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浅谈沥青路面早期破坏原因

浅谈沥青路面早期破坏原因

浅谈沥青路面早期破坏原因
浅谈沥青路面早期破坏原因

浅谈沥青路面早期破坏原因

本文从路面设计、路面施工、养护管理及其他环节,结合本人的工程实践,分析了沥青路面早期破坏的原因。

标签:道路工程沥青路面破坏原因

0 引言

瀝青路面的主要类型有沥青表面处治、沥青贯入式、热拌沥青混合料和乳化沥青混合料路面等,因其具有造价相对较低、行车舒适、修复方便,能够利用石化企业副产品等优点而被广泛用于公路和城市道路、机场等基础设施的面层处理。沥青路面早期破坏的现象有:泛油、波浪、壅包、滑溜、裂缝、坑槽、局部沉陷、松散、车辙等九种。这些病害极具普遍性和严重性,为公路工程质量通病之一。

1 路面设计

1.1 结构设计不合理

沥青面层结构选用不当、混合料类型不合理。根据沥青路面设计规范,沥青面层除应满足车辆的使用要求外,还应满足雨水不渗等要求,宜选用粒径较小,空隙也小的级配混合料,尽量采用小粒径沥青砼,以提高沥青路面面层的防渗性。对于选用中粗粒砼或开级配或半开级配沥青碎石的沥青路面,必须在沥青面层下设下封层,防止雨水渗入。

1.2 设计与路段实际情况相差大

我县一条沥青路面砼路穿过土基过湿地段,但设计按一般正常情况设计,全部利用挖方和就地借方填筑路基,采取逐层碾压法施工,又是雨季施工,造成极大的窝工,严重影响了工期。施工单位只好申报监理工程师并经业主同意借方填筑,仅此一项就较原设计增大投资,现该段沥青路面破坏较为严重,已多处修补。

1.3 油路补强段的路面厚度考虑不足

我县在加快实现乡镇通油、水泥路路面工程,但为充分利用老路并节约土地及投资,利用旧路的线位及结构层。按照公路补强设计的一般要求和科学态度,宜先对所利用的路段状况进行客观评估,根据旧路的状况(特别是强度弯沉指标)确定利用旧路的方案及补强厚度。但设计单位没有认真细致的调查,大致给出一个补强厚度及路段桩号就草草了事,结果导致许多补强路段补强后弯沉值大于设计值,造成新路强度不足,早期破坏严重。

1.4 岩石路段石质类型确定有误

浅谈沥青路面早期破坏原因

浅谈沥青路面早期破坏原因 本文从路面设计、路面施工、养护管理及其他环节,结合本人的工程实践,分析了沥青路面早期破坏的原因。 标签:道路工程沥青路面破坏原因 0 引言 瀝青路面的主要类型有沥青表面处治、沥青贯入式、热拌沥青混合料和乳化沥青混合料路面等,因其具有造价相对较低、行车舒适、修复方便,能够利用石化企业副产品等优点而被广泛用于公路和城市道路、机场等基础设施的面层处理。沥青路面早期破坏的现象有:泛油、波浪、壅包、滑溜、裂缝、坑槽、局部沉陷、松散、车辙等九种。这些病害极具普遍性和严重性,为公路工程质量通病之一。 1 路面设计 1.1 结构设计不合理 沥青面层结构选用不当、混合料类型不合理。根据沥青路面设计规范,沥青面层除应满足车辆的使用要求外,还应满足雨水不渗等要求,宜选用粒径较小,空隙也小的级配混合料,尽量采用小粒径沥青砼,以提高沥青路面面层的防渗性。对于选用中粗粒砼或开级配或半开级配沥青碎石的沥青路面,必须在沥青面层下设下封层,防止雨水渗入。 1.2 设计与路段实际情况相差大 我县一条沥青路面砼路穿过土基过湿地段,但设计按一般正常情况设计,全部利用挖方和就地借方填筑路基,采取逐层碾压法施工,又是雨季施工,造成极大的窝工,严重影响了工期。施工单位只好申报监理工程师并经业主同意借方填筑,仅此一项就较原设计增大投资,现该段沥青路面破坏较为严重,已多处修补。 1.3 油路补强段的路面厚度考虑不足 我县在加快实现乡镇通油、水泥路路面工程,但为充分利用老路并节约土地及投资,利用旧路的线位及结构层。按照公路补强设计的一般要求和科学态度,宜先对所利用的路段状况进行客观评估,根据旧路的状况(特别是强度弯沉指标)确定利用旧路的方案及补强厚度。但设计单位没有认真细致的调查,大致给出一个补强厚度及路段桩号就草草了事,结果导致许多补强路段补强后弯沉值大于设计值,造成新路强度不足,早期破坏严重。 1.4 岩石路段石质类型确定有误

公路路基路面破坏处理

公路路基路面破坏处理 摘要:当今,我国的公路事业进入了新时代,早期修建的一些公路也开始进行大修,公路工程路基路面的破坏治理对于提高工程的质量至关重要。本文对路基路面常见破坏及其原因作了简单分析,提出公路工程路基路面的破坏治理策略,值得注意的是,路面变形和破坏的主要原因是受水的影响,因此必须重视路基路面的排水工程。 关键词:路基路面破坏成因处理对策 Abstract:Today, China’s highway career entered the new era, the early some o f the highway construction are also beginning overhaul, highway roadbed project management to improve the destruction of the quality of the construction is very important. In this paper, the roadbed damage and its reason common simple analysis, it puts forward the destruction of the highway engineering roadbed management strategy, it is worth noting that, road surface deformation and destruction by water is the main reason of the influence, and it must pay attention to the roadbed drainage engineering. Keywords: roadbed treatment countermeasures cause damage 1公路路面破坏及其成因 1.1路面不平整 公路竣工后开放交通,一段时间之后会出现路基不均匀沉降,导致路面的不平整。造成不平整的原因与填土高度和地基内部各层土的压缩系数都有关系。由于软土地基引起路面产生很大的不均匀沉降,从而使得路面纵断面产生大的变形。施工期太短,在软基还没有固结沉降达到稳定时就开始铺设沥青路面也是造成路面不平整的原因之一。 水破坏造成的路面变形也是不容忽视的问题,它主要表现为几种不同情况:首先是由于沥青混凝土公路下层密度较上层要高,当雨水来袭时,它能够很快的进入空隙较大的表面层,在高密度下层的阻挡下一直滞留于上层就开始产生水破坏,路面开始产生圆形坑洞;当雨水较多,有足够的时间和份额进入到中面层,中面层就开始遭受破坏,表现为:该层沥青混凝土强度变弱,沥青剥落,当车辆经过路面会使上层面产生网裂形变;最后雨水会进入到底面层,如果做了下封层但质量不好,进入底面层的水将会直接滞留在基层顶面。车辆经过产生压力,会使得滞留水首先冲刷路面的水泥细料或二灰细料,在其泵吸作用下,沿途的沥青混凝土碎石上的沥青剥落,轻者表面产生网裂变形,重者很快产生坑洞,使得洞中产生积水。所用沥青混凝土的空隙率较大是水破坏的重要内因。另一重要内因是片面强调路面的平整度,忽视了压实度。第三个重要内因是沥青混凝土的不均匀性大。

沥青砼路面施工技术方案

沥青砼路面施工技术方案 第一节、总则 1.1、为确保本工程沥青砼路面质量,统一规范沥青砼路面施工,做到有章可循,减少盲目性,避免质量隐患或损失,特制定《机场路景观改造及南干道改扩建工程沥青砼路面施工技术方案》。 1.2、工程地点 机场路西起机场站前中央环岛,东至107国道机场立交,道路全长约1公里,红线宽41~51.5米,主要以拓宽改造及景观改造为主,由现状的4—6车道改为8—10车道;机场北干道北接现状机场北干道--机场七道路口,南与机场站前中央环岛相接,道路长约800米,以路面改造为主,其中机场站前中央环岛内北干道约400米归入机场路; 机场南干道为城市次干道,北起机场站前中央环岛,南至机场南路菱形立交,道路全长约3.41公里,红线宽度40米,为道路改扩建和新建道路,改造为双向6车道。 1.3、编制依据 1)施工图及承包合同等文件。 2)本合同工程现场考察情况。 3)本公司承建类似规模工程施工经验及拟投入本合同工程的施工技术力量和机械设备。 4)现行国标的《市政道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沥青路面施工及验收规范》和行业标准《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公路工程沥青及沥青混合料试验规程》《公路路 基路面现场测试规程》《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等现行有关规程。 1.4、沥青路面施工必须做好前期准备工作,合理安排路面排水、防护工程、地下管线、交通安全等附属设施施工。不得污染已施工的路面。 1.5、妥善处理施工废料,不得随地抛弃废料,造成环境污染,工程完成后必须按照合同文件要求清理场地。 1.6、安全生产、文明施工,制定严格的安全管理制度,准备必要的安全设施和劳动保护手段。 1.7、制定详细的施工组织技术,铺筑生产试验路,并通过试验路面施工达到以下目的: 1)验证沥青路面各层的混合料目标配合比,确定正式施工的最佳沥青混合料配合比。 2)通过试验段路面施工确定合理的施工机械、型号、数量、组合方式,落实技术培训、技术岗位及最佳工艺流程和生产效率。 3)通过试拌确定拌和机的上料速度,拌和数量、时间及温度,以及沥青与集料变化波动的调控

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论文

1施工前的准备工作 为了在加强施工效率,减少工期的同时,切实保障施工建设质量,施工前期的准备工作至关重要。在材料采购方面,各施工所需的原材料及其具体标准,数量等信息都要完善。与此同时,要确保施工前准备工作的科学性。在建筑工程中,由于建材的标准,规格都存在着差异,即使是同一种规格的建设材料也可以由不同的生产厂家进行生产,进而就使得相关的价格也不同,从而导致建材的质量不能确保。鉴于此,在准备材料的采购过程中,就要对各家进行比较,在保障材料价格低廉的同时,选择信誉较好的厂家合作,从而确保产品质量。此外,准备工作不能放过细节。建设沥青路面时,机械设备是主要的施工工具,所以,为了这些机械设备能够有效工作,保障安全,就要在机械设备工作前,对其进行详细的检查。 2混合料的配合比技术 沥青路面建设中,试验其所用混合料是至关重要的一环。不仅要保证搅拌的时间以及温度合格,还要确认工艺技术,为了保障沥青使用量为最佳,还要检验设计配合比与混合料的压实性。从而,供料比在精确的调整之后达到平衡。这之后,进行马歇尔和抽屉试验,在拌合机调试正常的基础上,取出两项试验的结果并对比取样实验结果,查看沥青含量,混合料配比等是否符合马歇尔设计。 3沥青混合料的拌合 沥青混合料的拌和是在规定的沥青混合料拌制场进行的,在拌合的过程中,需要控制沥青混合料的拌制时间、拌制温度以及拌制比例。拌和时沥青的拌制温度一般控制在160~170℃之间,矿料的拌制温度一般控制在175~190℃之间,而混合料的拌制温度则以155~170℃为好。沥青混凝土拌制场地产量一般控制在240t/h以上。 4沥青混合料的运输 沥青混合料属性是非常易变的,这就要求一旦沥青材料完成混合搅拌工序,就务必保管妥当并在第一时间投入到建设施工中。由此可见,沥青混合料的运输工作极为重要。第一,预留出一定的时间。施工建设进度是制约车辆运输的一大因素,所以施工进度是一个参考量,在这之前便要留有余地,以便灵活应对突发状况。第二,为了防止不同材料粘连的情况发生,及时清理运输车辆是极为重要的。第三,确保运输车辆行驶平稳,保护液的涂抹工作也要到位。 5摊铺与碾压技术 沥青路面是否平整,是否能有效的抗击病害与摊铺及碾压工作是否到位密不可分。要根据搅拌机产量,摊铺宽度、压实厚度,结合相应的环境状况,来选择摊铺运行速度与机械型

2014北交大路基路面作业3

作业三 1、路面的功能是什么? 答:路面结构的铺筑则一方面隔离了路基,使之避免了直接承受车辆和环境因素的破坏作用,确保路基长期处于稳定状态,另一方面,铺筑路面后,提高了平整度,改善了公路条件,从而保证汽车能以一定的速度,安全舒适而经济地在公路上全天候通行。 2、路面的行使质量与哪些因素有关? 答:路面的行使质量同路表面的平整度特性、车辆悬挂系统的振动特性,人对振动的反应或接受能力三方面因素有关。 3、路面的损坏以分为哪几类? 答:分三类①断裂和裂缝类;②永久变形类;③耗损类。 4、为了保证路面在使用时有更好的性能,对路面有哪些方面的要求? 答:对路面具有以下要求: (1)具有足够的强度和强度 (2)具有足够的稳定性 (3)具有足够的耐久性 (4)具有足够的表面平整度 (5)具有足够的表面抗滑性 (6)具有足够的不透水性 (7)具有低噪声及低扬尘性 5、简述路面结构层及其功能? 答:路面结构层划分为面层、基层和垫层三个层次,各层功能如下: (1)面层是路面结构最上面的一个层次,直接承受行车荷载垂直力,水平力和振动冲击力的作用,并受到大气降水、气温和湿度变化等自然因素的直接影响。(2)基层主要承受由面层传递的行车荷载垂直力,并将它扩散和分布到垫层和

土基上。 (3)垫层的功能是改善土基的湿度和温度状况,保证面层和基层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不受土基的影响。 6、简述根据行车荷载作用下的力学特性划分的路面类型,及各自有点? 答:根据行车荷载作用下的力学特性划分的路面划分为柔性路面、刚性路面和半刚性路面三类。 (1)柔性路面优点: 柔性路面结构整体刚度较小,在行车荷载作用下产生的弯沉变形较大,路面结构层抗弯拉强度较低,行车荷载通过各结构传递给土基,因而使土基承受较大的单位压力。 (2)刚性路面优点: 水泥混凝土具有抗压、抗弯拉强度高,弹性模量高的特点,,他的板体刚度较大,具有较大的扩散应力的能力 (3)半刚性路面优点: 半刚性基层初期强度和刚度较小,具有柔性路面力学性质,后期强度和刚度增长幅度较大,具有刚性路面力学性质,但是最终的强度和刚度仍远小于水泥混凝土 7、我国沥青路面、水泥混凝土设计规范所采用的荷载设计标准是什么?轴载作用次数的等效换算原则?及换算公式,公式中各符号含义? 答:我国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规范和沥青路面设计规范均选用双轮组单轴轴载100Kn作为标准。 轴载作用次数的等效换算原则是:同一种路面结构在不同轴载作用下达到相同的损伤程度。 - i级轴载换算为标准轴载的换算系数 -标准轴载作用系数

沥青路面推移拥包形成的原因及防治措施

沥青路面推移拥包形成的原因及防治措施(2008-07-31 04:14:41) 分类:道路施工标签:混合料沥青路面面层结构 层杂谈 沥青路面属柔性路面,它具有行车舒适、振动小和噪音低等优点,在我国的公路路面中占绝对的比例。但就已建公路而言,有相当部分没有达到预期的使用功能,存在使用期达不到设计使用年限的问题。有的路面第一年建成,当年或第二年就出现部分推移和拥包,严重影响了车辆行驶的安全性、舒适性,在社会和经济上造成了不可弥补的损失和影响。 1、沥青路面推移拥包的现象 沥青路面的破坏有很明显的阶段性。从现象上看有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平整度有很小的变化,需仔细观察才能发现,路面出现波浪式皱纹;第二阶段平整度明显变差,路面出现一个挨一个的直径5cm~20cm的小疙瘩;第三阶段是开裂、推移拥包阶段,路面上出现与路中心线成20°~50°夹角的裂缝,锐角方向与行车方向一致,路面边缘出现一隆起带,隆起带内混合料粘结性差,呈松散状。 2、沥青路面推移拥包的原因分析 沥青路面产生推移拥包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如交通量的大小、车辆超载情况温度、路线线型、路面设计、路面材料、路面施工工艺及施工机械水平等。笔者经过多年的观察和思考,主要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分析。 2.1超限超载车辆对路面的影响 有资料表明:超载30%时.换算系数为满载的3.131倍超载60%时换算系数为7.725倍,超载100%,时换算系数为20.393倍。在沥青路面运行早期,沥青混合料中的颗粒构成尚不稳定,处于微移动阶段,沥青路面结构层的抗弯拉强度及抗冲击强度均没有达到最佳值。而早期重型车的通行使结构层的拉应力远远大于沥青面层的抗弯拉强度.经车轮重复碾压,形成车辙,出现推移拥包,直接导致沥青路面的稳定性破坏。 2.2路线线型对路面的影响 通过几年来对沥青路面早期破坏的详细观察,往往是在山岭重丘纵坡较大路段、平曲线半径较小路段和长直线进入小半径平曲线的缓和曲线路段最易出现推移拥包。原因是在纵坡较大路段受重力的影响,使该路段的剪切力比其它路段明显偏大;在小半径平曲线路段,按规范设置超高,往往由于计算行车速度与实际行车速度有差异,在车辆行驶过程中,与平曲线成45°夹角处剪切力偏大,在长直线末进入小半径平曲线前,往往要刹车减速,也导致路面剪切力偏大。当剪切力大于路面结构层的粘结力时,导致路面发生推移拥包。 2.3路面基层对路面的影响

路基的常见病害

路基的常见病害之一 路基沉陷与防治 姓名:董云鹏 道路桥梁08—8班 学号:0802090833

路基的常见病害之一路基沉陷与防治 摘要:随着高等级公路修建的规模日益扩大,工程界对工程质量要求的日益提高,工程人员对路基的设计和施工给予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因此,明确路基沉降的过程及其变化规律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对造成路基沉陷的影响因素进行原因分析,同时提出可行的对策和措施,提高路基使用耐久性确保公路交通安全。 关键词:路基沉陷分类;病害分析;防治方法 引言:道路的路基部分由于裸露在大气中,经受着路面,行车荷载和各种自然因素的作用,路基的各个部位将产生变形。路基的病害大致有路基沉陷,边坡滑塌,剥落碎落和崩塌,沿山坡滑动,不良地址和水文条件造成的破坏等。下面研究路基病害中最常见的沉陷。 路基沉陷的定义是路基表面在垂直方向产生较大的沉落。路基沉陷可以有两种情况:一是路基本身的压缩沉降;二是由于路基下部天然地面承载能力不足,在路基自重的作用下引起沉陷或向两侧挤出而造成的。所以基于这两条研究路基沉陷的着手点一个在路基,另一个则是路基下面的土基。 路基沉缩的原因是因路基填料选择不当,填筑方法不合理,压实度不足,在堤身内部形成过湿的夹层等因素,在荷载和水湿综合作用之下,引起路基沉缩。土基的沉陷原因是原天然地面有软土,泥沼,或不密实的松土存在,承载能力极低,路基修筑前未经处理,在路基自重作用下,地基下沉或向两侧挤出,引起路基下陷。 路基的三种形式为:路堤,路堑,半填半挖三种。路堤(路基设计高程高于天然地面高程)是填方路基;路堑(路基设计高程低于天然地面高程)是挖方路基;半填半挖顾名思义兼有路堤和路基二者特点。无论路堤还是路堑都是建在土基之上,所以都得考虑的是土基的沉陷问题。除了这个共性问题外,也有各自的区别与侧重。既然路堤是填方路基则首要考虑填料的原料与压实等;路堑既然是挖方路基则首要是固有路基土的压实等。半挖半填就参考兼顾二者即可。具体防治路基沉陷的办法如下: 对土基的沉陷防治:

浅论沥青路面施工技术与质量控制 唐春丽

浅论沥青路面施工技术与质量控制唐春丽 发表时间:2018-01-02T20:02:23.833Z 来源:《基层建设》2017年第28期作者:唐春丽 [导读] 摘要:笔者作为基层公路作业单位的一名技术负责人,在实践中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比较多,根据作者的工作实际,文中进一步对沥青路面的质量要求进行了总结,对施工组织、施工工艺及技术措施进行了细化和分析,以便更好提高沥青路面施工质量。 湖北省松滋市公路管理局湖北松滋 434200 摘要:笔者作为基层公路作业单位的一名技术负责人,在实践中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比较多,根据作者的工作实际,文中进一步对沥青路面的质量要求进行了总结,对施工组织、施工工艺及技术措施进行了细化和分析,以便更好提高沥青路面施工质量。 关键词: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质量 1 施工组织 按照松滋市公路沥青路面的施工实践,根据路基及土建合同段的施工进度和现场条件,具体方案如下: (1)沥青混凝土路面采用2台摊铺机平行施工。如局部路段因路基标施工进度滞后不能交付时,可分段(2~3个施工段)进行摊铺,逐段开放交通。 (2)沥青路面摊铺原则上辅道和主道依次进行,一般可先进行辅道路面摊铺,然后进行主道路面摊铺。但在工期紧张时,可主、辅道同时进行摊铺。 (3)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期间应完全封闭主车道交通,实行单幅断面一次摊铺。主车道左右幅原则上依次进行摊铺,并及时开放交通。如条件(工期、交通状况等)允许,也可考虑左右幅各层结构依次进行摊铺。 (4)工期紧张时双幅主车道可2台摊铺机分别进行摊铺、流水作业。 (5)平交口沥青路面拟在辅道施工完成后进行铺筑。如原施工单位未能如期提供施工作业面,则安排在主车道摊铺完成后进行摊铺。 2施工设备 (1)拌和设备:根据工程要求和施工能力计算,拟为本工程配备沥青混合料拌和设备1台,承担路面沥青碎石联结层、粗粒式沥青混凝土下面层、中粒式沥青混凝土中面层和SMA改性沥青混凝土上面层沥青混合料的生产。拌和站设备拟选用韩国产TSAP-3000FFW间隙式沥青混和料拌和站,操作方式为程序控制全电脑系统(中文处理、电视监控),电子秤(3点式电子传感器)计量,4个37m3隔离式储料仓,导热油循环沥青加温,达到国际、国内环保标准的二级袋式除尘,配备有纤维素添加装置;生产能力为每小时240T,理论台班生产能力为1920T,完全可满足本合同工程日需要量,施工能力储备系数为1.59。沥青库储能力为500吨,可满足库储基本要求。 (2)摊铺设备:主车道沥青混凝土罩面选用德国产弗格勒2500型自动调平、熨平履带式沥青砼摊铺机,其一次摊铺路面宽度为可达16m,料斗容积为17.5吨,理论摊铺速度为18m/min,台班理论摊铺能力为30240 m2~138240 m2。辅道选配德国产弗格勒1900型自动调平、熨平履带式沥青砼摊铺机1台,该机型一次摊铺路面宽度为2.5m~9m(可调式),理论摊铺速度为18m/min,台班理论摊铺能力为27500 m2~113520m2。同时配备1台Vogele2100型摊铺机作为备用设备,以保证施工持续进行。 (3)碾压设备:碾压设备拟选用YL25轮胎式振动压路机2台、DD-110双钢轮振动压路机2台,用于厚度为8cm粗粒式沥青砼结构层和6cm中粒式沥青砼结构层的复碾工序;选用DD-110、HD130双钢轮振动压路机4台用于SMA改性沥青混凝土面层的复碾工序。 轮胎式振动压路机不得用于SMA结构层的碾压作业。 3沥青混合料的拌和 沥青混合料的拌和主要是根据生产配合比确定的集料、矿粉和沥青等原材料比例拌制而成的沥青混合料。在生产过程中需要严格掌握沥青和集料的加热温度以及沥青混合料的出厂温度。集料温度应比沥青高10°C~20°C,热混合料成品在贮料仓储存后,其温度下降不应超过10°C,贮料仓的储料时间不得超过72h。沥青混合料的施工温度控制范围见下表,具体施工温度应根据到施工现场沥青粘度试验确定。 沥青混合料的施工温度单位:°C 沥青种类石油沥青 沥青标号 AH-50 AH-70 AH-90 A-60 AH-110 AH-130 A-100 A-140 A-180 A-200 沥青加热温度 150~170 140~160 130~150 矿料温度间歇式拌和机比沥青加热温度高10~20度(填料不加热) 连续式拌和机比沥青加热温度高5~10度(填料加热) 沥青混合料出厂正常温度 140~165 125~160 120~150 运输到现场温度不低于120~150 摊铺温度正常施工不低于110~130 不超过165 低温施工不低于120~140 不超过175 碾压温度正常施工 110~140 不低于110 低温施工 120~150 不低于110 碾压终了温度钢轮压路机不低于70 轮胎压路机不低于80 振动压路机不低于65 3沥青路面的碾压 沥青路面的碾压是沥青路面施工最后一道工序也是最为关键的工序,压实度对沥青路面质量有决定性的影响。混合料摊铺和刮平后应立即按试验路确定的压实设备组合及程序进行充分地均匀地压实。常用的压实机械有钢轮、轮胎、振动三种压路机。碾压则分三种,分别为初压、复压和终压,初压要求整平、稳定;复压要求密实、稳定、成型;终压则要求消除轮迹。 初压、用双驱双钢轮6~8t静压;复压要求提高密实度并揉压以减少表面细裂纹和孔隙,根据其具体要求一般采用11~13t振动和20~25t轮胎,施工得知25t轮胎施工能达到密实度95%,振动设备施工则能达到96~98%;终压采用宽幅钢轮2~2.2m、重16t的碾压设备。碾

市政道路施工中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论文

浅析市政道路施工中的沥青路面施工技术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人们对出行交通的要求也越 来越高,基础建设尤其是市政道路建设也发生了质的飞跃,同时运输工具的增加也使市政道路所承受的压力越来越大,这就使得路面以及路基处理工作面临着越来越大的考验与挑战。现在,大部分市政道路都采用沥青路面,笔者多年从事市政道路管理与施工工作,本文主要对沥青路面施工技术做出简要分析,希望能够对市政道路的研究工作有所帮助。 关键词:市政道路;沥青路面;施工;管理 abstract: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social economy, people travel requirements are also getting higher and higher, especially the basic construction of municipal road construction also produced qualitative leap, and transportation tools increases the road more and more pressure, which makes the pavement and subgrade treatment work is facing more and more test and challenge. now, most of the municipal road asphalt pavement, the author for many years engaged in municipal road management and construction work, this paper focuses on the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of asphalt pavement to make brief analysis, hoping to help the study of municipal road. key words: urban road; asphalt pavement; construction;

公路路基常见病害分析与处理措施

公路路基常见病害分析与处理措施 摘要:要避免路基病害的产生对路面造成的早期破坏,必须采取相应的措施,提前治理和预防路基病害的产生。本文就如何针对路基常见病害的处理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路基病害分析处理 在公路运营中出现的各种病害中,路基病害是最常见,治理难度也比较大,在增加养护费用的同时还使公路的寿命大大缩减。由于路基在承受土体自重、行车荷载和各种自然因素的作用下,导致各个部位产生变形,变形又引起路基标高和边坡坡度、形状的改变,严重时造成土体位移,危及路基的整体性和稳定性,造成路基的各种破坏。 1路基常见病害分析1.1 路基沉陷路基沉陷是指路基 表面在垂直方向产生较大的沉落,而这种沉落是不可恢复的。它是路基最常见的病害之一。路基沉陷产生的原因很多,但主要是有路基本身引起的压缩沉陷和由于地基原因引起的沉 陷两种。(1) 路基本身引起的沉陷是因路基填料选择不当、填筑方法不合理、压实度不足、在路基堤身内部形成过湿夹层等因素,在荷载等的综合作用下,引起路基的竖向位移和变形。(2) 地基的沉陷是由于原天然地面有软土、泥沼或不密实的松土存在,土基的承载能力极低,填筑路基前未对原天然

地面进行处理,在路基自重的作用下,地基下沉或向两侧挤出,引起的路基下沉。(3) 边坡滑塌路基边坡滑塌也是路基最常见的病害之一,根据边坡土质类别、破坏原因和规模的不同,可分为溜方与滑坡两种。①溜方:由于少量土体沿土质边坡向下移动所形成。②滑坡:滑坡主要是由于土体的稳定性不足引起的。路堤边坡坡度过陡,或边坡坡脚被冲刷淘空,或填土层次安排不当是路堤边坡发生滑坡的主要原因。1.2 路基沿山坡滑动在较陡的山坡填筑路基,若路基底部被水浸湿,形成滑动面,坡脚又未进行必要的加固处理,在路基自重的各行车荷载的作用下,整个路基倾斜的原地面向下滑动,路基整体失去稳定。1.3碎落和崩塌碎落和剥落是指路堑边坡风化岩层的表面,在大气温度与湿度的交替作用之下,表层岩石从坡面上剥落下来,向下滚落。大块岩石脱离坡面称为崩塌。碎落和剥落物堆集在路堑边沟里,影响边沟排水,路堑地段如果排水不畅,又将引发其它路基路面的病害。1.4不良地质和水文条件造成的路基破坏公路通过不良地质地段时(如泥石流、冻土、盐渍土、溶洞) 和较大的自然灾害(如大暴雨) 等地区,均可能导致路基的大规模破坏。 2病害的处治措施 2.1坍方及其处治 路基挖方边坡和靠路陡崖上的岩土体失去稳定,向路基塌落的现象称为坍方。坍方按其成因和特征主要有五种。①

沥青路面基层施工技术方案

沥青路面基层施工技术方案 1.0材料 1.1路用的水泥、石子、砂等材料必须监理工程师批准。未经批准的不允许进场,更不准使用。 1.2水泥:选用终凝时间较长(宜在6小时以上),且宜用325#矿渣及普通硅酸盐水泥。快硬水泥、早强水泥以及受潮变质的水泥严禁使用。水泥品牌的选用应考虑其质量稳定性、生产数量、运距等各种因素。水泥每次进场前应有合格证书,每200T应对水泥的凝结时间、标号进行抽检。 1.3碎石:要求其压碎值不超过30%,最大粒径不大于30mm.碎石的颗粒组成应符合JTJ034——93中第 2.2.1.6中2#级配要求。为了施工方便,宜采用10——30mm的粗集料、5——10mm的中集料,0——5mm的石屑细集料三种粒料配合。其粗集料的压碎值、各种粒料的筛分(主要检查所进料的颗粒级配的偏差情况),0.5mm以下细土的塑性指数,小于0.075mm的颗粒含量应符合JTJ034——93中的要求,上述材料进场后的试验项目每2000m3做2个样品试验。 1.4水:凡人或牲畜的饮用水均可用于水泥碎石的施工。 2.0混合料的组成设计 2.1组成设计原则:①粉料含量不宜过多。②在达到强度的前提下,采用最小水泥剂量,但不小于4.0%.③改善集料级配,减少水泥用量,使水泥用量不大于6%.

2.2水泥剂量的配制可采用4%、4.5%、5%、5.5%、6%五种剂量。 2.3每种剂量的试件制取9个(最小数量)。 2.4试件必须在规定的温度(20±2℃)保湿养生6天,浸水养生1天后进行无侧限抗压强度,并计算试验结果的平均值、偏差系数,并计算RX(1-1.645Cv)是否大于Rd(本工程设计强度为 3.5MPa)。设计剂量要选用满足强度的最小剂量,并不超过6%. 2.5根据设计剂量做延迟时间对混合料强度的影响试验,并通过试验确定应该控制的延迟时间。 2.6工地实际采用的水泥剂量与原设计相同。 3.0水泥稳定碎石的质量控制标准。 3.1具体检测技术指标: 3.2每一作业段碾压完成后,立即各项指标的检测,整理好内业资料向监理人员报验(24小时内)强度指标单独报验。监理人员应在现场及时抽检,发现问题及时通知处理。 3.3各分项工程按照《河北省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河北省公路工程质量监督检查评比办法》进行评分。各项工程评分必须在97分以上。达不到此要求的不准交工。 4.0施工工艺要点 4.1水泥碎石的施工工艺详见JTJ034-93《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规范》中2.5-2.7条中的内容。 4.2底基层检测及培土模

浅谈沥青路面施工中的常见问题

浅谈沥青路面施工中的常见问题 发表时间:2015-09-21T09:13:57.753Z 来源:《基层建设》2015年4期供稿作者:朱文强 [导读] 广东鸿高建设集团有限公司针对此问题,就要求我们在对沥青路面施工中,从选材到工艺控制、现场施工都严格把控。现对沥青路面施工中常见的问题详细分析。 朱文强广东鸿高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523000 摘要:沥青是一种路用结合料,其在世界各地的应用也较广泛,大到高速公路,城市道路,小到乡村道路,从路面底基层到路面面层,都得到普遍使用,成为了公路建设长久且常用的材料。但沥青本身也存在其危害,现结合实践经验,对于在沥青路面施工中所遇到的问题加以分析,希望为以后的路面施工提供借鉴及参考。 关键词:沥青路面;施工;问题 沥青现已广泛应用于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的交通道路施工中,但由于沥青本身的缺陷,以及后天受到设计和施工水平的限制,常常会出现开裂、泛油、松散、坑槽等病害,不但使行车速度、安全以及车辆本身受到严重影响,还是使沥青路面的使用期限大大缩短,从而影响了道路投资效益。 针对此问题,就要求我们在对沥青路面施工中,从选材到工艺控制、现场施工都严格把控。现对沥青路面施工中常见的问题详细分析。 一、路基施工过程中常见问题(一)路基填料过程中操作不当,使路基被破坏。最直接的原因还是选料不当,在路基施工中常常选用有机质或腐殖类土、危害性膨胀土、高液限黏土使路基被破坏。 (二)路基未有效压实,碾压的次数未达标而且不够均衡;因路基水分含量不均衡,高填方碾压前的填土厚度不均匀;使用的土中大多含有草根、树根等杂物,达不到压实度的标准。 (三)路基填土方低,因路基排水的阻碍、地下水位较高,且对部分软土地基处理不当;在路基填土方不高且地势较平坦的情况下,对通过鱼塘、水渠等地段未有效的进行清淤处理,留下隐患。 二、在基层施工中常见问题(一)裂缝裂缝产生的原因是,在铺筑上一层结构层之前,基层以及底基层没有做到彻底清底,且路面结构层或路基表层的浮土、浮尘也没有被彻底清除,此时,经受雨水冲刷时,浮层细料就会变软,一旦有车辆碾压,水流经过压力就会把浮层冲刷成浆,使沥青路面受到影响,从而形成不同程度的裂缝。 (二)基层强度不足在利用石灰无机结合料来稳定土时,若水量使用不均衡,石灰量不足,拌和不够均匀,压实度不够,使用的土不符合标准或厚度不够等种种原因,都会使基层结构稳定性差、强度降低,最终导致沥青路面沉陷破坏。 三、沥青路面的危害(一)辙槽简单的说形成的原因就是沥青路面轮迹带的凹陷,是路面特有的破坏现象之一。在轮迹带凹陷的同时,两侧的沥青混凝土通常会鼓起,而轮迹带的凹陷深度和其两侧鼓起的高度之和就是辙槽。 (二)松散因沥青混凝土表面层中含有的集料脱落,从表面逐渐向下发展,颗粒的脱落主要是因为集料颗粒和裹覆沥青直接的粘结力消失了,其出现的原因有:集料颗粒被相当厚的粉尘包裹,沥青膜粘附在粉尘上,而未有效的与集料颗粒粘结在一起,从而导致了松散的出现。 (三)网状裂缝、龟裂形成的原因主要是整体强度不足;但也存在路面结构设计的不合理性;路基路面压实度达不到标准要求;路面的材料拌和不够均匀,或者路面出现裂缝时未及时修补,导致水分深入到底层;沥青老化等等都是形成网裂、龟裂的原因。 (四)水损害表现形式是表面型坑槽,当水进入表层但无法深入下渗,水分以水膜或水气的方式存留在沥青与集料的中间,再加上表面张力的作用,从而使沥青与集料的粘附性受到影响。在路面与轮胎反复挤压的状态下或路面间真空吸附作用下使沥青膜与集料迅速剥离,长此以往,路面就会慢慢出现麻面、松散、掉粒、进而产生坑洞,形成坑槽。 四、在面层施工中常见问题(一)施工中使用的机械设备破旧、不配套。在施工中的拌和、摊铺、洒油等程序多是由人工来操作完成。因机械化较低,使拌和的均匀度、密实性及平整度均较低。 (二)检验松懈。对于原材料检验不够严格,对使用沥青的分量掌握不准,把控不好沥青混合料的配合比,最终导致沥青路面早期出现泛油、拥包、松散、坑槽等现象,(三)沥青混合料温度超高。沥青和矿料拌和时,矿料的高温开始灼焦沥青,从而出现松散、坑槽等现象。 (四)气候因素。在温度较低的季节施工作业时,摊铺后的沥青混合料的表面温度就会迅速降低,但是混合料的中底部温度下降较慢,压实时,处于中底部的沥青混合料就会产生部分位移,而处于上部的面层就会因为温度过低而出现裂缝,使路面出现松散、坑槽,遭到破坏;在雨季施工作业时,施工的质量就更加得不到保障。 (五)用油量把控不准,洒油不够均衡,致使路面出现松散、泛油的现象。使用层铺法施工的沥青路面会因为厚度过大,而分层来碾压,油料不能很好的深入到基层,使面层与基层无法有效的黏结在一起,从而使面层的使用寿命大大缩短。 五、对沥青路面施工的质量控制(一)对基层施工的质量控制1、在基层摊铺的过程中,禁止离析现象产生。 2、避免出现薄弱夹层。严禁“薄层贴补”,找平操作时“宁高勿低”,在高温的天气下,“非厂拌法”施工,使半钢性基层的强度适中,控制把握好碾压上限,避免使板体性遭到破坏,使裂缝增加;根据实际情况确定碾压时间,一般延误时间不得超过1.5h。 3、使层与层间粘贴性增强。在施工前,需将基层表面的浮灰全部清理完毕,然后再做沥青透层或下封层施工。 4、加强路面养护。日常中加强对道路的路政管理和养护工作,并且有针对性的防治,下雨下雪时及时清扫积水,防止出现“路面划损”。 5、沥青下面层一般采用挂线施工整平,严格控制标高,整平以平地机为主,人工挂线找补配合。在施工中多采用走线法以及平衡梁法使路面达到一定平整度,平衡梁法是摊铺机在施工时需要有一个标准的基准面以对平整度进行控制,一般其的精准度高于走线法,在沥青路面的表面多使用平衡梁法进行施工。 6、关于沥青面层的初压,复压以及终压方面,在进行摊铺后应及时进行高温碾压,采用静态二轮压路机碾压2 遍,一般温度控制在130°-140°,应采用关闭振动的轻型钢筒式压路机。在复压时应用振动压路机碾压3-4 遍后再使用轮胎压路机碾压4-6 遍,使厚实度达到要求。在进行终压时,应使用关闭振动的双轮钢筒式压路机碾压,以消除轮迹,在终了温度应大于80℃。

论文设计 沥青混凝土AC-16

定魏工程AC-16I型沥青混合料 目标配合比设计 一、引言 (一)问题的提出及研究意义 随着我国的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不管是高速还是普通公路对沥青混合料的要求都有很大的提高,所以对沥青混合料性能如何满足路面使用性能等都有很大的研究价值。沥青混合料路面作为一种路面结构形式,以其行车舒适、噪声低、易于维护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公路建设中。但是国内的沥青路面普遍存在工程的耐久性和早期损坏两大突出问题。造成这种情况有各个方面的原因,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沥青混合料的配合比设计不合理。而作为面层,它是为行车提供安全、经济、舒适的服务,并直接承受汽车荷载作用和自然因素的影响,因此在沥青面层施工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是搞好混合料的组成设计,要综合考虑其高温稳定性、低温抗裂性、耐久性、抗滑性、抗疲劳性、及施工的难易程度等问题。具体表现如下: (1)强度高,沥青混合料在路面中,直接承受车辆荷载的作用,因此 应具有一定力学强度; (2)高温稳定性好,沥青混合料是种典型的流变材料,它的强度和劲度模 量随温度的升高的降低,所以在夏季高温时,在重交通重复作用下,由于交通的渠化,在轮迹带逐渐形成变形下凹、两侧鼓起的所谓“车辙”,这是现代高等级沥青路面最常见的病害; (3)低温抗裂性好,沥青混合料不仅应具备高温稳定性,同时还要具有低温抗裂性,以保证路面在冬季低温时不产生裂缝; (4)耐久性好,沥青混合料在路面中,长期承受自然因素的作用,为保证路面具有较长的使用年限,必须具有较好的耐久性; (5)抗滑性好,即应具有良好的微观粗糙度和宏观粗糙度,以保证在路面潮湿时,车辆能高速安全行驶,并且在外界因素的作用下其抗滑能力不致很快降低; (6)施工和易性好,要保证室内配料在现场施工条件下顺利的实现,沥青混合料除了应具备前述的技术要求外,还应具备施工和易性。[1] 沥青混合料是由适当比例的粗集料、细集料及填料组成的符合规定级配矿料与石油沥青加温拌和而成的,其具有良好密实结构,强度稳定性主要取决于混合料的粘聚力和内摩

路基路面常见质量问题及防治措施

常见质量问题及防治措施 第一章路基 第一节路基填筑 一、土方路堤适宜的填料有哪些? 1、质量问题及现象 路堤填筑中有些填料适宜性差,影响路堤质量,导致工期延误、投资增加。 2、原因分析 材料采集、使用人员不熟悉材料性质,经验不足,选择填料时顾此失彼。 3、预防措施 1)材料采集、使用人员必须对路堤填料的种类、性质和适宜性认真研究,选择填料时,既要考虑料源和经济性,更重视填料的性质和适宜性。 2)常见填料的分类、性质和适宜性有:砂土,;砂性土,粉性土,粘性土,碎石质土,砾石、不易风化的石块。 3)不宜于路堤填筑的其它类土:重粘土,黄土类土,黑土,淤泥、泥炭,带有草皮的表层土一般不得用于填筑路堤。 二、路基填筑过程中如何控制中线偏位? 1、质量问题及现象 路基填筑过程中线偏位严重,不符合《标准》要求,需返工处理。 2、原因分析 导线点遭到破坏,施工过程中中线复测频度不够,没有按要求设立保护控制桩。 3、预防措施 1)应进行导线复测,并加固导线点,一直保护至交工验收。 2)路基施工前,应根据恢复的路线中桩、设计图表、施工工艺和有关规定,定出路基用地界桩和路堤坡脚、路堑堑顶、边沟、取土坑、

护坡道、弃土堆等的具体位臵桩。在距路中心一定安全距离处设立控制桩,其间隔不宜大于50m,桩上标明桩号和路中心填挖高度。 3)在放完边桩后,应进行边坡放样,对深挖高填地段,每挖深或填高60-80cm应复测一次中线桩,测定路基标高及宽度,以控制边坡的坡度。 4)机械施工中,应在边桩处设立明显填挖标志,并在不大于200m 间距段落内、距中心桩一定距离设立控制桩。 4、处理措施 校核导线点,重新恢复中线,按“规范”要求保护设立的控制桩。亏坡的一侧按照规范要求开台阶补填,多余的一侧进行削坡处理。 三、如何处理斜坡、坑穴、水渠、填井、墓穴、淤泥等? 1、质量问题及现象 路基于原有斜坡、水渠、填井、墓穴、淤泥处,出现局部沉陷、失稳、滑坡等病害。 2、原因分析 路基填筑过程中对斜坡、水渠、填井、墓穴、淤泥地段处理不当,给工后的路基留下隐患。 3、预防措施 1、路基修筑范围内,原地面的坑、洞、墓穴等应用原地的土或砂性土地回填,并按规定进行夯实或压实。 2、对影响路基稳定的人工坑洞,应予以查明,可参照岩溶处臵方法进行处理,不能填埋时,可用构筑物跨越。 3、黄土陷穴应进行处理,处理时先要查清陷穴水的供给来源、水量、发育情况与扩展方向及对路基可能造成的危害,视具体情况采取相应的处理方法。 4、黄土陷穴的处理范围,应视具体情况而定,一般宜包括路基填方或挖方办坡外的上侧50cm,下侧10-20cm。若陷穴倾向路基,虽在50cm以外,仍应作适当处理。对串状陷穴应彻底进行处治。 5、路基穿过水渠时,先将积水排除,然后彻底清除淤泥,并在水

沥青路面常见病害及产生原因

沥青路面常见病害及产生原因 [摘要] 随着交通量的快速增长,沥青路面早期破坏现象在我区时有发生,只有对沥青路面病害进行分类以及对病害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才能制定出合理的处治措施,达到及时处治路面病害,确保公路通行安全和行车舒适的目的。 [关键词] 沥青路面病害原因 1.宁夏沥青路面破损种类 沥青混凝土面层具有良好的力学性能和较好的耐久性以及行车舒适性,适合于各种车辆的通行,并具有坚实、耐久、平整、良好的抗滑、防渗、耐疲劳的性能和抗高温开裂的温度稳定性。但由于种种原因,沥青路面早期破坏的现象在我区时有发生,短时期内还无法杜绝,开展对沥青路面破损的研究就显得尤为重要。宁夏是东西窄、南北长,面积不大。但沥青路面占干线公路的90%以上,南北环境、地理、气候也不相同,路面破损的表现形式也不一样。以下就宁夏国省干线公路沥青路面上常见的一些破损进行研究,通过这些年各分局对沥青路面状况的调查,路面破损大体可以分为两类,一是属于路面表层的破损(功能性破损);二是属于路面结构层的破损(结构性破损)。在宁夏常见的沥青路面破损归纳起来有裂缝类、松散类、变形类、其它类四种: 1.1裂缝类 裂缝类破损包括以下几种:不规则裂缝、网状裂缝、纵向裂缝、横向裂缝。 1.2松散类 松散类破损包括以下几种:坑槽、松散、推移、啃边。 1.3变形类 变形类破损包括以下几种:沉陷、车辙、波浪、拥包、桥头跳车、翻浆。 1.4其它类 其它类破损包括以下几种:泛油、麻面、磨光、修补损坏。 2.沥青路面破损产生的原因 产生沥青路面破损的原因比较复杂,除受当地环境、地理、气候等条件的影响外,还将受到来自设计、施工质量方面的影响,特别是超载车辆的碾压对沥青路面的早期破损影响尤为严重。 2.1裂缝类 2.1.1横向裂缝 (1)沥青面层在施工时,施工缝未按规范要求进行处理或处理不当,致使接缝不紧密,结合不好。 (2)沥青未达到适合于本地区气候条件和使用要求的质量标准,致使沥青面层温度收缩或温度疲劳应力大于沥青混合料的抗拉强度。 (3)半刚性基层收缩裂缝产生的反射裂缝。 (4)桥梁、涵洞两侧的台背填土产生固结或地基沉降。 (5)路面结构设计不当,施工质量差,车辆的严重超载。 2.1.2纵向裂缝 (1)沥青面层前后摊铺时,两幅之间的施工缝未按规范要求认真处理,结合不紧密在行车的作用下脱开。 (2)纵向沟槽回填土压实质量差而发生沉陷,路基压实度不均匀。 (3)加宽路段的新老路基未挖台阶,致使新老路基结合处沉降不一。

沥青路面施工技术方案[1]

一、编制依据和原则 1、编制依据 施工进度计划依据锦屏水电站对外交通专用公路金林乡、羊房沟段合同文件(合同编号:JPIC-200411、12)和设计补充通知、现行的与本工程相关的公路工程施工规范以及我公司的施工经验和专项工程施工能力编制。 2、编制原则 根据本合同工程(包括金林乡、羊房沟两个合同段,以下简称本合同段)的施工特点和施工技术总体规划,结合在以往类似工程中的施工经验,初拟施工总进度编制原则如下: 1、严格按照招标文件规定的合同控制工期,充分发挥在公路工程施工中的技术优势,科学合理安排施工程序及施工进度,确保合同总工期如期实现。 2、统筹安排、合理编制施工程序,组织好全线平行交叉作业和流水作业。 3、充分考虑现场各种施工干扰因素、突发因素对工期的影响,采用适中的施工强度指标安排进度计划,对施工中的不可预见因素皆有回旋余地。 二、路面工程进度计划 根据我公司的施工进度计划安排原则、施工程序,以及发包人对本工程的工期要求,结合我公司的机械化施工能力和施工水平,具体进度计划见:《施工进度计划横道图》。 1、施工进度安排 根据本标段工程特点,就各项目工程施工工期具体安排如下: 1、施工准备 从2005年11月25日开始着手组织路面工程的施工,并在30天完成本合同段所需的全部临建设施的建设安装,以确保本合同工程顺利施工。

2、路面基层 本分项工程包括水泥稳定土基层、级配碎石底基层施工,计划于2005年12月15开工,2006年3月15日完工。具体工程进度安排见“施工总进度计划横道图”。 3、路面铺筑 本分项工程按通知要求初拟于2005年12月25日开工,2006年3月31日完工。具体工程进度安排见“施工总进度计划横道图”。 8、其他附属工程 本分项工程初拟于2006年3月1日开工,2006年5月31日完工,具体工程进度安排见“施工总进度计划横道图”。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