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浅谈火山喷发类型与火山岩相分类

浅谈火山喷发类型与火山岩相分类

浅谈火山喷发类型与火山岩相分类
浅谈火山喷发类型与火山岩相分类

浅谈火山喷发类型与火山岩相分类

xbs

内容提要:本文根据前人工作简要分析、整理并总结了火山的喷发类型,火山岩相及其分类,以及中国东南火山的火山-侵入岩相的分类三分方案。全文分为两个部分,即火山与火山喷发类型、火山岩相及分类方案。旨在共同学习和激发兴趣。

关键词:火山;火山喷发;火山岩相

火山岩是岩石学研究的重要领域之一,此项工作对寻找和开发相关矿产有着密切的联系。而火山岩的产生自然离不开火山与火山作用。现在讨论的问题是火山岩的喷发类型,火山岩相的含义、类型与识别。重点为后者。火山岩相研究方面,前苏联学者提出相、亚相分类(或成因类型),普遍的应用于古火山岩地区。美国学者对于近代火山喷发产物的研究提出了火山碎屑流相模式。但由于划分标准的不统一,不论是火山喷发类型,还是火山岩相的分类,都还众说纷纭。为了方便非专业人士的了解和参考,笔者就世界主流观点做了一些分析和总结,并以中国东部火山来进行分类。

一、火山与火山喷发类型

火山,炽热地心的窗口,是地球上最具爆发性的力量。早在东汉时的《神异经》中就有“荒外有火山,风吹不强,猛雨不灭”的相关描述。“火山”(volcano)这一名词来源于拉丁语vulcanus或volcanus,与希腊神话密切相关,意指地壳上的一个开口,炽热的物质通过它被抛出形成的“山”。而火山和火山喷发的现代定义为:高温的地下熔体流体经地下通道喷出地表,谓之火山喷发;由这些喷发出的喷出物形成的地貌景观,称之为火山,为火山作用产物。

一般说来,只有活火山(包括休眠火山)才会喷发。火山喷发(volcanic eruption)是一种奇特的地质现象,是地壳运动的一种表现形式,也是地球内部热能在地表的一种最强烈的显示。是岩浆等喷出物在短时间内从火山口向地表的释放。因岩浆性质、地下岩浆库内压力、火山通道形状、火山喷发环境(陆上或水下)等诸因素的影响,使火山喷发的形式有很大差别。按岩浆的通道分为裂隙式喷发和中心式喷发两大类。

裂隙式喷发又称冰岛型火山喷发。岩浆沿地壳中的断裂带溢出地表。喷发温

和宁静,喷出的岩浆为粘性小的基性玄武岩浆,碎屑和气体少。基性熔岩溢出后,形成广而薄的熔岩被,或玄武岩高原。沿断裂带熔岩锥呈线状排列。

中心式喷发岩浆沿火山喉管喷出地面。根据喷出物和活动强弱又可分为下列几种,其名称用代表性的火山名或地名、人名命名。

①夏威夷型岩浆为基性溶岩,气体和火山灰很少。熔岩从火山口中溢出,火山锥体为盾形,顶部碗状火山口中有灼热熔岩湖,湖面有熔岩“喷泉”。

②斯特朗博利型岩浆为较粘性的中-基性,气体较多,具有中等强度的爆炸,喷出物主要是火山弹、火山渣和老岩屑,也有熔岩流。火山锥为碎屑锥或层状锥。

③乌尔坎诺型猛烈喷发的一种。粘性的或固体有棱角的大块熔岩伴随大量火山灰抛出,形成“烟柱”。熔岩流少或没有熔岩流。形成碎屑锥或层状锥。

④培雷型岩浆为粘稠的中-酸性,多气体,强烈爆炸,有迅猛的火山灰流。火山锥为坡度较大的碎屑锥,锥顶部为岩穹,经风化剥蚀后火山颈突出地面。

⑤普里尼型粘稠岩浆在火山通道内形成“塞子”,一旦熔岩冲破“塞子”,爆炸特别强烈,产生高耸入云的发光火山云及火山灰流。锥顶为猛烈的爆炸所破坏的火山口。

⑥超乌尔坎诺型通常无岩浆喷出,喷出物主要是岩石碎屑和火山灰、气体,量不多,火山口低平。

⑦蒸气喷发型地下水被岩浆气化,连续的或周期性喷出气体。

二、火山岩相及分类方案

火山是地球深部通向地表的门窗,火山岩则是地下岩浆喷出地表的直接见证。由于火山岩地区矿产资源的不断发现和火山成就理论的迅速兴起,相应的对火山岩的研究也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而我国是火山岩在时、空上分布十分广泛的国家,特别是东部火山(岩)带是环太平洋中新生代火山带的重要组成,举世瞩目。火山岩系通常是多相的产物,也就是说,在不同的地质条件下,由于不同的火山作用而形成的岩石的复杂的总和。因此,“相”作为地质学术语,亦被引用到了火山岩上。

火山岩相(volcanic facies)是火山物质的喷发类型、搬运方式和定位环境与状态,即其形成方式的总和。随着火山岩区工作的进一步深入,人们越来越认识到岩相研究的重要意义。通过岩相或相模式的研究可以促使人们把纯岩性描述上升到从环境、成因的高度去研究火山的活动产物。研究火山岩相对于重塑火山活动过程、恢复古火山机构、分析火山岩体形成机理、提高火山岩区填图找矿水平等方面,都有一定的理论和实际意义。火山岩相划分是指火山物质的喷发类型、搬运方式和定位环境与状态,即形成方式的总和。可分为爆发相、喷溢相、侵出相、喷发—沉积

相、火山通道相(颈,口)和潜火山相等基本类型。如下图

火山岩相示意图(据李石、王彤)

考虑到火山岩在地表、地壳和火山疏导通道中的形成地质环境不同(即相的条件不同),因此把它划分成这样三个相组,即在地表(海底或陆面)形成的喷发相组、在地壳(地下)形成的次火山相组和充填火山疏导通道的火山管道相组。见下表

火山岩的相

——据李石、王彤《火山岩》(1981)

火山口相 存在与火山管道相组的顶部,它只有在火山机构没有破坏前才得以保留。因此火山口相一般在近期火山喷发的地区才能被发现,在古老的火山岩区内,由于长期的剥蚀或构造作用,火山口相岩石一般是不存在的。火山口一般具有特殊的地貌特征按断面形态可以分单顶的、扩顶的和锅底形等火山口,按平面形态可以有圆形、拉长型、裂隙型和变异型等火山口,有时还有共轭双轮性火山口出现。组成火山口相的岩石最常见的情况是集块岩、火山角砾岩和熔岩混合(或互层)组成。

火山颈相 适合火山通道相组下部的组成部分。它往往当上部的火山口相岩石强烈剥蚀后才显露出来,因此它与火山口相相反,往往在古老的火山岩区内才易被发现。构成火山颈相的岩石可以是多种多样的,常常是粗粒级的火山碎屑岩、熔结碎屑岩、碎屑熔岩或熔岩,岩性组成不一。火山碎屑物质有时为单一成分,有时复合成分,甚至可以有大量异源混入物存在。岩石中的一些流状构造十分陡峻,这是物质强烈向上运移时形成的。

火山岩脉相 是次火山相组上部的组成部分,形成于火山作用的中、晚期,是熔浆沿火山机构附近的张性裂隙贯入而成。主要产出形态为环状、锥状或放射状岩脉群平行岩脉群等,复合岩脉和重叠岩脉比较常见。

潜火山相 又称次火山相,是由于岩浆的内压小于上覆围岩静压力,使岩浆未喷出地表而在近地表处定位、固结形成的地质体。它们较集中分布于火山活动强烈的地区。潜火山活动贯穿于火山活动的全过程,一般发生于一个火山喷发期的晚期阶段。赋存方式有三种:①一部分位于火山通道的根部,另一部分利用火山通道侵入并扩大其规模,呈岩株或岩柱;②充填于火山机构的放射状、环状、锥状断裂和层间裂隙中,形成环状岩脉及岩床或岩盘等;③在有利的空间形成岩枝或岩瘤。

爆发相 火山爆发时产生的各种火山碎屑物(如火山弹、火山集块、火山砾、火山砂、火山灰等)或原地堆积,或经大气、重力、气液搬运、分选,并以不同比例混合,形成一系列不同类型的火山碎屑堆积物。可分为空落堆积、崩落堆积和碎屑流堆积三种。

侵出相 黏稠的酸性、中酸性和碱性岩浆,从火山通道上部或火山口旁侧裂隙中,缓慢挤出地表,堆积、冷凝而形成的地质体。常形成于陆相火山中,也见于浅海相火山堆积物中。常见有熔岩穹丘。

溢流相 溢流相是指炽热的岩浆自火山口或沿裂隙向外呈面状泛流或线状溢流形成各类熔岩或角砾熔岩。可以形成于火山作用的各个阶段,但常常尾随强烈爆发之后出现。产状以岩被或岩流比较常见。

喷发沉积相 几乎在所有的火山作用过程中都可以形成,而在火山作用的低潮阶段更为发育,是火山喷发叠加沉积作用的产物,以沉积凝灰岩最为常见,陆上水下俱可沉积。它一般为火山斜坡堆积,火山凹地堆积,间歇水流堆积,冰川堆积和泥石流堆积以及水盆地沉积等,形成一系列沉积火山碎屑岩和火山碎屑沉积岩,这两类岩性经常过渡,多半分布在远离火山口的地方。

一种岩相类型代表了在该环境、条件下形成的一组岩石,如喷溢相包括了玄武岩、安山岩、英安岩、流毁岩粗面岩以及他们之间的过渡性岩石;爆发空落相包括了集块级、角砾级、凝灰级以及过渡性粒级的各种火山碎屑岩。因此,研究不同类型岩相特征及其时空演化规律,是岩相研究的重要内容。

此前谢家莹、陶奎元先生经过对中国东南火山的研究在此基础上,重新根据岩浆作用的表现形式将本区岩浆作用产物的岩相类型归纳为喷出地表的、侵人地内近地表处的以及他们之间的过渡形式—侵出的三大种类型十二种岩相类型 :

(1) 火山岩相类型有喷溢相 (溢流相) 、爆发空落相、火山碎屑流相、爆溢相、基底涌流相、火山泥石流相、喷发沉积相等七种岩相类型; (2) 侵出岩相类型有火山颈相、侵出相等二 种岩相类型; (3) 侵人岩相类型有侵入岩相(深成岩相)、潜火山相、隐爆角砾岩相等三种岩相类型。另外,在火山活动闻歇期的火山湖盆和火山湖盆环境下形成的沉积相碎屑岩,常与火山岩相伴生产出。见附图

——据谢家莹,1996,火山与地质矿产

这种划分方法较为具体详细,且依据我国火山1980年以来的进展逐步统一的提出适合中国东部陆相火山岩的相分类,对西部海相火山岩有重要指导意义。

前人的成果是前人智慧与汗水的结晶,我们如今引用它们时,除了对前人严谨的科学作风的佩服与赞叹之外,更多的是感到我辈年轻人“任重而道远”。写这篇课程论文,我们收获的不仅仅是知识,更是责任——我们的使命就是为我国地学事业承前启后,上下求索。

参考文献:

1.陶奎元、谢家莹、黄光昭,中国东南大陆中生代火山岩带的火山岩相类型,火山地质与矿产,1994.

2.谢家莹,火山-侵入岩相类型,火山地质与矿产,1996.

3.刘若新、李霓,火山与火山喷发,地震出版社,2005.

4.王德滋,周新民,火山岩岩石学,科学出版社,1982.

5.陶奎元,火山岩相构造学,1994.

6.李石、王彤,火山岩,地质出版社1981.

7.I.S.E.卡迈克尔、F.J.特纳、J.费尔夫根,火成岩岩石学,1982.

8.https://www.doczj.com/doc/072489979.html,/view/68923.htm?fr=ala0_1_1

https://www.doczj.com/doc/072489979.html,/view/19333.htm?func=retitle.

9.地质词典.

10.Lei Liangqi; Song Cian and Yang Qijun (Department of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 Guilin College of Technology; Guilin; 541004),The Middle and Late Silurian Marine Volcano Eruption Cycle and Volcano Action Evolution of Gongpoquan Copper Ore Field, Gangsu Province .

11.杨清福; 史兰斌; 张羽; 陈波; 陈孝德;GRAIN-SIZ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MILLENNIUM PYROCLASTIC FLOW DEPOSITS OF TIANCHI VOLCANO AND THEIR GEOLOGICAL IMPLICATIONS.

12. FAN Qi-cheng SUI Jian-li WANG Tuan-hua LI Ni SUN Qian ,History of Volcanic Activity, Magma Evolution and Eruptive Mechanisms of the Changbai Volcanic Province.

浅谈火山喷发类型与火山岩相分类

浅谈火山喷发类型与火山岩相分类 xbs 内容提要:本文根据前人工作简要分析、整理并总结了火山的喷发类型,火山岩相及其分类,以及中国东南火山的火山-侵入岩相的分类三分方案。全文分为两个部分,即火山与火山喷发类型、火山岩相及分类方案。旨在共同学习和激发兴趣。 关键词:火山;火山喷发;火山岩相 火山岩是岩石学研究的重要领域之一,此项工作对寻找和开发相关矿产有着密切的联系。而火山岩的产生自然离不开火山与火山作用。现在讨论的问题是火山岩的喷发类型,火山岩相的含义、类型与识别。重点为后者。火山岩相研究方面,前苏联学者提出相、亚相分类(或成因类型),普遍的应用于古火山岩地区。美国学者对于近代火山喷发产物的研究提出了火山碎屑流相模式。但由于划分标准的不统一,不论是火山喷发类型,还是火山岩相的分类,都还众说纷纭。为了方便非专业人士的了解和参考,笔者就世界主流观点做了一些分析和总结,并以中国东部火山来进行分类。 一、火山与火山喷发类型 火山,炽热地心的窗口,是地球上最具爆发性的力量。早在东汉时的《神异经》中就有“荒外有火山,风吹不强,猛雨不灭”的相关描述。“火山”(volcano)这一名词来源于拉丁语vulcanus或volcanus,与希腊神话密切相关,意指地壳上的一个开口,炽热的物质通过它被抛出形成的“山”。而火山和火山喷发的现代定义为:高温的地下熔体流体经地下通道喷出地表,谓之火山喷发;由这些喷发出的喷出物形成的地貌景观,称之为火山,为火山作用产物。 一般说来,只有活火山(包括休眠火山)才会喷发。火山喷发(volcanic eruption)是一种奇特的地质现象,是地壳运动的一种表现形式,也是地球内部热能在地表的一种最强烈的显示。是岩浆等喷出物在短时间内从火山口向地表的释放。因岩浆性质、地下岩浆库内压力、火山通道形状、火山喷发环境(陆上或水下)等诸因素的影响,使火山喷发的形式有很大差别。按岩浆的通道分为裂隙式喷发和中心式喷发两大类。 裂隙式喷发又称冰岛型火山喷发。岩浆沿地壳中的断裂带溢出地表。喷发温

火山岩相构造学

火山岩相构造学 一、定义与分类 火山岩相是在一定的环境下火山活动产物特征的总称。“环境”一词在火山学中包含的内容更为广泛,复杂,它既有火山喷发环境,也有火山产物堆积的环境。首先是陆上与水下环境。其次是地表、近地表到地下一定深度的环境,再次是在火山或火山机构的特定位置,如近源的火口,火山颈和远源的环境。各种环境直接决定火山活动产物特征的差异。而火山岩相构造学总任务之一,就是从火山产物特征入手恢复它的喷发或堆积的环境。 通过岩相或相模式的研究可以正确判别火山喷发类型、火山构造、划分火山旋回和再造古火山活动史;在研究火山成因矿床时岩相的研究是必不可少的。 据中国东部中生代陆相火山岩地区工作的实践,提出以下相分类的基本方案。 (1)喷溢相effusion facies(EFF) 1 (2)降落(空落)相fall out (air fall)facies (FOF) (3)火山碎屑流相Pyrodastic flow facies(PLF) (4)溢流相Surge facies{地面涌流(干涌流)ground surges(GSF),基底涌流(湿涌流)base surges(BSF)} (5)火山泥流相lahar facies (LHF) (6)火山爆发崩塌相V olcanic explosion-collapse facies(VECF) (7)侵出相extrusion facies(ETF) (8)火口。火山颈相volcanic neck facies(VNF) (9)次火山岩相subvolcanic rock(intrusion)facies(SIF) (10)隐爆发角砾岩相subexplosive breccia facies (SBF) (11)火山喷发沉积相eruption—sedimentary facies (ESF) (一)、喷溢相 1、底面、分界面 在火山岩区野外地质调查中,为了建立地层层序,划分岩流单元、测

火山类型

火山类型 火山的喷发类型 纵观世界火山的喷发类型,其决定因素一是岩浆的成分、挥发分含量、温度和粘度,如玄武质岩浆含SiO2成分低,含挥发分相对少、温度高、粘度小,因此岩浆流动性大,火山喷发相对较宁静,多为岩浆的喷溢,可形成大面积的熔岩台地和盾形火山;流纹质和安山质岩浆富含SiO2和挥发分,其温度低、粘性大,流动性差,因此火山喷发猛烈,爆炸声巨大,有大量的火山灰、火山弹喷出,常形成高大的火山碎屑锥,并伴有火山碎屑流和发光云现象,往往造成重灾。决定因素之二是地下岩浆上升通道的特点,若岩浆房中的岩浆沿较长的断裂线涌出地表,即形成裂隙式喷发;若沿两组断裂交叉而成的筒状通道上涌,在岩浆内压力作用下,便可产生猛烈的中心式喷发。决定因素之三是岩浆喷出的构造环境,看其是在陆地,还是水下;是在洋脊还是在板内;是在岛弧还是在碰撞带等等。火山所处的大地构造环境不同,火山喷发类型的特点也大不相同。 1.玄武岩泛流喷发 这种喷发如印度的德干高原,北美的哥伦比亚高原。它们是岩浆沿一个方向的大断裂(裂隙)或断裂群上升,喷出地表,有的从窄而长的通道全面上喷;有的火山呈一字形排列分别喷发,但向下则相连成为墙状通道,因此称为“裂隙喷发”。喷发以玄武岩为主,流动方向近于平行,厚度及成分较为稳定,产状平缓,以熔岩被多见,常形成熔岩高原。因为玄武岩流动性大,熔岩喷出量大,少有爆发相,在地形平坦处似洪水泛滥,到处流溢、分布面积广,所以又称“玄武岩泛流喷发”。1783年冰岛的拉基火山喷发,从长25km的裂隙中喷出约12km3的熔岩及3km3的火山啐屑物,覆盖面积达565km2。美国亚利桑那州的威廉峪谷,从120m宽的裂隙中一次性流出熔岩,形成14×22km2的高原,厚度最大达240m。我国贵州、云南、四川的二叠纪玄武岩(260000km2)及河北省的汉诺坝(1700km2)也都是玄武岩泛流喷发。 2.夏威夷式喷发(Hawaiian eruption)

火山岩区域地质调查

【火山岩区填图方法体系】从火山地质特点出发,采取在纵向上研究火山层状喷发物的层序,横向上研究火山岩岩相的变化与产出特征,通过古火山机体的调查与恢复,深入揭示火山岩地区的地质矿产特征及其发展、演化历史的岩性-岩相双重填图法。 【火山岩系列】几个火山岩建造的组合。范围很广,但具有一定的演化规律,主要表现在化学成分和矿物成分的变化具明显的规律性。火山岩一般分为三个系列:拉斑系列、钙碱性些列及碱性系列(包含碱性系列,但国际上常用过碱性系列而包含碱性系列)。 【双峰式火山岩】由地幔和地壳两种岩浆源区喷发形成的火山岩组合中的两种端员之间,无论是元素地球化学或者是同位素特征均存在极大差别,表明它们的岩石成因和物质来源都是分离的,如新生代裂谷带中局部地段出现的碱性玄武质和流纹质双峰式火山岩组合。另外,双峰式火山岩是以玄武岩质和富硅质岩浆近于同时喷发,且很少有中性岩石为特征。它们可以是拉斑玄武岩-流纹岩组合,也可以是碱性玄武岩-粗面岩组合。双峰式火山岩的两端员体积除个别情况外差别一般不大。但也有两端员体积差相当大的双峰式火山岩,如在埃塞俄比亚双峰式火山岩中,富硅质岩石一般要比镁铁质岩少的多。 【细碧岩-石英角斑岩】主要出现在海相或海陆交互相的火山岩系中,由细碧岩、角斑岩和石英角斑岩形成的岩石组合,而且往往同沉积岩相伴生。细碧岩含SiO245%-52%,主要矿物为钠长石或钠更长石和绿泥石等,不含石英或含量很低,贫钙,Na2O数倍于K2O,富钾的变种较少。角斑岩的SiO252%-63%,主要矿物为钠长石或更钠长石,其次为绿泥石、绿帘石、石英、钾长石等矿物,以钾长石为主的变种较少。石英角斑岩的SiO2>63%,主要由石英和钠长石组成,偶含钾长石。如果在上述岩石的钠长石中有拉长石和辉石交代残余,或者铁镁矿物以假象纤闪石为主,则不宜使用细碧岩、角斑岩和石英角斑岩的术语。该岩系在中国分布相当普遍,一般使用此类岩石名称。如果由于成因观点不同而不愿使用以上术语时,可用变玄武岩、变安山岩(或粗面岩)和变流纹岩(或变英安岩)的术语取而代之。 【火山碎屑岩】通过一定方式胶结成岩的火山碎屑集合体。它包括三大类:正常火山碎屑岩(火山碎屑物含量100%-75%)、沉积火山碎屑岩(火山碎屑物含量75%-25%)、火山碎屑沉积岩(火山碎屑物含量小于25%)。此外,按碎屑粒度可粗分为三种粒级:即集块级(集块岩),碎屑粒度大于64毫米;角砾级(火山角砾岩),64-2毫米;凝灰级(凝灰岩),小于2毫米。不同的碎屑岩类前冠以不同的前缀,如角砾岩、火山角砾岩、溶结角砾岩、凝灰质角砾岩和角砾熔岩。集块岩和凝灰岩也可以以此类推。目前对于把碎屑熔岩类归于火山碎屑岩还存在着不同的看法。 【火山韵律】由火山活动本身变化而引起的火山岩重复出现和周期变化现象。它有别于沉积岩层中以物质或补给方式而发生周期性变化的沉积韵律。火山韵律的级别规模相当于沉积地层中的“段”,作为火山岩地区的最小单位。 【火山旋回】在划分火山韵律的基础上,即可进行火山旋回的划分,它大于火山韵律,由数个火山韵律组成,相当于沉积地层中“组”一级的填图单位。 【火山岩相调查】在火山岩分布地区,依据岩石特征正确划分火山岩相的类别,研究各种火山岩相形成的地质环境,恢复古火山机构,提供寻找火山矿产的信息等工作总称。 【火山岩相】火山物质的喷发类型、搬运方式和定位环境与状态,即其形成方式的总和。可分为爆发相、喷溢相、侵出相、喷发-沉积相、火山通道相和潜火山相六个基本类型。 【爆发相】火山爆发时产生的各种火山碎屑物(如火山弹、火山集块、火山砾、火山灰等)或原地堆积,或经大气、重力、气液搬运、分选,并以不同比例混合,形成一系列不同类型的火山碎屑堆积物。这种特点的火山岩相为爆发相。可分为空落堆积、崩落堆积和碎屑流堆积三种。 【喷溢相】熔岩从地下深处经火山通道上升地表,自火山口向外溢流,形成各种类型的熔岩即为喷溢相。基性岩浆由于黏度小,流动速度块,流布面积大,主要形成岩被和岩流。它可

英语科普:火山喷发影响了人类历史

It is well known that large volcanic1 eruptions2 contribute to climate variability. However, quantifying these contributions has proven challenging due to inconsistencies in both historic atmospheric3 data observed in ice cores and corresponding temperature variations seen in climate proxies4 such as tree rings. Published today in the journal Nature, a new study led by scientists from the Desert Research Institute (DRI) and collaborating5 international institutions, resolves these inconsistencies with a new reconstruction6 of the timing7 and associated radiative forcing of nearly 300 individual volcanic eruptions extending as far back as the early Roman period. "Using new records we are able to show that large volcanic eruptions in the tropics and high latitudes8 were the dominant9 drivers of climate variability, responsible for numerous and widespread summer cooling extremes over the past 2,500 years," said the study's lead author Michael Sigl, Ph.D., an assistant research professor at DRI and postdoctoral fellow with the Paul Scherrer Institute in Switzerland. "These cooler temperatures were caused by large amounts of volcanic sulfate particles injected into the upper atmosphere," Sigl added, "shielding the Earth's surface from incoming solar radiation." The study shows that 15 of the 16 coldest summers recorded between 500 BC and 1,000 AD followed large volcanic eruptions - with four of the coldest occurring shortly after the largest volcanic events found in record. This new reconstruction is derived10 from more than 20 individual ice cores extracted from ice sheets in Greenland and Antarctica and analyzed11 for volcanic sulfate primarily using DRI's state-of-the-art, ultra-trace chemical ice-core analytical12 system. These ice-core records provide a year-by-year history of atmospheric sulfate levels through time. Additional measurements including other chemical parameters13 were made at collaborating institutions. "We used a new method for producing the timescale," explained Mai Winstrup, Ph.D., a postdoctoral researcher at the University of Washington, Seattle. "Previously14, this has been done by hand, but we used a statistical15 algorithm instead. Together with the state-of-the-art ice core chemistry measurements, this resulted in a more accurate dating of the ice cores."

火山喷发灾害报告

火山喷发及其地质灾害和减灾措施 班级:10地质1班姓名:方燕学号:10201070117 摘要:火山喷发类型有裂隙式喷发、中心式喷发和熔透式喷发三种类型。火山喷发的阶段包括气体的爆炸、喷发柱的形成和喷发柱的塌落。火山能产生多种灾害,除了直接毁灭一切,还引发一系列的灾害——火灾、海啸、泥石流、洪水、形成随时可能决口火山口湖,火山灰非常细小,随风飘飞到遥远的地方或上升到高空,长期弥漫,造成能见度降低,导致空难、交通事故,甚至使气候变异出现“冷夏”。但是火山灾害是可以预测的,其主要的监测预报手段是地震学和地形变。世界上已有不少火山预测成功的例子,本文列举了其中8个实例,并介绍了火山喷发后逃生的方法。 关键词:火山喷发;火山灾害;减灾;火山监测;火山喷发预报 0 引言 火山喷发所产生的多种灾害,是世界上各种严重自然灾害之一。巨大的爆炸式喷发能造成波及方圆数百千米范围内的生命和财产损失,甚至对全球气候产生影响。 火山喷发能产生破坏性的熔岩流、火山碎屑和气体的高速崩塌流。大量的火山灰可漂浮至几百千米远,严重影响喷气式飞机的飞行;并可以覆盖相当大范围内的地面建筑和农作物,使交通中断,并由此导致附近居民食物短缺与疾病流行,危害人体健康并造成财产损失。火山喷发前和喷发期间还可诱发火山地震和构造地震。即使火山不喷发,在火山区也可能产生巨大的、毁灭性的火山泥流,危害性气体及酸雨。美国有数百万人生活在(或靠近)将来可能喷发的火山区。 认识火山的形成、分类、喷发过程及火山喷发的危险性和监测研究方法,事先做出预报并采取相应的减灾措施,对减轻火山灾害是十分必要的。 1 火山喷发类型 因岩浆性质、地下岩浆库内压力、火山通道形状、火山喷发环境(陆上或水下)等诸因素的影响,使火山喷发的形式有很大差别,一般有这样一些分类:1.1裂隙式喷发

火山喷发后形成的岩石 火山喷发形成的岩石是什么岩石

火山喷发后形成的岩石火山喷发形成的岩石是什么岩石 极大规模火山喷发都以瞬间改变地形,瞬间改变全球天气及全球性的生命灾难。火山喷发后会形成一些岩石,今天小编就给大家介绍火山喷发形成的岩石,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火山喷发形成的岩石 火山岩是指火山爆发喷出地面的炽热气体、液体和固体再落到地面堆积起来的不同形状的小山,由于喷发时喷发出来的岩浆有气体渣、固体岩浆,温度和压力迅速下降,发生了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所以岩浆就变成了火山岩。 火山岩强度高、保温、隔热、吸音、防水、防火、耐酸碱、耐沾污性、耐腐蚀、耐霉变,且无污染、无放射性等,是理想的天然绿色、环保节能墙面饰材。装饰性好、强度高,火山岩质地坚硬如天然石材,涂层表面如多孔蜂窝,质感强烈,装饰性好、耐磨;保温、隔热、吸音,不同骨材搭配,蜂窝多孔,具有一定保温、隔热、吸音作用;防水,混成材质,浸泡水中三个无异常变化,防水性极佳;防火,加有无机粘结剂,高温下不产生浓烟、不脱落、不燃烧,不产生有害有毒气体;耐侯性好,天然彩砂、彩石,颜色自然,不含任何染料,有机与无机混成材质,特殊的接桥结构,可防止因紫外线而引发的劣化,具有无毒、无味、无污染、抗腐蚀、耐酸碱、抗晒、不变色、无放射性等特点;耐沾污性好,饰面非平面,视觉上阻断由于大气中灰尘及其他悬浮物质较多,易沾污涂层而失去涂料原有的装饰效果,从而影响建筑物外貌,不易被污染耐水清擦洗。耐霉变性好,火山岩饰面在潮湿环境中能抑制霉菌和藻类繁殖生长。不易长霉。 依据岩浆向地壳表层侵入部位的深浅,可分为深成侵入岩和浅成侵入岩,深成侵入岩冷却凝固的部位距地表3公里以下,浅成侵入岩冷却凝固的部位大致在地下3公里到地表之间。如果侵入体接近地表的部位冷却凝固,称为超浅成岩。侵入岩主要形成于燕山期,同位素年龄值129~百万年,产状为岩株、岩枝、岩脉,岩基极少。火山喷发的主要类型裂隙式喷发 岩浆沿着地壳上巨大裂缝溢出地表,称为裂隙式喷发。这类喷发没有强烈的爆炸现象,喷出物多为基性熔浆,冷凝后往往形成覆盖面积广的熔岩台地。如分布于中国西南川、滇、黔三省交界地区的二迭纪峨眉山玄武岩和河北张家口以北的第三纪汉诺坝玄武岩都属裂隙式喷发。现代裂隙式喷发主要分布于大洋底的洋中脊处,在大陆上只有冰岛可见到此类火山喷发活动,故又称为冰岛型火山。 中心式喷发 地下岩浆通过管状火山通道喷出地表,称为中心式喷发。这是现代火山活动的主要形式,又可细分为三种: 宁静式:火山喷发时.只有大量炽热的熔岩从火山口宁静溢出,顺着山坡缓缓流动,好像煮沸了的米汤从饭锅里沸泻出来一样。溢出的以基性熔浆为主,熔浆温度较高,粘度小,易流动。含气体较少,无爆炸现象、夏威夷诸火山为其代表,又称为夏威夷型。这类火山人们可以尽情地欣赏。 爆烈式:火山爆发时,产生猛烈的爆炸,同时喷出大量的气体和火山碎屑物质,喷出的熔浆以中酸性熔浆为主。1902年12月16日,西印度群岛的培雷火山爆发震撼了整个世界。它喷出的岩浆粘稠,同时喷出大量浮石和炽热的火山灰。这次造成26000人死亡的喷发,就属此类,也称培雷型。 中间式:属于宁静式和爆烈式喷发之间的过渡型.此种类型以中基性熔岩喷发为主。若有爆炸时,爆炸力也不大。可以连续几个月,甚至几年,长期平稳地喷发,并以伴有歇间性的爆发为特征。以靠近意大利西海岸利帕里群岛上的斯特朗博得火山为代表.该火山大约每隔2-3分钟喷发一次,夜间在50公里以外仍可见火山喷发的光焰,故而被誉为“地中海灯塔”。

火山爆发的类型

火山爆发类型 熔岩(即地表下面的岩浆)从火山口释放出来,是最常见的火山爆发形式,这种爆发型火山的喷发威力极大,火山灰和火山气体伴随着熔岩碎片,以雷霆万钧之势从火山口猛烈喷射而出。另一种非爆发性的火山喷发叫做流动爆发,是一种相对来说较为平静的火山喷发,源源不断喷出的液态玄武岩熔岩呈黏稠状流体流溢而下,以相当于人行走的速度蔓延开来。流动爆发通常伴有火山气体,但通常不伴有火山灰,夏威夷基拉韦厄火山就属于这种爆发。 火山学家将火山爆发分为几种不同的类型,有的以某种形式爆发的火山之名命名,有的以喷发物形成的形态或火山所在地的地名命名。以下是火山爆发的几种最常见类型。 夏威夷式火山爆发 在夏威夷式火山爆发中,呈流体状的玄武岩通过火山口、火山顶上和火山侧翼处的裂缝喷射而出,这种喷射可持续数小时甚至好几天。这种现象通常被称为“火泉”。从“火泉”中喷溅而出的炽热熔岩碎片融熔在一起,形成熔岩流或被称为“寄生熔岩锥”的小丘。在“火泉”喷发或暂停喷发时,熔岩流也可能从火山口喷涌而出。火山熔岩流的流动通常十分顺畅,从源头出发可一泻数千米后,才渐渐冷却变硬,最终变成固态熔岩。 夏威夷式火山喷发之名源自于夏威夷岛上的基拉韦厄火山,它以壮现的“火泉”喷发而闻名。其中最为突出的两次喷发是:1969至1974年基拉韦厄火山侧翼的冒纳乌卢火山口的爆发。以及1959年基拉韦厄火山顶上的伊吉火山口的喷发,在这两次爆发中,熔岩喷涌高度达300米以上。 叙尔特塞式火山爆发 叙尔特塞式火山爆发是水下火山的岩浆喷发,即岩浆在与水环境的交互作用中喷发。大多数情况下,当水下火山最终集聚起足够的能量突破水域表面时,即发生叙尔特塞式火山爆发。由于水在变成蒸汽时体积会膨胀,水与炽热的熔岩接触时产生爆炸,形成火山灰柱、蒸气和灰渣。叙尔特塞式火山爆发产生的熔岩通常为玄武岩,因为大多数海洋火山都是由玄武岩构成的。 叙尔特塞式火山爆发的一个典型例子是冰岛南部海岸的火山岛叙尔特塞火山的爆发,它于1963年至1965年喷发。在火山爆发的前几个月内,火山活动堆积起了几平方千米的火山灰,最终海水再也无法抵达火山口,于是火山喷发的类型转为夏威夷式火山爆发和斯特隆布利式火山爆发。晟近的2009年3月,汤加附近的火山岛洪阿哈阿帕伊岛的几个火山口开始爆发,陆上和海上爆炸产生的火山灰柱一直上升到8000米以上的高度。 武尔卡诺式火山爆发 武尔卡诺式火山爆发是一种短暂、猛烈但规模相对较小的黏性岩浆喷发(通常为安山岩、英安岩或流纹岩k这种喷发通常是火山熔岩管道堵塞,或黏稠熔岩在火山口形成熔岩穹丘,火山积蓄巨大能量之后猛烈喷发。武尔卡诺式火山喷发产生猛烈的爆炸,各种火山物质以超过每秒350米的速度抛射到几千米之上的空中。这种类型的火山喷发产生火山灰、火山灰云,以及火山碎屑流(由炽热的火山灰、火山气体和熔岩形成的流体)。 武尔卡诺式火山爆发可能会反复喷发,持续几天、几个月甚至几年,也可能是一次更大规模火山喷发的前奏。武尔卡诺式火山喷发以意大利一座名为武尔卡诺的岛屿命名,那里的一座小火山曾经历过这种类型的喷发。 普林尼式火山爆发 所有火山爆发中规模最大最猛烈的喷发类型是普林尼式火山爆发。由瓦斯岩浆的碎片引发,通常与黏稠的岩浆(英安岩和流纹岩)有关。喷发时释放巨大的能量,产生巨大的火山灰柱,并以每秒几百米的速度喷射到49千米以上的空中。喷发出来的火山灰可飘散到离火山数百甚至或数千千米之外的地方。喷发的火山灰柱呈蘑菇云状(与核爆炸形成的蘑菇云十分相似),或呈意大利松树状。罗马历史学家小普林尼于公元

火山喷发对环境的影响

火山喷发对环境的影响 摘要: 看似沉默的火山,一旦爆发,就会对周边地区的环境造成严重的影响。如果火山喷发规模庞大,甚至还会对全球的气候造成影响。火山喷发所产生的火山灰颗粒会进入大气平流层,并在那里停留数年。火山灰长时间阻挡照向地球的太阳射线,将会使地球气温下降。此外,火山喷发对海底生物同样有着重大影响。甚至于大陆形态的形成,还是地球的海洋和大气的形成,或者生命的起源,均和海底火山活动有关。 关键词:火山喷发,火山灰颗粒,生态环境,全球气候,海洋生物,恐龙灭绝,硫磺,氯气。 正文: 前不久,冰岛的火山喷发对当地甚至是整个欧洲的环境造成了巨大影响,甚至有报道称而冰岛火山群的活跃活动可能影响欧洲几十年。那么火山喷发究竟会对环境造成怎样的影响,多大的影响呢? 首先,我们必须了解火山喷发(volcanic eruption)是一种奇特的地质现象,是地壳运动的一种表现形式,也是地球内部热能在地表的一种最强烈的显示。是岩浆等喷出物在短时间内从火山口向地表的释放。由于岩浆中含大量挥发成分,加之上覆岩层的

围压,使这些挥发成分溶解在岩浆中无法溢出,当岩浆上升靠近地表时压力减小,挥发成分急剧被释放出来,于是形成火山喷发。其具体分为裂隙式喷发和中心式喷发,上面所说的冰岛火上喷发就是属于裂隙式喷发,而且冰岛也是陆地上唯一一个存在此种喷发类型的地区。在火山的喷发阶段,首先是气体的爆炸在火山喷发的孕育阶段,由于气体出溶和震群的发生,上覆岩石裂隙化程度增高,压力降低而岩浆体内气体出溶量不断增加,岩浆体积逐渐膨胀,密度减小,内压力增大,当内压力大大超过外部压力时,在上覆岩石的裂隙密度带发生气体的猛烈爆炸,使岩石破碎,并打开火山喷发的通道,首先将碎块喷出,相继而来的就是岩浆的喷发。气体爆炸之后,气体以极大的喷射力将通道内的岩屑和深部岩浆喷向高空,形成了高大的喷发柱。喷发柱在上升的过程中携带着不同粒径和密度的碎屑物,这些碎屑物依着重力的大小,分别在不同高度和不同阶段塌落。 火山喷发最直接的影响就是破坏周边地区的的生态,大量的火山灰会严重影响人和动植物的呼吸,致使大量的动植物死亡,而且火山爆发喷出的大量火山灰和暴雨结合形成泥石流能冲毁道路、桥梁,淹没附近的乡村和城市使得无数人无家可归。泥土、岩石碎屑形成的泥浆可像洪水一般淹没了整座城市。 此外,火山喷发另一个重要影响就是影响气候。火山喷发产生的大量火山灰颗粒会进入大气平流层,并在那里停留数年。平流层是地球大气层的第二层,距地表大约20至50千米。平流层上热下冷,空

……十大火山喷发

世界上著名的十次火山爆发 1.梅扎马火口湖,美国俄勒冈州(1英尺=0.3048米) 约6000年前梅扎马火山发生了一次特大喷发。1.2万英尺高的梅扎马山在喷发后,竟变成了一个深1900英尺的火口湖。此后在漫长的年代里,由于火山活动的作用,湖心又渐渐升起了“神奇岛”,至今仍在不断长高。此处湖水碧蓝,景色宜人,1902年被辟为国家公园。 2.埃特纳火山,西西里岛 埃特纳火山是欧洲最活跃的火山,不过它并非因此而出名。在希腊神话和古希腊著名诗人海希奥德、品达、埃斯库罗斯等人的作品中,它的大名屡屡出现。希腊与罗马神话中说,巨人族与奥林匹斯山众神战斗失败后,就被压在埃特纳山下。由于巨人们一次又一次为冲破牢笼重获自由而努力不息,埃特纳山附近频频发生地震。 3.维苏威火山,意大利 公元79年,维苏威火山的爆发把著名的庞贝城和赫库兰尼姆掩埋地下,使它们历经千余载才得以重现人世。这次爆发之所以“名垂青史”,还因为它给人类提供了极为宝贵的科学资料。为了纪念在这场灾难中罹难的老蒲林尼(罗马学者),人们将这种类型的火山爆发命名为“蒲林尼型”。 4.坦博拉火山,印度尼西亚 1815年4月10~11日的坦博拉火山爆发是过去两个世纪来规模最大的一次火山喷发,同时它也是有史以来造成伤亡最多的一次。据估计,它直接造成了9.2万人丧生,还有8万人死于由此引发的饥荒。这次火山爆发使北半球大部分地区受到严重影响,导致1816年农业大幅度减产。它还致使1816年的气温异乎寻常的低,因而有时候人们在谈及这一年时,称其为“没有夏天的一年”。

5.喀拉喀托火山,印度尼西亚 1883年8月27日,喀拉喀托火山爆发。其能量之大,远在2000英里外的澳大利亚也为之震撼。此次火山爆发引起的一连串海啸,波及夏威夷群岛和南美海岸。有3.6万多人因此丧生。它喷出的5立方英里的火山灰使周围地区陷入黑暗长达两天之久。这次喷发造成山体塌陷,使喀拉喀托岛只剩下一点点残迹浮在海平面上。 6.培雷火山,马提尼岛 1902年5月8日的爆发使2.9万人丧生,并摧毁了4英里外的港口城市圣皮埃尔。几乎所有人都死于火成碎屑物流——一种致命的、移动迅速的云状物,由热气和浓厚的液化火山微粒组成。该城只有两名居民大难不死。这次灾难后命名了一种“新”的喷发类型——培雷式火山喷发。 7.帕里库廷火山,墨西哥 1943年2月,在墨西哥帕里库廷市近郊的一块玉米地里突然冒出了一大堆火山灰,从此,地球上又长出了一座高山,一年就长了1200英尺。在接下来的9年里持续不断的火山喷发终于摧毁了帕里库廷市,不过却使现代人有幸看到了这千载难逢的奇观——火山的诞生过程。只有3人死于这次突如其来的喷发。 8.圣海伦斯火山,美国华盛顿州 1980年3月18日,圣海伦斯火山爆发。这次爆发前,人们就已经对圣海伦斯山进行了密切的关注与研究,并做出了预报。圣海伦斯火山自1857年开始处于休眠状态。1980年3月由于一连串的地震,圣海伦斯火山开始喷发蒸汽。1978年美国地质测量局就预言圣海伦斯将开始断断续续地出现猛烈的火山活动,“不出100年,甚至很可能在本世纪结束前,圣海伦斯将苏醒过来。”幸运的是,仅有60人死于这次喷发。 9.鲁伊斯火山,哥伦比亚

典型实验 火山喷发模拟实验

典型实验 火山喷发模拟实验 苏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2单元4课《火山和地震》有火山喷发的模拟实验,我在课堂上安排学生做这个实验,但对实验材料及方法进行调整。 一、材料 铁架台、酒精灯、石棉网、火柴、易拉罐制成的盒子(剪下三分之一即可)泥土、番茄酱、剪刀。 二、实验步骤 1、把番茄酱用剪刀剪开,把整袋酱倒入岩浆模拟盒子中; 2、在番茄酱表层覆盖薄薄的一层泥土,中间做成山的样子,并在泥土中间挖 一个小洞; 3、将小盒子放在铁架台上,用酒精灯加热,观察受热后番茄酱的外溢现象。 三、注意事项 番茄酱一定要用100克一整袋。最初实验中加热较长时间后,番茄酱不外溢。我分析原因,可能是小洞口盖的土太厚,番茄酱冲不出来,于是我又尝试用薄薄的一层土盖小洞口,但问题仍未解决。我估计是番茄酱出了问题,如果使番茄酱变得稀薄一些呢?我在番茄酱中加了少量水,放土时,番茄酱和土混合在一起了。我把它们倒出来后,发现底下已经糊了,土也干了,说明番茄酱只在中间放一些太少,而地层中的岩浆得聚集很多后才会在有裂缝的地方冲出来。如果把底下全部放上呢?我把一整袋番茄酱放入小盒子中,在番茄酱表层覆盖薄薄的一层泥土,中间做成山的样子,并在泥土中间挖一个小洞,结果发现,番茄酱很快就外溢了。 在课堂上,我让学生分组实验,学生会很快就看见有热气冒出来,接着有灰尘和着热气升上来,然后土层开始微微震动,随着时间的推移土层震动越来越大,土层开始出现裂纹,有的小组番茄酱从小洞中溢出,有的小组看到番茄酱从裂缝中溢出了。 在接下来的教学中,我引导学生分析实验中出现的现象:番茄酱代表什么?是什么力量让它溢出来的,这说明什么?火山喷发前有什么征兆?从而达到共识:地壳虽然很坚硬,但并不是到处都是严密无缝的,有的地方有裂缝,岩浆

第四讲 火山地貌

第四讲火山地貌 ●新闻链接:冰岛海克拉火山或将爆发堪称"地狱之门" 新浪科技讯北京时间7月13日消息,据国外媒体报道,专家称,冰岛最让人担心害怕的一座火山――海克拉火山(Hekla)可能很快就会爆发,在欧洲上空产生比以往更大的 尘埃云团。这座火山被当地人称为“地 狱之门”。 地球物理学家认为,海克拉火山下 面“与众不同的”岩浆活动,可能是火 山活动早期阶段的迹象,它或许会引发 大规模的火山喷发。这座被当地人称之 为“地狱之门(Gateway to Hell)”的火山 正值中年,它一旦爆发,产生的碎屑量 将是该国5月的火山爆发产生的碎屑的 4倍。冰岛大学的地球物理学家帕尔-埃 纳尔松6日称,它可能不会立即爆发,但是他认为会“很快”。 海克拉火山在冰岛的意思是戴头巾的斗篷,迄今为止它的爆发次数已经超过20多次,874年它第一次爆发时,产生2.5立方公里火山灰(用来描述火山爆发产生的各种不同类型的碎屑的科学术语)。这是冰岛格里姆火山喷发产生的0.6立方公里火山灰的4倍多。今年5月,格里姆火山爆发导致英国北部的部分机场被迫停飞。2010年4月爆发的艾雅法拉火山(Eyjafjallajokul)在3天多时间里产生大约1.8立方公里火山灰。它在一周时间迫使那么多飞机暂停飞行的原因,是因为它产生的尘埃云团长时间在低空盘旋。 ●火山地貌的结构 由地壳内部岩浆喷出堆积成的山体形态。这种山体称为火山。地理园中的火山地貌模型形象的展示了火山地貌。 火山喷发是一种奇特的地质现 象,是地壳运动的一种表现形式,也 是地球内部热能在地表的一种最强烈 的显示。是岩浆等喷出物在短时间内 从火山口向地表的释放。由于岩浆中 含大量挥发分,加之上覆岩层的围压, 使这些挥发分溶解在岩浆中无法溢 出,当岩浆上升靠近地表时,压力减 小,挥发分急剧被释放出来,于是形成火山喷发。 形态结构 火山通常由火山锥、火山口和火山喉管3部分组成。如模型所示:火山锥指火山喷出物在火山口附近所堆积成的锥状山体。根据内部构造和组成物质,火山锥分为:①火山碎屑锥,由固体喷发物(火山灰、火山砂、火山砾)与炽热气体一起喷出,在空中飞腾、冷却变硬降落堆积而成。外形呈圆锥形,由成层的火山碎屑组成。上部坡度较陡,下部坡度较缓,锥顶端有一个火山口或破火山口。②熔岩锥,坡度很小的熔岩堆积体,由流动的熔岩形成,又称盾形火山。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