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新教材高中地理必修一 第二节 水圈与水循环 导学案

新教材高中地理必修一 第二节 水圈与水循环 导学案

新教材高中地理必修一 第二节 水圈与水循环 导学案
新教材高中地理必修一 第二节 水圈与水循环 导学案

第二节水圈与水循环(第2课)

--海水的性质

【课标要求】运用图表等资料,说明海水性质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学习目标】

1.运用图表资料,总结海水温度、盐度、密度的分布特点(区域认知),分析影响海水温度、盐度和密度的主要因素(综合思维)。

2.结合实例说明水温度、盐度、密度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分析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人地协调观、地理实践力)。

地理情境

视频:蛟龙探海

问题:从海水的温度、盐度、密度等性质考虑,大国重器“蛟龙号”深海潜水器到底牛在哪里?“蛟龙号”深海潜水器在下潜、上浮中、在深海环境和不同海底地形条件下面临哪些考验与威胁?

课堂探究

一、海水的温度

【问题探究】

学习任务1:读图2—2—3,完成下列任务。

(1)观察:沿180°经线太平洋表层水温随纬度的变化特征。

(2)思考:影响表层海水温度随纬度变化的因素。

(3)比较:沿30°N太平洋东西两岸表层海水温度有何差异?试推测其原因。

(4)拓展:与8月相比,2月海洋表面平均温度分布图有何变化?

学习任务2:读“太平洋170°W附近三个观测

站水温随深度而变化的曲线”,完成下列任务。

(1)归纳:海水温度随深度变化的特征。

(2)分析:影响海水温度随深度变化的主要因

素。

(3)拓展:推断三个观测站纬度位置的差异。

1.7

2.数百年来,北极航道大部分时间被厚厚的冰层

覆盖而被称为“传说中的航道”。近年来,北极正加速

融化,使北极(海洋运输)航道的开通逐渐成为可能。

鉴于低成本的驱动,越来越多的航运公司选择北极航道。右图示意北极航道(包括东北航线和西北航线)。

分析与传统航道相比,北极航道有哪些优势和劣势?

二、海水的盐度

【问题探究】

学习任务3:读图2—2—3,完成下列任务。

(1)绘图:沿180°经线太平洋表层盐度的变化曲线。

(2)描述:海洋表层盐度随纬度的变化特征。

(3)讨论:

①副热带海域表层盐度最高的原因。

②赤道附近海域表层盐度比副热带低的原因。

③与南半球同纬度海域相比,40°N~60°N海域盐度低的原因。(

思维导图

素养测评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图中所示的全球表层海水盐度变化曲线与___变化曲线比较接近,海水盐度最高值出现在南北____附近的海域。

(2)图中显示,大部分纬度地带的海水盐度随水温上升而升高,而赤道附近海域水温最高,海水盐度曲线却呈波谷状,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

(3)南纬60°附近的海水盐度约为__‰,它与北纬60°附近的海域相比,海水盐度大的是____附近海域。这两个海域的海水盐度不同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根据上述分析结果,可以看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影响海水盐度的重要因素。

【参考答案】

学习任务3绘图

【素养测评】(1)蒸发量;回归线(2)地处赤道低气压带,降水丰富(3)34;南纬60。;北纬60°海区有大陆淡水大量注入,南纬60°基本上全是海洋(4)蒸发量;降水量;入海径流量

新教材高中地理必修一 第二节 水圈与水循环 导学案

第二节水圈与水循环(第2课) --海水的性质 【课标要求】运用图表等资料,说明海水性质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学习目标】 1.运用图表资料,总结海水温度、盐度、密度的分布特点(区域认知),分析影响海水温度、盐度和密度的主要因素(综合思维)。 2.结合实例说明水温度、盐度、密度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分析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人地协调观、地理实践力)。 地理情境 视频:蛟龙探海 问题:从海水的温度、盐度、密度等性质考虑,大国重器“蛟龙号”深海潜水器到底牛在哪里?“蛟龙号”深海潜水器在下潜、上浮中、在深海环境和不同海底地形条件下面临哪些考验与威胁? 课堂探究 一、海水的温度 【问题探究】 学习任务1:读图2—2—3,完成下列任务。 (1)观察:沿180°经线太平洋表层水温随纬度的变化特征。 (2)思考:影响表层海水温度随纬度变化的因素。 (3)比较:沿30°N太平洋东西两岸表层海水温度有何差异?试推测其原因。 (4)拓展:与8月相比,2月海洋表面平均温度分布图有何变化? 学习任务2:读“太平洋170°W附近三个观测 站水温随深度而变化的曲线”,完成下列任务。 (1)归纳:海水温度随深度变化的特征。 (2)分析:影响海水温度随深度变化的主要因 素。 (3)拓展:推断三个观测站纬度位置的差异。

1.7 2.数百年来,北极航道大部分时间被厚厚的冰层 覆盖而被称为“传说中的航道”。近年来,北极正加速 融化,使北极(海洋运输)航道的开通逐渐成为可能。 鉴于低成本的驱动,越来越多的航运公司选择北极航道。右图示意北极航道(包括东北航线和西北航线)。 分析与传统航道相比,北极航道有哪些优势和劣势? 二、海水的盐度 【问题探究】 学习任务3:读图2—2—3,完成下列任务。 (1)绘图:沿180°经线太平洋表层盐度的变化曲线。

水圈与水循环教案

水圈与水循环教案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第三节水圈与水循环教案 一、课标分析 课标中对本节的要求是“学生运用示意图说明水循环的主要过程和主要环节,说明水循环的地理意义。”分析这条课标,要注意把握如下几点:教学重点应引导学生通过绘图方式加深理解认识水在自然界的循环过程与环节。 水循环的地理意义是本条标准要求的重点,对水循环意义的学习应注意形成一些基本知识,如水循环、岩石圈、大气圈和生物圈联系起来;水是自然界最富动力作用的银子之一;水资源在不断更新之中,但并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等。 二、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二章第三节的内容,本节内容首先介绍水圈的构成及其特点,水循环的的过程和意义两个知识点。第一个知识点浅显易懂,是学生学习的基础知识,是为第二个知识点的学习作铺垫;第二个知识点是本节课的重点内容,通过图文和活动设置介绍了水循环发生的领域、水循环的类型、环节和意义。 三、学情分析 在前面的教学中已经了解了组成地球的四大圈层,本章内容的前两节已经介绍了岩石圈、水圈和大气圈,本节课的内容为水圈可自然而然的进入。同时水是人类生存得必要条件之一,学生可以从生活中的现象来进行对本节课的学习,效果会比较好。 四、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陆地水体的组成及主要类型,能够分析掌握陆地各种水体之间相互运动和相互转化的关系,掌握陆地水体的运动更新规律,明确水循环对整个地理环境的作用和意义。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地球上水圈的组成的饼图的分析和水循环示意图的分析与绘制,培养学生从图中提取、认定、加工处理各种信息的能力和绘图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陆地水体对人类生存得重要性,从而使学生明确在人类生产生活中应合理利用水资源,使之能够可持续利用下去,使学生树立节约用水的意识,逐步树立人地协调的观点。 五、教学重点 1、水圈的组成及主要的水体类型; 2、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 3、陆地水体的补给关系; 六、教学难点 1、陆地水体之间相互补给关系。 2、遵循水循环的规律,合理安排人类活动。 七、教法 1、创设情境 设置学生感兴趣的问题 2、讨论法 通过组织学生讨论,给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的机会。

高三地理复习学案水圈及水循环 鲁教版必修1

第三节水圈和水循环 第一课时水圈及水循环 【明确考点】 水圈的组成。水循环的过程及地理意义。 知识点一:水圈的组成 自主学习 1.概念:地球上各种水体共同组成的一个____________的圈层。 2.各种水体的空间分布 (1)海洋水:占全球水储量的____%,是地球水的主体。 (2)大气水:数量虽少,但是______的必要条件。 (3)陆地水:包括____水、____水、沼泽水、____水、冰川水、生物水等,数量虽不多,但在自然环境中作用巨大。 合作探究 为什么黄河下游两岸的地下水常得到黄河水的补给?典例剖析 例地球上各种水体的储量由多到少依次是()A.海洋水、大气水、陆地水 B.冰川水、生物水、河流水 C.冰川水、河流水、地下水 D.海洋水、陆地水、大气水 解析:地球储量最多的水体是海洋水,海洋水占全球储水总量的96.5%,其次为陆地水,最少为大气水;在地球陆地水体中,冰川水储量最大,其次为地下水,河流水与生物水储量很小,河流水所占比例稍多一些。 答案:D 变式训练 地球上除冰川外,占淡水总储量最多的水体是() A.冰川B.海洋水C.地下淡水D.大气水 知识点二:水循环及其地理意义 自主学习 1.概念:指自然界的水在________中通过各个____循环运动的过程。 2.水循环的领域和类型 (1)海陆间循环:发生在__________之间,使陆地水资源得到____、____,水资源得以再生。 (2)陆地内循环:发生在____________之间,对陆地水资源补充量很少。 (3)海上内循环:发生在____________之间,对陆地水资源没有补充作用。 3.水循环的主要环节:蒸发(蒸腾)、________、降水、____、________、地下径流。 4.水循环的意义 (1)实现了四大圈层的有机联系,促典题剖析 例读“地球上的水循环图”,回答下列问题。 (1)在图中再画出七个箭头,完成水循环 的全过程。 (2)填写出图中各代号在循环中所代表 的环节: A B C D E F G 。 (3)图上水循环发生的领域有之间、 之间之间。 (4)如果这个地区植被遭到破坏,湖泊也被开 垦为耕地,可能会对该地区降水造成什么影响?

高一地理自然界的水循环教案

第一节:自然界的水循环 【教学目的】 一、知识目标 1.使学生了解地球上有着丰富的水及水圈的概念、特点和水的重要性; 2.了解陆地水体类型及其相互关系 3.了解自然界水循环的概念主要环节及其类型及意义; 二、能力目标 1.通过教材P58图3.2,使学生能够分析出河流的补给类型和特点,思考径流的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及其原因; 2.学生运用图解方法正确表示出水循环的全过程 三、情感目标 1.认识可利用的淡水在地球水体中只占有很小的比例,理解水循环和水平衡对淡水资源更新的重要意义,牢固建立合理利用和保护水资源的思想。 2.通过自然界水循环的学习,树立事物之间普遍联系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教学重难点】 水循环的分类及过程、意义图析 【教学媒体与教具】

计算机软件、地球卫星图片、地球水体储量表、地球水储量百分比图、水循环示意图 【课时安排】 1课时 【讲授过程】 【新课导入】 出示计算机图片:地球卫星图片、太阳系九大行星图片。 请同学们看,这是人类的家园——地球,与太阳系其它大行星相比,它的最大特点是什么呢?(有丰富的水)是的,我们所居住的这颗行星,表面四分之三为水所覆盖,是一颗“水的行星”。我们这一章要学习的就是地球上的水。 【板书】第三章地球上的水 第一节自然界的水循环 【引导】水有哪些物理化学性质?(固液气三态变化、比热、胀缩、溶剂等)那么,地球上的水都存在哪里呢?(海洋、河流、湖泊、地下、冰川、沼泽、大气、生物体等)

【总结】水在地理环境中以气态、固态和液态三种形式相互转化,形成各种水体,共同构成了一个连续但不规则的圈层。这实际上就是水圈。 【板书】一、水圈 1、定义 在水的三态中,气态水数量最少但分布最广;液态水数量最大,分布次之;固态水仅在高纬、高山或特殊条件下才能存在。 【计算机显示】水圈的构成图(教材第58页图3.1)。 【引导】在地球上的各种水体中,主要包括哪些类型?其中最主要的是哪种类型?占总水量的多少? 【学生回答】地球上的水体包括海洋水、陆地水和大气水,其中海洋水是最主要的,占全球水储量的96.53%。 【引导】分布在陆地上的各种水体有哪些?(地下水、河流水、湖泊水;沼泽水、土壤水、地下水、冰川水、生物水等)在地球淡水中,主体是什么?约占淡水总量的比重?(冰川、2/3)淡水中我们较常能利用到的淡水有哪些?(河流水、淡水湖泊水、地下淡水、土壤水、生物水、沼泽水)它们能占到淡水总量的百分之多

水圈与水循环学案 第二课时

(1)(7) (2)(3)(4) (6)(5) (8) (9)(10) 0* 40*N 40*S 90*N 【寄语:同学们,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高中就要拼搏,才会有成功的可能,让我们期待着!】 地理好望角学案第18期 2.3水圈与水循环 学案 第二课时 一、洋流 1、 定义:洋流是海洋水沿相对稳定的方向作大规模运动的现象。海洋水体运动的主要动力是大气运动。 2、洋流分类:根据水温状况,分为:暖流和寒流。 3、洋流的分布规律 4 、大洋表层洋流的分布及分布示意图 1)如果在太平洋中: 1北赤道暖流、 2日本暖流 3、北太平洋暖流、 4加利福尼亚寒流、 5阿拉斯加暖流、 6千岛寒流、 7南赤道暖流、 8东澳大利亚暖流、 9西风漂流、 10秘鲁寒流 2)如果在大西洋中: 1北赤道暖流、 2墨西哥湾暖流、 4加那利寒流、 3和5是北大西洋暖流、 6拉布拉多寒流、 7南赤道暖流、 8巴西暖流、 9西风漂流 10本格拉寒流 3)如果是南印度洋: 7南赤道暖流、 8马达加斯加暖流、 9西风漂流、 10西澳大利亚寒流 4、北印度洋海区冬、夏季风环流系统(季风洋流) 在北印度洋海区,由于受季风影响,洋流流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 冬季,盛行东北风,季风洋流向西流,呈逆时针方向流动(见图甲)。 夏季,盛行西南风,季风洋流向东流,呈顺时针方向流动(见图乙)。 5.洋流按照成因可分为:风海流,密度流和补偿流 1)风海流:世界上大多数洋流是风海流,如信风带形成的南北赤道暖流,西风带形成的西风漂流(北太平洋暖流,北大西洋暖流,南半球的西风漂流(属于寒流)) 2)补偿流:典型补偿流是秘鲁寒流,加利福尼亚寒流,本格拉寒流,加那利寒流,西澳大利亚寒流 时间:2011、12、14 编辑: 高玉晓 世界 洋流 分布 规律 海区 洋流分布规律 中低纬度海区 (除北印度洋海区) ① 以副热带为中心 ②北半球呈顺时针方向流动,南半球成逆时针方向流动 ③大洋环流东部为寒流,西部为暖流,大陆东岸为暖流,西岸为寒流 北半球中高纬度海区 ① 以副极低为中心 ②呈逆时针方向流动 ③大洋环流东部为暖流,西部为寒流,大陆东岸为寒流,西岸为暖流 南纬40°附近的海域 环球性的西风漂流 北印度洋海区 ① 受季风的影响形成季风洋流 ②夏季受西南季风的影响,呈顺时针方向流动 ③冬季受东北季风的影响,呈逆时针方向流动

水圈与水循环练习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地球上各种水体储量由多到少依次是() A.海洋水、大气水、陆地水B.冰川水、生物水、河流水 C.冰川水、河流水、地下水D.海洋水、陆地水、大气水 2.下列地理事物中,直接参与海陆间循环的有() A.塔里木河 B .天山冰雪融水 C.长江 D.未登陆的台风 3.使大气圈、水圈、岩石圈、生物圈相互联系起来,并在它们之间进行能量交换的是()A.大气环流B.水循环C.地壳物质循环D. 洋流的运动 4.关于河流径流量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A.以雨水补给为主的河流,流量季节变化都很大 B.以冰雪融水补给为主的河流,流量无季节变化 C.所有河流的流量都有显着的季节变化 D.我国大多数河流流量季节变化很大 5.右图是我国某地区一条河流受三种不同水源补给而形成的全年流量曲线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永久积雪冰川补给②是雨水补给 ③是地下水补给④此河位于我国东北地区 A.①②B.①②③C.①②③④D.②③④ 6.地球上储水量最多的淡水是() A.地下水B.冰川C.河水D.湖泊淡水 二、综合题 7、.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A地的水循环类型主要________循环,B地的 水循环类型有________循环和________循环。 (2)a、b两条河流中,水量较稳定的是___河,判断依据 是__________。 (3)甲、乙两城市中,水资源较丰富的是_____城市,原 因是__________。 (4)水循环得以顺利完成的内因是___________;外因 __________。 第三节水圈与水循环参考答案 单项选择题 1.D 2.C 3.B 4.D 5.D 6.B 二、综合题 7、(1)陆上内海陆间陆上内(2)a a河位于断层处,地下水补给量大而稳定,b河主要靠雨水补给,季节变化大(3)乙该城市离海洋近,水循环活跃,降水丰沛(4)水的固、液、气三种相态的变化太阳辐射能和重力能的作用

高中地理_水圈和水循环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第三节《水圈和水循环》教学设计 一.课标分析 课标中对本节的要求是“学生运用示意图,说出水循环的主要过程和主要环节,说明水循环的地理意义。”分析这条标准,要注意把握如下几点: 1.教学重点应引导学生通过绘图方式加深理解认识水在自然界的循环过程与环节。 2.水循环的地理意义是本条标准要求的重点,对水循环意义的学习应注意形成一些基本的认识,如水循环将水圈、岩石圈、大气圈和生物圈联系起来;水是自然界最富动力作用的因子之一;水资源处在不断更新知中,但并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等。 二.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二章第三节的内容,本节内容首先介绍水圈的构成及其特点,水循环的过程和意义两个知识点。第一个知识点浅显易懂,是学生学习的基础知识,是为第二个知识点的学习作铺垫;第二个知识点是本节课的重点内容。 三.三维目标 ⑴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陆地水体的组成及主要类型,能够分析掌握陆地各种水体之间相互运动和相互转化的关系,掌握陆地水体的运动更新过程和规律,明确水循环对整个地理环境的作用和意义。 ⑵过程与方法通过学习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判读地理原理示意图的方法,培养学生从图像中提取、认定、加工处理各种信息的能力。 ⑶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陆地水体对于人类生存的重要性,从而使学生明确在人类生产生活中应合理利用水资源使之能够可持续利用下去,使学生树立节约用水的意识,逐步树立人地协调的观点。 四、教学重点 1.水圈的组成及主要的水体类型; 2.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 3.陆地水体的补给关系。 五、教学难点 1. 陆地水体之间的相互补给关系。 2.遵循水循环的规律,合理安排人类活动。 六、教法 1.创设情景设臵学生感兴趣的问题,

水圈和水循环教案

《水圈和水循环》教案 吴国良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水圈的组成、水体及水圈的特点; (2).认识水循环的概念、类型、环节和意义; (3).掌握洋流的概念、形成、分布和影响。 2、过程与方法: (1).结合图示熟悉各种水体的储量; (2).根据“水循环示意图”比较三种水循环的差异。 (3).联系气压带、风带的形成和分布,认识洋流的形成和分布规律; (4) .联系世界气候、渔场,分析洋流的地理意义。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增强节约用水和保护水资源的意识; (2).加深水资源有限性的认识; (3).增强认识自然、利用自然的意识。 【教学重点】 1、海陆间水循环的过程及地理意义。 2、洋流的形成、分布及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教学难点】洋流的形成、分布及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课时安排】2-3课时 【教学方法】1.多媒体教学法; 2.读图分析讨论法; 3.案例分析法;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复习地球存在生命物质的条件。 水是生命之源,在《地球的宇宙环境》一节中也讲过:地球存在生命的条件之一是因为地球有生命之源———水,地球上各种水体共同组成的一个连续但不规则的圈层就是水圈。

第三节水圈和水循环 一、水圈的组成 1、水圈的概念 地球上的各种水体,共同组成了一个连续但不规则的圈层——水圈。 材料展示 [材料] 课本材料“地球表面71%被水面所覆盖,地球有水的行星之称” 思考讨论:地球上有丰富的水,但为什么许多地方缺水严重? 读课本图2-3-2 地球水体的存在形式及所占的比重 2、水圈的水体组成 水圈是由各种水体组成的。 分析缺水的原因: (1) 可利用的淡水资源储量小——自然原因 (2)污染和浪费严重——人为原因 实际上,陆地上冰川是淡水的主题,但不易利用,浅层的地下淡水、湖泊淡水、河水容易利用。 (转折导入)李白诗:“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黄河水奔流到海真的不复回吗? 二、水循环及其地理意义 1、水循环的概念(学生看书自学) 水循环是指自然界的水在地理环境中通过各个环节连续运动的过程。 2、水循环的类型 板图讲解水循环过程(教师边绘边讲)

最新整理高一地理水圈和水循环.docx

最新整理高一地理教案水圈和水循环第二章第三节水圈与水循环 第1课时 一、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涉及到的地理课程标准的要求是“运用示意图,说出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说明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教材首先利用图2-3-1“水与地理环境”及问题,激发学生运用生活中的经验和知识学习水圈和水循环知识的兴趣。 在第一目“水圈的组成”中,教材首先简要介绍了水圈的概念,接着运用图2-3-2“地球水体的存在形式及所占比重”及文字介绍了水圈的组成及主要的水体类型,得出淡水资源的不足以及节约、保护水资源迫在眉睫的结论。 在第二目“水循环及其地理意义”中,全球水循环的过程和规律是本节的一个重点。教材简要介绍了水循环的概念以及按空间范围不同所划分的三种水循环类型,重点阐明了全球水循环运动的过程和规律。 对水循环的地理意义,教材紧扣水是自然界最活跃的因素这一特点,从两个方面加以阐明:水循环维持着全球水体之间的动态平衡,促进水资源不断得以更新;实现热量传输、能量交换和物质流动,影响自然环境。在对水资源的可更新性进行论述后,又从一定的时间和空间范围内,对水资源的开采超过了更新速度,或者水资源遭受污染,造成水资源枯竭的角度论述了水资源的有限性。 活动从陆地淡水资源更新的角度,主要介绍了与人类关系最为密切的河流水的补给。活动题2可以很好的培养学生的参与能力。 本节内容体现了圈层之间的联系性,为以后的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打下基础。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说出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 (2)说出自然界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2、过程与方法: (1)运用有关材料和数据,分析水资源短缺的原因。 (2)通过阅读和绘制水循环示意图,理解水循环的过程和掌握主要环节及意义。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增强水资源忧患意识,树立科学的资源观,养成节约用水的习惯。 三、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自然界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四、学习者特征: 对课本中的有关文字不理解,如势能动能,水质型缺水等;缺乏总结归纳知识的能力。 五、教学方法及策略: 1.要求学生先学习课本,完成预习学案。 2.通过简图带动知识点的学习,即“以图带讲”的教法学法。学案导学法、探究学习法. 3.新授课教学基本环节:预习检查、总结疑惑→情境导入、展示目标→合作探究、精讲点拨→反思总结、当堂检测→发导学案、布置预习 六、课前准备 1.学生的学习准备:预习“水圈和水循环”完成预习学案。 2.教师的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制作,课前预习学案,课内探究学案,课

【精选】鲁教版地理必修1《水圈与水循环》word教案-地理知识点总结

第二单元从地球圈层看地理环境 第三节水圈和水循环 [课程目标] 1、知识目标:明确水圈的组成及主要的水体类型;了解水循环的途径、规模,理解水循环的地理意义;理解洋流的成因;解释、应用世界洋流分布规律;理解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观察地理图表,收集地理信息并进行整理和分析,通过各种活动,培养学生表达能力和地理思维能力。 3、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一些典型案例、现状的描述,增强学生对水资源,水环境的保护意识,养成节约用水的好习惯,并逐渐形成科学发展观。 [教具准备] 多媒体设备,自制多媒体课件,一幅世界洋流分布图。 [教学重点] 1、水循环的过程和意义 2、洋流分布规律和意义 [教学难点] 洋流的分布规律 [教学过程] (多媒体展示从太空拍摄到的地球照片)同学们,从太空看到的地球表面大部是什么颜色?(蓝色)为什么会是这种颜色呢? 地球表面大约有71%被水所覆盖,地球又有“水球”之称。水是地球生命存在的重要条件,也是地球上分布最广泛的物质之一。水以固、液、气三态形式存在于空气、地表、地下及生物体中,它相互转化,不断循环运动,构成了一个相互联系的圈层——水圈。

本节我们就来共同学习水圈的组成及水的循环、运动。 第三节水圈和水循环[板书课题] 一、水圈的组成。 [活动]把全班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讨论①地球上的水有哪些存在形式?每组一位代表发言,比一比哪一组说出的形式多。 [多媒体课作展示:地球水体的主要形式] ②在各种水体中,哪一种占的比重最多?哪些水体形式人类可以直接利用? ③要求学生按各种水体所占的比重画一幅扇形百分比图。 [展示课件:各种水体所占比重图] 可供人类直接利用的淡水主要有江、河水,淡水湖泊水,浅层地下水等,这些淡水资源只占地球总水量的很小一部分,且分布极不均匀,因此我们必须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

鲁教版第二单元第三节《水圈与水循环》word教案

第三节水圈和水循环 [课程目标] 1、知识目标:明确水圈的组成及主要的水体类型;了解水循环的途径、规模,理解水循环的地理意义;理解洋流的成因;解释、应用世界洋流分布规律;理解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观察地理图表,收集地理信息并进行整理和分析,通过各种活动,培养学生表达能力和地理思维能力。 3、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一些典型案例、现状的描述,增强学生对水资源,水环境的保护意识,养成节约用水的好习惯,并逐渐形成科学发展观。 [教具准备] 多媒体设备,自制多媒体课件,一幅世界洋流分布图。 [教学重点] 1、水循环的过程和意义 2、洋流分布规律和意义 [教学难点] 洋流的分布规律 [教学过程] 激趣导入 (多媒体展示从太空拍摄到的地球照片)同学们,从太空看到的地球表面大部是什么颜色?(蓝色)为什么会是这种颜色呢? 地球表面大约有71%被水所覆盖,地球又有“水球”之称。水是地球生命存在的重要条件,也是地球上分布最广泛的物质之一。水以固、液、气三态形式存在于空气、地表、地下及生物体中,它相互转化,不断循环运动,构成了一个相互联系的圈层——水圈。 本节我们就来共同学习水圈的组成及水的循环、运动。 第三节水圈和水循环[板书课题] 一、水圈的组成。 合作讨论,动手动脑 [活动]把全班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讨论①地球上的水有哪些存在形式?每组一位代表发言,比一比哪一组说出的形式多。 [多媒体课作展示:地球水体的主要形式] 大气水 0.001%

冰川 水圈海洋水 96.54% 湖泊水 地表水土壤水 江、河水 陆地水沼泽水 生物水 地下水浅层地下水 深层地下水 ②在各种水体中,哪一种占的比重最多?哪些水体形式人类可以直接利用? ③要求学生按各种水体所占的比重画一幅扇形百分比图。 [展示课件:各种水体所占比重图] 可供人类直接利用的淡水主要有江、河水,淡水湖泊水,浅层地下水等,这些淡水资源只占地球总水量的很小一部分,且分布极不均匀,因此我们必须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 [承转]地球上各种形态的水,不断发生相态转换和周而复始地运动,这一过程称水循环。 二、水循环及其地理意义 [多媒体展示课件]:水循环示意图。 [活动]在小组内讨论完成以下问题的研究性学习。 ①水循环按其发生的空间范围,可分为哪几种? ②水循环的主要能量来源是什么? ③海陆间水循环的主要环节有哪些? ④在海陆间水循环的各节中人类可以施加影响吗?试举例。 (学生回答时教师给予必要的指导和提示,并加以总结) [活动]学生自学教材P49页4-6段内容,概括出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教师总结]①水循环不仅将地球上的各种水体组成连续统一的水圈,同时也将大气圈、岩石圈与生物圈联系在一起。 ②水循环是巨大的物质和能量流动,使不同纬度热量收支不平衡得到缓解。 ③由于水循环的存在,水资源才能周而复始地补充更新,成为可再生资源。 ④水循环不断塑造地表形态。 水循环是地球表层最为活跃、影响最为深刻的动力过程之一。 自主感悟,讨论探究 [学生对下述问题自主感悟后小组讨论,然后回答,教师总结] 既然水是可循环再生的资源,为什么还要节约用水? [继续活动]比较P50页图2-3-4、2-3-5中两条河流径流量的季节度化有何异同,并分析其主要原因。(教师给予必要的提示:A图中的河流主要靠而水补给,河流径流量变化与

地理231《水圈和水循环(第1课时)》教案(鲁教版必修1)

第三节水圈和水循环 第1课时水圈和水循环 【教材分析】 “水圈的组成”中,教材首先简要介绍了水圈的概念,接着运用图2-3-2“地球水体的存在形式及所占比重”及文字介绍了水圈的组成及主要的水体类型,得出淡水资源的不足以及节约、保护水资源迫在眉睫的结论。 “水循环及其地理意义”中,全球水循环的过程和规律是本节的一个重点。教材简要介绍了水循环的概念以及按空间范围不同所划分的三种水循环类型,重点阐明了全球水循环运动的过程和规律。对水循环的地理意义,教材紧扣水是自然界最活跃的因素这一特点,从两个方面加以阐明:水循环维持着全球水体之间的动态平衡,促进水资源不断得以更新;实现热量传输、能量交换和物质流动,影响自然环境。 活动从陆地淡水资源更新的角度,主要介绍了与人类关系最为密切的河流水的补给。 【教学目标】 1.说出水圈的组成,概括水圈的特点。 2.运用示意图,说出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说明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重点难点】 理解自然界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学情分析】 对课本中的有关文字不理解,如势能动能,水质型缺水等;缺乏总结归纳知识的能力。 【教学方法】 学案导学法、探究学习法。 【课前准备】 学生准备:预习“水圈和水循环”完成预习学案。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制作,导学案的编制。 【教学过程】 〖预习检查·交流展示〗 “课前自主”学习情况的检查与交流。了解学生预习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使课堂教学具有更强的针对性。 〖情境导入·提出目标〗 设问:(1)李白有诗“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黄河水奔流到海真的不复会么?(不是) (2)黄河水奔流到海,又如何回到黄河呢?(水循环) 教师: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水圈和水循环。我们来看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多媒体展示学习目标,强调重难点。 〖导学方案·随堂训练〗 一、水圈的组成 [学生活动] ①地球上的水有哪些存在形式? ②在各种水体中,哪一种占的比重最多? ③淡水占水体总量的多少?淡水的主体是什么?主要存在于什么地方? [教师小结]:可供人类直接利用的淡水主要有江、河水,淡水湖泊水,浅层地下水等,

最新鲁教版必修1第二单元第三节《水圈与水循环》教案

最新鲁教版必修1第二单元第三节《水圈与水循环》教案 [课程目标] 1、知识目标:明确水圈的组成及主要的水体类型;了解水循环的途径、规模,理解水循环的地理意义;理解洋流的成因;解释、应用世界洋流分布规律;理解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观察地理图表,收集地理信息并进行整理和分析,通过各种活动,培养学生表达能力和地理思维能力。 3、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一些典型案例、现状的描述,增强学生对水资源,水环境的保护意识,养成节约用水的好习惯,并逐渐形成科学发展观。 [教具准备] 多媒体设备,自制多媒体课件,一幅世界洋流分布图。 [教学重点] 1、水循环的过程和意义 2、洋流分布规律和意义 [教学难点] 洋流的分布规律 [教学过程] (多媒体展示从太空拍摄到的地球照片)同学们,从太空看到的地球表面大部是什么颜色?(蓝色)为什么会是这种颜色呢? 地球表面大约有71%被水所覆盖,地球又有“水球”之称。水是地球生命存在的重要条件,也是地球上分布最广泛的物质之一。水以固、液、气三态形式存在于空气、地表、地下及生物体中,它相互转化,不断循环运动,构成了一个相互联系的圈层——水圈。 本节我们就来共同学习水圈的组成及水的循环、运动。 第三节水圈和水循环[板书课题] 一、水圈的组成。

[活动]把全班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讨论①地球上的水有哪些存在形式?每组一位代表发言,比一比哪一组说出的形式多。 [多媒体课作展示:地球水体的主要形式] 大气水 0.001% 冰川 水圈海洋水 96.54% 湖泊水 地表水土壤水 江、河水 陆地水沼泽水 生物水 地下水浅层地下水 深层地下水 ②在各种水体中,哪一种占的比重最多?哪些水体形式人类可以直接利用? ③要求学生按各种水体所占的比重画一幅扇形百分比图。 [展示课件:各种水体所占比重图] 可供人类直接利用的淡水主要有江、河水,淡水湖泊水,浅层地下水等,这些淡水资源只占地球总水量的很小一部分,且分布极不均匀,因此我们必须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 [承转]地球上各种形态的水,不断发生相态转换和周而复始地运动,这一过程称水循环。 二、水循环及其地理意义 [多媒体展示课件]:水循环示意图。 [活动]在小组内讨论完成以下问题的研究性学习。 ①水循环按其发生的空间范围,可分为哪几种? ②水循环的主要能量来源是什么? ③海陆间水循环的主要环节有哪些? ④在海陆间水循环的各节中人类可以施加影响吗?试举例。 (学生回答时教师给予必要的指导和提示,并加以总结) [活动]学生自学教材P49页4-6段内容,概括出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教师总结]①水循环不仅将地球上的各种水体组成连续统一的水圈,同时也将大气圈、岩石圈与生物圈联系在一起。 ②水循环是巨大的物质和能量流动,使不同纬度热量收支不平衡得到缓解。 ③由于水循环的存在,水资源才能周而复始地补充更新,成为可再生资源。 ④水循环不断塑造地表形态。 水循环是地球表层最为活跃、影响最为深刻的动力过程之一。

水圈与水循环教案

第三节水圈与水循环教案 一、课标分析 课标中对本节的要求是“学生运用示意图说明水循环的主要过程和主要环节,说明水循环的地理意义。”分析这条课标,要注意把握如下几点:教学重点应引导学生通过绘图方式加深理解认识水在自然界的循环过程与环节。 水循环的地理意义是本条标准要求的重点,对水循环意义的学习应注意形成一些基本知识,如水循环、岩石圈、大气圈和生物圈联系起来;水是自然界最富动力作用的银子之一;水资源在不断更新之中,但并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等。 二、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二章第三节的内容,本节内容首先介绍水圈的构成及其特点,水循环的的过程和意义两个知识点。第一个知识点浅显易懂,是学生学习的基础知识,是为第二个知识点的学习作铺垫;第二个知识点是本节课的重点内容,通过图文和活动设置介绍了水循环发生的领域、水循环的类型、环节和意义。 三、学情分析 在前面的教学中已经了解了组成地球的四大圈层,本章内容的前两节已经介绍了岩石圈、水圈和大气圈,本节课的内容为水圈可自然而然的进入。同时水是人类生存得必要条件之一,学生可以从生活中的现象来进行对本节课的学习,效果会比较好。 四、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陆地水体的组成及主要类型,能够分析掌握陆地各种水体之间相互运动和相互转化的关系,掌握陆地水体的运动更新规律,明确水循环对整个地理环境的作用和意义。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地球上水圈的组成的饼图的分析和水循环示意图的分析与绘制,培养学生从图中提取、认定、加工处理各种信息的能力和绘图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陆地水体对人类生存得重要性,从而使学生明确在人类生产生活中应合理利用水资源,使之能够可持续利用下去,使学生树立节约用水的意识,逐步树立人地协调的观点。 五、教学重点 1、水圈的组成及主要的水体类型; 2、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 3、陆地水体的补给关系; 六、教学难点 1、陆地水体之间相互补给关系。 2、遵循水循环的规律,合理安排人类活动。 七、教法 1、创设情境 设置学生感兴趣的问题

鲁教版水圈与水循环说课稿

《水圈和水循环》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 你们好!我今天要进行说课的课题是鲁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二单元第三节——水圈和水循环第一课时(水循环及其地理意义) 下面,我将从教材、教学目标、教学重点与难点、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六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 本节课是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二章第三节的内容,本节内容首先介绍水圈的构成及其特点,水循环的过程和意义两个知识点。第一个知识点浅显易懂,是学生学习的基础知识,是为第二个知识点的学习作铺垫;第二个知识点是本节课的重点内容。紧紧围绕“水循环示意图”以海陆间循环(又称大循环)为主介绍了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分析了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二、说教学目标: 课标中对本节的要求是“学生运用示意图,说出水循环的主要过程和主要环节,说明水循环的地理意义。”分析这条标准,要注意把握如下几点: 1.教学重点应引导学生通过绘图方式加深理解认识水在自然界的循环过程与环节。 2.水循环的地理意义是本条标准要求的重点,对水循环意义的学习应注意形成一些基本的认识,如水循环将水圈、岩石圈、大气圈和生物圈联系起来;水是自然界最富动力作用的因子之一;水资源处在不断更新知中,但并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等。 根据课标要求,讲本节课细化为以下几个目标: ⑴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陆地水体的组成及主要类型,能够分析掌握陆地各种水体之间相互运动和相互转化的关系,掌握陆地水体的运动更新过程和规律,明确水循环对整个地理环境的作用和意义。 ⑵过程与方法通过学习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判读地理原理示意图的方法,培养学生从图像中提取、认定、加工处理各种信息的能力。 ⑶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陆地水体对于人类生存的重要性,从而使学生明确在人类生产生活中应合理利用水资源使之能够可持续利用下去,使学生树立节约用水的意识,逐步树立人地协调的观点。 (三)说教学重点与难点: (一)说教学重点:水循环的过程和意义 教学重点的确定,能使学生树立事物之间相互联系的观点,从而对我国的“黄河小浪底工程”、“南水北调工程”有更深层次的认识。帮助学生树立正确认识和利用自然规律,实现人类与环境和谐发展的观念。 (二)说教学难点:不同水体相互补给的关系 目前学生对各区域的特征了解不多,同时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比较缺乏,对各种水体之间的补给关系不易理解。 四、说教法 1.创设情景设臵学生感兴趣的问题, 2.讨论法通过组织学生讨论,给学生提供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机会。 3.多媒体演示法利用多媒体播放一些直观的图片、动画和数字资料,把学生轻松得引入本课,通过形象生动直观地展现相关地理事物和现象,提高学生的感性认识,激发兴奋点,帮助他们理解课本内容。 说学法 1、学会用图:让学生仔细观察课文中的图理解水循环的相关性。 2、学会探究:学生思考分析总结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3、学会合作:学生讨论合作收集相关的资料,完成活动。 五、说教学过程 导入:【问题1】:李白的《将进酒》中有佳句“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还……”,它隐藏着一个巨大的错误,你们知道错在什么地方吗?而且黄河之水真的“奔流到海不复还”了吗? 【板书】:水循环及其地理意义 一、水圈的组成 学生自主学习【课件展示图片】:多媒体展示课本上图2—3—2“水圈的构成”,了解水体的构成: 总结:目前全世界的淡水资源仅占其总水量的2.526%,其中70%以上被冻结在南极和北极的冰盖中,加上难以利用的高山冰川和永冻积雪,有87%的淡水资源难以利用。人类真正能够利用的淡水资源是江河湖泊和地下水中的一部分,约占地球总水量的0.26%。

《水循环》导学案

第二章第四节《水循环》导学案 【学习目标】 1.了解水圈里水体的类型; 2.掌握自然界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并能绘制示意图表示水循环的过程; 3.理解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4. 正确认识和利用水循环的自然规律,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重、难点】 掌握自然界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并能绘制示意图表示水循环的过程。 【学习方法】讨论法﹑读图分析法、作图法、分析归纳法 【学习过程】 一、课前预习 预习主题:相互联系的水体(读图分析法) 1.水的存在形式 水圈:由、和液态三种形式的水体构成,是一个但的圈层。 2.水体空间分布:水、水和水。 二、合作探究 探究主题:水循环的过程(讨论法、作图法) 1、概念:地球表面、和固态的水体在、和大气间不断地相互转化和循环的过程就是水循环。 2、要求:请各小组展开讨论,通过箭头标出和文字注明水循环的各环节,试描述水在自然界的循环过程,并派代表展示。

三、案例分析 分析内容:水循环的意义(分析归纳法) 材料: “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河流中段流经的黄土高原地区,大部分为厚层黄土覆盖,加之历史上长期不合理地利用土地资源,使得高原面的植被遭到严重破坏,地面缺少植被保护,水土流失日益加剧。每年都会生产十六亿吨泥沙,其中有十二亿吨流入大海,剩下四亿吨长年留在黄河下游,形成冲积平原;而当地则形成千沟万壑、地形支离破碎的特殊自然景观。 补充:长江向东注入东海,带来大量营养物质,促进海水中的浮游生物生长,吸引了大量鱼类,形成我国面积最大的渔场——舟山渔场。 低纬度地区接受较多的太阳辐射,温度升高,水体吸热蒸发,再通过大气输送,在高纬地区形成降水并放热,所以输送的不仅是水汽,同时也在间接地输送太阳辐射。 归纳概括水循环的意义。 (1)水循环促进,维持全球水的平衡; (2)水循环是自然界最富动力作用的循环运动,不断塑造着。 (3)水循环促进和。 【当堂检测】

《水圈与水循环》教案1(鲁教版必修1)

第三节水圈和水循环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了解水圈的概念 ②了解陆地各种水体存在形式及所占比例。 ③了解水循环的概念、分类、环节及意义。 ④理解洋流成因、分类和地理意义。 ⑤读图分析,说明世界洋流分布规律。 2、过程与方法: ①通过绘制水循环的全过程图,掌握水循环的组成环节。 ②通过填绘世界表层洋流分布规律图,掌握各大洋洋流的名称,并能够分析说明各 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通过理解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②增强水资源忧患意识,树立科学的资源观,养成节约用水的习惯。 [教具准备] 多媒体设备,自制多媒体课件,一幅世界洋流分布图。 [教学重点] 1、水循环的过程和意义 2、洋流分布规律和意义 [教学难点] 洋流的分布规律 [教学过程] (多媒体展示从太空拍摄到的地球照片)同学们,从太空看到的地球表面大部是什么颜色?(蓝色)为什么会是这种颜色呢? 地球表面大约有71%被水所覆盖,地球又有“水球”之称。水是地球生命存在的重要条件,也是地球上分布最广泛的物质之一。水以固、液、气三态形式存在于空气、地表、地下及生物体中,它相互转化,不断循环运动,构成了一个相互联系的圈层——水圈。 本节我们就来共同学习水圈的组成及水的循环、运动。 第三节水圈和水循环[板书课题] 一、水圈的组成。

[活动]把全班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讨论①地球上的水有哪些存在形式? 大气水0.001% 水圈 (淡水占2.53%)海洋水96.54% 陆地水 3.45% ②在各种水体中,哪一种占的比重最多? ③淡水占水体总量的多少?淡水的主体是什么?主要存在于什么地方? [教师小结]:可供人类直接利用的淡水主要有江、河水,淡水湖泊水,浅层地下水等,这些淡水资源只占地球总水量的很小一部分,且分布极不均匀,因此我们必须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 [承转]地球上各种形态的水,不断发生相态转换和周而复始地运动,这一过程称水循环。 二、水循环及其地理意义 [活动]读课本P49页1-3段及图2-3-3,在小组内讨论完成以下问题的研究性学习。 ①水循环按其发生的空间范围,可分为哪几种? ②水循环的主要能量来源是什么? ③海陆间水循环的主要环节有哪些?简单绘制水循环示意图。 ④在海陆间水循环的各节中人类可以施加影响吗?试举例。 (学生回答时教师给予必要的指导和提示,并加以总结) [活动]学生自学教材P49页4-6段内容,概括出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教师总结]①水循环不仅将地球上的各种水体组成连续统一的水圈,同时也将大气圈、岩石圈与生物圈联系在一起。 ②水循环是巨大的物质和能量流动,使不同纬度热量收支不平衡得到缓解。 ③由于水循环的存在,水资源才能周而复始地补充更新,成为可再生资源。 ④水循环不断塑造地表形态。 水循环是地球表层最为活跃、影响最为深刻的动力过程之一。 [学生对下述问题自主感悟后小组讨论,然后回答,教师总结] 既然水是可循环再生的资源,为什么还要节约用水? [继续活动]比较P50页图2-3-4、2-3-5中两条河流径流量的季节度化有何异同,并分析其主要原因。(教师给予必要的提示:A图中的河流主要靠而水补给,河流径流量变化与降

高中地理水圈和水循环选择题

高中地理水圈和水循环选择题 (考试总分:120 分考试时长: 120 分钟) 一、单选题(本题共计 30 小题,共计 120 分) 1、(4分)华北平原地面大面积下沉的主要原因( ) A. 植被遭破坏,水土流失严重 B. 过度抽取地下水 C. 全球气候变暖,海平面上升 D. 污染气体形成酸雨侵蚀地表 2、(4分)调节水资源季节分配不均的措施是( ) A. 节约用水 B. 修建水库 C. 跨流域调水 D. 植树造林 3、(4分)水资源空间分布不均的原因是( ) A. 蒸发量空间分布不均 B. 降水量空间分布不均 C. 径流量空间分布不均 D. 地表水空间分布不均 4、(4分)下列措施能够合理且有效地促进节水的有( ) ①加大宣传,提高公众节水意识②改善农业灌溉技术,提高农业用水的利用率 ③合理制定各行业用水定额④对耗水太多的工业企业一律淘汰 A. ①②③ B. ①③④ C. ①②④ D. ②③④ 5、(4分)目前,我国水资源最短缺的地区主要位于() A. 干旱区 B. 半干旱区 C. 半湿润区 D. 湿润区 6、(4分)2016年3月22日是第二十四届“世界水日”,3月22~28日是第二十九届“中国水周”。我国纪念2016年“世界水日”和“中国水周”活动的宣传主题为“水与就业”。目前人类比较容易利用的淡水资源是() A. 河流水、湖泊水、地下水 B.地下水、河流水、冰川 C. 雨水、河流水、湖泊水 D. 河流水、淡水湖泊水、浅层地下水、 7、(4分)读美国西部局部区域图,完成下单选题。

旧金山夏季多雾,其主要原因是 A.受到沿岸的寒流影响 B.受到沿岸暖流的影响 C.夏季降水多,多雾气 D.山区多,雾气易形成 8、(4分)下图区域是我国重要的铁矿石进口地,读图回答以下两题。 图示大陆西海岸多大雾天气,主要原因是( ) A.受沿岸暖流影响,空气湿度大 B.空气对流强烈,水汽上升冷凝 C.受沿岸寒流影响,下层空气水汽易冷凝 D.位于沙漠地区,空气中尘埃多,水汽易凝结 9、(4分)厄尔尼诺现象发生时,下列现象可信的是() A.秘鲁沿岸更加干旱 B.秘鲁渔场上空海鸟增多 C.印度尼西亚热带雨林易发生火灾 D.澳大利亚东部暴雨成灾 10、(4分)解决缺水问题的“开源”措施是( ) ①修水库②合理开发及抽取地下水③改进灌溉技术④提高水的利用率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①④ 11、(4分)水资源地区分布不平衡,主要原因是( ) A. 海陆分布不均 B. 地形类型不同 C. 降水量分布不均 D. 各地蒸发量不同 12、(4分)有关华北地区的水资源短缺及解决措施叙述正确的是( )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