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药物分析

药物分析

药物分析
药物分析

1药品的概念?对药品的进行质量控制的意义?

答: 1)药品是指用于预防、治疗、诊断人的疾病,有目的地调节人的生理机能并规定有适应证或者功能主治、用法用量的物质,是广大人民群众防病治病、保护健康必不可少的特殊商品。用于预防治疗诊断人的疾病的特殊商品。

2)对药品的进行质量控制的意义:保证药品质量,保障人民用药的安全、有效和维护人民身体健康

2.药物分析在药品的质量控制中担任着主要的任务是什么?答:保证人们用药安全、合理、有效,完成药品质量监督工作。3常见的药品标准主要有哪些,各有何特点?

答: 国家药品标准(药典);临床研究用药质量标准;暂行或试行药品标准;企业标准。

4中国药典是怎样编排的?答: 凡例、正文、附录、索引。5.什么叫恒重,什么叫空白试验,什么叫标准品、对照品?答: 恒重是供试品连续两次干燥或灼烧后的重量差异在0.3mg以下的重量;空白试验是不加供试品或以等量溶剂代替供试液的情况下,同法操作所得的结果;标准品、对照品是用于鉴别、检查、含量测定的物质。

6常用的药物分析方法有?答: 物理的方法、化学的方法。7.药品检验工作的基本程序是什么?

答: 取样、检验(鉴别、检查、含量测定)、记录和报告。8.中国药典和国外常用药典的现行版本及英文缩写分别是?答: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Ch.P;日本药局方:JP;英国药典:BP;美国药典:USP;欧洲药典:Ph.Eur;国际药典:Ph.Int 9.药典的内容分哪几部分?建国以来我国已经出版了几版答: 药典内容一般分为凡例,正文,附录,和索引四部分。建国以来我国已经出版了九版药典。

(1953年,1963年,1977年,1985年,1990年,1995年,2000年,2005年、2010年)

10.简述药物分析的性质?

答: 它主要运用化学,物理化学,或生物化学的方法和技术研究化学结构已明确的合成药物或天然药物及其制剂的质量控制方法,也研究有代表性的中药制剂和生化药物及其制剂的质量控制方法。

11.药物的鉴别试验答:药物的鉴别试验是根据药物的分子结构、理化性质,采用化学、物理化学或生物学方法来判断药物的真伪。它是药品质量检验工作中的首项任务,只有在药物鉴别无误的情况下,进行药物的杂质检查、含量测定等分析才有意义。

12.一般鉴别试验答:一般鉴别试验是依据某一类药物的化学结构或理化性质的特征,通过化学反应来鉴别药物的真伪。对无机药物是根据其组成的阴离子和阳离子的特殊反应;对有机药物则大都采用典型的官能团反应。因此,一般鉴别试验只能证实是某一类药物,而不能证实是哪一种药物。13专属鉴别试验

答:药物的专属鉴别试验是证实某一种药物的依据,它是根据每一种药物化学结构的差异及其所引起的物理化学特性不同,选用某些特有的灵敏的定性反应,来鉴别药物的真伪。14色谱鉴别法

答:色谱鉴别法是利用不同物质在不同色谱条件下,产生各自的特征色谱行为(Rf值或保留时间)进行的鉴别试验

15.用薄层色谱法检查药物中的杂质,可采用高低浓度对比法检查,何为高低浓度对比法?

答:当杂质的结构不能确定,或无杂质的对照品时,可采用此法。

方法:将供试品溶液限量要求稀释至一定浓度做对照液,与供试品的溶液分别点加了同一薄层板上、展开、定位、观察。杂质斑点不得超过2~3个,其颜色不得比主斑点深。16.药物重金属检查法中,重金属以什么代表?有哪几种显色剂?检查的方法共有哪几种?

答:(1)在药品生产中遇到铅的机会较多,铅在体内易积蓄中毒,检查时以铅为代表。

(2)有H2S、硫代乙酰胺、硫化钠

(3)中国药典(2005版)重金属检查法一共载有四法。

第一法硫代乙酰胺法第二法将样品炽灼破坏后检查的方法。第三法难溶于酸而能溶于碱性水溶液的药物,用Na2S作为显色剂第四法微孔滤膜法

17.简述中国药典对药物中氯化物检查法的原理,方法及限量计算公式?

答:(1)原理 Cl- + Ag+ AgCl(白色浑浊)

(2)方法:利用氯化物在硝酸酸性溶液中与硝酸银试液作用,生成氯化银白色浑浊液,与一定量的标准氯化钠溶液在相同的条件下的与氯化银浑浊液比较,判断供试品中氯化物是

否超过限量。

(3)计算公式 L=×100%

18.试述药物的杂质检查的内容(包括杂质的来源,杂质的限量检查,什么是一般杂质和特殊杂质。)

答:(1)杂质的来源:一是生产过程中引入。二是在储存过程中产生。

(2)杂质的限量检查:药物中所含杂质的最大允许量叫做杂质限量。通常用百分之几或百万分之几表示。(3)一般杂质及特殊杂质

一般杂质:多数药物在生产和储存过程中易引入的杂质如:氯化物、硫酸盐、铁盐、重金属、砷盐、有色金属等。

特殊杂质:是指在该药物的生产和储存过程中可能引入的特殊杂质。如阿司匹林中的游;离水杨酸、肾上腺素中的酮体等。

1.肾上腺素中的特殊杂质是什么?药典采用什么方法对其进行检查?

答:(1)特殊杂质为酮体。(2)是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对其进行检查的。肾上腺酮在310nm处有最大吸收。肾上腺素在310nm处无吸收来控制其限量。

2.简述硫代乙酰胺法检查重金属的原理和方法?

答:(1)原理硫代乙酰胺在弱酸性条件下(pH3.5醋酸盐缓冲液)水解,产生硫化氢,与微量重金属生成黄色到棕色的硫化物混悬液。

CH3CSNH2 + H2O CH3CONH2 + H2S

H2S + Pb2+ PbS↓ + 2H+

(2)方法取各药品项下规定量的供试品,加醋酸盐缓冲液(pH3.5)2ml与水适量使成25ml,加硫代乙酰胺试液2ml,放置,与标准铅溶液一定量同法制成的对照液比较,判断供试品中重金属是否超过限量。

3.请举例说明信号杂质及此杂质的存在对药物有什么影响?答:药物中存在的Cl-,SO42-(氯化物、硫酸盐)等为信号杂质。信号杂质本身一般无害,但其含量的多少可以反映出药物的纯度水平。含量多表明药物的纯度差。

4.在测定血样时,首先应去除蛋白质,去除蛋白有哪几种方法?

答:(1)加入与水相混溶的有机溶剂;(2)加入中性盐;(3)加入强酸;(4)加入含锌盐及铜盐的沉淀剂;(5)酶解法。

5.在测定血样时,首先应去除蛋白质,加入水相混溶的有机溶剂可以将蛋白去除,此法的机理是什么?

答:加入与水相混溶的有机溶剂,可使蛋白质的分子内及分子间的氢键发生变化而使蛋白质凝聚,使与蛋白质结合的药物释放出来。

6.常用的分析方法效能评价指标有哪几项?

答:精密度、准确度、检测限、定量限、选择性、线性与范围、重现性、耐用性等。

7.简述氧瓶燃烧法测定药物的实验过程?

答:(1)仪器装置:燃烧瓶为500ml、1000ml、2000ml的磨口、硬质玻璃锥形瓶、瓶塞底部溶封铂丝一根。

(2)称样:称取样品、置无灰滤纸中心,按要求折叠后,固定于铂丝下端的螺旋处,使尾部漏出。

(3)燃烧分解:在燃烧瓶内加入规定吸收液、小心通入氧气约1分钟,点燃滤纸尾部、迅速吸收液中、放置。

(4)吸收液的选择:使燃烧分解的待测吸收使转变成便于测定的价态。

5.简述色谱系统适用性试验?

答:系统适用性试验、色谱柱的理论塔板数

分离度>1.5

重复性对照液,连续进样5次,RSD≤2.0%拖尾因于

d1为极大峰至峰前沿之间的距离。T应在0.95~1.05之间。1.请简述银量法用于巴比妥类药物含量测定的原理?

答:巴比妥类药物在碱溶液可与银盐生成沉淀。

2.如何鉴别含有芳环取代基的巴比妥药物?

答:甲醛-硫酸反应生成玫瑰红色产物。

3.如何用化学方法鉴别巴比妥,苯巴比妥,司可巴比妥,异戊巴比妥和含硫巴比妥?

答:CuSO4,甲醛-硫酸,Br2,Pb

4.简述巴比妥类药物的性质,哪些性质可用于鉴别?

答:性质:巴比妥类药物具有环状丙二酰脲结构,由于R1、R2取代基不同,则形成不同的巴比妥类的各种具体的结构。鉴别反应:(1)弱酸性与强碱成盐。

(2)与强碱共沸水解产生氨气使石蕊试纸变蓝。

(3)与钴盐形成紫色络合物,与铜盐形成绿色络合物。

(4)利用取代基或硫元素的反应。

(5)利用共轭不饱和双键的紫外特征吸收光谱等。5.巴比妥类药物的酸碱滴定为何在水—乙醇混合溶剂中进行滴定?

答:基于巴比妥类药物的弱酸性,可作为一元酸直接以标准碱溶液滴定。由于在水溶液中溶解度较小,生成的弱酸盐易于水解影响滴定终点,因此多在纯溶液或含水的醇溶液中或含水的醇溶液进行。

6.简述巴比妥类药物的紫外吸收光谱特征?

答:巴比妥类药物的紫外吸收光谱特征和其电离的程度有关。在酸性溶液中,5,5-二取代和1,5,5-三取代巴比妥类药物因不电离,几乎无明显的紫外吸收。

在碱性溶液中,因电离为具有共轭体系的结构,故产生明显的紫外吸收。其吸收光谱随电离的级数不同而变化。如:在pH=2的溶液中因不电离无吸收;

在pH=10的溶液中发生一级电离有明显的紫外吸收;

在pH=13的强碱性溶液中发生二级电离有明显的紫外吸收。7.怎样用显微结晶法区别巴比妥与苯巴比妥?

答:取一滴温热的1%巴比妥类药物的酸性水溶液,放置在玻片上,即刻析出固定形状的结晶,可在显微镜下观察。

区别:巴比妥为长方形结晶;苯巴比妥为花瓣状结晶。

8.为何在胶束溶液中对巴比妥类药物进行滴定?

答:由于胶塑介质能改变巴比妥类药物的离解平衡,使值增大,也就使巴比妥类药物酸性增强,终点变化明显。

9.简述巴比妥类药物的基本结构可分为几部分?

答:一部分:巴比妥酸的环状结构,可决定巴比妥类的特性。另一部分:取代基部分,即R1和R2,R1和R2不同,则形成不同的巴比妥类药物。

10.试述用银量法测定巴比妥类药物含量的方法?

答:原理:巴比妥类+AgNO3+Na2CO3 巴比妥类一银盐+NaHCO3+NaNO3

巴比妥类一银盐+AgNO3 巴比妥类二银盐↓+ NaNO3 方法:取本品适量精密称定,加甲醇使溶解,再加新鲜配制的无水碳酸钠溶液,照电位滴定法,用AgNO3(0.1mol/l)滴定液滴定,即得。

1.请说明阿司匹林片剂采用两步滴定法的原因及解释何为两步滴定法?

答: (1)因为片剂中除加入少量酒石酸或枸橼酸稳定剂外,制剂工艺过程中又可能有水解产物(水杨酸、醋酸)产生,因此不能采用直接滴定法,而采用先中和共存酸,再在碱性条件下水解后测定。

(2)中和:取片粉、加入中性醇溶液后,以酚酞为指示剂,滴加氢氧化钠滴定液,至溶液显紫色,此时中和了存在的游离酸,阿司匹林成了钠盐。水解与测定:在中和后的供试品溶液中,加入定量过量的氢氧化钠滴定液,置水浴上加热使酯结构水解、放冷,再用硫酸盐滴定液滴定剩余的碱。

2.阿司匹林中的主要特殊杂质是什么?检查此杂质的原理是什么?

答:(1)阿司匹林中的特殊杂质为水杨酸。

(2)检查的原理是利用阿司匹林结构中无酚羟基,不能与Fe3+作用,而水杨酸则可与Fe3+作用成紫堇色,与一定量水杨酸对照液生成的色泽比较,控制游离水杨酸的含量。

3.对氨基水杨酸钠中的特殊杂质是什么?简述检查此杂质的原理?

答:(1)特殊杂质为间氨基酚。

(2)原理:双向滴定法中国药典(2005)利用对氨基水杨酸钠不溶于乙醚,而间氨基酚易溶于乙醚的特性,使二者分离,在乙醚中加入适量水,用盐酸滴定法滴定,以消耗一定量盐酸液来控制限量。

4.酚磺乙胺的特殊杂质是什么?中国药典(2005版)用什么方法检查其杂质?答:(1)酚磺乙胺中的特殊杂质是氢醌。(2)中国药典用HPLC法来检查此杂质。

5.简述为何水杨酸的酸性大于苯甲酸的酸性?(根据其结构特点简述)

答:水杨酸结构中的羟基位于苯甲酸的邻位,不仅对羧基有邻位效应,还由于羟基中的氢能于羧基中的碳氧双键的氧形成分子内氢键,更增加了羧基中氢氧键的极性,使酸性增强。因此水杨酸的酸性(pka2.95)比苯甲酸(pka4.26)强的多。6.简述用双相测定法测定苯甲酸钠含量的基本原理和方法?答:(1)原理:因苯甲酸钠易溶于水,而苯甲酸不溶于水而溶于有机溶剂,利用此性质,在水相中加入与水不相混溶的有机溶剂置分液漏斗中进行滴定。(2)方法:取本品精密称定,置分液漏斗中,加水、乙醚及甲基橙指示液,用盐酸滴定液滴定,随滴随振摇,至水层显橙红色。分取水层、乙醚层用水洗涤,洗液并入锥形瓶中继续用HCl滴定液滴定至水层显持续的橙红色,即达终点。7.芳酸及其酯类药物包括哪几类药物?并举例说明几个典型的药物

答:(1)有三类药物。(2)第一类有水杨酸类药物、典型的药物有:水杨酸、阿司匹林、对氨基水杨酸等。第二类有苯甲酸类药物,典型的药物有苯甲酸等。第三类其他芳酸类、典型的药物有酚磺乙胺。

1.在亚硝酸钠滴定法中,一般向供试品溶液中加入适量溴化钾。加入KBr的目的是什么?并说明其原理?

答:使重氮化反应速度加快。

因为溴化钾与HCl作用产生溴化氢。溴化氢与亚硝酸作用生成NOBr。若供试液中仅有HCl,则生成NOCl由于生成NOBr 的平衡常数比生成NOCl的平衡常数大300位。所以加速了重氮化反应的进行。

2.胺类药物包括哪几类?并举出几个典型药物?

答:胺类药物包括芳胺类药物、苯乙胺类、氨基醚类衍生物类药物。典型药物有:芳胺类药物:盐酸普鲁卡因、对乙酰氨基酚苯乙胺类:肾上腺素氨基醚类衍生物类药物:盐酸苯海拉明

3 区别盐酸利多卡因和盐酸普鲁卡因的鉴别反应是什么反应?

答:是与重金属离子的反应。具有芳酰胺基的盐酸利多卡因在碳酸钠试液中,与硫酸铜反应生成蓝紫色的配合物。而盐酸普鲁卡因在相同条件下不发生此反应。

4.对乙酰氨基酚的特殊杂质是什么?用什么方法对其进行鉴别?

答:(1)特殊杂质是对氨基酚。

(2)利用对氨基酚在碱性条件下可与亚硝酸铁氢化钠生成兰色配位化合物,而对乙酰氨基酚无此反应的特点与对照品比较,进行限量检查。

5.试述亚硝酸钠滴定法的原理,测定的主要条件及指示终点的方法?

答:(1)原理:芳伯氨基药物在酸性溶液中与亚硝酸钠反应,生成重氮盐,用永停或外指示剂法指示终点。(2)测定的主要条件;加入适量的KBr加速反应速度;加入过量的HCl加速反应;室温(10~30℃)条件下滴定;滴定管尖端插入液面下滴定 (3)指示终点的方法有电位法、永停滴定法、外指示剂法和内指示剂法。药典中多采用永停滴定法或外指示剂法指示终点。

1.为什么利多卡因盐的水溶液比较稳定,不易水解?答:酰氨基邻位存在两个甲基,由于空间位阻影响,较难水解。

2.对乙酰氨基酚中对氨基酚检查的原理是什么?

答:利用对氨基酚在碱性条件下可与亚硝基铁氰化钠生成蓝色配位化合物,而对乙酰氨基无此反应。

3.盐酸普鲁卡因注射液为什么会变黄?

答:酯键易水解产生对氨基苯甲酸虽时间延长或高温加热、可进一步脱羧转化为苯胺,苯胺;可被氧化为有色物,使溶液变黄。

4.亚硝酸钠滴定法常采用的指示终点的方法有哪些?中国药典采用的是哪种?

答:亚硝酸钠滴定法常采用的指示终点的方法有:

电位法、永停滴定法、外指示剂法和内指示剂法。

中国药典采用的是永停滴定法。

5.苯乙胺类药物中酮体检查的原理是什么?

答:UV吸收不同。酮体在310nm由最大吸收而苯乙胺无此吸收。

1.什么叫戊烯二醛反应和2,4-二硝基氯苯反应?这两个反应适用于什么样的化合物?

答: 戊烯二醛反应是指溴化氰作用于吡啶环,使环上氮原子由3价转变于5价,吡啶环发生水解反应生成戊烯二醛,再与芳伯胺缩合,生成有色的戊烯二醛衍生物的反应。

2,4-二硝基氯苯反应是在无水条件下,将吡啶及某些衍生物与2,4-二硝基氯苯混合共热或使其热至熔融,冷却后加醇制氢氧化钾溶液将残渣溶解,溶液呈紫红色的反应。

这两个反应适用于吡啶环的β位或γ位被羧基衍生物所取代的尼可刹米和异烟肼。

2.如何鉴别尼可刹米和异烟肼?答: 方法一:异烟肼与氨化硝酸银试液生成银镜。方法二:异烟肼与芳醛缩合形成腙,其有固定的熔点可用于鉴定。

3.如何鉴别酰肼基?

答: 还原反应及缩合反应都可用于酰肼基的鉴别。

4.异烟肼中游离肼是怎样产生的?常用的检查方法有哪些? Ch.P中用什么方法测定异烟肼的含量?

答: 异烟肼中游离肼可在合成工艺中由原料引入,也可在贮藏过程中降解产生。

异烟肼中游离肼常用的检查方法有:TLC、比浊法等。

Ch.P中用溴酸钾滴定法测定异烟肼的含量。

5.苯并噻嗪类药物的非水碱量法为什么要加入抗坏血酸和醋酸汞?

答: 消除干扰

7.苯并噻嗪类药物的紫外吸收性质是由什么结构引起的?具有什么特点?其氧化产物和未取代苯并噻嗪的紫外吸收有何差别?

答: 基本母核三环系统,有三个峰值,205、254、300附近,氧化产物有四个峰值。8.简述铈量法测定苯并噻嗪类药物的原理?

答: 在酸性介质下可被硫酸铈定量氧化测定,先失去一个电子形成红色的自由基,终点时失去两个电子红色退去。

9.简述钯离子比色法的原理?

答: 在适当pH下与钯离子形成有色络合物。

10.如何鉴别氯氮卓和地西泮?氯氮 中的有关物质包括哪两种?使用薄层色谱法检查时,使用的显色系统是什么?答: 沉淀反应,稀硫酸。

1.根据异烟肼的结构特点,简述有哪几种定量分析方法?答: 测定方法的依据是:结构中具有酰肼基,所以具有还原性;吡啶环的碱性。

常用的测定方法有:溴酸钾法;溴量法;剩余碘量法;非水溶液滴定法。

2.根据吩噻嗪类药物的结构特点,试述有哪几种定量分析方法?

答(1)10位取代基烃胺基的弱酸性用非水溶液滴定法测含量。

(2)由于结构中具有不饱和共轭双键,用UV法定量。

(3)由于结构中S、N原子上的孤对电子被硫酸铈氧化进行容量分析测定。

(4)在适当的pH介质中,吩噻嗪类药物与金属钯离子形成有色络合物,进行比色测定。

3.杂环类药物包括哪几类?每一类药物中举出一至两个典型药物?

答:杂环类药物中药物中较为广泛应用的有三类杂环类药物:第一类:吡啶类药物如:尼可刹米、异烟肼。

第二类:吩噻嗪类药物如:

第三类:苯并二氮杂 类药物如:地西泮、利眠宁等。1.维生素A具有什么样的结构特点?

答: 共轭多烯侧链的环正烯 1有紫外吸收 2易氧化变质。2.简述三氯化锑反应?

答: 纤维素A在饱和的无水三氯化锑的的CH3Cl溶液中显蓝色变为紫红色。

3.三点校正法测定维生素A的原理是什么?

答: 本法是在三个波长处测得吸收度,根据校正公式计算吸收度A校正值后,再计算含量,故称三点校正法,其原理基于以下两点:

(1)杂质的吸收在310~340nm波长范围内呈一条直线,且随波长的增大吸收度变小。

(2)物质对光的吸收具有加和性。即在某一样品的吸收曲线中,各波长的吸收度是维生素A与杂质吸收度的代数和,因而吸收曲线也是它们吸收曲线的叠加。

4.三点校正法的波长选择原则是什么?

答: 1选择VA的最大吸收波长 2在最大吸收波长的两侧各选一点。

5.简述铈量法测定维生素E的原理?应采用何种滴定介质?为什么?

答: VE用硫酸加热回流生成酚用硫酸铈滴定定量为对一生系醌,过量的硫酸铈在二苯胺指示剂

指示滴定终点。

6.简述维生素B1的硫色素反应?

答: 维生素B1在碱性溶液中,可被铁氰化钾氧化成硫色素。硫色素溶于正丁醇中,显蓝色荧光。

7.维生素C结构中具有什么样的活性结构?因而使之具有哪三大性质?

答: 二烯醇内脂环手性碳原子强还原性糖的性质旋光性

8.简述碘量法测定维生素C的原理?为什么要采用酸性介质和新煮沸的蒸馏水?如何消除维生素C注射液中稳定剂的影响?

答: 维生素C结构中有二烯醇结构,具有强还原性,可被不同氧化剂定量氧化,碘可定量氧化

维生素C,采用淀粉指示剂,用碘滴定液滴定。在酸性介质中,维生素C受空气中氧的氧化作用减慢。加新沸过的冷水也是为了减少水中溶解氧对测定的影响。消除维生素C注射液中含有的抗氧剂亚硫酸氢钠对测定的影响,可加2ml丙酮。1.影响四氮比唑法的因素主要有哪些?

答: 基团影响、溶剂和水分、碱的种类:氢氧化四甲基铵、空气中氧的光线、温度与时间。

2.铁酚试剂的组成及其优点?

答: 组成:硫酸亚铁铵、硫酸、过氧化氢、苯酚。

优点:(A)由于加入少量铁盐,能加速黄色形成的速率和强度;加速黄色转变为红色,也能增强红色的稳定性。(B)酚的加入,可以消除反应中产生的荧光并加速红色的形成。

3.四氮比唑法的反应原理,适用范围各是什么?

答: 适用范围:皮质激素。

原理:C17-α-醇酮基具有还原性,在强碱性溶液中能使四氨唑盐定量还原为有色甲瓒。

1.为什么四环素较土霉素更容易发生差向异构化?

答: 土霉素C5上的羟基与C4上的二甲氨基形成氢键,因而较稳定,C4上不易发生差向异构化。

2.简述控制庆大霉素C组分的意义?

答: 由于发酵菌种不同或工艺略有差别,各厂产品C组分含量比例不完全一致,庆大霉素C1、C2、C1 对微生物的活性无明显差异,但其毒副作用和耐药性有差异,导致各组分的多少影响产品的效价和临床疗效。因此各国药典均规定控制各组分的相对百分含量。3.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查庆大霉素C组分的机制是什么?答: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C组分含量时利用C组分结构中氨基同邻苯二醛、巯基醋酸在pH10、4的硼酸盐缓冲液中反应,生成1-烷基硫代-2-烷基异吲哚微生物,在330nm波长处有强吸收。

4.青霉素族抗生素可采用硫醇汞盐法测定含量,其基本原理是什么?该方法有什么优点?

答: 原理:青霉素类抗生素在咪唑的催化下与氯化高汞能定量反应转化成相应的青霉烯酸硫醇汞盐,在324~345nm波长范围内有最大吸收。

优点:专属性强,操作简便,易于掌握。

产物可稳定3h以上。

重现性良好。RSD<1%

适用于原料和制剂的分析。

5.抗生素效价测定的方法有哪两类?它们各有什么特点?答: 生物学法、化学及物理化学方法:

生物学法:测定方法原理与临床应用的要求一致,更能够确定抗生素的医疗价值,灵敏度高,需用供试品量少,既适用于精制品,也适用于纯度差的制品,对同一类型抗生素无需分离,可一次测量总效价。

化学及物理化学法:对于提高产品以及化学结构已确定的抗生素可测定效价,有较高的专属性。但也有不足:不适用于含有杂质的供试品,所测结果往往只代表药物总的含量,并不一定代表抗生素的生物效价。

医院住院药品使用情况分析报告

医院住院药品使用情况 分析报告 SANY标准化小组 #QS8QHH-HHGX8Q8-GNHHJ8-HHMHGN#

2014年度我院药品使用动态分析及超常预警年度总结 为了保障我院药品使用的安全、合理、经济,监督临床合理使用药品,我科根据我院制定的《药品使用动态监测及超常预警制度》(2010年修订),对我院每月药品的使用情况进行监测分析,并定期开展合理用药评价。对存在的问题及时的提出了整改措施,有效的促进了我院临床用药的合理性。现对2014年度我院药品使用情况总结如下: 一、对每月使用金额排名前20位的药品进行排名并全院公示,并与前月前20位药品使用情况进行对比分析,对连续3月排名前三位的药品(排除专科医院专科用药因素)进行通报。2014年度我院每月排名前三位药品均为神经、精神等专科药物;排名前20位药品均以西医神经、精神科药物以及中医安神剂、理血剂和治风剂等为主。 二、对每月单品种使用金额波动幅度大于50%的药品进行统计分析: (一)对每月单品种使用金额波动幅度大于50%的药品进行全院公示,2014年度我院药品波动幅度大于50%的药品统计见附件1。 (二)每月对波动幅度幅度大于50%的药品结合医院当月整体业务量及临床用药合理性检查情况进行综合评价分析,并将异常情况及时反馈职能部门及临床,并提出整改措施。 (三)对连续3月波动幅度大于50%的药品进行通报,并报相关部门整改。本年度有2个品种(注射用血塞通针0.2g、三七通舒胶囊)连续3月波动异常。经调查该药为专科用药,其波动幅度超范围主要与医院整体业务量增减有关,无不合理用药现象。

三、对每月使用金额排名前10位的药品品种进行重点监测、分析。2014年度药品排名前十位品种汇总表见附件2。由表2可以看出,我院药品用量排名比较固定,其原因主要与我院为专科医院临床用药相对单一有关。 四、加强抗菌药物的监控:对进入排名前20位抗菌药物进行重点监测。通过抗菌药物专项整治活动的开展,我院抗菌药物使用合理性明显好转,抗菌药物用量大幅下降。本年度进入前20位抗菌药物仅个别品种。 五、对进入前10位的中药注射剂进行监测,并对其临床使用情况进行重点监控(适应症、用法用量、配伍禁忌、不良反应等)。 六、每季度对全院药品动态监测情况进行总结,并将波动异常品种在《医院药事药管理信息》中公示。 综上所述,2014年度(2663.44万元)全院用药总金额与2013年度(2466.91万元)有所增涨,增幅为7.97%,这主要与医院整体业务增涨有关,涨幅在正常范围内。每月中、西药品品种及用量变化幅度整体均在正常范围内。排名前十位品种较固定,主要为神经、精神等专科药物;前20位药品大致分为西医神经、精神科药物以及中医安神剂、理血剂和治风剂等;这与我院是专科医院用药情况相符。排名前20位中抗菌药物所占比例比上年度明显下降。临床用药的合理性整体好转。 我院已将药品使用动态分析及超常预警工作常态化,并形成一套完整的PDCA 模式的管理、落实机制,有效的促进了我院的合理医疗、合理用药,有力的保障了用药的安全、合理、经济,全面的提高了我院的医疗质量。 报医院药事管理与治疗委员会,医务科 药剂科临床药学室 2015-1-12

药物分析总结

各论总结第六章芳酸类非甾体抗炎药物 1.结构特征:苯环、游离羧基 2.代表药物:水杨酸(游离羧基)、阿司匹林(酯键、游离羧基)、双水杨酯(酯键、游离羧基)、二氟尼柳(游离羧基)、甲芬那酸(游离羧基)、双氯芬酸钠(酯键)、布洛芬(游离羧基)、酮洛芬(二苯甲酮、游离羧基)、萘普生(酯键)、吲哚美辛(游离羧基)、吡罗昔康(S、酰胺键)、美洛昔康(S、酰胺键)、尼美舒利、对乙酰氨基酚(酰胺键) 3.鉴别实验: (1)三氯化铁反应: ①.水杨酸反应:水杨酸加三氯化铁试液,生成紫堇色配位化合物 阿司匹林(水解)、双水杨酯(水解)、二氟尼柳 ②.酚羟基反应:对乙酰氨基酚的水溶液加三氯化铁试液,显蓝紫色 吡罗昔康、美洛昔康:烯醇式羟基 (2)缩合反应(酮洛芬) 酮洛芬(二苯甲酮):乙醇溶解,酸性条件下(硫酸),与二硝基苯肼缩合(加热至沸)生成橙色的偶氮化合物 (3)重氮化偶合反应(对乙酰氨基酚:潜在的芳伯氨基)

对乙酰氨基酚:稀盐酸加热条件下,与亚硝酸钠试液,再加入碱性β萘酚生成红色偶氮化合物 (4)水解反应(阿司匹林) 阿司匹林与碳酸钠加热水解,加入过量稀硫酸酸化,生成白色沉淀,并产生醋酸臭气(5)荧光反应(甲芬那酸) 溶于硫酸后,与重铬酸钾反应显深蓝色,随即变为棕绿色 4.阿司匹林及双水杨酯中游离水杨酸与有关物质的检查 (1)阿司匹林中的有关物质:合成起始原料苯酚及合成中间体与副产物,如游离水杨酸、醋酸苯酯、水杨酸本酯、水杨酰水杨酸、水杨酸酐、乙酰水杨酸本酯、乙酰水杨酸酐 游离水杨酸:阿司匹林为乙酰水杨酸,在生产过程中因乙酰化不完全,或在精制过程中及贮藏期间的水解而产生水杨酸。游离水杨酸对人体有毒性,因其分子中所含的酚羟基在空气中易被逐渐氧化生成一系列有色(如淡黄、红棕甚至深棕色)醌型化合物而使阿司匹林成品变色,因而需加以控制 ①阿司匹林中游离水杨酸的检查(HPLC) 检测方法:稀硫酸铁铵溶液显色反应 注:药典采用1%冰醋酸溶液制备供试品溶液,以防阿司匹林水解,同时采用HPLC检查,C18作填充柱 ②双水杨酯中游离水杨酸的检查(紫外)

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分析

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分析 发表时间:2014-03-25T15:16:19.310Z 来源:《中医学报》2013年12月第28卷供稿作者:李桂芬[导读] 在使用抗菌药物的半个世纪以来,很多传染病得以消灭,严重的细菌感染性疾病得到控制。 李桂芬 承德县医院急诊科河北承德067400 【摘要】 目的:了解医院呼吸内科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情况,促进抗菌药物的使用合理性。方法:采用回顾性的方法,调查医院2011年10月—2012年1月呼吸科出院的150例住院患者的病例,内容包括患者的性别、年龄、诊断、药物种类、用法用量、联合用药的合理性评价等。结果:150例患者应用抗菌药物13种,其中使用最多的是头孢菌素类。联合药物中以头孢菌素类+阿奇霉素最多用。抗菌药使用平均天数(8±1 5)d,抗菌药物不合理使用情况分析以联合用药不恰当或重复用药最多见。结论:医院的呼吸内科的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基本遵循安 全、有效、经济、合理的原则。 【关键词】抗菌药物;合理用药【中图分类号】R978 2+4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4 8999(2013)12 0162 01 抗菌药物一般是指具有杀菌或抑菌活性的药物,在使用抗菌药物的半个世纪以来,很多传染病得以消灭,严重的细菌感染性疾病得到控制。抗菌药物在人类与疾病斗争中立下了不可磨灭的功劳。但随着抗菌药物的广泛应用,抗菌药物的不合理使用现象依然存在。鉴于呼吸科是实施抗感染治疗的主要科室,抗菌药物的应用较为普遍,对我院呼吸内科2011年10月~2012年1月的出院病历进行了调查分析,在明确指征下选用适宜的抗菌素,避免毒性反应、不良反应的发生及致病菌的耐药性等。1资料与方法 1 1一般资料:2011年10月~2012年1月医院呼吸内科出院患者病历中随机抽取的150例使用抗菌药物的病历进行了调查。患者年龄25—85岁,男66例占44%,女84例占56%。平均住院天数(8±1 5)d。主要临床诊断为:肺部感染、慢性阻塞性肺气肿、支气管哮喘、胸腔积液等。 1 2方法:详细统计每例患者的抗菌药物的应用情况,内容包括患者的年龄、性别、临床诊断、药品名称、用法用量、用药时间、联合用药及过敏等情况,进行用药合理性评价。分析医院抗菌药物的使用的合理性。2结果 2 1抗菌药物应用情况:150例中,应用抗菌药物13种,其中使用最多的是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使用率位居前7位的药物(见表1)。表1抗菌药物使用率前7位(%) 2 2抗菌药物联用情况:以单种药物为主有52例,两种联用药80例,三种联用药8例。联用药中以阿奇霉素+头孢菌素最多用。 2 3抗菌药使用疗程:抗菌药使用平均天数(8±1 5)d,疗程5—20d。 2 4抗菌药物不合理使用情况分析[1]:根据《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及具体病例的情况将不合理用药情况分为6类:⑴用药无指征;⑵用药时间过长,过短或换药频繁;⑶剂量不足或偏大;⑷不恰当联合用药⑸病原菌产生耐药后继续使用;⑹过早停药或感染控制已多日而不及时停药。见表Ⅱ。 2 5病原学检查及药敏试验:150例使用抗菌药物的病例中,有110例进行了病原学检查,检查率75%,检出率68%,药敏试验率98%。 3讨论 150例病例中患者的主要病原菌:肺炎链球菌、流感杆菌、革兰阴性杆菌等。头孢哌酮舒巴坦钠+阿奇霉素使用比较多,主要由于病例中,老年人数多以及有基础病,且长期滥用抗菌药物,细菌耐药性的增加与抗菌药物用量增大呈相关性[2]。本次调查中,大多医师未根据各药的药理学特点、患者的生理、病理特点了解并存疾病的现状,确定用药方案,需要医师使治疗“个体化”,力争最佳疗效。应尽早做病原学检查和药敏试验,正确提取痰培养以及确定痰中病原体是正确使用抗菌药物的有力依据(见表2)。表2抗菌药物不合理使用情况(%)

药物分析总结

药物分析总结Last revision on 21 December 2020

各论总结第六章芳酸类非甾体抗炎药物 1.结构特征:苯环、游离羧基 2.代表药物:水杨酸(游离羧基)、阿司匹林(酯键、游离羧基)、双水杨酯(酯键、游离羧基)、二氟尼柳(游离羧基)、甲芬那酸(游离羧基)、双氯芬酸钠(酯键)、布洛芬(游离羧基)、酮洛芬(二苯甲酮、游离羧基)、萘普生(酯键)、吲哚美辛(游离羧基)、吡罗昔康(S、酰胺键)、美洛昔康(S、酰胺键)、尼美舒利、对乙酰氨基酚(酰胺键) 3.鉴别实验: (1)三氯化铁反应: ①.水杨酸反应:水杨酸加三氯化铁试液,生成紫堇色配位化合物 阿司匹林(水解)、双水杨酯(水解)、二氟尼柳 ②.酚羟基反应:对乙酰氨基酚的水溶液加三氯化铁试液,显蓝紫色 吡罗昔康、美洛昔康:烯醇式羟基 (2)缩合反应(酮洛芬) 酮洛芬(二苯甲酮):乙醇溶解,酸性条件下(硫酸),与二硝基苯肼缩合(加热至沸)生成橙色的偶氮化合物 (3)重氮化偶合反应(对乙酰氨基酚:潜在的芳伯氨基) 对乙酰氨基酚:稀盐酸加热条件下,与亚硝酸钠试液,再加入碱性β萘酚生成红色偶氮化合物 (4)水解反应(阿司匹林) 阿司匹林与碳酸钠加热水解,加入过量稀硫酸酸化,生成白色沉淀,并产生醋酸臭气

(5)荧光反应(甲芬那酸) 溶于硫酸后,与重铬酸钾反应显深蓝色,随即变为棕绿色 4.阿司匹林及双水杨酯中游离水杨酸与有关物质的检查 (1)阿司匹林中的有关物质:合成起始原料苯酚及合成中间体与副产物,如游离水杨酸、醋酸苯酯、水杨酸本酯、水杨酰水杨酸、水杨酸酐、乙酰水杨酸本酯、乙酰水杨酸酐 游离水杨酸:阿司匹林为乙酰水杨酸,在生产过程中因乙酰化不完全,或在精制过程中及贮藏期间的水解而产生水杨酸。游离水杨酸对人体有毒性,因其分子中所含的酚羟基在空气中易被逐渐氧化生成一系列有色(如淡黄、红棕甚至深棕色)醌型化合物而使阿司匹林成品变色,因而需加以控制 ①阿司匹林中游离水杨酸的检查(HPLC) 检测方法:稀硫酸铁铵溶液显色反应 注:药典采用1%冰醋酸溶液制备供试品溶液,以防阿司匹林水解,同时采用HPLC检查,C18作填充柱 ②双水杨酯中游离水杨酸的检查(紫外) 检测方法:铁盐比色法(水杨酸可与三价铁生成有色配位化合物) 注:为避免双水杨酯的水解,以三氯甲烷为溶剂,采用水相萃取比色法 (2)对乙酰氨基酚中对氨基酚和对氯苯乙酰胺的检查 ①对氨基酚及有关物质 对氨基酚同时含有酚羟基和氨基,具有酸碱两性,在反相色谱条件下易出现峰拖尾和峰分裂的现象,可使用离子对色谱法消除这一现象 检测方法:以四丁基氢氧化铵为离子对试剂,采用离子对反相HPLC法检查

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分析及改进

2014年5月份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分析及改进 一、药占比、抗菌药物使用率、使用强度: 2014年5月份药占比、抗菌药物使用率和使用强度均继续下降,分别达到39.75、49.3150.2和47.1442.81。药占比和抗菌药物使用率较4月份分别上升了0.9和0.89,抗菌药物使用强度持续下降,比上月降低了4.33DDDS/100人天。药占比和抗菌药物使用率增高的原因经调查主要是一些较常期住院的老病人因为三夏季节的临近,比较集中的办理出院手续,这些长期住院的病人一方面存在或多或少的感染情况,另一方面诊断明确,慢性病多,治疗检查项目少、用药多,因此抗菌药物的使用率和药占比都较高,所以拉升了这两项指标。这两项指标仍然在国家和省卫计委的控制标准以内。抗菌药物使用强度虽然降低幅度较大,已经接近国家要求三级综合医院“努力控制抗菌药物使用强度争取达到40以下”的目标。 药占比超标的科室继续由质控科按标准扣罚科室奖金。对于抗菌药物使用率超标的科室同样的点数扣罚科室奖金。 二、药物及抗菌药物消耗情况: 抗菌药物使用金额前十名的药品如下表:

抗菌药物使用量前十名的药品如下表:

使用金额前十名的药品如下表: 前五名的药品使用量和使用金额较前两个月没有大的变化。5月28日召开药事管理与药物治疗委员会,决定对抗菌药物使用累计3个月居于前三名的美洛西林舒巴坦(0.625和2.5两个规格)进行15%降价处理,对药物使用金额大的新海能降价进药、对耐药率高于75%

的头孢唑林(新泰林)暂停药处理。要求药学部、医务部、监察科、审计科、党办、招标办和采购办共同联合对供应商进行降价进药和停药。进一步加大抗菌药物的监控和干预力度,降低抗菌药物的使用率和使用强度。 三、微生物送检率: 微生物送检率目前除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的达标以外,非限制级和限制级抗菌药物的病原学送检率均不达标,问题的关键在于意识和观念的改变。目前对抗菌药物使用前送检率没有采取处罚措施。而特殊抗菌药物的使用有审批机制控制,没有病原学检查,特殊级抗菌药物一般无法使用,所以送检率高。下一步将探索控制到人的做法,如果限制级抗菌药物使用率不能达标,降低抗菌药物的使用权限。 微生物送检情况如下表:

医院年度住院药品使用情况分析报告(汇编)

2014年度我院药品使用动态分析及超常预警年度总结 为了保障我院药品使用的安全、合理、经济,监督临床合理使用药品,我科根据我院制定的《药品使用动态监测及超常预警制度》(2010年修订),对我院每月药品的使用情况进行监测分析,并定期开展合理用药评价。对存在的问题及时的提出了整改措施,有效的促进了我院临床用药的合理性。现对2014年度我院药品使用情况总结如下: 一、对每月使用金额排名前20位的药品进行排名并全院公示,并与前月前20位药品使用情况进行对比分析,对连续3月排名前三位的药品(排除专科医院专科用药因素)进行通报。2014年度我院每月排名前三位药品均为神经、精神等专科药物;排名前20位药品均以西医神经、精神科药物以及中医安神剂、理血剂和治风剂等为主。 二、对每月单品种使用金额波动幅度大于50%的药品进行统计分析: (一)对每月单品种使用金额波动幅度大于50%的药品进行全院公示,2014年度我院药品波动幅度大于50%的药品统计见附件1。 (二)每月对波动幅度幅度大于50%的药品结合医院当月整体业务量及临床用药合理性检查情况进行综合评价分析,并将异常情况及时反馈职能部门及临床,并提出整改措施。 (三)对连续3月波动幅度大于50%的药品进行通报,并报相关部门整改。本年

度有2个品种(注射用血塞通针 0.2g、三七通舒胶囊)连续3月波动异常。经调查该药为专科用药,其波动幅度超范围主要与医院整体业务量增减有关,无不合理用药现象。 三、对每月使用金额排名前10位的药品品种进行重点监测、分析。2014年度药品排名前十位品种汇总表见附件2。由表2可以看出,我院药品用量排名比较固定,其原因主要与我院为专科医院临床用药相对单一有关。 四、加强抗菌药物的监控:对进入排名前20位抗菌药物进行重点监测。通过抗菌药物专项整治活动的开展,我院抗菌药物使用合理性明显好转,抗菌药物用量大幅下降。本年度进入前20位抗菌药物仅个别品种。 五、对进入前10位的中药注射剂进行监测,并对其临床使用情况进行重点监控(适应症、用法用量、配伍禁忌、不良反应等)。 六、每季度对全院药品动态监测情况进行总结,并将波动异常品种在《医院药事药管理信息》中公示。 综上所述,2014年度(2663.44万元)全院用药总金额与2013年度(2466.91万元)有所增涨,增幅为7.97%,这主要与医院整体业务增涨有关,涨幅在正常范围内。每月中、西药品品种及用量变化幅度整体均在正常范围内。排名前十位品种较固定,主要为神经、精神等专科药物;前20位药品大致分为西医神经、精神科药物以及中医安神剂、理血剂和治风剂等;这与我院是专科医院用药情况相符。排名前20位中抗菌药物所占比例比上年度明显下降。临床用药的合理性整体好转。 我院已将药品使用动态分析及超常预警工作常态化,并形成一套完整的PDCA模式的管理、落实机制,有效的促进了我院的合理医疗、合理用药,有力的保障了用

药物分析 总结归纳

药物分析总结归纳 第一节药品质量标准 重点:中国药典 1.药品质量控制的目的、质量管理的意义:保证用药的安全、合理和有效 2.全面质量控制:研制、生产、供应、临床使用 3.药品质量标准: 是国家对药品质量、规格及检验方法所做的技术规定,是药品生产、供应、使用、检验和药政管理部门共同遵循的法定依据。 4.掌握各自的简称: 《中国药典》(Ch.P) 美国药典(USP)、美国国家处方集(NF)、英国药典(BP)、日本药局(JP)、欧洲药典(Ph.Eur)、国际药典(Ph.Int)5.《中国药典》: 1)历史沿革: 第一部:中药材、 中药成方制剂 第二部:化学药品、 抗生素、生化药品、 放射性药品及其制剂 第三部:生物制品 2)基本结构和主要内容: 中国药典的内容分为凡例、正文、附录和索引四部分。 ①凡例: ⑴关于检验方法和限度的规定:仲裁以《中国药典》方法为准。 ⑵考点:混淆标准品、对照品的概念: 标准品: 用于生物检定、抗生素或生化药品中含量或效价测定的标准物质,按效价单位(或μg)计,以国际标准品标定;对照品:指用于检测时,按干燥品(或无水物)计算后使用的标准物质。 ⑶关于精确度的规定: Ⅰ“精密称定”指称取重量应准确至所取重量的千分之一; Ⅱ“称定”指称取重量应准确至所取重量的百分之一; Ⅲ取用量为“约”若干时,指该量不得超过规定量的±10%。 Ⅳ“精密量取”指量取体积的准确度应符合国家标准中对该体积移液管的精密度要求。 考点:“称重”或“量取”的量,小数点后多一位 例如:

⑷计量: 1→10符号:固体溶质1.0g或液体溶质1.0ml加溶剂使成10ml的溶液; (了解) ②附录:制剂通则、通用的检测方法和指导原则。 6.制定药品质量标准的基本原则与依据: 基本原则:坚持质量第一,“安全有效、技术先进、经济合理” ① 检测项目和限度——针对性、合理性② 检测手段选用——可行性、先进性 第二节药品检验的主要任务和方法 重点:一般杂质检查的方法与原理(掌握反应试剂) 1.药检任务:包括常规的检验,工艺流程、反应历程、生物体内代谢过程等方面的监测。 2.药品检验程序: 1)取样:应具有科学性、真实性和代表性。取样的基本原则应该是均匀,合理。 2)药品的鉴别:判断药物及其制剂的真伪。 3)药物的检查:包括有效性、均一性、纯度要求与安全性四个方面。 4)药物的含量测定:测定药物中主要有效成分的含量。 5)检验记录与报告:检验记录必须真实、完整、科学。 6)留样:留样数量不得少于一次全项检验用量。留样检品保存一年,进口检品保存一年,中药材保存半年,医院制剂保存3个月 3.鉴别方法: 1)化学鉴别法: ①呈色反应鉴别法主要有: ⑴三氯化铁呈色反应:酚羟基或水解后产生酚羟基药物的鉴别。(水杨酸、对乙酰氨基酚)三氯化铁 ⑵异羟肟酸铁反应:芳胺或酰胺类药物的鉴别,(β-内酰胺类抗生素:青霉素)盐酸羟胺、三氯化铁; ⑶茚三酮呈色反应:脂肪氨基或α-氨基酸结构药物的鉴别(氨基糖苷类抗生素:链霉素、庆大霉素)茚三酮 ⑷重氮化-偶合显色反应:芳伯氨基或水解后产生芳伯氨基药物的鉴别,(盐酸普鲁卡因)亚硝酸钠试液、β-萘酚试液 ⑸氧化还原显色反应:还原基团药物的鉴别,(维生素C) ②沉淀生成反应鉴别法主要有:

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分析

年月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分析

————————————————————————————————作者:————————————————————————————————日期: 2

2014年3月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分析 2014年3月随机抽取出院病历,分别对抗菌药物使用率、各科室抗菌药物使用比例、临床分级使用及病原菌检测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对医嘱进行点评,分析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情况,具体反馈如下 1. 各科室抗菌药物使用情况: 备注:科室药品收入包括本科门诊收入 从各科室抗菌药物占药品收入比例可以看出各科室抗菌药物使用相对而言差别较大,可能与各科室收住病人差异及使用药品的不同有关,但如此大的差距说明有的科室相较更应加强抗菌药物的使用。 2 合理用药分析 1.个别科室抗菌药物使用单品过于集中,预防用药档次过高。 2克林霉素不作为手术预防首选药,应在头孢类过敏或怀疑有厌氧菌感染情况下选用 2.2.1 用药指征的掌握 明确用药指征是抗菌药物应用指导原则的首先要考虑的问题,我院就用要选择主 科室 项目 儿科 内二科 内一科 五官科 门急诊 内三科 骨科 妇科 外二 外一 中医 抗菌药物收入 占药品收入比例(%) 10.60 9.57 6.26 27 26.91 6.50 11.55 10.66 34.82 25.77 4.95 抗菌药物使用率(%) 46 43 26 80 26 46 33 60 85 73 46

要表现在:①、没有根据病人的病情选择适当的药物,抗菌药物使用起点偏高。如白内障手术患者,临床用头孢哌酮舒巴坦进行治疗。②、联合用指征掌握不严,多种抗菌药物联合应用。患者诊断为骨折及皮肤挫裂伤,无病原菌检查及药敏试验,医生却联合使用抗菌药物。 2.2.2 抗菌药物给药时间间隔分析 头孢类、青霉素类药物为时间依赖性抗菌药物有,其杀菌效果取决于血药浓度超过最低抑菌浓度的时间,与血药峰浓度高低不相关。头孢菌素、青霉素类药物半衰期较短,日剂量应分为3~4次且0.5~1小时内滴完。我院头孢菌素类每日一次给药较为普遍,提示给药间隔不尽合理。 2.2.3 用药不良反应分析 抗菌药物在临床的广泛应用,尤其是住院患者静脉给药为注射用药的主要途径,发生的不良反应不容忽视,无论是单用还是联合使用,头孢菌素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在我院较其他药发生率要高,这与头孢菌素类使用品种较多及临床使用频率成正相关性,从不良反应类型来看,以皮肤过敏反应为主,主要表现为皮疹、荨麻疹及瘙痒等症状,其它临床表现为潮红、腹痛、腹泻、紫绀等较少见。这些症状较为常见,一般均易治愈。 2.2.4 抗菌药物的序贯疗法 序贯疗法是指抗菌药物在治疗严重感染性疾病时,初期采用胃肠外给药(一般为静脉给药) ,当病人的情况一经改善(通常在用药3~5 d) ,迅速转为口服抗菌药物的一种方法。 整改措施: 1.加强学习《处方管理办法》、《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加强学习 相关的药理知识,提高医务人员合理用药水平。 4

(整理)《药物分析》综合习题一.

《药物分析》综合习题一 一、单项选择题 1. 我国现行的中国药典为 A.1995版 B.1990版 C.1985版 D.2000版E2010版 2. 中国药典的英文缩写为 A. BP B. CP C. JP D. ChP E. USP 3. 相对标准差表示的应是 A.准确度 B.回收率 C.精密度 D.纯精度 E.限度 4. 滴定液的浓度系指 A.%(g/g) B.%(ml/ml) C.mol/L D.g/100ml E.g/100g 5. 用20ml移液管量取的20ml溶液,应记为 A.20ml B.20.0ml C.20.00ml D.20.000ml E.20±1ml 6. 注射液含量测定结果的表示方法 A.主要的% B.相当于标示量的% C.相当于重量的% D.g/100ml E.g/100g 7. 恒重系指供试品连续两次干燥或炽灼后的重量差为 A.0.6mg B.0.5mg C.0.4mg D.0.3mg E.0.2mg 8. 阿斯匹林中检查的特殊杂质是 A.水杨醛 B.砷盐 C.水杨酸 D.苯甲酸 E.苯酚 9. 以下哪种药物中检查对氨基苯甲酸 A.盐酸普鲁卡因 B.盐酸普鲁卡因胺 C.盐酸普鲁卡因片 D.注射用盐酸普鲁卡因 E.盐酸普鲁卡因注射液 10. 药品检验工作的基本程序 A.鉴别、检查、写出报告 B.鉴别、检查、含量测定、写出报告 C.检查、含量测定、写出报告 D.取样、检查、含量测定、写出报告 E.取样、鉴别、检查、含量测定、写出报告 11.含锑药物的砷盐检查方法为 A.古蔡法 B.碘量法 C.白田道夫法 D.Ag-DDC E.契列夫法 12. 药物中杂质的限量是指 A.杂质是否存在 B.杂质的合适含量 C.杂质的最低量

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分析归纳

For pers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 not for commercial use 2012年1月干部老年科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分析总结 一、住院病人用药情况分析 1、抗菌药物使用率1月共出院患者56人,其中使用抗菌药物的病历数为22份,抗菌药物使用率为39.28%,等同于上级规定的不高于40%的比例。 2、青霉素药物使用的病历数为6份,占使用抗菌药物总病历数的27.2%。 3、头孢类药物使用的病历数为10份,占使用抗菌药物总病历数的45.45%。 4、大环内酯类药物使用的病历数为 6份,占使用抗菌药物总病历数的27.2%。 5、喹诺酮类药物使用的病历数为4份,占使用抗菌药物总病历数的18.18%。 6、氨基糖苷类药物使用的病历数为2份,占使用抗菌药物总病历数的9.09%。 7、碳氢霉烯类药物使用的病历数为5份,占使用抗菌药物总病历数的22.7%。 8、二联以上抗菌药物使用的病历数为10份,占使用抗菌药物总病历数的45.45%,应用的抗菌指征和抗菌药物种类的选择均较正确合理,但存在1例用药时程过长。 综上所述,我科住院病人应用抗菌药物情况总体上看较为合理,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合格率为100%,临床合理用药水平正在不断提高。 二、总结 从病历的情况来对我科抗菌药物使用情况进行分析总结,可以看出我科抗菌药物的使用日趋合理,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合格率为100%。1月住院病人抗菌药

物使用率为39.28%,较去年同期下降了1.2 %,说明了我院合理应用抗菌药物的工作已制度化规范化,但存在1例用药时程过长,因此,提请各位临床医师注意遵循《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等文件的规定,合理应用抗菌药物,降低细菌耐药率,以安全、有效、经济、合理的用药为患者提供优质的医疗服务。 2012年2月干部老年科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分析总结

我院2014年第一季度基本药物使用情况分析

株洲市中心医院 2015年第一季度基本药物使用情况分析基本药物制度是现阶段我国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重点,我院为三级甲等综合医院,根据《国家基本药物目录》(2012年版)(卫生部令第93号)等有关文件要求与精神。对我院2015年第一季度基本药物使用情况进行分析。 一、基本情况 我院2015年第一季度的化学药品基本品种数、销售金额和中成药基本药品品种数、品规数所占比例详见表1 化学药品中成药合计 基本药物品种数197 39 236 药品总品种数317 203 520 所占比例62% 19% 46% 基本药物品规数279 44 323 销售金额所占比例详见表2 所占比例合计 基本药物销售金额9647861.74 药品总销售金额50670177.40 所占比例19%

科室基本药物使用比例排名前十见表3 科室名药品收入基药药物收入比例 (%)心内科二病区1018791.26 432543.32 42 肾内科血液净化中心512503.37 208079.48 41 儿科934343.44 349189.71 37 心内科一病区711911.18 238084.82 33 泌尿外科928491.62 288473.91 31 中西医结合科1039535.84 320088.26 31 代谢内分泌科913135.01 275588.65 30 消化内科二病区1135317.11 318266.94 28 心内科三病区1142904.43 285094.17 25 创伤骨科879627.42 213169.23 24 门诊使用情况: 每月在16日门诊处方中,抽查100张处方,统计100张处方中基本药物品种数和所有药物品种数。 1月2月3月 基本药物处方数17 15 12 抽查处方数100 100 100 所占比例17% 15% 12%

药品使用情况的排名、公示、报告、处理制度

药品使用限量管理办法 为进一步加强我院药品合理应用,有效控制药品费用,调整药品结构比例,纠正行业不正之风,按照《医疗机构药事管理规定》及相关药品管理法规文件精神,结合我院实际情况,特制订我院药品使用限量管理规定,具体内容如下。 一、统计分析 1、由信息中心提供相关数据,药学部负责每月对我院药品使用情况进行统计,按照各药品品规的使用金额进行排序。 2、药学部根据药品使用金额排序情况,取前五十名按照治疗药物和辅助药物进行分类,分析合理使用情况。 3、由信息中心统计前五十名药物品规在各临床科室及医师的具体使用情况,交相关部门通报处理。 二、讨论审核 由药学部将分析报告交药事管理与药物治疗学委员会审核讨论,并确定相关处理措施。 三、限量管理 1、对当月排名前五十名内的辅助药物,采取以下限量管理办法。 2、由药学部负责对以下药品不合理使用情况开展调查,并根据不同情况报请药事管理与药物治疗学委员会及相关部门同意后进行处理。 ⑴对经常超适应证、超剂量使用(每月处方点评结果中超过20次)的药品品规,作限量使用处理,采购总量控制在原月均用量的三分之二; ⑵已限量使用的品规,如在处方点评中仍发现有超适应证、超剂量使用超过10次,继续作限量使用处理,采购总量控制在在原月均用量的三分之一; ⑶以上限量使用措施执行后,仍有超适应证、超剂量使用超过5次,则采取停用一个月处理; ⑷对无正常理由的使用金额异常增长(即上月排名在前二十名之

外、而当月排名在前五名之内)的药品品规,作停用一个月处理; ⑸采取以上停用措施后恢复使用的药品,如继续出现不合理使用情况,报请药事管理与药物治疗学委员会调整出我院药品采购目录。 ⑹对发生严重不良反应事件的药品品规(≥1次/半年),立即作停用处理,并报请药事管理与药物治疗学委员会调整出我院药品采购目录。 ⑺对频繁发生不良反应事件的药品品规(≥10次/半年),报请药事管理与药物治疗学委员会进行讨论分析后,作停用甚至调整出采购目录等处理。 ⑻对由纪委监察部门通过举报或投诉等途径调查发现存在企业违规销售的药品品规,作停用、清退处理,然后报请药事管理与药物治疗学委员会调整出我院药品采购目录。 ⑼对以上处理如有异议,可向相关部门提请申诉,最终解释权由药事管理与药物治疗学委员会负责。

执业药师药物分析考点总结归纳满分覆盖

执业药师药物分析考点总结归纳满分覆盖

药物分析总结归纳 第一节药品质量标准 重点:中国药典1.药品质量控制的目的、质量管理的意义:保证用药的安全、合理和有效 2.全面质量控制:研制、生产、供应、临床使用 3.药品质量标准: 是国家对药品质量、规格及检验方法所做的技术规定,是药品生产、供应、使用、检验和药政管理部门共同遵循的法定依据。 4.掌握各自的简称: 《中国药典》(Ch.P) 美国药典(USP)、美国国家处方集(NF)、英国药典(BP)、日本药局(JP)、欧洲药典(Ph.Eur)、国际药典(Ph.Int) 5.《中国药典》: 1)历史沿革: 2)基本结构和主要内容: 中国药典的内容分为凡例、正文、附录和索引四部分。 ①凡例:

⑴关于检验方法和限度的规定:仲裁以《中国药典》方法为准。 ⑵考点:混淆标准品、对照品的概念: 标准品: 用于生物检定、抗生素或生化药品中含量或效价测定的标准物质,按效价单位(或μg)计,以国际标准品标定; 对照品:指用于检测时,按干燥品(或无水物)计算后使用的标准物质。 ⑶关于精确度的规定: Ⅰ“精密称定”指称取重量应准确至所取重量的千分之一; Ⅱ“称定”指称取重量应准确至所取重量的百分之一; Ⅲ取用量为“约”若干时,指该量不得超过规定量的±10%。Ⅳ“精密量取”指量取体积的准确度应符合国家标准中对该体积移液管的精密度要求。 考点:“称重”或“量取”的量,小数点后多一位 例如: Ⅴ“空白试验”系指在不加供试品或以等量溶剂替代供试液的情况下,按同法操作所得的结果;

Ⅵ“恒重”,除另有规定外,系指供试品经连续两次干燥或炽灼后的重量差异在0.3mg以下的重量; ⑷计量: 1→10符号:固体溶质1.0g或液体溶质1.0ml加溶剂使成10ml 的溶液; (了解) ②附录:制剂通则、通用的检测方法和指导原则。 6.制定药品质量标准的基本原则与依据: 基本原则:坚持质量第一,“安全有效、技术先进、经济合理” ① 检测项目和限度——针对性、合理性② 检测手段选用——可行性、先进性 第二节药品检验的主要任务和方法 重点:一般杂质检查的方法与原理(掌握反应试剂)1.药检任务:包括常规的检验,工艺流程、反应历程、生物体内代谢过程等方面的监测。 2.药品检验程序: 1)取样:应具有科学性、真实性和代表性。取样的基本原则应该是均匀,合理。

医院基本药物优先合理使用实施办法

文档序号:XXYY-ZWK-001 文档编号:ZWK-20XX-001 XXX医院 基本药物优先合理使 用实施办法 编制科室:知丁 日期:年月日

基本药物优先合理使用实施办法 一、基本药物指的是能够满足基本医疗卫生需求,剂型适宜、保证供应、基层能够配备,国民能够公平获得的药品,主要特征是安全、必需、有效、价廉。本实施办法中所指基本药物包括国家基本药物和省增补药物。 二、组织领导及职责 (一)医院成立基本药物优先合理使用领导小组,人员由药事管理与药物治疗学委员会委员兼任。 (二)职责及分工 1、基本药物优先合理使用领导小组负责建立健全基本药物的引进、使用、评价及监管等各项制度; 2、医务部负责组织基本药物优先合理使用的宣传、培训及监管; 3、药学部提供技术支持,负责基本药物的供应、处方专项点评及《基本药物临床应用指南》、《基本药物处方集》等相关知识的资料收集。 三、基本药物的配备及引进 (一)新品种的引进:药学部根据临床需求、国家基本药物政策等相关要求拟定需要增补的基本药物品种、品规目录,报药事管理与药物治疗学委员会审核,然后按照卫生厅基本药物中标厂家进行引进。 (二)现有品种的调整:我院现有基本药物品种予以保

留,未中标的品规由药学部参照卫生厅基本药物中标结果确定中标厂家,报分管院长审核、签字后执行。 (三)药学部每季度将基本药物的调整情况报药事管理与药物治疗学委员会备案。 四、基本药物优先合理使用相关措施 (一)加强基本药物优先合理使用的培训。药学部收集国家及省增补基本药物目录、基本药物处方集及基本药物临床应用指南等相关材料,由医务部采用网上学习或集中培训等方式,对全院医师进行培训并考核。 (二)临床科室基本药物使用实行科主任责任制,各科制定本科室常用基本药物目录,报医务部备案,临床用药需将基本药物作为首选。 (三)医院将基本药物使用金额的比例分解到每个临床科室,原则上每个临床科室基本药物使用金额占全部药品总金额的比例不低于17%,特殊情况下无法达到此比例的科室应书面向医务部说明理由,经医务部论证后确定其基本药物使用金额比例。 (四)严格落实贵重药品审批制度,通过医院网络系统控制医师贵重药品处方权限,提高基本药物使用金额比例。 五、监督管理 (一)医院每月对各临床科室基本药物使用指标的执行情况进行追踪检查及统计分析,对基本药物使用不达标的科

我院2011年国家基本药物使用情况分析

我院2011年国家基本药物使用情况分析 标签:国家基本药物;用药分析;金额排序;医院药学 基本药物是适应基本医疗卫生需求,剂型适宜,价格合理,能够保障供应,公众可公平获得的药品。1977年,世界卫生组织(WHO)开始提倡和指导各国推广和使用基本药物,保障基本药物的充分提供成为基本卫生保健的重要要素之一。2009年8月,原卫生部公布了《国家基本药物目录(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配备使用部分)》(2009版)(以下简称《2009版目录》),如何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合理使用基本药物成为医疗卫生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为了解国家基本药物的使用情况,笔者对本院2011年基本药物用药情况进行统计分析,旨在为临床合理用药及进一步贯彻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提供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参考《2009版目录》,利用医院药品信息管理系统,对本院2011年度在用国家基本药物药品名称、用药数量、销售金额及构成比等信息进行汇总,使用Excel2003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 2 结果 2.1 基本情况 根据《2009版目录》,本院在用基本药物使用情况见表1。2011年,本院配备的基本药物品种数为213种,占2009版目录的67.75%;在用基本药物总使用金额为970.64万元,占本院全年总用药金额(7381.28万元)的13.15%。 2.2 化学药品和生物制品类基本药物使用情况 根据《2009版目录》中的化学药品和生物制品分类,主要类别的使用情况及排序见表2。其中,抗微生物药用药金额排名第1位(30.60%);调节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药主要为临床输液的基础用药,用药金额居第2位(21.96%);其他如解毒药、生物制品、皮肤科用药等类别使用较少,其构成比均在1%以下,因此未在表2中列出。 抗微生物药是基本药物中品种最多的类别,也是临床使用最为广泛的品种之一。根据《2009版目录》,本院各类抗微生物药用药金额及排序见表3。其中头孢菌素类药物用药金额所占比例最大,其次为喹诺酮类药物,与文献报道一致[1]。头孢菌素类药物属于时间依赖性抗生素,需要每日2~4次给药才能充分发挥疗效,因此成为临床应用量最大的抗微生物类药物;而喹诺酮类药物无需皮试,既有口服剂型又有注射剂型,且不受质粒传导耐药性的影响,因此与许多抗菌药物间无交叉耐药性,在本院的应用也呈逐年增加趋势。

我院2013年第四季度基本药物使用情况分析

株洲市中心医院2015年第四季度基本药物使用情况分析基本药物制度是现阶段我国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重点,我院为三级甲等综合医院,根据《国家基本药物目录》(2012年版)(卫生部令第93号)等有关文件要求与精神。对我院2015年第四季度基本药物使用情况进行分析。 一、基本情况 我院2015年第四季度的化学药品基本品种数、销售金额和中成药基本药品品种数、品规数所占比例详见表1: 销售金额所占比例详见表2 科室基本药物使用比例排名前十: 1

门诊使用情况: 每月在16日门诊处方中,抽查100张处方,统计100张处方中基本药物品种数和所有药物品种数。 二、使用分析 2

1、针对上季度的不能对各个科室的基本药物用药情况进行统计的问题,本季度,药剂科联合信息科在数据统计方面进行了调整。现在可以统计出各个科室使用基本药物的金额,在通过金额计算基本药物使用的比例,观察出各个科室使用基本药物的情况。通过各个科室使用基本药物情况的观察,在后续的工作中,可以提出具体科室的具体指标,进一步提高使用基本药物的比例。 2、门诊患者使用国家基本药物处方张数增加13.6%,由于目前统计的方法是对某一天的100张处方进行随机抽样的调查方式,具有一定的随机性,不能很好的反应门诊基本药物的使用情况,还需要进一步改善。 3、住院患者使用国家基本药物药品金额为11909640.45,所占比例达到21%,比上季度均有大幅提高。 4、建议采取措施:1、组织医务人员学习有关基本药物的文件,并组织考试。2、对《国家基本药物临床应用指南》和《国家基本药物处方集2012》组织学习。3、在处方点评中,增加基本药物使用比例的指标,把使用基本药物的比例作为一项重要指标。4、对于基本医疗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就诊患者首选基本药物,定期抽查处方,病历考核。 3

最全药物分析知识点归纳总结整理

最全药物分析知识点归纳总结整理 药物分析是一门利用分析测定手段,发展药物的分析方法研究药物的质量规律,对药物进行全面检验与质量控制的科学。 药品质量应从药品的性状、真伪、有效性、均一性、安全性、纯度和有效成分的含量进行综合评价。 第一节药品质量标准 药品质量标准是国家对药品质量、规格及检验方法所做的技术规定,是药品生产、供应、使用、检验和药政管理部门共同遵循的法定依据。 常见的国家标准: 国内:《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Ch.P) 其他药品标准; 常见国外药品标准: 美国药典(USP)、美国国家处方集(NF)、英国药典(BP)、日本药局方(JP)、欧洲药典(Ph.Eur)和国际药典(Ph.Int)。 一、《中国药典》 1.历史沿革: 1953、1963、1977、1985、1990、1995、2000、2005、2010、2015年版。

2.基本结构和主要内容 凡例:为解释和使用中国药典,正确进行质量检验提供的指导原则。 正文包括所收载药品或制剂的质量标准 通则包括制剂通则、通用检测方法和指导原则 (1)检验方法和限度 ◆检验方法:《中国药典》规定的按药典,采用其他方法的要与药典方法对比。仲裁以《中国药典》方法为准。 ◆限度: (2)标准品和对照品 相同点: 用于鉴别、检查、含量或效价测定测定的标准物质。 不同点: 标准品 用于生物检定或效价测定的标准物质,其特性量值一般按效价单位(或μg)计。 对照品 指采用理化方法进行鉴别、检查、含量测定的标准物质。其特性量值一般按纯度(%)计。 (3)精确度 药典规定取样量的准确度和试验精密度。 ◆“精密称定”指称取重量应准确至所取重量的千分之一。 ◆“称定”指称取重量应准确至所取重量的百分之一。 ◆取用量为“约”若干时,指取用量不得超过规定量的±10%。 ◆“精密量取”系指量取体积的准确度应符合国家标准中对该体积移液管的精密度要求; ◆“量取”系指可用量筒或按照量取体积的有效数位选用量具。

我院抗菌药物的使用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分析

我院抗菌药物的使用现状及存在问题分析 中国就是抗菌药物生产与使用大国,抗菌药物不合理使用现象较为严重,WHO 对世界不同地区的监测报告指出,中国全国医院抗菌药物使用率高达74%,联合使用>2种抗菌药物的比率占抗菌药物使用的58%,远远高于30%的国际水平。就整个国家来说,有50%的人患病时使用抗菌药物,但事实上,只有25%的患者患病时需要使用。近年来,滥用抗生素导致的细菌耐药率上升、新的多重耐药菌的不断出现,我国卫生部为了进一步规范抗菌药物的使用,先后发布了《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卫生部办公厅关于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等文件,2011年至2013年连续3年的“全国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方案的出台,更就是掀起了督查医院不合理应用抗菌药物的热潮。 一、我院使用抗菌药物情况 1、整治前 抗菌药物在我国滥用现象明显,在我院,情况也不容东观。如抽查门、急诊处方时,发现诊断为感冒、发烧甚至有一例诊断为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的患者都应用了抗菌药物。根据统计,2011年共抽查了4174张门、急诊处方,使用了抗菌药物处方1499张,占35、91%,属于不合理应用抗菌药物处方有89张,占5、94%。联用2种抗菌药物的处方有501张,占33、42%,联用三种抗菌药物处方的有12张,占0、80%。住院科室的情况也好不了多少,在病历抽查中发现,无论就是哪一类的切口手术都会在术后使用抗菌药物,而且很多时候都就是二联甚至就是三联的。住院患者使用率达70%,外科高达97%,更让人难以置信的就是,皮肤科抗菌药物使用率竟然100%,DDD值也大得吓人,192DDD,全院抗菌药物使用强为89DDD。抗菌药物用金额占药品使用总金额的37、82%,在医院药品使用金额排名前10位中,就有3到4个品种就是抗菌药物,其中1到2个品种就是排名前5的,滥用现象明显。 2、整治后 随着一系列整治抗菌药物滥用的相关文件出台,我院按照上级的部署要求开展了抗菌药物专项管理与治理活动,并陆续制定了相关的规章制度来加强医院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提高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水平,控制细菌的耐药,现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据统计,2015年1月-8月抽查门、急诊处方7343张,使用了抗菌药物处方1136张,占15、47%,属于不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处方12张,占1、06%,联用2种抗菌药物的处方有42张,占3、70%,联用三种抗菌药物处方的有12张,占0、26%。根据2015年抗菌药物专项点评结果显示,我院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为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