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BRAS的基本原理和组网技术

BRAS的基本原理和组网技术

BRAS的基本原理和组网技术
BRAS的基本原理和组网技术

BRAS的基本原理和组网技术

摘要本文介绍了目前城域网汇接/分配层中的核心设备BRAS(宽带接入服务器)。阐述了BRAS的基本原理并具体介绍了Juniper公司的ERX边缘路由器。最后对BRAS的组网技术进行了介绍。

关键词BRAS ATM IP DSLAM

第一章 BRAS的基本原理

第一节概述

自2003年以来,我国互联网用户接入市场成长迅速,其中宽带接入方式进入爆炸式增长阶段,见表1。同时,随着宽带接入收费方式多样化带来的实质上宽带门槛的降低,窄带用户加速转向宽带。

在宽带接入方式中,ADSL又成为主流。到2003年底,我国ADSL市场规模已超过了700万线。ADSL迅猛的发展势头,得益于宽带上网费用大幅下调,有些地区的宽带上网费用甚至低于窄带拨号。2004年我国宽带接入用户数预计将增加800万~1000万,其中ADSL用户将增加700万线,LAN用户将增加100万线,GPRS接入用户将增加25万。预计在今后的2~3年里,结合成本下降等因素,投资增长率将保持在20%~30%的水平,继续放量增长。在新一轮的宽带建设中,不但更加注重网络建设成本的降低,而且在服务质量、增值业务方面的竞争也会更加激烈。B-RAS作为用户终结和业务提供的核心节点,其重要性越来越凸现出来。

第二节宽带接入服务器原理

宽带接入服务器(Broadband Remote Access Server,BRAS)是面向宽带网络应用的新型接入网关。它位于骨干网络的汇接层或边缘层,可以完成用户带宽的(或高速的)IP/ATM网的数据接入(目前接入手段主要基于xDSL/Cable modem/高速以太网技术/无线宽带数据接入等),实现多种业务的汇聚和转发,解决不同用户对传输容量﹑带宽利用率的要求,为用户提供VPN服务、构建企业内部Intranet、支持ISP向用户批发业务等应用,以达到对各种宽带数据网络的综合管理。

图1-1为宽带接入服务器的网络定位参考图。

图1-1宽带接入服务器的网络定位参考图

BRAS是IP城域网骨干层中的重要设备,是联系宽带接入网和骨干网络之间的桥梁。它承担着宽带接入网络的管理工作,完成宽带IP/A TM网的数据接入,实现网络的IP接入一体化,解决宽带用户在业务上、流量上和管理上的汇聚,达到了用户终端只通过一条网络连接便可以灵活、自主、方便地选择服务网络的目的,是目前城域网汇接/分配层中的核心设备。

第三节宽带接入服务器系统介绍

硬件设计结构

宽带接入服务器具有高速、高效的包转发特性,在性能上有效地解决宽带网络高性能、高负荷、高突发所带来的问题,具有至少2G以上的交换背板容量,100Kpps以上的独立包转发性能。从硬件系统结构上看,宽带接入服务器已从早期低效的集中式包处理结构向当前分布式处理结构演变,前后插板(接口板和处理板)的设计思路成为主流。采用这样的系统结构,处理模块可以直接处理来自同一槽位接口模块的用户流量,而且对于输出在同一槽位上的网络流量能够不经过系统背板和交换矩阵模块直接进行转发,从而有效减轻系统负荷。另一方面,为了理想地实现在不同槽位间的包转发,系统结构必须提供高容量、相对独立、有冗余备份能力的系统交换矩阵模块和相应容量的背板总线,保证宽带接入服务器总体性能随接口模块增加呈线性增长的态势。

接口类型和接入方式

为了实现对各种宽带接入类型的支持,宽带接入服务器提供了丰富的接口类型。如今,在用户侧方面,宽带接入服务器已经可以提供:

☆DS3/OC3/OC12的ATM光接口,实现纯ATM接入或DSLAM(DSL的用户集中器)的接入

☆提供100/1000M快速以太网接口,实现局域网用户和HFC用户的接入

☆提供高密度信道化或非信道化E1/T1/DS3的帧中继接口,实现帧中继用户的接入

在网络侧方面, 宽带接入服务器已经可以提供:

☆ 100/1000M快速以太网接口

☆OC3/OC12的ATM接口

☆ OC12的POS接口,实现流量的汇聚转发

与以往窄带拨号服务器不同的是,宽带接入服务器接入过程依托于底层(数据链路层,主要是ATM层和以太网层)对数据包的封装重组。利用底层的技术特点,不仅在接入组网方式上灵活多变,而且可以有效地捆绑上ATM和以太网自身的技术优势,实现服务质量保证。具体来说:

☆通过RFC1490和RFC1483第二层的桥接技术,RFC1577第三层的IP路由技术,实现宽带用户的静态IP接入

☆通过PPP Over ATM和PPP Over Ethernet实现用户的动态IP接入

☆通过L2TP的二层VPN隧道技术,实现企业用户和小型ISP的VPN接入要求

宽带接入主流的应用方向是PPP接入方式。而在PPP接入技术中,由于PPPOE 可以适用于多种接入网络,应用灵活,易于实现业务选择,同时又保护目前用户的已有投资。

接入数量

由于以往拨号接入服务器采用TDM技术,系统通过每一个DS0时隙接收来自PSTN网络的数据,系统的最大接入数就是系统可以终结的DS0时隙数,也就是系统可以集成的最大Modem数。这种基于时隙交换的技术,要想扩大系统接入数量在一定程度上只能通过扩大系统的集成度来实现,具有相当的局限性。在宽带网络中,宽带接入服务器由接口处理模块直接完成对各种协议栈的封装重组处理,比如:PPPOE或PPPOA的呼叫。由于ASIC(专用集成电路)技术的引入,系

统包处理能力显著提高,接入实现的时长大大降低(通常要求小于5秒,包括RADIUS认证时间);系统各处理模块的合理配合使得系统更加稳定,而且能够很好地完成对多用户并发接入情况的调度处理。目前,一台中等规模的宽带接入服务器应能支持8000个以上的并发PPP(包括PPPOA和PPPOE)呼叫,大型的宽带接入服务器可以实现100K个呼叫接入。

宽带接入服务器的扩展功能

业务选择

目前主要采用两种模式:由终端直接进行业务选择模式和统一通过后台服务选择网关模式。

☆终端直接进行业务选择模式:首先是通过拨号软件由用户进行业务选择,然后利用远端RADIUS服务器对用户进行业务授权确认,最后激活接入服务器内部相应的业务模型实现业务的指向。但是,采用这种业务选择方式,终端用户无法直观地、全面地获知宽带接入服务器提供的各种业务类型,增加了终端用户的实际操作,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另一方面,用户要实现业务间的切换必须重新进行虚拟拨号,实现上也不方便。

☆后台服务选择网关模式:用户通过PPP或DHCP方式接入并动态得到IP

地址后,被强制访问与宽带接入服务器直连的服务选择网关。在用户终端一般可以通过Web的交互式界面得到可选择业务的相关信息,填入相应的用户数据后,通过远端RADIUS对申请进入这一业务的用户进行授权认证,然后根据业务的不同对用户实行必要的IP覆盖,最后仍然是通过激活接入服务器内部相应的业务模型实现业务的选择。

其实,这两种选择模式的实现内核基本趋于一致,业务选择的核心都是在宽带接入服务器实现,差别仅仅在用户接口形式上。但是,从运营的实际需要出发,采用后台服务选择网关模式不仅大大提高了接入用户操作的透明度,减少了用户终端的配置过程,而且可以起到业务门户的作用,为下一步的服务扩展提供空间。

QoS支持

前面所述,宽带接入服务器支持ATM和FR接入。显而易见,通过ATM或FR 自身的QoS实现机理就可以很好地解决用户的QoS问题。但是不要忘记,在宽带接入服务器中除了ATM和FR接入外,还有各种类型的纯IP接入。对于这一类型的接入流量,可以利用IP报头的服务类型标记(ToS)字段。通过业务发起侧对IP包打上相应的ToS标记,在接入服务器内部进行相应的流量映射或业务映射,区分各种流量等级,实现网络的QoS。

VPN(虚拟专用网络)实现

目前,在网络第二层的VPN实现上,宽带接入服务器提供L2TP隧道加密技术。它一般既可以作为LAC(L2TP访问集中器),也可以作为LNS(L2TP网络服务器),组网应用灵活。在网络第三层的VPN实现上,由于IPSec是较新的协议标准,因此这种VPN的实现还不普及。如今只有部分的宽带接入服务器开始支持该项功能。

端口批发

在宽带接入服务器中可以通过划分VLAN或创建虚拟路由器(Virtual Router)的方式来实现。这些技术的实现,在本质上都是将系统进行子资源划分,在每一个子系统中独立完成网络二、三层的相应功能,完成端口批发业务。其实,站在VPN的角度上看,我们也可以认为端口批发业务是实现VPN应用的另一途径,且应用灵活方便。

组播支持

宽带接入服务器必须支持组播,在网络层上完成组播视频流的末端分发。网络主机安装相应的组播应用程序来支持组播协议,通过主动提出组播申请,选择所需的组播服务,以使之连接到本地支持IGMP的路由器或组播服务器上。宽带接入服务器主要起到转发在网络终端和支持IGMP的组播服务器或路由器之间的组播流量。第一、二版的协议标准,但是在很大程度上仅仅是扮演着IGMP代理(Proxy)或IGMP欺骗(Snooping)的角色,简单地完成网络末端组播包的透明传递和分发,终端用户感觉不到与实际应用时的不同。为了进一步提高宽带接入服务器组播应用的灵活性,一些设备厂商在实际的产品中已经开始对组播路由协议(如:PIM,DVMRP等)的支持。

IP流量的转发管理,实现防火墙功能

宽带接入服务器的IP流量转发管理主要是根据不同用户的实际权限向用户提供相应的接入能力,在一定程度上完成IP防火墙的功能,实现内部网络安全。IP的流量转发管理在很大程度上是与宽带接入服务器的VPN和业务选择相捆绑,与上层骨干边缘路由器相配合,灵活有效地实现对各种业务类型的IP分离。在技术实现上,该功能可以通过自身IP包过滤(IP Filter),针对不同业务灵活分配IP地址段和网络侧NAT(网络地址翻译)来实现。同时,从网络安全的角度出发,宽带接入服务器还应该提供防IP攻击和IP欺骗的功能。

承前所述,宽带接入服务器主要是为了适应当前各种DSL接入应用要求,尤其是ADSL接入。从全网来看,宽带接入服务器既是全网接入业务的单一汇聚点,又是用户业务流量的统一转发点。如今,以光通信为代表的新一轮数据骨干网络和接入网络迅猛发展,这对宽带接入服务器在各方面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宽带接入服务器在性能上的提高集中表现在接入处理能力方面、交换容量方面和接口带宽、密度方面。从各厂商的发展计划上看,下一代大型宽带接入服务器的系统性能要求达到:

☆交换容量至少40G;

☆同时支持的PPP呼叫数目达到20K;

☆可配置用户数达到100K;

☆独立包转发能力达到1Mpps以上。

第四节 BRAS设备介绍

目前,国内BAS产品主要有Juniper公司的ERX边缘路由器、华为公司8850等型号设备。

ERX产品系列包括高容量的ERX-1440、ERX-1400和中等容量的ERX-700。ERX-1440是一种容量为40Gb的IP网边缘路由器,能够提供线速IP路由、用户管理、IP业务/业务创建等集成功能。ERX-1400能处理数以万计的用户,其具备14个槽口的机箱,可为广泛类型的通讯模式提供界接,包括T1/E1、T3/E3、OC3/STM-1、OC12/STM-4以及Fast/Gbit以太网等。而专为中等容量应用而设计的ERX-700,采用较经济的7槽口设计,并具有与ERX-1400同样的功能与表现。可以提供线速性能、高密度路由容量、高容量接口密度和高稳定度。ERX支持IP 服务质量(QoS)、虚拟专网(VPN)以及服务级协议(SLA)等一系列全新的服务政策,以及基于以太网的点到点协议(PPPoE)和MPLS特性及其线速功能。 ERX-1400设备体系结构

ERX系统体系结构由3个主要部分组成:

☆以5、10或40Gbps运行的共享交换结构

☆分布到每个线路模块的硬件辅助转发引擎

☆用于路由表维护和系统配置的高性能路由处理器

ERX1400的中线处理能力可以有10G平滑升级到40G。ERX1400除去SRP互为冗余的两个槽位,还有12个槽位可以插入各种高速或低速的接口板,全线速的接入和转发用户数据。以10G的交换容量为例,典型的配置如下:可以配制两个GE卡,以双GE的方式上联,剩下的10个槽位可以插入6个OC-3接口卡,每

卡4个OC-3接口。下联接口共计24个OC-3接口,整台设备全负荷运转时仍可以保持全线速转发。

ERX的硬件体系结构,决定了它的支持Session数量与接口卡的数量有关。每个4口ATM卡和GE/8口FE卡都支持8000个并发Session。整机不超过32,000个。

另外,ERX1400的12个接口卡插槽,分为4组,3个插槽一组。每个插槽通过背板无源总线与交换矩阵连接。如当使用10Gbps交换矩阵时,每组插槽共享双向1.25Gbps的带宽。而路由处理器(SRP),具有可选的SRP冗余性,以实现高可用性。

第二章 BRAS的组网技术

ADSL用户发展的初级阶段,用户量比较小,分布比较分散,一般采用ATM 网做承载网,汇聚上网流量,再接入IP网络。 ATM的高成本制约了ADSL的进一步发展。ADSL的普通用户主要功能就是上网,享受宽带多媒体服务。ADSL宽带用户要大发展,就要给用户更灵活的资费选择,因此不断优化网络建设的成本就是必然的选择。首先,ATM交换设备的成本远远高于IP交换设备,用户数量和带宽的同步增长就会使扩容成本大大增加。其次,DSLAM的ATM上连不但要多次占用ATM网的端口以及B-RAS的ATM端口,而且ATM端口622M的速率也比IP 端口1000M的速率低了很多。

IP交换在现代宽带技术发展的过程中,由于ATM技术的要求过于完美,设备成本高昂,使其发展非常缓慢。相对于ATM技术的弱点,IP交换以其技术简单、成本低廉、高带宽而获得了迅猛的发展,配合VLAN划分技术、路由交换技术的发展,IP技术已经替代ATM技术成为宽带城域网建设的主流技术。

慈溪电信从2001年开始发展ADSL业务。初期的DSLAM都是基于ATM上联方式。其在用户管理于QOS上具有明显的优越性,但成本明显高于IP DSLAM。随着ADSL的发展,用户数的快速增长,IP DSLAM以成为现在的主流设备。图2-1是慈溪电信ADSL的组网结构。

如图。早期ADSL都用ATM上联,由于BRAS上ATM接口较少,各ATM DSLAM 都先至ATM交换机汇聚再上联至BRAS的ATM接口,在BRAS上终结PPPOE连接,转发至IP核心网;IP DSLAM和小区LAN上联至IP网的接入层交换机,各接入层交换机汇聚至核心层交换机,通过两个核心层的6509交换机与BRAS相连,在BRAS终结PPPOE的连接,转发至IP核心网。ADSL在提供普通拨号上网的业务功能时,还可以提供企业内部组网。

图2-1

一、ATM方式的ADSL PPPoE接入

本例中使用PPPOE方式,适用于ATM上联方式的DSLAM的数据配置。每一个用户对应一个ATM的子接口:

ERX-0-1-90(config)#interface atm 0/1 *进入ATM端口0/1*

ERX-0-1-90(config-if)#interface atm 0/1.20 *进入ATM接口0/1.20*

ERX-0-1-90(config-if)#atm pvc 10 22 100 aal5snap *制定VPI/VCI*

ERX-0-1-90(config-if)#encapsulation pppoe *封装PPPOE协议*

ERX-0-1-90(config-if)#interface atm 0/1.20.1 *进入ATM子接口0/1.20.1*

ERX-0-1-90(config-if)#encapsulation ppp *封装PPP协议*

ERX-0-1-90((config-if))#ppp authentication chap *封装CHAP协议*

ERX-0-1-90(config-subif)#profile foo2 *应用foo2模板*

二、以太网环境下的PPPoE接入

以太网环境下PPPOE方式,适用于IP DSLAM和小区LAN接入用户。一般每一个IPDSLAM和小区LAN使用一个VLAN ID,对应一个VLAN在BRAS上作一定数量的SESSION,无需针对每一个用户制作数据。PPPOE方式使得局方可以对每个用户进行认证和计费,配置如下:

ERX-0-1-90(config)#interface fastethernet 2/0.2 *进入快速以太网端口2/0.2*

ERX-0-1-90(config-if)#vlan id 200 *VLANID设置为200*

ERX-0-1-90(config-if)#pppoe *封装PPPOE*

ERX-0-1-90(config)#pppoe subinterface fastEthernet 2/0.2.1

*进入PPPOE子接口2/0.2.1*

ERX-0-1-90(config-if)#encapsulation ppp *封装PPP*

ERX-0-1-90(config-if)#profile pppoe *应用pppoe模板*

三、ATM DSLAM的企业组网

ATM组网一般给每一个单位分配一个VR(虚拟路由器),在同一个虚拟路由器中可以配置私网地址。每增加一个点,只需对应作一条静态路由。用户IP地址由电信局分配,每增加一个点需手动增加配置。具体配置如下:

ERX1400_CX:#virtual-router zuwang *创建虚拟路由器,命名为zuwang*

ERX1400_CX:zuwang(config)#aaa authentication ppp default radius *设置验证服务器*

ERX1400_CX:zuwang(config)#aaa accounting ppp default radius *设置计费服务器*

ERX1400_CX:zuwang(config)#ip address-pool local *本地IP地址池*

ERX1400_CX:zuwang(config)#interface loopback 16 *进入LOOPBACK 16接口*

ERX1400_CX:zuwang(config-if)#ip address 192.168.1.1 255.255.255.255

*设置LOOPBACK的IP地址*

ERX1400_CX:zuwang(config-if)#interface atm 9/1.10 point-to-point

*进入ATM子接口9/1.10*

ERX1400_CX:zuwang(config-if)#atm pvc 10 0 110 aal5snap 0 0 0 *制定VPI/VCI*

ERX1400_CX:zuwang(config-if)#encap bridge1483 *封装BRIDGE1483*

ERX1400_CX:zuwang(config-if)#ip unnumbered loopback 16 *IP地址的对应模式*

ERX1400_CX:zuwang(config-if)#exit

ERX1400_CX:zuwang(config)#ip route 192.168.1.2 255.255.255.255 atm 9/1.10

*把IP地址分配给ATM接口(用户)*

四、IP DSLAM的企业组网

IP DSLAM组网时,一般给每一个组网的用户分配一个VLAN ID。组网时,在用户所在IP DSLAM中增加一个用户VLAN,把用户ADSL端口划分到企业VLAN即可。IP DSLAM上联至IP城域网中的交换机,在对应交换机上也增加企业VLAN,并在中继上作透传。这种方式下,电信部门只为企业在二层连通,企业可以自行分配IP地址,减轻电信部门日后的维护量。这样,企业就可以把分布在各处的分支机构互连,完成企业组网。

信息技术培训总结与反思

信息技术培训总结及反思 2017年度高中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专项培训,使我更进一步地掌握了有关现代信息技术的知识,提高了认识,理论水平、操作水平也有所提高。现就这一次培训学习的认识、体会做一总结。 随着计算机、多媒体、现代通讯网络为代表的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信息技术已经渗透到了教育领域,在教育领域中引起了一场深刻的变化。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对于转变信息教育观念,促进教育模式,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改革,对于推进中、小学实施素质教育,促进基础教育的发展,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和效益,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作为一名教师,要适应现代教育工作的需要,就应该具备现代教育技术的素质。如果不具备现代教育技术的素质就不能完成或很好地完成现代教育和未来教育的教育和教学任务。因此,现代教育技术要应用现代教育媒体和开发各种现代教育技术,要适应工作需要首先应掌握现代媒体技术。如果只有现代教学媒体,教师不能很好的应用在教学中,就不能很好的发挥其作用,教师还应该具备优化教学过程的系统方法,即教学设计,因此,教师只有具备了这样的素质才能适应现代教育的需要。教师掌握了现代技术,有助于改善教师的能力结构。增强教师对工作的适应性。作为一名教师,就应该具备在教学过程中的听、说、读、写、算、推理以及计算机应用等基础能力,教学设计能力,应用教学媒体的能力,思想品德工作能力,组织管理能力,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科学研究能力;应变机智,创造能力。 参加这次信息技术培训,不仅使我在原有的教学能力的基础上有所改善,增强我对新时期现代信息教育工作的适应性,更重要的是增强了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 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发展,深化学校教育改革,由“应试教育”转到“素质教育”上来。素质教育的重点是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培养的目标是创造型人才。为达此目标,按照各门学科的教学目的和教材性质,建立各种现代教学方法体系,是当前学校教育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 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

信息技术讲座学习心得

第一篇、信息技术能力提升培训心得体会 信息技术讲座学习心得 信息技术能力提升培训心得体会 定边09班—baishenghong 陈锦兵 我有幸参加这培训,使我受益匪浅。通过聆听专家讲座,观摩优秀的教学案例,以及网上合作交流的心的学习方式,使我开阔了眼界、增长了知识,提高了自身的业务水平,转变了教学观念也逐步将以往的以教师教为主的单一教学模式向以教师指导为主学生自己获得知识的多种学习方式转变。进一步提升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水平的提高,进一步培植健康、和谐的教育文化。下面我具体总结如下 一、加强学习,保证质量 我为了在这次培训中有大的提高,努力实现“提高教育理念素养”与“切实转变教育观念”相结合,“掌握知识”与“运用知识”相结合,“看”与“做”相结合,“培训”和“教研”结合,不断提高我的工作效率。我根据有关规定,结合

本人实际,制定学习计划、学习时间表。并且做到专家上课前自学本模块内容,使自己听课时带着问题去听、去与专家的经验作比较。最后我还利用周末时间,不断思考专家提出的问题,做到对问题的解决一丝不苟。由于培训前做了充分准备,培训中认真思考,及时完成作业,保证了此次培训的质量。 二、培训后的收获 1、更新了观念 通过培训,本人的教育理念得到了更新,拓宽了教学思路,对新课程的认识与实践都有了一个质的飞跃,对自身的素质提高有很大的推动作用。 2、开阔了视野 培训让我获得了很多的信息,开阔了视野,同时为今后的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许多教师都表示培训学习不但学有所获,更重要的是一定要做到学有所用,把学到的知识应用到今后的教学实践中去, 3、为以后的教学搭建了交流的平台 这次网络培训虽然时间紧,但经过努力我完成了学习的任务,特别的是有了一方小小的天地里,在这里智慧与思想发生美丽的碰撞,实践与探索实现亲切的

组网技术实验指导书

组网技术实验指导书

实验一IP路由(基于GNS3分布式环境) 【实验目的】 1、熟悉与掌握仿真软件GNS3的安装、环境设置的方法 2、了解GNS3下cisco路由器模拟及分布式环境下模拟的机制并掌握其使用 方法 3、掌握几种典型的在GNS3环境中模拟主机的方法 4、提高综合运用静态路由、缺省路由、RIP或OSPF路由技术完成较大网络 的路由设计的能力 【实验环境】 1、操作系统:Windows 2、组网模拟器(套件):GNS3-0.8.6--all-in-one或以上版本 【实验预习要求】 1、阅读有关GNS3使用的相关资料 2、预习Cisco路由器典型的配置命令 3、完成本实验有关IP地址规划、路由方案、GNS3环境下模拟方案部分设计(见实验步骤1-3) 【实验报告要求】 1、可以打印,但需要同时交打印稿与电子稿 2、不允许简单复制“实验指导书” 3、不允许拷贝其它同学的成果,包括设计、数据、分析及结论 【Cisco路由器主要配置命令】 clock rate 128000 配置串口上的时钟(DCE 端) configure terminal进入终端配置模式 copy running-config startup-config把内存中的配置文件保存到NVRAM 中 encapsulation为serial接口指定链路层协议 enable 进入特权模式 exit由当前模式退出到上层模式 end退出到特权模式

hostname设置主机的名字 interface进入网络接口配置模式 ip address设置接口的ip地址 no shutdown激活网络接口 show running-config显示内存中的配置文件 show interface s0/0/0 显示接口的信息 show controllers s0/0/0 显示s0/0/0 的控制器信息 ip route配置静态路由 show ip route查看路由表 ping ping 测试 traceroute路由跟踪测试(对于windows主机命令为tracert) router rip启用rip(路由协议)进程 version 2指定路由协议rip的版本为2 network 在指定的直连网段上,进行rip路由宣告,如:network 192.168.200.0 redistribute (重分布)将本地路由表中某种路由注入到rip路由的更新中,如redis tribute static no auto-summary 关闭路由自动聚合功能 【GNS3中模拟主机的几种方法】 1、利用Virtual PC Simulator(开源软件) VPCS支持最多9台PC,它的功能有限,但是可以运行ping和traceroute。 此时在GNS3中需要借助类型为“Cloud”的节点,来指向所模拟的vpc主机。 2、利用路由器当作PC 可以简单地配置路由器,使其像一台PC一样。这种方法可能会使用更多的内存和处理器资源。此时需要关闭路由功能(no ip routing)和指定缺省网关(ip default-gateway)。 3、桥接物理主机或虚拟机(vmware、hyper-v等)

城域网的组网技术及解决方案

城域网的组网技术及解决方案 摘要:ip城域网是在一个城市范围内提供宽带数据及多媒体业务、用于接入用户和发展增值业务的综合数据网络。随着互联网市场的发展,用户对互联网质量的要求日益提高,而互联网网络结构直接影响到互联网质量,因此,如何对原有网络进行优化,就成为提高互联网质量的关键问题所在,文章介绍了宽带ip城域网组网技术及解决方案。 关键词:带宽;组网;城域网;pos ip城域网正逐渐成为宽带舞台的新宠。宽带运营商的ip城域网建设思路及技术方案对运营商至关重要。如何建设一个能够提供统一的多业务的网络平台,成为运营商应对当前激烈竞争的重要选择。 1 概念 1.1 宽带ip城域网 城域网在通信发展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为满足网络接入层带宽大幅度增长的需求而建立的综合业务网。ip城域网的概念是由计算机网络化而来,指介于广域网和局域网之间,在城市及郊区范围内实现信息传输与交换的一种网络。这里所说的ip城域网,是指覆盖城市范围、为全市各类用户提供宽带接入的数字通信网络。对一个城市而言,ip城域网的建设是其信息化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从技术和运营模式来看,ip城域网是计算机网络和传统

电信网络的融合;从技术发展的趋势来看,ip城域网将会是传统电信体系发展的必然趋势。 1.2 带宽 “带宽”有以下两种不同的意义:①指信号具有的频带宽度。信号的带宽是指该信号所包含的各种不同频率成分所占据的频率范围。②在计算机网络中,带宽用来表示网络的通信线路所能传送数据的能力,因此,网络带宽表示在单位时间内从网络中的某一点到另一点所能通过的“最高数据率”。 在网络中有两种不同的速率:信号(即电磁波)在传输媒体上的传播速率(m/s或km/s);计算机向网络发送比特的速率(bit/s)。 2 宽带ip城域网的组网技术 目前,宽带ip城域网组网技术主要有:atm技术、pos、千兆以太网(ge),还有融合了ip路由和atm交换特点的mpls技术。 2.1 利用atm技术组建城域网 采用atm技术组建ip城域网,能充分利用atm技术灵活组网的优点。传统电信运营商在组建城域网时大多都采用ipoveratm网络的技术。atm可以提供cbr、vbr、abr、ubr等多种服务类别,可以按时间、端口、流量、平均流量、最小流量等以及组合方式来计费。但是,相对ip技术来说,采用atm承载ip业务存在一些缺点和必须解决几个问题:①所有进入atm网络的ip包都需要分割成固定长度的信元,开销大、传输效率低;②无连接的ip网络同面向连

组网与网络管理技术课后习题答案

组网与网络管理技术课后习题答案 第1章组网的物理基础 自测题 1、信道有三种工作方式,即单工、半双工、双工。 2、根据信号的调制方式,调制解调器分为基带调制解调器、频带调制解调器。 3、信道的复用方式通常有:频分多路复用、时分多路复用、波分多路复用。 4、对于广播信道,常用的多路访问技术有哪些? 答:常用的多路访问技术有ALOHA、CSMA/CD、TOKENRING、TOKEN BUS。 练习题 1、假设某信道的最大码元传输速率为2400baud,采用四电平的编码方式,该信道的最高数据传输速率是多少? 答: 最高数据传输速率=最大码元传输速率*log2 m (m为电平数) =2400*log2 4 =4800(bit/s) 2、双绞线、同轴电缆各自应用在什么场合? 答:双绞线主要应用于星型网络; 同轴电缆用于总线型网络; 双绞线应用于对传输距离、速度、抗噪要求不高的环境。 同轴电缆应用于要求具有高带宽和极好的噪声抑制的环境。 3、常用的DTE/DCE之间的接口标准有哪些? 答:EIA-232/V.24、V.35、X.21、G.703 第2章组网实践 自测题 1、网络生命周期包含哪几个阶段? 答:构思与计划阶段、分析与设计阶段、实施阶段、运行与维护阶段。 2、Internet使用的网络层协议是IP ,Novell网使用的网络层协议是IPX 3、电话拨号上网用户使用的主要数据链路层协议是PPP 练习题 1、集线器、网桥、交换机、路由器分别应用在什么场合?它们之间有何区别? 答:集线器是连接网络的重要、常用的设备,主要用于将服务器与工作站连接到网络上,它是星型网络拓扑中常用的设备,在局域网中最为常见。

信息技术学习心得76753

信息技术学习心得 王淑艳 我通过参加学校组织的信息技术学习,提高了信息技术学科整合的认识,更新了教学观念。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通过学习,我认识到,信息时代已经到来,信息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以计算机为核心的信息技术作为新型的教学媒体,当它们与各学科的教学进程密切结合时所具有的特性,为新型教学模式的创建提供了最理想的教学环境。应用信息技术来改进课堂教学是当前学校教育改革的一条重要思路。面对二十一世纪教育的出路,作为一名教师,我深刻的认识到教育改革的紧迫性和必然性。 二、认识到,多媒体技术是指通过计算机技术把文字、图形、图像、活动影像和声音等多媒体信息,进行综合处理和管理,使计算机成为能以人类习惯的方式提供信息服务的一种新技术。利用多媒体技术能给学生提供界面友好、形象直观的交互式学习环境,能给学生提供图文声并茂的多重感官综合刺激,还能让学生按超文本方式组织与管理各种教学信息和学科知识,这将对学生认知结构的形成与发展起到积极的作用。

三、当前科技发展异常迅猛,每个人,不管是教师还是学生都必须不断学习。现代化教学手段能利用多种媒体组合,优化教学过程,突破教学重点、难点,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学生参与和学习积极主动性,也可以得到充分的发挥。教师首先通过自学及时掌握最新的科技成果,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质量,改变满堂灌的教学模式,在给学生提供自学条件的基础上,让学生自主地学习。 四、把信息技术与学科进行整合,可以改变教材的观念和形式,改变教学环境、手段和方法,变革教学模式,有利于面向全体同学发展个性,有利于学生进行获取信息,处理信息,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因此,在强调素质教育的今天,把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相结合是必要的而且也是紧迫的。 因此,教育技术培训对我的教学受益匪浅,我们要充分利用计算机教育的优势,引导学生善于置疑,积极探索,大胆联想,多方位,多层面地对学生进行创新思维的训练,使学科教学提高到一个新的层次。 这次自主学习学到许多新的知识,但是更让我看到我自己的不足,我还要努力学习,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我将会

组网实验报告

组网技术实验报告 专业:网络工程 学号: 04 学生姓名:王胜 教师:王虎寅

实验一 IP路由 一、实验目的 1、熟悉与掌握仿真软件GNS3的安装、环境设置的方法。 2、了解GNS3下的cisco路由器的模拟及分布式环境下模拟的机制并掌握其使用方法。 3、掌握几种典型的在GNS3环境下模拟主机的方法。 4、提高综合运用静态路由、缺省路由、RIP或OSPF路由技术完成较大网络的路由设计的能力。 二、实验环境 1、操作系统:windows 7 2、实验软件:GNS3 三、实验任务 在仿真软件上实现如下拓扑网络的路由设计,并完成连通测试。 四、实验步骤 1、GNS3拓扑图,如下:

地址规划IP、2. 分析给定拓扑图,规划各网段、各节点(路由接口或主机) ip地址,记录到实验报告

设备接口I地子网掩默认网FC — —F0/ F0/—F0/— Rclock S0/—rate 12800—S1/clock S1/Rrate—12800F0/—R—F0/ F0/—

—RS1/ —F0/ R4R3R1)(1上使用缺省路由,R2,,,路由协议。R5上使用OSPF;具体命令为:上添加一条到网络的静态路由,然后进行路由2()R2redistribute。redistribute static与初始配置 3、中心主机安装 GNS3、安装GNS3、环境设置 工作目录 IOS目录、工程目录、 dynmips)在磁盘中建立相关文件夹( 12 ()拷贝路由器目录”中IOS Ios镜像文件到“中文设置相关目录(需要当:“首选项”菜单项进入) ( 3->、工程、工作目录设置终端命令参数IOS: secureCRT 设置语言)环境设置(从“编辑” 要求终端工具使用:场测试) Cisco IOS( 4”菜单项进入) HypervisorsIOS(从“”)设置“IOS和IOS”窗口选择,在“。文件对应的“平台”和“型号”后,单击“保存”文件,以及和 IOS”值计算依次将实验中所用各种型号的路由器“拖入”一个到工作区,IDLE PC)路由器”5( ”值计算、选取。Idle PC 完成“ 模拟)VPCS(使用、主机模拟: 4. 。模拟C1VPCS2VPCS1模拟C2;上配置:C1 C2上配置: 用 ping命令进行连通测试如:在两主机间进行、或任何两节点间进行测试连通5、

2020年信息技术培训心得体会

信息技术培训心得体会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多媒体教学、信息技术平台等成为活跃课堂、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一种主要手段。“国培计划”为提高教师的自身水平提供了良好的平台,为教师专业发展提供了机会。不管是现在还是将来每个教育者应不断地加强,不断地给自己“充电”,才能不断的开拓进取,勇于创新,才不至于被社会淘汰。现在的社会日新月异,高科技的发展,需要老师掌握一定的计算机知识,利用网上的教育资源为教学服务,促进学生的发展。在“国培计划”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远程培训,我学到了很多知识,可以说我很好的完成这次学习任务。对于计算机我可以说既熟悉又陌生,虽说经常使用,但其中好多东西都还不懂,但我对计算机特别感兴趣,经过老师的讲解,使我对网络世界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可以说让我大饱眼福,大开眼界。学习中,我学会了现代信息技术。学习是辛苦的,但我认真的去把所有内容学好,认真完成每一专题的学习任务。本次培训时间虽然有限,但对我来说确是受益非浅。这次培训为全县乃至全国教师搭建了相互学习,相互交流的平台,使我们在相互交流和合作中不断提高和成长。并能在以后的教学活动中熟练运用这些知识,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为孩子们的成长带来福音。 在这次培训中,我不仅明白了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而且清楚地认识到随着以计算机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广泛应用,教师不再像以前那样,单凭一张嘴、一支粉笔、一块黑板即可进行教学,而是综合应用多种媒体技术,利用多媒体和微机网络等,开展教学。所以这种教学必然要打破传统的传授式的教学模式,而构建出适应信息社会的新型教学模式来。我深深的体会到了信息技术与各学科的密切联系,信息技术今后将成为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

局域网与组网技术(第2版)第1章 课后习题答案

1.7 习题与实践 1.填空题 (1)局域网是一个通信网络,一般来说,局域网主要由网络服务器、工作站、 通信设备和网络软件系统4个部分组成 (2)局域网按照其规模可以分为小型局域网,中型局域网,大型局域网;按照网络的传输介质,可以划分为有线网络和无线网络;按照管理模式,可以划分为对等局域网和客户/服务器局域网。 (3)IEEE802 是主要的局域网标准,该标准包括局域网参考模型与各层协议,IEEE 主要对第一和第二两层制定了规程。 (4)目前局域网中常用的介质访问方式有CSMA/CD,CSMA/CA,令牌环和令牌总线。(5)局域网中常用的通信协议有NetBEUI/NetBIOS协议,IPX/SPX及其兼容协议,和TCP/IP协议。 (6)虚拟化技术可以用来对数据中心的各种资源进行虚拟化和管理,目前主要可以实现服务器虚拟化,存储虚拟化,网络虚拟化和桌面虚拟化。 2.简答题 (1)局域网有哪些特点?局域网的主要功能有哪些? 答:局域网的主要特征: 1)局域网是限定区域的网络。 2)局域网具有较高的数据传输速率。一般为10~100Mbit/s,甚至到10Gbit/s。 3)误码率低。一般为10-8~10-11,最好可达10-12。 4)局域网的线路是专用的。 局域网的主要功能有: 1)资源共享。包括硬件资源共享、软件资源共享及数据库共享。 2)数据传送和电子邮件。 3)提高计算机系统的可靠性。 4)易于分布处理。 (2)局域网按拓扑结构分类分为哪些种类?各自有什么特点? 答:按照拓扑结构的不同,常见的局域网拓扑结构有总线型、星型、环型和混合型等 1)总线型拓扑结构:各工作站和服务器均连接在一条总线上,各工作站地位平等,无中心节点控制,公用总线上的信息多以基带形式串行传递,其传递方向总是从发送信息的节点开始向两端扩散,如同广播电台发射的信息一样,因此又称广播式计算机网络。 2)星型结构是指网络中的各工作站节点设备通过一个网络集中设备(如集线器或者交换机)连接在一起,各节点呈星状分布而得名。网络有中央节点,其他节点(工作站、服务器)都与中央节点直接相连,这种结构以中央节点为中心,因此又称为集中式网络。 3)环型结构由网络中若干节点通过点到点的链路首尾相连形成一个闭合的环,这种结构使公共传输电缆组成环型连接,数据在环路中沿着一个方向在各个节点间传输。 4)混合型网络结构,通常是指星型网络与总线型网络这两种网络结构在一个网络中的混合使用。 (3)简述IEEE802参考模型与OSI参考模型的关系与区别。 答:IEEE主要对第一、二两层制定了规程,所以局域网的IEEE802模型是在OSI的物理层

教育信息技术培训心得体会

教育信息技术培训心得体会 我是一名小学教师,很庆幸教育局为我们提供了这次教育信息技术培训学习的机会。使我终身受益,视频中老师的精彩讲解,学员间的集体讨论,使我对现代教育技术条件的学科整合的理念得到了深刻的认识和理解,也将促使自己在以后的教育教学过程中积极运用。以下是本次培训的心得体会。 1、提高了信息技术的素养。通过此次培训,让我认识到,学会把信息技术应用在学科教学中能使自己的教学过程条理清晰,直观形象,学生明白易懂,特别是教学流程图让教学过程更加明朗化,为我的教学增添了光彩,使我对课程发展、教育信息技术有了新的认识。认识到教育技术的有效应用对于推进教育信息化、促进教育改革和实施国家课程标准的重要作用,对于优化教学过程、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重要作用。 2、掌握了教育技术的基本概念、主要理论知识、研究方法,教学媒体选择和使用方法,学习媒体素材的加工和获取方法,掌握了信息检索加工利用方法、授导型和探究型教学设计的模式、教学设计的一般过程(包括前期分析、确定目标、制定策略、选择资源、确立步骤、分析评价),教学资源与信息化教学资源的基本概念,教学设计的实施与评价反思等。 3、具备了根据不同的教学任务和学生特点及教学条件有效的设计教学活动的能力,具备了收集、甄别、整合、应用于学科相关的教学资源加以优化教学环境的能力,具备了在教学中对教学资源、学习活动、教学过程进行有效的管理能力。 4、本次培训采用网络学习、小组合作的形式,时间空间灵活,给人轻松自由的选择学习时间带来了方便,特别适合边工作边学习的人。通过在线讨论的方式进行,这一点也给我留下了十分深刻的印象,在线讨论中,不但解决了老师布置任务,而且解决了平时教学中的困惑,以及大家在培训过程中遇到的难点,小组的互相沟通,互相帮助,最后经过小组互评,共同完成这次培训,小组成员也可以在全班讨论区发表个人意见,这样提高了小组成员的参与度。 5、学习内容非常实用,从计算机基础操作,如文档编辑,演示文稿制作,多媒体素材的获取、加工方法等,如何利用网络搜索信息的方法和技巧,教学设计基本方法等基本技能开始培训,并结合大量中小学实际教学案例,特别是教学各环节的具体设计与处理,上网查找资源和一些软件的学习和使用,又为教师深入开展教科研、更多的获取资料、展示成果提供了帮助。 6、矫正了观念的偏颇。以前一提到教育技术能力培训,就把它同信息技术培训等同起来,经过这次培训明白了教育技术是运用各种理论及技术,通过对教与学过程及相关资源的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实现教育教学优化的理论与实践。 总之,这次培训学习到许多电脑操作方面的新知识,让我看到我自己的不足,坚定了终身学习的信心,通过这次培训,我将会对新课程理念有更加深入地把握,提高自身素质,使自己在计算机领域有更大的突破。

组网技术与网络工程实验报告

河南工程学院 计算机科学与工程系 组网技术与网络工程实验报告册 学期: 课程: 专业: 班级: 学号: 姓名: 指导教师:

目录 实验一路由器基本配置命令 (1) 实验二配置文件与IOS文件的管理 (3) 实验三标准ACL (5) 实验四扩展ACL (8) 实验五常规静态路由和缺省路由配置 (11) 实验六汇总、负载分担及浮动静态路由配置 (14) 实验七 RIPV2的配置 (17) 实验八点到点链路OSPF配置 (20) 实验九广播网络OSPF配置 (23) 实验十交换机基本配置 (25) 实验十一 VLAN配置 (27) 实验十二 VLAN主干道配置 (29) 实验十三 VLAN间路由配置 (31)

实验一路由器基本配置命令 一、实验学时:2学时 二、实验目的 1.认识路由器的软件和硬件组成; 2.掌握对路由器进行初始配置的步骤和方法; 3.掌握常用IOS配置命令的用法。 三、实验任务 练习常用IOS配置命令的用法。 四、实验设备 PC终端一台,路由器模拟软件DynamipsGUI一套,路由器一台。 五、实验环境 实验环境如图1所示。 图1 实验环境 六、实验步骤 1.按照图1所示设计、编写DynamipsGUI 所需要的.NET文件。 2.通过DynamipsGUI运行编写好的.NET网络拓扑文件。 3.通过Telnet客户端程序连接到模拟路由器的控制台。 4.练习常用的路由器配置命令。 5.将PC机与真实路由器相连,将上述命令再练习一下,试比较一下在模拟 器上的命令与真实路由器上的命令的异同。 七、思考题 1.PC机与路由器相连时所使用的双绞线是直通线还是交叉线?

组网技术与网络管理试题卷B

共 2 页,第1 页 组网技术与网络管理(B 卷) 本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实践题 【题目背景】 下图为某企业网络的拓扑图,接入层采用二层交换机S2126,汇聚和核心层使用了两台三层交换机S3750A 和S3750B ,网络边缘采用一台路由器R1762用于连接到外部网络。 为了实现链路的冗余备份,S2126与S3750A 之间使用两条链路相连。S2126上连接一台PC ,PC 处于VLAN 100中。S3750B 上连接一台FTP 服务器和一台打印服务器,两台服务器处于VLAN 200中。S3750A 使用具有三层特性的物理端口与R1762相连,在R1762 的外部接口上连接一台外部的Web 服务器。 拓扑编址: PC :172.16.100.100/24 S3750A VLAN 100接口:172.16.100.1/24 S3750A VLAN 200接口:172.16.200.1/24 S3750A F0/20:10.1.1.2/24 FTP 服务器:172.16.200.10/24 打印服务器:172.16.200.20/24 R1762 F1/0:10.1.1.1/24 R1762 F1/1:10.1.2.1/24 Web 服务器:10.1.2.2/24/24

共 2 页,第2 页 装 订 线 网络需求: 为了实现网络资源的共享,需要PC 机能够访问内部网络中的FTP 服务器,以实现文件的上传和下载。并且PC 机需要连接到打印服务器以进行远程的打印操作。PC 机需要能够通过网络连接到外部的Web 服务器,并能够进行Web 网页的浏览。 实验题目: 1、在S2126与S3750B 上划分VLAN ,并把PC 机与服务器加入到相应 的VLAN 中。(5分) 2、配置S2126与S3750A 之间的两条交换机间链路,以及S3750A 与S3750B 之间的交换机间链路。(10分) 3、在S2126与S3750A 之间的冗余链路中使用STP 技术防止桥接环路的产生,并通过手工配置使S3750A 成为STP 的根。(10分) 4、为S3750A 的VLAN 接口和R1762的接口配置IP 地址。(5分) 5、在S3750A 上使用具有三层特性的物理端口实现与R1762的互联。(5分) 6、在S3750A 上实现VLAN 100与VLAN 200间的通信。并在S3750A 与R1762上使用静态路由,实现全网的互通。(10分) 7、在一台PC 上配置FTP 服务器,使VLAN 100中的PC 能够进行文件的上传和下载。(15分) 8、在一台PC 上配置网络打印机共享,使VLAN 100中的PC 能够进行远程打印。(15分) 9、在一台PC 上配置Web 服务器,使VLAN 100中的PC 能够进行Web 网页的浏览。(15分) 10、在R1762上进行访问控制,允许VLAN 100中的主机只能访问外部 Web 服务器的Web 服务,不允许访问Web 服务器上的其它服务。(10分)

城域网的组网技术及解决方案

城域网的组网技术及解决方案

城域网的组网技术及解决方案 摘要:ip城域网是在一个城市范围内提供宽带数据及多媒体业务、用于接入用户和发展增值业务的综合数据网络。随着互联网市场的发展,用户对互联网质量的要求日益提高,而互联网网络结构直接影响到互联网质量,因此,如何对原有网络进行优化,就成为提高互联网质量的关键问题所在,文章介绍了宽带ip城域网组网技术及解决方案。 关键词:带宽;组网;城域网;pos ip城域网正逐渐成为宽带舞台的新宠。宽带运营商的ip城域网建设思路及技术方案对运营商至关重要。如何建设一个能够提供统一的多业务的网络平台,成为运营商应对当前激烈竞争的重要选择。 1 概念 1.1 宽带ip城域网 城域网在通信发展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为满足网络接入层带宽大幅度增长的需求而建立的综合业务网。ip城域网的概念是由计算机网络化而来,指介于广域网和局域网之间,在城市及郊区范围内实现信息传输与交换的一种网络。这里所说的ip城域网,是指覆盖城市范围、为全市各类用户提供宽带接入的数字通信网络。对一个城市而言,ip城域网的建设是其信息化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从技术和运营模式来看,ip城域网是计算机网络和传统电信网络的融合;从技术发展的趋势

来看,ip城域网将会是传统电信体系发展的必然趋势。 1.2 带宽 “带宽”有以下两种不同的意义:①指信号具有的频带宽度。信号的带宽是指该信号所包含的各种不同频率成分所占据的频率范围。②在计算机网络中,带宽用来表示网络的通信线路所能传送数据的能力,因此,网络带宽表示在单位时间内从网络中的某一点到另一点所能经过的“最高数据率”。 在网络中有两种不同的速率:信号(即电磁波)在传输媒体上的传播速率(m/s或km/s);计算机向网络发送比特的速率(bit/s)。 2 宽带ip城域网的组网技术 当前,宽带ip城域网组网技术主要有:atm技术、pos、千兆以太网(ge),还有融合了ip路由和atm交换特点的mpls技术。 2.1 利用atm技术组建城域网 采用atm技术组建ip城域网,能充分利用atm技术灵活组网的优点。传统电信运营商在组建城域网时大多都采用ipoveratm 网络的技术。atm能够提供cbr、vbr、abr、ubr等多种服务类别,能够按时间、端口、流量、平均流量、最小流量等以及组合方式来计费。可是,相对ip技术来说,采用atm承载ip业务存在一些缺点和必须解决几个问题:①所有进入atm网络的ip 包都需要分割成固定长度的信元,开销大、传输效率低;②无

信息技术学习心得体会5篇(20200813040521)

[标签:标题] 篇一:信息技术能力提升学习感想 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学习感想 当今社会是一个信息化的社会,人们无时无刻都处在一个信息交互的状态,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多媒体教学成为活跃课堂、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一种主要手段。因而,对于教师而言,信息技术手段的掌握和应用是我们必须掌握的一门技术。接到学校部署的“信 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的网络学习任务,故而倍加珍惜这次研修学习的机会。 通过这次培训,我收获颇丰。在教学中必然要打破传统的传授式的教学模式,而构建出适应信息社会的新型教学模式来。我深深体会到: 信息技术对教师的重要作用。我清楚地认识到随着以计算机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广泛应用,教师不是像以前那样,单凭一张嘴、一支粉笔、一块黑板即可进行教学,而是综合应用多种媒体技术,利用多媒体和微机网络,开展教学。教师不能只停在原有知识的认识上,要不断学习,不断完善自己,不断充实自己。现在的学生更是聪明,他们不仅能在学校里学习知识,还能通过电视、网络等多种途径学到更多的知识。因而,教师必须有一种超前 意识。 在教育系统中,教育信息是最活跃的因素。教育系统本身要求教师具备一定的信息素养, 教师可以通过网络学习新知识,可以与同行交流经验,可以与学生进行沟通,可以,多渠道 掌握计算机操作技术,提升信息技术应用能力。 这次培训的时间虽然短些,但我通过学习认识到计算机的重要性,我会在今后的工作中,充分利用学到的知识进行教育教学,创新信息技术教学手段,提高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篇二:信息技术提升培训心得体会 小学语文信息技术提升工程 培训心得体会 关市镇盘石完小綦恒柏这次我有幸参加了小学语文信息技术提升工程培训,通过这次培训,对我今后的语文教育教学方法产生极大影响,感受到教学工作的艰巨。同时对我们各方 面的能力有了很大提高,特别是对信息技术的综合运用能力,现在已不只停留在课件的简单 制作上。使我们认识到做为一名语文教师应积极主动吸纳当今最新的技术,并致力于把它们 应用于课堂内的教与学活动中,在这短短的培训中深深的体会到: 1、通过本次的培训分清楚了教育技术和信息技术这两个概念。教育技术必须以信息技术为 基础,但却并不同于信息技术。教育技术中的技术包括有形技术和无形技术。有形技术是教育技术的依托,无形技术是教育技术的灵魂。教育技术的有效运用,是要在先进的教育思想、理论的指导下合理地选择有形技术,将其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应用到实际教学中。而信息技 术是指一切能够扩展人类有关器官功能的技术。我们在日常的教育教学中,要合理的运用现 代教学技术为我们的课堂增添情趣,为我们的教育教学有一个良好的结果奠定基础。 2、通过培训对信息技术的运用有了一个质的飞跃,一改过去的“多媒体可有可无”的落后 思想,我们积极采用信息技术与各学科的整合并初显成效,可以说终于尝到了信息化教学的 甜头。听了六堂课后,充分相信这些对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提供了很好的保证。 3、教师具备良好的信息素养是终生学习、不断完善自身的需要。信息素养是终生学习者具 有的特征。在信息社会,一名高素质的教师应具有现代化的教育思想、教学观念,掌握现代 化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熟练运用信息工具(网络、电脑)对信息资源进行有效的收集、 组织、运用;这些素质的养成就要求教师不断地学习,才能满足现代化教学的需要;信息素

组网技术实验指导书修改后模板

《实用组网技术》 实验指导书 学号: ________________ 专业: ________________ 姓名: ________________ 中国石油大学( 北京) 计算机系 .10 实验一简单组网实验一、实验目的

( 1) 理解交换机和路由器的工作原理 ( 2) 熟悉每组设备 ( 3) 掌握交换机、路由器的配置方式 ( 4) 掌握用路由器、交换机进行简单的组网的方法 ( 5) 掌握不同和同一LAN上通信的原理 二、实验内容 用路由器和交换机进行简单连网 三、实验环境 Q u i d w a y路由器1 台, 以太网交换机2 台,PC机5台, 网线7根, Console线一根 四、实验组网图 Ip:192.168.2.10/24网关:192.168.2.1Ip:192.168.2.11/24 网关:192.168.2.1 Ip:192.168.3.10/24 网关:192.168.3.1 Ip:192.168.3.11/24 网关:192.168.3.1 PCA PCC Ip:192.168.3.12/24 网关:192.168.3.1 五、实验步骤 (1)按图把设备连接好; 设置好各个计算机的ip地址和默认网关。 (2)对路由器R1的两个端口进行配置:

s y s t e m [Q u i d w a y]s y s n a m e R1 [R1]i n t e r f a c e e0/0 [R1-E t h e r n e t0/0]i p a d d192.168.2.124 [R1]i n t e r f a c e e0/1 [R1-E t h e r n e t0/1]i p a d d192.168.3.124 (3)测试网络连通性, 在命令行窗口, ping、ipconfig/all 六、实验结果 1.简单描述每组的路由器、交换机设备情况( 包括型号和端口 情况) 。 2.查看每组的各PC机包括几块网卡, 每个网卡的型号是什么? 防火墙有没有启动? 3.按实验组网图设置IP地址和子网掩码, 并关闭防火墙。每个人都在自己机器上测试到同组的其它主机的连通性, 并填写下表。

《组网技术与网络管理》详细教学大纲

《组网技术与网络管理》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组网技术与网络管理英语名称: 课程代码:课程性质:必修 学分学时数:64 适用专业:计算机应用技术 修(制)订人:修(制)订日期:2009年2月7日 审核人:审核日期: 审定人:审定日期: 一、课程的性质和目的 (一)课程性质 《组网技术与网络管理》课程主要使学生可以全面而细致地了解组建一个计算机网络的各个环节;从实际出发介绍一些实际的组网和网络管理方法;提高学生对计算机网络基本原理和实际网络的关系的深刻理解;提高学生的计算机网络应用水平;掌握组建网络和进行网络管理所需要的各种专业技术知识。 (二)课程目的 1.使学生可以全面而细致地了解组建一个计算机网络的各个环节。 2.从实际出发介绍一些实际的组网和网络管理方法。 3.提高学生对计算机网络基本原理和实际网络的关系的深刻理解。 4.提高学生的计算机网络应用水平。 二、教学内容、重(难)点、教学要求及学时分配 第一章:网络基础(2学时) 1、讲授内容: (1)计算机网络概述 (2)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 (3)IP地址结构 2、教学要求: 了解:计算机网络的基本知识和体系结构 理解:对计算机网络有一个初步的认识

掌握:计算机网络的功能与服务 3、教学重点: 计算机网络的功能 计算机网络的体系结构 4、难点: OSI 参考模型 TCP/IP 协议模型 IP 地址结构 第二章:网络设备(4学时) 1、讲授内容: (1) 服务器 (2) 交换机 (3) 路由器 (4) 集线器 (5) 网桥 (6) 工作站 (7) 网络适配器 (8) 中继器 (9) 网关 (10)传输介质 2、教学要求: 了解:网络设备的分类和正确的选购网络设备 理解:计算机网络设备的功能和特点 掌握:网络传输介质的特性 3、教学重点: 网络设备的功能和特点 网络设备的分类 4、难点: 网络设备的选择 传输介质 第三章:局域网组网技术(4学时) …………………………………………

信息技术学习心得体会5篇

信息技术学习心得体会5篇 篇一:信息技术能力提升学习感想 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学习感想 当今社会是一个信息化的社会,人们无时无刻都处在一个信息交互的状态,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多媒体教学成为活跃课堂、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一种主要手段。因而,对于教师而言,信息技术手段的掌握和应用是我们必须掌握的一门技术。接到学校部署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的网络学习任务,故而倍加珍惜这次研修学习的机会。 通过这次培训,我收获颇丰。在教学中必然要打破传统的传授式的教学模式,而构建出适应信息社会的新型教学模式来。我深深体会到: 信息技术对教师的重要作用。我清楚地认识到随着以计算机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广泛应用,教师不是像以前那样,单凭一张嘴、一支粉笔、一块黑板即可进行教学,而是综合应用多种媒体技术,利用多媒体和微机网络,开展教学。教师不能只停在原有知识的认识上,要不断学习,不断完善自己,不断充实自己。现在的学生更是聪明,他们不仅能在学校

里学习知识,还能通过电视、网络等多种途径学到更多的知识。因而,教师必须有一种超前意识。 在教育系统中,教育信息是最活跃的因素。教育系统本身要求教师具备一定的信息素养,教师可以通过网络学习新知识,可以与同行交流经验,可以与学生进行沟通,可以…多渠道掌握计算机操作技术,提升信息技术应用能力。 这次培训的时间虽然短些,但我通过学习认识到计算机的重要性,我会在今后的工作中,充分利用学到的知识进行教育教学,创新信息技术教学手段,提高信息技术应用能力。 篇二:信息技术提升培训心得体会 小学语文信息技术提升工程 培训心得体会 关市镇盘石完小綦恒柏这次我有幸参加了小学语文信息技术提升工程培训,通过这次培训,对我今后的语文教育教学方法产生极大影响,感受到教学工作的艰巨。同时对我们各方面的能力有了很大提高,特别是对信息技术的综合运用能力,现在已不只停留在的简单制作上。使我们认识到做为一名语文教师应积极主动吸纳当今最新的技术,并致力于把它们应用于课堂内的教与学活动中,在这短短的培训中深深的体会到:

组网与网络管理技术期末复习

《组网与网络管理技术》期末复习 《组网与网络管理技术》即是理论完整又是实践性较强的课程,学习时应以组网技术和网络管理为总纲,贯穿其它内容的掌握。而且以掌握基本概念,了解各种技术和设备的特点为主。本课程主要内容包括组网的物理基础、组网实践、计算机网络互联和计算机网络管理。 考核要求:关于考核要求,有“识记”、“领会”、“简单应用”、“综合应用”等能力层次,它们之间是递进等级关系,后者必须建立在前者的基础上,具体含义是: 识记:要求能够识别和记忆本课程中规定的有关知识点的主要内容,并能根据考核的不同要求,做出正确的表述、选择和判断。 领会:要求能够领悟和理解本课程中规定的有关知识点的内涵和外延,熟悉其内容要点和它们之间的区别和联系,并能根据考核的不同要求,做出正确的解释、说明和论述。 简单应用:要求能够运用本课程中规定的少量知识点,分析和解决一般应用问题,如简单的计算、绘图和分析、论证等。 综合应用:要求能够运用本课程中规定的多个知识点,分析和解决较复杂的应用问题,如计算、绘图、简单设计、编程和分析、论证等。 命题原则: 1. 严格按照该课程教学大纲和考核说明的要求命题。 2. 试题的覆盖面较广,并适当突出重点。 3.试题的难易程度和题量适当,考试为选择题、填空题、简答题三种题型。其中选择题、填空题约占70%,简答题约为30%。内容涉及比较广泛,题量中等,难度不大。所以复习时不要偏颇,应以全面复习为宜。具体参照模拟考核试题。 课程主要内容 第1章组网的物理基础 一、课程内容 1.组网信道的类型,信道的多路复用技术以及信道的特性。 2.各种常用传输介质的特点和应用场合。 3.常用接口标准和应用场合。 二、学习目的和要求 要求理解组网信道的概念和特性,掌握常用传输介质的特点,了解常用接口标准。 三、考核知识点和考核要求 1.信道的概念、类型和特性,要求达到“识记”层次。 1.1信道是在物理线路上划分的逻辑通道。由于物理上的限制,信道都只有有限的 带宽,而且存在噪声,因此码元传输速率(波特)和信息传输速率(比特率)都有上限。 1.2 波特、比特率的概念和关系。 1.3 信道有单工、半双工、全双工三种工作方式。

信息技术培训心得体会-最新范文

信息技术培训心得体会 篇一:信息技术培训心得体会 信息技术培训心得体会 信息技术培训心得体会 王维君愉快而又充实的培训时光弹指间就过去了,作为一位农村学校的校长,教育战线的一员,能够参加此次信息技术培训,我感到十分幸运。经过为期一周的培训学习,通过倾听专家名师的经验传授,跟诸多老师在一起学习、交流,我加深了对信息技术教学的理解,提高了微机网络设备管理的技能。紧张而充实培训即将结束,现在我就本次培训谈谈我个人的一些想法,以达到交流学习共同进步的目的:一、转变观念,提高自身素养。 多年来由于思想认识的偏差及学校条件的限制,在农村小学中难以开展正常的信息技术教学活动。再者结合我校实际,教师队伍的老龄化,也在一定程度上成为信息技术在学校教学中广泛应用的阻力,另外一些错误观念,比如有教师包括家长只是一味的追求学生的语文、数学成绩,认为信息技术如同劳动技术、美术、思想品德等课程一样可有可无,信息技术就是单纯的电脑操作,教师上信息技术课的目的就是为了让学生学会操作电脑,特别是对于我们农村的小学生来说,学会正确开机、关机就算是完成了教学任务。而学校的计算机少,电脑配置低,难以保证学生正常上机实践,学生自然对电脑的了解与掌握十分有限。自从参加了培训学习,对照各个模块的培训知识,系统化的全新认识了信息技术在当代教育中的重要作用,以及对学生综合素

质全面发展的重要意义。针对我校的实际,我将确保在农村小学中,做到按照大纲要求上好每一节信息技术课。在此次培训中,我转 变自己的学习观念,更新自己的管理方式,坚持每天都上网学习,参与在线交流并高质量完成作业。并且注重学思结合,把所学知识运用到教学实践中,在不断反思中促进自身素质的提高。以身作则,带动全体教师学习信息技术,提倡教师运用多媒体教学,同时组织各种形式的培训学习,提高学校教师队伍的整体素养。 二、多媒体技术与课堂教学的有机结合,是一种积极的,合作的教学模式。 通过培训,我深刻的认识到在现行教学中恰当、正确地使用多媒体手段来辅助教学,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突破教学难点,对优化教学起着显著的作用。现代多媒体教学好处诸多,由于多媒体视听结合、手眼并用的特点及其模拟、反馈、个别指导和游戏的内在感染力,故具有极大的吸引力,最终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做到热爱学习、自主学习和高效学习。而传统的教学手段似乎就是显那么单调,仅是黑板加粉笔。由于有些学科自身的特点,没有那么形象、生动、具体。学生起来有点枯燥无味,从而直接影响学生学习积极性。计算机辅助教学进入课堂,就会给教学带来了生机和活力,多媒体计算机把语言、声音、图象、文字、动画、音乐等经过处理后,形成一种全新的、图文并茂的、丰富多彩的形式呈现教学信息,弥补了以往课堂教学中的某些不足,对教学中重点的讲解、难点的突破有很大的辅助作用。同时,化抽象为具体,更加直观和具体地将信息传达给学生,不仅把学生的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