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义和团运动的起因

义和团运动的起因

义和团运动的起因

义和团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具有重要影响的爱国运动,发生于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的中国。这场运动的起因可以追溯到中国当时的

政治、经济和社会状况。

一、外国侵略与不平等条约的签订

19世纪中叶,中国遭遇了一系列的外国侵略,包括鸦片战争、第二

次鸦片战争等。这些战争导致了中国的领土丧失和财政困境。同时,

西方列强强迫中国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削弱了中国的主权和独立。这种外国侵略和不平等条约的签订引起了广大中国人民的极大愤慨,为义和团运动的兴起奠定了基础。

二、政治腐败导致民众不满

当时的清朝政府腐败不堪,官员贪污受贿,无视民众的利益,导致

百姓生活困苦,社会不稳定。政府对境外侵略的无力回应以及对官员

腐败行为的默许使得民众对清朝政府的不满情绪积聚。义和团运动成

为了一种反抗不满的表达方式。

三、传统乡村社会的变革与焦虑

在清朝末年,中国乡村社会正经历着巨大的变革。农村经济的衰落、土地流失等问题使得农民生活愈发艰难。同时,乡村地区的机构废土

地被西方势力侵占,让大量农民失去了生计。这种乡村社会的变革和

农民的焦虑状态为义和团运动提供了参与者和支持者。

四、大规模灾荒引发民众不满情绪

在清朝末年,中国发生了大规模的灾荒,包括黄河、长江等流域的洪涝灾害等。庄稼被毁,人们饥寒交迫。然而,政府并未采取有效的救灾措施,使得民众对政府的失望和愤怒达到了顶点。义和团运动成为了民众反抗灾荒和政府无能的一种表达方式。

综上所述,义和团运动的起因包括外国侵略与不平等条约签订、政治腐败导致民众不满、传统乡村社会的变革与焦虑,以及大规模灾荒引发的民众不满情绪。这些原因共同激发了中国人民的爱国精神和反抗意识,促使他们积极参与到义和团运动中,为中国的民族独立和尊严而奋斗。义和团运动不仅仅是一场反对外国侵略的运动,更是中国社会各界对不公平和不正义的声音和反抗。这场运动对中国近代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也成为后来中国革命和民族运动的一个重要先导。

义和团运动的起因

义和团运动的起因 义和团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具有重要影响的爱国运动,发生于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的中国。这场运动的起因可以追溯到中国当时的 政治、经济和社会状况。 一、外国侵略与不平等条约的签订 19世纪中叶,中国遭遇了一系列的外国侵略,包括鸦片战争、第二 次鸦片战争等。这些战争导致了中国的领土丧失和财政困境。同时, 西方列强强迫中国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削弱了中国的主权和独立。这种外国侵略和不平等条约的签订引起了广大中国人民的极大愤慨,为义和团运动的兴起奠定了基础。 二、政治腐败导致民众不满 当时的清朝政府腐败不堪,官员贪污受贿,无视民众的利益,导致 百姓生活困苦,社会不稳定。政府对境外侵略的无力回应以及对官员 腐败行为的默许使得民众对清朝政府的不满情绪积聚。义和团运动成 为了一种反抗不满的表达方式。 三、传统乡村社会的变革与焦虑 在清朝末年,中国乡村社会正经历着巨大的变革。农村经济的衰落、土地流失等问题使得农民生活愈发艰难。同时,乡村地区的机构废土 地被西方势力侵占,让大量农民失去了生计。这种乡村社会的变革和 农民的焦虑状态为义和团运动提供了参与者和支持者。

四、大规模灾荒引发民众不满情绪 在清朝末年,中国发生了大规模的灾荒,包括黄河、长江等流域的洪涝灾害等。庄稼被毁,人们饥寒交迫。然而,政府并未采取有效的救灾措施,使得民众对政府的失望和愤怒达到了顶点。义和团运动成为了民众反抗灾荒和政府无能的一种表达方式。 综上所述,义和团运动的起因包括外国侵略与不平等条约签订、政治腐败导致民众不满、传统乡村社会的变革与焦虑,以及大规模灾荒引发的民众不满情绪。这些原因共同激发了中国人民的爱国精神和反抗意识,促使他们积极参与到义和团运动中,为中国的民族独立和尊严而奋斗。义和团运动不仅仅是一场反对外国侵略的运动,更是中国社会各界对不公平和不正义的声音和反抗。这场运动对中国近代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也成为后来中国革命和民族运动的一个重要先导。

初中八年级历史上册复习提纲梳理

初中八年级历史上册复习提纲梳理 初中八年级历史上册复习提纲1 第一单元侵略与反抗→落後就要挨打發展才是硬道理 第1课中英鸦片战争(1840—1842年) (1)根本原因:英国为了打开中国市场,掠夺原料,倾销商品。 (2)导火线(直接原因):1839年林则徐领导的虎门销烟运动,沉重打击了英国侵略者。 (3)虎门销烟的意义:是中国人民禁烟斗争的伟大胜利,显示了中华民族反对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 (4)主要经过:1840年6月,英国挑起战争。1842年8月,英舰开抵南京江面,清政府被迫求和签订《南京条约》。 (5)中英《南京条约》——中国近代第一个不平等条约 主要内容: ①割地——割香港岛给英国②赔款——2100万银元 ③通商——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 ④协税——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 (6)影响: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 第2课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1860年) (1)根本原因:西方列强不满足既得利益,企图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 (2)参战国家:英法联军为主凶,美俄两国为帮凶。 (3)主要经过:1856年10月英法发动,1860年,英法军队进攻北京,火烧圆明园,俄国趁火打劫,共割占了中国领土150多万平方公里。(詳情參照P8表格P9地圖) (4)影响:进一步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程度。 ..... (5)1851—1864年的太平天国运动是一场反封建反侵略的农-动。 领导人:洪秀全起义地点:广西桂平金田村

军队;太平军政权名称;太平天国定都:南京改名天京 (6)在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中外反动势力勾结起来,成立了“洋枪队”,1862年,太平军在慈溪战斗中,击毙了洋枪队头目华尔。 第3课收复新疆为了粉碎英俄利用阿古柏分裂新疆的阴谋,清政府1875年任命左宗棠为钦差大臣进军新疆,左宗棠采取“先北后南,缓进急战”的策略,收复了除沙俄强占的伊犁地区以外的新疆全部领土。1884年,清政府在新疆设立行省。 .. 第4课甲午中日战争(1894—1895年) (1)起因:日本为实现征服朝鲜,侵略中国,称霸世界的梦想。 (2)经过:黄海战役中:邓世昌英勇抗敌,以身殉国 辽东战役中:日军旅顺大屠杀 威海卫战役:北洋舰队全军覆没 1895年4月,李鸿章与日本首相伊藤博文签订了《马关条约》,战争结束。 (3)《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 ①割地——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②赔款——2亿两白银 ③增辟通商口岸④设厂——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设厂 (4)影响:《马关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 第5课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900—1901年) (1)起因:从1898年起,义和团掀起了一场反帝爱国运动,威胁到列强在华利益。 .... (2)经过:1900年由西摩尔率八国联军入侵,攻占天津,随后攻陷北京,慈禧太后带领光绪帝仓皇出逃,1901年,清政府被迫签订《辛丑条约》。 (3)《辛丑条约》的主要内容 ①经济—赔款白银4.5亿两②政治—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 ③外交—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 ④军事—清政府拆毁大沽炮台,允许列强派兵驻扎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 (4)影响:《辛丑条约》的签订,使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

义和团运动中的革命意义与启示

义和团运动中的革命意义与启示 义和团运动是中国近现代史上重要的一段历史,它的产生和发展与当时的国内外局势、社会经济状况、民间信仰等紧密相连。义和团运动的革命意义和启示,不仅关注历史本身,更是对我们现代社会的启发和借鉴。因此,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义和团运动的革命意义和启示。 一、义和团运动的背景和起因 义和团运动开始于1899年,是一场执政的清政府与外国列强 之间的斗争。当时,“九国联军”占领北京、凌辱国人,使得中国民众对列强入侵的愤慨不已。此时,“义和团”则应运而生,其主要目的即是要挤出列强的势力,保卫国家主权。 此外,义和团运动还有其他背景,如民间信仰的影响、社会经济变迁、人口增长等,所有这些原因加在一起,成为了义和团运动的土壤。 二、义和团运动的意义 1. 挑战列强霸权 义和团的发起是一种反抗外来霸权的呼声,它追求中国自主的国家发展道路。尽管在当时这场运动被视为是民粹主义的表现,但它表达出的渴望自尊、自强的情感已被中国人民记取数十年。 2. 唤醒民众的民族意识

义和团运动成功地唤醒了民众的民族意识,提高了中国人的国家自豪感。义和团运动为中国人民展示了国家危机的现实,并证明了每个中国人都是可能成为国家自豪感的拥有者。 3. 促进了中国的团结 义和团运动已成为中国近现代史上的宏大事件之一,正是它的发生,让全民族意识深刻开花。义和团运动以中华民族人民之间的互助团结为基础,表明了各地人民的团结实力,这种情感是当时中国许多其它运动缺乏的。 4. 启示中国的政治变革 义和团运动对民众政治参与的启示对于现代中国很有借鉴意义。它表达了中国人对自己国家命运的渴望,追求一个更公正的社会,反抗外来干涉,是中国近现代史上的政治革新探索之一。 三、义和团运动的启示 1. 历史的教训 义和团运动时期,中国面临的问题无法单方面或者通过短期的革命解决。当时的中国还尚未意识到,多元化的发展和多元民主是发展必须的要求。需要总结义和团运动背后的历史教训,深刻认识到中国的进步和发展是一个持续不断的过程。 2. 政治参与的重要性

义和团运动与中国近现代史

义和团运动与中国近现代史 近现代中国历史上,义和团运动是一个重要的事件,对中国社会和政治产生了 深远的影响。本文将从不同的角度来探讨义和团运动对中国近现代史的意义和影响。 一、义和团运动的背景和起因 义和团运动发生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中国,当时中国正处于半殖民地半封 建社会的特殊时期。在这个时期,中国面临着来自西方列强的侵略和割地,国家的独立和领土完整受到了严重威胁。同时,中国内部也存在着社会矛盾和民族矛盾,农民的生活困苦,地主阶级的压迫加剧,社会动荡不安。 义和团运动的起因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当时中国农民纷纷加入各种秘密组织,以反抗外国侵略和地主阶级的压迫。这些组织中最有代表性的就是义和团,他们以“拥皇救国”为口号,号召农民起义,抵抗外国侵略者。 二、义和团运动的影响和意义 1. 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义和团运动在一定程度上激发了中国人民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情怀。农民群众 通过参与运动,增强了对自己命运的掌控感,同时也加深了对外国列强的仇恨。这种爱国情怀在后来的革命斗争中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2. 对中国政治的影响 义和团运动对清朝政府的影响是深远的。运动中的农民起义迫使清朝政府采取 措施来保护国家利益,但同时也暴露了清朝政府的腐败和无能。这加速了清朝的衰败和倒台,为中国的政治变革创造了条件。 3. 对中国近代化的影响

义和团运动的失败使中国人民认识到单纯的农民起义无法解决中国的问题,必 须进行全面的社会变革。这为后来的辛亥革命和中国近代化的进程奠定了基础。同时,义和团运动也引发了一系列反思,促使中国人民开始思考如何摆脱落后和依赖的局面,加强自主发展。 4. 对国际社会的影响 义和团运动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特别是西方列强。这使得他们更加重 视中国的问题,加强了对中国的控制和干涉。同时,义和团运动也引发了国际社会对中国的批评,使中国的形象受到了一定的损害。 三、对义和团运动的评价 义和团运动作为中国近现代史上的重要事件,其评价是复杂而多样的。一方面,义和团运动是中国农民反抗外来侵略和封建压迫的一次伟大斗争,具有积极意义。另一方面,义和团运动也存在一些问题,比如他们的行动中伤及了一些外国传教士和商人,给中国带来了一定的国际压力。 综上所述,义和团运动对中国近现代史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和意义。它激发了中 国人民的爱国情怀,促进了中国社会和政治的变革,同时也引发了国际社会对中国的关注和干涉。对于我们来说,了解和研究义和团运动的历史,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认识和理解中国的近现代史,为我们的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发展提供借鉴和启示。

义和团运动的历史与影响

义和团运动的历史与影响 义和团运动是中国近现代史上发生的一场社会运动,自 19 世纪末到 20 世纪初,期间持续发展了三年。这场运动由中国农民在清朝晚期发动,目的是反对外来帝国主义侵略和地方官员的不作为,是一场反抗和抗争的民族斗争。 一、义和团运动的起因 义和团运动的起因主要是中国社会经济政治的矛盾与不平等以及西方列强的侵 略和掠夺。自鸦片战争以来,外国列强在中国开设租界,强制进入中国市场、占领中国港口并掌控中国国内生产资源。这些行为导致了中国社会的不满和反抗情绪。 在官员的懈怠和无作为的背景下,大批农民起义如雨后春笋般蔓延,其中以义 和团运动最为著名。义和团运动的爆发源于河北省,当时一些绿林好汉组成了义和团组织,杀害外国传教士和盗取其财产。然后,这些义和团组织扩散到全国各地,最终形成了一个庞大、分散的运动群体。 二、义和团运动的历史及过程 义和团运动主要发生在清朝升平年间(1900-1901年),从北京爆发,逐渐扩 展到湖南、河南、河北等省份,最终影响到全国各地。 运动爆发后,团员们穿着鲜红的衣服,背上“甲子勋章”,以此来保护自己不受 外国人的攻击,还进行了一系列“降鬼神”和“方圆共草”的仪式。他们对外国传教士、商人和传教站加以攻击和高压,并声称可以祈福和保护人民生活。 同期,清朝政府神机妙算李鸿章迫于列强的压力,与列强签署了《辛丑条约》。这个条约剥夺了中国的主权和自由,导致义和团运动的爆发和愈演愈烈。 在义和团运动高潮期间,清朝政府想用自己的军队平息这场动荡,但事实证明,政府军队的训练和武器装备都远远不如外国军队,民众的抵抗也没有得到清朝政府的支持。

三、义和团运动的影响 义和团运动对中国后来的政治、社会和文化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以下是几个方 面的具体影响。 1. 改变了中国封建统治的政治面貌。义和团运动对中国的封建统治和政治体系 造成了极大的冲击。九省联军战争的失败激发了中国各地的起义和反抗情绪,为辛亥革命的爆发打下了基础。 2. 促进了中国现代思想的发展。义和团运动让中国人开始重新思考自己的国家 和民族的未来,为近代思想的发展打下了基础。同时,由于西方列强的肆意侵略和压迫,支持民族复兴和现代化的思潮成为主流。 3. 彰显了中国人的民族精神。义和团运动是中国农民反外夷的爆发,表明了中 国人民对外来入侵和侵略的强烈反对,展现了强烈的民族精神。 4. 带来了外国对中国的新一轮压迫。义和团运动的爆发让列强感到中国不是一 个受控制的国家,于是列强在“围猎”中互相勾结,再一次控制了中国的经济和文化资源。 总之,义和团运动是中国历史上一次深刻的民族斗争和反外夷运动,丰富和拓 展了中国的文化和历史,对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和民族复兴产生了深刻而持久的影响。

义和团运动对中外关系的影响及启示

义和团运动对中外关系的影响及启示 义和团运动,又称“义兵运动”,是19世纪末中国人民的一场 反帝爱国运动。此次运动起因于外国成功用枪口打开中国的历史局面,清朝政府没有反应,而民间则激起了反抗情绪,形成“杀洋人、灭基督”的口号。这场运动对于中外关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文将会从以下方面进行探讨。 一、影响中外关系的转折点 义和团运动可以说是中外关系的一个重要转折点。此前,中国被认为是一个昏庸弱国,西方列强借此在中国建设租界和分割势力范围。而义和团运动的发生,虽然没有改变当时列强对中国的实际控制区域,但它让世界看到了一个.“觉醒”的中国, 一个在一夜间获得了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的中国。在此后的时间里,很多旅外的学子回国参加了变法,甚至转型革命,通过新思维和新技术的引进,中国逐渐脱离了封闭状态,接触世界,学习外国的先进技术与文化。 二、对中外文化交流的启示 义和团运动让中国民间的全面反抗掀起了一股拒绝外来势力的浪潮。与此同时,它也给中外文化交流带来了启示。在这之前,中国文化一直是封闭的,严格遵从传统的价值和方式。外国文化进入后,作为一种冲击,存在着直接冲突和重重困难。 但是,另一方面,安南问题上中法两国把文明奖推向世界,也让中国走出了介绍性阶段,逐渐适应世界大环境,学有所获。

西方列强把他们的文化带到中国,十九世纪末,中外之间都存在一个非常积极的文化交流时期。中國學者在厘清一系列新的文化概念之后,新的洗礼放慢了儒家思想的对外扩张速度。对比之下,现在的中国对与国别的文化交流上已经比原来快了许多。但在这个过程中,同样的,要保持和抖擞少数减速反抗的变异文化。两者都必须有立场。保持自己的文化是与学习别国文化的进步不可分割。 三、启示中国国力崛起 义和团运动给中国的国力崛起带来了启示。19世纪末邮政、 铁路、电信等先进技术的引进,与旅外华人的返回,为当时中国的经济快速发展提供了动力。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辛亥革命爆发,不久后孙中山就担任临时大总统便成为中国大陆上首任民主政府的元首。 今时今日,当我们回首历史,民族团结的力量和国家的进步有一种不可分之感。而要想小康不小康,必须有继承创新和大奋斗的精神。正是在这种精神的推动下,中国现在走在欣欣向荣、繁荣富强、美丽中国之路上。 四、加强国际合作与文化普及 义和团运动提醒我们,虽然外来文化可以极大地拓展中国的自然和文化视野,但中国文化必须继承和创新。我们必须学会从国际主流文化中保持双向交流,更新古老概念的方法,以及不断更新文化财富。

外国侵略与民族抵抗义和团运动

外国侵略与民族抵抗义和团运动在历史的长河中,中华民族曾多次遭受外国侵略。其中,义和团运 动是中国人民为反抗侵略而进行的一次重要斗争。本文将从义和团运 动的起因、发展和影响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义和团运动的起因 义和团运动的起因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中国。当时, 中国内忧外患,国家逐渐失去独立和主权。中国社会普遍存在着民不 聊生的现象,穷苦百姓生活困苦,社会秩序混乱。与此同时,列强列 国强权政策威胁中国的独立与自由。 二、义和团运动的发展 1.义和团的兴起 义和团最早出现在河北地区,由信奉拳术和传统宗教信仰的民众组成。他们发动群众,以“扶清灭洋”的口号进行抵抗,试图推翻清朝政权,驱逐外国势力。 2.义和团运动的扩散 义和团运动很快传播到全国各地,并形成一股浩大的民族抵抗力量。许多地方的农民、工人和学生等纷纷加入到义和团的队伍中。他们通 过暴力手段袭击外国侵略者和与之勾结的中国人。 3.义和团运动的高潮与失败

义和团运动的高潮出现在1900年,当时义和团成为了清朝政府的亲朋力量。然而,义和团运动最终以失败告终。联军入侵北京,击溃了义和团的抵抗。同时,清政府迫于国际压力,与列强签订了不平等的《辛丑条约》,使中国陷入更深的危机。 三、义和团运动的影响 1.民族觉醒与意识形态的转变 义和团运动是中国民族觉醒的重要里程碑。通过参与运动,中国民众逐渐认识到国家的危机与自身的困境,产生了强烈的民族责任感。同时,这次运动也促使人们开始对传统观念进行反思,引发了对现代化的思考。 2.对外国列强的影响 义和团运动的爆发对外国列强产生了一定的震慑作用。虽然最终失败,但是运动展现了中国人民的自强意识和反抗意志,彰显了中国人民不畏强暴的精神。 3.改革与开放的推动 义和团运动的失败让中国政府和知识分子意识到,传统封闭与保守的观念已不能满足社会的需求。这次运动加速了思想观念的变革,推动了后来的“戊戌变法”运动,对中国的现代化进程起到了积极作用。 总结起来,义和团运动是中国人民为反抗外国侵略而进行的一次重要斗争。它使中国民众觉醒,推动了思想观念的变革,对中国的现代

2016高考历史复习知识点:义和团运动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2016高考历史复习知识点:义和团运动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义和团运动粉碎了列强瓜分中国的侵略计划。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收集整理的2016高考历史《义和团运动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复习知识点,相信这些文字对你会有所帮助的。 2016高考历史复习知识点:义和团运动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一、义和团运动的兴起 1、义和团运动在山东兴起的原因 (1)甲午中日战争期间,帝国主义侵略势力深入山东,外国传教士凭借不平等条约的庇护,其活动远远超出正常宗教活动的范围,他们实际上成为深入中国民间的帝国主义侵略势力的代表。教会势力与地方封建势力往往相互勾结,相互包庇,欺压人民,进一步激化了社会矛盾。 (2)德国占领胶州湾进一步刺激了山东民众。 (3)中国人民的反洋教斗争,实质上是自发的反侵略斗争。山东反洋教斗争汹涌澎湃,并最终由冠县起义揭开了义和团反帝爱国运动的序幕。 2、序幕:1898年秋,赵三多领导山东冠县义和拳攻打教堂。(特点――没统一组织领导。) 3、“扶清灭洋”口号的提出:具有爱国性质,反映了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成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扶清有利于争取官军,但容易让群众放松对清政府的警惕。灭洋能够动员群众,但是带有笼统的排外性质。 二、义务团运动的发展 袁世凯镇压义和团(1899年底)——义和团发展到京津地区(1900年春)——慈禧太后改行“招抚”政策(企图控制、利用)——义和团运动的高潮(慈禧太后先是“默许”,既而承认义和团,并命载勋和刚毅统率义和团,对外宣战。这是义和团运动能够发展壮大,达到高峰的

客观原因)——义和团进攻西什库教堂和东交民巷使馆区。 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及其暴行 1、八国联军侵略中国——联军首领:先是英国人西摩尔,后是德国人瓦德西。目的: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是列强为实现它们瓜分中国的侵略计划,联合发动的一场空前野蛮、残酷的暴行。 2、义和团抗击八国联军的战斗:廊坊、杨村阻击战;天津保卫战、聂士成阵亡,侵略军成立都统衙门;义和团在北京的战斗,侵略军成立联军司令部,实行分区占领。 3、义和团运动的失败:慈禧太后携光绪帝和亲信大臣逃跑途中,命令清军“铲除”义和团,在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剿杀下,义和团运动失败。清政府对义和团运动态度的变化,反映出维护地主阶级封建统治的反动本质。 4、义和团运动的作用:粉碎了列强瓜分中国的侵略计划。 四、《辛丑条约》的签订(1901年)及其影响 1、主要内容:赔款4.5亿两,分39年还清,本息共计9.8亿两;划定东交民巷为使馆界,界内不许中国人居住,由各国派兵保护;拆除北京至大沽的炮台,准许各国派军驻守北京至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惩办义和团运动中参加反帝斗争的官吏,永远禁止中国人民成立或加入反帝性质的组织,对反帝运动镇压不力的官吏,“即行革职,永不叙用”;改衙门为外务部,位居六部之上;修订商约。 2、影响:巨额赔款,使中国和中国人民更加贫困;在北京设立“使馆界”,由各国派兵保护,清政府完全处于列强的控制之下,成为“洋人的朝廷”;改衙门为外务部,位居六部之上,便于清政府按照外国侵略者的旨意推行卖国政策;永远禁止中国人民成立或加入反帝性质的组织,束缚住中国人民的手脚,便于列强任意宰割欺凌;修订商约,便于帝国主义扩大对我国的经济侵略。总之,《辛丑条约》签订以后,清政府完全成了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从此,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统治秩序最终确立,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完全形成了(根

浅析义和团运动的失败原因

浅析义和团运动与启迪 义和团,起山东,不到三月遍地红。轰轰烈烈的义和团运动,在起义之初,得到了各界民众的响应,声势浩大,成果喜人。但是,没过多久,义和团运动像一个婴儿被扼杀在摇篮中。这场运动,是在爱国旗帜下掀起的,给中国带来了严重的后果和影响,给中国人民留下了深刻的印记。在运动已经发生了一个世纪后的今天,思考义和团运动带来了的价值和影响,义和团失败的原因又是什么?这些都是我们需要思考的问题。 一、运动概述 义和团运动是在19世纪末由义和团发动,主要发生在华北地区,中国社会各个阶层广泛参与的爱国运动。因清廷与外国侵略军的联合绞杀,义和团最后失败。这次事件造成了很大的影响。中国史学家又把这次事件称为“庚子国变”或“八国联军之役”,也有人贬称其为“拳乱”。部分西方国家也使用“拳乱”的名称(Boxer Rebellion)。日本则有人称为“北清事变”。 二浅析义和团运动 义和团运动的发生,从本质上说来,既不是如近年来某些研究者所说,“是落后的中国封建文化反对进步的西方文化而造成的”;也不是如另一些研究者所说,是由于封建顽固派为了“拯救濒于败亡的专制制度”,对农民群众进行煽动并把他们“引入了政治纷争的中心”的结果。事实上,这是在一个特定的历史时期,一些特定的社会阶级和阶层,根据自己所构思的救亡方案进行的一次自发而又英勇无畏的救亡实践。自从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随着外国资本主义侵略的步步加紧和加深,中国社会的各个阶级和各种政治势力,曾经先后提出过各式各样的救亡方案,力求抵御侵略,争取国家的独立和富强。中日甲午战争以后,形势发生了更加深刻的变化。一方面,已经进入帝国主义的列强更加疯狂地掠夺中国,造成了瓜分中国的态势,如康有为当时所描写的:“自东师辱后,泰西蔑视,以野蛮待我,以愚顽鄙我。三年来泰西专以分中国为说,报章论议,公托义声,其分割之图,传遍大地,擘画详明,绝无隐讳。”另一方面,北洋海军的覆灭,马关条约的屈辱,也剌激了人们的觉醒,促进了爱国主义的昂扬,如梁启超所形容的:“自中东一役,我师败绩,割地赔款,创巨痛深,于是慷慨爱国之士渐起,谋保国之策者,所在多有”。正是在这样一个历史紧要关头,在世纪之交的中国社会上,基本同时而略有先后地出现了三个救亡方案。这就是:以康、梁为代表的资产阶级维新派变法改革的方案;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民主派反清革命的方案;以义和团为代表的农民为主体的下层群众武装反帝的方案。三个方案,无不带有自己所处的时代和阶级的印痕,也各有其长处和不足。在一些重要问题上,三个方案的主张甚至是针锋相对、水火不容的。但无论如何,这些方案的出发点都在于拯救中华民族的危亡,则是一致的;这些方案实践的结果,都曾在不同的侧面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前进产生过积极的作用和影响。它们都是中国人民走向新的更高形式斗争的一个必经的阶梯。有人批评说,一味地指责帝国主义的侵略,肯定义和团运动的爱国正义性质,是“停留在”“感情宣泄上”而“淡化了”“研究的理性色彩”。我们倒以为恰恰相反,只有把义和团的活动实事求是地看作是救亡方案与救亡实践之一种,才能摆脱那种视群众为“愚氓”的“感情”偏见,比较“理性”地即比较客观地去分析研究这个运动的主流和支流,优点与弱点,从而得出较为符合历史真实的认识。义和团的成分极为复杂,既有贫苦农民、手工业者、城市贫民、小商贩和运输工人等下层人民,也有部分官军、富绅甚至王公贵族,后期也混杂进了不少流氓无赖,“上自王公卿相,下至娼优隶卒,几乎无人不团”使得义和团的组织极为松散,不利于集中力量打击敌人。义和团运动的发动者和参加者,不论在精神上还是在物质上,都缺乏先进的武器。指导他们行动的是掺杂着浓厚迷信色彩的朴素的爱国主义思想;而手中执持着用来对抗洋枪大炮的不过是原始的大刀长矛。这样的运动无法避免悲惨失败的命运。 但十分重要的一点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敢于拿起原始武器去对抗帝国主义的无孔不入的野蛮侵略,这件事的本身就是一个了不起的壮举。中外历史上一切被压迫和被损害的群众,从来不是在已经完全具备了压倒反动势力的实力和必胜的把握后才开始抗争的,他们只能在经历不断的失败中提高自己的觉悟,扩大自己的队伍,增强自己的力量,从而最终战胜反动势力。 当义和团运动正在进行的过程中,社会舆论就相当普遍地肯定了它的起因正在于帝国主义的侵略。有一个上谕谈到,鸦片战争以来,列强“欺凌我国家,侵占我土地,蹂躏我民人,勒索我财物,朝廷稍加迁就,彼等负其凶横,日甚一日,无所不至,小则欺压平民,大则侮慢神圣。我国赤子仇怨郁结,人人欲得而甘心”。这正是义和团兴起的由来。有的封建官僚也说,“外洋欺侮中国,据我土地,夺我利权,干预我政事,且或

高中高一历史教案义和团运动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高中高一历史教案 - 义和团运动和八国联军 侵华战争 一、课程背景 义和团运动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是中国近代史上的重要事件,它们影响了当时的国内和国际形势。教师们需要将这些历史事件讲述给学生,以帮助他们更好地了解中国的发展历程和国际关系。 二、教学目标 本教案的教学目标包括: 1.了解义和团运动的起因、背景和发展过程; 2.了解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原因、过程和结局; 3.掌握熟悉的历史概念和名词,如义和团、八国联军、 帝国主义、庚子赔款等; 4.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如分析事件的成因、影 响和发展。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义和团运动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事件 过程,以及它们对当时国内和国际形势的影响。 2.教学难点:帮助学生理解当时的国际形势,如列强 间的竞争和中国的处境;同时,帮助学生学会如何分析历 史事件和提出问题。

第一节课:义和团运动 1.教师介绍义和团运动的起因:晚清时期,中国的内 外环境形势非常困难;同一时期,一些农民组成了“义和团”,参与抵御外来侵略。 2.教师讲述义和团人数的多少和教派的特点;以及义 和团对外来侵略的态度及行动方式。 3.教师引导学生分析义和团运动的影响和意义,如它 对清朝政府的影响、国际社会的反应、以及当时列强对中 国的态度。 第二节课: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1.教师介绍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起因:义和团运动引 起列强的警惕,引发了一系列国际事件,最终导致八国联 军的入侵。 2.教师讲述八国联军的组成、侵华的地点和时间、以 及战争的过程。 3.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影响和意义,如它对中国的军事和政治影响,以及中国的民族意识和历 史意识。 第三节课:题目分析和讨论 1.教师提供一个问题或主题,如“义和团运动和八国 联军侵华战争之间的关系”,引导学生分析讨论。 2.学生参与讨论,提出各自的观点和理由,互相交流 和讨论,理解不同观点和思考方式。 3.教师对学生的讨论进行总结和引导,帮助学生掌握 历史分析的方法和技巧。

高中历史之教学教研认识历史真相的途径—读《历史三调:作为事件、经历和神话的义和团》素材

认识历史真相的途径 ——读《历史三调:作为事件、经历和神话的义和团》内容摘要:本文借鉴美国学者柯文《历史三调:作为事件、经历和神话的义和团》一书关于历史撰述的方法论启示,主张历史教学要重视史实真相的重塑过程和相关历史学理论与方法的渗透,提高历史教学的实证性。 关键词:历史真相认识途径 以史导论的前提是了解历史真相。正确的历史结论必须建立在全面把握史实的基础上。因此,历史教师首先要搞清“教什么”的问题。否则即使运用先进的教学方式也是在误人子弟。但是要弄清历史真相是何等困难。严格地说,历史并无所谓“本来的面貌”,而只有人们所理解的面貌。1因为历史事实本身是不会说话的。说话的乃是掌握着所谓史实的人,即历史学家。但历史学家并不等于史实本身,而只是所谓的史实的阐述者。我们对历史的知识和认识是通过史家的炮制,再又通过我们自己思想的折射而形成的。因此,历史认识的过程充满了主观色彩和断章取义。如何让历史教学更具有实证精神?近读美国学者柯文的《历史三调:作为事件、经历和神话的义和团》深受启发,该书的主要目的在于探讨与历史撰述有关的一系列问题,“义和团只是这项工作的“配角”。2事件、经历和神话是人们了解历史的意义、探寻并最终认识历史真相的不同途径。它们也是人们根据不同的原则塑造历史的不同途径,反映出来的是完全不同的“调子”。3如果我们对塑造历史的各种途径之特点有所了解,在教学中注意引导学生关注历史知识形成的途径,博采各种历史认识途径之长,去伪存真,那么我们的教学无疑更能彰显历史思维的过程性,促进学生对历史方法论的元认知,减少历史教学过程中常见的偏执、僵化和盲信等错误倾向,从而营造出体悟、探究和批判的历史课堂氛围。 一.如何看待历史学家的认识 历史教科书是历史学家重塑的过去。作为后来人,历史学家知道事情的结果,对整个事件有全方位的了解。与历史事件的原始参与者不同,历史学家具有宽阔的视野,即辨别历史上不同的个人的经历之间有无联系和把空间和时间跨度很大的大量零散史料组合起来写出 1何兆武:《对历史学的反思》,转引自朱本源:《历史学理论与方法》序一,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 年版,第7页。 2(美)柯文:《历史三调:作为事件、经历和神话的义和团》,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5年版,第8页。 3同上,第24页。

人民版高一历史必修一_史料解读:义和团运动

义和团运动 1.毓贤奏陈教案事 窃思东省①民教不和,实由近来教堂收纳教民,不分良莠。奸民溷入②教内,即倚教堂为护符,鱼肉良懦③,凌轹④乡邻。睚眦⑤之嫌,辄寻报复。又往往造言倾陷,或谓某人将纠众滋扰教堂,或谓某人即是大刀会⑥匪。教士不察虚实,遂开单迫令地方官指拿,地方官或照单拘拿惩责,百姓遂多不服。结怨既久,仇衅愈深,外匪乘机构煽,以报怨复仇为名,因以闹教生事。其中固难保无被诱之拳民,然亦有拳民绝不与闻者,固不能概诬拳民以闹教之名也。 近年来东省办理洋务交涉,多以迁就了事;每接彼族⑦指拿之信,大半逢迎教士,曲从其意。彼族得步进步,其气愈骄,动辄挟制,反谓虐待教民。奴才遇事斟酌,小事迁就,以顾大局。至遇彼族来信指拿之人,必饬地方官先行查明,方能究办。 ──《义和团档案史料》上册 【解读】这是毓贤于1899年12月奏陈山东办理教案情形奏折中的一段话。毓贤,汉军正黄旗人,1899年任山东巡抚,次年任山西巡抚,杀外国传教士数十名,被外国指为“祸首”,被处死。他任山东巡抚期间,既镇压过义和团,也对外国教会势力不满,不情愿对“教案”一味屈从外国处理。所谓“教案”,是指外国教会势力与中国人发生冲突而引起的案事,这在清季尤为多发,义和团运动的发生即与之密切关联。从所录这段资料中,可以看出毓贤对教案的认识和主张:①民教不和,根子在于教堂方面;②民众反洋教事出有因,不能把“闹教”之民一概加到拳民(义和团众)头上;③山东以往办理教案多迁就了事,助长了教方的势焰;④他表示办理教案要“遇事斟酌,查明究办”。 毓贤其人绝对算不上有远见卓识之辈,施政业绩上也无甚亮点,但他这段话所表达的大旨尚有可取之处,有助于我们了解引发义和团运动的起因。 【注释】①东省:指山东省。②溷(hùn)入:混杂进入。③鱼肉良懦:祸害善良和软弱者。④凌轹(lì):欺压。⑤睚眦(yázì):发怒时瞪眼睛,借指极小的仇恨。⑥大刀会:当时活跃山东等省的秘密社会组织,俗称“金钟罩”,白莲教支派之一。⑦彼族:指外国方面。 2.赵舒翘等主张抚用义和团

抗日战争历史背景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背景自从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中国失败后,西方列强对中国这块肥肉垂涎三尺,19世纪末,西方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热潮。而随着战争赔款的加深,人民不堪重负,终于引起了义和团运动,清政府忧外患,无力抵抗,因此西方列强更加放肆,趁火打劫,妄图吞霸中国。战争起因慈禧太后与洋人之仇1898年,光绪帝任用康有为、梁启超等推行戊戌变法,因与保守派对立而失败。慈禧镇压维新运动,软禁光绪帝于瀛台。各国同情维新派,协助康有为、梁启超逃离中国,而慈禧欲废黜光绪帝,但因遭各国反对而不敢付诸行动,令她怀恨在心。加上列强企图瓜分中国,纷纷租借港湾和划分势力围,也增长了慈禧的仇外情绪。 义和团起事 义和拳,为省学习神功的拳民组织,为巡抚毓贤利用来抗衡教会,威吓教民脱离教会之用。后由外国所迫,派袁世凯到取缔,拳民逃到城外涿州各地。 当时,慈禧信任闭塞愚昧的守旧大臣,竟听信毓贤之言,相信团民能“刀枪不入〞、枪炮不伤〞,怂恿慈禧借助义和团排外。慈禧太后派军机大臣刚毅往涿州视察,但刚毅竟向慈禧奏称“天降义和团,以灭洋人〞。因此义和拳以“扶清灭洋〞为口号,进入城勤皇。 拳民到处杀害外国人、教徒,烧教堂、拆电线、毁铁路,攻进XX租界。各国公使要求清廷取缔义和团,但未获回应。联军进犯随着义和团运动在直隶和京津地区的迅猛开展,外国列强屡次胁迫清政府予以镇压。

1900年4月,义和团刚在近郊开展起来,俄国公使就提出镇压。美国、英国、法国、德意志帝国各国公使也奉本国政府密令,联合照会清朝政府“剿除义和团〞,并将舰队聚集大沽口进展威胁。5月间,义和团在京津一带迅速开展,越来越多的清军士兵参加义和团,以端亲王爱新觉罗·载漪为首的排外势力在清政府占据上风。各国公使眼看清政府已无法控制形势,总理衙门也“无力说服朝廷采取严厉的镇压措施〞,便筹划直接出兵干预。5月28日,英国、法国、德国、奥匈帝国、意大利、日本、俄国、美国八国在各国驻华公使会议上正式决定联合出兵镇压义和团,以“保护使馆〞的名义,调兵入,清政府被迫同意。5月30日至6月2日,八国的海军陆战队400多人,陆续由XX乘火车开到,进驻东交民巷。随后,各国继续向中国增兵,各国军舰24艘集结大沽口外,聚集在XX租界的侵略军达2000余人。6月6日前后,八国联合侵华政策相继得到各自政府的批准,侵略中国的战争爆发。 1900年6月11日,英国海军中将西摩尔率领八国联军2000多人强占火车由XX驶往。帝国主义的野蛮侵略,激起义和团坚决抵抗。6月12日,义和团与清军董福祥、聂士成部联合作战,切断侵略军与XX的联系。6月14日至18日,侵略军被义和团群众包围在、落岱、村一带,面对用近代枪炮武装的侵略军,义和团奋勇杀敌,视死如归,不惜以血肉之躯与敌人拼搏,表现出极大的勇气和爱国热情,打死打伤敌军300余名,西摩尔溃不成军,被迫沿北运河退回XX,义和团粉碎了八国联军进犯的方案。

复习中国近代史把握三条基本线索

复习中国近代史把握三条基本线索 一、是外国资本主义的侵华史(或者说是中国社会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屈辱史); 二、是中国人民的抗争史和探索史; 三、是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艰难发展史。 中国近代史线索 中国近现代史从1840年鸦片战争到现在,先后经历五个政府统治: (1)清朝晚期(1840年——1912年1月) (2)中华民国临时政府(1912、1——1912、4) (3)北洋军阀政府(1912、4——1927、4) 并存政府:广东国民政府(1923——1927、1) 武汉国民政府(1927、1——1927、4) (4)南京国民政府(1927、4——1949、4) (5)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1949、10、1——现在) 中国近代史 时间:1840——1949、9 性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第一阶段: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840年鸦片战争——1919年五四前) 资产阶级领导的反帝反封建斗争 侵略史——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抗争史——三次高潮性事件(义和团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 民族英雄(林则徐、左宗棠、邓世昌) 探索史——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 第二阶段: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919、5、4——1949年) 无产阶级领导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 (1)中共创建和大革命时期:(1919、5、4——1927、7) 五四运动、中共成立、北伐战争 (2)土地革命时期:(1927、8——1937、7) 星星之火(南昌起义、秋收起义、井冈山会师),长征, 九一八事变,西安事变 (3)抗日战争时期:(1937、7、7—— 1945、8、15) 日本的侵略——七七事变、八一三事变、南京大屠杀 中国的反抗——正式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三次大捷,中共七大,加速投降五件事(4)解放战争时期:(1946、6——1949、9) 准备——重庆谈判;防御——转战陕北; 反攻——挺进大别山决战——三大战役;垮台——渡江战役 中国近代史 中华民族的屈辱史 1、鸦片战争(1840—1842年) 2、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1860年) 3、英俄侵略我国西北19世纪60-70年代 4、甲午中日战争(1894—1895年) 5、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900年) 6、日本侵华战争局部侵华1931—1937年 7、全面侵华1937—1945年

近代中国的屈辱史(1840年 - 1949年)

近代中国的屈辱史(1840年- 1949年) 第一次鸦片战争:1840年 时间:1840年6月 - 1842年8月。 起因:英国为打开中国市场大门,借口中方销毁鸦片而派兵入侵的战争。 过程:清中叶以后,英国等国向中国大量输出毒品鸦片。1838年,林则徐赴广东查禁鸦片,于次年三月,林则徐在虎门销毁鸦片2万余箱。英国政府以此为借口,决定派出远征军侵华。1840年6月,鸦片战争自此开始。 结果:中国失败。被迫同英、美、法等国签订了《南京条约》、《望厦条约\黄埔条约》等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使中国社会的性质变成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主要内容有:五口通商,割让香港,勒索赔款,协定关税,干涉司法等。中国伤亡人数:22,790人伤亡。英国伤亡人数:523人伤亡。 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年 时间:1856年- 1860年。 起因:第一次鸦片战争后,西方资本主义列强相继侵入中国。但是,它们不满足已经取得的特权和利益,蓄意加紧侵犯中国主权,进行经济掠夺。为扩大掠夺利益,列强多次提出全面修改多项条约的要求,但被清政府拒绝。于是列强再次发动战争。 过程:1856年,英国借口广东水师在广州黄埔捕捉中国船“亚罗”号上的海盗,派兵进攻广州。法国借口法籍天主教神甫马赖在广西西林被杀,亦出兵入侵。1857年,英法组成联军,攻陷广州。1858年,英法舰队在美、俄两国支持下,袭击大沽口。大沽炮台失陷,英法联军进犯天津。同年,沙皇俄国以武力迫使黑龙江将军奕山签订《瑗珲条约》。1859年6月,英、法、美以进京换约被拒为由,率舰队炮击大沽。提督史荣椿率守军还击,击沉击伤敌舰10艘,毙伤敌军近500人,重伤英舰队司令何伯,史荣椿战死。1860年8月,英法联军攻入北京。10月6日,占领圆明园。从第二天开始,军官和士兵就疯狂地进行抢劫和破坏。为了迫使清政府尽快接受议和条件,英国公使额尔金、英军统帅格兰特以清政府曾将英法被俘人员囚禁在圆明园为借口,命令米启尔中将于10月18日率领侵略军三千五百余人直趋圆明园。英法侵略军把圆明园抢劫一空之后,为了销赃灭迹,掩盖罪行,英国全权大臣额尔金在英国首相帕麦斯顿的支持下,下令烧毁圆明园。大火连烧3昼夜,使这座世界名园化为一片废墟。 结果:【一】,第二次鸦片战争迫使清政府与英、法、俄、美签订《天津条约》:(1)增开牛庄(后改营口)、汉口、九江、南京等10处为通商口岸; (2)允许外国人到内地游历、通商、自由传教; (3)外国军舰和商船可在长江各口自由航行; (4)外国公使驻京,并可在通商口岸设领事馆; (5)赔偿英国白银400万两,法国200万两。 【二】,英法联军攻占北京,火烧圆明园。清政府与英、法签订《北京条约》:

对义和团运动的评价

义和团运动是清末群众性的反帝爱国运动。它是中日甲午战争后中国人民反瓜分、反侵略斗争的开展,又是长期以来普及全国各地的反教会斗争的总爆发。义和团的主要参加者是处于社会底层的劳苦群众,贫困和愚昧使他们的对抗斗争只能沿袭过去农民起义利用秘密结社的方法,采取设立神坛的方式开展组织,操练拳术,吸引群众。义和团带有浓厚的神秘主义色彩,用画符念咒、请神附身等"术法〞发动群众,广泛宣传"持符念咒、神灵附体〞来鼓舞斗志。他们散发各种传单、揭帖,以朴素的语言和歌谣形式,进展驱逐侵略者、保卫国家的宣传。同时这些传单、揭帖中也带有迷信落后意识和盲目排外的情绪。 义和团提出的"扶清灭洋〞的口号在初期曾吸引广阔群众参加,壮大了义和团的声势,但同时也反映了义和团对清政府的模糊认识,以至后来因此受统治者的欺骗利用,最后被出卖。 义和团运动是群众自发的反帝爱国运动。没有统一的组织、集中的领导和协同一致的行动,失败是必然的。但义和团群众从切身的感受中,认识到外国侵略者是中国人民最主要的敌人。从这一感性认识出发,他们奋不顾身,对帝国主义侵略者进展了前仆后继的英勇斗争,表现出中华民族的不甘屈服的对抗精神。 对义和团运动失败原因的浅析 [摘要] 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发生在中国大地上的轰轰烈烈的义和团运动,震惊中外,这是中华民族面临民族危机,社会矛盾日益锋利的情况下所爆发的一场排外的爱国运动,这场运动,是在爱国旗帜下掀起的,给中国社会带来了严重的后果和影响,给中国人民留下了深刻的印记。在运动已经发生了一个世纪后的今天,思考义和团运动带来的价值和影响,是有必要的。本文试从义和团运动的爱国性、盲目性、和运动本身的缺陷性加以分析,从中思考义和团运动的价值和意义。 [关键词]义和团运动八国联军教会 Abstract: The Yihetuan Movement that happened in china at the beginning of the 20th century and the end of the 19th cencury, shocked the world. This is an e*clusive patriotic campain.It has brought serious consequence and influence to Chinese society ,and left Chinese people painful memory. After a cencury today, it is necessary to ponder over the value and influence that Yihetuan Movement brings. The te*t tries to analse from the defect of the patriotic, blindness,mistake and motion of the Yihetuan Movrment. Key words: The Yihetuan Movement The Eight Conries Alliance Church 一、义和团运动的起因和早期开展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