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和布克赛尔蒙古自治县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和布克赛尔蒙古自治县文化

和布克赛尔蒙古自治县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和布克赛尔蒙古自治县文化

和布克赛尔蒙古自治县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和布克赛尔蒙古自治县文化
和布克赛尔蒙古自治县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和布克赛尔蒙古自治县文化

和布克赛尔蒙古自治县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和布克赛尔蒙古自治县文化体育广播影视局“三定”规定的通知

【法规类别】机关工作综合规定

【发文字号】和政发[2012]108号

【发布部门】和布克赛尔蒙古自治县人民政府

【发布日期】2012.09.10

【实施日期】2012.09.10

【时效性】现行有效

【效力级别】地方规范性文件

和布克赛尔蒙古自治县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和布克赛尔蒙古自治县文化体育广播影视局

“三定”规定的通知

(和政发〔2012〕108号)

各乡镇场,县政府各局委办,县直各企事业单位:

和布克赛尔蒙古自治县文化体育广播影视局“三定”规定已经县人民政府研究通过,现印发你们,请遵照执行。

二○一二年九月十日和布克赛尔蒙古自治县文化体育广播影视局主要职责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规定

根据中共塔城地区委员会塔城地区行政公署《关于印发〈塔城地区五县二市政府机构改革方案〉的通知》(塔地党发〔2011〕26号)和塔城地委办公室塔城地区行署办公室《塔城地区行政公署机构改革方案实施意见》(塔地党办〔2011〕6号)精神,设立塔城地区和布克赛尔蒙古自治县文化体育广播影视局(以下简称和布克赛尔县文化体育广播影视局),挂和布克赛尔县旅游局(新闻出版局、版权局)牌子,为和布克赛尔蒙古自治县人民政府工作部门。

一、职责调整

(一)取消的职责

1、取消古建筑内安装电器设备和在内设置生产用火的审批权。

2、取消已由地区行政公署公布取消的旅游行政审批事项。

(二)划出的职责

1、将和布克赛尔县文化体育局的职责、广播电视局的职责、旅游局的职责,整合划入和布克赛尔县文化体育广播影视局。

2、将出版物质量检测鉴定和网络出版内容信息检测鉴定工作交给所属事业单位。

(三)增加的职责

1、增加协调拟定文化市场发展规划、政策和法规草案的职责。

2、增加对从事演艺活动的民办机构进行监管的职责。

3、增加对从事广播电影电视节目制作的民办机构进行监管的职责。

4、增加对从事出版活动的民办机构进行监管的职责。

5、增加依法管理全县村村通广播电视技术维护和管理工作的验收,人员培训、制定技术规范、技改方案、落实配套建设及工程建设运行资金管理等工作。

6、增加管理自治县无线数字电视转播、维护覆盖工作,及节目内容审核。制定管理制

度和事业发展规划。

7、增加承担新疆少数民族语言影视剧的译制工作。

8、增加负责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研究等工作。

9、增加对体育活动为内容的经营活动的审核工作。

10、增加管理核发设立电影放映单位发行经营许可证的许可。

11、增加管理核发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的审批。

12、增加对设立营业性文艺演出场所和个体演员从事演出活动许可证的核发。

13、增加设立娱乐场所经营单位的许可。

14、增加责对互联网出版活动和开办手机书刊,手机文学业务进行审核和监管。

15、增加手机音乐的前置审核报批工作。

(四)加强的职责

1、加强对信息网络视听节目(包括影视类音像制品的网上播放)和公共视听载体播放节目的业务监管职责。

2、加强指导著作权保护工作的职责。

3、加强推进自治县公共文化服务、指导基层文化建设和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职责。

4、加强管理核发音像制品批发、零售、出租和放映许可证的审核。

5、加强对出版物印刷或者复制及发行的审核。

6、加强设置卫星地面接收设施的审查。

7、加强设立广播电台、电视台的申报工作。

8、加强开办有线电视站许可证的审核。

9、加强卫星地面接收外国卫星传送节目的申报。

10、增加管理对设立印刷企业核发《印刷品印制许可证>》的许可。

11、加强旅游的综合协调和应急救援职责。

12、加强假日旅游预报制度和旅游警示信息发布制度。

13、加强旅游宣传和信息化体系建设职责。

二、主要职责

(一)全面贯彻执行中央、自治区、自治州和地委、行署在文化体育广播影视工作方面的路线、方针、政策、法规,研究拟定自治县文化体育广播影视事业的发展规划、措施、宣传方针政策,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指导和管理全县文化体育广播影视领域的体制机构改革,并组织实施。负责制定实施文化体育广播影视人才教育和在职教育计划,组织开展专业技术人员的培训,制定人才需求计划。组织全系统科学技术的应用,开发推广科技成果。

(二)贯彻执行党和国家有关文化艺术的政策法规,拟订自治县文化艺术工作方针政策、文化艺术事业和文化市场发展规划,并组织实施。管理艺术事业,指导艺术创作与生产、指导重大艺术活动、指导对从事演艺活动民办机构的监管工作,负责对文化艺术经营活动进行行业监管、负责对设立营业性文艺演出场所和个体演员从事演出活动许可证的核发及设立娱乐场所经营单位的许可。

(三)贯彻落实国家有关广播影视和信息网络视听节目服务的法律法规,拟订广播影视事业、产业、宣传、创作有关方针政策。推进广播影视领域的体制机制改革。

(四)管理对设立印刷企业核发《印刷品印制许可证》的许可,负责对出版物印刷或者复制及发行的审核。执行自治区新闻出版业有关方针政策,制定自治县新闻出版事业、产业发展规划、调控目标和产业政策并指导实施,制定自治县出版、印刷、复制、发行和出版物进出口单位总量、结构、布局规划并组织实施,推进自治县新闻出版领域的体制机制改革。

(五)贯彻落实国家、自治区文化体育事业管理的法律法规;承担对体育活动为内容的经营活动的审批工作。研究全县体育发展战略,协调区域性体育发展;负责推动多元

化体育服务体系建设,推进体育公共服务体育体制改革。制定自治县文化体育管理规章;指导、督促、检查全县的文化体育工作,指导配合各部门、各行业系统,各社会团体、农牧区积极开展文化体育活动。

(六)拟订自治县体育事业发展规划和政策,规范体育服务管理,推动体育标准化建设;负责体育彩票发行销售管理工作。

(七)研究文化体育市场发展态势,依法对文化体育市场进行稽查,会同有关部门打击违法经营活动,正确引导文化体育消费和经营方向。统一计划自治县体育运动项目的布局,研究和指导优秀运动队伍的建设,指导、协调业余训练工作。

(八)督促、检查学校执行《学校体育工作条例》情况,配合教育局组织各级种类学校实施《国家体育锻炼标准》汇总本县“达标”数据,负责审验、申报自治区和全国体育先进县、乡的工作。

(九)承办和组织自治区及地区的各类运动竞赛活动,指导体育竞赛和群众体育工作。审查、批准、公布自治县体育竞赛项目最高运动成绩、汇录、审批二级运动员、裁判员、社会体育指导员。组织实施“社会体育指导员技术等级制度”并负责“中国成年人体质测定”工作。

(十)统筹规划自治县竞技体

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2019年高一下学期地理第一次月考试卷(I)卷

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2019年高一下学期地理第一次月考试卷(I)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单选题 (共13题;共58分) 1. (4分) (2019高三上·黑龙江月考) 该日,北京比洛杉矶() A . 自转线速度大 B . 白昼时间短 C . 正午太阳高度角大 D . 日出时间早 2. (6分)有关北京时间的叙述,错误的是() A . 为北京所在经线的地方时 B . 为东经120°的地方时 C . 北京所在时区的区时 D . 东八区中央经线的地方时 3. (6分) (2019高一上·西湖月考) 陆地地表自然景观从赤道到极地产生明显地域分异的基础是() A . 热量 B . 水分 C . 地形 D . 植被 4. (6分) (2013高一上·贵州期中) 地球上有昼夜现象的原因主要是() A . 地球不停地公转 B . 地球不停地自转

C . 地球是个不透明、不发光的球体 D . 地球是个不规则的椭球体 5. (6分) (2018高三下·雅安月考) 读我国某农村人口年龄结构金字塔图,完成下面小题。 (1)图示反映该村() A . 位于浙江省沿海地区 B . 环境优美,迁入人口多 C . 医疗卫生水平高 D . 受经济因素影响人口迁移率高 (2)该村人口现状可能给当地带来的问题有() ①养老服务难以保障 ②加重就业困难 ③劳动力短缺 ④土地养老杯水车薪 ⑤使环境人口容量降低 A . ①②③ B . ①③④

C . ②③④ D . ③④⑤ 6. (4分) (2016高一下·任城期中) 如图为2010年上海人口年龄结构示意图,上海流入人口比例最大的年龄段是() A . 20﹣24岁 B . 25﹣29岁 C . 30﹣34岁 D . 35﹣39岁 7. (4分) (2017高一下·新化期中) 人口容量是指一个地区在一定时期能够容纳的享有合理生活水平的人口数量,由于地理位置与自然地理条件的差异,图示的四个市的人口容量也不同。读下图回答下列各题。 (1) 有人口学专家采用下列公式估算理论人口容量,理论人口容量=a×b/c,其中a为耕地面积,b为熟制,c为每年人均粮食消费所需的耕地面积。假设图示四市耕地面积、年人均粮食消费量均大致相同,按照该公式估算,四市理论人口容量最大的是()

中西方文化差异与英语翻译的探讨-4页精选文档

中西方文化差异与英语翻译的探讨 对中西文化差异的了解是促进中西方语言教学和翻译工作。中西文化差异是多方面的,但总体归纳起来主要体现以下三个方面: 一、宗教文化差异 宗教文化是人类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指的是由民族的宗教信仰、意识等所形成的文化,表现为不同民族在崇尚、禁忌等方面的文化差异。儒教、道教和佛教是中国的三大宗教,他们在中国民众中有着深远的影响。在我国的传统文化中,有道教的“玉帝”,佛教的“阎王”,而这些概念在欧美文化中并不存在。欧美人多信仰基督教,认为世界是上帝创造的,世上的一切都是上帝安排的。这是中西宗教文化方面存在的差异之一。 在宗教词汇方面,虽然汉语和英语中都有对应的词汇,但它们所蕴含 的宗教文化信息却不同。例如,“龙”与“dragon”虽然本义相同,但其引申义和蕴含的宗教文化信息则大相径庭。在我国文化中,“龙”象征着“神圣、高贵吉祥”。在古代,“龙”是传说中“上天”的神物,所以皇帝都自喻为“龙”,皇帝的子孙被称为“龙子”、“龙孙”,帝王所用的东西都冠以“龙”字:龙廷、龙袍、龙床。在一定意义上,“龙”是中华民族渊远流长的五千年文明史的象征。因此,中国人常常把自己比喻为“龙的传人”。而英语中的“dragon(龙)”是一种没有“地位”的爬行动物,象征着“怪物、魔鬼、凶残”。因此,如果在翻译时遇到此类词汇就应该要注意,尽量避免造成读者的误解。 二、地域文化差异 地域文化指的是由所处地域、自然条件和地理环境所形成的文化,表

现在不同民族对同一现象或事物有着不同的态度或表达方式。比如,汉语中,“东风”使人想到温暖和煦,草长莺飞;而“西风”则正好相反,有一 种砭人肌骨的味道。马致远的“古道西风瘦马”便是例证。然而英语的情况却与汉语不同。我们会读到SamuelBulter的“biting eastwinds”(刺骨东风);关于西风,则有JohnMasefield的“It's awarm wind, thewestwind, full of birds'cries”(那是一种温暖的风,西风吹时,万鸟争鸣; )。两种风在两个语言中的味道截然相反。这就是地域差异所造成的。中国西部高山,东临大海,东风吹来,自然无比舒心,而来自西伯利亚的西风则刺人肌骨。英国是个岛国,东风来自欧洲大陆北部,所以寒冷;西风由大西洋吹来,温暖宜人。又如,在中国人的心目中,“夏天”常常与酷暑炎热联系在一起,而莎士比亚在他的第18首十四行诗中将心爱的人比喻成“夏天”:“Shall I compare thee to a sum-mer day? Thou artmore lovely and temperate.”(我能不能拿夏天同你相比?你啊比夏天来得可爱和煦。)这又是双方不同的地理位置所致。中国位于亚洲大陆,属大陆性气候,四季分明,夏天最明显的特征就是骄阳似火,炎热难熬。而英国位于北温带,属海洋性气候,夏天明媚温和,是最宜人的季节。因此,在翻译和地域文化相关的内容时,就应该对地域文化差异作一注释,否则会给缺乏这 一知识的读者造成困惑或误解。 三、风俗习惯差异 英汉两个民族的风俗习惯相去甚远。 above the salt 和below the salt 这两个习语源于旧时西方宴会上的习俗。那时盐被视为珍品。离盐罐近的,即坐在盐罐上首的常常是尊贵的客人(above the salt),而普通

大学英语教材西方文化读本翻译整理【最新】

Unit1 根据传说,伏羲生于中国西部,出生之前在其母腹中孕育了12年。伏羲教会了人类打猎、捕鱼、驯养野兽、饲养家禽。伏羲制定了人类的嫁娶制度,教会人们劈柴取火和烹煮食物;他还通过龟背上的裂纹创立了八卦,这些八卦成为数学、医学、占卜学和风水的基础。此外,伏羲还创造了中华民族的图腾龙,被认为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真正的统治者。 Fuxi was born in the west part of China and, according to legend, he was carried in his mother’s womb for twelve years before birth. He taught people how to hunt, fish, domesticate animals and tend their flocks. He instituted marriage and taught people how to devise tools to split wood, kindle fire and cook food. He devised the Trigrams, which evolved from markings on tortoise shells. These trigrams served as the basis for mathematics, medicine, divination and geomancy. Furthermore, he created the Chinese dragon as the totem of the nation and was considered as the first real ruler. Unit2 儒家的创始人是孔子(公元前551—479),他提出了一套道德规范,基于五种美德:仁、义、礼、智、信。其中“仁”被认为是他的哲学理念的基石,代表着忠诚、孝道(filial piety)、宽容和善良。他还提倡人与人之间和谐相处、按照行为规范标准建立生活社区。他的追随者之一孟子(公元前372-289)不断地向统治者们游说,试图说服他们修

青海的自然地理

青海人文自然地理 一、青海的人文地理 青海是一个多民族地区,少数民族在区占全省总面积的98%,有藏、回、土、撒拉、蒙古等5个世居少数民族。1999年218万人,占全省总人口的42.76%。其中五个世居少数民族人口216.92万人。 藏族,106.4万人,占全省总人口的20.87%。主要分布在玉树、果洛、海南、黄南、海北五个藏族自治州和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西宁市的大通县和海东地区也有部分藏族居住。青海牧区的藏族主要从事畜牧业,海东地区和大通县的藏族从事农业或半农半牧。藏族主要居住的青海牧区是全国五大牧区之一,具有发展畜牧业的广阔前景。藏族有悠久的历史,青海藏族是在长期历史发展中由吐蕃吸收青藏高原各民族逐渐发展形成的。藏族语方言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青海藏族除玉树部分人讲“康巴方言”外,均操“安多方言”,通用藏语文。藏族信奉藏传佛教。 回族,74.02万人,占全省总人口的14.52%。主要聚居在化隆、门源回族自治县和民和、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及西宁市、湟中、祁连等县,其余州县也均有分布。城镇回族善营商业,精于牛羊肉、皮毛加工和饮食业,是青海商业贸易市场上最活跃的民族。居住在农村的回族主要从事农业,善于种植蔬菜瓜果等经济作物和养奶牛奶羊。青海回族先民的活动可以追溯到唐、宋时期。元代大量回回人集体移居青海,明清时期居青海的回回人增多,经过长期同汉族等兄弟民族密切交往,逐步系统繁衍发展成今天的青海回族。青海回族通用汉语文,在宗教生活和日常生活中仍保留一些阿拉伯语、波斯语词汇。化隆卡力岗等地回族使用藏语,或汉、藏语兼通。回族信仰伊斯兰教。 土族,19.12万人,占全省总人口的3.75%。主要聚居在互助土族自治县和大通、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同仁、乐都等地也有部分土族居住。土族以农业为主,少数兼营畜牧业。土族的历史源流,目前看法不一,尚无定论。多数人采取以吐谷浑为主融合其他民族成分发展形成之说。土族语言属阿尔泰语系蒙古语族,分互助方言和民和方言。1979年创制了拉丁字母形式的土族文字,正在互助试行。土族信仰藏传佛教。 撒拉族,8.87人,占全省总人口的1.74%。主要聚居在循化撒拉族自治县和化隆回族自治县的甘都镇,少数散居于海西、西宁等地。撒拉族主要从事农业,善长于园艺经营。撒拉族先民原属中亚撒鲁尔部,元时东迁,定居循化已有700多年的历史。在长期历史发展中,与周围回、藏等民族通过婚姻关系,发展形成今天的撒拉族。撒拉族语言属阿尔泰语系突厥语族西匈语支,多数人撒拉语、汉语兼通。撒拉族信仰伊斯兰教。 蒙古族,8.51万人,占全省总人口的1.67%。聚居在海西蒙古藏族自治州和河南蒙古族自治县,其余分布在海海晏、刚察、祁连、门源、共和各县,少数居住在海东地区。蒙古族主要从事畜牧业,海东地区有少部分从事农业。青海境内的蒙古人,主要是明正德五年(1510年)来自东蒙古的一批人和明嘉靖三十八年(1559年)成吉思汗的后裔阿勒坦率部进驻青海的一批人,他们和其他各时期来青海的蒙古人发展至今所形成。蒙古族操蒙古语卫拉特言。海西和海北州的蒙古族通用蒙文,兼通藏、汉语言。由于长期与藏族密切交往,河南蒙古族自治县的蒙古人已转用藏语文。蒙古族信仰藏传佛教。

青海地域文化

一、单项选择题(20个) 1、()是青海省人口最多的民族。人类活动最早的地区之一。 A、藏族 B、回族 C、蒙古族 D、汉族 答案:D 2、青海汉族的来源,最早可以追溯到()。 A、汉代 B、唐代 C、秦代 D、魏晋南北朝 答案:A 3、青海汉族文化体系是以()文化为基础形成的儒、释、道,杂揉,各取所需的文化局面。 A、道家 B、儒家伦理 C、佛教 D、宗教 答案:B 4、藏族自古以来一直从事游牧为主的(),因此有着丰富的()生产经验。 A、畜牧业 B、农业 C、商业 D、手工业 答案:A 5、受宗教文化的影响,藏族不捕杀野生动物,保护水资源,保护森林和草原资源,具有很强的()传统,对于现代社会的生态文明建设具有积极意义。

A、生态文化 B、游牧文化 C、农耕文化 D、商业文化 答案:A 6、藏族的居住因地而宜,各不相同,以游牧为主的一般住在()。 A、“碉房” B、帐篷或毡房 C、平房 D、庄廓 答案:B 7、 ( )大量伊斯兰信仰者集体移居青海,经过长期同当地各民族密切交往,逐步繁衍发展成今天的青海回族。 A、汉代 B、元代 C、唐代 D、清代 答案:B 8、青海回族文化的宗教属性,是()所具有的基本特征。 A、佛教文化 B、道教文化 C、伊斯兰教文化 D、儒家文化 答案:C 9、青海的()是回族穆斯林举行礼拜和宗教活动的场所,有的还负有传播宗教知识、培养宗教职业者的使命。 A、传统建筑 B、清真寺 C、学校 D、以上均不对 答案:B 10、撒拉族在历史上曾使用以()为基础的撒拉文,本民族称

之为“土尔克文”。 A、英文字母 B、汉语拼音 C、青海方言 D、阿拉伯文字母歌舞 答案:D 11、青海撒拉族居住集中,不论大小,自成区域。房屋建筑形式是木泥结构平顶式建筑,住房四周以土墙围成()。 A、三合院 B、“庄廓” C、院子 D、四合院 答案:B 12、青海撒拉族信仰()。 A、伊斯兰教 B、藏传佛教 C、道教 D、佛教 答案:A 13、()是青海省在全国唯一设有自治县的民族。 A、藏族 B、土族 C、回族 D、撒拉族 答案:B 14、青海蒙古族有着悠久的独特的()传统,表现在人们日常生活的各方面,诸如衣食住行、婚嫁寿宴、年节喜庆、宗教活动、生产劳动等方面。 A、造型艺术 B、服饰修饰 C、建筑艺术 D、饮食文化

蒙古族饮食文化及图案

蒙古族饮食文化 一、蒙古奶茶器具 民以食为天。蒙古族的饮食文化有着悠久的历史,它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华民族古老文化的一部分。《马可波罗游记》记载:“鞑靼人完全以肉食和乳品作食物,一切饮食来源都是他们狩猎的产物o”长期以来,特别是牧区蒙古族的传统食品主要为肉食品、奶食品及饮料。肉食,蒙古语称为“乌兰伊德”,其意为鲜红的肉食品,品种也很丰富,主要有手扒肉、羊背子、烤全羊等。据说在成吉思汗时代,蒙古将士在行军途中,用铁支架,烧烤整羊吃,这或许就是现在烤全羊的雏形。奶食色白,象征纯洁,蒙古人以白为尊,视乳为高贵吉祥之物,称奶食品为白食。蒙古语作“查干伊德”o在清代,察哈尔八旗是清皇室加工奶食品的基地,其奶豆腐是指定向清宫廷进贡的奶食品。以奶制作的传统饮料主要为奶茶、酸奶、和奶酒。蒙古民族喜欢喝茶,特别喜喝奶茶,奶茶是砖茶与牛奶交融的产物,奶茶又叫蒙古茶。 因此在蒙古族的饮食文化中,制作奶茶的器具是重要的文化之一(图1-图3)。 图1 图2

图3 二、饮食器具 饮食器具是饮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牧人的饮食器具具有自己的特征。游牧民族的饮食器具很有特色。它首先要适应奶制品与肉制品为主的食品结构,而蒙古民族制作的奶制品又分为两个基本类型,易腐型与久贮型,奶制品需加工才能贮存,因此所需要的饮食器具的容积较大。蒙古人的饮食器具还要适应游牧生活的需要。游牧民族经常迁徙并在马背上驰骋颠簸,所以其饮食器具需经久耐用,蒙古民族喜欢铜制品和皮制品。他们往往就地取材,如用木碗及动物之胃。当精致的银碗、银杯与粗糙、简单的皮囊并存于同一民族的文化系列时,我们可以窥探其在饮食器具上既追求艺术性又讲究实用性的民族特色。饮食器具可从材料上分类,也可从作用上分,现按后一种分法。餐具蒙古民族餐具多以木制。 (图4-图7) 图4

从电影中看中西方文化英语翻译的差异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ff14750085.html, 从电影中看中西方文化英语翻译的差异 作者:秦川 来源:《校园英语·月末》2018年第12期 【摘要】电影是我们日常生活中非常稀松平常的用来消遣时间的娱乐工具,但是我们不得不思考一个问题:中西方文化会导致英语翻译有差异的问题,也是电影译制工作人员所不得不考虑的重要问题,我们本文就从电影译制方面来看中西方文化英语翻译的差异,并就此进行浅要的分析。 【关键词】电影;英语翻译;文化差异 【作者简介】秦川(1995.04.28-),女,汉族,山西运城夏县人,甘肃农业大学,本科,学生,研究方向:英语翻译。 伴随着全球一体化的深入,中国人学习外语的热情日益高涨,看电影学英语作为寓教于乐的英语学习方式日益受到英语爱好者的喜爱。而我们在打开国门的同时想当有必要探讨一下中英文化差异对电影字幕翻译中词句翻译和情境叙述风格翻译的影响,希望能够为英语爱好者更好地学习英语、了解西方文化、提升翻译素养提供帮助。 一、中西方电影文化英语翻译的差异 1.中国电影文化的特色。 (1)文化背景。我们知道,中国一直是以一种内敛含蓄的含蓄美呈现于世界,形成了独特的东方美,让很多人都对中国感到很好奇,在他们眼中中国无疑是传奇和神秘的,而近些年来越来越多的中国电影也逐渐被国际所接受,还有很多年轻有为的电影导演携带他们的作品到国际上参加电影节和电影展,也获得了非常不错的成绩,而正是中国拥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才使得中国电影得以在世界上有不可取代的地位。 (2)人物造型设计。在人物造型上,首先打进国际市场的无疑是张艺谋,从最初的《红高粱》中给外国人以传统中国形象到后来的《金陵十三钗》中的十三钗秦淮河女子的形象,都深入人心,张艺谋对于演员的挑选也有着自己独特的方式和方法,使得其人物造型上也更加贴近人心。中国电影能够在世界上有其一席之地,是与其自身独特的人物造型和设计的功劳。 (3)中国国家故事。上世纪四十年代的美国电影《魂断蓝桥》的英文原名是《Waterloo Bridge》,直译就是“滑铁卢桥”。大凡知道这个原名的人,马上就会联想到与“滑铁卢”相关的滑铁卢大战。其实不然,滑铁卢桥又叫伦敦桥(LondonBridge),它始建于1817年,它不在比利时,而是一座位于英国伦敦的桥。当时,中国发行这部电影时,翻译片名颇费一些周折,

英汉翻译复习资料

填空题复习资料: 1.翻译人才在中国古代被称作象寄之才/象胥/舌人。 2.东晋时期的道安提出 “按本而传”的翻译思想,被人们称为直译的鼻祖。 3.六朝时期鸠摩罗什曾提出“改梵为秦,失其藻蔚,虽得大意,殊隔文体,有似嚼饭与人,非徒失味,乃令呕哕也。”主张“依实出华。” 被人们称为意译的鼻祖。 4.《春秋谷梁传》中记载了孔子的“名从主人,物从中国”的翻译思想,而该译论比古罗马哲人西塞罗提出的“不要逐字翻译”早四五百年。 5.三国时期的支谦所作《法句经序》被看作是我国第一篇有关翻译的论文。钱钟书在其《管锥编》中指出:“严复译《天演论》牟例所 标:‘译事三难:信、达、雅’,三字皆已见此序。” 6.中国译学理论中不同时期的翻译标准可大致描述为:案本—求信—神似—化境—忠实,通顺—翻译标准多元互补论。 7. 按翻译题材,翻译可分为文学翻译、政论翻译、应用文翻译和科技翻译。 8.20世纪50年代初,傅雷在《〈高老头〉重译本序》中提出了“所求的不在形似而在神似”的重要观点;60年代初,钱钟书在《林纾的翻译》中提出了“化境”的翻译标准。 9. Translations are like women—when they are faithful they are not beautiful, when they are beautiful they are not faithful. 此比喻与我国老子的一个说法不谋而合。老子说:“信言不美、美言不信”。 10.20世纪90年代,美籍意大利学者韦努蒂(Lawrence Venuti )提出了抵抗式翻译/反翻译resistance translation翻译理论,该理论对于提高译者的地位很有帮助,但还不足以构成新的范式。 11.斯内尔-霍恩比(Mary Snell-Hornby)在其2006年的新著 《翻译研究的多重转向》中介绍:20世纪80年代,西方翻译研究出现文化转向;90年代出现实证论转向和全球化转向;而进入新世纪,翻译研究又回到了语言学时代,出现了“U字形转向”(U-turn)。 12. 1964年, 奈达博士在《翻译科学初探》(Toward a Science of Translating)一书中将译文读者引入翻译标准,提出了功能翻译(Functional Equivalence)(请用中英文填写)的翻译原则。 13.辜正坤在全国首届翻译理论研讨会上提出了“翻译标准多元互补论”,在该理论体系中,提出了翻译的最高标准是最佳近似度,这是一个形同虚设的抽象标准,真正有意义的是一大群具体标准。

青海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都兰县

地处柴达木盆地东南端的青海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都兰县,历史上曾是吐谷浑古王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也是古丝绸之路的重要驿址。在这片方圆2万多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已发现上千座至少有1500年历史的古墓。 近年来,考古工作者通过对都兰古墓群的发掘、研究,解读了许多历史悬疑,认为这些墓葬是研究我国西北民族史、中西交通史及柴达木盆地环境演变史的宝藏。 “东方金字塔”吐谷浑历史的见证 吐谷浑人是辽东鲜卑族的一支,公元四世纪迁移到青海南部草原。公元329年,吐谷浑人以青海为中心创建了自己的王国,并将都兰作为都城。公元663年,吐谷浑政权为吐蕃所灭,成为吐蕃王国的一个邦国。 青海省从1982年开始就对都兰古墓群进行了大规模的抢救性考古发掘。发掘出的东罗马金币、波斯银币和350多件珍贵的丝绸物品证明了这个地区曾经的繁荣。国家文物局曾经把“青海都兰吐蕃墓葬的发掘”列为“中国1996年度十大考古发现”,都兰吐蕃墓葬群也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在都兰吐蕃古墓的发掘中,血渭一号大墓被考古学家认为是最惊人的发现,它也是所有古墓中最为壮观的一座墓葬。墓葬位于都兰县察汗乌苏镇东南约10公里的热水乡,属唐代早期吐蕃墓葬。 这座坐北向南,高33米、东西长55米、南北宽37米的大墓,从正面看像一个“金”字,因此有“东方金字塔”之称。大墓背后的两条山脉分别从东、西绵延过来,如同两条巨龙,大墓则像两条山脉之间的一颗宝珠,构成“二龙戏珠”之势。墓堆下有用泥石混合夯成的围墙,上面每隔1米左右,便有一层排列整齐、粗细一般的柏木,整座墓葬共有9层,当地农牧民群众也因此称它为“九层妖楼”。

目前,考古人员仅发掘了墓葬一、二层,出土了大量陪葬物品和马、牛、羊等动物遗骸700余具。 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唐史专家王小甫认为,吐谷浑王国是我国历史上一个颇具神秘色彩的民族,它的存在不过短短300多年,但其鼎盛时期的疆域东起甘肃南部、四川西北,南抵今青海南部,西至新疆若羌、且末,北隔祁连山与河西走廊相接,在吐蕃王朝兴起之前,它与中原唐王朝并足鼎立。然而,有关这个民族的记载在史书上所见不多,实物证据目前也略显不足。因此,都兰墓葬群对于研究吐谷浑的历史、文化和风俗具有极高的学术价值。 青海路丝绸之路的要道 提起世界最古老的东西贸易通道——“丝绸之路”,学术界过去普遍认为河西走廊是其主要路线,“唐蕃古道”——青海路只是由于河西走廊因战争原因不通时才存在的一条辅助线路。青海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长许新国认为,都兰大量丝绸制品和其他文物的出土证明,从青海西宁经都兰,穿越柴达木盆地,至甘肃的敦煌,是公元6世纪到9世纪前半叶古代丝绸之路的一段重要干线。青海丝绸之路在1500年前的繁荣程度不亚于人们熟知的新疆-河西走廊-西安丝绸之路,是唐代丝绸之路最繁荣的干道之一。 作为“1996年度国内十大考古发现”,专家认为,“在青海都兰吐蕃墓葬出土的文物中,以丝织品最重要,是唐代丝织品一次难得的集中发现。” 据许新国介绍,都兰吐蕃墓出土的丝绸品种之全、图案之精美、时间跨度之长在国内考古发现中均居榜首。目前,考古工作者已经在这里发现丝绸350多件,130余种。在这些丝绸残片中,有112种为中原汉地制造,18种为中亚、西亚所制造。其中一块波斯人使用的钵罗婆文字锦是目前世界上发现的唯一一块确认的8世纪波斯文字锦。许新国说,在都兰

浅谈中西方文化差异背景下英语翻译技巧

浅谈中西方文化差异背景下英语翻译技巧 随着目前世界间交流联系的日益紧密,语言屏障的突破成为人们的在进行文化交流中的障碍,翻译的这一语言的转化过程,有效的帮助人们突破语言的屏障,形成更为广泛的交流。在翻译的进行过程中,不仅需要对于所翻译内容的语言以及语法具有充分的理解以及认知,还需要具备东西方文化的背景知识,作为翻译过程中能够帮助译者进行理解的重要手段,其中也存在着一部分的翻译技巧,可以通过系统的学习进行掌握,本文对此展开探讨。 标签:中西方;文化差异;英语;翻译技巧;探讨 引言:在文化的形成过程中,主要是根据不同语言的应用所形成的。中国的语言文字来源于古老的形象文字,英语作为一种字母文字其中存着较大的区别。在历史文化的发展中,中国历史文化的发展始终在统一以及连续中进行,英语国家在历史中面对着文化断层等种种问题,因此英语文化与中华文化之间存在差异较大,需要将其中的文化差异进行理解,并在翻译的过程中进行体现。 一、翻译的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文化基础不够牢固。 在语言的翻译过程中,首先需要具备专业的英文基础,对于所需要翻译的内容进行深度的阅读以及理解,其次在进行语言转换的过程中,需要遵循着信达雅的原则。在精确的阐明其英文语言意义的同时,能够将其中所包含的文化内容,用中文的中类似的形式进行展现。由于目前一些翻译人员的文化基础不够牢固,在进行翻译的过程中,对于英语文化性的内容缺乏理解。例如,在英语的别称中,有Lone Star State这一名词,翻译者的文化积淀程度不足,即不能够对此进行准确的翻译。此外,也存在着一些翻译者的中文文化程度不足,不能够对于所需要翻译的内容进行充分的中文表达的状况[1]。 2、忽视语言环境。 在英语的翻译过程中,需要对于词汇的实际应用语境具有明确的认知,帮助翻译者对于整体的文章内容和个别语句之间的关系進行理解。在实际的语言翻译中,翻译者存在着脱离语境,进行独立的句意理解的情况。 3、对于语言互用情况的重视程度不足。 随着我国的经济文化发展,许多的汉语词汇在英文世界中已经形成固定的意向群,以及固定的用法。由于这一部分的内容较新,许多学校的课程设置中没有进行课程的设置,翻译者缺少西方文化的背景或者经历,对此了解的程度不足,造成了翻译中仍旧以自我的理解方式进行翻译,反而造成了英语母语者的理解困难。

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高考数学一模试卷(理科)

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高考数学一模试卷(理科)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选择题: (共12题;共24分) 1. (2分)已知集合,则下列不正确的是() A . B . C . D . 2. (2分)已知m,n∈R,mi-1=n+i,则复数m+ni在复平面内对应的点位于() A . 第一象限 B . 第二象限 C . 第三象限 D . 第四象限 3. (2分) (2017高二上·莆田月考) 数列是等差数列,,,则此数列的前项和等于() A . 160 B . 220 C . 200 D . 180 4. (2分)若a,b为两条不同的直线,,为两个不同的平面,则下列命题正确的是() A . 若a、b与α所成的角相等,则a b B . 若α⊥β,mα,则m⊥β

C . 若a⊥α,aβ,则α⊥β D . 若aα,bβ,则a b 5. (2分)已知某几何体的正视图和侧视图均如图所示,给出下列5个图形: 其中可以作为该几何体的俯视图的图形个数是() A . 5个 B . 4个 C . 3个 D . 2个 6. (2分)已知函数,,已知当时,函数所有零点和为9,则当时,函数所有零点和为() A . 15 B . 12 C . 9 D . 与k的取值有关 7. (2分)(2017·石嘴山模拟) 执行如图程序框图其输出结果是()

A . 29 B . 31 C . 33 D . 35 8. (2分)某产品的广告费用x与销售额y的统计数据如表 广告费用x (万元)4235 销售额y (万元)4926a54 已知由表中4组数据求得回归直线方程=8x+14,则表中的a的值为() A . 37 B . 38 C . 39 D . 40 9. (2分)设函数(其中0

蒙古族饮食文化

蒙古族饮食文化 央视国际2004年09月13日15:30 内蒙古博物馆铁达 民以食为天。蒙古族的饮食文化有着悠久的历史,它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华民族古老文化的一部分。蒙古早期曾从事狩猎,主要以猎获物为食品。从事畜牧业后,既吃猎获物,也吃家畜的肉和奶o《马可波罗游记》记载:“鞑靼人完全以肉食和乳品作食物,一切饮食来源都是他们狩猎的产物o”长期以来,特别是牧区蒙古族的传统食品主要为肉食品、奶食品及饮料。肉食,蒙古语称为“乌兰伊德”,其意为鲜红的肉食品,品种也很丰富,主要有手扒肉、羊背子、烤全羊等。据说在成吉思汗时代,蒙古将士在行军途中,用铁支架,烧烤整羊吃,这或许就是现在烤全羊的雏形。奶食色白,象征纯洁,蒙古人以白为尊,视乳为高贵吉祥之物,称奶食品为白食。蒙古语作“查干伊德”o其种类主要为黄油、奶皮子、奶酪、奶豆腐、奶油等。在清代,察哈尔八旗是清皇室加工奶食品的基地,其奶豆腐是指定向清宫廷进贡的奶食品。以奶制作的传统饮料主要为奶茶、酸奶、和奶酒。蒙古民族喜欢喝茶,特别喜喝奶茶,奶茶是砖茶与牛 奶交融的产物,奶茶又叫蒙古茶。

白(奶食)、黄(茶)、红(肉食)三色描绘的生存空间,构筑了蒙古民族叹为观止的饮食文化,三维一体色彩世界又折射出其附载着丰厚文化内涵的蒙古族独特的饮食器具。蒙古族饮食具极为丰富,它首先要适应奶制品与肉制品为主的饮食结构,而且还要适应游牧生活的需要。游牧迁徙并在马背上驰骋颠簸,所以其饮食具需经久耐用,因此,蒙古牧人常用铜制品、木制品及皮制品。这件“鲨鱼皮鞘多用蒙古餐具”极具游牧特点,将筷、勺、刀、叉、镊、签、盅等十六件餐具集于一身o“龙纹银碗”木胎包银,其工艺精湛、图案优美堪称饮食具之上品o‘‘莲瓣箍铜东布壶”其形源于藏族的多穆壶,盛奶或茶。东布壶的种类很多,有银制、铜制和木制,一般铜制居多,结实耐用o“奶豆腐模”为木质,其上雕刻出很多美丽的图案.用它制作出的奶豆腐不仅色香味美,而且其造型也让人赏心悦目,称得上奶食工艺品。

大学英语西方文化概论课文翻译

英语翻译1 Eating Food That’s Better for You, Organic or Not 吃对你有益的食物,无论是否有机 In the six-and-one-half years since the federal government began certifying food as “organic,” Americans have taken to the idea with considerable enthusiasm. 自从联邦政府六年半前开始对食物“有机”认证以来,美国人以相当大的激情接受了这个概念。 Sales have at least doubled, and three-quarters of the nation’s grocery stores now carry at least some organic food. 销售额至少翻倍,国内3/ 4的食品杂货现在都在出售有机食品。 A Harris Poll in October 2007 found that about 30 percent of Americans buy organic food at least on occasion, and most think it is safer, better for the environment and healthier. 2007年10月的一份哈里斯民意调查发现大约30%的美国人至少会偶尔买有机食品,大部分人认为它更为安全,更有利于环境和更健康。 People believe it must be better for you if it’s organic,” says Phil Howard, an assistant professor of community, food and agriculture at Michigan State University. 密歇根州立大学的社区、食品和农业助理教授Phil Howard说,“人们认为如果它是有机的话一定会对你更好。” So I discovered on a recent book tour around the United States and Canada. 最近我在美国和加拿大宣传新书时发现了这个问题。

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九年级上学期语文12月月考试卷

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九年级上学期语文12月月考试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选择题 (共4题;共8分) 1. (2分) (2016八上·南郑月考) 下列词语的书写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 . 张慌失措荡然无存永垂不朽懊丧 B . 眼花缭乱名副其实响彻云宵耸立 C . 锐不可挡月明风清转弯抹角班白 D . 丢人现眼独一无二丰功伟绩管辖 2. (2分)(2018·包头) 下列各句中,划线成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A . 面对那些扑朔迷离的案情,神探福尔摩斯总能抽丝剥茧,揭开真相,其过人的智慧令人叹服。 B . 2018年俄罗斯世界杯如期而至,美轮美奂的足球比赛成为炎炎夏日里球迷关注的焦点。 C . 中央电视台播出的《朗读者》是大家喜闻乐见的文化节日,像一道清流浸润人心,掀起了全民朗读的热潮。 D . 五月的希拉穆仁草原绿苗如毯,蓝天上朵朵白云时聚时散,变化多端让人不由地想到那首《美丽的草原我的家》。 3. (2分) (2020九上·晋江期中)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 . 在抗击疫情斗争中,以“90后”为代表的青年一代挺身而出、担当奉献,充分出现新时代中国青年的精神风貌。 B . 水利部、公安部、交通运输部将建立长江河道采砂管理合作机制,进一步增强对非法采运砂行为的高压严打。 C . 中国市场流动性较为充裕,并且中国决策者的行动早于其他国家,因此近期中国市场相对于海外市场波动较小。 D . 军语传输的是战时号令,是作战要求。军令如山,不仅仅针对军人,普通群众就应听从指挥,做到步调一致。 4. (2分) (2017九上·临泽期末) 下列标点符号使用有错误的一项是() A . 5月24日,2017年全国“最美家庭”评选结果在京揭晓,我市两个家庭入选。 B . 《做一个虔诚的教育者》一文出自《洪宗礼母语教育》(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 C . 转基因技术的迅猛发展,是给人类带来了福祉?还是埋下了隐患? D . “不过人不是为失败而生的,”他说,“一个人可以被毁灭,但不能给打败。” 二、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34分) 5. (19分) (2019八下·南海期末) 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与书结缘 周国平

蒙古族人的主要饮食习惯

蒙古族人的主要饮食习惯 蒙古族人一般喜欢油多、肉多,吃稀饭也放肉。一般一日三餐,早餐为奶茶、馍馍和酥油,中餐不定时,晚餐多为吃肉。 烤肉、烧肉、手抓肉均为蒙古族家常食品;蒙古族的传统食品分为白食和红食,以白食待客是最高礼遇,而吃全羊则是宴请宾客的最佳食品。 蒙古人喜欢砖茶。饮料有马奶、牛奶及奶茶,此外还有奶子酒。 牧区的蒙古族人以牛肉、羊肉、乳品为主食,以粮食为辅;农区蒙古族人的主食则一般以粮食为主,肉食为辅。 藏族人的主要饮食习惯藏族人在饮食上忌食奇蹄五爪类禽兽类动物。 藏族牧区饮食多为一日四餐,午餐以食肉为主,晚餐以稀饭为主;农区农闲时一日三餐,农忙时为四至五餐,饮食以粮为主,蔬菜为辅。 糌粑是藏族的日常食品,酥油茶是藏族时刻不可缺少的饮料佳品,青稞酒是藏族过节必备饮品。 回族人的主要饮食习惯 回族人一日三餐。喜欢吃牛肉、羊肉、鸡肉、鸭肉及带鳞的鱼类,爱吃蔬菜,但不吃马、骡、驴、狗的肉,不食动物的血液,不食自死的禽畜和非穆斯林宰杀的牲畜和牛、羊罐头,尤其忌食猪肉。 回族人的饮食以大米、面粉为主,辅以杂粮。 回族人一般不嗜烟酒,喜欢喝茶。 维吾尔族人喜爱和喜欢吃的主食和副食 馕是维吾尔族家常主食之一,抓饭、拉面也是维吾尔族人喜爱的食品,还喜欢吃包子和玉米粥;副食有牛、羊、鸡肉和各种蔬菜,但不吃素菜,做菜须加肉。 朝鲜族人的主要饮食习惯 朝鲜族人主食习惯吃米饭、冷面和米糕。每餐必喝汤,最讲究的是汤浓味重的浓白汤。 朝鲜族人爱吃狗肉、瘦猪肉、咸菜和各种海鲜,不喜欢吃羊肉、肥猪肉和河鱼。 朝鲜族人特别爱吃泡菜,每日都离不开大酱和清酱。 朝鲜族人爱喝烧酒,但不饮茶。 中国是一个餐饮文化大国,长期以来在某一地区由于地理环境、气候物产、文化传统以及民族习俗等因素的影响,形成有一定亲缘承袭关系、菜点风味相近,知名度较高,并为部分群众喜爱的地方风味著名流派称作菜系。其中,鲁菜、川菜、苏菜和粤菜、享称为“八大菜系”,加上京菜和鄂菜,即为“十大菜系”。本网刊就着重介绍“中国八大菜系”作为一种饮食文化如何发展和演变以及其特点,高超技法和著名代表菜。同时也略带介绍一下京菜和鄂菜. NO:1 八大菜系之鲁菜 NO:2 八大菜系之粤菜

简析中西方文化差异与英语翻译

简析中西方文化差异与英语翻译 论文摘要:翻译的本质是两种文化的交流。文化的差异是一个译者必须要处理好的问题,如果处理不当就容易让读者产生歧义。分析了中西方主要的文化差异,并对主要的差异进行了举例说明。介绍了对于这种差异的基本翻译方法,它们分别是:异化法、归化法和音译法。并对这些方法进行了解释。 论文关键词:文化差异;处理方法;异化法;归化法;音译法 语言是社会的产物,是人类历史和文化的结晶。它凝聚着一个民族世代相传的社会意识,历史文化,风俗习惯等各方面人类社会所有的特征。不同的文化需要沟通。沟通离不开翻译,可见文化及其交流是翻译发生的本源,翻译是文化交流的产物。翻译教学和研究的经验表明:翻译理论和技巧必须建立在不同语言和文化的对比分析的基础上。翻译之所以困难,归根结底是语言差异和文化差异。英汉两种语言在表达方式上有相似之处,但更多的是差异。因此,了解中西方文化的差异对于翻译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1 中西方主要文化差异 在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历史的过程中,儒家思想一直占据统治

地位,对中国社会产生极其深远的影响。中国人向来以谦让作为处世经典,这便是儒家的“中庸之道”。“中”是儒家追求的理想境界,人生处世要以仁、义、礼、智、信的道德观念作为行为指南,接人待物,举止言谈要考虑温、良、恭、俭、让,以谦虚为荣,以虚心为本。因此中国文化体现出群体性的文化特征,即不允许把个人价值凌驾于群体利益之上的。 西方人平等意识较强、家庭结构简单,由父母及未成年子女组成核心家庭;西方文化中人们思想流派众多,个体意识强烈,主动性多,易激动不稳定。西方以个人为重,四海为家,而中国以社稷为重,乡里为重,家庭为重,个人次之;在姓名的排列上,西方人以自己的名字领先,父名次之,族姓居后,中国人反之:宗族在前,辈分次之,自名最后;其他如地址顺序、时间顺序也都如此,西方人是具体或个体在前,整体在后,中国人则倒过来。很多中外学者都探讨过中西文化差异,归纳起来有这几个方面: (1)原语中的文化概念在目的语中没有对应的词。如英语中各种各样的帽子:beret (贝雷帽),bowler (常礼帽)等等,而汉语里却没有的词汇,所以对这些词的翻译大多是解释性的。中文中有些词汇找不到对应的英语词汇。如阎王一词,英语里有devil, demon, Satan 大致等于中文的魔鬼,与阎王大不相同。 (2)原语和目的语有对应的词,但意义不同。例如“狗”,在中国文化里与狗有关的成语多是贬义的,如狗急跳墙,狗屁不通等,而在西方,狗被视作人们忠诚的朋友,常以狗的形象比喻人的行为,此时

中西方文化差异背景下英语翻译技巧.doc

中西方文化差异背景下英语翻译技巧 摘要:文化同语言之间具有密切的关系, 而翻译是语言活动的重要方式, 文化因素影响较为深刻。各民族之间的语言交流其是指为民族文化的交流, 而民族文化差异和语言结构差异加大了英语翻译难度。本研究重点分析了翻译与文化之间的关系和中西方文化差异背景下英文翻译常见误区, 并介绍了几种常见的翻译技巧, 仅供参考。 关键词:中西方; 文化差异; 英语翻译; 技巧; 翻译并不是单纯地转换语言文字, 而是一种跨文化交际行为。不同民族之间历史背景、文化传统、风俗民情等方面差异较大, 所以我们应了解中西文化差异, 找到中西文化适当的切入点, 灵活运用翻译技巧, 以此来避免翻译误区, 使得翻译出来的语句更贴近原文意思。 一、翻译与文化之间的关系 (一) 翻译概述 具体而言, 翻译是将一种语言文字的意义转换为另一种语言文字。换言之, 翻译是借助不同的语言文字再现原话者的准确意思的一种艺术形式。在翻译的过程中, 为了翻译准确, 不可随意增减。翻译人员的职责在于转换文字, 但是不得改变其原意。所以, 表达性和准确性是翻译的两种重要要素。表达性则是确保文字容易被世人所理解, 准确性则是翻译的基础必要条件[1]。 (二) 文化概述 目前为止, 文化尚未被准确定义, 十九世纪四十年代, 著名学者马克思和恩格斯尝试采用唯物主义重要观念, 将文化定

义为其是人类物质生产活动的表达形式。我国现代人类学者则提出, 文化是指某一特定人群的活动、感觉、思维与打扮的所有方式。 (三) 翻译与文化之间的关系 文化活动包含了翻译。翻译有利于促进译语文化的发展, 同时受到译语文化的影响。在人类交际活动中, 翻译扮演着重要角色, 处于领先地位。翻译有利于促进文化交流、丰富人类文化、构建精神文明国家。从微观层面而言, 翻译又有利于提高我们专业素质、文化修养, 确保职业生涯顺利实现, 使得我们使用和学习外语的能力提高。 二、东西文化差异背景下英文翻译常见误区 (一) 拼写错误 分析我国公共场所英语标识语翻译得知, 拼写错误屡见不鲜, 只要稍微具有英语能力的人都能轻而易举地发现拼写错误, 这是一种最低级的错误。例如, “厕所”的准确翻译为Toilet, 然而实际生活中, 人们普遍将其翻译为Tolet、Tolleet。 (二) 汉语拼音代替英译 若我们对城市的各个街道予以仔细的观察, 可以发现随处都存在利用汉语拼写来对英语翻译予以替代的状况。比如, 将“长安街”翻译为Chang’an JIE。通常情况下, 在对纯地名予以翻译的过程中需要采取汉语拼音来替代, 通用名着需要采取直译或者意译, 以便于外国友人能够极其容易的就弄懂标识语的具体含义。例如, 对于外国友人而言, “长安街”直接翻译中的JIE完全不懂意思, 然而如果翻译成Chang’an Avenue, 这种翻译不仅满足国际地名应用标准, 还有助于外国友人明白其中含义[2]。 (三) 忽视语气

张培基《英汉翻译教程》学习辅导书( 我国翻译史简 介)【圣才出品】

第1章我国翻译史简介 1.1 复习笔记 一、我国翻译的早期 我国的翻译事业有约两千年的历史。最早开始的是佛经的翻译,翻译家有安世高、号称“三支”的支娄迦谶、支亮、支谦,竺法护。 二、隋唐时期 我国翻译事业高度发达的时期是从隋代(公元五九〇年)起到唐代。这一时期古代翻译界的巨星玄奘(与上述鸠摩罗什、真谛一起号称我国佛教三大翻译家)。玄奘的贡献为: ①玄奘不但把佛经由梵文译成汉文,而且把老子著作的一部分译成梵文,成为第一个把汉字著作向国外介绍的中国人。 ②玄奘在翻译理论方面也是有贡献的,他提出的翻译标准是“既须求真,又须喻俗”,意即“忠实、通顺”。 三、明清时期 从明代万历年间到清代“新学”时期,出现了以徐光启、林纾(琴南)、严复(又陵)等为代表的介绍西欧各国科学、文学、哲学的翻译家。 明徐光启和意大利人利玛窦合作,翻译了欧几里得的《几何原本》《测量法义》等书。

清林纾最著名的文学作品有《巴黎茶花女遗事》(La Dame aux Camelias)、《黑奴吁天录》(Uncle Tom’s Cabin)、《块肉余生述》(David Copperfield)、《王子复仇记》(Ham1et)等。 严复是我国清末新兴资产阶级的启蒙思想家,所译作品多系西方政治经济学说,如赫胥黎(T. H. Huxley)的《天演论》(Evolution and Ethics and Other Essays)、亚当·斯密(A. Smith)的《原富》(An Inquiry into the Nature and Causes of the Wealth of Nations)等。严复提出了著名的“信、达、雅”翻译标准。 四、五四时期至今 “五四”是我国近代翻译史的分水岭。“五四”以后,我国翻译开始介绍马列主义经典著作和无产阶级文学作品。《共产党宣言》的译文就发表在“五四”时期。这一时期的翻译工作在内容和形式上都起了很大变化。白话文代替了文言文。代表人物是鲁迅、瞿秋白等前辈。 鲁迅是翻译工作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典范。他译过许多俄国和苏联的优秀文学作品,如《毁灭》《死魂灵》等。鲁迅对翻译标准的主要观点是:“凡是翻译,必须兼顾着两面,一当然力求其易解,一则保存着原作的丰姿。”鲁迅主张直译,是为了照顾输入新表现法和保持原作的风貌。 一九四九年,随着新中国的成立,翻译事业也得到了解放。这一时期的翻译工作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翻译工作者在党的领导下,有组织、有计划、有系统地进行工作,逐渐取代了抢译、乱译和重复浪费的现象; (二)翻译作品质量大大提高,逐渐克服了粗枝大叶、不负责任的风气;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