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切线长定理

切线长定理

切线长定理
切线长定理

《切线长定理》评课稿

舒兰十二中

曹雪松

李艳萍老师的《切线长定理》这一课体现了“阳光课堂” 的理念。所谓“阳光课堂”,它的核心理念是“积极向上、优质高效、和谐愉悦、整体提升”;“阳光课堂”的内涵:培养学生高尚健全的思想品格,自信乐观的人生态度,积极进取的阳光心态;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自我管理的能力,以达到知识与方法的优质高效;营造和谐愉悦的课堂氛围,创设轻松快乐的学习环境;整体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和教师的专业品质,全面推进教育内涵的发展。李艳萍老师此次的阳光教学行动,采用“问题导学”的教学模式,即学前准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归纳提升——达标测评。

一、课前学案的充分“预设”与课堂的自由“生成”相呼应。

本节课中李老师课前以学案的形式预设问题:分别让学生画圆的一条切线,两条切线,三条切线、四条切线。以开放的形式为学生创造广泛的思考空间,同时赋予学生充分的思考时间。优秀的学生可以画出多种位置的切线发展他们思维的广泛性,学困生也可以在复习切线判定的基础上顺利完成,激发他们研究的兴趣。这样,不仅节省了课上时间,也兼顾到所有学生的发展,为课堂自由“生成”切线长的概念做好了铺垫。由于,课前学生亲自动手画出圆的切线,不仅增强了学生直观体验,更易于学生体会并发现切线和切线长的区别,完成基础目标的教学。

二、充分体现新课标中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精神。

新课标中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好奇心和求知欲。本节课中设置了三个探究问题主线:

问题一:观察从圆外一点画出圆的两条切线的图形,小组交流讨论你的发现和结论,加以验证,并向大家展示你的成果。此环节让学生经历观察、猜想、验证、最后归纳得出切线长定理,使学生的直观操作与逻辑推理有机的整合到一起,让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体验数学活动充满着探索性和创造性,感受证明的必要性,证明过程的严谨性以及结论的确定性。学生在总结出切线长定理的同时,又通过观察图形发现了圆心和这一点的连线为圆的对称轴,利用对称性还可的到更多的边等、角等、弧等的结论。然后,通过动态演示强化切线长定理这一核心知识。可以看出设置探究性的问题,可以树立学生已知与未知、简单与复杂、特殊与一般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的思想,使学生学会把未知转化为已知,把复杂问题化为简单问题,把一般问题转化为特殊问题的思考方法。本环节教师通过学生探究、学生讲解、学生总结、归纳总结得出本节课的核心知识“切线长定理”,又通过动态演示强化核心知识。最后通过习题、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应用核心知识,树立学生的应用意识。这样多种形式、多种角度强化核心知识,更易学生接受。

这一环节结束后,教师再次创设问题二:观察圆的三条切线组成三角形的图形,此环节让学生根据题设和已有的切线长定理,经过观察推理学生水到渠成的得出三角形的内切圆的相关概念。问题二的引入自然流畅,层层递进不仅符合学生认知规律,也激发了学生进一步研究的兴趣,达成本节课知识目标的教学。最后,通过在三角形铁皮上裁下一个最大的圆的实际问题的探究,帮助学生从实际中发现数学

问题,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他们数学的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前两个问题的研究使本节课的探究达到高潮,为了给学生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教师又引入了问题三:观察圆的四条切线形成四边形的图形。学生通过在图形中识别切线长定理的基本图形,总结的出圆外切四边形的性质,学生再次应用本节核心知识发现新的结论。这样教学,教师不只是让学生“见到树木,也看到了他们所在的森林”。三个问题的探究都是让学生根据题设和已有的知识,经过观察、推理得出结论,这些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学生的思维,对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有好处。

总之,教师只有在课堂教学中巧设问题,就可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的兴趣,让学生主动参与到问题探究活动中,交流分享、质疑解惑,让他们体会合作探究的乐趣。每个环节都经历了生本对话、生生对话、师生对话、归纳提升。体现阳光课堂理念,课堂上学生活动是“明线”,教师的教学是“暗线”,体现“学生主体”教学观。

三、运用多媒体教学,增强学生的直观感觉,增大教学容量。

本节课教师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尤其是动态演示,使学生一目了然,不仅给学生以直观的印象,同时也扩大了课堂的容量,使学生获得更多的信息。

四、归纳提升环节即谈收获又谈疑惑,即整合知识,又给学生留下思考的空间。例如学生提出:

1、筷子问题中的切线长定理。

2、过圆外一点用尺规做圆的切线的方法。

3、圆外切五边形的性质。

课堂教学不仅是传授知识的主阵地,同时培养学生思维,进行学生思维外延。

几点建议:

一、精心设计课堂语言,评价学生要及时到位。

评价的目的是全面考察学生的学习状况,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评价也是教师反思和改进教学的有利手段。对学生数学学习的评价,既要关注学生知识与技能的理解和掌握,更要关注他们情感与态度的形成和发展,对于学生回答问题不完整的地方或出错的地方,教师可采用“你们的看法和他相同吗?”“好像不完整谁还有补充?”“大家比较谁的说法更有理?发表你的见解”等形式激发学生相互质疑解疑。这样既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结果,更关注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变化和发展。

评价的手段和形式应多样化,要将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充分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发挥评价的激励作用,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例如学生到黑板上做题出错了,当别人给他改对之后,教师可以让做错的同学给大家一些经验提醒;也可以在课堂小结环节教师总结知识后,让学生通过说出自己错误的体验升华本节知识。例如,在课堂练习时,如果有学生独立说出答案,并说出理由,是否会更好的帮助老师发现学生个性问题,兼顾全体学生的发展。总之,数学教师的功底,关键在于能否抓住学生回答问题的点

滴,对学生进行指导。引导学生在他原有的认知的基础上提高一个层次,这样的教学才是真正的数学教学。这是我们所有数学教师在平时教学中要体会的。

二、备课认真,但更要重视细节。

1、板书切线长定义时“切线长:从圆外一点到切点之间的线段的长度。”不太严谨。应该写为“切线长定义:从圆外一点可以引圆的两条切线,这一点和切点之间线段得长度叫做切线长。”

2、教师课堂语言“告诉我你的思想?”是否换成“告诉我你的想法?”更合适些。这也提示我们数学教师需要锤炼课堂语言。

切线长定理

《切线长定理》评课稿 舒兰十二中 曹雪松

李艳萍老师的《切线长定理》这一课体现了“阳光课堂” 的理念。所谓“阳光课堂”,它的核心理念是“积极向上、优质高效、和谐愉悦、整体提升”;“阳光课堂”的内涵:培养学生高尚健全的思想品格,自信乐观的人生态度,积极进取的阳光心态;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自我管理的能力,以达到知识与方法的优质高效;营造和谐愉悦的课堂氛围,创设轻松快乐的学习环境;整体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和教师的专业品质,全面推进教育内涵的发展。李艳萍老师此次的阳光教学行动,采用“问题导学”的教学模式,即学前准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归纳提升——达标测评。 一、课前学案的充分“预设”与课堂的自由“生成”相呼应。 本节课中李老师课前以学案的形式预设问题:分别让学生画圆的一条切线,两条切线,三条切线、四条切线。以开放的形式为学生创造广泛的思考空间,同时赋予学生充分的思考时间。优秀的学生可以画出多种位置的切线发展他们思维的广泛性,学困生也可以在复习切线判定的基础上顺利完成,激发他们研究的兴趣。这样,不仅节省了课上时间,也兼顾到所有学生的发展,为课堂自由“生成”切线长的概念做好了铺垫。由于,课前学生亲自动手画出圆的切线,不仅增强了学生直观体验,更易于学生体会并发现切线和切线长的区别,完成基础目标的教学。 二、充分体现新课标中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精神。 新课标中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好奇心和求知欲。本节课中设置了三个探究问题主线:

问题一:观察从圆外一点画出圆的两条切线的图形,小组交流讨论你的发现和结论,加以验证,并向大家展示你的成果。此环节让学生经历观察、猜想、验证、最后归纳得出切线长定理,使学生的直观操作与逻辑推理有机的整合到一起,让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体验数学活动充满着探索性和创造性,感受证明的必要性,证明过程的严谨性以及结论的确定性。学生在总结出切线长定理的同时,又通过观察图形发现了圆心和这一点的连线为圆的对称轴,利用对称性还可的到更多的边等、角等、弧等的结论。然后,通过动态演示强化切线长定理这一核心知识。可以看出设置探究性的问题,可以树立学生已知与未知、简单与复杂、特殊与一般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的思想,使学生学会把未知转化为已知,把复杂问题化为简单问题,把一般问题转化为特殊问题的思考方法。本环节教师通过学生探究、学生讲解、学生总结、归纳总结得出本节课的核心知识“切线长定理”,又通过动态演示强化核心知识。最后通过习题、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应用核心知识,树立学生的应用意识。这样多种形式、多种角度强化核心知识,更易学生接受。 这一环节结束后,教师再次创设问题二:观察圆的三条切线组成三角形的图形,此环节让学生根据题设和已有的切线长定理,经过观察推理学生水到渠成的得出三角形的内切圆的相关概念。问题二的引入自然流畅,层层递进不仅符合学生认知规律,也激发了学生进一步研究的兴趣,达成本节课知识目标的教学。最后,通过在三角形铁皮上裁下一个最大的圆的实际问题的探究,帮助学生从实际中发现数学

圆的切线性质定理

圆的切线的判定与性质 【知识点精析】 1. 直线与圆有三种位置关系,其中直线与圆只有唯一的公共点,叫直线与圆相切,这个公共点叫切点。这条直线叫圆的切线。 2. 圆的切线的判定与性质: (1)判定:经过半径外端并且垂直于这条半径的直线是圆的切线。 判定一条直线是圆的切线需要满足以下两个条件:①经过半径外端②垂直于半径 (2)圆的切线的性质:圆的切线垂直于过切点的半径。 注意:应用圆的切线性质时,需指出切线和切点,才可推出垂直的结论。 例如:已知如图,PO是∠APB的平分线,以O为圆心的圆与PA相切于点C。 3. 切线长定理: (1)切线长定义:从圆外一点向圆作切线,这点与切点的线段长叫切线长。 圆外一点向圆只能做两条切线,因此有两条切线长。 (2)切线长性质 从圆外一点向圆所引的两条切线长相等,并且这点与圆心的连线平分两条切线所夹的角。 例如:从圆外一点引圆的两条切线,若两切线的夹角为60°,两切点的距离为12求圆半径 (3)三角形的内切圆:对比三角形的外接圆来学习三角形的内切圆 三角形的外接圆:经过三角形三个顶点的圆叫三角形的外接圆 三角形外接圆的圆心叫三角形的外心 三角形的外心到三角形三个顶点的距离相等 三角形的外心是三角形三边中垂线的交点 三角形的内切圆:与三角形三边都相切的圆叫三角形的内切圆 三角形内切圆的圆心叫三角形的内心 三角形的内心到三角形三边的距离相等 三角形的内心是三角形三角平分线的交点 【解题方法指导】 一切线长定理的计算 例1. 已知如图:在Rt△ABC中,∠C=90°,点C在AC上,CD为⊙O直径,⊙O切AB于E,若BC=5,AC=12,求⊙O的半径 B C 2 在△ABC中,若∠C=90°,∠A=30°,AC=3,则内切圆半径为____________。 二等腰三角形在证明切线中的巧用 例3、如图7-53,AB为⊙O的直径,C为⊙O上一点,AD和过C点切线互相垂直,垂足为D.

切线长定理、弦切角定理、切割线定理、相交弦定理1

切线长定理、弦切角定理、切割线定理、相交弦定理 1.切线长概念 切线长是在经过圆外一点的圆的切线上,这点和切点之间的线段的长度,“切线长”是切线上一条线段的长,具有数量的特征,而“切线”是一条直线,它不可以度量长度。 2.切线长定理 对于切线长定理,应明确(1)若已知圆的两条切线相交,则切线长相等;(2)若已知两条切线平行,则圆上两个切点的连线为直径;(3)经过圆外一点引圆的两条切线,连结两个切点可得到一个等腰三角形;(4)经过圆外一点引圆的两条切线,切线的夹角与过切点的两个半径的夹角互补;(5)圆外一点与圆心的连线,平分过这点向圆引的两条切线所夹的角。 3.弦切角:顶点在圆上,一边和圆相交,另一边和圆相切的角。 直线AB切⊙O于P,PC、PD为弦,图中几个弦切角呢?(四个) 4.弦切角定理:弦切角等于其所夹的弧所对的圆周角。 5.弄清和圆有关的角:圆周角,圆心角,弦切角,圆角,圆外角。 6.遇到圆的切线,可联想“角”弦切角,“线”切线的性质定理及切线长定理。 7.与圆有关的比例线段

定理图形已知结论证法 相交弦定理⊙O中,AB、CD为弦,交 于P. PA·PB=PC·PD. 连结AC、BD,证: △APC∽△DPB. 相交弦定理的推论⊙O中,AB为直径,CD⊥AB 于P. PC2=PA·PB. 用相交弦定理. 切割线定理⊙O中,PT切⊙O于T, 割线PB交⊙O于A PT2=PA·PB连结TA、TB,证: △PTB∽△PAT 切割线定理推论PB、PD为⊙O的两条割线, 交⊙O于A、C PA·PB=PC·PD过P作PT切⊙O于T,用 两次切割线定理 一、选择题 1.已知:PA、PB切⊙O于点A、B,连结AB,若AB=8,弦AB的弦心距3,则PA=() A. B. C. 5 D. 8 2.下列图形一定有切圆的是() A.平行四边形 B.矩形 C.菱形 D.梯形 3.已知:如图1直线MN与⊙O相切于C,AB为直径,∠CAB=40°,则∠MCA的度数() 图1 A. 50° B. 40° C. 60° D. 55° 4.圆两弦相交,一弦长8cm且被交点平分,另一弦被交点分为1:4,则另一弦长为() A. 8cm B. 10cm C. 12cm D. 16cm

《切线长定理》教案新部编本

精品教学教案设计| Excellent teaching plan 教师学科教案 [20 -20学年度第—学期] 任教学科:_________________ 任教年级:_________________ 任教老师:_________________ xx市实验学校 r \?

《切线长定理》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掌握切线长定理及其运用 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圆的切线长及切线长定理的学习,培养学生分析,归纳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 通过学生自己的实践发现定理,培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教学重点 切线长定理及运用 教学难点 切线长定理的推导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初步认识 活动1:如图,过O O外一点P作O O的切线,回答问题: (1) 可作几条切线? (2) 作切线的依据是什么?学生回答,教师归纳展示作法: (1)①连0P. ②以0P为直径作圆,交O 0于点A、B.③作直线PA, PB.即直线PA、 PB为所求作的圆的两条直线 (2)由0P为直径,可得0A丄PA, 0B丄PB,由切线判定定理知:PA、PB为O 0的两条切 【教学说明】该活动中作圆的切线实际上是个难点,教师展示后应放手让学生自己再动手作一次,让学生体会运用知识的成功感 二、思考探究,获取新知 1. 切线长定理 (1)切线长定义:从圆外一点作圆的切线,这点和切点之间的线段长叫做这点到圆的切线 (2)如图,PA、PB分别与O 0相切于点A、B.求证:FA=PB,/ AP0 =/ BP0.

学生完成:由此得出切线的定理? 切线长定理:从圆外一点引圆的两条切线,它们的切线长相等,这一点和圆心的连线平 分两条切线的夹角? 2. 切线长定理的运用 例1如图,AD 是O 0的直径,点C 为O O 外一点,CA 和CB 是O 0的切 线, A 和 B 是切点,连接BD. 求证:CO // BD. 【分析】连接AB ,因为AD 为直径,那么/ ABD=90°,即卩BD 丄AB.因此要证CO / BD. 只要证CO 丄AB 即可. 证明:连接AB. ?/ CA , CB 是O O 的切线,点A , B 为切点, ??? CA=CB ,Z ACO = Z BCO , ???CO 丄AB. v AD 是O O 的直径, ???/ ABD=90°,即卩 BD 丄 AB ,「. CO / BD. 例2如图,FA 、PB 、CD 分别切O O 于点A 、B 、E ,已知FA=6,求 △ PCD 的周长. 【教学说明】图中有三个分别从点 P 、C 、D 出发的切线基本图形, 因此可以用切线长定理实现线段的等量转化 . 解:v CA 、CE 与O O 分别相切于点A 、E , ??? CA=CE. v DE 、DB 与O O 分另肪目切于点 E 、B ,「. DE=DB. v PA 、PB 与O O 分别相切于点A 、B , ??? PA=PB. ? △ PCD 的周长 C A PCD =PC+CD+PD=PC+CE+DE + PD=PC+CA+DB+PD=PA+PB =2PA=12. 四、运用新知,深化理解 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如图,PA PB 是O O 的切线,AC 是O O 的直径,/ P=40°,则/ BAC 的度数是 _________________ 2. 如图,从O O 外一点P 引O O 的两条切线FA 、PB ,切点分别为A 、B ,如果/ APB=60°, 第1题 图 第2题图

切线长定理(教案)

优质课教案 切线长定理 西平县权寨中学 2018年3月1日

切线长定理 一、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切线长定理”是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十四章“圆”的第二节的内容,本节内容安排六个课时,本课时是本节内容的第五课时,本课设计主要是在切线的基础上,明确切线长的定义,通过学生动手操作,逻辑证明来明确切线长定理,引出三角形的内切圆,通过与三角形的内切圆有关的练习巩固切线长定理。 学情分析 我班学生来自全县各个乡镇,学生的基础参差不齐。再加上这个班是进入九年级我才接手的成绩较差的班级,基础薄弱,因而要加强动手操作探究知识来源的教学,让学生学知识学到“知其然并知其所以然”,不仅“知其所以然”,还要学以致用。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切线长的概念. 2.理解切线长定理,了解三角形的内切圆和三角形的内心的概念,熟练掌握它的应用. 3.复习圆与直线的位置关系和切线的判定定理、性质定理知识迁移到切长线的概念和切线长定理,然后根据所学三角形

角平分线的性质给出三角形的内切圆和三角形的内心概念,最后应用它们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二、数学思考: 1.通过操作、观察两条切线长,发展学生的合情推理能力和演绎推理能力。 2.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与运用过程,培养学生的数学语言概括、表达能力。 三、解决问题 1.学生探索切线长定理过程中,学会用数形结合思想解决问题。 2.学生运用切线长定理解题,提高运用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主动参与探索知识来源,获得数学知识的良好学习习惯,从而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二、教学过程 复习巩固:(放投影,提问) 1.如图,PA与⊙O相切于点A,则PA_________OA。 2.如图,四边形ABCD的各边均与⊙O相切,则这个四边形叫圆的_________四边形。

(完整版)切线的判定与性质、切线长定理练习题

切线的判定与性质、切线长定理 1.如图,AB为⊙O的直径,CE切⊙O于点C,CD⊥AB,D为垂足,AB=12㎝,∠B =300,则∠ECB=,CD=。 2.如图,CA为⊙O的切线,切点为A。点B在⊙O上,如果∠CAB=550,那么∠AOB 等于。 3.如图,P是⊙O外一点,PA、PB分别和⊙O相切于点A、B,C是⌒ AB上任意一点,过C作⊙O的切线分别交PA、PB于点D、E,(1)若PA=12,则△PDE的周长为____; (2)若△PDE的周长为12,则PA长为;(3)若∠P=40°,则∠DOE=____度。 (1题图) (2题图) (3题图) 4.下列说法:①与圆有公共点的直线是圆的切线;②垂直与圆的半径的直线是切线;③与 圆心的距离等于半径的直线是切线;④过圆直径的端点,垂直于该直径的直线的是切线。 其中正确命题有()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5.如图,AB、AC与⊙O相切与B、C,∠A=500,点P是圆上异于B、C的一动点,则 ∠BPC的度数是。 6.如图,已知△ABC的内切圆⊙O与各边相切于点D、E、F,则点O是△DEF的 ( ) A.三条中线的交点B.三条高的交点 C.三条角平分线的交点D.三条边的垂直平分线的交点 7.如图,⊙O分别与△ABC的边BC、CA、AB相切于D、E、F,∠A=800,则∠EDF =。 (5题图)(6题图)(7题图) 8.点O是△ABC的内心,∠BAO=200,∠AOC=1300,则∠ACB=。 9.已知:Rt△ABC中,∠C=900,AC=4,BC=3,则△ABC内切圆的半径 为。

10.若直角三角形斜边长为10㎝,其内切圆半径为2㎝,则它的周长为。 11.如图,BA与⊙O相切于B,OA与⊙O 相交于E,若AB=5,EA=1,则⊙O的半 径为。 12.如图,在△ABC中,I是内心,∠BIC=1300,则∠A的度数是。 13.如图,△ABC的内切圆⊙O与各边相切于点D、E、F,若∠FOD=∠EOD=1350,则 △ABC是() A.等腰三角形; B.等边三角形; C.直角三角形; D. 等腰直角三角形; E F D O C A B (11题图)(12题图)(13题图) 14.如果两圆的半径分别为6cm和4cm,圆心距为8cm,那么这两个圆的位置关系是() A. 外离 B. 外切 C. 相交 D. 内切 15.若已知Rt△ABC中,斜边为26cm,内切圆的半径为4cm,那么它的两条直角边的长分 别为()cm A、7、27 B、8、26 C、16、18 D、24、104 16.已知两圆的半径分别是方程0 2 3 2= + -x x的两根,圆心距为3,则两圆的位置关系是__________. 17.两圆半径分别为5cm和4cm,公共弦长为6cm,则两圆的圆心距等于()cm。 A. 7 4+ B. 7 4- C. 7 4+或7 4- D. 41 18.从圆外一点向半径为9的圆作切线,已知切线长为18,?从这点到圆的最短距离为 (). A.3 9B.()1 3 9-C.()1 5 9-D.9 19.如图,AB为⊙O的直径,BC是圆的切线,切点为B,OC平行于弦AD,求证:DC 是⊙O的切线。

切线长和切线长定理的应用

A 第20题 N C B D E F M O O 切线长和切线长定理的应用 例(2011·济宁)如图,AB 是⊙O 的直径,AM 和BN 是它的两条切线,DE 切⊙O 于点E ,交AM 与于点D ,交BN 于点C ,F 是CD 的中点,连接OF 。 (1) 求证:OD ∥BE; (2) 猜想:OF 与CD 有何数量关系?并说明理由。 解:(1)证明:连接OE ∵AM 、DE 是⊙O 的切线,OA 、OE 是⊙O 的半径 ∴∠ADO=∠EDO,∠DAO=∠DEO=90°…………1分 ∴∠AOD=∠EOD=2 1 ∠AOE …………2分 ∵∠ABE=2 1 ∠AOE ∴∠AOD=∠ABE ∴OD ∥BE …………3分 (2) OF = 2 1 CD …………4分 理由:连接OC ∵BE 、CE 是⊙O 的切线 ∴∠OCB=∠OCE …………5分 ∵AM ∥BN ∴∠ADO+∠EDO+∠OCB+∠OCE=180° 由(1)得 ∠ADO=∠EDO ∴2∠EDO+2∠OCE=180° 即∠EDO+∠OCE=90° …………6分 在Rt △DOC 中, ∵ F 是DC 的中点 ∴OF =2 1 CD ……7分 巩固提高 1、如图,AB 是半圆(圆心为O )的直径,OD 是半径,BM 切半圆于B ,OC 与弦AD 平行且交BM 于C 。 (1) 求证:CD 是圆O 的切线; (2)若2OA =且6AD OC +=,求CD 的长? C O D B A

2、在Rt ABC ?中,90A ∠=?,点O 在BC 上,以O 为圆心的圆O 分别与AB 、AC 相切于E 、F ,若A B a =, AC b =,则圆O 的半径为( ) A 、ab B 、a b ab + C 、ab a b + D 、2 a b + C E O F B A C E O D B A P E O F D B A 例1图 例2图 例3图 3、如图,AB BC ⊥,DC BC ⊥,BC 与以AD 为直径的圆O 相切于点E ,9AB =,4CD =,则四边形ABCD 的面积为 。 4、如图,过O 外一点P 作圆O 的两条切线PA 、PB ,切点分别为A 、B ,连结AB ,在AB 、PB 、PA 上分别取一点D 、E 、F ,使AD BE =,BD AF =,连结DE 、DF 、EF ,则EDF ∠=( ) A 、90P ?∠- B 、1902P ?-∠ C 、180P ?-∠ D 、1 452 P ?∠- 5、如图,已知ABC ?中,AC BC =, CAB α∠=(定值),圆O 的圆心O 在AB 上,并分别与AC 、BC 相切于点P 、Q 。 (1)求POQ ∠; (2)设D 是CA 延长线上的一个动点,DE 与O 相切于点M ,点E 在CB 的延长线上,试判断DOE ∠的大小是否保持不变,并说明理由。 N Q P O D C B A 6、如图,圆O 为Rt ABC ?的内切圆,点D 、E 、F 为切点,若6AD =,4BD =,则ABC ?的面积为 。 C E O F D B A

“切线的判定与性质”教学设计及反思

“切线的判定”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切线的判定”是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24章第二节的内容,是学生已经学习了直线和圆的三种位置关系之后提出来的。切线的判定定理、性质定理是研究三角形的内切圆、切线长定理以及后面研究正多边形与圆的关系的基础。学好它,对今后数学、物理等学科的学习会有很大的帮助。 针对义务教材特点和我所教学生的实际水平,本着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本节课在重点处理完本课内容切线的判定定理和例1后,我引导学生进行例2的探究,与例1结合起来,构成了有关切线证明问题中常见的两种类型,以及常用的两种辅助线作法。 设计理念: 为将新课程标准真正落实到本课的教学中,我改变了“复习引入—讲授新知—巩固新知—课堂小结—布置作业”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对本课的教学内容进行开放性设计,注重引导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探究和体验,落实在“做中学”。 教学目标: 1、通过学生自己探究(猜想、类比、演绎)过程,让学生发现切线的判定定理,并能说明方法的正确性。 2、在定理的发现过程中,让学生体验“观察—猜想—论证—归纳”的数学研究的方法。 3、通过这节内容的教学,使学生获得猜想的认识过程以及“添加辅助线”的解决问题的方法。 4、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通过直观教具的演示好指导学生动手操作的过程,激发学生学习几何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教学重点:发现并证明切线的判定定理,认识切线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难点: 体验圆的切线证明问题中辅助线的添加方法。 教学准备: 1、教师课前制作的多媒体课件。 2、教师自制的课堂演示教具。 教学过程 一、问题的提出:(多媒体显示问题) 1.直线与圆有哪三种位置关系?判断的标准是什么? 2.什么叫圆的切线?怎样判定一条直线是不是圆的切线?(学生先观察、猜想,在让学生和教师一道用自制教具进行演示) 通过以上演示探究,我们发现可以用切线的定义来判定一条直线是不是圆的切线,但有时使用起来很不方便。为此,我们有必要学习切线的判定定理。

切线的判定与性质定理的教案

课题:圆的切线的判定与性质 主稿:饶爱红审核:备课组上课日期:______周课时数:_____ 总课时数:_____ 知识与技能:1、理解圆的切线的判定与性质, 2、会利用圆的切线的判定与性质解题, 3、了解用反证法证明切线的性质定理的过程。 过程与方法:学生预习、小组讨论、合作探究、共同讲解、综合应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团结协作的精神。 教学重点:利用圆的切线的判定与性质解题 教学过程备注本期导学 1、切线的判定定理是什么? 2、切线的性质定理是什么? 3、如何应用它们解题? 知识回顾 1.直线和圆有哪些位置关系? 。。。。相切、相离、相交 2.什么叫相切? 。。。。直线与圆只有一个交点 3.我们学习过哪些切线的判断方法? 。。。。1、与圆只有一个交点,2、d=r 新知探究 1、设问 切线的判定还有什么方法吗? 切线还有什么性质吗? 2、引入思考 提问:如图,直线L经过点A,并且垂直半径OA,,问L与圆O是什么关系? OA既是半径,又是点O到直线L的距离,所以d=r ,由前面所学的可知,直线L与圆是相切 的关系。 给出切线的判定定理:经过半径的外端并且垂直于这条半径的直线是圆的切线。 几何符号表达: ∵OA是半径,OA⊥l于A ∴l是⊙O的切线。 3、例题讲解 已知:直线AB经过⊙O上的点C,并且OA=OB,CA=CB。

求证:直线AB是⊙O的切线。 证明:连结OC(如图)。 ∵OA=OB,CA=CB, ∴OC是等腰三角形OAB底边AB上的中线。 ∴AB⊥OC。 ∵OC是⊙O的半径 ∴AB是⊙O的切线。 已知:O为∠BAC平分线上一点,OD⊥AB于D,以O为圆心,OD为 半径作⊙O。 求证:⊙O与AC相切。 证明:过O作OE⊥AC于E。 ∵AO平分∠BAC,OD⊥AB ∴OE=OD ∵OD是⊙O的半径 ∴AC是⊙O的切线 4、归纳总结 (1)如果已知直线经过圆上一点,则连结这点和圆心,得到辅助半径,再证所作半径与这直线垂直。简 记为:连半径,证垂直。 (2)如果已知条件中不知直线与圆是否有公共点,则过圆心作直线的垂线段为辅助线,再证垂 线段长等于半径长。简记为:作垂直,证半径 5、练习 如图,△ABC中,AB=AC,以AB为直径的⊙O交边BC于P, PE⊥AC于E。 求证:PE是⊙O的切线 6、用反证法推出切线的性质定理,并利用它练习课后习题。 课堂小结 学生小结,说出本节课的知识点和重点。 练习与作业: 练习册和课后习题 教学反思:

切线长定理

切线长定理 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是切线长的概念和切线长定理。通过本节教学应使学生理解切线长的概念,掌握切线长定理并会运用它解决有关问题。切线长定理再次体现了圆的轴对称性,它为证明线段相等、角相等、弧相等、垂直关系等提供了理论依据,这个定理经常用到,因此,它是本节的重点。灵活运用图形语言、文字语言、符号语言三种语言表述切线长定理,学生感觉困难;用切线长定理解决有关问题中,准确应用数学语言进行表述,学生感觉困难;从实际情境中抽象出切线长定理模型解决问题,学生感觉困难;在综合题中迅速找出切线长定理模型, 学生感觉困难;因此,综合应用切线长定理及有关知识解决问题,是本节的难点。本节内容是在学习了“切线的判定和性质”之后,并进一步了解了“三角形的内切圆”这一内容的基础上进行研究的。是前面内容的必然延伸,也是后面学习切割线定理等重要内容的基础。切线长定理的出现,可以让我们对直线与圆位置关系的研究由定性分析深入到定量研究。再次让我们感触到了圆的轴对称性。它为我们证明线段相等、角相等、弧相等、垂直关系等提供了理论依据。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会让学生更客观地认识切线的有关问题。同时,该定理的学习对我们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很有指导意义。因此,本节内容在这部分中具

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是“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这部分内容的纽带和桥梁。同时,它综合运用等腰三角形、直角三角形、全等三角形、相似三角形、四边形等知识解决问题。切线长定理及其研究方法又是研究两圆相切问题的基础,因此,本节内容在整个初中几何教材体系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学生分析: 1、经过前面几节的学习,学生对圆的轴对称性已经有了初步了解,掌握了等腰三角形、直角三角形、全等三角形、相似三角形、四边形等知识,具备了学习本节内容的知识基础。 2、经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经对合情推理和逻辑推理都有了一定的认识,具备了证明线段相等、角相等、弧相等、垂直关系等的基本技能。 3、初三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探索解决问题方法的经验,从心理学的角度分析:他们正处于想成为大人,想得到别人肯定的年龄阶段,因此,他们会不遗余力地提出他们自己的看法并能较有条例地申述自己的理由,这些是很必要的情感准备;但由于特定年龄阶段的关系,他们对问题的分析还不是很全面,用数学语言表述看法,有时还欠准确贴切。有待于教师不断地加以培养。 设计理念: 1、本着“人人都能学好数学”,“人人都学有价值的数

切线长定理及其应用

切线长定理及其应用 知识点一 切线长定义及切线长定理 1. 切线长定义:过圆外一点作圆的切线,这点和 之间的线段长叫作这点到圆的切线长. 注意切线长和切线的区别和联系: 切线是直线,不可以度量;切线长是指切线上的一条线段的长,可以度量。 2. 切线长定理:过圆外一点引圆的两条切线,它们的切线长相等,即PA=PB. 推论: (1)△PAB 是等腰三角形; (2)OP 平分△APB ,即△APO=△BPO ; (3)弧AM=弧BM ; (4)在Rt OAP ?和Rt OBP ?中,由AB OP ⊥,可通过相似得相关结论; 如:222222,,OA OB OE OP AP BP PE PO AE BE OE EP ==?==?==? (5)图中全等的三角形有 对,分别是: 题型一 切线长定理的直接应用 【例1】如图所示,△O 的半径为3cm ,点P 和圆心O 的距离为6cm ,经过点P 的两条切线与△O 切于点E 、 F ,求这两条切线的夹角及切线长. 【例2】如图,P A 、PB 、DE 分别切△O 于A 、B 、C ,△O 的半径长为6 cm ,PO =10 cm ,求△PDE 的周长.

【例3】如图所示,△ABC中,∠C=90°,AC=3,AB=5,D为BC边的中点,以AD上一点O为圆心的⊙O和AB、BC均相切,则⊙O的半径为__________. 【过关练习】 1.如图所示,PA、PB是△O的切线,A、B为切点,△OAB=30°.(1)求△APB的度数.(2)当OA=3时,求AP的长. e于A、B、C三点,△O的半径为5cm,△PED的周长为24cm,2.如图所示,已知PA、PB、DE分别切O △APB=50°.求:(1)PO的长;(2)△EOD的度数.

切线长定理—知识讲解

切线长定理—知识讲解 【学习目标】 1.了解切线长定义,掌握切线长定理; 2.了解圆外切四边形定义及性质; 3. 利用切线长定理解决相关的计算和证明. 【要点梳理】 要点一、切线长定理 1.切线长: 经过圆外一点作圆的切线,这点和切点之间的线段的长,叫做这点到圆的切线长. 要点诠释: 切线长是指圆外一点和切点之间的线段的长,不是“切线的长”的简称.切线是直线,而非线段. 2.切线长定理: 从圆外一点可以引圆的两条切线,它们的切线长相等,这一点和圆心的连线平分两条切线的夹角. 要点诠释: 切线长定理包含两个结论:线段相等和角相等. 要点二、圆外切四边形的性质 1.圆外切四边形 四边形的四条边都与同一个圆相切,那这个四边形叫做圆的外切四边形. 2.圆外切四边形性质 圆外切四边形的两组对边之和相等. 【典型例题】 类型一、切线长定理 1.(2015秋?湛江校级月考)已知PA、PB分别切⊙O于A、B,E为劣弧AB上一点,过E点的切线交PA于C、交PB于D. (1)若PA=6,求△PCD的周长. (2)若∠P=50°求∠DOC. 【答案与解析】 解:(1)连接OE, ∵P A、PB与圆O相切, ∴PA=PB=6, 同理可得:AC=CE,BD=DE, △PCD的周长=PC+PD+CD=PC+PD+CE+DE=PA+PB=12;

(2)∵PA PB与圆O相切, ∴∠OAP=∠OBP=90°∠P=50°, ∴∠AOB=360°﹣90°﹣90°﹣50°=130°, 在Rt△AOC和Rt△EOC中, , ∴Rt△AOC≌Rt△EOC(HL), ∴∠AOC=∠COE, 同理:∠DOE=∠BOD, ∴∠COD=∠AOB=65°. 【总结升华】本题考查的是切线长定理和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掌握切线长定理是解题的关键. 2.如图,△ABC中,∠ACB=90°,以AC为直径的⊙O交AB于D,E为BC中点. 求证:DE是⊙O切线. 【答案与解析】 连结OD、CD,AC是直径,∴OA=OC=OD,∴∠OCD=∠ODC, ∠ADC=90°,∴△CDB是直角三角形. ∵E是BC的中点,∴DE=EB=EC,∴∠ECD=∠EDC,∠ECD+∠OCD=90°, ∴∠EDC+∠ODC=90°,即OD⊥ED, ∴DE是⊙O切线. 【总结升华】自然连接OD,可证OD⊥DE. 举一反三: 【变式】已知:如图,⊙O为ABC ?的外接圆,BC为⊙O的直径,作射线BF,使得BA平分CBF ∠,过点A作AD BF ⊥于点D.求证:DA为⊙O的切线. F C F C 【答案】连接AO. ∵ AO BO =,∴ 23 ∠=∠.

切线的判定和性质切线的判定和性质(一)

切线的判定和性质 切线的判定和性质(一)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深刻理解切线的判定定理,并能初步运用它解决有关问题; 2、通过判定定理和切线判定方法的学习,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问题的能力; 3、通过学生自己实践发现定理,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教学重点:切线的判定定理和切线判定的方法; 教学难点:切线判定定理中所阐述的由位置来判定直线是圆的切线的两大要素:一是经过半径外端;二是直线垂直于这条半径;学生开始时掌握不好并极容易忽视. (一)复习、发现问题 1.直线与圆的三种位置关系 在图中,图(1)、图(2)、图(3)中的直线l和⊙O是什么关系?

2、观察、提出问题、分析发现(教师引导) 图(2)中直线l是⊙O的切线,怎样判定?根据切线的定义可以判定一条直线是不是圆的切线,但有时使用定义判定很不方便.我们从另一个侧面去观察,那就是直线和圆的位置怎样时,直线也是圆的切线呢? 如图,直线l到圆心O的距离OA等于圆O的半径,直线l是⊙O的切线.这时我们来观察直线l与⊙O的位置. 发现:(1)直线l经过半径OC的外端点C;(2)直线l垂直于半径0C.这样我们就得到了从位置上来判定直线是圆的切线的方法——切线的判定定理. (二)切线的判定定理: 1、切线的判定定理:经过半径外端并且垂直于这条半径的直线是圆的切线. 2、对定理的理解: 引导学生理解:①经过半径外端;②垂直于这条半径. 请学生思考:定理中的两个条件缺少一个行不行?定理中的两个条件缺一不可. 图(1)中直线了l经过半径外端,但不与半径垂直;图(2)(3)中直线l与半径垂直,但不经过半径外端.

从以上两个反例可以看出,只满足其中一个条件的直线不是圆的切线. (三)切线的判定方法 教师组织学生归纳.切线的判定方法有三种: ①直线与圆有唯一公共点;②直线到圆心的距离等于该圆的半径;③切线的判定定理. (四)应用定理,强化训练' 例1已知:直线AB经过⊙O上的点C,并且OA=OB,CA=CB. 求证:直线AB是⊙O的切线. 分析:欲证AB是⊙O的切线.由于AB过圆上点C,若连结OC,则AB过半径OC 的外端,只需证明OC⊥OB。 证明:连结0C ∵0A=0B,CA=CB,” ∴0C是等腰三角形0AB底边AB上的中线. ∴AB⊥OC. 直线AB经过半径0C的外端C,并且垂直于半径0C,所以AB是⊙O的切线. 练习1判断下列命题是否正确. (1)经过半径外端的直线是圆的切线.

切线的性质和判断定理

1 圆的切线判定和性质(复习教案) 华容东山中学 刘公文 学习目标: 1、掌握圆的切线判定和性质,并能熟练运用切线的判定与性质进行证明和计算。 2、掌握圆的切线常用添加辅助线的方法 复习指导 1、通过作图1,你能发现直线与圆有几种位置关系吗? 2、你能用数量关系来确定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吗? 3、通过作图2,你是怎样得出圆的切线判定和性质的? (二)过程与方法: 1、运用圆的切线的性质与判定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培养学生运用已有知识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 2、进一步感悟数形结合、转化和分类的思想的重要性,培养观察、分析、归纳、总结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形成知识体系,教育学生用动态的眼光、运动的观点看待数学问题。 教学重点:对切线的判定方法及其性质的准确、熟炼、灵活地运用. 教学难点:综合型例题分析和论证的思维过程. 教学方法:先学后教,当堂训练 教学过程: 一、切线的判定及性质: 1、作图1:过⊙O 外一点P 作直线, (设计意图:通过简单作图和复习指导,①回顾直线与圆的三种位置关系:相交、相切、相离,并能从公共点个数判断,得出切线概念;②从数的角度即数量关系上体会圆的切线判别方法:当圆心到直线的距离等于半径时,直线与圆相切,体会数形结合思想) 作图2:若点A 为⊙O 上的一点,如何过点A 作⊙O 的切线呢? (请学生上黑板按要求作图) (设计意图:利用作图,体会切线的判定定理内容有两个要点:①经过半径的外端②垂直于半径,并且从命题的题设与结论出发加深对判定的理解,自然过渡到圆的切线性质) 归纳小结:判断直线与圆相切的方法有哪些?圆的切线的性质是什么? (设计意图:概括归纳切线的判定和性质,形成切线的判定与性质知 识体系) 2、课堂检测: (1)已知⊙O 直径为8cm ,直线L 到圆心O 的距离为4 cm ,则直线L 与⊙O 的位置关系为 。 (2)PA 切⊙O 于点A,PA=4,OP=5,则⊙O 的半径是____ (设计意图:应用圆的切线判别方法及性质解决简单数学问题,同时 在性质应用时体现辅助线做法指导:见切线,连半径,得垂直,同时体会转化的数学思想) (3)已知:直线AB 经过⊙O 上的点C ,并且OA=OB ,CA =CB . ①求证:直线AB 是⊙O 的切线. ②若⊙O 的直径为8cm ,AB=10cm ,求OA 的长。 (设计意图:本题是对圆的判定及性质的综合应用。从判别方法说, 可以从数量关系证明,也

切线长定理

第 9课时切线长定理 课型:新授执笔:审核上课时间:月日 班级:姓名:自评:优良中差 学习目标 1、了解切线长的概念。 2、理解切线长定理,并能熟练运用切线长定理进行解题和证明(重点) 【学习重点、难点】切线长定理的运用 一、学前准备: 1切线的判断定理:经过_________________并且___________与这条半径的的直线是圆的切线 符号语言表述为:∵。∴。 2、切线的性质(1)圆的切线()过切点的半径。 符号语言表述为:∵。∴。 一、探究新课: 问题:(1)过圆上一点可以作圆的几条切线?那么过圆外一点可以作 圆的几条切线呢? 如下图,过⊙O外一点P,画出⊙O的所有切线。 (2) 圆的切线长定义:过圆外一点,可以作圆的______条切线,这点与其 中一个切点之间的__ __的长,叫做这点到圆的切线长 思考:你知道什么是切线长吗?切线长和切线有区别吗?区别在哪里? 切线长定理:从圆外一点可以引圆的两条切线,它们的_________相等,这一点和圆心的连线平分__________________. (3)你知道如何证明切线长定理吗? 如图,已知PA、PB是⊙O的两条切线.求证:PA=PB,∠OPA=∠OPB. 证明: 该定理用数学符号语言叙述为: ∵ ∴ (4)若PO与圆相分别交于C、D,连接AB于PO交于点E,图中相等的线段有,相等的角有,相等的弧有, 互相垂直的线段有,全等的三角形有。 二、例题探究 1、如图,PA、PB分别与⊙O相切于点A、B,(1)若PB=12,PO=13,则AO= . P P

P B (2)若PO=10,AO=6,则PB= ; (3)若PA=4,AO=3,则PO= ; 2. 如图,PA ,PB 分别为⊙O 为的切线,PA =3cm ,∠APB=60°, 则∠APO= ,PB = , ∠AOP= 3.如图,PA 、PB 是⊙O 的切线,切点分别是A 、B ,直线EF 也是⊙O 的切 线,切点为Q ,交PA 、PB 为E 、F 点,已知12PA cm =,求△PEF 的周长. 4. 已知:如图,P 为⊙O 外一点,PA ,PB 为⊙O 的切线,A 和B 是切点,BC 是直径。求证:AC ∥OP 。 四、谈谈这节课的收获。 三、课堂检测 1.已知:如图,P 为⊙O 外一点,PA ,PB 为⊙O 的切线, A 和 B 是切点,(1)若PA=3cm ,则PB= cm 。 (2)若PA=12-x ,PB=5+x ,则x = (3)若⊙O 的半径为3,∠APB=60°,则PA= 2.如图,PA 、PB 分别切圆O 于A 、B 两点,C 为劣弧AB 上一点,∠APB=30°,则∠ACB=( ). A .60° B .75° C .105° D .120° 3.如图,PA 、PB 分别切圆O 于A 、B ,并与圆O 的切线,分别相交于C 、D ,?已知PA=7cm ,求△PCD 的周长. 4.已知:如图,从两个同心圆O 的大圆上一点A ,作大圆的弦AB 切小圆于C 点,大圆的弦 P

切线长定理

切线长定理 教学目标 1.理解切线长的概念,掌握切线长定理; 2.通过对例题的分析,培养学生分析总结问题的习惯,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题的能力,培养数形结合的思想. 3.通过对定理的猜想和证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树立科学的学习态度. 教学重点: 切线长定理是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切线长定理的灵活运用是教学难点

教学过程设计: (一)观察、猜想、证明,形成定理 1、切线长的概念. 如图,P是⊙O外一点,PA,PB是⊙O的两条切线,我们把线段PA,PB叫做点P到⊙O的切线长. 引导学生理解:切线和切线长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切线是直线,不能度量;切线长是线段的长,这条线段的两个端点分别是圆外一点和切点,可以度量. 2、观察 利用电脑变动点P 的位置,观察图形的特征和各量之间的关系. 3、猜想

引导学生直观判断,猜想图中PA是否等于PB.PA=PB. 4、证明猜想,形成定理. 猜想是否正确。需要证明. 组织学生分析证明方法.关键是作出辅助线OA,OB,要证明PA=PB. 想一想:根据图形,你还可以得到什么结论? ∠OPA=∠OPB(如图)等. 切线长定理:从圆外一点引圆的两条切线,它们的切线长相等,圆心和这一点的连线平分两条切线的夹角. 5、归纳: 把前面所学的切线的5条性质与切线长定理一起归纳切线的性质

6、切线长定理的基本图形研究 如图,PA,PB是⊙O的两条切线,A,B为切点.直线OP交⊙O于点D,E,交AP 于C (1)写出图中所有的垂直关系; (2)写出图中所有的全等三角形; (3)写出图中所有的相似三角形; (4)写出图中所有的等腰三角形. 说明:对基本图形的深刻研究和认识是在学习几何中关键,它是灵活应用知识的基础.(二)应用、归纳、反思

切线的判定和性质教案

切线的判定和性质教案 切线的判定和性质(一)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深刻理解切线的判定定理,并能初步运用它解决有关问题; 2、通过判定定理和切线判定方法的学习,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问题的能力; 3、通过学生自己实践发现定理,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教学重点:切线的判定定理和切线判定的方法; 教学难点:切线判定定理中所阐述的由位置来判定直线是圆的切线的两大要素:一是经过半径外端;二是直线垂直于这条半径;学生开始时掌握不好并极容易忽视. 教学过程设计 (一)复习、发现问题 1.直线与圆的三种位置关系 在图中,图(1)、图(2)、图(3)中的直线l和⊙O是什么关系? 2、观察、提出问题、分析发现(教师引导) 图(2)中直线l是⊙O的切线,怎样判定?根据切线的定义可以判定一条直线是不是圆的切线,但有时使用定义判定很不方便.我们从另一个侧面去观察,那就是直线和圆的位置怎样时,直线也是圆的切线呢? 如图,直线l到圆心O的距离OA等于圆O的半径,直线l是⊙O的切线.这时我们来观察直线l与⊙O的位置. 发现:(1)直线l经过半径OC的外端点C;(2)直线l垂直于半径0C.这样我们就得到了从位置上来判定直线是圆的切线的方法――切线的判定定理. (二)切线的判定定理: 1、切线的判定定理:经过半径外端并且垂直于这条半径的直线是圆的切线. 2、对定理的理解: 引导学生理解:①经过半径外端;②垂直于这条半径. 请学生思考:定理中的两个条件缺少一个行不行?定理中的两个条件缺一不可.

图(1)中直线了l经过半径外端,但不与半径垂直;图(2)(3)中直线l与半径垂直,但不经过半径外端. 从以上两个反例可以看出,只满足其中一个条件的直线不是圆的切线. (三)切线的判定方法 教师组织学生归纳.切线的判定方法有三种: ①直线与圆有唯一公共点;②直线到圆心的距离等于该圆的半径;③切线的判定定理. (四)应用定理,强化训练'''' 例1已知:直线AB经过⊙O上的点C,并且OA=OB,CA=CB. 求证:直线AB是⊙O的切线. 分析:欲证AB是⊙O的切线.由于AB过圆上点C,若连结OC,则AB过半径OC的外端,只需证明OC⊥OB。 证明:连结0C ∵0A=0B,CA=CB,” ∴0C是等腰三角形0AB底边AB上的中线. ∴AB⊥OC. 直线AB经过半径0C的外端C,并且垂直于半径0C,所以AB是⊙O的切线. 练习1判断下列命题是否正确. (1)经过半径外端的直线是圆的切线. (2)垂直于半径的直线是圆的切线. (3)过直径的外端并且垂直于这条直径的直线是圆的切线. (4)和圆有一个公共点的直线是圆的切线. (5)以等腰三角形的顶点为圆心,底边上的高为半径的圆与底边相切. 采取学生抢答的形式进行,并要求说明理由, 练习P106,1、2 目的:使学生初步会应用切线的判定定理,对定理加深理解)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