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外历史人物事迹及评价

中外历史人物事迹及评价

中外历史人物事迹及评价

林则徐:

(1)上书道光帝,请求严禁鸦片

(2)道光帝派他为钦差大臣,到广东禁烟,他派人缉拿烟贩

(3)1839年6月3日,领导了虎门销烟,显示了中华民族反对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

评价:封建地主阶级代表,民族英雄。

邓世昌:

甲午中日战争中,率北洋舰队与日舰在黄海激战,在致远舰弹尽粮绝时,下令开足马力冲撞日舰全体将士为国捐躯。

评价:民族英雄

李鸿章:

(1)1894年4月,与日本签订《马关条约》

(2)洋务运动地方代表之一,创办江南制造总局,上海轮船招商局。

评价:清朝洋务运动代表,一生有功有过,一方面使中国丧失主权,一方面对中国发展有一定贡献,为中国近代企业积累了生产经验,培养了技术力量,客观上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为中国近代化开辟了道路。

左宗棠

(1)洋务运动时期,作为洋务派地主代表,创办福州船政局。

(2)作为清廷钦差大臣,率军收复新疆。

评价:清朝洋务运动代表,民族英雄,纵观一生,功大于过。

康有为、梁启超

戊戌变法时期,资产阶级维新派代表人物,参与发起了“百日维新”失败,为挽救民族危亡,发展资本主义做出了贡献。

谭嗣同

戊戌变法期间,资产阶级维新派代表人物,参与戊戌变法,被慈禧太后下令逮捕杀害,临死前留有“有心杀贼,无力回天”的豪言,“甘为变法流血牺牲”是戊戌六君子之一。

孙中山

(1)1894年创立兴中会

(2)1905年创建中国同盟会

(3)提出的“三民主义”成为辛亥革命指导思想

(4)1911年领导辛亥革命,建立中华民国,推翻清王朝统治,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5)促成国共第一次合作,创办了黄埔军校,为国民革命奠定基础。

评价:伟大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家、政治家,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中华民国的国父。

陈独秀

(1)1915年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后改为《新青年》是新文化运动的主要阵地。

(2)高举“民主”“科学”大旗,领导新文化运动。

(3)在北京领导五四运动,积极营救被捕学生

(4)中共一大被选举为中央局书记。

评价: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的领导人之一,中共创始人之一。

李大钊

(1)领导新文化运动

(2)传播马克思主义,1918年在《新青年》上发表《庶民的胜利》和《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两篇文章,在北京创办《每周评论》

(3)五四运动时期,在北京领导学生斗争,积极营救被捕学生。

评价: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的领导人之一,最早在中国宣传马克思主义者,中共创始人之一

毛泽东

(1)1921年参加中共一大

(2)1927年9月领导工农革命军举行秋收起义。

(3)文家市的决策,分析了敌强我弱的形势,决定放弃攻打中心城市长沙的计划,改向敌人力量薄弱的农村进军,将马克思主义和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

(4)建立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5)1928年4月井冈山会师,任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党代表

(6)1935年1月在遵义会议上确立了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

(7)领导抗日战争,中共七大做《论联合政府》的政治报告,指出了中国要争取的光明前途。

(8)领导解放战争:1、1945年8月参加重庆谈判。2、1947年,撤离延安后率领中共中央和解放军总部一直转战陕北,指挥解放战争。3、1949年4月下达渡江战役的命令,推翻国民党政权。

(9)领导中国人民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新中国,并确立起社会主义制度(10)发动文化大革命

评价: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无产阶级革命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

彭德怀

(1)抗日战争时期,1940年8月指挥百团大战,这是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规模最大的战役。

(2)解放战争时期,彭德怀、贺龙率领西北人民解放军进行多次战役,粉碎了敌人的进攻。

(3)1950年10月,彭德怀任司令员,率领中国人民志愿军开赴朝鲜前线,1953年7月羸得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

评价:中国人民解放军创建人和领导人之一,军事家,共和国元帅。

周恩来

(1)1924年5月黄埔军校建立,任政治部主任。

(2)1927年8月1日,领导南昌起义。

(3)1935年1月,遵义会议确定军事上由毛泽东和周恩来负责指挥。

(4)1936年12月西安事变发生后,党中央派周恩来到西安调停,在各方面的努力下,西安事变和平解决。

(5)1945年8月周恩来陪同毛东参加重庆谈判。

(6)1947年撤离延安后率领中共中央和解放军总部一直转战陕北。指挥解放战争。

(7)文革时期,主持中央日常工作,扭转了经济下滑,形势有明显好转。

(8)外交成就:1、1954年与印度和缅甸总理共同倡导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2、1955年出席万隆会议,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也促进了中国同亚非各国的团结与合作。3、1971年7月基辛格访问中国,同周恩来举行会谈。4、1972年2月美国总统访问中国,与周恩来总理举行会谈,双方在上海签署《中美联合公报》。

评价: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外交家,中国人民好总理。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