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始得西山宴游记》导学案(附答案)

《始得西山宴游记》导学案(附答案)

《始得西山宴游记》导学案

第一课时文言知识点自学和初读感受

课前预习注意:在没有把握的答案旁边打上问号

(一)、基础字词

1. 识记字音

僇人(1 u)惴栗(zhu il i)施施(y i y i)斫(zhu o)

榛莽(zh en)茅茷(f a)箕踞(j 1 j u)衽席(r cn)

岈然(xi a)若垤(di e)攒蹙(cu a c u)遁隐(d U n)

培(p du l cu) 颢气(h co)引觞(shmg)颓然(tu 1)

冥合(m m g)

2. 通假字

(1)自余为僇人(僇,同“戮”,刑辱的意思)

(2)意有所极,梦亦同趣(趣,同“趋”,往,赴)

3. 古今异义

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古义:未尝;今义:没开始)

攒蹙累积(古义:重叠,积压;今义:积累)

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古义:这样以后;今义:转折连词)游于是乎始(古义:从此,从这时;今义:递进连词)醉则更相枕以卧(古义:更换交替;今义:更加)到则披草而坐(古义:拨;今义:覆盖在肩背上)颓然就醉(古义:接近;今义:就是)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古义:从前;今义:朝)故为之文以志(古义:记;今义:志气,志向)是岁,元和四年也(古义:代词,这;今义:判断动词)

4. 一词多义异A 意动始指异之。

B独特以为凡是州之山有异态者。

特别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

B超出一般然后知是山之特立。为A 成为自余为僇人

B作,写。故为之文以志。

得A 得到,找到莫得其涯

B能够莫得遁隐

而 A 连词表修饰则施施而行。

B连词表转折至无所见而犹不欲归。

C 连词表承接卧而梦

D 连词 表递进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E 连词 表并列 蟹六跪而二螯。

F 连词 才 穷山之咼而止。

A

连词 就醉则更相枕以卧。

B 转折连词

却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C 动词 就是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D 名词 模范 榜样以身作则。 与

A

动词 连接 外与天际。

B 介词 和 悠悠乎与颢气俱 。

C 连词 和 客亦知夫水与月乎

丿

A

代词 我的 日与其徒上高山。

B 代词 那些 其咼下之势。

C 代词 它的 而莫得其涯。

D

表反问的语气助词

其如土石何?

5?词类活用

(1) 名词作状语 日与其徒上高山(每天)

(2) 形容词作动词

始指异之(认为……奇异)

(3) 形容词作名词

萦青缭白(青山白云)

6.文言句式 (5)文言句式 1 .故为之文以志。

省略句

3?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

定语后置句

(二)、文学常识

1.柳宗元(73- 819),字子厚,唐代河东(今山西省永济)人,人称“柳河东”

。晚年贬为柳

州(今广西柳州)刺史,故又称“柳柳州” 。在南方凡十四年,死于柳州。著有《柳河东集》 。他

是唐代杰出的思想家、文学家,与韩愈同为当时古文运动的领袖,同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2?记,是古代一种文体,一般指作者对现实生活中的某物或某事有所感受, 然后记下来的一种文体, 因此,它可以

写景状物如《小石潭记》 《核舟记》,也可以叙事如《桃花源记》,也可以将写景状物 与议论抒情结合起来就像《岳阳楼记》 。柳宗元被贬为永州司马后,一十年内到处搜奇觅胜,写出

一系列刻划入微又托意深远的山水游记。

其中最著名的是《永州八记》,即《始得西山宴游记》《钴

貿蜉覃记》《钴盘牘潭西小丘记》《小石潭记》《袁家渴记》《石渠记》《石涧记》《小石城记》。《始得西 山宴游记》是《永州八记》的第一篇,起着开宗明义、领带各篇的作用。

箕踞而遨(像簸箕那样)

穷回溪(穷尽)

2.是岁,元和四年也。 判断句 4?皆我有也。

被动句

四、初读感受或疑惑

要求:根据写作背景提示和自己的初读感受,把你对这篇游记的感想写下来,可以是对柳宗元被贬永州的评价,也可以是你对文章某句话理解上的困惑,还可以是你对全文写法或思路的梳理。

第二课时知识点回测和内容探讨

学习目标

1.理解柳宗元喜爱西山的真正原因,深度把握柳宗元刚被流放时的心理状态。通过阅读拓展,深入理解贬谪文化,伟大文人在人生低谷中的伟大人格。重点,需要加一课时进行延伸

2?归纳本文在比照与映衬中写景的特点。难点

3.通过课外阅读练习,对文言知识点进行迁移难点

(一)对第一课时知识点的回测

一.文学常识

柳宗元,字__________ , __________ 代河东(今山西省永济)人,人称 ____________ 。晚年贬为柳州广西柳州)刺史,故又称 _______________ 。著有 ________________ 。

他是唐代杰出的、___________ ,与韩愈同为________________ 的领袖,同是“唐宋八大家之一。《始得西山宴游记》是 ________________ 的第一篇。(今

.基础知识

1下列划线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A僇人I u 惴栗zhu 1 B榛莽zh a n 衽席r d n C若垤di e 攒蹙z u

D 培p塿颢气h co 2下列划线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颓然就醉t u

施施而行sh 1 引觞满酌sh m g 箕踞而遨j i

A惴栗(担心)

B披草而坐(身上披着)C缘染溪(沿着)

D引觞满酌(酒杯)漫漫而游(任意)意有所极_(到)

攒蹙累积(收缩)游于是乎始(从此)

3与例句中“穷”的用法不同的一项是(例:上高山,入深林,穷.回溪

A穷山之高而止B

C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D

欲穷其林

洋洋乎与造物者游,而不知其所穷

4与“到则披草而坐”的“而”字意义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则施施而行

B 君子博学而 日参省乎己

C 倾壶而醉

D

蟹六跪而二螯

5卜列各句的句式与例句相冋的一项是(

)

例句: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

A 故为之文以志

B 是夕,兀和四年也

C 凌万顷之茫然 D

皆我有也

附加题: 与例句中“之”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____________ (2 分) 例句: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

A 属予作文以记之

B 士大夫之族

C 岂他人之过哉

D

不知日之入

三?语段阅读

(一)今年九月二十八日,因坐法华西亭,望西山,始指异之。遂命仆人过湘江,缘染溪,斫榛 莽,焚茅茷,穷山

之高而止。攀援而登,箕踞而遨,则凡数州之土壤,皆在衽席之下。其高下之 势,岈然洼然,若垤若穴,尺寸千里,攒蹙累积,莫得遁隐。萦青缭百,外与天际,四望如一。 然后知是山之特立,不与培塿为类。

6解释下列加点词。

7翻译

A 穷山之高而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 凡数州之土壤,皆在衽席之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 意有所极,梦亦同趣。

D 悠悠乎与颢气俱而莫得其涯,洋洋乎与造物者游而不知其所穷。

E 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皆我有也,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

8请分析“然后知是山之特立,不与培塿为类” 一句,在文中有哪两层意思 9根据要求填空

A 文中最能表现作者游西山精神解脱,达到物我合一境界的语句是

A 始指异之 _______________

B

C 缘染溪 ________________ D

E 然后知是山之特立 _______________

遂命仆人过湘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斫榛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 °

B文中点题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

(二)内容探讨

探究点一:作者为什么如此喜欢西山?请结合原文说明理由。

探究点二:为了突出此次西山之游的独特,作者多处运用了比照映衬的手法,试试你能找出几处。第一处:例如:作者用比照映衬来写西山之景的高峻峭拔之貌一一

如先写“坐法华西亭,望西山,始指异之”。再写登上西山始感高险难测,云天相连。由“凡

数州之土壤,皆在衽席之下”衬其高。高悬下望所见之山,好像土堆洞口,千里之外的景物尤如近在咫尺亦衬其高,青云萦绕,云天相连浑然一体更衬其高。由此写出“然后知是山之特立,不与培为类”的感受。我们自然如身临其境,仿佛和作者一同饱览这高峻西山,发出相同的感慨。在这比照映衬之下,西山之景更显其美,西山之游更觉其异,作者卓尔不群之人格才更具感染力。

以下为学生作答,教师参考

第二处:文章中心内容是记叙西山之游,作者却开篇从他处着墨

提示:本文中心内容是记叙西山之游,但作者开篇却从他处着墨,先写以前永州异山秀水的游览, 以此作为铺垫,来比照映衬西山之游不同于以往。

第三处:文中两次写满酌而醉

提示:第一次出现是往日游览时,作者“披草而坐,倾壶而醉。醉则更相枕以卧,卧而梦。意有

所极,梦亦同趣。觉而起,起而归”。而西山之游却使作者感到从未有过的快慰,他要“引觞满酌,颓然就醉”,不只是美酒醉人,更是这高峻峭拔的西山使其感受到物我相融,醉而忘归,心中的欢喜愉悦不言而喻。前后对比更突出西山之游给作者带来的独特感受。

学生归纳:比照映衬手法有对写作有哪些好处?

1.内容与主旨:使写作对象的特点更加鲜明,也使作者的情感抒发更为强烈

2?在结构上:前后呼应,结构圆润,逻辑感强。

(三)对学生预习时的初读感受进行整理答疑,或者学生课堂交流并释疑。

(四)知识链接:阅读读本上柳宗元的《钻钴坶谭西小丘记》,结合柳宗元初到永州的《始得西山

宴游记》和苏轼被贬黄州的《赤壁赋》,对中国古代文人被贬谪后的心路历程进行探究,谈一谈你

的感想。

(五)课外延伸阅读下面语段,回答问题: 柳宗元传

宗元少聪警绝众,尤精西汉、诗、骚。下笔构思,与古为侔。精裁密致,璨若珠贝。当时流辈咸推之,登进士第,应举宏辞,授校书郎、蓝田尉。贞元十九年,为监察御史。顺宗继位,王叔文、韦执谊用事,尤奇待宗元。

与监察吕温密引禁中,与之图事。转尚书礼部员外郎。叔文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大用之,会居位不久,叔文败,与同辈七人俱贬。宗元为邵州刺史,在道,再贬为永州司马,即罹窜逐,涉履蛮障,崎岖埋厄,蕴骚人之郁悼,写情叙事,动必以文。为骚文十数篇,览之者为之凄恻。

元和十年,例移为柳州刺史。时郎州司马刘禹锡得播州刺史,制书下,宗元谓所亲曰:“禹锡有母年高,今为郡蛮方,西南绝域,往复万里,如何与母偕行。如母子异方,便为永诀。吾与禹锡执友,胡忍见其若是?”即草章奏,请以柳州授禹锡,自往播州。会裴度亦奏其事,禹锡终易连 _ 州。

柳州土俗,以男女质钱,过期则没入钱主,宗元革其乡法。其以没 _________ 母。江岭间为进士者,不远千里皆随宗元师法;凡经其门,必为名士。著述之盛名动于时,时号柳州云。有文集四十卷。元和十四年十月五日卒,时年四十七。观察使裴行立为营护其丧及妻子还于京师,时人义之。(节选自《旧唐书?柳宗元传》)

10、下面加点的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 禹锡终易连州易:改任

B. 下笔构思,与古为侔侔:相等、等同

C .时人义之义:正义

D .以男女质钱质:作抵押(作人质)

11、下列加点词古今用法一致的一项是()

A .凌万顷之茫然

B .观察使裴行立为营护其丧及妻子还于京师

C .览之者为之凄恻

D .古之学者必有师

12、分别比较加点的字,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①其以没者②动必以文③为骚文十数篇④便为永诀

A .①②不同,③④相同B.①②不同,③④不同

C .①②相同,③④相同

D .①②相同,③④不同

13、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是表现柳宗元文学才华受到世人称赞的一项是()

①宗元少聪警绝众。②当时流辈咸推之。③蕴骚人之郁悼,写情叙事,动必以文。

④为骚文十数篇,览之者为之凄恻。⑤即草章奏。⑥仍出私钱赎之。

⑦凡经其门,必为名士。⑧江岭间为进士者,不远千里皆随宗元师法。

A .⑦②⑥

B .②⑧⑦

C .③④⑥ D.①⑥⑧

14、下列叙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柳宗元从小就精通西汉的文章和(诗经)(离骚),后考中进士,被推荐为宏辞科,任永州司马等职。

B .王叔文等人特别看重并任用柳宗元,但正赶上顺宗居位不久,他们都被贬谪了。

C .巴在长江至江岭之间,想考进土的人,不远千里都来跟着柳宗元学习结果那些人都出了名。

D .柳宗元的文学才华得到世人的称赞,但还未被重用就遭贬了。

1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叔文欲大用之;会居位不久;叔文败,与同辈七人俱贬。

其以没者,仍出私钱赎之,归其父母。

附:参考答案 1 D 2 B 3 C

4 C 解析C与例句均表承接关系,A表修饰关系E表递进关系D表并列关系。

5 C 解析C定语后置,与例句同,A省略句,E判断句,D被动句。附加题:D

6 A觉得…… 奇异,认为……奇异;B于是;C沿着;D砍伐;E 这

7 A 一直攀登到山的最高处(山顶)才停止。

B附近所有的几个州的山川(或土地),都在坐席之下了。

8第一层,总结西山的特点:高而独特;第二层,流露出作者的性情:与众不同,超世脱俗。9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游于是乎始。上高山,入深林/斫榛莽,焚茅茷岈然洼然,若垤若穴萦青缭白则凡数州之土壤皆在饪席之下/尺寸千里,

攒蹙累积,莫得遁隐10、C 11、C.凄恻12、B(A .以:已经B.成为C.写D.是)13、

C(A .永州司马B .顺宗居位不久D .已被重用过)14、B 15、著述之盛,名动于时,时号

“柳州”云。16、(略)

译文:

柳宗元小时候,聪明机警,超群出众,尤其精通西汉的文章和《诗经》、《离骚》。构思落笔成文,可与古人相匹敌。精心削减,缜密细致,璀璨如同珍珠和贝壳。在当时,文人同辈都推崇他。参加科举考试中进士第,又应考中宏辞科,被授予校书郎、蓝田(今陕西)县尉的职务,贞元十九年(803年),柳宗元任监察御史。

唐顺宗继帝位以后,王叔文、韦执谊掌权用事,特别看重任用柳宗元,将他和监察史吕温悄悄地引入禁宫之中,和他们商议大事。柳宗元又调任为尚书礼部员外郎。王叔文想让他当大官,但恰逢任职不久,王叔文就失败了,柳宗元便和七名同辈一起都被贬谪了。柳宗元被贬为邵州(今

湖南宝庆)刺史,在赴任途中,又被贬为永州(今湖南零陵)司马。柳宗元已经遭到贬逐,涉足南蛮瘴疠的地方,身处崎岖险阻的环境,内怀骚人抑郁的情怀,所以抒情叙事,只要一动笔就一定形成文章。作骚体文章十多篇,阅览的人都为之感动得凄恻哀婉。

元和十年(815 年),柳宗元按旧例被移作柳州刺史。那时郎州司马刘禹锡被移作播州(今贵州遵义)刺史,诏书下达时,柳宗元同自己所亲近的人说:“刘禹锡有老母,年龄已大,如今他要

到蛮方远郡去做刺史,在西南交通隔绝的地方,来回有上万里的路程,哪能让他和老母一起去。如果母亲不去,母子各在一方,这便成为永诀。我和刘禹锡是好朋友,我哪能忍心看他母子这样呢?”于是起草奏章,请求把柳州转给刘禹锡,自己到播州上任。恰巧裴度也奏请照顾刘禹锡母子,所以刘禹锡最终改任连州(今广东连县)刺史。

柳州风俗,用男女作为抵押去借钱,如果过期没有还钱,人质便 __________ 柳州,便革掉那些风俗。对那些已经被钱主没收的男女,柳宗元就自己出钱将他们赎回,给他们的父母。长江到岭南之间,凡是想考进士的人,不远千里,都来跟随柳宗元,拜他为师。凡是经过柳宗元指点的人,一定会成为名士。柳宗元著述很多,名声震动当时,那时他的号是“柳州”。著有文集四十卷。元和十四年(819年)十月五日去世,终年四十七岁。观察史裴行立帮助柳宗元办理丧事,并护送他的妻子和儿女返回京师,当时的人都赞扬他很有义气。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