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初中英语课型模式(详细)

初中英语课型模式(详细)

初中英语课型模式(详细)
初中英语课型模式(详细)

语法课

前置语法课

课前朗读

朗读学过的单词、短语、对话、课文等或预习的新单词等

一、情景导入

教师通过创设情境,引出本课要学习的新语法知识,展示句型结构,引导学生观察、总结,使学生对该语法知识的结构和运用有初步了解。

二、精讲规则

教师在学生初步总结的基础上进行点拨和补充,简要介绍语法规则,突出本语法的主要特征,使学生易于接受,乐于接受,并对该语法知识形成进一步明确的认识。

三、专项练习

1.针对语法规则和句型结构,设计专项练习,重点、难点各个击破,并进行强化训练,使学生初步掌握并能运用。

2.专项练习可采取先说后写的形式。说的练习建议以学生个人、结对、小组合作等形式进行;写的练习可以设计多层次、多种形式的练习,可以先由学生自主完成再结对互评或小组互评。

3.通过学生小组内交流发现问题,先组内解决,不能解决的由教师点拨、指导。

四、综合运用

1.在专项强化训练的基础上,设计综合练习,使学生将本课学习的语法知识进行灵活运用,达到掌握和学以致用的目的。

2.可以采用先由学生自主完成再结对互评或小组互评等形式。通过学生小组内交流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并对本课所学知识进行小结,帮助学生理清知识脉络。

外研社《新标准英语》初二上册

Module 6 A famous story

前臵语法课:过去进行时

教学设计:

教材及学情分析:第六模块的语言结构重点和难点是过去进行时。以前学生从未接触过的一个语法项目。是一节前臵语法课。学生对现在进行时已经比较熟悉,过去进行时的结构和用法与之较为相似。

我在重难点突破方面进行了如下尝试:

一、情景导入:练习现在进行时态,为过去进行时学习铺路搭桥

与学习重点关系最密切的时态是现在进行时,我设计了一个游戏“猜动作”环节进行练习。我准备了六张小纸条,上面用英语写着“打乒乓球,弹吉他,打鼓,开汽车,放风筝,切蛋糕”。请一名学生到前面,从教师手中抽取一张纸条,照上面所写表演一动作,其他学生轮流猜,如:Are you eating a banana?(你正在吃一个香蕉吗?)做动作的学生用“Yes, I am. /No, I’m not.”来回答是或否。猜中的学生到班级前面接着抽取下一个动作并表演。游戏继续。

这项活动能调动学习积极性,复习该时态。为过去进行时的学习进行铺垫。

二、精讲规则:引导学生自己归纳过去进行时的构成并及时指导

毕竟是种新的语法,我觉得有必要帮助学生自己复习透彻现在进行时以后再推断出过去进行时,所以,在黑板上逐步板书呈现了两种语法的比较,以利于层层深入,也让学生一目了然。

起先,我先通过现在进行时态的讲解,引出过去进行时态,并引导学生猜出过去进行时的构成,及其否定形式和疑问形式,指出这些变化方式与现在进行时一样.

三、专项练习:先说后写,剖蚕剥茧,层层练习过去进行时

1.口头练习我设计了多个:

练习was were的用法, 对学生进行大范围的造句练习,采用了老师说出时间“then”和主语,学生站起说出完整句子的形式。如, “I was working then.”是面向全体的练习。

练习现在分词的构成.单个同学回忆规则. 三种常用的规则特地作了分类处理,如果学生不提及,老师要特别指出以“ie”结尾的动词现在分词的变化方式。尽管类似的单词较少,但极易出错,也是考试的一个重点。

练习Lucy在上周不同时间干的事情.用二人小组练习.涵盖了第三人称,否定形式,一般疑问形式和回答.

我还设计了明确的时间状语读记,即

Key words: at ten last night, (at)this time yesterday, at that time/moment, when l came in(过去某个时间点正在发生的动作)

last night, this morning,during the day, on Sunday, from 12 noon to 2 pm.

(过去某段时间段之内正在发生的动作)

集中给学生展示了常用的关键词。

2.笔头练习我设计了三道题:

三道练习题由易到难,先是第一题写出动词的现在分词,然后是第二题对照明确的时间状语,用所给词的适当形式填空,最后是第三题在文章中根据所给单词的适当形式填空。

文章是我根据第六模块第一单元的对话中的内容整合后改写的,涵盖了肯定、否定和疑问形式,反复出现的过去进行时,让学生不断巩固、落实,再巩固。

对于写出动词的现在分词来,我采用了“谁能用最简单的描述对答案?”的方式,使学生再次注意到了四种形式的动词变化。

而第二三题,在学生独立做完题后,询问:“Is there anything difficult?”(有难题吗?)把难题集中讲解后,再进行小组检查,改错。

四、综合运用:采用了先进行口语交际;夹杂规则的再次精讲,着重在于把过去进行时态与一般过去时进行对比;最后落实到笔头训练的形式。

1.拓展延伸,询问查凶,口语交际,练习过去进行时:

在学生对过去进行时已经有了较为充分的理解之后,我特别设计了一个口语交际环节,

“询问嫌犯,找出真凶”,即给出几个特定的背景,如密室里的谋杀案,暴风雨之夜的谋杀案,和钻石失窃案。需要学生运用所学的过去进行时,设计好台词,隐藏起线索。而在充分的小组准备后,上台表演时,警察询问嫌疑人,一步步呈现剧情,其他人当好侦探和观众,推测谁是凶手/小偷,而且帮助改错。这样的设计,更能调动学生的参与兴趣,既要开动脑筋,精心准备,还要仔细聆听,细心观察,做出判断或改错。

在组内练习时,先是主持者以第三人称为主语分配角色任务,或者自己以第一人称为主语争取角色,练习及表演时,用第一人称呈现,推测时,再使用第三人称分析,多次练习过去进行时态。

这个环节,对学生用英语表述、分配任务、推断案情的要求极高。尤其是对用过去进行时提问,回答、推测,使学生把刚练习过的时态落实到实战—实际交际中来,这种设计应该是一种极为有效的反馈矫正手段。

2.再次精讲规则,区别于最易混淆的一般过去时,突出其差别,强化过去进行时的用法;

让学生对比一般过去时和过去进行时的区别,使学生对这些时态的不同用法有了更深刻的理解。特别指出不适宜使用进行时态的瞬间动词,如开始,结束,和知道,听见,看见等表示结果的动词,和“when, while”的用法,注意板书呈现。

3.进行综合运用练习,重点突出过去进行时适用和不适用之处;

用一般过去时和过去进行时相比较的练习题。使学生了解到过去进行时的用法及其不同之处。

该部分练习我采用了二者选其一的选择题的方式,独立做题后有利于集体判断,我沿用了平时听听力和单项选择时通答案的做法,即伸手指一二代替a和b,这样有助于老师有针对性地发现学生出错之处,从而及时跟上重点讲解或点评。

至此处,黑板上的规则已经完全呈现,而学生在老师的提示下,完成了happen在这三种不同时态中的用法呈现。完成了本节课回顾巩固。

整节课我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调动更多学生的参与热情,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做课堂的真正主人。

后置语法课

课前朗读

朗读学过的单词、短语、句型、对话、课文等

一、情景导入

教师通过创设情境,引出本课要学习的语法知识,同时使学生对该语法知识的结构和运用进行回顾和思考。

二、句型展示

教师将情景导入部分出现的句型或语法知识结构进行分类展示,并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初步总结规律和特点。

三、总结归纳

先鼓励学生总结归纳本语法知识的规律和特点,然后教师在学生总结的基础上进行点拨,重点突出,切中要点。

四、专项练习

1.针对该语法知识的不同情况和类型进行分类的专项练习,帮助学生各个击破,巩固和强化所学知识。

2.专项练习可采取先说后写的形式。说的练习建议以学生个人、结对、小组合作等形式进行;写的练习可以设计多层次、多种形式的练习,先由学生自主完成再结对互评或小组互评。

3.通过学生小组内交流发现问题,先组内解决,不能解决的由教师点拨、指导。

五、综合运用

1.在专项强化训练的基础上,设计综合练习,使学生将本课学习的语法知识进行灵活运用,达到掌握和学以致用的目的。

2.可以采用先由学生自主完成再结对互评或小组互评等形式。通过学生小组内交流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并对本课所学知识进行小结,帮助学生理清知识脉络。

教学设计

课前朗读:

朗读学过的单词(短语)、句型、对话、课文等。

一、情景导入:

跟同学们说自己喜欢旅游度假,打算乘火车去北京看香山红叶,问同学们是否愿意去北京度假。从而引出以下三个句子:

1.Ms Chen says that she wants to go to Beijing for vacation.

2. Ms Chen asks where we go for vacation.

3. Ms Chen wants to know if we take the train to go for vacation.

让同学们自读观察这三个句子的结构特点,找一至两名同学分析出宾语从句的特(语序和时态)。从而引出本节课的复习目标:宾语从句。

二、句型展示

我把宾语从句分成两大类,五种句式结构:即主句为一般现在时,从句分别为陈述句、一般疑问句、特殊疑问句和主句为过去时,从句为疑问句以及特殊情况。每种类型各给出三个例子,让同学们讨论句式结构和特点。

三、总结归纳

先让学生作出初步归纳,老师跟上适当点拨和补充,让同学们进一步明确宾语从句的规律和特点。

四、专项练习

在每一组句型后都跟上专项练习题,就地记牢。而每一组练习题都是遵循这样一种模式:先自主完成,然后老师出示答案,再结对或小组内相互评定,最后老师解答个别难题。

第一组:出示例句(主句是一般现在时,以that做引导词,讨论语序和时态)

1.Ms Chen knows (that) we all like travelling.

2. I think (that) I will take the train to Beijing for vacation.

3.It seems (that) Yu Mei has changed her mind.

先让同学们自己读例句,然后小组内讨论,再找2个学生分析这三个例句的特点,突破语序和时态。预计到同学们会讲解不规范,所以老师作到心中有数,时刻准备必要的补充。并紧跟上练习题加以巩固。

练习题: 合并句子:

1.You are late . I am afraid.

2. I think. He’ll be back next week.

3. We all like travelling. Lily says .

学生先自己做题,完成后相互交换对彼此答案的意见,再找2个学生出示他们的答案并说明原因,就此进一步分析宾语从句的时态和语序。

第二组: (以特殊疑问词做引导词,重点突破语序)。

1. I ask Tom why he doesn’t decide to go with us.

2. Lily asks Tom when he’ll go to England .

3. We all ask him who he came here with .

学生自读句子然后分析归纳,小组内交换意见,再找2-3名同学站起来为大家分析。老师仍然准备补充或点拨,强调陈述语序。

练习题:

1. “Where does he live?” Mr Hu asks.

Mr Hu asks _____ _____ _______.

2. Do you remember ______ you went to Shanghai in 1980?

A. that

B. how

C. when

D. where

3. Do you know ________ bike this is ?

A .that

B .who

C .what D. whose

4.---Could you tell me _________ you’ve been here ?

---Since last year .

A.how far

B. how often

C. how soon D .how long

先让学生自主完成,之后同组内两人之间相互交换答案,老师出示正确答案,可两人可小组内讨论就时态和语序问题对答案质疑,再找1-2人对答案进行讲解。如果仍有问题,可给出时间再做讨论或者老师点拨,务必突破语序问题。

第三组:(以if和whether做引导词,重点讨论语序)

1. We don’t know if /whether Tom will go to Beijing for vacation .

2. We don’t know whether Tom will go to Beijing or not .

同学们归纳后,老师要有意识多重复几遍whether or not, 目的让他们对“whether or not”形成定势。

练习题:

A.合并句子:

1. The teacher asks .

Does Tom often go to school by bike ?

The teacher asks ___ Tom_____ to school by bike .

2. Did Peter come here yesterday?

Li Lei wants to know.

Li Lei wants to know __ Peter __ here yesterday.

B. 完成句子:

1. She hasn’t decided ______she will go or not .

通过这几个练习题,我想让他们学会“以一般疑问句做从句时,引导词用if /whether,并

进一步掌握主句是一般现在时态时,从句该用什么时态就用什么时态。

第四组: (主句全是一般过去时的句型,重点突破时态。)

Lily knew that Lucy finished her homework .

Lily wanted to know when Lucy did her homework.

Lucy woneredifLilyhad already finished her homework .

着重让同学们注意主句时态已经由原来的一般现在时态变成了一般过去时,引导他们发现从句的时态都是过去的某种时态,并就地出示“时态一致规则”让他们记牢。

时态一致原则:

当主句是一般过去时态时,从句必须用它相应的过去时态;当主句是一般现在时态时,从句用它所需要的任何时态。

练习题:合并句子

1.Are you hungry? My mother asked me.

My mother asked me ____ _____ ____ hungry.

2. Why hasn’t she come yet? Nobody knew.

Nobody knew ____ _____ _____ come yet.

重点注意第二题,由现在完成时变成过去完成时难度较大,预计一定有不少同学出错,可以放慢速度多给时间让学生掌握,不留困惑。

第五组:(特殊规定)

Our physics teacher told us that light travels faster than sound .

学生们可能仍旧套用时态一致原则,所以要让他们熟记特殊规则:如果宾语从句表示的是客观真理,自然现象,科学原理等,宾语从句的时态不受主句谓语动词时态的限制,仍用一般现在时。

练习题:合并句子.

1. Is the earth round? The little boy asked.

The little boy asked ______ the earth ______ round.

2. The earth moves around the sun. The teacher said.

The teacher said ____ the earth ____ around the sun.

学生们只要做对答案即可,足以说明对“特殊规则”记住了;如果有不对的,可以让他们再对规则加以记忆。

五、综合运用:把五种句型的题目混合在一起,使同学们对宾语从句能够灵活运用,以达到掌握和学以致用的目的。

1. 综合练习

A.单项选择:

1.I don't know _______ the day after tomorrow.

A. when does he come B.how will he come

C. if he comes D.whether he'll come

2.Could you tell me ___ the nearest hospital is?

A.what B.how C.whether D.where

3.Could you tell me _____ the radio without any help?

A.how did he mend B.what did he mendC.how he mended D.what he mended

4.I want to know _________ .

A.whom is she looking after

B.whom she is looking

C.whom is she looking

D.whom she is looking after

5.Do you know where _________ now?

A.he lives B.does he live

C.he lived D.did he live

6.Do you know what time _________ ?

A.the train leave B.does the train leave

C.will the train leave D.the train leaves

7.I don't know _________ .Can you tell me,please?

A.how the two players are old

B.how old are the two players

C.the two players are how old

D.how old the two players are

8.The small children don't know ________.

A.what is their stockings in

B.what is in their stockings

C.where is their stockings in

D.what in their stockings

9.I can't understand _________ .

A.what does Christmas mean

B.what Christmas does mean

C.what mean Christmas does

D.what Christmas means

B. 合并句子:

1. Does the girl need any help?

He asked me ____the girl __ some help.

2.Did Peter come here yesterday?

Li Lei wants to know _________ Peter _______ here yesterday.

3.When does the train leave?

I want to know _____ the train _____.

4. Does Mr Brown enjoy living in China?

Could you tell us__Mr Brown __living in China?

5. They will go to the park.

He told me.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Does the earth go round the sun ?

The teacher told the students.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Could you tell me ? Where do we show our tickets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Have you ever been to Hainan ?” Lucy asked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Why did the boy have so many questions ?

The teacher didn’t understand.

我之所以设计这几个题目,为的是把这五种句式糅合在一起,在提升难度的情况下让学生们进一步清楚宾语从句的用法。仍旧采用自主互助学习的方式,老师跟上订正答案和点拨。

预测到最后一个题会难住很多同学,老师特别注意把握。

2. 小结:先请几名同学叙述本节课所复习的知识和重点注意事项,老师做适当补充和强调。五.家庭作业:

把本节课中出现的错误整理在纠错本上。

听说课

预习词汇布置学生预习词汇,能够根据音标读出并了解汉语意思即可,养成学生自主学习词汇的习惯。

课前朗读朗读本课新单词、短语等,同时巩固预习效果

一、新课导入

1.检查词汇预习:有布置有检查,采用多种形式检查学生对词汇的预习情况,可以采取学生结对、小组互查等形式;

2.展示新知识:教师通过创设情境导入本课的新知识;

3.专项练习:对本课新知识进行专项练习,并为后面教学环节的展开扫清障碍。可采取学生个人、结对、小组合作等形式,以机械性操练为主。

二、听力训练

1.多层听:根据听力素材内容和学生实际水平,深入挖掘素材,活用素材,设计由易到难,多层次的听力练习,使学生得到扎实有效的听力训练;

2.听后说:根据听力素材的内容和相关信息,结合本课的新知识,可以引导学生进行简单的说的训练,进一步巩固对新知识的掌握并为对话学习做好铺垫。

三、对话处理

1.读前听:根据对话素材内容和学生实际水平,深入挖掘素材,活用素材,设计由易到难,多层次的听力练习,使学生基本掌握对话的主要内容并能得到相应的听力训练;

2.听后学:学习和突破对话中的知识点等,采取精讲多练的形式,使学生会造句并能灵活运用所学新知识;

3.学后读:学生跟读对话、结对或分角色朗读对话,为说的开展打好基础。

四、说的训练

根据对话内容和所学新知识,设计低起点、多层次的说的训练项目,遵循短句-长句-短对话-长对话的循序渐进原则,可以引导学生借助课本对话内容进行部分替换等练习,逐步减少对课本现成材料的依赖,以机械性操练和半机械性操练为主,采取个人独立完成、结对练习或小组合作练习等形式。

五、学以致用

1.学生运用所学知识组织自己的对话或短文,可以结对、小组合作等形式;

2.设计书面练习,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起到巩固检测的作用。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并对本课所学知识进行小结,帮助学生理清知识脉络。

Module 4 My family

Unit1 How many people are there in your family?

潍坊外国语学校刘洪莉

本模块以家庭为话题,重点是家庭成员的介绍,而其中的第一单元就是紧紧围绕该话题,以听说的方式展开学习运用。

教学目标由三部分组成:

知识目标: 1.有关家庭成员的单词和短语。

2.have got和has got 表示“有”.

3.how many提问与there be的回答。

能力目标: 1.能听懂有关家庭介绍的简短对话。

2.能运用there be和have got介绍自己的家庭。

情感目标: 1.培养对家庭的爱和对家庭成员的关心。

2.培养对不幸家庭同学的同情和帮助。

教学重难点: 1.识记有关家庭成员的单词。

2.have got与has got的区别与应用。

课型:听说课

教学过程:

预习词汇

布臵学生预习第一单元的词汇,能够根据音标读出并了解汉语意思即可,养成学生自主学习词汇的习惯。

课前朗读

朗读本课新单词、短语等,采取了先领读后齐读的方式,领读保证了发音的准确,齐读是为了进一步熟练。该过程可以使学生迅速进入学习状态,浓厚学习英语的氛围,也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一.新课导入

1.检查词汇预习:

a.采取了比一比谁知道的关于家庭成员单词多的方式来检查学生对词汇的预习

情况,形成相应的单词积累。

b.朗读应当掌握的关于家庭成员的单词,注意发音。

c.看照片,标出Tony的家庭成员,将单词的识记与应用结合起来。

2.展示新知识:从“教师(我)”出发,介绍我的家庭,I have got a brother。我有一个哥

哥。以此为情境,导入本课的新知识,have(has) got的用法。

3.专项练习:

a.引导学生以第一人称和have got造句,之后对学生进行提问“not”应放在哪里,教

会学生have got的否定句形式。然后进行师生问答,练习have got的一般疑问句形式及其问答,再让学生进行模仿练习。之后转换话题,让学生介绍自己的同桌,练习应用has got。

b.以一幅《家有儿女》的剧照为例,展开小组合作,就有关家庭成员的单词和have(has) got

的用法进行综合操练。

二.听力训练

(课本第二部分)

1.多层听

听(1):通过听力,标出所听到的家庭成员的单词,此项活动可以将单词更好的应用。

听(2):改变听力考查的形式,将材料中最重要的部分改成判断句子的正与误,提高听力的难度,也加深对材料的理解。

以上过程是对同一听力内容的两次练习,设计由易到难,实现了教材的一材多用,使学

生确实得到了更为扎实有效的听力训练。

2.听后说

因该听力材料比较简单,没有专门设计相应说的练习。但学生在回答各个问题,讲答案的同时,就是一个简单的说的过程,其中都涉及到了家庭成员的单词和have(has) got 的用法。

三.对话处理

(课本第三、四部分)

1.读前听:

听(1):从听力材料中找出三个粗线条的问题让学生回答,保证对对话有一个大致的了解。

听(2):听后,完成句子,也就是课本的第四部分。听力结束后,先让学生小组内交流答案,再以小组的形式向其余同学公布答案。

以上过程也是对同一听力内容的两次练习,该设计是为了体现灵活运用教材的特点,使学生基本掌握对话的主要内容并能得到相应的听力训练。

2.听后学:

引导学生找出在对话中的语言点,分别是how many 和have (has)got 的用法。然后对这两个语言点进行操练,用how many 进行二人对话,have got和has got进行造句练习。在进行练习的时候,引导学生不要只限于家庭的话题,可以尽可能多的用一些别的素材,这样可以更好的掌握这些语言点的用法。

3.学后读

先让两位同学分角色朗读,再让学生自己熟读对话,为后面说的练习打好基础。

四.说的训练

1.就获取的大量关于Tony家庭的信息,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合作,开展人人参与的口头小作文。

2.从老师开始,鼓励学生大胆介绍自己的家庭,尽可能多地用上家庭成员的单词,注重have got的应用。

五.学以致用

1.假设每一个小组就是一个全新的家庭,学生可以自由的找到自己喜欢的角色,相互合作进行发挥,以口头作文的方式介绍自己的新家,从而也达到了学以致用的目的。

2.设计一个相对综合的练习,选词完成短文,此项练习针对了本节课的语言点。

3.进行一个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让学生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有一个清晰的概念,也便于学生课下的复习。

读写课

预习词汇布置学生预习词汇,能够根据音标读出并了解汉语意思即可,养成学生自主学习词汇的习惯。

课前朗读朗读本课新单词、短语等,同时巩固预习效果

一、复习检测

1.检查词汇预习:有布置有检查,采用多种形式检查学生对词汇的预习情况,可以采取学生结对、小组互查等形式;

2.采用多种形式对听说课学习内容进行复习。

(上述两条也可结合在一起处理)

二、读前导入设计情境,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或简介文章内容,导入阅读。

三、泛读训练

1.根据阅读素材和阅读规律,深入挖掘素材,设计多层次的阅读任务,引导学生逐步掌握文章信息,并训练处理信息的能力;

2.对较长篇幅的文章可采用总-分-总的形式。

四、精读足练

1.学生先自主精读课文,找出疑难问题,然后结对或小组内进行交流,不能明确的问题,由教师点拨或指导。

2.精讲知识点,辅以造句、对话等多种形式的充足练习,使学生掌握并能灵活运用。

五、写作训练

1.写作训练遵循词组-短句-长句-短篇-长篇的循序渐进原则;

2.写作形式可以先引导学生仿写、改写,再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独立写作,以实现从语言的输入到输出,由学到用的目的。

Module5 Unit2设计思路

潍坊外国语学校陈雁

初二英语教材Module5 Unit2,题目:Vienna is the capital of European classical music. 本课继续音乐这一话题,介绍了施特劳斯、莫扎特、冼星海等音乐大师。本课教学的重点是让学生掌握与主题相关的语言结构与词汇,进行基础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的训练,提高阅读能力;通过学习冼星海的生平,让学生掌握人物介绍的写作方式,提高独立写作能力。

针对教学重点,既备教材,又备教法,使教学环节的设置和教学方法的设计都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水平,注意因材施教,从而保证课堂教学顺利实施并取得良好效果。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单词、短语、句型。

2、能力目标:

1)通过阅读,学生了解维也纳著名的音乐之家——施特劳斯家族以及音乐家莫扎特的成长过程。

2)通过学习冼星海的生平,学生掌握人物介绍的基本方法,写出完整的语篇。

3、情感目标:通过介绍音乐知识,培养学生对音乐的热爱之情;通过对中国音乐家的介绍,培养学生的民族意识。

二、重点难点

1、重点:

1)单词、短语、句型。

2)语法:形容词最高级的用法。

2、难点:

1)完成介绍人物的写作训练。

2)知识点:

①called的用法。

②make sb.+ adj./v. 的用法。

③even的用法。

④not only…but also…的用法。

三、课型:

读写课。通过对单词、词组、句子、篇章的读写训练,侧重培养学生的读写能力。

四、教学方法:

1、小组合作法

2、交际法

3、任务型教学法

五、教具:多媒体

六、教学过程

课前朗读:让学生齐读本课184页的新单词和短语,目的是培养学生的朗读习惯,同时巩固预习效果。

一、复习检测

1、检查词汇预习:齐读后,同桌互相检查单词、短语等的预习情况。

2、听说课复习:学生四人一组谈论对不同音乐的喜好。

二、读前导入

欣赏古典音乐《蓝色多瑙河》,向学生询问其作曲家,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导入阅读。

三、泛读训练

1、目的性泛读:通过设置阅读目标,让学生通过阅读抓住文章中的

关键词、句和主题句,掌握全文的大意。具体做法:出示三个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对文章进行第一遍泛读。要求学生阅读时不能从头到尾、一字不漏地读下去,而是采用跳跃式的阅读方法,搜寻相关信息,这样,学生对文章的内容有了一个总体的了解。

2、分节快速阅读并练习:通过设计多层次的阅读任务,引导学生逐

步掌握文章的信息,理解文章的结构脉络。1)学生快速阅读文章第一段,然后完成填空练习。学生通过阅读和填空,了解维也纳的情况,同时掌握重点语言结构与词汇,从而达成对基础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的训练。2)学生快速阅读文章第二、三段,然后完成辨认正误的练习。通过练习,提高学生对信息的辨识能力。3)学生快速阅读文章最后一段,完成表格,然后以小组的形式对莫扎特的生平进行简单的复述。此环节要求学生在读懂文章的前提下用自己的语言进行表达,从而提高他们的信息转述能力和概括能力。

3、跟读录音:学生跟读磁带,可以感受到真实、地道的英语。同时,

学生可以模仿磁带上的语音语调,养成良好的语音语调习惯。

四、精读足练

1、学生自读课文,找出疑难问题,然后小组内进行交流,解决问题。

交流的同时,教师进入小组内进行点拨或指导。

2、小组之间互相提问,进行组际交流。

3、教师提出问题,精讲知识点。通过填写形容词的最高级形式、造

句的方式对知识点进行充足的练习,使学生掌握并能灵活运用。

五、写作训练

通过写作训练,实现从语言的输入到语言的输出,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1、根据提供的图片,学生小组讨论后初步展示文章内容。

2、学生掌握了人物介绍的基本方法后,个人写出完整的语篇,然后在

全班展示。

复习课

单元(课时)复习课

课前朗读

朗读学过的单词、短语、对话、课文等

一、明确目标

向学生说明本节课的复习内容、复习方法以及达到的要求,使学生明确复习任务。二、自主复习

学生根据复习任务,自主复习,并记录疑难问题。

三、检测效果

教师根据布置的复习任务,侧重基础知识部分设计练习,检查复习效果,可采取结对、小组互评等形式。

四、重点突破

1.根据学生自主复习和检测效果环节出现的主要问题,小组内交流,然后提出在全班交流;

2.教师对本单元的重难点内容和学生有困惑的问题进行重点处理。

五、专项训练

1.针对本单元内容和重难点,设计专项练习,各个击破,进行巩固和强化训练;

2.练习的设计应体现低起点、多层次,实用高效的原则。

六、反馈矫正

1.设计综合练习,检测复习效果,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本单元所学知识的能力;

2. 可采取结对、小组互评等形式。通过综合练习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并对本课复习进行小结,强调重难点,帮助学生理清知识脉络。

人教社新目标英语九年级

Unit 4 What would you do ?

教学设计

这节课课型为:单元复习课

课前朗读

课前要求学生将本单元的短语大声快速地朗读,达到复习巩固的目的,当然课前读词算是课前热身,给出几个短语,让学生快速测试,从最基本的短语入手,使学生感到既容易进入又遇到一定的障碍,为这一节复习课引出需求。检查的方式可以多样,我是这样做的:让学生全体站立,小组合作检查,一对一,谁过关谁就先坐下,组长重点检查本组内较差的同学,重点对这些同学跟踪检查,如果没过关,可以在课后督促,直至其掌握。

一、明确目标

首先让学生明确本节课要完成的复习任务:

1.掌握单词、重点短语和语言点;

2.通读课文重点段落;

3.通过分层次练习查漏补缺,找出自己在基础知识、句中运用和词形灵活运用中没有掌握的部分;

4.在小组同学互相帮助下,将查出的易错点、易混点弄明白,并熟练掌握巩固,争取在后面的练习中少犯错误甚至不犯错误,在反馈矫正测试中取得好的成绩,达到当堂清的目的。这样让每个学生心中有个清晰的目标,找准靶心,有的放矢。做到心中有数。

二、自主复习

学生按照复习要求自主复习。将学过的知识点、重难点再梳理一遍,记下疑难问题。做到既能照顾到各点,又能把握到整个单元的这个面,有利于整个单元知识的整体掌握和巩固。在这个过程中,每个学生针对自己的具体情况具体对待,做到针对每个学生的差异性,避免以往教学的一刀切,给与学生充分的自由,也给与他们一个自我调整和缓解的机会。

三、检测效果

我在练习题设计上,先从最基础的短语互译开始,这是最基础的,只要全班同学复习到位,做这个练习可以说基本上没有难度,在顺利完成这个低难度的练习后,学生们是很有信心再往下迈一步的;第二个练习,让学生在句子中翻译运用短语,使学生对短语的掌握扩展到句子之中,这相对于短语互译又上升了一个台阶;第三个练习便是让学生练习词类及短语在句子中的各种变化,这涉及到时态、人称和数,词形变化,语法的运用等多个方面的问题,做这样的题,就需要学生从多个角度去通盘考虑,锻炼了学生的发散性思维,从而提高了学生们综合运用英语的能力。这样由词到短语再到灵活运用,低起点、多层次,多角度,多频率地去练习巩固。学生易于接受,难度相对也不是很大。

四、重点突破

1.老师给出上题答案,学生分组自己对照答案,也可以由队友或组长互助检查,找出易错点,开始分组讨论,找明原因;组与组之间也可以交流,由组里的通信员去其他组里寻求帮助,或直接向老师寻求帮助;老师也参与学生的讨论,给一些组点拨,但主要是从各组收集信息,找出学生共同出错的地方;

2.首先由学生想办法,然后老师把最具有代表性的题讲解透彻,再给他们一些相关的例句来练习巩固。讲透以后,给学生一段时间,让他们读题,达到对这个句型熟练掌握,这样可以克服易错点,达到巩固的目的。

五、专项训练

1.针对本单元内容,我设计虚拟语气专项练习,从be 动词的运用到条件句的时态,到主句的结构各个击破,进行巩固和强化训练,这个地方是一个难点,但是在练习题设计上我先从最简单的be动词应用方面,学生只需知道用were 就可以了,然后再从条件句的时态

主句的结构方面出题,达到层层联系,逐步提高的目的。

2.在练习的设计上本着低起点、多层次,实用高效的原则。练一个而牵一类的目的,使练习题有代表性,起到集中联系的目的。

六、反馈矫正

1.下发反馈题,学生独立答题,不再借助于别人的力量,实事求是,看看自己这节课的知识是否真正掌握,检测本节课的复习效果。

2.时间到,各组长收卷,老师给出答案,组长和副组长快速阅卷,打出分数,把全组整体成绩报上去,和其他组的同学进行比较,让每位同学和每组的荣辱紧紧联系在一起;

3.如果某个知识点学生出错面较大,说明这一部分还需要再巩固,老师再作点拨;如果少数同学出错,组长和老师可以个别纠正、点拨;

4.对本节课复习进行小结,强调重难点,鼓励有进步的同学继续努力,让大部分学生带着成就感下课。

初中英语课堂教学评价标准

1.目标明确要求每一节课要有明确的教学目标,重点突出。不要在教学环节上平均用力,或按照教材的环节顺序走马观花,看似面面俱到,实则蜻蜓点水,不深入、不透彻。教学设计环环相扣,每一个教学环节都是为教学目标服务的;

2.多层设计首先要求教师要充分挖掘教材、用活教材中提供的各种素材,在分析学生的认知能力和需求的基础上,低起点、多层次设计教学环节,力求能够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给更多的学生提供参与的机会;

3.学生参与注重英语课堂中的自主学习、结对练习和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人人有事干,人人能干事”。通过多层次的教学设计,给更多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机会。在教学设计中要遵循先机械性操练再学以致用的思路,学生学习的真正目的还是“为用而学”,所以就因该引导学生“学了就用”;

4.注重实效要求每一节课都要将教学目标落到实处,教学设计中要避免低效或无效环节,无论是哪种课型,提倡教师们在教学环节中设计有完成任务或当堂巩固的措施,以保证课堂教学效益。

以上是我们现在对初中英语课堂教学的评价标准,教师们可以根据这四条标准,自我对照、反思,找出问题,解决问题。

论述初中英语课堂教学中的互动模式

论述初中英语课堂教学中的互动模式 发表时间:2016-03-29T10:21:30.027Z 来源:《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5年12月下作者:郭宗文[导读] 互动教学模式的初期应用,不但提升课堂教学的实践性,更体现出生本理念,在融合教学素质的基础上,适用于现代教学。 摘要:英语作为国际通用的交流工具,扮演的角色无可替代。本文主要阐述初中教学模式的现状,分析当前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讨论合作、情境、互动教学模式的引入措施,最终优化课堂教学,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提升英语教学效果。 关键词:初中英语;课堂教学;互动模式 互动是通过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交流完成知识的学习,其主体是实践性、参与性。互动教学模式的初期应用,不但提升课堂教学的实践性,更体现出生本理念,在融合教学素质的基础上,适用于现代教学。 一、初中英语教学现状 1.教学模式偏重于传统 目前很多中学音乐教学模式更趋向于灌输式教学,教师在讲解学生在听讲,所以教学效果很普通,学生对知识的兴趣感也不高。另外,英语作为语言类学科背诵内容偏多,所以对英语中的单词和词组、句式等的记忆,给学生带来恐惧感,如果依旧沿用传统的教学方式,显然不是很合适。由于传统教学中更多的是“填鸭式”教学,教师枯燥地讲解,学生坐下来听,多数知识是“左耳听右耳冒”,因而教学实效性一直不好。 2.缺乏趣味性的内容设置 语言作为国家文化的象征,所以历史背景深厚,因而在教学过程中需要给学生灌输相关的英美文学知识,这将会对学生产生一定的内在吸引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前提下,在实际教学中,根据现代教学内容设计课程,但是目前教学内容的设置多以教材为主,课外知识涉及的比较少,所以不利于学生文化知识的丰富和完善。 3.忽视口语训练 语言学习过程中,需要培养学生的实用性展示能力,所以学生掌握熟练的英语口语将会变得至关重要。口语训练的关键是从基础开始,现在很多初中英语教学更多的把教学重点集中于词汇、知识点,忽略口语的练习,课堂中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交流互动很少,所以学生的英语口语运用机会也随之减少,这将不利于学生英语能力的提升,也将制约初中英语教学水平上升。 二、互动教学模式的开展策略 1.课堂内容的导入,激发学生的兴趣 为了改善英语教学模式,提高英语教学水平,引入互动教学模式进入英语教学中,从教学导入为出发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开展教学导入之前,教师需要发挥自己的引导性作用,先和学生开展有机互动,让学生自己处于轻松的学习状态,运用简单的英语语句和学生互动,让学生放松学习心态,积极地参与课堂互动,在互动中培养学生的口语,并且从中获得乐趣,提高学生的英语能力。例如,在学习Unit6 Do you like bananas时,教师上课之前先用英语和学生互动,“Good morning,everyone!Do you like yellow?“同学们感觉最喜欢的颜色是什么?该颜色代表的水果有哪些?”学生在教师的提问中积极和教师互动,然后再导入主题,“I like yellow,and I like bananas!” 2.合作学习模式,提升同学之间的互动 素质教学,转变教学模式,教师不再是教学活动的主体,学生在课堂活动中占据主导地位,学生之间的交流和互动,通过运用小组合作模式,能够让师生之间更好地融合,这也是提升课堂教学的关键。小组合作模式的开展可以带动整体教学过程,学生之间的带动作用,能够减少学生之间的差距,并且学生之间的平等交流更能方便沟通,部分学生也愿意说出自己的想法,让学生之间能够共同进步。另外,在分组过程中,考虑到小组安排的合理性和科学性,实现学生学习知识点的共享,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以期实现教学的学习效果。比如,Unit 12 My favorite subject is science时,以小组为单位,根据所学内容设计相关的对话,教师也要和学生充分的互动。该课本对话的主题是:詹妮和约翰去史密斯老师家去做客,当讨论到个人爱好的时候,需要对句型“My favorite subject is science”开展联系。练习过程中如果学生遇到生词,让学生自己找到方法解决问题,可以小组互相讨论、查阅资源,现实教学的进步,加大师生之间的情感互动。 3.创设情境,加大口语训练 英语互动教学模式的开展需要创设情境教学法,情境教学法第一可以为互动平台提供更多的空间,第二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融入大情境学习进程中,最终活跃课堂气氛,带动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在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前提下,加大学生的应用口语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这对学生学习能力的提升有重大意义。在开展人教版八年级上册Unit 5 Can you come to my party?时,教师可以先给学生预设一个学生过生日的场景,该学生为了庆祝生日想举行一个小的party,这时候教师需要给学生设定一个环节就是打电话邀请好友参加生日宴会,当生日宴会结束后,学生可以自己设定分组,教师扮演被邀请人,但是要让学生用英语和教师沟通,真实情景的再现锻炼学生的沟通能力,也可以把学习到的知识真正的学以致用。比如对话教学中的常用接听用语包括“This is Jenny speaking!Wait a moment!Can you come to my party?”这些常用语提高课堂教学的互动性,并加大互动频率,提升英语教学水平。 三、结语 初中作为英语学习的基础环节,知识的掌握理解,词汇量、固定搭配、口语都是教学的重点内容。为了能够进一步地提升英语教学水平,需要教学中加入互动教学环节,缩短师生间的距离,给学生创设活跃、开放的课堂学习气氛,把互动导学式、小组合作、情境式教学三者有机地结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兴奋点,推进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参考文献: [1]郭海琴.初中英语课堂教学中的互动模式探讨[J].学周刊,2015(35). [2]邓觉晓.初中英语课堂中互动式教学模式的改革探索[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上旬),2014(6). (作者单位:江西省于都县实验中学 342300)

初中英语评课稿

初中英语评课稿 ***老师的这一堂课是一堂清晰实在,扎实系统,动静结合的英语课。教师以新的课程理念为指导,充分考虑了学生这一年龄阶段的特点,在本课的教学设计和组织上注重了以下几个方面。 1、游戏导入,充分调动起学生兴趣。良好的开头对一堂课的成功与否,起着关键的作用。本堂课一开始,教师就用TPR活动导入新课,使学生的注意力在最短的时间里,被激活。接着教师利用游戏引出新词教学,自然有效。 2、关注教学方法,体现了一个活字。教师的教学方法灵活,新单词呈现形式多样。应该说整堂课中,教师在引入新词时,都是比较新颖而又自然,而且具有生活化的。教师还注意利用实物,图片,卡片,身体语言,表情动作等作为教学资源,创设讲解,操练和运用英语的情景。桑老师能贯彻以学生为中心的原则,关注教学过程,尽可能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真实的去感受知识,体验知识,积极参与,努力实践,在活动中学会用语言表达交流,较好的体现了从不懂到懂,从不会到会,从不熟练到熟练的过程。 3、教学活动的设计丰富多彩,有效,训练方式多样,有全班活动,师生互动,小组活动,双人活动,个人活动等,在活动中突破难点,在活动中发展能力。教师为了巩固本课的内容,精心设计了多个活动:有歌曲,谜语,游戏,内容非常丰富不但使单词、句型的操练面广,练习次数多,而且还调动了每一个学生的参与热情。将热闹的形式与有效的语言实践有机结合。 在英语课中,活动的设计和开展还应该有利于学生学习英语知识,发展语言技能,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英语课堂的活动应该以语言运用为落脚点,本堂课上,桑老师很好的贯彻了:在用中学,学中用,学用结合,学以致用的原则。同时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新课程理念。在这样的一个学习过程中,学习者处于相对自然的态势,不断的在习得和使用语言,学和用每分每秒都和谐的交织在一起。 本课中值得探讨的地方: 1、本堂课中,老师在布置任务前或句型操练前,未能起到很好的示范作用,导致学生操练时场面有些混乱。 2、教师语言不是很丰富。其实这也是我们较多老师的一个毛病。我们说当我们老师有足够多的input (输入)的时候,学生才能有output(输入)。这可能就需要我们老师平时多多进行阅读,丰富自己的课外知识。 ***以《初中英语任务型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研究》课题为背景开的Lesson 43公开课,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整堂课以任务型教学方式展开,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中从课堂预设到动态形成。一环扣一环,学生活动高潮迭起,教师引导巧而得法,获得了听课老师的一致好评。 一,课堂教学设计理念新 以学生的发展为根本,运用任务型教学方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在整个过程中实现师生,生生互动,活动内容丰富多彩,接近学生生活,在互动,交流,合作,探究中实施教学。整个过程中教师的角色起了深刻的变化,真正成了组织者,参与者,引导者,帮助者,关注学生学习策略,学习方法,学习态度,成为名副其实的"以学为本"的教学设计,以课题为背景,任务型教学Learning by doing 的理念和思路清晣,课堂设计体现了一位优秀教师的先进理念与素质。 二,体现了新课程"三维目标" ***在教学过程中处理好"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之间的关系。"①不是教书本,而是以书本教,以学生现有的知识经验导入,学生兴趣浓,由学习课本的语言知识输入到延伸过程中的语言知识输出,通过教师引导使学生运用语言知识,学会交际,学会做事情。例:Say something about my nice bedroom……运用学到的语言知识学会做事,这就是能力。②从Warming——up→Pre——task

初中英语语法和词汇教学心得体会

初中英语词汇和语法教学心得体会 在初中英语教学中,词汇和语法的学习是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因此在教学中应该加强语法、词汇教学,否则,学生的语言能力将难以提高。 初中词汇和语法教学中,首先学生在读音方面感觉困难很大,难以读准单词,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往往还用汉语为英语单词注音。其次,在拼写方面,学生没有意识到字母在单词中的读音与单词的拼写有着一定的规律。在记忆单词的时候,没有通过读音和字母的关系来记忆单词,常常是死记硬背单词字母的组合。第三,在记忆单词的意义的时候,过分注意该单词所对应的汉语意义的记忆,学生完全靠死记硬背掌握单词。在初中一年级时,由于内容较少,词汇和语法简单,学生尚能应付,但随着年级的增高,英语内容的深化,词汇量的增加,学生越来越感觉到词汇的记忆和语法的学习已成为学习英语的最大障碍。于是,逐渐对英语产生厌学情绪,有的甚至于放弃这门学科。 如何解决教学中存在的这些问题呢? 在词汇教学方面,首先,词汇教学也一定要贯彻“听说领先”的原则,在初中年级,特别是一年级,要贯彻“听说领先”的教学原则。因此,词汇教学也一定要首先是“听”。即教师在教单词时,先让学生听,让学生去“辨音”,教师所展示的不是课本里的文字,而是每个词是由几个音素、几个音节构成,重音在什么地方,这样才能

从听的意义上掌握词汇。同时,又能为学生学好语音、语调打好基础,真正地培养学生的听能,为以后更好地接收英语的输入做准备。 其次,在听的基础上加强读音规则的教学,以培养学生的拼读能力这是因为,英语属于拼音文字,虽然字母的名称音和字母在单词中的读音不同,但是,字母在单词中的读音还是有一定的规律可循。我们在词汇教学中,先让学生通过听英语单词分辨出单词的读音之后,再进行读音规则的教学,使学生能够根据字母在单词中的读音规律把单词拼写出来。 培养学生的拼读能力应该从最简单的拼读抓起,采取循序渐进的原则,通过归类和比较,使学生掌握单词中字母及组合的读音规律,能够听词能写,见词会读。 第三,教师在平时上课时,就有意先读一些词汇,或读课文,让学生先不要去看书,跟老师读这些词,然后再让学生拼写,和学生讨论如何去拼写,看这些词是由哪些字母组成的。特别是一些规律性的东西,需要反复进行训练。对于一些没有规律的单词构成,进行比较,以促进记忆。老师还可以先写出单词或句子,让学生根据已有的拼读知识试着去读出这些单词或句子。 第四,拼读训练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教师首先要了解学生的拼读能力,从最基础开始,循序渐进,掌握有规律的单词读音,比较无规律的单词读音,从而达到记忆词汇,培养读写能力的目的。 而语法教学只是一种手段,其最终目的不是让学生简单地记住语言规则,而是让其将语言的形式、意义和功能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其

初中英语教学心得

初中英语教学心得 作为一名中学英语教师,我在英语教学这块田地里默默耕耘了多年。虽然也谈不上有什么很宝贵的经验,倒也有了一些自己的心得和体会。在整个英语教学过程中,我认为一定要让学生在三个方面过关,即语音,词汇,和语法。 第一语音关 在预备年级教授语音时,我花了很长时间让学生认识并会读每个音标,尤其是元音。现在学生看书后的生词时,基本可以读出来了。现在再教单词重音和音节时难度就大大减小了。这样也可以增加学生的积极性,不会出现完全听不懂的情况。平时在课堂上我鼓励学生多读多说,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感。其次,我很重视每天的早读。人都说“一年之计在于春,一天之计在于晨”,早读课上,我要学生大声朗读,这样既可培养学生的语感又可以增强记忆。 第二词汇关 我认为词汇是学英语的基础。学生认为单词太多,难记。针对这种情况,我在教单词时先让学生自己先读,我主要教那些他们认为难读的词。这样可以缩小生词量,记忆起来也比较容易。课堂上讲单词用法时,我举一些很容易的例子,让学生自己翻译。此外我要求学生通过记句子来记忆某些单词的用法。例如let,我叫他们记住他们最熟悉的一句话Let me see. 这样就记住let的用法了。学好英语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死记硬背”。“死记硬背”虽然不能说是好方法,但学语言却离不开“死记硬背”,至少初中阶段是如此。 第三语法关 在教学英语的过程中,我发现大部分学生对句子成分和词性都很陌生,这个现象和小学里弱化语法教学有着很大的关系。所以我花了大量时间讲句子结构以及形容词和副词的用法。让学生对这方面有了一定的认识,以至于不会对这方面一点不

懂。现在我的学生拿到一句子基本上可以找到主谓宾,考试时也可以自己根据自己所学进行判断来做题,在做翻译题时,情况好了很多。正所谓“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在上语法课之前,我会做好充分准备,主要是备难点,备例句,备习题。我会把学生易犯错误的地方着重讲解。语法课上我注重操练,并适当补充一些内容。 每逢复习迎考,我总是先把每一课的重点词组和语言要点整理在讲义上,分发给学生,并在课上进行复习,讲解,要求学生在课后复习,背诵。然后我把重点放在练习上。做试卷时,我要求学生每做一题都要给自己一个理由,即为什么这样做。比如:What about going (go) shopping? 填going的原因是about 是介词,其后要用动词的-ing形式。试卷讲解后,我要求学生把一些做错的题目写在他们准备的错题本上,作为复习材料。时间长了就养成了好习惯。 除了以上几点,我觉得教学生怎样去每一种题型也很重要。做听力的时候,一定要先熟悉听力内容的时候,把图片的内容写在边上,而在做对话题的时候把每种答案可能的问题简要的标出来。(Yes,there is.的问题是Is there.....?)做阅读理解的时候,先是把文章看完,再看题目,然后到文章中去找答案,并用笔把划出来以便确认其准确性。另外在教学过程中,我还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尽量多运用多媒体教学。 学生学习成绩的提高与他们自己的努力当然是分不开的,但与老师踏实的态度和不断探究的精神也是密切相关的。在多年的初中英语教学中,我运用以上的方法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当然,英语教学还有很多行之有效的方法,这需要我们在教学中不断的摸索。

初中英语教学的基本课型与教学模式

初中英语教学的基本课型与教学模式 听说课 一、教学流程 听说课以听说为主,读写结合,重在训练学生的听说能力。教材为我们提供了若干段听力素材和一段对话素材,教师要根据教学目标对这些素材深入研究和挖掘,灵活运用,为实现教学目标服务。 流程图 二、环节解读 课前预习 (一)预习词汇布置学生预习词汇,能够根据音标读出并了解汉语意思即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词汇的习惯。单词学生能做到课前读译即可,更高的要求需要视学生水平而定。预习内容不要过多、过难;有布置,一定有检查。 (二)课前朗读朗读本课新单词、短语等,同时巩固预习效果。建议注重内容、形式的多样性和实用性,并持之以恒。 (三)每日播报建议每节课前安排一名学生准备2分钟左右的展示内容,可以独自也可与他人合作,以讲、演、唱等形式,轮流进行,人人参与。每日播报贵在坚持,教师应及时给予鼓励,树立学生信心。 课上探究 (一)新课导入

1.检查词汇预习:有布置有检查,采用多种形式检查学生对词汇的预习情况,可以采取学生结对、小组互查等形式; 2.展示新句型:教师通过创设情境导入本课的新句型; 3.专项练习:结合本课新单词对新句型进行专项练习,并为后面教学环节的展开扫清障碍。可采取学生个人、结对、小组合作等形式,以机械性操练为主,遵循单句、问答、对话,低起点、多层次,由易到难的原则。对新句型的专项练习,要充分利用本课新词汇,让学生理解词的意义和用法。本部分如果不需要成为独立部分,可以与三、3.的读后学部分结合起来。 (二)听力训练 教师先简要介绍听力素材的相关信息,如:人物、背景等。 1.多层听:根据听力素材内容和学生实际水平,深入挖掘素材,活用素材,设计由易到难,多层次的听力练习,使学生得到扎实有效的听力训练; 听力练习除了常用的判断、选择、连线等尽量设计有听后写的形式。本环节需要根据听力素材的难易度和学生水平进行合理设计和运用。 2.听后说:根据听力素材的内容和相关信息,结合本课的新知识,引导学生进行简单的说的训练,可采取造句、对话等形式进一步巩固对新知识的掌握并为对话学习做好铺垫。本环节根据听力素材设计,可以没有。 (三)对话处理 1.读前听:根据对话素材内容和学生实际水平,深入挖掘素材,活用素材,设计由易到难,多层次的听力练习,使学生基本掌握对话的主要内容并能得到相应的听力训练;本环节要求同上。如果本对话确实难度较大,作为听力素材有困难,可以跳过。 2.听后读(阅读):学生默读对话,进一步理解对话内容。可以

评语大全之初中英语观课评语

评语大全之初中英语观课评语

初中英语观课评语 【篇一:初中英语课堂观察评价】 课堂观察量表(1)——学生学习(learning)的维度 课堂观察量表(2)——教师教学(instruction)的维度 课堂观察量表(3)——课程性质(curriculum)的维度 课堂观察量表(4)——课堂文化(culture)的维度 进一步细化的评价:课堂观察量表(5)——问题有效性的维度 进一步细化的评价:课堂观察量表(6)——小组合作学习的维度 【篇二:初中英语课点评】 1. 目标明确,重、难点把握准确,知识主线提炼精确。 2. 教学设计体现了“听说课”的教学模式,从复习热身、感知体验、强化巩固到语言应用,设计的思路清晰,步骤明确,体现了“层层递进”的教学原则。 3. 设计的流程遵循了学生的认知规律,由感知体验到语言应用,注重了知识获取,能力形成的学习过程。 4. 能够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面向全体,每个学生有任务,且每个学生都有展示的机会。 5. 通过小组间的合作,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学习,敢于质疑,善于解惑,学会总结,大胆评价。

6. 教学效果良好,学生参与面广,参与机会多,参与的积极性高涨,兴趣浓,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得到了很好的落实。 纵观本节课,教师对教材的把握老道,教学目标定位准确;教学环节设计丝丝入扣、层层推进;听说读写训练全面、透彻;教师教学方式灵活多样,既活泼,又实用;教学活动设计面向全体学生,学生积极主动参与,主动发展。教师的教学风格已形成鲜明的特点:口头训练领先、读写及时跟进的原则贯穿始终。 建议:1、教师再多增加一些让学生展示的机会,以便进一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提高其积极性,进而获得成就感;2、教师应进一步锤炼自己的课堂语言,从而使课堂教学可以更加流畅地进行。复习课课堂教学实录 在本节初三复习课上,该教师的课堂教学活动不再拘泥于对词语和课文的理解、背诵,而是把大量的时间花在对所学知识的运用上,用本单元的词、短语、句式等进行口、笔头造句和作文。采用的形式也丰富多样。从听、说、读、写等方面进行全方位的训练与提高。因此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得以提升。由于给学生提供了很多口头表达、对话交流的场景,这对学生的心理素质、表达的胆量、趣味的提升、成就感自信心的形成大有裨益。 但本节课仍有极少部分同学处于“静观其变、不以为然、不为所动”的状态,似乎教学中热烈的语言交融与己无关。因此,教师在组织课堂教学活动中还要多关注这些英语学习中的“弱势群体”,做到个个能张口,人人能表达,真正实现面向全体,人尽其能的民主和谐、活泼紧张的创新课堂。 初中英语评课稿 桑干家老师的这一堂课是一堂清晰实在,扎实系统,动静结合的英语课。教师以新的课程理念为指导,充分考虑了学生这一年龄阶段的特点,在本课的教学设计和组织上注重了以下几个方面。

初中英语高效课堂教学模式

初中英语高效课堂教学模式 新授课(听说课)教学模式 一、课堂导入 根据上下节课的需求进行问候、对话等,为本节课做好“热身”,可以是老师问学生答,也可以是学生自问自答的形式。 二、展示课堂学习目标 通过让学生看投影,让他们知道本节课的学习任务和要求。 三. 学单词 1.让学生自己读单词。 2.找一些学生在班上给同学们读单词。 3.(如果有的学生发音不对或不准)班上其他的同学纠正。(如果是比较难读的单词,学生读不对)老师教学生读这些单词。如果需要老师解释一些单词的用法。 4.学生齐读,之后学生背单词,最后老师检查或学生互查。 通过这些学习步骤,达到使学生会读、会拼的目的。 四. 听力 1.老师放磁带,让学生听,然后做有关的题。 2.找学生说出答案,其他的学生自己或互相对答案。(如果学生做不对,老师再次放磁带,直到学生听明白为止。) 五. Pairwork. 1.根据题目内容,老师提出让学生做对话的要求。 2.让学生结伴进行口头的对话练习,以达到让学生练习口语的目的。 3.让尽可能多的学生进行对话展示。 六.课堂探究。 根据Pairwork 学生暴露的问题,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五、六环节可根据需要调整顺序) 七.当堂训练。让学生完成部分检测题。检查学生是否达到学习目标. 八. 布置作业. 要求: 作业要有层次,难易适中,数量适量。 新授课(阅读课)教学模式 1.导入(Leading in) 通过问题、讨论或多媒体等方法导入新课。目的是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和求知欲,并使其初步感知课文内容,为正式阅读作准备。 2.速读(Fast reading) 这一步骤主要是引导学生快速阅读原文、搜寻有关信息、了解课文大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a. 寻读。指导学生带着某个问题进行搜寻式阅读,培养学生捕捉关键句的技能。 b. 略读。指导学生通读全文,了解课文大意,培养学生善于发现文章或段落主题句和概括文章的技能。 3.细读(careful reading for the detailed information) 这一步骤既是教师课文教学的主要环节,也是学生阅读实践的重点,也是突破重、难点的关键环节。组织学生通过讨论、探究,自主发现问题,培养学生自主、互助学习的能力,教师所设计的题目要指导学生善于发现主要问题和关键问题。 a.针对课文主要情节,设计问答、排序或填表形式的表层问题,培养学生获取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b.为获取文章深层次信息,设计一些紧跟中考的阅读理解题,培养学生的实际解题能力。

最新初中英语三种课型课堂教学模式

初中英语新授课:“学、研、评、展”合作学习模式的结构流程及操作程序 流程线 教师线 学生线 “学、研、评、展”合作学习模式包含自主学习、合作研讨、展示点评、总结反馈四个基本常规环节,从教师组织线索来看可分为指导预习、组织讨论、精讲点拨、归纳提升四个环节,从学生学习线索来看可分为自主预习、交流讨论、展示评价、感悟应用四个环节。 自主学习是合作学习的前提。自主学习环节既包括学生的自主预习、复习,也包括在课堂对预设的和生成的问题的自主学习。自主预习主要通过导学案引领。课前教师备课考虑学生自学中会遇到的问题,考虑预习的高效,在此基础上设计出有自学提纲的导学案,具体内容包括:①学什么,让学生明确自学的内容。②怎么学,让学生明确自学的方式,如看书、做笔记、观察图、查资料、独立思考、动手操作等。③学多长时间,让学生控制好自学的进度。④学到什么程度,让学生明白学习的目标,如识记词汇、复述概念、运用原理解释现象等。教师在课前检查预习情况,了解学生自学的疑难。课堂自主学习的内容一方面来自教师课前的预设,另一方面来自课堂新生成的问题。在合作研讨之前,学生根据教师提示的内容、要求与方式先独立地思考、阅读、体会。在此基础上再在教师的引领下再进入第二环节合作研讨。 合作研讨的一般流程如下:检查自学、组内质疑、组内解惑、汇总问题。这一环节中以组内合作研讨为主,也包括教师参与的方式。一般来说,在学生遇到问题苦思而不得其解时进行讨论效果最好。组内交流由组长组织,要求同学先陈述自己自主学习(或者实验操作过程)中发现并记录下来的问题,再通过“兵教兵”的方式进行答疑,不能解决的则生成小组共性疑惑。组间交流时,教师先让各组提出本组内不能解决的问题,接着组织其它组进行解答。所有小组都不能解决的问题将由老师进行精讲点拨,这在“展示点评”环节完成。 展示点评的一般流程是:展示成果、点评完善、交流问题、释疑解惑、延伸拓展。实施点评完善、释疑解惑环节时坚持先学生后教师的原则。展示点评有组内展示点评,也有全班的展示点评。这里的“展示点评”主要是指全班范围的展示点评,既包括学生的展示实验过程、实验现象、实验结论以及其成果、提出问题以及其他同学和小组对其的解释和点评,也包括教师的精讲点拨。教师精讲点拨注重讲清概念、讲清联系、讲清作用,并以问题为案例,由个别问题上升到一般规律,以实现知识的迁移。点拨的关键是抓住问题的要害与关键,在思路、原理、方法方面有的放矢,以四 两拨千斤的效果获得问题的突破性解决。精讲点拨要求教师在有限的课堂教学进程中进行随机备

初中英语高效课堂教学模式(试行)

初中英语高效课堂教学模式(试行) 按照《中学英语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教师要不断改变和优化教学方式,努力做到两 个‘转变’,即从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方式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式,从单纯传授书本知识的教学方式转变为引导学生探究知识、发展能力的教学方式。”提出初中英语课堂教学的几种基本模式,建议在英语教学中采用。 新授课(阅读课)教学模式 1.导入(Leading in) 通过问题、讨论或多媒体等方法导入新课。目的是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和求知欲,并使其初步感知课文内容,为正式阅读作准备。(5分钟) 2.速读(Fast reading) 这一步骤主要是引导学生快速阅读原文、搜寻有关信息、了解课文大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a. 寻读。指导学生带着某个问题进行搜寻式阅读,培养学生捕捉关键句的技能。 b. 略读。指导学生通读全文,了解课文大意,培养学生善于发现文章或段落主题句和概括 文章的技能。(5分钟) 3.细读(careful reading for the detailed information) 这一步骤既是教师课文教学的主要环节,也是学生阅读实践的重点,也是突破重、难点的关键环节。组织学生通过讨论、探究,自主发现问题,培养学生自主、互助学习的能力, 教师所设计的题目要指导学生善于发现主要问题和关键问题。 a.针对课文主要情节,设计问答、排序或填表形式的表层问题,培养学生获取信息和处理 信息的能力。 b.为获取文章深层次信息,设计一些紧跟中考的阅读理解题,培养学生的实际解题能力。 c. 引导学生理清文章脉络,分析段落大意,深层次理解文章。(10分钟) 4.研习性阅读 要求对语言形式和内容进一步研习和理解,在具体的语境中理解词句的意思及运用,达 到深层理解语言现象和学习语言知识的目的,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a.猜测词句在语境中的意义,并学习其用法。 b.分析结构复杂的句子。 c.对精彩段落结构的赏析。 尽可能让学生自主完成任务,并通过小组讨论,交流他们的看法。(10分钟) 5.整篇复读表达输出(Reading reproduction) 在足够语言输入的前提下进行语言输出,巩固所学的语言知识;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 动,对作者观点进行评价,并交流各自的看法,使知识的学习升华到语用的高度,做到知识与思想的进一步融合。 a.运用关键词或一组图片引导学生复述课文。 b.运用讨论、辩论、采访或报导等方法训练学生的思辨和表达能力。 c.改写或缩写课文,训练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10分钟) 6.课后作业针对课堂教学内容,进行巩固训练。 对本节课的学习进行归纳,使学生对本节课所学的内容有一个整体印象和自己学习的过 程有一个反思;针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和学生掌握的情况,布置课下作业或练习,用来进一步巩固学习的内容,培养和发展相关能力。 a. 课文复述 b.扩展性阅读

初二英语教学听课记录及评析2

初二英语教学听课记录及评析 课教师 XXX 班级 八年级11班 讲课时间 11月13日第 4节 教授科目 英语 课题、章节 Module 9 unit 1 听课记录: 听课评议: 1,话题导入新课接近生活,引起学生兴趣,符合教学生活化要求。老师很好的调动学生积极性发言,练习学生口语。 2,板书与PPT 结合,并且有扩展,例如: cartoon---cartoonist 3,本课为听说课,很好的把握住了课本要求,但是可能外研版的课本较难,词汇量较多,单词有些偏难。 4,充分利用教学资源,计算机辅助教学模式,有效的提高了课堂效率。 5,应用三种不同听力方式,首先合书本带着一个问题听,第二次打开书本多个问题带着听,第三次跟录音机边听边读, 层层深入,逐步加深学生对课文理解。特别是跟读,可以纠 正学生语音语调,提高口语能 力。 6,四人小组讨论,不仅可以 拂去阅读时的沉闷,同时可以调动学生积极性,活跃课堂气 氛,开阔学生思维,启发学生 自主思考问题能力。 7,男女生背诵小竞赛,并要分角色背诵,不仅可以在课上检 Step1:Lead-in Free talk: ask 2 groups of students to answer “what’s your favorite carton story?” by turns. (7minutes) Step2:Speaking Task1: show 6 pictures by PPT and ask students to answer what they can see in the pictures quickly .(2minutes ) Task2:learn new words and ask students to use these words to make sentences .(5minutes) Step 3:While -listening Task1: ask students to close the book and listen to the tape with a question. (2minutes) Task2: ask students to listen to the tape again and answer the question. (2minutes) Task3:ask students to answer the 7 questions shown on the PPT.(3minutes) Task4: ask students to read sentence by sentence follow the radio. (3minutes) Task5: ask some students to answer the 7 questions on PPT .(3minutes) Step4:Post-listening Task 1:Discussion Ask students to read text and role

初中英语语法教学教案

初中英语语法教学教案 教学思路: 本节课我教的是情态动词can和could作“能力”解时的区别。这节课我打算通过复习以前学过的情态动词can的用法,以及通过做游戏,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can的用法,以及了解can和could的区别。 一、Teaching Content: Topic:Unit5Can you play the guitar? Grammar:Using “can”/“could”to talk about ability 二、Teaching Aims: https://www.doczj.com/doc/ff1311957.html,e can talk about the ability at present. https://www.doczj.com/doc/ff1311957.html,e could talk about ability in the past. 三、Teaching Key and D ifficult Points: H ow to use “can”and “could”to express ability in the present and past. 四、Teaching Methods: Task-Based Language Teaching Method 五、Teaching Procedures: Step 1:Warming up Task 1: Revision T: What can you do now? S1: I can sing. S2: I can draw S3: I can dance. T: Can you ride a bike / swim / fly a kite / play football / play chess? Ss:Yes, I can. / No, I can’t. Task 2: Playing a game T: Now let us play a game.Five students come to the front and perform fo r t h e class according to myinstructions.andgestures.Theothers answer my questio ns. T : What can she do? Ss : She can ride a bike /swim/ fly a kite/ play football / play chess . T: Can she swim/ fly a kite/play football /play chess. Ss: Yes ,She can? No, she can’t. T: Say the whole sentences: eg: Acan ride a bike. He can’t/ cannot swim. Step2:Presentation T: Can you ride a bike now? S1:Yes. I can T:Couldyou ride a bike five years ago ? Yes, I could./ No, I couldn’t ( Help him answer) S1:Yes, I could./ No, I couldn’t. T: we can use “could”t talk about the past .e.gI can play computer now .But, last year I couldn’t play.

初中英语高效课堂教学模式

初中英语高效课堂教学模式 按照《中学英语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教师要不断改变和优化教学方式,努力做到两个…转变?,即从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方式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式,从单纯传授书本知识的教学方式转变为引导学生探究知识、发展能力的教学方式。”提出初中英语课堂教学的几种基本模式,建议在英语教学中采用。 一、新授课 新授课教学要求:学案导学,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交流展示——突破疑难,精讲点拨——科学训练,迁移应用——链接生活,拓展提升 A.“学案导学,自主学习”向前延伸:课前一至两天提前发放学案,学生根据学案自主学习。该环节教师应该提出明确的时间要求和任务要求,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在学案上标出已会知识,存在的问题,并做上标记,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以提高自主学习的针对性,提高学习效率;对学生自主学习进行必要的方法提示和指导。 B.值日生汇报也可称为free talk旨在培养学生的听说表达能力。增强学生对英语的兴趣。内容可以是自己感兴趣的话题或本单元的重点话题。老师可以根据上课的需要决定(3-5分钟) C.“合作探究,交流展示”在课堂:根据对学案的批阅情况,对有思维含量和难度的问题,组织学生进行合作探究。该环节教师要善于及时鼓励和评价。学生在相互质疑问难、辩驳解疑的过程中,理清思路,解决问题,形成观点。(10-15分钟) D.“突破疑难,精讲点拨”在课堂:在巡视检查、掌握学生的合作学习与交流展示情况基础上,找准问题所在;对学生不能解决的、新发现的疑难问题,教师要进行重点讲解、点拨、归纳和提升,保证学生形成明确的观点。(10分钟) E.“科学训练,迁移应用”在课堂:引导学生完成学案中的自我测评题目,尽可能限定时间,让学生独立思考作答,以训练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和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实现当堂达标、当堂反馈、当堂矫正,提高课堂效率。完成任务后,让小组成员互换批改,并相互借鉴,完善答案。教师巡回检查学生的作答情况,对先答完的学生及时面批,掌握学生易出错的地方,然后进行针对性的讲评点拨。此环节可以让学生进行问答,学生讲解的方法进行反馈(10分钟。) F.“链接生活,拓展提升”向后延伸:教师要根据本课的重点、难点、易错点、易混点、

初中英语的几种课型

初中英语的几种课型、基本教学环节及教学方法 一、课型分类 英语课不同于其他学科,如数学、物理、化学、历史、地理等,它是语言学科,但又有别于语文课,鉴于其特殊性,故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研究几种基本课型及其教学方法是势在必行的。 课型:1、对话课(基本句型课) 2、词汇课3、语法课4、试卷讲解课5、阅读课 二、各课型的教学主要目的及教学基本环节 1.对话课(基本句型课):目的:操练句型,以达到熟练。 教学基本环节:①句型呈现②机械操练:听说③创设情景应用句型④巩固练习主要教学方法:机械操练为主 基本模式: 先学后教、当堂训练 2.词汇课:目的:记住单词的音、形、义 教学基本环节:①词的读音②词的拼写形式③词的释义 主要教学方法:音、形、义相结合,初期利用直观教学法 基本模式: 先学后教、当堂训练 3.语法课:目的:了解两种文化的差异,区别两种语言的不同之处 教学基本环节①基本结构②分析语法的重、难点 ③利用直观手段讲解语④语法教学与句型教学相结合 主要教学方法:比较法 基本模式: 先学后教、当堂训练 4.试卷讲解课:目的:对某一单元或某一段教与学的总结. 教学基本环节: ①总体评价学生的答题情况 :总结、反思 ②分析某一部分的答题情况 ③进步的学生 ④重点讲解 5.阅读课:目的:训练阅读技能,培养提高阅读能力 教学基本环节①预学②导学③听读④设疑⑤复述⑥解难⑦查测 主要教学方法:听、读、写 基本模式: 先学后教、当堂训练 初中英语应充分结合这些课型以及调配好教学环节和教学方法,调动学生积极性,以学生为主题,认真上好英语课。

初中英语基本课型分类研究 一、背景分析 自2006年9月开题以来,甘井子进修学校按照课题研究的基本流程进行了要素分析和课型分类,在分类研究的过程中,骨干教师和课题研究点校的全体基础学科教师急需在理论认识和实践操作两个层面。 二. 课型研究的意义 课型是课的类型。在课堂教学中,只有符合该课型的特征和教学的基本规律才能收到预期的效果。新课程的推行和社会发展对英语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在教学上应进行以下转变:教育思想上变“以英语为本”为“以人为本”;教育目标上变“以掌握知识为主”为“以培养综合能力为主”;教育原则上变“以教师为主”为“以学生为主体”;课堂模式上变“以教定学”为“以学定教”。 三.研究目的 课型,一是指课的“类型”。它是在对各种课进行分类的基础上产生的。二是指“模型”。它是在对各类课在教材、教法方面的共同特征进行抽象概括的基础上形成的。深入研究各类课型的结构和特征有助于广大教师从整体上把握好每一单元,区别对待和处理每一个课型,以保证教学工作的完整性和系统性,从而努力做到课堂教学的最优化。 划分学科基本类型是教师的事情,别人不能包办代替。为了保证课型分类的科学性与实效性,应该组织教师对自己任教的学科进行分类,然后组织同学科教师进行研讨,最终确定本学科的课型。 教师对本学科的教学进行了系统的思考,基本了解了本学科教学的基本特点、任务,然后,选取自己最擅长的类型课进行科学、系统的设计,并在实践中不断完善、改进,就能够提高自身素质,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四.初中英语基本课型分类标准 (一)根据教学内容和任务,分为新授课、复习课、练习课。 (二)根据教学目的、教学内容、技能培养,分为新授课、巩固课、阅读课和复习课。(三)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分为讲练课、巩固课、复习课、阅读课和语法课。 (四)根据语言知识目标,分为语音课、语法课、词汇课; (五)根据技能培养目标,分为听力课、说话课、阅读课、写作课、翻译课; (六)根据教学过程,分为讲练课、巩固课、复习课、测验课、测验分析课。 结合上述分类情况,初中英语课型分类汇总表如下:

初二英语教学听课记录及评析

初二英语教学听课记录及评析 讲课教师 XXX 班级 八年级11班 讲课时间 11月13日第 4节 教授科目 英语 课题、章节 Module 9 unit 1 听课记录: 听课评议: 1,话题导入新课接近生活,引 起学生兴趣,符合教学生活化 要求。老师很好的调动学生积 极性发言,练习学生口语。 2,板书与PPT 结合,并且有扩展,例如: cartoon---cartoonist 3,本课为听说课,很好的把握 住了课本要求,但是可能外研 版的课本较难,词汇量较多, 单词有些偏难。 4,充分利用教学资源,计算机 辅助教学模式,有效的提高了课堂效率。 5,应用三种不同听力方式,首先合书本带着一个问题听,第 二次打开书本多个问题带着听,第三次跟录音机边听边读,层层深入,逐步加深学生对课文理解。特别是跟读,可以纠正学生语音语调,提高口语能力。 6,四人小组讨论,不仅可以拂去阅读时的沉闷,同时可以调动学生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开阔学生思维,启发学生自主 Step1:Lead-in Free talk: ask 2 groups of students to answer “what’s your favorite carton story?” by turns. (7minutes) Step2:Speaking Task1: show 6 pictures by PPT and ask students to answer what they can see in the pictures quickly .(2minutes ) Task2:learn new words and ask students to use these words to make sentences .(5minutes) Step 3:While -listening Task1: ask students to close the book and listen to the tape with a question. (2minutes) Task2: ask students to listen to the tape again and answer the question. (2minutes) Task3:ask students to answer the 7 questions shown on the PPT.(3minutes) Task4: ask students to read sentence by sentence follow the radio. (3minutes) Task5: ask some students to answer the 7 questions on PPT .(3minutes) Step4:Post-listening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