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湘教版三年级科学上册期末复习题

湘教版三年级科学上册期末复习题

湘教版三年级科学上册期末复习题
湘教版三年级科学上册期末复习题

湘教版三年级科学上册期末复习题

第一单元空气的研究

一、填空题:

1、水和石块都能占据一定的空间,(空气)也占据空间。

2、(质量)是物质的量的量度,表示物体含有(物质)的多少,(千克kg)和(克g)是常用的质量单位。

3、(天平)是测量物体质量的精密仪器。

4、被测物体的质量等于(拖盘上砝码的总质量),加(游码在标尺上所对应的刻度值)。

5、苹果和牛奶都有质量,(空气)也有质量。

6、伟大的科学家(伽利略)证明了空气有质量。

7、1立方米体积的空气质量约为(1.205)千克。

8、中国人很早起就懂得利用(热空气上升)作为动力,中国民间流行的(走马灯)就是在(800)多年前发明的。

9、(热空气)上升,周围(冷空气)就会流过来(补充占据)这个空间。

10、地球上各地(冷热)不同,热地方的空气(向上升),冷地方的空气(流过来补充),形成(风)。

二、问答题:

1、用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分为几步?

答:⑴调节,⑵测量,⑶读数,⑷整理。

2、风是怎样形成的?

答:地球上各地冷热不同,热地方的空气向上升,冷地方的空气流过来补充,形成风。

三、填图题。

第二单元各种各样的动物

一、填空题:

1、蚂蚁、蜻蜓和蝗虫身体都分为(头)、(胸)、(腹)三部分,头部有(一对触角),胸部长有(三对足),它们是同一类动物(昆虫)。

2、昆虫在动物界中(种类)最多,(数量)最大。目前,已知昆虫有(100余万)种。

3、金鱼、草鱼,鲫鱼,身体表面有(鳞),头部有(鳃),靠(鳍协调)运动,终生生活在(水)中,它们都属于同一类动物(鱼类)。

4、(羽毛)是鸟类特有的,略有(弹)性和(防水)性,有(护体)、(保温)、(辅助飞翔)等功能。

5、羽毛通常分为(正羽)、(绒羽)和(毛状羽)三种。

6、像鸽子、麻雀这样,身体分为(头)、(颈)、(躯干)、(四肢)【前肢分化为(翼)后肢粗壮】和(尾)五部分。几乎全身有(羽毛),头部长有(喙)的动物叫做(鸟)。

7、至2018,全世界已知鸟的种类有(10000)余种,我国现有(1445)种。

8、羊、狗、猫等哺乳动物,他们用(胎生)方式繁殖后代,小时候都要(喝妈妈的奶)长大。

9、(鸭嘴兽)是生活在(澳大利亚)的原始(哺乳)动物。因为嘴长得像鸭子的喙,善于在水中游泳而得名,它是特殊的(哺乳)动物,用(产卵)的方式繁殖后代,但却用(乳汁)哺育后代。

10、在大自然已知的(150)多万种动物中,有些野生动物由于各种原因,数量急剧减少,逐步面临(灭绝)的危险,这些动物称为

(珍稀动物)。

11、(大熊猫)行动迟缓、独居不合群。被列为(国家一级)重点保护动物。

12、(雪豹),常在青藏高原的雪线附近和雪地间活动,有(雪地之王)的称誉,被评为(“极危”)动物。

13、(中华秋沙鸭)在野外的数量其实比大熊猫还要少。

14、(卧龙自然保护区)位于四川省汶川县境内,是(大熊猫)生存和繁衍后代的理想地区,这里十分适宜大熊猫的主要食物(箭竹)的生长,设有(大熊猫研究)中心和(大熊猫野外生态)观察站。

15、我国于(2000)年开始全面启动(天然森林)资源保护工作,天然林是(生态功能)最完善、最强大的(森林生态)系统,对减轻(自然)灾害、保护(野生动物)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二、多选题:

1、下列动物是昆虫的有( A B C D )。

A、天牛

B、蜘蛛

C、蝎子

D、螳螂

2、下列动物是鱼的有( D )。

A、蝌蚪

B、墨鱼

C、鳄鱼

D、小丑鱼

3、下列动物是鸟的有( A B C )。

A、驼鸟

B、鸡

C、鸽子

D、蝙蝠

E、蜻蜒

4、下列动物是哺乳动物的有(A B C D E)。

A、东北虎

B、蝙蝠

C、非洲象

D、江豚

E、鼩鼱

F、蓝鲸

三、填图

第三单元土壤

一、填空题:

1、(土壤)是陆地表面能够生长植物的(疏松表层)。

2、土壤中的主要成分有(砂)、(黏土)、(水)、(空气),另外还有动植物的残体和由它们腐解而产生的(腐殖质)。

3、手握土壤后,再伸开手掌。土壤散开了,不能成团的是(沙质土),能捏成团,抛到地上也不会散开的是(粘质土),能握成团,抛到地上会散开的是(壤土)。

4、土壤分为(沙质土)、(黏质土)、(壤土)。

5、我们的祖国幅员辽阔,土壤类型丰富,土壤颜色繁多,主要有(红土)、(棕土)、(黄土)、(黑土)、(紫色土)。

6、(土壤)是植物生存的基础,植物对土壤也有(保护)作用。

7、(泥石流)是指(暴雨)、(洪水)将含有沙石且松软的土质山体冲刷后形成的洪流,具有强大的破坏性

8、土壤资源是(珍贵)的,人们在(利用)土壤资源的同时,一些不正确的做法,正在破(坏土)壤资源。

9、我国是世界上受(沙漠化危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截至2014年,全国沙漠化土地面积占国土面积的(五分之一),超过(4)亿人口受影响,(沙尘暴)天气也越来越多。

二、问答题:

1、泥石流形成的原因?

答:乱砍滥伐会使植物被消失,山坡失去保护、土体疏松,大大加重水土流失,进而破坏山坡的稳定性,结果就是容易产生泥石流。

2、哪些行为对土壤资源造成了破坏?

答:⑴过量喷洒农药;⑵非法取土;⑶过度放牧;⑷乱倒垃圾。

3、我们怎样能保护土壤?

答:⑴植树造林;⑵不要乱抛有害垃圾;⑶进行宣传,保护土壤;

⑷回收不能分解的垃圾。

4、造成土地沙漠化扩展的根本原因?

答:滥牧牲畜,滥伐森林,滥挖破坏草场,乱垦耕地以及滥用水资源。

5、我国对土地沙漠化的防治方法?

答:合理放牧,营造防沙林带,多种树种草,控制农垦以及合理开发水资源。

第四单元固体、液体和气体

1、用(七巧板)能拼出很多形状。

2、(液体)和(气体)没有固定的(形状),液体的表面在(静止)时一般会(保持水平)。

4、固体有确定的(形状)和(大小),所以固体有确定的(体积)。

5、(固体)和(液体)有确定的(体积),(气体)没有确定的体积,(气体)总是能充满它所在的空间。

6、(量桶)是度量液体体积的仪器。

7、量桶上的单位是(毫升),用符号(ml)表示。

8、使用量筒要轻拿轻放,读数时视线要与(水面凹面)齐平。

9、测量不规则形状固体的体积时,可以将该物体(浸入装有水的量筒中)来测量。

10、(质量)就是物体含有物质的多少。

11、质量不随物体的(形状)变化,(状态)变化而改变。

12、(固体)、(液体)、(气体)是物体存在的三种形态。(固体)有确定的(形状)、(体积)。(液体)没有确定的(形状),有确定的(体积),(气体)没有确定的(形状)和(体积),物体具有的(物质)的多少不变时,就有确定的(质量)。

第五单元热胀冷缩

1、用(温度)来描述物体的冷热程度。

2、(1400)多年前,北魏农民学家(贾思勰),在(《齐民要术》)一书中,记载了在制作豆豉的过程中如何判断斗志发酵的温度。

3、(温度计)是测量物体温度的仪器。

4、(1742)年,(瑞典)科学家(摄尔休斯)创立了(“摄氏温标”)。后来人们规定一个标准大气压下。冰融化时的温度为(0)摄氏度,水沸腾时的温度为(100)摄氏度。

5、液体在一般情况下受热(体积膨胀),受冷(体积收缩),液体有(热胀冷缩)的性质。(气体)也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6、(1825)年,(英)国铺设的第一条铁路,在铁轨边没有留缝隙,结果到了(夏天),铁轨有的歪歪扭扭,有的朝上拱起,(冬天)铁轨则发生断裂。

7、(固体)与液体、气体一样,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受热(体积膨胀),受冷(体积收缩)。

二、问答题:

1、使用温度计时注意事项?

答:⑴选用具有合适量程的温度计;⑵手持温度计的上端;⑶温度计的液泡侵入水中,不能接触到杯壁和杯底;⑷液柱停止上升或下降后开始读数,读数时,视线与温度计中的液柱面齐平。

2、人们按照不同的需要,发明了哪些温度计?

答:有体温计、数字温度计、红外线温度计、指针式温度计等。

3、生活中利用物体热胀冷缩性质的例子?

⑴生活中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烧水时,如果水装的比较满,水还没有烧开,就会溢出来,超市里的液体饮料都不装满。

⑵生活中气体热胀冷缩的性质,乒乓球瘪了,放在热水里面烫一下,就鼓起来了。

⑶生活中气体热胀冷缩的性质,水泥路面留缝,高压线冬天绷紧。

4、怎样正确使用酒精灯?

答:⑴酒精灯的灯芯要平整。⑵添加酒精时,不超过酒精灯容积的2/3;酒精不少于l/4。⑶绝对禁止向燃着的酒精灯里添加酒精,以免失火。⑷绝对禁止用酒精灯引燃另一只酒精灯。⑸用完酒精灯,必须用灯帽盖灭,不可用嘴去吹。⑹不要碰倒酒精灯,万一洒出的酒精在桌上燃烧起来,应立即用湿布扑盖。

三、填表

第六单元学蔡伦造纸

一、填空题:

1、(蔡伦),安敬仲,(东汉)桂阳郡人。他总结以往人们的造纸经验并革新了(造纸工艺)。

2、(造纸术)是中车古代科技四大发明之一。

3、造纸的关键在于(分离植物纤维),让(纤维重新结合)形成纸。

4、造纸也会造成大量的工业(废水)、(废气)、(粉尘)等污染物,需要特别注重(污染治理)。

5、(再生纸)是以收回的(废纸)为主要原料,造出的纸张。

二、问答题:

1、蔡伦是怎样造纸的?

答:⑴切料;⑵蒸煮;⑶打浆;⑷抄纸;⑸晒纸。

2、蔡伦造出的纸特点?

答:轻簿平整,便于书写。

三、连线题

青铜铭文汉代

竹简商

石刻、木牍秦

甲骨文西周

帛书战国

湘教版三年科学上册期末复习资料

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三年级上册科学复习资料

1.空气虽然很轻,但是有一定的质量,可以用天平精确的测量空气空气的

质量。

2.天平各部分的名称有托盘、标尺、指针、平衡螺母、游码。

3.走马灯的原理是利用热空气上升作为动力。

4.流动的空气形成风,风的速度越快风力越大。

5.风是一种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无污染的天然环保能源。

6.昆虫的身体都分头、胸、腹三部分,头部有一对触角,胸部有三对足。

我们常见的昆虫有蚂蚁,蜻蜓,蝗虫。

7.昆虫在动物界中种类最多,数量最大,几乎遍布整个地球。全球已经识

别的昆虫种类有100多万种

8.在江、河、湖、海中都生活着鱼,鱼在水中靠鱼鳍运动,用鳃呼吸。

9.金鱼的身体分成头,躯干、尾三大部分。

10.羽毛是鸟类特有的,略有弹性和防水性,有护体、保温、飞翔等功能。

鸟类的身体可以分为头、颈,躯干,四肢和尾部分。

11.鸽子的骨头很轻。有的是中空的,有的很薄很薄。

12.羽毛通常分为正羽、绒羽和毛状羽三种。

13.羊,猫,狗它们哺育的方式叫做哺乳,它们繁殖的方式叫做胎生。

14.身体表面有毛,身体一般分为头、颈,躯干,四肢和尾五部分,用肺呼

吸、体温恒定,这类动物叫做哺乳动物。

15.我国珍惜动物中除被称为国宝的大熊猫外,还有金丝猴,白鳍豚,丹顶

鹤,中华鲟等。

16.保护珍稀动物的最有效措施是国家划出一定的区域加以保护,这样的地

区叫自然保护区。

17.威胁生物生存的原因有栖息地被破坏,偷猎,外来物种入侵、环境污染

等。

18.天然林是生态功能最完善,最强大的森林生态系统,对减轻大自然的灾

害,保护野生动物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19.土壤是陆地表面能够生长植物的疏松表层,是许多动物和植物生活的

家。

20.采集土壤时要先刮去约1cm深的表层土,再垂直深挖约20cm才能开始

采集。我们制作土壤标本时应记录土壤的采集时间和地点以及土壤标本的特点。

21.土壤中的主要成分有沙、黏土、水、空气,另外还有动植物的残体和由

他们腐解而产生的腐植质。

22.我们的祖国幅员辽阔,土壤类型丰富,土壤颜色繁多,主要有红土、中

土、黄土、黑土、紫色土、其中黑土肥沃,适合种植庄稼,红土适合种植茶树。

23.土壤是植物生存的基础,植物对土壤也有保护作用。

24.固体有确定的形状,液体和气体没有确定的形状。牛奶是液体,石头是

固体,空气是气体。

25.液体有确定的体积,量筒是测量液体体积的容器。这种仪器上的单位是

毫升用符号ml表示。

26.用橡皮堵住注射器的出气口,还能压下和拉开注射器的活塞,这说明气

体没有确定的体积。

27.可以用量筒和水来测量形状不规则的石块的体积。固体,液体气体是物

体存在的三种形态。液体有确定的形状、体积,气体没有确定的形状,有确定的体积。

28.物体的质量不随物体的形状变化、状态变化而改变。

29.人们用温度来准确描述物体的冷热程度,温度计是测量温度的仪器。

30.摄氏温标的规定是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冰融化时的温度为2.0℃,水沸

腾时的温度为100℃。

31.液体受热时体积膨胀,受冷时体积收缩,这就是液体的热胀冷缩。

32.我们常见的一些温度计有体温计、指针式温度计,它们是根据液体的热

胀冷缩性质设计制造的。

33.像石头、水、空气这样的物体,我们分别称他们为固体,液体和气体。

34.冬天的电线绷得很直,而夏天却弯曲了,正是由于热胀冷缩而产生的。

35.纸发明以前人们最早是把字刻在龟甲兽骨上,刻写很不方便,后来人们

把字写在竹片、木板上,再编成书,这种书非常重,也有人把字写在丝帛上,书虽然轻了,但很贵。

36.东汉时期的蔡伦,总结以往人们的造纸经验,并革新了造纸工艺,从而

使得造纸术成为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

37.造纸的关键在于分离植物纤维,让纤维重新结合形成纸。造纸也会造成

大量的工业废水,废气,粉尘等污染物,需要特别注意污染治理。38.人们用温度来准确描述物体的冷热程度,温度计是测量温度的仪器。土

壤上的植物具有防止水土流失的作用。

湘教版三年级科学上册期末复习题

湘教版三年级科学上册期末复习题 第一单元空气的研究 一、填空题: 1、水和石块都能占据一定的空间,(空气)也占据空间。 2、(质量)是物质的量的量度,表示物体含有(物质)的多少,(千克kg)和(克g)是常用的质量单位。 3、(天平)是测量物体质量的精密仪器。 4、被测物体的质量等于(拖盘上砝码的总质量),加(游码在标尺上所对应的刻度值)。 5、苹果和牛奶都有质量,(空气)也有质量。 6、伟大的科学家(伽利略)证明了空气有质量。 7、1立方米体积的空气质量约为(1.205)千克。 8、中国人很早起就懂得利用(热空气上升)作为动力,中国民间流行的(走马灯)就是在(800)多年前发明的。 9、(热空气)上升,周围(冷空气)就会流过来(补充占据)这个空间。 10、地球上各地(冷热)不同,热地方的空气(向上升),冷地方的空气(流过来补充),形成(风)。 二、问答题: 1、用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分为几步? 答:⑴调节,⑵测量,⑶读数,⑷整理。 2、风是怎样形成的?

答:地球上各地冷热不同,热地方的空气向上升,冷地方的空气流过来补充,形成风。 三、填图题。 第二单元各种各样的动物

一、填空题: 1、蚂蚁、蜻蜓和蝗虫身体都分为(头)、(胸)、(腹)三部分,头部有(一对触角),胸部长有(三对足),它们是同一类动物(昆虫)。 2、昆虫在动物界中(种类)最多,(数量)最大。目前,已知昆虫有(100余万)种。 3、金鱼、草鱼,鲫鱼,身体表面有(鳞),头部有(鳃),靠(鳍协调)运动,终生生活在(水)中,它们都属于同一类动物(鱼类)。 4、(羽毛)是鸟类特有的,略有(弹)性和(防水)性,有(护体)、(保温)、(辅助飞翔)等功能。 5、羽毛通常分为(正羽)、(绒羽)和(毛状羽)三种。 6、像鸽子、麻雀这样,身体分为(头)、(颈)、(躯干)、(四肢)【前肢分化为(翼)后肢粗壮】和(尾)五部分。几乎全身有(羽毛),头部长有(喙)的动物叫做(鸟)。 7、至2018,全世界已知鸟的种类有(10000)余种,我国现有(1445)种。 8、羊、狗、猫等哺乳动物,他们用(胎生)方式繁殖后代,小时候都要(喝妈妈的奶)长大。 9、(鸭嘴兽)是生活在(澳大利亚)的原始(哺乳)动物。因为嘴长得像鸭子的喙,善于在水中游泳而得名,它是特殊的(哺乳)动物,用(产卵)的方式繁殖后代,但却用(乳汁)哺育后代。 10、在大自然已知的(150)多万种动物中,有些野生动物由于各种原因,数量急剧减少,逐步面临(灭绝)的危险,这些动物称为

湘教版科学三年级下册教案

第一单元冷与热 1.知冷知热 一课时 教学目标 科学探究: 1.会使用温度计准确地测量水温。 2.会用温度单位做好每次测量的记录。 情感、态度价值观: 1.遇到问题善于思考,观察测量时能做到细致认知。 2.关心日常生活中的科技产品,关注与温度有关的事物或现象。 科学知识: 1.知道温度是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 2.知道常用的温度单位是“摄氏度”,会正确读写温度计表示的温度。 教学准备: 冷水、温水、热水、温度计、温度计模型、烧杯、各种各样的温度计。 一.教学导入: 1.讲述1400多年前,《齐民要术》记载的人们当时制作豆豉如何判断豆子发酵的温度一事。 2.提问:在生活中,还有哪些情形也需要判断物体的冷热? 二.活动感觉冷热 1.过渡:同学们从生活经验中说出了需要判断物体的冷热的情形,我们怎样判断物体的冷热呢?让我们来做一个实验。 2.以小组为单位,让同学做教材第2页的活动。 3.当学生发现同一杯温水,不同的手感觉竟然不一样时,教师提出:这个活动告诉我们什么? 4.释疑:光凭感觉难以准确的判断物体的冷热程度。 5.教师讲解温度的概念。 三.活动测量温度 1.出示温度计模型,学生观察,认识温度计的构造。(刻度、玻璃管、玻璃泡) 2.利用南车信箱介绍了“摄氏温标”。知道摄氏度是温度的单位。 3.摄氏温度的读和写。 4.测量水温:教师应首先示范温度计的正确使用方法,并说明道理。让学生学习使用 温度计测量水温的基本方法,掌握操作的基本要领。再测4杯水的温度。(安全教育) 四.拓展:认识各种各样的温度计 (1.)出示学生搜集来的各种各样的温度计并先让他们做些介绍,教师再做补充。 (2.)详细介绍体温计的认识和使用。 课后反思:

最新湘教版三年级上册科学期末试题

湘教版三年级上册科学期末试题 一、填空题:(每空2分,共20分) 1.土壤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类,其中含黏土较多的叫_______. 2._________是科学研究最基本的方法之一. 3.物体在水中会受到水_________托的力,这个力叫水的__________. 4.地球上可供利用的水是非常________的,我们要_______________. 5.来自大自然的材料叫_______________. 二、判断:(10分) 1.水有一定的体积,空气也有一定的体积. () 2.浮在水面上的物体受到水的浮力作用,沉入水中的物体不受浮力的作用.() 3.动物、植物和人类都离不开空气.() 4.水可以变成方形的,也可以变成圆形的.() 5.自然界中只有江、河、湖、海里才有水. ()

三、选择:(每题4分,共24分) 1.( )是一种食虫植物. A、含羞草 B、霸王花 C、捕蝇草 1、如何保护土壤?不正确的做法是() A、植树造林 B、乱扔废旧电池 C、开展宣传活动 D、清 除白色垃圾 2、正确向量筒中倒水的做法是() A、量筒不倾斜 B、量筒微微倾斜,烧杯挨着量筒的边缘 慢慢倒水 C、烧杯与量筒保持一定的距离倒水 3、吸水性较好的纸是()抗拉性最好的纸是(). A、复印纸 B、牛皮纸 C、报纸 D、餐巾纸 4、没有利用压缩空气的是() A、空气枪 B、电风扇 C、往足球里打气 D、 汽车轮胎 四、连线题:(12分) 沙质土手握土壤后,再伸开手掌能捏成团, 到地上不散开 黏质土手握土壤后,再伸开手掌能捏成团, 到地上会散开 壤土手握土壤后,再伸开手掌土壤散开不

2017年湘教版三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案

第一单元走进科学 1 校园寻“宝” 教学目的: (一)科学探究目标:模仿科学家一样地去寻“宝”能寻到合适的探究材料。 (二)科学知识目标:通过阅读学习和实际体验,让学生对科学探究和科学学习有初步了解。 教学重点:引领学生学习达尔文的探究方法来开展自己的寻宝活动教学难点:让学生体验探究过程的快乐 教学准备:纸和笔、一个小盒子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教学导入 一、学习卷首语,介绍指南车,我们从校园开始走进科学。 二、介绍科学家达尔文。 教学新课 一、教师引导学生阅读 1、4 页的内容。 二、达尔文是怎样寻宝的,谁能给大家说说?认真观察—了解记录—采集标本—整理资料—分析研究 三、学习达尔文进行寻“宝”游戏。 1、介绍游戏要求。(活动范围及安全事项)

2、查看寻宝清单。 3、开始校园寻宝,用纸和笔记下寻宝时的发现。 4、“百宝箱”收集宝贝。 四、流寻“宝”发现。 l 拓展延伸 一、教师检查“百宝箱”。 二、总结全课。布置学生保留“百宝箱”,下节课带来继续研究。板书设计:校园寻“宝” 1、了解科学家:达尔文 2、寻“宝”游戏 2 观察“宝贝” 教学目的: (一)科学探究目标:学习并模仿达尔文进行细致观察,能用语言或简单的文字、图画记录被观察物的特征,同时提出问题并试着作出初步的假设。 (二)科学知识目标:观察、认识一些自然物的性质。 教学重点:学习模仿达尔文进行细致观察并了解观察物的特征 教学难点:能抓住被观察物体的外部特征 教学准备:放大镜、前一课找到的“宝贝”、记录单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l 教学导入

一、展示找到的宝贝 二、你们为什么觉得它是宝贝呢?它有什么特别吗?你是怎样发现它的特别之处的?你们很不错,发现了那么多。 l 教学新课 一、只有细心观察的人才会有收获,我们这节课就带大家学习达尔文观察宝贝。板书:观察宝贝 二、学习讨论达尔文的观察方法 1、观察的基本过程:观察、记录、提出问题(初步猜想、解释) 2、观察的基本方法:看、摸、闻、听、尝 三、观察宝贝 1、如果每组选一样你们最感兴趣的宝贝观察,你们选哪一样?打算用什么方法去观察这个宝贝?(小组讨论) 2、汇报交流,教师指导完善,明确小组成员的分工与合作。 3、学生观察宝贝,教师巡视指导。 4、讨论交流。 (1)小组成员整理好桌上的“宝贝”,填写记录单。 (2)分组说说你们的宝贝的特点及运用的观察方法。 (3)对于你们的宝贝,有些什么问题,有什么解释吗? (4)小结:哪个宝贝最有价值?l 拓展延伸 一、活动:认领宝贝 1、观察一颗宝贝石头 2、上交石头 3、认领宝贝

湘教版三年级科学下册教学计划

三年级科学下册教学计划 一、基本情况: 经过一个学期的科学学习,孩子们对于身边常见事物的外部特征及属性的观察有了一定程度的积累,重点训练了学生能按要求有顺序地观察,能在教师引导下借用工具间接地观察物体,对身边的动植物、土壤、水、空气、材料等内容进行了初步了解。 这一学期,要进一步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重点训练学生的实验能力、实验过程的描述能力,学习“冷与热”、“变化的天气”、“我们来养蚕”、“磁铁的奥秘”、“多彩的光”等内容。 因此,我将和孩子们一道,并引领他们经历一个又一个具有科学意义的探究性学习活动,希望孩子们在科学学习中都能获得比较好的发展。 二、本学期科学探究目标 1、提问——尝试从不同角度提出问题,并用一定的方式表述;能对提出的问题进行初步比较和评价。 2、猜想与假设——能对观察的现象进行猜想;能对提出的问题做出假设性解释,会根据观察的现象对将来的事件做出初步的推论;能用“如果……那么……”对猜想作出初步的假设。 3、观察和实验——能按观察对象的变化,培养细致、敏锐和长期观察的能力;会借助工具间接地观察物体;知道对某些被观察对象进行简单处理;尝试制定简单的调查、实验或观察计划;能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控制变量实验;会使用直尺、量筒、指南针等工具进行定量观察,采集数据,并作简单记录。 4、制作——根据教材要求,在教师指导下或他人帮助下进行简单制作。 5、数据收集与处理——能读懂浅显的文献资料和简单的二维图表;能根据事物的显性变化特征进行分类;能在教师的组织下进行有目的地室内采访和室外调查,获取有效信息;能在教师指导下用简单的表格统计处理数据,并用简单曲线图表达。 6、表达与交流——学会倾听其他同学的不同观点;能初步构建自己的观点,并能用语言、文字、统计表等方式将自己的研究过程、结果、观点表达出来;知道怎样描述自己的实验;根据观察的结果,尝试对现象做出解释。 7、评价——知道感官在观察中存在局限;能针对别人的研究结论提出质疑;知道不同的问题要用不同的探究方法;能针对研究的问题提出它的缺点或不完美之处;知道结果可以重复验证;尊重证据。 三、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从儿童的知识背景和认知规律出发,进一步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重点训练学生的实验能力、实验过程的描述能力,围绕认识事物的变化和性质,引领学生学习“冷与热”、“变化的天气”、“我们来养蚕”、“磁铁的奥秘”、“多彩的光”等内容。 本册教材在“指南车”卡通人的引领下,通过游戏、观察、测量、实验、调查、制作等活动方式,让学生认识物体冷热变化的特点、天气变化的特征,了解蚕的生活习性、生长变化过

2018湘教版三年级科学上册期末试卷

三年级科学上册期末试卷 班级:姓名:成绩: 一、填空题。(每个2分,共32分) 1、经过20多年研究,于1859年11月写成了科学巨著《》,提出了生物进化论。 2、李时珍(1518~1593),明代和。 3、自然界中动物的种类很多,大约有。 4、是地球陆地表面能够生长植物的疏松表层。 5、土壤有三类:、和。 6、要准确知道一杯水的体积,可以用或来测量。 7、向盐粒、高锰酸钾颗粒“藏”到水中的现象,我们说它们在水里。 8、人们把棉花这样,直接来自大自然的材料叫做;像塑料这样,由人类合成制造的材料叫做。 9、造纸术是我国四大发明之一,1900多年前由发明。 10、地球上可供人们利用的材料大部分是。 二、多项选择题。(每个4分,共20分) 1、如何保护土壤?选择出正确的选项() A、植树造林 B、乱扔废旧电池 C、开展宣传活动 D、清除白色垃圾 2、正确向量筒中倒水做法正确的是() A、量筒不倾斜 B、烧杯挨着量筒的边缘慢慢倒水 C、量筒微微倾斜 D、烧杯与量筒保持一定的距离倒水 3、地球上哪些地方有水?() A、冰山 B、湖泊 C、地下水 D、大海 E、植物体内的水 4、为减少空气中的灰尘,谁做得对?() A、植树造林 B、用湿抹布擦黑板 C、组织同学宣传保护空气的活动 D、扫地时不洒水 5、材料回收利用做法正确的是() A、随地焚烧杂物 B、垃圾分类扔入不同类的垃圾桶 C、将废弃物做成装饰 D、收集废纸换再生纸 三、连线题。(每个2分,共22分) 1、 沙质土手握土壤后,再伸开手掌能捏成团,抛到地上不散开 黏质土手握土壤后,再伸开手掌能捏成团,抛到地上会散开 壤土手握土壤后,再伸开手掌土壤散开不能成团

湘教版三年级下册科学期末考试试卷及答案

湘教版三年级下册科学 期末考试试卷及答案 Document serial number【NL89WT-NY98YT-NC8CB-NNUUT-NUT108】

巫山小学三年级下册 科学期末试题 班级:姓名: 一、填空(40分) 1、人们用温度来准确描述物体的。测量物体温度的仪器 是。 2、液体受热时,体积;受冷时,体积。 3、气象站测气温用的是;用、来观测风。 4、世界上最早的风向仪是,由东汉科学家发明的。 5、成虫的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头部有口器和一对触角,胸部有三对足、一般有两对翅的动物叫做。例如:、等。 6、磁铁的吸引力叫做,磁铁磁力最大的部分称为。 7、磁铁指向北的磁极叫,用“”表示;指向南的磁极叫做,用 “”表示。 8、能自己发光的物体叫做,比如、等。 9、光沿传播,战国时期的人们认识到这一现象,最好的证明是 “”。 二、判断题(20分) 1、固体、液体、气体都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2、热不能穿过真空传递。() 3、铁棒传热速度比木棒快。() 4、风向标箭头所指的方向就是当时的风向。() 5、风力不可以用来发电。() 6、像蚕,蝴蝶一生中发生的由卵—幼虫—蛹—成虫的变化叫做变态。() 7、磁铁的同名磁极之间相互吸引。() 8、月亮能自己发光,所以它是一种光源。() 9、太阳光通过三棱镜后,可以被分解成几种颜色的光。() 10、放大镜在阳光下能点燃火柴。()

三、问答题(40分) 1、举例说明生活中的热胀冷缩现象。(至少举三例) 答: 2、写一首关于天气的诗词,再写几句关于天气的谚语。 答: 3、蚯蚓和蜈蚣是昆虫吗?判断后请说明你的理由。 答: 4、举例说明磁铁在我们生活中的应用。(至少举三例) 答: 5、经过一个学期的学习后,你从科学课中学到了什么?在科学课的学习中还有哪些不足之处,以后打算怎么办? 答: 巫山小学三年级下册 科学期末试题 班级:姓名: 一、填空(40分) 1、人们用温度来准确描述物体的冷热程度。测量物体温度的仪器是温度计。 2、液体受热时,体积膨胀;受冷时,体积缩小。 3、气象站测气温用的是温度计;用风向标、风速仪来观测风。 4、世界上最早的风向仪是候风仪,由东汉科学家张衡发明的。 5、成虫的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头部有口器和一对触角,胸部有三对足、一般有两对翅的动物叫做昆虫。例如:蜻蜓、苍蝇等。 6、磁铁的吸引力叫做磁力,磁铁磁力最大的部分称为磁极。 7、磁铁指向北的磁极叫北极,用“ N ”表示;指向南的磁极叫做南极,用 “ S ”表示。 8、能自己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比如太阳、手电筒等。 9、光沿直线传播,战国时期的人们认识到这一现象,最好的证明是“小孔成像”。 二、判断题(20分) 1、固体、液体、气体都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最新湘教版三年级科学上册期末试卷

三年级科学上册期末试卷 班级:姓名: 一、填空题。 1.经过20多年研究,于1859年11月写成了科学巨著《》,提出了生物进化论。 2.李时珍(1518~1593),明代和。 3.自然界中动物的种类很多,大约有。 4.是地球陆地表面能够生长植物的疏松表层。 5.土壤有三类:、和。 6.要准确知道一杯水的体积,可以用或来测量。 7.向盐粒、高锰酸钾颗粒“藏”到水中的现象,我们说它们在水里。 8.人们把棉花这样,直接来自大自然的材料叫做;像塑料这样,由人类合成制造的材料叫做。 9.造纸术是我国四大发明之一,1900多年前由发明。 10.地球上可供人们利用的材料大部分是。 11.()是地球陆地表面能够生长植物的疏松表层。 12.地球可供利用的()是非常有限的,我们要() 13.压缩的空气有(),他的应用有() 14.()是我国四大发明之一,1900多年前由东汉()发明。 15.蔡伦造纸的原料是()()()和()。 16.20世纪中叶开始,()材料广泛应用于广播、电视、电脑。 17.工业革命后,钢铁、()()等新材料被广泛应用于电器、飞机、汽车。 18.把下列用木材机械化造纸的流程编号按造纸的生产过程排列( ) ①漂白纸浆②剥去树皮③沥干水分④将木头切成小片⑤将木头煮烂成浆⑥烘干水分压成纸张⑦搅拌纸浆 19.量筒上的单位是(),用符号()表示。 20.物体在水中有的会(),有的会() 21.人体吸入()会引起()及()等症状,大量吸入()粉尘会伤害人的心肺动能,甚至引发尘肺病。 二、多项选择题。 1.如何保护土壤?选择出正确的选项() A、植树造林 B、乱扔废旧电池 C、开展宣传活动 D、清除白色垃圾2.正确向量筒中倒水做法正确的是() A、量筒不倾斜 B、烧杯挨着量筒的边缘慢慢倒水 C、量筒微微倾斜 D、烧杯与量筒保持一定的距离倒水 3.地球上哪些地方有水?() A、冰山 B、湖泊 C、地下水 D、大海 E、植物体内的水

湘教版三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案

三年级科学上册教学计划(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一、指导思想: 充分挖掘课程资源,和孩子们一起探究,实施真正意义上的科学探究性教学,有效地组织学生开展真正有深度的科学探究性活动。 二、教材分析: 《科学》三年级上册是科学教材的起始册,选择的教学内容是以学生“寻访、观察活动”为主线展开的。第一单元是对学生科学意识的培养,启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并在以后各单元中安排了“走进科学”、“身边的动植物”、“土壤”、“奇妙的水” 、“空气”、“各种各样的材料”、“我学习了观察”等六个单元的内容。旨在引导学生关注生命,自己去发现自然现象和物质,并对物质现象进行观察,认识物质成分、作用、与我们生活的关系,认识常见的材料,了解简单物质的基本构成,学会简单的科学测量、思维方式。通过一个学期的学习,学生学习了一些浅显的科学知识技能,掌握了最基本的实验操作,观察事物的能力要有较大程度的提高和培养。 三、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的科学兴趣和思维方法,努力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2、使得学生们在日常生活中愿意亲近科学、运用科学,把科学转化为对自己日常生活的指导,逐渐养成科学的行为习惯和生活习惯; 3、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让学生亲身经历科学探究的全过程,从中获得科学知识,增长才干,体会科学探究的乐趣,理解科学的真谛,逐步学会科学地看问题、想问题; 4、指导、引导学生学习运用假设,分析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注重观察实验中的测量,特别是控制变量、采集数据,并对实验结果作出自己的解释,学习建立解释模型,以验证自己的假设; 5、保持和发展对周围世界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形成大胆细心、注重证据、敢于质疑的科学态度和爱科学、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 6、亲近自然、欣赏自然、珍爱生命,积极参与资源和环境的保护,关心现代科技的发展。 四、本册教学重点: 1.培养学生的科学兴趣和思维方法。 2.通过动手动脑、亲自实践,在感知、体验的基础上,使学生形成较强的科学探究能力。 3.培养小学生的科学素养。 五、本册教学难点: 1.本册课本开篇之初,便设计了很多的对比分析、对比实验、对比研究,对于初涉科学的小学生此项是一个重点也是一个难点。 2.结合小学生的认知能力认知习惯,如何引导学生展开主题研究,进行饶有兴趣的研究,是本学期的又一难点。

湘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科学期末复习知识点总结

湘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期末复习知识点总结 1、人们用(温度)来准确描述物体的冷热程度。测量人体温度的温度计叫(体温计),它的测量范围一般在(35℃- 42℃)之间,因为人体正常体温是(37℃)。 2、(温度计)是测量物体温度的仪器,常用的温度计有:(数字温度计)、(红外线温度计)、(体温计)、(指针式温度计)等, 3、1742年,瑞典科学家摄尔西斯创立了(“摄氏温标”),规定:1个标准大气压下,冰融化时(或水结冰时)的温度为(0)摄氏度,记作(0℃);水沸腾的温度为(100)摄氏度,记作(100℃)。 4、零下六摄氏度写作(-6℃);九十四摄氏度写作(94℃);三十六摄氏度写作(36℃)。 5、1400多年前,北魏农学家(贾思勰)在(《齐民要术》)一书中,记载了在制作豆豉的过程中如何判断豆子发酵的温度。 6、1593年,(伽利略)发明了第一支(空气温度计);1632年,法国化学家(雷伊)对伽利略温度计进行了改革,发明了(液体温度计)。温度计是根据物体的(热胀冷缩)性质制成的。 7、一般情况下,液体受热时,体积(膨胀);受冷时,体积(收缩)。这就是液体的(热胀冷缩)性质。但是,水结成冰以后,体积反而会(膨胀)。 8、(固体)、(液体)、(气体)都有(热胀冷缩)性质。 9、酒精灯灯焰分为(内焰)、(焰心)、(外焰)三部分,在给物体加热时,应用(外焰)加热,因为(外焰)的温度最高。使用酒精灯时要注意:点火时要(斜向上)点火,灭时要用(灯帽盖灭)。 10、因为物体有(热胀冷缩)的性质,所以:①安装地板砖时留缝隙;②夏天电线变长;③被踩瘪的乒乓球放到热水里会鼓起来;④架设高压电线时电线不能拉得太紧,冬天容易断裂;⑤在铺设铁轨时要在铁轨间留缝隙;⑥啤酒瓶或饮料瓶中的啤酒、饮料不能装的太满,夏天受热容易使瓶子胀破。 11、热能通过(气体)、(液体)、(固体)甚至真空从一个物体向另一个物体(传递);热总是从温度较(高)的物体传递给温度较(低)的物体,或是从一个物体温度较(高)的部分传到温度较(低)的部分。 12、热可以通过(传导)、(对流)、(辐射)三种方式传递。 13、为什么炎热的夏天衣服穿少一点,会感到凉快?寒冷的冬天衣服要穿厚一点,会感到暖和? 答:炎热的夏天衣服穿少一点,是为了(加快热的传递),所以感到凉快;寒冷的冬天衣服穿厚一点,是为了(减少热的传递),所以感到暖和。 14.传热比较快的材料有(铁、玻璃、铝)等,如:炒菜用的锅大多用(铁)或(铝)制成;传热比较慢的材料有(木头、陶瓷、塑料)等,如:锅把却是用(木头)或(塑料)制成的。 15、保温设备应该选用传热能力(弱)的材料,散热器应该选用传热能力(强)的材料。 16、我们通常可以通过(晴天、下雪天、阴天、下雨天、雾)等现象来描述天气。冬季,我国北方经常出现的天气现象有(下雪、雾凇、大雾)等;夏季,我国大部分地区的天气是(炎热多雨)。 17、我知道有关天气的成语有:风雨交加、风和日丽、狂风暴雨、骄阳似火、滴水成冰。

湘教版三年级科学下册教学计划、总结

湘教版三年级科学下册教学计划 2013年2月25日罗文甫 一、基本情况: 经过一个学期的科学学习,孩子们对于身边常见事物的外部特征及属性的观察有了一定程度的积累,重点训练了学生能按要求有顺序地观察,能在教师引导下借用工具间接地观察物体,对身边的动植物、土壤、水、空气、材料等内容进行了初步了解。 这一学期,要进一步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重点训练学生的实验能力、实验过程的描述能力,学习“冷与热”、“变化的天气”、“我们来养蚕”、“磁铁的奥秘”、“多彩的光”等内容。 二、本学期教学目标 科学探究目标 1、提问——尝试从不同角度提出问题,并用一定的方式表述;能对提出的问题进行初步比较和评价。 2、猜想与假设——能对观察的现象进行猜想;能对提出的问题做出假设性解释,会根据观察的现象对将来的事件做出初步的推论;能用“如果……那么……”对猜想作出初步的假设。

3、观察和实验——能按观察对象的变化,培养细致、敏锐和长期观察的能力;会借助工具间接地观察物体;知道对某些被观察对象进行简单处理;尝试制定简单的调查、实验或观察计划;能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控制变量实验;会使用直尺、量筒、指南针等工具进行定量观察,采集数据,并作简单记录。 4、制作——根据教材要求,在教师指导下或他人帮助下进行简单制作。 5、数据收集与处理——能读懂浅显的文献资料和简单的二维图表;能根据事物的显性变化特征进行分类;能在教师的组织下进行有目的地室内采访和室外调查,获取有效信息;能在教师指导下用简单的表格统计处理数据,并用简单曲线图表达。 6、表达与交流——学会倾听其他同学的不同观点;能初步构建自己的观点,并能用语言、文字、统计表等方式将自己的研究过程、结果、观点表达出来;知道怎样描述自己的实验;根据观察的结果,尝试对现象做出解释。 7、评价——知道感官在观察中存在局限;能针对别人的研究结论提出质疑;知道不同的问题要用不同的探究方法;能针对研究的问题提出它的缺点或不完美之处;知道结果可以重复验证;尊重证据。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三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案(湘教版).doc

三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案(湘教版) 第一单元走进科学 1 校园寻“宝” 教学目的: (一)科学探究目标: 模仿科学家一样地去寻“宝”能寻到合适的探究材料。 (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让学生体验探究过程的快乐,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 (三)科学知识目标: 通过阅读学习和实际体验,让学生对科学探究和科学学习有初步了解。 教学重点: 引领学生学习达尔文的探究方法来开展自己的寻宝活动教学难点: 让学生体验探究过程的快乐 教学准备: 纸和笔、一个小盒子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教学导入 一、学习卷首语,介绍指南车,我们从校园开始走进科学。 二、介绍科学家达尔文。 教学新课 一、教师引导学生阅读1、4页的内容。 二、达尔文是怎样寻宝的,谁能给大家说说? 认真观察一了解记录一采集标本 一整理资料一分析研究 三、学习达尔文进行寻“宝”游戏。 1、介绍游戏要求。(活动范围及安全事项) 2、查看寻宝清单。 3、开始校园寻宝,用纸和笔记下寻宝时的发现。 4、“百宝箱”收集宝贝。 四、流寻“宝”发现。 1 拓展延伸 二、总结全课。 布置学生保留“百宝箱”,下节课带来继续研究。

板书设计: 校园寻“宝” 1、了解科学家:达尔文 2、寻“宝”游戏 教学后记: 2 观察“宝贝” 教学目的: (-)科学探究目标: 学习并模仿达尔文进行细致观察,能用语言或简单的文字、图画记录被观察物的特征,同时提出问题并试着作出初步的假设。 (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在观察与思考活动中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激发学生对科学课的浓厚兴趣。 (三)科学知识目标: 观察、认识一些自然物的性质。 教学重点: 学习模仿达尔文进行细致观察并了解观察物的特征 教学难点: 能抓住被观察物体的外部特征

2020年新学期湘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教学计划

2020年新学期湘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教学计划 三年级科学教学培养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他们对科学本质的理解,使他们学会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那么教师的教学工作计划怎么制定呢?下面是带来关于20xx年新学期湘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教学计划的内容,希望能让大家有所收获! 20xx年新学期湘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教学计划(一) 一、指导思想: 充分挖掘课程资源,和孩子们一起探究,实施真正意义上的科学探究性教学,有效地组织学生开展真正有深度的科学探究性活动。 二、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努力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得学生们在日常生活中亲近科学、运用科学,把科学转化为对自己日常生活的指导,逐渐养成科学的行为习惯和生活习惯; 2、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让学生亲身经历科学探究的全过程,从中获得科学知识,增长才干,体会科学探究的乐趣,理解科学的真谛,逐步学会科学地看问题、想问题; 3、继续指导、引导学生学习运用假设,分析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注重观察实验中的测量,特别是控制变量、采集数据,并对实验结果作出自己的解释,学习建立解释模型,以验证自己的假设。 4、保持和发展对周围世界的好奇心与取知欲,形成大胆细心、注重证据、敢于质疑的科学态度和爱科学、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

5、亲近自然、欣赏自然、珍爱生命,积极参与资源和环境的保护,关心现代科技的发展。 三、学生情况分析: 1、可喜之处:三年级学生通过上一学期的学习,大多数学生对科学课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已经具备初步的探究能力,他们对周围世界产生了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乐于动手,善于操作,另外,在进行着观察、提问、假说、预言、调查、解释及交流等一系列活动时,我强调小组合作必要性,,所以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得到大大的增强。 2、不足之处:上学期由于多方面的原因,后面的许多教学内容只是匆忙的走过场地,甚至有些探究活动根本就没有开展,导致学生的知识面受到影响,而至影响了学生的科学素养的形成。还有,学生在活动的时候常常耗时低效,不能很好地利用宝贵的课堂时间,这现象尤为突出。 四、教材分析: (一)、全册内容情况: 三年级下册是在三年级上册的基础上编写而成的。小学三年级上册是科学教材的起始册,选择的教学内容是以学生“有系统的观察活动”为主线展开的。例如,在教学内容中设计了“观察物体”等活动。作为这一线索的延续,在这一册中共安排了“常见材料”、“声”、“电”“光”、“磁铁”、“信息与通讯”等六个单元。 (二)、各单元内容和课时情况:

湘教版三年级科学上册期末试卷

三年级科学上册期末试卷 班级:姓名: 一、填空题。 1. 经过20多年研究,于1859年11月写成了科学巨著《》,提出了生物进化论。 2.李时珍(1518~1593),明代和。 3.自然界中动物的种类很多,大约有。 4.是地球陆地表面能够生长植物的疏松表层。 5.土壤有三类:、和。6.要准确知道一杯水的体积,可以用或来测量。 7.向盐粒、高锰酸钾颗粒“藏”到水中的现象,我们说它们在水里。 8.人们把棉花这样,直接来自大自然的材料叫做;像塑料这样,由人类合成制造的材料叫做。 9.造纸术是我国四大发明之一,1900多年前由发明。 10.地球上可供人们利用的材料大部分是。 11.( )是地球陆地表面能够生长植物的疏松表层。 12.地球可供利用的( )是非常有限的,我们要() 13.压缩的空气有(),他的应用有( ) 14.( )是我国四大发明之一,1900多年前由东汉()发明。 15.蔡伦造纸的原料是( )()( )和()。 16.20世纪中叶开始,( )材料广泛应用于广播、电视、电脑。 17.工业革命后,钢铁、()()等新材料被广泛应用于电器、飞机、汽车。 18.把下列用木材机械化造纸的流程编号按造纸的生产过程排列() ①漂白纸浆②剥去树皮③沥干水分④将木头切成小片⑤将木头煮烂成浆⑥烘干水分压成纸张⑦搅拌纸浆 19.量筒上的单位是( ),用符号( )表示。 20.物体在水中有的会( ),有的会() 21.人体吸入()会引起()及()等症状,大量吸入( )粉尘会伤害人的心肺动能,甚至引发尘肺病。 二、多项选择题。 1.如何保护土壤?选择出正确的选项( ) A、植树造林B、乱扔废旧电池C、开展宣传活动D、清除白色垃圾 2.正确向量筒中倒水做法正确的是() A、量筒不倾斜 B、烧杯挨着量筒的边缘慢慢倒水 C、量筒微微倾斜 D、烧

湘教版科学三年级下册全册教案

备课本湘教版三年级下册科学 全册教案 班级______ 教师______ 日期______

湘教版科学三年级下册教学计划 教师_______日期_______ 一、指导思想: 以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积极倡导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他们对科学本质的理解,使他们学会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为他们终身的学习和生活打好基础。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从儿童的知识背景和认知规律出发,进一步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重点训练学生的实验能力、实验过程的描述能力,围绕认识事物的变化和性质,引领学生学习“冷与热”、“变化的天气”、“我们来养蚕”、“磁铁的奥秘”、“多彩的光”等内容。 本册教材在“指南车”卡通人的引领下,通过游戏、观察、测量、实验、调查、制作等活动方式,让学生认识物体冷热变化的特点、天气变化的特征,了解蚕的生活习性、生长变化过程以及磁铁的性质、光线传播的性质,学习实验描述、长期观测和记录的方法,提高实验技能,并渗透珍爱生命、敢于质疑、尊重证据、持之以恒、认真细致等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为后续的科学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第一单元(冷与热):教材从自然界、生活中的冷和热现象导入,引出温度计并由此展开对热胀冷缩现象的研究,接着进行热传递现象的研究。安排了“感觉冷热”、“测量温度”、“自制液体温度计”、“空气是否也有热胀冷缩的性质”、“研究铁轨间为什么留缝隙”、“生活中的热胀冷缩现象”、“物体怎样传热”、“测量变化的水温”、“材料的传热本领”、“自制保温盒”等10个活动。 第二单元(变化的天气):本单元以“总——分——总”的结构来构设教材,按“各种天气现象——观测天气——天气预报”的顺序来组织教学,设计了“多姿多彩的天气”“测量气温”“观测风”“雨下得有多大”“怎样预报天气”等5课。通过“观测气温”、“观测风”、“观测雨”等一系列活动,使学生知道天气可以用一些可测量的量来描述,指导学生运用温度计、自制简易风向仪和雨量器进行观测,指导学生搜集有关数据并对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处理,得出结论。 第三单元(我们来养蚕):教材以蚕的生长、发育、繁殖、死亡的生命历程为主线构建单元,重点让学生亲历饲养的全过程,了解怎样照顾蚕的一生的饮食起居并记录蚕一生的变化,总结归纳昆虫的特征,培养学生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细致而敏锐的观察能力和坚持不懈长期记录的科学研究态度以及珍爱生命的美好情感。 第四单元(磁铁的奥秘):本单元以认识磁铁的基本性质为线索,通过学生探究性的实验来帮助学生了解磁铁的知识。分“神奇的磁力”、“司南的启示”、“磁铁游乐场”3课,设计了“探物游戏”、“哪里磁力大”、“自制指南针”、“磁极间的相互作用”、“调查磁铁在我们生活中的应用”、“沙里寻针”、“辨认磁极”、“制作玩具”、“我们还能应用磁铁的性质解决生活、学习中的有关问题吗”等活动。 第五单元(多彩的光):本单元以光和材料为研究对象,通过观察、研究光照在物体上产生的现象和光通过放大镜、棱镜、水等材料产生的现象,引领学生设计、观察实验,描述实验过程,解释实验现象,让学生了解光的直线传播现象、

湘教版本三年级科学下

第一课时新学期的话 教学目标 1.复习上期已学主要内容。 2.本学期的相关要求。 3.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 教学准备 1.上期期末测试试卷。 2.课件:蚕宝宝的一生。 教学过程 1.新学期的问候 2.对转入的新生的关注 3.对学生进行分组,全班45人,分为9组,每组5人,一般情况以此小组为单位进行活动,特殊情况另行调整,在每次学习活动中会要对小组进行评价,老师都会做好记录,期末对表现优秀的小组和个人进行奖励。 4.复习上期已学主要内容。 5.学生自由翻阅新书。 6.简单介绍本学期的学习内容:教材在“指南车”卡通人的引领下,通过游戏、观察、测量、实验、调查、制作等活动方式,让我们认识物体冷热变化的特点、天气变化的特征,了解蚕的生活习性、生长变化过程以及磁铁的性质、光线传播的性质,学习实验描述、长期观测和记录的方法,提高实验技能,并渗透珍爱生命、敢于质疑、尊重证据、持之以恒、认真细致等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为后续的科学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7.播放课件:蚕宝宝的一生,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

第一单元冷与热 1.知冷知热 教学目标 科学探究: 1.会使用温度计准确地测量水温。 2.会用温度单位做好每次测量的记录。 情感、态度价值观: 1.遇到问题善于思考,观察测量时能做到细致认知。 2.关心日常生活中的科技产品,关注与温度有关的事物或现象。 科学知识: 1.知道温度是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 2.知道常用的温度单位是“摄氏度”,会正确读写温度计表示的温度。 教学准备: 冷水、温水、热水、温度计、温度计模型、烧杯、各种各样的温度计。 一.教学导入: 1.讲述1400多年前,《齐民要术》记载的人们当时制作豆豉如何判断豆子发酵的温度一事。 2.提问:在生活中,还有哪些情形也需要判断物体的冷热? 二.活动感觉冷热 1.过渡:同学们从生活经验中说出了需要判断物体的冷热的情形,我们怎样判断物体的冷热呢?让我们来做一个实验。 2.以小组为单位,让同学做教材第2页的活动。 3.当学生发现同一杯温水,不同的手感觉竟然不一样时,教师提出:这个活动告诉我们什么? 4.释疑:光凭感觉难以准确的判断物体的冷热程度。 5.教师讲解温度的概念。 三.活动测量温度 1.出示温度计模型,学生观察,认识温度计的构造。(刻度、玻璃管、玻璃泡)

湘教版三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

湘教版三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 第1单元:走进科学 1、校园寻“宝” 教学目的: (一)科学探究目标: 模仿科学家一样地去寻“宝”能寻到合适的探究材料。 (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让学生体验探究过程的快乐,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三)科学知识目标: 通过阅读学习和实际体验,让学生对科学探究和科学学习有初步了解教学重点:引领学生学习达尔文的探究方法来开展自己的寻宝活动教学难点:让学生体验探究过程的快乐 教学准备:纸和笔、一个小盒子 教学过程 教学导入 一、学习卷首语,介绍指南车,我们从校园开始走进科学。 二、介绍科学家达尔文。 教学新课 一、教师引导学生阅读1、4页的内容。 二、达尔文是怎样寻宝的,谁能给大家说说? 认真观察—了解记录—采集标本 —整理资料—分析 三、学习达尔文进行寻“宝”游戏。 1、介绍游戏要求。(活动范围及安全事项) 2、查看寻宝清单。 3、开始校园寻宝,用纸和笔记下寻宝时的发现。 4、“百宝箱”收集宝贝。

四、寻“宝”发现。 拓展延伸 一、教师检查“百宝箱”。 二、总结全课。 布置学生保留“百宝箱”,下节课带来继续研究。 2 观察“宝贝” 教学目的: (一)科学探究目标: 学习并模仿达尔文进行细致观察,能用语言或简单的文字、图画记录被观察物的特征,同时提出问题并试着作出初步的假设。 (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在观察与思考活动中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激发学生对科学课的浓厚兴趣。 教学重点:学习模仿达尔文进行细致观察并了解观察物的特征 教学难点:能抓住被观察物体的外部特征 教学准备:放大镜、前一课找到的“宝贝”、记录单 教学过程: 教学导入 一、展示找到的宝贝 二、你们为什么觉得它是宝贝呢?它有什么特别吗?你是怎样发现它的特别之处的?你们很不错,发现了那么多。 教学新课 一、只有细心观察的人才会有收获,我们这节课就带大家学习达尔文观察宝贝。板书:观察宝贝 二、学习讨论达尔文的观察方法 1、观察的基本过程:观察、记录、提出问题(初步猜想、解释) 2、观察的基本方法:看、摸、闻、听、尝

湘教版科学三年级下册教案全册.doc

湘教版科学三年级下册教案全册 第一单元冷与热 1.知冷知热 教学目标 科学探究: 1.会使用温度计准确地测量水温。 2.会用温度单位做好每次测量的记录。 情感、态度价值观: 1.遇到问题善于思考,观察测量时能做到细致认知。 2.关心日常生活中的科技产品,关注与温度有关的事物或现象。 科学知识: 1.知道温度是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 2.知道常用的温度单位是“摄氏度”,会正确读写温度计表示的温度。 教学准备: 冷水、温水、热水、温度计、温度计模型、烧杯、各种各样的温度计。 一.教学导入: 1.讲述1400多年前,《齐民要术》记载的人们当时制作豆豉如何判断豆子发酵的温度一事。 2.提问:在生活中,还有哪些情形也需要判断物体的冷热?

二.活动感觉冷热 1.过渡:同学们从生活经验中说出了需要判断物体的冷热的情形,我们怎样判断物体的冷热呢?让我们来做一个实验。 2.以小组为单位,让同学做教材第2页的活动。 3.当学生发现同一杯温水,不同的手感觉竟然不一样时,教师提出:这个活动告诉我们什么? 4.释疑:光凭感觉难以准确的判断物体的冷热程度。 5.教师讲解温度的概念。 三.活动测量温度 1.出示温度计模型,学生观察,认识温度计的构造。(刻度、玻璃管、玻璃泡) 2.利用南车信箱介绍了“摄氏温标”。知道摄氏度是温度的单位。 3.摄氏温度的读和写。 4.测量水温:教师应首先示范温度计的正确使用方法,并说明道理。让学生学习使用温度计测量水温的基本方法,掌握操作的基本要领。再测4杯水的温度。(安全教育) 四.拓展:认识各种各样的温度计 (1.)出示学生搜集来的各种各样的温度计并先让他们做些介绍,教师再做补充。 (2.)详细介绍体温计的认识和使用。 课后反思:

湘教版三年级科学上册教学计划

湘教版三年级科学上册教学计划 一、指导思想: 充分挖掘课程资源,和孩子们一起探究,实施真正意义上的科学探究性教学,有效地组织学生开展真正有深度的科学探究性活动。 二、学情分析: 作为三年级的小学生来讲,本册课本是科学课的起始册,学科认识尚没有形成,更无从谈起科学兴趣可科学的思维方式、方法,故此对学生的知识教育应居其次,更重要的是对学生科学兴趣的培养和简单实用的科学思维方式的灌输。要培养学生课堂上的科学的思考习惯,逐步养成预见、测量、分析、探究、记录数据等一系列的科学习惯,以及小组探究的活动方式。 三、教材分析: 《科学》三年级上册是科学教材的起始册,选择的教学内容是以学生“寻访、观察活动”为主线展开的。第一单元是对学生科学意识的培养,启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并在以后各单元中安排了“走进科学”、“身边的动植物”、“土壤”、“奇妙的水” 、“空气”、“各种各样的材料”、“我学习了观察”等六个单元的内容。旨在引导学生关注生命,自己去发现自然现象和物质,并对物质现象进行观察,认识物质

成分、作用、与我们生活的关系,认识常见的材料,了解简单物质的基本构成,学会简单的科学测量、思维方式。通过一个学期的学习,学生学习了一些浅显的科学知识技能,掌握了最基本的实验操作,观察事物的能力要有较大程度的提高和培养。 四、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的科学兴趣和思维方法,努力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2、使得学生们在日常生活中愿意亲近科学、运用科学,把科学转化为对自己日常生活的指导,逐渐养成科学的行为习惯和生活习惯; 3、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让学生亲身经历科学探究的全过程,从中获得科学知识,增长才干,体会科学探究的乐趣,理解科学的真谛,逐步学会科学地看问题、想问题; 4、指导、引导学生学习运用假设,分析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注重观察实验中的测量,特别是控制变量、采集数据,并对实验结果作出自己的解释,学习建立解释模型,以验证自己的假设; 5、保持和发展对周围世界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形成大胆细心、注重证据、敢于质疑的科学态度和爱科学、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