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腐乳中乳酸菌的分离与鉴定_王夫杰

腐乳中乳酸菌的分离与鉴定_王夫杰

腐乳中乳酸菌的分离与鉴定_王夫杰
腐乳中乳酸菌的分离与鉴定_王夫杰

腐乳中乳酸菌的分离与鉴定

王夫杰1,鲁绯1*,渠岩2,张建1,黄持都1

(1.北京市食品酿造研究所,北京 100050;2.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北京 100083)

摘要:文章主要对青方、白方和红方腐乳中的乳酸菌进行了分离鉴定。从青方和白方腐乳中分别分离到乳酸菌7株和5株,红方中没有分离到乳酸菌。鉴定结果表明,白方中4株为鼠李糖乳杆菌,1株清酒乳杆菌;青方中有1株为植物乳杆菌,1株干酪乳杆菌,3株鼠李糖乳杆菌,2株清酒乳杆菌。最后,对不同菌株的耐盐性和耐酒精性进行了测试。

关键词:腐乳;乳酸菌;分离;鉴定

中图分类号:T S264.2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0-9973(2010)07-0098-04 Separation an d identification of lactic acid bacteria isolated from Su fu WANG Fu jie1,LU Fei1*,QU Yan2,ZH ANG Jian1,H UANG Chi du1

(1.Beijing Foo d Brew ing Institute,Beijing100050,China; 2.Fo od

Science and Nutr itional Engineering Co lleg e of China A gricultural

U niv ersity,Beijing100083,China)

Abstract:The lactic acid bacteria in gr ey Sufu、w hite Sufu and red Sufu w er e separated and identify. Seven str ains w ere isolated from gr ey Sufu,five strains w ere iso lated fr om w hite Sufu,no o ne w as i solated fr om red Sufu.The identification show ed that four str ains w ere Lactobacillus rhamnose and one w as Lactobacillus sake in white Sufu.In grey Sufu,three str ains w ere Lacto bacillus rham nose, tw o strains were Lactobacillus sake,the tw o other w ere Lactobacillus plantar um and Lactobacillus ca sei respectiv ely.At last,the salt and alco ho l tolerance of different strains w er e tested.

Key words:Sufu;lactic acid bacteria;separ ation;identificatio n

乳酸菌的应用历史非常悠久,4000年前古人已有酸奶饮用的历史。随着现代微生物学的发展,食品级乳酸菌的优良特性已引起食品微生物界的关注,乳酸菌已广泛应用于乳制品、肉制品、果蔬制品、软饮料等食品。乳酸菌在酿造工业中的应用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腐乳是中国独创的调味品,在世界发酵食品中独树一帜,它既可单独食用,也可用来烹调风味独特的菜肴,被称为 中国奶酪 。商品腐乳中含有高水平的适度耐盐菌,其主导耐盐微生物是耐盐乳酸菌,它在腐乳的腌制和后酵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一定数量的乳酸菌在后酵过程中对腐乳风味物质的形成具有积极意义[1-5]。

乳酸菌是潜在地加快腐乳成熟和改进风味的协同菌株。研究表明,从特定食品中分离出的乳酸菌是该食品进行乳酸发酵的最佳出发菌株,因为它们比其它来源的乳酸菌具有更强的竞争力[6-8]。本文对青方、白方和红方腐乳中的乳酸菌进行了分离纯化和鉴定,旨在揭示腐乳中乳酸菌的群系分布特征,对腐乳发酵中风味乳酸菌的研究和开发提供依据,对乳酸菌应用于腐乳生产、改善腐乳风味的研究提供基础。

1 材料与方法

1.1 样品

收稿日期:2010-03-27 *通讯作者

基金项目:北京市优秀人才培养资助(20081D010*******);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6093022)作者简介:王夫杰(1980-),女,硕士,研究方向为生物技术与发酵工程;

鲁绯,女,副教授,食品科学与工程博士。

98

腐乳(青方、红方和白方):市售。

1.2 培养基

MRS液体培养基(用于乳酸菌富集培养):蛋白胨10g,牛肉膏8g,酵母膏4g,葡萄糖20g,乙酸钠5g,柠檬酸氢二氨2g,吐温801m L,K2H PO42g,M n SO4 4H2O0.04g,M gSO4 7H2O0.2g,水1000mL。pH自然,121 灭菌15m in。

改良M RS培养基(用于乳酸菌分离纯化):向MRS培养基中加入2%的琼脂,3%碳酸钙。灭菌后放入60 恒温水浴中备用,用前加入0.1%的纳他霉素,抑制霉菌和酵母菌生长。

MRS琼脂培养基(用于乳酸菌保存计数):向MRS培养基中加入2%的琼脂。

细菌微量生化反应管:购于杭州天和微生物试剂有限公司。

1.3 仪器与设备

立式压力蒸汽灭菌锅BL 50 上海东亚压力容器制造有限公司;数显圆周振荡器MS3 德国IKA;超净工作台CJ 1B 北京半导体设备一厂;电热恒温水浴锅DK 98 IIA 天津市泰斯特仪器有限公司;电热恒温培养箱DH5000 天津市泰斯特仪器有限公司;高速台式离心机H1650 长沙湘仪离心机仪器有限公司;Bausch&Lom b显微镜 日本。

1.4 实验方法

1.4.1 乳酸菌的富集

为达到更好的分离效果,分离前先进行乳酸菌增殖培养。按接种量10%将腐乳汤汁接入M RS液体培养基中,37 培养48h,连续增殖2~3次。

1.4.2 乳酸菌的分离

制备样品梯度稀释液 使用改良MRS培养基,通过倾注平皿分离法进行分离 37 倒置培养 挑取有溶钙圈的单菌落,通过平板划线分离法反复分离纯化 经革兰氏染色和接触酶反应,挑出革兰氏阳性、接触酶阴性菌株 在MRS液体培养基中增殖培养 在MRS琼脂培养基上培养进行形态与生理生化检测鉴定 甘油管冷冻保存。

1.4.3 乳酸纸层析

把分离出的菌株进行乳酸纸层析分析。菌株37 恒温培养24h,将菌液在8000r/min速度下离心5m in,以5 L的点样量进行乳酸纸层析实验;展开剂是水 苯甲醇 正丁醇为1 5 5,另加1%的甲酸;显色剂为0.04%溴甲酚蓝酒精溶液,pH为7.6;2%的分析纯乳酸和空白培养液作对照。

1.4.4 菌株的培养特征和形态特征

将菌株分别接在M RS琼脂和液体培养基上, 37 恒温培养,观察菌落特征。从琼脂培养基上挑取37 恒温培养24h的单一菌落,涂片,革兰氏染色,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形态。

1.4.5 菌株的生化特征

将37 恒温培养24h的液体培养液离心(25 ,8000r/min,10m in),收集新鲜菌体,接入生化鉴定管中,37 恒温培养,18~24h后观察并记录现象。参照 常见细菌系统鉴定手册 对鉴定结果进行判定。

1.4.6 菌株耐盐性和耐酒精性实验

分别将M RS液体培养基调不同盐浓度和酒精度,把培养21h的菌株接种于其中,37 培养,观察其生长状况。

2 结果与分析

2.1 乳酸菌分离

将腐乳汤汁在MRS液体培养基中富集培养后,取培养液进行梯度稀释,通过倾注平皿法进行分离,挑取有溶钙圈的单菌落,通过平板划线分离,反复纯化。通过革兰氏染色和接触酶反应,从青方中分离出7株菌,编号为Q1、Q2、Q3、Q4、Q5、Q6、Q7,从白方中分离出菌株5株,编号为B1、B2、B3、B4、B5。

2.2 乳酸菌鉴定

2.2.1 菌株培养特征

实验将菌株在液体培养基和琼脂平板上分别培养48h,对菌株的液体培养特征和固体培养特征进行了观察。以Q1为代表,其琼脂平板培养特征见图1和图2

图1 菌株Q1的培养特征(琼脂平板表面)

Fig.1T he cultural per for mances of Q1(sur face

o f Petr i dish)

99

图2 菌株Q1的培养特征(琼脂平板底面)

Fig.2T he cultural per formances o f Q 1(bo ttom o f Petr i dish)

菌株培养结果表明,分离到的菌株在液体培养基中培养特征一致:上层澄清,中下层均匀浑浊,底部有白色沉淀。各菌株在琼脂平板上培养特征基本一致:中生斜片,表生,底生圆形不透明的小菌落,菌落湿润,边缘整齐,表面光滑,有隆起,乳白色。

2.2.2 菌体形态特征

通过革兰氏染色,对培养24h 的菌落进行菌体形态观察。镜检结果表明,各菌株均为短杆菌,成对排列。以B1和Q1为代表,其在光学显微镜下的形态见图3和图4

图3 菌株B1在光学显微镜下的形态

Fig.3T he cyto log ic mo rpho lo gy of B1in light micr

oscope

图4 菌株Q1在光学显微镜下的形态

Fig.4T he cyto lo gic mo rpholog y of Q 1in lig ht micro sco pe

2.2.3 乳酸纸层析结果

将分离得到的菌株,在M RS 液体培养基中培养48h,进行乳酸纸层析,样品显色与乳酸标样显色一致,均为黄色斑点。样品Rf 值与乳酸标样Rf 值见表1。表1的结果表明,各菌株均产乳酸。

表1 各菌株发酵液纸层析的R f 值

T able 1T he Rf value o f fermented bro th by Paper

Chr omato gr aphy

样品编号Rf 值样品编号Rf 值标准乳酸0.446Q7发酵液0.441Q1发酵液0.44B1发酵液0.448Q2发酵液

0.443B2发酵液0.443Q3发酵液0.447B3发酵液0.449Q4发酵液0.444B4发酵液0.446Q5发酵液0.441B5发酵液

0.447

Q6发酵液

0.445

2.2.4 生化特征鉴定结果

各菌株在37 培养24h 后,取菌液离心(25 ,8000r/min,10min),收集新鲜菌体,接入生化鉴定管中,37 恒温培养,18~24h 后观察并记录现象,结果见表2。

表2 菌株生化鉴定结果

T able 2Resucts o f biochemist ry identificat ion

生化指标B1B2B3B4B5Q1Q2Q3Q 4Q 5Q6Q 7苦杏仁苷++++++++++++阿拉伯糖++++++-+++++纤维二糖++++++++++++七叶苷++++++++++++果糖++++++++++++半乳糖++++++++++++葡萄糖++++++++++++葡萄糖酸盐

++++++++++++乳糖

++++++++++++麦芽糖++++++++++++甘露醇++++++++++++甘露糖++++++++++++松三糖++-+++++++--蜜二糖++++++-+++++棉籽糖------------鼠李糖++-+++-+++--D-核糖++++++++++++水杨苷++++++++++++山梨醇++-+++-+++--蔗醇++++++++++++海藻糖

++++++++++++木糖-----+------精氨酸脱羧酶

------------

根据各菌株生化反应特征,参照 常见细菌系统鉴定手册 ,对各菌株进行鉴定。鉴定结果为:B1、B2、B4和B5为鼠李糖乳杆菌,B3为清酒乳杆菌;Q1为植物乳杆菌,Q2为干酪乳杆菌,Q3、Q4和Q5为鼠李乳杆

100

菌,Q6和Q7为清酒乳杆菌。

2.2.5 菌株耐盐性和耐酒精性

在菌株鉴定的基础上,以菌株B1、Q1、Q2和B3为代表,对各菌株的耐盐性、耐酒精性进行了测试,结果见表3、表4和表5。

表3 不同盐浓度下菌株的生长情况

T able3T he g row th of different stra ins at differ ent salty

concentr ation

菌株编号

NaCl浓度(%)

58101525 B1+++++++++++

B3+++++++++

Q1+++++++++++++

Q2++++++++++++

注:1. - 表示不生长; + 表示生长较差; ++ 生长一般; +++ 生长良好;2.NaCl浓度指100mL培养基中NaCl克数。

表4 不同酒精度下菌株的生长情况

T able4T he g ro wth o f differ ent str ains at different

alcohol co ncentrat ion

菌株编号

乙醇浓度(%)

357913

B1++++++++

B3+++++++++++

Q1+++++++++++

Q2+++++

注: - 表示不生长; + 表示生长较差; ++ 生长一般; +++ 生长良好。

表5 不同盐浓度和酒精度下菌株的生长情况T able5T he g row th of different stra ins at differ ent salty

and a lcohol concentr at ion

菌株编号

NaCl浓度(%)+乙醇浓度(%)

5+65+810+610+8 B1+++++++

B3++++++++++

Q1+++++++++++

Q2++++

注:1. - 表示不生长; + 表示生长较差; ++ 生长一般; +++ 生长良好;2.N aCl浓度:指100mL培养基中NaCl克数。

由表3可以看出,各菌株均有较好的耐盐性,菌株Q1在10%的盐浓度下仍然生长良好。由表4可见,菌株Q1和B3能耐受9%的酒精,菌株Q2的酒精耐受性较差。由表5可以看出,在一定盐度和酒精度下,菌株B3和Q1具有更强的耐受力。3 结论

从市售青方和白方腐乳中分别分离得到7株菌和5株菌,红方腐乳中没有分离到乳酸菌。经培养特征、形态特征和生化鉴定,白方腐乳中B1、B2、B4和B5为鼠李糖乳杆菌,B3为清酒乳杆菌;青方腐乳中Q1为植物乳杆菌,Q2为干酪乳杆菌,Q3、Q4和Q5为鼠李乳杆菌,Q6和Q7为清酒乳杆菌。实验分离得到的全部是乳杆菌,鲁绯等从青方腐乳中分离出3株乳酸菌,经鉴定,菌株1#为短小奇异菌,菌株3#为植物乳杆菌,菌株2#的表型特征与片球菌相似,但16SrRNA寡核苷酸序列与玫瑰耐盐球菌有98%的同源性。因此,对腐乳中乳酸菌的分离还需扩大样品量,进行更系统的分离。

腐乳中分离到的四种菌均能耐受10%的盐度和5%的酒精度,其中Q1(Lactobacillus plantarum)在10%的食盐浓度下,仍能耐受6%的酒精度,且生长良好。腐乳中分离到的乳酸菌对食盐和酒精度较强的耐受性,为其在腐乳中的应用提供了前提。

参考文献:

[1]Pao S C.Halophilic O rg anisms in Sufu,Chinese Cheese:

Docto ral T hesis[D].T he O hio Stat e U niver sity,1994: 124 163.

[2]Pao S C,Har per W J.M icro biolog ical Q ualit y of Commer

cial Sufu w ith V arious Br ine Composition[C].IF T Annual meeting A bstracts,1994:73 111.

[3]H an B Z,Cao C-F,Ro mbo ut F M,et al.M icro bial Chan

g es during T he P roduction o f Sufu A Chinese Fer mented

Soy bean Fo od.Fo od Contro l[J],2004(15):265 270.

[4]鲁绯,张京生,刘子鹏,等.青方腐乳中乳酸菌的分离鉴

定[J].食品与发酵工业,2006,32(4):38 41.

[5]鲁绯.乳酸菌在青方腐乳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酿造,

2006(6):29 32.

[6]Jeppesen V F,H uss H H.Character istics and A ntago nistic

A ctivity o f L actic Acid Bacteria Isolated fr om Chilled F ish

P roducts[J].Inter national Jour nal of Fo od M icr obiolog y, 1993(18):305 320.

[7]V ig no lo G M,Suriani F,de R uis H o ldano A P,et al.A nt ibi

ot ic A ct ivity of L actobacillus Str ains Iso lated fr om Dr y Fer mented Sausag es[J].Journal o f Applied Bacter iolog y,1993

(75):344 349.

[8]Gelman A,Dr abkin V,Glatman L.Eva luation o f L actic

A cid Bacteria,Isolated f rom L ig htly Pr eserved Fish P ro du

cts,as Star ter Cultures for New Fish-based Fo od Pro duc ts[J].I nnov ative Fo od Science and Emerg ing T echno lo gies, 2001(1):219 226.

101

腐乳中乳酸菌的分离与鉴定_王夫杰

腐乳中乳酸菌的分离与鉴定 王夫杰1,鲁绯1*,渠岩2,张建1,黄持都1 (1.北京市食品酿造研究所,北京 100050;2.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北京 100083) 摘要:文章主要对青方、白方和红方腐乳中的乳酸菌进行了分离鉴定。从青方和白方腐乳中分别分离到乳酸菌7株和5株,红方中没有分离到乳酸菌。鉴定结果表明,白方中4株为鼠李糖乳杆菌,1株清酒乳杆菌;青方中有1株为植物乳杆菌,1株干酪乳杆菌,3株鼠李糖乳杆菌,2株清酒乳杆菌。最后,对不同菌株的耐盐性和耐酒精性进行了测试。 关键词:腐乳;乳酸菌;分离;鉴定 中图分类号:T S264.2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0-9973(2010)07-0098-04 Separation an d identification of lactic acid bacteria isolated from Su fu WANG Fu jie1,LU Fei1*,QU Yan2,ZH ANG Jian1,H UANG Chi du1 (1.Beijing Foo d Brew ing Institute,Beijing100050,China; 2.Fo od Science and Nutr itional Engineering Co lleg e of China A gricultural U niv ersity,Beijing100083,China) Abstract:The lactic acid bacteria in gr ey Sufu、w hite Sufu and red Sufu w er e separated and identify. Seven str ains w ere isolated from gr ey Sufu,five strains w ere iso lated fr om w hite Sufu,no o ne w as i solated fr om red Sufu.The identification show ed that four str ains w ere Lactobacillus rhamnose and one w as Lactobacillus sake in white Sufu.In grey Sufu,three str ains w ere Lacto bacillus rham nose, tw o strains were Lactobacillus sake,the tw o other w ere Lactobacillus plantar um and Lactobacillus ca sei respectiv ely.At last,the salt and alco ho l tolerance of different strains w er e tested. Key words:Sufu;lactic acid bacteria;separ ation;identificatio n 乳酸菌的应用历史非常悠久,4000年前古人已有酸奶饮用的历史。随着现代微生物学的发展,食品级乳酸菌的优良特性已引起食品微生物界的关注,乳酸菌已广泛应用于乳制品、肉制品、果蔬制品、软饮料等食品。乳酸菌在酿造工业中的应用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腐乳是中国独创的调味品,在世界发酵食品中独树一帜,它既可单独食用,也可用来烹调风味独特的菜肴,被称为 中国奶酪 。商品腐乳中含有高水平的适度耐盐菌,其主导耐盐微生物是耐盐乳酸菌,它在腐乳的腌制和后酵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一定数量的乳酸菌在后酵过程中对腐乳风味物质的形成具有积极意义[1-5]。 乳酸菌是潜在地加快腐乳成熟和改进风味的协同菌株。研究表明,从特定食品中分离出的乳酸菌是该食品进行乳酸发酵的最佳出发菌株,因为它们比其它来源的乳酸菌具有更强的竞争力[6-8]。本文对青方、白方和红方腐乳中的乳酸菌进行了分离纯化和鉴定,旨在揭示腐乳中乳酸菌的群系分布特征,对腐乳发酵中风味乳酸菌的研究和开发提供依据,对乳酸菌应用于腐乳生产、改善腐乳风味的研究提供基础。 1 材料与方法 1.1 样品 收稿日期:2010-03-27 *通讯作者 基金项目:北京市优秀人才培养资助(20081D010*******);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6093022)作者简介:王夫杰(1980-),女,硕士,研究方向为生物技术与发酵工程; 鲁绯,女,副教授,食品科学与工程博士。 98

几种真菌的分离与鉴定教学文案

常见真菌的分离与鉴定 病原真菌的一般特性 真菌(Fungi)是微生物中的一个大类,是一群数目庞大的细胞生物,估计全世界已有记载的真菌有10万种以上。它们的子实体小者用显微镜才能见到,大者可达数十厘米,它们共同特征是具有真正的细胞核,产生孢子和不含叶绿素,以寄生或腐生等方式吸取养料,仅少数类群为单细胞,其他都有分支或不分支的丝状体,能进行有性或无性繁殖,具有纤维素(或其他葡聚糖)或几丁质的微纤维或两者兼有的细胞壁的有机体。对人类和动物致病的真菌大约100余种,属于病原真菌。 一、基本性状 (一)形态结构 真菌分单细胞真菌与多细胞真菌两大类,前者属于酵母菌(yeast)一般呈球形或卵圆形,后者称为霉菌(mold)或丝状真菌,呈丝状分枝,菌丝交织象绒球状,另有一些真菌可因寄生环境及培养条件(养料、温度、氧气等)的不同可交替出现两种形态,即在室温中呈霉菌型,在37℃或体内呈单细胞的酵母型,这类真菌有双相性,所以称之为双态真菌或二相真菌。 真菌的细胞结构与一般植物细胞相似,有定型的细胞核及完善的细胞器,但胞壁与细菌胞壁不同,不含粘肽而是由角质及葡聚糖组成,也含有脂多糖蛋白质,其中酵母菌及类酵母菌皆以出芽增殖,不生长真菌丝,革兰氏染色呈阳性,丝状真菌分菌丝及孢子两部分,形态多种多样,分述如下。 1.菌丝(Hypha)真菌在合适的环境中,由孢子生出嫩芽,称为芽管。芽管逐渐延长呈丝状,称菌丝。菌丝继续生长并生长分枝,增殖的菌丝交织组成菌丝体。其中一部分菌丝深入被寄生的物体或培养基中吸取养料,称为营养菌丝体。另一部分菌丝向空间生长,称为气生菌丝体。气生菌丝体能产生孢子者称为生殖菌丝体。菌丝中各个细胞间有明显分隔者,称为有隔菌丝。主要见于病原性真菌。很多非病原真菌的菌丝无明显分隔,称为无隔菌丝。有些菌丝可呈各种特殊形式,如球拍状、破梳状、螺旋状、结节状、关节状、鹿角状、假菌丝。 2.孢子生成孢子是真菌扩大繁殖的一种方式。真菌孢子的抵抗力、形态及作用等均与细菌芽胞不同,分为无性孢子及有性孢子两大类。不经过两性细胞的结合而形成的孢子叫无性孢子,这一繁殖过程称为无性繁殖。常见的无性孢子有5种:关节孢子、厚壁孢子、孢子囊孢子、芽孢和分生孢子。病原真菌属于不完全菌纲,很少产生有性孢子,大多数是无性孢子。 (1)厚壁孢子:当真菌在不利环境中,由菌丝内胞浆缩浓和胞壁增厚而成,呈圆形。当环境好转时可生成芽管成长为菌丝。

乳酸菌菌种分离筛选方法

乳酸菌菌种的分离筛选方法 乳酸细菌是一类能利用发酵糖产生大量乳酸的细菌通称。为兼性厌氧菌,杆状或球状,革兰氏阳性菌,无芽孢,不运动。营养要求高,需要提供丰富的肽类氨基酸维生素。在琼脂表面或内层形成较小的白色或淡黄色的菌落。 通常用作为有益微生物的菌种有乳酸乳杆菌、干酪乳杆菌、植物乳杆菌、嗜酸乳杆菌、粪肠球菌、乳酸片球菌、双歧杆菌、屎肠球菌、戊糖片球菌等。 乳杆菌常用MRS琼脂作半选择培养基。当乳杆菌仅是复杂区系中的部分菌类 时,SL培养基常用作为选择性培养基。对于芽孢乳杆菌常用GYP培养基,链球菌有TYC培养基、MS培养基。M17培养基被用作乳球菌的分离培养基。 嗜酸乳杆菌属于乳杆菌属的一个种。其特性为:杆菌,两端圆,不运动,无 鞭毛。粪肠球菌为革兰氏阳性,圆形或椭圆形。 乳酸片球菌细胞呈球状,直径0.6~1.0μm,在直角两个平面交替形成四联状, 一般细胞成对生,单生者罕见,不成链状排列。革兰氏阳性,不运动,兼性厌氧。在MRS培养基上菌落小,呈白色。沿洋菜穿刺线的生长物呈丝状。 乳酸菌在一般琼脂培养基上形成微小菌落,不易观察,所以分离时先富集培养并选择合适的培养基。分离培养基一般添加西红柿、酵母膏、吐温-80等物质,也常常加入醋酸盐,因醋酸盐能抑制部分细菌生长,对乳酸菌无害。 培养基中添加碳酸钙,乳酸溶解培养基中的碳酸钙形成透明圈,作为分离鉴别的依据,通过对生成的乳酸量进行性能鉴定。 乳酸菌生长繁殖时需要多种氨基酸,维生素及微氧,一般菌落比较小。分离培养基一般可添加西红柿酵母膏油酸吐温等物质,均具有促进生长作用。也常常 添加醋酸盐抑制有些细菌的生长,对乳酸菌无害。 一.筛选方法: 1.溶钙圈法: 利用一些产酸类细菌在含CaCO3的培养基上产生CaCO3溶解圈,从而筛选出这些产酸类细菌,可用于乳酸菌的筛选。 其中培养基中加入CaCO3的作用是:①鉴别能产生酸的细菌;②中和产生的酸, 以维持培养基的PH。 筛选过程:样品预处理→梯度稀释至10-6→选择合适的稀释度涂布→37℃培养

乳酸菌的分离与初步鉴定

学院:漓江学院年级专业:09生物技术 组员:吴汉川200913007005 杨隆荷200913007006 李翠200913007007 王志远200913007008 乳酸菌的分离及初步鉴定 一、实验目的 1了解和掌握放线菌的菌种特性和分离方法 2初步掌握军中筛选方法设计 3掌握平菌种的选育 二、实验原理 乳酸菌是指以糖为原料,属于真细菌纲真细菌目中的乳酸细菌科。乳酸细菌科根据细胞呈球状或呈杆状,又分成乳酸杆菌族和链球菌族。 在BCG 牛乳培养基琼脂平板上,乳酸菌菌落大约1-3 mm,圆形隆起,表面光 的溶滑或稍粗糙,呈乳白色、灰白色或暗黄色;在产酸菌落周围还能产生CaCO 3 解圈。乳酸菌革兰氏染色呈阳性,涂片镜检细胞杆状或链球状。 乳酸杆菌呈杆状,成单杆、双杆或长丝状;乳酸杆菌,呈球状,成对或短链或长链状。乳酸菌革兰氏染色后呈蓝紫色。 平板涂布法平板涂布法是将样品经稀释之后,其中的微生物充分分散成单个细胞,取一定量的稀释液接种到平板上,经过培养,由每个单个细胞生长繁殖而形成肉眼可见的菌落,即一个但菌落代表原样品中的一个单细胞。 生理盐水:称取9g氯化钠,溶解在少量蒸馏水中,稀释到1000毫升。 四、实验器材与试剂 含乳酸菌的酸奶、结晶紫、卢哥氏碘液、95%乙醇、蕃红溶液、灭菌CaCO3粉末、NaCl; BCG牛乳培养基:(A)溶液:脱脂乳粉100g,水500mL,加入1.6%溴甲酚绿(B.C.G)乙醇溶液1mL,80℃灭菌20min。(B)溶液:酵母膏10g,水500mL,琼脂20g, pH6.8, 121℃湿热灭菌20min。以无菌操作趁热将(A)、(B)溶液混合均匀后倒平板。 1000ml烧瓶一个, 无菌培养皿9个, 500ml容量三角瓶2个,25ml无菌移液管1只,20ml无菌试管7只,1ml无菌移液管6只,培养基分装器一个,玻棒2根, 无菌涂布器3只,酒精灯一盏,接种环一个,天平,牛角匙,漏斗,漏斗架,载玻片,盖玻片,pH试纸若干,液体石蜡,棉塞,吸管,牛皮纸,线绳、标签等。 五、实验步骤 1.菌悬液的配制 取1洁净三角瓶,盛以225ml生理盐水;7只洁净试管,各盛9ml的生理盐水;加塞包扎于在103kPa 121℃高压蒸汽灭菌20Min,得到无菌生理盐水。

乳酸菌的提取和鉴定

酸奶中乳酸菌的筛选试验 一、实验目的:熟悉从酸奶中分离和纯化乳酸菌的一般方法 二、实验原理: 市场销售的酸奶主要含乳酸菌,乳酸菌的主要作用是把牛奶中乳糖发酵成乳酸,此外酸奶中还含有其他球菌,利用它产酸等性质可以分离乳酸菌,分离培养基一般添加蛋白胨、酵母膏提供氮源、维生素、生长因子;葡萄糖为可发酵糖类;磷酸氢二钾为酸碱缓冲剂;柠檬酸铵、硫酸镁、硫酸锰、亚硫酸铁、吐温-80和乙酸钠为培养各种乳酸菌提供生长因子,其成分还能抑制某些杂菌;琼脂是培养基的凝固剂。、也常常加入醋酸盐,因醋酸盐能抑制部分细菌生长,对乳酸菌无害。培养基中添加碳酸钙,乳酸溶解培养基中的碳酸钙形成透明圈,作为分离鉴别的依据。 .筛选方法:.溶钙圈法:利用一些产酸类细菌在含CaCO3 的培养基上产生CaCO3 溶解圈,从而筛选出这些产酸类细菌,可用于乳酸菌的筛选。其中培养基中加入CaCO3 的作用是:①鉴别能产生酸的细菌;②中和产生的酸,以维持培养基的PH、更利于乳酸菌的生长和分离 三、实验药品及仪器 牛肉膏、蛋白胨、酵母膏、葡萄糖、乳糖、吐温-80、柠檬酸二铵、CaCO3 、K2HPO4 NaAc·3H2O、MgSO4·7H2O、MnSO4·H2O、琼脂、结晶紫染色液、碘液、95%乙醇、石蜡、蒸馏水。 仪器:超净工作台、电子显微镜、接种环、恒温培养箱、接

种环、培养皿、涂布环、高压锅、试管、微波炉、电子天平、离心机 四培养基类型 ①改良MRS 培养基(乳酸菌分离培养基):牛肉膏10g,蛋白胨10g,酵母膏5g,葡萄糖20g,吐温-80 1.0ml(它是一种很好的乳化剂和分散剂也就是说它的作用就是是培养基的营养成分更加的均匀就是对营养成分的再一次优化),K 2HPO4 2g,NaAc·3H2O 5g,柠檬酸二铵2g,MgSO4·7H2O 0.58g,MnSO4·H2O 0.25g,补蒸馏水至1000ml(固体培养基中加琼脂 1.5%-2%),调pH 至6.4±0.2,121℃高压灭菌15min ②改良MC 培养基(乳酸菌选择培养基):牛肉膏5g,蛋白胨5g,酵母膏5g,葡萄糖20g,乳糖20g,CaCO3 10g,琼脂20g,中性红0.05g(指示剂),最终pH6.5±0.2,补蒸馏水至1000ml,121℃高压灭菌15min。 配制方法:1把除CaCO3以外的成分称量溶解后.调PH至6.2~6.4; 2.称取20g CaCO3加入到100mL蒸馏水中,制成CaCO3乳浊液; 3.将培养基和CaCO3乳浊液分开灭菌; 4.倒平板前,待培养基融化冷却后,平板上加入一定量的CaCO3乳浊液,晾干了以后再接种。 五、实验流程 1、吸取酸奶1ml 2、10 倍梯度稀释平板涂布(改良MC Medium) 3、厌氧培养(28℃培养48h)待形成菌落 4、挑取溶钙圈较大的单菌落→ 观察、记录菌落形态与特征 5、Improved MC Medium 划线分离纯化 6、选取溶钙圈较大的单菌落进行G+染色 7、革兰氏阳性菌(G+菌)→ 记录菌株细胞形态

乳酸菌得分离、纯化与鉴定

乳酸菌得分离、纯化与鉴定 第一部分:乳酸菌得分离、纯化 一、实验器材: 1、实验药品新鲜乳酸饮料(市售)、脱脂奶粉、蔗糖、1、6%溴甲酚绿乙醇溶液(溴甲酚绿、无水乙醇)、酵母膏、琼脂、革兰氏染液(结晶紫染液、卢戈氏碘液、95%乙醇、沙黄)、75%乙醇、香柏油、1mol/L NaOH、1mol/L HCl、碳酸钙; 0、4gNaOH固体、4、2ml浓HCL(分析纯) 、20gCaCO3固体、酵母膏20g 、琼脂30g 香柏油、脱脂奶粉100g 、蔗糖10g; 2、仪器与设备高压蒸汽灭菌锅、光学显微镜、培养箱、pH试纸、酸乳瓶、培养皿(φ9或φ12)、试管、300ml三角瓶(带玻珠)、移液管、天平、500ml锥形瓶、250ml锥形瓶、250ml烧杯。 二、实验步骤: 1、培养基配制(BCG牛乳培养基): (A)溶液:取脱脂乳粉100g,水500ml,加入1、6%溴甲酚氯乙醇溶液1ml,混合均匀后分装入三角瓶于高压蒸汽灭菌锅80℃灭菌20 min;(1、6%溴甲苯酚绿(BCG)乙醇溶液用1、6g溴甲酚绿加入20ml无水乙醇中,再加水至100ml制成) (B)溶液:酵母膏10g,水500ml,CaCO3 10g,琼脂20g,加热溶解,用精密pH试纸调节pH到6、8,分装入三角瓶后在103kPa 121℃高压蒸汽灭菌20Min。 以无菌操作趁热将(A)(B)溶液均匀混合。 2、药品配制 2、1 结晶紫:结晶紫乙醇饱与液(结晶紫2g溶于20ml 95%乙醇中)20ml,1%草酸氨水溶液80ml。将两液混匀,放置24小时后过滤即可。 2、2 卢哥氏碘液:碘1g,碘化钾2g,蒸馏水300ml。先将碘化钾溶于少量蒸馏水中,然后加入碘使之完全溶解,再加入蒸馏水300ml即成。 2、3 蕃红溶液:番红2、5g,95%乙醇100ml,溶解后存于密闭得棕色瓶中。用时取20ml与80ml蒸馏水混匀即可。 2、4 0、1%得吕氏美蓝染液:A液:美蓝0、3g,95%乙醇300ml;B液:0、01% KOH 100ml。混合A与B液即成,按1:100稀释即可。 2、4 生理盐水:称取9g氯化钠,溶解在少量蒸馏水中,稀释到1000毫升。 3、菌悬液得配制

乳酸菌菌种的分离筛选方法

乳酸菌菌种的分离筛选方法乳酸细菌是一类能利用发酵糖产生大量乳酸的细菌通称。为兼性厌氧菌,杆状或球状,革兰氏阳性菌,无芽孢,不运动。营养要求高,需要提供丰富的肽类氨基酸维生素。在琼脂表面或内层形成较小的白色或淡黄色的菌落。 通常用作为有益微生物的菌种有乳酸乳杆菌、干酪乳杆菌、植物乳杆菌、嗜酸乳杆菌、粪肠球菌、乳酸片球菌、双歧杆菌、屎肠球菌、戊糖片球菌等。 乳杆菌常用MRS琼脂作半选择培养基。当乳杆菌仅是复杂区系中的部分菌类 时,SL培养基常用作为选择性培养基。对于芽孢乳杆菌常用GYP培养基,链球菌有TYC培养基、MS培养基。M17培养基被用作乳球菌的分离培养基。 嗜酸乳杆菌属于乳杆菌属的一个种。其特性为:杆菌,两端圆,不运动,无 鞭毛。粪肠球菌为革兰氏阳性,圆形或椭圆形。 乳酸片球菌细胞呈球状,直径0.6~1.0μm,在直角两个平面交替形成四联状,一般细胞成对生,单生者罕见,不成链状排列。革兰氏阳性,不运动,兼性厌氧。在MRS培养基上菌落小,呈白色。沿洋菜穿刺线的生长物呈丝状。 乳酸菌在一般琼脂培养基上形成微小菌落,不易观察,所以分离时先富集培养并选择合适的培养基。分离培养基一般添加西红柿、酵母膏、吐温-80等物质,也常常加入醋酸盐,因醋酸盐能抑制部分细菌生长,对乳酸菌无害。 培养基中添加碳酸钙,乳酸溶解培养基中的碳酸钙形成透明圈,作为分离鉴别的依据,通过对生成的乳酸量进行性能鉴定。 乳酸菌生长繁殖时需要多种氨基酸,维生素及微氧,一般菌落比较小。分离培养基一般可添加西红柿酵母膏油酸吐温等物质,均具有促进生长作用。也常常添加醋酸盐抑制有些细菌的生长,对乳酸菌无害。 一.筛选方法: 1.溶钙圈法: 利用一些产酸类细菌在含CaCO3的培养基上产生CaCO3溶解圈,从而筛选出这些产酸类细菌,可用于乳酸菌的筛选。 其中培养基中加入CaCO3的作用是:①鉴别能产生酸的细菌;②中和产生的酸,以维持培养基的PH。 筛选过程:样品预处理→梯度稀释至10-6→选择合适的稀释度涂布→37℃培养

PCR技术在乳酸菌分类鉴定中的应用

PCR技术在乳酸菌分类鉴定中的应用 王庭柱,高学军,杨振宇 东北农业大学教育部乳品科学重点实验室(150030) E-mail:wangtingzhu1980@https://www.doczj.com/doc/028627425.html, 摘要:近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和生物信息学的迅速发展,特别是作为生物技术里程碑的PCR技术以及核酸测序和电泳技术的不断改进与完善,产生了许多新的分类学方法,如RAPD、PCR-RFLP、T-RFLP、ARDRA、PCR-SSCP、PCR-DGGE、PCR-TGGE、AFLP、REP-PCR、S-PCR、LCR、LH-PCR、SBCS以及小卫星序列多态性和序列同源性分析等。本文即论述了这些技术在乳酸菌分类鉴定中的应用及其优势和局限性。 关键词:乳酸菌,PCR,分类,鉴定,分子生物学 1. 引言 乳酸菌(lactic acid bacteria, LAB)是一大类缺乏细胞色素、糖代谢主要以乳酸为终产物的革兰氏阳性非芽孢细菌,其过氧化氢酶反应为阴性、耐氧耐酸、营养要求复杂并且严格发酵。LAB这个名称就细菌分类学而言实属一个非正式、非规范的名称。目前从自然界中已发现的这类细菌在分类学上至少可划分为23个属,涉及到的有关菌种则更多,其代表性的菌属有乳杆菌属、乳球菌属、链球菌属、双歧杆菌属、肠球菌属、明串珠菌属、气球菌属、肉杆菌属、酒球菌属、足球菌属、四体球菌属和漫游球菌属等[1,2]。 传统的LAB鉴定方法主要依赖于表型分析,包括形态学观察、生长需要及特性、发酵图谱、细胞壁蛋白分析、血清学以及脂肪酸甲基酯分析等,其中有些技术已被证明适用于某些LAB的鉴定,但是也普遍意识到表型分析的一些缺点,如重现率及辨识能力低、相似的表型特性并不等同于相似的或者关系密切的基因型[3]。表型试验可能的固有问题是,不是每一给定种内的所有菌株都有一个共同的性状,而且即使是同一菌株也可能呈现出一定的生化变异性。此外,实验操作的一点改变也可能产生错误的结果。因此基于表型试验的常规技术并不能对菌株做出明确的鉴定[4]。一般来讲,准确地鉴定一株乳酸菌至菌种的水平,至少需要17种表型实验[5],但是微生态系统的分离株需要更为简单快速的鉴定方法。因此,需要进行表型特性的分子水平研究和遗传特性的研究。 只有分子生物学技术才能解决LAB鉴定的复杂性。近年来发展起来的核酸技术如DNA 杂交和特定靶序列的扩增技术,对LAB的鉴定是一种改进和补充。在LAB分类学方面,代表性的遗传学方法是限制酶分析(restriction enzyme analysis, REA)的多态性(如PFGE、RFLP 和核糖分型)和PCR技术[3]。REA是进行基因组DNA的限制性内切酶消化。脉冲场凝胶电泳(pulsed-field gel electrophoresis, PFGE)是经酶切后,分离出大量的基因组片段;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estriction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 RFLP)指的是酶切后含同源序列的酶切片段在长度大小或数目上的差异;而核糖分型(Ribotyping)是以rDNA和/或其间隔区域作为探针,与基因组限制片段进行杂交。PFGE是菌株分类中最有识别力的方法,但是基因组DNA的所有限制片段的完全分离是个困难;迄今,最佳辨识力的遗传探针是种特异性的[6];而PCR技术以及以PCR为基础的遗传指纹技术和群落分析技术甚至可以进行高度菌株特异性的LAB鉴定。 PCR技术的创立打开了LAB快速鉴定的大门,其不仅操作简便、快速可靠并且灵敏高效,而且还克服了对培养的依赖性(自然界中有85~99.9%的微生物至今还不能进行纯培

乳酸菌的分离、纯化与鉴定

乳酸菌的分离、纯化与鉴定 第一部分:乳酸菌的分离、纯化 一、实验器材: 1. 实验药品新鲜乳酸饮料(市售)、脱脂奶粉、蔗糖、1.6%溴甲酚绿乙醇溶液(溴甲酚绿、无水乙醇)、酵母膏、琼脂、革兰氏染液(结晶紫染液、卢戈氏碘液、 95%L 醇、沙黄)、15/乙醇、香柏油、1mol/L NaOH、1mol/L HCI、碳酸钙;0.4gNaOH固体、4.2ml浓HCL(分析纯)、20gCaCO3固体、酵母膏20g、琼脂30g 香柏油、脱脂奶粉100g、蔗糖10g ; 2. 仪器与设备高压蒸汽灭菌锅、光学显微镜、培养箱、 pH试纸、酸乳瓶、培养皿(?9或? 12)、试管、300ml三角瓶(带玻珠)、移液管、天平、500ml 锥形瓶、250ml 锥形瓶、250ml烧杯。 二、实验步骤: 1. 培养基配制(BCG牛乳培养基): (A)溶液:取脱脂乳粉100g,水500ml,加入1.6%溴甲酚氯乙醇溶液1ml, 混合均匀后分装入三角瓶于高压蒸汽灭菌锅 80C灭菌20 min ; (1.6%溴甲苯酚绿(BCG 乙醇溶液用1.6g溴甲酚绿加入20ml无水乙醇中,再加水至100ml制成)(B)溶液:酵母膏10g,水500ml, CaCO3 10g琼脂20g,加热溶解,用精密pH 试纸调节pH到6.8,分装入三角瓶后在103kPa 121 T高压蒸汽灭菌 20Mi n。 以无菌操作趁热将(A)(B)溶液均匀混合。 2. 药品配制 2.1结晶紫:结晶紫乙醇饱和液(结晶紫 2g溶于20ml 95%^醇中)20ml, 1%莊酸氨水溶液80ml。将两液混匀,放置24小时后过滤即可。 2.2卢哥氏碘液:碘1g,碘化钾2g,蒸馏水300ml。先将碘化钾溶于少量蒸馏水中,然后加入碘使之完全溶解,再加入蒸馏水300ml即成。 2.3蕃红溶液:番红2.5g , 95%^醇100ml,溶解后存于密闭的棕色瓶中。用时取20ml 与80ml蒸馏水混匀即可。 2.4 0.1%的吕氏美蓝染液:A液:美蓝0.3g ,95%^醇300ml; B液:0.01% K0H100ml。混合A和B液即成,按1: 100稀释即可。 2.4生理盐水:称取9g氯化钠,溶解在少量蒸馏水中,稀释到 1000毫升。

乳酸菌菌株鉴定

分子生物学实验作业 ——用分子生物学方法鉴定菌株 专业:生物化工 姓名:王晓娜 学号:1043111039

鉴定一株乳酸菌菌株 一、实验目的和方法 采用RAPD指纹图谱方法鉴定一株乳酸菌菌株 二、实验材料 2.1 菌株 实验给定的菌株 2.2 试剂 Taq DNA聚合酶、DNA电泳buffer、引物、dNTP、模板DNA

2.3 仪器 台式离心机,PCR仪,稳压稳流电泳仪,紫外检测仪,凝胶成像系统 三、实验步骤 3.1 制备细菌DNA样品 收集菌悬液于1.5mlepp管中,5 000r/min离心5min。去上清,在沉淀中加入567微升 TE缓冲液、30微升10%的SDS、5微升10mg/ml 的溶菌酶后,37℃水浴3h。再加入3微升20mg/ml的蛋白酶K,37℃水浴lh。加入100微升5mol/l NaCl,80微升CTAB/NaCl溶液,65℃水浴10min。加入等体积的氯仿/异戊醇,12 000r/min离心5min。取上清,加入等体积酚/氯仿/异戊醇,12 000r/min离心5min。取上清,加入2倍体积的冰乙醇,12 000r/min离心10rnin,沉降DNA。去上清,将沉淀吹干,用100微升TE缓冲液(pH8.0)溶解。取l微升 DNA样品,稀释200倍后,紫外测定0D260和0D280。选取浓度1.8≤0D26l/0D280≤2.0的样品。然后,将DNA浓度稀释至48ng/μl作为模板备用。 3.2 PCR反应 扩增体积为25μl (含TapDNA聚合酶2u,10×PCR reaction buffer 2μl,dNTP 2μl,引物lμl,模板DNA 1μl)。扩增程序为:94℃预变性5min,94℃变性1min,38℃复性lmin,72℃延伸2min,进行40个循环后72℃延伸10min。取12μl扩增产物进行电泳,电压为100V,琼脂糖凝胶为l%(0.5×TBE)电泳30—40min,用凝胶成像系统观察

乳酸菌的分离纯化与鉴定

乳酸菌的分离、纯化与鉴定 第一部分:乳酸菌的分离、纯化 一、实验器材: 1、实验药品新鲜乳酸饮料(市售)、脱脂奶粉、蔗糖、1、6%溴甲酚绿乙醇溶液(溴甲酚绿、无水乙醇)、酵母膏、琼脂、革兰氏染液(结晶紫染液、卢戈氏碘液、95%乙醇、沙黄)、75%乙醇、香柏油、1mol/L NaOH、1mol/L HCl、碳酸钙; 0、4gNaOH固体、4、2ml浓HCL(分析纯) 、20gCaCO3固体、酵母膏20g 、琼脂30g 香柏油、脱脂奶粉100g 、蔗糖10g; 2、仪器与设备高压蒸汽灭菌锅、光学显微镜、培养箱、pH试纸、酸乳瓶、培养皿(φ9或φ12)、试管、300ml三角瓶(带玻珠)、移液管、天平、500ml锥形瓶、250ml锥形瓶、250ml烧杯。 二、实验步骤: 1、培养基配制(BCG牛乳培养基): (A)溶液:取脱脂乳粉100g,水500ml,加入1、6%溴甲酚氯乙醇溶液1ml,混合均匀后分装入三角瓶于高压蒸汽灭菌锅80℃灭菌20 min;(1、6%溴甲苯酚绿(BCG)乙醇溶液用1、6g溴甲酚绿加入20ml无水乙醇中,再加水至100ml制成) (B)溶液:酵母膏10g,水500ml,CaCO3 10g,琼脂20g,加热溶解,用精密pH试纸调节pH到6、8,分装入三角瓶后在103kPa 121℃高压蒸汽灭菌20Min。 以无菌操作趁热将(A)(B)溶液均匀混合。 2、药品配制 2、1 结晶紫:结晶紫乙醇饱与液(结晶紫2g溶于20ml 95%乙醇中)20ml,1%草酸氨水溶液80ml。将两液混匀,放置24小时后过滤即可。 2、2 卢哥氏碘液:碘1g,碘化钾2g,蒸馏水300ml。先将碘化钾溶于少量蒸馏水中,然后加入碘使之完全溶解,再加入蒸馏水300ml即成。 2、3 蕃红溶液:番红2、5g,95%乙醇100ml,溶解后存于密闭的棕色瓶中。用时取20ml与80ml蒸馏水混匀即可。 2、4 0、1%的吕氏美蓝染液:A液:美蓝0、3g,95%乙醇300ml;B液:0、01% KOH 100ml。混合A与B液即成,按1:100稀释即可。

乳酸菌的分离和初步鉴定

乳酸菌的分离和初步鉴定 刘海音张超 (长春师范学院生物系,长春,130032) 摘要:本文采用BCG牛乳培养基琼脂平板筛选乳酸菌,经过连续6次以上的传代,以达到分离提纯,镜检时观察到链球状和杆状两种形状。为了鉴定分离出的菌种,做了一系列的生理生化反应实验,如吲哚试验的反应结果为阴性,糖发酵试验的反应结果为阳性。此外还进一步做了小型发酵实验,检测出了乳酸的存在⑴。以上实验结果符合乳酸菌的特征,从而证实该分离出的菌种为乳酸菌,杆状的叫做短乳杆菌,链球状的叫做乳链球菌。 关键词:乳酸菌分离鉴定 乳酸菌为一群可发酵碳水化合物以获取能量,并生成大量乳酸的一类细菌的总称。利用发酵技术保藏食品,最典型的是通过乳酸菌的发酵。这在发酵乳工业中已经得到广泛的应用。利用天然的或经筛选的乳酸菌发酵,已经生产出多种不同类型的发酵乳。因而分离和鉴定乳酸菌对人类的生产和生活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报告采用BCG牛乳培养基琼脂平板筛选和分离乳酸菌,利用镜检观察到了链球状和杆状两种形状。通过吲哚试验和糖发酵试验以及小型发酵实验证明该菌种为乳酸菌,杆状的叫做短乳杆菌,链球状的叫做乳链球菌 1.材料和方法 1.1材料 1.1.1选用沈阳乳业有限责任公司乳品一厂生产的辉山纯酸奶 1.1.2 培养基 BCG牛乳培养基 A(溶液):脱脂奶粉100g, 水500 ml, 加入1.6%溴甲酚绿(B.C.G)乙醇溶液1 ml, 80 摄氏度灭菌20 min. B(溶液):酵母膏10 g, 水500 ml, 琼脂20 g, PH : 6.8 121摄氏度灭菌20 min 以无菌操作趁热将A ,B 溶液混合均匀后倒平板。 乳酸菌培养基 牛肉膏5 g , 酵母膏5 g , 蛋白胨10 g ,葡萄糖10 g , 乳糖5 g , 氯化钠5 g , 水1000 ml , PH : 6.8 121摄氏度湿热灭菌20 min 蛋白胨水培养基

病原菌的分离鉴定及其疫苗的制备

一、实验目的 熟悉水产细菌性病原的分离、培养、纯化与鉴定的基本方法,了解所分离细菌性病原的形态特征及培养特点,了解细菌性灭活疫苗制备的基本过程。 二、实验材料 患白内障病虎纹蛙(或其他患细菌性疾病的水产动物)、健康虎纹蛙、脑膜炎败血黄杆菌(虎纹蛙白内障病的病原) 三、实验药品、用具 2216E 琼脂平板、 2216E 琼脂斜面、福尔马林、无菌蒸馏水、生理盐水、磷酸缓冲液、接种环、解剖刀、剪刀、镊子、滴管、纱布、白瓷盘、酒精棉球、灭菌试管、 96 孔板、注射器、酒精灯、离心机(包括离心管)、水族箱、记号笔 四、实验操作程序 (一)病原菌的分离与鉴定 1 .培养基的制备 ( 1 )普通肉汤培养基: 按以下剂量称取各种试剂(先称取盐类再称蛋白胨及牛肉膏),置于铝锅或搪瓷缸中。 牛肉膏 5g 磷酸氢二钾 1g 蛋白胨 10g 蒸馏水 1000ml 氯化钠 5g pH 7 . 4 ~ 7 . 6 初配好的培养基呈酸性故要用 NaOH 调整。将 pH 测定后的肉汤培养基用滤纸过滤,将过滤好的肉汤分装试管、盐水瓶、三角烧瓶等容器,待灭菌。 ( 2 )普通营养琼脂培养基 普通肉汤 1000ml

琼脂 20g 琼脂是由海藻中提取得一种多糖类物质,对病原性细菌无营养作用,但在水中加温可融化,冷却后可凝固。在液体培养基中加入琼脂 1 . 5 ~ 2 %即可固定培养基,如加入 0 . 3 ~ 0 . 5 %则成半固体培养基。 将称好的琼脂加到普容肉汤中,加热煮沸,待琼脂完全融化后,将 pH 调至 7 . 4 ~ 7 . 6 。琼脂融化过程中需不断搅拌,并控制火力,不使培养基溢出或烧焦,并注意补充蒸发掉的水份。 加热溶解好的培养基可用滤纸进行过滤,固体培养基要用 4 层纱布趁热过滤(切勿使培养基凝固在纱布上),之后按实验要求,将配制好的培养基分装入试管或三角瓶中,包扎好待灭菌,将培养基置于高压蒸汽锅内,121 ℃ 灭菌 15 ~ 30min ,趁热将试管口一端搁在玻棒上,使之有一定斜度,凝固后即成普通琼脂斜面,也可直立,凝固后即成高层琼脂。 盐水瓶中的普通琼脂以手掌感触,若将瓶紧握手中觉得烫手,但仍能握持者,此即为倾倒平皿的合适温度( 50 ~60 ℃ ),每只灭菌培养皿倒入约 15 ~ 20ml ,将皿盖盖上,并将培养皿于桌面上轻轻回转,使培养基平铺于皿底,即成普通琼脂平板。 培养基中的某种成分,如血清、糖类、尿素、氨基酸等在高温下易于分解、变性,故应过滤除菌,再按规定的量加入培养基中。 2 .病原菌的分离与培养 分离病原菌的材料要求是具有典型患病症状的活的或刚死不久的患病生物,病原菌的分离方法如下。 体表分离:先将病灶部位表面用 70% 酒精酒精棉球擦拭消毒或取病灶部分小片或用经酒精灯灼烧的解剖刀烫烧消毒,再用接种环刮取病灶深部组织或直接挑取部分深部患病组织,接种于普通肉汤培养基增菌或直接在普通琼脂平板上划线分离。 内部组织器官:用 70 %酒精浸过的纱布覆盖体表或用酒精棉球擦拭,进行体表消毒,无菌打开病鱼的腹腔,以肝、肠、心脏等脏器为材料,先将拟分离病原的部位表面用 70% 酒精棉球擦拭或用经火焰上灼烧

乳酸菌的鉴定

乳酸菌的鉴定 吲哚试验 1).试管标记:取装有蛋白胨水培养基的试管2支,分别标记乳酸菌和空白对照。 2).接种培养:以无菌操作分别接种少量菌苔到标记乳酸菌的试管中,标记有空白对照的不接种,置37摄氏度恒温箱中培养24~48小时。 3).观察记录:在培养基中加入乙醚1~2 ml ,经充分振荡,使吲哚萃取至乙醚中,静置片刻后乙醚层浮于培养液的上面,此时沿管壁缓慢加入5~10滴吲哚试剂,如有吲哚存在,乙醚层呈玫瑰色,此为吲哚试验阳性反应,否则为阴性反应。 糖发酵试验 1).试管标记:取分别装有葡萄糖,蔗糖发酵培养液试管各2支,每种糖发酵试管中分别标记乳酸菌和空白对照。 2).接种培养:以无菌操作分别接种少量菌苔至以上各相应试管中,每种糖发酵培养液的空白对照均不接菌。将装有培养液的杜氏小管倒置试管中,置37摄氏度恒温培养箱中培养24小时,观察结果。 3).观察记录:与对照管比较,若接种培养液保持原由颜色,其反映结果为阴性;如果培养液呈黄色,反映结果为阳性。培养液中的杜氏小管内有气泡为阳性反应,杜氏小管内没有气泡为阴性反应。 1.2.3 乳酸的检测 选用已经分离的菌种做小型发酵实验,取发酵液的上清液约10 ml于试管中,加入10%硫酸1 ml ,再加2%高锰酸钾 1 ml ,此时乳酸转化为乙醛,把事先在含氨的硝酸银溶液中侵泡的滤纸条搭在试管口中,微火加热试管至沸,观察滤纸变化。 1.结果和分析 2.1 乳酸菌的分离提纯 在平板上出现了圆形稍扁平的黄色菌落,周围培养基变为黄色,初步定为乳酸菌⑴,取出少量在显微镜下 观察到了链球状和杆状两种形状(如图一 2.2乳酸菌的鉴定 该菌种的菌落为圆形稍扁平的黄色菌落,有杆状和链球状两种形状。在吲哚试验中,加入菌种的试管无任何变化,证明为阴性反应(如图二)。 说明该菌不具有分解色氨酸产生吲哚的能力。也说明此菌种不是大肠杆菌,因为大肠杆菌的吲哚试验证

分子技术在食品乳酸菌分类和鉴定中的应用

分子技术在食品乳酸菌分类和鉴定中的应用 近年来,乳酸菌的各种菌株用于多种食品和益生产品。由于乳酸菌的益生功效为菌株依赖性,而单纯采用表型鉴定方法都无法准确鉴别到种属水平。而基于DNA的基因型鉴定技术,因其检测的准确、稳定和灵敏可以实现乳酸菌种属甚至菌株水平的分类和鉴别。本文对目前的主要分子技术在乳酸菌菌株分类和鉴定中 的应用做一综述。 标签: 乳酸菌;益生菌;鉴定;食品;分子技术 随着人们生活品质的提高,人们广泛关注益生菌食品。益生菌是指一类活的,摄入足够量就可以通过改善肠道微生态平衡而促进人体健康的微生物。目前益生菌中应用较多的是乳杆菌和双歧杆菌。益生菌功效主要集中在维持和调节机体的正常肠道菌群上并由此产生一系列的益生作用,但其益生功效为菌株依赖性。由中国疾控中心营养与食品安全所牵头的研究结果证实,含有B益畅菌(即双歧杆菌DN173010)的酸奶能缩短肠道传输时间,对肠易激综合征人群、便秘人群的胃肠道有明显的改善效果。由于不同菌株改善肠道的机制不同,所以对乳酸菌在菌株水平的鉴定就至关重要。传统的表型法鉴定主要建立在形态学及生理生化特征基础上,但因其种间生化性状相似,单纯使用该法往往无法准确区分各个种。随着分子标记技术的发展,基因型鉴定法以核酸为检测对象,因其更加灵敏和准确而被国内 外学者用于乳酸菌的鉴定。 1 乳酸菌 乳酸菌是存在于人体内的益身菌。按照生化分类法,用于食品中乳酸菌分为5个属:乳秆菌属、双歧杆菌属、链球菌属、明串珠菌属(Leuconostoc)和汁球菌属,每个属包括多种菌种,某些菌种还包括数个亚种。目前益生菌产品中应用较多的是乳杆菌属(Lactobacillaceae L)和双歧杆菌属(Bifidobacteria B)。乳杆菌属中同型发酵乳秆菌包括:德氏乳杆菌(L.delbrueckii)、保加利亚乳杆菌(L.bulgaricus)、瑞士乳秆菌(L.helveticus)、嗜酸乳秆菌(L.acidophilus)和干酪乳杆菌(L.casei);异型发酵乳杆菌包括:短乳秆菌(L.brevis)和发酵乳杆菌(L.fermentum),主要用于发酵工业。双歧杆菌属目前已知的双歧秆菌有24种,而应用于发酵乳制品生产的仅有5种包括:两歧双歧秆菌(B.bifidum)、长双歧杆菌(B.longum)、短双歧秆菌(B.breve)、婴儿双歧秆菌(B.infantis)和青春双歧杆菌(B.adolescentis),它们都存在于人的肠道内。2001年我国卫生部公布的可用于保健食品的益生菌菌种包括:B.bifidum、B.infantis、B.longum、B.breve、B.adolescentis、L.bulgaricus、L.acidophilus、干酪乳杆菌干酪亚种(L.Casei subsp.casei)、嗜热链球菌(Streptococcus thermophilus)。

动物检验检疫学 实验一 动物病原细菌的分离与鉴定

实验一动物病原细菌的分离与鉴定 一、实验目的 了解动物病原细菌的分离、鉴定的常规程序与基本方法 二、实验原理 初步分离鉴定:利用细菌在特定的选择培养基上的生长特性,观察细菌培养特征; 确定细菌的血清型、毒力因子:血清学检测或PCR检测技术 大肠杆菌的培养特征:37℃,培养24h,各种培养基生长特征: 普通营养琼脂平板:白色圆形,隆起,中等大小 麦康凯琼脂:红色、圆形、隆起、光滑、湿润、边缘整齐、中等大小 糖铁琼脂斜面培养基:底层变黄,产酸产气 伊红美蓝培养基:黑色、金属光泽 革兰氏染色:革兰氏阴性、分散或成对排列、两端钝圆的短杆菌 血清学鉴定:玻片凝集实验:颗粒性抗原与相应抗体结合出现凝集沉淀。大肠杆菌中,为了避免K抗原对O抗原凝集的抑制作用,利用O抗原的耐热性高于K抗原,实验前进行、高压或煮沸处理。 三、实验材料 1)材料:可疑病料,需提前三天提供小鼠 2)菌株:致病性大肠杆菌菌株 3)试剂:营养肉汤、营养琼脂、CT-SMAC琼脂、TSI琼脂、伊红美蓝琼脂培养基、IMViC、大肠杆菌O157标准血清、生理盐水、吉姆萨染色液、酒精或棉球。 4)仪器:显微镜、37℃恒温培养箱、酒精灯、接种棒、剪刀、镊子、载玻片、记号笔、口罩、手套。 四、操作步骤 1.分离培养 第一天: 1.)处死小鼠,无菌解剖 2.)观察各脏器是否出现肉眼病理变化; 3.)无菌采集内脏病料,通过无菌操作划线接种于普通琼脂平板、改良山梨醇麦康凯(CT-MAC)琼脂平板各一块,37℃培养24h; 4.)同时无菌挑取一小块病料,直接涂片,吉姆萨染色,油镜观察组织中的细菌特征; 第二天 5.)挑取CT-SMAC典型单个菌落分别接种于TSI琼脂斜面、伊红美蓝琼脂和营养肉汤,37℃培养24h。挑取普通培养基上的菌落进行糖类发酵和IMViC生化实验。 糖(醇)类发酵实验:接种两只葡萄糖发酵培养基、乳糖发酵培养基,麦芽糖发酵培养基,一支接种,一支对照;接好后置于37℃温箱中培养24h。 吲哚(Indol)试验:接种到胰蛋白胨水(含色氨酸)培养基中,37℃培养24-48h。 甲基红(Methyl red)试验:将菌接种到葡萄糖蛋白胨水培养基中,37℃培养48h。 VP(PVoges-Proskauer)试验:将菌种接种到葡萄糖蛋白胨水培养基中,37℃培养48h。 硫化氢试验:将菌以接种针穿刺接种到醋酸铅或柠檬酸铁氨培养基中,37℃培养24h。 柠檬酸盐试验(Citrate utilization):取少量菌种接种到柠檬酸盐培养基上,37℃培养24h。 第三天 1.观察现象,滴定检验

乳酸菌的分离

乳酸菌的分离 一、实验目的: (1)了解乳酸菌的菌落特征及细胞形态; (2)了解乳酸菌的分离及鉴定原理。 二、实验内容: 酸乳中乳酸菌的分离及初步鉴定 (1)从酸乳中分离乳酸菌; (2)对乳酸菌进行初步鉴定。 三、实验器材: 样品:含乳酸菌的酸奶; 培养基:BCG牛乳培养基; 设备:高压蒸汽灭菌锅,电磁炉,恒温培养箱; 仪器用品:1000ml烧杯一个,500ml量筒一个, 无菌培养皿12个, 500ml容量三角瓶2个,25ml无菌移液管1只,20ml无菌试管7只,1ml无菌移液管6只,培养基分装器一个,玻棒2根, 无菌涂布器3只,酒精灯一盏,接种环一个,天平,牛角匙,漏斗,漏斗架,载玻片,盖玻片,pH试纸若干,液体石蜡,棉塞,吸管,牛皮纸,线绳、标签等。 药品:结晶紫,乙醇,草酸氨,碘,碘化钾,番红,番红,NaOH,NaCl。 三、实验原理: 自然条件下,微生物常以群落状态存在,这种群落往往是不同种类微生物的混合体,为了研究某种微生物的特性或者要大量培养或者使用某种微生物,必须从这些混杂的微生物群落中获得纯培养,这些获得纯培养的方法称为微生物的分离和纯化。 培养基是人工配制的适合微生物生长繁殖或积累代谢产物的营养基质,用以培养,分离,鉴定,保存各种微生物和代谢产物。此次分离纯化乳酸菌采用BCG牛乳培养基[3]。 乳酸菌分离目的是要在培养基上出现乳酸菌的单个菌落,为此我们采用以下两种方法: 平板划线法: 平板划线分离法是将混杂在一起的微生物或同一微生物群体中的不同细胞用接种环在平板培养基表面通过划线稀释而得到较多独立分布的单个细胞,经培养后繁殖成单菌落;从而得到待分离菌种的纯种。其原理是将微生物在固体培养基表面多次做”由点到线”稀释而达到分离的目的。 平板涂布法: 平板涂布法是将样品经稀释之后,其中的微生物充分分散成单个细胞,取一定量的稀释液接种到平板上,经过培养,由每个单个细胞生长繁殖而形成肉眼可见的菌落,即一个但菌落代表原样品中的一个单细胞。 革兰氏染色法是根据细菌细胞壁成分不同,脱色效果不同从而可以将细菌区分为G+和G-菌。通过革兰氏染色以及形态学观察,乳酸菌呈紫色,为革兰氏阳性菌;乳酸菌为乳杆菌和乳球菌的混合体。乳酸菌特征[1]: (1)细胞为革兰氏阳性; (2)细胞的形态为球型或杆型; (3)消耗的葡萄糖50%以上产生乳酸。 四、实验准备: 1.培养基配制: (A)溶液:取脱脂乳粉50g,水250ml,加入%溴甲酚氯乙醇溶液,混合均匀后分装入三角瓶于高压蒸汽灭菌锅80℃灭菌20 min; (B)溶液:酵母膏5g,水250ml,CaCO3 5g,琼脂10g,加热溶解,用精密pH试纸调节pH到,分装入三角瓶后在103kPa 121℃高压蒸汽灭菌20Min。 以无菌操作趁热将(A)(B)溶液均匀混合。 2.药品配制[3] 结晶紫:结晶紫乙醇饱和液(结晶紫2g溶于20ml 95%乙醇中)20ml,1%草酸氨水溶液80ml。将两液混匀,放置24小时后过滤即可。 卢哥氏碘液:碘1g,碘化钾2g,蒸馏水300ml。先将碘化钾溶于少量蒸馏水中,然后加入碘使之完全溶解,再加入蒸馏水300ml即成。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