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英思维方法差异对比

中英思维方法差异对比

中英思维方法差异对比
中英思维方法差异对比

中英思维方法差异对比

导读:对外汉语专业,顾名思义,就是教外国人汉语,可是并不是所有人都能如愿以偿,也不是所有人都想成为一名对外汉语教师,而通过目前的学习,我们学习了中国现当代文学,中国古代文学,外国文学,中国文化,中西方对比文化等专业知识,不断地深厚了语言功底,学习了广博的文化知识,我们越来越认为,其实在另一种职业中我们也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翻译。

翻译是将一种语言文化承载的意义转换到另一种语言文化中的跨语言、跨文化的交际活动。翻译分为笔译和口译,笔译注重译文的连贯通顺符合逻辑,口译注重达意,而不管是笔译还是口译,做翻译之前,了解两种语言思维的差异是至关重要的,只有了解了两种语言思维方法的差异,才能使翻译达到标准,才能继续翻译任务及工作,为成为一名优秀的翻译奠定基础。

关键词:思维方式、综合性思维、分析性思维、形象思维、逻辑思维

正文:

由于文化包含人类创造的一切财富,语言是人类最杰出的创造物之一,语言是文化的一部分,语言是一种非常特殊的制度文化。文化是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文化分为物质文化(指人类创造的物质文明,指一切可见可感的物质和精神的产品)、制度文化(指人类的社会制度、宗教制度、生产制度、教育制度、劳动管理分配制度、家庭制度、亲属关系、礼仪习俗、行为方式等社会规约以及与它们有关的各种理论)、心理文化(指人类的思维方式、思维习惯、价值观念、审美情趣、信仰、心态等)。

作为制度文化的语言,与其他制度文化,与物质文化和心理文化的关系非常密切。没有物质文化和心理文化就不可能产生语言,物质文化和心理文化的变化和发展在语言中得到反映,语言也因此才能不断变化和发展,所以说,物质文化和心理文化史语言发展的源头活水。因此,翻译不仅是语言的转换,更确切的说是文化的转换。而不同的文化也承载了不同的民族,每个民族也有不同的思维方式。

“思维方式是主体在反映客体的思维过程中,定型化了的思维形式、思维方法和思维程序的综合和统一。”常用的思维方法有归纳法,演绎法,类比法等。

同一民族的人,由于生活在同一社会、统一文化氛围中,其思维方式存在共性,不同民族的人其思维方式有相同之处,也有不同之处。对比研究不同民族思维方式的异同,特别是了解不同民族的思维方式的差异,是减少和消除跨文化交际障碍的重要举措,也是在翻译时需要尤其注意的因素。本文以中英文思维方式的不同为例来进行阐释。

中英思维方式的差异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

一、中国人重伦理,英美人重认知。

儒家思想是对中国社会影响最大的思想之一。“以儒家为代表的先哲对世界的认识主要不是出于对自然奥秘的好奇,二是出于对现实社会政治和伦理道德的关

注。”儒家思想“关心的是人道,而非天道,是人生之理,而非自然之性。”而在海洋型地理环境中发展起来的英美文化促成了英美人对天文地理的浓厚兴趣,使他们形成了探求自然的奥秘、向自然索取的认知传统。

而中国人的这种思维方式在词汇中均有反应,如:顺其自然、听其自然、听天安命、听天由命。

中伦理思想观念的又一体现是重宗族和宗族关系,重辈分尊卑,所以,汉语中亲属称谓特别复杂,英语的亲属称谓比较笼统。例如,有一句话:张明和李丹是表亲,张明的母亲是李丹的姑母,李丹的母亲是张明的舅母。译为:Zhang Ming and Li Dan are cousins.Zhang Ming’s mother is Li Dan’s aunt who is the sister of Li Dan’s father,while Li Dan’s mother is Zhang Ming’s aunt who is the wife of Zhang Ming’s mother’s brother.语义是清楚的,反映的关系也清楚,但英美人得费一番踌躇才能弄清中国人一看就明白的关系。按英美人的习惯,“姑母”“舅母”都称为aunt,若要区别,不妨冠以名字。若张明的母亲叫李伟明,李丹的母亲叫王明兰,就称Aunt Weiming和Aunt Minglan。但这样不太符合中国人重宗族关系的习惯。汉语按照年月日的顺序表时间,按国、省、市、县、乡的顺序表达地域概念的方式,反映了由大到小的思维顺序,英语表达同类概念的顺序正好相反。

中国人的伦理精神注重“群己合一”,突出“群体”的人格,倡导集体主义,较轻视个体的人格,而英美人注重个体的人格,倡导个人主义。但在这里有一个以讹传讹的误解。个人主义一直以来都被译为individualism,但这是不准确的。因为“个人主义”在汉文化中意为“一切从个人出发,把个人利益放在集体利益之上,只顾自己,不顾别人的错误思想。个人主义是生产资料私有制的产物,是资产阶级世界观的核心,它的表现形式是多方面的,如个人英雄主义、自由主义。本位主义等。”(摘自《现代汉语》)而在牛津高阶词典中,关于individualism的释义却是“noun 1,quality of being different from other people and doing things in your own way个性;独特的气质;2,the belief that individual people in society should have the right to make their own decisions,etc.,rather than be controlled by the government个人主义;个人至上。”因此可以看出,“个人主义”在汉语中是贬义词,而individualism在英语中却是中性词,其确切意义是“个体主义”。

二、中国人重整体,偏重综合性思维,英美人重个体,偏重分析性思维。

“中国的小农经济使先民们意识到丰收离不开风调雨顺,生存离不开自然的恩赐,进而从男女关系、天地交合和日月交替等现象悟出阴阳交感、‘万物一体’、‘天人合一’的意识。”万物合一的观念把人与自然,个人与社会乃至之间万物都看做不可分割、相依相存、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有机整体,这是中国人最朴素的辩证思维方法。人们注重从对立中求统一,从统一中看到对立,中医学中有关“阴”和“阳”对立统一关系的阐述便是明证。病人感冒发烧去看病,中医往往为病人拿脉,看舌苔,看脸色,问饮食睡眠情况,综合以上信息后才确诊病情,找出病情;西医则用体温计量体温,温度超过37摄氏度便可确认为发烧,若病人伴有其他不适还验血,从验血结果判断病毒引起炎症的程度。中医通过望闻问切及经验来判断病情,西医虽然也凭经验,但更多地依靠医疗器械助诊的结果来判断病情,如验血结果,X光片透视情况、B超显像情况等。

中国的国画艺术也是中国人综合性思维的有力证据。一幅国画中有画有诗,有书法和篆刻,缺一不可。中国的书画同源,均以线条表意抒情,加之古代画家多为

文人,因此,逐渐形成绘画同诗文、书法乃至篆刻相互影响、共存于一幅画之中的格局,形成国画的突出特征,在世界美术体系中自成独特体系。

而英美文化中的西洋画只表现绘画艺术,之多画家在画上签上自己的名字。

整体性思维在汉字结构中也有体现。汉字中的象形字(雨、人、竹、弓)生动地表现了主观与客观、能指与所指的密切关系。我们的祖先以这种思维方式发展了汉字,数千年使用汉字的实践又巩固了我们的这种思维方式。崇尚和谐是重整体思维的突出表现。对称与和谐使我们中国人既感到视觉美或听觉美,又感到精神的愉悦和心理上的满足。

英美人虽然也重视平衡对仗的语言美,却不及我们中国人这样讲究,

中国的整体性思维体现在:汉语语法的隐含性,句法的意合性,及词义的笼统与模糊性上。英美人的分析性思维体现在:英语语法的外显性,句法的形合性,及词义的具体性上。

三、中国人重直觉,英美人重实证

“中国传统思想注重实践经验,注重整体思考,因而借助直觉体悟,即通过知觉从总体上模糊而直接地把握认识对象的内在本质和规律。”

直觉思维强调感性认识、灵感和顿悟。这种思维特征来自儒家、道家、佛学的观念,也是“天人合一”哲学思想的产物。

如汉语的词语中,有:恍然大悟、豁然贯通、了然于心。理解语言时往往突出“意”,力图领会“言外之意”,不太重视对语言的科学分析。评价事物的优劣时往往采用杂感、随笔、评点等形式表明自己的感受和体会,较少用系统的理论进行实证考察式的论述。而英美人的思维传统一向重视理性知识,重视分析,因而也重视实证,主张通过对大量实证的分析得出科学、客观的结论,所以,英语的语言分析十分系统全面。不分析汉语句子的语法关系,我们还可以理解句子的意义,但若不分析英语句子的语法关系,特别是长句中错综复杂的关系,我们则不能理解英语句子的意义。

四、中国人重形象思维,英美人重逻辑思维

中国人的形象思维方式的表现之一,是汉字的象形性,以形示意是汉字的重要特点。英美人中逻辑思维方式的特点则可从英语词语的功能性上看出。汉语的指事字也很形象,一看就知道其指称意义,如“上”和“下”,“一”和“三”。形声字的表意形旁代表所指事物,如:“海”、“江”、“河”,都有偏旁“水”,表示它们和水有关。

汉语的量词数量多,文化内涵丰富,生动形象,这也是汉语形象化的表现。如“一面镜子”“一朵花”“一把椅子”“一张桌子”“一根棍子”“一棵树”“一件外套”等等。在汉翻英中,其英译文就只保留了原文的指称意义,原文量词的形象性则未能保留。

由以上四个方面我们可能看出,思维方式的差异来自文化传统的差异,思维方式受文化传统的影响形象思维指人在头脑里对记,也必定随着文化传统的变化而有所改变。文化传统随着文化交流的纵深发展也必然会发生变化,因为文化是开放的系统,不同文化之间会相互影响,互相渗透。另外,一种文化内部的思维方式也不是同一的。同时中国人,因职业和文化素养不同,也会形成不同的思维

方式。一个人的思维方式亦不会一成不变,在我们从小学习过的数学、物理、化学等课程时,可以培养逻辑思维能力;学习语文、英语、音乐、美术等课程时,我们在培养形象思维能力。

因此,作为一名以成为一名优秀翻译为目标的学生来说,学习翻译,学习两种语言的转换,很大程度上就是学习两种思维方式的转换。翻译很大程度上就是两种语言,两种文化,两种思维方式的转换。我们应该加强有关理论知识的学习,加强了理论学习,逻辑思维能力也能加强。学习翻译,学习两种语言的转换,在很大程度上就是学习两种思维方式的转换,所以要清楚地认识到中国人与英美人思维方式的不同特点及其在语言上的不同表现形式,努力学习汉语母语,使今后做翻译时能够够游刃有余得心应手,翻出让人满意的作品。

参考书目:《新编汉英翻译教程》陈宏薇、李亚丹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现代思维方式探略》荣开明等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

《论中西思维方式》连淑能(来自《外语与外语教学》2002年第2期)

《现代汉语》黄博荣、廖旭东高等教育出版社

《牛津高阶英汉双解词典》商务印书馆出版社

英汉思维差异对比

英汉思维差异对比与语言表达方式的差异 概念与形式的对立统一 一抽象思维与形象思维 英语重视抽象思维,擅长使用抽象概念表达具体事物。语言上英语常常使用大量涵义模糊、指称笼统的抽象名词来表达复杂的理性概念,给人一种“虚、暗、曲、隐”的感觉。这对习惯于形象思维的中国人来说,既有理解上的困难,又有表达上的困难。因此,翻译时,要抓住本质的东西,大胆地采用符合汉语表达习惯的归化方法。 汉语重视形象思维,擅长使用形象的方法表达抽象概念。语言上汉语更倾向于用具体形象的词语来表达虚的概念。 He wondered whether his outspokenness(N. 坦白,直言相告)might be a liability(N. 债务)to his friend. 他怀疑他的直言对他的朋友来说是否会是一种债务。 他怀疑他那么心直口快,是否会让他的朋友背上思想包袱。 英语的这种独立语结的模糊性和汉语的正好相反 his outspokenness=he was outspoken(语义结构) a liability to his friend=his friend had a liability(in his mind)(语义结构) He sought the distraction of distance. distraction是个名词(名词化,distract派生来的),但在该句中仍保留动词的语义(VT. 分散……的注意力),其语义特征要求这个词必须要有它的动元,其语义结构应该是he distracted sb.,即发出该动作的施事(句法上的主语)和受事(句法上的宾语。)distance 也是个名词(名词化,distant派生来的),其语义结构应该是he was distant from sb. 这样我们就得出这句话含有两个动核结构。即: 1 he could distract others. 别人注意不到他 2 he was distant from others. 他远离别人 按照自然的逻辑将两个事件合并在一起,就是“他远离别人后,别人就注意不到他”。 这句话还有一个主要的核心动词sought(寻求),在句中连接后面在英语中被看做概念化的事件名词(the distraction of distance),构成句法上的“主谓宾“结构,而the distraction of distance又分别表达两个不同的因果关系很强的事件,sought在句中将He和the distraction of distance在语义上连接起来,说明了the distraction of distance是he sought的客体。因此,使用具体词语表达的话,该句应翻译成: 他想远走高飞,免得心烦。(同时要注意语用的功能)。 The main land mass of the United States lies in the central North America, with Canada to the north, Mexico to the south, the Atlantic Ocean to the east and the Pacific Ocean to the

中英思维方法差异对比

中英思维方法差异对比 导读:对外汉语专业,顾名思义,就是教外国人汉语,可是并不是所有人都能如愿以偿,也不是所有人都想成为一名对外汉语教师,而通过目前的学习,我们学习了中国现当代文学,中国古代文学,外国文学,中国文化,中西方对比文化等专业知识,不断地深厚了语言功底,学习了广博的文化知识,我们越来越认为,其实在另一种职业中我们也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一一翻译。 翻译是将一种语言文化承载的意义转换到另一种语言文化中的跨语言、跨文 化的交际活动。翻译分为笔译和口译,笔译注重译文的连贯通顺符合逻辑,口译注重达意,而不管是笔译还是口译,做翻译之前,了解两种语言思维的差异是至关重要的,只有了解了两种语言思维方法的差异,才能使翻译达到标准,才能继续翻译任务及工作,为成为一名优秀的翻译奠定基础。 关键词:思维方式、综合性思维、分析性思维、形象思维、逻辑思维正文: 由于文化包含人类创造的一切财富,语言是人类最杰出的创造物之一,语言是文化的一部分,语言是一种非常特殊的制度文化。文化是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文化分为物质文化(指人类创造的物质文明,指一切可见可感的物质和精神的产品)、制度文化(指人类的社会制度、宗教制度、生产制度、教育制度、劳动管理分配制度、家庭制度、亲属关系、礼仪习俗、行为方式等社会规约以及与它们有关的各种理论)、心理文化(指人 类的思维方式、思维习惯、价值观念、审美情趣、信仰、心态等)。 作为制度文化的语言,与其他制度文化,与物质文化和心理文化的关系非常密切。没有物质文化和心理文化就不可能产生语言,物质文化和心理文化的变化和发展在语言中得到反映,语言也因此才能不断变化和发展,所以说,物质文化和心理文化史语言发展的源头活水。因此,翻译不仅是语言的转换,更确切的说是文化的转换。而不同的文化也承载了不同的民族,每个民族也有不同的思维方式。 “思维方式是主体在反映客体的思维过程中,定型化了的思维形式、思维方法和思维程序的综合和统一。”常用的思维方法有归纳法,演绎法,类比法等。 同一民族的人,由于生活在同一社会、统一文化氛围中,其思维方式存在共性,不同民族的人其思维方式有相同之处,也有不同之处。对比研究不同民族思维方式的异同,特别是了解不同民族的思维方式的差异,是减少和消除跨文化交际障碍的重要举措,也是在翻译时需要尤其注意的因素。本文以中英文思维方式的不同为例来进行阐释。 中英思维方式的差异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一、中国人重伦理,英美人重认知。 儒家思想是对中国社会影响最大的思想之一。“以儒家为代表的先哲对世界的认识主要不是出于对自然奥秘的好奇,二是出于对现实社会政治和伦理道德的关注。”儒家思想“关心的是人道,而非天道,是人生之理,而非自然之性。”而在海洋型地理环境中发展起来的英美文化促成了英美人对天文地理的浓厚兴趣,他们形成了探求自然的奥秘、向自然索取的认知传统。 而中国人的这种思维方式在词汇中均有反应,如:顺其自然、听其自然、听天安命、听天由命。 中伦理思想观念的又一体现是重宗族和宗族关系,重辈分尊卑,所以,汉语中亲属称谓特别复杂,英语的亲属称谓比较笼统。例如,有一句话:张明和李丹是表亲,张明的母亲是李丹的

中英文思维的差别-

中英文思维的差别 1、汉语很直观,在描述一件事物的时候倾向于用身体可以感受到的动作或表象来直接描述,而英语则倾向于透过现象描述本质的东西。 Help me up. Let me see if I can bear my weight. 看我还能不能站起来。英语中明确地表达了她是想验证自己伤得重不重,自己的脚是否还能支撑身体的重量。 His wife comes back to life. 他老婆醒了。此醒非睡着之后的醒 Have you been educated? Have you gone to school? 你念过书没有? Chewing gun口香糖英语是从活动口腔肌肉来描述的,不管它香不香 Traffic light 红绿灯从功能上来定义的,不管什么颜色 2、汉语主观性强,英语客观性强。 懂事——grow up既有年龄的意思又表示不再孩子气、敢于承担责任,更为客观 听话——behave yourself守规矩 别客气——you are welcome or my pleasure只谈自己的感受 你会讲英语/打高尔夫吗?——Do you speak English/play golf? 请节约用水——Please turn off 没有任何道德暗示 爱护草地,请勿践踏——Keep off the grass也体现在公共警示牌上 3、在句子的表述顺序上,汉语倾向于从整体出发叙述问题,先整体后局部,先次要后主要;英语则倾向于从局部出发叙述问题,先局部后整体,先主要后次要。 中国人的姓名中,姓氏在前;西方人则按个人名字,父名,家庭姓氏进行排列。 4、英文句子结构严谨,汉语则相对比较松散。 I got hot in my pants, so I took them off. But they must have shrink from the sweat, or my legs expanded from the heat. I can’t get them back on. 小结: 第一、介词在英语中的作用要远远大于汉语中介词的作用。如果说主语和谓语是英语的骨架的话,那么介词就是英语的关节,它起到一个传承、连接的作用。而介词主要是空间概念的反映,因此,以空间概念组织起来的英语要比汉语更加客观,更加切合事物的实质,更加具有逻辑性。 第二、英语中有相当比例的具体名字、行为动词以及形容词都能延伸出自己的抽象词义并在英语中表达,尤其是口语表达中发挥着中坚的作用,而这些词汇的原始词义大多是现实世界的直接反映。 四个词帮你说掉30%的英语 一、“BE”把所有的事物归结为一种状态 这个特点给我们学英语带来帮助的就是,当汉语句子需要用到一个甚至几个动词来表达的时候,我们先要考虑是否可以用一种状态、一种性质的判断来代替。这样的话就能化繁为简。 Do you know anything about chicks? They are a huge responsibility. If I just sniffle, he’s at my door with chicken soup. Where were we? 我们说到哪儿了? How have you been these years? 你这些年过得怎么样? I don’t want it to be too much. 我不想化太多的妆。 Sorry, I think you may be in our seats. 打搅,我觉得你们是坐到了我们的位置上。 There are might be flood damage. 可能是被水冲过了。

浅谈中英文在文化上的差异

浅谈中英文在文化上的差异中国与英语国家在文化上的差异体现在社会生活的诸多方面,也体现在地域文化的差异,习俗文化的差异,姓名与称呼用语的差异,交际用语的差异,数字内涵,委婉语和对应词及其内涵方面。我从中选取几个方面来,通过对这些方面的讨论来探讨中英文在文化上的差异性。 首先要讨论两国语言在文化上的差异就应该了解什么叫文化,以及文化与语言的关系。 所谓文化就是一个群体的人们在其发展过程中引导其生活、保障其生存的全部内容的总和。我们每一个人,无论生长何地,都是各自特定文化与表达文化的语言的产物。鲁斯·本尼迪克特在《文化类型》中说道:“一个人从他呱呱坠地的那一刻起,他周围的环境与风俗习惯就影响着他的经历和行为。等到他咿呀学语的时候,他已成为此文化熏陶的一个小生灵了。待到他长大成人,能够参与社会活动时,这一特定的文化习惯便成了他的习惯,其特有的观念也变成了他的观念,其禁忌也就变成了他的禁忌。”这高度概括了文化对我们每个人的影响。 同时,语言与文化相依为命,不可能脱离另一方面而独立存在,语言反映文化特征并预示文化发展的方向,两者的关系可简单地比作内容与形式相互依赖、相互作用的关系。 中英文在文化上的差异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地域文化的差异 地域文化主要指地理环境、自然环境方面的文化。受自然环境的影响,不同民族在对同一事物的认识上存在差异。有些事物在一种语言中为美,而在另一种语言中为丑;有些事物在一种语言中有丰富的内涵,而在另一种语言中毫无意义。地域文化上的差异又体现在: 1.中英文动物词文化的差异 在中国,龙被视为神物,集力量、智慧、运气、喜庆、威严、威武、权力于一身。封建时代的皇帝常把自己比做“龙”,中华民族也称自己为“龙的传人”,“龙的子孙”。而在英语中,dragon被看作“邪恶”、“恐怖”,甚至“战争”的代名词。《圣经》里多次提到的魔鬼撒旦就是一个与上帝作对的诱惑者和叛逆者的形象,它被称作the old Dragon。英国着名作家狄更斯在《艰难时世》中也以“Dragon”这个词来描述斯巴塞太太:……镇上的人们走来走去看见她坐在那儿,却把她看作这个银行的“毒龙”(Bank dragon)。 2.中英文植物词文化的差异 竹子这种植物与中国文化有着深厚的关系,历代文人墨客赏竹、画竹、咏竹。郑板桥的竹画享誉世界,邵谒的名句“竹死不变节,花落有余香”深入人心,竹子逐渐成了中国人坚强不屈、高风亮节的性格的象征。但bamboo一词在英语里只不过是一种很普通的植物,没有任何外延意义。 二.习俗文化的差异

英语论文-从英译汉的实例分析看英汉思维方式差异

从英译汉的实例分析看英汉思维方式差异 [Abstract] Due to different cultures, English and Chinese people have formed their own modes of t hought, which influence their living ways greatly, especially their own languages. Mode of thoug ht is a very complicated abstract conception connected closely to philosophy. In this paper I will mainly concern on English individualism and Chinese entirety, because their difference is the most distinct one existing in modes of thought. English people prefer individualism, which leads them to subordinate the recognized objects into small parts. While Chinese people like entirety, they pr efer to take the world as a whole. Thinking patterns have been clearly reflected on languages, as a result of which English is hypotactic and Chinese is paratactic. This paper centers on the differen ces of hypotactic and paratactic characteristics in languages and their forming reasons—modes of thought. English people prefers to make good use of the hypotactic markers to link the sentence c omponents, while Chinese usually try to understand the world by their own intuition. In this paper the differences are explained through English-Chinese translation and the statistics are also given to prove them. [Key Words] comparison; mode of thought; languages; English; Chinese [摘要] 根源于不同的文化渊源,英汉两族人民形成了他们各自的思维模式。这种思维模式的差异深深地影响了他们的各种生活方式, 尤其体现在语言上。思维模式是一个非常复杂抽象的概念,与哲学密切相关。在这篇论文中我将主要阐释英民族的个体性思维和汉民族的整体性思维,因为它们之间的差异是思维模式中最突出的一面。英民族偏爱个体性思维,这使他们在认识世界时惯于将认知对象划分为小个体。然而,汉民族偏爱整体性思维,将世界看成一个整体。语言深刻地反映了思维模式的这种差异,因此就形成了英语的形合特征和汉语的意合特征。这篇论文侧重阐述语言中的形合和意合特征以及它们各种的形成原因----思维模式。英语民族的人民惯于利用形合标志连接句子成分,而汉民族却常常应用自身的直觉来体会世界。这篇论文将通过英译汉的翻译和统计数据来证实此观点。 [关键词] 英汉思维;对比;语言;英语;汉语 1. Introduction The famous Whorf hypothesis thinks that languages have determining effects on modes of thought , which is formed relatively to languages and different languages will bring on different thinking p atterns.[1]p35 Liu Miqing(刘宓庆) holds the opinion that modes of thought has controlled over languages [2]p35, and languages a re the concrete manifestation of modes of thought. In my opinion, modes of thought decide the us e of languages, and the reasons how languages are influenced by modes of thought should be exa mined from their relationship. Modes of thought and languages influence and reflect each other closely. “Thinking patterns, thou ght characteristics and thinking styles are the philosophical mechanism of language production. L anguage actually attaches closely to the thought that is the profound mechanism.”[3] p166 Thinki ng patterns are the deep-rooted mechanism of the forming and developing of languages, and on th e other hand languages help to promote the forming and developing of modes of thought. Langua ge is the carrier of thinking and abstraction of reality, and mode of thought is the conscious activit y in which people’s minds reflect and realize the objective reality.[4]p36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thinking patterns are the main reasons that result in the differences of language forms, so I think th e study of the features, the transition and the relationship of languages should be started with the st udy of modes of thought which connect closely with the cultures and the languages. English-Chin

中英思维模式差异及分析(英文)

A comparative study on the Chinese thought pattern and English thought pattern Abstract This context is basing on the study of Robert B. Kalpan, J. Needham and Nelson, analyzing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Chinese and English thought pattern. It also studies the factors contributing to those differences. The author hopes it can help people to have a better understanding of Chinese and English culture and to avoid the misunderstanding rising by those differences. Key words:Chinese and English thought pattern; comparative study; differences; cause This context studies three thinking mode counterparts: circular thinking vs. linear thinking, concrete thinking vs. abstract thinking and integrative thinking vs. analysis thinking. Circular Thinking vs. Linear Thinking Kalpan says Chinese thought pattern is characterized by circular type while English one is linear type according to the study of their different paragraph format. According to the study of Kaplan, the development of Chinese paragraph is screw-type which means the theme of the paragraph isn’t pointed out directly but using a roundabout way to explain. Though former narration has informed the theme, it paves the way of theme with repeated spiral hint rather telling clearly. So, the Chinese thought pattern is circuitous one. On the contrary, an English expository paragraph usually begins with a topic statement, and then, by a series of subdivisions of that topic statement, each supported by example and illustrations, proceeds to develop that central idea and relate that idea to all the other ideas in the whole essay, and to employ that idea in its proper relationship with the other ideas, to prove something, or perhaps to argue something. That is to say, English thought pattern is linear pattern.

英汉思维对比

2014年《英汉语言对比》课程论文 英汉思维对比及其翻译上 姓名:乐燕平 学号:201220500218 摘要:不同的民族由于地理环境、宗教信仰、人文环境等因素而存在不同的思维方式,也就形成英汉思维的差异。而这思维上的差异也就是使英汉互译变得艰难的主要原因之一。本文从几个方面论述了英汉思维的不同,并加以举例分析,旨在让英语学习者通过学习用英语的思维思考,进一步更好的学习英语。 一、引言 思维分广义的和狭义的,广义的思维是人脑对客观现实概括的和间接的反映,它反映的是事物的本质和事物间规律性的联系,包括逻辑思维和形象思维。而狭义的通常的心理学意义上的思维专指逻辑思维。不同的民族有不同的语言,不同的思维方式,这也就形成英汉思维的差异。作为交际工具来讲,英汉两种语言的基本属性是相同的,因此,用英语或是汉语在表达思想的时候自然有许多相似之处,但经过了多年的英语学习,我们会发现中英文间的区别也有很多,而我此次要讨论的就是中英文间的思维差异。大多数的学生都已经学习英语很多年了,但是他们仍然觉得英语很难学,那是因为他们是运用中文思维来学习英语,那自然就很难了。他们一般在说英语前会先想自己要讲的中文,再在脑中把它翻译成英文,这样一来,时间就过去了,没有人会等你翻译过来之后再与你交流。这产生的结果就是同学们常常觉得自己讲不出来,也没什么好讲的。而且,即使翻译出来了,也大多都是些中式英语,与那些英语为母语的人所说的地道的英语

相差很大。我们如果能够学会如何用英语思维思考的话,英语学习就会变得十分简单了。本文就是对英汉思维进行对比,研究其在翻译上的体现,从而让人们更加了解英汉语言的不同,并让英语学习者能够更好的利用英语思维学习英语。 二、英汉思维的差异及其在翻译上的体现 人有别于动物的最大特点是人类的思维活动。全世界各个国家之间的语言相差甚远,思维也存在很大差异,但本质上的思维活动却是相同的,也因此,各个国家之间的语言才能够相互进行翻译,但翻译的过程无疑是艰难的。翻译就是把一种语言文字(原语)的意义用另一种语言文字(目标语)表达出来,英汉思维的差异必定会影响到它们的翻译,所以在翻译过程中,译者必须懂得不同民族的思维差异。只有真正懂得了英汉思维的差异,才能够更好的将原语变成译语。英汉思维差异及其在翻译上的体现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具象思维和形象思维 语言是思维的载体,通过一个民族的语言,我们可以观察这个民族的思维方式和特点。长久以来,英汉两个民族的地理环境,生活条件和风俗习惯都各不相同,因此形成了不同的思维方式。 西方人的具象思维比汉民族强,他们习惯用抽象概念表达具体的事物,抽象思维较突出;而汉民族却偏向形象思维,运用形象的表达手法描绘抽象的概念,汉语中多喜欢形象的描绘某一事物。 这表现为英语常常使用抽象名词来表达复杂的概念,而汉语会用解释性或描述性较强的词语来表述抽象的意义。抽象名词的翻译方法有以下几种:第一种就是直接翻译成汉语中对等的抽象名词。英汉两种语言中都有抽象名词,但较之英语,汉语中的抽象名词要少得多,因此可以直接将英语中的抽象名词翻译成汉语中的

浅谈英汉思维差异对翻译的影响

浅谈英汉思维差异对翻译的影响 The Influence of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Chinese and English Thinkings upon Translation 一、引言 不同的民族,不仅有各不相同的民族文化,而且还有彼此不同的思维方式、思维特征、思维风格等,这便是思维差异。英语属于印欧语系,汉语属 于汉藏语系。世界上讲汉语的人最多,而英语的分布最广。因为英汉两民族 的交往越来越频繁,而两民族的思维差异所带来的困扰一直影响着两民族间 的对话。翻译作为从一种语言向另一种语言转换的活动,本质上不仅是一种 语言活动,还是一种思维活动。笔者拟从语言与思维的关系入手,通过思维 差异的表现形式,揭示英汉思维差异对翻译的影响。 二、语言与思维的关系 语言是人类交际最重要的工具,它是人类所特有的、用任意创造出来的 符号系统来表达感情和愿望、交流思想的方法。简单地说,它是人们思维和 认识的组织者。思维即人脑对客观现实的反映过程,具体地说,它是在表象、概念的基础上进行分析、综合、判断、推理等认识活动的过程,它是人类所 特有的一种精神活动,是从社会实践中产生的。作为构成思维模式的材料符 号中的一个部分,语言通过音、形、义的结合,系统地储存于人脑的皮层细 胞内,参与思维活动。由此可见,思维和语言有着密切的关系。一方面,思 维离不开作为材料的语言。倘若没有语言,思维则无以定其形,无以约其式,无以证其实。反之,若没有思维,语言也不具备其多功能性和丰富性。因此,我们可以说,思维作用于语言,语言也作用于思维。思维的发展推动着语言 的发展,而语言的发展同时也推动着思维的发展。两者相互作用,相互依存。 三、中英思维方式对比 思维方式是主体在反应客体的思维过程中,定型化了的思维形式、思维方式

第七讲:中英思维差异

第七讲:中英思维差异 前面的几次讲座已经基本上把句子层面以外的翻译问题大致讲完了。接下来的部分是主要讲解医学英语中句子的翻译问题。这是最难的,也是最有收获的。但是在我们进入句子的翻译之前,我想还是需要讲一讲中英思维差异的问题。我在准备前面的几讲中感觉到,中英思维的差异问题在英汉互译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比如说,重复,省略,词性转换,等等问题,都强烈的受制于这两种语言的不同思维方式,不同习惯。因此,我在这讲中,不准备按照原先的计划来讲被动语态的翻译问题,打算稍微讲讲中英思维差异的问题。 这一讲主要参考的是我当初复习英语专八的笔记,以及其他的少量资料,我现在也不知道该如何讲,大家就当是听故事吧! 顺便提一下,我下周二开始要进行军训,一直到24号回来,九天的时间,所以中间的一次周日的讲稿我无法上传,希望大家谅解。作为补偿,我这次会上传一些跟我们前面讲解相关的资料,肯定是对大家有很大帮助的。另外我也会多布置一点题目,可能会出几道很难的翻译。这样反正大家多做一下,等我回来了再开始讲解后面的内容。 再顺便一下:祝丁香园的朋友们中秋快乐!希望这个中秋,这个讲稿能给大家带来一点点好玩的东西,呵呵! 开讲啦! 关于意识和物质,谁者第一性,这一直以来都是哲学家们争论的问题。我们生活在社会主义时代,我们受到的熏陶当然是物质第一性。在此我不想讨论这个千古难题,但是我们应该非常清楚,意识和物质之间有着强烈的作用力,这体现在人类社会的方方面面。 考研政治里我们学了很多历史观的问题,其中不少和思维、语言的相互作用方面相关。思维和语言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对应关系,思维的方式决定着语言的表达方式,东、西方不同的思维方式也会影响着英汉语不同的表达方式。而翻译的本质是不同思维形式的转换,在翻译过程中必须按照本民族思维方式的特点,来进行

中英思维的差别

中英思维的差别 1.中文的逻辑性是由语言内容表达的,而不是关联词。这使中文的句子顺序比较固定,在不使用连接词的时候,必须遵循先因后果,先时间再事件等顺序。 而英文不是 你定罪后被判五年 when convicted,you will face five years' imprisonment you will face five years imprisonment on conviction 翻译的时候,把句子前后对调一下试一试 把不会的词想一个动作一样表意相同的表达 介词用好,提升N个档次 2.英文的抽象主语常见 去年我们公司从一个小公司变为一个大公司 The last year has seen us from a small company to a large one Equally, in poetry, the highly personal, performative genre is the only form that could claim real liveliness. 3.中文被动少,英文被动多 4.中文喜欢用动词,一个句子常常好多个动词 英文一个句子只能一个动词,把动词转换为名词是十分重要的 中国越来越多地参与到地区性事物说明中国是个负责任的国家 China's increasing regional involvement show that China is a responsible country 5.介词和动词 英文的介词非常灵活好用,翻译时中文的动词翻译成介词 林肯说的:民有,民治,民享 of the people,by the people,for the people 6.主从句 Busy as he is,my father never seems in a hurry

中英思维方式对比应用于中英翻译教学中的意义-最新教育文档

中英思维方式对比应用于中英翻译教学中的意义 掌握英语教学方法对于学生翻译能力的提升至关重要。东西 方文化由于地理条件、宗教以及风俗等差异,在语言、情感的表达方面有很大区别,这就要求翻译工作必须要在了解文化的基础上进行。大力培养学生的英语思维能力,可促进学生英语翻译素养的提高。 中英思维方式对比应用于中英翻译教学中的作用 1 促进学生翻译水平的提高 中国人受到中庸思想的影响,表达观点、情感的时候常常采 用委婉而含蓄的方式,先用一定的言语进行铺垫、渗透或者采用含沙射影的方式。?一点和西方人相反,他们更倾向于以开门见 山的方式直截了当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因此,在翻译教学过程中,学生必须了解中西方在语言表达上的不同点,从而让学生能够准确地完成中英互译,提高翻译质量。 2推动学生英语思维的培养 中英翻译教学的目的并不只是提高学生的翻译水平,同时还要培养学生的英语思维能力。通过了解西方语言的表达方式,进而让学生了解西方文化,接受西方先进的思想,在思维上形成多维框架,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中英思维方式对比应用于中英翻译教学中应用的措施 中英文翻译教学,授课教师扮演重要的角色,他们需要了解

学生的个性,从学生的兴趣出发设计教学方案,满足学生兴趣的需要,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动力。 1 借助信息技术,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中西方拥有不同的生活方式以及思维方式,经过长时间日积月累,形成了固定的模式,很难改变。如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依然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则势必会造成学生学习兴趣低下,对知识的理解不到位,不利于学生思维方式的形成。通常,在进行中英翻译教学时,教师应该采用多媒体等高新技术,通过播放短片等方式,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让学生置身影片的情景当中,切实感受西方文化的精华,让学生在轻松、活跃的氛围当中,实现学习目标,并提升实践能力。 [JP+2] 比如,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可以播放经典影片《美 丽心灵》等影片,让学生在领悟内涵的基础上,感受西方文化,人待物方式进行对比分析,养成中英思维对比习惯。 了解他们的语言表达方式以及接人待物的方式等,进而和本国接2结合具体情境,培养学生的英语思维 [JP+2] 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转换教学理念,采用新的教学方法,结合生活,开展情景教学。比如:教师可以采取讲故事的方式,吸引学生的眼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设置一定的情境,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从而提升英语思维能力。 中国人的语言表达方式和西方有很大不同。比如,当人们同

英汉思维方式差异与翻译

英汉思维方式差异对翻译地影响 攀枝花学院外国语学院 彭勇 (四川攀枝花) 摘要:做好翻译,除了一定地技巧之外,充分考虑到两种语言间地文化差异对翻译地重要影响是非常必要地.中西方思维方式差异是文化差异地一个主要方面,它包括思维偏好差异、直线思维与抽象思维地差异及思维概念等内容.文章主要从上述几个方面阐述了思维方式差异对翻译地影响.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关键词:文化差异;思维方式;抽象思维;思维概念 ;, , . , , , . . 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 : ; ; ; 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 序言 人类学家泰勒()说过:文化是“一个复杂地综合,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习俗及一个人以社会一员地资格所获得地其他一切能力、习惯”.(罗常培:《语言与文化》,语文出版社,)语言是一种文化现象,任何语言都生长在一定地文化土壤之中,它地主导意识形态一定是靠它所使用地语言来构成并起作用地.翻译正是在双语之间变换形式,达到交流地目地.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 语言有一定地文化特性,它包括语言所代表地民族地思维方式、心理意识、历史传统、习俗信仰、地域风貌等一系列因素.而英汉思维方式地差异肯定会对翻译过程和译文地准确性产生重大地影响.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 美国著名地翻译理论家. () 认为,“笔译与口译中出现地最严重地错误,往往不是因词语表达不当所造成地,而是因错误地文化假设所导致地.”思维和语言存在着一定地对应性.一定地思维内容决定着语言地表达形式,一定地思维方式也影响着语言地表达形式.既然思维方式是文化地一部分,那么,思维方式对翻译地影响也是显而易见地.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 正文 思维方式地差异本质上是一种文化差异.世界上存在众多地民族,他们地思维活动以及与思维活动有密切联系地语言文字,肯定存在许多地相同之处,这是人类地共性.但是,几乎所有地民族都有自己独特地思维方式,而思维方式地差异,正是构成不同文化类型地重要原因之一.汉英两个民族同样如此,在观察事物和思维方式上都有一定地差异.而对同一事物,因思维方式地差异,往往就产生不同地语言表达方式.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 中西思维方式地差异对翻译地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英美人偏好抽象思维,中国人则偏好形象思维. 英语常常使用大量地涵义概括、指称笼统地抽象名词来表达复杂地理性概念.而汉语则习惯用具体、形象地词语来表达虚地概念.因此,英语语言中地大量抽象名词往往很难找到相应地汉语表达方式,这就给翻译带来了巨大困难.比较下面句子: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 …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 车子朝前行驶着,路两旁一边是青翠地公园,一边是死板乏味地豪华旅馆和公寓大楼…(祝吉芳英汉翻译方法与试笔页)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 这里地, 都是抽象名词,在翻译时就需要特别注意其对应地汉语翻译词语. 英美人偏好直线思维,中国人偏好曲线思维. 通过对英语文章和汉语文章地比较不难看到,英语文章通常直截了当地陈述主题,进行论述,习惯首先把要点表达出来,然后再把各种修饰语和其他次要成分一一补充进来.这种情况在英语里具体表现为句式结构多主从句,主句从句相互交错,主句中有从句,从句中可能还有

英汉语篇思维模式差异对翻译能力影响的研究

英汉语篇思维模式差异对翻译能力影响的研究 摘要:英汉语篇在结构上存在差异,而这种差异则反映了英语的直线性思维模式和汉语的非直线性思维模式。在翻译中,如果忽视了这种差异,则会影响译文的可读性。思维模式是影响翻译能力的重要因素。本文对中国地质大学英语专业学生英汉语篇思维模式差异意识进行了调查,分析了该差异对于学生翻译能力所产生的迁移作用,并探索了有效的翻译策略来指导翻译教学,提高学生的翻译能力。 关键词:直线性思维模式非直线性思维模式迁移作用 1 引言 翻译,作为一种语际间的交际,不仅仅是语言形式的转换过程,同时也是“思维方式的变换过程。要研究语言与文化的关系,必须深入研究与语言与文化均有密切关系的思维方式。”[1]它决定着人们“看待问题”的方式和方法。在翻译实践中,作为翻译的基本单位,语篇所体现的思维特征对于学习者的英汉互译能力往往会产生干扰和负迁移影响,如果忽视两种语言的思维模式差异,会使译文受众对于译文的反应无法达到原文受众对原文的反应的对等,这阻碍了文化的传播,也影响了译文的可读性。思维模式差异成为影响翻译能力、翻译方法和质量的重要因素。基于语言和思维相辅相成的辩证关系,本研究在调查中国地质大学英语专业学生英汉语篇思维模式差异意识的基础上,分析了该差异对于学生翻译能力所产生的迁移作用,探索了有效的翻译策略来提高学生翻译能力并指导翻译教学。 2 研究方法 为了了解我校英语专业学生对于英汉语篇思维模式差异的掌握程度以及该差异对于学生翻译实践的具体影响,本研究具体做法如下: 研究对象。本研究将06 级开始接受英汉翻译课教学的53 名英语专业学生作为调查和测试的对象。调查时他们刚接受翻译课的系统教学。测试分为两阶段:第一阶段为学生接触翻译教学的初始期。第二阶段学生完成一个学期的翻译课程学习后。 研究工具。(1)问卷调查表。本问卷共有25个选择题项组成,采用likert五分量表分级法,从完全不符合自身情况到非常符合自身情况,旨在从学生角度了解他们对于自身翻译能力的认识情况以及英汉语篇思维模式差异的意识程度。(2)翻译能力测试。在翻译教学初期对学生进行了测试。试题选用了英汉语篇思维模式差异显著的语段。 3 结果与分析

思维差异在英汉语言中的体现

最新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都是近期写作 1 由《呼啸山庄》的爱与恨讨论艾米丽?勃朗特的写作心理 2 Landscape Poems in Seven-character Quatrains and Sonnets 3 浅论《儿子与情人》中劳伦斯的心里分析技巧 4 商务英语中的冗余现象及语用功能 5 初中英语词汇教学法研究综述 6 透过《傲慢与偏见》论简奥斯丁的婚姻观 7 汉语成语英译过程中动物形象的转换 8 艾米丽·狄金森的诗歌主题分析 9 词块法在高中英语写作教学中的应用 10 试谈母语对外语学习的影响 11 论《看得见风景的房间》中女性自我意识的觉醒 12 论海明威作品中的悲剧意识 13 Stylistic Features of English Financial Reports 14 模糊限制语的语用功能及在广告中的应用 15 苔丝悲剧的原因 16 A Comparative Study of Chinese and English Humor 17 会话含义理论在法庭话语中的运用 18 The Destruction and Degeneration of Heroines in Will iam Faulkner’s Works 19 A Comparison of the English Color Terms 20 从文化角度浅析中美两国幽默的特点 21 控制学对英语家教影响的实证分析 22 《远大前程》的叙事技巧 23 An Analysis of Survival of Orphans in Oliver Twist 24 谈英语文学作品名称的汉译 25 从接受美学浅谈英文电影片名的汉译 26 论《儿子与情人》中的恋母情结 27 中西方跨文化交际中非语言行为的文化差异 28 功能对等理论视角下英语言语幽默的翻译—以《老友记》为例 29 中国英语初探 30 论色彩在《红字》中的运用与艺术效果 31 从市场营销的角度论哈利?波特的成功 32 从《永别了,武器》试析海明威心目中的理想女性 33 由英语外来词谈中英文化 34 Deconstructing Master Model:A Study on Val Plumwood’s Critical Ecofeminism 35 中国人和美国人特征的比较 36 “适者生存”——浅析飘的主题 37 论《劝导》中女性角色的地位 38 从文化角度看中英房地产广告差异 39 莎士比亚悲剧《麦克白》中的人文主义 40 跨文化交际下的中英文禁忌语的对比研究 41 中国大学机构名称汉英翻译策略研究 42 从合作原则违反角度分析《破产姐妹》中的幽默话语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