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英思维方式对比课案

中英思维方式对比课案

英汉思维差异对比

英汉思维差异对比与语言表达方式的差异 概念与形式的对立统一 一抽象思维与形象思维 英语重视抽象思维,擅长使用抽象概念表达具体事物。语言上英语常常使用大量涵义模糊、指称笼统的抽象名词来表达复杂的理性概念,给人一种“虚、暗、曲、隐”的感觉。这对习惯于形象思维的中国人来说,既有理解上的困难,又有表达上的困难。因此,翻译时,要抓住本质的东西,大胆地采用符合汉语表达习惯的归化方法。 汉语重视形象思维,擅长使用形象的方法表达抽象概念。语言上汉语更倾向于用具体形象的词语来表达虚的概念。 He wondered whether his outspokenness(N. 坦白,直言相告)might be a liability(N. 债务)to his friend. 他怀疑他的直言对他的朋友来说是否会是一种债务。 他怀疑他那么心直口快,是否会让他的朋友背上思想包袱。 英语的这种独立语结的模糊性和汉语的正好相反 his outspokenness=he was outspoken(语义结构) a liability to his friend=his friend had a liability(in his mind)(语义结构) He sought the distraction of distance. distraction是个名词(名词化,distract派生来的),但在该句中仍保留动词的语义(VT. 分散……的注意力),其语义特征要求这个词必须要有它的动元,其语义结构应该是he distracted sb.,即发出该动作的施事(句法上的主语)和受事(句法上的宾语。)distance 也是个名词(名词化,distant派生来的),其语义结构应该是he was distant from sb. 这样我们就得出这句话含有两个动核结构。即: 1 he could distract others. 别人注意不到他 2 he was distant from others. 他远离别人 按照自然的逻辑将两个事件合并在一起,就是“他远离别人后,别人就注意不到他”。 这句话还有一个主要的核心动词sought(寻求),在句中连接后面在英语中被看做概念化的事件名词(the distraction of distance),构成句法上的“主谓宾“结构,而the distraction of distance又分别表达两个不同的因果关系很强的事件,sought在句中将He和the distraction of distance在语义上连接起来,说明了the distraction of distance是he sought的客体。因此,使用具体词语表达的话,该句应翻译成: 他想远走高飞,免得心烦。(同时要注意语用的功能)。 The main land mass of the United States lies in the central North America, with Canada to the north, Mexico to the south, the Atlantic Ocean to the east and the Pacific Ocean to the

英语思维方式的培养应该从模仿开始

上一篇下一篇 一、英语思维方式的培养应该从模仿开始 创建时间:2011年5月19日(星期四) 下午3:09 | 分类:未分类| 字数:3408 | 发送到我的Qzone | 另存为... | 打印 一、英语思维方式的培养应该从模仿开始。“学习语言的主要手段是模仿,这种模仿是从听觉定向活动开始的,经过大脑分析器的作用,然后由心理活动器官的操练而完成的。”心理语言学家认为,语言是从听开始的,当一个婴儿生下来就学说话时,完全是靠听,模仿(imitate)母亲的声音。如果一个婴儿生下来就是一个聋子,他就听不到声音,也谈不上什么成功的模仿者。一个不足10岁的儿童,如果他一直生活在第一语言环境中,他就能学到一种漂亮的母语。如果想学好外语,必须下大功夫模仿,采取多种方式,利用一切机会进行模仿。埃克斯利(Eckersley,C.E.1974)说过,毫无疑问,模仿是成功的钥匙,也许是把金钥匙。(There is no doubt that imitation is one of the keys, perhaps the golden key ,to success.)有人认为模仿很简单,好学,其实不然。养成一个好的模仿习惯并不容易,这种模仿只有像学母语那样,方可学好。不下功夫,以为轻而易举可以模仿好外语语音是不可能的。因此,要想学好外语就要在模仿上下功夫,因为外语语言能否学好,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于听准外语老师发音的能力和学习者的模仿能力以及反复模仿的耐心。如果跟着外语老师念一遍,过后一劳永逸,那是学不好外语的。所以,一定要持之以恒地模仿、重复、练习。“听别人怎样说,就照样跟着说。”这是学习语言的必由之路。二、英语思维模式的培养应该培养自己摆脱母语的影响,用英语想英语。用英语想英语,指的是在使用英语时用英语想(think in English),而不是用本族语想。用英语想,也可以说成用英语思考。学英语而不学用英语思考,一定学不好。用英语思考,就是在使用英语进行表达和理解时,没有本族语思考的介入,没有“心译”的介入,或者说本族语思考的介入被压缩到了极不明显的程度,自己也感觉不到“心译”的负担。这才是真正流利,熟练的境界和标志。用英语思考并不神秘,也非高不可攀。初学时,“心译”的介入很明显,但时间一长,反复运用的次数越来越多,“心译”的程度就会越来越小,以至接近于消失。可见,培养英语思考的基本途径是系统的大量的反复使用,是实践练习。语言是工具。使用任何工具都有一个从不熟练到熟练的过程,在不熟练的阶段,多余的动作很明显,总要一边做一边考虑。初学者使用外语时,“心译”就是这种多余的活动,是一边用一边考虑的表现。这里所说的考虑实际上是在大脑里进行的对将要表现出来的外部活动的一种检验。用本族语交际时,也有考虑考虑再说的情况,可以说是在心里把原来要说的话转成或翻译为另外一些说法进行掂量。但由于习以为常,所以不会给人造成负担和精神紧张。而在用英语交际时,由于怕错,所以想了又想,而由于英语不熟,语汇不多,所以就求助于本族语,产生“心译”。因此,培养用英语思考,消除“心译”,主要消除学生怕错的紧张心理。学习英语、使用英语都要用思想。思想要有逻辑性。逻辑指思维的规律性。思想的逻辑性,条理性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人的大脑对客观事物反映的系统性和所掌握语言的系统程度。语言问题与逻辑问题是密切联系的。学生使用英语进行表达或理解别人用英语表达的思想时,所遇到的困难虽然表现为语言上的困难,但实质上有相当一部分,或在相当程度上乃是逻辑上的困难。表达不好,常常是思路不清,理解不好,则常常是推理能力差。因此,为了培养用英语思考,就要加强英语练习的逻辑性,注意按照英语所反映的客观事物的多种联系,从性质、属性、层次、因果等各方面的关系,对练习的形式和内容进行组织,训练学生成套地表达和理解,形成以英语为外壳的思维定势,相应的英语材料则以连锁反应的方式在大脑里源源不断地涌现。摆脱母语影响的教育,用英语想英语应表现课堂上的每一分钟。(一)营造良好的思维环境,激活学生学习思维。1.融洽师生关系,激发用英语思考的兴趣。2.培养学生的独立学习能力,让他们有更多的用英语想英语,独立思维的时间和空间。3.给予成功的机会,增强学习情趣,激发用英语思维。(二)创造生动的语言氛围,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1.用英语授课,坚持用英语和学生交流,给学生创造语言环境,挖掘教材本身的情趣,

如何培养英语思维方式

如何培养英语思维方式? 一、英语思维方式的培养应该从模仿开始。 “学习语言的主要手段是模仿,这种模仿是从听觉定向活动开始的,经过大脑分析器的作用,然后由心理活动器官的操练而完成的。”心理语言学家认为,语言是从听开始的,当一个婴儿生下来就学说话时,完全是靠听,模仿(imitate)母亲的声音。如果一个婴儿生下来就是一个聋子,他就听不到声音,也谈不上什么成功的模仿者。一个不足10岁的儿童,如果他一直生活在第一语言环境中,他就能学到一种漂亮的母语。如果想学好外语,必须下大功夫模仿,采取多种方式,利用一切机会进行模仿。埃克斯利(Eckersley,C.E.1974)说过,毫无疑问,模仿是成功的钥匙,也许是把金钥匙。(There is no doubt that imitation is one of the keys, perhaps the golden key ,to success.)有人认为模仿很简单,好学,其实不然。养成一个好的模仿习惯并不容易,这种模仿只有像学母语那样,方可学好。不下功夫,以为轻而易举可以模仿好外语语音是不可能的。 因此,要想学好外语就要在模仿上下功夫,因为外语语言能否学好,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于听准外语老师发音的能力和学习者的模仿能力以及反复模仿的耐心。如果跟着外语老师念一遍,过后一劳永逸,那是学不好外语的。所以,一定要持之以恒地模仿、重复、练习。“听别人怎样说,就照样跟着说。”这是学习语言的必由之路。 二、英语思维模式的培养应该培养自己摆脱母语的影响,用英语想英语。 用英语想英语,指的是在使用英语时用英语想(think in English),而不是用本族语想。用英语想,也可以说成用英语思考。学英语而不学用英语思考,一定学不好。用英语思考,就是在使用英语进行表达和理解时,没有本族语思考的介入,没有“心译”的介入,或者说本族语思考的介入被压缩到了极不明显的程度,自己也感觉不到“心译”的负担。这才是真正流利,熟练的境界和标志。 用英语思考并不神秘,也非高不可攀。初学时,“心译”的介入很明显,但时间一长,反复运用的次数越来越多,“心译”的程度就会越来越小,以至接近于消失。可见,培养英语思考的基本途径是系统的大量的反复使用,是实践练习。语言是工具。使用任何工具都有一个从不熟练到熟练的过程,在不熟练的阶段,多余的动作很明显,总要一边做一边考虑。初学者使用外语时,“心译”就是这种多余的活动,是一边用一边考虑的表现。这里所说的考虑实际上是在大脑里进行的对将要表现出来的外部活动的一种检验。用本族语交际时,也有考虑考虑再说的情况,可以说是在心里把原来要说的话转成或翻译为另外一些说法进行掂量。但由于习以为常,所以不会给人造成负担和精神紧张。而在用英语交际时,由于怕错,所以想了又想,而由于英语不熟,语汇不多,所以就求助于本族语,产生“心译”。因此,培养用英语思考,消除“心译”,主要消除学生怕错的紧张心理。 学习英语、使用英语都要用思想。思想要有逻辑性。逻辑指思维的规律性。思想的逻辑性,条理性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人的大脑对客观事物反映的系统性和所掌握语言的系统程度。语言问题与逻辑问题是密切联系的。学生使用英语进行表达或理解别人用英语表达的思想时,所遇到的困难虽然表现为语言上的困难,但实质上有相当一部分,或在相当程度上乃是逻辑上的困难。表达不好,常常是思路不清,理解不好,则常常是推理能力差。因此,为了培养用英语思考,就要加强英语练习的逻辑性,注意按照英语所反映的客观事物的多种联系,从性质、属性、层次、因果等各方面的关系,对练习的形式和内容进行组织,训练学生成套地表达和理解,形成以英语为外壳的思维定势,相应的英语材料则以连锁反应的方式在大脑里源源不断地涌现。 摆脱母语影响的教育,用英语想英语应表现课堂上的每一分钟。 (一)营造良好的思维环境,激活学生学习思维。

中英思维方法差异对比

中英思维方法差异对比 导读:对外汉语专业,顾名思义,就是教外国人汉语,可是并不是所有人都能如愿以偿,也不是所有人都想成为一名对外汉语教师,而通过目前的学习,我们学习了中国现当代文学,中国古代文学,外国文学,中国文化,中西方对比文化等专业知识,不断地深厚了语言功底,学习了广博的文化知识,我们越来越认为,其实在另一种职业中我们也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一一翻译。 翻译是将一种语言文化承载的意义转换到另一种语言文化中的跨语言、跨文 化的交际活动。翻译分为笔译和口译,笔译注重译文的连贯通顺符合逻辑,口译注重达意,而不管是笔译还是口译,做翻译之前,了解两种语言思维的差异是至关重要的,只有了解了两种语言思维方法的差异,才能使翻译达到标准,才能继续翻译任务及工作,为成为一名优秀的翻译奠定基础。 关键词:思维方式、综合性思维、分析性思维、形象思维、逻辑思维正文: 由于文化包含人类创造的一切财富,语言是人类最杰出的创造物之一,语言是文化的一部分,语言是一种非常特殊的制度文化。文化是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文化分为物质文化(指人类创造的物质文明,指一切可见可感的物质和精神的产品)、制度文化(指人类的社会制度、宗教制度、生产制度、教育制度、劳动管理分配制度、家庭制度、亲属关系、礼仪习俗、行为方式等社会规约以及与它们有关的各种理论)、心理文化(指人 类的思维方式、思维习惯、价值观念、审美情趣、信仰、心态等)。 作为制度文化的语言,与其他制度文化,与物质文化和心理文化的关系非常密切。没有物质文化和心理文化就不可能产生语言,物质文化和心理文化的变化和发展在语言中得到反映,语言也因此才能不断变化和发展,所以说,物质文化和心理文化史语言发展的源头活水。因此,翻译不仅是语言的转换,更确切的说是文化的转换。而不同的文化也承载了不同的民族,每个民族也有不同的思维方式。 “思维方式是主体在反映客体的思维过程中,定型化了的思维形式、思维方法和思维程序的综合和统一。”常用的思维方法有归纳法,演绎法,类比法等。 同一民族的人,由于生活在同一社会、统一文化氛围中,其思维方式存在共性,不同民族的人其思维方式有相同之处,也有不同之处。对比研究不同民族思维方式的异同,特别是了解不同民族的思维方式的差异,是减少和消除跨文化交际障碍的重要举措,也是在翻译时需要尤其注意的因素。本文以中英文思维方式的不同为例来进行阐释。 中英思维方式的差异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一、中国人重伦理,英美人重认知。 儒家思想是对中国社会影响最大的思想之一。“以儒家为代表的先哲对世界的认识主要不是出于对自然奥秘的好奇,二是出于对现实社会政治和伦理道德的关注。”儒家思想“关心的是人道,而非天道,是人生之理,而非自然之性。”而在海洋型地理环境中发展起来的英美文化促成了英美人对天文地理的浓厚兴趣,他们形成了探求自然的奥秘、向自然索取的认知传统。 而中国人的这种思维方式在词汇中均有反应,如:顺其自然、听其自然、听天安命、听天由命。 中伦理思想观念的又一体现是重宗族和宗族关系,重辈分尊卑,所以,汉语中亲属称谓特别复杂,英语的亲属称谓比较笼统。例如,有一句话:张明和李丹是表亲,张明的母亲是李丹的

英语思维

一、英语思维方式的培养应该从模仿开始。 “学习语言的主要手段是模仿,这种模仿是从听觉定向活动开始的,经过大脑分析器的作用,然后由心理活动器官的操练而完成的。”心理语言学家认为,语言是从听开始的,当一个婴儿生下来就学说话时,完全是靠听,模仿(imitate)母亲的声音。如果一个婴儿生下来就是一个聋子,他就听不到声音,也谈不上什么成功的模仿者。一个不足10岁的儿童,如果他一直生活在第一语言环境中,他就能学到一种漂亮的母语。如果想学好外语,必须下大功夫模仿,采取多种方式,利用一切机会进行模仿。埃克斯利(Eckersley,C.E.1974)说过,毫无疑问,模仿是成功的钥匙,也许是把金钥匙。(There is no doubt that imitation is one of the keys, perhaps the golden key ,to success.)有人认为模仿很简单,好学,其实不然。养成一个好的模仿习惯并不容易,这种模仿只有像学母语那样,方可学好。不下功夫,以为轻而易举可以模仿好外语语音是不可能的。 因此,要想学好外语就要在模仿上下功夫,因为外语语言能否学好,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于听准外语老师发音的能力和学习者的模仿能力以及反复模仿的耐心。如果跟着外语老师念一遍,过后一劳永逸,那是学不好外语的。所以,一定要持之以恒地模仿、重复、练习。“听别人怎样说,就照样跟着说。”这是学习语言的必由之路。 二、英语思维模式的培养应该培养自己摆脱母语的影响,用英语想英语。 用英语想英语,指的是在使用英语时用英语想(think in English),而不是用本族语想。用英语想,也可以说成用英语思考。学英语而不学用英语思考,一定学不好。用英语思考,就是在使用英语进行表达和理解时,没有本族语思考的介入,没有“心译”的介入,或者说本族语思考的介入被压缩到了极不明显的程度,自己也感觉不到“心译”的负担。这才是真正流利,熟练的境界和标志。 用英语思考并不神秘,也非高不可攀。初学时,“心译”的介入很明显,但时间一长,反复运用的次数越来越多,“心译”的程度就会越来越小,以至接近于消失。可见,培养英语思考的基本途径是系统的大量的反复使用,是实践练习。语言是工具。使用任何工具都有一个从不熟练到熟练的过程,在不熟练的阶段,多余的动作很明显,总要一边做一边考虑。初学者使用外语时,“心译”就是这种多余的活动,是一边用一边考虑的表现。这里所说的考虑实际上是在大脑里进行的对将要表现出来的外部活动的一种检验。用本族语交际时,也有考虑考虑再说的情况,可以说是在心里把原来要说的话转成或翻译为另外一些说法进行掂量。但由于习以为常,所以不会给人造成负担和精神紧张。而在用英语交际时,由于怕错,所以想了又想,而由于英语不熟,语汇不多,所以就求助于本族语,产生“心译”。因此,培养用英语思考,消除“心译”,主要消除学生怕错的紧张心理。 学习英语、使用英语都要用思想。思想要有逻辑性。逻辑指思维的规律性。思想的逻辑性,条理性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人的大脑对客观事物反映的系统性和所掌握语言的系统程度。语言问题与逻辑问题是密切联系的。学生使用英语进行表达或理解别人用英语表达的思想时,所遇到的困难虽然表现为语言上的困难,但实质上有相当一部分,或在相当程度上乃是逻辑上的困难。表达不好,常常是思路不清,理解不好,则常常是推理能力差。因此,为了培养用英语思考,就要加强英语练习的逻辑性,注意按照英语所反映的客观事物的多种联系,从性质、属性、层次、因果等各方面的关系,对练习的形式和内容进行组织,训练学生成套地表达和理解,形成以英语为外壳的思维定势,相应的英语材料则以连锁反应的方式在大脑里源源不断地涌现。 摆脱母语影响的教育,用英语想英语应表现课堂上的每一分钟。 (一)营造良好的思维环境,激活学生学习思维。 1.融洽师生关系,激发用英语思考的兴趣。 2.培养学生的独立学习能力,让他们有更多的用英语想英语,独立思维的时间和空间。

英语思维

课程笔记:Introduction 一、美语思维课程的目的: 学会用美国英语来思维,学会用英语来表达自己 学会将已经了解的语言知识按美国人的方式组织起来,表达出去 一旦你可以用英语去思考,那么你在英语使用上就会处于一种自由状态 Let’s go to get something. (书面语,语法正确) Let’s go get something. (口语,不一定符合语法) 美国英语口语中并不一定符合英语语法。 Let’s go see a movie之类的句子,书面写出来是错误的,但在口语中则是没有问题的,反而接近美国人口语的风格。 口语和我们所学的书面英语是有很大的区别的。这就决定了学习口语的思路和我们以往学习书面英语的方法是不一样的。 二、学习目标: 明白什么叫口语(Spoken English) 我们课程的目标是让大家做到心口如一,即让同学们能够将心里想的东西准确的用英语表达初来。 三、两个基本概念: 1、语言是什么 语言不是词汇的堆积,也不是词汇+语法的组合,语言和文化有着密切的关系。 例如:当我们听不懂别人的讲话时,中国人常会问“什么”,一激动就会用what [hw?t],这会让外国人感到反感。 “What” in American English is very strong and challengeable word. (很强挑衅意味) 如果大家真的没听懂,可以用I beg your pardon. 或者Excuse me. 或者变调的what[弱hw?t]。 2、个性(personality),个性是口语中不可忽略的一个因素 在动态的个性的表现中平衡人们之间的个性差别,把语言说得更有人性化,就是个性的含义。语言里必须加上个性、加上人性,离开这一点是不能说好一门语言的。 个性分为两种: 1)positive; 2)negative

英汉对比与翻译作业答案

The Assignment of a Contrastive Approach to Translation Between English and Chinese ( III ) 翻译下列句子或语段: 1.Only the thought of his mother gave him the strength to go on doing it. 想起母亲,他才鼓足勇气继续做了下去。 2.It was only my capacity for hard work that saved me from early dismissal. 要不是我能干重活,早就给辞退了。 3.China’s support is constant source of encouragement to us in the pursuit of social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the maintenance of national independence. 中国的支持始终鼓励我们去追求社会和经济发展,维护国家独立。 4.Robots have found application for the exploration of the outer space. 机器人已用于探索外层空间。 5.He’s a big eater. 他这人非常能吃。 6.Of the girl’s sensations they remained a little in doubt. 译文一:姑娘的心思他们一时还无法断定。 译文二:他们一时还无法断定姑娘的心思。 7.He is inexperienced in driving. 译文一:开车他没有经验。 译文二:他开车方面没有经验。 8.And am I not indebted to you for the bread I eat? 译文一:我眼下有口饭吃,还不是多亏了你吗? 译文二:还不是多亏了你,我眼下才有口饭吃。 9.I’ll make my own decision in marriage. 译文一:婚姻的事我自己做主。 译文二:婚姻上我要自己做主。 译文三:我的婚姻我做主。 10.父母爱护子女无微不至。 译文一:Parents’ love of their children is perfect and minute. 译文二:Parents love their children perfectly and minutely. 译文三:Parents are perfect and minute in loving their children. 11.一定要少说空话,多做工作。 译文一: There must be less empty talk and more hard work. 译文二:We should talk less and do more hard work. 12.德国入侵波兰在全世界引起轰动。 译文一: German’s invasion of Poland caused an enormous sensation throughout the world. 译文二:German invaded Poland and it caused an enormous sensation throughout the world. 13.上下班他一般坐地铁。 He usually rides subways to and from work. 14.端午节吃粽子。 People eat rice dumplings on the Dragon Boat Festival. 15.这会儿正下着毛毛雨。 It’s drizzling at the moment. 16.不逢北国之秋,已将近十余年了。 译文一: I have not seen autumn in the North for over ten years. 译文二: It is more than a decade since I last saw autumn in the North. 17.众庄客一头笑着,扶了洪教头,羞颜满面,自投庄外去了。 The tenants burst into laughter and supported the fully shamefaced Master Hong in going out of the house. 18.沉默呵,沉默!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 Silence, silence! Unless one bursts out, he shall perish in this silence. 注意:请大家在做作业之前,仔细阅读课本中“刚性与柔性” (Rigid vs. S upple)、“静态与动态” (Static vs. Dynamic)两章内容。

用美国人的思维方式学习英语

用美国人的思维方式学习英语 用美国人的思维方式学习英语 一、如何用英文简单界定一个东西的技巧 美国人和美国人交谈80%是想告诉对方这个事物是什么。我们的课本尽管词汇难度不断加深,但思维逻辑结构却只停留在一个水平上。中国人常说Whereisthebook(这本书在哪儿)?很少有人说Whatisabook(书是什么)?而美国的小学生就开始问:Whatisthebook?这种Whereisthebook只是思维的描述阶段。但是我想连大学生也很难回答Whatisabook?因为中国传统英语教学模式没有教会学生表达思想的技巧。 二、如果已经学会界定,但理解还有偏差,那就要训练 Howtoexplainthingsindifferentways(用不同的.方式解释同一事物)。一种表达式对方不懂,美国人会寻找另一种表达式最终让对方明白。因为事物就一个,但表达它的语言符号可能会很多。这就 要多做替换练习。传统的教学方法也做替换练习,但这种替换不是 真替换,只是语言层面的替换,而不是思维层面的替换。 比如,Iloveyou(我爱你)。按我们教学的替换方法就把you换成her,mymother等,这种替换和小学生练描红没有什么区别。这种 替换没有对智力构成挑战,没有启动思维。这种替换句子的基本结 构没变,我听不懂Iloveyou,肯定也听不懂Iloveher。如果替换为Iwanttokissyou,Iwanttohugyou,Iwillshowmyhearttoyou等,或者给对方讲电影《泰坦尼克》,告诉对方那就是爱,这样一来对方 可能就明白了。这才叫真正的替换。也就是说用一种不同的方式表 达同一个意思,或者一个表达式对方听不清楚,举一个简单易懂的 例子来表达,直到对方明白。 三、我们必须学会美国人怎样描述东西

汉语和英语思维方式的差异

?语篇思维模式 ?作者:韩红梅王京华杨馥卿 ?汉语和英语思维方式的差异 ?一、语句表达的差异 1.指称——人称与物称 在中国人的主体思维习惯的影响下,汉语语句表达主观性较强,多采用第一人称,且习惯上用人做主语。英国人倾向于进行客体思维,语句表达注重客观性,因此以物做主语的情况比较多。例如: ?(1)Recognition and sadness flooded her face. ?(2)Hisweariness and the increasing heat determined him to sit down in the first convenient shade. ?而中国的英语学习者由于受到母语的习惯影响,将同样的意思表达为:(3)She recognized me and her face was filled with sadness.(他认出我了,于是一脸悲伤。) ?(4)He was tired and it…s getting increasingly hot,so he decided to sit down in the first convenient shade.(他疲惫不堪,天气也越来越热。他于是下了决心,一碰到舒适的阴凉处就坐下休息。) ?在英语母语者看来,这样的表达客观性意味较弱,句式缺少变化和起伏,在对人物心理的描绘上不及(1)和(2)生动形象。 ?2.语法结构——话题型与主谓型 汉语受整体综合思维模式的影响,注重先表达信息中心(话题),然后进行对话体的阐述、说明、铺叙等。赵元任先生认为,50%以上的汉语句子结构是话题说明框架,属于典型的话题型语言。 ?而西方人习惯于进行逻辑思维,因此英语语言结构严谨,逻辑性极强,一般遵循主语+谓语(主谓型)的基本框架,辅之以其他修饰、限制、补充成分,构成层层搭架的语句结构。中国学生用英语写作时,容易受到整体思维模式的影响,以话题+述题结构去构建英语句子。 ? ?例如:(1)Our policies 0f reform and opening to the outside world have won great success. ?(2)To make good impressions on the interviewer Should make good preparations for the job interview. ?这两个句子是以主语作为话题为中心构建的,其他成分用来进一步阐述话题的内容。 如果按照英语的写作思维模式来进行分析。会发现句中主语与谓语之间并不存在逻辑上的主谓关系,真正的主语被省略掉了,造成句子结构错误,概念表述含混不清。 二、语篇铺排的差异 1.段落发展方式——螺旋式与直线式 “汉语的篇章发展往往采用迂回的方式,不直截了当地阐述主题,而是以一种螺旋式的反复暗示逐步引出主题。”西方人习惯于抽象思维,因此英语语篇“在写作手法上就注重开宗明义,有的放矢,言简意赅,一语中的”。一般作者在文章的开头明确设定论述的主题;阐述和证明论点时毫不旁顾,或解释原因,或举例论证;最后的结论水到渠成,戛然而止,或

英语论文-从英译汉的实例分析看英汉思维方式差异

从英译汉的实例分析看英汉思维方式差异 [Abstract] Due to different cultures, English and Chinese people have formed their own modes of t hought, which influence their living ways greatly, especially their own languages. Mode of thoug ht is a very complicated abstract conception connected closely to philosophy. In this paper I will mainly concern on English individualism and Chinese entirety, because their difference is the most distinct one existing in modes of thought. English people prefer individualism, which leads them to subordinate the recognized objects into small parts. While Chinese people like entirety, they pr efer to take the world as a whole. Thinking patterns have been clearly reflected on languages, as a result of which English is hypotactic and Chinese is paratactic. This paper centers on the differen ces of hypotactic and paratactic characteristics in languages and their forming reasons—modes of thought. English people prefers to make good use of the hypotactic markers to link the sentence c omponents, while Chinese usually try to understand the world by their own intuition. In this paper the differences are explained through English-Chinese translation and the statistics are also given to prove them. [Key Words] comparison; mode of thought; languages; English; Chinese [摘要] 根源于不同的文化渊源,英汉两族人民形成了他们各自的思维模式。这种思维模式的差异深深地影响了他们的各种生活方式, 尤其体现在语言上。思维模式是一个非常复杂抽象的概念,与哲学密切相关。在这篇论文中我将主要阐释英民族的个体性思维和汉民族的整体性思维,因为它们之间的差异是思维模式中最突出的一面。英民族偏爱个体性思维,这使他们在认识世界时惯于将认知对象划分为小个体。然而,汉民族偏爱整体性思维,将世界看成一个整体。语言深刻地反映了思维模式的这种差异,因此就形成了英语的形合特征和汉语的意合特征。这篇论文侧重阐述语言中的形合和意合特征以及它们各种的形成原因----思维模式。英语民族的人民惯于利用形合标志连接句子成分,而汉民族却常常应用自身的直觉来体会世界。这篇论文将通过英译汉的翻译和统计数据来证实此观点。 [关键词] 英汉思维;对比;语言;英语;汉语 1. Introduction The famous Whorf hypothesis thinks that languages have determining effects on modes of thought , which is formed relatively to languages and different languages will bring on different thinking p atterns.[1]p35 Liu Miqing(刘宓庆) holds the opinion that modes of thought has controlled over languages [2]p35, and languages a re the concrete manifestation of modes of thought. In my opinion, modes of thought decide the us e of languages, and the reasons how languages are influenced by modes of thought should be exa mined from their relationship. Modes of thought and languages influence and reflect each other closely. “Thinking patterns, thou ght characteristics and thinking styles are the philosophical mechanism of language production. L anguage actually attaches closely to the thought that is the profound mechanism.”[3] p166 Thinki ng patterns are the deep-rooted mechanism of the forming and developing of languages, and on th e other hand languages help to promote the forming and developing of modes of thought. Langua ge is the carrier of thinking and abstraction of reality, and mode of thought is the conscious activit y in which people’s minds reflect and realize the objective reality.[4]p36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thinking patterns are the main reasons that result in the differences of language forms, so I think th e study of the features, the transition and the relationship of languages should be started with the st udy of modes of thought which connect closely with the cultures and the languages. English-Chin

英语思维模式的特点

英语思维模式的特点 一般特殊型 一般特殊型又称直线型,这种模式在英语思维模式中占主导地位,要求说话者或者作者直截了当、环环紧扣、步步为营,开宗明义地概括主题思想,然后再引出具体事例或细节对主题进行展开。这是英文典型的语篇思维模式。这种思维模式的主要特点是在上文提出概括观点的基础上,从某一方面进行详细分析。随着文章的发展,提供大量具体的、细节性的信息作为上文的解释。McCarthy (1993) 认为这种模式的宏观结构大致如下两种:先概括后举例(generalization---example)以及先谈整体轮廓,后说支持性的细节(preview ---detail)如图: A 概括陈述 B 概括陈述 具体陈述1 具体陈述 具体陈述2 更具体的陈述 具体陈述N 。。。。。 总结性概述概括陈述 注意:所谓的具体陈述指的是作者在展开篇章开头综述使用的方法和手段。在具体的篇章中可能呈现的表达方式有:详细说明、举例说明、数据证明、同位解释、既成事实、引经据典等手段。总之,就是将上文某些抽象的观点随着文章的发展逐一具体化。 问题解决型 这种思维模式的主要程序是:首先说明情况或综述某一现象,然后提出具体问题或将问题具体化-----给出文章发展的一个客观背景;随后分析人们主观的反应(或者可涉及原因分析、或手段,或目的),做出的反应可能解决了问题,也可能没有或没有完全解决,最后对此作出评价。这种模式在篇章中是比较常见的,不仅出现在科学论文、实验报告、新闻报道中、还出现在文学篇章中。这个序列可能会有变异,或在顺序上有所调整,或在四个构成成分中缺少某一个(如情景或反应成分),但一般情况下再组织完好的篇章中,人们总是期望这些成分都呈现出来。 注意:在这一类篇章中,作者在分析原因、结果(影响)或解决问题的方案中,可以采取求同或者求异两种方式。 在这类文章中常见的表达有: 名词类:cause (原因),factor (因素),origin,reason, root , source, consequence, effect, outcome, result 动词类:Account for(解释…的原因), arise from(产生于), ascribe to (归咎于), attribute to (归咎于), blame …for(归咎于), be due to(由于), be effected by (由于), be rooted in (由于), be incurred by (由于), come from (由于), originate from(由于), owe to (归于), result from(由于), stem from(由于), cause(导致), produce(导致), bring about (导致), contribute to(导致), give rise to(导致), lead to(导致), result in (导致)形容词和副词类:Be responsible for , consequent, effective , resulting , resultant, accordingly, as a result, consequently, for this reason(因此), hence(因此), in consequence(因此), on account of this (on this account ) (因此), thereby(因此), therefore, thus, why

中英思维模式差异及分析(英文)

A comparative study on the Chinese thought pattern and English thought pattern Abstract This context is basing on the study of Robert B. Kalpan, J. Needham and Nelson, analyzing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Chinese and English thought pattern. It also studies the factors contributing to those differences. The author hopes it can help people to have a better understanding of Chinese and English culture and to avoid the misunderstanding rising by those differences. Key words:Chinese and English thought pattern; comparative study; differences; cause This context studies three thinking mode counterparts: circular thinking vs. linear thinking, concrete thinking vs. abstract thinking and integrative thinking vs. analysis thinking. Circular Thinking vs. Linear Thinking Kalpan says Chinese thought pattern is characterized by circular type while English one is linear type according to the study of their different paragraph format. According to the study of Kaplan, the development of Chinese paragraph is screw-type which means the theme of the paragraph isn’t pointed out directly but using a roundabout way to explain. Though former narration has informed the theme, it paves the way of theme with repeated spiral hint rather telling clearly. So, the Chinese thought pattern is circuitous one. On the contrary, an English expository paragraph usually begins with a topic statement, and then, by a series of subdivisions of that topic statement, each supported by example and illustrations, proceeds to develop that central idea and relate that idea to all the other ideas in the whole essay, and to employ that idea in its proper relationship with the other ideas, to prove something, or perhaps to argue something. That is to say, English thought pattern is linear pattern.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