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纸船和风筝(自设) 公开课一等奖教案

纸船和风筝(自设) 公开课一等奖教案

纸船和风筝(自设)  公开课一等奖教案
纸船和风筝(自设)  公开课一等奖教案

(完整版)《散步》公开课教案

《散步》教案 罗岭乡中陈青青 教学目标: 1、准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感受亲情,体味浓重的情意。 2、过程和方法目标:揣摩词句含义,品味文章的语言美。 3、培养尊老爱幼、珍惜亲情的情感。 教学重点: 整体感知文意,悟读尊老爱幼、珍爱亲情、珍爱生命的情感。 教学难点: 指导学生在阅读中品读关键词、品评美文,逐步提高赏读美文能力。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亲情是甘泉,给我们枯干的心灵以滋润;家庭是港湾,为我们遮蔽一生的风雨。家因为有了深深的爱而温馨,家庭生活因为有了浓浓的亲情而美好。今天就让我们走进莫怀戚先生的家。陪同他们一家三代去散步,分享他们之间那浓浓的亲情。 二、基础知识 1、字词识记(投影出示) 嫩芽(nèn) 霎(shà)时拆(chāi)散熬(áo)过 分歧(qí)水波粼粼(lín) 分歧:(思想、意见、记载等)不一致;有差别。~点ㄧ理论~ 各得其所:每一个人或事物都得到合适的安顿。 2、介绍作者 莫怀戚:笔名周平安、章大明,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他的中篇小说《诗礼人家》曾获“四川文学奖”。代表作是小说《透支时代》、《陪都就事》《散步》《花样年月》,

小说集《大律师现实录》、系列小说《东方福尔摩斯探案集》。作品集有《莫怀戚中短篇小说选》。 三、老师配乐朗诵,并出示问题,整体感知文意。(投影出示) 听读课文 1、两分钟速读课文,快速抢答(投影出示): a散步的季节? 初春 b散步的地点? 田野 c课文中出现了哪几个人物? 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我的儿子 d在散步过程中发生了什么事?(用原文中的一个词来回答) 分歧 e结果怎样? 学生读后抢答 2、说说文章讲了一件什么事?用一句话感慨大意。 明确:一家四口在春天的田野散步。 这个句话在课文哪里出现过?开头。 四、涵泳品味,反复揣摩,悟读尊老爱幼、珍爱亲情、珍爱生命的情感。(投影出示) 1.设疑:“我们在田野散步: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和儿子。” 若改成:我们一家四口在田野散步,好吗?这样不是更简洁吗?说说原因。 A: 从人物关系上引导学生注意是两对母子,课文后面用到这个开头的人物关系了吗?子背母,母背子,为后文的“背”做铺垫 B: 那调换顺序好吗?换成:我,我的妻子和儿子,我的母亲。 明确:“我”是一家之主,是家庭的“顶梁柱”和“主心骨”,当然排在前面。(排在前面理所当然承担责任。)母亲被排在第二位,看出儿子很敬重母亲,老母亲在家里是有地位的,不是可有可无的角色。她被家庭成员重视,这是正“孝”的体现。

树之歌公开课教案 优秀教学设计8

8 课教案优秀教学设计《树之歌》公开-二年级上册语文教案识字2 树之歌人教(部编版)歌之树识字2 文本分析:本课是一首介绍树木特征的归类识字儿歌,描写了杨树、榕树、梧桐树、枫树、种树木,表现了大自然树木种松树、柏树、木棉、桦树、银杏、水杉和桂花树等11类的丰富。课文每句话的观察角度各不相同。第一句观察树木的形状,描写了杨树的高大、榕树的茁壮及梧桐树叶像手掌的特征。第二句观察树叶的颜色,描写了枫叶的火红和松树、柏树的翠绿。第三句观察树木的习性,写出了木棉喜暖和桦树耐寒的不同习性。最后一句介绍了两种被誉为“活化石”的树以及香溢满园的桂花树。这首儿歌篇幅短小,读来朗朗上口,常识性较强,却洋溢着浓浓的情趣,语言平实,修辞恰当,所选树木具有代表性,贴近儿童生活。文中插图与儿歌中的树木对应,从上到下、从左到右依次是白桦、木棉、梧桐、榕树、水杉、银杏、金桂、柏树、枫树、松树、杨树,直观展示了各种树木的特点,符合儿童图文学习的心理特征。教师在授课之前可以提前要求学生观察生活中的树木,看看它们分别有什么特点,以便课上交流。在一年级的学习中,学生们已经掌握了很多带有木字旁的生字,并了解了汉字“偏旁表意”的特点及规律,所以学生学习本课生字有一定的基础。尤其是本课中出现了很多不同种类的树,有学生生活中常见的,也有生活中不太常见的,它们身上的自然常识极容易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因此,教学中可以结合不同树的相关知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并掌握偏旁归类识字方法。教学目标:个字,会写“杨树、树101.认识“梧、桐”等15个生字,会写“杨、壮”等8叶”等个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3.通过读文、看图,初步了解11种树的基本特点。积累与树木有关的语句。教学重难点:个生字,初步了解树木朗诵、背诵儿歌,利用形声字特点掌握带有木字旁的8 特点。课时2:课时安排. 8 学设计课教案《树之歌》公开优秀教 课时目标个字,会写“杨树、树10151.认识“梧、桐”等个生字,会写“杨、壮”等 8叶”等个词语。 2.朗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要点把握 1.将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2.学习本课生字。引导学生运用形声字的规律自主识字。能正确书写带有木字旁的生字,重点指导书写左右结构的生字。3.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1.教师出示收集的树叶,让学生猜猜是什么树的叶子。无论是城市,还是乡村,无论是河谷,还是山顶,我们总能看到一位老导语:朋友,那就是树。树朋友让我们的家园变得更加美丽,让我们的空气变得更加清新。大家看,我这里有许多树朋友托我带给你们的礼物,有细条状的,有巴掌状的,有扇子状的……它们分别是哪位树朋友送的呢?(请学生回答) 2.揭示课题,导入本课教学。同学们刚才都猜出来我手上的树叶分别是哪位树朋友送的了,可见大家过渡:在平时的生活中都非常善于观察。树木的种类非常多,同学们能说出

统编版二年级语文上册识字2树之歌名师教案

识字2 树之歌 文本分析: 本课是一首介绍树木特征的归类识字儿歌,描写了杨树、榕树、梧桐树、枫树、松树、柏树、木棉、桦树、银杏、水杉和桂花树等11 种树木,表现了大自然树木种类的丰富。课文每句话的观察角度各不相同。第一句观察树木的形状,描写了杨树的高大、榕树的茁壮及梧桐树叶像手掌的特征。第二句观察树叶的颜色,描写了枫叶的火红和松树、柏树的翠绿。第三句观察树木的习性,写出了木棉喜暖和桦树耐寒的不同习性。最后一句介绍了两种被誉为“活化石” 的树以及香溢满园的桂花树。这首儿歌篇幅短小,读来朗朗上口,常识性较强,却洋溢着浓浓的情趣,语言平实,修辞恰当,所选树木具有代表性,贴近儿童生活。文中插图与儿歌中的树木对应,从上到下、从左到右依次是白桦、木棉、梧桐、榕树、水杉、银杏、金桂、柏树、枫树、松树、杨树,直观展示了各种树木的特点,符合儿童图文学习的心理特征。教师在授课之前可以提前要求学生观察生活中的树木,看看它们分别有什么特点,以便课上交流。在一年级的学习中,学生们已经掌握了很多带有木字旁的生字,并了解了汉字“偏旁表意”的特点及规律,所以学生学习本课生字有一定的基础。尤其是本课中出现了很多不同种类的树,有学生生活中常见的,也有生活中不太常见的,它们身上的自然常识极容易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因此,教学中可以结合不同树的相关知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并掌握偏旁归类识字方法。 教学目标: 1. 认识“梧、桐”等15 个生字,会写“杨、壮”等10个字,会写“杨树、树叶”等8 个词语。 2.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 通过读文、看图,初步了解11种树的基本特点。积累与树木有关的语句。教学重点: 朗诵、背诵儿歌,利用形声字特点掌握带有木字旁的8 个生字,初步了解树木特点。 课时安排:2 课时 课时目标 1. 认识“梧、桐”等15 个生字,会写“杨、壮”等10个字,会写“杨树、 树叶”等8 个词语 2. 朗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要点把握

人教部编版小学语文公开课创新教案《纸船和风筝》优秀教学设计

人教部编版小学语文公开课创新教案《纸船和风筝》优秀教学设计 创新教案 《纸船和风筝》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教学设想】 初读课文,提出要求,学生根据提示要求,自学生字新词,读准生字新词读音,读通课文,扫除语言障碍,为第二课时的学习打下基础。【教学过程】 一、实物导入新课。 出示纸船和风筝。它们之间到底有什么联系?齐读课题(相机指导:“筝”单独出现时读一声,和“风”交朋友时读轻声。) 二、初读课文,识读生字。 1.出示“自学指导”,学生自由读文。 2.检查学生自学情况 (1)课文共有几个自然段?(11个。) (2)检查识字情况。(多种方式认读,评价正音,适时补充多音字“扎”。)(3)检查生字词。 A.用“加一加”的方法问答“扎、抓”。 B.指名用换一换的方法识记“漂”。 C.引导学生仔细观察“抓、扎”,找出这两个字的共同点:都有提手旁,与手有关,举出几个提手旁的字。 D.老师猜字谜:“才转身就被弓箭射中。”(张)

小结:识字方法多种多样,只要是最方便自己记忆的,就是最好的。(4)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词语“风筝”“松鼠”“抓住”“愿意”等词语。 3.学生再次读文,比比谁先把课文读流利。 三、品读感悟。 1.(1)学习第1自然段: ①文中的主人公是谁?松鼠和小熊的家到底在哪儿?指名回答。 ②松鼠和小熊离得这么远却成了好朋友,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2)同桌合作初读2-6自然段 ①“纸船是谁送给谁的?风筝呢?”指导学生把句子说完整。 ②齐读:纸船漂哇漂,漂到了小熊家门口。风筝乘着风,飘哇飘,飘到了松鼠家门口。 A.比较:“漂”和“飘”。引导学生说出两个字的偏旁不同,意思不同;对应练习两个字的句子,补充多音字“漂”并口头组词。 B.去掉句中的“漂哇漂”和“飘哇飘”,与原句进行对比读,引导学生体会句子的生动形象性。 C.引导加动作读句子。 2.精读第 3.第5自然段 (1)指名朗读课文第3自然段,说说小熊为什么乐坏了? (2)小熊也想送给好朋友礼物!想送什么呢?齐读:他想了想,就扎了一只风筝。风筝乘着风,飘哇飘,飘到了松鼠家门口。 (3)松鼠也收到了礼物,它是什么表现? 齐读:松鼠一把抓住风筝的线一看,也乐坏了。风筝上挂着一个草莓,

树之歌公开课教案

树之歌 教学目标 1. 会认识15个新字,会写10个生字。 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 认识“木”字旁,并能列举学习过的生字。 教学重点:会认识15个新字,会写10个生字,并能正确组词。 教学难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前置性作业(预习作业) 1.读通课文,至少读3遍。 2.划出生字新词,进行口头组词识记,并抄写生字新词。 3.查找了解某一种树的相关知识,并带图片到学校。 一、课前诵读环节 (一)“课前诵读环节”对应的教学目标 (二)“课前诵读环节”对应的教学过程 1、课前指名领读:《竹石》 2、师:这是一首赞美竹子的诗,其实赞美树木的诗还有很多,猜猜下面这首诗是赞美什么树木? 3、猜树木,引出《咏柳》,课前带文。

出示:碧玉妆成一树高, 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 二月春风似剪刀。() 预设: 生:咏柳 师:是啊,这是一首赞美柳树的诗,你们能抓住柳树的特点猜出答案。真聪明。现在让我们一起用好听的声音夸夸柳树吧。 4、男女合作读 男:碧玉妆成一树高 女:高高高,一树高 男:万条垂下绿丝绦 女:绦绦绦,绿丝绦 男:不知细叶谁裁出 女:出出出,谁裁出 男:二月春风似剪刀 女:刀刀刀,似剪刀 师:从你们的声音中,我仿佛看到了一排排纤细柔美的柳树在向我们招手。 过渡:瞧!郁郁葱葱的森林就呈现在我们面前,这里都有些什么树木?让我们一起走进《树之歌》这首歌谣中找一找。 二、“生字词”教学环节

(一)“生字词”教学环节对应的教学目标 (二)“生字词”对应的教学过程 1.出示生字,指名拼读 2.小老师带读,采用多种方式认读。 三、“课文”教学环节 (一)“课文”教学环节对应的教学目标 (二)“课文教学环节”对应的教学过程 1、运用批注法自主阅读 出示自学提示:自由读儿歌,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用“----”画出儿歌中主要有哪几种树? (1)交流 预设:

部编版《纸船和风筝》优秀教学设计

部编版《纸船和风筝》优秀教学设计[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会认本课11个生字,会写本课8个生字。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分析字形,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阅读中体会松鼠和小熊的友谊。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感受故事中不同角色的感情,延伸到学生的自身情感上,引导学生珍惜朋友之间的友情。 [教学重难点]理解课文内容,学会怎样交朋友和维护友谊。 [教学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一、启发导入 1.师:小朋友们,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两件礼物。(出示纸船)瞧,这是什么?(纸船) 2.师:另一件礼物藏在这里!(课件出示风筝)“风筝”的“筝”读轻 3.师:关于纸船和风筝还有一个美好的故事呢!我们赶快到课文中去看看吧! 二、初读课文,认识生字 1 2 3 4.出示生字卡片,认读生字。(让学生自由举手读,接龙读,齐读。) 5.让学生自由举手分段读课文,巩固生字读音。 三、再读课文,感知内容 1.让学生自由举手朗读课文,把 2.说一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第二课时 一、回顾旧知,导入新课 1.师:小朋友们,松鼠和小熊是怎样成为好朋友的?他们吵架之后,

2.师: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课文。 二、学习理解课文 1.师:通过初读课文,你们知道纸船和风筝分别是谁的吗?(纸船是松鼠的,风筝是小熊的。) 2.师:松鼠和小熊是好朋友,他们是怎样成为好朋友的?(通过纸船和风筝,他们互相致意,互相祝福,成为了好朋友。) 3.师:他们是怎样互相祝福的?请你读一读课文中的相 4.师:松鼠和小熊拿到对方的礼物,看到上面的字后有什么反应?(乐 坏了)如果你就是小熊或松鼠,第一次拿起纸船或风筝时,你会怎么想? 5.师:你能把这种高兴的心情读出来吗?(指名读) 6.师:可是有一天,因为一点小事,他们吵了一架,然后纸船和风筝还存在吗?你从哪儿看出来的? (山顶上再也看不到飘荡的风筝,小溪里再也看不到漂流的纸船了。) (1)你能把这句话读一读吗?(让学生自由举手读) (2)读到这句话,你有什么感受?(惋惜、难过) 7.师:你们难过,那小熊和松鼠怎样呢?( 你从哪儿看出他们都很难过?和同桌交流交流,体会他们当时的心情。 8.师:后来松鼠和小熊怎么样了呢?他们和好了吗?(和好了)你从哪儿看出来的? (过了几天,松鼠再也受不了啦。他在一只折好的纸船上写了一句话:“如果你愿意和好,就放一只风筝吧!”他把这只纸船放进了小溪。) (1)读到这句话,你有什么感受?(佩服松鼠,他敢于率先伸出友谊之手,主动与朋友和解。) (2)如果你是松鼠,你会主动放这只纸船吗? 9.师:请你猜猜,小熊放风筝了吗? (傍晚,松鼠看见一只美丽的风筝朝他飞来。) (1)松鼠看到风筝心情怎样?(高兴得哭了) (2)高兴应该笑,怎么会哭呢?(松鼠被小熊的行为感动了,喜极而泣。) (3)于是松鼠做了什么?(他连忙爬上屋顶,取下纸船,把一只只纸船放到了小溪里。)

散步公开课教案一等奖

散步公开课教案一等奖 一、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引导学生揣摩词句含义,品读文章清新质朴的语言。 3.培养学生在整体感悟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提高语言运用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1.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品味揣摩语句。 2.培养尊老爱幼、珍爱亲情的意识。 3.理解文章最后一句话的象征意义。由此,切实地实现能力迁移和情感熏陶。 三、教学方法 本课主要采用朗读法、赏读评议法、活动法等教学方法,此外与直观形象的多媒体结合,更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1.学生对课文的感知是通过朗读来完成的。 2.自主学习,将自学中遇到的难词、难句摘下来质疑问难,通过生生、师生之间的交流加以解决,教师在点拨时授以学法指导。 3.在课文解读中设置好问题角度,激发学生多向思维。引导鼓励学生大胆交流,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口头表达能力。 四、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导语:台湾作家张文亮有一首有趣的诗叫《牵一只蜗牛去散步》,诗中写道到:“上帝给我一个任务/叫我牵一只蜗牛去散步/我不能走太快/蜗牛已经尽力爬,为何每次总是那么一点点?……”和蜗牛散步,真是突发奇想啊!和蜗牛散步,需要多大的耐心呀!下面,让我们从童话世界回到现实生活:一对中年夫妻和年迈的母亲、年幼的儿子一起散步,会遇到什么问题呢?展示课件并展示图片素材“前后都是妈妈和儿子”。 【设计意图】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二)感知学习 1.教师播放情境课文“田野生命”并设计相关问题: (1)说说有关散步的时间(季节)、地点、人物。 (2)你印象中的“初春”是什么样子呢?你见过“初春的田野”吗? 2.教师播放情境课文“分歧选择”并设计相关问题:散步中发生了什么事情?(教师引导学生:说清楚事情发生的起因、经过和结果。语言要简洁明了。)起因: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经过:“我”决定委屈儿子,走大路;母亲疼爱孙子,决定走小路。结果:走小路。 【设计意图】营造情境和引导整体感知文章内容。指导明确记叙的“六要素”。 (三)内容探究教师出示设计好的问题,引导小组内、班级内讨论。

初中语文优秀课评比观摩一等奖 《散步》课堂实录

初中语文优秀课评比观摩一等奖《散步》课堂实录 (上课,师生问好) 师:同学们,有没有想过,亲情是什么?有人说亲情是一缕阳光,可以让人感受到快乐和温暖,也有人说,亲情是一根绳子,将心和心紧紧地连在一起。今天呀,我们就一起走进暖暖的春日,去感受浓浓的亲情,一起来学习文章-―《散步》。 师:我相信大家课前预习过课文,谁能用一句话概括一下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注意呀,讲清楚时间、地点、人物、事情。 生:作者和作者的家人在春天一起在田野中散步。 师:注意呀,他说作者,文学中的作者,一般说―― 生齐:是文中的我。 生:初春,我和我的家人在田野里散步。 师:语言更加的简洁明了,非常好。 同学们,下面就让我们把耳朵叫醒,去聆听作者的心声,边听录音边思考这样的问题。(投影出示思考题)1、从文章的字里行间,你看到一个怎样的家庭?2、文章中给你留下印象最深的人物是谁?说说你的感受。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 听课文录音。 师:同学们,听到这样深情的朗诵,我相信大家都和我一样沉浸在亲情的世界里。那么从文章的字里行间,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家庭?请你来说一说。 生:我看到一个十分温馨的,而且互相关爱的家庭。 生:我看到一个和谐的家庭。 师:那么在这个温馨充满关爱而又和谐的家庭中,给你留下了印象最深刻的人物又是谁呢? 生:我觉得是作者的妻子。 师:应该怎么说?是文中我的妻子。 生:回为从文中可以看到我的妻子是很标准的贤妻良母。 师:如何见得?

生:因为,文中有一句话叫做,妻子走在我后面…… 师:没关系,你讲清楚在哪里?文中对妻子的描写的笔墨不多,在哪儿呢? 生:第六节中,妻子她总是听我的,这儿很符合中国传统对妻子的要求。 师:她总是听我的,作为我这个丈夫来说,怎么样? 生:很幸福。 师:说明她对我非常的尊重。文中我的妻子还有什么特点? 生:就是我的母亲…… 生:文中的妻子,她走在我的后面。 师:除了这个以外? 生:她很关爱儿子。哪里见得?妻子也蹲下背起儿子。 师:很好,这样一个尊重丈夫、关爱儿子的妻子,他刚才用了一个很好的词――- 生齐:贤妻良母。 师:那文中还有让你感受印象深刻的人物呢? 生:我的母亲。文中从很多的地方看出来,我的母亲怀有真挚的母爱,无论是对我,还是对我的儿子。就像爱护自己一样。 师:你举个例子。 生:但是母亲摸摸小儿的小脑瓜,变了主意。 师:抓住其中的词语―― 生:摸摸,表现了这位老人对孙子的疼爱。 师:好的。还有同学要说―― 生:母亲让我们走大路,大路平顺,她是不希望家人走在小路上,也不安全,也是对家人的关心。 师:想得很好。还有吗?

【广东部优】《散步》公开课教案

《散步》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了解文章主要内容,感悟作者一家人深深的亲情。 2.能够通过细节描写,把握文章中的四人的形象。 3.学会赏析语言,体会语言中所富含的情感。 教学重点: 1.能够通过细节描写,把握文章中的四人的形象。 2.学会赏析语言,体会语言中所富含的情感。 教学方法:诵读法、讨论法、点拨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深情导入 家,一个多么温馨的字眼,它是一个避风的港湾,一个幸福的摇篮。它给了我们无尽的关爱和温情,也给我们展示了一个充满亲情和关爱的空间。而和亲人一起散步,更是一个幸福的时刻。今天,就让我们跟随莫怀戚一家一起散步,去感受家庭里浓浓的亲情。(板书课题:散步) (二)整体感知、把握情节 问题一: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并用一句话概括文章内容。 先由老师提问,学生回答。 第一、散步的时间?——初春 第二、散步的地点?——田野 第三、散步的人物——我、母亲、妻子、儿子 第四、散步中发生了什么?(课文中)——分歧 第五、什么分歧?—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我的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 第六、谁来解决分歧?——我 第七、为什么我来解决?——我的母亲老了,她早已习惯听从她强壮的儿子;我的儿子还小,他还习惯听从他高大的父亲;妻子呢,在外边,她总是听我的。 第八、我要如何解决呢?——我决定委屈儿子,因为我伴同他的时日还长,

我伴同母亲的时日以短。我说:“走大路。” 第九、最后是如何选择的呢?——最后,我们走了小路,在不好走的地方,我背着母亲,妻子背着儿子,稳稳地走了过去。 第十、为什么选择了小路?——母亲改变了主意。 好,下面根据上面的回答,让一位同学概括一下,迅速组织语言,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师明确:这是一篇叙事性的散文,我们在概括的时候要注意时间、地点、人物和事件。) (师明确:时间是初春,地点是田野上,人物有我、妻子、儿子和母亲,我们一起散步。所以可以概括为我们一家祖孙三代在初春的田野上散步。)问题二:课文的题目是《散步》,他们为什么去散步呢? 师引导:文中说,她老了,身体不好,走远一点就觉得很累。真要出去散步,多累啊,应该让母亲在家多休息才好呢。 生1:老人更需要关爱,如果把母亲一个人留在家里,母亲会觉得很孤 单。一家人一起散步,会让母亲感受到家的温暖。 生2:文中说,但是春天总算来了,我的母亲又熬过了一个严冬。说明母亲的心里是期盼春天的到来,希望出去走走。 师引导:春天总算来了,“总算”说明了什么。母亲熬过了一个严冬,“熬”反映了什么。 (朗读指导:“太迟、太迟了”、“挺不住”、“总算”、“熬”) 师明确:初春的景色很美,而且母亲也熬过了一个严冬,出去走走还可以唤醒母亲心中的活力,所以一家四口一起出去散步。 那作者为什么要写散步这件这么简单的事呢,它究竟表达了人间的什么情感?下面让我们先来看看作者与他的创作背景,思考以上问题。 (三)品读课文、分析人物、体味亲情 教师:刚才大家说到文中有四个人物,下面我们就来看一看他们是怎么样呢?首先,看看“我”,同学们说说文中的“我”这个人怎么样? 学生自由发言,教师引导。 关于“我”:[5分钟]

人教部编版《树之歌》优秀教案1

二年级上册语文教案-识字2 树之歌人教(部编版) 识字2 树之歌 文本分析: 本课是一首介绍树木特征的归类识字儿歌,描写了杨树、榕树、梧桐树、枫树、松树、柏树、木棉、桦树、银杏、水杉和桂花树等11种树木,表现了大自然树木种类的丰富。课文每句话的观察角度各不相同。第一句观察树木的形状,描写了杨树的高大、榕树的茁壮及梧桐树叶像手掌的特征。第二句观察树叶的颜色,描写了枫叶的火红和松树、柏树的翠绿。第三句观察树木的习性,写出了木棉喜暖和桦树耐寒的不同习性。最后一句介绍了两种被誉为“活化石”的树以及香溢满园的桂花树。这首儿歌篇幅短小,读来朗朗上口,常识性较强,却洋溢着浓浓的情趣,语言平实,修辞恰当,所选树木具有代表性,贴近儿童生活。文中插图与儿歌中的树木对应,从上到下、从左到右依次是白桦、木棉、梧桐、榕树、水杉、银杏、金桂、柏树、枫树、松树、杨树,直观展示了各种树木的特点,符合儿童图文学习的心理特征。教师在授课之前可以提前要求学生观察生活中的树木,看看它们分别有什么特点,以便课上交流。在一年级的学习中,学生们已经掌握了很多带有木字旁的生字,并了解了汉字“偏旁表意”的特点及规律,所以学生学习本课生字有一定的基础。尤其是本课中出现了很多不同种类的树,有学生生活中常见的,也有生活中不太常见的,它们身上的自然常识极容易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因此,教学中可以结合不同树的相关知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并掌握偏旁归类识字方法。 教学目标: 1.认识“梧、桐”等15个生字,会写“杨、壮”等10个字,会写“杨树、树叶”等8个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通过读文、看图,初步了解11种树的基本特点。积累与树木有关的语句。 教学重难点: 朗诵、背诵儿歌,利用形声字特点掌握带有木字旁的8个生字,初步了解树木特点。 课时安排:2课时

《散步》优质课精品教学设计

《散步》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1、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解文章尊老爱幼的人性美。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揣摩文章清新淡雅的语言美。 3、学习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 教学重点: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解文章的人性美,揣摩文章的语言美。 教学难点:理解文章的人性美、品味文章的意境美。 教学方法:诵读法、讨论法、点拨法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深情导入(1min) 家,一个多么温馨的字眼,它是一个避风的港湾,一个幸福的摇篮。它给 了我们无尽的关爱和温情,也给我们展示了一个充满亲情和关爱的空间。而和 亲人一起散步,更是一个多么幸福的时刻。今天,就让我们跟随莫怀戚一家一 起散步,去感受家庭里浓浓的亲情。(板书课题:散步) (二)、读文生情、感知意境美(10min) 学生先自由朗读课文,勾划出生字新词,并读写课后“读一读,写一写” 所列词语,然后回答老师的提问。 信服嫩芽分歧取决拆散委屈粼粼一霎时各得其所 1、散步的时间?——初春 2、散步的地点?——田野 3、散步的人物——我、母亲、妻子、儿子 4、散步中发生了什么?——分歧 5、什么分歧?—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 6、谁来解决分歧?——我 7、我想如何解决呢?——我决定委屈儿子, 因为我伴同他的时日还长,我伴同母亲的时日已短。我说:“走大路。” 8、最后是如何选择的呢?——最后,我们走了小路,在不好走的地方,我背着母亲,妻子背着儿子,稳稳地走了过去。 根据上面的回答,请一位同学概括一下,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师明确:这是一篇叙事性的散文,概括时要注意时间、地点、人物和事件。)(可以概括为:我们一家祖孙三代在初春的田野上散步)(板书) (三)、简介作者与创作背景。(2min) 作者为什么要写散步这件小事呢,它究竟表达了人间的什么情感?下面让 我们来了解作者和这篇文章的创作背景。(师简介作者和文章的创作背景)作者想通过此文呼吁人们捡回失落的亲情,多关心自己的亲人。下面就 让我们把自己也融入这个家庭,去感悟他们美丽的心灵。 (四)、分析人物、品味人性美(10min) 刚才大家说到文中有四个人物,下面我们就来看一看他们是什么样的人? (学生自由发言,教师引导。) 文中的我是怎样一个人呢?(孝顺善良)

《散步》优秀教案

《散步》 教学目标:1.了解文章主要内容,感悟作者一家人深深的亲情。 2.能够通过细节描写,把握文章中的四人的形象。 3.学会赏析语言,体会语言中所富含的情感。 教学重点:1.能够通过细节描写,把握文章中的四人的形象。 2..学会赏析语言,体会语言中所富含的情感。 教学方法:诵读法、讨论法、点拨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深情导入(1min) 家,一个多么温馨的字眼,它是一个避风的港湾,一个幸福的摇篮。它给了我们无尽的关爱和温情,也给我们展示了一个充满亲情和关爱的空间。而和亲人一起散步,更是一个幸福的时刻。今天,就让我们跟随莫怀戚一家一起散步,去感受家庭里浓浓的亲情。(板书课题:散步) (二)、整体感知、把握情节(12min) 问题一: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并用一句话概括文章内容。先由老师提问,学生回答。 第一、散步的时间?——初春 第二、散步的地点?——田野 第三、散步的人物——我、母亲、妻子、儿子 第四、散步中发生了什么?(课文中)——分歧 第五、什么分歧?—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我的儿子要走小路,小路 有意思。 第六、谁来解决分歧?——我 第七、为什么我来解决?——我的母亲老了,她早已习惯听从她强壮的儿 子;我的儿子还小,他还习惯听从他高大的父亲;妻子呢,在外边,她总是听我的。 第八、我要如何解决呢?——我决定委屈儿子,因为我伴同他的时日还长,我伴同母亲的时日以短。我说:“走大路。” 第九、最后是如何选择的呢?——最后,我们走了小路,在不好走的地方,我背着母亲,妻子背着儿子,稳稳地走了过去。 第十、为什么选择了小路?——母亲改变了主意。 好,下面根据上面的回答,让一位同学概括一下,迅速组织语言,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师明确:这是一篇叙事性的散文,我们在概括的时候要注意时间、地点、人物和事件。) (师明确: 时间是初春,地点是田野上,人物有我、妻子、儿子和母亲,我们一起散步。所以可以概括为我们一家祖孙三代在初春的田野 上散步。)

树之歌公开课教案 优秀教学设计2

《树之歌》公开课教案优秀教学设计2 二年级上册语文说课稿-2《树之歌》人教(部编版) 《树之歌》说课稿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的一篇识字课《树之歌》。我将从 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说明。 一、说教材 本单元是识字课,在教学上应把教学重点放在识字写字上。其中《树之歌》是一首介绍树木特征的归类识字歌,描写了杨树,榕树、梧桐树……等11种树木,表现了大自然树木种类的丰富。 课文每句话的观察角度各不相同。第一句观察树木的形状,描写了杨树的高大,榕树的茁壮和梧桐树叶像手掌的特征。第二句观察树叶的颜色,描写了枫叶的火红和松树、柏树的翠绿。第三句观察树木的习性,写出了木棉喜暖和桦树耐寒的不同习性。最后一句介绍了两种被誉为活化石的树木以及香溢满园的桂花树。 二、说学情 1.学生经过一年的学习,已经有了一定的汉字知识积累,所以要引导学生在诵读文本的同时,体现多样的识字形式,要将识字教学与阅读文本有机融合,在反复的读书体会中,用不同的方法如加一加,减一减,换偏旁,运用生活实际识字,列举相关联的词语等方法总结识字规律,学会识字方法。 2.初步了解过形声字,但对形声字形旁表义,声旁表音的特点和自主识字意识差一些。所以本课要引导学生发现汉字规律,运用形声字形旁表义、声旁表音的特点归类识字,并鼓励学生运用已经掌握的方法自主识字。 三、教学目标 1.通过归类识字等方法认识梧、桐等15个新字,会写杨、壮两个生字,运用形声字自主识字。 2. 多种形式朗读课文,试着背诵课文。 3.通过读文看图,初步了解11种树木的基本特点,激发学生了解树木,探索自然的兴趣。 四、教学模式 语文精读新授课 《树之歌》公开课教案优秀教学设计2 五、说教学方法 教法: 1.讲授法 学生对树木种类了解不多,对树木的习性更是少之又少。所以需要教师丰富资料。 学法: 1.圈点批注法 主要让学生圈画树木种类,了解树木习性。 2. 讨论法 细品儿歌环节,可以让学生根据树木习性来找树木图片。 六、教学设计

部编版二年级上册《纸船和风筝》教学设计【优质课教案】

部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优质课教案 第23课《纸船和风筝》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会认读11个生字,能够正确书8个汉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借助资料体会课文中人物的开心和失落的心情。 4.熟悉课文脉络及描写的主要内容。 5.理解词语,学会本课生字词及正确读法。 【教学重点】 1.识字、写字。 2.能借助“写话卡”写话,送出自己的祝福。 【教学难点】 1.读懂课文,了解故事内容。 2.课文内在人文因素的把握,即:如何让学生感受到文中人物的幸福、失落、痛苦、喜悦之情,从而体会友情的珍贵。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出示“纸船”的图片,让学生回答这是什么。你们会叠吗?你们觉得它可以做什么呢? (回答问题:纸船。不同的回答:可以装饰我们的屋子等。) 出示“风筝”的图片,让学生回答这是什么。看到它会想到什么? (回答问题:风筝。想到了自己放风筝时的乐趣等。)

2.接下来,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关于纸船和风筝的故事——《纸船和风筝》。 二、初读感知 1.初读课文,感知课文。 (1)自由朗读课文,圈出本课生字。 zhé zhǐ zhānɡ zhù 折纸张祝 zā zhuā dàn kū 扎抓但哭 (2)说一说这些生字偏旁是什么? “祝”的偏旁是“礻” “张”的偏旁是“弓” “哭”的偏旁是“犬” “纸”的偏旁是“纟” (3)指导生字的笔顺。 以“纸”、“祝”为例指导。 2.学习组词。小组内合作学习,扫除生字、词障碍,不能解决的,师生共同解决。 出示词语:A.教师领读 B.男女生比读 C.同桌互读。 小溪纸船风筝漂流 飘荡难过屋顶愿意 二、精读领悟

(名师整理)语文七年级上册《散步》省优质课获奖教案

《散步》教案 【设计理念】 一、浓缩教学内容,明确学习目标 语文教材不是知识的讲解形式,而是知识的使用形式。教师应浓缩教学内容,把“蕴藏于课文中的语文知识和语文技能提炼出来”,把学生必须学习而又可能学习的内容教给学生。对这篇课文而言,这个必要的知识与能力就是“以小见大”的作文方法。 为了训练学生思维的广阔性,教师的启发(提问)要努力促使学生的思维覆盖全篇课文,做到“全局性启发”。以提高教学效率,浓缩教学内容,用较少的教学时间,取得较多的教学效果。 二、尽可能地教出课文原有的“美”来,尽可能把课文交给学生来“读” 爱迪生指出:把自己的生活当做正文,把书籍当做注解;以一颗活跃的灵魂,为获得灵感而读书。 基于对教师“主导”地位的反思,我尝试在教学中把“点菜”的权力还给学 题来设计课堂教学,努力让学生提出问题,教师优化课堂结构,充分保证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 【教材分析】 这是一篇优美的散文,本文的主要特点应该是“以小见大”,是通过一件生活小事来反映出一个具有普遍意义的哲学思想和一种传 1

统的美德。因此,在确定课堂教学目标与重点设定为学会在细节中体会博大的 由于“孝”已经写不多少新意,所以把文章的着眼点放在“生生不息的生命”,文章的另一个特点是巧妙的结构和优美的语句,这是学生作文“技法”方面的范本,在教学时应注意进行点拔。 【教学目标】 1.理解重点语句的含义,仔细揣摩语句所展示的语境,领悟作者的思想感情。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通过阅读去品味文中的感人之处。 3. 感受文章字里行间的亲情与责任感,形成尊老爱幼、珍爱亲情、珍爱生命的思想感情,提高学生人文素养。 【重难点】 1.学会品味优美的语言,字迹里体会爱的真谛,整体感悟课文。 2.学会在细节中体会博大的爱。 【教学准备】 多媒体资料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1. 多媒体情景导入 (播放《自然的爱》,把学生情感吸引住,渲染情感,为后文打下感情基础。)2

《纸船和风筝》公开课教学设计

《纸船和风筝》公开课教学设计 教材简析: 《纸船和风筝》是九年义务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第20课,本单元的主题是:围绕友好相处、团结合作这一专题编排的,这个内容与学生的实际生活非常贴近。 《纸船与风筝》是一篇有趣的童话故事,同时也是一个感人至深的故事。讲的是两个住的比较远的好朋友小熊和小松鼠之间发生的故事。“纸船”和“风筝”是松鼠和小熊友谊的纽带。故事动人之处在于。当松鼠和小熊因为一点小事吵了一架之后,他们表现出的内心的失落感和难忍的痛苦,以及修补裂缝的独特方式和感人场面。教育学生学会交朋友和维护友谊。由于故事比较有趣,因此学生学起来趣味盎然。而且学生在朗读过程中可以反思自己的言行,学会谅解和尊重。并且这篇课文中有优美的语言,还出现了排比句式,可以让学生在读中积累语言。 教学对象分析: 二年级的学生对课文朗读,有着浓厚的兴趣,并喜欢模仿。学生们能结合简单的生活经历和情感体验,在朗读中表达自己的感受,同时也具有了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能力的评价欲望。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让学生放声朗读,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读中悟理,对于低年级好动的学生来说,比光听老师讲来得有趣,同时也可以给学生创设自主、合作、探究、评价的环境。充分尊重学生的感受,体验。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会认8个生字,会写8个字。理解词语“飘荡、漂流”。 2.能力目标: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等方法,提高学生的识字能力,引起学生对祖国文字的好奇和热爱,进行语文的熏陶。预设切入点问题,培养思维想象力。把学后感受说出来和写出来,培养学生口头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 3.情感态度目标:感受松鼠和小熊之间的友谊,喜欢维护友谊、主动和好的松鼠。小熊和小松鼠通过纸船和风筝表达祝福,传递谅解,同时告诉我们在与朋友的相处中也应该互相关心,互相宽容。让学生对怎样交朋友和维护友谊有一定感受。 四、教学重点、难点: 1.会认8个生字,会写8个字。 2.感知内容,感悟真情。让学生在读中真正悟出“乐坏了”和“伤感”的感情,明白当 1

公开课纸船和风筝j教学设计

公开课纸船和风筝j 教学设计 Revised on November 25, 2020

23、纸船和风筝 教学目标: 1、会认“筝、鼠”等11个生字;正确书写“折、纸”等8个生字,会写“纸船、松果”等9个词语。 2、综合运用多种方法认字,读懂故事内容,体会松鼠和小熊之间的友谊。 3、继续学习默读,感受友谊带来的快乐,对如何交朋友和维护友谊有所感悟。 教学重点: 1、综合运用多种方法认字,读懂故事内容。 2、继续学习默读,对如何交朋友有所感悟。 教学准备:课件、房子、风筝、纸船 教学过程 一、猜读生字,导入新课 1、Ppt出示图片:纸船,猜一猜,读什么指导书写:纸 2、ppt出示图片:风筝,猜一猜,读什么你怎么猜出来的“筝”读轻声,怎么记住筝 3、出示课文图片:风筝高高飘扬在蓝天上,纸船悠闲地漂流在水中,多么美的一幅画面呀!他们之间还发生了一个动人的故事呢! 4、今天我们就来学习23、纸船和风筝,一起书写题目,齐读题目。 二、初步感知,识记生字 1、第一遍默读:试着不出声,默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标出自然段,并想一想,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2、第二遍默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思考一边画出,松鼠和小熊分别住在哪儿他们是怎样成为好朋友的 三、随文识字,感悟体会 (一)学习第一段 1、小朋友们刚才读得非常认真,故事中的主人公小熊和松鼠也为大家感到高兴。(松鼠和小熊)出示图片。简笔画:老师边板画边描述:松鼠和小熊住在这美丽的山林里,这里有蓝蓝的天,高高的山,清清的水,茂密的树林,绿绿的小草,还有美丽的花儿,这是松鼠和小熊的家,谁愿意上来把他们的家贴在合适的位置 2、贴房子。你是怎么知道的(课文第一段) 3、你真会读书。你来读读第一段:松鼠和小熊住在一座山上。松鼠住在山顶,小熊住在山脚。山上的小溪往下流,正好从小熊的家门口流过。 4、看图猜读“鼠”,并组词。 (二)学习第二至六自然段。 1、(教师手指板画)松鼠住在山顶,小熊住在山脚,虽然距离很遥远,但是他们却成了好朋友,这是怎么回事呢请大家默读二至六自然段,到课文中去找找答案吧! 2、谁知道他们俩是怎样成为好朋友的生:纸船和风筝让他们成了好朋友(你说得真简洁,那纸船和风筝是怎样让他们成为好朋友的呢) 3、出示句子: A、松鼠折了一只纸船,放在小溪里。纸船漂哇漂,漂到了小熊的家门口。 B、小熊也想折一只纸船送给松鼠,可是纸船不能漂到山上去。他想了想,就扎了一只风筝。风筝乘着风,飘哇飘,飘到了松鼠家门口。

散步公开课教案一等奖

散步公开课教案一等奖 1.教学目标: ⑴.知识目标:品味语言,揣摩词语含义,体会亲情。 ⑵.能力目标:提高学生读写能力。 ⑶.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体会亲情,感悟人间亲情。 2.重点难点分析: ⑴.重点:品味语文,揣摩词语含义,体会亲情 ⑵.难点:理解具有象征意义的文章最后一句话 3.教学方法:朗读法讨论法 一.激情导入(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1.同学们知道孟郊的《游子吟》吗?让我们一起朗读。 《游子吟》(孟郊)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小黑板展示) 2.激情导入:这首诗用简洁的语言勾勒出慈母为游子缝衣的场景。虽然无语,也无泪水,却充溢着浓浓的亲情,扣人心弦,催人泪下。今天我们来学习另一个充满浓浓亲情的故事——《散步》。请同学们把课文翻到189页。 二.指导自学,明确任务 (一)走进字词(小黑板展示) 霎时(shà)嫩芽(nèn)拆散(chāi) 委屈(wěi)分歧(qí) 水波粼粼(lín) 熬(áo)

(二)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思考:(小黑板展示问题) 1.本文的人物有哪些? 2.在散步的过程中发生了什么事?是如何解决的? 3.你从课文中感受到了什么? (板书课题:散步) 三.依标自学,交流点拨 (一)本文的人物板书:母亲 我妻子 儿子 (二)在散步中发生什么事?如何解决? 分歧:母亲走大路 我妻子——责任重大 儿子走小路 解决方法:我尊敬母亲走大路,母亲爱护孙子走小路 (三)学生各抒己见,你从课文中感受到了什么? 1.三代人之间深沉的爱 2.中年人的责任感 3.尊老爱幼的中华民族传统美德 4.幸福美满的生活 5.家庭互相爱护、体贴、尊重、理解。 教师总结:“母亲老了,早已习惯听从他强壮的儿子,

小学语文人教版二年级上册20《纸船和风筝》比赛获奖教案优质课公开课优秀教案

小学语文人教版二年级上册20《纸船和风筝》比赛获奖教 案优质课公开课优秀教案 1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认识“坏、扎”等8个字,会写“坏、松”等8个字。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分析字形,自主发现识字规律。 过程与方法: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阅读中体会小松鼠和小熊的友谊。 情感态度价值观:引导学生在阅读中对怎样交朋友和维护友谊,有一定的感受。 2学情分析 纸船和风筝对于孩子来说很常见,童话故事更是学生们乐于接受的文学形式,小学生乐于结交好朋友更是学生们共有的特征。故事中的曲折更加接近学生的生活实际,会令这些天真、善良的孩子们感受深刻。而且通过一年的学习,学生对充满童趣的故事有着浓浓的兴趣。他们喜欢模仿各种语气、神态、动作进行朗读和表演,并能结合自己简单的生活经历和情感体验,在朗读中提出自己的见解,表达自己的感受。通过对文章的学习使学生在学习中反思、在反思中自悟,从而克服自私、任性、以自我为中心等不良品格的形成。 3重点难点 重点:识字写字,感情读文。 难点:让学生体会松鼠和小熊成为好朋友时那种快乐、幸福的心情。和因为矛盾失去友谊时的那种难过失落的心情。并在松鼠和小熊的友谊中懂得好朋友之间应该友好相处。 4教学过程 4.1第一学时 4.1.1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直接导入 我们今天共同学习新课,(直接板书课题《纸船和风筝》) 指生读题再齐读,师发问:课文围绕纸船和风筝向我们介绍一个怎样的故事呢? [设计意图:建立事物之间的联系,容易让学生产生联想。让学生看老师板书,加深对生字的印象。而在两个生词之间的一个“和”字,就使得原本毫无联系的两个词语构成了一个令人向往的想象空间,未读其文,先有其景。既学习了生词又在上课伊始激发学生的兴趣。] 活动2【讲授】初读课文,感悟课文内容 ⑴请同学们打开书92页,边读边画出本课不认识的字,并想办法认识它。注意要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⑵检查学生读文情况(开火车读文) 活动3【活动】初步感知

一元二次方程 获奖 公开课教案

2.1认识一元二次方程第1课时一元二次方程 1.了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重点) 2.掌握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ax2 +bx+c=0(a,b,c为常数,a≠0),能分清 二次项、一次项与常数项以及二次项系数、 一次项系数等,会把一元二次方程化成一般 形式;(重点) 3.能根据具体问题的数量关系,建立 方程的模型.(难点) 一、情景导入 一个面积为120m2的矩形苗圃,它的长 比宽多2m,苗圃的长和宽各是多少? 设苗圃的宽为x m,则长为(x+2)m. 根据题意,得x(x+2)=120. 所列方程是否为一元一次方程? (这个方程便是即将学习的一元二次方 程.) 二、合作探究 探究点一: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 【类型一】判定一元二次方程 下列方程中,是一元二次方程的 是________(填入序号即可). ① y2 4-y=0;②2x 2-x-3=0;③1 x2=3; ④x2=2+3x;⑤x3-x +4=0;⑥t2=2; ⑦x2+3x- 3 x=0;⑧x 2-x=2. 解析:由一元二次方程的定义知③⑤⑦ ⑧不是,答案为①②④⑥. 方法总结:判断一个方程是不是一元二 次方程,先看它是不是整式方程,若是,再 对它进行整理,若能整理为ax2+bx+c= 0(a,b,c为常数,a≠0)的形式,则这个方 程就是一元二次方程. 【类型二】根据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 求字母的值 a为何值时,下列方程为一元二次 方程? (1)ax2-x=2x2-ax-3; (2)(a-1)x|a|+1+2x-7=0. 解析:(1)将方程转化为一般形式,得(a -2)x2+(a-1)x+3=0,所以当a-2≠0, 即a≠2时,原方程是一元二次方程;(2)由 |a|+1=2,且a-1≠0知,当a=-1时, 原方程是一元二次方程. 解:(1)当a≠2时,方程ax2-x=2x2- ax-3为一元二次方程; (2)因为|a|+1=2,所以a=±1.当a=1 时,a-1=0,不合题意,舍去.所以当a =-1时,原方程为一元二次方程. 方法总结:用一元二次方程的定义求字 母的值的方法:根据未知数的最高次数等于 2,列出关于某个字母的方程,再排除使二 次项系数等于0的字母的值. 【类型三】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 把下列方程转化成一元二次方程 的一般形式,并指出二次项系数、一次项系 数和常数项: (1)x(x-2)=4x2-3x; (2) x2 3- x+1 2= -x-1 2; (3)关于x的方程mx2-nx+mx+nx2=q -p(m+n≠0). 解析:首先对上述三个方程进行整理, 通过“去分母,去括号,移项,合并同类项” 等步骤将它们化为一般形式,再分别指出二 次项系数、一次项系数和常数项. 解:(1)去括号,得x2-2x=4x2-3x.移 项、合并同类项,得3x2-x=0.二次项系数 为3,一次项系数为-1,常数项为0; (2)去分母,得2x2-3(x+1)=3(-x-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