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哈萨克斯坦特别经济区发展现状

哈萨克斯坦特别经济区发展现状

哈萨克斯坦特别经济区发展现状
哈萨克斯坦特别经济区发展现状

哈萨克斯坦特别经济区发展现状
2001 年至 2008 年间,哈萨克斯坦先后成立了 6 个“特别经济区(СЭЗ—— специальные экономические зоны? 以下简称‘经济区’ ) ” ,分别为: ——“阿斯塔纳-新城”特别经济区,重点发展建筑、建材生产、机器制造业、木材生产加工、 橡胶塑料制品生产和制药业等; ——“阿克套海港”特别经济区,重点发展油气运输、物流服务; —— 阿拉木图“阿拉套”信息科技园区,集中发展 IT 业; —— 南哈萨克斯坦州“奥图斯提克”特别经济区,发展纺织工业; —— 阿特劳州“国家石油化工技术园区” ,发展石化生产、原油深加工以及生产高附加值石 化产品; —— 距阿斯塔纳近 300 公里的“布拉拜”特别经济区,重点发展旅游业。
一、哈建立特别经济区的目的和意义
哈建立特别经济区的目的主要在于推进国家的经济现代化进程, 促进哈向非资源依赖型经济过 渡,通过发展经济区: —— 加快哈国内多个地区的经济发展速度,解决就业和社会保障问题; —— 推行现代化经营管理模式,提高企业经营效率; —— 吸引投资,引进先进技术,共同经营; —— 促使高效有竞争力的外向型产业形成; —— 研究制定市场关系法律法规,推进哈萨克斯坦融入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进程; 此外,尤为重要的是在金融危机时期,经济区构成了促进哈民族经济发展的稳定增长点。
二、完善经济区相关法律
哈萨克斯坦从 1990 年就着手建设拟重点发展的经济区的基础设施工作,并为此通过了“自由 经济区法(Закон "О свободных экономических зонах") ” (1996 年后改为“特别经济区”的概念) 。 但在践行自由经济区法律过程中, 发现先期确立的有关自由经济区的发展目标、 运营原则和任务等 不够明确,经济区建设缺乏相对完善的法律规范。 因此,哈萨克国家开始对比国外经济区做法,重新审思经验教训,开始完善经济区法律法规。 1996 年哈萨克斯坦再次颁布了“特别经济区法(Закон ?О специальных экономических зонах? )” , 这标志着特别经济区的法律法规建设开始了一个新的时期。 首先,该法明确指出,特别经济区即划有一定范围的具有特别法律制度的区域;
1

其次,法律强调了建立特别经济区的紧迫性,并对经济区到期撤除机制做出了规定; 第三,从根本上改变了特别经济区管理体制; 第四,将特别经济区法律制度与银行、税务和海关法律协调一致。 2007 年,哈萨克斯坦又陆续通过了如下法律: —— 哈萨克斯坦特别经济区法; —— 对哈萨克斯坦特别经济区经营活动部分法律条款的修订和补充。 以上有关经济区法律的更新,目的在于: —— 提升经济区对生产企业的吸引力,切实落实国家优先发展高科技、非资源出口型生产等 领域的经济政策; —— 对经济区的建立和运行做出了规定,并确定了其运行时期; —— 规定国家有关机构的职能和权限; —— 规定了区内企业的权利和义务等。 特别经济区法律法规的不断完善,为投资者提供了切实有利的保障。
三、哈六大特别经济区的发展现状
按照经济区各自的发展速度和建设成果,可将其划分为三组: —— 积极运营中的特别经济区, 包括“阿斯塔纳——新城”特别经济区和“阿克套海港”特别经 济区; —— 发展中的特别经济区,包括阿拉木图“阿拉套”信息科技园区和南哈萨克斯坦州“奥图斯 提克”特别经济区; —— 尚处于初级阶段的特别经济区,包括阿特劳州“国家石油化工技术园区”和“布拉拜”特别 经济区。 1、积极运营特别经济区 1.1 “阿斯塔纳——新城”特别经济区(СЭЗ “Астана - новый город” ) 哈萨克斯坦特别经济区成立史从“阿斯塔纳——新城”经济区开始,该区于 2001 年 6 月成 立,位于首都阿斯塔纳市伊希姆河左岸,起初占地 10.52 平方公里,后来扩展到 5900.9 公顷(59 平方公里) 。经济区的建设是阿斯塔纳市社会经济发展规划的一部分,旨在通过吸引投资、运用先 进建筑工艺建设现代化基础设施,创建高效生产,开辟新型产品生产等加快阿斯塔纳市发展速度, 发展新工业园区的生产。 “阿斯塔纳——新城”经济区由新行政商业中心和工业园区组成,其中,新行政商业中心占地 约 53 平方公里,工业园区占地约 6 平方公里。 截至 2010 年 11 月,经济区共引进合同外资 66.5 亿美元,其中,38.1 亿美元为私企投资,28.4
2

亿美元由国家投资用于建设社会文化设施和其他基础设施。截至目前,实际引资 48.1 亿美元,其 中私企投资 23.6 亿美元,国家投资的 24.5 亿美元。 2011 年 1 月 26 日,哈萨克总统纳扎尔巴耶夫发布总统令,对 2001 年 6 月 29 日发布的《关于 建立阿斯塔纳新城特别经济区》的第 645 号总统令进行修订和补充,决定: ① 将经济区的运营截止期从 2015 年延伸至 2027 年。 ② 面积为 598.1 公顷(约 6 平方公里)的工业区是经济区的组成部分。 ③ 该工业区的功能定位于:生产非金属矿产品、机械设备、家用电子仪器、塑料、橡胶产品、 化学工业产品、冶金工业产品、电力设备、照明设备、食品、纸浆、纸版、家具、交通运输工具、 铁路机车和车厢、航空航天装置、药品等。 至 2010 年 11 月,工业园区已有项目 39 个,总值 11 亿美元,这 39 个项目可为社会提供 7500 个就业岗位,每年产值约 7 亿美元,创造税收 3330 万美元。工业园的 39 个项目包括 17 个建筑项 目,5 个仓储和运输业务辅助项目,5 个机械、设备和日用电器生产项目,5 个化工和药品生产项 目,2 个家具生产项目,5 个食品生产项目。 目前, 阿斯塔纳市工业园区中?Locomotiv Leasing?有限责任公司经营的年生产能力 100 台机车 的机车组装厂和?Химфарм?股份公司经营的制药厂项目已列为国家工业化项目,由?Кровля НС? 有限责任公司经营的夹芯板生产厂列入地区工业化项目。 1.2 “阿克套海港”特别经济区(СЭЗ “Морской порт Актау” ) “阿克套海港”经济区于 2002 年 4 月成立,2003 年 1 月 1 日开始运行,是哈萨克斯坦第二个 经济区,运行期规定到 2028 年 1 月 1 日。阿克套是哈萨克西部滨里海城市、曼吉斯套州州府,素 有“石油之都”之称。该经济区主要发展家电产品、皮革制品、化工、橡胶塑料制品、非金属矿产 品、冶金工业、金属制品、机械制造、设备以及石油化学产品生产。 为发展经济区出口型高科技产业,创造良好的引资环境,哈萨克斯坦 2008 年 11 月 28 日颁布 了 No.702 总统令,将原来 9.82 平方公里的经济区面积扩建为 20 平方公里。经济区管理局于 2009 年成立。 2010 年该经济区已完成 3 个项目,总值 9300 万美元,包括: ——“АЗСТ”有限责任公司经营的环氧玻璃钢管厂,设计年生产能力为 40 万米管材; —— “ArcelorMittal Tubular Products Aktau”股份公司经营的油田管材生产厂,设计生产能力 为每年 6 万吨管材产品; —— “Keppel Kazakhstan”有限责任公司经营的钢结构生产厂项目,年可生产 6000 吨钢结构 产品; 除上述项目,该经济区还有 9 个项目,其中有 3 个正在建设,5 个处于规划设计阶段,1 个正 在审批。
3

经济区运营至 2010 年 11 月税收总计约 19 万美元。
2、发展中自由经济区 2.1 阿拉木图“阿拉套”信息科技园区(СЭЗ “Парк информационных технологий” ) 阿拉木图“阿拉套”信息科技园区成立于 2003 年 8 月,位于阿拉木图市东部麦德沃区阿拉套 镇,距市区 25 公里,距阿拉木图机场 7 公里,规划面积 3.43 平方公里。 2006 年 9 月 15 日, 纳扎尔巴耶夫总统亲自参加了开园仪式。 该园区是哈萨克斯坦第一个高科 技园区项目,也是独联体国家第一个 IT 工业园,旨在发展信息技术、研发信息技术新产品、建立 高科技和出口型信息技术生产基地。 目前,在该园区注册经营的 IT 业精英公司 31 家,共有 55 个经营项目,主要从事液晶电视、 显示器、个人电脑、笔记本电脑、软件产品开发、半导体和其他电子设备生产。2007 年至 2010 年 科技园区总产值 5938.4 万美元。2006 年至 2010 年 7 月共纳税 986.3 万美元。 哈萨克政府高度重视该园区发展, 2010 年 9 月马西莫夫总理批准了信息园区的关于建设 IT 大 学、培养本国高水平专业人才等新发展构想,在视察园区发展工作会议上他指出,哈政府将给出一 系列特定的优惠,解决所有基础设施问题,包括建立学生宿舍等。 为贯彻落实园区发展新构想,马西莫夫下达了一系列指令: —— 责令阿拉木图州和阿拉木图市政府领导解决所有与保障园区基础设施有关的问题, 包括 天然气、用水、照明,并统计所需经费。 —— 建议劳动与居民社会保障部要全力做工作吸引外国专家加盟园区建设工作, 帮助解决其 后顾之忧; —— 责成外交部对来园区工作的外国专家实行特别签证制度。 2.2 南哈萨克斯坦州“奥图斯提克”经济区(СЭЗ “О?т?ст?к” ) 2005 年 7 月建立,位于南哈萨克斯坦州首府希姆肯特附近,面积 200 公顷(2 平方公里) ,功 能定位于发展纺织工业,拟打造成哈南部地区的棉纺织品基地。经济区拟吸引约 10 亿美元的私人 投资,计划建设 15 个新型纺纱、织布和服装企业,经济区运营期至 2030 年。 2010 年该经济区落成的项目有: ——“Оху Textile” 精梳和普梳纱生产有限责任公司经营的自动化综合纺纱线厂项目,通过 该项目的实施提高当地产棉花的加工份额,带动哈萨克斯坦国家和地区纺织工业积极发展; ——“纤维棉纺工业”有限责任公司经营的棉纤维和脱脂棉生产项目,该项目以南哈萨克斯 坦州本地产的棉花为原料进行生产加工; —— “Ютекс-KZ” 股份公司投资的面纱和面料成品生产项目。 以上三个项目为社会提供 1400 多个工作岗位, 引资 1.97 亿美元, 可加工哈萨克本国生产的棉
4

花约 2.866 万吨,设计棉纺产品年产值 1.1 亿美元。 目前,该经济区已基本完成上下水、电信、电力、燃气等基础设施建设。
3、初级阶段自由经济区 3.1 阿特劳州“国家石油化工技术园区” ( СЭЗ “ Национальный индустриальный
нефтехимический технопарк” )
阿特劳州“国家石油化工技术园区”成立于 2007 年 12 月,旨在利用创新科技发展石化生产、 原油深加工以及生产高附加值石化产品。2008 年科技园管理局建立,园区管理局近期计划吸引中 小企业在经济区生产聚乙烯和聚丙烯等石化产品,进而生产塑料薄膜、包装袋、管材、配件、技术 设备、塑料瓶等。 截至目前,石油化工科技园区的技术经济论证文件还在制定中,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将于 2012 年启动,由国家财政负担启动经费,初步计算 2010 年至 2014 年间约需 6776 万美元。 3.2 “布拉拜”自由经济区(СЭЗ “Бурабай” ) 距阿斯塔纳市 200 公里的“布拉拜”自由经济区成立于 2008 年,坐落于哈萨克斯坦最美丽的 自然风景区。该区将建设高效和具有竞争力的旅游基础设施,保障和满足国内外游客的各种需求。 国家财政共拨款 41.6 亿美元用于该经济区建设和发展, 其中 2009 年为 13.2 亿美元, 2010 年为 12.8 亿美元,2011 年为 15.6 亿美元。 截至目前,该区管理局已经开始运作,经济区内海关机构成立文件正在审批,经济区地界划 定工作已经完成,工程基础设施建设正在进行,目前还没有投资项目。
四、2011-2014 年特别经济区发展规划
1、2011 年底建立 2 个特别经济区,一是在卡拉干达工业园区基础上建立特别经济区,发展冶 金和金属加工业;二是“霍尔果斯-东方之门”边境经贸特别经济区,作为欧洲西部和中国西部物 流格局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发展各种形式的加工生产和物流运输服务。 2、以“纳扎尔巴耶夫大学”为基础建立一个特别经济区,吸纳从事科研的国际公司入园; 3、2015 年前哈萨克斯坦特别经济区引资额扩大到 108.8 亿美元,主要用于非资源出口型生产 和高科技生产项目; 4、2015 年前将经济区商品和劳务(服务)产值从 2009 年的 1.5 亿美元扩大到 49.2 亿美元。
五、特别经济区的优惠政策
1、经济区内的海关制度
5

经济区内海关制度根据哈萨克斯坦《海关法》执行,在经济区范围内实行“自由关税区”制度, 符合在自由关税区存放和使用条件的外国商品进入经济区不征收海关税和其他税费,但这些商品 (不包括安全生产商品) 要征收进口商品消费税; 当存放在经济区的外国商品在运出至哈萨克斯坦 其他地区时,应按照该商品运入经济区时获得的优惠标准补付关税和其他税费; 哈产商品从本国其他地区运入经济区时,适用“自由关税区”制度的相关条款和要求,从经济区 向本国其他地区输出时,商品免征关税和其他税费。上述商品对外出口时,则适用出口目标国海关 制度。 2、经济区内的税收管理 经济区的税收管理依据哈萨克斯坦《税法》执行,该税收管理制度为符合区内经营的企业提供 了如下税收优惠: —— 免企业所得税(20%) ; —— 免土地税(1.5%) ; —— 免财产税(0.05-1%,依据财产数额多少确定) ; —— 免除经济区内商品、劳务和服务销售流通过程中的增值税(12%) 。 不同经济区具体会依据现实发展所需提出具体的引资优惠政策。 3、关税同盟框架内特别经济区优惠制度 关税同盟成立谈判初期,其他成员国要求哈萨克取消特别经济区内所有的进口关税优惠,但 哈政府为了创造投资吸引力,坚持自己的立场,于 2010 年 6 月同关税同盟其他成员国达成协议, 对经济区内达到一定加工比例的出口型企业实行关税优惠。即,凡是 2012 年 1 月 1 日前在经济区 内登记注册的企业,均可享受关税进口优惠至 2017 年。
驻哈萨克斯坦经商参处 2011 年 1 月 30 日
(撰稿:徐春明)
6

哈萨克斯坦GDP

哈萨克斯坦经济情况 宏观经济学 1. 找到本国哈萨克斯坦近3年(2008-2011年)的GDP、CPI、失业率统计数据,根据这些数据画出图形。 哈萨克斯坦共和国位于中亚和东欧,国土横跨亚欧两洲,西濒临里海.它的总面积272.49万平方千米,其中欧洲部分约为15万平方千米。人口为1681.56万(2012年8月1日),由125个民族组成。哈国的首都是幻想之都-阿斯塔纳,人口80万(2012年)。它的总统是努尔苏丹·纳扎尔巴耶夫以及官方语言是哈萨克语和俄语。国家用的货币是Tenge(KZT) ,就是 1美元=147.7坚戈。 根据本国家的政府相关部门的数据,近三年的宏观经济形势有许多的新变化。GD P 和CPI 每年都增长,失业率越来越减少。具体情况如下。 画出GDP图形

2. 根据图形,运用所学知识分析本国近5年来国民经济运行情况,如GDP是否增长,如果增长,是什么原因引起的增长,GPI计算范围与实际情况、失业是否严重,是什么原因引起的等。 根据上边画的图形,我们国家近5年来国民经济运行情况如下。随着哈萨克斯坦迅速经济的发展,从2008年到2011年GDP增长率为?%。 2008年GDP为1068.3亿美元,比2007年增长3.2%,而2007-2008年因为工业总产值,输出,建筑投资的减少, GDP突然下降了。从2007年道2008年底,全世界金融危机的影响,哈萨克斯坦银行业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巨大。 2009年哈萨克斯坦国内生产总值比2008年实际增长1%。于2008年,石油价格的急剧下跌,及其后收支平衡的恶化,致使哈萨克斯坦政府不得不在2009年初实行坚戈贬值。坚戈贬值对主要的出口商带来了益处,并且降低了国家黄金储备的消耗速度,不过导致经济增速未能维持因此GDP继续下降。但是从第四季度开始,由于农业发展,石油价格增长GDP再开始增长。最终的GDP数值本身已不那么重要了,重要的是显现出来的经济运行方向。也就是说,哈萨克经济2009年已经到达谷底,现在正在进入上升通道。2010年哈国的GDP是 1469亿美元,比2009年增长7.3%. 当年这样的增长都是因为工业生产增长10%,建筑业产值增长1%,国内零售贸易额增长12%,运输业产值增7.4%,通讯业增长5%。所有行业的增长特别是制造业,出口也增长了。当年,还是因为政府消费的提升与固定资本形成总额也提高,房地产价格持续上,所以GDP才这样增长。于2011年哈GDP增长 7.5%,、固定资产投资增长过快,所以哈GDP也平稳较快的增长区间。上述,2008-2011年,需求的名义增长,逾70%被价格增长掩盖,1/4被进口增长所补偿。根据俄罗斯经济学家的观点,在此情况下,欲使通胀降低,只能依靠降低经济增速,从而降低国内需求增长,方能成功。不过,国际市场不断增长的对原料的需求,以及哈萨克斯坦主要出口商品价格的增长,将推动哈经济发展,相应地,带来

中国草原畜牧业发展现状与发展措施

中国草原畜牧业发展现状与发展措施 王田涛 甘肃农业大学草业学院,甘肃兰州(730070) E-mail:wangtian19862003@https://www.doczj.com/doc/0219264483.html, 摘要:草原畜牧业是以草地为主要载体的家畜生产体系,是草原牧区的传统产业和主体产业。大力发展草地畜牧业对促进草原牧区的经济繁荣和社会进步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我国天然草地建设和草地畜牧业生产取得了很大成绩,但是面对草地承载能力下降与牲畜头数迅速膨胀的矛盾,还有各种矛盾,如何实现草地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我们当前急需研究思考和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 草原作为一种自然资源,是人类的宝贵财富,也是草原畜牧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当然,在畜牧业向舍饲、半舍饲方向发展的今天,人们却开始追求"绿色"食品,草原畜牧业独具的"绿色"性和原始性,在人们需求中更表现出了不可替代的地位。随着人口数量的迅猛增加,家畜存栏量的越来越大,草原面积越来越小,植被也越来越差。现在,不是"风吹草低见牛羊",而是"风吹荒野沙满天飞"。 本文在广泛调查研究的基础上,论述了我国草原畜牧业发展存在的各方面的问题,提出了要实现我国草原畜牧业可持续发展所要采取的政策和措施。 关键词:草原畜牧业发展现状发展措施 1引言 草原畜牧业是以草地为主要载体的家畜生产体系,是草原牧区的传统产业和主体产业。大力发展草地畜牧业对促进草原牧区的经济繁荣和社会进步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我国天然草地建设和草地畜牧业生产取得了很大成绩,但是面对草地承载能力下降与牲畜头数迅速膨胀的矛盾,还有各种矛盾,如何实现草地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我们当前急需研究思考和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 草原作为一种自然资源,是人类的宝贵财富,也是草原畜牧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当然,在畜牧业向舍饲、半舍饲方向发展的今天,人们却开始追求"绿色"食品,草原畜牧业独具的"绿色"性和原始性,在人们需求中更表现出了不可替代的地位。随着人口数量的迅猛增加,家畜存栏量的越来越大,草原面积越来越小,植被也越来越差。现在,不是"风吹草低见牛羊",而是"风吹荒野沙满天飞"。 面对草原畜牧业发展的众多问题,显然要使畜牧业可持续发展,国家和个人都要面对和解决好所面临的问题。 2草原畜牧业发展现状 中国的草原面积40000万公顷(400万平方公里),其中可供利用的草原面积31333万公顷(313.3万平方公里)。2002年牲畜存栏数量为:羊31655.2万只,其中山羊17275.9万只,绵羊14379.3万只;牛13084.8万头,马808.8万匹,驴849.9万头,骡419.4万头。 [1] 我国草原畜牧业的状况不仅影响着我国经济的兴衰,而且关系到我国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草原畜牧业发展与草原生产能力不协调,草原生态环境日趋恶化,草原生态退化(退化、沙化和盐碱化)面积迅速扩大,草原建设速度赶不上退化速度,草原生态恶化的趋势还没有得到控制,严重影响草原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和牧区经济社会的稳定和发展。 2.1草原利用现状

苏联解体后中亚五国的社会主义运动现状和前景

苏联解体后中亚五国的社会主义运动:现状和 前景 吴茜 2011-12-30 12:28:11 来源:《马克思主义研究》2010年第11期 【内容提要】苏联解体后,在中亚五国,新哈萨克斯坦共产党、吉尔吉斯斯坦共产党人党、塔吉克斯坦共产党等坚持马克思主义,致力于在中亚恢复社会主义制度;乌兹别克斯坦人民民主党、土库曼斯坦民主党、吉尔吉斯斯坦社会民主党等主张民主社会主义,更倾向于西方的政治经济体制和民主、自由价值观,以建立人道的民主和法制国家为宗旨。由于世界社会主义运动陷入低潮、中亚威权主义政治传统、民族矛盾与地方主义、“颜色革命”、伊斯兰复兴运动以及美俄等国际力量在中亚地区的角逐等因素的影响,中亚五国社会主义运动的复兴仍然有漫长的道路要走。 【关键词】中亚五国社会主义政党社会主义运动 【作者介绍】吴茜(1975-),厦门大学公共事务学院讲师、博士(福建厦门 361005)。 苏联解体后,中亚[1]五个新独立国家的社会主义力量构成及其活动环境发生了巨变,社会主义运动举步维艰。在新自由主义及其政党主导中亚各国政治发展的背景下,原苏联中亚加盟共和国共产党的一部分忠实信仰者不畏压制,相继重建共产党组织;另一部分成员则组建了民主社会主义性质的政党,致力于在坚持民主社会主义的基础上,借助西方的政治经济体制和价值观,建立人道的民主和法制国家。经过18年的发展,中亚各国社会主义政党已成为国内重要的政治力量。但由于党员人数减少、“强人政治”、伊斯兰复兴运动以及美俄等国际力

量在中亚地区的角逐等因素的影响,中亚五国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仍然面临着诸多困难与挑战。 一、中亚五国独立后社会主义政党状况 苏联的解体突然切断了中亚国家与联盟的经济联系,对卢布的依赖给中亚国家的经济安全造成极大威胁,中亚国家被迫进行痛苦的经济社会转轨。在这些国家由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急剧转轨过程中,私有化导致国有资产大量流失,社会生产大滑坡,社会贫富分化严重,工人和农民等社会底层居民日益陷入贫困状态。从而导致民众开始怀念苏联时代的社会福利制度,转而支持社会主义政党的主张。在哈萨克斯坦,“8·19”事件后,原哈萨克斯坦共产党第一书记、共和国总统努尔苏丹·纳扎尔巴耶夫(Nursultan Nazarbayev)宣布退党并建议哈共解散,原哈共迅速瓦解。1991年12月7日,哈萨克斯坦共产党重新组建,谢里克鲍尔辛·阿勃季利金(СерикболсынАбдильдин)当选哈共第一书记,党员人数约86000人(2009年),其中大部分是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和退休人员。[2]由于哈共宣称自己是1903年成立的布尔什维克党真正的合法继承者,致力于在哈萨克斯坦复兴社会主义和恢复苏联,从而受到执政当局的排挤。1996年,哈共的活动曾被检察院的一纸决议所中止。2002年执政当局试图借实行《政党法》的机会不发给哈共新证件,2003年又对该党实施“分裂手术”。在这种艰难的环境之下,哈共顶住压力,惨淡经营,提出一定要在业已掀起的反对共产党运动的条件下继续生存下去,将以合法的方式为政治权力而斗争。[3] 哈萨克斯坦社会党成立于1991年9月7日,同年10月在哈萨克斯坦司法部获准登记,有3万名党员和1586个基层组织。[4]由于哈社会党违背了执政当局让其成立哈萨克斯坦人民统一党的意愿甚至警告,执意成立哈社会党,使得该党

哈萨克斯坦资源

哈萨克斯坦资源国家。 哈萨克斯坦地域辽阔,自然资源丰富,尤其是有色金属矿藏,在独联体国 家甚至在全世界都占有重要地位,哈萨克斯坦具有发展对外合作的有利条 件。 1、矿物资源:哈萨克斯坦煤、石油和天然气的储量都很大,哈萨克斯 坦煤的探明储量为1400亿吨,大部分煤矿都集中在卡拉干达、库斯塔奈、 阿克莫拉、巴甫洛达尔和东哈萨克斯坦州。哈萨克斯坦石油和天然气的探明 储量分别为45亿吨和5.9亿立方米。 2、金属矿藏:哈萨克斯坦有色金属矿藏丰富,而且品种比较齐全,铁 矿石的探明储量有80亿吨。铬铁矿石的储量2亿吨。锰矿主要分布在乌卢套、萨雷阿尔克、卡拉套和满格斯套等地,铜矿主要分布杰兹卡兹甘州。铅矿已 探明储量约1000万吨;锌矿已探明储量1400万吨。 3、非金属矿藏:哈萨克斯坦非金属矿藏主要有钾盐、硫酸钡、磷钙土 和萤石等,哈萨克斯坦境内有20多个湖泊盛产食盐,并有两个岩盐矿。 4、化学工业:哈萨克斯坦充分利用资源和开辟原料资源的工业部门。 该国拥有铬、硼、记硝、天然硫酸盐、矿物颜料、硝酸镁盐、亚铬硫盐、镁盐、磷灰石、硫铁矿、油页岩等矿铁原料。 5、电力工业:哈萨克斯坦有丰富的煤炭资源,所以一直以发展火电为主。 6、机械工业:哈萨克斯坦的机械工业基本上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建 立和发展起来的。其主要集中在阿拉木图、卡拉干达、巴甫洛达尔等地。 7、建材工业:哈萨克斯坦拥有诸多如石灰石、泥灰石、耐火石、陶土、石英砂等丰富的建材原料。 8、轻纺工业:哈萨克斯坦的轻纺工业有丰富的农业原料资源。其中制 革业、毛皮业、裘皮业和洗毛业,在独联体占有重要的地位。 9、食品工业:食品工业是哈萨克斯坦主要消费品工业之一,有20多个 行业。肉类工业是哈萨克斯坦主要食品工业的主要部门,就产量而言,居独 联体各国第三位。 10、农牧业:哈萨克斯坦是独联体主要的商品粮、畜生产基地之一。该 国土地辽阔,资源丰富,具备良好的农牧业生产的条件。

新地缘政治下哈萨克斯坦的外交政策

摘要:目前,世界各国中大部分的国内外政策都具有市场经济和民主政治的元素,但建设自由市场关系以及建立真正的民主是一个复杂而长期的过程。在此期间,独立不久的国家面临的任务更加复杂多变,它们应该积极加强政治概念,运用最合理的方式实行国内必要的改革,如此才能保障安乐、捍卫人权以及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以丰硕的成果进入国际社会的公共事务中[1]。 哈萨克斯坦建国不久,但作为一个新兴国家,在20年左右的时间内它的外交方针获得了广泛的国际认同。那么,哈萨克斯坦在外交政策中成功的原因是什么?哈萨克斯坦的外交政策的基本方针又是什么?本文以宏观的视角,从地缘政治上分析考虑哈萨克斯坦的外交政策,在关注每一个功能的运用中,通过新地缘政治方法解答以上问题。 关键词:哈萨克斯坦;地缘政治;外交政策;国际社会;合作关系 作者简介:Kenzhegaliyeva Gaukhar(高哈尔);性别:女;生日:1990年7月;国籍:哈萨克斯坦;单位:兰州大学政治与行政学院2011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国际政治。 [中图分类号]:D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4)-09--02 一、哈萨克斯坦在新地缘政治条件下的特性 如果考虑哈萨克斯坦的地理和经济特性,就先应该注意到它在欧亚大陆中的战略地位和它的丰富资源。从地理特性和经济基础设施来看,哈萨克斯坦在自由市场生产体系中主要有石油和天然气工业、冶金工业、重机器制造业、热力工业、矿物化肥生产、交通运输业等,因此,在建设它的外交政策中地理和经济功能所起的作用很重要[1]。 哈萨克斯坦的意识形态形成于经济严重衰退和政治混乱的时期。苏联解体以后,新建立的国家需要重新确定自己民族文化的特性。 政策方面,总统治理被选为共和国的政治模式,这一选择注定要改革旧的管理制度,这需要极大的努力和重大的结构性转变[2]。此外,起初哈萨克斯坦面临的问题是安全问题。如前所示,在这些情况下,对于拒绝从苏联继承核武器在现在看来是正确的决定,哈萨克斯坦为世界大国提供了安全保障。 因此,在当前情况下,哈萨克斯坦建立外交的政策有两条主线:一方面,位于两个核大国之间,哈萨克斯坦几乎完全依赖以前的宗主国才能够保护共和国;另一方面,哈萨克斯坦需要创造良好的国际形象吸引国外投资[3]。这些任务成为哈萨克斯坦外交政策概念的基础。 二、哈萨克斯坦对外政策的方针倾向 哈萨克斯坦作为中亚国家,处于俄罗斯和中国、欧洲、美国和穆斯林世界的地缘政治利益十字路口。它的外交政策战略要求保障本国安全和经济发展,同时保持当前权力平衡[4]。 哈萨克斯坦外交政策概念的逐渐形成。第一阶段(1992-1993年)是进行合作,主要是根据国际法律依据形成。当时哈国的外交决定了它在国际社会的进入。在第二阶段(1994-1995年),主要任务是促进本国在世界上的战略利益。因此,哈萨克斯坦在亚洲大陆上建立安全结构,这包括在独联体的举措。第三阶段(1996-1999年)的特点是外交政策概念的完成和哈萨克斯坦外交基础结构的形成[5]。 现在哈萨克斯坦共和国对外政策中形成了六个主要的方向: 第一,哈萨克斯坦与俄罗斯的关系。俄罗斯是哈萨克斯坦的历史和战略盟国。过去表明,俄国的内政力量格局基本上决定其他独联体国家的政治路线。尤其是,弗拉基米尔? 普京的上台在俄罗斯与中亚共和国之间的关系中带来了重大的变化[6]。 现代的哈萨克斯坦和俄罗斯之间存在着不仅是历史、广阔的边境线、人民的心态等方面的关系,还有各种各样的经济、金融、军事、文化和科学的链接以及双方的问题,例如拜科努尔的使用、军事站点、里海地区的问题、区域安全、铺设输油管道和其他交通设施到南部

哈萨克斯坦铁路发展概述

哈萨克斯坦铁路发展概述哈萨克斯坦是世界上最大的内陆国家,铁路运输是国家经济发展的命脉。铁路目前承载了全国70%的货物运输和60%的客运量;哈萨克斯坦国家铁路有限公司(АО ?НК ?КТЖ?以下简称哈国铁)成立于1997年,是在苏联解体后建立起来的,拥有全国铁路干线网络的运营和管理权;目前哈铁路车辆陈旧老化现象严重,其中运行年限超过28年的占21%、超过20年的占35%、运行年限在19年以内的车辆占42%,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也是哈铁路提速的最大障碍;哈国铁正在进一步完善下一个10年发展纲要,展望到2020年以前对1.45万公里的铁路进行现代化改造,258处铁路设施进行改造更新并购买大批铁路运输设备。哈萨克斯坦境内第一条铁路的开通时间可追溯到1894年10月25日。至今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 1、铁路里程 哈萨克斯坦是世界上最大的内陆国家,铁路运输是国家经济发展的命脉。铁路目前承载了全国70%的货物运输和60%的客运量。哈全境目前有铁路干线里程14500公里,其中5000公里为复线,4000公里电气化铁路。铁路站点及专用线长度6700公里。 2、铁路网布局 哈境内共有四条过境铁路干线:亚洲大陆桥(中国—哈萨克斯坦—土耳其)、欧亚大陆桥(中国—哈萨克斯坦—俄罗斯—欧洲)、中亚铁路和西部铁路。西部铁路可以用于水陆联运(通往阿克套海港,能满足哈最大石油加工基地的运输需求) 3、过境运输 目前哈萨克斯坦铁路过境运输能力潜力很大,需要大规模的资金投入进行提升。如1989年全国过境运输能力达到峰值,为1.06亿吨,目前只有1550万吨的过货量,加上汽车过境运输,总量也不过1600万吨。4、铁路技术设备现状 根据哈萨克斯坦国家铁路公司统计数据,目前哈铁路车辆使用超期现象严重,其中运行年限超购28年的占21%、超过20年的占35%、运行年限在19年以内的车辆占42%。因此,铁路提速在现有技术设施条件下是一种奢望。 表一、(单位:辆) 内燃机蒸汽机电力机车 数量占比数量占比数量占比 1141 65% 29 2% 579 33% 注:占比为所占各类机车的比例资料来源:哈萨克斯坦铁路有限公司

中亚地区的农业有何特点

中亚地区的农业有何特点 一、中亚五国的农业生产条件 农业是中亚五国的传统主导产业。这一特征一方面与其自然资源条件适宜农业生产有关,另一方面,在前苏联时期的地区分工中,中亚国家主要以农业、矿产和石油资源开采加工业为主,形成了较为简单的产业结构。从中亚五国的农业生产条件来看,具有以下特点: 1.光热资源丰富。中亚五国与我国新疆一样,位于远离海洋的内陆区域,是典型的大陆性干旱气候区。冬夏分明,冷热悬殊。夏季白天气温一般都在27度以上,日温差大。光照充足,年均日照时间为2000—3000小时,光热同季,十分有利于农作物生长和养分积累,尤其有利于优质粮棉、果品、花卉等的生长。在灌溉条件下农作物基本保收。 2.土地资源丰富。中亚五国面积合计400万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3241万公顷,相当于我国耕地面积总量的1/4,草地面积2.5亿公顷,相当于我国的62.54%。人口密度14.7人/平方公里,仅为我国的1/10。中亚五国有不少可耕地未被利用,如土地较多的哈萨克斯坦近年来农业用地在1500—1800万公顷,不到其耕地面积的80%。 3.水资源较为短缺。中亚五国的年降水量在160—700毫米,其中哈萨克斯坦和吉尔吉斯斯坦的降水较多,五国的降水多集中在冬春两季,而且多在山区。中亚五国的人均水资源量均低于8000立方米,虽高于我国人均2200立方米的水平,但从整体上看属于缺水国家,对种植业形成一定的制约。中亚地区地表水分布极不平衡,地处锡尔河、阿姆河上游的吉尔吉斯斯坦和塔吉克斯坦两国拥有地表水资源分别占43.4%和25.1%,超过整个中亚地区的2/3。处于下游的乌兹别克斯坦、哈萨克斯坦和土库曼斯坦三国农牧业在其国民收人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灌溉用水量较大,而这三国的地表水资源的总和才接近1/3。中亚五国水资源在各国间的协调问题是关系中亚五国农业发展的重要问题。 4.农业劳动力比重较大。五国人口合计近6000万,农村人口约占40%,农业人口约占1/4。每一农业劳动力平均拥有5公顷耕地和39公顷草场,土地富余的哈萨克斯坦每一农业劳动力平均拥有18公顷耕地和149公顷草场。 5.农业资金投入不足。虽然中亚各国重视农业的程度在逐渐提高,但受经济转型即农业私有化改革和各国重点发展石油天然气工业、化学工业和矿产资源开采等重工业以及第三产业等经济发展战略的影响,造成了农业投入体制的不完善和农业信贷体制的不健全,中亚五国普遍存在农业投入严重不足。1999-2001年,中亚各国农业得到农业外部支持的资金总额相当于各国2003年的GDP比例分别

哈萨克斯坦特别经济区发展现状

哈萨克斯坦特别经济区发展现状
2001 年至 2008 年间,哈萨克斯坦先后成立了 6 个“特别经济区(СЭЗ—— специальные экономические зоны? 以下简称‘经济区’ ) ” ,分别为: ——“阿斯塔纳-新城”特别经济区,重点发展建筑、建材生产、机器制造业、木材生产加工、 橡胶塑料制品生产和制药业等; ——“阿克套海港”特别经济区,重点发展油气运输、物流服务; —— 阿拉木图“阿拉套”信息科技园区,集中发展 IT 业; —— 南哈萨克斯坦州“奥图斯提克”特别经济区,发展纺织工业; —— 阿特劳州“国家石油化工技术园区” ,发展石化生产、原油深加工以及生产高附加值石 化产品; —— 距阿斯塔纳近 300 公里的“布拉拜”特别经济区,重点发展旅游业。
一、哈建立特别经济区的目的和意义
哈建立特别经济区的目的主要在于推进国家的经济现代化进程, 促进哈向非资源依赖型经济过 渡,通过发展经济区: —— 加快哈国内多个地区的经济发展速度,解决就业和社会保障问题; —— 推行现代化经营管理模式,提高企业经营效率; —— 吸引投资,引进先进技术,共同经营; —— 促使高效有竞争力的外向型产业形成; —— 研究制定市场关系法律法规,推进哈萨克斯坦融入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进程; 此外,尤为重要的是在金融危机时期,经济区构成了促进哈民族经济发展的稳定增长点。
二、完善经济区相关法律
哈萨克斯坦从 1990 年就着手建设拟重点发展的经济区的基础设施工作,并为此通过了“自由 经济区法(Закон "О свободных экономических зонах") ” (1996 年后改为“特别经济区”的概念) 。 但在践行自由经济区法律过程中, 发现先期确立的有关自由经济区的发展目标、 运营原则和任务等 不够明确,经济区建设缺乏相对完善的法律规范。 因此,哈萨克国家开始对比国外经济区做法,重新审思经验教训,开始完善经济区法律法规。 1996 年哈萨克斯坦再次颁布了“特别经济区法(Закон ?О специальных экономических зонах? )” , 这标志着特别经济区的法律法规建设开始了一个新的时期。 首先,该法明确指出,特别经济区即划有一定范围的具有特别法律制度的区域;
1

(完整word版)中国与哈萨克斯坦贸易关系分析(最新)

《中级微观经济学》课程论文—— 《中国与哈萨克斯坦的贸易关系分析》 学院商学院 专业班级国贸10硕 学号 L100904S02 姓名玛尔江(哈萨克斯坦)

中国与哈萨克斯坦的贸易关系分析 1中哈贸易关系简述 中国和哈萨克斯坦都是亚洲地区重要的转型经济国家,双边贸易投资关系和跨国区域经济合作发展不仅具有良好的区位优势、资源和产品的互补性等,而且双方在跨国公共产品供给方面的良好政府合作也为双边贸易合作创造了良好的条件。近年来,随着两国之间的贸易投资关系不断发展和跨国区域分工合作的不断深化,中国和哈萨克斯坦已成为推动亚洲区域一体化发展的重要力量。1992-2004年间,中哈之间的进出口贸易总额从 3.680亿美元增加到44.9809亿美元,增加了约12.22倍,详细资料如表1-1所示。 表1-1:中国与哈萨克斯坦之间的进出口贸易额(单位:万美元)

资料来源:1、1992-1993年数据来自中国海关统计(转引自中华人民共和国驻哈萨克斯坦大使馆经济商务参赞处网站:https://www.doczj.com/doc/0219264483.html,/aarticle/zxhz/sbmy/200403);2、1994-2004年数据来自2005-1995中国统计年鉴。 如果没有比较优势和良好的分工合作关系,以及稳定有效的跨国公共产品供给,要达到表1-1所表示的进出口贸易水平是极为困难的。在国际社会中,随着国家之间在社会,经济,政治及其他领域之间的交住程度与相互依赖程度的提高,彼此之间相互交住的基础设施和制度安排的需求增大,跨国公共产品的有效供给直接影响到国家之间的贸易投资关系和跨国区域经济合作,跨过公共产品已经成为跨国经贸合作比较优势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我们应该清醒认识到两国经贸关系的发展仍然面临诸多风险和不确定性。本文以亚洲地区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趋势为背景,主要从中哈贸易现状分析中国与哈萨克斯坦之间经贸合作的比较优势和面临的风险,为中哈贸易的进一步发展展望美好前景。 2中哈进出口商品结构分析 对一个国家来说,对外贸易商品结构是指一定时期内进出口贸易中各类商品的构成情况,通常以各类商品在进出口贸易总额中所占的比重来表示。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出一国的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和商品竞争力状况。从近几年中哈贸易发展进程看,双方贸易在快速增长发展的同时,也暴露出一些长期存在而又难以快速有效解决的问题。其中,比较突出的是进出口商品结构问题。 哈萨克斯坦进口中国的商品分为低附加值和高附加值商品,前者如服装、鞋类、布料、食品、棉纱等,后者如机械设备、化工产品、贵重及稀土金属、光学器材等。近年来,随着两国贸易的不断发展和深化,哈萨克斯坦进口中国的商品结构发生了如下明显变化:低附加值商品份额下降,高低附加值商品快速上升。1995-2001年哈萨克斯坦进口中国商品结构变化如表2-1和表2-2所示: 表2-1 1995-2001年哈萨克斯坦由中国进口的低附加值商品所占份额表(%)

哈萨克斯坦经济发展战略思考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0219264483.html, 哈萨克斯坦经济发展战略思考 作者:马广奇王家允 来源:《合作经济与科技》2020年第01期 [提要] 哈萨克斯坦地理位置优越,是中国“一带一路”倡议向西扩展的第一个重要关口。本文从经济基础、地理位置、发展机遇以及国际环境等四个方面,对哈萨克斯坦经济发展模式进行SWOT分析,以借助丝绸之路经济带东风,创新哈萨克斯坦经济新模式,充分挖掘哈萨克斯坦发展潜力,为中哈经贸合作开辟新路径。 关键词:“一带一路”;哈萨克斯坦;经济改革;进口替代;SWOT分析 中图分类号:F136.1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9年10月10日 哈萨克斯坦地理位置优越,自然资源丰富,人力资源素质较高,具有较大的经济发展潜力。由于严重依赖资源禀赋比较优势的出口导向型发展模式,该国在全球经济大格局下缺少竞争力。近年来哈国着手以进口替代发展本国经济,意图振兴本国制造业,但此次转型并没有实质性改变其经济结构单一的局面。中国“一带一路”建设是在世界格局发生复杂变化背景下提出的一个合作发展战略构想。在“一带一路”背景下,该国应充分利用区位优势和资源禀赋优势发展新型服务业,将自己打造成国际贸易中转中心和国际大宗商品交易中心。 一、背景 1991年苏联解体后,哈萨克斯坦宣布独立并在同年12月加入独联体,独立后的哈萨克斯坦积极推动市场经济和私有化改革,积极加入国际经济合作组织。2001年加入上海合作组织,2014年同俄罗斯、白俄罗斯共同成立欧亚经济联盟,2015年成为WTO成员国,“一带一路”倡议更是获得哈萨克斯坦热烈响应。该国经济部统计委员会公布数据显示,2013年人均GDP为12,933美元,20多年时间里从低收入水平跨入中上收入水平。已经成为独联体国家中仅次于俄罗斯的第二大经济体。 依托丰富的石油及其他矿产资源,哈萨克斯坦在过去十多年时间里充分享受了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带来的资源红利。1997年哈国制定了资源导向型经济发展模式,优先发展以能源及 矿业开采业为主的重工业生产体系,使得矿产资源开采业成为哈国经济的主导产业,能源矿产贸易也成为出口创汇的主要形式。为摆脱资源依赖型单一经济发展模式,培养经济发展新引擎,哈萨克斯坦近几年频繁颁布实施各种产业政策,以期提高本国工业制造业竞争力,从而实现哈国民体系多元化,保障经济可持续稳定增长。

哈萨克斯坦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基本信息 (蒙古、俄罗斯、中亚五国) 俄罗斯、蒙古、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和土库曼斯坦均是中国的邻国或近邻。上述七国2014年国内生产总值(GDP)12220.8亿美元,占全世界总量的2.84%;人口21428.3万,占世界总人口的2.97%;人均GDP10323美元。 该区域是世界上能源资源最为丰富的地区之一,区域内国家经济发展主要依靠能源和原料输出。依靠矿产开采等大型项目的开发,蒙古和中亚五国的经济保持普遍增长势头,2014年增长率在4.3-10.3%之间,但俄罗斯受国际油价下跌和外部制裁影响,经济增长率仅为0.6%。我国与该区域国家产业互补性强,主要进口油气、矿产资源,并出口机电、交通设备及轻工产品。近年来,双边贸易量、我对东道国投资额及投资企业数量显著增长,合作深度广度不断加大。中国已成为俄罗斯、蒙古和土库曼斯坦最大贸易伙伴,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第二大贸易伙伴和塔吉克斯坦的第三大贸易伙伴,在上述国家设立投资企业已达2655家。 该区域国家金融深化程度相对较低,银行业资产占GDP 比重较小,均不到100%,不过总体而言,其银行业稳定性和盈利性较好,但俄罗斯在较为不利的外部环境下资本流出情

况比较严重。在银行业与监管合作方面,共有6家中资银行在该区域的俄罗斯、蒙古和哈萨克斯坦设有9家一级机构(6家子行、3家代表处);七国中,俄罗斯、蒙古和哈萨克斯坦在华亦设有12家一级机构(除1家分行外,其它均为代表处)。中国银监会已先后与吉尔吉斯斯坦、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和蒙古央行签署了MOU,并与俄央行签署了跨境危机管理合作协议。此外,我国与俄罗斯、蒙古、哈萨克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已分别签署了本外币互换协议。 蒙古 蒙古国地处亚洲中部的蒙古高原上,北与俄罗斯联邦接壤,东、西、南与中国交界,是世界第二大内陆国。国土面积约156.65万平方公里,大部分地区为山地或高原,平均海拔1,600米。人口约290万,主要语言为喀尔喀蒙古语,文字为斯拉夫蒙文、回鹘式蒙古文。全国以喀尔喀蒙古人为主,佛教(喇嘛教)为国家第一大宗教。首都乌兰巴托,是全世界年均气温最低的首都,仅为-2℃。 一、经济概况 蒙古国矿产资源丰富,已探明的矿藏80多种,矿点8000多个,主要有铜、煤、铁、金、铅、锡、锌等,另外锰、银、铬、钨、钼、铝、磷矿、萤石、石棉、石墨、石

哈萨克斯坦农业发展现状和前景

哈萨克斯坦农业发展现状和前景 2012-05-04 前言:哈萨克斯坦农工综合体的改革已经完成,当前所面临的是在已建立的法律基础和积累的改革经验上实施大型项目。此外,随着农业进一步的发展,也出现了许多需要及时解决的问题,诸如发展粮食出口的基础设施、更新改造拖拉机停车库、改变补贴政策支持先进农业机械设备租赁、发展供肉食的畜牧业、建立饲料基地等,这些都是农业部未来需要解决的问题。关于如何解决以及正在实施的解决方案,哈农业部长阿塞尔让?玛梅特别科夫接受《哈萨克真理报》采访,相关情况摘要如下。 一、关于粮食播种与出口 (一)关于粮食播种情况 当前各地区的春播准备工作正在有条不紊地进行中。去年由于大丰收,有很多营养物质从土壤中流失,因此,今年哈萨克政府提供补贴,为土地施加矿物化肥。此外,哈政府还为农民购买除莠剂提供补贴。但是鉴于目前该项补贴只能针对哈本国厂家,导致在很多情况下,补贴额被厂家吸收,为此哈政府正在考虑修改相关法律,对哈国产和进口的除莠剂都提供补贴,从而保证市场竞争,价格合理,让农民真正受惠。 根据各州农业局的初步统计数据,2012年农民播种农业作物的耕地面积为2120万公顷,与2011年持平。其中,春播耕地面积为1850万公顷,比2011年减少20万公顷(或0.9%)。 粮食作物的播种面积为1630万公顷,其中小麦为1350万公顷,分别比2011年增加了5.5万公顷(或0.3%)和减少了30万公顷(或2.1%)。 油料作物的播种面积为165.7万公顷,棉花为14.6万公顷,甜菜为1.8万公顷,果蔬和土豆为37.8万公顷,饲料作物为274.6万公顷。 (二)关于粮食出口 2012年3月,哈出口小麦95万吨、面粉22万吨,维持了粮食出口量在130-135万吨的区间。尽管如此,哈萨克国内仍有大量粮食有待出口,今年秋收后可能因为粮仓不够的原因导致无处存粮。这向市场发出了一个明确的信号,就是需要多样化发展粮食生产。 哈萨克斯坦对农业实施了市场化改革,如今每个农场主都是自主决定种植何种作物,但目前对很多农场主而言,确是一个非常好的契机,可以考虑将种小麦的土地转

哈萨克斯坦与中国贸易关系

International Trade 国际商贸 https://www.doczj.com/doc/0219264483.html, 2012年6月 197 哈萨克斯坦与中国贸易关系研究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康增奎 阿丽娅 摘 要:自1992年哈萨克斯坦与中国建交以来,由于资源互补性,使得哈中两国双边贸易合作取得了明显成效,哈萨克斯坦成为中国在独联体地区仅次于俄罗斯的第二大贸易伙伴。本文对哈萨克斯坦与中国贸易关系的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双边贸易存在问题的解决方法,对于双边贸易发挥出最大潜力,促进两国经贸往来更加繁荣的发展,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关键词:哈萨克斯坦 中国 贸易关系 对策发中图分类号:F7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800(2012)06(c)-197-03 1 哈中双边贸易关系现状分析 1992年哈萨克斯坦与中国正式建交,双边贸易往来几乎从零起步,建交当年贸易总额仅3.68亿美元。由于资源与产业结构的互补性,两国贸易往来迅速发展。据哈萨克斯坦统计署数据,2011年哈萨克斯坦同中国的双边贸易额为213.1亿美元,比2010年增长了51.1%,在哈外贸总额中的占比为16.9%。哈萨克斯坦对中国的出口额为162.9亿美元,同比增长了60.9%,在哈出口总额中的占比为18.5%。按贸易额排名,中国是哈萨克斯坦第二大贸易伙伴,第二大进口国和第三大出口国。 1.1 哈萨克斯坦与中国贸易的互补优势 哈萨克斯坦和中国在自然资源和产业结构方面都具有较强的互补性。 哈萨克斯坦的自然资源极其丰富,煤炭、铁矿、铜矿等探明储量非常大,石油产量逐年增加。中国是能源消费大国,国内资源远不能满足消费要求,从这一层面上讲,哈萨克斯坦的矿产资源是中国经济发展所急需的。 哈萨克斯坦的重工业比较发达、轻工业相对落后,导致对粮食、生活用品、家电、机械电子等产品的需求特别大。而中国在食品、纺织服装、家用电器以及机械制造等产业上已经形成较强的竞争优势,正好与哈萨克斯坦在工业产业结构方面形成了较为明显的经济互补性。中国竞争优势很强的有,塑料橡胶制品、木材与木制品、纸板与纸制品、鞋帽、石料、陶瓷、玻璃、机器、电器、音像设备、车、运输设备、光学仪器、烟草制品、食品、饮料等等。哈萨克斯坦竞争优势很强的有,皮、毛制品,矿产品。 1.2 哈萨克斯坦与中国进出口商品结构 1.2.1 哈萨克斯坦对中国出口商品结构 2011年,哈萨克斯坦对中国出口主要有以下特点(见表1): (1)资源能源类产品为出口主要商品,石油原油出口量为1103.6万吨,比2010年上升13.4%,由于油价持续上涨,石油原油出口额为86.02亿美元,比2011年增长60.1%,占到对华出口的一半以上。 (2)金属及矿产品出口量价同比增长,硫磺出口增幅迅猛。铁矿石及其精矿出口量最大,为853.4万吨,同比上升47.75%,出口额达12.34亿美元,上升81.5%;此外包括铜矿砂及其精矿、铁合金、未锻 轧锌、天然铀及其它放射性元素在内的几种商品的出口量都有所上升,精炼铜及其铜合金出口量下降4.6%,但出口额上升22%,达13.54亿美元。 1.2.2 中国对哈萨克斯坦出口商品结构 2011年哈萨克斯坦自中国的进口贸易额为50.21亿美元,比2010年增长26.8%,在哈进口总额中的占比为13.2%,中国在哈萨克斯坦的进口贸易伙伴国中排名第二。哈萨克斯坦进口主要有以下特 点(见表2): 表1 2011年哈萨克斯坦对中国出口商品 (按金额排名前十位) 排序海关税号 商品名称 金额 (亿美元)占比(%)12709石油原油86.0252.827403精炼铜及其铜合金13.548.332844天然铀及其化合物12.887.94 2601 铁矿石及其精矿12.34 7.6 52701石油及从沥青中提取的油 类,但原油除外 10.37 6.4 67202铁合金7.74 4.772603铜矿砂及其精矿 6.20 3.887901未锻轧锌 3.76 2.397408铜丝 1.99 1.210 2503 硫磺 1.79 1.1合 计 156.62 96.14 资料来源:哈萨克斯坦统计署 (1)电子类及机械类商品进口持续扩大。自动数据处理设备及其部件进口金额达3.96亿美元,比2010年上升138%,成为2011年哈萨克斯坦自中国进口最多的商品。电话等通讯设备及数据交换设备进口金额达3.56亿美元,比上一年上升93.2%。推土机、平地机、铲运机等机械进口金额为1.5亿美元,比上一年上升38.9%。 (2)进口商品类别有所增加,大宗物品较少。2011年哈萨克斯坦自中国所有类别产品的单项进口额均未超过4亿美元,进口商品前十名总量仅占总额的32.77%。钢管进口量持续下降,从2010年的9.3万吨降到7.44万吨,进口金额为1.44亿美元,同比下跌21.8%。碳电极、碳刷、石墨或精碳制品进口量小幅下降,但进口金额为1.11亿美元,同比上升14.4%。焦炭和非合金平板轧材进口上升,进口额分别

哈萨克斯坦的金融业发展

哈萨克斯坦金融业分析 金融体系对实体经济支持力度较为有限,极高的不良贷款率使银行脆弱性愈加显著,金融体系风险明显。 银行体系贷款质量总体不佳。哈萨克央行的评估报告显示,导致贷款“篮子”恶化的最大“黑手”是因为缺乏对不良贷款进行置换的工具,无奈之下再次将其贷出而致。业内专家认为,银行对不良贷款进行重组并没有显现出应有的效果,目前金融机构并不想通过一笔勾销借款人部分债务的方法而让自己承受损失;央行认为,银行体系多年来积累的问题(不良)贷款决定了其贷款质量整体不佳。 截至2012年7月,金融市场贷款规模达619.27亿美元,约占GDP的31%,其中本币贷款为419.44亿美元,占总贷款的67.7%。以贷款为主的金融资产结构中长期贷款占比较高和贸易、建筑业等贷款较为集中的行业增长低迷等因素降低了国内信贷市场的流动性。截至2012年7月,贷款占金融部门总资产的57.8%,其中长期贷款占贷款总额的81.1%,金融部门贷款主要集中在贸易与建筑业,仅贸易就集中了19.8%以上的贷款额。与此同时,2011年6月央行长期贷款利率开始下调到5%,2012年6月央行调整长期贷款利率到4.75%,长期存款利率到0.68%,可以看出,宽松的货币政策将进一步改善金融体系从而支持经济增长,尤其是对私人部门恢复的支持作用。 信贷规模过小、信贷市场流动性不足使金融体系对实体经济支持作用受到约束。金融体系发展水平较低限制其信贷规模。到2012年3月银行体系总资产比2011年末增长27.8%,约占2011年GDP的50.5%。金融危机期间银行债务重组与政

府对银行外债加强监管降低了金融体系外币信贷的规模,但2012年国内贷款规模的缓慢上升使得银行体系贷款规模仍然保持在稳定水平, 2011年私人部门信贷总量占GDP的36.3%,同比增长14.9%, 由于私人部门经济逐渐恢复,中长期内会继续保持温和增长。尽管自2011年6月后,银行贷款利率不断下调,且为刺激国内实体经济发展,短期内宽松的货币政策有可能继续实施。 对哈萨克银行业的负面预测主要原因在于:贷款增量较少、不良贷款较多、贷款利润率较低、以及银行的资本化程度较低等。银行外债负担水平与资本充足率等指标有所好转,但银行体系脆弱性仍然显著。这些问题在很大程度上都是源于目前仍尚待解决的过多低质量的银行贷款。截至到2012年4月初,银行业外债148.2亿美元,占国家总外债的11.5%。截至2012年9月1日,整个银行体系中,还款逾期超过90天的不良贷款比例在总贷款量中占31.7%;银行注销债务约35.7亿美元,比2011年底减少1.3%,不良贷款比2011年底增加12%。这些不良贷款主要来自于几家大型银行,即“BTA银行”、“哈萨克斯坦商业银行”和“ATF银行”、“联合银行”“人民银行”。若不考虑这几家银行,则不良贷款的比例便没有那么显眼,仅占12.1%。上述三家银行,尤其是“BTA银行”的不良贷款主要集中在哈境外,这就制约了哈萨克银行的支付能力。 2012年3月末银行体系资本充足率和一级资本充足率从2011年的17.4%和12.9%升至18.2%和13.6%,有所好转。不过,银行资产质量持续恶化、盈利水平尚未恢复、外债负担较重,以及银行违约对市场信心的冲击等,使哈萨克斯坦金融系统风险显著。从2008年

哈萨克斯坦政治现状

哈萨克斯坦政治现状 一、政体 哈为总统制共和国,政治保持稳定。2006年建立新的政权党“祖国之光”党,总统纳扎尔巴耶夫亲任该党主席。宪法规定哈萨克斯坦是“民主的、非宗教的和统一的国家”;推行总统制的共和国国家,总统是国家元首,是决定国家对内对外政策基本方针,并在国际关系中代表哈萨克斯坦的最高国家官员,是体现人民与国家政权统一、宪法的不可动摇性、公民权利和自由的象征与保证。 以宪法和法律为基础,根据立法、司法、行政三权分立又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相互平衡的原则行使职能。 哈萨克斯坦总统的任期为7年。2007年5月18日,哈萨克斯坦议会通过宪法修正案,授权努尔苏丹·纳扎尔巴耶夫可不受次数限制地连任总统职务。总统可以任命总理、副总理以及外交、国防、财政、内务部长和国家安全委员会主席,惟需经最高苏维埃同意。 二、宪法 现行宪法于1995年8月30日经全民公决通过,1998年10月7日修改。宪法规定,哈萨克斯坦为总统制共和国,总统为国家元首,是决定国家对内对外政策基本方针并在国际关系中代表哈萨克斯坦的最高国家官员,是人民和国家政权统一、宪法不可动摇性、公民权利与自由的象征和保证。国家政权以宪法和法律为基础,根据立法、司法、行政三权既分立又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相互平衡的原则实现。2007年6月中旬,哈议会通过宪法修正案,确定哈政体由总统制向总统-议会制过渡,首任总统为终身制;扩大议会权限,提升政党作用,增加议员数量;议会多数党团获得组阁权并推举总理人选;扩大地方自治权限,地方行政长官任命须经地方议会同意,州议会议员任期由4年延至5年;推动司法改革,明确法、检两院职责,简化司法程序,保障司法体系。 三、政党 哈于80年代末和90年代初开始实行政治多元化。独立后,即推行多党制进程。2002年7月出台《政党法》,规定只有党员人数超过5万,在全国14个州和两个直辖市均设有分支机构,且各分支机构成员达到700人以上的政党才可在司法部获准登记。截至2011年12月,司法部共登记有9个政党,其中主要有:

中国企业如何进入哈萨克斯坦及其市场环境分析

中国企业如何进入哈萨克斯坦及其市场环境分析 一摘要 中亚地区是我国实施向西陆地开放战略的重要目标市场。伴随着经济的快速增长,中亚五国中经济实力最强的哈萨克斯坦近年来与我国贸易往来日渐增加。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开始开拓哈萨克斯坦市场。本文将对哈萨克斯坦的市场情况进行分析并分析中国企业进入哈萨克斯坦的优势和劣势,并给出建议。 关键词:市场情况分析优势与劣势 二哈萨克斯坦简介 哈萨克斯坦位于亚洲中部,西濒里海,北邻俄罗斯,东连中国,南与乌兹别克斯坦、土库曼斯坦、吉尔吉斯斯坦接壤,面积272万平方公里,居世界第九位,目前哈萨克斯坦人口1562万。该国土地辽阔,资源丰富。其丰富的石油天然气资源,大部分集中在里海沿岸及其附近。该国金属矿藏丰富,品种齐全,其中铁矿、铬铁矿、铜矿、铅矿和锌矿的探明储量都位居世界前列。另外,哈国有数百种野生植物在食品、医药、鞣草、印染等生产中有重要意义,动物资源也保护较好。 从国内生产总值和国力来看,哈萨克斯坦一直居于中亚五国首位,近年来,哈萨克斯坦已成为独联体经济发展最快的国家之一。自2000年以来,哈国内生产总值(GDP)一直保持9%以上的增长。此外,哈国政府在加强宏观经济调控,积极引进外资、重点利用油气资源和发展矿业的同时,实施“进口替代”政策、扶植民族工业、大力发展中小企业、实行自由浮动汇率等一系列措施,使哈国宏观经济形势趋于稳定。 目前哈国经济属于典型的转轨型经济,其主要特点是私有化进程快,现私有经济已占国家经济总量的8O%以上;经济结构严重畸

形,重工业基础好,但加工业薄弱;对外来经济和商品依赖性很强,该国的科技产品、生活日用品、轻工产品基本被美国、德国、日本、韩国、中国、土耳其的商品所替代;市场需求旺盛,物资集散辐射面广。 三哈萨克斯坦市场环境分析 哈萨克斯坍认为吸引外资对发展经济有极其重要意义。哈总统纳扎尔巴耶夫曾在阿斯塔纳举行的一次吹风会上指出“根据当前经济发展现状的需要,我们欢迎外同资本高附加值产业的直接投资,参与哈同的工业化进程,我们将为此提供各种必须的优惠。” 哈国具有完善的法律和体制基础来保障外吲资本的吸收和使用,使得外国资本在经济活动中相对稳定。日前哈国本身也成为对外投资的主体. 在哈国的投资政策中,为外国投资者建立有利条件是既定政策。由于哈国是单一制国家,因此中央政府承担了大部分的投资风险,这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各个领域的投资政策,因此,对于投资者的游戏规则是由整个围家层面上来确定的,同时也适用于各个领域,因而投资风险的项目不半衡并不存在。 最吸引投资的项目是矿产原料领域,以及重工业和专业原料,国家也在创造优惠条件吸引投资者关注欠发达的地区。 地区的投资环境与其所处的地理位置紧密相关。根据地理位置,哈国的投资潜力等级分为5个区域。 1,中一东区域,包括卡拉干达、东哈、巴普罗达尔斯克州。该区域拥有哈周30%的投资潜力。最吸引投资的项目包括煤炭开采、电力能源、黑色及有色金属、重型机械制造。 2.东一南区域,包括阿托木图及阿拉木图州。该区域拥有哈国25%的投资潜力。该Lx二域小麦生产、轻工业、制药业及机械制造业较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