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人教七年级历史上册第4课 夏商周的更替 教学反思

人教七年级历史上册第4课 夏商周的更替 教学反思

人教七年级历史上册第4课 夏商周的更替 教学反思
人教七年级历史上册第4课 夏商周的更替 教学反思

第4课夏商周的更替教学反思

这节课的讲授,使我充分的认识到了自己教学过程中的弊病,也使自己更加清楚地认识到了这一点,这为我以后教学工作的改进,有很大的帮助,希望这节课成为我以后不断改进,不断成长的起点,自认为本节课上的很失败,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考虑问题不够周全,对教学班的课程进度未能及时的了解,对前节课的知识未做补充,就直接引课,造成了学生的冷场和茫然局面,创设情境教学法失败了,应该有的效果未能体现出来。

2.教学过程设计上,以我校的自然分材教学理念为基础,主体进行设计,由于本人对这一理念的理解有欠缺,所以设计了四个自学提示,以问题为导向,主要体现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教师的引导作用来完成本课的学习,但事与愿违,自己的设计和学生的学习不在一个调上,致使课堂教学形式单一,设置的问题学生都在书中能够找到,所以学生没有新鲜感,问题反而为了学生的学习负担,学生学习兴趣不高。

3.从这节课上,我充分体会到了自己不敢放手发动学生自主探究的这一毛病,这也不是一两次了,怕放去收不回了,这也是自己的不自信造成的,老认为自己驾驭课堂的能力不够,所以,就不敢放手。还有一个原因是:老认为学生不懂就要讲,大包大揽的包办了学生该做的事,久而久之,就习以为常了。

4.未能在规定的时间里完成教学任务,就是因为自己讲的过多(都是学生容易懂的),浪费了时间,若能做到学生会的不讲,我的教学就是很大的进步。

综上所述,我在教学中需要改进的地方还有很多,只有在今后工作中努力的使自己教学更有进步。

第4课夏商西周的兴亡教学设计教案

第二单元: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单元时段】 从公元前2070年(夏朝建立)——公元前221年(秦朝建立),夏、商、周时期的历史。 【单元特点】 本单元是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说明由夏朝开始出现国家,到商与西周时期创造青铜文明、春秋战国进入铁器时代,先进技术推动了生产发展和社会变革,进而推动了社会的发展,经济变革又促进了思想的解放和学术的繁荣。 【内容标准】 1、简述夏朝建立的史实,知道禅让制到王位世袭制的演变。 2、了解夏、商、西周三代的更替。说出西周分封制的主要内容。 3、知道春秋争霸和战国七雄的史实。 4、通过商鞅变法,认识战国时期的社会变革。 5、以司母戊鼎等为例,了解中国古代青铜工艺的成就。 6、以都江堰为例,体会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 7、知道甲骨文、金文等字体,知道汉字的演变。 8、知道孔子,了解“百家争鸣”的主要史实。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掌握夏商周时期的更迭过程和基本历史史实;掌握分封制、商鞅变法、百家争鸣等历史概念的意思和内容;掌握夏商周时期在经济和文化方面的成就。 通过学习夏商周时期的兴亡,使学生逐步形成正确的历史时空概念,掌握正确计算历史年代的能力;通过识读“周初分封略图”、“春秋战国形势图”等,培养学生正确识别和使用历史地图的能力;通过对青铜器司母戊鼎、都江堰等的学习,让学生形成丰富的历史想象力和知识迁移能力;通过学习,初步具备阅读、理解和通过多种途径获取并处理历史信息的能力,形成用口头和书面语言,以及图表等形式陈述历史问题的表达能力,形成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得出结论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通过阅读、收集资料和独立思考,让学生能够对历史现象进行初步的归纳、比较和概括,产生对人类历史的认同感,加深对人类历史发展进程的理解;通过讨论、辩论等学习活动,让学生乐于同他人合作,共同探讨问题,交流学习心得;通过创设一些历史情境,拉近历史与现实的距离,让学生运用历史的眼光来分析历史与现实问题,培养对历史的理解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了解夏商周时期的历史,逐步了解中国国情,热爱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形成对祖国历史与文化的认同感,初步树立对国家、民族的历史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培养爱国主义情感;通过对历史人物的了解,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形成健全的人格和正确的价值观;通过了解科技文化成就,逐步形成崇尚科学精神的意识,树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意识。 【重点】 1、夏、商、西周兴亡过程,分封制。 2、著名的青铜器司母戊鼎、水利工程都江堰、甲骨文。 3、齐、晋争霸、商鞅变法。 4、孔子,百家争鸣。 【难点】

1夏商周时期(教学设计)高品质版

七上第二单元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 一、单元教学内容结构框图 二、单元教学内容分析 本单元是七年级历史上册的第二单元,学生经过上一个单元的学习,已初步知道历史事件的基本要素,对学习历史学科有了一定的认识。本单元的内容可概括为:早期国家兴亡→经济发展→春秋争霸→社会变革→科技文化,学生应建立单元整体观念。 从整体来看,夏、商、春秋时期,是中国历史上奴隶社会时期,

战国中国封建社会形成时期。本单元是从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说明由夏朝开始出现国家,到商与西周时期创造青铜文明、春秋战国进入铁器时代,先进技术推动了生产发展和社会变革,进而推动了社会的发展,经济变革又促进了思想的解放和学术的繁荣。 从历史贡献来看,我国夏、商、西周青铜文明,源远流长,表明我国的古代文明具有极强的生命力。春秋战国时期,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促进生产力的提高,引发一系列改革,从而社会制度的变革,封建社会取代奴隶社会,封建制度确立远远早于欧洲。同时,天文、历法、医学的成就在世界上也处于领先。百家争鸣促进了思想的解放和学术的繁荣,对当时社会发展起了推动作用,当中的优秀思想对当今的中国乃至世界仍产生积极的影响。 从价值观引导来看,通过夏、商、周的兴亡,是学生初步认识“得民心者得天下”的道理;通过对两春秋战国争霸中的改革以及商鞅变法更改革的学习,认识到“改革是社会发展的重大推动力”。 三、单元教学目标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掌握夏商周时期的更迭过程和基本历史史实;掌握分封制、商鞅变法、百家争鸣等历史概念的意思和内容;掌握夏商周时期在经济和文化方面的成就。 通过学习夏商周时期的兴亡,使学生逐步形成正确的历史时空概念,掌握正确计算历史年代的能力;通过识读“周初分封略图”、“春秋战国形势图”等,培养学生正确识别和使用历史地图的能力;通过

部编版七上历史第4课 夏商周的更替教案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第4课夏商周的更替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了解夏、商、西周三代更替的基本史实,了解西周分封制的内容和作用,初步梳理历史发展线索。 二、过程与方法 阅读“材料研读”和“相关史事”内容,了解史实;识读西周等级示意图,认识分封制。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初步认识、理解朝代兴衰和更替的规律,帮助学生认识到人心所向是朝代更替的规律。 教学重难点 重点:夏朝的建立与“家天下”;西周的分封制。 难点:分封制的内容和作用。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多媒体展示图片“嫦娥奔月”] 你能讲一讲嫦娥奔月的故事吗?据说故事中嫦娥和后羿是夏朝时期的著名人物。那么夏朝是什么时候建立的呢?夏朝之后紧接着是哪个朝代?我们今天就来了解这段历史吧。 【内容探究】 一、夏朝的建立与“家天下” 师: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禹因治水有功,成为部落联盟的首领,

其部落的势力和影响得到扩大。约公元前2070年,禹结束了部落联盟局面,建立夏王朝。 [多媒体展示“夏朝统治区域示意图”] 师:夏朝的中心统治地区大致在今天的什么范围?夏朝的建立有什么重要意义? 生:夏朝的中心地区主要在今山西南部、河南中西部一带。夏王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标志着中国早期国家的产生。 师:阅读课本第20页正文部分内容,问:世袭制的具体含义又是什么?其确立的标志是什么? 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答出:世袭制指王位、爵号和财产按照家族血缘关系世代继承下去的制度。禹死后,他的儿子启继承父位。从此世袭制代替禅让制教师出示材料:史书上记载,禹建立了一支军队,征服南方三苗,还建立了官僚机构,有“六卿”等官职。那时已有刑法,史书上说“夏有乱政,而作禹刑”。并问:从以上材料中你可以看出夏朝出现了与以前不同的什么政治制度?实质是什么? 生:出现了国家机构(军队、刑法、监狱、政府等)。夏朝的国家机构是用来维护夏王朝统治的工具或手段。 [多媒体展示二里头遗址的“宫殿复原图”“墓葬群”“青铜酒器”等图片] 师:这些历史图片资料说明了什么? 生:反映了夏王朝的阶级分化和等级界限,也反映了夏朝时期的文明进程。 教师播放视频《夏王桀的暴政》,仅供学生简单了解。同学们,我们刚通过视频知道了夏王桀的残暴统治,面对如此君王,你们会怎么办?(推翻它)那么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 《夏商周的更替》优质课教学设计

第4课夏商周的更替教学设计 1 教学分析 【教材分析】 本单元的学习主题《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夏朝的建立标志着早期国家的产生,通过夏朝、商朝和西周三个奴隶制王朝的兴衰,和一个重要的政治制度——西周的分封制,让学生了解中国奴隶社会产生、发展和等级制度的形成。 【学情分析】 七年级学生学生思想活跃、求知欲强,喜欢听故事,形象思维占优势,能够学习一些较为系统的科学知识,喜欢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但知识积累不够丰富,没有掌握学习历史的方法,因此对初一学生学习历史要进行学法指导,培养学生掌握基本历史史实的方法和对历史学科的兴趣,引导学生积极动脑、动手,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 教学重点:夏朝的建立与“家天下”;西周的分封制 教学难点:西周的分封制 2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三字经(节选) 夏有禹,商有汤。周武王,称三王。夏传子,家天下。四百载,迁夏社。汤伐夏,国号商。六百载,至纣亡。周武王,始诛纣。八百载,最长久。周辙东,王纲坠。 朗读三字经,提问学生三字经里提到的朝代,以解释三字经为问题载体,进行第4课《早期国家的产生和发展》的学习。 设计意图: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把新旧知识联系起来,让学生理解政治制度的变化是社会变革的一个方面,学生能以顺应的心态进入新课的学习。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夏朝的建立与“家天下” 夏传子,家天下。四百载,迁夏社。 1.学生自主学习:阅读教材,了解归纳夏朝建立的时间、地点、建立者。 提示:约公元前2070年;阳城;禹。 2.教师提问:禹建立夏朝的意义有哪些? 提示:夏朝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王朝。 设计意图:充分利用教科书,指导学生独立看书、看图,培养阅读能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3.问题思考:禹通过禅让制成为部落首领,那么在夏朝建立后,有没有继续通过禅让制选出下一任君王呢?三字经中的“夏传子,家天下”这句话又是什么意思呢?

第4课 夏商周的更替

七年级上历史ls-18-07-001 第二单元夏商周时期: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 第4课夏商周的更替 编订人:魏开宝审定人:文综组时间:2018-09-21 班级:组别:组名:姓名:__________ 【学习目标】 1. 知道夏朝的建立,标志着国家的产生。 2.知道夏商周三代的更替。 3. 了解西周的分封制及其作用 【重难点】 重点:夏、商、西周的更替;西周的分封制。 难点:西周的分封制。 【学法指导】 通过制作表格、讨论等方法,对夏商西周的更替进行探究性的学习;通过精读教材的方法,对西周的分封制的相关知识进行归纳和理解 【知识链接】 前面我们学习了中国古代史史前时期(距今约170万年-公元前2070年)的历史,今天我们来开始学习中国古代史夏商周时期的历史。 【学习过程】 [知识梳理] 知识点一、夏朝 (一)、建立 1、时间:约。建立者:。都城:。 2、历史地位: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个王朝。 (二)、世袭制 1、建立者:。 2、含义:指王位、爵号和财产按照家族世代继承下去。 (三)、灭亡:夏朝后期,商的首领联络周围部族起兵攻伐夏王, 大败,夏王朝灭亡。 探究1、为什么说夏朝的建立,标志着中国王朝(国家)的产生?

探究2、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是谓大同。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是谓小康。──《礼记.礼运》 材料中的“天下为家”的“家”指的是帝王把国家政权据为世代己有,把国家当作一家的私产。那么,“天下为公”和“天下为家”分别指的什么政治制度? 知识点二、商朝 (一)、建立 时间:约。建立者:。都城:。 (受、变化等因素的影响,商朝多次迁都,到商王时迁到,此后保持了相对的稳定。因此,商朝也称为殷朝。) (二)、灭亡:商朝晚期,得到、等人的辅佐,联合各地势力,组成庞大的政治联盟,与商军在决战,商军倒戈,周军占领商都,商朝灭亡。 知识点三、周朝 西周: (一)、建立 时间:。建立者:。都城:。史称西周(二)、分封制 1、目的:为。 2、内容: 原则:远近和大小 主要对象:和 授予的权力:建立,管理和 权利与义务: 权利:诸侯具有很大的,受封者可以在自己的封地内进行 义务:需要向周王进献,并服从周王 确立的贵族等级:、、、

第4课夏商西周的兴亡

( 第四课:夏、商、西周的兴亡 【学习目标】1、知道夏、商、西周三代的更替,西周的分封制,区别开世袭制与禅让制。 2、通过分析分封制的内容理解分封制的作用 3、对比夏商周的兴亡. 【教学重难点】: 重点:夏朝的兴衰;西周的分封制 难点:认识到奴隶社会代替原始社会是历史的进步 【学习内容】 一、自主学习 任务一:1、阅读教材,在课本上标出知识点并完成下列问题 朝代建立时间建立者都城亡国者大事 夏 商 西周 2、商汤灭夏和武王伐纣为什么会取得胜利? 3、夏、商、西周三代的兴亡有什么相似之处? 任务二:阅读教材第24页,在课本上标出知识点,思考下面问题 西周为什么实行分封制?什么是分封制?起到了什么作用? 二、团队合作探究: 世袭制与禅让制有什么区别? 三、拓展延伸: 我们常说“学史明智”、“以史为鉴”,那么我们从夏朝和商朝的灭亡中得到什么启示? 四、达标检测: 1、我国进入奴隶社会的标志是() A、出现了阶级剥削和压迫 B、生产力不断提高

C、出现了私有 D、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 2、有人因触犯法律而被投入监狱受到惩罚,请你推断他不可能生活在下列哪一时期() A、黄帝 B、夏朝 C、商朝 D、西周 3、“执政为民”这种思想,早在几千年前的奴隶社会时期就有所体现。夏、商、周时期,要求大臣勤于政事,“有功于民”的国王是() A、启 B、汤 C、武王 D、盘庚 4、史载:“封建亲戚,以藩屏周”、“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这反映的是西周的() A、禅让制 B、世袭制 C、分封制 D、君主制 5、西周实行分封制的根本目的是() A、打击商朝的残余势力 B、发展社会经济 C、保卫镐京的安全 D、巩固奴隶主的统治 6、夏、商、周灭亡的共同原因是() A、诸侯的反叛 B、统治者残暴,失去民心 C、奴隶和国人的暴动 D、少数民族的入侵 7、西周与商朝相比,政治上最突出的不同之处是() A、实行王位世袭制 B、强化奴隶制国家机器 C、实行分封制 D、残酷压迫奴隶和平民 8、下列文学作品以“武王伐纣”为历史背景的() A、《三国演义》 B、《封神演义》 C、《隋唐演义》 D、《西游记》 9、我国原始社会结束于() A.黄帝时期 B.尧时期 C.舜时期 D.禹时期 10、阅读下列材料: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天之下,莫非王臣 -------《诗经》 请回答:①这句话大体什么意思?说明了什么? ②这种现象最早出现在什么时期? ③写出几个你知道的反映这种现象的朝代。 【学后小记】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4课夏商周的更替练习题

第 4 课夏商周的更替练习题 一、选择题 1. 当文明之光照耀中华大地,中国历史开始了辉煌的篇章,我国第一个奴隶制王朝是() A. 夏朝 B. 商朝 C. 周朝 D. 秦朝 2. “夏传子,家天下。四百载,迁夏社。”这是古时的《三字经》对夏朝的描述,“夏传子, 家天下”体现了我国哪一制度的出现() A. 禅让制 B. 分封制 C. 世袭制 D. 宗法制 3. 如图是一位同学在复习中国古代某一历史时期政权更迭时制作的年代标尺,从②处开始,中 国历史开始进入() A. 阪泉大战 B. 长平之战 7. 将夏桀、商纣和周厉王三人归为一类的标准是 A. 他们都建立了一个新的王朝 C. 他们都重用人才,改革内政 西周 D. 东周 而最终把都城迁到殷的商王是() C. 汤 D. 纣王 ) B. 西周、商朝、夏朝 D. 夏朝、商朝、西周 个国王是有名的暴君,他滥杀无辜, ) D. 牧野之战 ) B. 他们都以残暴统治著称 D. 他们都爱民如子 A. 夏朝 B. 商朝 C. 4. 受战乱、环境变化等因素的影响,商朝多次迁都, A. 盘庚 B. 吕尚 5. 我国奴隶制王朝更替的先后顺序是( A. 夏朝、西周、商朝 C. 商朝、夏朝、西周 6. 商朝又叫殷朝,是当时世界上的一个大国,最后 最终在一场大战中商军阵前倒戈,致使商朝灭亡,这场大战是( C. 涿鹿之战

8. 据《史记》记载,商汤见野外有人捕猎鸟兽,张设的罗网四面密实,认为这样便将鸟兽杀 绝了,“乃去其三面”,因此获得诸侯的拥护,最终推翻夏桀,创立商朝。这一记载意在说明() A. 商汤成功缘于他的仁德之心 B. 捕猎是夏商时主要经济活动 C. 商朝己经注重生态环境保护 D. 资源争夺是夏商更替的主因 9. “洹水安阳名不虚,三千年前是帝都”,诗句中“安阳”即是商朝的都城殷,与此相关的 是 A. 牧野之战 B. 盘庚迁都 C. 周初分封 D. 国人暴动 10. 夏朝历经400 多年,到夏王桀在位期间,国力衰弱。桀不修德行,统治残暴,用武力伤害 百姓,引起民众的反抗。可见夏朝灭亡主要是由于() A. 国力衰弱 B. 夏桀残暴 C. 汤的进攻 D. 夏军倒戈 11. 黄仁宇在《中国大历史》中写道:“周代的诸侯,有王室的家属、商之子孙,和现有各部 落国家的首长。他们按国之大小,理论上以五等面积,封为五级。这些诸侯各按所封地距国王都城的距离而有不同的功能和义务。”材料不能说明() A. 周朝实行分封制 B. 分封对象包括亲属、殷商遗民等 C. 分封制对后世产生深远影响 D. 诸侯拥有不同的权利和义务 12. 如图是“烽火戏诸侯”的连环画图片,开始时诸侯被戏弄成功与分封制的哪一内容有关 A. 诸侯向天子交纳贡品 B. 诸侯担负镇守疆土的职责 C. 战时带兵随同天子作战 D. 诸侯开发边远地区 13. 右图是西周实行的一种制度示意图,根据这种制度,图中第二层的 人要为最上层的人尽的义务是()

中国历史朝代歌诀(顺口溜)-夏商周秦汉三国两晋南北朝口诀

中国历史朝代顺序歌诀 中华历史源远流长,朝代更迭你来我往。下边的顺口溜有助于记忆各个朝代的历史顺序,朗朗上口,简单易学。文末附有各朝年代图。 ?人教版小学历史教材 三皇五帝始,尧舜禹相传; 夏商与西周,东周分两段; 春秋和战国,一统秦两汉; 三分魏蜀吴,二晋前后沿; 南北朝并立,隋唐五代传; 宋元明清后,皇朝至此完。 ?苏教版历史教材、香港版一 唐尧虞舜夏商周,春秋战国乱悠悠, 秦汉三国晋统一,南朝北朝是对头, 隋唐五代又十国,宋元明清帝王休。 ?香港版二 炎黄虞夏商,周到战国亡,秦朝并六国,嬴政称始皇, 楚汉鸿沟界,最后属刘邦,西汉孕新莽,东汉迁洛阳, 末年黄巾出,三国各称王,西晋变东晋,迁都到建康, 拓跋入中原,国分南北方,北朝十六国,南朝宋齐梁, 南陈被隋灭,杨广输李唐,大唐曾改周,武后则天皇, 残皇有五代,伶官舞后庄,华歆分十国,北宋火南唐, 金国俘二帝,南宋到苏杭,蒙主称大汗,最后被明亡, 明到崇帧帝,大顺立闯王,金田太平国,时适清道光, 九传至光绪,维新有康梁,换位至宣统,民国废末皇。 ?香港版三 夏后殷商西东周,春秋战国秦皇收。西汉东汉魏蜀吴,西晋东晋兼五胡。

匈奴羯氏羌慕容,拓跋代北后称雄。宋齐梁陈是南朝,北魏齐周称北朝。 北周灭齐传於隋,隋又灭陈再统一。隋灭唐兴称富强,五代十国各称王。 契丹兴起在北方,建号为辽入汴梁。五代梁唐晋汉周,宋朝建国陈桥头。 女真建金先灭辽,打破汴京北宋消。南宋偏安在江南,蒙古兴起国号元。 灭金灭宋归一统,元朝统治九十年。明代共传十六君,满洲初起号后金。 后金国号改为清,入关称帝都北京。人民觉悟革命起,清帝退位民国立。 ?朝代顺口溜第五种 盘古开天神话传,三皇五帝数千年。 炎帝黄帝华夏祖,尧舜禹王位让贤。 夏商西周奴隶制,东周列国变封建。 秦汉统一开疆域,三国纷争起战乱。 西晋东晋南北朝,隋唐疆域又扩展。 五代十国闹割据,宋辽夏金归大元。 明朝船队下西洋,清朝锁国被破关。 ?朝代顺口溜第六种、香港简易版 黄虞夏商周,春秋战国秦, 两汉三国晋,晋后南北分, 隋唐五代宋,元明清及民。 ?朝代顺口溜第七种 三皇五帝夏商周,归秦及汉三国谋。 晋终南北隋唐继,五代宋元明清华。 ?朝代顺口溜第八种:模仿周杰伦《菊花台》 你的课堂,历史中流淌;夏商的事悠悠,开来继往。 周朝太长,一分成了双;春秋在竹简上,战国忙打仗。 秦灭六国,长城曾辉煌;就因为那暴政,二世而亡。 汉在远方,西元前后伤;随风飘散,新的模样。(新:王莽新朝) 三国残,两晋殇,胡人模样已泛黄;北方人断肠,天苍苍,野茫茫。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 上册2.4夏商周的更替 作业

七年级历史上册2.4夏商周的更替作业 一、选择题 1.《礼记》是中国古代儒家经典之一,其中记载:“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是谓大同。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是谓小康。”这里“天下为家”的含义是() A.天下为大家所共有B.天下为一家所私有 C.天下一家和睦团结D.天下处处可以成家 2.周初,周王为稳定政治形势,巩固疆土,将土地和人民授予宗亲和功臣。这种制度是()A.三省六部制B.分封制C.宗法制D.郡县制 3.西周建立后,周武王“封尚父于营丘,曰齐;封弟周公旦于曲阜,曰鲁”。“营丘”位于今天的()A.陕西省B.山西省C.河南省D.山东省 4.数轴记忆是学习历史的方法之一。下面是一位同学在复习中国古代某一历史时期政权更迭时制作的年代标尺,其中①处应该是() A.夏朝B.商朝C.周朝D.秦朝 5.《史记》记载:禹年老时,推荐伯益作为继承人。禹的儿子启却举兵杀死伯益,继承了父亲的位置,开始了“家天下”的历史。材料反映了() A.禅让制开始出现B.世袭制开始代替禅让制 C.分封制开始出现D.分封制开始代替禅让制 6.“哪吒”和“二郎神”是中国小朋友很喜欢的两位神话人物,在电视剧《封神榜》中,他们帮助一位英明的君王打败了商朝的暴君,建立了西周。这位君王是() A.周平王B.周文王C.周武王D.周幽王 7.黄仁宇在《中国大历史》中写道:“周代的诸侯,有王室的家属、商之子孙,和现有各部落国家的首长。他们按国之大小,理论上以五等面积,封为五级。这些诸侯各按所封地距国王都城的距离而有不同的功能和义务。”材料不能说明() A.周朝实行分封制B.分封对象包括亲属、殷商遗民等 C.分封制对后世产生深远影响D.诸侯拥有不同的权利和义务 8.学完《夏与商的政治统治》这一课后,王婷同学得出一个认识:认为商灭夏是合民心的正义之举。她得出这个认识是根据() A.世袭制代替禅让制是历史的倒退B.夏朝国王压榨百姓 C.夏朝是一个奴隶主专政的国家D.夏的最后一个国王奢侈残暴,人心尽失 9.以下历史事件发生于商周时期,并被长篇小说《封神演义》用作故事创作背景的是()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二单元夏商周时期: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第4课夏商周的更替教案新人教版

第4课夏商周的更替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了解夏、商、西周三代更替的基本史实,了解西周分封制的内容和作用,初步梳理历史发展线索。 二、过程与方法 阅读“材料研读”和“相关史事”内容,了解史实;识读西周等级示意图,认识分封制。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初步认识、理解朝代兴衰和更替的规律,帮助学生认识到人心所向是朝代更替的规律。 教学重难点 重点:夏朝的建立与“家天下”;西周的分封制。 难点:分封制的内容和作用。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多媒体展示图片“嫦娥奔月”] 你能讲一讲嫦娥奔月的故事吗?据说故事中嫦娥和后羿是夏朝时期的著名人物。那么夏朝是什么时候建立的呢?夏朝之后紧接着是哪个朝代?我们今天就来了解这段历史吧。 【内容探究】 一、夏朝的建立与“家天下” 师: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禹因治水有功,成为部落联盟的首领,其部落的势力和影响得到扩大。约公元前2070年,禹结束了部落联盟局面,建立夏王朝。 [多媒体展示“夏朝统治区域示意图”] 师:夏朝的中心统治地区大致在今天的什么范围?夏朝的建立有什么重要意义? 生:夏朝的中心地区主要在今山西南部、河南中西部一带。夏王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标志着中国早期国家的产生。 师:阅读课本第20页正文部分内容,问:世袭制的具体含义又是什么?其确立的标志是什么? 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答出:世袭制指王位、爵号和财产按照家族血缘关系世代继承下去的制度。禹死后,他的儿子启继承父位。从此世袭制代替禅让制 教师出示材料:史书上记载,禹建立了一支军队,征服南方三苗,还建立了官僚机构,有“六卿”等官职。那时已有刑法,史书上说“夏有乱政,而作禹刑”。并问:从以上材料中你可以看出夏朝出现了与以前不同的什么政治制度?实质是什么? 生:出现了国家机构(军队、刑法、监狱、政府等)。夏朝的国家机构是用来维护夏王朝统治的工具或手段。 [多媒体展示二里头遗址的“宫殿复原图”“墓葬群”“青铜酒器”等图片] 师:这些历史图片资料说明了什么? 生:反映了夏王朝的阶级分化和等级界限,也反映了夏朝时期的文明进程。 教师播放视频《夏王桀的暴政》,仅供学生简单了解。同学们,我们刚通过视频知道了夏王桀的残暴统治,面对如此君王,你们会怎么办?(推翻它)那么历史上推翻夏王朝的是谁?我们一起来探究吧! 二、商汤灭夏 师:商汤为什么能够灭亡夏王朝?他是何时灭夏的? 学生思考后回答:商的首领汤联络了周围部落,壮大了自己的实力;同时利用桀的暴政,乘机起兵大败夏王桀,夏王朝灭亡。约公元前1600年。 师:后世为什么把商朝又称为殷朝?当时商王盘庚为什么要迁都?引出商王盘庚迁都的地点和原因。在讨论中加深印象。 [多媒体展示“商朝疆域图”] 师:面对疆域的扩大,商朝统治者是如何加强统治的呢?

第课夏商西周的兴亡教学设计教案

第二单元: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 【单元时段】 从公元前2070年(夏朝建立)——公元前221年(秦朝建立),夏、商、周时期的历史。 【单元特点】 本单元是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说明由夏朝开始出现国家,到商与西周时期创造青铜文明、春秋战国进入铁器时代,先进技术推动了生产发展和社会变革,进而推动了社会的发展,经济变革又促进了思想的解放和学术的繁荣。 【内容标准】 1、简述夏朝建立的史实,知道禅让制到王位世袭制的演变。 2、了解夏、商、西周三代的更替。说出西周分封制的主要内容。 3、知道春秋争霸和战国七雄的史实。 4、通过商鞅变法,认识战国时期的社会变革。 5、以司母戊鼎等为例,了解中国古代青铜工艺的成就。 6、以都江堰为例,体会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 7、知道甲骨文、金文等字体,知道汉字的演变。 8、知道孔子,了解“百家争鸣”的主要史实。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掌握夏商周时期的更迭过程和基本历史史实;掌握分封制、商鞅变法、百家争鸣等历史概念的意思和内容;掌握夏商周时期在经济和文化方面的成就。 通过学习夏商周时期的兴亡,使学生逐步形成正确的历史时空概念,掌握正确计算历史年代的能力;通过识读“周初分封略图”、“春秋战国形势图”等,培养学生正确识别和使用历史地图的能力;通过对青铜器司母戊鼎、都江堰等的学习,让学生形成丰富的历史想象力和知识迁移能力;通过学习,初步具备阅读、理解和通过多种途径获取并处理历史信息的能力,形成用口头和书面语言,以及图表等形式陈述历史问题的表达能力,形成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得出结论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通过阅读、收集资料和独立思考,让学生能够对历史现象进行初步的归纳、比较和概括,产生对人类历史的认同感,加深对人类历史发展进程的理解;通过讨论、辩论等学习活动,让学生乐于同他人合作,共同探讨问题,交流学习心得;通过创设一些历史情境,拉近历史与现实的距离,让学生运用历史的眼光来分析历史与现实问题,培养对历史的理解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了解夏商周时期的历史,逐步了解中国国情,热爱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形成对祖国历史与文化的认同感,初步树立对国家、民族的历史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培养爱国主义情感;通过对历史人物的了解,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形成健全的人格和正确的价值观;通过了解科技文化成就,逐步形成崇尚科学精神的意识,树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意识。 【重点】 1、夏、商、西周兴亡过程,分封制。 2、著名的青铜器司母戊鼎、水利工程都江堰、甲骨文。 3、齐、晋争霸、商鞅变法。 4、孔子,百家争鸣。

七年级历史夏商西周的兴亡

夏、商、西周的兴亡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一)知识目标 了解夏、商、西周的更替的脉络,对每个朝代的建立时间、建立者、灭亡时间、亡国者等有一个基本的认识,掌握西周分封制。 (二)能力目标 学习本课培养学生查阅资料,识别历史地图,合作的能力。通过引导学生学习和掌握基础知识,了解夏、商、西周更替顺序及其原因,分析得出结论:夏、商统治者的统治态度直接影响着国家的存亡。通过奴隶制国家与原始社会对比,分析奴隶制度的进步性。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和概括、归纳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分组,锻炼学生的合作能力;通过搜集整理资料、制作示意图、编写和表演历史剧、讲故事的过程,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习惯;通过抒发感想,开发学生的发散性思维;通过制作比较表、分组讨论等方法,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的运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加课堂容量。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夏、商、西周历史的学习,认识到国家统治者的残暴统治激起人民的反抗,最终推翻其统治,人民群众有权利通过一定的形式和手段达到目的,树立民族责任感和法律意识。 教学思路 一、课前导学 1.据学生的特点、能力、基础水平合理分组;学生以组为单位,查阅书籍、杂志、网站,搜集有关夏、商、西周的文字、图片、及视频资料。 2.夏、商、西周朝代更替情况表格。 3.有能力、有条件的学生可以制作相关的手抄报、课件等。 二、教学渗透 1.上网查询、搜集和剪辑相关影视资料,渗透信息和多媒体技术的运用。 2.可用多种生动活泼的文艺形式加深理解和掌握历史知识、总结知识要点,如编演历史短剧等以加深对本课内容的理解,使文、史融为一体。 教学资源 自制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播放多媒体背景音乐。复习上节课所学内容,导入新课。“前面学习了原始社会的有关内容,到原始社会末期,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国家——夏。从此奴隶制在我国建立。” 二、学习新课 学生通过预习已经对夏、商、西周三朝的内容有了一个大体的了解。再通过填充历史再现表格从整体上有一个脉络清晰的掌握。 对西周分封制的内容,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绘制“金字塔”式的表格,增强感性认识。 多媒体显示历史坐标图,对本节课内容作一个概括总结。 三、开发思维 这是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夏桀、商纣的残暴统治引起了人民的强烈反抗。就“夏桀、商纣的残暴统治,人民的反抗。”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先分组讨论。学生已4—6人为一组,

夏,商,西周的兴亡 习题(含答案)

夏,商,西周的兴亡习题(含答案)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8小题,共36.0分) 1. 有一位同学,他的姓和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王朝名称相同,他的姓是() A. 秦 B. 夏 C. 商 D. 唐 2. 新学期开学时,一位同学自我介绍说:我的姓和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的名称一样.试判断,这位同学姓() A. 秦 B. 宋 C. 夏 D. 唐 3. 如图是北京广安门桥北的蓟城纪念柱。《礼记》载:“武王克殷反 商,未及下车,而封黄帝之后于蓟。”与蓟城建立相关的制度是() A. 禅让制 B. 井田制 C. 分封 制 D. 郡县制 4. 以下人物与桀最为相似的是() A. 禹 B. 周武王 C. 纣王 D. 汤 5. 商朝灭亡的原因是() A. 纣王的残暴 B. 桀的残暴 C. 犬戎入侵 D. 奴隶起义 6. 河南的安阳,原本名气不大,但自从在这里发掘出了商的都城--殷墟,安阳的知名度大大提升。请问以下哪位君主定都于殷?() A. 大禹 B. 成汤 C. 盘庚 D. 周武王 7. 人们常将山东称作齐鲁大地,将河北称作燕赵大地。这源于西周实行的() A. 分封制 B. 郡县制 C. 科举制 D. 行省制 8. 下列内容不符合西周分封制的是() A. 周天子把土地、平民和奴隶分给亲属功臣,分封他们到各地做诸侯 B. 诸侯必须服从周天子的命令,向天子缴纳贡品 C. 诸侯平时镇守疆土,战时带兵随从天子作战 D. 诸侯要按受封土地数量向天子定期纳税 9. 河北省有《燕赵都市报》,山东省有《齐鲁晚报》,湖北省有《楚天都市报》,这些报纸的得名,与下列哪一古代制度有关() A. 分封制 B. 世袭制 C. 禅让制 D. 郡县制 10. 周武王联合800多个部落击败商朝军队,纣王自焚,商朝灭亡.与此事件有关的是() A. 炎黄部落打败蚩尤部落 B. 商汤灭夏 C. 牧野之战 D. 国人暴动 11. 2008奥运圣火走进了千年古城绍兴,并以大禹陵为起点,经历了名副其实的文化之旅.大禹() A. 建立了中国第一个奴隶制王朝夏朝 B. 是华夏族的人文初祖 C. 是治水英雄,最早实行禅让制 D. 自称为始皇帝,建立皇帝制度 12. 被后代称作殷的朝代是() A. 夏 B. 商 C. 西周 D. 东周 13. 根据西周的等级制度,属于统治阶级的是() ①周天子②诸侯③卿大夫④平民。 A. ①②④ B. ②③④ C. ①②③ D. ①③④ 14. 公元前1046年,武王伐纣,商朝灭亡,西周建立,与之相关的史实是()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二单元夏商周时期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二单元夏商周时期:早期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 第4课早期国家的产生和发展 知识要点(背诵) 1、夏、商、西周朝代更替 朝代建立者建立时间都城亡国君 夏禹公元前2070年阳城桀 商汤公元前1600年亳纣 西周周武王公元前1046年镐京周幽王 2、禹建立的夏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国家,标志着早期国家的产生。 3、禹的儿子启在禹死后继承了他的位臵,从此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 4、受战乱和环境等因素影响,商朝多次迁都,到商王盘庚时迁到殷,都城才稳定下来。 5、周武王与商军在牧野大战,周军占领都城,商朝灭亡。 6、二里头遗址反映了夏王朝的阶级分化和等级界限同时也反映了夏朝时期文明的进程。 7、西周分封制: (1)目的:稳定周初政治形势,巩固疆土。 (2)对象:宗亲和功臣 (3)内容;①周王根据血缘关系远近和功劳大小,将宗亲和功臣等分封到各地,授予他们管理土地和人民的权利,建立诸侯国。 ②诸侯国需要向周王进纳贡物,并服从周王调兵。③受封者可以在自己的封地内进行再分封。 (4)作用——加强对地方控制,稳定政局,扩大了统治范围 (5)等级——天子、诸侯、卿大夫、士 (6)实质:确立了周王朝天子、诸侯、卿大夫、士的社会等级制度。 8、夏、商、西周三朝灭亡的共同原因? 夏、商、西周三朝的灭亡都是因为出现了暴君,他们的残暴统治激起了人民的反抗。 第五课青铜器与甲骨文 知识要点(背诵) 一、青铜器的高超工艺(▲古人称铜为金) 1、青铜器出现于原始社会末期,代表是齐家文化出土的铜镜。 2、青铜器繁荣于商朝以后: ①特点:数量增多,种类逐渐丰富。 ②功能:饮食、祭祀、军事和礼器(礼器的类型和数量反映了权力的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4课 夏商周的更替 说课稿

第4课夏商周的更替说课稿 一、说教材 1.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本课是继第一单元《史前时期:中国境内早期人类与文明的起源》后讲述中国古代社会的又一个重点章节,对奴隶社会进行了全面的描述和总结,从知识衔接上看,有继承性。同时本课又与下一节内容《青铜器和甲骨文》有密切关联,因此十分重要。 2.教材内容要素分析:夏、商、西周的建立和灭亡,构成了本课的主线索。本课首先简要地叙述了约公元前2070年我国第一个奴隶制国家──夏朝建立和夏桀无道为汤所灭、商朝建立的史实。其次,叙述了盘庚迁殷后,商朝疆域不断扩大以及商纣的奢糜残暴和武王伐纣,西周的建立。最后,叙述了周初统治者为巩固奴隶制政权而实行的分封制和西周的灭亡。 二、说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 了解夏商西周的更替,说出西周的分封制,为进一步了解我国夏商西周奴隶制经济、文化的发展奠定基础。培养学生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观察历史进程、分析历史事件的能力和初步理清历史发展线索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根据新课程理念,我把现代信息技术与本课的内容进行整合,针对初一学生的现状,实行开放式教学模式。七年级学生求知欲强,但知识积累不够丰富,对一些复杂历史现象和地

理概念模糊不清,因此,本课以教师讲述为辅助,把学生的主要学习方式定为自主、合作、探究。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夏商西周时期创造了光辉的文明,我国是世界上最早进入奴隶社会的国家之一,是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以此培养学生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并让学生认识到奴隶制度的进步性和残酷性。 三、说教学重点、难点 本课的重点有二。其一是夏朝的建立。首先,因为夏朝是我国历史上建立的第一个国家,这也是我国历史上一次生产关系方面的重大变革。其次,因为夏王朝的建立,说明我国是世界上最早进入奴隶社会的国家之一,是世界著名的文明古国。其二是西周的分封制。言其为重点,主要在于它是西周的重要制度,起到拓展疆域、巩固统治的作用,对后世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分封制同时也是本课的难点。尤其是在不正面介绍宗法制的情况下,要使学生明了分封制的内容,难度更大。 四、说教法、学法 围绕本课的重点、难点我采用问题教学法,设置了若干个小问题,以图说文,让学生在讨论中,在教师的指导下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并且还采用了自主探究式教学法,对学生进行分组导学,采取精讲深化、分析综合、设疑辩论教学方法,圆满完成教学任务。为了生动形象直观,利用多媒体课件教学手段来完成教学,从而激发学生学校兴趣,提高良好的课堂效果。同时引导学生分析夏商西周灭亡的原因及

第4课 夏商周的更替课堂任务清单答案

第4课夏商周的更替 课堂任务清单 ※学习目标 1.记住夏、商、西周三代建立的时间人物、都城、灭亡的啥时间、人物 2.记住盘庚迁殷、武王伐纣、牧野之战、国人暴动等事件名称。 3.从分封制的目的、内容、作用等角度解释分封制。 4.说出夏桀、商纣王、周厉王的暴政,分析国家衰亡的原因得启示。 ※学习过程 Ⅰ、知识梳理 一、夏朝的建立与家天下 1、建立概况:公元前2070年建立者:禹都城:阳城 2、国家机器:军队、刑法、监狱等 3、重要制度:禹之子启继承王位,标志着世袭制代替禅让制,“家天下”取代“公天下”。 4、意义: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王朝,标志着中国早期国家的产生 5、都城遗址:河南偃师二里头遗址 6、灭亡:桀(jie)的暴政---不修德行、伤害百姓 二、商朝 1、建立概况:建立者:汤时间:公元前1600年都城:亳(bo)→殷(盘庚迁殷) 2、武王伐纣:公元前1056年,武王联合其他势力,与商军战于牧野,商军倒戈,商朝灭亡。 3、灭亡:商纣王的暴政—酒池肉林,炮烙之刑. 三、西周 1、建立概况:时间:公元前1046年建立者:周武王都城:镐(hao)京 2、分封制 (1)目的:为了稳定政治形势,巩固疆土。 (2)内容:周王将宗亲和功臣等分封到各地,封为诸侯,授予他们管理土地和人民的权力,诸侯要向周王进纳贡物,服从调兵。受封者可在领地之内再分封

(3)作用:保证了周朝对地方的控制,巩固了统治。 (4)周朝的等级制度:天子、诸侯、卿大夫、士、平民、奴隶 3、灭亡:周厉王时期“国人暴动”; 周幽王的腐败----烽火戏诸侯,公元前771年,西周被犬戎所灭 4、夏、商、西周三朝灭亡的共同原因。 都是由于国君暴虐无道,统治残暴、腐败,失去民心。 5、从夏朝和商朝灭亡中我们能得什么启示? 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统治者要爱护百姓,对人民实行仁政。 Ⅱ、预习检测 一、选择题 1.他以治水造福于民而名扬天下,又以创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王朝而名垂青史。“他”是( B ) A.黄帝 B.禹 C.舜 D.启 2.禹死后,启继承禹的位置,从此“公天下”变成了“家天下”,这标志着下列哪一制度的出现(B) A.禅让制 B.王位世袭制 C.分封制 D.种姓制 3.顺口溜:“太康失国,少康复国。桀失其国,无人复国指的朝代是( A) A.夏朝 B.商朝 C.西周 D.秦朝 4.如图所示是小明学习夏、商、周更迭 知识时制作的年代尺。其中?处应填 ( B) A.盘庚迁殷 B.武王伐纣 C.平王迁都 D.西周灭亡 5.商朝又称殷朝,历史上将都城迁到殷的商王是( D ) A.启 B.桀 C.伊尹 D.盘庚 6.“哪吒”和“二郎神”是小朋友很喜欢的两位神话人物。在小说《封神榜》中,他们帮助

作业 第4课 夏商周的更替2(带答案)

第()次作业日期:()月()日得分: 第4课夏商周的更替 一、单项选择题 (5个小题,每题4分,计20分) 1.数轴记忆是学习历史的方法之一。下面是一位同学在复习中国古代某一历史时期政权更迭时制作的年代标尺,其中①处应该是( ) A、夏朝 B、商朝 C、西周 D、东周 2.二里头遗址,它是迄今为止可确认的我国黄河流域最早的王国都城遗址,有“华夏第一王都”之称。它可以佐证哪个朝代的历史() A、夏朝 B、商朝 C、西周 D、东周 3.下图是位于河南安阳的殷墟遗址,这是中国第一个有文献记载并为甲骨文和考古发掘所证实的商代都城遗址。商代的哪一位国王将都城迁到了这里() A、汤 B、盘庚 C、纣 D、桀 4.“哪吒”和“二郎神”是中国小朋友很喜欢的两位神话人物。在电视剧《封神榜》中,他们帮助一位英明的君王打败了商朝的暴君,建立了西周。这位英明的君王是() A、周文王 B、周武王 C、周厉王 D、周幽王 5.下图情景发生在西周后期,王因与民争利,被平民赶走,被迫逃亡,这一事件史称为() A.涿鹿之战 B.商汤灭夏C.武王伐纣D.国人暴动 二、辨析改错题(2个小题,每题5分,计10分)

6.约公元前1600年,纣建立商朝,都城建在亳。 错误: 更正: 7.公元前771年,西周王朝被匈奴族所灭。后来周平王东迁洛邑,史称东周。 错误: 更正: 三、材料分析题(2个小题,每题10分,计20分) 8.阅读材料: 材料一: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礼记?礼运》 材料二:“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货力为己。大人世及以为礼,城郭沟池以为固,礼义以为纪……” 材料三 1976年,陕西临潼出土了一件震动学术界的青铜簋(见下图),其腹内底部铸有铭文“王武征商,惟甲子朝”。 (1)材料一反映我国古代的哪一项民主制度?(2分) (2)材料二中“天下为家”的局面是从谁开始的?这一局面的出现与哪一制度有关?(4分) (3)说出材料三中的“王武征商”的时间和战役名称。(4分) 9.观察下列图片,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材料反映的是西周的哪种制度?西周实行这种制度的目的是什么?(4分) (2)该制度下诸侯有哪些权力和义务?(4分) (3)此制度在当时起到了什么作用?(2分)

第4课夏商周的更替

第4课——夏商周的更替 ★〖教材分析〗 教材地位:本课在教材中的地位及结构:本课主要向我们介绍了在夏商西周时期,最高统治者维护自己和本阶级统治的手段以及当时的社会阶级状况,是学生了解夏商西周时期社会与国家概貌的极其重要的一课,对以后历史知识的学习与理解也有很大帮助。本课内容共分为三个子目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注意把握这三目的不同侧重点和内在联系,才能有助于学生了解夏商西周的社会与国家的概貌,并能对西周的社会网络有一个比较清晰的认识。 教学重点:了解夏,商,西周的更替过程,找出商代夏,西周代商的杨同原因,并讨论有何历史启示。 教学难点:区分禅让制与王位世袭制,初一学生对这些政治理论问题的理解有一定的困难。 ★〖学情分析〗:本课内容跨三个朝代,知识点多且比较琐碎,但内容浅显,学生容易了解和接受,能力目标较低。 ★〖课程标准〗 知识与能力:简述夏朝建立、商汤灭夏、商朝建立、盘庚迁都、武王伐纣、西周建立、西周灭亡等基本史实;知道禅让制到王位世袭制的演变;了解夏,商,西周三代的更替顺序;归纳夏、商、西周三朝灭亡的原因并能概括其相似之处。 过程与方法:通过角色扮演、情景再现,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并使学生初步学会归纳,概括,比较等学习方法;学生通过讨论"夏,商灭亡的原因",促使其养成主动探索问题的习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夏朝的学习,知道我国历史悠久,源远流长,从而产生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学生通过分析夏、商、西周灭亡的史实,初步懂得"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或“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的道理,进而联系自身实际学会如何做人;了解夏、商、西周大量精美文物、历史遗迹,树立保护文物、爱护文化遗产的意识;了解社会的进步和发展离不开奴隶和平民的艰苦劳动,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师)先前学习的传说时代我们祖先的艰辛劳动,反映了我国从人类起源到迈向文明经历了曲折而漫长的历程。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大汶口文化贫富分化),奴隶制在我国产生。今天,我们将学习一个新的历史时期——奴隶社会。在公元前2070年夏朝成为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国家,也是我国最早的国家,中国仅次于古代埃及进入奴隶社会,从此我国历史迎来了文明时代,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 教师提问:你知道嫦娥奔月的故事吗? (生)我国神话传说里,嫦娥是后羿的妻子,她偷吃了后羿从王母哪里求来的长生不死药,奔向了月宫。 (师)据说嫦娥和后羿是夏朝时著名人物。夏朝及其以后的夏、商、西周三代是中国古文明形成特色、走向繁荣的重要时期。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共同探讨的内容。 板书课题:第五课夏商西周的更迭 2、【"家天下"的夏朝】 教师提问:大禹因治水而威望大增,传说中的大禹还做了几件有助于提高其威望、巩固其地位的大事,要求学生阅读归纳。 学生归纳:①涂山召见部落首领,②划九州,筑九鼎。 (师)禹担任部落联盟首领时,因治水有功,威望大增,他在涂山召见各部落首领,接受了他们的朝贡,把全国划为"九州",铸造了象征最高权力的"九鼎"(学生看书P22下"九鼎"的注释) 教师提问:夏朝的建立者是谁?建立的时间是什么时候? 大约在公元前2070年(BC概念引入),禹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国家——夏朝,定都阳城,国名就是禹所在的部落名称"夏",这就是夏朝。 学生识图,夏朝的地理范围及阳城的具体位置,了解阳城是今天的哪个城市。 教师提问:启是怎样继承王位的? (师)禹年老的时候,也按照禅让制的传统,推举他治水时的助手伯益作继承人,但是他却不给伯益实权,把实权交给了他的儿子启。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