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河南大学明伦校区校园绿地系统规划探讨_楚纯洁

河南大学明伦校区校园绿地系统规划探讨_楚纯洁

河南大学明伦校区校园绿地系统规划探讨_楚纯洁
河南大学明伦校区校园绿地系统规划探讨_楚纯洁

河南大学明伦校区校园绿地系统规划探讨

楚纯洁1

,钱宏胜1

,马建华

2*

 (1.平顶山学院环境与地理科学系,河南平顶山467000;2.河南大学资源与环境研究所,河南开封475001)

摘要 通过对河南大学明伦校区校园绿地现状的调查分析,提出了校园绿地系统规划建设的原则与总体构思。在对校园绿地做出总体规划的基础上,分功能区进行绿地建设,并选取两个典型绿地斑块进行详细规划,在绿化植被的配置上也作了较为详尽的分析。关键词 绿地现状;绿地系统规划;河南大学明伦校区中图分类号 S688.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17-6611(2008)09-03632-04Green space s ystem planning in Minglun cam pus of Hena n University C HU C hun -jie et al (graph y ,Pingdin gshan Univers it y ,Pingdin gsh an ,Henan 467000)

A bstract In t his paper ,the author made a full investigation ab out t he status of green s pace in Minglun cam pus of H en an University at first ,then ,pro -p osesd t he principle an d overall ideas of green sp ace system plann ing an d construction .On the basis of overall plann ing ,the author analyzed green space con struction for different function al green space districts ,includin g detailed plan ning for two t ypical green p atches and a relative detailed an alysis for the al -location of green vegetation .

Key w ords Status of green space ;Green s pace system plann ing ;Min glu n campus of Henan University

基金项目 河南大学专项基金资助项目(X KZ02001);教育部人文社会

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河南大学黄河文明与可持续发展研究

中心项目(YR CSD -A -02);平顶山学院高层次人才科研启动经费资助(2007)。

作者简介 楚纯洁(1978-),男,河南叶县人,硕士,讲师,从事自然地理、环境规划与管理方面的教学与研究。*通讯作者,博士生导师,教授。

收稿日期 2008-02-21

校园环境建设是高校生态文明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校园环境质量高低最主要的影响因素是绿地,通过绿地可以净化空气,减少粉尘,降低噪音,调节气温,改善小气候,提高环境质量;通过绿地可以创造疏朗、郁闭等各种不同的绿色空间,便于师生交往;通过绿地可以创造丰富的季相色彩,美化校园环境;通过绿地还可以让学生学到植物学知识,扩大知识面等。河南大学明伦校区历史悠久,地处开封市城区,对校园绿地来说,不仅应使其具有较高的绿化功能,而且还应使其具有较高的生态环境功能。因此,对河南大学明伦校区绿地建设进行探讨具有典型意义。在以往的研究中[1],对河南大学校园绿地建设的探讨尚显不足,而且时隔数年,校园绿地系统有了很大的改变。因此,笔者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河南大学明伦校区校园绿地进行实地调查分析与系统规划,以期对其他高校校园绿地建设提供借鉴。1 河南大学校园绿地现状分析

1.1 绿地植被构成 河南大学植物区系成分以华北植物区系为主,兼有其他植物区系植物。目前查明校园植物包括蕨类植物、裸子植物、被子植物共77科、194属、265种,其中常绿灌乔木45种,占总种数的17.3%,落叶灌乔木75种,占总种数的28.9%,以草本为主的科102种,占总种数的39.2%。河南大学校园植物区系的特点之一是单属种科最多,占科种数的37.7%。而1~4个种的科占总科数的80.5%,多于10个种的科有蔷薇科、菊科、豆科、禾本科、百合科5个科,占总科数的6.2%,共计58属83种,占总种数的31.9%。特点之二是植物区系主要为人工栽培为主。除一些杂草外,其他几乎没有自然生长,完全是根据校区绿化的需要而进行人工栽培,人为因素起主要作用。

以草本为主的科有蓼科、藜科、茉莉科、十字花科、景天科、

虎耳草科、酢浆草科、旱金莲科、大戟科、马兜铃科、苋科、仙人掌科、千屈菜科、报春花科、柳叶菜科、车前科、菊科、禾本科、莎

草科、天南星科、鸭跖草科、百合科、石蒜科、罂粟科、芭蕉科、鸢尾科、美人蕉科共28科102种,占总种数的39.2%。

以乔灌木为主的科有苏铁科、银杏科、松科、杉科、南洋杉科、柏科、罗汉松科、杨柳科、榆科、桑科、木兰科、海桐科、杜仲科、悬铃木科、芸香科、苦木科、楝科、黄杨科、漆树科、卫茅科、槭树科、无患子科、胡桃科、腊梅科、梧桐科、柽柳科、石榴科、五加科、杜鹃花科、木樨科、马鞭草科、紫薇科、忍冬科、棕榈科共34科、120种,其中常绿灌乔木45种,占总种数的17.3%,落叶灌乔木75种,占总种数的28.9%,常绿和落叶灌乔木相比,落叶灌乔木种数占优势。

从校园绿地植物的适应性来考虑,校园植物资源适宜程度分为4类,即最适应、一般适应、不太适应、不适应。据最新统计,校园植物最适应者占60%,一般适应者占24.74%,而不太适应或不适应者占15.26%。

实地测量,校园总面积为5.05×105m 2,绿地面积为1.22×105m 2,绿地覆盖率为24.1%,人均公共绿地面积8.11m 2,较国外先进城市的绿地指标平均值[2](绿地覆盖率33.33%,人均公共绿地面积为36.35m 2/人)存在着较大差距。1.2 绿地分布不均匀 河南大学校园绿地主要集中于大礼堂广场周围,呈大面积成片连续分布;学生活动区、教职工生活区绿地相对较少,多呈小型斑块状不连续分布。由于河南大学校园土壤存在着严重的盐碱化问题[3],受盐碱的侵害,部分草坪出现斑秃现象,许多植物表现出生长不良、树梢干枯,甚至存在前期暂活、后期死亡的现象,致使校园新栽或移植树木成活率低。由于校园土壤的重金属污染[4],污染物在植物体内进行迁移转化,也影响到校园植被生态功能的健康。从管理上来看,大礼堂作为河南大学的标志,其广场周围绿地定期进行抚育管理等,绿地植被生长良好;而校内部分绿地由于长期疏于管理致使绿地植被生长不良,绿化、美化效果及其生态服务功能都不能得以充分发挥。此外一些重要的空间节点缺乏景观设计,绿地的景观效应也不明显,因此在河南大学绿地规划中景观重组应作为绿地规划设计的一个重点。

安徽农业科学,J ou rn al of An hui Agri .Sci .2008,36(9):3632-3635 责任编辑 罗芸 责任校对 罗芸

1.3 绿地建设缺乏整体景观构 校园景观应注重景观设计的视觉效果,在景观设计中巧妙利用大学校园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使绿地配置及布局与自然和人文环境达到高度的协调与统一。河南大学历史悠久,校园绿地缺乏统一的整体规划,往往是在原有绿地基础上的局部改造或修修补补,使校园绿地的景观适宜性和景观系统性较差,且校园绿地大多不注意与周围建筑物相结合,从而无法将历史文化与校园精神在绿地中体现,使绿地建设缺乏文化内涵,无法形成一系列个性鲜明的环境文化。而且绿地环境建设忽略小品、设施的配套,绿地可达性不够,场所感较弱,不能有效发挥其驻留、交流的功能。另外,河南大学明伦校区东侧以古老的城墙为围墙,北与著名的开封铁塔一墙之隔。从河南大学校园

绿地的现状来看,并未将校园绿地建设与周边悠久的历史文化相融合。

2 校园绿地规划的指导思想及原则

2.1 指导思想 遵循景观生态学原理和园林美学的设计思路,依托河南大学以及开封古城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塑造一个生态效益良好、自然和人文环境优雅、校园文化突出、处处充满生机和活力的开放型、现代型的绿色校园。

2.2 规划原则 ①注重校园绿地的生态效益。将景观生态学思想纳入其中,做到校园绿地系统点、线、面的有机结合,使之形成完善的校园绿地系统。②统筹规划,合理布局。调整和完善各功能分区,既要有体现河南大学自身特色的中心绿地区,又有为广大师生提供良好工作、学习和生活环境的教学绿地区、生活和娱乐绿地区等。各绿地功能分区之间既相互独立,又密切联系。各功能绿地区之间以及绿地功能区内部以廊道作为沟通桥梁。③以绿为主,强调绿色造景。在绿化布局和植物配置上注重造型和色彩搭配,利用不同类型的乔灌木与地被植物相结合,草坪与花卉相结合,形成移步易景、景随季变、四季有绿、三季有花的花园式景观。④美学原则。美学是中国古典园林的一个突出特色,将其运用于校园绿地建设中,更能体现河南大学的人文特色,是对学校深厚的人文、文化内涵的挖潜。⑤因地制宜,适地适树[5]。应充分考虑校园土壤的不同理化性状和各绿化分区的功能要求,以及植物的生物学特性,做到因地制宜地配置绿地类型和植物种类。

3 校园绿地系统的规划方案

根据河南大学总体规划,随着绝大多数院系部门迁往新校区,明伦校区以形成以研究生院、艺术学院和体育学院为主的研究型大学中心区。这样以来,明伦校区的绿地空间将会得到极大的拓展。基于此,笔者对校园绿地及建筑布局进行了较大的调整,并且充分利用校园周围得天独厚的人文和自然景观,以期建立一个布局合理、功能完善的校园绿地系统,其总体规划如图1。

3.1 校园绿地系统规划结构 根据学校各功能分区的分布特点,运用系统学思想和景观生态学原理,提出校园绿地系统的结构模式(图2),主要划分为中心绿地区、教学绿地区、生活娱乐绿地区和体育运动区等四个功能分区。由图2可知,中心绿地区面积最大,是校园绿地系统的核心,其规划建

设要与位于该区域的河南大学近代建筑群(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开封古城墙融合,体现其深厚的文化底蕴。教学绿地区主要涵盖了包括研究生院、教学楼、图书馆、艺术学院及研究中心(所)在内的各类设施,生活娱乐绿地区的规划建设要能体现大学生活力四射的精神面貌,以体育学院为主的专业体育运动区位于校园西北部,而普通体育运动区则内嵌于中心绿地区东侧。各功能分区之间通过道路绿化、绿篱及带状(楔状)绿地、水系等达到生态、资源的共享与平衡。此结构模式充分考虑了高校的功能特点,可以使学生、教工及外来人员都能便捷地接近中心绿地区,使整个校园都处于人文与自然和谐的、生态优雅的绿色园林的辐射范围内。这种内外交叉又相互渗透的分布格局就构成了多层次、多功能的校园绿地系统。

图1 河南大学明伦校区校园绿地系统总体规划Fig.1 Green spa ce s ystem genera l plan for Ming lun ca mpus o f Hena n Uni versity

图2 河南大学校绿地系统结构示意图

Fig.2 T he sketch ma p o f green s pace s ystem o f Hena n Uni versity

3.2 校园绿地规划建设的总体思路

3.2.1 统筹规划,分期实施。在河南大学总体规划的指导下,对校园绿地系统进行统一规划设计,并结合校园绿地系统现状,进行有步骤、分阶段的近期、远期的改造与建设。3.2.2 调整建筑布局,增加绿地面积。从河南大学的远期发展考虑,建议将化学楼、文学院、化工厂、校园东侧紧邻古城墙的简易排房等建筑拆除,以拓展绿地发展空间。为了充分利用北部铁塔公园丰厚的自然、人文景观,使之与校园绿地系统协调,建议将校园北侧围墙改建为通透性围栏;将钓鱼河整治改造,与铁塔湖连通以形成统一的水系;将学生宿舍楼重新装修改建,设置四面坡形屋顶,并且在建筑色彩的处理上也与古城的整体格调相协调。

3.2.3 注重植物造型、季相、色彩的搭配。可以利用多种植物的主干、分枝和树冠的天然造型来搭配植物,也可以采用修剪整形技术,将树冠整修成别具特色的若干形态。有些树木具有明显而美观的花,将不同花色、同一花期的多种树木配置在一起,可形成花团锦簇的美景,从而提升校园绿地的景观视觉效果。表1列出了适于河南大学配置的不同花色、花期树种。

3633

36卷9期 楚纯洁等 河南大学明伦校区校园绿地系统规划探讨

表1 河南大学不同树种花色、花期配置表[6]

T able 1The co nfi gura tio n o f co lo rs a nd florescence o f different tree species i n He nan University

花期

Fl orescence 白色或近于白色

Wh ite or app roximately white 红色或近于红色

R ed or app roxi matel y red 黄色

Yell ow

紫色或近于紫色

Purpl e or ap proximately pu rple 春(3~4月)梨树、丁香、碧桃、白玉兰碧桃、樱花

迎春、蜡梅、连翘、黄刺玫丁香、紫荆夏(5~7月)木香、紫薇(银薇)、木槿合欢、石榴、紫薇、凌霄 -紫藤、紫薇、木槿秋(8-9月)

紫薇(银薇)

紫薇(红色种)

-木槿、紫薇(紫色种)

3.2.4 提高景观多样性。提高景观多样性,是维持校园绿地系统高效、协调的一个重要措施。在水平布局上,主要从完善绿地斑块的空间配置以及斑块与廊道之间的连通渠道

来实现,达到移步易景、提高景观视觉美感的效果。在植被的选择上,除应考虑种植本地土生土长的树种和花草以外,还要广泛引种外来适宜性物种,以增加绿地斑块内的物种类型。在垂直景观上,主要通过乔、灌、草多层次的垂直绿化,充分利用有限的校园空间,来提高垂直景观效果。例如可以在部分教学楼四周及天井院内配置一些蔓延攀援植物,从而使爬满墙面的绿叶与红色砖墙相衬产生质感,并使色彩的对比产生强烈的装饰作用。适于河南大学配置的攀援植物种类有:紫藤、凌霄、爬山虎(地锦)、蔓性月季(如火焰)、葡萄、金银花、木香、五叶地锦等。

3.2.5 针对性的绿化与盐碱土改良相结合。针对河南大学明伦校区土壤的盐碱化和重金属污染问题,在校园绿化过程中,采取有针对性的生物措施具有两方面的作用。一是改良盐碱土。庞大的树冠遮盖、草坪覆地,可大大降低土壤水分的蒸发,抑制盐分表聚,维持土壤水盐的动态平衡。在绿化植物的配置上,应注意选择既适于校园绿化又有一定耐盐范围的植物。笔者遴选出了11种作为河南大学生物治盐的优选植物,分别是:侧柏、刺槐、枸杞、柽柳、木槿、石榴、白蜡树、臭椿、苦楝、构树、狗牙根等。另外,目前广泛栽培的草坪,如紫羊茅、多年生黑麦草、美国兰草、马尼拉草等均有较强的耐盐碱性,可在校园局部进行适应性种植试验。二是对于土壤重金属污染的生物修复。目前世界上已发现能够超量积累各种重金属的植物有400多种。沈振国[7]将超量积累植物划分为4类,根据校园土壤重金属污染情况,笔者选用Pb 超量积累植物应用于河南大学校园土壤重金属污染的治理。其中T .r otundifolium 可积累的Pb 的最高含量(干重)为8200mg /kg ,T .c aer ulesc ens 可积累的Pb 含量达到218~16555mg /kg 。有关重金属污染生态防治的绿化树种的选择和配置,主要包括刺槐、水杉、紫薇、桑树、大叶黄杨、柏树、榆树、石榴等河南大学适宜性树种。

3.2.6 通过植物的特殊配置,创造一个舒适、幽静、雅致的校园环境。河南大学所处的开封市每年2~4月份风沙盛行,为沙尘暴多发季节。因此,建议在校园外围的树种配置上以防风树种为主。适于配置的防风树种有:合欢、女贞、水杉、银杏、榆树等。道路绿化,主要从植物造型、消除车辆及行人污染(包括噪声、烟尘、有毒气体等)等方面来考虑,其中抗污染力强的适应性行道树种有:侧柏、龙柏、水杉、银杏、榆树、鹅掌楸等。在适于师生休息、学习的绿化区域,可孤植或

丛植一些既有特殊造型又有遮荫效果的植物,主要有:杜仲、

樱花、合欢、国槐等。通过在不同区域、多种配置效果的综合运用,为师生创造一个舒适、幽静、雅致的校园环境。

3.2.7 竖标育人。高等教育作为培养人才的重要环节,不应局限于专业知识的传授,更重要的是对人的品格、素质的提升,因此,应充分利用校园绿地这一生态植物园。建议对树木和花草做上标牌,注明有关植物的名称、原产地、特性、生态作用和其他用途以及爱护花草树木的劝诫语等,年代古老的古树名木还要标明其树龄,使广大师生在潜意识中能学到许多有关生命与生态环境的知识,从而培养其良好的品德和广泛兴趣,并做到爱校、护校,自觉地提高珍惜生命、保护环境的意识。3.3 不同功能分区的绿地建设

3.3.1 中心绿地区。中心绿地区集中反映和代表学校的整体绿化风貌,具有统率全校绿化的核心作用,并可以直接作为学校外观形象和一定内涵的标志[8]。因此,此区是校园绿地系统规划建设的主体,其范围包括了河南大学近代历史建筑群和开封古城墙,在绿地规划中应重点塑造校园的文化内涵。在空间布局上,近代历史建筑群一带主要采取规则式绿地布局,重点在大礼堂广场两侧建设大面积草坪,形成开阔式空间,其中间植一些名贵适应树种,以烘托出严肃、古朴的文化底蕴。开封古城墙一带,结合钓鱼河整治,采取自然式的绿化布局(图3)。在城墙内侧,依照陡坡走势,以地被植物覆地,丛植或孤植低矮的花灌木,再间植或孤植一些落叶乔木,从而形成由低到高、层次分明的立体化景观格局。在钓鱼河两侧,丛植以垂柳和柽柳为主的落叶灌木,并设置不同类型的文化小品和长椅、石凳等,让人在轻松恬静、温文清爽的享受中感受河南大学的悠久历史。

图3 校内古城墙—带绿地细规划图

Fig .3 The deta iled g ree n spa ce pla n a ro un d ancie nt city walls in

Hena n Uni versity

3.3.2 教学绿地区。教学区因建筑密度大,主要采取见缝插针、点、线结合的绿化手法,植物的配置以遮荫、隔音植物

及带状草坪为主。在图书馆南侧广场对称建设两个供学生

3634 安徽农业科学 2008年

晨读和课间休息、交流思想的小游园(图4),园中的植物配置主要采取低矮的落叶与常绿花灌木相结合,以时令花草做烘托,间植高大的遮荫乔木。西侧园中布置一花架,周围以金银花攀援其上。东侧游园可通过堆坡,使中间比四周地面高出2m 左右,并在园中心位置建一意象小品,主体为四根立柱呈四方锥形斜插向上,与相邻的开封铁塔形成藕合;立柱之间做成阶洼状连接拉杆,象征着莘莘学子在知识的阶梯上奋力向上攀登。同时在东侧游园的四角建四个亭子,供学生学习和休憩,并从整体景观效果上达到古典与现代的交融,且在整个游园中得以体现和升华

图4 图书馆南侧绿地详细规划图

Fi g .4 The deta iled green spa ce pla n to the so uth o f libra ry i n Hena n

Univ ers ity

3.3.3 生活娱乐绿地区。该区主要有学生宿舍、食堂、商店等建筑设施,建筑密度相对较大,因此绿地主要以小型斑块

为主。在宿舍楼前及道路两侧配置小块草坪和丛植高大的乔灌木,以利于夏季庇荫和防晒,减少热量辐射。在教工活动中心与学生公寓之间的大面积空地上建立一个月季专类园,在植物配置上以月季为主,同时间植一些低矮的花灌木和小乔木,园中通过对植物色彩的不同组合,以达到艳而不俗、多姿多彩的意境。在食堂周围的广场、空地,建立一个集草坪、阔叶植物、雕塑小品为一体的自然式小游园,以方便学生业余休息娱乐。

3.3.4 体育运动绿地区。该区绿地以斑块为主。由于运动场所的特殊性,在足球场、各类运动场馆周围及间隙处配置以耐践踏的小块草坪,在运动区外围可丛植一些高大挺拔、枝叶繁茂且隔音效果显著的乔木。尤其对位于中心绿地区的普通运动场,在植被的选择与配置上更应体现其与中心绿地区的协调与过渡。参考文献

[1]马建华,张桂宾,王艾萍.河南大学校园土壤与绿地建设初探[J ].河

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5,25(2):77-82.[2]沈清基.城市生态与城市环境[M ].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1998:164-165.[3]马建华.河南大学明伦校区盐碱土的特性及其改良[J ].河南大学学

报:自然科学版,2007,37(3):271-275.[4]张小磊.河南大学校园土壤中主要重金属状况及其评价[J ].洛阳师范

学院学报,2006,25(5):145-148.[5]张万荣,方红,冯维维.高等学校校园绿化探讨[J ].浙江林学院学报,

2003,20(2):177-181.[6]北京市园林局.城市园林绿化手册[M ].北京:北京出版社,1987:600.[7]沈振国,刘友良.超量积累重金属植物研究进展[J ].植物生理学通讯,

1998,34(2):133-139.[8]陈生香,王奇志.大学中心绿地规划探讨[J ].热带农业科学,2002,5

(22):61-63.

(上接第3565页)

氮比例增加到一定比例时,增加基肥施氮比例能提高水稻粒重。当基肥施氮比例为65%、施氮水平较低时,增加点播密度能显著提高水稻粒重;当施氮水平较高时,增加点播密度将显著降低水稻粒重。当基肥施氮比例为65%、点播密度较低时,提高施氮水平能显著增加水稻粒重,但这种作用随施氮水平继续提高而变得不明显;当点播密度较高时,提高施氮水平将降低水稻粒重,且随施氮水平的提高变得更加明显。在施氮水平为150kg /h m 2、基肥施氮比例较低时,增加点播密度能显著提高水稻粒重。而当基肥施氮比例较高时,增加点播密度将显著降低水稻粒重。在同样施氮水平和点播密度较低时,增加基肥施氮比例能提高水稻粒重,而当点播密度较高时,增加基肥施氮比例将显著降低水稻粒重。3 结论与讨论3.1 施肥量对水稻粒重的影响 结果表明,该试验条件下施氮量对产量的影响最大,与产量呈正相关关系;其次是施氮量通过基肥施氮比例对产量的影响。当施氮量较低时,氮肥应先满足中后期群体之所需,即先保证穗肥,穗肥可以提高分蘖成穗率、穗粒数、结实率和增加粒重,基肥施用不应超过50%。当施氮量较高时氮肥应以基肥深施为主(基肥施氮比例不应超过72.5%),其余视苗情作穗肥施用为最佳。基肥深施后肥效期长、肥效稳、后劲足,分蘖发生平稳、易于巩

固形成大蘖、大穗,提高成穗率,酌情补施穗肥有利于提高结实率并增加粒重。

3.2 密度对水稻粒重的影响 试验结果表明,点播密度对水稻粒重没有直接影响,但通过与基肥施氮比例、施氮量互作对降低水稻粒重影响最大;增加施氮量将显著降低水稻粒重,但对增加成熟期穗实粒数及有效穗数有重要作用;提高基肥施氮比例能显著提高水稻粒重,但基肥施氮比例与成熟期穗实粒数及有效穗数呈既统一又排斥的关系。因此对于一定的水稻品种合理施用适量的肥料是提高水稻粒重和粒数达到提高产量的物质基础,控制适当的点播密度是提高水稻粒重并增加有效穗数和穗实粒数进而增加产量的保证。参考文献

[1]鲍根良,奚永安.粳稻垩白与产量性状、品质性状及其它性状的相关分

析[J ].浙江农业科学,1997(1):2-5.[2]王余龙,山本由德,赵友礼,等.栽培条件对水稻粒重的影响及原因分

析[J ].作物学报,1998,24(3):280-290.[3]蒋彭炎.不同群体条件下与籽粒灌浆的关系研究[J ].浙江农业科学,

1987(1):1-5.[4]叶永印,张时龙,杨远平,等,水稻不同施氮方式对产量的影响[J ].贵

州农业科学,2000,28(5):33-36.[5]杨建昌,朱庆森,曹显祖,等.水稻群体冠层结构与光合特性对产量形

成作用的研究[J ].中国农业科学,1992,25(4):7-14.[6]凌启鸿,杨建昌.水稻群体“粒叶比”与高产栽培途径的研究[J ].中国

农业科学,1986(3):1-8.[7]易杰忠,尹建义,刘芹,等.氮肥运筹对不同覆盖物水稻旱管栽培产量

形成的影响[J ].贵州农业科学,2000,28(5):14-17.

3635

36卷9期 楚纯洁等 河南大学明伦校区校园绿地系统规划探讨

城市绿地系统总体规划(任务书)

华南农业大学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课程设计指导书园林(风景园林)专业用 华南农业大学校园绿地系统总体规划 林学院风景园林与城市规划系 2013.09

华南农业大学校园绿地系统总体规划 一、规划目的 1、了解现代大学校园绿地系统总体规划的基本理念和规划; 2、学习绿地系统规划中的绿地现状调查与分析; 3、了解绿地系统总体布局的规划目标、依据与原则的制定; 4、学习绿地系统的总体布局思路方法; 5、了解绿地系统规划的一般程序及相关的法律、法规; 6、了解绿地建设规划; 7、锻炼绿地系统总体规划文本的写作和规划图纸的制作。 二、基础资料 1、大学校园现状资料,包括:1)自然地理与大学校园发展概况;2)大学校园绿地现状 2、大学校园控制性详细规划 三、规划步骤 (一)前期研究及现状分析 1、查阅大学校园现状和相关资料,了解大学校园自然地理。包括地理位置与人口分布、土地资源及利用条件、气象与气候特征、水文与水资源特征、生物与矿产资源。 ↓ 2、查阅大学校园现状和相关资料,了解大学校园社会经济发展状况。包括社会经济发展规划、大学校园历史沿革、大学校园风貌特色、大学校园园林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等。 ↓ 3、根据大学校园环境和大学校园绿地现状资料和数据,对大学校园绿地现状进行综合分析。包括现状概况和存在问题。 阶段性成果:大学校园绿地现状分析、大学校园区位图、大学校园绿地现状图。 (二)大学校园绿地系统总体布局 1、根据大学校园发展目标和规划目标,制定大学校园绿地系统规划目标、规划范围和期限、规划依据与规划原则 ↓ 2、适应大学校园空间结构发展,根据大学校园生态环境提出大学校园绿地系统的空间布局结构。包括布局原则、布局模式和绿地框架。 ↓ 3、绿地分类规划:G1、G2、G3、G 4、G5的规划要点 阶段性成果:大学校园绿地系统规划总图和说明书、分类规划说明书。

《城市园林绿地规划》(教案设计)

城市园林绿地规划教案 教学单位:美术学院 任课教师:

该课程属于专业必修课,总课时36学时, 2学分。 绪言 城市园林绿地系统规划(urban green space system planning),就是对各种城市绿地进行定性、定位、定量的统筹安排,形成具有合理结构的绿色空间系统,以实现绿地所具有的生态保护、游憩休闲和社会文化等功能的活动。(在城市用地围,根据各种不同功能用途的园林绿地,合理地来布置,使园林绿地能够改善城市小气候条件,改善人民的生产、生活环境条件、并创造出清洁、卫生、美丽的城市。) 园林绿地还具有容丰富的设施、高度的思想性及艺术性,并与城市各组成部分,组成完美的有机整体。在另一方面城市园林绿地系统规划又是指导城市园林绿地详细规划和建设管理的依据。 城市园林绿地系统规划的任务: 1、确定城市园林绿地系统规划的原则; 2、选择和合理布局城市各项园林绿地,确定其位置、性质、围、面积; 3、根据国民经济计划、生产和生活水平及城市发展规模,研究城市园林绿地建设的发展速度与水平,拟定城市绿地的各项指标; 4、提出城市园林绿地系统的调整、充实,改造、提高的意见,提出园林绿地分期建设及重要修建项目的实施计划,以及划出需要控制和保留的绿地; 5、编制城市园林绿地系统的图纸和文件; 6、对于重点的大型的公园绿地,还需提出示意图和规划方案,根据实际情况,应提出重点园林绿地的设计任务书,容包括绿地的性质,位置、周围环境、服务对象、估计游人量布局形式、艺术风格、主要设施的项目与规模、完成建设年限、建设的投资估算等。作为园林绿地详细规划的依据。 城市园林绿地系统规划工作主要由城市规划部门和园林部门以及其他有关部门的工程技术人员共同协作完成。 第一章城市园林绿地的分类及其用地选择 一、教学目的: 1、掌握城市园林绿地的分类;

河南大学明伦校区校园绿地系统规划探讨_楚纯洁

河南大学明伦校区校园绿地系统规划探讨 楚纯洁1 ,钱宏胜1 ,马建华 2*  (1.平顶山学院环境与地理科学系,河南平顶山467000;2.河南大学资源与环境研究所,河南开封475001) 摘要 通过对河南大学明伦校区校园绿地现状的调查分析,提出了校园绿地系统规划建设的原则与总体构思。在对校园绿地做出总体规划的基础上,分功能区进行绿地建设,并选取两个典型绿地斑块进行详细规划,在绿化植被的配置上也作了较为详尽的分析。关键词 绿地现状;绿地系统规划;河南大学明伦校区中图分类号 S688.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17-6611(2008)09-03632-04Green space s ystem planning in Minglun cam pus of Hena n University C HU C hun -jie et al (graph y ,Pingdin gshan Univers it y ,Pingdin gsh an ,Henan 467000) A bstract In t his paper ,the author made a full investigation ab out t he status of green s pace in Minglun cam pus of H en an University at first ,then ,pro -p osesd t he principle an d overall ideas of green sp ace system plann ing an d construction .On the basis of overall plann ing ,the author analyzed green space con struction for different function al green space districts ,includin g detailed plan ning for two t ypical green p atches and a relative detailed an alysis for the al -location of green vegetation . Key w ords Status of green space ;Green s pace system plann ing ;Min glu n campus of Henan University 基金项目 河南大学专项基金资助项目(X KZ02001);教育部人文社会 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河南大学黄河文明与可持续发展研究 中心项目(YR CSD -A -02);平顶山学院高层次人才科研启动经费资助(2007)。 作者简介 楚纯洁(1978-),男,河南叶县人,硕士,讲师,从事自然地理、环境规划与管理方面的教学与研究。*通讯作者,博士生导师,教授。 收稿日期 2008-02-21 校园环境建设是高校生态文明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校园环境质量高低最主要的影响因素是绿地,通过绿地可以净化空气,减少粉尘,降低噪音,调节气温,改善小气候,提高环境质量;通过绿地可以创造疏朗、郁闭等各种不同的绿色空间,便于师生交往;通过绿地可以创造丰富的季相色彩,美化校园环境;通过绿地还可以让学生学到植物学知识,扩大知识面等。河南大学明伦校区历史悠久,地处开封市城区,对校园绿地来说,不仅应使其具有较高的绿化功能,而且还应使其具有较高的生态环境功能。因此,对河南大学明伦校区绿地建设进行探讨具有典型意义。在以往的研究中[1],对河南大学校园绿地建设的探讨尚显不足,而且时隔数年,校园绿地系统有了很大的改变。因此,笔者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河南大学明伦校区校园绿地进行实地调查分析与系统规划,以期对其他高校校园绿地建设提供借鉴。1 河南大学校园绿地现状分析 1.1 绿地植被构成 河南大学植物区系成分以华北植物区系为主,兼有其他植物区系植物。目前查明校园植物包括蕨类植物、裸子植物、被子植物共77科、194属、265种,其中常绿灌乔木45种,占总种数的17.3%,落叶灌乔木75种,占总种数的28.9%,以草本为主的科102种,占总种数的39.2%。河南大学校园植物区系的特点之一是单属种科最多,占科种数的37.7%。而1~4个种的科占总科数的80.5%,多于10个种的科有蔷薇科、菊科、豆科、禾本科、百合科5个科,占总科数的6.2%,共计58属83种,占总种数的31.9%。特点之二是植物区系主要为人工栽培为主。除一些杂草外,其他几乎没有自然生长,完全是根据校区绿化的需要而进行人工栽培,人为因素起主要作用。 以草本为主的科有蓼科、藜科、茉莉科、十字花科、景天科、 虎耳草科、酢浆草科、旱金莲科、大戟科、马兜铃科、苋科、仙人掌科、千屈菜科、报春花科、柳叶菜科、车前科、菊科、禾本科、莎 草科、天南星科、鸭跖草科、百合科、石蒜科、罂粟科、芭蕉科、鸢尾科、美人蕉科共28科102种,占总种数的39.2%。 以乔灌木为主的科有苏铁科、银杏科、松科、杉科、南洋杉科、柏科、罗汉松科、杨柳科、榆科、桑科、木兰科、海桐科、杜仲科、悬铃木科、芸香科、苦木科、楝科、黄杨科、漆树科、卫茅科、槭树科、无患子科、胡桃科、腊梅科、梧桐科、柽柳科、石榴科、五加科、杜鹃花科、木樨科、马鞭草科、紫薇科、忍冬科、棕榈科共34科、120种,其中常绿灌乔木45种,占总种数的17.3%,落叶灌乔木75种,占总种数的28.9%,常绿和落叶灌乔木相比,落叶灌乔木种数占优势。 从校园绿地植物的适应性来考虑,校园植物资源适宜程度分为4类,即最适应、一般适应、不太适应、不适应。据最新统计,校园植物最适应者占60%,一般适应者占24.74%,而不太适应或不适应者占15.26%。 实地测量,校园总面积为5.05×105m 2,绿地面积为1.22×105m 2,绿地覆盖率为24.1%,人均公共绿地面积8.11m 2,较国外先进城市的绿地指标平均值[2](绿地覆盖率33.33%,人均公共绿地面积为36.35m 2/人)存在着较大差距。1.2 绿地分布不均匀 河南大学校园绿地主要集中于大礼堂广场周围,呈大面积成片连续分布;学生活动区、教职工生活区绿地相对较少,多呈小型斑块状不连续分布。由于河南大学校园土壤存在着严重的盐碱化问题[3],受盐碱的侵害,部分草坪出现斑秃现象,许多植物表现出生长不良、树梢干枯,甚至存在前期暂活、后期死亡的现象,致使校园新栽或移植树木成活率低。由于校园土壤的重金属污染[4],污染物在植物体内进行迁移转化,也影响到校园植被生态功能的健康。从管理上来看,大礼堂作为河南大学的标志,其广场周围绿地定期进行抚育管理等,绿地植被生长良好;而校内部分绿地由于长期疏于管理致使绿地植被生长不良,绿化、美化效果及其生态服务功能都不能得以充分发挥。此外一些重要的空间节点缺乏景观设计,绿地的景观效应也不明显,因此在河南大学绿地规划中景观重组应作为绿地规划设计的一个重点。 安徽农业科学,J ou rn al of An hui Agri .Sci .2008,36(9):3632-3635 责任编辑 罗芸 责任校对 罗芸

浅谈高校景观绿地规划设计

浅谈高校景观绿地规划设计 发表时间:2019-08-15T11:27:01.397Z 来源:《城镇建设》2019年10期作者:方萌青[导读] 结合在合肥某些高校的设计经验,探讨校园出入口、教学区、生活区、体育活动等不同区域的绿地规划设计。中铁合肥建筑市政工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230000 摘要:随着近年来我国高等院校校园建设的发展,高校景观绿地规划设计水平有了较快提升。此类绿地主要为校园内师生、科研人员等提供学习、科研、办公、活动和日常生活的良好环境。对这类绿地的规划原则、布局形式和设计手法等进行分析,结合在合肥某些高校的设计经验,探讨校园出入口、教学区、生活区、体育活动等不同区域的绿地规划设计。 关键词:高校、校园景观、绿地规划 一.高校绿地规划原则 从以下原则性角度考虑高校景观绿地的规划设计。 1. 与整体规划同步进行:将校园绿地规划纳入基本建设总体规划,以保证校园绿地形式与其他不同功能用地之间比例恰当、性质匹配适宜,避免因校园生态环境建设脱离或滞后而影响教学生活。 2. 体现地方特色,时代精神:高校校园通常作为当地科研、文化中心和城市综合实力的展示空间,绿地规划需充分调查、理解当地历史和办学特色,了解校内绿化现状。在满足生态功能的基础上,与时俱进,创造富有时代气息、展示本地、本校文化特色的绿地景观。 3. 执行国家与地方标准:高校校园作为当地文化景观空间,需保证良好的设计品质与格调,更不能与国家和当地建设标准产生明显差异,宜与城市整体景观风貌和谐搭配,不宜设计割裂风格。 4. 因地制宜,合理布局:充分考虑校园所在地区的土壤、气候、地形、植被等环境因素,结合学校自身特色,因地制宜,合理利用地形、水系、植物、石材等资源,使校园景观与周围自然绿地、城市风貌顺利融合,形成安全、稳定、和谐、生态的校园环境。 5. 动静结合,功能全面:校园场地使用功能相对复杂,在绿地系统规划时,充分利用绿地隔离、引导、围合等方式,整体全面的考虑校园教学、生活、活动等多种功能需求,营造动静分离、互不干扰、又合理顺畅衔接的有机景观空间。 6. 远近结合,便于实施:校园建设通常会经历一段可持续发展的过程,需从实际出发,以生态造景为基本原则,贯彻“经济、适用、美观”的方针,避免盲目追求过高档次,长计划、短安排,远近结合、统筹兼顾,分步实施,适当养护,使校园环境持续发展,稳步提高。 二.校园绿地布局形式与手法 1.布局形式 校园绿地是综合绿化空间,通常规则式、自然式和混合式这三种基本园林形式都会使用,以混合式较常见。校门、建筑入口、道路等多以列植、对植、树阵等规则式种植形式绿化,增强仪式感和严谨感;大面积活动空间或休闲草坪处可种植优美的孤景树或校园绿化主题景观,提升绿化档次;生活区绿化以混合式更为常见,常三、五、七株乔木或大灌木,配以小灌木、树球、色块、地被,形成层次丰富的功能性绿化组团。 2.布局手法:较大规模的校园绿地,常采用点、线、面相结合的布局手法, 将整个空间环境连成一个统一的绿色自然空间体系,以充分发挥其净化空气、改善气候、美化环境的综合作用。 同时,高校校园作为教学、体育运动、休闲活动一体化的综合场所,绿地规划可适当的将相近的功能区有机结合,统一考虑。如:将体育馆周边配套绿地与附近休闲水景等绿地结合,设计为运动主题概念绿地,可更充分有效的利用有限场地,提升校园空间品质,更大范围的服务师生。 三.高校局部环境绿地设计 1.合肥市自然条件概况 合肥市地貌多为丘陵,红壤和黄壤居多。属亚热带季风气候,雨量较充沛,少下霜,气温和日照时间适合,适宜植被生长。 2.以合肥为例浅述高校局部环境绿地设计 (1)出入口绿地:结合校门、景墙、灯柱、广场等,加强入口的庄严、正式的仪式感,并和城市道路风貌尽量和谐统一,同时绿化不可影响到规划中的场地集散性。有条件的停车场地可设计植草砖生态停车位,种植法国梧桐等高大乔木遮阴,提高绿化覆盖率。 (2)教学区绿地:本区作为教学活动的最主要区域,环境应尽量安静、卫生、空气清新,满足师生课间休息活动的需求,并呼吸到新鲜空气,消除学习疲劳。整体以绿化为主,创造安静、清新、明快的教学环境。绿地布局可结合教学建筑布置,多采用规则式,或混合式布局。靠近城市主干道等喧闹的位置,可结合围墙进行绿化围合或设隔离绿带,防尘防噪,保证教学效果;在教学建筑周边,可种植高大乔木,常绿与落叶相结合,北侧种植耐阴的常绿乔木为主,以抵寒风,南侧以优美的落叶观赏乔木为主,且不可离建筑过近,与建筑保持6米以上距离,以免影响教室自然采光通风;楼前较大面积的庭院绿地空间,可设置草坪、观赏绿化组团,或结合校园文化和专业特色,设计树阵、花坛座椅等综合绿地景观,增加师生活动休憩空间。同时,还可以适量的增加香花、彩叶树种等,以增加绿化亮点,为师生提供优美、醒目的课间休憩场所,提高学习效率。 (3)行政办公区绿地:作为高校对外交流服务的窗口,办公区景观直接关系到高校社会形象。其绿地景观布局风格通常与建筑结合紧密,通常多用规则式布局展示校园整洁、严谨、理性的作风。绿化类型也相应的以草坪、树列、色块、模纹花坛等规则式绿化为主,配合地锦等垂直绿化,营造宜人办公环境。 (4)体育活动区绿地:此类场所相对嘈杂,应与居住生活区、教学区、办公区等喜静区域用林带、绿篱组团等进行隔离。运动场周边可布置冠大乔木形成林荫场所供休憩和林下运动空间;考虑到运动时呼吸、出汗情况等人体特性,需严格避开柳树、法梧等落毛絮植物,可适当种植香樟、桂花等芳香植物,营造人性化活动场所;同时,体育场所即使在寒暑假,使用频率也高于其他场所,可种植部分春夏或夏秋季观赏花木,如红花木槿、紫薇、合欢等,以调节补充校内夏季观赏花期的比例。 (5)游憩休闲绿地:作为校园活动交流场所,人流逗留量大,有条件的学校可将此类用地作为校园动态空间与静态空间的有机过渡区域。绿化可结合座椅等设计,如香樟等冠大荫浓的乔木形成树阵空间,或榉树等彩叶树种增加秋冬观赏性;选择杂交百慕大等耐踩踏草坪,设计软地面,结合孤赏树、彩叶乔木等打造稀树草坪,以增加校园活动场地的多样性;如有湿地水景等自然条件,可用水杉、垂柳、芦苇等耐水湿植物打造水景、湿地景观,增加校园景观和植被的丰富性。

校园绿地景观设计说明

校园绿地景观设计说明 1、绿地基本情况 ● 地形地貌 该绿地位于学生公寓以南,呈不规则矩形,地形平坦。东临晨曦广场,西临图书馆和教学楼,沿龙腾大道南北长82米,地形被抬高,东西高度呈斜坡性宽46米。 ● 环境分析 该绿地原有景观植物为大叶黄杨球沿绿地东西沿路和南北两个铺装广场道路边缘栽植。西南角处是湿地松林,东北角和东铺装广场以南边缘处布置有竹园和棕榈树丛,绿地南边沿园路栽植二乔木兰十株,另有两处南天竹从。原有园林小品有石凳、雕塑、草坪灯等。 ● 现状分析 1) 绿地以西临主干道,人流量大。 2) 功能区不明确,缺乏休息设施。 3) 场地因缺乏管理,园路不明确,导致草坪践踏现象严重,且给人以杂乱荒 废的感觉。 4) 植物配置不合理,景观布局单一,且长势不好,没有景观效果。 2、景观设计原则 作为教学场所环境中的绿地,营造一个幽静优雅的环境很重要,这既能使学子们安静的学习,也能使学子们陶冶情操。校园绿地规划较为简洁整齐,主要功能区在整体绿化上亦有所区别,以加强区域感。植物配置上也应该注意四季颜色的变化。 3、景观规划说明 ● 园路分析 这里以绿地原有各个出入口为线索来布置园路以区分功能区。遵循人的行为心理,以原绿地上被踩踏处的路线和布置的花架长廊为依据来布置园内回路,有效地解决绿地被踩踏的问题。 ● 功能区划分

根据绿地所处的环境位置,结合园路可对其空间划分。绿地东侧远离校园主干道远离人群,为安静休憩区,东南角雕像处铺装广场为学习区,靠近学生公寓的铺装广场为生活活动区,中间园路两侧为景观观赏区。 ● 园林小品 ● 园路铺装 ● 植物配植分析 注:该绿地土地贫瘠,且常年缺乏管理,在保留原有植物的基础上,适宜种植耐旱耐瘠,对土壤要求不严格的植物进行植物景观配置。 1. 保留原有的湿地松林并配置了枫香,形成了上层空间,湿地松林中密植葱 莲做地被植物,形成有层次的空间美感和色彩美感。用海桐和火棘在种植马尾松丛处的出入口处设置绿篱以防止践踏葱莲地被。 2. 东南角雕像旁和铺装广场的石凳两旁配置龙爪槐和栀子,既起到遮荫作 用,又创造了相对隔离的幽静气氛。 3. 在铺装广场原有的花台内配置紫叶小檗、小叶女贞、迎春、月季,形成带 状花景,又确保四季有景可赏。 4. 在公寓楼处的铺装广场的南面及其他边角进行草皮铺设,与广场边缘的棕 榈丛和黄杨球进行过渡性配置。草皮宜选择耐践踏的结缕草。 5. 南天竹一处利用植物和景石布置自然式花境,以南天竹为背景配置石竹、 圆锥绣球、连翘、鸢尾,形成四季景观。草坪与花径之间配置铺地柏作为过渡, 6. 绿地东部休憩区沿棕榈丛处设置一花架长廊,配置中华常春藤和叶子花作 攀缘植物,颜色鲜明的叶子花和常春藤形成色彩美。 7. 花架长廊以西以园路为分割,布置日本晚樱、木本绣球、鸡爪槭、金钟花 和鸢尾组合成错落有致的四季花境,花境周围以密植车轴草和结缕草为地被。

街头绿地景观设计教案

河北美术学院 城市设计学院 街头绿地景观设计教案 @ 任课教师: 班级: 时间: ! 教案首页

第一章

一、新课导入 、 当今城市化的飞速发展,使得城市呈现出新的面貌和特征。城市道路公共绿地作为城市公共开放空间的一部分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工作之余必不可少的休闲活动空间。街头绿地设计是城市公共开放空间设计的核心内容。良好的设计容易形成简洁、自然、开放的景观。本文分析了城市街头绿地中景观现状及存在问题,总结景观设计中应遵循的原则,论述街头绿地设计的重要性。 二、授课内容 1、城市街头绿地概念及问题 城市街头绿地概念 街头绿地指道路红线以外,沿城市道路布置,面积不大的开放性公共绿地。转盘、花园、广场以及街头小游园都属于街头绿地的范畴,其主要功能是装饰街景、美化城市、提高城市环境质量,并为游人及附近居民提供游憩、娱乐场所其大小不一,变化多样,因地制宜是它们的主要特色。便利性、开放性、分布广泛性是其基本特征。 城市街头绿地存在问题 城市街头绿地设计主要能满足居民日常的生活、休憩、学习、交流的场所,但是在有些街头绿地中休憩设施不够完善。不能满足大部分使用者的需求,休闲健身器材数量不足等。据调查,一般来说对居民最具有吸引力的元素充足的休闲座椅58%,丰富的植物种类42%,交流空间40%,充足的休闲健身器材31%,休闲活动30%,其它7%。由此看来,景观的功能性设计在城市街头绿地的设计中显得尤为重要。适当的休憩设施设计是街头绿地设计中首先要考虑的问题。 城市街头绿地植物群落色彩树种较少,仅局限用少量的彩叶树种以及极少数的常绿树种,有的地方甚至全部栽植常绿树种,且地被植物和灌木栽植杂乱无章。这样会造成植物景观季相变化不明显,景观

单位附属绿地规划设计-教学重点难点概要

《园林规划设计》课程教学重点难点 项目五单位附属绿地规划设计(12学时) 一、内容概述 “单位附属绿地规划设计”项目是园林绿地规划设计课程中的一个非常重要技能。高职学生在今后的工作中会经常遇到这类设计任务,通过该项目的学习训练,要求学生能够掌握常见各类单位附属绿地规划设计的原则、方法、程序。并且要求学生能够独立完成各类单位附属绿地的规划设计。 二、单元设置与教学重点难点 (一)单元一学校绿地规划设计 1. 教学重点 (1)校园绿地的用地组成 (2)校园绿化的基本原则 (3)校园绿地各组成部分的设计 (4)园林水景 (5)题名点景 2. 教学难点 (1)校园绿地各组成部分的设计 (2)题名点景 (二)单元二工矿企业绿地规划设计 1. 教学重点 (1)工矿企业绿化树种选择的原则 (2)工矿企业绿化的用地组成 (3)工矿企业绿化的基本原则 (4)工矿企业绿地各部分的设计 2. 教学难点 (1)工矿企业绿地组成部分绿化设计 (2)工矿企业树种的选择 (三)单元三医疗机构绿地规划设计 1. 教学重点 (1)医疗机构的用地组成 (2)医疗机构绿化的基本原则 (3)医疗机构绿化树种的选择 (4)医疗机构绿地各组成部分的设计 (5)特殊性质医院的绿化设计对比分析 2. 教学难点

(1)医疗机构绿化树种的选择 (2)不同性质医院规划设计的要点 (四)单元四机关单位绿地规划设计 1. 教学重点 (1)机关单位绿化的基础知识 (2)机关单位绿地的环境特点 (3)机关单位的绿地组成 (4)机关单位绿地各组成部分的设计要点 2. 教学难点 (1)机关单位绿化设计立意构思 (2)机关单位绿地各组成部分的设计要点 (五)单元五校园环境规划设计案例分析 1. 教学重点 (1)校园绿地的组成、功能、特征和类型 (2)校园绿地规划设计程序 (3)校园绿地规划设计的原则 (4)校园绿地规划设计的要点 2. 教学难点 (1)校园绿地规划设计立意构思 (2)校园主题景观的表达 (六)单元六单位附属绿地规划设计(角色演练)1. 教学重点 (1)校园绿地的组成、功能、特征和类型 (2)校园绿地设计程序 (3)校园绿地设计的原则 (4)校园绿地设计的要点 2. 教学难点 (1)如何根据设计项目的特点进行设计立意构思(2)校园绿化设计的主题与景观表达

大学校园绿地设计要点

大学校园绿地设计要点 绿地空间丰富,集中绿地方便使用根据大学校园内文化气息浓的特点,校园中应规划建设较宽裕的绿化空间,利用地形、建筑、水体、植物、园林小品等创造出美丽幽雅的自然环境。 由于大学师生没有严格的8小时工作制度,所以,他们自由支配的时间较多,因此就可以在宿舍楼周围及多数园林景点周围开辟休息阅读点和小游园,以方便读者。 小游园设计要力求新颖并以植物造景为主,创造一个环境优美、安静、空气清新的园林空间,应以点少量多为原则。在绿化配置中,以高大浓荫的乔木为主,配以季相变化丰富的花灌木,也可设置一些花坛、花台及坐椅、坐凳、园桌等,有条件的地方也可建亭、廊、花架等建筑小品。 由于高校肩负着育人的重任,除了课堂、教育、会议、学习之外,环境育人也不可忽视,所以,建好一个环境清新、朝气蓬勃的园林空间对学生身心都有积极的影响。 道路系统简洁明快,符合学生的学习生活要求绿地系统内道路应简洁明快,不宜搞曲径通幽,特别是主要建筑体周围绿地。高校具有在很短的时间内必须完成从一处到另一处大规模人流活动的特点,所以校内园林应充分考虑方便交通。尤其在园林形式不允许出现很宽的道路时,应尊重人的行为规律,使人少走“冤枉路”。这样既方便行人,在客观上也有效地保护了园林绿地,而且在以园林空间为主的环境中还应考虑按园林自身的规律进行设计。 运动场与校园其他建筑之间的林带分隔大学校园中运动场离教室、图书馆应有宽50米以上的常绿与落叶乔木混交林带,以防来自运动场上的噪声,并隔离视线,不影响教室和宿舍同学的休息。为了运动员夏季遮阴的需要,可在运动场四周局部栽种落叶大乔木,在西北面可设置常绿树墙,以遮挡冬季寒风侵袭。 结合教学要求进行绿地布置在大学中,还可设立一些花圃、苗圃、气象观赏站等自然

校园广场设计说明

% 校园广场绿地设计说明 一.概况:在东湖高新技术开发区,校区占地面积684亩、教学设施齐全、校园环境优雅、能容纳近1万人规模的新校区,极大地改善了办学条件,为学院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休闲活动场所并为学校的发展打下良好的环境基础。广场占地面积约7000平方米。 二.校园广场性质规划指导思想: 1广场性质:根据广场规划范围所处的地理位置及环境特征,以美化校园景观,改善整个校园的环境质量,该广场的性质定为: 以植物景观为特色,中央主景区,集休憩娱乐、晨读区。功能为一体,具有浓郁奥运文化特征的广场。 2、规划指导思想 以校园规划为依据,充分发挥校园特有的自然条件,结合校园现状以人为本,创造出时代特色鲜明,满足各功能要求的校园广场。 三.、基本原则 1结合现状,合理布局调整,功能分区明确,创造一个功能完备、气氛良好,井然有序的文化性校园绿地广场。坚持以绿为主,注重保护校园生态环境,以植物造景为主。 2文化内涵是大学校园文化广场环境设计的魅力所在。校园文化广场要营造人们活动与交往的场所空间,校园文化广场设计与周围整体环境,在空间、比例上的统一与协调。 四.设计构思: 1. 人性化氛围: 作为校园的主要成员,“人”永远是居住区设计中的焦点。在设计中,一切从人出发,以人的视觉,人的心理,人的需求出发,充分重视人的心理体验,富有人情味。创造出更完善宜人的校园生活环境,使广场与环境相互群映,融为一体。 2. 广场设计线索与出发点:由于道路的蜿蜒变化,步移景异之感油然而生。绿化景观系统同步行系统叠合在一起,人行于其间,随着视点的变化,处处见景。 五:分区布置说明: 1. 中央主景区: 中央主景区位于校园大门入口与广场入口景观视线上,由较大面积的铺装广场组成,是同学们在校园集散地方,在本区铺装中,可以看到由铺装构成校徽图案。以及有“祥云图案铺装。本区设计中有雕塑---北京2008奥运火炬模型,构成了广场的主要景观。 2 晨读区: 位于教学楼,由花架,蛭石,园桌,花坛,组合成,供同学们晨读,静心。 3健身娱乐休闲区 本区设有健身器材,有卵石铺装,园桌,园椅,随意悠闲的廊架、怡然自得的健身步道、多种景观层次的空间,并在其间设不同层次的休憩空间,以利于游人休憩、观景。 六:园林建筑小品与硬地铺设 1. 廊架:从校园大门可以看通过廊架看到整个广场的布局。木结构花架,此花架没有屋顶宽度米,在晨读区的花架有顶宽度2米,结构木料, 2. 蛭石:采用三、五块成组的天然黄石点缀于路缘及绿带中, 3. 休闲座椅:采用水磨石和花岗石两种材料制成,分带靠背 和不带靠背两种形式,主要放置于草坪。树池用木料,旁边也是座椅。 4 硬地铺设及园路:采用不同颜色的刚性材料。 5 雕塑:-北京2008奥运火炬模型,刚性材料,高度5米

大学校园绿地规划设计---文本资料

大学校园绿地规划设计 摘要:在高科技、高信息迅猛发展的时代, 大学学校作为传播知识的场所, 荟萃了人类众多的科技与文明[1]。大学校园绿地环境, 作为校园物质文明的一个侧面, 必须在更深的层次上反映校园的精神与文化内涵, 为培养新时代的高科技人才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 关键词:大学校园;绿地;以人为本 1 大学校园绿地规划的含义 大学校园绿地规划是在高校特定区域内, 利用其空间形态、植物配置、园林小品、环境品格、人文景观, 运用传统园林学、生态学、环境心理学、行为科学等综合知识, 营造符合师生员工行为与精神需求的优美环境的一门学问, 同时也是一项专业工作[2]。高校中心绿地集中反映和代表该校的整体绿化风貌, 具有统率全校绿化的核心作用, 并可以直接作为该高校外观形象和一定内涵的标志。 大学校园绿地规划工作的内容包括①收集基础资料。自然资料即地形图、气象资料、土壤资料现状资料即现有的绿地资源的利用情况、水系分布情况植物资源资料。②编制图纸和撰写材料说明。 2 大学校园绿化设计的基本原理和基本原则 2.1 基本原理 2.1.1园林景观艺术原理 运用园林景观设计艺术原理, 科学合理组织各种景观要素, 因地制宜, 同时综合考虑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 创造出优美实用具有鲜明特色的大 学校园环境。 2.1.2 景观生态学原理 运用景观生态学原理进行植物造景, 创造出多层次、全方位、多色彩、生态型、园林式校园环境。 2.1.3环境行为学与心理学原理 运用环境行为学和心理学原理, 研究大学校园师生的行为与环境的关系及心理特征,从而创造出与之相符的校园环境。[3] 2.2 基本原则 2.2.1 生态可持续发展原则 大学校园绿地规划设计要强调自然保护和生态平衡, 依托自身的环境条件, 充分利用并保留原有的地形、地势、水系、植被, 因地制宜, 因时制宜, 奇妙构 思, 精心设计, 营造出别具特色的校园自然环境景观, 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与交融。 2.2.2 时代性原则 不同时期大学校园绿化风格也不尽相同, 随着知识经济和网络时代的到来, 大学校园绿

园林规划设计教案汇编

绪论 一、几个有关的概念 学习园林规划设计,首先要了解什么是园林;园林在我们生活中接触的很多:大到国家公园、名胜古迹、自然保护区、旅游景点、城市、城市公园等;小到庭院一角,广义上都可以称为园林;甚至整个地球(Erthscape P lanning)、国家、地区都可以看作一个园林。 园林是一门高超的空间和时间的综合性艺术。它一方面是现实的生活环境,要满足人们物质生活上的功能要求;另一方面又是反映意识形态、精神面貌的艺术,要满足人们精神生活的需要。因此说明园林是人们为了满足一定的精神及物质生活的需要,在一定范围内,主要由山、水、植物、建筑(亭、廊、榭等)、园路、广场、动物等园林基本要素,根据一定的自然科学规律、艺术规律以及工程技术规律、经济技术条件等,利用自然、模仿自然而创造出来的既可观赏、又可游憩的理想的生态环境。 1.园林 (1)园林:在一定的地域范围内,根据功能要求(精神及物质生活需要)、经济技术条件和艺术布局规律,利用并改造天然山水地貌或人工创造山水地貌,结合植物栽培和建筑、道路布局,从而构成一个供人们观赏、游憩的环境。 (2)园林的内容:园林包括各类公园、花园、动物园、森林公园、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和休息疗养胜地等。其内容有蘩简之别、规模有大小之分。但都包含四个基本要素:山水地貌、道路广场、建筑小品和植物。因此,堆山、理水、植物配置和建筑营造便成为了园林建设的四项主要内容 (3)园林与社会的关系: 园林是一种社会物质财富,它的建设是利用并改造自然的过程;受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制约,建设过程之中要涉及到很多的工程设计、施工及维护管理等诸多方面的技术问题,需要投入一定的人力物力和资金,可以说园林的建设、发展代表了一个地区、一个时代的经济与科技水平。 园林是一种艺术品,其风格与文化传统、历史条件、地理环境存在着密切的关系,也带有一定的阶级烙印。不同的国家、民族、历史时期和社会制度,园林的社会性质和服务对象也有所不同。从而世界上形成了不同形式和艺术风格的园林流派和艺术体系。园林的兴衰与社会发展息息相关,园林与社会生活同步前进。

东农校园绿地系统规划设计评析

东农校园绿地系统规划设计评析 东农校园绿地系统规划设计评析 摘要:现代高校建设中,普遍对校园的绿地系统规划趋于愈加重视的态度。高校是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其园林绿地对学生具有陶冶身心的作用。因此,本文以东北农业大学为例,将分别从道路、广场、树种规划三方面对其绿地系统规划设计进行研究。 关键词:东北农大;绿地;道路规划;广场规划;树种规划 一、校园概况 1.1校园介绍 东北农业大学,1948年创建于哈尔滨,始称东北农学院,是中国共产党在解放区创办的第一所普通高等农业学府。东北农业大学校园的主体,就是老哈尔滨著名的“马家花园”,它本身就有着一段耐人寻味的历史。“马家花园”,又名“遁园”,是我国东北著名爱国民主人士马忠骏1922年前后修建的一座大型园林,占地342公顷,是当时北方著名的园林景观,被列为当时的哈尔滨八景之一,是当时文人墨客和外地游人来哈必去的旅游胜地。现在,东北农业大学为黑龙江省省属重点大学和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大学,继承弘扬“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的东农精神,秉承“勤奋、求实、奉献、创新”的东农校风,向着国际知名、国内同类院校一流大学迈进! 1.2 校园区位分析 1978年在哈尔滨市香坊区原“马家花园”重建校园,东临信义村,西临哈尔滨东线,南临香坊木材厂,北临哈东工业园,基本呈长方形,南北狭长,地势较平坦,无天然水体。该区域位于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区。 二、校园绿地系统分析 2.1校园绿地道路规划 2.1.1利用道路形成分区 东北农业大学道路总体规划将校园整体划分为多个明确的功能分区,分别为学生生活区、运动休闲区、综合教学区、教工生活区、科研区和实验区,并通过东西两条绿色景观轴线将各功能区串联成一体,构筑生态走廊,形成双轴多核生态结构。交通系统运用内外环式的交通网络,以一条快捷外环路作为校园机动车道,联系各功能区,有利于人车相对分离,同时也利于实现合理的动静分区。学生生活区、运动休闲区在“外”,核心教学区在“内”,并通过广场、院落、绿化、水面等空间要素进行有机渗透,完善校园环境从外围到内、由“闹”至“静”的逐层过渡,使核心教学区保持舒适、宁静的环境氛围。将科技园区及游泳馆、网球场、校医院、招待所等对外联系较多的项目设于临街不远的地段,保证对外联系的方便,便于资源共享,使校园环境免于干扰。防护林区、生产实验区、农田试验区分布于校园周围,既不影响校园内部格局,便于师生教学实习之用,同时为校园创造了优美的自然景观和有效的生态防护屏障。 2.1.2道路系统规划存在的问题 20年代初,我国高校的校园受欧美影响,强调轴线对称和庭园、广场为中心的布局模式。但校园功能上受固定形式所限,造成一些使有功能和朝向等方面的不合理。校园教学楼群规划时一般为教学楼正立面的教学区正对着学校大门,并以教学楼式图书馆为中轴线的端点,两侧排布教学辅楼,在总体上形成规整对称的格局;尽管东农校园整体为南北朝向,但学校的大门(南

大学校园景观规划设计任务书

大学校园景观规划设计任务书 一、校园概况 由**市**路、**五西路、**路和(规划)环岛路围合而成的片区,我们称之为**校园。它由教学区、运动区和生活区组成,该片区土地总面积为144.33公顷。规划景观绿地面积66.39公顷。 现状景观,主要集中校园东部,园林面积大约32公顷。片状园林主要集中在东湖、起点广场、第一第二教学楼、学生宿舍区、第三第四教学楼等区域,线状园林集中在致远北路、海韵东路、椰风东路、椰风中路。校内绿树成荫、水体波光粼粼,具有原生态特征,体现了南方热带滨海环境特色。但是,校园景观中心突出不够,富有校园文化氛围兼具地域文化特色的中心广场,或者空间节点,有待进一步强化。现有水面尽管面积较大,但都是“死水”,距离“构建生态校园”这一目标存在差距。 **校园修建性详细规划对景观作出了系统规划。可以简单概况为“二轴、三点、二湖”,“二轴”就是南北中轴线(致远路)、东西中轴线(椰风路);“三点”就是北门景观节点、南门景观节点、南北轴交叉节点;“二湖”就是东湖、西湖。 针对现状景观,本着“强化、改造、提高”和“勤俭节约”的原则,予以梳理改造。新建片区,予以创新建设。改造区和新建区要和谐统一。 二、校园景观规划目标

将校园打造成为富有热带滨海自然特色,富有教育、文化、热带科技大学人文特色的国际旅游岛景观,为**师生营造舒适宜学的校园,为未来**高校文化旅游奠定基础。 凝聚现代环境设计的新理念,遵从生态环境景观设计的原理,用新颖的立意来体现校园文化的内涵,巧妙地运用园林建筑小品,园林植物进行空间的划分,最终为师生创造一个愉悦舒适、景色优美、亲切近人的学习生活环境。白墙、穿廊、小桥流水、绿树滴翠、鸟语花香、椰韵涌动,优美的自然景观构成一幅幅画卷,使师生在学习工作之余可以陶冶情操,谈经论道。除了课堂讲授、读书、电影、电视外,让学校中的每栋建筑,一草一木对大学生健康品格的塑造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 三、校园景观规划原则 1.功能原则 学校主要包括教学区、生活区、课外活动区等功能区,设计时应根据各功能区的不同特点进行布置,既要满足教学、工作、学习、生活的物质功能,更要满足增进师生交流、激发灵感、创造智慧、提高修养、陶冶情操的精神功能。 (1)学习的功能。大学是教书育人的场所, 良好的校园环境要有辅助学习的功能。在教室、实验室、宿舍有赏心悦目的景观视野; 在教学楼、实验楼、图书馆、宿舍楼之间有清新宜人的庭院; 在校园中有足够的绿地树阴可供静心潜读;有公共的庭院广场供师生们讨论交

浅析大学校园绿地景观规划与设计

浅析大学校园绿地景观规划与设计 摘要大学校园作为高等教育的精神领域,大学校园绿地作为高等教育培养基地和景观基础,其绿地规划设计也具有一些特点和气质。众所周知,大学校园环境对学生的文化教育、情趣培养起到重要作用,我们有必要深入研究大学校园绿地规划设计的方法和技巧,深入剖析各要素的特点和要素设计的过程,这是对环境设计、景观设计、园林设计等从业者来说都是一件重要的任务和课题。 1.大学校园绿地的功能 1.1环保实用功能 大学校园绿地与其它绿地类型相近,具体有以下几种功能和作用: (1)丰富校园景观。校园绿地为校园景观增添生机和乐趣,为师生提供空气清新、环境优美和多样的休闲娱乐、互动交流的活动空间和场地。校园内的植物绿化,把学习区、生活区、体育健身区、行政区等功能各异,景观各色的分区系统有机地分隔,增强了各个区域的相对独立性和空间的合理性。 (2)师生学习、互动的户外场地。为全校师生提供了全面的、功能多元化的学习、互动、健身、休闲的场所和基地。师生在郁郁葱葱的环境中赏景,在草坪上学习、活动。另外,校园中种类全、数量多的树种,也为学生植物识别等课外实训课程提供了大量的素材,起到科普教育的作用。 2. 大学校园绿地设计 校园绿地规划设计应从规模和定位出发,结合所处的区位,利用基地地势、水体形式及建筑楼体的情况进行统一安排。中心主场地的绿地要场地开阔、交通便利,突出主旨,体现校园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个性特征,彰显校园特色和时代精神,其它绿地也应结合布局结构、绿地形式、大小和环境的特点,讲求造型新颖、植物配置形式多样。注重以乔木为基干,加之以灌木、花卉来充实完善绿化层次和结构,达到最佳绿化效果,创造生态效应,并注意引入例如秋色叶树种等以求景观四季多变,同时注意与设计理念和环境特点综合考虑,协调统一。 2.3.1 区域 校园中的各部分因效用有所区别,其造景也各有特点,学习区、生活区、体育健身区紧密相连而又各显特色,同时,每个区内因需保持统一而形成连续的景观序列。如学习区内的绿化特点应把握庄重、严整,多为规则严整布局,而学生及家属区、生活区或游览区的小游园内绿化应保持恬淡、清幽基调,景观形式多样,给人创造静谧、私密的空间和情调,布局随园路收放自如、流畅灵活。因此不同区要形成材质多样、景观丰富的基本环境,对整个校园场地空间的内涵和气质达成共鸣。 2.3.2 边界

园林绿地规划教案

第一章绪论 一、园林 ◆园林:在一定的地域,运用工程技术和艺术手段,通过改造地形(或进一步筑山、叠石、理水)、种植树木花草、营造建筑和布置园路等途径创作而成的美的自然环境和游憩境域。 ◆园林艺术有高低雅俗之分,而没有不是艺术的园林。 ◆园林包括:庭园、宅园、小游园、花园、公园、植物园、动物园、城市广场等,随着园林学科的发展,还包括森林公园、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或国家公园的游览区以及休养胜地。 二、绿地 ◆绿地:凡是生长植物的土地,不论是自然植被或人工栽培的,包括农林牧生产用地及园林用地,均可称为绿地。 ◆城市园林绿地包括了环境和质量要求较高的园林,又包括了居住区、工业企业、机关、学校、街道广场等普通绿化的用地。 三、中国传统园林的特点 ◆效法自然的布局中国园林以自然山水为风尚,有山水者,加以利用、无地利者,常叠山引水。而将厅、堂、亭、榭等建筑与山池树石融为一体,成为“虽由人作,宛若天开”的自然式山水园。 ◆诗情画意的构思我国古典园林与传统诗词、书画等文学艺术有密切联系。园林中的“景”不是自然景象的简单再现,而是赋予情意境界,寓情于景、情景交融;寓意于景,联想生意。组景贵在“立意”,创造意境。 ◆园中有园的手法在园林空间组织手法上,常将园林划分为景点、景区,使景与景间既分隔又有联系,而形成若干忽高忽低、时敞时闭、层次丰富、曲折多趣的小园。明清的私家园林更创造了在“咫尺山林”中开拓空间的优异效果。 ◆建筑为主的组景园林由山水、植物、道路和建筑组成,而中国古典园林中的建筑不但占地多(据调查占15—50%),且园林建筑常居主景的控制地位,居于全园的艺术构图中心,并往往成为该园的标志。即使在各景区,亦均有相应的建筑成为该景区的主景。 ◆因地制宜的处理自南北朝以来,中国园林即根据南北自然条件的不同而有南宋北宋之说。又自秦汉始即根据宫苑和私家园林条件要求不同而各自发挥其性。至今中国园林已有北方宫宛、江南园林、岭南庭园等不同风格的园林。各个园均有其特色,或以山称著,以水得名;或以花取胜,以竹引人,构成了丰富多彩的园林景观。 四、园林的三个层次 1.传统园林学主要包括园林历史、园林艺术、园林植物、园林工程、园林建筑等分支学科。 (园林设计是根据园林的功能要求、景观要求和经济条件,运用上述分支学科的研究成果,创造各种园林的艺术形象。) 2.城市绿化学科是研究绿化在城市建设中的作用,确定城市绿地定额指标,规划设计城市围绿林绿地系统,其中包括公园、街道绿化、生态绿化等。 3.大地景物规划是发展中的课题,其任务是把大地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当作资源来看待,从生态价价、社会经济价值和审美价值三方面来进行评价,在开发时最大限度地保存自然景观,最合理地使用土地。 五、中国园林简史 园林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世界园林三大系统发源地----中国、西亚和希腊,都有灿烂的古代文化。从散见于古代中国和西方史籍记述园林的文字中,可以大致了解当时园林建设的工程技术、艺术形象和创作思想。研究园林技术和园林艺术专著的出现,以及园林学作为一门学科的出现,则是近代的事情。由于文化传统的差异,东西方园林发展的进程也不相同。东方园林以中国园林为例,从崇尚自然的思想出发,发展出山水园;西方古典园林以意大利台地园和法国园林为例,把园林看作建筑的附属和延伸,强调轴线、对称,发展出具有几何图案美的园林。到了近代,东西方文化交流增多,园林风格互相融合渗透。 中国园林最早见于史籍的是公元前11世纪西周的灵囿。囿是以利用天然山水林木,挖池筑台而成的一种游憩生活境域,供天子、诸侯狩猎游乐。 秦汉时期园林的形式在囿的基础上发展成为在广大地域布置宫室组群的“建筑宫苑”。它的特点一是面积大,周围数百里,保留囿的狩猎游乐的内容;二是有了散布在广大自然环境中的建筑组群。苑中有宫,宫中有苑,离宫别馆相望,周阁复道相连。如汉武帝刘彻的上林苑、建章宫。 魏晋南北朝时期,社会动乱,哲学思想上儒、道、佛诸家争呜,士大夫为逃避世事而寄情山水,影响到园林创作。两晋时,诗歌、游记、散文对田园山水的细致刻画,对造园的手法、理论有重大影响。如陶渊明的《桃花源记》,寄托了他对理想社会的憧憬,所描述的“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的情景,对园林布局颇有启示。谢灵运的《山居赋》,是他经营山居别业的感受,对园林相地卜居的原则,因水、因岩、因景而设置建筑物和借景手法,以及如何选线开辟路径、经营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