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彭冉龄普通心理学课件 (四)

彭冉龄普通心理学课件 (四)

彭冉龄普通心理学课件 (四)
彭冉龄普通心理学课件 (四)

冉龄<<普通心理学>>课件(四)

2008-04-27 20:17:47| 分类:心理学知识| 标签:|字号大中小订阅

思维的深度就是世界的深度。

第一节思维的概念

一.思维(Thinking)是借助语言、表象或动作实现的、对客观事物的概括和见解的认识。是认识的高级形式。它能揭示事物的本质特征和部联系,并主要表现为概念形成和问题解决的活动中。具有概括性、间接性和对经验的改组三个特征。

二.思维的过程:

人们在头脑中运用存储在长时记忆中的知识经验,对外界输入的信息进行分析、综合、抽象、比较和概括的过程,这就是思维过程,或称之为思维操作(Thinking Operation)。

三.思维的种类:

1.直观动作思维、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

2.经验思维和理论思维

3.直觉思维和分析思维

4.幅合思维和发散思维

5.常规思维和创造思维

第二节表象与思维

一.表象

(一)表象是人们在头脑中出现的关于事物的形象。从信息加

工的角度来看,表象是事物或物体的一种知识表征,这种表象具有鲜明的形象性。从表象产生的感觉通道来划分,可分为视觉表象、听觉表象和运动表象。从创造程度来划分,可分为知觉表象、记忆表象

和想象表象。

(二)表象的特征:直观性、概括性、可操作性(Mental Rotation)(Cooper ,Shepard,1973)

可操作性说明,人们在完成某种作业时确实可以借助表象进行形象思维。形象思维的支柱就是人们已经形成的各种各样的表象。

(三)表象在思维中的作用:

1.表象为思维的形成提供了感性基础,并有利于对事物的概括的认识。

2.表象促进问题解决。

二.想象:

(一)想象是对头脑中已有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形成新形象

的过程。这是一种高级的认识活动。

形象性和新颖性是想象活动的基本特点。想象是在感知的基础上,改造旧形象,创造新形象的心理过程。它主要处理图形信息,而不是词或符号。

想象同思维有密切的关系,同属于高级的认识过程,它们都产生于问题情景,是个体的需要所推动,并能预见未来。想象的预见是以具体形象的形式产生的,而思维的超前反映是以概念的形式出现的,

当人们面对问题情景,头脑中可能存在两种超前系统,一种是概念系统,一种是形象系统。这两种系统所起的作用是不一样的,取决于问题的原始材料是否可知及解决问题的方向。

(二)想象的功能:1)预见功能2)补充知识经验的作用3)

代替作用4)对生理活动也有调节作用。它能改变人体外周部分的机能活动过程。

(三)想象的综合过程:粘合、夸、典型化、联想

(四)想象的种类:无意想象、有意想象(再造想象--以记忆为基础,利用语词思维的组织作用、创造想象—首创性、独立性新颖性,对感性材料进行加工、幻想)

第三节表象和思维的脑机能

一.表象的脑机能:表象具有同知觉相同的脑机能

二.问题解决的脑机制

(一)大脑的额叶

额叶与大脑皮层的其他部位及皮层下组织具有紧密的联系。由大脑皮层其他部位加工过的信息,都要传递到额叶进行更为复杂的加工、综合、编制成行为的程序。进而调节控制人们的行为和新;心理过程。同时还要对行为的结果与最初的目的进行对照,以保证活动的完成。当额叶受损时,产生思维的障碍。

(二)大脑半球左颞叶和顶-枕叶与思维也有密切关系。当左侧颞叶受损时,言语听觉记忆出现阻碍,因而难以保存问题的条件。顶

-枕叶受损,表现为综合信息的功能受到破坏,特别是综合能力受到破坏更明显。思维进行时,ɑ---?快波。

(三)推理的脑机制:

大脑右半球在推理中起重要作用。(Caramazza,1976)

第四节概念与推理

一.概念的含义和种类:

概念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本质特征的认识。事物的本质特征是决定事物的性质,并使一事物区别于其他事物的特征;概念包括涵和外延两个方面;概念具有不同的等级或层次;概念与词不可分。

概念的种类:

1)具体概念和抽象概念(Concrete Concept, Abstract Concept)2)合取概念、析取概念和关系概念(Conjunctive Concept, Disjunctive Concept, Relative Concept)

3)自然概念和人工概念(模拟自然概念形成过程人为地创造出的概念)

二.概念结构的理论。

(一)层次网络模型(Hierarchical Network Model )(Collins et al ,1969)

概念以结点(node)的形式储存在概念网中,年、每一个概念有一定的特征(也是概念)

各种属概念按逻辑的上下级关系组织在一起,概念间通过连线表示类属关系,这样彼此具有类属关系的概念组成了一个概念的网络。在网络中,层次越高,其抽象概括水平也就越高。

概念特征实行分级贮存,即在每一个概念的结点上,只贮存该概念的独有特征,而同层概念的共有特征,贮存在上一层的概念结点上。该理论不具有心理的现实性。

(二)特征表说:(Feature List Theory)波纳(Bourne et al,1979)

1.特征表理论把概念的语义特征分解为定义性特征(Defining Feature)和特异性特征(Characteristic Feature)。定义性特征是

定义一个概念所必备的特征(本质特征);而特异性特征是有描述功能的特征(概念的非本质特征)。

2.概念的结构是由概念的定义性特征和整合性特征的规则构成。这些规则也称概念规则,包括肯定、合取、析取、条件等。概念的

定义性特征和规则相互结合就构成了各种不同性质的概念。

优缺点:1)重视概念规则在概念结构中的作用,能很好解释人

工概念的研究。

2)难以解释自然概念。

(三)原型模型(Prototype Model)茹什(Rosch, 1975)

茹什认为概念主要以原型来表征的。所谓原型是指畴中最能代表该畴的典型成员。从典型性的主观评定来看,同一概念畴,其成员的

典型性程度有差别;从概念结构来讲,原型模型认为概念是由原型加上原型特征有相似性的成员组成的。

原型说较好地解释了自然概念地组成因素,但并非所有的概念都有原型。

三.概念形成的实验研究:

概念形成是指个体学会某个概念的过程。运用人工概念来研究,其目的是说明自然概念的形成。

(一)人工概念形成的研究:

人工概念是人为的、在程序上模拟的概念。它可以简化概念的研究的进程,控制研究变量。赫尔在1929年首次用对偏旁部首作为概念,用无意义音节命名。采用配对学习。50年代以后,布鲁纳(Bruner el al ,1965),81图片;属性:图形、数量、颜色、边线。采用空白—反馈实验程序。

(二)人工概念形成的途径:

1.假设检验说(Bruner)hypothesis test theory

概念形成的过程是不断提出假设、验证假设的过程。被试根据对实验材料的分析、综合与主试的反馈,提出种种假设,当某种假设被证明是正确的,概念就形成了。

2.隐学习说:(Implicit Learning Theory)

认为一些抽象概念的复杂结构是在无意识的隐学习中获得的,在概念形成中,被试依赖于一些属性在无意识中累加的频次,来区分概

彭冉龄普通心理学课件 (四)

冉龄<<普通心理学>>课件(四) 2008-04-27 20:17:47| 分类:心理学知识| 标签:|字号大中小订阅 思维的深度就是世界的深度。 第一节思维的概念 一.思维(Thinking)是借助语言、表象或动作实现的、对客观事物的概括和见解的认识。是认识的高级形式。它能揭示事物的本质特征和部联系,并主要表现为概念形成和问题解决的活动中。具有概括性、间接性和对经验的改组三个特征。 二.思维的过程: 人们在头脑中运用存储在长时记忆中的知识经验,对外界输入的信息进行分析、综合、抽象、比较和概括的过程,这就是思维过程,或称之为思维操作(Thinking Operation)。 三.思维的种类: 1.直观动作思维、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 2.经验思维和理论思维 3.直觉思维和分析思维 4.幅合思维和发散思维 5.常规思维和创造思维 第二节表象与思维 一.表象

(一)表象是人们在头脑中出现的关于事物的形象。从信息加 工的角度来看,表象是事物或物体的一种知识表征,这种表象具有鲜明的形象性。从表象产生的感觉通道来划分,可分为视觉表象、听觉表象和运动表象。从创造程度来划分,可分为知觉表象、记忆表象 和想象表象。 (二)表象的特征:直观性、概括性、可操作性(Mental Rotation)(Cooper ,Shepard,1973) 可操作性说明,人们在完成某种作业时确实可以借助表象进行形象思维。形象思维的支柱就是人们已经形成的各种各样的表象。 (三)表象在思维中的作用: 1.表象为思维的形成提供了感性基础,并有利于对事物的概括的认识。 2.表象促进问题解决。 二.想象: (一)想象是对头脑中已有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形成新形象 的过程。这是一种高级的认识活动。 形象性和新颖性是想象活动的基本特点。想象是在感知的基础上,改造旧形象,创造新形象的心理过程。它主要处理图形信息,而不是词或符号。 想象同思维有密切的关系,同属于高级的认识过程,它们都产生于问题情景,是个体的需要所推动,并能预见未来。想象的预见是以具体形象的形式产生的,而思维的超前反映是以概念的形式出现的,

注意分配实验报告

西南科技大学法学院 注 意 分 配 的 性 别 差 异 研 究 班级:心理0802班 姓名:翟土梅 学号:20080605

注意分配的性别差异研究 心理0802班翟土梅(20080605) 摘要:此实验利用注意分配仪测定10名心理专业的大学生对不同刺激——光亮 和声调——同时反应时的注意分配能力。实验结果显示:相比单一任务情境下,双任务条件下视觉或听觉的选择反应任务的准确率更低;个体注意分配量Q值在0.26~0.59之间的范围内变化,5名女生的平均值为0.418,男生为0.40。男女平均值为0.409。结果表明此实验条件下:1)双任务提高了被试的心理负荷,降低了作业的绩效;2)被试的分配量Q值存在个体差异。此外,还分析了男女生的性别差异带来的实验结果分析,把男女生的实验结果进行显著性检验,还讨论了注意分配的必要条件,并从实际出发,拓展探讨了日常生活中广泛存在的各类注意分配的事例。 关键词:注意分配心理负荷注意分配量Q值显著性检验性别差异 1 引言: 注意分配,又称时间共享,是指在同一时间内把注意分配到不同的对象上。注意分配是可能而且是有效的。但注意的分配是有条件的,条件之一是要有熟练的技能技巧。也就是说,在同时进行的多项活动中,只能有一种是活动生疏的,需要集中注意于该活动上,而其余动作必须达到一定的熟练程度,可以不假思索地稍加留意即能完成。条件之二是有赖于同时进行的几种活动之间的关系,如果它们之间没有内在联系,同时进行几种要困难些。当它们之间形成某种反应系统后,组织更加的有合理性时,注意分配才容易完成。注意分配的能力是在后天的生活实践中得到训练发展的。最初,对注意分配的研究来源于心理学家对生活的细心观察。丁.贾斯特罗和W.B凯恩尼斯发现一个人在一边用一只手快速的敲打时,能很快的加数目和阅读。另一位心理学家潘尔哈姆,记录了教师一边朗诵一首熟悉的诗,一边手写另一首熟悉诗的例子。1973年,卡内曼提出来资源限制理

普通心理学

普通心理学: (1)普通心理学彭聃龄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要是没有看这本就别考了,绝对的主要复习参考资料!(2)普通心理学叶奕乾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这本也挺重要,有些内容跟彭本不同,可以作为参考(3)心理学与生活Gerrig Jimbar 这本好玩是挺好玩,但对考试帮助不大 (4)西方心理学的历史和体系叶浩生主要了解一下重要的那些流派如结构心理学,机能心理学,格式塔,精神分析,行为主义,人本主义,认知 实验心理学: (1)实验心理学杨治良浙江教育出版社 (2)实验心理学朱滢北京大学出版社 (3)实验心理学孟庆茂 (4)实验心理学郭秀艳实心绝不能只看一本,上面四本都挺重要,另外还有 (5)实验心理学纲要张学民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6)心理实验设计与数据处理金志成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张的那本主要看的实验设计,金的那本主要看的多因素实验设计和实验结合统计方法 (7)改变心理学的40项研究这本书超级有意思,里面有很多著名实验,看着又有趣又了解了著名实验 心理统计: (1)现代心理与教育统计学张厚粲北京大学出版社其实这一本就够了,其它的爱看不看,内容差不多(2)教育与心理统计学张敏强(3)教育统计学王孝玲 教育心理学: (1)教育心理学冯忠良这本是主要的,因为考题是北师出的啊,和大纲也比较吻合 (2)教育心理学皮连生,个人认为这本虽然体系不好,但是今年那题奥苏伯尔就考的里面的题目,所以不能轻视 (3)教育心理学陈琦刘儒德这本据说很重要,但我没看 发展心理学: (1)发展心理学(精)林崇德 (2)发展心理学(简)林崇德这两本虽然是一个人写的,但内容有很多不同,对比来学 (3)儿童心理学朱智贤这本随便看看 心理测量学: (1)心理与教育测量戴海崎这本是我主要的复习材料,内容和大纲比较吻合 (2)心理测量学郑日昌 (3)心理测量金瑜 (4)心理与行为测量凌文铨 补充楼上:1.普心:黄希庭《心理学导论》第二版,人民教育出版社 2.发展:桑标《儿童发展心理学》刘金花也写了一本 还有一本中科院研究员写的《儿童发展心理学》最近人大也出了一本 3.实验和统计:统计还有甘怡群的,有十套题,不错;实验建议和认知一起看。 心理学是全国统考,没有指定教材,推荐一些书给你吧! 1、普通心理学 *彭聃龄主编:《普通心理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医学心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医学心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医学心理学课程类别:专业选修课程 考核类别:考查课适用对象:11级本科 适用专业:药学 总学时、学分: 32 学时 2 学分其中实验学时: 0 学时 一.课程教学目的 《医学心理学》是医学与心理学相结合的新学科,研究心理变量与健康或疾病变量之间的关系,研究解决医学领域中的有关健康和疾病的心理行为问题。通过医学心理学的学习,可以增加学生对健康与心理的关系问题的认识,增强全面健康意识。 二.课程教学要求 本课程是一门新兴的交叉学科,是药学类专业课程的组成部分,其主要任务是增强学生对人类常见心理问题的认识,以希为工作、生活和学习奠定一定的基础。 三.先修课程 四.课程教学重、难点 课程的重点是常见的心理问题,难点是预防和治疗措施。 五.课程教学方法(或手段) 本课程采用课堂讲授方式。 六、课程教学内容 第一章绪言(2学时) 1.教学内容 (1)医学心理学的概念。 (2)医学心理学与相关学科的关系。 (3)医学心理学的内容和任务。

(4)医学心理学的进展。 2.重、难点提示 (1)医学心理学的概念。 (2)医学心理学与相关学科的关系。 (3)医学心理学的内容和任务。 (4)了解医学心理学的发展。 第二章医学心理学主要流派(2学时) 1.教学内容 (1)精神分析学派。 (2)行为主义学派。 (3)人本主义学派。 (4)认知学派。 (5)心理生理学派。 2.重、难点提示 各学派的主要观点及应用。 第三章人的心理(2学时) 1.教学内容 (1)心理现象及其本质。 (2)认知过程。 (3)情绪情感过程。 (4)意志过程。 (5)人格。 (6)人格的心理特征。 2.重、难点提示 心理过程和人格心理的特点。 第四章心理健康与心理卫生( 2学时) 1.教学内容 (1)心理健康的概念。 (2)心理健康的标准。 (3)不同年龄阶段的心理健康。 (4)不同群体的心理卫生。 2.重、难点提示 (1)心理健康的概念 (2)不同年龄阶段的心理健康。 第五章心理应激(2学时) 1.教学内容 (1)心理应激的概念、理论和意义。 (2)应激源。 (3)心理应激的中介机制。 (4)应激反应。

彭冉龄普通心理学课件 (四)

彭冉龄<<普通心理学>>课件(四) 2008-04-27 20:17:47| 分类:心理学知识| 标签:|字号大中小订阅 思维的深度就是世界的深度。 第一节思维的概念 一.思维(Thinking)是借助语言、表象或动作实现的、对客观事物的概括和见解的认识。是认识的高级形式。它能揭示事物的本质特征和内部联系,并主要表现为概念形成和问题解决的活动中。具有概括性、间接性和对经验的改组三个特征。 二.思维的过程: 人们在头脑中运用存储在长时记忆中的知识经验,对外界输入的信息进行分析、综合、抽象、比较和概括的过程,这就是思维过程,或称之为思维操作(Thinking Operation)。 三.思维的种类: 1.直观动作思维、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 2.经验思维和理论思维 3.直觉思维和分析思维 4.幅合思维和发散思维 5.常规思维和创造思维 第二节表象与思维 一.表象

(一)表象是人们在头脑中出现的关于事物的形象。从信息加 工的角度来看,表象是事物或物体的一种知识表征,这种表象具有鲜明的形象性。从表象产生的感觉通道来划分,可分为视觉表象、听觉表象和运动表象。从创造程度来划分,可分为知觉表象、记忆表象和想象表象。 (二)表象的特征:直观性、概括性、可操作性(Mental Rotation)(Cooper ,Shepard,1973) 可操作性说明,人们在完成某种作业时确实可以借助表象进行形象思维。形象思维的支柱就是人们已经形成的各种各样的表象。 (三)表象在思维中的作用: 1.表象为思维的形成提供了感性基础,并有利于对事物的概括的认识。 2.表象促进问题解决。 二.想象: (一)想象是对头脑中已有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形成新形象 的过程。这是一种高级的认识活动。 形象性和新颖性是想象活动的基本特点。想象是在感知的基础上,改造旧形象,创造新形象的心理过程。它主要处理图形信息,而不是词或符号。 想象同思维有密切的关系,同属于高级的认识过程,它们都产生于问题情景,是个体的需要所推动,并能预见未来。想象的预见是以具体形象的形式产生的,而思维的超前反映是以概念的形式出现的,

彭冉龄普通心理学课件(二)

彭冉龄<<普通心理学>>课件(二) 2008-04-27 20:13:43| 分类:心理学知识| 标签:|字号大中小订阅第三章感觉 教学目的: 理解感觉的概念、意义、感觉的编码,了解视觉、听觉的生理机制其他感觉,掌握感觉的测量、视觉和听觉的心理现象。 重点与难点: 感觉的编码 感觉的测量 视觉、听觉的心理现象 教学时数:6学时 教学方法:讲授法、演示法、实验法 无眼耳舌身意-自我“感觉剥夺”。 ―班若波罗蜜多心经(佛经) 第一节感觉概述 一.什么是感觉?(Sensation) (一) 感觉是人脑对事物个别属性的认识。 (二)意义:1)感觉提供了内外环境的信息;2)感觉保证了机体与环境的信息平衡;3)感觉是一切较高级、较复杂的心理现象的基础,是人的全部心理现象的基础;4)感觉是神经系统对外界刺激的反应,具有反射的性质。 二.近刺激和远刺激 20世纪初,美国心理学家考夫卡(Koffka,1935)把刺激分成近刺激和远刺激。远刺激指来自物体本身的刺激,如一定波长的光线,一定频率的空气振动;近刺激指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刺激,如物体在网膜上的投影。 远刺激是属于物体自身的,因而不会有很大变化;而近刺激是感觉器官直接接受刺激,它每时每刻都在变化。(Dember, Warm,1979) 三.感觉的编码: 感觉编码是指一种能量转化为另一种能量,或者将一种符号系统转化为另一种符号系统。神经系统不能直接加工外界输入的物理能量或化学能量,这些能量必须经过感觉器官的换能作用,才能转化为神经系统能够接受的神经能或神经冲动。即感觉编码(Sensory encode). (一)Johannes Muller(1891-1959)的感觉编码---神经特殊能量说(Theory of Specific Nerve Energy) 认为1)各种感觉神经具有自己特殊的能量,它们在性质上相互区别;2)每种感觉神经只能产生一种感觉,而不能产生另外的感觉;3)感觉的性质不同,感觉神经具有的能量不同,由此引起的感觉也不同。 评价:1)认识论上的结论:感觉不取决于刺激的性质,而取决于感觉神经的性质;2)缪勒的学说有其合理因素,大脑直接加工的材料是外物引起的神经冲动。但否认人的感觉依赖于外物的性质,这是不对的;3)缪勒承认感官的分化,但不了解感官分化的真正原因。感官性质不是由感觉神经的特殊能量决定的,而是由客观刺激的性质最终决定的。

人的心境及】2014.03.14

人的心境及其调查分析 摘要:心境是人的一种心理,它既作为人的生活品位的构成元素,又关乎人的学习、工作等生活状态,良好的愉悦心境对人们的生活产生积极影响,企业员工的心境与员工的工作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调查分析人的心境影响因素,探讨塑造保持良好的愉悦心境十分重要,本文就几个基本问题作一研究。 关键词:人;心境;调查分析;调整模式 1.关于对人的心境认识 在心理学领域,人们对心境关注研究相对少一些,从认识解决现实人们的心理问题的视角说,还需要重视研究和认识心境,从而积极有效地调整塑造人们的良好心境。 1.1关于人的心境研究认知的主要观点 国内外学者对心境已作了一定的研究,形成了关于心境的一系列的认识观点,主要有以下方面。 1.1.1心境的认知观点 对于心境定义的认知,有如下几种主要观点。McDonald.D.G等人将心境定义为是个体在某个特定时刻的情绪和情感,通常指暂时的情绪状态。[1]库恩认为,心境是持续的,低强度的情绪状态,也是各种基本情绪最弱的表现形式。在日常行为中,心境以一种微妙的情绪流的方式影响我们。[2]曹日昌认为:心境是使人的一切其他体验和活动都染上情绪色彩的,比较持久的情绪状态。[3]彭聃龄在《普通心理学》中这样描述心境,心境(mood)是指人比较平静而持久的情绪状态,心境具有弥漫性,它不是关于某一事物的特定体验,而是以同样的态度体验对待一切事物。[4]叶奕乾认为,心境是一种深入的比较微弱而持久的、影响人的整个精神活动的情绪状态。处在某种心境中的人往往以同样的情绪状态看待一切事物。[5]王有智和欧阳仑所著《心理学基础》中写道:心境是一种使人的整个精神活动都染上某种色彩的,微弱而持久的情绪状态,也称为心情。它是一种情绪,而且体现在情绪状态中。按其强度来说,心境并不强烈,但往往持续相当一段时间。[6] 1.1.2心境的特点 心境具有弥散性和长期性的特点。心境的弥散性指它不是关于某一事物的特定体验,而是以同样的态度体验对待一切事物。它似乎成为一种内心世界的背景,每时每刻发生的心理事件都受这一情绪背景的影响,使之产生与这一心境相关的色调。心境的长期性是指其持续时间较长,强度较低。[7]心境持续的时间可以是几小时、几周、几个月甚至更长的时间,差别甚大。某种心境的持续时间依赖于引起这种心境的客观环境和个体的个性特点。[5] 1.1.3心境的影响因素 普通心理学认为,引起心境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家庭境遇、事业成败、工作顺逆、人际关系、对往事的回忆、未来遐想和身体状况等,都能引起某种心境。时令气候、自然景物

导演课程

本课程以故事片导演的艺术创作过程为纲,从构思与体现的各个方面研究导演艺术的创作规律,在拍摄实践的带动下结合理论讲授,定位于让学生掌握导演创作的基本技巧,并找到认识导演创作规律的方法。 本课程分理论讲授和创作实践两大部分,理论讲授部分行课36周,144课时,创作实践部分分四个作业单元,288课时。 理论讲授课教学进程如下: 第一章、电影是什么?共12课时 o电影是一种新型的现代文化4课时 o电影是现代大众传播媒介4课时 o电影是一种新型艺术4课时 讨论题:1.如何认识电影是一种现代科技文化、大众文化、视觉文化。 2.如何认识现代传播媒介的特点及电影与电视在信息构成与传播上的异同。 3.如何认识电影的艺术特性及电影导演创作的特点。 第二章、导演工作的程序及其职责与任务共12课时 第一节、导演工作4课时 第二节、副导演工作4课时 第三节、场记工作4课时

讨论题:1. 2. 第三章、导演构思共40课时 第一节、电影思维与思维资源12课时 第二节、构思是导演创作的起点和依据12课时 第三节、导演构思是一个不断完善的流动过程8课时第四节、导演构思起始于剧作8课时 讨论题:1.如何认识电影思维的特征。 2.什么是导演构思。 3.导演向编剧索取什么。 第四章、导演创作共40课时 第一节、立意是导演构思的核心8课时 第二节、人物是银幕形象的主体8课时 第三节、动作是电影形象的支柱8课时 第四节、空间是电影结构的框架8课时

第五节、时间是电影叙述的载体8课时 讨论题:1.艺术片与类型/娱乐片在主题/立意把握上的差异。 2.如何认识导演对人物的再创造。 3.如何认识电影是动作的艺术。 4.如何认识电影空间意识的演进。 5.如何认识电影时间的控制与再造。 第五章、电影的语言共40课时 第一节、蒙太奇是电影的一种独特的语言方式及语法规则12课时 第二节、长镜头是电影的本体语言12课时 第三节、电影的空间、场面调度8课时 第四节、声音是电影的第二语言系统8课时 讨论题:1.如何认识现代电影镜头语言的基本态势。 2.如何认识空间/场面调度是导演的一种主要的作方法,也是电影语言的一种重要的结构方式。 3.如何认识电影声音的语言要素及其艺术功能。 创作实践课分四个作业单元进行:

论男女之间的不平等爱情

论男女之间的不平等爱情 摘要:爱情是一个永恒的话题,而一直作为社会主流所认同的男女之爱,更是让很多诗人或作家为它讴歌,写下许多佳作。但是在两性关系中,男女之间的爱情始终是处于不平等中。女性,作为相对于男性的一种性别,以及担当孕育生命使命的一种生物体,长期以来自觉或不自觉的处于社会的劣势地位。现代女性要想摆脱次于男性的“第二性”的偏见,改变男女之间的不平等关系,必须要能够作为真正意义上的“人进行独立、自由的思考和行动,并最终与男性一起构建和谐、平等的发展空间。(波伏娃《第二性》) 关键词:爱情,男女平等,女性主义 从18世纪末开始,由于世界局势的变革和人类文明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女性在男性为中心的社会或是生活中受到压迫,被剥夺了种种权利,继而就像一个国家想推翻旧的制度建立新的民主制度一样,女权主义登上了历史舞台。这对当代世界的女权发展都具有深远的影响作用。这在男女的爱情中也发生了巨大作用,当今的人们提倡自由恋爱,或是女性的社会地位的提高,都对极大的促进男女爱情平等。但在男女爱情关系中,依然有许多根深蒂固的观念或潜在的社会规则让男女以跷跷板的形式存在,本文将探讨其中不平等关系的原因,从而进一步阐述男女之间向更和谐、平等的空间发展的意义。 一、男女对于爱情的认知差异 在人类一百多万年的绵绵历史长河中,男性基本处于受尊的社会地位,女性处于受贬的地位。人类确实经历过母权制时代,在那个时代,妇女为男性崇拜,社会由女性主宰。但纵观历史,女性一直处于劣势,这也让男性在潜意识里形成了男尊女卑的意识。在爱情中,男性的大男子主义对女性所造成的影响也成为一种被默认的文化存在,它使女人成为奴隶和附属。在男人看来,爱情最根本上是为了自己血脉能繁衍下去;在女人看来,爱情根本上是为了自己精神上的整合。在爱情中,男人想得更多的是要征服自己喜欢的女人,他们会为爱情而战,战胜后女人应为男人服务。因为他们会把女人看成自己的所有物,所以料理家务、抚养孩子等就变得理所应当。女人为了爱情大多会舍弃自己的理想与自我,只为求得一个完美的结局,然后甘愿为自己的爱情付出青春和一切。这些认知上的差异让男女之恋爱过程中所扮演的角色始终处于失衡状态。 二、男女对待爱情的道德感 恋爱过程中虽没有明确的法律条文约束,但其要受到社会的监督。男女在历史的进程中也形成了各自的道德感,这其中不乏对于女性的不平等待遇。在相同的情况下,人们对男女的评价可谓天壤之别。如一男子风流倜傥,才华横溢,博得众多女子的喜爱,他只要在不违法的情况下,可以四处留情。对于此,他会认为自己有魅力,社会上对其的评价也大多是正面的,积极的。但如果是一个漂亮的女子这般,那么等待她的是将是冷言冷语,大家口头的批判,她的名声将被泼上层层污水。男人的爱情道德感更加的宽泛,随意,但女人的范围将会在恋爱时缩小到一个男人或是一个家庭中,而这已被社会认可了。 三、男女在爱情中的责任 由于男女在社会上的分工不同,他们在爱情中也承担着各自的责任。我们习惯认为:女性在爱情或是家庭中应是“女大当婚”、“相夫教子”的,应该处理家中的琐事,大事应为男人做主。男人挣钱养家为大,女人应该理解、包容。在现代社会中,有些女人为自己的理想打拼、奋斗,在事业有成时,被称为“女强人”,显然是把女性的成功看作是异常的事。女人应该做着分内的事,别“抢”了男人的活,那不是你的责任。爱情中如果女性太强,得到的不是称赞,更多的是不看好。这种责任分工,压制了很多女性追求自己的理想,或是理想已经被爱情的分工制消磨殆尽了。 四、对男女不平等爱情的期望 女性也和男性一样,但是女性在爱情中却得不到与男性一样的地位,平等的爱情不存在。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