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跨文化比较研究(1)

跨文化比较研究(1)

跨文化比较研究(1)
跨文化比较研究(1)

社会人类学期末复习试题

跨文化比较研究

跨文化比较研究是为了从具体的社区或个案通过田野工作的研究概括与归纳出一般原理与原则.(拉德克利夫--布朗认为,从根本上说,这种方法在于力图通过相似现象的比较而求得某种概括.它力求从一大堆变项中抽取出一些公分母.)

游群

游群是人类社会在发展过程中的一种政治类型,它是由具有亲属关系的核心家庭构成的30-150个成员的集团,实行外婚制,从事狩猎、采集经济,劳动分工属自然分工。

社会控制

社会控制指社会组织利用社会规范对其成员的社会行为实施约束的过程。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社会控制,泛指对一切社会行为的控制;狭义的社会控制,特指对偏离行为或越轨行为的控制。它可以协调社会运行的各个系统之间的关系,修正他们的运行轨道,控制他们的运行方向和运行速率,使之功能耦合、结构协调、相互配套、尽量使各社会运行系统同步运行,促进社会的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

互惠性交换

互惠性交换是交换体系中的一种类型。它是指双方互惠的商品和服务的交换。交换的动机并不是赢利,而是为了社会责任,有些互惠性交换还是为了在此过程中赢得声誉。

婚姻

婚姻的定义,如果说的简单一点,就是人与人之间的“结合”。而男女两性的结合是最基本的形式。婚姻的真正内核并不只是两性的结合,而是对这种结合的公开认可和批准。

格尔兹

美国解释人类学家的代表人物,全名克利福德·格尔茲,主要著作有:《文化的解释》、《地方性知识》、《尼加拉:19世纪巴厘的剧场国家》等。在这些著作中,最鲜明地体现着解释理论的是《文化的解释》。主要观点:一,“深描说”“人是悬挂在自己编织的意义之网上的动物,我把文化看做这些网,因而认为文

化的分析不是一种探索规律的实验科学,而是一种探索意义的阐释性科学。我追求的阐释,阐释表面上神秘莫测的社会表达方式”。二,《深层的游戏》:解释人类学的民族志。他对“斗鸡”这一“深层的游戏”的意义的文化解释有如下几个方面:(1)斗鸡的深度在于不是为了在赌博中获得金钱,而是为了获得某种象征地位的“意义”,(2)斗鸡的功能不是如功能学派所讲的为了强化社会生活的某种结构或规则(在这里是地位等级制),而只存在着展示社会生活、解释社会生活的意义(3)斗鸡揭示了巴厘岛平时社会生活中被掩盖起来的那一部分,(4)一个民族文化是诸多文本的集合体,斗鸡只是集合体中得文本之一,(5)解释人类学民族志研究方法的开放性特点。

人类学家要探索文化的根源,对意义的解释要进行深究,找到比较深层的解释。民族志要尽量深描,理清意义的结构。

继嗣群

丹尼尔·克雷格认为,继嗣就是把人们的身体和精神的某个方面在后代中保存下来,可见继嗣是表示永垂不朽的一种象征形式。而所谓“继嗣群”,通常是指根据继嗣原则组成的一群共同的祖先遗传下来的血亲。现实存在的有社会意义的继嗣群都是根据某种特定的继嗣规则,强调了与一部分亲属的联系,而不考虑跟另一部分亲属的关系。

文化相对论

首先,作为一种文化理论,文化相对论强调环境和历史对于一种具体的特殊的文化形成的影响;其次,作为一种文化态度,文化相对论认为各民族文化的价值是平等的,文化没有优劣、高低之分,衡量文化的标准是相对的;再次,作为一种文化策略,文化相对论对欧洲文化中心主义起到了颠覆的作用。它看到了文化的特殊性、民族性的一面,主张对所有人类社会文化差异性给予基本尊重,它强调内部观察的角度,假设文化与社会是封闭的自足的系统,它声称有的文化价值体系都具有有效地平等性。

田野工作

所谓田野工作,是指人类学者亲自进入某一社区,通过长期的参与观察、深度访谈、直接体验等方式获取该社区具有整体性的第一手研究资料,进而将具体经验事实上升为一般性理论的研究方法,其最终成果是民族志。它是社会人类学最基本的方法,是现代人类学的真正核心和基石。

一般来说,田野工作是马林洛夫斯基开辟的方法。

规则:(1)时间上要求一年以上的周期,(2)空间上限制在一个小范围,很多时间是一个村庄,(3)技巧上要求参与观察与深度访谈,(4)语言上要求对当地语言的掌握,(5)方法上强调整体论,(6)理论上要求完成某种新理论的证明。文化遗存分析法

现实生活中的儿童游戏,民间俗语,荒谬的习惯,他认为可能跟古代文化的某一阶段有关系,它们是原始野蛮人的遗留物。泰勒的研究逻辑是:由于古代社会的文化遗留在现实的文化当中,所以对遗留的研究有助于发现历史发展的进程。因此,文化遗留可以视为“文明进步全过程的路标”。

文化生态学

用人类生存的整个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各种因素交互作用的生态理论研究文化产生、发展规律的一门社会学分支学科。

文化生态学是一门将生态学的方法运用于文化学研究的新兴交叉学科,是研究文化的存在和发展的资源,环境,状态,及规律的科学。

文化生态学主张从人、自然、社会、文化的各种变量的交互作用中研究文化产生、发展的规律,用以寻求不同民族文化发展的特殊形貌和模式。

结构主义人类学

结构主义人类学的创始人是法国著名人类学家克劳德·列维—斯特劳斯它的主要任务是用建立模式的方法分析、说明和揭示这种真正的结构,并揭示人类的思维结构。结构主义人类学的核心概念是“结构”,基本方法是“结构分析”。他认为结构是指在某个较大的统一体中,各个部分的配置或相互之间的组合。

文化主位法

即站在他人的角度来想问题,与文化客位法刚好相反,客位法是站在自己的角度来想问题,看待事情。主位强调的是从文化内在的角度分析、解决事件,而客位研究则强调文化外部的立场和解释。

本尼迪克特

鲁思·本尼迪克特是美国当代著名文化人类学家,民族学家,诗人。文化模式是文化中的支配力量,是给人们的各种行为以意义,并将各种行为统合于文化整体之中的法则。文化之所以具有一定的模式,是因为各种文化有其不同的主旋律即民族精神。人们的行为是受文化制约的,在任何一种文化中,人们的行为都只能有一小部分得到发挥和受到重视,而其他部分则受到压抑。因此,文化研究应把重点放在探索和把握各种行动和思考方式的内在联系,即文化的整体结构上,重视文化对人格形成的影响。

本尼迪克特的理论对文化人类学,特别是对文化与个性领域的研究产生

了深刻影响。她重视实地研究工作,调查研究过北美的普埃布洛印第安人、

传道区印第安人、阿帕契人、皮马印第安人和布莱克弗特人(黑足人)。她的理论基础是种族主义和弗洛伊德主义的混合物,但她的种族主义主张比较隐蔽。著作以《菊与刀》和《文化模式》为代表,著作还有《种族:科学与政治》、《祖尼印第安人的神话学》等。

传播学派

西方民族学学派之一。一译“播化学派”。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形成于德国。其创始人为民族学家R.F.格雷布纳。属于这一学派的代表人物还有W.福伊和B.安克曼。当时,随着资本主义发展到帝国主义阶段,资产阶级学术思想转向反动。为了与马克思主义的影响相对抗,在西方民族学界亦开始出现反对进化学派的浪潮。传播学派即是在此浪潮中产生的第一个反进化论的学派。其基本理论是直接与“进化论”相对立的“传播论”。这一理论是在地理学家F.拉策尔“人类地理学派”观点的影响下形成的。

文化区

文化区,有某种共同文化属性的人群所占据的地区,在政治、社会或经济方

面具有独特的统一体功能的空间单位。文化区的英文名称亦可写作。

(一)概念:文化事物或文化现象和文化系统覆盖的地区。某些特定的文化事物的组合,就构成了文化综合体,若干个具有一定联系的文化综合体就组成了文化系统,它所分布的地区就是文化区。

(二)特点:

1.文化区的范围有大有小,一个文化区的重要性与它的范围大小无必然联系。

2.文化区边界有实有虚,甚至发生重叠。

3.文化区不一定与自然区重合。

(三)分类:

1. 政治文化区:例如国家,行政区

经济文化区:反映经济活动类型的文化区,例如农业区,工业区。

2. 文化地区、文化亚区、文化副区

《三个原始部落的性别与气质》

《三个原始部落的性别和气质》玛格丽特·米德,人类文化学的代表性著作。现代女性主义有个非常重要的支援因素就是人类学家玛格丽特·米德出版的《三个原始部落的性别与气质》(1935年)一书。她是哥伦比亚大学的教授,也是美国女性主义的主要领导人之一、贝拉·艾布札格所就读的大学。在米德的书中报告说,查恩布里部落中的女性拥有支配地位,却没有造成任何问

题。这本书使得艾布札格那个时代的知识份子相信,欧洲对于男性气质与女性气质的观念是非常文化取向的,而并非无可抹灭的天性。

象征人类学

虽然象征人类学家对文化的概念主张各有不同,一般而言其主张观点与结构人类学相似,与文化唯物论的看法相对,同时也反对结构功能论等人类学家对于亲属等结构性研究的观点与主张。在后马克思主义与女性主义中,象征人类学的文化概念往往成为其质疑与批判的对象。

民族志

民族志,是一种写作文本,是人类学独一无二的研究方法,是建立在在人群中田外野地工作基础下第一手观察和参与之上的关于习俗的撰写。或者通常说是关于文化的描述,以此来理解和解释社会并提出理论的见解

亲属关系

亲属是基于婚姻、血缘和法律拟制而形成的社会关系。我国法律所调整的亲属关系包括夫妻、父母、子女、兄弟姊妹、祖父母和外祖父母、孙子女和外孙子女、儿媳和公婆、女婿和岳父母、以及其他三代以内的旁系血亲,如伯、叔、姑、舅、姨、侄子女、甥子女、堂兄弟姊妹、表兄弟姊妹等。亲属不等于家庭成员,有亲属关系的人可能分属于多个不同的家庭;家庭成员并不绝对有亲属关系。

血亲还可以分为直系血亲和旁系血亲,前者是指生育自己的和自己生育的上下各代亲属;后者是指彼此间具有间接的血缘联系,除直系血亲以外的

亲属。

单系继嗣规则

继嗣规则有三个类别:单系继嗣规则、双系继嗣规则、双重继嗣规则。

单系继嗣规则是指用父亲一方或是母亲一方的亲子连接来确定个人的责任权利(包括特权)的规则。在非西方社会中,单系继嗣规则是最普遍的形式,它有父系继嗣和母系继嗣两种形式。

亲属称谓制度

人类的亲属关系表现在语言里就是人类学上所说的亲属称谓制度。这是社会人类学家用来标明亲属关系的一套称呼系统,它勾勒的是社会关系。作用:第一,把特定种类的人分类归入单一特定部署;第二,把不同种类的人分为不同的部署。一般说来,如果两个或两个以上亲属的地位相类似,那他们就属于同一称谓。人类学作为一门反思性的学科,它的特征表现在哪几个方面?

1,通过对各种不同文化的审视,达到对把西方文化价值观念当做全人类一般的文化价值观念的反思与批评;2,通过揭示我们对各种文化世界、包括我们自己的文化进行分析的努力中所固有的弱点,来打破既有观点的稳固地位,达到对知识获得一般性规律的反思与批评;3,通过对人与自然界关系的重新定位,达到对人类中心主义的批评。

古典进化论的主要思想是什么?

概述:古典进化论一般又叫做文化进化论,它是人类学的第一个理论(或流派)。古典进化论以研究社会与文化的进化为目标,注重人类文化一致性的研究,是资本主义发展到高峰时期的乐观主义的表现,表达出强烈的欧洲文化中心主义的价值观念。

思想渊源:1、18世纪欧洲社会思想家有关学说的影响

2、人类学本身思想脉络的影响。

3、生物进化论的影响。

泰勒及其思想

泰勒是英国第一位人类学教授。他的著作有:《人类早期历史和文明的发展研究》(1965)、《原始文化》(1871)和《人类学》(1881),代表作:《原始文化》。

他给“文化”下了一个著名的定义:“文化或文明,就其广泛的民族学意义来说,是包括全部的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风俗以及作为社会成员

的人所掌握和接受的任何其他的才能和习惯的复合体。”他主要运用文化遗留分析法和比较法。

摩尔根及其思想

美国人类学家摩尔根是古典进化论派的主要代表人物。他研究人类社会进化问题。主要著作有《易洛魁联盟》(1851)、《人类家庭的血亲和姻亲制度》(1871年),《古代社会》(1877)等,代表作为《古代社会》。

摩尔根用了哪些观点来支撑他的人类社会经历了“蒙昧——野蛮——文明”的思想的?

泰勒而言,摩尔根对人类社会经过“蒙昧—野蛮—文明”三阶段进行了更为系统的论证,这种系统性表现在他用四根重要的支柱支撑了社会进化论大夏。第一根支柱是生产技术发展阶段论。摩尔根以生产技术发展水平来对原始社会进行分期。第二根支柱是家庭(家族)发展阶段论。摩尔根首创了亲属制度的研究,他从亲属称谓的角度来分析和推论家族制度的早期类型与历史发展。第三根支柱是氏族理论。这一理论的意义在于帮助他建立了社会政治制度从原始时代到文明时代的发展序列,这个序列就是“以性为基础的社会组织—氏族—包族—部落—部落联盟—国家”。第四根支柱是财产观念发展阶段论。摩尔根建立了原始社会的三种继承法。

博厄斯的学术成就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人类学家博厄斯为首的历史特殊论派是一种以历史特殊论为基本理论核心、以文化区为研究方法、以文化相对主义为研究态度而建立起来的人类学理论。博厄斯反对宏观人类文化史的建构,而重视并强调微观的具体的文化史研究。

博厄斯认为传播以及人类文化普遍进化规律都不能用来解释世界各地许多相似的文化现象,因为各种文化是各个社会独特的产物,文化现象的相似性实际上都有其各自发展的历史线索和特殊的原因。要理解或解释某一特定的文化,最正确的做法就是重建该文化走过的独特道路。即构建该文化的历史。

博厄斯认为传播以及人类文化普遍进化规律都不能用来解释世界各地许多相似的文化现象,因为各种文化是各个社会独特的产物,文化现象的相似性实际上都有其各自发展的历史线索和特殊的原因。要理解或解释某一特定的文化,最正确的做法就是重建该文化走过的独特道路。即构建该文化的历史。

为什么说结构主义人类学被称为最具哲学深度的人类学?

结构主义人类学的创始人是法国著名人类学家克劳德·列维-斯特劳斯。结构主义思潮在20世纪席卷欧、美、亚大陆,引起了哲学、社会学、心理学、文学、艺术、生物学等领域的瞩目。克劳德·列维-斯特劳斯的结构主义人类学被称为最具有哲学深度的人类学。

他为人类学这门社会科学第一次赢得尊敬,使之成了占统治地位的学科。有学者认为,他只手所创造的结构主义是60年代唯一的真正的新范式,有的人甚至认为它是整个20世纪社会科学(以及人文学)唯一的原创性范式。

格尔兹对巴厘岛“斗鸡”这一“深层的游戏”的意义的文化解释表现在哪几个方面

格尔兹对巴厘岛斗鸡的游戏的文化解释有几个方面:

1、斗鸡的意义不是为了在赌博中获得利益,而是为了获得某种象征地位的意义

2、斗鸡的功能并不是如功能学派所讲的为了强化社会生活的某种结构或规则,而只存在着展示社会生活、解释社会生活的意义。

3、斗鸡揭示了巴厘岛平时社会生活中被掩盖起来的那一部分

4、一个民族的文化是诸多文本的集合体,斗鸡只是集合体中的文本之一。

5 、解释人类学民族志研究方法的开放性特点。

用图例表示出核心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并用文字加以说明

核心家庭:指一对夫妻及其未婚子女组成的家庭,子女既指有血缘关系的,也包括有正式收养关系的。丁克家庭也叫核心家庭。图见书第137页。

家庭的功能有哪些?

家庭的基本功能如下:1:经济功能、2:性功能、3:生育功能、4:赡养和抚养功能、5:教育功能、6:情感交流功能、7:休闲娱乐功能。

人类历史上有哪些经济类型

1,采集与狩猎,采集狩猎者组成群体的方式部分决定取决于他们赖以生存的坏境。

2,园艺式农业,主要依靠的是人类对小块园地垦殖所获得的食物。

3,畜牧业,由捕猎变为养殖。

4,精耕农业,妇女的地位普遍变低,成为经济生产的配角且被降到家务劳动中去了。

5,工业,工业革命给人类带来了更为巨大的变化;但就世界观而言,仅是农业社会的继承。

政治人类学把研究无国家社会的、“非正式的”政治制度作为重要的研究任务,其原因是什么?

第一,从空间上来看,在当今世界上,虽然地球表面除南极、北极以外已经被各个国家全部覆盖,但相当一部分地区在西方殖民者进入之前,还

是无国家社会,后来虽然建立了国家,但是还是得以相当程度的保留,

它的研究领域比政治学研究更加宽泛;

第二,从时间上来看,政治人类学将眼光投射到一切时代,纵观全部人类发展史的各种政治制度;

第三,从内容上来看,政治人类学注重研究非西方的政治制度、研究没有国家的政治制度以及研究日常生活中的非正式制度。

什么是社会控制?社会控制有哪两种类型?

社会控制指社会组织利用社会规范对其成员的社会行为实施约束的过程。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社会控制,泛指对一切社会行为的控制;狭义的社会控制,特指对偏离行为或越轨行为的控制。它可以协调社会运行的各个系统之间的关系,修正他们的运行轨道,控制他们的运行方向和运行速率,使之功能耦合、结构协调、相互配套、尽量使各社会运行系统同步运行,促进社会的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

社会控制分为内在控制(道德、民俗)和外在控制(法律、纪律)。

对经济人类学的认识

第一,世界各族群的经济体制存在差别,是由于地理环境、自然资源进而由于生产方式的不同而产生的差异,这种差异也导致经济类型与交换体系类型的不同。

第二,以工业化和市场交换为特征的西方经济类型只是众多经济类型中的一种,并不是全人类共同的类型。因此,西方经济类型与交换类型概括出来的理论不具有普适性。

第三,西方和非西方经济类型与交换类型共同存在于当代世界范围内,它们都存在与20世纪和21世纪,非西方类型并不是西方的过去。

第四,在全球化和世界经济一体化的过程中,非西方的经济类型和交换类型会受到西方经济文化的巨大影响。

第五,西方社会经济类型在与非西方社会经济类型的交流的过程中,也从对

方吸取了某种东西进而发展了现代的经济理论,从而认识到无论是利己还是利他、竞争或合作、消费与交换,都在相当程度上受到社会关系和价值体系的塑造。

第六,在一个社会中,经济类型与交换类型是“多重文化时空叠合”的

第七,人类学的视角需要纵观全部人类历史,亦需要横扫全人类各种社会。

宗教的功能

宗教的功能主要包括文化的功能和社会功能。

宗教的主要功能:包括宗教的世界观功能、政治功能、心理补偿和调节功能、社会整合功能和文化功能几个方面。宗教功能本身是个“经验变项”,会随着所处的时间、地点、周围环境的不同而发生相应的改变。

文化的变迁

所谓文化变迁,是指一种文化由于内部的发展和外部的接触所引起的功能与结构、形式与内容的改变。变迁是文化的属性。

创新是文化变迁的基础

文化的特征

1、文化是人类创造或衍生的。

2、文化是共享的。

3、文化是后天学习获得的。

4、文化具有复合性或整合性。

5、文化具有传递性和变迁性。

6、文化具有适应性。

7、文化具有象征性。

8、文化具有时代性、地区性、民族性和特定的阶级性。

人类学学科的思想渊源

1,18世纪欧洲社会思想家有关学说的影响

2,人类学本身思想脉络的影响

3,生物进化论的影响

人类学的学科体系

人类学有4个分支学科,这些学科分支是19世纪后衍生出来的,它们分别是:

1.体质人类学:体质人类学的研究大致可分为两类:一是研究人类如何从古

猿进化而来的过程;一是研究现代人类的生物多样性。

2.考古人类学:考古人类学,是利用人类遗留下来的遗物,遗迹来研究远古

人类文化的一门学问

3.文化人类学/社会人类学/民族学:文化人类学/社会人类学/民族学,是以

近现代社会中人们的物质创造、社会制度、行为方式、认知状况及团体生活

为研究对象,社会人类学家关心人类社会与文化的传承。

4.语言人类学:是从语言的角度,来研究人类社会文化的。从以下几个具体

方面入手:描写语言学、历史语言学、社会语言学、文化语言学。

涂尔干的主要思想

涂尔干的《宗教生活的叁本形式》以及《原始分类》中,贯彻着一种通过人

类学的研究方法达到对其社会学观点的说明的思路。他通过对澳洲以及其它一些

原始部落的社会结构和宗教崇拜形式的人类学分析,得出了宗教是社会团结得以

产生的始作俑者,而宗教本身又是社会的安排,所有的知识形式都是社会功能需

求的结果的结论。

如果寒假期间要对某地的春节习俗进行调查,请你拟出一份调查提纲。

1.有那些习俗,它们的来历、意义、影响等。

2.提出问题:现在一些过年的传统文化习俗正在消失分析:为什么这些传统文

化习俗会消失(从文化、经济、政治、环境多个角度分析)

有哪些传统的春节习俗是保存下来了的分析:为什么这些传统文

化习俗能够保存下来?(从文化、经济、政治、环境多个角度分析)3.如何传承与发扬这些传统文化习俗,从文化、经济、政治、环境多个角度分析

你认为田野工作者应该具哪些素质?

好的田野工作者是充满冒险精神的、足智多谋的、能动的、值得信赖的、以及能

承担风险的。喜好社交是田野工作成功的一个重要因素。

优秀的田野研究者必须了解要调查的文化领域,以及所有可能与它潜在相关或者

影响它的背景因素。他们还必须有技巧有热情地找出突出的文化行为,并在它出

现时认出它。因此,田野研究者要能够构想和理解他们在团队努力中形成的概念

框架。

最后,一位优秀的田野工作者必须能把他所见的转化成口头的或者书面的文字资

料,无论是口头的还是书面的。(一位田野工作者能写出细节化的文本并不重要,

更重要的是田野工作者能客观地保留、回忆并且记录细节,而不混淆他自己的价

值判断和严格的观察。)

请你从人类学的视野对“人是悬挂在由自己编织的网上的动物”进行解读。

在对象征、文化和人类学的实质和它们的相互关系的认识上,格尔兹认为象

征符号是指“作为观念载体的物、行为、事项、性质和关系—观念是象征的…意义?”;

文化是指“从历史沿袭下来的体现于象征符号中的意义模式,是由象征符号体系表达的传承概念体系,人们以此达到沟通、延存和发展他们对生活的知识和态度”。文化的各个层面,如宗教、艺术、常识、法律、意识形态等都可以说是一种文化系统。受马克斯·韦伯的影响,格尔兹认为人是悬挂在由他们自己编织的意义之网上的动物,文化便是这张“意义之网”,因而作为对文化的分析的人类学不是一种探索规律的实验科学,而是“一门寻求意义的阐释学科”。

怎样理解经济人类学的形式论与实质论

它们又叫实在主义经济学和形式主义经济学,是经济人类学的主要理论。

经济人类学所讨论的重要问题之一就是西方的经济原则是否使用于非西方经济制度,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形成了经济人类学的形式论和实质论。

经济人类学的形式论认为西方现代经济学理论研究的是资源、分配、积累的方式,这些问题具有普遍性意义,能够应用于所有社会,西方与非西方的区别只是形式上的意义。

实质论认为以利润为主要动机的市场经济与以不为营利而进行的商品交换是有实质不同的,不能将市场经济学理论用于这些民族的经济研究。

请你以中国的端午节与韩国的江陵端午祭为例谈文化的特征

文化的特征:1,文化是人类创造出来的,2 文化是共享的,不为一个人所独有,3 文化是后天习得的,4 文化具有复合性(整合性),5 文化具有传递性、变迁性 6 文化具有象征性 7具有适应性 8时代性、民族性、区域性、阶级性对于此题,结合特征自由发挥。

怎样理解“文化是大写的人格”。

本尼迪克特的著名论题,这是认为文化是一组人格心理特征的规范化、合法化、制度化,或者说,文化是一组人格心理特征在规范、组织、习俗和制度上的投射。在她看来,每一种文化都选择并实现了某些人类天性或潜力,这就像人类的发声器官可以发出不知道多少种声音,而人类各种语言都只选择了几种固定的声音,并把所选择的这些潜力发展到精致化的程度。因此,每一种文化至少可以归纳出一种与之对应的主导人格类型,可以通过不同文化人格的比对研究来探讨文化的差异,从而论证每一个民族都有一种特殊的文化。

谱系调查法

普遍调查,即对调查对象周围的事件进行详细的调查。(本人观点)

文化优势法则

那些在既定的环境中能够更有效地开发能源资源的文化系统,将对落后系统赖以生存的环境进行扩张。这个理论是由怀特提出的。

以某个少数民族民间信仰为例,论述民间宗教信仰的价值与功能。

功能:文化的功能、凝聚的功能、负面的功能

宗教信仰的价值自由发挥。

中国人赋予“梅兰菊竹”符号意义,请利用下面对“梅兰菊竹”意义的解释,论述象征的特点。

梅,枝干苍老虬曲,能在冬天寒冷中开花,能够表达一种在严酷的环境条件下坚守信念的顽强精神。

兰,生于幽谷无人之处,没有鲜艳招摇的颜色,而有幽香,能够表达不求闻达,在隐居中独守情操的高雅精神。

竹,未曾出土先有节,至凌云处尚虚心,宁折不弯,能够表达士人行为上的品质、操守,谦虚而刚毅的精神。

菊,于深秋百花凋落时,还可以傲霜雪而开放,即使枯干残败犹有抱霜枝,能够表达士人在困难来临时的勇敢精神

象征的特点:第一,象征的两极性(自然属性和文化的意义)第二,象征具有多义性,第三,象征具有统合性,第四,文化具有结构性。

本题结合特点自由发挥。

自观与他观

法学院覃遵蓉

2011年12月4日星期日

跨文化选择题

I. Multiple Choice (2 points each) 1. When you talk with your friends about Picasso, Beethoven, you are talking about culture from ______ perspective. A.anthropologic B. intellectual C. social D. psychological 2. The dialogues at the United Nations, for example, would be termed _________. A.interracial communication B. interethnic communication C.international communication D. interpersonal communication 3. _____ is the process of putting an idea into a symbol. A. Decoding B. Channel C. Encoding D. Source 4. _____ refers to anything that distorts the message the source encodes. A. Noise B. Message C. Source D. Context 5._____ refers to the response of a receiver to a sender’s message. A. Receiver B. Decoding C. Encoding D. Feedback 6. Definitions of communication from many Asian countries stress ________, which is most notable in cultures with a Confucian tradition. A. harmony B. exchanging information C. respect D. instrumental function 7. Communication does not occur in isolation or in a vacuum, but rather it takes place in a physical and a social context; both establish the rules that govern the interaction. It reflects _____. A. communication is symbolic B. communication is systematic C. communication is irreversible D. communication is transactional 8. In China, if a Tibetan communicates with a Han, it is _____. A. interracial communication B. interethnic communication C.internationalcommunication D. interpersonal communication 9. The _____ is the person with an idea he or she desires to communicate. A. message B. context C. source D. feedback 10. _____ refers to the exchange of messages between members of the dominant culture within a country. A. Interethnic Communication B.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跨文化交际答案1

大学英语跨文化交际双语课程水平测试题(一) I. Multiple Choice(20 points, 2 points each) Directions: There are some statements in this section. For each statement there are four choices marked A, B, C, D, choose the ONE that best complete the statement. 1.In the United States continues to welcome a large number of immigrants移民each year and has referred to as a melting-pot大熔炉society. This trend can reflect the theory of ___A__. A. macroculture B. microculture C. globalization D. modernization 2. A teenager dresses like and talks like a gang member but not a member of any gang. This case reflects the ___A____ characteristic of subgroup. A. deviant label B. temporality C. wanna-be behavior D. unexamined 3.When you talk with your friends about Picasso, Beethoven, you are talking about culture from ___B___ perspective. A. anthropological人类学 B. intellectual有才智的 C. social D. psychological心理 4.The dialogues at the United Nations, for example, would be termed __B_______. A. interracial communication B. interethnic communication C. international communication D. interpersonal communication 5.There is a Chinese belief that “One is good in nature with different characteristics but similar habits. However, if he is not well educated, his nature changes”. This belief can reflect that____C___. A. Human nature is evil but perfectible B. Human nature is a mixture of good and evil C. Human nature is good but corruptible容易 堕落的 D. None of the above 6.Mr. Wang, a Chinese immigrate in U.S, has adapted himself so well to American culture that he gradually lost his Chinese cultural identity. This process is called__C___. A. separation and segregation隔离 B. integration整合一体化 C. assimilation吸收同化 D. marginalization边缘化 7.Liming, a Chinese student, just began his study in a university in the United States. In his first week in U.S., he thought everything was new and exciting, and he enjoyed himself a lot. Liming is in__A___ stage of culture shock. A. honeymoon蜜月 B. crisis危机 C. reintegration再整合 D. gradual adjustment逐渐适应 8. ___C__ is the process of putting an idea into a symbol. A. Decoding B. Channel C. Encoding D. Source 9.___A__ refers to anything that distorts歪曲曲解the message the source encodes. A. Noise B. Message C. Source D. Context 10.___D__ refers to that portion of the receiver response of which the source has knowledge and to which the source attends and assigns meaning.

跨文化交际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is a form of global communication. It is used to describe the wide range of communication problems that naturally appear within an organization made up of individuals from different religious, social, ethnic, and educational backgrounds.As a separate notion, it studies situations where people from different cultural backgrounds interact. Aside from language,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focuses on social attributes, thought patterns, and the cultures of different groups of people. It also involves understanding the different cultures, languages and customs of people from other countries.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plays a role in social sciences such as anthropology, cultural studies, linguistics psychology and communication studies.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is also referred to as the base for international businesses. There are several cross-cultural service providers around who can assis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skills. Research is a major part of the development of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skills. As we all know, there are so many differences between culture of the East and West that I can not list all of their different aspects. I will focus on the differences of diet custom and teaching system. For your better understand , I will set examples of China and America. It is no doubt that it is a tradition to use chopsticks for Chinese. But people in America prefer to forks and knives. This different result is based on different food they are like .Americans choose to eat beefsteak, bread, and salad, while Chinese people choose noodles, pancakes and rice. What is more, the custom of drinking tea in China and drinking coffee in America are stand out particularly .However, there is a trend that the food in both countries has been mixture. For example, the coffee and bread have introduced to China. The famous KFC is very popular at children. The gap of teaching system between China and America is big. Chinese students always complain about their homework. Too much homework has limited the time to exercise and relax. They have to recite many things as to get a high mark. Homework comes the first to them. In my opinion, the study in America is more interesting .Teachers pay attentions t o training students? skills in thinking in realistic life not to emphasis on the importan ce of memories. In a addition, the rate of going to school ,the salary of teaching ,and t he job of graduates are quite different, too. I should say that China government should make great efforts to improve its teaching system. I am also expect to be one day ,the West give more cheers to our country. “Culture is the collective programming of the mind which distinguishes the me mbers of one category of people from another.” It is inevitable that the cultural difference has impact on business. For example, when a company is having meeting, the word “table” they mention in American Engli sh means to put something on the agenda, but in British English it means to put somet hing off the agenda. This example indicated how the culture affects the business. In Western wedding culture and the first in the West in thinking about the differe

跨文化比较研究(1)

社会人类学期末复习试题 跨文化比较研究 跨文化比较研究是为了从具体的社区或个案通过田野工作的研究概括与归纳出一般原理与原则.(拉德克利夫--布朗认为,从根本上说,这种方法在于力图通过相似现象的比较而求得某种概括.它力求从一大堆变项中抽取出一些公分母.) 游群 游群是人类社会在发展过程中的一种政治类型,它是由具有亲属关系的核心家庭构成的30-150个成员的集团,实行外婚制,从事狩猎、采集经济,劳动分工属自然分工。 社会控制 社会控制指社会组织利用社会规范对其成员的社会行为实施约束的过程。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社会控制,泛指对一切社会行为的控制;狭义的社会控制,特指对偏离行为或越轨行为的控制。它可以协调社会运行的各个系统之间的关系,修正他们的运行轨道,控制他们的运行方向和运行速率,使之功能耦合、结构协调、相互配套、尽量使各社会运行系统同步运行,促进社会的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 互惠性交换 互惠性交换是交换体系中的一种类型。它是指双方互惠的商品和服务的交换。交换的动机并不是赢利,而是为了社会责任,有些互惠性交换还是为了在此过程中赢得声誉。 婚姻 婚姻的定义,如果说的简单一点,就是人与人之间的“结合”。而男女两性的结合是最基本的形式。婚姻的真正内核并不只是两性的结合,而是对这种结合的公开认可和批准。 格尔兹 美国解释人类学家的代表人物,全名克利福德·格尔茲,主要著作有:《文化的解释》、《地方性知识》、《尼加拉:19世纪巴厘的剧场国家》等。在这些著作中,最鲜明地体现着解释理论的是《文化的解释》。主要观点:一,“深描说”“人是悬挂在自己编织的意义之网上的动物,我把文化看做这些网,因而认为文

新编跨文化交际英语教程参考答案

Unit 1 Communication Across Cultures Reading I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An Introduction Comprehension questions 1. Is it still often the case that “everyone?s quick to blame the alien” in the contemporary world? This is still powerful in today…s soc ial and political rhetoric. For instance, it is not uncommon in today…s society to hear people say that most, if not all, of the social and economic problems are caused by minorities and immigrants. 2. What?s the difference between today?s intercultural contact and that of any time in the past? Today…s intercultural encounters are far more numerous and of greater importance than in any time in history. 3. What have made intercultural contact a very common phenomenon in our life today? New technology, in the form of transportation and communication systems, has accelerated intercultural contact; innovative communication systems have encouraged and facilitated cultural interaction; globalization of the economy has brought people together; changes in immigration patterns have also contributed to intercultural encounter. 4. How do you understand the sentence “culture is everything and everywhere”? Culture supplies us with the answers to questions about what the world looks like and how we live and communicate within that world. Culture teaches us how to behave in our life from the instant of birth. It is omnipresent. 5. What are the major elements that directly influence our perception and communication? The three major socio-cultural elements that directly influence perception and communication are cultural values, worldview (religion), and social organizations (family and state). 6. What does one?s family teach him or her while he or she grows up in it? The family teaches the child what the world looks like and his or her place in that world. 7. Why is it impossible to separate our use of language from our culture? Because language is not only a form of preserving culture but also a means of sharing culture. Language is an organized, generally agreed-upon, learned symbol system that is used to represent the experiences within a cultural community. 8. What are the nonverbal behaviors that people can attach meaning to? People can attach meaning to nonverbal behaviors such as gestures, postures, facial expressions,eye contact and gaze, touch, etc. 9. How can a free, culturally diverse society exist? A free, culturally diverse society can exist only if diversity is permitted to flourish without prejudice and discrimination, both of which harm all members of the society. Reading II The Challenge of Globalization Comprehension questions 1. Why does the author say that our understanding of the world has changed? Many things, such as political changes and technological advances, have changed the world very rapidly. In the past most human beings were born, lived, and died within a limited geographical area, never encountering people of other cultural backgrounds. Such an existence, however, no longer prevails in the world. Thus, all people are faced with the challenge of understanding this

跨文化交际论文参考问题

中西方文化差异的论文题目: 中西方时间观念的比较 中西方饮食文化的比较 中西方教育的比较 中西方问候语的比较 中西方餐桌礼仪的差异 中西方宗教文化对比 中西方儿童文学的差异 从文字比较看中西方文化差异 礼貌中的中西方“面子文化”差异 论中西方激励机制的差异比较和在医疗管 理中的应用 英语教学中的文化教学——中西方文化差 异对比分析 中西方价值观差异对交际模式的影响  从历史中透视中西方经济差异形成的原因 浅谈跨越中西方文化障碍 日常生活中的中西方文化差异 浅析中西方隐私观的差异  中西方古代体育和谐思想比较研究 中西方传统犯罪控制思想之比较 土地与海洋的对话——中西方文化与人格 差异之浅见  汉英商标翻译与中西方文化差异 中西方孝文化探析  从文化视角看中西方教育思想的差异 中西方语言与文化的差异  中西方哲学语言观的差异 浅析中西方文化差异对翻译的影响 从素质教育看中西方教育的差异及思考  中西方立宪文化差异比较——以价值观为 视角 影响跨文化交际的主要因素——中西方价值观念差异 中西方股票期权制度实际操作的差异性分 析 英美社会与文化论文 1. The Contrast and Analyses of Customs

in Britain and China 英国和中国习俗之研究 2. Cultural Connotation of English Names 英语姓名的文化内涵 3. Black Culture and American English 黑人文化与美国英语 4. The Phenomenon of “Political Correctness” in American English 论美国英语中的政治正确现象 5. English Euphemism and Culture 文化因素与委婉语 6. Cultural Differences in Address Terms: English and Chinese 英汉称呼语中的文化差异 7.Influence of Greek Myths to British and American Culture 希腊神话与英美文化 8. An Investigation on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Competence and Intercultural Sensitivity Among Chinese College Students 关于中国大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和跨文化 敏感度的调查 9. Cross-Cultural Awareness in Translating Tourist Materials 中国旅游资料翻译中的跨文化意识 10. Cross-Cultural Training in Chinese Universities 中国大学中的跨文化培训 11. Acculturation Strategies among Chinese Overseas Students 中国海外留学生的文化适应策略 12. On Tour Commentary Translation---An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Perspective 从跨文化角度看导游词翻译 13.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on the Internet 互联网上的跨文化交际 14. On the Application of Theatrical Tricks to

跨文化案例

1 Jim’s Mistake Based in Cleveland, Ohio, Jim is has been managing a software development team in Pune for the past two years. He has been working closely with Aruna, the Indian team leader, to develop a new networking program. While Jim has over 25 years of experience in software development, Aruna knows the program inside and out. While reviewing his work from the previous week, Jim discovers that he made a mistake in the programming code. He notices that Aruna corrected his error, but wonders why Aruna did not bring it to his attention so that he could avoid delays and keep from making the same mistake in the future. Reflection… Should Aruna have informed Jim of his mistake? Why or why not? If Jim wants to be notified of his mistakes in the future, how should he proceed? 2 Sandeep is out of the office Sandeep has just joined the Banglore office of a New York based MNC. As part of his training he will be spending 3 months in the US, but has already been assigned to a team with members in New York, Tokyo and Banglore. Sarah, the New York based project manager, has scheduled a teleconference meeting for Tuesday. Sandeep will be traveling to Delhi to get his US visa over the meeting time. Here’s their conversation… Sarah: Can we do the teleconference tomorrow, 7 pm for you, or should we wait until you get back? Sandeep: Better if we can wait, but I can do it if you like –if it’s necessary. Sarah: Do you want to postpone it? Tell me, yes or no? Reflection… What cultural and/or personality traits are influencing the communication? What is Sarah likely to be thinking/feeling? What is Sandeep likely to be thinking/feeling? 3. Promotion

跨文化交际2

【知识点归纳】 1.重点概念: (1)文化:culture,涉及内容十分广泛,不同研究者有不同定义。 广义文化:指人类社会实践过程中所获得的物质、精神的生产能力和创造的物质、精神财富的总和。 狭义文化:精神生产能力和精神产品,包括一切社会意识形式;自然科学、技术科学、社会意识形式。英国人类学家泰勒1871年在《原始文化》中提到的定义影响很大。 总的来说,文化是人类社会创造的财富,包括食物、器具,也包括信念、价值观、习俗、知识。可分为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观念文化。总的来说,文化是人类社会创造的财富,包括食物、器具,也包括信念、价值观、习俗、知识。可分为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观念文化。 其特性是:人类独有;来自后天习得;大部分存在于人的潜意识;是行动的指南;动态,与一定历史时期相联系。 (2)交际:就是人与人之间的往来交际活动,文化在交际中得到发展与传播。跨文化交际中的交际主要指人际间通过语言等交际工具进行的直接或间接的信息交流和沟通活动。 (3)编码与解码 交际是一个编码和解码的过程;编码是把思想、感情、意识等编成语码的过程,解码是对外界接受的符号或信息赋予意义或进行解释的过程。 (4)言语交际与非言语交际言语交际是指使用语言作为交际媒介; 非言语交际是指使用除语言以外的交际工具作为交际媒介,例如:文字、盲文、

手语、手势、旗语、号语等。 (5)跨文化交际 广义:具有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之间进行的交际往来或信息传播与沟通活动。 狭义:在特定的交际情景中,具有不同的文化背景的交际者使用同一种语言进行的口语交际。 影响跨文化交际的主要因素:民族的历史与传统、宗教思想、价值观念、社会组织形式、风俗习惯、政治制度、社会发展阶段;阶层、职业、年龄、性别等方面。(6)文化模式分为特殊的文化模式和普遍的文化模式两类。 特殊的文化模式是指各民族或国家具有的独特的文化体系。 普遍的文化模式是指一切文化都是由各个不同的部分组成的,这种文化构造适用于任何一个民族的文化。美国人类学家C.威斯勒尔认为,普遍的文化模式包括:①语言;②物质特质;③美术;④神话与科学知识;⑤宗教习惯;⑥家庭与社会体制;⑦财产;⑧政府;⑨战争。 (7)文化深层结构 亦称为“文化潜意识”,相对于文化表层结构而言。指一个民族族体在历史的积淀中形成的固定心态,在一种文化中既不产生律动也不产生突变的心理层次。有些学者认为,西方文化的深层结构是“不断地追求变动,渴望不断地超越”;而中国文化,乃至东方文化则具有静态的目的性,寻求天下太平,维持整个结构的平稳和不变 (8)文化定势 “定势”的概念,最先是由美国政治评论家 Lippmann 在1922 年出版的《公众

(完整版)新编跨文化交际英语教程翻译1-10单元

1 Translation 纵观历史,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人们由于彼此所处地域、意识形态、容貌服饰和行为举止上存在的差异,而长久无法互相理解、无法和睦相处。在这种情况下,跨文化交际作为一个特定的研究领域得以形成和发展。值得注意的是,人类文明在发展过程中所遭受的许多挫折,既是个人的,又是全球性的;人类历史进程总是充满了个人间的直接冲突和民族间的误解——从骂骂咧咧到孤立主义直至到武装冲突,大大小小争端不绝。 很显然,文化间以及亚文化间的交往比以前多了,这迫切要求我们共同努力,去理解有着不同信仰和文化背景的人们,并与之和睦相处。通过加深认识和理解,我们能够与生活方式、价值观念不同的人们和平共处;这不但有益于我们周遭环境的安定,也是维护世界和平的决定性因素。 2 Translation 文化有时候被称为我们的心智程序,我们“头脑的软件”。但是,我们可以进一步引申这个用电脑所做的类比,把文化看作是支持运行的操作环境。文化就像电脑使用的DOS或者Unix或者“视窗”(Windows)等操作系统一样,使我们能在各种各样的实际应用中处理信息。用“视窗”这个比喻来描述文化似乎也很有吸引力。文化就是我们心灵的视窗,透过它我们审视生活的方方面面。一个社会中不同个体的视窗是不大一样的,但都有着一些重要的共同特征。 文化就好像是鱼畅游于其中的水一般,人们想当然地把文化看成是客观存在的事实,因而很少去研究它。文化存在于我们所呼吸的空气之中,文化对于我们了解我们自身之为何物是必不可少的,就正如生命离不开空气一样。文化是特定群体的共有财产,而不单是个体的特征。社会按照文化设定的程序运作,这种程序来自于相似的生活体验以及对这种生活体验之含义的相似阐释。 如果文化是一种心智程序,那么它也是现实的心灵地图。从我们很小的时候开始,文化就告诉我们应该看重什么、偏好什么、规避什么和做些什么,文化还告诉我们事物应该是什么样。文化为我们提供超越个体经验可能的理想典范,帮助我们决定应该优先考虑的人或事。文化为我们建立起行为准则,并视遵守这些准则的行为为正当、合法。 3 Translation 43

跨文化交际练习题

跨文化交际练习题 讨论题 1、在你的日常活动中哪些是比较典型的跨文化交际? 2、你认为强调个人之间的文化差异有什么利弊? 3、我国的地区文化差异是否可以作为跨文化交际研究的重要方面? 4、跨文化交际学为什么产生在美国? 5、在我国为什么是一批外语教师首先对于跨文化交际学感兴趣? 6、跨文化交际学主要和哪些学科有密切的关系?为什么? 7、为什么文化会有这么多不同的定义? 8、你认为哪几个定义对于你了解文化的内涵有帮助? 9、文化具有哪些特点?认识这些特点对我们有什么意义? 10、在汉语中“交际”与“传播”的词义有何异同? 11、为什么人类不能没有传播? 12、传播在人类历史上起了什么作用? 13华”在汉语中的文化内涵与bull在英语中的文化内涵有何异同? 14、在语用规则方面你能否举例说明英语与汉语的某些差异? 15、在语篇结构方面除了本章所讲的以外你认为英美人与中美人之间还有什么差异? 16、如果比较语言交际和非语言交际,你认为哪个更重要?为什么? 17、在非语言交际的各种手段中,你认为哪一种最容易引起误解? 18、非语言交际是否一成不变?你能否举出例子说明它的变化? 19、为什么在汉语的见面语中有许多是与当时情景相联系的提问? 20、为什么在我国文化中如此重视谦虚?在改革开放的二十年中在这方面有无变化? 21、为什么我国在许多地方有送重礼的习俗?近年来有无变化? 22、中国传统的“五伦”在现代的社会中有什么改变? 23、为什么在我国的单位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无所不包”?有什么益处和缺陷? 24、中国人和美国人在对待友谊的态度上有什么异同?试举例说明。

25、Guy和Mattock认为文化背景对于公司的特点以及谈判方式等具有很大的影响,你同意这种论断吗? 26、在你的朋友中有没有在外企工作的?他们感到最不适应的是什么? 27、外商在我国开公司办企业,他们的主要抱怨是什么?你有所了解吗?你对于这些问题作何解释? 28、价值观是如何形成的?试举例说明。 29、价值观与社会习俗比较,哪一个更难改变? 30、价值观在什么条件下更容易改变?试举例说明。 31、人们为什么常常会期望其他民族与自己一样? 32、请用英语释义的词典查以下几个词并说明它们有什么区别:generalization categorization stereotype 33、我们当中有哪些刻板印象是比较典型的?试举例。 34、在和其他国家的人士接触的过程中,你感到最难适应的是什么? 35、不同年龄段的人在对异文化的适应方面是否有区别?你认为原因何在? 36、除了书中所列的跨文化训练的各种方法以外,你还有什么其它建议? 37、How do you think culture and communication are related? 38、What are the barriers you experienced in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And how did you handle them? 39、 Work in groups to decide which of the following belong to overt culture and which to covert: A. What and how people eat B. How to keep healthy C. How to raise children D. How to do business E. How to use time F. How to introduce people G. How to participate in ceremonies H. Rules for facial expressions and eye contact I. Rituals J. Etiquette K. Work speed L. What is right or wrong, beautiful or ugly, clean or dirty, good or bad,

(完整版)新编跨文化交际英语Unit1-5课后答案

1. Is it still often the case that “everyone’s quick to blame the alien” in the contemporary world? This is still powerful in today‘s social and political rhetoric. For instance, it is not uncommon in today‘s society to hear people say that most, if not all, of the social and economic problems are caused by minorities and immigrants. 2. What’s the difference between today’s intercultural contact and that of any time in the past? Today‘s intercultural encounters are far more numerous and of greater importance than in any time in history. 3. What have made intercultural contact a very common phenomenon in our life today? New technology, in the form of transportation and communication systems, has accelerated intercultural contact; innovative communication systems have encouraged and facilitated cultural interaction; globalization of the economy has brought people together; changes in immigration patterns have also contributed to intercultural encounter. 4. How do you understand the sentence “culture is everything and everywhere”? Culture supplies us with the answers to questions about what the world looks like and how we live and communicate within that world. Culture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