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信息管理系统简答题

信息管理系统简答题

信息管理系统简答题
信息管理系统简答题

管理信息系统简答题

第一章P24

1.管理信息系统是什么?它和一般的计算机应用有什么不同?

答:1)管理信息系统(简称MIS)是一个以人为主导,利用计算机硬件、软件、网络通信设备以及其他办公设备,进行信息的收集、传输、加工、储存、更新、拓展和维护的系统。2)理信息系统与计算机应用的不同是:计算机只是管理信息系统的一种工具。没有计算机也有管理信息系统,管理信息系统只有优劣之分,不存在有无的问题。

2.当今世界的经济趋势是什么?什么是信息经济?什么是知识经济?

答:1)经济发展经过了农业经济,工业经济和后工业经济,向着信息经济和知识经济的方向发展。2)信息经济,是以现代信息技术等高科技为物质基础,信息产业起主导作用的,基于信息、知识、智力的一种新型经济。3)知识经济,是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与农业经济、工业经济相对应的一个概念,是一种新型的富有生命力的经济形态。工业化、信息化和知识化是现代化发展的三个阶段。

5.管理信息系统对现代企业管理的影响是什么?对运营、管理行为、组织、战略等有哪些影响?

答:管理信息系统是企业管理现代化的重要标志。

1)1、管理体制合理化;2、管理方法科学化;3、加强企业管理的基础工作;4、提高管理人员的素质和管理水平;5、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2)运营:提高效率,主要体现在减少人力和提高劳动生产率上。

3)管理者行为:主要是管理科学化。要求管理的流程,程序,步骤标准化。使管理者中的一些糊涂的观念得到改进。

4)组织战略:管理信息系统可以说是企业的战略资源。当战略目标确定以后,资源就成了决定因素。当企业制定战略的时候就要考虑到信息系统战略。当企业制定战略时,不仅要考虑到外部的机会和威胁,还要考虑到IS/IT的战略潜力。

第二章P46

6.生命周期开发方式每分阶段的重点是什么?评述生命周期法开发的问题和困难。答:1)生命周期开发方式每阶段的重点: 管理信息系统的生命周期,可以分成如下四个阶段:1、系统规划:这一阶段的主要任务是:根据组织的整体目标和发展战略,确定管理信息系统的发展战略,明确组织总的信息需求,制定管理信息系统建设总计划2、系统开发:这一阶段的主要工作是根据系统规划阶段确定的拟建系统总体方案和开

发项目的安排,分期分批进行系统开发3、系统运行与维护:科学的组织与管理是系统正常运行,充分发挥其效益的必要条件,而及时、完善的系统维护是系统正常运行的基本保证。系统维护可以分为纠错性维护、适应性维护、完善性维护和预防性维护。4、系统更新:现代组织面临的内、外:环境不断变化,组织的目标、战略和信息需求也必须与环境的变化相适应。2)问题和困难: 生命周期法开发时间长;成本高;需要用户提供完整的需求,对于需求不确定情况不适应;强调用户的参与,但用户与开发人员的交流不够直接;开发过程较为复杂,不易适应环境的变化;生命周期法的开发是分阶段进行的,某阶段出现的错误将被带到下一阶段,并被扩大。

第三章P89

6.信息的价值如何衡量?如何才能正确的实现其价值?

答:有两种衡量方法:一种是按所花的社会必要劳动量来计算,(内在价值)信息产

(外延价值)品的价值V=生产该信息所花成本C+利润P;另一种是衡量使用效果的方法,

收益P=最好方案的收益Pmax-任选某个方案的收益Pi,写严格一些P=Max[P1,P2,…,Pn]-Σ(1/n)Pi,直接用模型选最优方案P=最优方案的收益Popt-(1/n)Pi.对生产信息商品的企业,应用内在价值确定信息的定价,对使用信息的企业,应用信息的外延价值衡量住处或信息系统是否合用,在信息系统的分析中应当用外延价值。

7.信息是否有生命周期?如何把握生命周期使信息更好的发挥作用?

答:1))信息是有生命周期的:(1)要求是信息的孕育和构思阶段,人们根据所发生的总是根据要达到的目标,根据设想可能采取的方法,构思所需要的信息类型和结构;(2)获得是得到信息的阶段,它包括信息量收集、传输以及转换成合用的形式,达到使用的要求;(3)服务是信息的利用和发挥作用的阶段,这时保持最新的状态,随时准备用户使用,以支持各种管理活动和决策;(4)退出是信息已经老化,失去了价值,没有再保存的必要,就把它更新或销毁。各阶段可能有相同的过程,而且可能不止一次,这些过程包括信息的收集、信息的传输、信息的加工、信息的储存、信息的维护以及信息的使用等6种。2))要更好发挥信息作用必须把握好生命周期的每一过程,由于信息的不完全性,想得到关于客观情况的全部信息实际是不可能的,所以确定信息的需求要从系统目标出发,从客观情况调查出发,加上主观判断,规定数据的思路。一是运用信息传输、加工、储存和维护技术,二是注意实现信息价值转换,把握好信息使用的三个阶段:(1)提高效率阶段联系于数据处理阶段,这时使用信息技术的主要目的是提高效率,是手工作业机械化,是省人;(2)及时转化价值阶段已认识到管理的艺术在于驾驭信息,信息的价值要通过转化才能实现,鉴于信息的寿命有限,转化必须及时;(3)

寻找机会阶段,每个企业均在信息大海中,全凭企业驾驭信息的能力去发现,这时预测和决策的技术对寻找有所帮助,但远未成功。

信息系统是深化信息使用的重要手段,经过了初装、扩展、控制(这前三阶段是计算机时代)、整体化、数据管理、信息管理(这后三阶段是信息时代)。

14什么是系统集成?信息系统的集成和计算机网络的集成有什么不同?

答:系统集成是为了达到系统目标将可利用的资源有效地组织起来的过程和结果。系统集成的结果是将部件或小系统联成大系统。单个计算机一般不能算是系统集成,把多个微机用网络联接起来才可算是集成。而把CAD、CAM和MIS联通,是比微机联网更高级的集成。

15信息系统有几种分类方式?每种方式的长处和问题是什么?当前系统集成分类还存在什么问题?

答:按优化程度分为联通集成(微机桌面处理、用户界面友好,但联通目标难于实现)、共享集成(由于各种因素难于真正共享)和最优集成(最优是相对的,要不断追求,随时间情况会偏移);按范围分为技术集成(技术联通、解决合用性、可取性、响应时间、满足要求和容易操作等技术问题)、信息集成(解决数据不正确、过时、不合适的单位、没有索引、不够合用和难以获得等)、组织人员集成(是将系统融合于组织中,成为相互依赖不可缺少的部分,解决人的问题)和形象集成(将信息系统集成于企业形象之中,成为企业的骄傲);按具体程度分为概念集成(是看不见摸不着的最高层抽象思维的集成,它是定性的艺术的,确定解决问题的总体思路,依据是经验和知识,是最重要和决定一切的)、逻辑集成(是看得见摸不着的,利用深入的知识,包括规则和公式,将其深化成为逻辑集成模型)和物理集成(是看得见摸得着的,利用逻辑集成模型和善表达比较,以确定集成方案能否很好地解决这个总是然后进行物理集成和实现,以达到最优集成)。这里是系统集成的分类,用以信息系统的分类还不是很准确,信息系统的集成是综合性很高的系统,由于学科、知识、概念、应用等的交叉,最简单准确的分类应以发展和时间分类

第四章P125

13云计算对企业的应用价值和挑战分别是什么?P112后两段

16结合当前市场状况,谈谈CPU的发展趋势。

答:(1)超大规模集成;(2)主频不断提高;(3)功能集成;(4) 多处理器集成:辅助处理器(采用辅助微处理器执行多种功能)、对偶处理器(采用多CPU 或主微处理器时行处理,在

同一时刻执行多条指令)、并行处理设计(可以使用几个指令处理器,或成千上百个指令处理器,以网络形式组织在一起)、RISC 处理器(优化指令集计算机RISC 是相对复杂指令集计算机CIISC 而言,减少程序执行时间,提高运行速度)、MMX 多媒体处理器(将文本、图像、声音多媒体集于一体的高性能)。

18.有哪些输入/输出设备及二级存储设备?他们的基本用途是什么?

答:输入/输出设备用二级存储设备通称为外围设备:磁带容量大、价格低,但顺序存取速度慢;磁盘容量大、价格低、直接存取速度快;光盘可存储海量信息,但CD-ROM 只能读、EOD 价格高;计算机键盘与显示终端(包括智能终端和事务处理终端);点触式设备,如鼠标、游戏杆等;计算机笔;视频输入/输出,如TV、录像机、摄像机等;打印机;声音识别;光和磁识别,如光扫描设备、OCR、磁性化墨水识别MICR、磁条技术等。

19开发与使用外部设备的倾向是什么?高保真、高安全、高速度、高容量、微型化、低价格

第五章P143

2. 软件发展的主要趋势?你期望未来的软件包应有哪些功能?

答:1)程序设计语言向对话式、自然语言方向发展;2)向更容易使用的多目标应用软件包方向发展。未来这两种趋势的结合,将产生采用自然语言、功能更强的、多用途的、专家辅助软件包。

4你最喜欢什么样的人-机交互接口?喜欢命令式、菜单命令式、菜单驱动式或图形窗口界面?请简单解释为什么?

答:操作系统提供的用户界面帮助用户实现人-机交流,现在的WINDOWS系统是最为流行的视窗界面,最新的版本已经非常友好和能够令人方便使用。命令式是在黑屏上直接键入DOS命令来运行计算机的界面,做小程序编辑是非常快捷的,特别适合于单版机调试等工作;菜单命令式是多条命令罗列出来由用户选择执行的计算机运行界面,与命令式统称为命令驱动式界面;菜单驱动式是逐层展开菜单选择命令运行计算机的界面,广泛应用于硬件低级操作,速度快,对计算机安装调试人员非常有用;图形窗口式是以WINDOWS为代表的计算机操作界面,WinNT适合于网络开发用户,WinXP适合于办公和家庭用户,还有各种视窗型专业应用程序和开发平台,界面都有十分友好,成为应用程序的发展方向。

5.简述语言发展过程和未来发展趋势。

答:早期计算机不配置任何软件,用户只是少量的专家、学者,一般都是用户自已设计程序;50年代初期开发了操作系统、汇编语言,后来又有了一些过程化高级语言,程序由对数据执行活动的过程组成;60年代出现了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语言,使数据与过程或活动结合起来与对象相联系,用户只要告诉对象它们自身要执行的活动,更加易于使用;现在已开始出现的人工智能技术语言,将会更加方便使用和功能强大。

第六章P167

1.一个组织,如果没有大量的内部组织操作和外部环境数据,能否幸存和成功?请阐述你的观点。

答:数据是重要的组织资源,它同企业的劳动力、原材料、资金和设备等重要资源一样,应放在同等重要的管理位置上,许多组织由于缺少关于企业内部运作和外部环境的有质量的信息,而在竞争中失败,即使能侥幸生存,也难于维持和发展。因此,企业的组织者应重视并参与企业的数据资源管理实践,并将掌握数据资源管理作为一个重要的资源管理目标,应用信息技术和管理工具实现对组织数据资源的有效管理。

5.什么是DBMS?它能支持用户和IS专家来完成什么数据管理功能?

答:DBMS是一组计算机程序,控制组织和用户数据库的生成、维护和使用,主要支持数据开发、数据库查询、数据库维护和应用开发四种数据管理功能。

10.数据仓库与数据库的主要区别是什么?

答:简而言之,数据库是面向事务的设计,数据仓库是面向主题设计的。

数据库一般存储在线交易数据,数据仓库存储的一般是历史数据。数据库设计是尽量避免冗余,一般采用符合范式的规则来设计,数据仓库在设计是有意引入冗余,采用反范式的方式来设计。数据库是为捕获数据而设计,数据仓库是为分析数据而设计,它的两个基本的元素是维表和事实表。维是看问题的角度,比如时间,部门,维表放的就是这些东西的定义,事实表里放着要查询的数据,同时有唯一的ID。

数据仓库,是在数据库已经大量存在的情况下,为了进一步挖掘数据资源、为了决策需要而产生的,它决不是所谓的“大型数据库”。

第七章P198

2.简述通信系统各个发展阶段的特点

1)第一代计算机通信网络实际上是以单个计算机为中心的远程联机系统,即面向

终端的计算机网络;

2)第二代是多个主机算机通过通信线路互连起来,为用户提供服务,这时才算是

实际的计算机网络(有了存储转发、通信子网、资源子网、公用网、公用数据网、分组、分组交换网、协议、网络体系结构等概念);

3)第三代是国际标准化的网络,1984年ISO颁布了被称为OSI七层模型的开放

系统基本参考模型,计算机网络正朝着分布式系统方向发展,与普通计算机网络的区别在于分布式系统中多台计算机的存在是用户不可见(对用户透明)的,并且正在向协同计算能力发展。

4.简述各种通信通道、传输媒体及通信处理机的基本特征

1)传输速率,单位是位/秒,波特率是指传输线上的信号变化率;

2)传输模式,异步传输一次只传送一个字符,并且每个字符前加一个起始位,字

符后跟一个终止位,用于2400bps以下低速传输;同步传输每次传送一组字符,并在首尾加上由处理机规定的线路确认字符;

3)传输方向,分为单工方式、半双工方式、全双工方式;

4)交换选择,线路交换由线路交换机完成信号发送端与接收端的连接;报文交换

也称为存储转发传送,某一时刻报文中的一个block从一个交换设备传送到另一个交换设备;分组交换(通用X.25)是把已分小的报文结合起来成为一个分组,利用计算机和其他通信处理器控制交换处理并传送租用线路的用户分组信息;

5)访问控制方式(载波监听多路访问/冲突检测CSMA/CD),竞争方式基于先进先

服务的原则;访问控制方式采用实际上是一个专用信号代码的令牌通行,在网络内间环形发送。

5.简述通信软件的功能

1)存取功能。该功能建立终端和计算机之间的联系

2)传送控制。该功能允许计算机与终端发送和接收命令、信息、数据和程序,还

可以提供一些数据传递中的检错和纠错。

3)网络管理。该功能控制通信网络上的通信。

4)出错控制。该功能包括传递错误的检测和纠正

5)安全管理。该功能保护通信网络不接收未经授权的存取。

6.简述网络通信协议的层次结构

1)物理层:通过用于通信的物理介质传送和接收原始的数据流

2)数据链路层:将位流以帧为单位分割打包,向网络层提供正确无误的信息包的

发送和接收服务

3)网络层:负责提供连接和路由选择,包括处理输出报文分组的地址,解码输入

报文分组的地址以及维持路由选择的信息,以便对负载变化做出适当的响应

4)传输层:提供端到端或计算机与计算机间的通信,从对话层接收数据,将它们

处理后传送到网络层,并保证在另一端能正确地接收所有的数据块;

5)会话层:负责建立、管理、拆除“进层”之间的连接

6)表示层:处理不同的数据表示上的差异及其相互转换;

7)应用层:直接和用户进行交互

7.通信网络的分类及其发展趋势是什么

分类:

1)按地理覆盖距离分类:可分为局域网、广域网、域域网

2)按拓扑结构(研究与大小、形式无关的线和面的特性的方法,运用几何拓朴学

的观点来研究计算机网络的结构,结点即网络中起到信息转换或信息访问作用的设备,链路是两个结点间的通信线路)分为点到点式(星形结构、环形结构、树形结构)和广播式网络拓朴结构(总线式、卫星和无线电式)

3)发展趋势:计算机网络正朝着无线移动网络的方向发展。随着移动通信技术的

进一步发展,无线网络的宽带以及传输速度都不断提高,同时随着3G的推广应用和4G技术的不断成熟,移动通信网络还将会加速发展。

9.有人认为:远程通信并不产生附加值,仅仅加快了远程通信的速度。你的观点呢,回答并解释

通信网络产生的附加值有:

1)缩短完成事务活动的时间;

2)降低由于地理距离原因对公司事务活动的局限性;

3)重新构造公司与顾客、供应商及其他组织的传统关系。

这三个主要领域使企业增加了经济效益,附加值过程体现在影响效果(压缩时间、降低地理位置的限制、重组关系)、操作效率(加速商业事务的操作和处理联机事务操作过程、产征规模效应、回避在一系列散布点之间因素的影响)、商业(事务)的效果(加

快了信息的流动、确保对分散操作的控制、对偏远地区提供专门知识)和组织改革(产生了更好的服务、开拓新的市场、在顾客和供应商之间建立联系)等方面。

10.附加1.电子商务的安全技术、结算技术有哪些?

安全技术:密钥系统、公钥和私钥系统、散列编码和消息摘要、数字签名、数字证书、电子商务安全交易标准

结算技术:电子现金、电子信用卡、智能卡、电子支票

第九章P248

3.主管信息系统和主管支持系统有何不同?目前主管信息系统的需求前景如何?什么因素妨碍主管信息系统的发展?

(1)不同:

主管信息系统:

1)是对经理个人的剪裁

2)抽取、过滤、压缩和跟踪关键数据

3)提供在线状态存取、趋势分析、例外报告和深入挖掘数据的能力

4)取存和集成广泛的内源和外源数据

5)对用户是友好的,可以显示表达图形、表格以及文本信息,不用培训或少量培训即

可使用

6)主管经理直接使用,不要中间人

主管支持系统:

1)支持电子通信,包括电子邮件、传真、计算机会议和字符处理

2)提供数据分析能力,包括电子报表、查询语言和决策支持系统等

3)包括提高个人工作效率的工具,如电子日历、电子备忘录等

(2)需求前景:未来的EIS具有原来的EIS的信息查询和模型处理能力、一样的使用简单的界面、更强的通信能力,支持有线、无线通信,支持ISDN、DDN、E-mail、Fax、Vedio Conference,更强的多媒体住处处理能力(能摄像、录音和文字识别),体积更小便于像手机一样携带,不仅能支持经理决策、提高效益,而且能支持经理日常办公提高效率、学习培训提高水平,甚至能支持游戏、下棋休闲活动。

(3)因素:

1)经理信息的松散定义使经理信息需求的确定十分困难

2)信息系统难以支持经理和员工的面对面交流

3)经理的决策是非结构化的,不仅是科学,而且是艺术,而当前信息系统的灵活性远

没达到艺术的水平

4)一般来说经理驾驭计算机的能力是较弱的,缺少学习实践

5)经历的思想和行为是千变万化的,多种多样的,很难有一种经理信息系统是通用结

第十章P259

5.供应链管理系统如何给企业提供价值?

答:(1)提升客户的最大满意度(提高交货的可靠性和灵活性);(2)降低公司的成本(降低库存,减少生产及分销的费用);(3)企业整体"流程品质"最优化 (错误成本去除,异常事件消弭)

9.伙伴关系管理(PRM)与顾客关系管理(CRM)有何区别?相互关系如何?

答:两者都是客户管理的工具。

CRM有许多以客户为中心的术语,例如:客户的忠诚度、客户的生命期、再购意向、关系市场推销、微市场推销、数据库市场推销、数据仓储以及服务的定制化等等。然而,在PRM方面,直到目前为止,仍无可与CRM相对应的术语,即PRM的现状与“由客户驱动的”新型市场以及各大企业的经营实践仍不相适应。原因在于,许多企业在关注其客户忠诚度的同时,忽视了渠道伙伴关系的建立以及对渠道伙伴的管理,即他们忽视了渠道伙伴在企业生意战略中的重要作用。旧的以消费者为中心的生意战略与销售原则已不适应当前新的IT环境,在这一环境中,企业与渠道伙伴之间的关系已不再是简单的制造商与分销商的关系。

PRM所特有的管理功能主要是合作伙伴活动管理。PRM具有合作伙伴资格的跟踪、合作伙伴额度的跟踪、合作伙伴激励活动等功能。CRM中的销售管理主要提供销售员、销售队伍、销售佣金、客户信息、联系人信息、销售机会(项目)、竞争对手信息、客户交互过程等功能,它主要是给销售员用的,而不是给销售订单处理人员和财务人员使用。

11.顾客关系管理系统如何给企业提供价值?

降低运营成本:(1)客服人员成本;(2)客服岗前专业知识培训;(3)客户信息采集、分类,进行精准营销;(4)客服响应速度、误差率、服务质量;(5)老客户的定期

维护、营销。

提升转化率:(1)后台操作前端化,提高客服效率;(2)对接后端知识库与客户信息,提高客户体验。

提高客户粘性/回购率:(1)售前服务专业化、水准化、精细化;(2)售后服务及时、主动、周到、家庭化。

提高销售额:(1)转化率的提高;(2)新客户的培养;(3)老客户的维护;(4)以及市场的渗透。

提高管理水平:(1)各部门绩效考核:客服、旺旺、店铺、商品、客户等等;(2)对各部门进行流程化管理。

课后补充题:

1:说明MRP的由来?

MRP第一阶段:60年代:物料需求计划(MRP):利用主生产调度(MPS),物料用量单(BOM),库存和未交货单(OPEN ORDER)等各种资料,经计算得到未来的物料需求,并进行订单的补充和修改。

MRP第二阶段:70年代:闭环式MRP:能适应主计划的改变,又能适应现场情况的变化,同时加强了各子系统之间的联系。

2、ERP能够为企业带来哪些效益?

(一)定量的效益

(1)降低库存投资:降低库存量,可以降低20%~35%;降低库存量管理费用:仓库维护费用、管理人员费用、保险费用、物料损坏和失盗等;减少库存损耗

(2)降低采购成本;

(3)提高生产率:提高直接劳动生产率:生产线生产率平均提高5%~10%,装配线生产率平均提高25%~40%;提高间接劳动生产率:可以提高25%;减少加班:可以减少50%~90%

(4)提高客户服务水平(5)增加利润(6)增加现金总收益

(二)定性的效益

(1)提高工程开发效率、促进新产品开发(2)提高产品质量

(3)提高管理水平(4)为科学决策提供依据(5)充分发挥人的作用(6)提高企业生活质量(7)潜在影响(8)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

3、为什么说ERP是一个集计算机技术与管理技术为一体的系统?

ERP系统是一个面向供应链管理的管理信息集成,采用计算机和网络通信技术的最新成果,实现信息的高度共享。

ERP将更加面向市场,包括基于知识的市场预测、订单处理与生产调度、基于约束调度功能,具有更强的企业优化能力;

ERP将与制造执行系统MES、车间层操作控制系统SFC更紧密地结合,形成实时化的ERP/MES/SFC系统;

ERP的供应链管理功能将更强,并进一步面向全球化市场环境,强调供应商、制造商与分销商之间的新的伙伴关系;

ERP将更好地支持多种不同的制造方式,包括流程制造方式;

ERP的工作流管理功能也将进一步增强,通过工作流实现企业的人员财务、制造与分销间的集成,并能支持企业经营过程的重组:

ERP纳入了产品数据管理PDM功能,增加了对设计数据与过程的管理,并进一步加强了生产管理系统与CAD、CAM系统的集成:

在计算机技术方面,ERP将以客户/服务器分布式结构、多数据库集成与数据仓库、面向对象方法和Internet/Extranet等到为核心技术。

第十二章P306

3、传统的决策支持系统的主要特点是什么?它对数据库和模型库的要求是什么?

答: 传统的决策支持系统(特点见上题)有三个主要部件:数据库、模型库和会话部件,主要特点是:目的在于解决非结构化或半结构化的问题,综合应用数据、模型和分析技术,交互式的友好的接口,非计算机人员容易使用,具有很高的灵活性和适应性,是支持而不是代替人的决策过程,是跟踪和适应人的决策过程,而不是要求人无能为力适应系统。

DSS对数据库的要求是:支持记忆,支持数据的压缩,变化细度、变化精度,宽的时间范围,多源,公用或私有库,集合运算能力,随机存取能力,响应时间,支持各种关系和视图,和DSS其他部件有好的接口,和终端用户有好的接口。

DSS要求模型库具有:一个模型库和管理它的部件、集成模型库和数据库的部件,集成模型库和会话部件的部件。

5、群体决策系统和普通决策支持系统有什么区别?

答:群体决策支持系统GDSS是支持多用户的决策支持系统,它具有单用户DSS的所有特点,还有容易使用、可以融入人工智能技术等特点,具有相互通信规则、群体决策规则、支持群体决策过程进行的事件流控制和支持保密的手段等,也要求有支持群体决策的特殊方法和模型。

第十三章P338

3、信息系统战略规划有哪些方法?试比较它们的优缺点。

答:主要有三种方法:

关键成功因素法CSF :MIS模型中的关键成功变量是确定MIS成败的因素,方法步骤是:了解企业目标、识别关键成功因素、识别性能的指标和标准、识别测量性能的数据;

战略目标集转化法SST:MIS的战略规划过程就是把组织的战略目标转变为MIS战略目标的过程,步骤是:描绘出组织各类人员结构、识别每类人员的目标、对于每类人员识别其使命及战略;

企业系统计划法BSP :主要是基于用信息支持企业运行的思想,先自上而下识别系统目标,识别企业过程,识别数据,然后现自下而上设计系统,即是把企业目标转化为信息系统战略的全过程。

优缺点对比:

CSF方法能抓住主要矛盾,使目标的识别突出重点,它和传统方法衔接比较好,但一般最有利的只是在确定管理目标;

SST方法从另一个角度识别管理目标,它反映了各种人的要求并给出了要求的分层,然后转化为信息系统目标的结构化方法,它能保证目标比较全面,疏漏较少,但在突出重点方面不如前者;

BSP方法虽然也道德强调目标,但它没有明显的目标引出过程,它通过管理人员酝酿“过程”引出了系统目标,企业目标到系统目标的转换是通过组织/系统、组织/过程以及系统/过程矩阵的分析得到的,用U/C图划分子系统。

把三种方法结合起来使用就产生了CSB方法,先用CSF方法确定企业目标,然后用SST方法补充完善企业目标,并将这些目标转化为信息系统目标,用BSP方法校核两个目标,并确定信息系统结构,这样就补充了单个方法的不足。

第十四章P361

3、试评述各种各样的生命周期方法的相同和不同之处。

答:(1)、结构化系统开发方法(2)、原型化系统开发方法(3)、面向对象系统开发方

法(4)、计算机开发辅助方法

相同是均按时间轴向前推进计划实施,然后对实施结果检验改进,重新计划进入下一周期;

不同是阶段划分的依据原则可能有差别,每一阶段的小循环各不相同。常用的方法有结构化系统分析与设计方法、原型方法、目标导向或面向对象方法、计算机辅助软件工程方法等

4、试简述系统开发方法体系与几种常用开发方法之间的关系

结构化系统开发方法的认知体系=系统分析+功能分析法+流程分析法

原型化系统开发方法认知体系=系统分析+模拟渐进法

面向对象系统开发方法认知体系=信息模拟法+抽象对象法

第十五章P383

1、系统分析的主要任务是什么?为什么说系统分析是管理信息系统开发过程中最重要的一环?

答:系统分析的主要任务是将在系统详细调查中所得到的文档资料集中到一起,对组织内部整体管理状况和信息处理过程进行分析,侧重于从业务全过程的角度进行分析,主要分析内容是:业务和数据的流程是否通畅合理,数据、业务过程和实现管理功能之间的关系,老系统管理模式改革和新系统管理方法的实现是否具有可行性等。

系统分析过程首先是应将业务或数据流程弄清楚,然后再提出新系统拟采用的方案,包括保留原方法、局部个性原方法或采用全新的方法等。由于系统分析的目的是将用户的需求及其解决方法确定下来,这些需要确定的结果包括开发者关于现有组织管理状况的了解;用户对信息功能的需求;数据和业务流程;管理功能和管理数据指标体系;新系统拟改动和新增的管理模型等,所以系统分析所确定的内容是今后系统设计、系统实现的基础,是管理信息系统开发过程中最重要的一环。

2、目前有哪几种常用的系统开发方法,它们各有什么特点,主要适用于哪些系统?

常用的系统开发方法有:结构化系统分析与设计方法、原型法、面向对象方法、计算机辅助软件工程方法

(一)结构化系统开发方法的特点:自顶向下整体性的分析与设计和自底向上逐步实

施的系统开发过程;用户至上;深入调查研究;严格区分工作阶段;充分预料可能发生的变化;开发过程工程化.

(二)原型法的特点: (1)从认识论的角度来看,原型方法更多地遵循了人们识别事物的规律,因而更容易为人们所普遍接受(2)原型方法将模拟的手段引入系统分析的初期阶段,沟通了人们的思想,缩短了用户和系统分析员之间的距离,解决了结构化方法中最难于解决的一环。(3)充分利用了最新的软件工具,摆脱了老一套工作方法,使系统开发的时间、费用大大地减少,效率、技术等方面都大大地提高。

(三)面向对象(OO)方法特点:模块性;继承和类比性;动态连接性

(四)CASE的特点:解决了从客观世界对象到软件系统的直接映射问题,强有力地支持软件/信息系统开发过程的全过程;使结构化方法更加实用;自动检测的方法大大在提高了软件的质量;使原型化方法和OO方法付诸于实施;简化了软件的管理和维护;加速了系统的开发过程;使开发者从繁杂的分析设计图表和程序编写工作中解放出来;使软件的各部分能重复使用;产生出统一的标准化的系统文档;使软件开发的速度加快而且功能进一步完善;

总之:结构化系统开发方法的认知体系=系统分析+功能分析法+流程分析法

原型开发方法的认知体系=系统分析+模拟渐进法

面向对象开发方法的认知体系=信息模拟法+抽象对象法

第十六章P426

4.编码的关键是什么?编码有哪些用途?分类、编码时应注意什么?如果编码出错会给今后系统带来什么样的问题?

答:编码的关键在于分类,有了一个科学的分类,系统要建立编码就很容易了,准确的分类是我们的工作标准化、系列化、合理化的基础和保证。实际分类时必须遵循原则:(1)必须保证有足够的容量,要足以包括规定范围内的所有对象;(2)按属性系统化;(3)分类要有一定的柔性,不至于在出现变更时破坏分类的结构;(4)注意本分类系统与外系统、已有系统的协调。分类方法主要有线分类方法和面分类方法两种。

编码是指分类问题的一种形式化描述,如果分类问题解决的较好,编码问题就变成了一个简单的用什么样的字符来表示的问题。目前编码主要用于图书情报检索、项目经济效益的统计等领域。常用编码有顺序码、数字码、字符码、混合码等。

编码出错小则使数据不准确,信息无法使用;大则使整个数据库出现混乱,系统瘫

痪。

5.目前有哪几种输入校对方式?它们的优缺点是什么?各适应于哪些情况?

答:常用的输入校对方式有人工校对(对少量的数据或控制字符输入还可以,但对于大批量的数据输入就显得太麻烦,效率太低,很少用)、二次键入校对(是目前数据录入中心、信息中心录入数据时常用的方法,最大的好处是方便、快捷,而且可以用于任何类型的数据符号)、数据平衡校对(是一种财务报表和统计报表非常有效的方法,但当同一记录中几个数同时输错,而累加后结果仍正确时,就无法检测出错误之处)。

第十七章P440

2.三种切换方式是什么?在什么条件下用哪种方式较好?

答:系统切换是指系统开发完成后新老系统之间转换。系统切换有三种方式:(1)直接切换是在确定新系统运行准确无误时,立刻启用新系统,终止老系统运行;(2)并行切换是新老系统并行工作一段时间,经过一段时间的考验以后,新系统正式替代老系统;(3)分段切换又叫向导切换,是以上两种切换方式的结合。第一种方式简单,但风险大;第二种方式从工作安全和心理状态上较好,但费用大;第三种方式是混合方式,在较大系统使用较合适,当系统较小时不如用第二种方式。

3.试比较买软件和自编软件的有缺点?

自编软件的优点,安全,可靠,具有针对性,,缺点是耗时多,人力资源损耗大,开发周期长不能及时运用,可能会与其他软件不兼容,开发成本高。

买软件的优点,采用二次开发,方便便捷,节省开发成本,缺点是针对性不强,不一定能满足客户完全需要,出现问题维护困难。

第十八章P470

3、什么是知识、知识经济、知识管理

答:知识,是指人类在实践中认识客观世界(包括人类自身)的成果。它可能包括事实、信息,描述或在教育和实践中获得的技能。它可能是关于理论的,也可能是关于实践的。

知识经济是指以知识资源的占有、配置、生产和使用为重要因素的经济。

知识管理是对知识、知识创造过程和知识的应用进行规划和管理的活动。

4、当前知识管理的主要模式是什么

对一些企业而言,知识管理战略的核心是电脑。经过精心编码的知识储存在资料库中,企业员工都可方便地调用。我们称此爲知识管理的编码战略。而在另一些企业,知识跟开发知识的人员密不可分,知识主要通过人员之间的直接接触实现共用。在这类企业中,电脑的主要作用是帮助人们交流,而非储存知识。我们称之爲知识管理的个人化战略。

5、当前企业最值得注意的信息策略有哪些?

答:信息策略:(1)信息投资策略;(2)信息定价策略;(3)锁定策略;(4)标准化策略;(5)外源化策略。——信息投资策略内容:就是以信息作为资本,投资赚钱。——信息定价策略内容:包括个人化定价,即同样的产品,对不同的人要不同的价;

管理信息系统试卷带答案(本科班)

《管理信息系统》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20分) 1.数据( A ) A、是经过加工处理后的信息 B、就是信息 C、必须经过加工才成为信息 D、不经过加工也可以称作信息 2.管理信息是( A ) A、加工后反映和控制管理活动的数据 B、客观世界的实际记录 C、数据处理的基础 D、管理者的指令 3.管理信息系统的结构,指的是( C ) A、管理信息系统的组成 B、管理信息系统的物理结构、 C、管理信息系统的组成及其各组成部分之间的关系 D、管理信息系统中各部分的关系 4.生命周期法适用于( A ) A、开发大的管理信息系统或缺乏开发经验的情况 B、要求系统很快开发出来的情况 C、可行性好的情况 D、可省略技术文档的情况 5.U/C矩阵的作用是( D ) A、确定数据类 B、确定数据结构 C、确定功能类 D、划分子系统 6.数据流程图是描述信息系统的(C ) A、物理模型的主要工具 B、优化模型的主要工具 C、逻辑模型的主要工具 D、决策模型的主要工具 7.描述数据流程图的基本元素包括( D ) A、数据流、内部实体、处理功能、数据存储 B、数据流、内部实体、外部实体、信息流 C、数据流、信息流、物流、资金流 D、数据流、处理功能、外部实体、数据存储 8.对一个企业供、销、存管理信息系统而言,( B )是外部实体 A、仓库 B、计划科 C、供应科 D、销售科 9.系统分析的首要任务是( D ) A、尽量使用户接受分析人员的观点 B、正确评价当前系统 C、彻底了解管理方法 D、弄清用户要求 10.系统设计阶段中进行新系统边界分析的目的是(C ) A、为了确定管理人员和计算机人员之间的分工 B、为了划分子系统 C、为了确定系统的人机接口 D、为了确定新系统的业务流程 11.输出设计应由( B ) A、系统分析员根据用户需要完成 B、系统设计员根据用户需要完成

信息系统监控方案

信息系统监控方案 系统上线后的日常营运工作中,监控各系统的运行状态相当重要。监控系统的运作状态才能事前发现及处理问题,避免故障发生。若系统不慎发生故障,也能通知相关人员处理。 为实现适当的系统监控功能,必须根据系统需求规格要求来选择评估综合系统监控工具。一般的系统监控工具主要有搜集各监控对象H/W、OS、M/W、AP等运作状态的‘监控信息搜集功能’,事前掌握问题的‘监控资讯分析功能’,监控到故障的‘警戒值设置功能’、当系统发生故障时的‘故障通知功能’、工具本身管理的‘管理功能’等五大功能。 综合监控工具主要五大功能的内容说明如下: 监控信息搜集功能分别进行资源监控、网络监控、SNMP监控、LOG监控、JOB监控。资源监控指透过安装在监控对象主机的agent,监控主机的CPU/内存/磁盘空间/网络等资源的使用情况。网络监控指通过ping或端口的状态来监控网络是否相通。SNMP监控为透过SNMP的Polling/Trap方式监控通讯等设备。LOG监控指利用syslog、aplog等LOG讯息监控方式,监控硬件、软件的故障。JOB监控指监控执行程序的工作进程、执行状况。通常利用专门的Job Schedulling工具来进行。 监控资讯分析功能将搜集到的信息以分析图、表的方式呈现,例如CPU/内存/磁盘空间/网络等在一定时间内的使用量变化曲线图等。 警戒值设置功能设定搜集到监控资讯的警戒值,判定系统是否异常。例如CPU使用率的警戒值为80%。 故障通知功能设定系统发生异常时的通报机制,例如发送短信、邮件,紧急情况发生时的电话联络方式等。 管理功能监控主机本身的管理功能。 监控信息收集功能 在评估监控信息搜集功能时,除了监控项目之外,设定监控项目的容易性,以及监控信息保存方式也必须列入评估项目中。 监控项目 主机硬件监控监控主机硬件的故障 资源监控监控主机的CPU/内存/磁盘空间/网络等资源 网络监控对N/W设备进行Ping、SNMP方式监控

信息系统管理综合训练2 在线作业答案

《信息系统管理综合训练》2 在线作业答案 一、单选题(共50 道试题,共100 分。) V 1. SQL 语句中条件短语的关键字是() A. WHERE B. FOR C. WHILE D. CONDITION 正确答案:A 满分:2 分 2. 要求表文件某数值型字段的整数是 4 位,小数是 2 位,其值可能为负数,该字段的宽度 应定义为() A. 8位 B. 7位 C. 6位 D. 4位 正确答案:A 满分:2 分 3. 设A=[5*8+9],B=6*8,C=“6*8”,下列表达式中属于合法表达式的是() A. A+B B. B+C C. A+C D. C-B 正确答案:C 满分:2 分 4. 在下面的 Visual Foxpro 表达式中,运算结果是逻辑真的是() A. EMPTY(.NULL.) B. LIKE('acd','ac?') C. AT('a','123abc') D. EMPTY(SPACE(2)) 正确答案:D 满分:2 分 5. SQL 语句中删除表的命令是()

A. DROP TABLE B. DELETE TABLE C. ERASE TABLE D. DELETE DBF 正确答案:A 满分:2 分 6. 设 N=886, M=345, K='M+N',表达式 1+&K 的值是() A. 1232 B. 数据类型不匹配 C. 1+M+N D. 346 正确答案:A 满分:2 分 7. 在报表设计器中,可以使用的控件是() A. 标签,域控件和线条 B. 标签,域控件或视图 C. 标签,文本框和列表框 D. 布局和数据源 正确答案:A 满分:2 分 8. 有如下命令序列:GO 50 SKIP ?RECNO()设当前数据库文件有50条记录,执行以上命令序列后输出的结果是( ) A. 50 B. 51 C. EOF D. -1 正确答案:B 满分:2 分 9. 不属于数据定义功能的 SQL 语句是() A. CREATE TABLE B. CREATE CURSOR C. UPDATE D. ALTER TABLE

信息管理系统简答题

管理信息系统简答题 第一章P24 1.管理信息系统是什么?它和一般的计算机应用有什么不同? 答:1)管理信息系统(简称MIS)是一个以人为主导,利用计算机硬件、软件、网络通信设备以及其他办公设备,进行信息的收集、传输、加工、储存、更新、拓展和维护的系统。2)理信息系统与计算机应用的不同是:计算机只是管理信息系统的一种工具。没有计算机也有管理信息系统,管理信息系统只有优劣之分,不存在有无的问题。 2.当今世界的经济趋势是什么?什么是信息经济?什么是知识经济? 答:1)经济发展经过了农业经济,工业经济和后工业经济,向着信息经济和知识经济的方向发展。2)信息经济,是以现代信息技术等高科技为物质基础,信息产业起主导作用的,基于信息、知识、智力的一种新型经济。3)知识经济,是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与农业经济、工业经济相对应的一个概念,是一种新型的富有生命力的经济形态。工业化、信息化和知识化是现代化发展的三个阶段。 5.管理信息系统对现代企业管理的影响是什么?对运营、管理行为、组织、战略等有哪些影响? 答:管理信息系统是企业管理现代化的重要标志。 1)1、管理体制合理化;2、管理方法科学化;3、加强企业管理的基础工作;4、提高管理人员的素质和管理水平;5、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2)运营:提高效率,主要体现在减少人力和提高劳动生产率上。 3)管理者行为:主要是管理科学化。要求管理的流程,程序,步骤标准化。使管理者中的一些糊涂的观念得到改进。 4)组织战略:管理信息系统可以说是企业的战略资源。当战略目标确定以后,资源就成了决定因素。当企业制定战略的时候就要考虑到信息系统战略。当企业制定战略时,不仅要考虑到外部的机会和威胁,还要考虑到IS/IT的战略潜力。 第二章P46 6.生命周期开发方式每分阶段的重点是什么?评述生命周期法开发的问题和困难。答:1)生命周期开发方式每阶段的重点: 管理信息系统的生命周期,可以分成如下四个阶段:1、系统规划:这一阶段的主要任务是:根据组织的整体目标和发展战略,确定管理信息系统的发展战略,明确组织总的信息需求,制定管理信息系统建设总计划2、系统开发:这一阶段的主要工作是根据系统规划阶段确定的拟建系统总体方案和开

管理信息系统答案

管理信息系统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B 2.D 3.D 4.C 5.A 6.D 7.C 8.C 9.D 10.B 11.B 12.C 13.C 14.B 15.A 16.D 17.B 18.A 19.C 20.B 21.A 22.C 23.C 24.D 25.C 26.B 27. C 28.B 29. D 30.C 31.D 32. D 33.B 34.B 35.D 36.B 37.D 38.A 二、填空题 1.操作型管理信息系统分析型管理信息系统 2.Information 3.数据库技术开发语言 4.决策 5.信息用户信息管理者 6.经过加工 7.企业资源计划 8.模块测试子系统测试系统总体测试 9.管理职能(或金字塔) 10.逻辑模型 11.业务流程 12.模块测试子系统测试

13. 管理职能结构网络计算结构 14. 一体化集成 15. 数据处理方式 16. 结构化决策 17. 详细需求分析 18. 需求处理 19. 战略计划层 20. 采用模块结构图的描述方式 21. 机器语言 22. 技术上的可行性管理上的可行性 23. 数据流图加工说明 24. 数据流程分析 三、简答题 1.简述系统分解的目的和原则。 通常,面对一个庞大而又复杂的系统,我们无法把系统所有元素之间的关系表达清楚,这时要将系统按一定的原则分解成若干个子系统。分解后的每个子系统相对于总系统而言,其功能和结构的复杂程度都大大降低,减少了分析问题的难度,这就是系统分解的目的。 2.什么是管理信息系统? 管理信息系统是一个由人、机(计算机)组成的能进行管理信息的收集、传递、存储、加工、

公司视频监控管理制度

为保证公司视频监控信息系统的正常、有序、稳定运行,充分发挥视频安防监控系统的防范作用,制定了监控相关管理规定。 一、监控报警值班监看责任制 1、电子监控室实行保安管理人员值班制度。监控值班人员必须严格履行岗位职责,认真做好监控、报警、交接班和值班记录以及内部安全保卫等工作。 2、电子监控室未经许可不接受任何形式的参观、采访。监控室值班人员不得将图像信息、操作员密码、监控点数及探头安装的位置对外泄露,违者将追究其相关人员责任。 3、电子监控室设备实行专业化管理,所有设备的维修、保养必须由指定的专业技术人员进行,并按要求做好审核、登记备查等工作;值班人员要认真履行职责,加强业务学习,熟练操作各种设备并学会常用故障的排除。 4、电子监控室的信息按保密信息进行管理,所有信息独立备份、建档,未经许可,禁止查阅、复制、公布和销毁。查阅、复制、销毁信息必须履行相关审批手续,并做好登记。 5、发现重大或紧急情况时,值班人员应立即通知站领导并及时进行处理,同时做好记录。 6、监控室值班人员必须具有强烈的保密意识和高度的责任心。严禁利用监控设备从事与工作无关的事;不准在监控室聊天、玩耍;不准随意摆弄机器设备。 7、非维修、保养人员禁止随意关闭硬盘录像机、摄像头的电源,防止人为对硬盘录像机的损坏。突发停电或系统故障,系统不能正常工作,工作人员应立即上报设备管理人员,由设备管理人员组织人员修理,排除故障。监控系统运行中如出现死机等情况,应退出后再重新启动。 二、监控报警资料查阅调用责任制 1、客运站安排一名熟悉电脑的保安员负责视频信息的管理工作,对我站监控信息负有保管保密责任。 2、监控过程中获取的违法人员活动或重要事件的视频信息须备份存档,未经许可禁止查阅、复制、公布或销毁;严禁自行删除存储设备上的视频信息。 3、严禁将视频信息带出监控室或指定的存放区域。未经主管领导批准,严禁随意拷贝视频信息,因工作需要查阅、拷贝视频信息,必须做好记录。 4、需要查阅、复制或销毁监控视频信息的必须履行相关审批手续并做好登记。行业管理部门和公安消防系统领导到监控室查询情况,安保人员应及时报告站领导,热情做好接待工作并给予积极配合。 5、涉及刑事、治安案件公安机关依法调取与案件有关的视频信息时应当如实提供。使用属于敏感的信息和涉密的信息须经相关领导审批。 三、监控报警存储备份责任制 1、我站的所有监控探头对相关区域进行不间断连续录像,监控信息15天全天候存储。监控室存储设备需支持20天或以上的存储量。 2、对监控过程中获得的属于案件现场或案件线索的信息资料,应及时固定证据。采取备份存储,妥善保管监控图像信息资料。凡监控范围内发生的事件,经查核,将有价值录像资料进行固定证据,及时

环境自动监测及信息管理系统_运维管理操作手册

省环境自动监测与信息管理系统运维管理模块 操 作 手 册 省环境保护局监测信息处 省环境保护局信息中心 2011年7月

目录 1.前言 (1) 1.1目的 (1) 1.2围 (1) 1.3运行环境 (1) 1.4如使用本手册 (2) 2.概述 (2) 3.操作手册 (2) 3.1系统登录 (2) 3.2在线监控 (4) 3.2.1首页 (4) 3.2.2实时信息 (5) 3.3运维管理 (8) 3.3.1 运维单管理 (8) 3.3.2日常运维 (13) 3.3.3比对数据 (19) 3.3.4汇总查询 (21) 3.3.5消息转发 (24)

1.前言 1.1目的 省环境自动监测与信息管理系统是对全省污染源在线监控进行统一管理的系统操作平台,实现了省、市、县(区)三级联动,数据整合交换,为环境执法人员及管理者提供了有效的信息支撑与管理平台,提高了操作人员及管理者的工作效率,为改善全省环境质量提供了技术保障。本操作手册详细介绍了《省环境自动监测与信息管理系统》的各种服务程序、应用功能、具体操作法及相关问题解答,为使用人员实际操作提供指导。 1.2围 本手册的编写对象:《省环境自动监测与信息管理系统》的管理人员、操作人员和维护人员等。 1.3运行环境 本系统运行环境要求如下 系统使用环境: 操作系统:window操作系统 浏览器版本:IE7.0、IE8.0 系统安装环境: 操作系统:window server2003操作系统(含:.netframework2.0,IIS6.0)数据库:oracle10g 发布平台:tomcat5.5

1.4如使用本手册 1)按顺序阅读每一章。 2)根据目录中的索引词条选择性阅读。 3)建议您完整阅读本手册,以便整体把握与操作。 2.概述 《省环境自动监测与信息管理系统》是原在线监控系统的升级改造版本,解决了之前使用过程中出现的一些系统缺陷,操作不便及人工耗时等问题,并针对新的用户需求进行研发,如:环境质量和数据统计的信息化处理,有效性数据审核等。提高了工作人员的办公效率,加强了省、市、县(区)三级部门的信息联动,为管理者的有效考核与管理提供了支撑。 3.操作手册 3.1系统登录 (1)在浏览器中输入相应的网址,启动系统时,显示登录页面如图3.1.1。

信息管理系统复习 ——简答题

《信息管理系统》简答题复习资料 1.简述数据是信息的载体。 ?数据中包含着信息,人们就是用数据这种符号中蕴涵的信息来反映客观世界。 ?信息与数据是管理信息系统中两个最基本的概念,它们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 ?信息是反映客观事物的知识;数据则是用来载荷信息的物理符号,是信息的载体。信息是不随载体的物理介质改变而变化的;数据则不同,由于载体不同,数据的具体表现形式也可以不同。 ?例如:同一数据在纸、磁带、光盘等介质上,表现形式是不一样的,但它表示的信息却是不变的。 ?任何信息都是依附于载体而存在的。 2. 简述与信息有关的5个方面内容。 ?信源:信息的发布者。 ?信宿:接收并利用信息的人。 ?信道:信息传递的途径和渠道。 ?媒介:用以记录和保存信息并随后由其重现信息的载体。 ?反馈:收者对传者发出的反应。 3. 简述信息的局限性 ?滞后性——任何信息都要经过产生、加工和传输的过程,对于获得信息的人来讲,总会有一段滞后于事实的时间。 ?不完全性——任何关于客观事实的知识都不可能包揽无遗,凡是信息必有所取舍,只有正确的取舍,才可能正确地使用信息。 4. 简述管理信息系统按信息服务对象的分类情况。 ?国家经济管理信息系统:国家经济管理信息系统是一个包含各综合统计部门在内的国家级信息系统。 ?企业管理信息系统:企业管理信息系统面向工厂、企业,主要进行管理信息的加工处理,这类系统应该具备对工厂生产监控、预测和决策支持的功能。 ?事务型管理信息系统:事务型管理信息系统面向事业单位,主要进行日常事务的处理。 ?行政机关办公型管理信息系统:国家各级行政机关办公管理自动化,对提高领导机关的办公质量和效率,改进服务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专业型管理信息系统:专业型管理信息系统是指从事特定行业或领域的管理信息系统,其信息相对专业。 5.简述管理的控制职能。 ?在执行计划过程中,由于受到各种因素的干扰,常常使实践活动偏离原来的计划。

管理信息系统答案

管理信息系统 交卷时间:2016-09-07 18:11:48 一、单选题 1. (2分)每个下级只有一个上级,层次越高,权限超大,是() ? A. 树状组织结构 ? B. 网状组织结构 ? C. 矩阵组织结构 ? D. 管理部门职责 得分:2 知识点:管理信息系统作业题 答案A 解析 2. (2分)在生命周期法中,完成新系统逻辑设计工作的阶段是( ) ? A. 系统分析阶段 ? B. 系统设计阶段 ? C. 系统实施阶段 ? D. 系统运行阶段 得分:2 知识点:管理信息系统作业题 答案B 解析 3. (2分)关系模型是把数据的逻辑结构归结为满足一定条件的()模型

? A. 层次 ? B. 网状 ? C. 一维表 ? D. 二维表 得分:2 知识点:管理信息系统作业题 答案D 解析 4. (2分)详细调查包括的两大部分内容是( ) ? A. 组织机构调查和管理业务调查 ? B. 管理业务调查和数据流程调查 ? C. 组织机构调查和数据流程调查 ? D. 系统目标调查和组织机构调查 得分:2 知识点:管理信息系统作业题 答案B 解析 5. (2分)系统分析报告的主要作用是() ? A. 系统规划的依据 ? B. 系统实施的依据 ? C. 系统设计的依据 ? D. 系统评价的依据 得分:2 知识点:管理信息系统作业题

答案C 解析 6. (2分)系统分析报告的主要作用是() ? A. 系统规划的依据 ? B. 系统实施的依据 ? C. 系统设计的依据 ? D. 系统评价的依据 得分:2 知识点:管理信息系统作业题 答案C 解析 7. (2分)管理信息系统是一些功能子系统的联合。每个子系统包含四个信息处理单元,它为四个不同管理层次服务。例如,在销售市场子系统中,进行销售和摊销的日常调度,按区域,按产品,按顾客的销售数量进行定期分析等,是属于() ? A. 业务处理 ? B. 运行控制 ? C. 管理控制 ? D. 战略计划 得分:0 知识点:管理信息系统作业题 答案A 解析 8. (2分)程序不仅应在正常情况下正确地工作,而且在意外情况下也便于处理,这是程序的( )

运维监控管理系统

点击文章中飘蓝词可直接进入官网查看 运维监控管理系统 大数据时代,因为企业网络设备多样化,数据处理任务量巨大,运维的难度越来越大,运 维监控管理系统为快速定位系统问题和优化系统运行效率提供了技术支持,不仅提高了当前的 运维监控管理水平,也为下一步开展运维自动化建设工作提供了思路。运维监控管理系统哪家 比较专业? 大数据库、云计算、物联网等产业的发展,信息化架构越来越复杂。运维监控管理系统涵 盖所有IT资源的实时监控、数据共享、相互协调与联动,具备数据分析与挖掘能力,实现故障预判与工单推送、资产资源的自动调度。提高资源利用率以及管理效率,降低运维成本,提高 用户满意度。 运维监控管理系统 集中展示,能够实现集中化的安全监管数据呈现;系统支持展现模型元素多样化,至少包 括但不限于饼图、柱图、折线图等图形化方式,支持展现模型布局可自定义化。设备运行状态 统一展示,集中展示网络设备、安全设备、终端设备、应用系统、数据库、中间件等资产,提 供一体化管控平台。 用户工作台,可以根据用户定义不同的工作台,展示用户关心的设备、安全事件和系统告 警运行监控,对平台采集到的安全事件进行实时性的展示和报警;完成对平台自身状态信息、 平台目前操作人员信息的监控展示等。等信息。 安全设备状态集中监测,对防火墙、入侵检测系统、病毒检测预警系统、“一机两用”系统、网络防病毒系统和边界接入等系统至少支持4个以上,进行集中管理和监测、预警、报警。基于安全专项系统名称、管理范围等的状态展示,对状态信息的存储、报警等方式进行设置。 存储故障处理记录

点击文章中飘蓝词可直接进入官网查看 主机状态集中监测,通过平台可实时查询主机状态,包括主机运行状态( CPU、内存、磁盘空间),主机软、硬件信息,运行进程、开放端口等信息。 运维监控管理系统哪家好? 南京风城云码软件技术有限公司是获得国家工信部认定的“双软”企业,具有专业的软件开发与生产资质。多年来专业从事IT运维监控产品及大数据平台下网络安全审计产品研发。开发团队主要由留学归国软件开发人员及管理专家领衔组成,聚集了一批软件专家、技术专家和行业专家,依托海外技术优势,使开发的软件产品在技术创新及应用领域始终保持在领域上向前发展。 目前公司软件研发部门绝大部分为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团队中拥有系统架构师、软件工程师、中级软件工程师、专业测试人员;服务项目覆盖用户需求分析、系统设计、代码开发、测试、系统实施、人员培训、运维整个信息化过程,并具有多个项目并行开发的能力。 自公司成立已来,本团队一直从事IT系统运维管理以及网络信息安全审计产品的开发,同时在电力、制造行业及政府部门的信息化、智能化系统的开发及信息安全系统的开发中有所建树;在企事业协同办公管理、各类异构系统的数据交换与集成(企业总线ESB)、电力行业软件系统架构设计、电网大数据量采集和数据分析、电能质量PQDF算法解析等应用方面拥有丰富开发的经验。特别在网络信息安全、IT应用系统的智能化安全监控领域具有独特的技术优势和深厚的技术储备。近年来随着企业的不断发展和技术的不断更新,公司的开发团队正在拓展更多业务范围和更新的技术应用。

管理信息系统习题答案汇总

作业名称:2012年秋季管理信息系统(专)网上作业1 题号:1题型:单选题(请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唯一正确答案)本题分数:5 内容: 作业级信息的特点是()。 A、大部分来自内部,信息的精度高,使用寿命短 B、大部分来自外部,信息的精度高,使用寿命短 C、大部分来自内部,信息的精度高,使用寿命长 D、大部分来自外部,信息的精度高,使用寿命长 标准答案 学员答案 本题得分:5 题号:2题型:单选题(请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唯一正确答案)本题分数:5 内容: 作为资源,信息不同于物质能源的显著不同是()。 A、转换性

D、价值性 标准答案 学员答案 本题得分:5 题号:3题型:单选题(请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唯一正确答案)本题分数:5 内容: 上报给公司的月计划完成情况的月报告属于( )。 A、战略级信息 B、战术级信息 C、作业级信息 D、公司级信息 标准答案 学员答案 本题得分:5 题号:4题型:单选题(请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唯一正确答案)本题分数:5

数据()。 A、是经过处理的信息 B、经过解释成为信息 C、必须经过加工才成为信息 D、不经过加工也可以称作信息 标准答案 学员答案 本题得分:5 题号:5题型:单选题(请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唯一正确答案)本题分数:5 内容: 管理信息系统可以()管理决策。 A、替代 B、辅助 C、决定 D、指导

本题得分:5 题号:6题型:单选题(请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唯一正确答案)本题分数:5 内容: 管理信息系统的结构是指() A、管理信息系统的物理结构 B、管理信息系统各个组成部分之间关系的总和 C、管理信息系统的软件结构 D、管理信息系统的硬件结构 标准答案 学员答案 本题得分:5 题号:7题型:单选题(请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唯一正确答案)本题分数:5 内容: 现代管理信息系统是( )。 A、计算机系统

检测信息管理系统设计方案

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监督站检测信息管理系统 设计方案 为进一步规范厦门市检测市场,加强对检测单位的监督管理工作,厦门市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监督站按照市建设局的要求,决定采用信息化的管理方法,从检测数据采集、处理、存储等各方面加强管理工作,保证建材检测的权威性,保障工程建筑的质量安全。按照这个目的要求,本站提出如下的检测信息管理方案: 一、信息化技术要求 1.各检测单位所检测工程按照一定的规定统一编 号,建议工程编号与质量监督信息系统统一起 来,以便质量监督人员能够查询到相应的工程 数据。 2.检测报告、报表统一标准:由市监督站检测监 督科制定统一标准的检测报告格式,规定检测 报告的纸质格式、电子格式化标准,其中电子 格式推荐Borland Delphi的QuickReport格式, 该数据格式包含单个或多个工程检测部位(送 检样本)的单个或多个检测原始数据、检测处 理结果等。这样便于各检测单位、检测监督单 位、上级主管部门、其他相关单位等便于查看、 检查、转换、打印等。

3.检测数据上报功能:各检测单位一般上报检测 数据的电子格式的数据,上报方式采用软件系 统自动上报功能或人工上报。检测数据上报后, 由软件系统自动导入或管理人员导入到检测信 息化管理数据库中,便于检测监督人员随时检 查。 4.软件系统自动统计各检测单位的工程检测数 量、不合格报告数量、作废检测数据数量等, 对不正常的检测报告发出报警。统计各施工单 位的检测检测数量、不合格报告数量、作废检 测数据数量等,对超过一定数量不合格检测报 告发出报警。 二、信息化软件功能要求 1.软件开发设计应采用B/S的方式开发:B/S方式 即采用web方式开发,这样,客户端只需要打 开网页浏览器,输入网址就可以处理各种事务 了,不必在客户端安装软件或不断升级软件了, 减少了软件维护麻烦,保证用户能够及时处理 事务。 2.工程编号管理功能:软件应采用一定的方式保 证检测单位所检工程的编号是唯一、不重复的。 3.(预留接口)施工(送检)单位编号:软件应

管理信息系统简答题及答案

什么是信息?信息和数据有何区别? 信息是经过加工以后、对客观世界产生影响的数据。信息的概念不同于数据。数据(Data,又称资料)是对客观事物记录下来的,可以鉴别的符号。数据经过处理仍然是数据。处理数据是为了便于更好的解释。只有经过解释,数据才有意义,才成为信息。同一数据,每个人的解释可能不同,其对决策的影响可能不同。决策者利用经过处理的数据做出决策,可能取得成功,也可能得到相反的结果,这里的关键在于对数据的解释是否正确,因为不同的解释往往来自不同的背景和目的。 试述信息流与物流、资金流、事务流的关系? 组织中各项活动表现为物流、资金流、事务流和信息流的流动。“物流”是实物流动的过程。物资的运输,产品从原材料采购、加工直至销售都是物流的表现形式。“资金流”指的是伴随物流而发生的资金流的流动过程。“事务流”是各项管理活动的工作流程,例如原材料进厂进行的验收、登记、开票、付款等流程;厂长作出决策时进行的调查研究、协商、讨论等流程。信息流与其它三个流的关系可表述如下:“信息流”伴随物流、资金流、事务流的流动而流动,它既是其它三种流的表现和描述,又是用于掌握、指挥和控制其他流运行的软件资源。 简述信息系统的发展过程: 信息系统经历了由单机到网络,由低级到高级;由电子数据处理系统到管理信息系统再到决策支持系统;由数据处理到智能处理,由决策支持系统到智能支持系统;由企业内部管理向外拓展的过程。 诺兰阶段模型的实用意义何在? 它把信息系统的成长过程划分为哪几个阶段? 诺兰阶段模型的实用意义是在确定开发管理信息系统的策略,或者在制定管理信息系统规划的时候, 都可以利用诺兰阶段模型判明本单位当前处于哪一生长阶段, 进而根据该阶段特征来指导MIS建设。诺兰阶段模型把信息系统的成长过程划分为初装、蔓延、控制、集成、数据管理和成熟等六个阶段。 “自下而上”和“自上而下”两种MIS 的开发策略各有何优缺点? “自下而上”开发策略的优点是容易保证最终系统可以运行——尽管所开发的系统不十分完美;缺点是缺乏整体的优化,不能象想象那样完全周密。由于缺乏从整体出发考虑问题,在开发过程中,往往要作大量的重复工作和做许多重大修改,甚至重新规划、设计。 “自上而下”的开发策略的优点是整体性和逻辑性强;缺点是开发工作的难度较大,复杂、繁琐,如果考虑不周,往往会出现运行不协调的危险。 什么是企业流程重组?为什么说企业流程重组不仅渉及到技术,而且涉及到人文因素?人文因素体现在哪些方面?

管理信息系统习题及答案(最新)

一、单选题 1. 发现原始数据有错时,其处理方法为()。 A)由输入操作员进行修改 B)由原始数据检查员进行修改 C)应将原始单据送交原填写单位进行修改 D)由系统自动检错并更改 2. 用结构化程序设计的方法设计程序时,程序基本逻辑结构不包括( ) A)顺序结构 B)随机结构 C)选择结构 D)循环结构 3. 决策表由以下几方面内容组成( )。 A)条件、决策规则和应采取的行动 B)决策问题、决策规则、判断方法 C)环境描述、判断方法、判断规则 D)方案序号、判断规则、计算方法 4. 校验输入的月份值最大不能超过12是属于( )。 A)重复校验 B)视觉校验 C)逻辑校验 D)格式校验 5. 工资系统中职工的“电费”数据(每月按表计费)具有( )。

A)固定值属性 B)随机变动属性 C)固定个体变动属性 D)静态持性属性 6. 下列关于结构化方法和原型法的描述错误的是( ) 。 A)结构化系统开发方法注重开发过程的整体性和全局性 B)原型法与结构化系统开发方法所采用的开发策略不同 C)与结构化系统开发方法相比,原型法不太注重对管理系统进行全面系统的调查与分析 D)原型法适用于开发大型的MIS 7. ()又称数据元素,是数据的最小单位。 A)数据字典 B)记录 C)投影 D)数据项 8. 在诺兰(Nolan)阶段模型中,“集成”阶段之后是( )阶段。 A)蔓延 B)数据管理 C)初装 D)控制 9. MIS的金字塔形结构中,位于底部的为()的管理过程和决策。

A)结构化 B)半结构化 C)非结构化 D)以上三者都有 10. 在绘制DFD时,应采取()的办法。 A)自下而上 B)自顶向下逐层分解 C)先绘制中间层 D)可以从任一层开始绘制 11. 校验位不可能发现的错误是( ) A)抄写错 B)易位错 C)随机错误 D)原数据错 12. U/C矩阵用来表示( )对( )的使用和产生。 A)模块、数据 B)模块、数据项 C)过程、数据类 D)数据项、记录 13. 建立数据字典的分阶段是()。

监控管理系统概述

五、监控管理系统概述 为适应现代社会教育场所的安防需要,充分体现江山里三期小区安全保卫工作的渗透性和主动性,实现“主观努力尽到最大、客观风险降到 最低、意外情况反应最快”的全新安全保卫工作理念。将住宅小区所安全 保卫管理工作由人力密集型转向科技密集型,确保园区师生人身安全和财 产安全,有效发挥视频安防监控系统“事前防范、事后举证”的作用,整 个监控管理系统能将各个监控点数据信息与学校各个管理部门实现互联 互通,进一步提高监控的范围和力度,从而提高整个监控管理的效率和效 果。 本项目建设的监控管理系统,具备实时视频监控、录像检索回放、录像备份下载等基础功能,其中C/S客户端还具备接收和处理线路报警, 控制解码上电视墙等高级应用。 5.1监控管理系统功能、设备组成、区域划分 5.1.1 监控设备由以下部分组成 后端管理、存储设备→核心交换→通过光电设备传输→管理间楼层接入交换设备→编码器→通过开关电源加视频线缆传输→摄像头 ●前端摄像机(包括室内半球、过道枪机、室外枪机、电梯飞碟摄像机); ●弱电井汇聚编码器; ●传输链路(通过接入层交换机经光纤主干接入机房核心交换机与后端管 理、存储设备相连); ●后端录像存储服务器; ●后端监控管理平台服务器; ●后端流媒体服务器; 5.1.2 监控软件管理系统功能模块组成 功能模块: 实时监控录像回放日志管理本地配置用户管理线路报警管理 录像管理网络管理资产管理系统参数

其中实时监控、录像回放、组织资源、录像管理、传输网络管理、系统参数及本地配置较为常用,需要多熟悉操作。 监控区域划分 整个监控系统一共245个监控点,其中半球112个,枪机96个,高速球11各,电梯专用碟形半球26个。共划分为单体楼栋、外围、地下停车场、电梯四个区域,监控点位的命名都是以点位所在位置来命名的。具体点位数量及编号详 见本资料第四部分第二小节点位表。 5.2监控系统点位表见附件《四》 5.3监控管理系统结构 本监控管理系统的架构如下图所示:

管理信息系统作业2

3、试根据以下业务过程画出领料业务流程图:车间填写领料单给仓库要求领料,库长根据用料计划审批领料单,未经批准的领料单退回车间,已批准的领料单被送给仓库管理员,仓库管理员查阅库存账,若有货,通知车间领料,也就是把领料通知单发给车间,否则,将缺货通知单通知供应科。 网购的销售业务流程图(不包括退货) 图书预订系统:书店向顾客发放订单,顾客将所填订单交由系统处理,系统首先根据图书目录对订单进行检查并对合格订单进行处理,处理过程中根据顾客情况和订单数目将订单分为优先订单与正常订单两种,随时处理优先订单,定期处理正常订单。最后系统根据所处理的订单汇总,并按出版社要求发给出版社。请画出该图书预定系统的各层数据流图。 2、图书预订系统:书店向顾客发放订单,顾客将所填订单交由系统处理,系统首先根据图书目录对订单进行检查并对合格订单进行处理,处理过程中根据顾客情况和订单数目将订单分为优先订单与正常订单两种,随时处理优先订单,定期处理正常订单。最后系统根据所处理的订单汇总,并按出版社要求发给出版社。 请画出该图书预定系统的各层数据流图。 答案: P F2汇总订单 F1订单 S1顾S2出 图书预订 客版社 图书预订系统顶层图

D1图书目录D3待发出订单 F1订单 P1P2P3 F2汇总订单S1顾S2出F3不合格订单检查订单处理发送订单 客版社订单 D4出版社要求 D2合格订单 图书预订系统二层图 S1顾 客D1图书目录D4出版社要求 F1订单 F3P1 订单检查P3 发送订单F2汇总订单 不合格S2出版社订单 D2合格订单 P2.1 数目统计P2.3 随时处理 D5订单数目

P2.2 订单分类P2.4 定期处理 图书预订系统三层图

管理信息系统课后习题及参考答案

第1章 1.什么是信息,什么是数据?简述二者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2.什么是信息循环? 3.简述信息的层次和信息的类型及主要特性。 4.简述管理信息的特点。 6.简述信息系统的定义。 7.什么是管理信息系统,它有什么特点? 第2章 1.建设管理信息系统方法应包含的内容主要有哪些? 2.简述管理信息系统的生命周期。 3.结构化方法的基本思想是什么? 4.什么是结构化生命周期法? 5.什么是快速原型法? 6.简述在系统分析阶段使用原型法的开发过程。 7.试述本教材为什么选择结构化生命周期法作为重点讲述内容。 8.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方式有哪些? 第3章 1.试述系统规划的主要目标和任务。 2.试述系统规划工作的主要特点和关键问题。 3.什么是管理信息系统开发中的系统分析?其主要目标和活动内容有哪些?系统分析工作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4.初步调查的内容主要有哪些? 5.可行性研究的目的是什么?

6.可行性研究主要从哪几个方面去考察?简述其内容。 第4章 1.简述需求分析中现行系统调查、新系统逻辑方案的提出等活动的详细内容、关键问题、主要成果及其描述方法。 2.为什么数据流图要分层? 3.简述分层数据流图的组成与基本符号以及绘制步骤。 4.简述数据词典在需求分析中的作用和编写数据词典的基本要求。 5.什么是基本加工?描述表达基本加工逻辑功能的结构化工具有那些?特点是什么? 6.某银行发放贷款原则如下: (1)对于贷款未超过限额的客户,允许立即贷款; (2)对于贷款已超过限额的客户,若过去还款记录好且本次贷款额在2万元以下,可作出贷款安排,否则拒绝贷款。 请用结构化语言、决策表来描述该原则。 7.依据如下决策表,画出决策树。 信件收费决策表 8.下面是对银行取款活动的描述: 储户携带存折前去银行,把存折和填好的取款单一并交给银行工作人员检验。工作人员需核对帐目,发现存折有效性问题、取款单填写问题或是存折、帐

ISO27001信息监控系统管理规定

ISO27001信息监控系统管理规定 1 目的 为加强IT内部安全防范,确保监控系统管理的安全性、保密性、规范性。 2 范围 本程序适用于对IT监控系统的使用、维护及管理特制定此程序。 3 相关文件 《备份中心管理规定》 4 职责 4.1 网络管理员负责对监控系统的日常管理,包括监控录像的监视,监控系统的日常维护。 4.2 值班人员负责对监控系统的运行情况进行检查。 5 程序 5.1 监控系统运行时间 中心机房内视频监控系统、电子门禁系统、消防报警系统、应急照明、配电等设施必须保证24小时正常运行。 5.2 监控系统的维护 5.2.1 监控系统由网络管理员每天负责检查与维护。

5.3 监控系统范围 5.3.1 IT信息科技部核心办公区及非核心办公区都处于监控状态。 5.4 监控系统异常情况的处理 5.4.1 当值班人员发现监控系统监测到可疑事件时需进行现场确认,确认完毕后进行事件记录《事件事故记录单》。 5.4.2 当值班人员发现监控系统检测到外来人员离开授权工作区域随意乱走时,应加以拦阻并进行记录《事件事故记录单》。 5.4.3 监控系统某监控摄像头发生异常,当发生摄像头故障时由值班人员联系监控系统服务商进行更换或维修,更换或维修期间由保安代替监控站在监控损坏的区域内维持秩序并监控可疑情况。更换或维修完成后由服务商提供《维修记录单》。 5.4.4 监控系统故障由值班人员联系监控系统服务商对其进行更换或维修,维修期间由保安看守各出入口并对来访人员进行登记。 5.4.5 当监控区域扩充需增加监控摄像头时,由综合管理员联系监控系统服务厂商对监控设备进行添加,添加设备期间由保安严格把守各出入口并对来访人员进行登记。 5.5 监控系统管控 5.5.1 监控系统由运行监控机房值班人员进行管理,每天对监控系统的监控活动进行检查并协调监控系统的工作,协调监控系统资源利用率。 5.5.2 监控系统的数据备份,监控系统应定期(每周)对其监控数据进行备份,备份操作由综合管理员负责,备份完成后填写《监控系统数据备份实施记录》。 5.5.3 监控系统数据恢复,当监控系统出现故障数据无法浏览时,由综合管理员取得备份数据并联系监控系统服务商,对监控系统数据进行恢复,恢复完成后形成《数据备份恢复记录》。 5.5.4 监控系统数据查询,当出现信息安全事故、银监会检查等特殊情况需对监控数据进行查询时,由IT信息科技部总经理审批《监控系统数据查询审批单》,

基坑监测信息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基坑监测信息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和城市建设现代化的不断提高,高层建筑将越来越多,同时为了满足各种使用功能的需要,建造地下室也将越来越多,随之而来的便是深大基坑的开挖与支护问题,尤其在软土地基中深基坑开挖支护工程的设计与施工,给岩土工程师提出了许多问题和挑战。本文主要就是针对基坑监测信息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来进行分析。 关键词:基坑监测;信息管理系统;设计 引言 基坑变形监测通过对实测数据进行处理,评价基坑当前的安全状况,对变形趋势作出分析,用于指导施土,是基坑工程质量保证的基本要素之一。基坑监测信息系统以工程化管理的思想对所获取的监测信息进行管理,可以为基坑工程的信息施工提供快速、准确、形象、直观的监测数据及分析与预测成果,能够较好地满足基坑监测数据快速处理、反馈的需要。 1、概述 基坑工程变形监测是岩土工程信息化施工不可或缺的重要措施之一,其工作贯穿于基坑工程和地下工程设施施工的全过程。其监测项目主要有:围护墙(边坡)顶部水平位移、围护墙(边坡)顶部竖向位移、深层水平位移、立柱竖向位移、支撑内力、地下水位、周边地表竖向位移、周边建筑和地表的裂缝、周边管线变形以及周边建筑的竖向位移、水平位移、倾斜等。为了及时准确地掌握基坑工程的变形情况和了解监测目标当前的安全状态,需对每个监测项目由专人进行周期性的观测。 现场监测的目的是及时掌握基坑支护结构和相邻环境的变形和受力特征,并预测下一步的发展趋势。而目前现场监测人员的水平往往参差不齐,对数据的敏感性也存在差异,现场监测模式大多仍停留在“测点埋设-数据监测-数据简单处理—报表提交“的阶段,面对大量的监测信息,监测人员很少对所获得的信息数据及其变化规律进行总结分析,并预测下一步发展趋势及指导施工。数据处理方法也多由人工完成,处理效率低、反馈成果不及时、缺乏分析深度,影响工程决策的效率,且原数据、报表、日志等以简单的word或excel形式进行保存,不利于日后进行快速查询和分析。因此结合工程经验,从工程应用的角度出发,构建以数据库为基础的,集信息管理、报表输出、数据分析与预测为一体的基坑监测信息管理系统是十分必要和迫切的。 2、系统设计 针对变形监测工程中的信息管理需求,分析变形监测的原理和数据处理、分析方法,抽象为变形监测信息管理的概念模型,以GIS为基础,将变形监测数据处理、变形分析等方法融合于信息管理系统中,设计变形监测数据管理系统平

管理信息系统理论与应用简答题

High Priority Items(优先项目):I、II、IX、XII、XII Middle Priority Items:III、IV、V、X、XIV https://www.doczj.com/doc/0516295182.html,rmation Systems in Global Business Today 2. Why are information systems so essential for running and managing a business today? Information systems are a foundation for conducting business today. In many industries, survival and the ability to achieve strategic business goals are difficult without extensive use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Businesses today use information systems to achieve six major objectives: operational excellence; new products, services, and business models; customer/supplier intimacy; improved decision making; competitive advantage; and day-to-day survival. 3. What exactly is an information system? How does it work? What are its management, organization, and technology components? From a technical perspective, an information system collects, stores, and disseminates information from an organization’s environment and internal operations to support organizational functions and decision making, communication, coordination, control, analysis, and visualization. Information systems transform raw data into useful information through three basic activities: input, processing, and output. From a business perspective, an information system provides a solution to a problem or challenge facing a firm and represents a combination of management, organization, and technology elements. The management dimension of information systems involves issues such as leadership, strategy, and management behavior. The technology dimension consists of computer hardware, software, data management technology, and networking/tele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 (including the Internet). The organization dimension of information systems involves issues such as the organization’s hierarchy, functional specialties, business processes, culture, and political interest groups. II.Global E-business and Collaboration 2. How do systems serve the different management groups in a business? Systems serving operational management are transaction processing systems (TPS), such as payroll or order processing, that track the flow of the daily routine transactions necessary to conduct business. 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s (MIS) produce reports serving middle management by condensing information from TPS, and these are not highly analytical. Decision-support systems (DSS) support management decisions that are unique and rapidly changing using advanced analytical models. All of these types of systems provide business intelligence that helps managers and enterprise employees make more informed decisions. These systems for business intelligence serve multiple levels of management, and include executive support systems (ESS) for senior management that provide data in the form of graphs, charts, and dashboards delivered via portals using many sources of internal and external information.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