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旅游资源评价的方法

旅游资源评价的方法

旅游资源评价的方法
旅游资源评价的方法

旅游资源评价的方法

科学地评价旅游资源在国外已有30多年历史,在我国也有10多年的历史了,形成了不同的学派和评价的方法。下面从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两方面来做具体介绍:

1.定性评价方法

这是一种描述性评价方法,又称经验法,是评价者在收集大量的旅游资源信息的基础上,凭经验通过人们的感性认识,主观判定旅游资源的价值。一般采用民意测验法和专家评议法。

(1)xx的“三三六”评价法

即“三大价值”、“三大效益”和“六大开发条件”。三大价值指历史文化价值、艺术观赏价值、科学考察价值;三大效益指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六大条件指景区的地理位置和交通条件、景物或景类的地域组合条件、景区旅游容量条件、施工难易条件、投资能力条件、旅游客源市场条件。

(2)xx实先生的“六字七标准”评价法

黄辉实提出评价资源应从资源本身和资源所处环境来评价,从资源本身来评价采用六字标准:

美、特、奇、名、古、用;从资源所处环境来评价则有七项标准:

季节性、污染状况、资源联系、可进入性、基础结构、社会经济环境、客源市场。

(3)体验性的定性评价法

该方法是评价者(旅游者或专家)对于旅游资源的质量进行个人综合体验。根据评价的深入程度及评价结果的形式,又可分为一般体验性评价和美感质量评价。

一般体验性评价是通过统计旅游者或旅游专家有关旅游资源(地)优劣排序的问卷回答,或统计旅游资源(地)在旅游报刊、书籍上出现的频率,从而确定一国

家或地区最佳旅游资源(地),其结果能够表明旅游资源(地)的整体质量和大众知名度。

美感质量评价是一种对旅游资源美学价值的专业性评估,这类评价是在旅游者或旅游专家一般体验性评价基础上进行深入分析,建立规范化的评价模型。其评价结果多具有可比性的定性尺度。其中对于自然风景视觉质量评价较为成熟,目前比较公认的有四个学派,即:

专家学派、心理物理学派、认知学派(心理学派)、经验学派(现象学派)。

2.定量评价方法

定量评价方法是指评价者在掌握大量数据资料的基础上,运用科学的统计方法和数学评价模型,通过分析、计算,用具体的数量来表示旅游资源及其环境等级的方法。数量化是现代科技发展的趋势。

(1)技术性单因子定量评价法

即在进行旅游资源评价时,针对旅游资源的旅游功能,集中考虑某些起决定作用的典型因素,并对这些关键因子进行适宜性评价或优劣评判。这种评价的基本特点是运用了大量的技术性指标。这种评价一般只限于自然资源评价,对于开展专项旅游活动,如登山、滑雪、游泳等较为适用。目前较为成熟的有旅游湖泊评价、海滩及海水浴场评价、康乐气候评价、溶洞评价、滑雪旅游资源评价、地形适宜性评价等。

(2)综合性xx定量评价法

该评价方法是在考虑多因子的基础上,运用数理方法,通过建模分析,对旅游资源进行综合评价。评价的结果为数量指标,便于不同资源评价结果的比较,具有更为客观、准确和全面的优点。这类评价方法非常多,有层次分析法、指数表示法、美学评分法、综合评分法、模糊数学评价法、价值工程法、综合价值评价模型法、观赏型旅游地综合评估模型法等。

(3)国家标准综合评价法

这实际是一种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国家标准(GB/T18972—2003)《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所使用的就是这种方法。其评价体系由“旅游资源共有因子综合评价”赋分和“附加值”赋分两部分组成。根据对旅游资源单体的评价,得出该单体旅游资源共有综合因子评价赋分值和附加值赋分值,二者之和为该单体评价总分值。

据此将其分为五级,其中五级旅游资源称为“极品级旅游资源”;四级、三级旅游资源被通称为“优良级旅游资源”;二级、一级旅游资源被通称为“普通级旅游资源”。

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标准模板

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标准 1

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 ( 国家旅游局最新制定) ( ) 一、前言 本标准文本包括三个核心内容: 旅游资源分类、 旅游资源调查、旅游资源评价。 本标准的附录A、附录B、附录C为规范性附录。 本标准由国家旅游局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旅游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并解释。 本标准起草单位: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国家旅游局规划发展与财务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员: 尹泽生、魏小安、张吉林、汪黎明、陈田、牛亚菲、李宝田、潘肖澎、周梅、石建国。 二、引言 2

旅游资源是构成旅游业发展的基础, 中国旅游资源非常丰富, 具有广阔的开发前景, 在旅游研究、区 域开发、资源保护等各方面受到广泛的应用, 越来越受到重视。 旅游界对旅游资源的涵义、价值、应用等许多理论和实用问题进行了多方面的研究, 本标准在充分考虑了前人研究成果, 特别是1992年出版的《中国旅游资源普查规范( 试行稿) 》的学术研究和广泛实践的基础上, 对旅游资源的类型划分、调查、评价的实用技术和方法, 进行了较深层次的探讨, 目的是为了更加适用于旅游资源开发与保护、旅游规划与项目建 设、旅游行业管理与旅游法规建设、旅游资源信息管理与开发利用等方面的工作。 本标准是一部应用性质的技术标准, 主要适用于旅游界, 对其它行业和部门的资源开发也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三、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 3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旅游资源类型体系, 以及旅游资源 调查、等级评价的技术与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各类型旅游区( 点) 的旅游资源开发与保护、旅游规划与项目建设、旅游行业管理与旅 游法规建设、旅游资源信息管理与开发利用等方 面。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经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其随后所有的修 改单( 不包括勘误的内容) 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 然而, 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 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GB/T 2260中华人民共 和国行政区代码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4

旅游资源评价

旅游资源评价 一、旅游资源及其评价概念 旅游资源:能够吸引顾客产生旅游动机,具有一定旅游功能和价值,可被利用来开展各种旅游活动,并能产生各种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的各种自然、人文客体或其他因素。 旅游资源评价:基于开发旅游的目的,依据旅游资源的分类标准和统一的评价体系对旅游资源单体本身进行的评价,从而确定开发的机会与约束。 二、旅游资源评价目的 (1)、确定该旅游资源在一定区域范围内的价值和地位 (2)、为新旅游区的开发计划提供依据 (3)、为已开发和部分开发的老旅游区提供改造、扩大的依据 (4)、为国家和地区进行分级规划和管理提供资料和判断的标准 (5)、有助于明确旅游地的性质,拟定未来旅游资源结构和开发 三、旅游资源评价方法 旅游资源评价是一项极其复杂而重要的工作,由于评价的目的、资源的赋存条件、开发导向等不同,可采用不同的评价方法,大体可分为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两大类,在具体应用时则根据情况采用定性与定量评价相结合的方法比较理想。 1、定性评价 定性评价法使用广泛,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是在旅游资源调查的基础上,根据调查者的印象所做的主观评价,多采用定性描述的方法,评价的结果主要与评价者的经验与水平有关,因此也叫做经验评价法。 该方法简单易行,对数据资料和精确度要求不高,但不可避免地存在结论的非精确性和推理过程的相对不确定性。 定性评价法主要有“三三六”评价法和“六字七标准”评价法 (1)卢云亭的三三六评价方法 “三大价值”指旅游资源的历史文化价值、艺术观赏价值、科学考察价值。 “三大效益”指旅游资源开发之后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 “六大开发条件”指旅游资源所在地的地理位置和交通条件、景象地域组合条件、旅游环境容量、旅游客源市场、投资能力、施工难易程度等六个方面。 (2)“六”字“七”标准 六字:指美、古、名、特、奇、用。美是指旅游资源给人的美感;古为有悠久的历史;名是具有名声或与名人有关的事物;特指特有的、别处没有的或少见的稀缺资源;奇表示给人新奇之感;用是有应用价值。 七项标准:指对旅游资源所处环境,采用季节性、环境污染状况、与其他旅游资源之间的联系性、可进入性、基础结构、社会经济环境、客源市场等七个方面进行评价。 2 定量评价法 根据一定的评价标准和评价模型,以全面系统的方法,将有关旅游资源的各评价因子予以量化,使其结果具有可比性。 较之定性评价,结果更直观准确。但是定量评价难以动态的反映旅游资源的变化,对一些无法量化的因素难以表达,且评价过程较为复杂。主要有以下几种方法: (1)单途径单因子评价法:选用某个评价途径的某个指标进行评价的方法即为单途径单因子评价法,这种方法一般多见于对自然旅游资源的评价,特别是对于开展专项旅游活动的评价,如登山、滑雪等尤为适用。 比较有影响的旅游要素的单途径单因子有日本洛克计划研究所的地形适宜性评价;乔

论云南旅游资源和特点

论云南旅游资源优势及其开发对策 2007-02-05 14:14 论云南旅游资源优势及其开发对策 发布时间: 2003-9-2 作者: 成功承办了'99中国昆明世界园艺博览会的云南省旅游业发展迅速,1999年,全省接待旅游者总人数近3800万人次,旅游业总收首次突破200亿,达到204亿,比1998年增长49%。为了使云南旅游业顺利步入21世纪,实现把云南建成旅游强省的目标,促进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本文在分析了云南旅游资源优势的基础上,对旅游资源的开发提出了一定对策和建议。 一、云南旅游资源的特征 云南素有"彩云之南,万绿之宗"的美誉。这里山河壮丽,自然风光优美,拥有北半球最南端终年积雪的高山,茂密苍茫的原始森林,险峻深邃的峡谷,发育典型的喀斯特岩溶地貌,使云南成为自然风光的博物馆,再加上云南众多的历史古迹、多姿多彩的民俗风情、神秘的宗教文化,更为云南增添了无限魅力。 从云南旅游资源的分布、构成、景观质量及特征、开发程度、社会情况等来看,可将云南旅游资源的特征概括为以下8个方面: 1、多样性 云南山川秀美,其旅游资源构成复杂多样、丰富多彩。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都十分丰富,有寒温热带的立体气候;有雄伟壮丽的山川地貌;有古老悠久的历史文化遗存及近现代革命历史纪念物;还有各具特色的多民族文化;有多种奇异典型的地质现象、丰富的矿产矿床及动植物群落;有大量高峰绝壁、急流险滩和洞穴可供攀登、漂流探险;众多的高原湖泊为水上运动提供了优美的场所;还有数量和品种多样的矿泉供人闲逸疗养。在海拔76.4~6740米的地带上,巨大的垂直变异的地质构造,加上特殊的地理位置,使云南几乎囊括了从海南岛到黑龙江中国大地上所有气候类型和风景景观:既有热带雨林景致,又有雪域和草原风光,还有北半球纬度最低的雪山冰川,而雄奇壮伟的石林和"三江并流"更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另外,特殊的区位,更使云南成为中国大陆联结东南亚,南亚的桥梁,成为中原文化、藏文化、东南亚文化、西方文化的交汇点。形成云南旅游资源组合的多样性。 2、奇特性 通过云南省众多的景观与国内外相似或同类景观比较,得出这样的结果:云南省许多地区地学景观都具有奇特性,有的景观堪称世界自然奇观,构成旅游资源优势。例如,"三江并流"景观雄奇壮美;虎跳峡以其雄壮奇险著称于世,是世界最深的峡谷之一;而昆明石林更以其特殊的高石芽喀斯特地貌景观而举世闻名;发育着现代冰川类型的玉龙雪山是世界上纬度最低的冰川,山上终年积雪,山下四季如春,从山脚河谷地带到峰顶具备了亚热带、温带、寒带的完整的垂直带自然景观;素有"东方大峡谷"之称的怒江大峡谷长310公里,平均深度2000米,比

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国家标准评分方法及细则

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国家评分标准) 旅游资源分类调查评价搜索资料 1按照本标准的旅游资源分类体系对旅游资源单体进行评价。 2本标准采用打分评价方法。 3评价主要由调查组完成。本标准依据"旅游资源共有因子综合评价系统”赋分。 本系统设"评价项目”和"评价因子"两个档次。 评价项目为"资源要素价值”、"资源影响力”、"附加值”。 其中: "资源要素价值"项目中含"观赏游憩使用价值”、"历史文化科学艺术价值”、"珍稀奇特程度”、"规模、丰度与几率”、”完整性”等5项评价因子。 "资源影响力"项目中含”知名度和影响力”、”适游期或使用范围”等2项评价因子。 "附加值"含"环境保护与环境安全"1项评价因子。基本分值 1评价项目和评价因子用量值表示。资源要素价值和资源影响力总分值为100分,其中:"资源要素价值"为85分,分配如下:"观赏游憩使用价值"30分、”历史科学文化艺术价值"25 分、"珍稀或奇特程度"15分、"规模、丰度与几率"10分、"完整性"5分。 "资源影响力"为15分,其中:”知名度和影响力"10分、"适游期或使用范围"5分。 2 "附加值"中"环境保护与环境安全”,分正分和负分。 3每一评价因子分为4个档次,其因子分值相应分为4档。 旅游资源评价赋分标准见表2。 表2旅游资源评价赋分标准评价项目评价因子评价依据赋值资源要素价值(85分)观赏游憩使用价值(30分) 全部或其中一项具有极高的观赏价值、游憩价值、使用价值。30- 22 全部或其中一项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游憩价值、使用价值。21 - 13 全部或其中一项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游憩价值、使用价值。12-6 全部或其中一项具有一般观赏价值、游憩价值、使用价值。5- 1 历史文化科学艺术价值(25分) 同时或其中一项具有世界意义的历史价值、文化价值、科学价值、艺术价值。25 - 20同时或其中一项具有全国意义的历史价值、文化价值、科学价值、艺术价值。19 - 13同时或其中一项具有省级意义的历史价值、文化价值、科学价值、艺术价值。12-6 历史价值、或文化价值、或科学价值,或艺术价值具有地区意义。 5 - 1 珍稀奇特程度(15分) 有大量珍稀物种,或景观异常奇特,或此类现象在其他地区罕见。15- 13 有较多珍稀物种,或景观奇特,或此类现象在其他地区很少见。12-9 有少量珍稀物种,或景观突出,或此类现象在其他地区少见。8-4 有个别珍稀物种,或景观比较突出,或此类现象在其他地区较多见。3- 1 规模、丰度与几率(10分) 独立型旅游资源单体规模、体量巨大;集合型旅游资源单体结构完美、疏密度优良级;自然 景象和人文活动周期性发生或频率极高。10-8 独立型旅游资源单体规模、体量较大;集合型旅游资源单体结构很和谐、疏密度良好;自然

分界洲岛景区旅游资源分析与评价课件.doc

分界洲岛景区旅游资源调查分析报告 综述 分界洲岛位于陵水县东北部海面上,距陆地约4公里,距东线高速公路牛岭隧道约8海里,距县城约18公里,岛屿面积约为0.58平方公里,海拔99米。因地处万宁和陵水两县交界之海上得名。 因特殊的地理位置、气候特征、海岛地形、地域文化等,分界洲岛有“美女岛”、“观音岛”、“无名岛”、“睡佛岛”、“冰火岛”之誉,是一个美丽的灵秀宝岛。 一区域概况 (一)自然概况 分界洲岛位于陵水县东北部海面上,距东线高速公路牛岭隧道约8海里,距县城约18公里,岛屿面积约为0.58平方公里,海拔99米. 1、地质地貌 分界洲岛所处位置是海南岛重要的分水岭,该岛是牛岭的一部分, 牛岭又称分界岭,主要因为这里是海南岛一个重要的分水岭,自古以来,当地的人民就已感觉到这座山岭南北不同之处。实际上,整个牛岭是五指山山脉的延续,这是由于亿前,大陆板块的挤压所形成的。后来冰川期,海水的浸入,淹过了较低的部分,,切断了分界洲岛与牛岭的联系,从而形成了现在的样子。 2、气候水文 虽然整个海南岛都处于热带,但是因为这座东南西北走向的牛岭,使得了以此岭为界北气候上有所差异。牛岭以北的气候相对温暖,空气的湿度较大,降雨较多,而牛岭以南气温要比岭北高出二三度,阳光充足,但岭干燥少雨。 在分界洲岛上看牛岭两边,常常可以看到如此的景象:夏季岭北大雨滂沱,岭南却是阳光灿烂;冬季岭北阴郁一片,而岭南却是阳光明媚。主要是由于牛岭是海南岛南北地理的分界线,北面以平原地地型为多,南面以山地为多,这种地理分界,从形成了气候上的分界。来自南边的暖气流受到东西走向山脉的阴隔,导致山体迎坡(南面)和背面坡(北面)的气候出现差异,以致这座小小的山岭对海南岛东南的气候也产生了影响。所以站在分界洲岛上,经常就可以看到牛岭“牛头下雨,牛尾睛”的奇观。

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标准

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 (国家旅游局最新制定)(2003) 一、前言 本标准文本包括三个核心内容:旅游资源分类、旅游资源调查、旅游资源评价。 本标准的附录A、附录B、附录C为规范性附录。 本标准由国家旅游局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旅游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并解释。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国家旅游局规划发展与财务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员:尹泽生、魏小安、张吉林、汪黎明、陈田、牛亚菲、李宝田、潘肖澎、周梅、石建国。 二、引言 旅游资源是构成旅游业发展的基础,我国旅游资源非常丰富,具有广阔的开发前景,在旅游研究、区域开发、资源保护等各方面受到广泛的应用,越来越受到重视。 旅游界对旅游资源的涵义、价值、应用等许多理论和实用问题进行了多方面的研究,本标准在充分考虑了前人研究成果,特别是1992年出版的《中国旅游资源普查规范(试行稿)》的学术研究和广泛实践的基础上,对旅游资源的类型划分、调查、评价的实用技术和方法,进行了较深层次的探讨,目的是为了更加适用于旅游资源开发与保护、旅游规划与项目建设、旅游行业管理与旅游法规建设、旅游资源信息管理与开发利用等方面的工作。 本标准是一部应用性质的技术标准,主要适用于旅游界,对其他行业和部门的资源开发也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三、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旅游资源类型体系,以及旅游资源调查、等级评价的技术与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各类型旅游区(点)的旅游资源开发与保护、旅游规划与项目建设、旅游行业管理与旅游法规建设、旅游资源信息管理与开发利用等方面。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GB/T 2260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代码 3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旅游资源 tourism resources 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凡能对旅游者产生吸引力,可以为旅游业开发利用,并可产生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各种事物和因素。 3.2 旅游资源基本类型 fundamental type of tourism resources 按照旅游资源分类标准所划分出的基本单位。 3.3旅游资源单体 object of tourism resources 可作为独立观赏或利用的旅游资源基本类型的单独个体,包括"独立型旅游资源单体"和由同一类型的独立单体结合在一起的"集合型旅游资源单体"。 3.4旅游资源调查 investigation of tourism resources

旅游资源评价的方法

所谓旅游资源评价,是从资源开发利用的角度,对构成旅游资源的各要素,如观赏游憩价值、文化价值、规模丰度、适宜开发方向及开发潜力等方面对旅游资源进行综合评估,从而为开 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旅游资源的评价要考虑它在国际、国内和区内的相对重要程度,同时还要考虑潜在的客源市场、当地居民对资源的利用情况、可进人性、保护和开发的相对成本费用、资源的环境承载 力及开发可能造成的环境及社会文化影响等要素。需要指出的是,这些要素往往并不是同等 重要的,在策划或规划时要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评价要素或评价指标,并对选择的指标赋予 不同的重要性。这往往不是仅依靠单独的几个模式化评价模型或标准就能完成任务的。 作为评价的结果,至少要能够回答哪些资源是主要资源,最具有开发潜力,以及哪类资源是 区域类的主要资源。后者往往是进行市场分析的重要前提。通常来说,一个旅游目的地的资 源基础是由多种类型和各种不同重要程度的资源共同组成的。 对旅游资源进行评价的方法很多,有定性的,也有半定量或定量的,下面对其加以简要介绍。 传统的定性评价方法 传统定性评价通常是在对旅游资源进行了详细考察后,凭借经验和学识,对资源进行主观色 彩浓厚的结论性描述。有学者从资源本身的一些特点对旅游资源进行评价,例如,资源是否 具备“古、特、奇、美、名、用”等特点,有些学者则归纳了一些定性评价的标准,如美学价值、文化价值、科学价值、历史价值、环境质量、旅游容量、组合状况、区位条件、适应范 围和开发条件等(刘振礼、王兵,2001)。 这种方法的优点在于能从宏观上把握旅游资源的特色,缺点是主观性强,不能量化,科学性 相对较差,评价准确与否与评价者的经验和素养高度相关。因而,这种评价方法对初学者来讲,尽管方法简便,但实际操作却十分困难。 定量评价方法 定量评价方法相比定性评价方法而言,主要考虑对构成旅游目的地资源中的各类影响因子尽 可能通过数学或其他方式进行量化,从而得出一个科学的结论。严格来说,目前存在的各类 定量评价方法都不是完全定量的,它们在评价指标甄选以及各指标所占重要性确定方面都有 一定的定性分析成分。因此,这些定量评价方法实际上是定性与定量方法的结合。评价者如

旅游资源评价

三、旅游资源评价 旅游资源是旅游项目开发和旅游业发展的基础。进行旅游资源调查,摸清家底,对确定旅游资源开发利用方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旅游资源调查 1. 旅游资源类型 根据2003年5月1日正式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GB/T18972-2003)的分类系统,课题组根据多次实地的踏勘和对风景特色的分析,从科学角度对区内的旅游资源进行了更为详尽、准确的分类。取以下景源为主要景点:凤凰山、象鼻山、蛮子洞、千年核桃树、月亮湾、月亮坪、红旗水库、扯嘴坡、池塘、民居(各种姓氏院子)等20多处。旅游资源大体上可以分为7个主类。具体类型见下表。 表1-1 规划区旅游资源分类表

2. 旅游资源条件 一个地方旅游资源类型及其数量决定了其旅游业发展的水平、程度及规模。在全国旅游资源分类的8个主类、31个亚类、155个基本类型中,本规划区拥有7主类、14亚类和26基本类型,分别占全国相应类型的88%、45%和17%。在各主类、亚类旅游资源基本类型数量统计中,地文景观、水域风光、生物景观、天象与气候景观、建筑与设施、旅游商品、人文活动数量分别占全国相应类型的10%、13%、36%、12%、10%、71%、33%。见下表。 表1-2 各层次旅游资源单体数量统计 表1-3 各主类、亚类旅游资源基本类型数量统计 从上面3个统计表分析可以看出,虽然本区旅游资源主类占《国标》的88%,但亚类和基本类型尤其是基本类型所占比例很低,说明旅游资源单体数量少,规模较小,旅游资源相当贫乏。 3. 旅游资源类型分析 对旅游资源进行分析,不仅有助于把握区域旅游资源的特色,更有助于为评价和开发利用创造良好的基础与条件。 1)自然旅游资源 (1)地文景观资源

中国旅游资源的特点

中国旅游资源的特点:1、丰富多样,种类齐全 2、绚丽多彩,独具特色 3、自然旅游资源与人文旅游资源紧密结合 4、各大地区的旅游资源形成了区域型的典型主题 旅游业对目的地经济和社会文化的作用: 经济: 1、增加外汇收入,平衡国际收支 2、拓宽货币回笼渠道,促进经济健康运行 3、有助于增加就业机会 4、带动相关经济部门或行业的发展 5、增加政府税收 6、平衡地区经济发展,缩小地区发展差别 社会文化: 1、有助于提高民族素质 2、有助于增进各国人民之间的相互了解,有利于世界和平 3、有利于促进民族文化的保护和发展 4、有利于推动科学技术的交流和发展 5、有助于促进生活环境质量的改善 对目的地的消极影响:经济上,有可能引起物价特别是地价的上涨 环境上,可能造成人口拥拥挤、交通堵塞,加大当地空气、噪声、水 质污染,造成生态系统的破坏 社会文化上:干扰当地人的生活,对当地人的价值观和思想意识留下 潜移默化的影响 旅游市场的构成要素: 1、旅游产品的生产者或供应者 2、旅游产品的使用者或消费者 3、狂热交换的旅游产品 4、价格 入境旅游市场特点:我国国际空日元市场的市场格局转为亚洲国家为主。 停留时间较长,人均天消费量较高 入境旅游市场发展趋势:增长速度明显高于世界平均水平 旅游外汇增速快于入境旅游人次增速 国内旅游市场特点:1、规模大,发展潜力足 2、短程旅游比重大 3、旅游活动形式以散客为主 4、旅游消费水平低 国内旅游发展趋势:旅游消费水平还会继续提高,旅游的地域分布将向中西部扩展

出境旅游的特点:1、出境旅游规模持续增长 2、因私出境旅游者比例不断增大 3、亚太地区一直是我国居民出境旅游的主要目的地 4、出境旅游消费增长速度快,人均消费支出额大 出境旅游的发展趋势:出境旅游市场将会持续成长,出境旅游人次将会继续增加,而且出境旅游的人员范围和旅游目的地也将会继续扩大

旅游资源分类调查评价

旅游资源分类调查评价 一、旅游资源分类 根据相关文献,我了解到旅游资源的一些分类方法 1.按旅游资源成因分类 分类依据是根据旅游资源形成的不同原因,即由在旅游资源形成过程中占主导地位的因素所决定的具体分类方法主要分为以下四类 1.1自然赋存形成的旅游资源,如山岳、滨海、森林、野生动物栖息地等。 1.2人类历史形成的旅游资源,如古人类以及、帝王陵寝、古代宫殿建筑等 1.3天然和人工相结合的旅游资源,如野生动物园等。 1.4人工创造的旅游资源,如迪斯尼乐园。 2.按资源的等级及管理范围分类 等级指资源的规模、级别和价值决定的在整个旅游资源体系中某种旅游资源所占的位置;管理范围指某资源的所有权、使用权、经营权等属于何种组织结构。 2.1世界级旅游资源,包括进入《世界遗产名录》的旅游资源,纳入《世界自然保护网》的旅游资源,进入《世界地质公园》名单的旅游资源。 2.2国家级旅游资源,包括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国家级森林公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级地质公园。 2.3省、市级中型旅游资源,如省级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自然保护区,文物保护单位等。 2.4县级以下小型旅游资源,这类旅游资源等级较低,在县级以下的区域内具有较高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客源几乎均为本地居民,通常被作为本地居民和周边地区居民平时以及周末的休闲旅游场所。 3.按资源特征与游客体验分类 根据资源自身特征及游客体验的不同课分为三类 3.1利用者导向型游憩资源(市场推动型),即市场对旅游资源有重要的推动作用,根据市场上利用者的使用导向来进行旅游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以满足利用者的需求与保障资源价值的实现。 3.2资源基础型游憩资源(资源依托型),这类资源以市场为基础,对游客吸引力大,高品位的资源是其核心吸引力所在。 3.3中间型游憩资源(资源——市场兼顾型),这类资源既具备客源优势,又拥有良好的资源条件,开发利用价值高,能够全面满足旅游者的需求,让他们获得满意的旅游经历。 4.按属性分类 旅游学者按照属性对旅游资源进行分类,开始将旅游资源分为低温景观类、水域风光类、生物景观类、古迹、建筑类、消费健身类、购物类7大类,但是这种分类方法忽视了这些资源中蕴含的各种人文概念和旅游价值,不利于旅游的发展。 考虑有学者意识到这个问题,开始更为细致的了解资源内涵,挖掘深层次的意义。有些学者开始讲旅游资源分为软资源和硬资源两部分。 硬资源是已经成型的,能被游客直接消费的旅游产品,如景区、景点等。 软资源是指潜在的,还不一定被游客直接消费,但又具有很大开发价值,富含文化品位或具有特殊时机价值的历史传说、风土人情、人文积淀、绝妙策划、政策环境等。 5.按资源的功能分类 按功能对旅游资源进行分类,主要包括: 5.1观光游览型,如自然风光、园林建筑等, 5.2文化知识型,如总监文化建筑艺术知识社会风情等。 5.3参与体验型,如,漂流、攀岩、节庆活动等

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GBT

《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GB/T18972-2003)《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GB/T18972-2003) 2003-2-24 0:00:00字号:[大中小]选择背景色:

ICS 03.200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T 18972-2003 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 Classification,investigation and evaluation of tourism resources2003-02- 24 发布2003-05-01 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发布 前言 本标准文本包括三个核心内容:旅游资源分类、旅游资源调查、旅游资源评价。 本标准的附录A、附录B、附录C为规范性附录。 本标准由国家旅游局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旅游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并解释。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国家旅游局规划发展与财务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员:尹泽生、魏小安、张吉林、汪黎明、陈田、牛亚菲、李宝田、潘肖澎、周梅、石建国。 引言 旅游资源是构成旅游业发展的基础,我国旅游资源非常丰富,具有广阔的开发前景,在旅游研究、区域开发、资源保护等各方面受到广泛的应用,越来越受到重视。 旅游界对旅游资源的涵义、价值、应用等许多理论和实用问题进行了多方面的研究,本标准在充分考虑了前人研究成果,特别是1992年出版的《中国旅游资源普查规范(试行稿)》的学术研究和广泛实践的基础上,对旅游资源的类型划分、调查、评价的实用技术和方法,

进行了较深层次的探讨,目的是为了更加适用于旅游资源开发与保护、旅游规划与项目建设、旅游行业管理与旅游法规建设、旅游资源信息管理与开发利用等方面的工作。 本标准是一部应用性质的技术标准,主要适用于旅游界,对其他行业和部门的资源开发也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旅游规划通则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旅游资源类型体系,以及旅游资源调查、等级评价的技术与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各类型旅游区(点)的旅游资源开发与保护、旅游规划与项目建设、旅游行业管理与旅游法规建设、旅游资源信息管理与开发利用等方面。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T 2260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代码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 旅游资源tourism resources 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凡能对旅游者产生吸引力,可以为旅游业开发利用,并可产生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各种事物和因素。 3.2 旅游资源基本类型fundamental type of tourism resources 按照旅游资源分类标准所划分出的基本单位。 3.3 旅游资源单体object of tourism resources 可作为独立观赏或利用的旅游资源基本类型的单独个体,包括"独立型旅游资源单体"和由同一类型的独立单体结合在一起的"集合型旅游资源单体"。 3.4 旅游资源调查investigation of tourism resources 按照旅游资源分类标准,对旅游资源单体进行的研究和记录。 3.5

青岛旅游资源分析和评价

青岛旅游资源分析与评价 旅游专题组 目录 青岛旅游资源分析与评价............................................... - 1 -一、郑州沿黄地区旅游资源调查 .. (1) (一)青岛旅游资源概况 ··································································· - 1 - (二)新城区重点旅游资源特征 ·························································· - 3 - (三)老城区重点旅游资源特征 ·························································· - 8 - (四)崂山重点旅游资源特征 ............................................................. - 8 -二、郑州沿黄地区旅游资源分类与评价 . (12) (一)青岛旅游资源类型分析 ····························································- 12 - (二)青岛旅游资源等级评价 ····························································- 15 - (三)青岛旅游资源分布评价 ····························································- 17 - (四)青岛旅游资源开发评价 ····························································- 20 - (五)基本结论 ··············································································- 24 -

旅游资源开发条件评价与衡量

旅游与区位 一、旅游资源概况: 1、旅游活动具有三个基本要素:即旅游者(经济实力强、文化水平高、地区发达闲暇时间长的人群)、旅游资源(自然和人文景观)、旅游业(交通、食宿、服务等中间环节)。2.旅游资源的类型 根据旅游资源的本质属性,划分为自然旅游资源和人文旅游资源两种类型。 ①自然旅游资源,又称自然景观,主要有地貌、水文、气候、生物等要素组成,其中地貌要素处于相对重要的位置,大多数自然风景区都离不开地貌构景的作用。 作用:对探险猎奇、游乐、疗养等方面的旅游有重要意义。 ②人文旅游资源,又称人文景观,主要包括古人类遗址、古建筑、宗教文物、民俗风貌等,其中建筑景观是人文风景区构成的重要标志。 3.旅游资源的特性 (1)多样性 (2)非凡性:与同类地理事物与现象比较 (3)可创造性:主要针对人文景观 (4)永续性:本身存在的历史,旅游资源使用的无消耗性 什么是生态旅游?生态旅游有何意义? 生态旅游是针对旅游业对环境的影响而产生和倡导的一种全新的旅游业,强调的是对自然景观的保护,是可持续发展的旅游,使当代人享受旅游的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的机会与后代人相平等,甚至当代人在不破坏前人创造的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的前提下,为后代人建设和提供新的人文景观。 1993年,国际生态旅游协会把生态旅游定义为:具有保护自然环境和维护当地人民生活双重责任的旅游活动。真正的生态旅游是一种学习自然、保护自然的高层次的旅游活动和教育活动,单纯的盈利活动是与生态旅游背道而驰的。同时,生态旅游也是一项科技含量很高的绿色产业。 三、旅游资源开发条件评价 旅游资源开发条件的评价要运用综合思维,从游览价值、市场距离、交通位置及其通达性、地区接待能力等社会经济方面进行分析,而且从环境方面要考虑旅游的环境承载量,其

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2017)

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旅游资源分类、旅游资源调查、旅游资源评价和提交文(图)件。 本标准适用于旅游资源开发,其他行业部门也可参考。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T 2260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代码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 旅游资源 tourism resources 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凡能对旅游者产生吸引力,可以为旅游业开发利用,并可产生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各种事物和因素。 3.2 旅游资源基本类型 fundamental type of tourism resources 按照旅游资源分类标准所划分出的基本单位。 3.3 旅游资源单体 object of tourism resources

可作为独立观赏或利用的旅游资源基本类型的单独个体,包括"独立型旅游资源单体"和由同一类型的独立单体结合在一起的"集合型旅游资源单体"。 3.4 旅游资源调查 investigation of tourism resources 按照旅游资源分类标准,对旅游资源单体进行的研究和记录。 3.5 旅游资源共有因子评价 community factor evaluation of tourist resources 按照旅游资源基本类型所共同拥有的因子对旅游资源单体进行的价值和程度评价。 4旅游资源分类 4.1 分类原则 依据旅游资源的性状,即现存状况、形态、特性、特征划分。 4.2 分类对象 稳定的、客观存在的实体旅游资源。 不稳定的、客观存在的事物和现象。 4.3 分类结构 分为 "主类"、"亚类"、"基本类型" 3个层次。 每个层次的旅游资源类型有相应的汉语拼音代号,见表1。

中国旅游资源的特点及其特色资源的分布情况

中国旅游资源的特点及其特色资源的分布 情况 https://www.doczj.com/doc/ff15292153.html,/z/q109855565.htm 来源:问问网日期:2010年09月19日 标签 编者按:中国国土广袤,历史悠久,民族众多,在漫长的历史中和辽阔的国土上,形成了无比丰厚的旅游资源。在我国环境与资源保护全国委员会出版的《中国资源》一书中认为,在土地资源、水资源、矿产资源、能源资源、气候资源、森林资源、草地资源、物种资源、海洋资源和旅游资源这中国有十大资源中,中国旅游资源在全球具有明显优势,有巨大吸引力中国旅游资源的特点有四: 中国旅游资源的特点之一—多样性。中国是世界上旅游资源最丰富的国家之一,资源种类繁多,类型多样,具备各种功能。中国拥有类型多样、富有美感性的、不同尺度的风景地貌景观,这在世界上是独一无二的。从海平面以下155米处的吐鲁番盆地的艾丁湖底,到海拨8848.13米的世界第一高峰——珠穆朗玛峰,绝对高差达9003米。中国不仅有纬向地带性的多样气候带变化,还有鲜明的立体气候效应,尤其在横断山脉地区,即所谓“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中国不论南北东西都有繁花似锦的美景,不仅有类型多样的海滨、山地、高原、高纬度地区的避暑胜地,而且还有银装素裹的冰雪世界,以及避寒休闲度假胜地海南岛。多样的风景地貌和多功能的气候资源,为生物界提供了优越的生存栖息环境,使自然景观更加多姿多彩。不论是从旅游资源供给的角度还是从旅游消费的角度看,中国拥有世界旅游活动的各种资源和要素,可以开发成为适合现代旅游趋势的各种旅游产品。很少有像中国这样的国家具有如此多样和复杂的旅游资源系统,这一方面是由于中国的国土辽阔,地质复杂,气候多样,另一方面也与中国历史悠久、文明发达有关。资源种类的丰富度和多样性是中国旅游资源的一大重要特征 中国旅游资源的特点之二—丰厚性。中国旅游资源不仅种类多样,而且每种资源的积淀丰厚,拥有各种规模、年代、形态、规制、品类的资源特征。不论是古代建筑、古城遗址、帝都王陵、禅林道观、园林艺术、民俗风情,还是自然山水风景、海湖河流、山川原野,都多姿多彩,不可胜数,其资源之丰厚足以位于世界各国前列。以花岗岩山景为例,既有节理发育又经风雨剥蚀塑造的,以奇峰怪石、辟天摩地而著称的黄山;也有因断层发育使巨大花岗岩体突兀凌空,以险称绝的华山;还有因花岗岩主峰特性而导致球状分化,由其形成的造型奇异的各种小尺度的风景地貌散见各地。 中国旅游资源的特点之三—古老性。中国是古人类的发源地之一,也是世界文明的发祥地之一,流传至今的宝贵遗产构成了极为珍贵的旅游资源,其中许多资源以历史久远、文化古老、底蕴深厚而著称。古老的华夏文明是中华民族各族人民共同的精神财富,既有各兄弟民族文化融合的结晶,又吸取了世界各民族文化之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发现的旧石器时代遗址数不胜数,遍及32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云南开远小龙潭的古猿化石分属于森林古猿和腊玛古猿;云南禄丰石灰坝发现的古猿化石,据测定距今有800万年历史。在众多的古人类遗存中,以元谋人历史最早(距今170万年),周口店龙骨山的古人类遗物最丰富,龙潭洞猿人化石的一具头盖骨最完整。中国旅游资源的古老性还表现在,远在数千年之前,中国的先人就开发和发明了一系列的工艺艺术、宏大建筑,在世界文明史上留下了辉煌的一章。仰韶文化、半坡遗址、安阳殷墟、咸阳秦城、京杭运河、万里长城、秦兵马俑坑等,无不以古称胜。 中国旅游资源的特点之四—奇特性。中国拥有数不尽的特有旅游资源。在自然奇观方面,有一年一度的大理蝴蝶泉的蝴蝶盛会,洱源的万鸟朝山的鸟吊山奇景,能发出不同音符鸣叫的峨眉弹琴蛙,每届中秋的钱塘大潮,西藏高原上的周期性的水热爆炸泉,吉林松花江边的雾淞等。人文方面的奇景更是丰富多彩,秦始皇陵兵马俑坑和铜车马被誉为世界第八奇迹,已建成的兵马俑博物馆每年吸引上百万游人。长沙马王堆汉墓的完整女尸和大量帛书,江陵凤凰山汉墓保存完好的男尸,满城陵山汉墓的金缕玉衣,丝绸之路上的楼兰古城和众多古迹,徐州的汉墓,这些墓葬地和出土文物珍品成了吸引旅游者回溯历史的最佳场所。

成都市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

3 成都市旅游资源分类 我们先按照1990年的《中国旅游资源普查分类表》的规定对调查的成都市旅游资源进行分类,具体见下表: 表1 成都市旅游资源普查分类表 再按照《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标准(GB/T 18972-2003)》的规定对调查的成都市旅游资源进行分类,具体见下表: 表2 成都市旅游资源分类表

最后我们按旅游资源的吸引力级别分类,具体见下表: 表3 旅游资源分类表 4 成都市旅游资源评价 4.1 成都旅游资源定性分析 定性评价又称经验法,主要通过评价者观察后的印象得出结论,我们在此用“三三六”评价法对成都市旅游资源经行定性评价。 4.1.1三大价值的评估 历史文化价值:历史文化价值属于人文旅游资源范畴,评价历史古迹要看它的的类型、年代、规模和保存现状及其在历史上的地位。成都拥有古镇、遗迹、博物馆、宗教寺庙历史文化价值极高的旅游资源,有独特的巴蜀文化和客家少数名族风情。洛带古镇、金沙遗址博物馆,文殊院,武侯祠,青城山等旅游资源为代表,这些旅游资源以丰富的历史文化沉淀使其具有极大的历史文化科学艺术价值。 艺术观赏价值:艺术观赏价值指客体景象艺术特征、地位和意义。成都地区积聚了大量独特的自然、人文旅游资源:独特的钙华地貌、天然的湖泊与池沼、

国宝栖息地,举国闻名的九寨沟、都江堰等,形成了一副集山、河、湖和人文景色完美结合的壮丽雄伟的画卷,使成都具有很高的旅游游憩艺术观赏价值。 科学研究价值:科学研究价值指景物的某种研究功能,在自然、社会科学和教学上各有什么特点,为教育工作者、科学探索者和追求者提供研究场所。安仁汶川地震博物馆, 金堂云顶山风景区,龙池国家森林公园,杜甫草堂, 武侯祠,三圣花乡风景区等旅游景点。这些资源为考察地震构造,特殊的地质地貌,研究三国历史文化,探索农村新的发展模式,研究珍奇生物,奇特景观等科学工作提供最好的资源。 4.1.2三大效益的评估 经济效益:成都市政府大力发展旅游业,且旅游资源丰富多样能够满足不同的市场需求,交通便捷,旅游服务半径大,有一小时圈的和两小时圈的旅游服务半径,依托成都市和周边市区广阔的经济腹地有相对成熟的市场,加之国家的黄金周假期的推动,使成都的旅游资源得到了充分的利用,给成都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 社会效应:旅游资源不仅能够给科学工作者提供研究场所,也能为大众的知识文化普及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如:游览武侯祠使大众更了解三国文化,游都江堰使大众更清楚这个水利工程的伟大之处,游三星堆知道我们国家历史文化的博大精深等等。 环境效益:环境效益是指旅游资源的开发对环境的促进作用。成都作为世界遗产托举的城市,中国农家乐发源地和西部商务会展基地,三圣乡旅游风景区就是一个代表,在大力开发商务会展旅游的同时,还顾及了生态环境的保护,发展绿色旅游,发挥了旅游资源的环境效益,坚持保护性开发,合理规划布局。 4.1.3六大条件评价 地理位置和交通条件:地理位置是确定景区开发规模、选择路线和利用方向的重要因素之一,它不仅影响风景的类型和特色。而且影响旅游市场客源。如:天台山位于四川省邛崃市西南端,天台山山势西高东低,呈向斜多级台地,主峰玉霄峰拔地1800多米,状若冲天高台,由于长期的流水切割和风化剥蚀,大自然的神力在这块罕见的向斜山地上雕琢了“九十里长河八百川,九千颗怪石两千峰”的丹霞地貌,因其独特的地理位置使天台山有独特的景观。成都市旅游景

旅游资源评价的方法

旅游资源评价的方法 科学地评价旅游资源在国外已有30多年历史,在我国也有10多年的历史了,形成了不同的学派和评价的方法。下面从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两方面来做具体介绍: 1.定性评价方法 这是一种描述性评价方法,又称经验法,是评价者在收集大量的旅游资源信息的基础上,凭经验通过人们的感性认识,主观判定旅游资源的价值。一般采用民意测验法和专家评议法。 (1)卢云亭的“三三六”评价法 即“三大价值”、“三大效益”和“六大开发条件”。三大价值指历史文化价值、艺术观赏价值、科学考察价值;三大效益指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六大条件指景区的地理位置和交通条件、景物或景类的地域组合条件、景区旅游容量条件、施工难易条件、投资能力条件、旅游客源市场条件。 (2)黄辉实先生的“六字七标准”评价法 黄辉实提出评价资源应从资源本身和资源所处环境来评价,从资源本身来评价采用六字标准:美、特、奇、名、古、用;从资源所处环境来评价则有七项标准:季节性、污染状况、资源联系、可进入性、基础结构、社会经济环境、客源市场。

(3)体验性的定性评价法 该方法是评价者(旅游者或专家)对于旅游资源的质量进行个人综合体验。根据评价的深入程度及评价结果的形式,又可分为一般体验性评价和美感质量评价。 一般体验性评价是通过统计旅游者或旅游专家有关旅游资源(地)优劣排序的问卷回答,或统计旅游资源(地)在旅游报刊、书籍上出现的频率,从而确定一国家或地区最佳旅游资源(地),其结果能够表明旅游资源(地)的整体质量和大众知名度。 美感质量评价是一种对旅游资源美学价值的专业性评估,这类评价是在旅游者或旅游专家一般体验性评价基础上进行深入分析,建立规范化的评价模型。其评价结果多具有可比性的定性尺度。其中对于自然风景视觉质量评价较为成熟,目前比较公认的有四个学派,即:专家学派、心理物理学派、认知学派(心理学派)、经验学派(现象学派)。 2.定量评价方法 定量评价方法是指评价者在掌握大量数据资料的基础上,运用科学的统计方法和数学评价模型,通过分析、计算,用具体的数量来表示旅游资源及其环境等级的方法。数量化是现代科技发展的趋势。 (1)技术性单因子定量评价法

旅游资源调查报告

旅游资源调查报告 前言: 1、调查时间:2014年3月19日星期三 2、调查人员:刘琴潘婷幸飞周小敏 任务安排:潘婷负责旅游资源评价,周晓敏负责资源的开发和建议,幸飞负责资源环境概况,刘琴负责资源开发历史和现状;单体的填写有:潘婷负责黄瓜山和观音山:周小敏负责卫星胡,最后由刘琴汇总。 3、调查地点:永川区 4、旅游资源调查目的 通过对重庆市永川区整体旅游资源的调查,使我们了解和掌握了填写《旅游资源单体调查表》的目的和意义,及其要点和方法。将课本知识和具体时实践结合起来学习以实现理论实践双提高。 5、调查要求 ⑴先收集、熟悉、了解我国《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GB/T18972—2003)标准。 ⑵绘制《旅游资源单体调查表》 ⑶选定永川区内重点调查的旅游单体,按照国家标准规定的内容和方法进行调查。逐项填写《旅游资源单体调查表》调查内容。 ⑷采用国家标准规定的旅游资源评价体系,对所调查的旅游资源单体赋分、评价。 第一章调查区旅游环境 一、调查区自然地理特征 永川区历史悠久、山川秀美,人民热情善良、经济比较繁荣。永川因“护城三河汇碧、形如篆文'永'字”而得名。永川区处于重庆的西部,距离市中心56公里,距离成都276公里。成渝高速公路和铁路贯穿全境,长江流经过南端,历为渝西和川东难佳通,通讯枢纽和商贸,文化,政治和经济中心。它的气候条件属于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永川区的气候属于韩国典型的季节风气候,夏天和冬天的气候截然不同,夏天受海洋性气候的影响高温多湿。平均气温18.2℃,最高气温39℃,最低气温2℃。年平均降雨1042.2毫米,平均日照1298.5小时,年平均无霜期317天。它的矿产资源十分丰富,储量大,品种多,以能源,冶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