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小学三年级数学笔算练习题

小学三年级数学笔算练习题

小学三年级数学笔算练习题
小学三年级数学笔算练习题

我是计算小能手

姓名:成绩:

940÷2= 207÷3= 992÷8= 648÷9=276÷2=

341×60=27×36=34×20=20×50=81×92=

324÷4= 656÷3= 844÷2= 498÷8= 738÷9=

50×60=40×49=23×20=20×70=25×32=

850÷5= 340÷2= 960÷4= 650÷5= 306÷3=

36×22=80×60=38×42=70×70=25×36=

627÷3= 725÷6= 912÷3= 280÷5= 840÷7=

40×54=10×80=11×40=30×20=23×30=

570÷3= 216÷2= 840÷4= 604÷2= 880÷4=

42×60=28×14=38×40=12×73=46×30=

附加题(20分)

1、三年级同学种树60棵,四、五年级种的棵树比三年级种的4倍多16棵,三个年级共种树多少棵?

2、王阿姨要在一块菜地四周围篱笆,其中有一面靠墙(长的一面),菜地长24米,宽16米,问要围多长的篱笆?这块菜地的面积是多少?

3、徒弟每小时加工零件48个,师傅比徒弟的2倍少20个,师傅每小时加工多少个?

4、这个月的电费是82元,水费是37元,照这样计算,全年的水电费各是多少元?780÷6=252÷9=563÷4=963÷9=212÷4=

77×48=36×29=24×13=23×81=64×98=

152÷5=314÷3=870÷9=315÷3=264÷2=

38×15=74×63=20×38=18×70=45×46=1250÷5=4760÷4=1800÷4=5400÷6=3000÷5=

64×14=19×81=72×32=95×26=83×56=1400÷7=2400÷6=5400÷9=2100÷7=2800÷4=

17×15=26×20=25×48=33×60=33×14=

306÷6=912÷8=3550÷5=1600÷2=1220÷4=

38×15=74×63 =20×38=18×70=24×36=

249÷9= 94 ÷ 9=96÷3=84÷4=815÷4=

20×90=76×40=29×24=36×15=45×36=

460÷7= 271÷5= 513÷3= 159÷4= 909÷9=

19×45=16×32=16×78=76×18=21×19=

242÷6=872÷8=63÷3=75÷5=513÷9=

15×67=19×24=78×79=21×34=23×78=

782÷4= 646÷3= 254÷7= 645÷9= 323÷5=

61×23=76×98=54×14=23×19=64×45=

205÷5= 648÷8= 187÷6= 329÷5= 843÷4=

58×36= 40×11= 44×49= 12×34= 72×47=

294÷3=264÷4=860÷7=326÷3=616÷8=

27×35= 39×11= 43×12= 59×34= 67×41=

906÷9=365÷5=108÷2=693÷6=724÷4=

24×23=13×72=62×41=54×22= 33×54=

204÷3=640÷4=188÷4=490÷7=305÷3=

33×21=45×12=13×52=28×46=62×25=

562÷3=606÷6=960÷6=252÷3= 224÷8=

58×19=49×37=24×76=79×31=30×48=

783÷6=432÷7=830÷9=603÷5=628÷4=

43×22=35×39=34×29=43×21=48×20=

550÷8= 709÷4=184÷4 =980÷7 =816 ÷8 =

52×28=31×84=16×12=35×96=48×47=

72÷4=56÷2= 85÷5=98÷8=84÷3=

44×39=20×87=20×34=40×35=37×32=

43÷2=56÷4=75÷3=91÷7=68÷5=

62×11= 37×26 =62×39=31×25= 48×28=

640÷6=238÷2=288÷9=264÷4=296÷4=

24×73=28×53= 24×36=47×18= 52×35=

449÷6=126÷2=279÷3=583÷9=416÷6=

63×53= 18×23= 52×41= 63×42= 46×38=

233÷8=764÷5=136÷4=539÷7=327÷6=

78×56= 42×35= 24×28= 14×25= 12×17=

498÷8=738÷9=640÷3=114÷9=125÷8=

73×24= 26×16= 81×18= 94×11= 45×34=

68÷4= 95÷5= 72÷6= 84÷7= 51÷3=

83×26= 33×66= 84×59= 26×47= 54×25=

48÷3= 57÷3= 96÷6= 96÷8= 76÷4=

21×44= 66×77= 19×36= 35×32= 85×53=

464÷4= 365÷8= 972÷6= 635÷3= 328÷4=

46×38= 65×82= 56×29= 60×37= 78×65=

637÷7= 282÷3= 775÷5= 678÷6= 345÷9=

49×78= 52×37= 70×54= 49×28= 37×73=

333÷8= 581÷6= 752÷4= 257÷8= 432÷9=

75×43= 32×28= 46×62= 39×72= 71×42=

570÷5= 256÷2= 705÷5= 912÷7= 836÷6=

72×48= 67×34= 28×54= 96×81= 37×51=

315+432= 241+454= 235+645= 784+457= 456+545=

784-654= 456-124= 426-159= 486-423= 562-145=

486+452= 456+345= 464+655= 987+564= 688+556=

小学三年级数学笔算题

小学三年级数学笔算题 姓名:__________ 54×63=25×38=36×19=774÷8= 508÷2=370÷5=19×47=900÷5= 23×34= 392÷4= 360×5= 32×68= 203÷9=63×36=26×38=770÷5= 696÷2=882÷4=809÷8=56×79= 64×28=820÷3=630÷6=458÷4= 4+小学三年级数学笔算题3-小学三年级数学笔算题0-0.7= 8.2-5=

6.5+4.7= 1.2-0.3= 4.6+2.4= 3.8+6.6= 940÷2= 207÷3= 992÷8= 648÷9= 276÷2= 341×60= 27×36= 34×20= 20×50= 81×92=324÷4= 656÷3= 844÷2= 498÷8= 738÷9= 50×60= 40×49= 23×20= 20×70= 25×32=850÷5= 340÷2= 960÷4= 650÷5= 306÷3= 36×22= 80×60= 38×42= 70×70= 25×36=627÷3=725÷6=912÷3=280÷5=840÷7=

40×54=10×80=11×40=30×20=23×30= 570÷3=216÷2=840÷4=604÷2=880÷4= 42×60=28×14=38×40=12×73=46×30= 780÷6= 252÷9= 563÷4= 963÷9= 212÷4=77×48= 36×29= 24×13= 23×81= 64×98=152÷5= 314÷3= 870÷9= 315÷3= 264÷2=38×15= 74×63= 20×38= 18×70= 45×46=1250÷5= 4760÷4= 1800÷4= 5400÷6= 3000÷5=

小学四年级数学重点内容汇总

四年级(上册)数学重点内容汇总 第一单元大数的认识 1. 10个一万是十万,10个十万是一百万,10个一百万是一千万,10个一千万是一亿。 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是“十” ,这种计数方法叫做十进制计数法。 特别注意:计数单位与数位的区别。 2、在用数字表示数的时候,这些计数单位要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起来,它们所占的位置叫做数位。 3、位数:一个数含有几个数位,就是几位数,如652100是个六位数。 4、按照我国的计数习惯,从右边起,每四个数位是一级。 6、亿以上数的读法: ①先分级,从高位开始读起。先读亿级,再读万级,最后读个级。 ②亿级的数要按照个级的数的读法来读,再在后面加上一个“亿”字。万级的数要按照个级的数的读法来读,再在后面加上一个“万”字。 ③每级末尾不管有几个0,都不读。其他数位有一个“0”或连续几个“0”,都只读 一个“0”。 7、亿以上数的写法: ①从最高位写起,先写亿级,再写万级,最后写个级。 ②哪个数位上一个单位也没有,就在那个数位上写0。 8、比较数的大小: ①位数不同的两个数,位数多的数比较大。 ②位数相同的两个数,从最高位开始比较。 9、求近似数: 省略万位后面的尾数,要看千位上的数;省略亿位后面的尾数,要看千万位上的数。 这种求近似数的方法叫“四舍五入法”,是“舍”还是“入”,要看省略的尾数最高位上的数是小于5 还是等于或大于5 。小于5就舍去尾数,等于或大于5就向前一位 进1,再舍去尾数。 10、表示物体个数:1,2 ,3,4,5 ,6 ,7 ,8 ,9 ,10,……. 都 是自然数。一个物体也没有,用0来表示,0也是自然数。所有的自然数都是整数。 11、最小的自然数是0,没有最大的自然数,自然数的个数是无限的。 12、每相邻的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十,这种计数方法叫做十进制计数法。 13、ON╱CE:开关及清除屏键,清除显示屏上的内容。AC:清除键,清除所有内容。

小学四年级数学上除法笔算练习题

姓名:分数: 一、除数是整十数除法的计算 1、840÷20= 2、840÷40= 3、346÷40= 4、380÷30= 5、930÷30= 6、330÷50= 7、621÷80= 8、800÷40= 1、92÷30= 2、40÷10= 3、64÷30= 4、185÷40= 5、193÷30= 6、620÷20= 7、140÷30= 8、250÷20= 9、565÷80 10、312÷60= 11、364÷70= 12、352÷50=

姓名:分数: 二、速度、时间、路程之间的关系 1.速度:在1秒钟或1分钟或1小时这些单位时间内所行的路程称为速度。例如:100米/分,读作一百米每分,表示每分钟(即1分钟)可以走100米。 约16千米/时约80千米/时约800千米/时 表示自行车每小时行16千米表示小骄车每小时行千米表示飞机每小时行千米我们把这些表示每小时、每分钟、每秒所行走的路程叫做。 (1)蜗牛爬行的速度大约是每分钟9厘米可写作:; (2)猎豹奔跑的速度可达每小时110千米可写作: ; (3)蝴蝶飞行的速度可达每分钟500米可写作: ; (4)声音传播的速度是每秒340米可写作: 。 2.时间:著名作家鲁迅先生曾经说过:时间是组成生命的材料,浪费别人的时间无异于谋财害命。所以我们做任何事情,都必须认认真真,不要浪费自己的一分一秒,更不要浪费别人的时间。 我们平时所说的2小时、3小时就是指时间。 1个星期= 天1天= 小时1小时= 分1分= 秒1小时= 秒3.路程:人、交通工具走过或驶过的距离。如从家里到学校要走1千米,1千米就是路程。 1千米= 米1米= 分米1米= 厘米1厘米= 毫米 练习: 1.一辆汽车的行驶速度为60 千米/时,从甲地开往乙地需要 3 时。(北师大版教科书第63页) 60 ×3=180 表示:从甲地开往乙地的路程是180千米。 180 ÷3=60 表示:这辆汽车的速度是每小时60 千米。 180 ÷60=3 表示:汽车从甲地开往乙地用的时间是 3 小时。 2.小琴家距离学校3000米,她每分钟走60米,50分钟就可以到达学校。 3.路程、时间、速度的关系: 6÷2= 6÷3= 6= × 速度= ÷时间= ÷路程= × 4.小亮每天早上跑步15分钟,他的速度大约是120米/分。小亮每天大约跑步多少米?你能写出数量关系再解答吗? = × 答:小亮每天大约跑步米。 5.一辆汽车的速度是80千米/时,2小时可行多少千米? 答:2小时可行千米。 6.小明从家到学校每分钟走56米,15分钟到达。从学校回家走了21分钟,回家时,小明每分钟走多少米?

(完整版)四年级组数学特色作业设计

特色作业设计—数学医院 在“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理念指导下,为了让作业成为学生学习、创造、游戏的乐园,使作业真正促进学生的发展,在学习了《乘法和加减法的两步式题》及《除法与加减法的两步式题》后我设计了如下的作业: 一、趣味游戏性作业——《数学医院》 《数学医院》 将自己这两天常犯错的数学题送进数学医院诊疗 病程纪录: 名称: 原因: 医治方法: 小学生的行为方式受情绪影响较大,感兴趣的事情干得起劲,反之则消极对待。新课程标准也指出:“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与童话世界出发,选择学生身边的,感兴趣的事物,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与动机……”为了改变原有计算题枯燥、乏味的现象,针对学生作业中经常犯的的一些错误,我们设计了《数学医院》这样一个带有趣味游戏性的作业,让学生将自己最近两天常犯错的数学题送进数学医院诊疗,并填写病历。把一道道计算中的错题融合在故事情节中,让

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掌握运算的方法和技能,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和学习兴趣。 二、探究开放性作业——《智力比拼》 《智力比拼》 下图中标有6个条件,请分别选取其中3个条件并提出一个问题,列出先乘除后加减的综合算式,比比谁列出的算式最多 有挑战性和探索性的问题,不仅会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的动机,还能使学生在解决这些问题之后增强自信心,将有助于发展学生的创新精神。新课程标准也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是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而是学生的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 为了让学生学会多角度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引导学生会思考,善思考,巧思考,我们设计了《智力比拼》这样一个带有探究开放性的作业,让学生从图中自主选择3个条件并提出一个问题,列出先乘除后加减的综

小学四年级数学知识点归纳整理

小学四年级数学知识点归纳 四年级上册 知识点概括总结 1.大数的认识: (1)亿以内的数的认识: 十万:10个一万; 一百万:10个十万; 一千万:10个一百万; 一亿:10个一千万; 2.数级:数级是为便于人们记读阿拉伯数的一种识读方法,在位值制(数位顺序)的基础上,以三位或四位分级的原则,把数读,写出来。通常在阿拉伯数的书写上,以小数点或者空格作为各个数级的标识,从右向左把数分开。 3.数级分类 (1)四位分级法 即以四位数为一个数级的分级方法。我国读数的习惯,就是按这种方法读的。如:万(数字后面4个0)、亿(数字后面8个0)、兆(数字后面12个0,这是中法计数)……。这些级分别叫做个级,万级,亿级……。 (2)三位分级法 即以三位数为一个数级的分级方法。这西方的分级方法,这种分级方法也是国际通行的分级方法。如:千,数字后面3个0、百万,数字后面6个0、十亿,数字后面9个0……。 4.数位:数位是指写数时,把数字并列排成横列,一个数字占有一个位置,这些位置,都叫做数位。从右端算起,第一位是“个位”,第二位是“十位”,第三位是“百位”,第四位是“千位”,第五位是“万位”,等等。这就说明计数单位和数位的概念是不同的。 5.数的产生:阿拉伯数字的由来:古代印度人创造了阿拉伯数字后,大约到了公元7世纪的时候,这些数字传到了阿拉伯地区。到13世纪时,意大利数学家斐波那契写出了《算盘书》,在这本书里,他对阿拉伯数字做了详细的介绍。后来,这些数字又从阿拉伯地区传到了欧洲,欧洲人只知道这些数字是从阿拉伯地区传入的,所以便把这些数字叫做阿拉伯数字。以后,这些数字又从欧洲传到世界各国。 阿拉伯数字传入我国,大约是13到14世纪。由于我国古代有一种数字叫“筹码”,写起来比较方便,所以阿拉伯数字当时在我国没有得到及时的推广运用。本世纪初,随着我国对外国数学成就的吸收和引进,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暑假作业

小学四年级暑假作业数学姓名班级 日期:月日 一、口算 7.2+2.8= 321-99= 4.13-2.8= 31×4= 23×3= 320×5×8= 27×3= 27×9= 1.7+0.43+3.3= 320×5×2= 二、四则运算 125-25×6 (135+75)÷(14×5) 三、简便运算 355+260+140+245 102×99 四、应用题 1.把一根木头锯成5段要8分钟,锯成10段要几分钟? 2.一辆汽车的速度是80千米/时,2小时可行多少千米? 日期:月日 一、口算 1.2+9= 5.43-3.06=3+1.2= 0.12+5= 12×2×5= 640÷80=15×5= 4- 2.5-1.4= 480÷80= 16×5= 二、四则运算 120-60÷5×5 1024÷16×3 三、简便运算 2×125 645-180-245 四、应用题 3.9.2加上8.4与1.6的差,所得的和除以4,商是多少? 4.13.7与22.3的和除以12,得出的商再乘9,积是多少?

4-1.6-1.4= 90÷15= 48÷4= 640÷16= 39÷3= 24×20= 8×99+8= 32×3= 48÷16= 12×10=二、四则运算 (135+415)÷5+16 1200-20×18 三、简便运算 125×32 25×46 四、应用题 5.人骑自行车1小时行16千米,3小时可以行多少千米? 6.李2李骑自行车的速度是225米/分,10分钟可行多少米? 日期:月日 一、口算 56÷14= 24÷8= 14×2= 83-45= 560÷80= 96÷24= 40÷20= 40×300=0.3+0.6= 2.7+5.4= 二、四则运算 720-720÷15 (360-144)÷24×3 三、简便运算 101×56 99×26 四、应用题 7.特快列车1小时约行160千米,3小时可以行多少千米? 8.100千克稻谷可碾米75千克,1千克稻谷可碾米多少千克?

小学三年级数学竖式计算题

825÷25= 9864÷48= 900÷22= 57×307= 59×198= 689÷34= 1105÷55= 504×32= 358÷25= 538÷33= 986÷29= 13320÷70= 603×36= 812÷57= 860÷30= 647÷27= 786÷94= 689÷21= 783÷58= 45×368= 750×40= 188×25= 2704÷26= 343÷32= 4800÷600= 2700÷300= 986÷29= 25×480= 905÷45= 450×78= 899÷36= 367÷29= 99007÷45= 7403÷68= 864÷57= 562+865= 528+462= 952-653= 965+652 = 562*56= 513*56= 2565-545 = 432-85= 2132+52=

222-15= 5258x552 = 422+52= 4521-655= 424+536= 524-855= 56+578 = 452*54= 854-465= 552+652= 465-52= 4562-565 = 156x56= 6125+46= 446x58 = 125+65 = 123+665= 122-45 = 135-62 = 123+56= 452-125= 589-69 = 623+533= 958-652= 364x59=35×12= 359÷3= 567+284= 602-394= 46×22= 606-208= 603÷7= 198+303= 426÷4= 23×37= 46×58= 326×5= 482÷8= 370÷7= 784-685= 76×15=486÷2= 607÷5= 900-807=

(完整版)人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知识点归纳

四则运算 一:不带括号的混合运算 重点:掌握含有两级运算的顺序 难点:运用混合运算解决实际问题。 知识点一:没有括号的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的顺序。 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只有加减,要按从左到右的顺序计算。 知识点二:没有括号的乘除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在没有括号的算术里,如果只有乘除法,要按从左到右的顺序计算。 知识点三:积商之和(差的混合加减法,要先算乘除法后算加减法。 二:含有小括号的运算顺序及有关O的运算。 重点:掌握含有小括号运式的运算顺序。 难点:理解O为什么不能作除数。 知识点一:含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 含有小括号的运算顺序,要先算括号里面的,再算括号外面的。 知识点二: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在没有括号 的算式李,只有加减法或者只有乘除法的,要按从左到右的顺序计算,有乘除法和加减法的,要先算乘除法,历算加减法;如果有括号,要先算括号里面的,再算外面的。 知识点三:有关O的运算。 有关O的运算字母可表示为:a+0=a a-0=a 0×a=0 0÷a=0(a≠0) 学生常见问题与数学指导:1:在四则混合运算中,学生在实际做题中往往会忘记先乘除后加减和先乘括号内后算括号外地式子的规则,老师应时常提醒。 2:四则混合运算的考察不拘泥于简单的算式,更注重对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考察,也就是应用题的方式。3:0的不能做除数这一知识点老师一定要讲清楚(不参与全解P17) 三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 一:加减运算定律 重点:理解运算定律,并能进行简便运算 难点:灵活应用运算定律解决问题。 知识点一:加法交换律 两个加数交换位置,和不变,用字母表示:a+b=b+a 知识点二:加法结合律 三个数相加,先把钱两个数相加,或者先看把后两个数相加,和不变。用字母便是:(a+b)+c=a+(b+c)在一个加法运算式中,当某些加数可凑成整+整百数时,运用加法交换律,加法结合律来改变算顺序,可以使计算简便。 教学指导: 1:加法的变换律和结合律往往在同一道题中出现。 2:在运用的简便运算时有时会用到“基准数加法”和“凑整法”,这两种方法对于基础较好的学生要求其掌握,基础一般的学生不要求掌握,详见全解P48—49 二:乘法运算定律: 重点:理解乘法运算定律,并能进行简便计算。 难点:灵活应用运算定律解决实际问题。 知识点一:乘法交换律:

小学三年级数学笔算练习题

我是计算小能手 姓名:成绩: 940÷2= 207÷3= 992÷8= 648÷9=276÷2= 341×60=27×36=34×20=20×50=81×92= 324÷4= 656÷3= 844÷2= 498÷8= 738÷9= 50×60=40×49=23×20=20×70=25×32= 850÷5= 340÷2= 960÷4= 650÷5= 306÷3= 36×22=80×60=38×42=70×70=25×36= 627÷3= 725÷6= 912÷3= 280÷5= 840÷7= 40×54=10×80=11×40=30×20=23×30= 570÷3= 216÷2= 840÷4= 604÷2= 880÷4= 42×60=28×14=38×40=12×73=46×30= 附加题(20分) 1、三年级同学种树60棵,四、五年级种的棵树比三年级种的4倍多16棵,三个年级共种树多少棵? 2、王阿姨要在一块菜地四周围篱笆,其中有一面靠墙(长的一面),菜地长24米,宽16米,问要围多长的篱笆?这块菜地的面积是多少? 3、徒弟每小时加工零件48个,师傅比徒弟的2倍少20个,师傅每小时加工多少个? 4、这个月的电费是82元,水费是37元,照这样计算,全年的水电费各是多少元?780÷6=252÷9=563÷4=963÷9=212÷4= 77×48=36×29=24×13=23×81=64×98= 152÷5=314÷3=870÷9=315÷3=264÷2= 38×15=74×63=20×38=18×70=45×46=1250÷5=4760÷4=1800÷4=5400÷6=3000÷5= 64×14=19×81=72×32=95×26=83×56=1400÷7=2400÷6=5400÷9=2100÷7=2800÷4= 17×15=26×20=25×48=33×60=33×14= 306÷6=912÷8=3550÷5=1600÷2=1220÷4= 38×15=74×63 =20×38=18×70=24×36= 249÷9= 94 ÷ 9=96÷3=84÷4=815÷4= 20×90=76×40=29×24=36×15=45×36= 460÷7= 271÷5= 513÷3= 159÷4= 909÷9= 19×45=16×32=16×78=76×18=21×19= 242÷6=872÷8=63÷3=75÷5=513÷9= 15×67=19×24=78×79=21×34=23×78= 782÷4= 646÷3= 254÷7= 645÷9= 323÷5= 61×23=76×98=54×14=23×19=64×45= 205÷5= 648÷8= 187÷6= 329÷5= 843÷4= 58×36= 40×11= 44×49= 12×34= 72×47=

小学四年级数学重点难点

四年级上下小学数学四年级重点难点总结 一、 (1)加法交换律 两个加数交换位置,和不变。 字母公式:a+b+c=(b+a)+c (2)加法结合律的概念为: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和不变。 字母公式:a+b+c=a+(b+c) 二、乘法交换律 (1)乘法交换律的概念为:两个因数交换位置,积不变。 字母公式:a×b=b×a (2)乘法结合律 乘法结合律的概念为:先乘前两个数,或者先乘后两个数,积不变。 字母公式:a×b×c=a×(b×c) 三、乘法分配律 乘法分配律的概念为:两个数与一个数相乘,可以先把它们与这个数分别相乘,再相加。(1)字母公式:(a+b)×c=a×c+b×c (2)拓展:(a-b)×c=a×c-b×c或a×(b-c)=a×b-a×c连减:a—b—c=a—(b+c) 连除:a÷b÷c=a÷(b×c) 四、常见乘法计算(敏感数字):25×4=100 125×8=1000 75+98+25= 488+40+60= 25×56×4= 99×125×8= 65+28+35+72= (加法交换律+结合律)25×125×4×8= (乘法交换律+结合律)25×(40+4)= 135×12-135×2= 99×256+256=

45×102= 99×26= 35×8+35×6-4×35= 528-65-35= 528-89-128= 528-(150+128)= 3200÷25÷4= 256-58+44= 250÷8×4= 乘除法运算中运用的简便算法。 在乘法中,如果有一个因数时25或(125)另一个因素正好是4或(8)的倍数,出不将4或(8)的倍数分析,也可以把25或(125)写成100÷4(或1000÷8)的形式,再进行口算也很简单,或者根据一个人因数乘几,另一个因数除以相同数,积不变的规律进行简运算。 方法一:12×25= 方法二:12×25= 方法三:12×25= 五、数学广角 1、植树问题 (1)两端要栽: 间隔数=总长÷间距;总长=间距×间隔数; 棵数=间隔数+1;间隔数=棵数-1 (2)两端不栽: 间隔数=总长÷间距;总长=间距×间隔数; 棵数=间隔数-1;间隔数=棵数+1 2、锯木问题 段数=次数+1;次数=段数-1 总时间=每次时间×次数

【小学数学】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笔算分类练习题

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除法笔算分类练习题 92÷30= 1、30÷10= 2、64÷30= 3、85÷40= 4、93÷30= 5、620÷20= 140÷30= 6、150÷20= 7、565÷80= 8、312÷60= 9、364÷70= 10、352÷50= 84÷21= 11、69÷23= 12、324÷81= 13、245÷71= 14、64÷22= 15、350÷51= 196÷39= 16、185÷37= 17、272÷69= 18、90÷29= 19、402÷79= 20、203÷49= 140÷26= 21、96÷16= 22、305÷56= 23、108÷26= 24、276÷36= 25、308÷46= 576÷18= 26、312÷24= 27、414÷23= 28、288÷18= 29、665÷25= 30、816÷51= 例|、930÷31= 31、720÷24= 32、640÷16= 33、860÷43= 34、720÷18= 35、840÷21= 综合:36、88÷14= 37、119÷15= 38、2134÷24= 39、396÷12= 40、952÷28= 41、3276÷84= 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乘法笔算 例:145×12= 1、135×12= 2、176×46= 3、325×26= 4、237×83= 5、322×35= 例:54×145= 6、 36×254= 7、83×217= 8、43×129= 9、32×164= 10、25×328=

11、12×124= 12、85×215= 13、28×153= 14、85×142= 15、16×134= 16、34×246 例:160×30= 17、220×40= 18、160×60= 19、180×50= 20、290×30= 21、460×80= 例:360×12= 22、390×14= 23、350×15= 24、320×16= 25、280×15= 26、430×26= 例:36×120= 27、18×230= 28、26×320= 29、23×340= 30、27×150= 31、87×410= 例|、106×30= 32、206×40= 33、208×30= 34、305×50= 35、108×90= 36、209×60= 例:73×207= 37、26×108= 38、25×306= 39、18×103= 40、69×105= 41、19×302=

小学四年级暑假数学作业及答案

小学四年级暑假数学作业及答案 (一) 1. 同学们在长200米的小路的一边植树,每隔4米栽一棵,(两端都要栽),一共需要多少棵树苗? (__)【解答与提示】这道题是两端都栽的植树问题,先想200米里面包含多少个间隔(4米),就能求出一端栽的情况下能栽多少棵,因为两端都栽,所以还要加上1。 2. 两座楼之间相隔60米,每隔5米栽一棵松树,两座楼房之间一共能栽多少棵树? 【解答与提示】这道题也是植树问题,不过和上题不同的是两端都不能栽树,所以,先求出60米里面包含多少个间隔(5米),再减去1。 小学四年级暑假作业 3. 一个正方形假如把它相邻两边都增加6厘米,就可以得到一个新的正方形,新的正方形的面积比原来正方形的面积大120平方厘米,求原来正

方形的面积。 【解答与提示】这道题需要画出图来,才好理解,同学们画出图来,就能看出新的正方形比原来正方形增加的部分是由两个长方形和一个边长为6厘米的正方形组成的。我们先求出这个正方形的面积是36平方厘米,然后从120平方厘米里减去36平方厘米,就得到两个同样的小长方形的面积,120-36=84平方厘米,再求一个小长方形的面积,84除以2得到42平方厘米,再用小长方形的面积除以它的宽就能求出小长方形的长,也就是原来小正方形的边长。42除以6得7厘米,正方形的面积是7乘7得49平方厘米。 (一) 1. 同学们在长200米的小路的一边植树,每隔4米栽一棵,(两端都要栽),一共需要多少棵树苗? (__)【解答与提示】这道题是两端都栽的植树问题,先想200米里面包含多少个间隔(4米),就能求出一端栽的情况下能栽多少棵,因为两端都栽,所以还要加上1。

小学三年级数学笔算练习题

—-可编辑修改,可打印—— 别找了你想要的都有! 精品教育资料——全册教案,,试卷,教学课件,教学设计等一站式服务——

全力满足教学需求,真实规划教学环节 最新全面教学资源,打造完美教学模式 我是计算小能手 姓名:成绩: 940÷2= 207÷3= 992÷8= 648÷9=276÷2= 341×60=27×36=34×20=20×50=81×92=324÷4= 656÷3= 844÷2= 498÷8= 738÷9= 50×60=40×49=23×20=20×70=25×32=850÷5= 340÷2= 960÷4= 650÷5= 306÷3=

36×22=80×60=38×42=70×70=25×36=627÷3= 725÷6= 912÷3= 280÷5= 840÷7=40×54=10×80=11×40=30×20=23×30=570÷3= 216÷2= 840÷4= 604÷2= 880÷4=42×60=28×14=38×40=12×73=46×30=附加题(20分)

1、三年级同学种树60棵,四、五年级种的棵树比三年级种的4倍多16棵,三个年级共种树多少棵? 2、王阿姨要在一块菜地四周围篱笆,其中有一面靠墙(长的一面),菜地长24米,宽16米,问要围多长的篱笆?这块菜地的面积是多少? 3、徒弟每小时加工零件48个,师傅比徒弟的2倍少20个,师傅每小时加工多少个? 4、这个月的电费是82元,水费是37元,照这样计算,全年的水电费各是多少元?780÷6=252÷9=563÷4=963÷9=212÷4=

77×48=36×29=24×13=23×81=64×98=152÷5=314÷3=870÷9=315÷3=264÷2= 38×15=74×63=20×38=18×70=45×46= 1250÷5=4760÷4=1800÷4=5400÷6=3000÷5=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作业

10月17日星期四 一、填空题 1、3点整时,时钟的时针与分针所成的角度是 ()度,是()角。 2、钟面上()时的时候,时针和分针成平角。 3、已知∠1+∠2=125°, ∠2=35°,那么∠1=()。 4、∠1与46°的和是一个直角,∠1=()度。 5、如果∠1是∠2的3倍,∠1=96°,那么∠2=()。 二、请你做判官:(对的在括号里画“√”,错的画“×”)(1)周角是一条射线,它只有一条边。() (2)两个锐角相加得到的角一定是钝角。() (3)小明画了一条长6米的直线。 () (4)汽车灯射出的光线可以看成是射线。 () (5)线段比射线短,射线又比直线短。 () 三、选择题(将正确的答案序号填在括号内)

1、下面()是射线。 A、米尺 B、手电筒的光 C 、D、竹棍 2、小强画了一条()长5厘米。 A、直线 B、射线 C、线段 D、角 3、把直角、钝角、平角、锐角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起来的是()。 A、直角、锐角、平角、钝角 B、平角、钝角、直角、锐角 C、钝角、平角、直角、锐角 D、锐角、直角、钝角、平角 4、右图中有()个角。 A、3 B、4 C、5 D、6 5、钟面上时针和分针成90°角时,这时的时间是() ①2时②6时③12时④9时 6、一条()长3000米。 ①线段②射线③直线 7、把一个平角平均分成两个角,这时所成的角是() ①一个锐角,一个钝角②两个锐角③两 个钝角④两个直角

四、区分下面的角。 15° 2° 92° 100° 180° 90° 360° 168° 52° 179° 锐角: 钝角: 直角: 周角: 平角: 五、量一量,想一想。 (1)请你在这条直线上截取一条4厘米长的线段—————————————————— 1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归纳汇总

精品教育文档,如果需要,请下载,希望能帮助到你们!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归纳汇总 温馨提示:同学们,一个学期的学习已经结束,你记住咱们本学期学习的东西了吗?让我们一起来回顾下我们这学期各单元重要知识点吧!最后,祝各位同学们在期末的考试里取得好成绩。 第一单元大数的认识 一、亿以内数的认识 1、计数单位:一(个)、十、百、千、万……亿都是计数单位。 2、数位:在用数字表示数的时候,这些计数单位要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起来,它们所占的位置叫做数位。 3、数级:按照我国的计数习惯,从右边起,每四个数位是一个数级。包括个级、万级、亿级等。 4、十进制计数法: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十的计数方法叫十进制计数法。

二、含有两级的数的读法 1、先读万级,再读个级。 2、万级的数按照个级的数的读法来读,再在后面加上一个“万”字。 3、每级末尾不管有几个0,都不读;其他数位上有一个0或连续几个0,都只读一个0。 三、亿以内数的写法 1)先写万级,再写个级。 2)哪个数位上一个单位也没有,就在那个数位上写0。 三、比较两个数的大小 1、位数不同的两个数,位数高的数大。 2、位数相同的两个数,从最高位比起,最高位上的数大的那个数就大,如果最高位上的数相同,就比较下一个数位上的数。 四、四舍五入求近似数的方法 五、数的产生 1、巴比伦数字、中国数字、罗马数字、阿拉伯数字(印度人发明的)。 2、自然数:表示物体个数的1、2、 3、 4、 5、 6、 7、 8、 9、10、11都是自然数。一个物体也没有,用0表示,0也是自然数。所有自然数都是整数。 3、最小的自然数是0,没有最大的自然数,自然数的个数是无限的。 六、亿以上数的认识 1、亿以上的数的读法 1)先分级,再从最高位读起。 2)读完亿级或万级的数,要加“亿”字或“万”字。 3)还要注意什么位置上的0不读,什么位置上的0要读,读几个0。 2、亿以上的数的写法

【小学数学】小学四年级数学竖式计算150道

135×5 108×6 8×312 7×210 138×9 82×403 126×89 203×32 312×25 336÷21 858÷39 918÷27 888÷37 645÷32 437×28 432÷46 966÷23 731÷79 980÷28 828÷36 123×6

568×9 307×46 54×312 47×210 1598÷9.4 294÷29 689÷34 618÷88 372÷45 234×46 613×48 320×25 7210+2865 444÷76 4321÷48 350÷34 930÷32 864÷36

694÷17 5981÷26 609÷87 9100÷240 5070÷39 7936÷26 450÷25 289÷44 320xx÷700 25×29 117÷25 3842÷34 19.95+132.47 117÷36 91÷65 136×15 215×36 325×65

52×315 57×158 36×215 35×126 235×12 321×19 321×16 332×24 33×215 125×6 335×26 165×24 256×31 306×12 260×15 303×46 65×224 325×40

167×48 336×25 125×45 336×25 112×52 335×24 125×65 36×125 116×58 256×81 331×25 125×34 336×25 215×34 205×32 31×206 37×481 91×214 325×68 336×21 245×31

四年级数学作业

6月5日—6月18日四年级数学学习指导 6月5日星期四 学习内容:方程的意义和解方程 学习目标:1.通过学习建立方程、方程的解、解方程的概念,学会判断方程,明确方程的解和解方程的区别。2.通过观察、比较、思考,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学习重点:明确方程、方程的解和解方程的概念。 学习难点:正确区分“等式”与“方程”、“方程的解”与“解方程”两组概念。 学习过程: 1.看P101的问题(1)(2)及讨论题。 ①把上面的式子分成两类,你准备怎样分?(按等式和不等式分成两类5×2=10, 2y+5=10,2x+4=10,2y=10,2x+2·5=10为一类;3x<10,4x+2>10,5+4+ x>10,3+2×2<10为另一类.) ②哪些式子相等?(第一类)哪些式子不相等?(第二类) ③哪些式子含有未知数?(2y+5=10,2x+4=10,2y=10,2x+2·5=10这些等式含 有未知数。)哪些式子里不含有未知数?(5×2=10这个等式不含有未知数)由此得出:像2y+5=10,2x+4=10,2y=10,2x+2·5=10,这种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 方程。 2.什么是方程?方程与等式有什么关系?(用集合图来表示) 小结: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做方程。强调方程既是等式,又要含有未知数。 3.完成P102下面的讨论:下面哪些是方程,哪些不是方程?为什么? (x-7=0,12x=84,15÷x=3是方程;符合方程的意义,既是等式,又含有未知数。其 余则不是方程。) 4.x-7=0当未知数x等于几时,才能使方程的左右两边相等?x 还能等于其他数吗? (不能等于其它数,否则方程两边就不相等了。) 说明:未知数x =7,这个数值在这里是唯一的。 15÷x=3这个方程中,唯一能使方程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数x的值是几?(x=5)。 说明:在x-7=0中,只有当x=7时,方程左右两边才相等,x=7是这个方程的解, 同样x=5是方程15÷x=3的解。 5.你能概括什么是方程的解吗?(看书) 6.反馈练习:下列方程的解各是多少?6·3÷x=7 5x=15 20-x=9 问:x=9,x=3,x=11是怎么算出来的? 说明:求方程解的过程叫解方程。 7.解方程是一个什么过程?方程的解和解方程一样吗?为什么? 小结:使方程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叫做方程的解。它是一个数。求方程 的解的过程,叫做“解方程”。我们过去学过的求未知数х的题目,实际上就是解 方程,求出的х的值就是“方程的解”。 例如:20+х=100 х=100-20(求方程解的过程叫做解方程) х=80 (80是方程的解) 8.总结:今天我们学习了方程的概念。方程和等式有密切关系,就是说方程是等式,等式不一定是方程,等式中含有未知数才是方程。 方程的解和解方程的概念也容易混淆。解方程是经过计算求出х的过程,而方程 的解是求出的正确的х的值。 6.作业:在单线本上完成P103练一练 6月6日星期五

小学三年级数学下册竖式计算题完整版

小学三年级数学下册竖 式计算题 HEN system office room 【HEN16H-HENS2AHENS8Q8-HENH1688】

计算练习 一、口算。 84÷42= 600-50= 500×3= 0×930= 27×30= 84÷12= 420÷3= 910÷3= 320-180= 30×40= 40+580= 560÷4= 72÷4=8000÷2= 102+20= 4000÷50= 3+= += = 50×0×8= 75+25÷5=32÷47×12= 45+55÷5= 70×(40-32)= 90÷5×3= 10÷10×30= 6×(103-98)= 7+3×0= 51-4×6= 二、列竖式计算。 332×3= 76×24= 55×21= 32×24= -=? +=? -=865÷5= 362÷6= 702÷7=? 三、脱式计算。 326×5-387 488÷8+201 1000-46×22 27+27×10 四、单位换算。 7分=( )元 6分米=( )米 64厘米=( )米 200平方分米=( )平方米 7元4角2分=( )元 5元7角=( )元 3平方米7平方分米=( )平方分米 65吨=( )千克 5分米6厘米=( )米 10分米=( )米 9分米6厘米=( )米分=( )元( )角( ) 60毫米=( )厘米 2吨=( )千克 8米=( )分米 5000克=( )千克 400厘米=( )米 3吨500千克=( )千 克

3600千米=( )千米( )米 480毫米+520毫米=( )毫米=( )米 7008千克=( )吨( )千克 4米7厘米=( )厘米 3千克=( )克 1米-54厘米=( )厘米 830克+170克=( )克=( )千克 1吨-320千克=( )千克 3日=()小时 48个月=()年35天=()星期 3时20分=()分五月份=()天 5年=()月 3平方米=()平方分米 3厘米=()分米 32平方分米=()平方厘米 138秒=()分( )秒 1元2分=( )元 6厘米=( )米 13平方千米=()公顷9分米=( )米 6.02米=( )米( )分米( )厘米 (写学过的单位以及基本的换算公式)

小学三年级数学计算练习题(经典)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计算复习题 班别姓名成绩 1.三步式题 【知识要点精讲】 三步式题的混合运算与两步式题的混合运算一样,都要先算乘、除法,后算加、减法。如果有小括号就要先算上括号里面的;如果小括号中又有乘、除法,又有加、减法时,也要先算乘、除法,后算加、减法。 这里要注意:不要认为“先算乘、除法”,就是不管乘、除法谁在前,总是先算乘。要看谁在前,就要先算谁。即有乘、除混运算时,要从左往右依次计算。 在一个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式题中有两步计算是乘、除法,但这两步运算被加、减法运算隔开,在计算时可以同时计算乘、除法。在同一个算式里,如果有两个小括号,在计算时,也可以同时计算。 一、口算。 84÷42= 600-50= 500×3= 0×930= 27×30= 84÷12= 420÷3= 910÷3= 320-180= 30×40= 40+580= 560÷4= 72÷4=8000÷2= 102+20= 4000÷50= 125-25×2= 50×0×8= 75+25÷5= 32÷47×12= 45+55÷5= 70×(40-32)= 90÷5×3= 10÷10×30= 6×(103-98)=7+3×0=51-4×6= 420÷2×8= 750-(70+80)=300÷2÷5= 二、笔算。(乘法不用验算,除法要验算) 54×63= 25×38= 774÷8= 508÷2= 19×47= 900÷5=

23×34= 392÷4= 360×5= 4+0.6= 7.3-2.9= 10-0.7= 8.2-5= 6.5+4.7= 1.2-0.3= 4.6+2.4= 3.8+6.6= 三、估算。 238÷6≈ 876÷3≈ 417÷6≈ 753÷5≈ 890÷9≈ 459÷50≈ 417÷60≈ 351÷5≈ 65×11≈ 76×11≈ 27×19≈ 45×19≈ 53×21≈ 84×21≈ 38×21≈ 35×21≈ 四、计算与换算。 3日=()小时 48个月=()年 35天=()星期3时20分=()分五月份=()天5年=()月3平方米=()平方分米 32平方分米=()平方厘米 3厘米=()分米138秒=()分( )秒 1元2分=( )元 6厘米=( )米 13平方千米=()公顷

(完整版)人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整理与归纳

第一单元、大数的认识 一、认识数位顺序表 1、按照我国的计数习惯,从右边起,每四个数位是一级。(例如:个级、万级、亿级。) 2、一、个、十、百、千、万、十万、百万、千万、亿、十亿、百亿、千亿等都是计数单位。个级的计数单位有:个、十、百、千。万级的计数单位有:万、十万、百万、千万。亿级的计数单位有:亿、十亿、百亿、千亿。 3、计数单位所占的位置叫做数位。个级的数位有:个位、十位、百位、千位。万级的数位有:万位、十万位、百万位、

千万位。亿级的数位有:亿位、十亿位、百亿位、千亿位。 4、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10,这样的计数方法叫十进制计数法。 5、10个一万是十万;10个十万是一百万;10个一百万是一千万;10个一千万是一亿。 6、10个一亿是十亿;10个十亿是一百亿;10个一百亿是一千亿。 7、从右边数起,第5位是万位;第9位是亿位。 二、读数的方法 1、读数时,先分级。从个位起,每四个数位是一级。例如:(2496|0000) 2、读数时,要从高位起,一级一级的往下读。(要写大写数字。) (一)、亿以内数的读法(含有两级的数的读法) 1、先读万级,再读个级。 2、万级的数,要按照个级的数的读法来读,再在后面加上一个“万”字。 3、每级末尾不管有几个0,都不读;其他数位上有一个0或连续几个0,都只读一个0。(二、)亿以上数的读法

1、先读亿级,再读万级,最后读个级。 2、读亿级时,先按照个级的读法来读,再在后面加一个“亿”字;读万级时,先按照个级的读法来读,再在后面加一个“万”字。 3、每级末尾不管有几个0,都不读;其他数位上有一个0或连续几个0,都只读一个0。 三、写数的方法 (一)、亿以内数的写法(注意:一定要保证个级是四位数。) 1、先写万级,再写个级; 2、哪个数位上一个计数单位也没有,就在那个数位上写0占位。 (二)、亿以上数的写法(注意:一定要保证个级、万级都是四位数。) 1、先写亿级、再写万级、最后写个级; 2、哪个数位上一个计数单位也没有,就在那个数位上写0占位。 四、比较多位数大小的方法(先数位数确定位数相不相同)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