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铸件设计规范

铸件设计规范

铸件设计规范
铸件设计规范

小鸭模具铸件设计规范

一、铸件的铸造精度

※模具设计时必须考虑要铸件的铸造精度

二、铸件的结构设计

1>筋的厚度及间距

筋的厚度及间隙应注意看与厂家签订的技术要求,一般筋厚不低于30mm;筋的间距(图中A、B尺寸)一般为筋厚(T)8~12倍。

压料圈的筋间距一般取10倍,

压料板可以取12~14倍,

模板外周加强筋的间距可取至14~18倍

2>筋的布置

尽量避免斜交差米字型筋▼

非直角时加大圆角▼

筋设置避免集中交叉(T 字型筋为首选▼

筋厚尽量均匀▼

铸造困难处、或埋死、或开孔实型贴角困难处,手指不能伸进处都可视为铸造

性不佳▼

不同宽的筋交叉时的注意事项▼

3>铸造孔设计

减重孔▼

可能情况下,筋全部设减重孔,但是铸件强度不足时,应慎重对待。

窥视孔

从侧面查看压料板等是否到底▼

为测定间隙,在上、下模的压件器,导向腿处开40X60 的窥视孔▼

连接功能铸造孔▼

偏重心的铸空,当浇入铁水,实型气化后,砂芯会因偏重而变形,特别是铸空大、偏重心大时,必须在侧设置铸造孔与另一砂芯连接,以实现加强的功能。

废料滑道用铸孔,为方便安装滑道、清砂等▼

安装零件用铸造孔▼

安装冲孔凸模和斜楔滑块等用铸造孔

排水孔▼

模具清洗时,在模具不翻转的情况下保证清洗液流出,特别是带侧冲部件等;

清除机械加工时的碎屑;

漏水孔应该设计在立筋之间,应在铸造时铸出必须图纸说明,下凹的部件应设置一个以上

装夹孔▼

拉延凸模、压料板和侧冲滑块等铸件装夹用,设置于侧面最小100×40铸出孔或凹槽带型面的铸件如拉延凸模,在型面一侧应加工艺凸台

4>挖空设计

H<3A 或3B 时,上下侧挖空;H>3A 或3B 时,侧面挖空▼

侧挖空尺寸▼

注: A<100 时,则B=A; 200<A<100 时,则B=1.5A; A>200 时,B(最大)=3A 超过上述规定时,在上、下底面及侧筋上开孔,见下图▼

三、铸件的空刀设计

加工面的空刀一般取10mm,挡块部分可取5mm

两加工面相交处的空刀槽,宽度最小30mm,深度最大20mm

四、倒角设计

原则上凸角取5 X45°,凹角取15X45°,有强度要求时也可取大于上述值;

铸件起吊时钢丝绳经过的部分去R20以上。

五、吊装设计

※吊耳的作用在于搬运、翻转模具,四个吊耳应能承受搬运重量(模具总重量),两个吊耳要能承受翻转重量(单件重量);

※吊耳在模具上的位置应以模具重心线为中心;

※吊耳设计时要注意在吊装时不要与其它零件(如导柱、限位器等)干涉;

起吊孔

起吊用铸孔ф50 以上(小件ф40 以上),原则上为通孔▼

通孔不可实现时,加大铸孔直径:

重量:1 吨以下ф60;

1-2 吨ф80;

3 吨以上ф100

铸造式吊耳

铸造式起重棒应为设计首选,模具重量小于4.5T时使用

插销式吊耳(QM1503-93)

?模具重量超过4.5T时必须使用插销式吊耳;

?吊耳形状试模具结构尺寸而定;

?吊耳的整体结构(包括基座和插入式吊耳)应距离底面和边缘10mm以上,防止撞破损;

?在插销式吊耳的宽度方向上要设计纵向筋,强度脆弱时应设计中间加强筋;

铸入式吊耳(QM1501-93)

按标准件手册设计,注意按翻转重量设计

六、加工基准

※基准面设置方便,适用性广泛(有些零件不适宜采用基准孔)所以应用比较普遍。

※但是在模具修改、返修时,如果零件上又安装了导柱,使用基准面不太方便。

※基准孔比较精确,但是使用中切屑、灰尘等杂物容易使孔堵塞,也容易因积水而生锈。※基准面、基准孔各有利弊,选用时视具体零件情况确定,也可以同时采用。

基准孔▼

※基准孔一般设在模具中心线上,也可以设置在坐标线上。

※基准孔应设置在有效工作面范围之外。

※尽可能在等高面上,也可以在不等高面上将基准孔周围φ25区域锪平。

※尽可能使L1等于L2。

※L1、L2、L3尽可能大些。

基准面▼

※基准面共设置四组,每组分上、下平面,对应的上、下平面位置可以错开,大小也可以不一样。

※基准面设置在零件的两个侧面的非工作部分上,两侧的基准面应相互垂直。对装在其它※零件内部的模具零件,可利用导板安装面来作为基准面,或将非工作部分铣出几处小平面来作基准面,而不另外设置突起的基准面。

※同一套模具的上、下零件,基准面的方位应一致(如同按模具的正面和左面设置),以方便同时加工安装找正。

※尺寸L1、L2、L3应尽可能大一些,而且应为L1的70%以上,以便安装找正时保证平行度要求。

※基准面加工完后,其距模具中心线的实际尺寸应标记在基准面上。

七、铸字规范

※上模左侧铸字区内铸出的文字:第一行标识“零件图号”、第二行标识“模具图号”、第三行靠左侧标识制件“左或右”、第三行靠右侧标识“上模重量(单位:KG)”;

※下模铸字区内铸出的文字:第一行标识“模具图号”、第二行靠左侧标识制件“左或右”、第二行靠右侧标识“模具总重量(单位:KG)”;

※模具前侧标记“F”铸在模具前侧醒目位置字高尽量大;

※送料方向标记铸在模具左侧;

※一般英文字母与数字尺寸:宽21,高30;

※铸字涂装颜色:白色。

八、铸造试棒

铸造试棒应放置于不干涉冲压生产的位置

试棒规格:

九、压板槽

压板槽数量

压板槽结构

压板槽与加强筋的最小间距

压板槽靠近端头的设计

十、减重孔

翻边整形模

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J版

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 范J版 集团标准化办公室:[VV986T-J682P28-JP266L8-68PNN]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 GBJ 140-90 (1997年版) 主编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安部 批准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 实施日期:1991年8月1日 中国计划出版社 1998 北京

第一章总则 第1.0.1条为了合理配置灭火器,有效地扑救工业与民用建筑初起火灾,减少火灾损失,保护人身和财产的安全,特制定本规范。 第1.0.2条本规范适用于新建、扩建、改建的生产、使用和贮存可燃物的工业与民用建筑工程。 本规范不适用于生产、贮存火药、炸药、弹药、火工品、花炮的厂(库)房,以及九层及九层以下的普通住宅。 第1.0.3条配置的灭火器类型、规格、数量以及设置位置应作为建筑设计内容,并在工程设计图纸上标明。 第1.0.4条.建筑灭火器的配置设计,除执行本规范的规定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的有关标准、规范的要求。 第二章灭火器配置场所的危险等级和灭火器的灭火级别 第2.0.1条工业建筑灭火器配置场所的危险等级,应根据其生产、使用、贮存物品的火灾危险性、可燃物数量、火灾蔓延速度以及扑救难易程度等因素,划分为以下三级: 一、严重危险级:火灾危险性大、可燃物多、起火后蔓延迅速或容易造成重大火灾损失的场所; 二、中危险级:火灾危险性较大、可燃物较多、起火后蔓延较迅速的场所; 三、轻危险级:火灾危险性较小、可燃物较少、起火后蔓延较缓慢的场所。

工业建筑灭火器配置场所的危险等级举例见本规范附录二。 第2.0.2条民用建筑灭火器配置场所的危险等级,应根据其使用性质、火灾危险性、可燃物数量、火灾蔓延速度以及扑救难易程度等因素,划分为以下三级: 一、严重危险级:功能复杂、用电用火多、设备贵重、火灾危险性大、可燃物多、起火后蔓延迅速或容易造成重大火灾损失的场所; 二、中危险级:用电用火较多、火灾危险性较大、可燃物较多、起火后蔓延较迅速的场所; 三、轻危险级:用电用火较少、火灾危险性较小、可燃物较少、起火后蔓延较缓慢的场所。 民用建筑灭火器配置场所的危险等级举例见本规范附录三。 第2.0.3条火灾种类应根据物质及其燃烧特性划分为以下几类: 一、A类火灾:指含碳固体可燃物,如木材、棉、毛、麻、纸张等燃烧的火灾; 二、B类火灾:指甲、乙、丙类液体,如汽油、煤油、柴油、甲醇、乙醚、丙酮等燃烧的火灾; 三、C类火灾:指可燃气体,如煤气、天然气、甲烷、丙烷、乙炔、氢气等燃烧的火灾; 四、D类火灾:指可燃金属,如钾、钠、镁、钛、锆、锂、铝镁合金等燃烧的火灾;

钣金件设计规范

钣金结构件可加工性设计规范 1范围和简介 1.1范围 本规范规定了钣金结构设计所要注意的加工工艺要求。 本规范适用于钣金结构设计必须遵守的加工工艺要求。 1.2简介 我司产品结构件主要是由钣金材料经过冲压加工而成,这些冲压件的几何形状、尺寸和精度对冲压工艺影响很大。冲压件具有良好的加工工艺性有利于节省材料、减少工序、提高模具使用寿命和产品质量,同时,可以有效的降低产品成本。 按钣金件的基本加工方式,如冲裁、折弯、拉伸、成型,本规范通过阐述每一种加工方式所要注意的工艺要求,提出对钣金件结构设计的限制。 1.3关键词 钣金、冲裁、折弯、拉伸、成形、排样、最小弯曲半径、毛边、回弹、打死边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规范的引用而成为本规范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规范,然而,鼓励根据本规范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规范。 3 冲裁分为普通冲裁和精密冲裁,由于加工方法的不同,冲裁件的加工工艺性也有所不同。目前我司通信产品结构件一般只用到普通冲裁。下面介绍冲裁的工艺性,是指普通冲裁的结构工艺性。 3.1冲裁件的形状和尺寸尽可能简单对称,使排样时废料最少。 3.2

图3.2.1 冲裁件圆角半径的最小值 3.3冲裁件应避免窄长的悬臂与狭槽 冲裁件的凸出或凹入部分的深度和宽度,一般情况下,应不小于1.5t(t为料厚),同时应该避免窄长的切口与和过窄的切槽,以便增大模具相应部位的刃口强度。见图3.3.1。 3.4 图3.4.1 冲孔形状示例 * 高碳钢、低碳钢对应的公司常用材料牌号列表见第7章附录A。 表1冲孔最小尺寸列表

五金模具设计规范

五金模具设计规范 1.目的: 为了规范五金模具设计,进一步完善设计标准,推行标准作业,降低模具设计错误率,实现模具设计快速作业,适应工厂发展要求,提高公司机械化、自动化程度,不断创新、不断完善、提高公司的模具设计水平,特制订本规范. 2.范围: 适用于本公司所有五金模具的设计. 3.权责: 3.1.设计课:负责所有的模具设计工作. 4.定义: 5.作业内容: 5.1.设计前期确认分析 5.1.1.模具设计分析:接到客户/技术部的开模相关资料(CAD图文件,3D图文件或实物产品) 及技术要求,针对资料和要求按以下内容进行开模前评估: 5.1.1.1.模具在设计与制作上有无困难处(例如:孔到边的距离大小,折弯高度); 5.1.1.2.产品本身的展开后是否有干涉或强度不足; 5.1.1.3.原材料特性性能是否满足要求,可能会产生的缺陷(如撕裂、抽引高度不足等); 5.1.1.4.根据以往同类模具制作经验判断可行性(冲头强度、产品尺寸公差等); 5.1.1.5.生产过程中影响产品质量(成型及尺寸)的因素; 5.1.1. 6.后加工过程中影响产品质量(成型及尺寸)的因素; 5.1.1.7.产品的料纹和披锋方向有无要求,是否要求压披锋和压披锋具体位置; 5.1.1.8.产品的平面度,同心度,表面外观,垂直角度有无严格的要求以及分析个别极限偏差; 5.1.1.9.根据产品的结构,产品订单量的大小确定模具结构(工程模/连续模); 5.1.1.10.根据产品结构大小确定排样图和产品的出模数; 5.1.1.11.产品上能否有工艺孔(如:连续模搭边料的接口要求); 5.1.1.12.产品表面是否喷油/喷粉(决定孔径公差取值偏向);

施工现场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文档

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 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 GBJ 140-90 (2019 年版)主编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安部批准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施行日期:1991 年8 月1 日第一章 第10.1.0.1 条为了合理配置灭火器,有效地扑救工业与民用建筑初起火灾,减少火灾损失,保护人身和财产的安全,特制定本规范。 第10.1.0.2 条本规范适用于新建、扩建的生产、使用和贮存可燃物的工业与民用建筑工程。 本规范不适用于生产、贮存火药、弹药、火工品、花炮的厂(库)房,以及九层以下的普通住宅。 第10.1.0.3 条配置的灭火器类型、规格、数量以及设置位置应作为建筑设计内容,并在工程设计图纸上标明。 第10.1.0.4 条建筑灭火器的配置设计,除执行本规范的规定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的有关标准、规范的要求。 第二章 第10.2.0.1 条 工业建筑灭火器配置场所的危险等级,应根据其生产、使用、物数量、火灾蔓延速 贮存物品的火灾危险性、可燃 度以及扑救难易程度等因素,划分为以下三级:一、严重危险级:火灾危险性大、可燃物多、起火后蔓延迅速或容易造成重大火灾损失的场所; 二、中危险级:火灾危险性较大、可燃物较多、起火后蔓延较迅速的场所; 三、轻危险级:火灾危险性较小、可燃物较少、起火后蔓延较缓慢的场所。工业建筑灭火器配置场所的危险等级举例见本规范附录二。 第10.2.0.2 条 民用建筑灭火器配置场所的危险等级,应根据其使用性质、火灾危险性、可燃物数量、火灾蔓延速度以及扑救难易程度等因素,划分为以下三级:

一、严重危险级:功能复杂、用电用火多、设备贵重、火灾危险性大、可燃物多、起火后蔓延迅速或容易造成重大火灾损失的场所; 二、中危险级:用电用火较多、火灾危险性较大、可燃物较多、起火后蔓延较迅速的场所; 三、轻危险级:用电用火较少、火灾危险性较小、可燃物较少、起火后蔓延较缓慢的场所。 民用建筑灭火器配置场所的危险等级举例见本规范附录三。 第10.2.0.3 条火灾种类应根据物质及其燃烧特性划分为以下几类: 一、 A 类火灾:指含碳固体可燃物,如木材、棉、毛、麻、纸张等燃烧的火灾; 二、 B 类火灾:指甲、乙、丙类液体,如汽油、煤油、甲醇、乙醚、丙酮等燃烧的火灾; 三、 C 类火灾:指可燃气体,如煤气、天然气、甲烷、乙炔、氢气等燃烧的火灾; 四、 D 类火灾:指可燃金属,如钾、钠、镁、钛、锆、锂、铝镁合金等燃烧的火灾;五、带电火灾:指带电物体燃烧的火灾。第10.2.0.4 条灭火器的灭火级别应由数字和字母组成,数字应表示灭火级别的大小,字母(A 或B )应表示灭火级别的单位及适用扑救火灾的种类。 第三章 第10.3.0.1 条灭火器应按下列因素和选择: 一、灭火器配置场所的火灾种类; 二、灭火有效程度; 三、对保护物品的污损程度; 四、设置点的环境温度; 五、使用灭火器人员的素质。

冲压件钣金设计规范

一冲压件的分类 冲压件按其主要工序可以分为: 拉延件:毛坯(板料)在拉延工序中,有很大的拉伸、压缩变形; 一般拉延件:她的拉延工序在有压边力的情况下,在单动压床上进行。如梁、加强板等; 大型覆盖件:它的拉延工序主要以双动压床为主; 外覆盖件:它的曲面是外形面的一部分,有外形设计给出数据。结构设计时充实与周边件的联结结构,分块与间隙;如车门外板,前围外板,侧围外板,顶盖等;内覆盖件:其曲面结构是根据功能、强度、刚度要求来设计。如车门里板、后围内板、地板等; 成型件:毛坯在成型工序中,材料有局部的拉延、压缩及弯曲变形,他的主要工序在无压边力情况下,在单动压床上进行。如梁、加强板等; 弯曲件(压弯件):毛坯在弯曲工序中,材料只有弯曲变形,基本无拉伸、压缩变形。有压弯、卷圆、滚压成型等工序。如支架、铰链等。 二点焊 点焊焊点直径,焊点间的最小距离,板件的最小搭(对)接边尺寸等与板件厚度之间的关系:

注: 1、板料厚度: 1)两层板焊接时,t为厚度小的板厚值; 2)三层板焊接时,厚板夹在中间时,t为薄板厚度值;薄板夹在中间时,t为厚板厚度值; 3)在两层板焊接时,厚薄板厚度之比不能大于3。在三层板焊接时,总厚不大于薄板厚度的4倍。 2、焊接方法的选择:

板料厚度在1.6以下,一般选点焊; 板料厚度在1.6—3.2,可选点焊或熔接焊; 板料厚度在3.2以上,一般选择熔焊; 3、焊点强度为剪切强度,板料的强度极限为30Kg/mm2。三最小冲孔尺寸: 孔与孔、孔与边缘的最小尺寸:

C: 大于或等于3-5t

外凸圆的最大翻边高度:

平板件的最小翻边高度: 翻边,拉延,成形时,最小内圆角半径: 落料的最小圆角半径:

机加工零件成本核算

机加工费用构成,一般按照工时给的!如果你要加工一个工件,首先是对方的材料费用;然后是为了购买工件的一些差旅费用(一般没有);最主要的是你要加工的工件所需要的加工工时,一般车工10-20元/小时,钳工要少一点大概10-15/小时;其余不在例举;如果没有现成的工具(如刀具、模具),所购买的费用也是需要你承担一部分的或全部;最后加起来就是你要付的加工费用! ------------- 材料费、机器折旧、人工费、管理费、税等基本的是要的。或者是材料费、加工费和税,还有业务费用,运输费用,做预算需要多市场有一个很透彻的了解,不在其中摸爬滚打几年会完全摸不到头绪,就连我的老师也常常会感慨!一点不留心都不行啊!----------- 工艺的问题了应该包括材料费、加工费(采用何种加工价钱就不一样了)、设备折旧费、工人工资、管理费、税等。主要是先确定工艺,即加工方法,然后根据工艺来计算工时,由工时来确定单个零件的基本加工费用,再加上其他的费用。工艺是个很复杂的学问啊一个零件采用不同的工艺,价格有差异的附,各个工种加工工时基本价其实各种工种的工时价格并没有固定的,会根据工件的难易,设备的大小,性能的不同而不同,当然关键的有看你的量是多少了,不过一般来说它都有一个基本价,在基本价之间浮动. 1.车基本价:20-40 具体的有根据实际情况而定,象小件,很简单的工时就小于20元;有时甚至只有10元例如一些大的皮带轮,加工余量大,老板只赚铸铁粉的钱就够了;有时如果工件大的话,一般市面上没法加工的就可以高点,两三倍,别人也没办法. 2.磨基本价:25-45

3.铣基本价:25-45 4.钻基本价:15-35 5.刨基本价:15-35 6.线割基本价:3-4/900平方毫米 7.电火花基本价:10-40,单件一般按50/件(小于1个小时) 8.NC基本价:比普通的贵它个2-4倍 9.雕刻:一般都是单件的.50-500/件当然还是一句话.具体产品具体价格.以上价格只给做参考,如果各位有什么经验,希望大家也能说出来,大家一起交流。 (信息来源:机械电子频道子站) 序号设备名称型号加工范围加工费用(元/时) 1 车床C616 Φ320×750~1000 11 2 车床C6140 Φ400×1000~2000 13 3 车床J1-MAZAK Φ460×1000~2000 15 4 车床C6150 Φ460×1000~2000 15

《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GB 50140-2005条文说明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 GB 50140-2005 条文说明

目次 1 总则(33) 2 术语和符号(35) 2.1 术语(35) 2.2 符号(37) 3 灭火器配置场所的火灾种类和危险等级(38) 3.1 火灾种类(38) 3.2 危险等级(39) 4 灭火器的选择(43) 4.1 一般规定(43) 4.2 灭火器的类型选择(45) 5 灭火器的设置(48) 5.1 一般规定(48) 5.2 灭火器的最大保护距离(53) 6 灭火器的配置(56) 6.1 一般规定(56)

6.2 灭火器的最低配置基准(57) 7 灭火器配置设计计算(59) 7.1 一般规定(59) 7.2 计算单元(60) 7.3 配置设计计算(61) 1 总则 1.0.1 本条阐述了制订和修订本规范的意义和目的,强调只有合理、正确地配置灭火器,才能真正加强建筑物内的灭火力量,及时、有效地扑救各类工业与民用建筑的初起火灾。

众所周知,灭火器的应用范围很广,全国各地的各类大、中、小型工业与民用建筑都在使用,到处皆有;灭火器是扑救初起火灾的重要消防器材,轻便灵活,稍经训练即可掌握其操作使用方法,可手提或推拉至着火点附近,及时灭火,确属消防实战灭火过程中较理想的第一线灭火装备。在建筑物内正确地选择灭火器的类型,确定灭火器的配置规格与数量,合理地定位及设置灭火器,保证足够的灭火能力(即需配灭火级别),并注意定期检查和维护灭火器,就能在被保护场所一旦着火时,迅速地用灭火器扑灭初起小火,减少火灾损失,保障人身和财产安全。 1.0.2 本条规定了本规范的适用范围和不适用范围。本规范适用于应配置灭火器的,生产、使用和储存可燃物的,新建、改建、扩建的各类工业与民用建筑工程(包括装修工程),亦即:凡是存在(包括生产、使用和储存)可燃物的工业与民用建筑场所,均应配置灭火器。这是因为有可燃物的场所,就存在着火灾危险,需要配置灭火器加以保护。反之,对那些确实不生产、使用和储存可燃物的建筑场所,当然可以不配置灭火器。这里还需要说明的是:本规范中的可燃物系指广义范围的可燃烧物质,亦即除了不燃物之外,凡可燃固体物质、易燃液体、可燃气体、可燃金属等都归属于可燃物的范畴。因此,即使是耐燃物,由于其仍然还是能够燃烧的,故也属于可燃物。 鉴于目前我国尚无专门用于扑救炸药、弹药、火工品、花炮火灾的定型灭火器,因此,本规范暂定不适用于生产和贮存炸药、弹药、火工品、花炮的厂房和库房。 1.0.3 本条规定系根据国内目前尚有少数地区和单位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在工程设计阶段不够重视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的情况和实际需求而提出的。本条要求在建筑消防工程设计时就应当按照本规范的各章规定正确选择和配置灭火器,进行建筑灭火器配置的设计与计算,应将配置灭火器的类型、规格、数量及其设置位置作为建筑消防工程的设计内容,并在工程设计图上标明。建设单位需将新建、改建、扩建的各类工业与民用建筑工程(包括装修工程)的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图、设计计算书和建筑灭火器配置清单送建筑工程所在地的县级以上公安消防监督部门审核,并将配置灭火器的所需费用计入基建设备概算。各地各级公安消防监督部门根据公安部30号令、61号令和本规范,在审核建筑

华为的钣金件设计规范

DKBA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企业技术规范 DKBA4031-2003.06钣金结构件可加工性设计规范 2003-06-30发布2003-07-XX实施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发布

目次 前言 (5) 1范围和简介 (6) 1.1范围 (6) 1.2简介 (6) 1.3关键词 (6) 2规范性引用文件 (6) 3冲裁 (6) 3.1冲裁件的形状和尺寸尽可能简单对称,使排样时废料最少。..6 3.2冲裁件的外形及内孔应避免尖角。 (6) 3.3冲裁件应避免窄长的悬臂与狭槽 (7) 3.4冲孔优先选用圆形孔,冲孔有最小尺寸要求 (7) 3.5冲裁的孔间距与孔边距 (8) 3.6折弯件及拉深件冲孔时,其孔壁与直壁之间应保持一定的距离8 3.7螺钉、螺栓的过孔和沉头座 (8) 3.8冲裁件毛刺的极限值及设计标注 (9) 3.8.1冲裁件毛刺的极限值 (9) 3.8.2设计图纸中毛刺的标注要求 (9) 4折弯 (10) 4.1折弯件的最小弯曲半径 (10) 4.2弯曲件的直边高度 (10) 4.2.1一般情况下的最小直边高度要求 (10)

4.2.2特殊要求的直边高度 (11) 4.2.3弯边侧边带有斜角的直边高度 (11) 4.3折弯件上的孔边距 (11) 4.4局部弯曲的工艺切口 (12) 4.4.1折弯件的弯曲线应避开尺寸突变的位置 (12) 4.4.2当孔位于折弯变形区内,所采取的切口形式 (12) 4.5带斜边的折弯边应避开变形区 (13) 4.6打死边的设计要求 (13) 4.7设计时添加的工艺定位孔 (13) 4.8标注弯曲件相关尺寸时,要考虑工艺性 (14) 4.9弯曲件的回弹 (14) 4.9.1折弯件的内圆角半径与板厚之比越大,回弹就越大。..14 4.9.2从设计上抑制回弹的方法示例 (14) 5拉伸 (15) 5.1拉伸件底部与直壁之间的圆角半径大小要求 (15) 5.2拉伸件凸缘与壁之间的圆角半径 (15) 5.3圆形拉伸件的内腔直径 (15) 5.4矩形拉伸件相邻两壁间的圆角半径 (15) 5.5圆形无凸缘拉伸件一次成形时,其高度与直径的尺寸关系要求 16 5.6拉伸件设计图纸上尺寸标注的注意事项 (16) 5.6.1拉伸件产品尺寸的标准方法 (16)

五金冲压模具设计规范

汽车覆盖件模具设计 通用规范

一、模具使用寿命,大小模具定义 模具使用寿命:30万次 二、模具导向方 式 模具类型 外形 导向方式 导向腿结构 拉延类 小型 □ A □ B □ C □ D ■ E □ Ⅰ ■ Ⅱ 中型 ■ A □ B □ C □ D □ E □ Ⅰ ■ Ⅱ 大型 ■ A □ B □ C □ D □ E □ Ⅰ ■ Ⅱ 修边冲孔类 小型 □ A □ B ■ C □ D □ E □ Ⅰ ■ Ⅱ 中型 □ A ■ B □ C □ D □ E □ Ⅰ ■ Ⅱ 大型 □ A ■ B □ C □ D □ E □ Ⅰ ■ Ⅱ 斜楔模、成形、翻边整形类 (不带冲切) 小型 □ A □ B □ C □ D ■ E □ Ⅰ ■ Ⅱ 中型 ■ A □ B □ C □ D □ E □ Ⅰ ■ Ⅱ 大型 ■ A □ B □ C □ D □ E □ Ⅰ ■ Ⅱ 斜楔模、成形、翻边整形类 (带冲切) 小型 □ A ■ B □ C □ D □ E □ Ⅰ ■ Ⅱ 中型 □ A ■ B □ C □ D □ E □ Ⅰ ■ Ⅱ 大型 □ A ■ B □ C □ D □ E □ Ⅰ ■ Ⅱ 落料冲孔类 小型 □ A □ B ■ C □ D □ E □ Ⅰ ■ Ⅱ 中型 □ A □ B ■ C □ D □ E □ Ⅰ ■ Ⅱ 大型 □ A ■ B □ C □ D □ E □ Ⅰ ■ Ⅱ 防差错措施 ■ 需要,右侧两导柱间距及导板加大10mm 。 □ 不需要。 类型 方式 类型 A 、导向退 B 、导向退+导柱 C 、导柱 D 、导柱组 E 、导板 导向方式 注意:导向装置不能承受侧向力,有侧向力时需增加直接反侧装置平衡侧向力 导向腿结 Ⅰ、角落导向腿(外导) Ⅱ、中心导向腿(内导) 类型 尺寸范围 小型模具 模具的长度+宽度≤1800 中型模具 1800<模具的长度+宽度<3500 大型模具 模具的长度+宽度≥3500

(汽车行业)汽车钣金件检具设计规范

钣金件 检具制作范 xx公司 检具概论 检具是冲压件和焊接件等在线检测检验夹具的简称,与其它文件中提到的样架具有相同意义。检具是一种按需方特定要求专门制造的检测工具。检具的形面必须根据零件的CAD数据铣削加工,能体现零件的所有参数,对零件进行定性检测。对于零件上的某些极重要的功能性尺寸,还能利用检具进行数值检测。检具还应具有测量支架的功能,但是当检具在线检测功能与测量支架功能不能同时满足时,应首先满足检具的在线检测功能。 检具的设计、制造和验收应以产品图纸和主模型(或CAD数据)为基准。当零件无主模型(或CAD数据)时,应以产品图纸和经需方认可的样件作为依据。

在正常使用频率和良好的保养维护情况下,应保证检具与其对应的压延模具和焊接夹具有相同的使用寿命。 检查治具式样决定时考虑事项: A.成品要求精度的部位及精度确认方法。 B.精度要求的重要度及确认方法。 C.成品在冲压加工时产生变形量考虑。 D.使用上之考虑(方便、轻量化)。 E.整体结构坚实不变形。 目次 检具概述 一.单件检具式样说明 (1) 1.检查治具基本式样 (2) 1.1基本式样 (2) 1.2使用目的 (2) 1.3使用材料 (2) 1.3.1轮廓表面 (2) 1.3.2检具骨架 (2) 1.3.3基准块 (3) 2.制作式样说明 (3) 2.1检查治具制作方向 (3) 2.2剪线及成品末端式样 (4)

2.3折线 (4) 2.4一般孔 (4) 2.5翻边孔 (4) 2.6钣件定位 (6) 2.6.1基准孔 (7) 2.6.2零贴面 (10) 2.6.3支撑与夹持 (11) 3.检具制作基本要求 (11) 3.1形状面要求 (12) 3.1.1检查面 (12) 3.1.2非检查面 (12) 3.1.3零接触面 (13) 3.2分割体 (14) 3.2.1钣件检查 (14) 3.2.2钣件检查需要 (14) 3.3端面样板 (15) 3.4钣件固定 (15) 3.5治具搬运 (16) 3.5.1吊取装置 (16) 3.5.2搬运孔 (17) 4.途装 (18) 4.1检查作业性质之区分 (18)

壳体零件机械加工工艺及工艺装备设计

壳体零件机械加工工艺规程制订及工艺装备设计

目录 第一部分工艺设计说明书……………………………………………………………………………第二部分第05道工序夹具设计说明书……………………………………………………………第三部分第08道工序刀具设计说明书……………………………………………………………第四部分第08号工序量具设计说明书……………………………………………………………第五部分毕业设计体会………………………………………………………………………………

陕西航空职业技术学院 二零零七届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 专业:机械制造班级:机制5022班姓名:学号:13# 一、设计题目:壳体零件机械加工工艺规程制订及工艺装备设计 二、设计条件: 1、零件图 2、生产批量:中批量生产 三、设计内容: ㈠零件图分析: 1、零件图工艺性分析(结构工艺性及条件分析); 2、绘制零件图。 ㈡毛坯选择 ㈢机械加工工艺路线确定: 1、加工方案分析及确定 2、基准的选择 3、绘制加工工艺流程图 ㈣工序尺寸及其公差确定 1、基准重合时(工序尺寸关系图绘制); 2、利用工序尺寸关系图计算工序尺寸; 3、基准重合时(绘制尺寸链图)并计算工序尺寸。 ㈤设备及其工艺装备的确定 ㈥切削用量及工时定额确定:确定全部工序切削用量及工时定额。 ㈦工艺文件制订: 1、编写工艺文件设计说明书: 2、编写工艺规程: ㈧指定工序机床夹具设计 1、工序图分析; 2、定位方案确定; 3、定位误差计算; 4、夹具总装图绘制; ㈨刀具、量具设计 四设计任务(工作量): 1、零件机械加工工艺规程制订设计说明书一份; 2、工艺文件一套(含工艺流程卡片、某一道工序的工序卡片、全套工序附图); 3、机床夹具设计说明书一份; 4、夹具总装图一张(A2图纸);零件图两张(A4图纸); 5、刀量具设计说明书一份; 6、刀具工作图一张(A4图纸);量具图一张(A4图纸)。 五起止日期: 2006年11月28日——2007年1月20日(共8周) 六指导教师: 七审核批准 教研室主任:系主任: 八设计评语: 年月日九设计成绩:年月日

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GB新编

目录

4 灭火器的选择 4.1 一般规定 4.1.3 在同一灭火器配置场所,当选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类型灭火器时,应采用灭火剂相容的灭火器。 4.2 灭火器的类型选择 4.2.1 A类火灾场所应选择水型灭火器、磷酸铵盐干粉灭火器、泡沫灭火器或卤代烷灭火器。 4.2.2 B类火灾场所应选择泡沫灭火器、碳酸氢钠干粉灭火器、磷酸铵盐干粉灭火器、二氧化碳灭火器、灭B类火灾的水型灭火器或卤代烷灭火器。 极性溶剂的B类火灾场所应选择灭B类火灾的抗溶性灭火器。 4.2.3 C类火灾场所应选择磷酸铵盐干粉灭火器、碳酸氢钠干粉灭火器、二氧化碳灭火器或卤代烷灭火器。 4.2.4 D类火灾场所应选择扑灭金属火灾的专用灭火器。 4.2.5 E类火灾场所应选择磷酸铵盐干粉灭火器、碳酸氢钠干粉灭火器、卤代烷灭火器或二氧化碳灭火器,但不得选用装有金属喇叭喷筒的二氧化碳灭火器。 5 灭火器的设置 5.1 一般规定 5.1.1 灭火器应设置在位置明显和便于取用的地点,且不得影响安全疏散。 5.1.5 灭火器不得设置在超出其使用温度范围的地点。 5.2 灭火器的最大保护距离 5.2.1 设置在A类火灾场所的灭火器,其最大保护距离应符合表5.2.1的规定。 表5.2.1 A类火灾场所的灭火器最大保护距离(m) 5.2.2 设置在B、C类火灾场所的灭火器,其最大保护距离应符合表5.2.2的规定。 表5.2.2 B、C类火灾场所的灭火器最大保护距离(m) 6 灭火器的配置 6.1 一般规定 6.1.1 一个计算单元内配置的灭火器数量不得少于2具。 6.2 灭火器的最低配置基准 6.2.1 A类火灾场所灭火器的最低配置基准应符合表6.2.1的规定。 表6.2.1 A类火灾场所灭火器的最低配置基准 6.2.2 B、C类火灾场所灭火器的最低配置基准应符合表6.2.2的规定。 表6.2.2 B、C类火灾场所灭火器的最低配置基准 7 灭火器配置设计计算 7.1 一般规定 7.1.2 每个灭火器设置点实配灭火器的灭火级别和数量不得小于最小需配灭火级别和数量的计算值。 7.1.3 灭火器设置点的位置和数量应根据灭火器的最大保护距离确定,并应保证最不利点至少在1具灭火器的保护范围内。

机加工零件的报价步骤

机加工件报价的步骤 本文涉及内容来自互联网,仅供非标零件加工、机械加工、精密零件加工等行业参考,实际要根据各工厂的设备、技术水平情况而定! 机加工件报价的步骤: 一、基本报价 下面所叙内容均为不含税价格,首先务必弄清楚年产量,是新产品还是成熟产品,明确质量要求,特别是模具费用承担问题,稍有不慎就亏本,做到心中有数后,才能报价。 1、材料部分(不含税价格) SPCC0.5 5.7元/Kg SPCC1.0 5.2元/Kg SPCC1.5 5.1元/Kg SPCC2.0 5.1元/Kg SPCC2.5 5.0元/Kg SPCC3.0 5.1元/Kg SPCC3.5 5.0元/Kg SPCC0.8 5.1元/Kg DW800/0.58.1元/Kg SPCC1.2 4.8元/Kg 3240/0.8 24元/Kg铝板26元/Kg 紫铜板30元/Kg 黄铜板27元/Kg 20CrMo∮28=3.5元/Kg ∮36=3.9元/Kg 毛坯计算:小零件按正方形毛坯,带料根据料宽具体计算,大零件按板料100宽X200长X0.1厚X7.85 g/cm3=15.7 Kg具体计算。 2、电镀费(不含税价格)最好是计算表面积,搞清是挂镀还是滚镀。 A 、计算公式:净重? Kg x ?元/Kg=?元,滚镀价要低些。 B、厚t≥2.5mm DZn=1.8元/Kg DNi=20元/Kg C、2.5>t≥1.2mm DZn=2.0元/Kg DNi=22元/Kg D、t<1.2mm DZn=2.2元/Kg DNi=24元/Kg 3、包装(不含税) 4、回收成本i元 废铜7元/Kg 废铁料:0.8元/Kg 5、工时(务必熟悉定额)(不含税) (1)、大的或者厚的零件冲压或车磨刨机加工一般50→150件/小时。 (2)、大吨位→小吨位100→300件/小时 6、管理费用其它费=加工成本×(22-32)%(不含税)z 注:难度大,工序大于3道,有电镀工序,取32%, 易做,工序小于3道,无电镀工序,取25% 7、利润=加工成本×(12-15)%(不含税)B 注:大吨位工序长零件精度高取15%,小吨位工序少取12%。 8、运输成本(不含税)D

典型零件的机械加工工艺的分析

型零件的机械加工工艺分析 本章要点 本章介绍典型零件的机械加工工艺规程制订过程及分析,主要内容如下: 1.介绍机械加工工艺规程制订的原则与步骤。 2.以轴类、箱体类、拨动杆零件为例,分析零件机械加工工艺规程制订的全过程。 本章要求:通过典型零件机械加工工艺规程制订的分析,能够掌握机械加工工艺规程制订的原则和方法,能制订给定零件的机械加工工艺规程。 §4.1 机械加工工艺规程的制订原则与步骤§4.1.1机械加工工艺规程的制订原则 机械加工工艺规程的制订原则是优质、高产、低成本,即在保证产品质量前提下,能尽量提高劳动生产率和降低成本。在制订工艺规程时应注意以下问题: 1.技术上的先进性 在制订机械加工工艺规程时,应在充分利用本企业现有生产条件的基础上,尽可能采用国内、外先进工艺技术和经验,并保证良好的劳动条件。 2.经济上的合理性 在规定的生产纲领和生产批量下,可能会出现几种能保证零件技术要求的工艺方案,此时应通过核算或相互对比,一般要求工艺成本最低。充分利用现有生产条件,少花钱、多办事。 3.有良好的劳动条件 在制订工艺方案上要注意采取机械化或自动化的措施,尽量减轻工人的劳动强度,保障生产安全、创造良好、文明的劳动条件。 由于工艺规程是直接指导生产和操作的重要技术文件,所以工艺规程还应正确、完整、统一和清晰。所用术语、符号、计量单位、编号都要符合相应标准。必须可靠地保证零件图上技术要求的实现。在制订机械加工工艺规程时,如果发现零件图某一技术要求规定得不适当,只能向有关部门提出建议,不得擅自修改零件图或不按零件图去做。 §4.1.2 制订机械加工工艺规程的内容和步骤 1.计算零件年生产纲领,确定生产类型。 2.对零件进行工艺分析 在对零件的加工工艺规程进行制订之前,应首先对零件进行工艺分析。其主要内容包括: (1)分析零件的作用及零件图上的技术要求。 (2)分析零件主要加工表面的尺寸、形状及位置精度、表面粗糙度以及设计基准等; (3)分析零件的材质、热处理及机械加工的工艺性。 3.确定毛坯

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

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 第一章总则 第1.0.1条为了合理配置灭火器,有效地扑救工业与民用建筑初起火灾,减少火灾损失,保护人身和财产的安全,特制定本规范。 第1.0.2条本规范适用于新建、扩建、改建的生产、使用和贮存可燃物的工业与民用建筑工程。 本规范不适用于生产、贮存火药、炸药、弹药、火工品、花炮的厂(库)房,以及九层及九层以下的普通住宅。 第1.0.3条配置的灭火器类型、规格、数量以及设置位置应作为建筑设计内容,并在工程设计图纸上标明。

第1.0.4条建筑灭火器的配置设计,除执行本规范的规定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的有关标准、规范的要求 第二章灭火器配置场所的危险等级和灭火器的灭火级别 第2.0.1条工业建筑灭火器配置场所的危险等级,应根据其生产、使用、贮存物品的火灾危险性、可燃物数量、火灾蔓延速度以及扑救难易程度等因素,划分为以下三级: 一、严重危险级:火灾危险性大、可燃物多、起火后蔓延迅速或容易造成重大火灾损失的场所; 二、中级危险:火灾危险性大、可燃物较多、起火后蔓延较迅速的场所; 工业建筑灭火器配置场所的危险等级举例见本规范附录二。

第2.0.2条民用建筑灭火器配置场所的危险等级,应根据其使用性质、火灾危险性、可燃物数量、火灾蔓延速度以及扑救难易程度等因素,划分为以下三级: 一、严重危险:功能复杂、用电用火多、设备贵重、火灾危险性大、可燃物多、起火后蔓延迅速或容易造成重大火灾损失的场所; 二、中危险级:用电用火较多、火灾危险性较大、可燃物较多、起火后蔓延迅速的场所; 三、轻危险级:用电用火较少、火灾危险性较小、可燃物较少、起火后蔓延较慢的场所。 民用建筑灭火器配置场所的危险等级举例见本规范附录三。 第 2.0.3条火灾种类应根据物质及其燃烧特性划分为以下几类: 一、A类火灾:指含碳固体可燃物,如木材、棉、毛、麻、纸张等燃烧的火灾;

钣金设计规范

钣金设计规范 材料 力学性能 折弯件的最小弯曲半径. 螺钉、螺栓的过孔和沉头座.. 折弯件及拉深件冲孔时,其孔壁与直壁之间应保持一定的距离8 1) 90 度直角外圆角系列半径为r2.0,r3.0、r5.0,r10, 2)135 度的斜角的外圆角半径统一为R5.0,: 冲裁件的孔与孔之间、孔与边缘之间的距离不应过小,其值见图1-10: 图 1-10 冲裁件的孔与孔、孔与边缘之间的距离 冲裁件的搭边最小尺寸 图1-14 冲裁件孔中心距的公差:

表1-7 孔中心距的公差表单位:mm 普通冲孔精度高级冲孔精度 公称尺寸L 公称尺寸L 12 图1-14 冲裁件孔中心距的公差: 表1-7 孔中心距的公差表单位:mm 普通冲孔精度高级冲孔精度 公称尺寸L 公称尺寸L 材料厚度 <50 50~150 150~300 <50 50~150 150~300 <1 ±0.1 ±0.15 ±0.20 ±0.03 ±0.05 ±0.08 1~2 ±0.12 ±0.20 ±0.30 ±0.04 ±0.06 ±0.10 2~4 ±0.15 ±0.25 ±0.35 ±0.06 ±0.08 ±0.12 4~6 ±0.20 ±0.30 ±0.40 ±0.08 ±0.10 ±0.15 注:使用本表数值时所有孔应是一次冲出的。 图1-15 孔中心距与边缘距离公差: 图 1-15 孔中心与边缘距离的公差 冲压件设计尺寸基准的选择原则 1)冲压件的设计尺寸基准尽可能与制造的定位基准相重合,这样可以避免尺寸的制造 误差。 2)冲压件的孔位尺寸基准,应尽可能选择在冲压过程中自始至终不

参加变形的面或线 上,且不要与参加变形的部位联系起来。 3)对于采用多工序在不同模具上分散冲压的零件,要尽可能采用同一个定位基准。 表1-8 孔中心与边缘距离的公差表 尺寸b 材料厚度 ≤50 504 ±0.4 ±0.5 ±0.8 ±1.0 注:本表适应于落料后才进行冲孔的情况。 铆接螺母 铆接螺母常见的形式有压铆螺母柱、压铆螺母、涨铆螺母、拉铆螺母、浮动压铆螺母 1.4.1.7 影响铆接质量的因素 影响铆接质量的因素很多,总结下来,主要有以下几个:基材性能,底孔尺寸,铆接方 式。 1)基材性能。基材硬度适当时,铆接质量较好,铆接件的受力较好。2)底孔尺寸。底孔尺寸的大小直接影响铆接的质量,开大了,基材和铆接件的间隙大,

DKBA04500040-C钣金冲压件质量要求

DKBA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内部技术规范 DKBA0.450.0040 REV C 钣金冲压件质量要求Specification For Sheet-metal Punching Part 2012年07月30日发布 20012年09月1日实施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All rights reserved

修订声明Revision declaration 本规范拟制与解释部门:整机工程部基础平台部 本规范的相关系列规范或文件:无 相关国际规范或文件一致性:无 替代或作废的其它规范或文件:无 相关规范或文件的相互关系:无

目录 1.技术要求 (6) 1.1.外观及表面状态一般要求 (6) 1.1.1.零件的毛刺面朝向要求 (6) 1.1.2.冲裁类平板零件圆角要求 (6) 1.1.3.零件上止裂孔、工艺槽要求 (7) 1.1.4.弯曲零件未注圆角R要求 (7) 1.1.5.翻边攻丝质量要求 (8) 1.1.6.自铆质量要求 (9) 1.1.7.零件表面的外观要求 (10) 1.2.钣金冲压件毛刺的要求 (10) 1.2.1.毛刺的高度定义 (10) 1.2.2.结构件的毛刺区域分类 (10) 1.2.3.钣金冲压件毛刺质量要求 (14) 1.2.4.钣金冲压件的熔渣要求 (15) 1.2.5.钣金冲压件的接刀痕的要求 (15) 1.3.钣金冲压件公差要求 (15) 1.3.1.公差要求 (15) 1.3.2.钣金件冲压公差等级代号及数值 (16) 1.3.3.其它说明 (20) 2.检验规则 (22) 2.1.检验类别 (22) 2.1.1.一般检验 (22) 2.1.2.补充检验 (22) 2.2.检验原则 (22) 2.3.检验规定 (22) 图目录 图 1 折弯件毛刺方向示意图 (6) 图 2 平板件的尖角示意图 (6) 图 3 止裂孔直径示意图 (7) 图 4 工艺槽口示意图 (7)

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GBJ140-90)

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 (GBJ 140-90 )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 GBJ 140-90 (1997 年版) 主编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安部 批准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 施行日期:1991 年8 月 1 日 第一章 第10.1.0.1 条为了合理配置灭火器,有效地扑救工业与民用建筑初起火灾,减少火灾损失,保护人身和财产的安全,特制定本规范。 第10.1.0.2 条本规范适用于新建、扩建的生产、使用和贮存可燃物的工业与民用建筑工程。 本规范不适用于生产、贮存火药、弹药、火工品、花炮的厂(库)房,以及九层以下的普通住宅。 第10.1.0.3 条配置的灭火器类型、规格、数量以及设置位置应作为建筑设计内容,并在工程设计图纸上标明。 第10.1.0.4 条建筑灭火器的配置设计,除执行本规范的规定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的有关标准、规范的要求。 第二章 第10.2.0.1 条工业建筑灭火器配置场所的危险等级,应根据其生产、使用、贮存物品的火灾危险性、可燃物数量、火灾蔓延速度以及扑救难易程度等因素,划分为以下三级: 一、严重危险级:火灾危险性大、可燃物多、起火后蔓延迅速或容易造成重大火灾损失的场所; 二、中危险级:火灾危险性较大、可燃物较多、起火后蔓延较迅速的场所; 三、轻危险级:火灾危险性较小、可燃物较少、起火后蔓延较缓慢的场所。 工业建筑灭火器配置场所的危险等级举例见本规范附录二。 第10.2.0.2 条民用建筑灭火器配置场所的危险等级,应根据其使用性质、火灾危险性、可燃物数量、火灾蔓延速度以及扑救难易程度等因素,划分为以下三级: 一、严重危险级:功能复杂、用电用火多、设备贵重、火灾危险性大、可燃物多、起火后蔓延迅速或容易造成重大火灾损失的场所; 二、中危险级:用电用火较多、火灾危险性较大、可燃物较多、起火后蔓延较迅速的场所; 三、轻危险级:用电用火较少、火灾危险性较小、可燃物较少、起火后蔓延较缓慢的场所。 民用建筑灭火器配置场所的危险等级举例见本规范附录三。 第10.2.0.3 条火灾种类应根据物质及其燃烧特性划分为以下几类: 一、 A 类火灾:指含碳固体可燃物,如木材、棉、毛、麻、纸张等燃烧的火灾; 二、 B 类火灾:指甲、乙、丙类液体,如汽油、煤油、甲醇、乙醚、丙酮等燃烧的火灾; 三、 C 类火灾:指可燃气体,如煤气、天然气、甲烷、乙炔、氢气等燃烧的火灾; 四、 D 类火灾:指可燃金属,如钾、钠、镁、钛、锆、锂、铝镁合金等燃烧的火灾; 五、带电火灾:指带电物体燃烧的火灾。 第10.2.0.4 条灭火器的灭火级别应由数字和字母组成,数字应表示灭火级别的大小,字母( A 或B )应表示灭火级别的单位及适用扑救火灾的种类。 第三章 第10.3.0.1 条灭火器应按下列因素和选择: 一、灭火器配置场所的火灾种类; 二、灭火有效程度; 三、对保护物品的污损程度; 四、设置点的环境温度; 五、使用灭火器人员的素质。 第10.3.0.2 条灭火器类型的选择应符合下列规定: 一、扑救 A 类火灾应选用水型、泡沫、磷酸铵盐干粉、卤代烷型灭火器; 二、扑救 B 类火灾应选用干粉、泡沫、卤代烷、二氧化碳型灭火器,扑救极性溶剂 B 类火灾不得选用化学泡沫灭火器; 三、扑救 C 类火灾应用干粉、卤代烷、二氧化碳型灭火器; 四、扑救带电火灾应选用卤代烷、二氧化碳、干粉型灭火器; 五、扑救 A 、 B 、 C 类火灾和带电火灾应选用磷酸铵盐干粉、卤代烷型灭火器;

钣金件设计规范

钣金件设计规范 1.范围 本设计规范规定了钣金件设计的一般要求和空调器需注意的要求 本设计规范适用于内销和出口的空调器产品中使用的钣金零件,其他产品可参考使用2.相关标准 QJ/MK02.001-2001a 房间空气调节器 GB/T 13914-1992 冲压件尺寸公差 QJ/MK05.022-2002 冷轧板喷涂件技术条件 QJ/MK 05.910-2001 连续电镀锌钢板及钢带 QJ/MK 05.912-2001 连续热镀锌钢板及钢带 3.内容 3.1 冲裁件 3.1.1 冲裁件最小冲孔尺寸与孔的形状、材料厚度、材料的机械性能及冲孔方式有直接关系。在设计方孔、圆孔、长方孔、椭圆孔、异形孔等时,要充分考虑以上因素, 自由凸模冲孔的最小尺寸见表—1,精冲圆孔的最小孔径见表—2,精冲腰形孔的e min/t见表—3。 表—1 自由凸模冲孔的最小尺寸 注:t为材料厚度,冲孔最小尺寸一般不小于0.3mm。 表—2 精冲圆孔的最小孔径

注:薄料取上限,厚料取下限 表—3 精冲腰形孔的e min/t 3.1.2 冲孔边缘离外形的距离(孔边距)过小时,会影响冲件的质量甚至模具的寿命,最小孔边距见表—4。 表—4 最小孔边距

注:精冲时薄料取上限,厚料取下限 3.1.3 在设计弯曲件和引伸件上的孔时,孔边缘与工件直壁之间应保持一定的距离,弯曲件和引伸件冲孔时的孔壁距见图—1。 图—1 弯曲件和引伸件冲孔时的孔壁距 3.1.4 冲裁件转角处需设计合适的圆角半径,冲裁件的最小圆角半径见表—5、表—6。 表—5 普通冲裁件的最小圆角半径 注:当t<1 mm时,以t=1 mm计算 表—6 精冲件的最小圆角半径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