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英汉思维差异对翻译的影响

英汉思维差异对翻译的影响

英汉思维差异对翻译的影响
英汉思维差异对翻译的影响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e517078515.html,

英汉思维差异对翻译的影响

作者:黄丽凡

来源:《文教资料》2018年第27期

摘要:英汉民族存在不同的思维模式,不同的思维模式导致语言表达出现差异。翻译的本质是思维的转换。探讨英汉思维差异对英语语言表达形式的影响,减少语言的交流障碍,提高学习效率,对英语学和翻译者有着重要的帮助。

关键词:英汉思维差异翻译影响

一、英汉思维和翻译

英汉民族由于有着各自不同的民族文化,从而形成了不同的思维方式、思维特征、思维风格等,即英汉思维差异。语言是思维的载体。思维和语言之间存在一定的对应关系,思维的方式决定着语言的表达方式。思维的发展推动着语言的发展,语言的发展同时推动着思维的发展。由于英汉思维差异,英汉两种语言的表达方式不同。

英汉互译的本质是英汉两种思维的转换。思维活动是翻译过程中最活跃、最基本的活动。翻译理论同思维规律、思维内容密不可分。因此,掌握英汉思维的差异对于提高翻译者对语言转换的恰当性很有意义。

二、英汉思维方式差异对翻译的影响

(一)直线形思维和螺旋形思维。

英语的叙事和推理的思维模式往往是先开门见山地提出论点,然后逐步地、有层次地展开陈述的直线形思维。汉民族习惯于螺旋形思维,先叙事后表态,先因后果,先假设后推论。如:“There is no reason why your skin feels a little off after a series of parties, BBQS, or mojito-filled beach days.”按照汉语的思维习惯,把“这其实是有原因的”的表态放在句末。因此,中文的翻译是“当你参加了一系列节日派对、吃多了烧烤,或在海边享受了莫吉托鸡尾酒之后,总会感觉皮肤状态变差了,这其实是有原因的”。英民族在叙事时往往先陈述近期发生的事,再陈述之前发生的事。例如:“Mike did not remember his grandmother who died of cancer when he was three years old .”(迈克三岁时祖母死于癌症,所以不记得她。)又如:“He was delighted when he heard the good news.”通过调整句子的语序,把它译为“听到那个好消息,他很高兴”,更加符合汉语的逻辑思维。

(二)英民族喜欢抽象思维;汉民族喜欢具体思维。

汉民族侧重于具体思维,强调主观感受,因此汉语的主语大多数是人或有生命的东西,多用主动语态。西方人喜欢抽象思维,英文多使用抽象名词或无生命的名词作主语,多用被动语

英汉思维差异对比

英汉思维差异对比与语言表达方式的差异 概念与形式的对立统一 一抽象思维与形象思维 英语重视抽象思维,擅长使用抽象概念表达具体事物。语言上英语常常使用大量涵义模糊、指称笼统的抽象名词来表达复杂的理性概念,给人一种“虚、暗、曲、隐”的感觉。这对习惯于形象思维的中国人来说,既有理解上的困难,又有表达上的困难。因此,翻译时,要抓住本质的东西,大胆地采用符合汉语表达习惯的归化方法。 汉语重视形象思维,擅长使用形象的方法表达抽象概念。语言上汉语更倾向于用具体形象的词语来表达虚的概念。 He wondered whether his outspokenness(N. 坦白,直言相告)might be a liability(N. 债务)to his friend. 他怀疑他的直言对他的朋友来说是否会是一种债务。 他怀疑他那么心直口快,是否会让他的朋友背上思想包袱。 英语的这种独立语结的模糊性和汉语的正好相反 his outspokenness=he was outspoken(语义结构) a liability to his friend=his friend had a liability(in his mind)(语义结构) He sought the distraction of distance. distraction是个名词(名词化,distract派生来的),但在该句中仍保留动词的语义(VT. 分散……的注意力),其语义特征要求这个词必须要有它的动元,其语义结构应该是he distracted sb.,即发出该动作的施事(句法上的主语)和受事(句法上的宾语。)distance 也是个名词(名词化,distant派生来的),其语义结构应该是he was distant from sb. 这样我们就得出这句话含有两个动核结构。即: 1 he could distract others. 别人注意不到他 2 he was distant from others. 他远离别人 按照自然的逻辑将两个事件合并在一起,就是“他远离别人后,别人就注意不到他”。 这句话还有一个主要的核心动词sought(寻求),在句中连接后面在英语中被看做概念化的事件名词(the distraction of distance),构成句法上的“主谓宾“结构,而the distraction of distance又分别表达两个不同的因果关系很强的事件,sought在句中将He和the distraction of distance在语义上连接起来,说明了the distraction of distance是he sought的客体。因此,使用具体词语表达的话,该句应翻译成: 他想远走高飞,免得心烦。(同时要注意语用的功能)。 The main land mass of the United States lies in the central North America, with Canada to the north, Mexico to the south, the Atlantic Ocean to the east and the Pacific Ocean to the

翻译中西思维差异

绿色是我大致的翻译。你们自己做相应修改。 中西思维差异与英汉表达特点 Differences of model of thinking 版本一 总体思路:思维与措辞(diction)——这是重点 思维与句法(syntax)——一笔带过,孙越讲解过 思维与段落篇章(paragraph and passage )——较难,暂时不讲解 一、diction思维与措辞 1、abstract VS concrete措辞的虚实倾向即抽象思维(abstract thinking)VS 形象思维(imaginal thinking) Model of thinking in English language tends to be general and abstract, while it tends to be concrete in Chinese language. 西式思维往往比较概括general、抽象abstract,体现在措辞上,英语倾向于使用含义概括、指称笼统、覆盖面广的词语来表达具体事物、动作或现象,用词倾向于虚;中式思维模式是形象的、直观的,体现在措辞上,汉语用词倾向于具体。principles in translation处理原则: (1)concretion具体化原则 eg: The prevailing wisdom in the neighborhood was that we were spoiling it and that we ought to go back where we belonged. 邻里间普遍认为是我们在糟蹋这个地区,我们应该回到自己该去的地方。 In this new year, we face momentous uncertainties: war (or wars), a weak economy. 在这新的一年里,我们面临着战争(乃至连续的战争)、经济低迷等一系列重大的不定因素。 (2)visualization形象化原则 There is more to their life than political and social and economical problems; more than transient everydayness. 他们的生活远不止那些政治的、社会的和经济的问题,远不止一时的柴米油盐。…and in 1966 the amazing North Korean team made it to the quarter finals… 出乎人们意料的是,1966年,北朝鲜队成功地踢进了四分之一决赛…… 2、dynamic word VS static word措辞的动静问题 The method of abstract diction in English lies in the use of abstract Nouns and Prepositions, which leads to preponderance of Nouns and Prepositions over Verbs. 英语的抽象表达法(method of abstract diction)主要在于大量使用抽象名词和介词。因此有学者指出,英语具有名词优势和介词优势。由于英汉表达不同的动静倾向,英译汉的过程往往是以“动”代“静”的转换过程。 I was gloomy at the thought that not for me this Sunday morning was the leisurely reading of the Sunday papers to the accompaniment of extra cups of tea. 这个星期天的早晨,我再也不能轻松悠闲地一边阅读星期天的报纸一边品茶了。想到这点,我就感到沮丧。 Smoking caused some nausea at first, but persistence conquered. 刚开始抽时觉得有点恶心,可坚持下去就没事了。

英语、汉语在逻辑思维上的差别

思维:指理性认识,即思想;或指理性思考的过程,即思考。是人脑对客观事物间接和概括的反应。包括逻辑思维和形象思维,通常指逻辑思维。它是在社会实践的基础上进行的。思维的工具是语言。人借助于语言把丰富的感性材料加以分析和综合,由此及彼,由表及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从而揭露不能直接感知到的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思维是反应客观现实的能动过程。它能动地反映客观世界,又能动地反作用于客观世界。(《辞海》1979 年版本,第1676 页)语言和思维密切相关,相互作用。“倘若没有语言,思维则无以定其形,无以约其式,无以正其实。反之,若没有思维,语言也就不具备其多功能性和丰富性”张海涛(1999:21)。语言是思维的载体,通过一个民族的语言,我们可以观察这个民族的思维方式和特点。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英汉两个民族因其所处的地理环境不同,生活条件、风俗习惯各异,形成了不同的思维方式。在翻译实践中,因为没有认清英汉思维之间的差异,学生很容易犯错误,出现“汉语欧化,英语汉化”的现象。英汉思维差异的比较研究受到很多学者的关注,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如刘宓庆(1993),张海涛(1999),连淑能(2002)等,但较少涉及到翻译教学。目前,对句子翻译,很多学者,如张培基(1980),陈宏微(1998),冯庆华(2002),陈定安(1998)等在专著中辟专章讲解,但涉及更多的是对翻译技巧的介绍和解释,对深层次原因的探讨并不多见。本文试图从英汉思维差异的角度出发,通过学生译文分析,指出在翻译教学中,有意识地训练学生树立英汉思维差异意识的必要性,以提高译文质量,促进翻译教学。 一、英汉思维差异及其在语言上的表现 1.思维方式不同——抽象思维与形象 思维语言表达各异——抽象与具体 西方人较注重抽象思维,从古希腊亚里士多德开始,一直注重哲学思辨。而汉民族却偏向形象思维,运用形象的表达手法描绘抽象的概念。体现在语言层面,英语多用抽象表达法,汉语多用形象表达法。英语大量使用抽象名词,同时,英语是构形语言,有丰富的词义虚化手段,如词缀;英语中介词的使用频率远远超过汉语。而在汉语中,常用具体表抽象。“如果说中国有抽象名词的话,就只有这极少数的几个了”(王力,1984:21-22)。同时,汉语也不具有构形形态。 2.思维风格不同——焦点思维与散点思维 语言表达各异——聚集与流散 英民族在表达思想时,逻辑严密,先陈述主要思想,再延伸出去。英语句子先说出主要信息,然后介绍其它辅助信息,如时间、地点、原因等。英语有严谨的主谓结构,主谓结构统领全局,提纲挈领。英语句子就如一棵树,由树干延伸出去,形成无数的分叉。因此,英语句式呈“聚集型”。而汉民族是散点思维,思维按逻辑事理,时间顺序,因果关系排列,如行云流水,洋洋洒洒,但形散而神聚,“它没有西方句子的中心动词,而是随着事理的进程,句法中的视点也随之流动开去”(申小龙,2003:336)。 3.思维指向不同——客体思维与主体思维 语言表达各异——物称与人称 英民族严格区分主体与客体,强调用客观、理性、冷静的态度对待客观世界,寻求自然规律,探索科学真理。连淑能(2002:43)指出“理性主义将主体作为旁观者,对客体尤其是本质世界进行探究”。而汉民族的传统思维注重主体意识,常常以“我”为视角,以“我”的情感、态度、观念为依据做出价值判断,以“我”为认识的出发点和归结点。这种思维差异在语言上体现为英语重物称,汉语重人称。英语中有很多句子,不以人做主语,而以抽象名词或事物名称做主语,而汉语经常用表“人”的词、词组、短语作主语。 4.思维侧重不同——形式逻辑与辩证逻辑 语言风格各异——形合与意合 英民族注重形式逻辑,而汉民族重辩证思维。表现在语言上,英语用各种形式连接手段,而中国文化历来注重意合,“刘勰(465-532)所谓‘意授于思,言授于意’(《文心雕龙?神思》)就是说

浅析中西方思维方式的差异性及对翻译的影响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e517078515.html, 浅析中西方思维方式的差异性及对翻译的影响 作者:丁群 来源:《青年文学家》2016年第14期 摘要:由于对中西方思维方式的差异性认识不深,很多学生在翻译时易犯错,易出现“汉语欧化,英语汉化”的现象。本文拟通过分析范例译文,指出在翻译时,应当注意到中西方思维的差异性,避免死译,错译的现象。 关键词:思维差异;影响;翻译 [中图分类号]:H31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6)-14--02 一、引言 不同民族有着各自迥异的定型化了思考问题的方式、特征及风格,这就是我们常说的思 维差异。和中英两种语言打交道的译者,在翻译的过程中,为了符合各自语言的习惯,使译文和目的语意思基本对等,须考虑到这些差异性。 二、中西方思维方式的差异之处 1.中国人倾向于顺向式思维,西方人倾向于逆向式思维。 在英语中,叙述及说明事物时,通常顺序是由小到大;而汉语则刚好相反:是由大到小。最典型的体现在地址的写法上。例如:“陕西省西安市未央区,凤城五路,赛高街区,7楼702室”翻译成英语,应译为“Room 702, Floor 7, Saigao Block, Fengcheng 5th Road, Weiyang District, Xi'an City, Shanxi Province,China”。 在原因和结果的表述上,中西方也存在差异。英语中是先给出结果,再补充其原因,而中国人的思维习惯一般是先因后果。如“ The first two must be equal for all who are being compared ,if any compa rison in term of intelligence is to be made”。为了符合中国人说话的习惯,翻译此句时,要先列原因,再得出结论。因此此句译为“如果从智力方面进行比较的话,那么对于所有被比较者而言,前面两个因素必须是一样的。”比较恰当。 2.中国人习惯于把信息的重点放在句尾,西方人则习惯于把重要的信息放在句首,特别表现在进行强调的英语倒装句中。 例如下句:“Gone are the days when we used foreign oil.”应译为:“我们使用洋油的日子一去不复返了。”在这句话里,强调的信息是日子一去不复返了,在汉语句子中是放到了句尾进行

实用英汉对比与翻译

第二章英汉句式结构对比与翻译 一. 英文句式结构 基本上为主谓结构,可以扩展为5种: 主+谓、主+谓+宾、主+谓+宾+宾补、主+谓+宾+间宾+直宾、主+系+表。汉语中有部分句子与上述英文句子是对应的。 二. 中文句式结构 (一)主谓结构。(可分为主动和被动) (二)主题—评述句 1. 很多汉语句子是“话题性”很强的句子,即句子的前面是一个话题,后面是对话题的评述或陈述、描述。 如:他处境很危险;楼上住着个女工。 2. 其中话题跟后面的动词只是对这个话题所作的说明,不一定表示主语所指称的实体的行动或性质,或者后面根本就没有动词。 3. 结论:将此类句子翻译成英文时,需进行句式结构的调整,在整个句中找到可以在英文中作主语的词,然后再根据主语选择合适的动词,如果找不到主语,就需要添加主语,或将句子中动作的承受着作主语,变为英文的被动语态。 4. 主题—评述句可归纳为如下几种: ⑴动作承受者作话题。如:那件事我已经办好了。 ⑵双话题。如:我头疼。 ⑶动词或动词短语作话题。如:加入世贸组织利大于弊。 ⑷从句作话题。如:张三明天去美国,我觉得很奇怪。 ⑸地点作话题。如:桌上搁着一碗饭。 ⑹时间作话题。如:今天风和日暖。 (三)无主句 1.即“非主语句”,一种是没有主语的,叫无主句,还有一种是由一个词构成的,叫独词句,如:火!注意!这种句 子可以直译。 2.一般来说,无主句主要用于以下几种情况: ⑴表达客观、科学、公正的语气。汉语的一些科技材料或法律条文中往往使用无主句,目的是使表达的内容更科学、公正。这种情况下,无主句要以为英文的主谓结构时,一般都转化为被动语态,也就是使用原文的宾语做主语,因为被动语态不强调动作的发出者,可以比较准确地表达原文的语用效果。 如:要制造飞机,就要考虑空气阻力问题。Air resistance has to be taken into consideration when an airplane is to be made. ⑵表达不满又不失礼貌地语气。汉语中无主句多用来表达一种微妙的情感,在不强调施事者的情况下,表达自己的观点,不满等。在英语中,遇到同样的情况,一般较为广泛地使用被动语态。这样说话人可以避免对自己所说的话负责,听话人也不会感到说话人在把自己的主观意志强加给自己。所以,此类无主句可以译为英语的被动句。有时也可以用形式主语it,避开主观语气。 如:为什么总把这些麻烦事推给我呢?Why are these troubles always left to me? 有时也可以用形式主语it,避开主观语气。 如:学这一套,不如去学照相。It is better to learn photographing than to learn this stuff. ⑶省略第一人称主语“我”或“我们”。有时候为了直接表达自己的观点,说话人刻意省去了“我”或“我们”。这些无主句往往出现在较为正式的场合或正式的书面报告中,翻译成英文时可根据集体情况添加主语“我”或“我们”,最好不要将其转译为英语的被动语态。 如:希望一切问题都会迎刃而解。I hope that all the problems will be readily solved.

英汉思维差异与翻译

英汉思维差异与翻译 思维:指理性认识,即思想;或指理性思考的过程,即思考。是人脑对客观事物间接和概括的反应。包括逻辑思维和形象思维,通常指逻辑思维。它是在社会实践的基础上进行的。思维的工具是语言。人借助于语言把丰富的感性材料加以分析和综合,由此及彼,由表及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从而揭露不能直接感知到的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思维是反应客观现实的能动过程。它能动地反映客观世界,又能动地反作用于客观世界。(《辞海》1979 年版本,第1676 页)语言和思维密切相关,相互作用。“倘若没有语言,思维则无以定其形,无以约其式,无以正其实。反之,若没有思维,语言也就不具备其多功能性和丰富性”张海涛(1999:21)。语言是思维的载体,通过一个民族的语言,我们可以观察这个民族的思维方式和特点。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英汉两个民族因其所处的地理环境不同,生活条件、风俗习惯各异,形成了不同的思维方式。在翻译实践中,因为没有认清英汉思维之间的差异,学生很容易犯错误,出现“汉语欧化,英语汉化”的现象。英汉思维差异的比较研究受到很多学者的关注,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如刘宓庆(1993),张海涛(1999),连淑能(2002)等,但较少涉及到翻译教学。目前,对句子翻译,很多学者,如张培基(1980),陈宏微(1998),冯庆华(2002),陈定安(1998)等在专著中辟专章讲解,但涉及更多的是对翻译技巧的介绍和解释,对深层次原因的探讨并不多见。本文试图从英汉思维差异的角度出发,通过学生译文分析,指出在翻译教学中,有意识地训练学生树立英汉思维差异意识的必要性,以提高译文质量,促进翻译教学。 一、英汉思维差异及其在语言上的表现 1.思维方式不同——抽象思维与形象 思维语言表达各异——抽象与具体 西方人较注重抽象思维,从古希腊亚里士多德开始,一直注重哲学思辨。而汉民族却偏向形象思维,运用形象的表达手法描绘抽象的概念。体现在语言层面,英语多用抽象表达法,汉语多用形象表达法。英语大量使用抽象名词,同时,英语是构形语言,有丰富的词义虚化手段,如词缀;英语中介词的使用频率远远超过汉语。而在汉语中,常用具体表抽象。“如果说中国有抽象名词的话,就只有这极少数的几个了”(王力,1984:21-22)。同时,汉语也不具有构形形态。 2.思维风格不同——焦点思维与散点思维 语言表达各异——聚集与流散 英民族在表达思想时,逻辑严密,先陈述主要思想,再延伸出去。英语句子先说出主要信息,然后介绍其它辅助信息,如时间、地点、原因等。英语有严谨的主谓结构,主谓结构统领全局,提纲挈领。英语句子就如一棵树,由树干延伸出去,形成无数的分叉。因此,英语句式呈“聚集型”。而汉民族是散点思维,思维按逻辑事理,时间顺序,因果关系排列,如行云流水,洋洋洒洒,但形散而神聚,“它没有西方句子的中心动词,而是随着事理的进程,句法中的视点也随之流动开去”(申小龙,2003:336)。 3.思维指向不同——客体思维与主体思维 语言表达各异——物称与人称 英民族严格区分主体与客体,强调用客观、理性、冷静的态度对待客观世界,寻求自然规律,探索科学真理。连淑能(2002:43)指出“理性主义将主体作为旁观者,对客体尤其是本质世界进行探究”。而汉民族的传统思维注重主体意识,常常以“我”为视角,以“我”的情感、态度、观念为依据做出价值判断,以“我”为认识的出发点和归结点。这种思维差异在语言上体现为英语重物称,汉语重人称。英语中有很多句子,不以人做主语,而以抽象名词或事物名称做主语,而汉语经常用表“人”的词、词组、短语作主语。

中西方思维表达差异与翻译

中西方思维表达差异与翻译 1. 我原先打算十月一日去香港旅游,后来不得不取消,这使为很扫兴。 2. 在全球经济事务中,中国应继续保持一个积极而充满活力的力量,我坚信这是符合我国利益的。 3.虑到上届政府遗留下来的危机,我们在过去七年时间里所取得的成绩也就尤为显著,这是没有人可以否认的。 1.即使他的信念还未被人普遍接受,只要他认为是对的他就敢去做。 2.他对那些不赞同他的人,有着无比的耐心和宽容,忍受他们对他的无礼,这令人很敬佩。 3 如果每采取一项行动都考虑将来可能要发生冲突,那要取得和平是不可能的。 4. 为了实现国与国之间的和平共存以至真诚合作,我们能做些什么? Franklin Roosevelt: 5. 如果我们以怀疑、不信任或者恐惧的心情去寻找和平,那么就得不到持久的和平。只有以了解、信任以及由坚定的信心所产生的勇气,我们才能得到持久的和平。 6. 我们唯一值得恐惧的就是恐惧本身——会使我们由后退转向前进所需的努力化为乌有的那种无名的,没有道理的,毫无根据的害怕。 John Kennedy: 7.如果我们能够团结起来,那么在许许多多的合作事业中,大概很少有我们做不到的事情。 8.如果我们分裂,那么大概我们什么也做不成——因为我们不敢在争吵和分裂的时候面对强大的挑战。

9.幸福并不建立在仅仅拥有金钱上,它建立在由成功引起的欢乐,创造性工作所激发的热情。 10.一定不能在疯狂地追求转瞬即逝的利润的过程中忘记劳动给我们带来的欢乐和精神上的鼓舞。 11.在这些暗淡的日子里,如果我们从中汲取教训,认识到我们不应该听天由命,而应该让命运为我们自己和我们的同胞服务,那么,我们所付出的代价将是完全值得的。 12.当我们为全体中国人努力提供机遇和条件让他们最充分的发挥自己的潜能时,当我国伸出援助之手去帮助那些需要并且值得帮助的人时,公民服务必须作为中国进入21世纪的各项准备工作的核心。 这次周年纪念应该是对过去失误进行诚实评估的机会,同时也应该是对做好今后工作表达同样决心的机会。这样,我们就可以免遭挫折,并把这次周年纪念变成一种鼓舞和成就。当我讲这番话时,我相信――今天上午我们听到的发言也使我相信――我是代表联合国每一位真诚而严肃的代表讲话的。

英汉对比与翻译作业答案

The Assignment of a Contrastive Approach to Translation Between English and Chinese ( III ) 翻译下列句子或语段: 1.Only the thought of his mother gave him the strength to go on doing it. 想起母亲,他才鼓足勇气继续做了下去。 2.It was only my capacity for hard work that saved me from early dismissal. 要不是我能干重活,早就给辞退了。 3.China’s support is constant source of encouragement to us in the pursuit of social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the maintenance of national independence. 中国的支持始终鼓励我们去追求社会和经济发展,维护国家独立。 4.Robots have found application for the exploration of the outer space. 机器人已用于探索外层空间。 5.He’s a big eater. 他这人非常能吃。 6.Of the girl’s sensations they remained a little in doubt. 译文一:姑娘的心思他们一时还无法断定。 译文二:他们一时还无法断定姑娘的心思。 7.He is inexperienced in driving. 译文一:开车他没有经验。 译文二:他开车方面没有经验。 8.And am I not indebted to you for the bread I eat? 译文一:我眼下有口饭吃,还不是多亏了你吗? 译文二:还不是多亏了你,我眼下才有口饭吃。 9.I’ll make my own decision in marriage. 译文一:婚姻的事我自己做主。 译文二:婚姻上我要自己做主。 译文三:我的婚姻我做主。 10.父母爱护子女无微不至。 译文一:Parents’ love of their children is perfect and minute. 译文二:Parents love their children perfectly and minutely. 译文三:Parents are perfect and minute in loving their children. 11.一定要少说空话,多做工作。 译文一: There must be less empty talk and more hard work. 译文二:We should talk less and do more hard work. 12.德国入侵波兰在全世界引起轰动。 译文一: German’s invasion of Poland caused an enormous sensation throughout the world. 译文二:German invaded Poland and it caused an enormous sensation throughout the world. 13.上下班他一般坐地铁。 He usually rides subways to and from work. 14.端午节吃粽子。 People eat rice dumplings on the Dragon Boat Festival. 15.这会儿正下着毛毛雨。 It’s drizzling at the moment. 16.不逢北国之秋,已将近十余年了。 译文一: I have not seen autumn in the North for over ten years. 译文二: It is more than a decade since I last saw autumn in the North. 17.众庄客一头笑着,扶了洪教头,羞颜满面,自投庄外去了。 The tenants burst into laughter and supported the fully shamefaced Master Hong in going out of the house. 18.沉默呵,沉默!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 Silence, silence! Unless one bursts out, he shall perish in this silence. 注意:请大家在做作业之前,仔细阅读课本中“刚性与柔性” (Rigid vs. S upple)、“静态与动态” (Static vs. Dynamic)两章内容。

浅谈英汉思维差异对翻译的影响

浅谈英汉思维差异对翻译的影响 The Influence of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Chinese and English Thinkings upon Translation 一、引言 不同的民族,不仅有各不相同的民族文化,而且还有彼此不同的思维方式、思维特征、思维风格等,这便是思维差异。英语属于印欧语系,汉语属 于汉藏语系。世界上讲汉语的人最多,而英语的分布最广。因为英汉两民族 的交往越来越频繁,而两民族的思维差异所带来的困扰一直影响着两民族间 的对话。翻译作为从一种语言向另一种语言转换的活动,本质上不仅是一种 语言活动,还是一种思维活动。笔者拟从语言与思维的关系入手,通过思维 差异的表现形式,揭示英汉思维差异对翻译的影响。 二、语言与思维的关系 语言是人类交际最重要的工具,它是人类所特有的、用任意创造出来的 符号系统来表达感情和愿望、交流思想的方法。简单地说,它是人们思维和 认识的组织者。思维即人脑对客观现实的反映过程,具体地说,它是在表象、概念的基础上进行分析、综合、判断、推理等认识活动的过程,它是人类所 特有的一种精神活动,是从社会实践中产生的。作为构成思维模式的材料符 号中的一个部分,语言通过音、形、义的结合,系统地储存于人脑的皮层细 胞内,参与思维活动。由此可见,思维和语言有着密切的关系。一方面,思 维离不开作为材料的语言。倘若没有语言,思维则无以定其形,无以约其式,无以证其实。反之,若没有思维,语言也不具备其多功能性和丰富性。因此,我们可以说,思维作用于语言,语言也作用于思维。思维的发展推动着语言 的发展,而语言的发展同时也推动着思维的发展。两者相互作用,相互依存。 三、中英思维方式对比 思维方式是主体在反应客体的思维过程中,定型化了的思维形式、思维方式

谈中西文化差异与翻译策略

谈中西文化差异与翻译策略 摘要: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承载着丰富的文化信息。因此,翻译不仅是语言代码之间的转换,还是一种跨文化的交际活动。译者在进行翻译时要根据中西文化之间的差异选择有效的翻译策略,以实现译文与原文的语用等效。 Abstract: Language is the carrier of a culture. It contains rich cultural information. Therefore translation is not merely to convert one language into another, and it is also a communication activity which involves converting one type of culture into another. In the practical translation, the translator should apply effective translation strategies according to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Chinese and Western cultures so as to achieve pragmatic equivalence between the target language and the source language. Key Words: cultural differences; translation; translation strategies 关键词:中西文化差异;翻译;策略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又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每一种民族语言都承载着该民族丰富的文化信息,它不仅包含着该民族的历史和文化背景,而且蕴含着该民族人民的人生观、价值观、生活方式、思维方式、风俗习惯、风土人情等。正如Juri Lotman 所说“:没有一种语言不是根植于具体的文化之中的;也没有一种文化不是以某种自然语言的结构为中心的。”而翻译主要是对在不同文化背景、社会环境、思维方式等条件下所形成的文字和语言进行转换,是将一种语言文化转换为另一种语言文化的过程。也就是说,任何翻译都离不开文化,语言的翻译 实质上是文化的交流与沟通。正如美国翻译理论家尤金奈达所说“:翻译是两种文化之间的交流。对于真正成功的翻译而言,熟悉两种文化甚至比掌握两种语言更重要。因为词语只有在其作用的文化背景中才有意义。”因此,翻译时要注重中西方之间的文化差异,尽可能地使用语言来调整文化之间的差异,选择有效的翻译策略,使译文既忠实于原文,又符合译入语的表达习惯,以实现译文与原文的语用等效。 一、中西方之间的文化差异 不同的国家、民族在地理环境、历史、传统、宗教、生活方式、政治制度、价值观念等方面存在着许多差异,而这些文化因素的差异往往都会体现在语言之中。 (一)地理环境的差异 中西方各国所处的地理位置不同,造成各国的地理环境和气候等方面存在明显差异,这些差异在语言中随处可见。例如,中国的地势西北高,东南低,所以中国的河流一般由西北流向东南,所以有“一江春水向东流”“、大江东去”的说法,而在英国及欧洲许多国家,多数河流是由东南向西北流人大海,自然不会有我们这样的说法。再如,美国人常用“from sea to sea”来表示“全国上下”的意思,这是因为美国东临大西洋,西临太平洋“,from sea to sea”意味着横跨了整个国家。又如中国山多地广,陷入困境时是“进退维谷”,而西方岛国人们则常说“be on the rocks”等等。 (二)历史背景的差异 中国是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中国人是“炎黄子孙”,有令人骄傲的“四大发明”;中国古代战乱纷纷,在生活中留下了许多军事用语,如“烽火连天”“三十六计,走为上计”“、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万事具备,只欠东风”等;中国人民长期处于封建统治和剥削之下,有“苛政猛于虎”“、八字衙门两边开有理无钱莫进来”等民谚。英国历

浅析英汉差异对英语翻译的影响

浅析英汉差异对英语翻译的影响 思维:指理性认识,即思想;或指理性思考的过程,即思考。是人脑对客观事物间接和概括的反应。包括逻辑思维和形象思维,通常指逻辑思维。它是在社会实践的基础上进行的。思维的工具是语言。人借助于语言把丰富的感性材料加以分析和综合,由此及彼,由表及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从而揭露不能直接感知到的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思维是反应客观现实的能动过程。它能动地反映客观世界,又能动地反作用于客观世界。(《辞海》1979 年版本,第1676 页)语言和思维密切相关,相互作用。“倘若没有语言,思维则无以定其形,无以约其式,无以正其实。反之,若没有思维,语言也就不具备其多功能性和丰富性”张海涛(1999:21)。语言是思维的载体,通过一个民族的语言,我们可以观察这个民族的思维方式和特点。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英汉两个民族因其所处的地理环境不同,生活条件、风俗习惯各异,形成了不同的思维方式。在翻译实践中,因为没有认清英汉思维之间的差异,学生很容易犯错误,出现“汉语欧化,英语汉化”的现象。英汉思维差异的比较研究受到很多学者的关注,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如刘宓庆(1993),张海涛(1999),连淑能(2002)等,但较少涉及到翻译教学。目前,对句子翻译,很多学者,如张培基(1980),陈宏微(1998),冯庆华(2002),陈定安(1998)等在专著中辟专章讲解,但涉及更多的是对翻译技巧的介绍和解释,对深层次原因的探讨并不多见。本文试图从英汉思维差异的角度出发,通过学生译文分析,指出在翻译教学中,有意识地训练学生树立英汉思维差异意识的必要性,以提高译文质量,促进翻译教学。首先我们先来看思维差异之一——抽象思维与形象思维。 1.思维方式不同——抽象思维与形象 思维语言表达各异——抽象与具体 西方人较注重抽象思维,从古希腊亚里士多德开始,一直注重哲学思辨。而汉民族却偏向形象思维,运用形象的表达手法描绘抽象的概念。体现在语言层面,英语多用抽象表达法,汉语多用形象表达法。英语大量使用抽象名词,同时,英语是构形语言,有丰富的词义虚化手段,如词缀;英语中介词的使用频率远远超过汉语。而在汉语中,常用具体表抽象。“如果说中国有抽象名词的话,就只有这极少数的几个了”(王力,1984:21-22)。同时,汉语也不具有构形形态。 2. 英汉思维差异在句子翻译中的体现 翻译不仅仅是语言间的转换,更是思维的转换。因此,上述思维差异会对学生的翻译实践造成一定的障碍。 由于学生不了解英汉思维差异和语言差异,在英译汉时,往往局限于字面转换,使得汉语译文晦涩难懂。例如: (1)I talked to him with brutal frankness。 S1:我用近乎冷酷的直率和他谈了话。 S2:我以近乎残忍的坦诚跟他谈了话。 参考译文:我对他讲的话,虽然逆耳,却是忠言。在上述例句中,英语句子用了“brutal frankness”这个抽象的名词词组,学生基本是按原文结构翻译的,如S1 将其译为“近乎冷酷的直率”;S2 将其转换为“近乎残忍的坦诚”。学生译文比较拗口,反映出他们在抽象和

英汉语言差异

英汉语言差异 摘要: 本文主要以英汉语言实例为出发点,力求多方位,全角度地展示英汉两种语言特征的差异性。从而揭示出英汉两种语言的不同特征。通过对比分析,发现:汉语为突出主题,注重意合,具有静态性,实说性和临摹性的分析语;而英语为突出主语,注重形合,具有动态性,虚用性和剪辑性的综合分析语。认识这两种语言的差异性特征有助于英汉互译工作,并能促进英语学习。 关键词:英语特征;汉语特征 Comparison of Different Language Characteristics Between Chinese and English Abstract: Based on practical examples, this paper attempts to indicate the different characteristics between Chinese and English. By comparison and analysis,we can draw a conclusion that Chinese is atopic prominent , paratactic , dynamic, concrete, and chronicle, analytic language while English is a subject prominent, hypotactic, stative, abstract, non chronicle, synthetic analytic language. Be aware of the different characteristics of these two languages is a great help to translation. Keywords: Characteristics of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of English 正是由于英汉语言分属不同的语系,各自有着不同的语言类型、文字系统、语音系统以及词法上的差异,因此英汉语言在句法上也存在很大的差异。英译汉时必须使用汉语的句法来表达英语的意思。如果按照英语句法直译,译文将受到英语表达方式的影响和束缚,违反汉语表达习惯。反之,汉译英时也必须采用英语的句法来表达汉语的意思,尽可能适应英语的表达方式和习惯。因此,熟悉英汉语言句法上的差异对正确地进行英汉翻译十分重要。 一、英语重形合,汉语重意合 英语重形合、汉语重意合是英汉两种语言在句法特征上的最主要区别之一。所谓形合是指主要靠语言本身语法手段,所谓意合是指主要靠句子内部逻辑联系。英语句法特征是“形合”,注重语法形式和功能。句子要按照语法规则来组织

中英思维差异对翻译的影响毕业精品文档22页

2. Thinking mode When it comes to thinking mode, something abstract, obscure occurred to our mind. It is hard to boundary what it exactly means because of its abstract traits. However, it is highly correlated to our daily life. Thinking mode affect the perspective, the reaction and the decision. It is diverse against different backdrop of society, culture and region. 2.1 Definition In terms of thinking mode, philosophically speaking, it is a process of our human minds to reflect the objective reality. Specifically speaking, it is a process of our minds to do analysis, synthesis, judgment, inference, and other cognitive activities on the basis of presentation and concept. According to Rong Kaiming (1989, p30), thinking modes refers to “a established syste m of thinking patterns, thinking methods and thinking procedures of the subject in their reflection of the objective world.” Thought is a intrinsic process of human brains in understanding and memorizing the physical as well as non-physical world that we live in, and is a special organic function of the brain. From the general meaning, thinking mode is a pathway people perceive the world. As the subject of thinking, human beings' thinking mode are mainly shaped by the environment., culture, philosophical thought and living habits.

浅析中西思维差异对翻译的影响

浅析中西思维差异对翻译的影响 发表时间:2018-07-23T17:53:51.397Z 来源:《知识-力量》2018年7月下作者:张英[导读] 本文主要结合东方人和西方人的思维差异对中西思维差异对翻译的影响进行了相关分析和阐述,主要从中西思维的风格、指向和中西思维的侧重等方面展开论述,分析中西思维差异对翻译造成的影响。(重庆交通大学,重庆 400074) 摘要:本文主要结合东方人和西方人的思维差异对中西思维差异对翻译的影响进行了相关分析和阐述,主要从中西思维的风格、指向和中西思维的侧重等方面展开论述,分析中西思维差异对翻译造成的影响。关键词:东方西方思维差异影响 在西方哲学中,人存在在世界上,其根本任务是认识宇宙,发现宇宙的奥秘。因而他们强调分析和研究事物,进而把握事物的本质特征。他们的思维方式以分析法为主,习惯将整体看做是几个部分构成的,通过对局部特征进行依次分析,进得出整体的特点。由于这种分析型思维,英语句子重形合,即:句中的词语或分句之间用语言形式手段(如关联词,分句或从句)连接起来,表达语法意义和逻辑关系。英语造句注重结构完整,注重以形显义。句法结构呈显性效应。英语语句中使用连接词和关系词来连接句子十分常见,同时还有其它连接手段,如形态变化形式,包括词缀变化,动词,名词,代词,形容词和副词的形态变化以及使用代词以保持前后一致,都是英语形合的典型表现。 结合这一特点,译者在做汉译英的翻译工作时,应该做到以下几点:第一,严格遵守英语的主谓提挈机制,注意词形变化,时态变化,连词变化。第二,若主语或谓语被省略,补充省略的主语或谓语。第三,如汉语句子无明显逻辑关系,则需要添加可以体现句间逻辑关系的连词,关系代词或副词。如在韩素音翻译大赛汉译英原文中,“西晋末年,永嘉南渡,不少北方士民,被战争所驱迫,离乡背井,迁徙到遥远的南方去,他们不知道什么时候能回到故土。”这几句不能体现出时态的变化,而且“永嘉南渡”并非指永嘉逃渡到南方,而是指“永嘉之乱”,所以翻译的时候不能有翻译腔,而应该理清句间关系,还要加注具体时间,这样才方便外国读者理解。应翻译成"Under the Reign of Emperor Yongjia (A.D.307-313) during the last years of the Western Jin Dynasty(A.D. 266-316)..." 而中国传统文化则强调整体。中国古代的天人学说、阴阳五行学说等就是这种观念的杰出理论。中国古代认为天的运动法则规范着世间的一切变化,因此农学从很早的古代起,就把一切农事置于天、地、人的宇宙大系统内,将天时、地宜、人力作为三项主要因素,相参相辅为一个整体,因此,汉民族的思维方式是重整体,重综合。汉语句子重意合。汉语的意合,指的是词语或分句之间不用语言形式手段连接,句中的语法意义和逻辑关系通过词语或分句的含义表达。汉语中没有英语所常用的关系代词,关系副词,连接代词,连接副词,介词等。在句子成分方面,汉语主语可以省略或隐含。汉语的谓语可以是动词、名词、形容词;可以是多个动词,还可以没有动词,可以是一个单词,也可以是多个词组。在词汇层面,汉语句中名词没有单、复数之分,主格、宾格之分等词形变化。王力教授在其《中国语法论》中谈到英汉句子的差别时说:“中国语法只以达意为主,如初系的目的位可兼此系的主语,又如相关的两件事可以硬凑在一起,不用任何的connective”。如第30届韩素音翻译大赛汉译英原文中,“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书中所见是历史的时间地图;路中所见是历史的空间地理”。这一句在翻译时应该添加连词"because"以表明句间的因果关系。整句翻译成"A Chinese proverb says: “Travelling ten thousand miles is as important as reading ten thousand booksThis is because books offers us a time line of history and travels provide us a geospatial information of history. "更便于外国读者理解。 学习翻译,学习两种语言的转换,在很大程度上就是学习两种思维方式的转换,所以要清楚地认识到中国人与英美人思维方式的不同特点,在做汉译英翻译实践时,应该根据外国人重分析和推理的思维特点进行翻译,而做英译汉翻译实践时,应该从中国人重整体,重意象的思维特点进行翻译。翻译是脑力活动,需要细心,耐心,在一字一句上下功夫,一个好的译者可以根据译文类型进行中西思维的自由切换,所以要成为一名优秀的译者,不能束缚自己的思维,而要运用灵活的策略完成翻译任务。参考文献 [1]胡安江,新编应用语篇翻译教程[M] 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16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