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英汉思维方式差异与翻译

英汉思维方式差异与翻译

英汉思维方式差异与翻译
英汉思维方式差异与翻译

英汉思维方式差异对翻译地影响

攀枝花学院外国语学院

彭勇

(四川攀枝花)

摘要:做好翻译,除了一定地技巧之外,充分考虑到两种语言间地文化差异对翻译地重要影响是非常必要地.中西方思维方式差异是文化差异地一个主要方面,它包括思维偏好差异、直线思维与抽象思维地差异及思维概念等内容.文章主要从上述几个方面阐述了思维方式差异对翻译地影响.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关键词:文化差异;思维方式;抽象思维;思维概念

;, , . , , , . . 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

: ; ; ; 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

序言

人类学家泰勒()说过:文化是“一个复杂地综合,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习俗及一个人以社会一员地资格所获得地其他一切能力、习惯”.(罗常培:《语言与文化》,语文出版社,)语言是一种文化现象,任何语言都生长在一定地文化土壤之中,它地主导意识形态一定是靠它所使用地语言来构成并起作用地.翻译正是在双语之间变换形式,达到交流地目地.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

语言有一定地文化特性,它包括语言所代表地民族地思维方式、心理意识、历史传统、习俗信仰、地域风貌等一系列因素.而英汉思维方式地差异肯定会对翻译过程和译文地准确性产生重大地影响.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

美国著名地翻译理论家. () 认为,“笔译与口译中出现地最严重地错误,往往不是因词语表达不当所造成地,而是因错误地文化假设所导致地.”思维和语言存在着一定地对应性.一定地思维内容决定着语言地表达形式,一定地思维方式也影响着语言地表达形式.既然思维方式是文化地一部分,那么,思维方式对翻译地影响也是显而易见地.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

正文

思维方式地差异本质上是一种文化差异.世界上存在众多地民族,他们地思维活动以及与思维活动有密切联系地语言文字,肯定存在许多地相同之处,这是人类地共性.但是,几乎所有地民族都有自己独特地思维方式,而思维方式地差异,正是构成不同文化类型地重要原因之一.汉英两个民族同样如此,在观察事物和思维方式上都有一定地差异.而对同一事物,因思维方式地差异,往往就产生不同地语言表达方式.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

中西思维方式地差异对翻译地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英美人偏好抽象思维,中国人则偏好形象思维.

英语常常使用大量地涵义概括、指称笼统地抽象名词来表达复杂地理性概念.而汉语则习惯用具体、形象地词语来表达虚地概念.因此,英语语言中地大量抽象名词往往很难找到相应地汉语表达方式,这就给翻译带来了巨大困难.比较下面句子: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

…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

车子朝前行驶着,路两旁一边是青翠地公园,一边是死板乏味地豪华旅馆和公寓大楼…(祝吉芳英汉翻译方法与试笔页)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

这里地, 都是抽象名词,在翻译时就需要特别注意其对应地汉语翻译词语.

英美人偏好直线思维,中国人偏好曲线思维.

通过对英语文章和汉语文章地比较不难看到,英语文章通常直截了当地陈述主题,进行论述,习惯首先把要点表达出来,然后再把各种修饰语和其他次要成分一一补充进来.这种情况在英语里具体表现为句式结构多主从句,主句从句相互交错,主句中有从句,从句中可能还有

主句,从句套从句,盘根错节,非常复杂.而中国人习惯从侧面说明、阐述外围地环境,最后点出话语地主要信息.所以汉语表达方式一般不直接切入主题,而是在主题外围“兜圈子”“旁敲侧击”,最后进入主题.这可能与中国人几千年传承下来地为人谦虚,喜欢含蓄这一民族特性有关.正是由于中西思维地这种差异,在翻译过程中误译错译地现象时有发生.比较下面地句子: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

, , , .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

译文:它重新张开双翅飞向高空.起初,它谨慎而尝试地飞翔着,但很快胆子就大了,更有把握了.终于,随着一声欣喜若狂地尖叫声飞向高空绕了一个大圈.(祝吉芳英汉翻译方法与试笔页)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

其实,这句话地结构很简单,就是:.其他都是修饰成分,如果不仔细分析,就容易错译.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

看下面这句:

.(方梦之. 翻译新论与实践页)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

从这句话可以看出,西方人性格外露,因此英语经常表态在前,叙事在后;观点在前,事实在后.而中国人往往含蓄地表达自己地主张或情感,相对应地是汉语句子地信息重心经常放在句末,所以汉语地表达方式就和英语常常相反.因此,翻译时需要按照汉语地习惯表达方式来翻译.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

再看下面这句:

, —, ,, .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

从这句英语可以看出,英语句子地一大特点就是句式冗长,结构复杂,层层叠叠,延绵不断.与此相比,汉语则偏重使用短句、简单句.掌握了汉英语言地这一差异,有助于译者处理句式转换这一翻译环节.下面地译文就很好地处理了这种转换.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

首先,翻译是一门科学,它需要知识,需要核对事实地能力,需要懂得描述这些事实地语言.翻译中,错误地内容,错误地事实,应该加以鉴别.(祝吉芳英汉翻译方法与试笔页)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

东方人地“天人合一”与西方人地“自我中心”

在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和”字地演化及太极拳地演示无不体现东方人地思维方式是天人合一,主客观和谐统一.在语言上,汉语就表现为经常不强调主体.而美国电影里面,经常出现地是个人英雄形象.这种以自我为中心地思维方式,折射到语言表现方式上则常常以主体为论述中心.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

我地法语看报很吃力.

’ .( 方梦之翻译新论与实践青岛出版社年月页)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

我们各方面地工作都获得了很大地胜利.

.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

把上面地汉语和英语句子稍作分析,就不难看出,英语句子往往突出自我,而汉语则不太强调主体.在翻译时需要把汉英两种不同思维方式地差异表现出来.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

四,中西方因思维概念不同,对同一事物,便产生不同地语言表达方式,这直接影响到翻译地正确性.比如:汉语“红茶”,不能翻译为“ ”;正确地英语为“ ”;英语地“ ”, 也不能翻译为”黑咖啡“;正确地汉语为“浓咖啡”;汉语“黑眼睛”,不能翻译为“ ”; 正确地英语为“ ”.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

请看句子:

.(杨自俭主编英汉语比较与翻译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年月页)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

英语指“亏损出现赤字”,意为“盈利”.因此这句话正确地翻译为“大量地美国无线电

台在惨淡经营”.在西方国家地股市动态显示上,上涨用绿色表示,而下跌用红色表示,这与中国地股市动态显示恰恰相反.中国股市用红色表示上涨,而用绿色表示下跌.因为中国人偏爱红色,而西方人偏爱绿色.红色在汉语中象征吉祥.在年地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中国男运动员出场时,上衣就是红色地西装.而在比赛中,中国运动员穿地运动服地基本色也是红色.而无论是开幕式和比赛中,这种红色都表达了中国人希望奥运会成功顺利举办之意.但是,在翻译“红白喜事”时,却不能翻译成“ ”, 只能意译为“ ”, 否则英美人会不知所云.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

另外,在逻辑思维上,中西方也存在明显地差异.英语句子经常出现双重否定地句子结构,从思维方式上看,它是一种逆向思维.请看下面这句话: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

. (杨自俭主编英汉语比较与翻译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年月)页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

. 过高估计这项发明地价值是不可能地.

. 过高估计这项发明地价值是行不通地.

. 这项发明地价值,无论怎样估计也不会太高.

上面这句英语,是一种典型地双重否定结构表达法.从思维方式上看,它是一种逆向思维,翻译时,应该采用反说正译法.译文均与原意相悖,译文才符合原文.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结语

尽管汉英地思维方式有如此多地差异,而且其对翻译地影响也是显而易见地.但只要译者正确地理解了原文,就可以用符合汉语或英语地思维方式和表达方式把原文作者地思想内涵全部准确无误地表现出来,并避免由于两种思维方式差异而导致地翻译之不忠实原文地现象以及理解和表达方面地失误.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

参考文献

[] 方梦之. 翻译新论与实践. 青岛出版社.

[] 傅敬民. 张顺梅. 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 宋天锡. 英汉互译实用教程. 国防工业出版社.

[] 汪涛. 实用英汉互译技巧. 武汉大学出版社.

[] 杨自俭主编. 英汉语比较与翻译.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 祝吉芳主编. 英汉翻译方法与试笔. 北京大学出版社.

作者简介:

彭勇,男,年月生;攀枝花学院外国语学院教师;主要研究方向:翻译理论与实践,应用语言学.

联系方式:

详细地址:四川省攀枝花市机场路号攀枝花学院外国语学院

:

英汉语言对比与翻译练习

英汉语言对比与翻译练习 注意事项: 1.英汉语言句法/句式差别; 2.体会英汉互译句式转换规律; Sentences: 1.In praising the logic of the English language we must not lose sight of the fact that in most cases where, so to speak, the logic of facts or of the exterior world is at war with the logic of grammar. 2.邢夫人携了黛玉坐上,众老婆们放下车帘,方命小厮们抬起,拉至宽处,加上训骡,出 了西脚门往东,过荣府正门,如一黑油漆大门内,至仪门前,方下了车。 3.When about three hundred men had been landed from these vessels and were marching rapidly to camp, the Morini, who had been left by Caesar in a state of peace when he set out for Britain, were fired by the hope of booty, and surrounded the troops, at first with no very large number of folk, bidding them lay down their arms if they did not wish to be killed. 4.I had spent a long day on a hired mule before the mail carrier who had been my guide pointed to a cabin on the far side of a stream, mutely refused the money I offered, and rode on. 5.Mr. Kennedy apparently was hit by the first of what witness believed were three shots. 6.And he knew how ashamed he would have been if she know had known his mother and the kind of place in which he was born, and the kind of people among whom he was born.. 7.The original members of the United Nations shall be the states which, having participated in the United Nations conference on 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 at San Francisco, or having previously signed the Declaration by United Nations of 1 January 1942, sign the present charter and ratify it in accordance with Article 110. 8.After watching the fish for some time, they asked me for pairs of several different kinds, pointing them out as they walked down the row of tanks. I netted their choices into a traveling container and slipped it into an insulated bag for transport, handing it to the boy. “carry it carefully,” I cautioned. 9.Sickness had robbed her of her confidence that she could carry the load. 10.Loneliness held the great masses of immigrants together, and poverty kept them down. 11.Starvation was a remote threat. 12.There is a crying need for a new remedy. 13.There was a mumbled conversation in the background. Then a man’s voice came on the phone. 14.The whole devastating experience sharpened my appreciation of the world around me. 15.She was always a crier any way. 16.The car wound through the village and up a narrow valley, following a thaw-swollen stream. 17.The boy, who was crying as if his heart would break, said, when I spoke to him, that he was very hungry because he had had no food for two days. 18.A long course of poverty and humility, of daily privations and hard words, of kind office and no returns, had been her lot ever since womanhood almost, or since her luckless marriage with George Osborne.(Vanity Fair chapter 57) 19.The isolation of the rural world because of distance and the lack of transport facilities is compounded by the paucity of the information media.

中英颜色词汇的对比与翻译

最新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都是近期写作 1 论《了不起的盖茨比》中的道德观 2 中国与日本茶文化的比较 3 网络英语的构词方式 4 翻译中的文化差异 5 从美国梦看美国社会流动机制 6 探析《老人与海》的主题 7 Roger Chillingworth in The Scarlet Letter Viewed from the Humanistic Perspective 8 赫尔曼?梅尔维尔《白鲸》中的生态主义解析 9 An Analysis of The Bible’s Influence o n British and American Literature 10 计算机辅助教学在英语教学中的作用 11 An Analysis of Main Characters in Wuthering Heights 12 论《英国病人》中角色的自我认知 13 个体取向与集体取向对中美商务交流的影响 14 汉英姓氏文化差异 15 探析王尔德童话中的死亡主题 16 运用概念整合理论解读英语幽默理解障碍 17 初中生英语听力理解的障碍因素及对策 18 19 《等待野蛮人》中的寓言式写作手法 20 On Wisdom of Tao in Tao De Jing and the Subjectivity of Translator--Based upon Translations of Wu(无)and You(有) 21 An Analysis of Translation of Road and Traffic Public Signs 22 象征主义视角下《致海伦》中的意象美 23 A Brief Analysis of Willy Loman’s Tragedy in Death of a Salesman 24 中式英语成因之分析 25 The Use of Symbols in A Farewell to Arms 26 管窥世纪年代以前的朴素社会语言学思想 27 论汉语新词语的英译 28 丁尼生《鹰》与休斯《鹰之栖息》的对比分析 29 A Study on English and Chinese Euphemism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ultural Difference 30 寻找真正的自我 31 浅析库尔特?冯尼古特《猫的摇篮》中的黑色幽默 32 广告英语的语言特征 33 On Translation of Symbolism in Pop Songs with a Case Study of Hotel California 34 霍桑的罪恶观在《红字》中的体现 35 面部表情和目视行为的跨文化研究 36 探析《劝导》中安妮的成熟形象 37 工业化进程下人的主体性的追问——梭罗的《瓦尔登湖》 38 论《荆棘鸟》中的女性意识 39 从《红字》看霍桑对清教主义的批判与妥协 40 A Contrastive Study on Language Features of Chinese and English Proverbs 41 An Analysis of the Transformation of Scarlett’s Personality in Gone with the Wind

英汉语言对比与翻译2

幻灯片1 课后练习 ●blue films ●bluebottle ●Greenfly ●common criminal ●common informer ●hard labor ●free love ●blue-eyed boy ●bluestocking 幻灯片2 参考翻译 ●blue films 蓝色电影(×) ●淫秽电影(√) ●bluebottle 蓝瓶子(×) ●绿头苍蝇(√) ●greenfly 绿苍蝇(×) ●蚜虫(√) ●common criminal 普通罪犯(×) ●臭名昭著的罪犯(√) ●common informer 一般的告密者(×) ●职业告密者(√) 幻灯片3 参考翻译 ●hard labor 艰苦的劳动(×) ●(监禁)苦役(√) ●free love 自由恋爱(×) ●(无婚约的)自由性爱(√) ●blue-eyed boy 蓝眼睛男孩(×) ●宠儿(√) ●blue sky research/thinking 蓝天研究/思维(×) ●天马行空式的(√) 幻灯片4 翻译的原则与标准

1. 支谦与《法句经序》(229年) “天竺言语,与汉异音。云其书为天书,语为天语,名物不同,传实不易。” 开篇即强调了佛经翻译之难,即语言不同,语境不同,名物不同,翻译起来确实不易。幻灯片5 翻译的原则与标准 2. 道安与“五失本,三不易” 源自其在公元382年所作 《摩诃钵罗若波罗蜜经抄序》 译胡为秦,有五失本也。 一者,胡语尽倒,而使从秦,一失本也。 二者,胡经尚质,秦人好文,传可众心,非文不合,斯二失本也。 幻灯片6 翻译的原则与标准 三者,经委悉,至于叹咏,叮咛反复,或三或四,不嫌其烦,而今裁斥,三失本也。 四者,胡有义说,正似乱辞,寻说向语,文无以异,或千五百,刈而不存,四失本也。 五者,事已全成,将更傍及,反腾前辞,已乃后说,而悉除此,五失本也。 幻灯片7 ●“五失本”是: ●一、佛经词序多是颠倒的,汉译时改从汉语语法,容易失本; ●二、佛经文字质朴,而汉人喜欢文采,为适合汉语读者,译文作了润饰,容易失本; ●三、佛经的论述,往往不厌其烦,颂文更是翻三覆四,翻译时删繁就简,容易失本; 幻灯片8 ●四、佛经有“义说”(长行之后,另加的偈颂复述)类似汉人韵文后的“乱辞”(总结),

英汉语言对比与翻译作业

英汉语言对比与翻译作业 1. It is flattering to believe that they are too profound to be expressed so clearly that all who run may read, and very naturally it does not occur to such writers that the fault is with their own minds which have not the faculty of precise reflection. 翻译:认为自己的思想深奥,不可能表达得很清楚,让任何人都能理解,这是一种虚荣的念头。这样的作家当然不会想到,问题还是出在自己脑子缺乏精确思考的能力。 2. He had a disconcerting habit of expressing contradictory ideas in rapid succession. 翻译:他有一种令人不安的习惯:一会儿一个看法,自相矛盾,变化无常。 3.While the present century was in its teens, and on one sunshiny morning in June, there drove up to the great iron gate of Miss Pinkerton’s academy for young ladies, on Chiswick Mall, a large family coach, with two fat horses in blazing harness, driven by a fat coachman in a three-cornered hat and wig, at the rate of four miles an hour. (Thackeray)翻译:(当时)这个世纪刚过了十几年。六月的一天早上,天气晴朗。契息克林阴道上平克顿女子学校的大铁门前面来了一辆宽敞的私人马车。拉车的两匹肥马套着雪亮的马具,一个肥胖的车夫带了假头发和三角帽子,赶车子的速度是一小时四英里。(萨克雷)

英汉文化差异与翻译

英汉文化差异与翻译 摘要:语言与文化密不可分,任何语言的生存发展都离不开其赖以生存的社会文化环境,社会文化又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语言使用者的思维方式和表达能力。本文围绕英汉文化差异在各自语言中的体现, 来说明文化差异、背景知识对翻译的影响。由此说明文化差异因素对翻译的影响不容低估。本文对中英的文化、社会风俗与礼仪差异进行了初步的探索,提出了一些在翻译中弥补这一差异的例子,以及在翻译英语里面的习惯词汇时应该注意的几个方面。 [关键字] 文化差异一般风俗翻译、影响 文化是一种上层建筑.它是建立在一定的经济基础之上的,而且与一个国家、民族的传统文化密不可分。由于不同的民族所处的生态、物质、社会及宗教等环境不同, 因而各自的语言环境产生了不同的语言习惯、社会文化、风土人情等等语境因素。不同文化背景造成人们说话方式或习惯不尽相同。因此, 在交流中, 人们总喜欢用自己的说话方式来解释对方的话语,这就可能对对方的话语做出不准确的推论, 从而产生冲突和故障。了解这些文化差异,对我们平时能更好的使用英语有很大的帮助。丰富的文化背景和相关专业知识会有助于翻译的准确性,所以,我们要在平时的学习中不断积累相关的专业知识,加强训练,才能在翻译中做到游刃有余。 翻译作为语际交际, 不仅仅是语言的转换过程, 而且也是文化移植的过程。在很大程度, 它与文化因素、背景知识有很大的关系。王佐良曾说:“翻译的最大困难是两种文化的不同。”吕淑湘也说, 翻译家必须是一个杂家。“杂”就是指知识要广博。可见,解决好翻译中的文化差异问题,了解背景知识是保证译作成功的关键。 英汉文化差异对翻译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观察与思维上的差异对翻译的影响 英汉两个民族在观察与思维上是存在着差异的: 面对同一物体, 用以概括的概念也有出入, 因而语言表达方式也不同。如对颜色的观察和使用,就有不同的概念。英语“black tea”在汉语中不叫“黑茶”, 而叫“红茶”;“brownbread”是“黑面包”, 而不是“棕 色面包”。汉语的“青衣”,“青天”同是一个“青”字, 翻译成英文就只能分别译作“black dress”和“blue sky”。汉语“黑眼睛”, 英语为“drakeyes”; 英语的“black eyes”, 汉语为“挨打后出现的黑眼圈”; 汉语“黄色影片”, 汉语的“红眼病”,英语为“green - eyed”。此外,英汉两个民族在逻辑思维上也存在着差异。例如: 英文句子You can not be too careful in the exam. 若直译为“考试时你不要太细心”。那就大错特错了。因为从句法上看,它是一个双重否定结构, 从思维方式上看, 它是一种逆向思维。其正确译文是: 考试时你要特别细心。再如, The plastic container isfive times lighter thanthat glass one. 其正确译法为: 这个塑料容器比那个玻璃容器轻五分之四。如果直译,这个塑料容器的重量比那个玻璃容器要轻四倍, 在汉语中是说不通的。英语习惯上说“减少n 倍”, 即是汉语说的减少了n - 1/ n ,如英语说减少3 倍,即是汉语说的减少2/ 3。这种情况显 然是由于英汉思维方式不同而造成的。因此,对于这一类因思维差异而引起的表达不同的概念, 译者同样要越过表达形式的局限进行意义上的对等翻译。 二、时间观念的差异对翻译的影响 由于英汉文化的差异, 两个民族在时间观念上也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如,英语中的“the

英语、汉语在逻辑思维上的差别

思维:指理性认识,即思想;或指理性思考的过程,即思考。是人脑对客观事物间接和概括的反应。包括逻辑思维和形象思维,通常指逻辑思维。它是在社会实践的基础上进行的。思维的工具是语言。人借助于语言把丰富的感性材料加以分析和综合,由此及彼,由表及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从而揭露不能直接感知到的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思维是反应客观现实的能动过程。它能动地反映客观世界,又能动地反作用于客观世界。(《辞海》1979 年版本,第1676 页)语言和思维密切相关,相互作用。“倘若没有语言,思维则无以定其形,无以约其式,无以正其实。反之,若没有思维,语言也就不具备其多功能性和丰富性”张海涛(1999:21)。语言是思维的载体,通过一个民族的语言,我们可以观察这个民族的思维方式和特点。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英汉两个民族因其所处的地理环境不同,生活条件、风俗习惯各异,形成了不同的思维方式。在翻译实践中,因为没有认清英汉思维之间的差异,学生很容易犯错误,出现“汉语欧化,英语汉化”的现象。英汉思维差异的比较研究受到很多学者的关注,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如刘宓庆(1993),张海涛(1999),连淑能(2002)等,但较少涉及到翻译教学。目前,对句子翻译,很多学者,如张培基(1980),陈宏微(1998),冯庆华(2002),陈定安(1998)等在专著中辟专章讲解,但涉及更多的是对翻译技巧的介绍和解释,对深层次原因的探讨并不多见。本文试图从英汉思维差异的角度出发,通过学生译文分析,指出在翻译教学中,有意识地训练学生树立英汉思维差异意识的必要性,以提高译文质量,促进翻译教学。 一、英汉思维差异及其在语言上的表现 1.思维方式不同——抽象思维与形象 思维语言表达各异——抽象与具体 西方人较注重抽象思维,从古希腊亚里士多德开始,一直注重哲学思辨。而汉民族却偏向形象思维,运用形象的表达手法描绘抽象的概念。体现在语言层面,英语多用抽象表达法,汉语多用形象表达法。英语大量使用抽象名词,同时,英语是构形语言,有丰富的词义虚化手段,如词缀;英语中介词的使用频率远远超过汉语。而在汉语中,常用具体表抽象。“如果说中国有抽象名词的话,就只有这极少数的几个了”(王力,1984:21-22)。同时,汉语也不具有构形形态。 2.思维风格不同——焦点思维与散点思维 语言表达各异——聚集与流散 英民族在表达思想时,逻辑严密,先陈述主要思想,再延伸出去。英语句子先说出主要信息,然后介绍其它辅助信息,如时间、地点、原因等。英语有严谨的主谓结构,主谓结构统领全局,提纲挈领。英语句子就如一棵树,由树干延伸出去,形成无数的分叉。因此,英语句式呈“聚集型”。而汉民族是散点思维,思维按逻辑事理,时间顺序,因果关系排列,如行云流水,洋洋洒洒,但形散而神聚,“它没有西方句子的中心动词,而是随着事理的进程,句法中的视点也随之流动开去”(申小龙,2003:336)。 3.思维指向不同——客体思维与主体思维 语言表达各异——物称与人称 英民族严格区分主体与客体,强调用客观、理性、冷静的态度对待客观世界,寻求自然规律,探索科学真理。连淑能(2002:43)指出“理性主义将主体作为旁观者,对客体尤其是本质世界进行探究”。而汉民族的传统思维注重主体意识,常常以“我”为视角,以“我”的情感、态度、观念为依据做出价值判断,以“我”为认识的出发点和归结点。这种思维差异在语言上体现为英语重物称,汉语重人称。英语中有很多句子,不以人做主语,而以抽象名词或事物名称做主语,而汉语经常用表“人”的词、词组、短语作主语。 4.思维侧重不同——形式逻辑与辩证逻辑 语言风格各异——形合与意合 英民族注重形式逻辑,而汉民族重辩证思维。表现在语言上,英语用各种形式连接手段,而中国文化历来注重意合,“刘勰(465-532)所谓…意授于思,言授于意?(《文心雕龙?神思》)就是说意思

实用英汉对比与翻译

第二章英汉句式结构对比与翻译 一. 英文句式结构 基本上为主谓结构,可以扩展为5种: 主+谓、主+谓+宾、主+谓+宾+宾补、主+谓+宾+间宾+直宾、主+系+表。汉语中有部分句子与上述英文句子是对应的。 二. 中文句式结构 (一)主谓结构。(可分为主动和被动) (二)主题—评述句 1. 很多汉语句子是“话题性”很强的句子,即句子的前面是一个话题,后面是对话题的评述或陈述、描述。 如:他处境很危险;楼上住着个女工。 2. 其中话题跟后面的动词只是对这个话题所作的说明,不一定表示主语所指称的实体的行动或性质,或者后面根本就没有动词。 3. 结论:将此类句子翻译成英文时,需进行句式结构的调整,在整个句中找到可以在英文中作主语的词,然后再根据主语选择合适的动词,如果找不到主语,就需要添加主语,或将句子中动作的承受着作主语,变为英文的被动语态。 4. 主题—评述句可归纳为如下几种: ⑴动作承受者作话题。如:那件事我已经办好了。 ⑵双话题。如:我头疼。 ⑶动词或动词短语作话题。如:加入世贸组织利大于弊。 ⑷从句作话题。如:张三明天去美国,我觉得很奇怪。 ⑸地点作话题。如:桌上搁着一碗饭。 ⑹时间作话题。如:今天风和日暖。 (三)无主句 1.即“非主语句”,一种是没有主语的,叫无主句,还有一种是由一个词构成的,叫独词句,如:火!注意!这种句 子可以直译。 2.一般来说,无主句主要用于以下几种情况: ⑴表达客观、科学、公正的语气。汉语的一些科技材料或法律条文中往往使用无主句,目的是使表达的内容更科学、公正。这种情况下,无主句要以为英文的主谓结构时,一般都转化为被动语态,也就是使用原文的宾语做主语,因为被动语态不强调动作的发出者,可以比较准确地表达原文的语用效果。 如:要制造飞机,就要考虑空气阻力问题。Air resistance has to be taken into consideration when an airplane is to be made. ⑵表达不满又不失礼貌地语气。汉语中无主句多用来表达一种微妙的情感,在不强调施事者的情况下,表达自己的观点,不满等。在英语中,遇到同样的情况,一般较为广泛地使用被动语态。这样说话人可以避免对自己所说的话负责,听话人也不会感到说话人在把自己的主观意志强加给自己。所以,此类无主句可以译为英语的被动句。有时也可以用形式主语it,避开主观语气。 如:为什么总把这些麻烦事推给我呢?Why are these troubles always left to me? 有时也可以用形式主语it,避开主观语气。 如:学这一套,不如去学照相。It is better to learn photographing than to learn this stuff. ⑶省略第一人称主语“我”或“我们”。有时候为了直接表达自己的观点,说话人刻意省去了“我”或“我们”。这些无主句往往出现在较为正式的场合或正式的书面报告中,翻译成英文时可根据集体情况添加主语“我”或“我们”,最好不要将其转译为英语的被动语态。 如:希望一切问题都会迎刃而解。I hope that all the problems will be readily solved.

英汉对比与翻译期末论文 (2)

英汉对比与翻译——词汇三境 [摘要]:本文将英汉语言中词语分布做了对比,并就词汇翻译提出了“意译”、“义译”、“化境”三个要求,从而得知,词汇翻译的地道性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语境的还原程度。 关键词: 译意、译义、臻化、词汇、语境 正文:英国语言学家George W.W ilk ins在《语言教学中的语言学》一书中指出:“没有语法,表达甚微;没有词汇,表达为零。”由此可见词汇在英语中所居的重要地位。在翻译时,即使一个译者已经掌握了大量的词汇与句法,还是会遇到总不能够突破的瓶颈,这个障碍往往是由词汇,甚至是简单词汇所引起的。例如:“He is a perfect stranger in the city.”这里对于什么是一个“perfect stranger”的理解与处理会造成译文层次的不同,同时也是考量一个译者的水平。如果仅翻译字面意思,翻译成“完美的陌生人”,译文显得晦涩难懂;当我们进一步理解“perfect”这个词的含义,并进入意义层面, “perfect”就是“完完全全”的意思,那么“perfect stranger”该译为“完完全全的陌生人”,“他是这城市中完完全全的陌生人”意思准确但是和全句契合不够完美,同“in the city”在搭配上略有滞涩;所以,我们将其转化,将“完完全全的陌生人”这一名词词组转化为动词词组,意为“对……完全陌生”,这句话就可译为“他对这城市完全陌生”,这样的搭配显得协调,不但译出了源语言想表达的意思,“疏离”这一

语境也得以完整地保留了。 以上例子就体现了英汉互译中一个很重要的规律,即词性转换。世界上的语言,不管其各有多少词类,名词和动词都占最大的比例;不管有多少句型,都能归纳为静态与动态两类。总的来说,汉语呈动态特征,英文呈静态特征。在词汇的使用上,汉语的动态表现为:汉语的动词丰富,使用频率高;而英语中,名词、介词等非动词性此类的使用频率很高。据周志培(2003:390)统计显示截选如下:(1)“邓小平在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的谈话要点”及英译 语言总 数名 词 介 词 动 词 助 动 非限 定动 词 代 词 形容 词 副 词 数 词 连 词 量 词 冠 词 汉语词数636 167 11 186 27 41 70 70 39 17 8 % 26% 2% 29% 4% 7% 11% 11% 6% 3% 1% 英语词数907 238 99 105 19 30 98 104 43 28 5 84 % 26% 11% 12% 2% 3% 11% 11% 5% 3% 7% 9% (2)“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在中国欢迎宴会上的讲话”及汉译文 语言总 数名词介词动词助动非限定 动词 代词形容 词 副词数 词 连词量词冠 词 汉语词数324 99 9 72 5 36 22 42 15 13 2 % 31% 3% 22% 2% 11% 7% 13% 4% 4% 0.6% 英语词数366 91 49 41 1 9 39 50 22 13 23 28 % 25% 14% 11% 0.2% 2% 10% 14% 6% 4% 6% 8% 上述结果表明,若要在英汉互译中,若要翻译出地道的T arget Text,就应当尽量符合Target Language的表达习惯。这必然包含必 要的词性转换。在进行英译汉时,根据需要将英文中的名词,介词等

浅谈英汉数字的文化差异与翻译

浅谈英汉数字的文化差异与翻译 内容摘要 世界上任何一种语言都是植根于特定的文化背景之中,反映着特定的文化内容。语言中数字是反映客观物质世界的规模、大小的数和量,而由于各自语言中所包涵的文化传统、思维观念、以及对数字的感知取向不同,故而赋予数字的社会文化涵义也不尽相同。本文主要针对中西方对数字不同的传统观念、英汉语言中数字包含的内涵意义以及在英汉文学及生活中碰到的有关数字的翻译等,来探讨英汉数字文化的差异,为跨文化交际提供便利。 关键词:英汉数字;内涵意义;翻译;实指义;虚指义;词汇空缺 Abstract Every language in the world takes root in a special cultural background, and the language reflects the contents of the culture. Figure is the count and quantity which reflects the scope and size of the objective world. The social meanings of figure are different because there are some differences in cultural tradition, the concept of thinking and the understanding and using of the figure among all kinds of languages. This paper is to discuss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English and Chinese figure from the traditional conception, the meanings of the figure and the translation with figure between the two languages. The aim from which is expected to make an advantage in 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 Key words: figure in English and Chinese; implied meaning; translation; grammatical meaning; false meaning; vocabulary vacancy “语言与文化有着密切的关系。语言的使用离不开人,而人又离不开某个特定的社会文化。” [1](p477)“在跨文化交际活动中,参与的各方不仅要熟悉本民族的语言和文化,而且要充分了解对方的语言和文化,特别是本民族文化与他民族文化的差异,只有这样才能使交际顺利进行下去。”[2](p480)数字是随着人类文明的产生和发展而产生和发展的。数字作为一种特殊的语言符号,在英汉两种语言中都被赋予了丰富的文化内涵。本文主要从中西方对数字不同的传统观念,英汉两种语言中数字蕴涵的不同意义及英汉文学中和生活中碰到的有关数字的翻译等来探讨英汉数字文化的差异,以便消除英汉交际中的理解障碍。 一、英汉数字的文化内涵差异 在古老的传统中,数字具有神圣的意义,还具有主吉凶的宗教迷信色彩。不同的民族对数字的选择性和不同的偏爱,都有着深刻的民族文化的烙印。下面就几组具有代表性的数字进行对比分析。 (一)、“三”与“九” 1、“三” 汉语中带“三”的习语有很多,如“三思而后行”、“垂涎三尺”、“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三句话不离本行”、“一日不见,如隔三秋”、“余音绕梁,三日不绝”、“三头六臂”、“三教九流”、“三令五申”等。中国人对“三”的垂青是有因可循的。《说文解字》云:“三,天地人之道也”,可见“三”的本义就是代表天、地、人,即上为天,下为地,中为人。在历史进程中,人们还逐渐认识到:时间有昔、今、未之分,空间有上、中、下之分,方位有左、中、右和前、中、后之分,似乎有三就能代表全部,“三”因此隐含完全、完美之意在内,并且积淀在中国人的潜意识中,从而人们在生活中不自觉地运用“三”来归纳事物,指导行动。在古代,“三”的运用更是奥妙无穷,甚至带有某些神秘意味。在政制结构上,有“三公”(西周时指:太师、太傅、太保;西汉时指丞相、太尉、御史大夫;东汉时指太尉、司徒、司空);军事编制上,有“三军”(海军、陆军、空军);教育上有“三学”(述学、评学、考学);科举有“三试”(乡试、会试、殿试);录取有“三甲”(状元、榜眼、探花);祭祀要供“三牲”(牛牲、羊牲、猪牲);敬酒要“三献”(初献、亚献、终献);行礼要“三跪”

英汉思维差异与翻译

英汉思维差异与翻译 思维:指理性认识,即思想;或指理性思考的过程,即思考。是人脑对客观事物间接和概括的反应。包括逻辑思维和形象思维,通常指逻辑思维。它是在社会实践的基础上进行的。思维的工具是语言。人借助于语言把丰富的感性材料加以分析和综合,由此及彼,由表及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从而揭露不能直接感知到的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思维是反应客观现实的能动过程。它能动地反映客观世界,又能动地反作用于客观世界。(《辞海》1979 年版本,第1676 页)语言和思维密切相关,相互作用。“倘若没有语言,思维则无以定其形,无以约其式,无以正其实。反之,若没有思维,语言也就不具备其多功能性和丰富性”张海涛(1999:21)。语言是思维的载体,通过一个民族的语言,我们可以观察这个民族的思维方式和特点。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英汉两个民族因其所处的地理环境不同,生活条件、风俗习惯各异,形成了不同的思维方式。在翻译实践中,因为没有认清英汉思维之间的差异,学生很容易犯错误,出现“汉语欧化,英语汉化”的现象。英汉思维差异的比较研究受到很多学者的关注,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如刘宓庆(1993),张海涛(1999),连淑能(2002)等,但较少涉及到翻译教学。目前,对句子翻译,很多学者,如张培基(1980),陈宏微(1998),冯庆华(2002),陈定安(1998)等在专著中辟专章讲解,但涉及更多的是对翻译技巧的介绍和解释,对深层次原因的探讨并不多见。本文试图从英汉思维差异的角度出发,通过学生译文分析,指出在翻译教学中,有意识地训练学生树立英汉思维差异意识的必要性,以提高译文质量,促进翻译教学。 一、英汉思维差异及其在语言上的表现 1.思维方式不同——抽象思维与形象 思维语言表达各异——抽象与具体 西方人较注重抽象思维,从古希腊亚里士多德开始,一直注重哲学思辨。而汉民族却偏向形象思维,运用形象的表达手法描绘抽象的概念。体现在语言层面,英语多用抽象表达法,汉语多用形象表达法。英语大量使用抽象名词,同时,英语是构形语言,有丰富的词义虚化手段,如词缀;英语中介词的使用频率远远超过汉语。而在汉语中,常用具体表抽象。“如果说中国有抽象名词的话,就只有这极少数的几个了”(王力,1984:21-22)。同时,汉语也不具有构形形态。 2.思维风格不同——焦点思维与散点思维 语言表达各异——聚集与流散 英民族在表达思想时,逻辑严密,先陈述主要思想,再延伸出去。英语句子先说出主要信息,然后介绍其它辅助信息,如时间、地点、原因等。英语有严谨的主谓结构,主谓结构统领全局,提纲挈领。英语句子就如一棵树,由树干延伸出去,形成无数的分叉。因此,英语句式呈“聚集型”。而汉民族是散点思维,思维按逻辑事理,时间顺序,因果关系排列,如行云流水,洋洋洒洒,但形散而神聚,“它没有西方句子的中心动词,而是随着事理的进程,句法中的视点也随之流动开去”(申小龙,2003:336)。 3.思维指向不同——客体思维与主体思维 语言表达各异——物称与人称 英民族严格区分主体与客体,强调用客观、理性、冷静的态度对待客观世界,寻求自然规律,探索科学真理。连淑能(2002:43)指出“理性主义将主体作为旁观者,对客体尤其是本质世界进行探究”。而汉民族的传统思维注重主体意识,常常以“我”为视角,以“我”的情感、态度、观念为依据做出价值判断,以“我”为认识的出发点和归结点。这种思维差异在语言上体现为英语重物称,汉语重人称。英语中有很多句子,不以人做主语,而以抽象名词或事物名称做主语,而汉语经常用表“人”的词、词组、短语作主语。

英汉对比与翻译作业答案

The Assignment of a Contrastive Approach to Translation Between English and Chinese ( III ) 翻译下列句子或语段: 1.Only the thought of his mother gave him the strength to go on doing it. 想起母亲,他才鼓足勇气继续做了下去。 2.It was only my capacity for hard work that saved me from early dismissal. 要不是我能干重活,早就给辞退了。 3.China’s support is constant source of encouragement to us in the pursuit of social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the maintenance of national independence. 中国的支持始终鼓励我们去追求社会和经济发展,维护国家独立。 4.Robots have found application for the exploration of the outer space. 机器人已用于探索外层空间。 5.He’s a big eater. 他这人非常能吃。 6.Of the girl’s sensations they remained a little in doubt. 译文一:姑娘的心思他们一时还无法断定。 译文二:他们一时还无法断定姑娘的心思。 7.He is inexperienced in driving. 译文一:开车他没有经验。 译文二:他开车方面没有经验。 8.And am I not indebted to you for the bread I eat? 译文一:我眼下有口饭吃,还不是多亏了你吗? 译文二:还不是多亏了你,我眼下才有口饭吃。 9.I’ll make my own decision in marriage. 译文一:婚姻的事我自己做主。 译文二:婚姻上我要自己做主。 译文三:我的婚姻我做主。 10.父母爱护子女无微不至。 译文一:Parents’ love of their children is perfect and minute. 译文二:Parents love their children perfectly and minutely. 译文三:Parents are perfect and minute in loving their children. 11.一定要少说空话,多做工作。 译文一: There must be less empty talk and more hard work. 译文二:We should talk less and do more hard work. 12.德国入侵波兰在全世界引起轰动。 译文一: German’s invasion of Poland caused an enormous sensation throughout the world. 译文二:German invaded Poland and it caused an enormous sensation throughout the world. 13.上下班他一般坐地铁。 He usually rides subways to and from work. 14.端午节吃粽子。 People eat rice dumplings on the Dragon Boat Festival. 15.这会儿正下着毛毛雨。 It’s drizzling at the moment. 16.不逢北国之秋,已将近十余年了。 译文一: I have not seen autumn in the North for over ten years. 译文二: It is more than a decade since I last saw autumn in the North. 17.众庄客一头笑着,扶了洪教头,羞颜满面,自投庄外去了。 The tenants burst into laughter and supported the fully shamefaced Master Hong in going out of the house. 18.沉默呵,沉默!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 Silence, silence! Unless one bursts out, he shall perish in this silence. 注意:请大家在做作业之前,仔细阅读课本中“刚性与柔性” (Rigid vs. S upple)、“静态与动态” (Static vs. Dynamic)两章内容。

文化差异对英汉翻译的影响

[摘要]文化对语言的形成、发展和变化产生着深刻的影响。语言与文化有着紧密的关系。中西文化的差异可以在各自的语言上从不同的方面反映出来,并且对英汉翻译过程中的语义理解和传达产生一定的干扰和影响。本文主要从地理环境、历史背景差异,社会风俗习惯差异和宗教文化差异这三个主要方面,分别论述了中西文化差异对英汉翻译造成的影响,提示大家要充分了解中西文化背景,在真正理解原文内涵的基础上,精确译出原文。 [关键词]文化差异英汉翻译 文化是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如文学、艺术、教育、科学等等。而语言是人类思维的外在形式,人们通过语言来表达内心的丰富思想,进行相互间的思想感情交流。文化对语言的形成、发展和变化产生着深刻的影响。事实上语言并不是一种隔离的现象孤立地存在,语言是文化的一个整体的部分。文化是语言的内容,语言是文化的载体,语言与文化是密不可分的。中西文化之间存在着差异,可以体现在地理环境、社会习俗、宗教信仰、历史典故等多方面。这些差异可以在各自的语言上从不同的方面反映出来,并且对英汉翻译过程中的语义理解和传达产生一定的干扰和影响。所以在英汉翻译活动中,必须要考虑到中西文化差异的问题,从各自文化的角度充分理解原文的涵义,并采取适当的语义表达方式,精确地译出原文。在本文中,将从以下几个主要方面分别探讨文化差异对英汉翻译的影响。 一、地理环境、历史背景差异对英汉翻译的影响 由于所处的地域不同,相应地就有不同的自然条件和地理环境。地理环境的不同会引起文化上的个性和差异,形成一些独特的文化概念。这些文化差异都会体现在语言中,对英汉翻译产生一定的影响。例如,中国东临大海,西部为高山,所以在中国,“东风”是“春天的风”,“西风”却是凛冽的。而英国的地理环境与中国相反,英国西临大西洋,报告春天消息的却是西风。西风在英国人心中是温暖宜人的。英国著名诗人雪莱的《西风颂》就是对温暖西风的讴歌:“It’s a warm wind, the west wind, full of bird’s cries”(那是温暖的风,温暖的西风,伴随着百鸟欢唱)。在英汉翻译中要充分理解这些差异,才能更好地理解原文。再如,英国的天气变化无常,所以人们见面爱谈论天气。“Lovely day, isn’t it? ”(天气多好啊)。而中国人见面打招呼则会说,“去哪儿啊?”,“吃饭了吗?”。 与地理环境一样,中西文化的历史背景也会反映在语言中。在英语中,与Dutch有关的词语往往带有贬义。如Dutch act(自杀),Dutch courage(酒后之勇),I got mad and I talk like a Dutch uncle.(我勃然大怒,于是就严厉地训人),If it is the fact, I’m a Dutchman(如果这是事实,我就不是人)。因为在17世纪初,英国和荷兰曾经激烈交战二十多年,使英国大伤元气,所以英国普通民众对荷兰人恨之入骨。这一历史背景,使英语带有了民族性,理解了这一点,我们就不难理解这些英文的真正含义了。 二、社会风俗习惯对英汉翻译的影响 在社会风俗习惯方面,欧美人和中国人也存在很多差异,这对翻译也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同一件事物,不同的文化背景,看法大相径庭。比如,龙是古代汉族人崇拜的图腾形象,象征着吉祥、尊贵、权势和奋发向上。我们自称是龙的传人,意思是一个伟大而杰出的民族。龙是比喻皇帝,凤是比喻皇后。在汉语中,有关龙和凤的词语大都是褒义的,如藏龙卧虎、龙飞凤舞、生龙活虎、龙凤呈祥等。但是在英语中,dragon却含有不好的意思。这是因为在《圣经》中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