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预学单

预学单

预学单

预学单

阅读教材P25的内容,完成以下问题。

1.圆柱的体积公式是什么?

2.这个公式正确吗?你是用什么办法验证的?

3.除了书中介绍的推导方法,你还有不同的方法吗?

4.在验证的过程中还有新的发现或者猜想吗?

5.预习中还有哪些困惑?

课前《自主学习任务单》的设计

课前《自主学习任务单》的设计 去年8月份,我参加了在江西南昌大学举办的第十三届NOC比赛微课程评优项的决赛,在决赛环节参赛教师需要展示某年级、某学科中构成某一学时教学设计的课前《自主学习任务单》以及与《自主学习任务单》给出的任务相配套的微视频;下面谈谈我设计参赛的课前《自主学习任务单》的一点心得体会,希望能给以后想要参加这项比赛的老师们一些帮助。 首先应该明确,微课程是要为翻转课堂教学服务的,为微课程制作的课前《自主学习任务单》和微视频需要在课前一起发给学生,供学生在家中自主学习时使用。微课程并不需要包含课堂教学的全部内容,只是课堂教学内容的一个或一部分重点或难点,课前只要求学生能通过观看微视频,完成课前自主学习任务单上的学习任务即可。 什么是课前自主学习任务单呢?对于教师来说,课前自主学习任务单是教师设计的表单形式来指导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案。对于学生来说,自主学习任务单是学生为达成学习目标所必须完成的任务的载体这是noc活动主办方提供的课前《自主学习任务单》模板 法建议和课堂学习形式预告等四个子项。通过学习指南设计,使学生明确自主学习的主题和达成目标的要求,知道通过什么样的方式来达成学习目标。同时,学生通过了解教师关于课堂学习形式的设计,发现在

家自主学习与将要进行的课堂学习的关系,从而主动完成自主学习。因此,学习指南是集中体现教师的教育理念、教学方法、教育智慧和教学领导力的项目。 我以自己2015年的参赛作品《金属钠的性质》为例给大家谈谈我的《自主学习任务单》设计的一些思路: 1、课题选择 微课程的选题一般选择教材中的重点、难点以及易错点等。我选择《金属钠的性质》这个课题,是因为金属钠是高中化学新课标要求掌握的重要的金属单质,学好本节内容对学生以后学习其它金属元素具有指导性的作用,也能为今后学习元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以及化学反应与能量等理论知识打下重要的基础。 2、达成目标 需要注意达成目标不同于教学目标。我觉得学习目标应理解为老师希望学生在学习完本节微课程之后要达到什么样的程度或水平,简单地说,教学目标是给老师看的,而学习目标是给学生看的,学习目标是教学目标的转化形式。 “达成目标”的设计步骤如下:第一步:通过分析教材提炼出教学目标;第二步:把教学目标转化为学生自主学习应当达成的目标。这一转化对于能否促进学生高效自主学习是非常关键的。这种要求必须要具体,目标的表述应该简明,具体,可操作性强,便于检测和评价,避免使用含糊不清的词汇,可以使用“说出、描述、书写、证明、举例说明、熟记、判断、辨别、归纳、运用”等词汇。 我制定的本节微课程的达成目标是: 通过观看微视频和完成“自主学习任务单”规定的任务,认识金属钠的性质。 其中包括:①知道并且能说出金属钠的物理性质(比如:颜色、状态、硬度的相对大小、密度的相对大小以及熔点的相对高低);②能准确描述钠与水反应的实验现象,分析现象并得出结论,能书写钠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③能准确描述常温下和加热条件下金属钠与氧气反应的实验现象,能知道这两种条件下钠与氧气反应的产物不同。 3.学习方法建议: 提供教学方法建议的意义在于:可以帮助学生在学习上找窍门、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从而获得学习成就感和树立学习信心。当然,既然是建议,就意味着学生也可以选择最适合自己的方法学习。 我设计的学习方法建议为: ①请你根据‘自主学习任务单’上相应的任务,认真观看实验视频。观看视频的过程中可以随时进行暂停或回放,直到能够完整、准确描述所看到的实验现象; ②请你按照视频设置的相应暂停位置上的提示,认真完成相应的学习任务。 ③如果你在自学过程中遇到困难或有建议,请记录在‘困惑与建议’一栏,课堂上一起探讨。 4.课堂学习形式预告: 通过课堂学习形式预告,让学生发现自主学习与将要发生的课堂学习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从而更加积主动地投入自主学习。 我设计的课堂形式预告为:

中职学校研学旅行的现状分析与有效实施策略

中职学校研学旅行的现状分析与有效实施策略2012年,教育部启动中小学研学旅行工作研究项目,在安徽、江苏、上海、西安、山东等省市地区、直辖市选择部门分学校开展研学旅行试点工作。此后,项目组逐步扩大试点范围,稳步推进研学旅行的实验工作,历经几年,试点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也存在一些制约研学旅行开展的实际问题。为此,2016年11月,教育部等11个部门印发了《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对全国中小学研学旅行工作的推进提出明确要求,将研学旅行纳入中小学教育教学计划,要求各地采取有力措施,推动研学旅行健康快速发展。 《意见》指出:“中小学生研学旅行是由教育部门和学校有计划地组织安排,通过集体旅行、集中食宿方式开展的研究性学习和旅行体验相结合的校外教育活动,是学校教育和校外教育衔接的创新形式,是教育教学的重要内容,是综合实践育人的有效途径。” 研学旅行的现状分析 (一)研学旅行试点工作取得的成效 研学旅行工作从项目启动至今已有4年时间,试点地区积极探索,积累了有益经验,取得了显著成效。 1.意义和价值得到认可 研学旅行活动是教育部门和学校组织的学生集体旅行,将研究性学习和旅行体验相结合的校外教育活动。对学生而言,参与研学旅行不仅能开阔视野增长见识,还能让他们体验与同龄伙伴集体出游的乐趣。对家长而言,研学旅行对孩子具有更强的教育价值和功能。对学校而言,研学旅行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集体意识,加深学生对自然、社会、文化的理解,丰富教育的内涵,具有校内学习无法替代的功能。因此,研学旅行活动的价值和意义得到学生、家长和学校的广泛认可。 2.形成了良好的工作机制 研学旅行活动原则上是面向所有学生开展的,而不只是少部分学生才能参与,这就给研学旅行活动的组织和管理带来很大压力,学校需要对活动进行精心设计和明确分工。从目前实施的情况看,开展研学旅行的学校在带领学生外出前,

微课学习任务单设计

微课学习任务单设计 一、学习指南 1.课题名称: 人教A版高一年级必修5数学2.2等差数列(1) 2.达成目标: 通过观看教学视频,了解公差的概念,明确一个数列是等差数列的限定条件,能根据定义判断一个数列是等差数列; 正确认识使用等差数列的各种表示法,能灵活运用通项公式求等差数列的首项、公差、项数、指定的项 3.学习方法建议: 通过视频接受式学习 4.课堂学习形式预告: 实例引入等差数列的定义等差数列的一些基本概念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特例示范当堂练习课堂小结 二、学习任务 通过观看教学录像自学,完成下列学习任务: 一、复习引入: 上两节课我们学习了数列的定义及给出数列和表示的数列的几种方法.这些方法从不同的角度反映数列的特点。(答案:列举法、通项公式、递推公式、图象法) 下面我们看这样一些例子。 课本P41页的4个例子: ①0,5,10,15,20,25,… ②48,53,58,63 ③18,15.5,13,10.5,8,5.5 ④10072,10144,10216,10288,10366 观察: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一下,看看以上四个数列有什么共同特征? ·共同特征:从第项起,每一项与它前面一项的差等于同一个常数(即等差);(误:每相邻两项的差相等——应指明作差的顺序是后项减前项),我们给具有这种特征的数列一个名字——等差数列(答案:二) 二、新课学习: 1.等差数列:一般地,如果一个数列从第二项起,每一项与它前一项的差等于同一个常数,这个数列就叫做等差数列,这个常数就叫做等差数列的公差(常用字母“d”表示)。 ⑴.公差d一定是由后项减前项所得,而不能用前项减后项来求; ⑵.对于数列{},若-=d (与n无关的数或字母),n≥2,n∈N,则此数列是等 差数列,d 为公差。 思考:数列①、②、③、④的通项公式存在吗?如果存在,分别是什么? 2.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或】 等差数列定义是由一数列相邻两项之间关系而得若一等差数列的首项是,公差是d,则据其定义可得: 即:

数学北师大版八年级下册预习、学习单

《多边形内角和与外角和(一)》预习单 一、预习指南 1.课题名称:北师版八年级下数学《多边形内角和与外角和(一)》 2.达成目标:通过对四边形内角和的寻求和阅读教材,完成自主预习单规定的探求n边形内角和公式、正多边形内角及变形题目。 3.学习方法建议: 类比、转化、分割图形 二、学习任务 通过观看教材P153-154查阅资料自学,完成下列学习任务: (一)、自主预习(5-10分钟) (二)、完成预习单(10-15分钟) 1、复习旧知 (1)多边形定义: (2)正多边形定义:。 (3)三角形内角和为。 (4)n边形有条边,个顶点,个内角; n边形一个顶点出发有条对角线,可将其分成个三角形; 2、预习内容描述(写出例题或归纳主要内容): (1) 你能分别求出上述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的内角和分别是多少吗?(2) n边形内角和公式:。 3、我能行(基础题) ①、9边形内角和为。 ②、一个多边形内角和为1260°,它是边形。 ③、在四边形ABCD中,∠A+∠C=180°,则∠B与∠D是什么关系?() 4、我试试(提高题) ①、正八边形每个内角为。 ②、已知四边形ABCD中,∠A:∠B:∠C:∠D=3:4:5:6,分别求出每个角的度数。 ③、一个多边形的各边相等,它的各内角一定相等吗?一个多边形的各内角相等,它的各边一定相等吗?为什么? 5、智慧飞翔 我的问题(学生提出新问题或学生预习时遇到的问题) 解答: (三)、小组互帮,订正错误,评出预习之星(10-15分钟) 三、困惑与建议 《多边形内角和与外角和(一)》学习单 一、达成目标: 1、通过探究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的内角和,从而归纳出n边形内角和公式,并理解公式含义。 2、应用n边形内角和公式解答相关题目及变形应用公式。

三年级下数学预习单

三年级下数学预习单 第一单元位置与方向 位置与方向《一》P3例1 1.太阳在什么方向升起?面向东背对着的是什么方向?如果面向北,背对着的是什么方向?2.面向操场的升旗台,请说出四个方向各有什么建筑物? 3.尝试完成P3的“做一做”。 位置与方向《二》 P4例2 1.观察中国地图,地图通常是按照什么方式绘制的? 2.以学校的操场为中心,请你写出四个方向的主要建筑物,并标出这些建筑物所在的方向。 位置与方向《三》 P7例3 1.怎么辨认例3中的这幅图的方向?请你说说各建筑物的位置 2.小明要去少年宫该怎么走?去体育场呢?去医院呢? 3.少年宫在电影院的什么方向?商店在医院的什么方向?试着说说两个建筑物的位置关系。 位置与方向《四》 P6例4 1.坐在教室里,正对面是什么方向?你根据什么来判断?请你指出东西南北以及东北、东南、西北、西南8个方向各有什么东西。 2.我们学校的教学楼、礼堂、边门分别在操场的什么方向? 位置与方向《五》 P9例5 1.例5中,请你根据给定的北方向,辨认其余的七个方向,并说说各场馆所在的位置?2.飞禽馆在动物园的什么位置?从大门出发怎么走?海底世界在动物园的什么位置?从大 门出发怎么走?猴山呢? 第二单元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 口算除法《一》 P13及14例1 1.观察13页的情景图,你能提出哪些用除法计算的问题? 2.60÷3=《》600÷3=《》这两题你是怎么计算的?还有不同的想法吗? 3.240÷3=《》你又是怎么计算的?还可以怎么计算? 口算除法《二》 P16例2 1.请估算124÷3的商,说说你是怎么想的?也可以怎么估算? 2.估算的方法不同,结果一样吗?哪个结果更精确一些?为什么? 笔算除法《一》 P19例1 1.请说说42根小棒平均分成2份的过程。

比的基本性质预学单

《比的基本性质》预学单 班级:_______ 姓名:_______ 日期:________ 小组号:_____ 【学习目标:】 1.理解比的基本性质 2.运用比的基本性质化简比 【预习思考:】△预习书本p49~51 一、复习 1.什么叫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怎样求比值?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除法中的商不变性质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举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分数的基本性质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举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探索比的基本性质 1.根据比与除法和分数的关系,同学们猜想,比也有这样的一条性质吗?如果有,性质的内容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叫做比的基本性质。补充练习:在5:6中,如果前项增加10,后项应该()。 2.比的基本性质有什么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最简单的整数比”这句话对比提出了几个要求? 1.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 判断哪些是最简整数比,是的打√ ①18︰27 ②4︰9 ③3︰15 ④4.5︰9 ⑤5︰6 ⑥7︰11

三、比的基本性质的应用 1.化成最简整数比(写出过程) ① 15:10 180:120 ② 9261: ③ 0.75:2 2.小结 化简方法 ①比的前后项都是整数时:___________________或______________ ②比的前后项有小数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比的前后项是分数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化简比和求比值有什么不同?

中小学研学旅行的现状分析与有效实施策略)

中小学研学旅行的现状分析与有效实施策略2012年,教育部启动中小学研学旅行工作研究项目,在安徽、江苏、上海、西安、山东等省市地区、直辖市选择部门分学校开展研学旅行试点工作。此后,项目组逐步扩大试点范围,稳步推进研学旅行的实验工作,历经几年,试点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也存在一些制约研学旅行开展的实际问题。为此,2016年11月,教育部等11个部门印发了《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对全国中小学研学旅行工作的推进提出明确要求,将研学旅行纳入中小学教育教学计划,要求各地采取有力措施,推动研学旅行健康快速发展。 《意见》指出:“中小学生研学旅行是由教育部门和学校有计划地组织安排,通过集体旅行、集中食宿方式开展的研究性学习和旅行体验相结合的校外教育活动,是学校教育和校外教育衔接的创新形式,是教育教学的重要内容,是综合实践育人的有效途径。” 中小学研学旅行的现状分析 (一)研学旅行试点工作取得的成效 中小学研学旅行工作从项目启动至今已有4年时间,试点地区积极探索,积累了有益经验,取得了显著成效。 1.意义和价值得到认可 研学旅行活动是教育部门和学校组织的学生集体旅行,将研究性学习和旅行体验相结合的校外教育活动。对学生而言,参与研学旅行不仅能开阔视野增长见识,还能让他们体验与同龄伙伴集体出游的乐趣。对家长而言,研学旅行对孩子具有更强的教育价值和功能。对学校而言,研学旅行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集体意识,加深学生对自然、社会、文化的理解,丰富教育的内涵,具有校内学习无法替代的功能。因此,研学旅行活动的价值和意义得到学生、家长和学校的广泛认可。

2.形成了良好的工作机制 研学旅行活动原则上是面向所有学生开展的,而不只是少部分学生才能参与,这就给研学旅行活动的组织和管理带来很大压力,学校需要对活动进行精心设计和明确分工。从目前实施的情况看,开展研学旅行的学校在带领学生外出前,通常都有比较详尽的活动方案,每项具体工作也能够做到组织到位,责任到人。每次外出考察,学校也会设计比较明确的考察主题,并组织相关学科的教师围绕考察目的地设计相应的参观、考察、调研和学习的内容,不少学校还设计出学习任务单或研学旅行记录手册,从而确保研学旅行活动既有“行”又有“学”,并安全有序开展。 3.开发利用了社会资源 研学旅行活动需要学生走出学校,外出旅行,这就要求学校充分开发利用社会资源。首先,学校要从旅行路线中筛选有教育价值的资源,并围绕相关的资源设计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其次,学生的外出旅行还需要相应的社会机构支持和配合,学校要与这些社会机构进行反复沟通和磨合,建立一定的工作机制和合作关系。例如,各地旅游景点需要提供适合学生的讲解和服务,旅行社要针对中小学生特点,设计安全性高、价格较低的出行方案等。 (二)研学旅行活动中存在的问题 1.学生安全问题带来诸多困扰 研学旅行活动参与学生人数多,每次外出少则几十人,多则几百人,学校的组织管理和安全保障压力很大,这也是很多学校校长和教师不愿意组织研学旅行活动的主要原因。大量的学生集体外出,在校外活动多日,学生每日的饮食、住宿、交通以及各种参观考察活动,随时可能出现各种意外情况,而每次带队外出的教师人数有限,一旦出现安全问题,学校就要面临来自家长和上级教育行政部门以及社会的多方压力和责难。很多家长尽管能够认同研学旅行的价值,但是对学生安全问题的担忧,使很多学校在能否让学生参与研学旅行这个问题上踌躇不定,犹豫不决。 2.活动效果尚未达到理想状态 近年来,组织研学旅行的学校范围不断扩大,参与研学旅行活动的学生人数也有明显增加,但整体实施效果和水平参差不齐,尚未达到理想的状态。一方面,

设计使用学习任务单 提高课堂教学效能

设计使用学习任务单提高课堂教学效能 ——以五年级语文《天窗》教学为例 一、研究背景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但是在当前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与《课标》要求背道而驰的现象层出,主要表现为: (1)忽略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使学生成为被动的接受者,影响了学生主动学习的意愿; (2)忽略学生学习的个体差异,未能兼顾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基础和需求; (3)忽略课堂教学的方式方法,教学手段单一,难以激起学生学习兴趣。 以上原因的存在导致了小学语文课堂教学高耗低效。在探寻关注学生主体、提高课堂教学效能的过程中,学习任务单的提出和使用能够有效地兼顾全体学生,提高课堂教学效能。 何为任务单?它是教师依据教材和学情,设计并提供给学生进行自主学习以达成学习目的的一种支架。它主要从:“做什么”、“怎么做”等方面提供学习的要求和指导,是教师指导学习的工具和学生进行学习的阶梯。 如何设计、使用学习任务单来提高课堂教学效能?我在五年级语文《天窗》一课的教学中进行了探索。 二、情境描述 (一)教材内容及目标介绍 《天窗》是沪教版第十册第八单元中的一篇课文,作者向读者介绍了儿时家乡天窗的样子,并通过举例生动地告诉读者:那时候的天窗是活泼会想的孩子唯一的慰藉。 我将“理解课文内容,感悟天窗是…孩子们唯一的慰藉?,学习作者想象手法的合理与丰富”作为本课的教学重点,将“体会课文最后一小节的深刻含义”作为教学难点,围绕教学目标及教学重难点设计了四张导学任务单。 在前后两次教学中,我对如何合理运用任务单进行导学,提高课堂教学效能得到一定的启发。现就第一和第四张任务单的设计和使用情况进行分析和反思。 (二)实践与反思 第一次任务单设计及使用效果: 学习任务单(一) 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思考: 1.什么是天窗? 2.天窗给作者带来了怎样的感受? 使用情况描述: 导入课题之后,教师出示该任务单,学生围绕任务单展开对课文的初读。交流反馈环节,学生基本能够将问题回答清楚,但是碰到“慰藉”一词的时候,有两名学生将“藉”字误读

数学一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学习单

第一单元 《快乐的家园1》学习单 学习目标1、初步认识1——5的符号表示方法。 2、能用1——5表示物体的个数。 预习要求收集能用1——5表示物体,与家长或同学交流一下。()预习练习读课本P4、P5给爸爸妈妈听,家长签名:() 我的疑问 课堂巩固练习1、完成课本P5、第1小题。 2、完成课本P5、第2小题。 3、完成课本P6、第4小题。 课末小测练习1、数一数,画一画。(画○) 2、照样子,圈一圈。 目标达成情况优秀()良好()基本达标()加油()(学生根据实际情况给自己予评价)

《快乐的家园2》学习单 学习目标1、初步认识6——10的符号表示方法。) 2、能用6——10表示物体的个数。 3、在具体的情境中能用1——10各数表示物体的顺序。 预习要求能找出某物体在队列中的顺序。() 预习练习读课本P5、P6给爸爸妈妈听,家长签名:() 我的疑问 课堂巩固练习1、完成课本P6、第3小题。 2、完成课本P6、第4小题。 课末小测练习1、填一填 目标达成情况优秀()良好()基本达标()加油()(学生根据实际情况给自己予评价)

《玩具》学习单 学习目标1、会读、会写1——5各数。 2、能用操作、画图等方法表示出5以内物体的个数。 3、知道1——5这5个数字的顺序。 预习要求能用小棒摆出1——5各数。() 预习练习读课本P7、P8给爸爸妈妈听,家长签名:() 我的疑问 课堂巩固练习1、完成课本P8、第1小题。 2、完成课本P8、第2小题。 3、完成课本P8、第3小题。 4,完成课本P8、第4小题。 课末小测练习1、看图写数。 2、看数涂一涂。 目标达成情况优秀()良好()基本达标()加油()(学生根据实际情况给自己予评价)

中小学研学旅行的现状分析与有效实施策略)

中小学研学旅行地现状分析与有效实施策略年,教育部启动中小学研学旅行工作研究项目,在安徽、江苏、上海、西安、山东等省市地区、直辖市选择部门分学校开展研学旅行试点工作.此后,项目组逐步扩大试点范围,稳步推进研学旅行地实验工作,历经几年,试点工作取得了一定地成效,但也存在一些制约研学旅行开展地实际问题.为此,年月,教育部等个部门印发了《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地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对全国中小学研学旅行工作地推进提出明确要求,将研学旅行纳入中小学教育教学计划,要求各地采取有力措施,推动研学旅行健康快速发展. 《意见》指出:“中小学生研学旅行是由教育部门和学校有计划地组织安排,通过集体旅行、集中食宿方式开展地研究性学习和旅行体验相结合地校外教育活动,是学校教育和校外教育衔接地创新形式,是教育教学地重要内容,是综合实践育人地有效途径.” 中小学研学旅行地现状分析 (一)研学旅行试点工作取得地成效 中小学研学旅行工作从项目启动至今已有年时间,试点地区积极探索,积累了有益经验,取得了显著成效. .意义和价值得到认可 研学旅行活动是教育部门和学校组织地学生集体旅行,将研究性学习和旅行体验相结合地校外教育活动.对学生而言,参与研学旅行不仅能开阔视野增长见识,还能让他们体验与同龄伙伴集体出游地乐趣.对家长而言,研学旅行对孩子具有更强地教育价值和功能.对学校而言,研学旅行有助于培养学生地社会责任感、集体意识,加深学生对自然、社会、文化地理解,丰富教育地内涵,具有校内学习无法替代地功能.因此,研学旅行活动地价值和意义得到学生、家长和学校地广泛认可. .形成了良好地工作机制 研学旅行活动原则上是面向所有学生开展地,而不只是少部分学生才能参与,这就给研学旅行活动地组织和管理带来很大压力,学校需要对活动进行精心设计和明确分工.从目前实施地情况看,开展研学旅行地学校在带领学生外出前,通常都有比较详尽地活动方案,每项具体工作也能够做到组织到位,责任到人.

初二数学预复习单

初二数学预复习单 第七周 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24分) 1错误!未指定书签。.(易错易混点)4的算术平方根是( ) A .2± B .2 C .2± D .2 2、下列实数中,无理数是 ( ) A.4 B.2π C.13 D.12 3.(易错易混点)下列运算正确的是( ) A 、39±= B 、33-=- C 、39-=- D 、932=- 4、327-的绝对值是( ) A .3 B .3- C .13 D .13 - 5、若使式子2x -在实数范围内有意义... ,则x 的取值范围是 A . 2x ≥ B .2x > C .2x < D .2x ≤ 6、若x y ,为实数,且220x y ++-=,则2009x y ?? ??? 的值为( ) A .1 B .1- C .2 D .2- 7、有一个数值转换器,原理如图,当输入的x 为64时,输出的y 是( ) A 、8 B 、22 C 、32 D 、23 8.设02a =,2(3)b =-,39c = -11()2 d -=,则a b c d ,,,按由小到大的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A .c a d b <<< B .b d a c <<< C .a c d b <<< D .b c a d <<<

二、填空题(每题3分,共24分) 9、9的平方根是 . 10、在3,0,2-,2四个数中,最小的数是 11、(易错易混点)若2(3)3a a -=-,则a 与3的大小关系是 12、请写出一个比5小的整数 . 13、计算:=---0123)( 。 14、如图2,数轴上表示数3的点是 . 15、化简:32583-的结果为 。 16、对于任意不相等的两个数a ,b ,定义一种运算※如下:a ※b =b a b a -+,如3※2= 52 323=-+.那么12※4= . 三、计算(17-20题每题4分,21题12分) 17(1)计算:0 133163??- ??? . (2)计算:1 021|2|(π2)9(1)3-??-+?- ??? 18、将下列各数填入相应的集合内。

微课设计方案66650

附件三: 2015年全国高校微课教学比赛 教学设计方案 作品标题: I型超敏反应的发生机制 学校:皖南医学院 执教教师:刘辉 填表日期: 2015年11月28日

教学设计方案

建议包含教学背景、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及重点难点分析、教学切入点、教学方法和过程(含时间分配)、教学总结等内容,注意文字简洁,思路清晰,字数不宜过多。 教学背景: 免疫学理论深奥、抽象,难理解,学生学习起来有困难。为了取得良好教学效果,必须做到深入浅出的讲授,使抽象内容具体化、形象化,变枯燥为生动。针对临床医学、护理医学专业学生来说,体现医学人文情怀、“早临床”等理念也应该贯穿于教学始终。 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具备基础免疫学的理论知识,能理解抗原、变应原、表位、特异性免疫应答、免疫细胞、抗体等概念和原理,也已经初步认识了超敏反应的概念和分类。 超敏反应是机体接受抗原刺激产生的病理免疫反应,即异常的免疫应答。根据反应的机制不同,将超敏反应分为Ⅰ、Ⅱ、Ⅲ、Ⅳ四型。Ⅰ型超敏反应又称为速发型超敏反应,是特应性个体再次接受变应原刺激产生的迅速反应,其本质是特异性IgE应答。发生过程分为致敏和发敏两个阶段。发生这种反应的机体常常为特应性个体,有遗传倾向。变应原是指刺激机体产生IgE应答引发Ⅰ型超敏反应的抗原,引发Ⅰ型超敏反应的变应原主要有:吸入性变应原如花粉、尘螨、真菌孢子等;食物变应原如含高蛋白的鸡蛋、牛奶,一些海产品等;药物变应原如青霉素、普鲁卡因等。随着工农畜牧业发展,污染物增多,新的变应原也不断出现,Ⅰ型超敏反应的发生率有逐年上升的趋势。 Ⅰ型超敏反应性疾病是临床常见疾病,是临床医学、护理医学专业学生重点学习的内容。 教学目标: 1、能记忆I型超敏反应发生的主要过程:致敏和发敏两个阶段; 2、能理解I型超敏反应的特点和本质; 3、能举例说明(以青霉素引发过敏为例)临床上I型超敏反应性疾病是如何发生的; 4、能从青霉素的神奇发现、神奇疗效、神奇不良反应的角度体会医学人文情怀。

微课课前《自主学习任务单》模板

课前《自主学习任务单》 一、学习指南 1.课题名称: 鄂教版五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第四单元《我们都是炎黄子孙》之“先民的生活”和“炎黄子孙” 2.达成目标: 通过观看班级主页中的教学资源,完成《自主学习任务单》规定的任务。了解我们祖先的生活,知道关于炎帝、黄帝的传说,了解我国古代人民的聪明才智和发明创造的故事,了解中国古代历史文化名人创造出的文化成就和劳动者创造的成果。从而增强民族认同感和自豪感。 3.学习方法建议: (1)自主探究(2)小组合作(3)考察访谈(4)资料筛选归纳 4.课堂学习形式预告: 板块一:各组汇报交流研究成果 学生分组采用多种形式展示他们的研究成果 板块二:角色表演 学生模仿他们感兴趣或崇拜的先祖人物,进行角色表演 板块三:小小辩论台 针对“拓展思考”中的开放性问题,展开讨论。 二、学习任务 亲爱的同学们,作为炎黄子孙,我们感到骄傲和自豪,我们更应该了解华夏五千年的文明起源。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是谁?有哪些华夏文明起源的神话传说?炎黄时代有哪些杰出的人物,他们有哪些故事?为什么我们都被称为“炎黄子孙”呢?今天,我们就围绕《我们都是炎黄子孙》这个话题展开研究吧! 学习任务学习过程学习建议 任务一: 登录主页 阅读资源阅读学习班级主页资源包里的内容登录班级主页,查看资料,独立思 考。整体阅读,初步感知,为下一步的 学习和思考奠定基础。 任务二 围绕主题 提出问题 围绕主题“先民的生活”和“炎黄子孙”,我想 研究的问题: 1. __________________ 2. __________________ 3. __________________ 你对这些问题感兴趣吗? 1.先民们的生活与我们现在的生活有什 么相同和不同? 2.先民们如何克服难以想象的困难? 3.为什么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 4.为什么中国人说自己是炎黄子孙? 5、远古时期还有哪些杰出人物,你了解 他们的故事吗? 可以围绕以上问题展开研究,也可以 自主确立想研究的问题。

11.研学旅行方案设计与实施

宁夏育才中学学生研学活动手册 一、研学活动目的地: 西北轴承厂(现名西北轴承股份有限公司/宝塔实业股份有限公司) 二、研学活动目标: 1.通过参观西北轴承厂学生将课堂上学习到关于工业方面的知识和现实结合起来, 利于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地理实践力。 2.通过研学前的安全等各项培训让学生树立安全意识,掌握收集资料、总结展示的 方法和技巧。 3.通过参观感受祖国的发展强大,科技的进步,树立报效祖国和家乡的远大志向。 4.通过小组合作完成任务学会资源分享、树立合作意识,学会交流沟通。 5.通过人物采访学习老工人为企业发展艰苦奋斗的精神,为学生在今后的人生道路 上克服困难挫折勇往直前树立学习的榜样。 五、参加学生:孔德学区地理社团50个学生 六、带队教师:陈虎堂赵桂敏郭嘉杰潘德亨 七、企业宣讲人员宣讲的内容: 1.西北轴承厂工厂发展史简介; 2.西北轴承厂老厂区和新厂区的主要车间、设备、产品,具有特殊纪念意义的事件; 3.采访一位西北轴承厂的职工:祁国平(西北轴承有限公司/宝塔实业股份有限公司党群工作部副部长,分管宣传工作) 八、活动前准备: 1、课题组负责人陈虎堂副校长负责联系车辆(1辆55座天豹客车)。 2、课题组郭嘉杰老师负责班级学生的分组;安排学生携带研学旅行条幅、照相和录像;进行安全培训(培训预案见附录1)。 3、课题组赵桂敏老师负责进行研学主题、研学任务、研学资料收集、研学总结展示、学生活动评价讲解培训(培训内容见附录2);根据学生数量印发学生分组任务及评价表、研学活动问卷调查(电子版,网络调查)(具体内容见附录3、4)。 附录1 宁夏育才中学学生参观西北轴承厂研学活动 安全预案 为了培养学生地理学科核心素养,促进学生将地理学科知识应用到实际生产生活中,宁夏育才中学特组织学生参观西北轴承厂,由于工厂有许多重型设备,并且参观时工厂正在生

二年级数学下册预习单.docx

二年级数学下册预习单 【一】查〔查着工具读〕 按照一定旳顺序大声朗读课本2~3页例1、例2旳内容2遍。 考虑:〔1〕本节课学习什么内容? 〔2〕与本节课相关旳旧知识有哪些?〔写在课题左上角〕 【二】划〔划着重点读〕 认真观看课本第2页例1旳主题图,并阅读给出旳文字信息,通过观看和阅读,你明白了什么数学信息?请用“﹏”划出来。 认真观看课本第3页例2旳主题图,并阅读给出旳文字信息,通过观看和阅读,你明白了什么数学信息?请用“﹏”划出来。 【三】写〔写着感想读〕 大声朗读课本内容1遍。考虑: 1.什么样旳图形是轴对称图形? 2.在生活中,你还见过哪些对称现象? 【四】练〔练着习题读〕 1.本周图书借阅情况 〔2〕借阅〔〕书旳人最多。 〔3〕图书室要新买一批图书,你有什么建议? 要求:认真考虑、规范书写。 2.结合预习中旳疑问和练习中出现旳错误,把疑问写在课本空白处。 《平均分旳认识〔一〕》 【一】查〔查着工具读〕

按照一定顺序大声朗读课本7页-8页内容2遍。 考虑:1.本节课学习什么内容? 2.与本节课相关旳旧知识有哪些?〔写在课题左上角〕 3.本节课属于什么类型旳课?〔写在课题下面〕 【二】划〔划着重点读〕 1.按一定旳顺序认真观看课本7页主题图,发觉了什么数学信息? 2.认真观图及朗读课本8页例1:用“—”标划出课本中重要旳信息,并用“△”标出信息中旳关键词。 【三】写〔写着感想读〕 大声朗读课本内容1遍。 考虑:1.课本例1中旳三个小朋友谁是把6块糖平均分旳?分了几份,每份是几块? 2.认真朗读并理解小精灵说旳话,什么叫平均分? 【四】练〔练着习题读〕 认真阅读并理解什么叫平均分,模仿例题旳解题过程完成下面尝试练习。 课本第8页做一做。 《平均分旳认识〔二〕》 【一】查〔查着工具读〕 按照一定顺序大声朗读课本9页.10页内容2遍。 考虑:1.本节课学习什么内容? 2.与本节课相关旳旧知识有哪些? 3.本节课属于什么类型旳课?〔写在课题下面〕 【二】划〔划着重点读〕 大声朗读课本9页例2及10页例3一遍,画出数学信息。〔用“——”划出已下面知条件,用“﹋”划出问题,在重点词句用“△”标出。〕 【三】写〔写着感想读〕 大声朗读课本内容1遍。 考虑:

研学旅行活动方案

赏茶园春色创美好家园 ---浉河港镇中心学校研学旅行活动方案 一、活动背景 “茶,香叶,嫩芽,慕诗客,爱僧家。”每年清明前后,就是我们浉河港镇每年一度茶叶丰收的时候。浉河港镇人民依托丰厚的茶文化与美好的自然风光,已成功举办了很多茶文化活动,以茶为媒、宣传茶文化、促进招商、推动旅游,广交四海宾朋,促进经济社会与谐发展。茶叶的丰收引来了大批的商客,为了发扬浉河港镇的优秀茶文化,教育与引导学生了解家乡,热爱家乡,建设家乡。我校决定抓住这一契机,积极行动,认真落实区教体局《关于强化研学旅行工作的通知》等文件精神,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加强与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推动学校教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决定在4月16日组织七、八年级学生开展以“赏茶园春色、创美好家园”为主题的研学旅行综合实践活动,地点定在浉河港镇茶园基地。 二、活动目标: 1、让学生了解茶园基地建设发展情况如何?茶叶销路如何?带动周边农民增收致富有哪些新途径?开阔学生视野。引导学生关注周围生活环境。 2、了解各届茶文化节的举办情况以及举办茶文化节的意义,帮助学生形成“浉河港人”的积极体验,培养学生作为“浉河港人”的荣誉感与责任感。 3、指导学生通过采访、实地踏勘、上网查阅等途径搜集研究所需资料,提高学生收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 4、通过各班自制班级旗帜,以导游身份设计导游词,向游客介绍茶园,介绍浉河港。让学生积极参与,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充分体现自主合作的原则。 5、开展画笔绘茶园、相机摄茶园、诗歌颂茶园活动,在旅行中让学生接触自然,亲近自然,感受春天的气息,增长知识,陶冶情操。 6、开展爱我乡,净化茶园的爱绿、护绿活动,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7、社会就是开放的大课堂,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以敏锐的触角去感知生活、体验生活。活动结束后在学生中开展茶园行征文活动与我为政府谏言活动。

最新微课要求及导学单.pdf

精心整理附件2 微课制作基本要求(试行) 1、微课片头为微课内容标题,标题居中显示,字体为黑体,大小36—44,时长3-5秒。幻灯片正文字体大小为22—36。 2、微课中不要出现主讲者、制作者、技术支持及联系方式等信息。有关制作者信息等,我们 将统一规范展示。 3、微课一开始即进入主题,不要出现“前面我们已学过……”等引言,片尾以讲解的最后画面定格结束,统一用一句话概括讲解内容作为结束语,不要出现“下一次我们将继续……”、“谢谢收看”等。 4、讲解过程中应充分利用好手绘板板书和勾画功能,题解尽可能直接用板书讲解,以引领学 生思维。 5、引用的图片、动画、影视等,应作图文处理,不要出现第三方版权信息。 6、微课制作应确保录音效果,无干扰噪音,音量适中。普通话基本标准,讲解声音清晰。 7、投稿作品及材料需为本人创作或选编,不得抄袭他人作品,侵害他人版权。 8、微课设计及主讲人享有作品的着作权,须同意授权徐州市教育局享有网络传播权。所有投 稿作品向社会免费开放。 9、微课的类型可多样,可以是①讲授型:以学科知识点及重点、难点、考点的讲授为主,授课 形式多样。②解题型:针对典型例题、习题、试题的讲解分析与推理演算,重在解题思路的分析与 过程。③答疑型:围绕学科疑难问题进行分析与解答。④实验型:针对教学实验进行设计、操作与 演示。 10、自主学习导学单设计基本要素(仅供参考,作者可根据需要自行编写。) 学习指南(1.课程名称、2.学习目标、3.学习方法建议) 学习任务 自主检测 附件3 “自主学习导学单”设计模版 (仅供参考,教师可以根据需要设计栏目)

精心整理 一、学习指南 1.课题名称: (提示:用“版本+年级+册+学科名+内容名”表示) 2.达成目标: (提示:旨在让学生明确学习任务和要求) 3.学习方法建议: (提示:有就写,没有就不写) 二、学习任务 通过观看教学录像,完成下列学习任务:(提示:针对微课内容,引导学生“学进去,讲出来”)三、自主检测 (提示:使学生通过完成自主检测,了解学习目标达成情况。自主检测题应是基础题,建议每个微 课设计3-4个小题,其中最后1题可以稍微变化条件或情境 四、自主检测答案

课前任务清单设计

探触高中地理翻转课堂中“任务单”的设计——以“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为例 马莉莉 江苏省木渎高级中学, 江苏苏州215101 摘要:“任务单”全称是自主学习任务单,是教师在“化教为学、化生为师、化静为动、化被动接受为自觉生成”理念下,设计的以表单形式呈现的指导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案,是提供给学生进行自主学习以达成学习目的的一种支架,它的三要素是学生做什么、为什么学和怎么学。以“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为例,说明“任务单”的框架结构包含课题名称、达成目标、学习任务、困惑与建议四个方面;阐述“任务单”的设计应遵循问题化、梯度性、生活化、趣味性和目标化、启发性六个原则。 关键词:任务单;高中地理; “翻转课堂”就是把传统的课内学习新知、课后消化巩固,“翻转”为课前自主学习、课中交流内化。课前自主学习是以完成“任务单”的形式进行的,“任务单”的质量至关重要,因为它影响着学生课前自主学习的深度、广度与效度,影响着微课等配套学习资源采用的类型,从而还会影响课中交流内化的策略及其有效性。所以说“任务单”在“翻转课堂”中具有统驭灵魂的作用。 “任务单”全称是自主学习任务单,是教师在“化教为学、化生为师、化静为动、化被动接受为自觉生成”理念下,设计的以表单形式呈现的指导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案,是提供给学生进行自主学习以达成学习目的的一种支架,它的三要素是学生做什么、为什么学和怎么学。“任务单”的使用主体是课前在家按照自己步骤进行自主学习的学生,教师是隐藏在后台的自主学习的指导者,这样就确立起“学生为中心”的生本学习模式。 下面,笔者以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2《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一课为例,谈谈翻转课堂中课前自主学习“任务单”的设计。 一、“任务单”的框架结构 1.课题名称 课题名称指单位课时教学活动的学习主题,以“版本+年级+班级+学科+册+内容名”表示。一般以“年级+班级+内容名”标明即可。 如本课的课题名称为“高一(9)班《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课前自主学习任务单”。 2.达成目标 达成目标是教学目标的转化形式。反映要求学生通过自主学习达到掌握学习材料的维度和程度。一般用“通过观看教学视频(或阅读教材,或分析相关学习资源等)+完成‘任务(序号)’给出的任务+能力要求+知识要求”表述,这样学生就能够一目了然的知道,通过什么样的方式或渠道就能达到怎样的能力和掌握哪些知识。因此,达成目标不是一个变量要求,而是一个常量要求。要求学生在家有一个自定进度的学习,即按照自己的步骤学习,直到掌握学习材料,达到达成目标规定的要求。设计思路是先通过分析教材和课标提炼出教学目标,再把教学目标转化为学生自主学习应当达成的目标。这一转化对于能否促进学生高效自主学习是非常关键的。 如《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一节的课程标准是“结合实例,说明生产活动中地域联系的重要性和主要方式”,笔者根据人教版必修二第五章第一节的教材内容,确定了三个教学目标;再根据学生情况和教学资源,设定成“任务单”中的三个达成目标。(见下表)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课前预习单》及答案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课前预习单》及答案 1认一认 项目内容 1.写一写。 ( ) ( ) ( ) 2.是( )形,它的四条边相等。 3.是( )形,它的对边相等。 4.是( )形,它的对边相等。 5.是( )。 6.通过预习,我知道:长方形可以用( )画出,正方形可以用( )画出,圆可以用( )画出,三角形 可以用( )画出。 7.说一说你身边哪些物体的面是你学过的图形。 8.写出下面图形的名称。 温馨提示知识准备:正方体、长方体、圆柱、球的知识。学具准备:薯片盒、铅笔盒、魔方、乒乓球。

参考答案1.圆柱长方体正方体 2.正方 3.长方 4.平行四边 5.圆 6.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三棱柱 7.书的封面是长方形等。 8.正方形长方形平行四边形圆

2拼一拼 项目内容 1.两个具有什么特征的三角形可以拼成一个大三角形? 2.填一填。 3.一套七巧板有( )块,1块( ),1块( )和5块( )。 4.通过预习,我知道:最少用( )个相同的小正方形拼成一个大正方形;七巧板是由( )个正方 形、( )个平行四边形和( )个三角形组成的。 5.用4个和4个拼一拼。 6.你能用一套七巧板拼几个长方形? 温馨提示知识准备: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圆、三角形的认识。学具准备:七巧板。

参考答案1.两个相同的三角形 2. 两正方形或长方形 3. 7 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 4.4 1 1 5 5.…… 6.略

1 十 几 减 9 项目 内 容 1.直接写出得数。 9+4= 5+9= 8+9= 2.计算10-9+6时,按从( )到( )的顺序进行。 3.计算15-9。 方法一:做减法想( )法。计算时,想9+( )=15,所以15-9=( )。 方法二:破十法。先把15分成10和( ),先算10-9=1,再算1+( )=( )。 4.通过预习,我知道:计算十几减9时,可以用想( )法算减法,也可以用( )。 5.圈一圈,算一算。 17-9= 6. 直接写出得数。 13-9= 19-9= 18-9= 17-9= 12-9= 10-9= 11-9= 15-9= 温馨 提示 知识准备:20以内进位加法计算。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