在一个十分炎热的日子里,糖果房子开始慢慢融化。起初,他们一起吃着从房子上面渗透下来的糖果酱都十分快活,可是这果酱越来越多,房子也越来越小,最后房子成了一大摊糖浆了。 小花猫奶奶叹了口气,表示很不情愿看到这一幕。而在一旁的小兔却开始思考要如何制作一个不会融化的糖果房子。 小兔想了好多方法,最终在糖果里加了一个不容易融化的材料进去,而且糖果的味道还不会发生改变。小动物们听说糖果小兔有了新发明,都纷纷前去观看。糖果小兔又做了一糖果屋,这一次的房子经过了风吹日晒,依旧不倒。动物们纷纷请小白兔制作不融化的糖果房子。 糖果小兔成了森林里最受欢迎最受尊敬的人,而那片森林也成了糖果王国。从那以后,小白兔总是能骄傲的说:我拥有一个糖果王国!

经典案例故事35-陶行知四块糖的故事(转载)

经典案例故事35 陶行知四块糖的故事(转载) 有一天,校园里一个学生王友在打另一个学生。陶行知匆忙走过去喝住,然后,对王友说:“你下午三点钟到我办公室来!” 下午三点钟,王友诚惶诚恐地来到他的办公室,准备接受严厉的惩罚。不料,陶行知竟微笑着迎上前去拉住他的手,亲切地让其坐到自己的身边,并从自己的口袋里掏出一块糖来。 “让你三点到,你就准时到,说明你很遵守时间,这很好,”陶行知说:“这块糖就是对你的奖励。”王友接住糖,满脸疑惑。 这时,陶行知又掏出一块糖。 “我了解过了,是他欺负女同学你才打他的。”陶行知将第二块糖轻轻地递过去,说:“这说明你很有正义感,也应该奖励。” 当王友接住第二块糖时,疑惑的脸上开始有了笑容,眼睛里闪烁着一种喜悦的光芒。陶行知掏出第三快糖。 “你很懂得尊重别人!”陶行知接着说:“当时你打架时,我走过去让你住手你就不打了,这很好嘛,我就喜欢你尊重别人这一点,也应该奖励。” 王友接住第三块糖后,开始不好意思起来。他眼睛里的喜悦,

渐渐被自责、后悔和羞愧所代替,面对这样的校长,他不得不垂下自己的头来。 “打人——毕竟是不对的,”王友低垂着头,小声表态说:“校长,我错了,我愿意向他道歉!” “好!”陶行知立即从衣袋里又掏出第四块糖,高兴地说:“我就知道你是一个知错能改的好学生,更应该奖励!” 王友离开陶行知办公室时,眼睛里含满了感动的泪水,而陶行知的脸上,则始终是带着微笑的。 【心灵感悟】善于找出学生的闪光点巧妙激励 陶行知不愧是大师,处理打同学的王友也不同凡响,别出心裁。至今“四块糖”的故事已经成为教育经典,启发着千千万万教育工作者。 首先,应该学习陶行知先生的教育理念。打人,不管是什么理由,都是错误的。一般老师会训斥,会批评,会惩罚,而陶行知先生是找其闪光点。找出打人学生“遵守时间”“有正义感”“懂得尊重别人”“知错能改”四个闪光点,并且大力表扬。善于找寻学生的闪光点是其教育理念之一。学生都有特长,都有闪光点,班主任要善于挖掘、培植、扩大它!特别是对差生,一定要耐住性子,千方百计引导他们走上正规。有位老师说得好:“没有一个学生不想得到周围人的赞美和期待。这种赞美和期待,将对学生的学习、行为乃至成长都产生巨大作用。相反,一个学生如果听到的总是负面的

永远的陶行知——四颗糖的故事

永远的陶行知——四颗糖的故事 六十多年前的一天。育才学校校长室门口。 校长陶行知在校园看到男生用泥块砸自己班上的男生,当即斥止了他,并令他放学时到校长室里去。 放学后,陶行知来到校长室,打人男生已经等在门口准备挨训了。可一见面,陶行知却掏出一块糖果送给他,并说:“这是奖给你的,因为你按时来到这里,而我却迟到了。”男生惊疑地接过糖果。随之,陶行知又掏出一块糖果放到他手里,说:“这块糖也是奖给你的,因为当我不让你再打人时,你立即就住手了,这说明你很尊重我,我应该奖你。”男生更惊疑了,他眼睛睁得大大的。陶行知又掏出第三块糖果塞到男生手里,说:“我调查过了,你用泥块砸那些男生,是因为他们不守游戏规则,欺负女生;你砸他们,说明你很正直善良,有跟坏人作斗争的勇气,应该奖励你啊!男生感动了,他流着眼泪后悔地说道:“陶…陶校长,你…你打我两下吧!我错了,我砸的不是坏人,而是自己的同学呀……” 陶行知满意地笑了,他随即掏出第四块糖果递过去,说:“为你正确地认识错误,我再奖给你一块糖果,可惜我只有这一块糖了,我的糖完了,我看我们的谈话也该完吧!”说完,就走出了校长室。 第一次听到陶行知先生“四颗糖的故事”,是在幼儿园大教研活动时周园长的口述,很感动!于是在网站上寻找这个故事……近来观摩“永远的陶行知”话剧演出,又看到了这感人的、包含教育理念的一幕。 六十多年后的我,细细地念着这个故事,有着说不出的感动。感到陶老先生的伟大在平常之处,发现学生打人时及时制止,打人男生在校长室等着挨训说明学校对孩子的养成教育到位,第一块糖果以奖励获得了大人男生的认同,第二块糖果奖励的具体,男生更惊疑了,之后经过调查之后的第三颗糖果更是使男生流着泪后悔,第四块糖果讲出了陶老先生对男生的期待。 “四颗糖”的故事告诉我们,每个孩子都有可爱的一面,家长和老师要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挖掘孩子身上的闪光点,通过言语的激励,使其个性特长得到充分发展。有时家长和老师一个赞许的目光,一句欣赏的话语,对孩子来说都是促进的强大动力。每个孩子都想把好的一面展示给家长和老师,而家长和老师的“赏识”正是每个渴望进步的孩子重新找回自信、迈向成功的起点。 其实,对待孩子(包括我们自己)的错误,我们没必要穷追猛打,揪住不放。古谚有之:“人无完人。”谁能保证不犯错误呢?何况,大多数情况下,孩子所犯的错误是无主观意识的,也有很多并不是后果无可挽回的或不可饶恕的。那么,与其大发雷霆地指责,不如给孩子一个深刻的反省和自觉自愿地改正错误的机会,你说呢?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教师的责任首先在于发现并扶正学生心灵

陶行知教育方式--四颗糖

四颗糖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的一段故事对家长和老师有所帮助和启发。陶行知先生某天看到一名男生正想用砖头砸同学,将其制止后,责令其到办公室。陶简单地了解了一下情况后回到办公室,发现那名男生正在等他,便掏出一颗糖递给他:“这是奖励你的,因为你比我准时。”接着又掏出一颗糖:“这也是奖励你的,我不让你打人,你立刻就住手了,说明你很尊重我。”该男生将信将疑地接过糖,陶行知又掏出一颗糖给他:“据了解,你打同学是因为他欺负女生,这说明你有正义感。”这时那名男生哭了:“校长,我错了。同学再不对,我也不能采取这种方式。”陶校长又掏出第四颗糖:“你已经认错,再奖励你一颗。我的糖分完了,我们的谈话结束了。”陶行知先生对“打架事件”的处理,完全打破了以往的常规教育模式,不是采取说教的方式,而是在了解事情的经过后,抓住学生行为中的积极因素,采取“赏识”的策略,使学生自己认识到错误。“四颗糖”的故事告诉我们,每个学生都有可爱的一面,家长和老师要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挖掘学生身上的闪光点,通过言语的激励,使其个性特长得到充分发展。有时家长和老师一个赞许的目光,一句欣赏的话语,对学生来说都是促进的强大动力。每个学生都想把好的一面展示给家长和老师,而家长和老师的“赏识”正是每个渴望进步的学生重新找回自信、迈向成功的起点。光明网,作者:南琳陶行知是我国著名的教育家,一生著述颇丰。近读他“四颗糖果”的故事,感慨颇深。一次,陶行知看到学生王友用泥块砸同学,当即制止,让他放学后到校长室。陶行知来到校长室,王友已等在门口准备挨训了。没想到陶行知却给了他一颗糖,并说:“这是奖给你的,因为你很准时,我却迟到了。”王友惊疑地瞪大了眼睛。陶行知又掏出第二颗糖对王友说:“这第二颗糖也是奖给你的,因为我不让你再打人时,你立即就停止了。”接着,陶行知又掏出了第三颗糖“我调查过了,你砸那些男生,是因为他们不遵守游戏规则,欺负女生;你砸他们,说明你很正直善良,且有跟坏人作斗争的勇气,应该奖励你啊!”王友感动极了,哭着说:“陶校长,你打我两下吧我错了,我砸的不是坏人,是自己的同学……”陶行知这时笑了,马上掏出第四颗糖:“为你正确地认识错误,我再奖给你一颗糖……”“四颗糖果”的故事之所以在教育界传为佳话,并为后来的教育工作者所推崇,就在于它蕴含一种难能可贵的教育理念,折射出一种高超的教育艺术。它看起来平淡无奇,却触及了孩子的心灵;听起来缺乏力度,却起到了“润物细无声”的效果。今天,在如何教育孩子这个问题上,它对教育工作者仍具有十分重要的启示作用。宽容孩子。孩子犯错误是正常现象,对此要有一颗宽容之心。孩子就是孩子,不能用对成年人的标准去“套”。然而现实中,有的教育工作者对犯了错误的孩子,总是怀着“恨铁不成钢”的心情,动不动就声色俱厉地训斥,命令孩子写检查,甚至对孩子采用罚站、打骂等简单粗暴的方式。好像不如此就不足于显示师长的“威严”,就没有尽到教育的“责任”。殊不知,这样做 2 极易引起孩子的对立情绪和逆反心理,既不利于改正错误,也不利于孩子身心健康。当然,宽容不是没有原则,更不是放任自流,而是从实际出发,依据孩子的生理、心理特点循循善诱,因势利导,让孩子在充满和谐的气氛中接受教育,反思自己,认知事理,从而自觉主动地改正错误。坚持正面教育。孩子需要表扬,做了错事的孩子也不例外。正面教育可以激发孩子的荣誉感和自信心,帮助孩子解开思想上的疙瘩,促使孩子知错就改。但有些教育工作者不谙此道,目光总是看到孩子不好的一面,甚至“哪壶不开提哪壶”,专拣孩子的缺点、短处来教育孩子,这是很令孩子反感的。对孩子多些肯定少些批评,多些表彰少些挖苦,多些奖励少些惩罚,这是教育工作者亟待树立的观念。与孩子平等对话。不要以居高临下的姿态对待犯错误的孩子,那样会在某种程度上伤害孩子的自尊心,由此导致孩子丧失进取心,最终发展到破罐子破摔。近年来,这方面的教训不时见诸报端,确实应引起教育工作者的警觉。善于和孩子交朋友,在平等沟通与交流中达到教育的目的,应该是每一位教育工作者的基本功。

哲理故事:母亲糖果

哲理故事:母亲糖果 艾尔看着面前这个叫斯科拉的男人,心情难以抑制地激动,他说:“走吧,妈妈一直在山坡上等你。” 艾尔的爸爸在艾尔很小的时候就去世了,他一直和妈妈相依为命,但到17岁那年,妈妈得了癌症,因无钱救治,也离他而去了。 艾尔离开小山村,独自来到沿海的城市。那时在金融危机的冲击下,整个国家的经济陷入崩溃,城市里到处是失业的人群。艾尔流落街头,饿得两眼发昏。 一天,艾尔站在港口一家商店的橱窗前,看着盘子里香喷喷的面包忍不住直咽口水,他已经两天没吃东西了。他犹豫了半天,最终从盘子里拿了一个面包后便跑,结果被商店老板伙计追打。 艾尔被打得倒在地上哀叫连连,绝望的时刻他情不自禁地从嘴里叫出了一声:“妈妈!” 这时,令人惊讶的事情发生了。一个双目失明的老妇人双手摸索着向他们冲了过来,边跑边大声叫着:“别打我的儿子!” 商店老板和他的伙计一时面面相觑,他们怀疑地看着老妇人和艾尔。商店老板问老妇人:“凯斯琴大妈,你真的确定他是你儿子吗?你儿子跟你失散二十年了,你怎么还认得他?况且??你眼睛也看不见。”

老妇人扶起地上的艾尔,浑浊无神的双眼对着商店老板,激动地说:“诺比利,虽然我看不见,但我这做妈妈的还能辨认出儿子的声音,我确信他就是我的儿子,我的儿子回来了,你别打他了,等下我就把面包钱还给你。” 商店老板诺比利依然将信将疑,他看了看晕了过去的艾尔,再看看老妇人喜极而泣的样子,不由得说:“凯斯琴大妈,很抱歉我们打了你儿子,面包钱我不要了,你赶快带你儿子回家治伤吧。”说完,他便领着伙计,悻悻地走了。 艾尔被老妇人带回了家里,醒来的时候老妇人给艾尔拿来了食物,艾尔立即狼吞虎咽了起来。 艾尔吃完了东西,精神好了许多,这时他才回忆起迷迷糊糊之中的一些场景。原来眼前这位双目失明的老妇人把自己错认为她的儿子。 艾尔心里有些愧疚,他无法欺骗一个双目失明但心地善良的母亲,他想立即就告诉老妇人自己并不是她的儿子,但他又害怕老妇人知道真相后,会赶走他,他又会流落到街头,过着挨饥受冻的生活。 就在艾尔犹豫不决的时候,商店老板诺比利带了一些礼物登门拜访来了。 诺比利看了看艾尔,开口的第一句话就小声地警告艾尔:“我知道

一颗糖的故事

一颗“糖”的故事 “现在学校的年轻人真多,喜事连连,家里的喜糖越积越多,我们都不吃,怎么办?” “是啊,到了这个年龄,三多三高,不寻自来,糖是第一祸首”。 “这样吧,你把这些糖带到学校去,作为奖励,给表现好的学生一个奖励”。 “现在的学生家里什么都有,还稀罕糖果?” “你试试看吧!” 于是,“糖”的故事发生了…… 几天后。 “还记得,我把糖带到学校去这件事吗?” “怎么样?糖呢?” “今天的课上,我布置课堂练习,同时宣布,今天,老师带来了高级喜糖,谁得了100分,就奖励”。 话音刚落,就传来一丝声音。“有糖吃?……”学生有点怀疑。 “是的”。我把糖放在学生的眼前,学生怀疑的目光化为涮涮的写字声。下课前,学生的练习做好了。我当堂批阅,结果成绩特别的好,平常么,100分不会超过8人,今天有15人获得了100分的好成绩。我按照约定,给这15人分发了糖果,看到学生脸上喜滋滋的样子,我也漫着轻松的步伐向办公室走去。 “糖”的故事还在进行…… 走廊上,一位学生屁颠屁颠的跟着我,我问“晨晨,有什么事吗?”“老师,我也想吃糖”。学生的眼中露出很真实的眼神。“你考了多少分?”“99分”。“可是,我说的,要考100分才有糖奖励的”。“老师,我下次一定考100分,今天你先借给我一颗糖吧”。“好啊。我今天先借给你1分,同时奖励你一颗糖,以后不要粗心大意,争取考100分。” “糖”的故事继续进行…… 我回到办公室,还没坐下,一个学生冲进办公室,对着我的同事陈老师激动地喊“妈妈,今天我数学考了100分,老师还奖励我一颗糖呢。糖可好吃了。”陈老师对我会意的一笑,我望着陈老师办公桌上一大堆各式各样的喜糖,也笑了。

糖果公主故事

糖果公主故事 有一个国家,专门做一些甜品,叫”糖果之国,他们有一个公主,叫”夏菲甜,他一直不会做甜品,因此,国王和王后很担心,他能不能继承王位。转眼,公主16岁了,她深深爱上了邻国的特产”水果,他觉得这个国家只有糖果没意思,多学习邻国的东西也不错,邻国叫做”水果之国。公主就有了一个梦想让糖果之国既有糖果又有水果,各种各样的,叫做”食品之国。水果之国有一个王子和两个公主,王子叫”甜橘。大公主叫”草莓。小公主叫”香蕉。”唉,公主,去和大甜品师格斯做糖果吧,学不好,按照皇规是不可以继承皇位的!王后苦恼的说。”放心,妈妈,我要陪甜橘玩了!公主蹦蹦跳跳出了皇宫”这孩子........公主的失踪其实,夏菲甜还有另一个愿望就是有好多的甜品、水果,不会蛀牙,有个像多啦A梦那样的百宝袋,不过,这是不可能的,原来他也这样认为,但是,他做了一个梦后,就有愿望了。梦就以后再说吧。”公主!吃早饭了,我是你的新女仆艾尔!可是公主又没了,他肯定去水果王国了,艾尔去了水果王国,”甜橘王子,看到夏菲甜公主没?甜橘奇怪的说”没啊,她怎么了?”公主失踪了!艾尔大叫,草莓和香蕉被艾尔惊醒了,”公主失踪了?”夏菲甜,快出来啊!大家急切的叫着。”啊哈哈,你们看。1小时后,香蕉说,”原来公主在樟树下睡着了。艾尔抱起公主,回糖果之国了,”谢谢你,香蕉。艾尔笑了笑说。公主的精灵公主去了........”水果之国!大家肯定这样说,可是,不对哦!没想到吧?公主夏菲甜有个表哥,叫”夏多洛,他来到表哥的家,”嗨!表哥!我来拉!夏多洛从房间里走出来”哦,表妹,夏菲甜,带什么来啦?夏菲甜神秘地说”你猜,你带什么拉?”恩,是件可爱的东西。你

陶行知与四颗糖的故事

陶行知与四颗糖的故事 TYYGROUP system office room 【TYYUA16H-TYY-TYYYUA8Q8-

陶行知与四颗糖的故事 一次,陶行知看到学生王友用泥块砸同学,当即制止,让他放学后到校长室。陶行知来到校长室,王友已等在门口准备挨训了。没想到陶行知却给了他一颗糖,并说:“这是奖给你的,因为你很准时,我却迟到了。”王友惊疑地瞪大了眼睛。陶行知又掏出第二颗糖对王友说:“这第二颗糖也是奖给你的,因为我不让你再打人时,你立即就停止了。”接着陶行知又掏出了第三颗糖:“我调查过了,你砸的那些男生,是因为他们不遵守游戏规则,欺负女生;你砸他们,说明你很正直善良,且有跟坏人作斗争的勇气,应该奖励你啊!”王友感动极了,哭着说:“陶校长,你打我两下吧!我错了,我砸的不是坏人,是自己的同学……”陶行知这时笑了,马上掏出第四颗糖:因为你正确地认识错误,我再奖励你一颗糖……我的糖分完了,我们的谈话也结束了。” 是呀,教育家陶行知的事例能带给我们什麽启示呢? 三次家长会 第一次开家长会,幼儿园的老师对她说:“你儿子有多动症,三分钟都坐不了,你最好带他去看医生。”回家的路上,儿子问她老师说了些什么,她鼻子一酸,差点流下泪来。因为全班30位小朋友,唯有她儿子的表现最差。然而,她告诉儿子:“老师表扬了你,说宝宝原来在板凳上坐不了一分钟,现在能坐三分钟了。其他小朋友的妈妈都非常羡慕妈妈,因为全班只有宝宝进步最大。”那天晚上,她儿子破天荒地吃了两碗饭,还没让她喂。

儿子上小学了。在一次家长会上,老师对她说:“全班50名同学,这次数学考试,你儿子排第45名,他平时老老实实的,成绩为什么还这样,是不是有智力障碍,您最好带他去医院查一查。”回到家里,她对坐在桌前的儿子说:“你的老师对你充满了信心,说你不是个笨孩子,只要能细心些,会超过你的同桌,他这次排在第21名。说这话时,她发现儿子沮丧的脸一下子舒展开来,第二天上学时,去得比平时都早。 孩子上初中。又一次家长会,她等着老师在差生的名单中点她儿子的名字。然而,这次却出乎她的意料,老师没点她儿子的名字。临别时,她去问老师,老师告诉她:“按你儿子现在的成绩,考重点中学有点儿危险。”她走出校门时,儿子在等她。一路上,她扶着儿子的肩膀,心里有一种说不出的甜蜜:“班主任对你非常满意,他说了,只要你努力,很有希望考上重点高中。” 高中毕业了。第一批大学录取通知书下达时,学校打来电话让她儿子去学校一趟。她心里不安,巴望着儿子回来。儿子回来了,把一封印有清华大学招生办公室的特快专递交到她手里,而后哭了起来:“妈妈,我知道我不是个聪明的孩子,从小到大很多人嘲笑我。在这个世界上,只有你欣赏我……”这时,她悲喜交加,十几年来凝结在心中的泪水,一个劲地往下淌,任它打在手中的信封上。。。。。。。。。。 [编后]:为什么我们的孩子、我们的学生今天不行、明天不行、后天仍然不行为什么“她”的孩子开始看起来不行,后来却越来越行为什么魏书生的学生开始“不行”,后来都“行”了 为人师尊、为人父母者,应该怎样对待我们眼中的“差生”、“问题孩子”在这个过分渲染竞争、急功近利的时代,如果有人说父母和老师的尖酸、刻薄(语言伤害)不知埋没了多少“牛顿”、“爱迪生”,这其中多半含有坐而论道的成分,因为真到自己手里,所作所为也未必好到哪里去。好学生还顾不过来呢!谁会真正在意“差生”看看别人家的孩子,哪个不比自己的孩子行(说“孩子自己的好”那仅是一种感情倾向,真要比起来少不得以已之短比人

幼儿故事:小熊买糖果

幼儿故事:小熊买糖果 励志故事 爱情故事 儿童故事 搞笑故事 恐怖故事 哲理故事 神话故事 历史故事

有只小熊记性很不好,什么话听过就忘记。 一天,小熊家里来了客人,妈妈让小熊到商店去买苹果、鸭梨、牛奶糖。小熊担心忘了,一边走一连念叨:“苹果、鸭梨、牛 奶糖,苹果、鸭梨、牛奶糖……”他光顾着背那句话,一不留神,“扑通!”绊倒了。这一摔不要紧,小熊把刚才背的话全都忘啦!“妈妈让我买什么来着?”他拍着脑门想呀,想呀,“噢,想起来了,是气球、宝剑、冲锋枪!”小熊挎着宝剑,背着冲锋枪,牵着红气球回家了。妈妈说:“哟,你怎么买回玩具来啦?” 妈妈又给了小熊一些钱,对他说:“这回可别忘记了!”小熊点点头:“妈妈放心吧!”“苹果、鸭梨、牛奶糖,苹果、鸭梨、牛奶糖……”小熊一边走一边念叨,他光顾着背了,忘了看路,“咚!”一头撞在大树上。撞得头上起了包,撞得两眼冒金花。这一撞不要紧,小熊又忘了妈妈让买的东西了。“妈妈让我买什么来着?”他想呀,想呀,“噢,想起来了,是木盆、瓦罐、大水缸!”

小熊夹着木盆,顶着瓦罐,抱着大水缸呼哧呼哧地回到家里。妈妈见了大吃一惊,知道他又把话忘记了。只好再给他钱说:“这 次可千万记牢啊!”小熊提着篮儿点点头:“妈妈放心吧!”这回,小熊避开了石头,绕过了大树,来到食品店,总算买好了苹果、鸭梨、牛奶糖。 小熊高兴地朝家里跑去。忽然,一阵风刮来,把他的帽子吹掉了。小熊连忙放下手中的竹篮儿,去捡帽子。等他捡起帽子往回 走的时候,忽然看见了地上的竹篮儿,里面还装着苹果、鸭梨、牛 奶糖呢!他大声喊起来:“喂,谁丢竹篮子啦?快来领呀!”你瞧这个 小熊,多好笑啊! 幼儿故事:河马大叔开店 翻斗乐开张了,河马大叔站在翻斗乐门前迎接客人。

童话故事之糖果屋

童话故事之糖果屋 小兔冰冰的妈妈要到小兔的奶奶家住些日子,于是,她做了很多糖果,作为小兔冰冰这几天的零食。 冰冰请来小狗小雪来和她做伴。一进冰冰家的门,小雪就惊叫起来:“哇,这些糖果都能够盖一座房子了!”冰冰那双红宝石般的眼睛闪 了闪:“对啊!”她们俩说干就干。 小兔冰冰家后面有片很大的树林,冰冰和小雪用小推车把糖果全部运 到了树林里。她们用硬硬的方糖当砖,用熬化的糖做黏合剂,把它们 砌起来。窗户用的是透明的水果味糖块,屋顶用的是五颜六色的珠珠 糖和星星糖,上面还镶嵌着两根特大号的彩色棒棒糖。 对这座小房子,冰冰和小雪说不出有多喜欢。当天晚上,她们俩躺在 糖果屋里睡了一觉,都做了个香香甜甜的梦。于是,她们决定邀请好 朋友们来这里玩,让大家都能做一回香香甜甜的梦。 老鼠稀里和哗啦也想到糖果屋来,他们才不稀罕做香香甜甜的梦哩, 他们是想偷吃香香甜甜的糖果。于是,他们一路嗅着香甜味儿,来到 了糖果屋前。 小雪笑呵呵地迎上前来:“欢迎你们!”稀里看看哗啦,哗啦看看稀里,他们偷偷地一笑。冰冰把小雪拉到一旁,悄声说:“老鼠最馋, 你不怕他们夜里把糖果屋吃掉吗甲”小雪却拍拍胸脯说:“我向你保证,明天早起,屋子一个洞都不会有。” 老鼠的耳朵很灵,冰冰和小雪的悄悄话稀里和哗啦都听见了,脸唰地 红了。因为有了小雪的保证,冰冰同意稀里和哗啦进屋睡觉。稀里和 哗啦躺在床上,糖果香甜的味道直往他们鼻子里钻,馋得他们口水直 往下淌。

不过,最终谁也没有去舔,谁也没有去啃,因为他们都没有忘记小雪向冰冰做的保证。“真不明白,那只傻狗为什么要相信我们?”稀里疑惑不解。哗啦一本正经地说:“想一想,在这个世界上还有谁相信我们?”想着想着,他们睡着了,都做了个香香甜甜的梦。 第二天早上,稀里和哗啦带着他们的梦悄悄地走了。冰冰和小雪来到她们的糖果屋前,只见糖果屋好好的,果然像小雪保证的那样一个洞也没有,安然无恙。小雪对冰冰说:“任何人都渴望得到别人的信任。”冰冰点了点头。

Hansel and Gretel(糖果屋的故事)

re you familiar with this picture? The first time I saw this picture I thought it must be a sweet love story, but actually it is a story about a big brother and a little sister. They are Hansel and Gretel. Hansel and Gretel are young children whose father is a woodcutter. His wife decides to take the children into the woods and leave them there to be by themselves, so that she and her husband will not starve to death. After the parents have gone to bed, Hansel sneaks out of the house and gathers as many white pebbles as he can, then returns to his room, reassuring Gretel that God will not forsake them. The next day, after their parents abandon them, the children wait for the moon to rise and then they follow the pebbles back home. Once again the stepmother orders her husband to take the children further into the woods and leave them there to die. Hansel and Gretel attempt to gather more pebbles, but find the doors locked and find it impossible to escape from their parents' house. Hansel takes a slice of bread and leaves a trail of bread crumbs to follow home. However, after they are once again abandoned, the children find that birds have eaten the crumbs and they are lost in the woods. After days of wandering, they follow a beautiful white bird to a clearing in the woods and discover a large cottage built of gingerbread and cakes, with window panes of clear sugar. Hungry and

陶行知的三颗糖经典教育故事

陶行知的三颗糖经典教育故事 教育家陶行知当小学校长时,有一天看到一个学生用泥快砸自己班上的同学,当即喝止他,并令他放学时到校长室里去。 放学后,陶行知来到校长室,这个学生已经等在门口了。可一见面,陶行知却掏出一块糖送给他,并说:这是奖给你的,因为你按时来到了这里,而我却迟到了。学生惊异地接过糖。 随之,陶行知又掏出一块糖放到他手里,说:这块糖也是奖给你的,因为我不让你在打人时你立即住手了,这说明你很尊重我,我应该奖给你。那个同学更惊异了。 陶行知又掏出第三块糖塞到他手里,说:我调查过了,你用泥块砸那些男生,是因为他们不守游戏规则,欺负女生。你砸他们,说明你很正直善良,有作斗争的勇气,应该奖励你啊!那个同学感动极了,他流着泪后悔地说:陶校长,你打我两下吧!我错了,他们毕竟是我的同学啊! 案例分析: 从此案例中,我们发现陶行知先生在处理这个事件的过程中,没有使用任何的批评性语言而是采用了表扬的方式。在案例中陶行知先生一共表扬了三次:第一次表扬学生的诚信,遵守约定按时来与他见面;第二次表扬学生的正义,能够仗义执言,帮助弱小的同学;第三次又一次以奖励一块糖的方式表扬了他。 在这三次的表扬过程中,我们能够感受到虽然奖励、表扬的方式都是一样的,但其中分量最重、含义最深的是陶行知先生对这个孩子的第三次表扬——表扬学生自己认识到了在整个事件中所犯的错误,也就是学生对自己的自我教育。 自我教育是指个体自我的精神交锋,它通过个体主体以肯定或否定的形式来自我调节,是个体或坚持或放弃或调整自我的重要信念、想法或行为,是自我作出更加合理的选择。 我认为在这个案例中,陶行知先生处理得十分巧妙,在遇到这个事件的时候,陶行知先

陶行知与四颗糖的故事

陶行知与四颗糖的故事 一次,陶行知看到学生王友用泥块砸同学,当即制止,让他放学后到校长室。陶行知来到校长室,王友已等在门口准备挨训了。没想到陶行知却给了他一颗糖,并说:“这是奖给你的,因为你很准时,我却迟到了。”王友惊疑地瞪大了眼睛。陶行知又掏出第二颗糖对王友说:“这第二颗糖也是奖给你的,因为我不让你再打人时,你立即就停止了。”接着陶行知又掏出了第三颗糖:“我调查过了,你砸的那些男生,是因为他们不遵守游戏规则,欺负女生;你砸他们,说明你很正直善良,且有跟坏人作斗争的勇气,应该奖励你啊!”王友感动极了,哭着说:“陶校长,你打我两下吧!我错了,我砸的不是坏人,是自己的同学……”陶行知这时笑了,马上掏出第四颗糖:因为你正确地认识错误,我再奖励你一颗糖……我的糖分完了,我们的谈话也结束了。” 是呀,教育家陶行知的事例能带给我们什麽启示呢? 三次家长会 第一次开家长会,幼儿园的老师对她说:“你儿子有多动症,三分钟都坐不了,你最好带他去看医生。”回家的路上,儿子问她老师说了些什么,她鼻子一酸,差点流下泪来。因为全班30位小朋友,唯有她儿子的表现最差。然而,她告诉儿子:“老师表扬了你,说宝宝原来在板凳上坐不了一分钟,现在能坐三分钟了。其他小朋友的妈妈都非常羡慕妈妈,因为全班只有宝宝进步最大。”那天晚上,她儿子破天荒地吃了两碗饭,还没让她喂。 儿子上小学了。在一次家长会上,老师对她说:“全班50名同学,这次数学考试,你儿子排第45名,他平时老老实实的,成绩为什么还这样,是不

是有智力障碍,您最好带他去医院查一查。”回到家里,她对坐在桌前的儿子说:“你的老师对你充满了信心,说你不是个笨孩子,只要能细心些,会超过你的同桌,他这次排在第21名。说这话时,她发现儿子沮丧的脸一下子舒展开来,第二天上学时,去得比平时都早。 孩子上初中。又一次家长会,她等着老师在差生的名单中点她儿子的名字。然而,这次却出乎她的意料,老师没点她儿子的名字。临别时,她去问老师,老师告诉她:“按你儿子现在的成绩,考重点中学有点儿危险。”她走出校门时,儿子在等她。一路上,她扶着儿子的肩膀,心里有一种说不出的甜蜜:“班主任对你非常满意,他说了,只要你努力,很有希望考上重点高中。” 高中毕业了。第一批大学录取通知书下达时,学校打来电话让她儿子去学校一趟。她心里不安,巴望着儿子回来。儿子回来了,把一封印有清华大学招生办公室的特快专递交到她手里,而后哭了起来:“妈妈,我知道我不是个聪明的孩子,从小到大很多人嘲笑我。在这个世界上,只有你欣赏我……”这时,她悲喜交加,十几年来凝结在心中的泪水,一个劲地往下淌,任它打在手中的信封上。。。。。。。。。。 [编后]:为什么我们的孩子、我们的学生今天不行、明天不行、后天仍然不行?为什么“她”的孩子开始看起来不行,后来却越来越行?为什么魏书生的学生开始“不行”,后来都“行”了? 为人师尊、为人父母者,应该怎样对待我们眼中的“差生”、“问题孩子”?在这个过分渲染竞争、急功近利的时代,如果有人说父母和老师的尖酸、刻薄(语言伤害)不知埋没了多少“牛顿”、“爱迪生”,这其中多半含有坐而论道的成分,因为真到自己手里,所作所为也未必好到哪里去。好学生还顾不过来呢!谁会真正在意“差生”?看看别人家的孩子,哪个不比自己的孩子行?(说“孩子自己的好”那仅是一种感情倾向,真要比起来少不得以已之短比人之长,于是乎捶胸顿足、长嘘短叹、“恨铁不成钢”也便司空见惯了。孩子即便没有问题也成了“问题孩子”)。可见,所谓“差生”、“问题孩子”根源还是在家长和教师

四颗糖的故事

览“四颗糖”的缘由 一次,陶行知先生看到学生王友正用泥块砸同学,当即制止,让他放学后到校长室。陶行知来到校长室,王友已等在门口准备挨训了。没想到陶行知却给了他一颗糖,并说:“这是奖给你的,因为你很准时,我却迟到了。”王友惊疑地瞪大了眼睛。陶行知又掏出第二颗糖对王友说:“这第二颗糖也是奖给你的,因为我不让你再打人时,你立即停止了。”接着陶行知又掏出了第三颗糖:“我调查过了,你砸的那几个男生,他们不遵守游戏规则,欺负女生;你砸他们,说明你很正直善良,且有跟坏人作斗争的勇气,应该奖励你啊!”王友感动极了,哭着说:“陶校长,你打我两下吧!我错了,我砸的不是坏人,是自己的同学……”陶行知这时笑了,马上掏出第四颗糖:“因为你能正确地认识错误,我再奖励你一颗糖……我的糖分完了,我们的谈话也结束了。” 做为老师,我们经常会遇到在思想、认识、心理、行为、学习等方面偏离常态的学生即所谓的后进生。其实从教育的角度来说,大多数学生的资质相差不大,只是许多后进生的学习兴趣没有被开发出来、引导出来,错误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没有被及时纠正……作为教育工作者应有一颗爱心,像陶行知先生那样,随时为他们准备“四颗糖”。 第一颗糖:尊重和理解之糖 给成功的人以尊重和理解,表明对别人成功的敬佩、赞美与追求;给失败的人以尊重和理解,表明对别人失败后的东山再起充满信心,是对失败者心灵创伤的良好医治。“师道尊严”是千百年来的习惯,往往会使教师在头脑中不自觉地产生一味地要求学生服从自己、尊重自己的意识,而忽略了对学生的尊重和理解,造成师生之间关系的不和谐,从而影响教育教学的效果。对于后进生我们更应该尊重他们、

理解他们,只要静下心来倾听、交流,想办法为他们的健康成长铺路搭桥,一定会发现问题的根源。许多后进生由于长期没有被家长、同学或任课教师重视,长期处在“被遗忘的角落”,就像娇嫩弱小的幼苗,得不到阳光的温暖、雨露的滋润。身为教育者若能及时给予一颗尊重和理解之糖,就能够使他们展现新的活力。如果一时不慎,完全可以使其自尊扫地,摧毁他们的精神支柱。尊重和理解是一缕春风,一泓清泉,一颗给人温暖的舒心丸,一剂催人奋进的强心针。对于那些缺少天赋或生理有某些缺陷、因学习差而抬不起头、因失败而产生挫折心理、因犯错误而受到惩罚的学生,要及时地给予尊重、给予理解、给予热情而诚恳的帮助,这样师生之间就容易产生情感共鸣,形成融洽和谐的师生关系。 第二颗糖:信任和支持之糖 对人的信任,对人的支持,是翅膀赖以飞翔的空气。后进生往往缺点不足较多,他们经常听到的是批评,遇到的是不信任的冷漠目光。教育转化后进生,教师首先要信任他们,创造有发展特长的场所,有发表见解和表现自己才能的机会。同时,也应从多方面给予帮助和扶持,在引导上下功夫,使其有所转变。正如歌德说过的一句话:“你失去了财富,你就失去了一点点;你失去了名誉,你就失去了很多;你失去了勇气,你就什么都失去了。”使后进生树立起自信心,是实现后进生转化的关键。信任是学生进步和发展的动力,只有信任和支持他们,后进生才会不断地树立信心、充满自信,才能点燃他们的希望之火。苏联著名的教育家马卡连柯在担任校长期间非常精彩地处理了一件事:一天,他派一名曾是小偷的学生谢苗去几十里外取一笔数额不小的钱。谢苗不敢相信“这种信任”,认为校长在捉弄他。他问马卡连柯:“如果我取了钱不回来怎么办?”马卡连柯真诚而平静地回答说:“少说废话!既然委托你,你就去!”当谢苗取回钱后请校长清点时,马卡连柯说:“你数过就行

一颗糖的故事

一颗糖的故事 资中县金李井镇中心幼儿园王晓庆叙事:2013年11月的一天,我们带着本班的幼儿吃了午饭后,就让他们在操垻里自由活动.他们三三俩俩在垻子里,有的在看墙报,有的在跑来跑去,有的围在一起讨论着什么…看着这些小朋友玩得兴高采烈的样子,我感到很欣慰。这时,我注意到少了两个人,也就是班上的那对双胞胎兄弟。要是以往,他们是最先到坝子玩的,而且是手舞足蹈的。今天怎么就没有看见呢?我马上到教室里去找,我刚走了两步,就看见他俩从教室里跑出来,一前一后跑得很急。我正想上前去阻止,就看见跑在前面的孩子刘福升停了下来,一脸通红喘不过气来。后面那个孩子刘福文在他背上一拳,愤怒地喊:“还给我!”刘福文这一拳把刘福升嘴里的东西打了出来。原来是一颗糖掉在了地上。这时刘福升都还在咳嗽,眼泪也咳出来了。我问他们怎么啦?刘福升低着头不说话,刘福文赶忙说:“爷爷早上给了我三个糖,他还是三个,他在路上就吃完了,他就来要我的,我不给他,他他他,他就来抢我的,抢到丢进嘴里就跑。”说完还哭了。哇塞,我听后感觉一阵后怕,太危险了。 反思:幼儿园中,除了幼儿从家带来零食,而且教师在日常生活中也会给幼儿发一些糖果作为奖励,会非常留意提醒幼儿将糖果带回家吃。孩子们拿着糖果走出教室门与家长一起回家时,他们就会迫不及待地要吃糖果,经常是边吃边在幼儿园中玩耍,家长则会让孩子自由地在园所里奔跑、游戏,家长们则远远地站在一旁,或是俩俩聊天,或是坐在花坛边休息,这时就是发生危险的隐患。孩子发生意外事故,这是作为家长、幼儿园、教师最不愿意看到的。然而,有时这也是无法避免的。因为孩子尚处在幼儿期,身体机能发展不完善,安全及自我保护意识不强。面对突发状况不知如何应对和防范,因而易受到伤害。同时,这一现象有时又是可以预防,甚至是可以避免的。以上事件,要是刘福文不在后面捶一拳,后果不堪设想,很可能导致刘福升窒息。所以它给了我三点启示:1、教师要与家长做好沟通,协助幼儿园做好幼儿的安全工作;请家长不要带圆形的硬糖等食品来幼儿园分发,离园时,教师向家长告知分发食品的情况,以便家长加强观察及提醒,家长接好幼儿要关注幼儿的活动安全。2、教师在日常生活中,要加强幼儿的安全意识培养,例如,用一些事例、故事,让幼儿讨论,如何避免危险?让幼儿知道在饮食中,要坐定吃、不奔跑、吃完后再玩。3、教师要掌握一些幼儿急症的方法,如遇到幼儿气道阻塞,可使用背部敲击法、腹部推压法,第一时间进行急救处理,减少对幼儿的伤害。

四颗糖果的故事

四颗糖果的故事——换一种教育方法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任育才学校校长时,有一次,他发现一个男同学拾起一块砖头想砸另一个同学,他及时制止了,要这个学生到他办公室去。这个男同学到了陶先生的办公室,陶先生掏出第一颗糖:“这是奖给你的,因为你很尊重我,听从了我的话。”然后掏出第二颗糖给这个学生:“第二颗糖奖给你,因为你很守时,准时到了我的办公室。”当这个同学深感意外之时,陶先生掏出第三颗糖,说:“据我了解,是一个男同学欺负一个女同学,你才想拿砖头砸人的,这应该奖励你的正义感。”这时,这个同学声泪俱下:“校长,我知道错了……”陶先生打断了学生的话,掏出第四颗糖:“你敢于承认错误,这是我奖励给你的第四颗糖,我的糖果完了,我们的谈话也就结束了。” 这个小小的故事大家都应该阅读过,面对孩子所犯的错误,没有疾言厉色地批评,没有狂风暴雨般的责骂,而是从细小的事情上,发现其身上有尊重人的品质和自我矫正的潜力。可以让我们感受陶行知的教育魅力,体现了陶老高超的育人技巧。我们平时的教育应该换换方法,对老师的疾言厉色学生只是暂时、表面的接受,要真正教育好孩子就要从孩子的心灵入手,在心灵的交流中唤醒每个孩子内心深处向上向善的本性。从孩子心灵世界中洞察变化和发展,唤起他们心灵深处自我矫正的愿望,潜移默化中达到自我教育的目的。善待学生,就是要尊重学生、关心学生、激励学生、扶持学生。 师德师风集中教育系列材料之二 教学生学会做人 当学生把“张学良”读成“张学友”时;当学生知道“林俊杰、周杰伦”,却不知道“雷锋”是谁时;当清华学子把硫酸泼向黑熊时,我们是该好好反思我们的教育的时候了!是该好好检讨我们的德育的时候了!学生在德育方面确实有很大的问题,很多学生不会“做人”。 我觉得对学校来说,不仅要教给学生知识,更重要的是教会学生如何做人,因此,学校德育工作显得尤其重要。但是德育工作的成效又不如教学工作来得快,且社会对学校的评价制度还没有根本的转变,社会还是以学生成绩来论“英雄”,很少从德育成效来评价学校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