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半固态成型技术经典考试例题(昆明理工大学)

半固态成型技术经典考试例题(昆明理工大学)

半固态成型技术经典考试例题(昆明理工大学)
半固态成型技术经典考试例题(昆明理工大学)

半固态成型技术期末作业

1推导匀质形核的临界形核半径、形核功表达式

解:在过冷的条件下,金属液体中晶胚的形成和增大,将引起系统自由能变化:一方面,转变为固态的那部分体积能引起自由能下降;另一方面,晶胚与液相之间增加的界面会造成自由能(表面能)增大。设单位体积自由能的下降为ΔGv (ΔGv < 0),单位面积的表面能为σ;假设晶胚为球体,半径为r, 则过冷条件下形成一个晶胚时,系统自由能的变化为:

(1)形核半径

过冷金属液体中的晶胚只有大于一定尺寸(r*)后才能稳定存在并继续长大,即晶胚成为了晶核(图1)。半径为r*的晶胚称为临界晶核(Critical nucleus)。

图1自由能变化与晶胚(核)半径的关系

临界晶核半径r*的数学推导:

由式,令,则可求得r*

.

将代入上式,得

由该式可得:

随过冷度ΔT增大,临界晶核半径减小。就是说,金属液体中有更多的晶胚可以成为晶核,即形核的几率增大。

(2)临界形核形核功表达式的推导

由图1可以看出,形成临界晶核时自由能的变化ΔG* > 0,这说明形成临界晶核是需要能量的。形成临界晶核所需的能量ΔG*称为临界形核功(Critical nucleation power)。

临界形核功的数学推导:

形成一个临界晶核时,自由能的变化(即临界形核功)为:

将或者代入上式,可得:

由于临界晶核的表面积为:

所以

即,临界晶核形成时的自由能增加量等于其表面能的三分之一。这意味着液、固两相之间自由能的差值只能提供形成临界晶核所需表面能的三分之二,而另外的三分之一,即临界形核功△G*需要依靠液体中存在的能量起伏来提供。

2成分过冷的判据及推导过程

(1)“成分过冷”条件和判据

当K0﹤1时,界前沿形成溶质富集层→液相线温度TL(x‘)→随距离x'逐渐上升→当界面前沿液相的实际温度梯度GL小于液相线的斜率时,即:

时则出现“成分过冷” 。

液相只有扩散时形成“成分过冷”的判据

液相部分混合时形成“成分过冷”的判据

由判据

可以推断,下列条件有助于形成“成分过冷”:

a.液相中温度梯度小(GL小);

b.晶体生长速度快,R大;

c.mL大,即陡的液相线斜率;

d.原始成分浓度高,C0大;

e.液相中溶质扩散系数DL低;

f.K0<1时,K0小;K0>1时,K0大

(2)成分过冷判据的推导

如下图:

图2.1合金生长过程中平界前沿稳定的溶质富集层

图2.2合金中“成分过冷”的形成

“成分过冷”判别式的推导如下:设液相线的斜率为ML,则液相熔点温度分布梯度可表示为:

2.1式

在平界面凝固条件下,界面处液体内实际温度应大于或等于液相熔点温度分布的梯度,即:

式2.2

又因为

所以

整理得:

式2.3

式2.3为“成分过冷”判别式的通用式

(1)设在液相没有对流只有扩散的情况下,,将式2.3变为:

或者

式中为结晶温度间隔,即。可见结晶温度间隔

愈大“成分过冷”愈大,平界愈容易破坏。

三元合金凝固形成单相固溶液时,“成分过冷”的判别式基本上和二元的相似。设溶剂组元为A,溶质组元分别为B和C。其液相面是组元B在液相浓度和组元C在液相中的浓度

的函数,即:

在固——液界面处的液相温度梯度为:

式2.3

式中

在稳定态时,固——液界面处由于溶质质量守恒,下式成立,即

式中

将该两式及

带入式2.3,并在实际温度梯度GL大于的情况下得:

3触变成形与流变成形的优缺点。

答:(1)触变成形:获得半固体浆料后,在对其坯料加工时,根据需要将坯料切分,然后把切分的坯料重新加热成半固态坯料进行加工成型的方法叫触变成型。它的优缺点都有:触变成型工艺中,半固态浆料中固相粒子由母材晶体颗粒未融化的部分而组成的,颗粒尺寸与形状主要依赖于母体材料,而且容易维持在高固相状态,适用于凝固区间较大的合金。与流变成型相比,它具有很多流变成形所不具有的优点,触变成型解决了半固态浆料制备与成型设备相衔接的难题,容易实现自动化操作。缺点是:浆料制备成本高、设备投资大、坯料的成分和微观结构的不均匀性、浆料制备过程控制难度大等,成为制约触变成型发展的一大障碍,也是世界各国近年来比较重视的研究重点。

(2)流变成型

在金属凝固过程中,通过施加搅拌、或扰动、或改变金属的热状态、或加入晶粒细化剂等手段,改变合金熔体的凝固行为,以达到获得一种液态金属母液中均匀地悬浮着一定球状初生固相的固——液混合物浆料,并利用该浆料直接加工成型的加工方法。

其优缺点有:流变成型过程中,半固态浆料中的固相颗粒的尺寸形状与冷却速度、搅拌方法、搅拌速度等显著相关、而且容易维持在低固相状态,通过搅拌的方法可以用于凝固区间小,甚至共晶合金或纯金属。它具有工艺流程短、设备简单、洁身能源、适用合金不受限制等特点,是未来半固态合金的主要研究方向。它的缺陷是:半固态金属浆料的保存和输送很不方便,这是流变成型的推广使用的一大障碍。

4简述半固态金属浆料的制备方法及其优缺点

半固态金属浆料的制备方法是:对半固态浆料制备的研究以往的研究是集中在制备方法及微观的形成机理上,目前半固态金属浆料的制备方法有:(1)机械搅拌法,它是最早的半固态浆料制备方法,主要由两个同心带齿的圆筒所组成,内筒不动,外筒旋转。或者是在熔融的金属液中插入一根搅拌棒进行搅动。其优点是:设备简单,容易实现。缺点是:操作复杂且存在许多缺陷,如卷入气体,易氧化,搅拌器的溶解造成浆料的污染,搅拌不均,生产效率低,所以一般不用在工业生产中。(2)电磁搅拌法,它是利用电磁感应在半固态金属溶液中产生电磁感应电流,在外加磁场的作用下进行固液浆料的搅动,实现三维搅动的方法。其优点是:搅拌效果较好,对熔体的污染比较小,气体卷入量也少,不易氧化,设备简单,而且生产效率高。缺点是:设备投资大,工艺复杂等。(3)应变诱发熔体激活法,该方法主要通过将铸造枝晶组织在高温下进行挤压变形,破碎枝晶组织,再加足够的变形剂后加热到两相区,在组织中预先存储变形能量。其优点是:浆料不易污染,而且产量大,生产效率高,对熔点较高的合金有着特殊的优越性。缺点是:工艺比较复杂,因为增加了预变形处理,导致生产成本高,生产效率低,而且工业中仅适用于小尺寸半固态坯料的制备。(4)等温热处理法,它主要是在半固态温度区间等温处理一段时间使原晶界处得共晶组织熔入初生晶,破坏晶界,原来的等轴晶变为球形颗粒,随着等温世间的推移,共晶组织熔化,使组织分离为球状颗粒。其优点是:与其他半固态浆料制备方法相比,它省略了半固态成形中专门的浆料制备过程,使触变铸造工艺的流程简化,是一种很好的浆料制备方法。其缺点是:耗能高。(5)固液混合铸造法,此方法是通过向过热的合金熔体中加入同种合金粉末或异种合金粉末来获得半固态非枝晶组织,使合金粉末均匀化。其优点是:解决了高合金化铸件难于挤压的问题,因为很多高合金铸件由于析出粗大、偏聚严重等问题,挤压时产生不均匀变形,引起铸件开裂。它和其他热加工工艺结合起来使用,是一种很有前途的浆料加工方法。其缺点是:(6)新MIT工艺,它的主要方法是:在快速热释放的同时进行搅拌。该方法设别简单,操作方便,而且形成的组织均匀、颗粒尺寸相当,是一种很不错的浆料制备方法。其缺点是:不能完全避免搅拌器对浆料的污染。(7)冷却斜槽法,它的形成机理是:将稍高于液相线温度的熔融金属倒在冷却斜槽上,由于斜槽的冷却作用,在屑槽上有细小的晶粒长大,金属流体的冲击和重物自身的的重力作用使晶粒从斜槽滑下并翻转,可达到搅拌效果。其优点有:成本低、流程短、易推广操作及应用等。缺点是:起步晚,工艺技术还不是很成熟。(8)NRC工艺。其优点有:生产成本低,相对于传统的触变成形,费用低,生产效率高,工具寿命长,产品力学性能好,最大的优点是采用NRC工艺可以从熔融金属中直接制备出含有球状晶粒的半固态浆料,采用这种方法制备的产品具有良好力学性能和微观组织。(9)斜管法制浆工艺。其优点是:扩大了应用范围,避免了金属过度氧化和污染,通过将静态斜管转变为转动管,来获得更多的游离晶粒。(10)其他工艺,如粉末冶金、液相线凝固法、超声波处理法、紊流效应法、脉冲法等。这些方法还处于研究阶段其优缺点还未很明显。

5半固态成型技术的发展趋势

近年来半固态金属成形技术也日趋成熟,引起工业界的普遍关注。这种新的金属加工技术可分为半固态锻造、挤压、轧制和压铸等几种主要工艺类型,具有节省原材料、降低能耗、提高模具寿命、改善制品性能等一系列优点,并可生产复合材料的产品,被誉为21世纪新兴金属塑性加工的关键技术。

随着世界各国对计算机的应用日益重视,半固态成型技术的自动化会越来越得到人们的重视,对它的研究也会不断得到重视。计算机在半固态成型技术中的应用也会逐步深入,如计算机辅助设计技术也会逐步推广到该领域,模拟其成型过程的工作会逐步实现,相应的软件

也会不断地开发出来。世界著名的CAD/CAM系统,如CADDS5,Pro/E和UGⅡ等,均实现了CAD/CAM系统与塑料注射过程模拟、模具结构设计和模具型腔数控加工的初步集成并取得了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为了适应国际发展潮流,华中理工大学模具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正在开发新一代塑料注射模软件。在虚拟技术的支持下,它的生产成本也会逐步降低,半固态产品质量也会不断地提高,它将是材料研究的主导方向。

对于一些操作简单,成本较低,污染较少的半固态加工工艺会不断得到人们的重视,它会在将来的很长一段时期内成为材料科学领域内成为主导方向。为了是半固态技术更快走向成熟,还必须在以下方面进行研究。

(1)适合半固态浆料制备新工艺的研究和开发,尤其是成本低,污染少,节能降耗,设备简单的研究。

(2)半固态浆料非枝晶组织结构形成规律的研究。

(3)冲型工艺参数对半固态合金冲型性能的影响,尤其是粘度随时间的变化关系的定量研究。

(4)适合于进行半固态加工的合金成分的开发与应用,尤其是开发有色黑金属、复合材料的半固态铸造技术。

(5)适合于进行半固态加工的模具设计。

(6)计算机应用技术的研究,包括成型过程计算机模拟,重点是铸件过程的微观模拟,因为铸件凝固过程的微观模拟在国际上有着相当重要的地位,所以铸件凝固过程微观模拟的研究也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

(7)半固态金属的基本力学性能及加工工艺、设备等的基础理论研究。

这些都将是世界各国、各地区、各公司不断深入研究的趋势,这也是未来半固态技术发展的主要趋势。

目前半固态加工已被美国、日本等国列为振兴钢铁工业和机械行业的几项新技术之一,与外国相比,我国在这方面的研究与应用水平还有相当大的差距,面对21世纪,我国的半固态技术的研究与应用必须加强,推进冶金工业的迅猛发展。只有这样,我国的材料才能成为世界的栋梁之材,我国的制造业也才能领跑世界。

昆明理工大学液气压传动与控制习题答案(第三章)

3.1 解:(1)泵输出功率:KW W pq P sc 2.332006010481043 6 ==???==- ∴ 液压泵的总效率:%82%1009 .32.3=?==sr sc t P P η (2)容积效率:%6.90%10053 48=?==t v q q η 机械效率:%5.90%100906 .082.0=?==v t m ηηη (3)设泵的泄漏量q ?随压力变化保持线性关系,即:Kp q =? (K —泄漏系数) 则泵的实际流量:Kp q q t -= 由MPa p 4=时对应的实际流量:453?-=K q 得:25.14 4853=-=K ∴ 当MPa p 2=时的实际流量:min)/(5.50225.153L q =?-= 所消耗的功率即输入功率sr P ,若忽略机械效率随压力变化的影响,则 t sr P P =(理论功率) ∴当MPa p 2=时所消耗的功率: )(767.1)(17676010531023 6 KW W pq P P t t sr ==???===- (4)由理论流量Vn q t =知:min /1800r n =时的t q 是min /1200r n =时的t q 的1.5倍,而泵的压力(p )仅取决于负载,与转速(n )无关。 ∴ m i n /725.148L q =?= 3.2 答:由图3.4可知,齿轮泵下腔为吸油腔,其压力一般低于大气压;上腔为压油压,其压力为工作压力。因此处于压油腔一侧的轮齿受到较大的液压力作用;另一方面,压油腔的油通过齿顶间隙泄漏到吸油腔一侧去,这泄漏油液的压力每经过一个齿减压一次,也对齿轮产生作用力。这两方面的力都使齿轮和轴承受到径向不平衡作用力。

模拟电子技术课后习题及答案

第一章常用半导体器件 自测题 一、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用“V”和“X”表示判断结果填入空内。 (1)在N型半导体中掺入足够量的三价元素,可将其改为P型半导体。() (2)因为N 型半导体的多子是自由电子,所以它带负电。( ) (3)PN结在无光照、无外加电压时,结电流为零。( ) (4)处于放大状态的晶体管,集电极电流是多子漂移运动形成的。( ) (5)结型场效应管外加的栅-源电压应使栅-源间的耗尽层承受反向电压,才能保证其Rs大的特点。() (6)若耗尽型N沟道MOS管的U Gs大于零,则其输入电阻会明显变小。() 解:(1) V (2) X (3) V (4) X (5) V (6) X 二、选择正确答案填入空内。 (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PN结加正向电压时, 空间电荷区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A.变窄 B.基本不变 C.变 宽 (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设二极管 的端电压为U,则二极管的电流方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 A. I s e U B. Is^^ C. I s(e UU T-1) (3)稳压管的稳压区是其工作在________ 。

A.正向导通 B.反向截止 C.反向击穿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当晶 体管工作在放大区时,发射结电压和集电结电压应为_______________ 。

昆明理工大学理论力学第一章答案

第一章 静力学公理和物体的受力分析 一、是非判断题 1.1.1 在任何情况下,体内任意两点距离保持不变的物体称为刚体。 ( ∨ ) 1.1.2 物体在两个力作用下平衡的必要与充分条件是这两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沿同一直线。 ( × ) 1.1.3 加减平衡力系公理不但适用于刚体,而且也适用于变形体。 ( × ) 1.1.4 力的可传性只适用于刚体,不适用于变形体。 ( ∨ ) 1.1.5 两点受力的构件都是二力杆。 ( × ) 1.1.6 只要作用于刚体上的三个力汇交于一点,该刚体一定平衡。 ( × ) 1.1.7 力的平行四边形法则只适用于刚体。 ( × ) 1.1.8 凡矢量都可以应用平行四边形法则合成。 ( ∨ ) 1.1.9 只要物体平衡,都能应用加减平衡力系公理。 ( × ) 1.1.10 凡是平衡力系,它的作用效果都等于零。 ( × ) 1.1.11 合力总是比分力大。 ( × ) 1.1.12 只要两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同,则它们对物体的作用效果相同。 ( × ) 1.1.13 若物体相对于地面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则物体处于平衡。 ( ∨ ) 1.1.14 当软绳受两个等值反向的压力时,可以平衡。 ( × ) 1.1.15 静力学公理中,二力平衡公理和加减平衡力系公理适用于刚体。 ( ∨ ) 1.1.16 静力学公理中,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公理和力的平行四边形公理适用于任何物体。 ( ∨ ) 1.1.17 凡是两端用铰链连接的直杆都是二力杆。 ( × ) 1.1.18 如图所示三铰拱,受力F ,F 1作用,其中F 作用于铰C 的销子上,则AC 、BC 构件都不是二力构件。 ( × ) 二、填空题 1.2.1 力对物体的作用效应一般分为 外 效应和 内 效应。 1.2.2 对非自由体的运动所预加的限制条件称为 约束 ;约束力的方向总是与约束所能阻止的物体的运动趋势的方向 相反 ;约束力由 主动 力引起,且随 主动 力的改变而改变。

昆明理工大学材料力学试卷及答案

昆 明 理 工 大 学 试 卷 (A ) 考试科目:材料力学B 考试日期:2010年6月22日 命题教师:郭然 一、是非判断题(每题2分,共20分。正确用√,错误用×,填入括号中) 1 杆件某截面上的内力是该截面上应力的矢量和。 ( ) 2 轴向拉压杆的任意截面上都只有均匀分布的正应力。 ( ) 3 单元体上同时存在正应力和切应力时,切应力互等定理不成立。 ( ) 4 材料不同而截面和长度相同的二圆轴,在相同外力偶作用下,其扭矩图、切应力及相对扭转角都是相同的。 ( ) 5 若一对正交坐标轴中,其中有一轴为图形的对称轴,则图形对这对轴的惯性积一定为零。 ( ) 6 正弯矩产生正转角,负弯矩产生负转角。 ( ) 7 一点沿某方向的正应力为零,则该点在该方向上线应变也必为零。 ( ) 8 连接件产生的挤压应力与轴向压杆产生的压应力是不相同的。 ( ) 9 低碳钢经过冷作硬化能提高其屈服极限,因而用同样的方法也可以提高用低碳钢制成的细长压杆的临界压力。 ( ) 10 静不定结构的相当系统和补充方程不是唯一的,但其解答结果是唯一的。 ( ) 二、选择题(每题3分,共12分) 1、关于确定截面内力的截面法的适用范围,下列四种说法正确的是: (A )适用于等截面直杆; (B )适用于直杆承受基本变形; (C )适用于不论基本变形还是组合变形,但限于直杆的横截面; (D )适用于不论等截面或变截面、直杆或曲杆、基本变形或组合变形、横截面或任意截面的普遍情况。 2、低碳钢制成的零件受到三向等值拉伸应力作用,应按下例哪个强度理论建立破坏准则,正确的是: (A )第一强度理论; (B )第二强度理论; (C )第三强度理论; (D )第四强度理论。

昆明理工大学液气压传动与控制习题参考答案试卷一

试卷一 《液压传动部分》 一.填空题(请在括号中填入正确答案)(每空1分,共15分) 1. 液压传动是以( ( 2. 液压系统中的压力,即常说的表压力,指的是( 3. 雷诺数的物理意义:影响液体流动的力主要是惯性力和粘性力,雷诺数大,说明 (力起主导作用,这样的液流呈紊流状态;雷诺数小,说明( 力起主导作用,液流呈层流状态。 4. 液体在直管中流动时,产生( 生( 5. 在液压系统中,由于某一元件的工作状态突变引起油压急剧上升,在一瞬间突然产生很高 的压力峰值,同时发生急剧的压力升降交替的阻尼波动过程称为( 6. 对于液压泵来说,实际流量总是( ( 7. 齿轮泵中每一对齿完成一次啮合过程就排一次油,实际在这一过程中,压油腔容积的变 化率每一瞬时是不均匀的,因此,会产生流量( 8. 单作用叶片泵转子每转一周,完成吸、排油各( 改变它的( 9. 轴向柱塞泵主要由驱动轴、斜盘、柱塞、缸体和配油盘五大部分组成。改变

(V。 10. 三位换向阀处于中间位置时,其油口P、A、B、T间的通路有各种不同的联结形式,以适应各种不同的工作要求,将这种位置时的内部通路形式称为三位换向阀的 ( 二.选择题(请在所选择正确答案的序号前面划√或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入问题的空格内)(每选择一个正确答案1分,共13分) 1. 在叶片马达中,叶片的安置方向应为 A)前倾;B)后倾;C)径向 2. 液压系统的最大工作压力为10MPa,安全阀的调定压力应为 A)等于10MPa;B)小于10MPa;C)大于10MPa 3.拟定液压系统时,应对系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予以足够的重视。为防止过载, 为避免垂直运动部件在系统失压情况下自由下落,在回油路中 增加 A) 减压阀;B)安全阀;C)平衡阀;D)换向阀 4.直杆式轴向柱塞泵:脉动程度随柱塞数的 远 A)增加;B)减少;C)大于;D)小于 5.溢流阀的泄油形式 A)内泄;B)外泄 6. 阀口是常开的,进、 在常态状态时,阀口是常闭的,进、出油口不通。 A) 溢流阀;B)减压阀;C)顺序阀 三.综合题

《模拟电子技术》复习题10套及答案

《模拟电子技术》复习题一 一、填空题 1、在N型半导体中,多数载流子是;在P型半导体中,多数载流子是。 2、场效应管从结构上分为结型和两大类,它属于控制性器件。 3、为了使高阻信号源与低阻负载能很好地配合,可以在信号源与负载之间接入(共射、共集、共基)组态放大电路。 4、在多级放大器中,中间某一级的电阻是上一级的负载。 5、集成运放应用电路如果工作在线性放大状态,一般要引入____________。 6、根据下图中各三极管的电位,判断它们所处的状态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正弦波振荡电路通常由,,和 四部分组成。 二、选择题 1、利用二极管的()组成整流电路。 A 正向特性 B 单向导电性C反向击穿特性 2、P型半导体是在本征半导体中加入()后形成的杂质半导体。 A空穴B三价元素硼C五价元素锑 3、场效应管的漏极特性曲线如图2-3所示,其类型为( )场效应管。 A P沟道增强型MOS型 B P沟道耗尽型MOS型 C N沟道增强型MOS型 D N沟道耗尽型MOS型 E N沟道结型 F P沟道结型

+ + +++ + ------Rb1 Rb2Re1Re2 Rc RL C1Ce C1C2L 15V 8V Re1 Re2 Ucc Ucc C2 Ugs+10-1-2 id Ubs us Rs R R R R R R R R 2R 2R 2R Uo1Uo2Uo3Uo4+-Uo +1 +2+4A1A2A3 A4图2-1 图2-2 图2-3 图2-6 图2-4 图2-5图3-1 + + ++++ ------D2R Rb1 Rb2Re1 Re2 Rc RL C1 Ce C1 C2 L 15V 8V B=50 Ui Rf Re1 Re2 Ucc Ucc C2 Ugs+10-1 -2 id Ubs us Rs R R R R R R R R 2R 2R 2R Uo1Uo2Uo3Uo4+-Uo +1+2+4A1A2A3 A4图2-1 图2-2 图2-3图2-6 图2-4图2-5图3-1 图2-10 4、有一晶体管接在放大电路中,今测得它的各极对地电位分别为V 1=-4V,V 2=-1.2V,V 3=-1.4V,试判别管子的三个管脚分别是( )。 A 1:e、2:b、3:c B 1:c、2:e 、3:b C 1:c、2:b、3:e D 其它情况 5、集成运放中间级的作用是( )。 A 提高共模抑制比 B 提高输入电阻 C 提高放大倍数 D 提供过载保护 6、根据相位平衡条件,判断图2-6所示振荡电路中( )发生振荡。 A 可能 B 不能 7、差模信号电压是两个输入信号电压( )的值。 A 差 B 和 C 算术平均 8、在单相桥式整流电容滤波电路中,已知变压器二次电压有效值U 2=24V ,设二极管为理想二极管,用直流电压表测得R L 的电压值约为21.6V ,问电路的现象是( )。 A 正常工作情况 B R L 开路 C C 开路 D 一个二极管和C 开路 E 一个二极管开路 F 其它情况 9、某仪表放大电路,要求输入电阻大,输出电流稳定,应选( )负反馈。 A 电压串联 B 电压并联 C 电流串联 D 电流并联 10、设图2-10所示电路中二极管D1、D2为理想二极管,判断它们是导通还是截止?( ) A D1导通,D2导通 B D1导通,D2截止 C D1截止,D2导通 D D1截止,D2截止 三、判断题 ( )1、温度升高后,本征半导体中自由电子和空穴数目都增多,且增量相同。 ( )2、结型场效应管通常采用两种偏置方式,即(源极)自给偏压式和栅极分压与源极自偏相结合的偏置方式。 ( )3、共集电极电路没有电压和电流放大作用。 ( )4、用电流源代替R e 后电路的差模倍数增加。 ( )5、集成运放内部第一级是差分放大电路,因此它有两个输入端。 ( )6、只有两个晶体管的类型相同(都为NPN 管或都为PNP 管时)才能组成复合管。 ( )7、RC 桥式振荡电路只要R f≤2R 1就能产生自激振荡。 ( )8、一个理想的差分放大电路,只能放大差模信号,不能放大共模信号。 ( )9、电压负反馈可以稳定输出电压。 ( )10、直流电源是一种电能形式转换电路,将交流电变为直流电。 四、分析题 电路如图所示:

昆明理工大学数字电子技术习题薄

昆明理工大学数字电子技术习题薄 专业 姓名 学号 成绩 1-1、将下列二进制数转换为等值的十六进制和等值的十进制数. (1) (1010111)2 (2) (11.001)2 1-2、将下列十进制数转换为等效的二进制数和等效的十六进制数.要求二进制数保留小数点以后4位有效数字. (1)(17)10 (2)(25.7)10 1-3、用逻辑代数的基本公式和常用公式将下列逻辑函数化为最简与或形式. (1)Y=C B A +A +B+C (2)Y=CD B A +ABD+D C A (3)Y=AC(D C +B A )+BC(CE AD B ++) (4) Y=C A +ABC+D AC +CD

1-4、写出图中各逻辑图的逻辑函数式,并化简为最简与或式。 (a) (b) 1-5、求下列各函数的反函数并化为最简与或形式。 (1)Y=BC AC C A B A +++))(( (2)C D C B C A D A Y +++= 1-6、用卡诺图化简法将下列函数化为最简与或形式。 (1)D C A D C A C B A D C ABD ABC Y +++++= (2)ABC B A C B B A Y ++++=

专业 姓名 学号 成绩 (3)Y(A,B,C,D)=∑m(0,1,2,3,4,6,8,9,10,11,14) (4) Y(A,B,C,D)=∑m(0,1,2,5,8,9,10,12,14) 1-7、化简下列逻辑函数(方法不限)。 (1)D D C C A B A Y +++= (2)E D C A DE B DE C A D C B A Y +++= 1-8、证明下列逻辑恒等式(方法不限) (1)1))(()(=+++++C B D B A C B D C C B A (2)C B AB D B D B C A +=+++))()((

《模拟电子技术基础》总复习典型习题解析

2011-2012(2)《模拟电子技术基础》总复习一. 二极管及其应用 (一)二极管的符号及伏安特性曲线: (二)二极管的特性:单向导电性 (三)二极管的模型:重点掌握理想模型和恒压降模型

(四)典型习题 1. 电路如图所示,已知u i =10sinωt(V),二极管的正向导通电压和反向电流可忽略不计,试分析二极管的状态,并画出输出u i与u o的波形。 (a)(b)(c) 2. 设二极管是理想的,试判断下图中各二极管是否导通,并求出电路的输出电压U o。 (a)(b) 3.电路如图所示,已知u i =8sinωt(V),二极管的正向导通电压U D=0.7V,试分析二极管的状态,画出输出u i与u o的波形,并标出幅值。 (a)(b)(c) 4. 电路如图所示,已知二极管的正向导通电压和反向电流可忽略不计,试分析二极管D1和D2的状态,并求出输出电压U o。 (a)(b)

二. 三极管及场效应管的应用 (一)三极管的符号及伏安特性曲线: i B =f (u BE )∣u CE =const i C =f (u CE )∣i B =const 此为NPN 管共射极放大电路的特性曲线,PNP 管的特性曲线 (二)三极管的电流控制作用:B C i i β= (三)三极管放大电路的直流通路和交流通路: (四)三极管的交流等效电路: (五)三极管放大电路的组态

(六)放大电路的分析方法 交流等效电路法:利用三极管的交流等效模型求解A us 、A u 、R i 、R o 。 图解法:利用三极管的输入和输出特性曲线以及放大电路的输入和输出回路负载线,采用作图的方式确定一个Q 点。 (七)放大电路的非线性失真 饱和失真:工作点位于饱和区 截止失真:工作点位于截止区 注意:图为NPN 管共射极放大电路出现的饱和失真和截止失真,PNP 管的失真现象正好与NPN 管相反。 (八)放大电路静态工作点稳定问题 Q 点不合适, 的波形要失真; ,A u 与I B 有关。 在电路中引入直流负反馈。 be L c u r R //R A )(?- =β o u

昆明理工大学--2008年《理论力学》工程力学班试题A答案

昆明理工大学2007~2008学年第一学期《理 论力学》期末考试试卷(A 卷)答案 1. 是非判断题(每题2分,共20分。) 1、×'; 2、×; 3、√; 4、×; 5、×; 6、×; 7、√; 8、√; 9、√;10、√ 二、选择题(每题3分,共12分) ACD;AAA;C;C; 三、填空题 (本题共13分) 1. (本题6分) 图(a )的 ω = 0 ,α =R a /; 图(b ) 的ω =R a /cos θ, α =R a /sin θ; 图(c ) 的ω =R a /,α = 0 。 2. (本题4分) L 2m ω(1分); ωω2 2 2224652322131mL L m L m mL = ??? ????????? ????? ??+??? ??+(1分); 画出方向(共2分) 3. (本题2分) PL/2 4. (本题2分) 5 四、计算题 1. (本题10分)如图4.1所示横梁,F 1= F 2= F 3=F 用虚位移原理求解系统B 和D 处反力。 解:(1)把B 点约束力视作为主动力。设给系统虚位移如图(图2分)。系统虚功方程为: 021=---δ?δδδM y F y F y F F E B B (2分) ==>56 7111M F F B += (1分) (2)把D 点约束力视作为主动力。设给系统虚位移如图(图2分)。系统虚功方程为: 032=++G F D D y F y F y F δδδ (2分) ==>F F B 28 27= (1分)

2. (本题15分) 3. 弯成直角的曲杆OAB 以角速度ω= 常数绕O 点作逆时针转动。在曲杆的AB 段装有滑筒C , 滑筒与在滑道内运动的铅直杆DC 铰接于C ,O 点与DC 位于同一铅垂线上。设曲杆的OA 段长为r ,求当φ=30°时DC 杆的速度和加速度。 (解):如图,在点O 建立参考基和曲杆连体基1e e 和。 对于曲杆OAB ,CD 杆上的C 点为动点。 C 点的速度为:r C e C e tC C v v v v ++=ω11 见图2 由于曲杆作定轴转动,01=e tC v r OC v C ωωω33 221= ?= 利用几何关系: ωωr tg v v e C C 3 2301= = 所求即CD 杆的绝对速度,方向向上。 同时可以求得:ωr v v v C C r C 3 4230cos /=== 下面进行加速度分析 由动点加速度:C e C e C e tC r C C a a a a a a ++++=αω 由于曲杆作匀角速度定轴转动,有: 0,0 ==e C e tC a a α 因此,C e C r C C a a a a ++=ω,如图3所示。 其中, 2 2 33 2ωωωr OC a e C == 2 3 82ωωr v a r C C = = 将加速度在科氏加速度方向上投影,有: 图3 30cos 30cos e C C C a a a ω-= 可得: 2 2 2 39 1033 233 23 8ωω ω r r r a C = - ? = 所求即杆CD 的加速度,方向向上。 解:(1)OA 杆做刚体定轴转动。 ()s m OA v A /4.03.060 240.ππω=??= = (3 分) (2)AB 杆做刚体平面运动。 由于刚体CB 做平动,因此,B v 与C v 同向,

昆明理工大学物理习题集(下)第十二章元答案

第十二章 振动 一.选择题 1、劲度系数分别为k 1和k 2的两个轻弹簧串联在一起,下面挂着质量为m 的物体,构成一 个竖挂的弹簧振子,则该系统的振动周期为: [ C ] (A )21212)(2k k k k m T +=π (B )2 12k k m T +=π (C )2121)(2k k k k m T +=π (D )2122k k m T +=π 2. 一弹簧振子作简谐振动,当位移的大小为振幅的一半时,其动能为振动总能量的 [ D ] (A )1/4 (B )1/2 (C )2/1 (D )3/4 (E )2/3 3. 一质点作简谐振动,当它由平衡位置向x 轴正方向运动时,对应的振动相位是: [ C ] (A )π (B )0 (C )-π/2 (D )π/2 4. 已知某简谐振动的振动曲线如图所示,位移的单位为厘米,时间单位为秒,角频率为ω, 则此简谐振动的振动方程为:[ C ] (A ))cm )(32cos(πω+ =t x (B ))cm )(3 2cos(2πω-=t x (C ))cm )(32cos(2πω+=t x (D ))cm )(32cos(2πω+-=t x 5. 一质点作简谐振动,周期为T ,当它由平衡位置向x 轴正方向运动时,从二分之一最大位 移处到最大位移处这段路程所需要的最短时间为:[ C ] (A )T /4 (B )T /12 (C )T /6 (D )T /8 6.一质点在x 轴上做简谐振动,振幅A =4cm ,周期T =2s ,其平衡位置取作坐标原点。若t =0 时刻质点第一次通过x =-2cm 处,且向x 轴负方向运动,则质点第二次通过x =-2cm 处的时 刻为:[ B ] (A )1s (B )(2/3)s (C )(4/3)s (D )2s 7.一劲度系数为k 的轻弹簧,下端挂一质量为m 的物体,系统的振动周期为T 1.若将此弹 簧截去一半的长度,下端挂一质量为m /2的物体,则系统振动周期T 2等于:[ D ] (A ) 2 T 1 (B ) T 1 (C ) 2/1T (D ) T 1/2 (E ) T 1 /4 8.用余弦函数描述一简谐振动,已知振幅为A ,周期为T ,初位相?=-π/3,则下图中与之对 应的振动曲线是:[ A ] 9.一倔强系数为k 的轻弹簧截成三等份,取出其中的两根,将它们并联在一起,下面挂一质

模拟电子技术基础试题汇总附有答案.

模拟电子技术基础试题汇总 1.选择题 1.当温度升高时,二极管反向饱和电流将 ( A )。 A 增大 B 减小 C 不变 D 等于零 2. 某三极管各电极对地电位如图所示,由此可判断该三极管( D ) A. 处于放大区域 B. 处于饱和区域 C. 处于截止区域 D. 已损坏 3. 某放大电路图所示.设V CC>>V BE, L CEO≈0,则在静态时该三极管 处于( B ) A.放大区 B.饱和区 C.截止区 D.区域不定 4. 半导体二极管的重要特性之一是( B )。 ( A)温度稳定性 ( B)单向导电性 ( C)放大作用 ( D)滤波特性 5. 在由NPN型BJT组成的单管共发射极放大电路中,如静态工 作点过高,容易产生

( B )失真。 ( A)截止失真( B)饱和v失真( C)双向失真( D)线性失真 6.电路如图所示,二极管导通电压U D=0.7V,关于输出电压的说法正确的是( B )。 A:u I1=3V,u I2=0.3V时输出电压为3.7V。 B:u I1=3V,u I2=0.3V时输出电压为1V。 C:u I1=3V,u I2=3V时输出电压为5V。 D:只有当u I1=0.3V,u I2=0.3V时输出电压为才为1V。 7.图中所示为某基本共射放大电路的输出特性曲线,静态工作点由Q2点移动到Q3点可 能的原因是 。 A:集电极电源+V CC电压变高B:集电极负载电阻R C变高 C:基极电源+V BB电压变高D:基极回路电阻 R b变高。

8. 直流负反馈是指( C ) A. 存在于RC耦合电路中的负反馈 B. 放大直流信号时才有的负反馈 C. 直流通路中的负反馈 D. 只存在于直接耦合电路中的负反馈 9. 负反馈所能抑制的干扰和噪声是( B ) A 输入信号所包含的干扰和噪声 B. 反馈环内的干扰和噪声 C. 反馈环外的干扰和噪声 D. 输出信号中的干扰和噪声 10. 在图所示电路中,A为理想运放,则电路的输出电压约为( A ) A. -2.5V B. -5V C. -6.5V D. -7.5V 11. 在图所示的单端输出差放电路中,若输入电压△υS1=80mV, △υS2=60mV,则差模输 入电压△υid为( B ) A. 10mV B. 20mV C. 70mV D. 140mV 12. 为了使高内阻信号源与低阻负载能很好地配合,可以在信 号源与低阻负载间接入 ( C )。 A. 共射电路 B. 共基电路

昆明理工大学理论力学第一章答案

第一章 静力学公理与物体的受力分析 一、就是非判断题 1.1.1 在任何情况下,体内任意两点距离保持不变的物体称为刚体。 ( ∨ ) 1.1.2 物体在两个力作用下平衡的必要与充分条件就是这两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沿同一直线。 ( × ) 1.1.3 加减平衡力系公理不但适用于刚体,而且也适用于变形体。 ( × ) 1.1.4 力的可传性只适用于刚体,不适用于变形体。 ( ∨ ) 1.1.5 两点受力的构件都就是二力杆。 ( × ) 1.1.6 只要作用于刚体上的三个力汇交于一点,该刚体一定平衡。 ( × ) 1.1.7 力的平行四边形法则只适用于刚体。 ( × ) 1.1.8 凡矢量都可以应用平行四边形法则合成。 ( ∨ ) 1.1.9 只要物体平衡,都能应用加减平衡力系公理。 ( × ) 1.1.10 凡就是平衡力系,它的作用效果都等于零。 ( × ) 1.1.11 合力总就是比分力大。 ( × ) 1.1.12 只要两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同,则它们对物体的作用效果相同。 ( × ) 1.1.13 若物体相对于地面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则物体处于平衡。 ( ∨ ) 1.1.14 当软绳受两个等值反向的压力时,可以平衡。 ( × ) 1.1.15 静力学公理中,二力平衡公理与加减平衡力系公理适用于刚体。 ( ∨ ) 1.1.16 静力学公理中,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公理与力的平行四边形公理适用于任何物体。 ( ∨ ) 1.1.17 凡就是两端用铰链连接的直杆都就是二力杆。 ( × ) 1.1.18 如图1、1所示三铰拱,受力F ,F 1作用,其中F 作用于铰C 的销子上,则AC 、BC 构件都不就是二力构件。 ( × ) 二、填空题 1.2.1 力对物体的作用效应一般分为 外 效应与 内 效应。 1.2.2 对非自由体的运动所预加的限制条件称为 约束 ;约束力的方向总就是与约束所能阻止的物体的运动趋势的方向 相反 ;约束力由 主动 力引起,且随 主动 力的改变而改变。 1.2.3 如图1、2所示三铰拱架中,若将作用于构件AC 上的力偶M 搬移到构件BC 上,则A 、

昆明理工大学物理习题集(下)第十三章元答案

第十三章 波动 一、选择题 1、一平面简谐波的波函数为))(3cos(1.0SI x t y πππ+-=,0=t 时的波形曲线如左下图所示,则:[ C C ] (A )O 点的振幅为-0.1m ; (B )波长为3m ; (C )a 、b 两点间的相位差为2/π; (D )波速为9m/s 。 2、一简谐波沿Ox 轴传播。若Ox 轴上1P 和2P 两点相距8/λ(其中λ为该波的波长),则在波的传播过程中,这两点振动速度的[ C C ] (A )方向总是相同 (B )方向总是相反 (C )方向有时相同,有时相反 (D )大小总是不相等。 3、如图所示,一平面简谐波沿x 轴正向传播,已知P 点的振动方程为)cos(0φω+=t A y ,则其波函数为:[ A A ] (A )}]/)([cos{0φω+--=u l x t A y (B )})]/([cos{0φω+-=u x t A y (C ))/(cos u x t A y -=ω (D )}]/)([cos{0φω+-+=u l x t A y 4、一平面简谐波,沿x 轴负方向传播,圆频率为ω,波速为u ,设4/T 时刻波形如左下图所示,则该波的表达式为:[ D D ] (A ))](cos[u x t A y - =ω (B) ]2)(cos[πω+-=u x t A y (C ))](cos[u x t A y +=ω (D )])(cos[πω++=u x t A y 5、一平面简谐波以波速u 沿x 轴正方向传播,O 为坐标原点。已知P 点的振动方程为 t A y ωcos =,则:[ C C ] (A )O 点的振动方程为)/cos(u l t A y -=ω (B )波的表达式为)]/()/([cos u x u l t A y --=ω (C )波的表达式为)]/()/([cos u x u l t A y -+=ω (D )C 点的振动方程为)/3(cos u l t A y -=ω 6、如右图所示为一平面简谐波在0=t 时刻的波形图,该波的波速u =200m/s ,则P 处质点的振动曲线为: [ C C ]

《模拟电子技术基础》典型习题解答

半导体器件的基础知识 1.1 电路如图P1.1所示,已知u i=5sinωt (V),二极管导通电压U D=0.7V。试画出u i 与u O的波形,并标出幅值。 图P1.1 解图P1.1 解:波形如解图P1.1所示。 1.2 电路如图P1.2(a)所示,其输入电压u I1和u I2的波形如图(b)所示,二极管导通电压U D=0.7V。试画出输出电压u O的波形,并标出幅值。 图P1.2 解:u O的波形如解图P1.2所示。

解图P1.2 1.3 已知稳压管的稳定电压U Z =6V ,稳定电流的最小值I Zmin =5mA ,最大功耗P ZM =150mW 。试求图P1.3所示电路中电阻R 的取值范围。 图P1.3 解:稳压管的最大稳定电流 I ZM =P ZM /U Z =25mA 电阻R 的电流为I ZM ~I Zmin ,所以其取值范围为 Ω =-=k 8.136.0Z Z I ~I U U R 1.4 已知图P1.4所示电路中稳压管的稳定电压U Z =6V ,最小稳定电流I Zmin =5mA ,最大稳定电流I Zmax =25mA 。 (1) 别计算U I 为10V 、15V 、35V 三种情况下输出电压U O 的值; (2) 若U I =35V 时负载开路,则会出现什么现象?为什么? 图P1.4 解:(1)当U I =10V 时,若U O =U Z =6V ,则稳压管的电流小于其最小稳定电流,所以稳压管未击穿。故 V 33.3I L L O ≈?+=U R R R U 当U I =15V 时,若U O =U Z =6V ,则稳压管的电流小于其最小稳定电流,所以稳压管未击穿。故 L O I L 5V R U U R R =?≈+ 当U I =35V 时,稳压管中的电流大于最小稳定电流I Zmin ,所以U O =U Z =6V 。 (2)=-=R U U I )(Z I D Z 29mA >I ZM =25mA ,稳压管将因功耗过大而损坏。 1.5 电路如图P1.5(a )、(b )所示,稳压管的稳定电压U Z =3V ,R 的取值合适,u I 的波

2016年云南昆明理工大学材料科学基础考研真题A卷

2016年云南昆明理工大学材料科学基础考研真题A卷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30分。其中1-5小题任选3个,多答不得分。6-9小题为必答题) 1.晶体是原子呈且重复排列的固体物质。如将晶体结构抽象为空间点阵,则所有晶体可划分为大晶系,种布拉维(或布拉菲)点阵。(3分) 2.体心立方、面心立方和密排六方晶体的堆垛密度ξ分别是:、、。(3分) 3.影响合金相结构(形成固溶体相或化合物相)的因素包括:、、及其他因素。(3分) 4.晶体中的化学键可以分为、、、分子键和氢键五种。(3分) 5.金刚石晶体的空间群国际符号为Fd3m,其中F表示,d表示,根据其空间群符号可知金刚石属于晶系。(3分) -----------------------------------------以上1-5题中任选3题,将题号在答题卡上写清楚---------------------------------------- 6.刃型位错的运动形式有滑移和,而螺型位错特有的滑移方式是。(2分) 7.从热力学角度看,烧结的基本驱动力为;从动力学角度要通过各种复杂的过程;烧结后材料宏观上表现为;微观上表现为。(4分) 8.单晶体的塑性形变基本方式为和。多晶体的塑性形变的微观特点表现为:多方式、和,由于上述微观特点,使多晶体的塑性变形产生了如下现象:、、形成纤维组织和。(7分) 9. 按热力学观点,一级相变在相变点自由能的一阶偏导数不为零,相变过程中和(热力学参数)发生改变,相变(有、无)热效应;二级相变在相变点自由能的二阶偏导数不为零,相变过程、和发生不连续变化;按动力学机制,相变分为和。(8分) -------------------------------------------------6-9题为必答题,将题号在答题卡上写清楚------------------------------------------ 二、名词解释(从下面14个题目中选做10个,每题3分,共30分。答题不得多于10个) 1.配位数; 2.置换式固溶体; 3.弗兰克尔(或弗伦克尔)点缺陷; 4.分位错; 5.交滑移; 6.稳态扩散; 7.再结晶; 8.动态回复; 9.加工硬化;10.均匀形核;11.类质同像;12.尖晶石型结构;13.对称轴;14.对称型。 三、简答题(从下面7个小题中任选5个做答,每题6分,共30分。答题不得多于5个)

《模拟电子技术》经典习题(有图详细分析版)

项目一习题参考答案 1. PN结正向偏置时是指P区接电源的正极,N区接电源的负极。 2. 在常温下,硅二极管的死区电压约为0.5V,导通后正向压降约为0.6~0.8V ;锗二极管的死区电压约为0.1V,导通后正向压降约为0.2~0.3V。 3. 三极管按结构分为NPN型和PNP型;按材料分为硅管和锗管。三极管是电流控制型器件,控制能力的大小可用 表示,它要实现信号放大作用,需发射结正偏,集电结反偏。 4. 场效应管是电压控制型器件,控制能力的大小可用g m表示,它的主要特点是输入电阻很大。 5. 能否将1.5V的干电池以正向接法接到二极管两端?为什么? 解:不能,因为二极管正向电阻很小,若将1.5V的干电池以正向接法接到二极管两端会使得电路中的电流很大,相当于干电池正、负极短路。 6. 分析图1.52所示电路中各二极管是导通还是截止,并求出A、B两端的电压U AB(设VD为理想二极管,即二极管导通时其两端电压为零,反向截止时电流为零)。 图1.52 题6图 解:(a)VD导通,U AB=-6V。 (b)VD截止,U AB=-12 V。 (c)VD1导通,VD2截止,U AB=0 V。 (d)VD1截止,VD2导通,U AB=-15 V。

7. 在图1.53所示电路中,设VD为理想二极管,u i =6sinω t (V),试画出u O的波形。 图1.53 题7图 解:(a) (b) 8. 电路如图1.54所示,已知u i=5sinΩ t(V),二极管导通电压为0.7V。试画出u i与的波形。 解:u i>3.7V时,VD1导通,VD2截止,u o=3.7V; 3.7V>u i>- 4.4V时,VD1截止,VD2截止,u o= u i; u i<-4.4V时,VD1截止,VD导通,u o=-4.4 V。 9. 测得电路中几个三极管的各极对地电压如图1.55所示,试判别各三极管的工作状态。

昆明理工大学理论力学练习册答案第七章后

第七章 点的合成运动 一、是非题 7.1.1动点的相对运动为直线运动,牵连运动为直线平动时,动点的绝对运动必为直线运动。 ( × ) 7.1.2无论牵连运动为何种运动,点的速度合成定理r e a v v v +=都成立。 ( ∨ ) 7.1.3某瞬时动点的绝对速度为零,则动点的相对速度和牵连速度也一定为零。 ( × ) 7.1.4当牵连运动为平动时,牵连加速度等于牵连速度关于时间的一阶导数。 ( ∨ ) 7.1.5动坐标系上任一点的速度和加速度就是动点的牵连速度和牵连加速度。 ( × ) 7.1.6 ( × ) 7.1.7只要动点的相对运动轨迹是曲线,就一定存在相对切向加速度。 ( × ) 7.1.8在点的合成运动中,判断下述说法是否正确: (1)若r v 为常量,则必有r a =0。 ( × ) (2)若e ω为常量,则必有e a =0. ( × ) (3)若e r ωv //则必有0=C a 。 ( ∨ ) 7.1.9在点的合成运动中,动点的绝对加速度总是等于牵连加速度与相对加速度的矢量和。 ( × ) 7.1.10当牵连运动为定轴转动时一定有科氏加速度。 ( × ) 二、 填空题 7.2.1 牵连点是某瞬时 动系 上与 动点 重合的那一点。 7.2.2e a v v =大小为,在一般情况下,若已知v e 、v r ,应按a 的大小。 三、选择题: 7.3.1 动点的牵连速度是指某瞬时牵连点的速度,它相对的坐标系是( A )。 A 、 定参考系 B 、 动参考系 C 、 任意参考系 7.3.2 在图示机构中,已知t b a s ωsin +=, 且t ω?=(其中a 、b 、 ω均为常数),杆长为L ,若取小球A 为动点,动系固结于物块B ,定系 固结于地面,则小球的牵连速度v e 的大小为( B )。 A 、 ωL B 、 t b ωωcos C 、 t L t b ωωωωcos cos + D 、ωωωL t b +cos 四、计算题 7.4.1 杆OA 长L ,由推杆BC 通过套筒B 推动而在图面内绕点O 转动,如图所示。假定推杆的速度为v ,其弯头高为b 。试求杆端A 的速度的大小(表示为由推杆至点O 的距离x 的函数)。

模拟电子技术基础》典型习题解答

半导体器件的基础知识 电路如图所示,已知u i =5sin ωt (V),二极管导通电压U D =。试画出u i 与u O 的波形,并标出幅值。 图 解图 解:波形如解图所示。 电路如图(a )所示,其输入电压u I1和u I2的波形如图(b )所示,二极管导通电压U D =。试画出输出电压u O 的波形,并标出幅值。 图 解:u O 的波形如解图所示。 解图 已知稳压管的稳定电压U Z =6V ,稳定电流的最小值I Zmin =5mA ,最大功耗P ZM =150mW 。试求图所示电路中电阻R 的取值范围。 图 解:稳压管的最大稳定电流 I ZM =P ZM /U Z =25mA 电阻R 的电流为I ZM ~I Zmin ,所以其取值范围为 已知图所示电路中稳压管的稳定电压U Z =6V ,最小稳定电流I Zmin =5mA ,最大稳定电流I Zmax =25mA 。 (1) 别计算U I 为10V 、15V 、35V 三种情况下输出电压U O 的值; (2) 若U I =35V 时负载开路,则会出现什么现象为什么 图 解:(1)当U I =10V 时,若U O =U Z =6V ,则稳压管的电流小于其最小稳定电流,所以稳压管未击穿。故 当U I =15V 时,若U O =U Z =6V ,则稳压管的电流小于其最小稳定电流,所以稳压管未击穿。故 当U I =35V 时,稳压管中的电流大于最小稳定电流I Zmin ,所以U O =U Z =6V 。 (2)=-=R U U I )(Z I D Z 29mA >I ZM =25mA ,稳压管将因功耗过大而损坏。 电路如图(a )、(b )所示,稳压管的稳定电压U Z =3V ,R 的取值合适,u I 的波形如图(c )所示。试分别画出u O1和u O2的波形。 图 解图 解:波形如解图所示 测得放大电路中六只晶体管的直流电位如图所示。在圆圈中画出管子,并分别说明它们是硅管还是锗管。 图 解:晶体管三个极分别为上、中、下管脚,答案如解表所示。

昆明理工大学材料力知识学习题册14概念标准答案

^` 第一章 绪论 一、是非判断题 1.1 材料力学的研究方法与理论力学的研究方法完全相同。 ( × ) 1.2 内力只作用在杆件截面的形心处。 ( × ) 1.3 杆件某截面上的内力是该截面上应力的代数和。 ( × ) 1.4 确定截面内力的截面法,适用于不论等截面或变截面、直杆或曲杆、基本变形或组合变 形、横截面或任意截面的普遍情况。 ( ∨ ) 1.5 根据各向同性假设,可认为材料的弹性常数在各方向都相同。 ( ∨ ) 1.6 根据均匀性假设,可认为构件的弹性常数在各点处都相同。 ( ∨ ) 1.7 同一截面上正应力σ与切应力τ必相互垂直。 ( ∨ ) 1.8 同一截面上各点的正应力σ必定大小相等,方向相同。 ( × ) 1.9 同一截面上各点的切应力τ必相互平行。 ( × ) 1.10 应变分为正应变ε和切应变γ。 ( ∨ ) 1.11 应变为无量纲量。 ( ∨ ) 1.12 若物体各部分均无变形,则物体内各点的应变均为零。 ( ∨ ) 1.13 若物体内各点的应变均为零,则物体无位移。 ( × ) 1.14 平衡状态弹性体的任意部分的内力都与外力保持平衡。 ( ∨ ) 1.15 题1.15图所示结构中,AD 杆发生的变形为弯曲与压缩的组合变形。 ( ∨ ) 1.16 题1.16图所示结构中,AB 杆将发生弯曲与压缩的组合变形。 ( × ) 二、填空题 1.1 材料力学主要研究 受力后发生的 以及由此产生 1.2 拉伸或压缩的受力特征是 ,变形特征是 。 B 题1.15图 题1.16图 外力的合力作用线通过杆轴线 杆件

^` 1.3 剪切的受力特征是 ,变形特征是 。 1.4 扭转的受力特征是 ,变形特征是 。 1.5 弯曲的受力特征是 ,变形特征是 。 1.6 组合受力与变形是指 。 1.7 构件的承载能力包括 , 和 三个方面。 1.8 所谓 ,是指材料或构件抵抗破坏的能力。所谓 ,是指构件抵抗变形 的能力。所谓 ,是指材料或构件保持其原有平衡形式的能力。 1.9 根据固体材料的性能作如下三个基本假设 , , 。 1.10 认为固体在其整个几何空间内无间隙地充满了组成该物体的物质,这样的假设称 为 。根据这一假设构件的 、 和 就可以用坐标的连续函数来表示。 1.11 填题1.11图所示结构中,杆1发生 变形, 杆2发生 变形,杆3发生 变形。 1.12 下图 (a)、(b)、(c)分别为构件内某点处取出的单元体,变形 后情况如虚线所示,则单元体(a)的切应变γ= ;单元体(b)的切应变γ= ;单元体(c)的切应变γ= 。 三、选择题 1.1 选题1.1图所示直杆初始位置为ABC , α>β α α α α α β (a) (b) (c) 填题1.11图 ’ 沿杆轴线伸长或缩短 受一对等值,反向,作用线距离很近的力的作用 沿剪切面发生相对错动 外力偶作用面垂直杆轴线 任意二横截面发生绕杆轴线的相对转动 外力作用线垂直杆轴线,外力偶作用面通过杆轴线 梁轴线由直线变为曲线 包含两种或两种以上基本变形的组合 强度 刚度 稳定性 强度 刚度 稳定性 连续性 均匀性 各向同性 连续性假设应力应变 变形等 拉伸 压缩 弯曲 2α α-β 0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