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五章 古罗马法

第五章 古罗马法

第五章  古罗马法
第五章  古罗马法

第五章古罗马法

教学目的:通过本章学习,了解罗马法的成长演变过程,理解罗马法发达的原因及其对近现代法制的重大影响。

教学重点:罗马法法的历史沿革;罗马法的渊源和分类;罗马法的人法、物法制度;罗马法的历史地位及对后世法制的影响。

3课时

第一节罗马法概述

一、罗马法的概念

罗马法不是一部法律文献的名称,而是泛指罗马奴隶制国家的全部法律制度的总称,存在于罗马奴隶制国家的整个历史时期,即包括自罗马国家产生至公元7世纪西罗马帝国的法律。

二、罗马法的产生与发展

(一)罗马法的历史演变

1、王政时代(公元前8世纪——公元前6世纪)

由原始社会末期到城邦社会的演变(国家尚未形成)。图利乌斯改革,废除原来以血缘关系为基础的三个氏族部落,按地域原则把罗马城划分为四个区域,这次改革标志着罗马奴隶制国家的最终形成。到第七代王时才完成。王政时代的时期主要是习惯法,来源

于古老氏族的习惯和社会通行的各种惯例。

2、共和国时期

寡头政体,两个执政官加上元老院,特殊时期从中确定一个独裁官,为期最多六个月。共和国时期,随着奴隶制经济的发展;阶级矛盾的加剧,成文法开始出现。公元前5世纪中叶制定的十二表法是罗马最早的立法文献。此外,还有各种会议制定的法律、元老院的决议、长官的告示和法学家的解答等。共和国后期,罗马成文法获得进一步发展。

3、帝政时期即罗马帝国时期

前期:皇帝由元老院选举,国家一分为二,即皇帝和元老院,屋大维号称“奥古斯都(元首)”帝国初期,罗马法学家的活动日益加强。在此基础上形成两大学派,后来又出现著名的五大法学家。罗马法学家的著述和一系列的司法实践活动,使罗马法律能够适应社会的需要不断发展。帝国前期,皇帝敕令逐渐成为法律的主要渊源,元老院和各种会议的活动日益受到限制。

后期:公元前395年,罗马帝国一分为二,东罗马帝国继续维持奴隶制,后来成为拜占庭帝国;西罗马帝国为日尔曼人所灭,直接进入封建制。帝国后半期,敕令在法律体系中占据统治地位。在帝国后半期,鉴

于罗马奴隶制社会日趋瓦解,统治集团迫切要求将现行法律用特定形式巩固下来,汇编成为法典,从而形成了影响深远的罗马法典编纂传统。公元6世纪中叶,东罗马帝国皇帝查士丁尼时,中世纪统称为《国法大全》的《查士丁尼法典》、《学说汇纂》、《法律阶梯》等四部法律文献先后完成。

(二)罗马法的产生与发展

1、平民和贵族的斗争,在很大程度上刺激和促进罗马国家和罗马法的产生。

2、各类民众大会对罗马法的产生起着重要作用。胞族(库里亚)即大家族的联合;民众大会——胞族大会——贵族大会(出现平民阶层);平民包括早期被征服地区的居民和外来居民(非罗马氏族成员,被排除于罗马管理之外);平民义务有服兵役,纳税等。

民众大会——百人团大会(兵员,军伍大会)。

在公元前287年,独裁长官霍腾西阿公布一项法律,宣布平民会议的决议对全体公民具有约束力,从而使得平民最后赢得了参与国家立法的权利。即地区大会上升为罗马最高立法机关。

3、《十二表法》的制定——迄今为止能够断定的罗马法历史上的第一部成文法

平民继续斗争,结果使元老院于公元前452年成立

由执政官、平民、贵族代表组成的立法十人团,并派遣三位使节专程赴雅典考察梭伦立法,于公元前451年在罗马广场上公布了《十二表法》中的前十表,次年公元前450年改组立法十人团后,又补充了两表。

4、市民法与万民法两个体系的形成

从公元前三世纪始,罗马法的主要特点仍然是市民法占统治地位,但罗马法的另一新体系——万民法已逐渐兴起。

(1)市民法亦称公民法,仅适用于罗马公民内部,王政后期形成。以十二铜表法为基础,包括民众大会和元老院所通过的决议以及习惯法。

(2)统治阶级设置最高裁判官(司法行政官吏,也参与司法实践活动),最高裁判官通过发布“告示”制定的法律规范汇集成为“最高裁判官法”,承审官是真正意义上的法官,承接审判案件。

(3)在设立最高外事裁判官后形成万民法。

(4)市民法:狭隘僵化的保护;万民法则简易,灵活,不拘形式,开放。

5、法学家活动的加强

(1)罗马帝国兴盛时期也是罗马法发展的古典时代。(2)职业的法学家阶层公开解答法律问题进行争论。其任务如下:解答;编纂;诉讼;著述。

(3)早期的罗马法是深藏于祭祀们的神龛中的。(4)奥古斯都时期,赋予若干法学家公开解释法律的特权,成为罗马法渊源之一,要求司法官吏完全按照法学家的解答判案。

(5)具有改革精神的普罗库尔学派和相对保守的萨比努斯学派。

(6)法学教科书《法学阶梯》。

(7)盖尤斯、伯比尼安、保罗士、乌尔比安、莫迪斯蒂努斯,公元426年,东西罗马颁布学说《引证法》规定五大法学家对法律问题的解答和著作具有法律效力。

(8)遇有成文法未规定的问题均按五位法学家的著述解决;五位法学家对同一问题意见不一致时,采其多数主张;意见均衡时,则以伯比尼安的著述为准;若伯比尼安的著述没有涉及争论的问题,可选择五位法学家中较为公正的意见。

(9)法学家,法学职业和知识的发展。

6、《国法大全》的编纂

(1)公元529年,查士丁尼组织法典编纂,颁布了《查士丁尼法典》,这是一部罗马历代皇帝的敕令和元老院决议大全;

(2)公元533年底公布了《查士丁尼法学总论》又译

为《法学阶梯》;公元533年出版了《查士丁尼学说汇纂》;

(3)至在上述法律汇编之后,法学家将查士丁尼的敕令汇编成册,于公元565年出版了《查士丁尼新律》。(4)以上四部法律汇编统称为《查士丁尼国法大全》或《民法大全》或《罗马法大全》。(相对于教会法大全而言)

第二节罗马法的渊源分类和特征

一、渊源

1、习惯法——罗马的习惯法是由氏族古老习惯传统、当时社会通行的各种习惯以及法院的判例组成,由国家认可并赋予法律效力。《十二铜表法》的颁布,标志罗马法由习惯法进入成文法阶段。

2、各种议会制定的法律——不同于资本主义国家的议会。民众大会、兵员大会和平民大会制定和通过的法律,是罗马共和国时期主要的法律渊源。

3、元老院决议——元老院是由过去的氏族长老会议演变而来,主要由退职的高级管理组成,其职权非常广泛。元老院本质上是资议机构,享有一定立法职能。刚开始元老院没有立法权,它的意见只有咨询性质。后来,议会通过的法律必须得到元老院的批准才能生

效,权力逐渐扩大。帝国初期元老院的决议开始成为正式的法律渊源,但此时的元老院只不过是将皇帝的建议加以固定化和法律化而已。

帝政前期元老院决议是罗马法重要渊源;后期名存实亡。

4、长官告示——裁判官法

最高裁判官是罗马的最高司法行政长官,主要职责是管理诉讼、领导国家的司法活动。最高裁判官在任时发布的告示逐渐发展成为一套规范,统称为“裁判官法”。它不注重形式,而是体现所谓“公平合理”的原则,灵活地反映了社会发展的要求,对罗马法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到帝国时期,最高裁判官发布告示的权力日趋受到皇权的限制而有名无实。

5、皇帝敕令——帝国前期,皇帝敕令并不普遍。帝国后期,皇帝专权,皇帝敕令成为唯一的法律渊源,主要包括敕谕、敕裁、敕示,敕答四种,对皇帝敕令的编纂成为了重要的法律活动。

6、法学家的解答与著述

在古罗马,最初的法学家全部是僧侣贵族,解答法律的权力也为他们所垄断。但是随着罗马国家的发展,法律解答逐渐突破了僧侣贵族的垄断,而使得法学事业得到发展。但当时的这种解答纯属个人意见,对审

判活动没有拘束力。到奥古斯都执政时期,若干法学家被授予了解答法律的特权,法学家的解答成为了罗马法的渊源之一。法学家的解答有利的推动了罗马法学的发展。公元426年,罗马皇帝颁布《引证法》,规定只有五大法学家的解答和著作才具有法律效力。

二、分类

1、私法与公法——

(1)世界最早,对当今影响明显

(2)由罗马五大法学家之一的乌尔比安首先提出(3)涉及并保护公共利益

(4)罗马法前期,公法范围小,私法范围大;后期,公法范围扩大,私法则缩小。

(5)公法规范带有强制力;私法带有任意性,协议性

2、成文法与不成文法——依照法律的表现形式所作的划分

3、自然法、市民法和万民法——罗马法的适用范围(1)自然法,适用范围极其广泛,不是实在法而是理想的自然界的法则(自然规则),理念(论)上存在的法则。

(2)市民法,罗马市民

(3)万民法,罗马境内所有的各个民族

4、市民法与长官法——立法方式不同,长官法主要是裁判官法

5、人法、物法、诉讼法——法律规范的性质内容

三、基本特征

1、私法极为发达完善,后世影响也很大;公法相对于私法却不甚发达

2、原则性和灵活性的高度统一

3、在世界古代法中是唯一高度抽象概括的法

第三节罗马私法的基本内容

罗马私法的结构和体系以权利主体、权利客体和私权保护为编制顺序,分为人法、物法和诉讼法三部分。

一、人法制度

人法是确定人的权利能力、行为能力、法律地位、各种权利的取得和丧失以及家庭婚姻关系等文献的法律,涉及人的权利义务的基本规定。

(一)自然人

1、法律地位:在很大程度上通过人格这种制度体现出来

2、人格:在法律上作为权利义务主体(人)的资格和能力,具体内容为:

(1)自由身份权:自由权是自由实现自己意志的权利,是享有市民权和家庭权的前提条件和基础。自由权的取得来自两个方面:一是生来自由人,父母是自由人,其子女也是自由人;二是解放自由人,奴隶由于获得解放而取得自由人的身份,仍受一定限制,奴隶解放的方式有主人解放和法定解放。除自由人外,还有准奴隶(即债务奴隶,被出卖的子女,角斗士),奴隶。罗马法规定:身份从母,只要十月怀胎时一度成为自由人,孩子生来享受所有权利。

(2)公民权(市民权):市民是罗马公民所享有的特权,包括公权和私权两部分,只有真正意义上的罗马市民能享有。公权指选举权和被选举权(荣誉权),参政权,担任国家公职权等。罗马法根据市民权的有无,将自由民分为市民,拉丁人和外来人。市民身分获得方式:根据出生身分,从父,受胎那一刻父亲的身份,非婚生,从母,母分娩的时刻;由于解放,市民根据法定方式解放出来,奴隶获得自由权后获得市民权;奖赏。拉丁人分为三大类:古拉丁人(最早同罗马人结为同盟,与罗马人同种族,身份相对较高);殖民地拉丁人(拉丁人移民到罗马,不享有公权,除结婚权外享有一切私权);优尼亚拉丁人(解放拉丁人,不是拉丁族的,而是主人没用合法程序解放的奴隶,只有

自由权,无市民权就被归为优尼亚拉丁人)。外国人不享有市民权。

(3)家长(家父)权:罗马市民在其家庭中享有的权利。家父可代表全家独立行使各种权利,称“自权人”;其他处于家父权利之下的人(妻、子、女)称“他权人”。家长权的消灭方式有:

A、家长死亡;

B、家长因犯罪而被剥夺家长权;

C、子女因成为军人、元老、或执政官而摆脱家长权成为自由人;

D、家长自己直接取消家长权;

3、罗马法规定:只有同时具有上述三种身份权的人,才能在法律上享有完全的权利能力,也才属具备完整人格的人。上述三种身份权全部或部分丧失,人格即发生变化,罗马法分别称之为大、中、小“人格减等”或“人格变更”。

3、自然人的行为能力

行为能力是指能够以自己的行为行使法律上的权利、承担法律上的义务,从而引起法律上的后果的能力。

完全无行为能力人:不满7岁的幼童、精神病人;

限制行为能力人:儿童、未成年的已适婚人、浪费人、自权妇女;

完全行为能力人:年满25岁的成年男子。

(二)法人

1、古代罗马没有法人的要领和术语,但法人制度已经萌芽。法人实质是“具有“独立法律人格的特殊团体”;

2、罗马法的法人分社团法人和财团法人:前者以自然人的集合为成立的基础;后者以财产为其成立的基础。

3、罗马法的法人基本特征:人员集合,最早有社团资格的是国家;财产集合,不管什么人、多少人,最早有财团资格的是寺院、慈善团体。

4、法人制度萌芽的条件:罗马法中人格观念的产生和演进是法人制度产生的理论基础;简单商品经济的充分发展和实际需要是这一制度形成的物质条件。(三)婚姻家庭法

古罗马的婚姻家族制度是人法制度的有机组成部分1、罗马家或家族是指在家父权之下所支配的一切人和物的总和,包括父、妻、子女、孙子女、奴隶、牛、马和土地等。家的特征是以家父权基础,由辈份最高的男性担任的家父在家庭中地位最高,对所属成员和一切财产享有管辖权和支配权。伴随社会和法律的进步,家庭组织日趋缩小,家父权也逐渐受到限制。

2、罗马的婚姻有两种婚姻:市民法婚姻即有夫权婚姻(要式婚姻)和万民法婚姻即无夫权自由婚姻(略式婚姻)。这两种婚姻中,夫妻人身和财产关系以及双亲与子女各种关系的差异:有夫权婚姻妻子从属于夫权,万民法婚姻夫妻地位是相对平等的。

3、罗马的婚姻家庭法是实行一夫一妻的家长制家庭制度,婚姻制度经历了由“有夫权婚姻”向“无夫权婚姻”的演变过程:

(1)早期实行的是有夫权婚姻(要式婚姻),结婚方式有共食婚,买卖婚和时效婚。基本特征:丈夫享有特权,妻子无任何权利。妇女一旦结婚就和原家庭脱离关系,加入夫家,身分和子女一样,继承份额也和子女一样。

(2)共和国后半期产生无夫权婚姻,分别财产制,对待子女平等,无家长权。

二、物法

(一)物与物权

1、物

(1)物泛指除自由人以外存在于自然界的一切东西,凡对人有用并能满足人所需要的东西,都称为物。(2)物的分类有要式转移物和略式移转物(前者是少数重要财产,必经法定程序才行处理,如土地、房屋、

奴隶、牛、马、驴等与人的生活生产密切联系;后者可忽略转移方式);可有物和不可有物(前者可构成私人财产;后者不可,但能构成公共财产);有体物和无体物(前者有一定形体,人可触及;后者看不见摸不到,但有经济利益,如权力,继承权、债权,所有权被罗马人视为有体物);动产和不动产物(前者可自行移动或用外力移动不损害价值,庄稼成熟可收割买钱;后者不可,庄稼未成熟收割就死)。神法物是与神有关的(神殿,寺院,墓碑,城墙);人法物是公共财产或全人类共同拥有(街道,河流)。

2、物权

(1)物权是指权利人可以直接行使于物上的权利。(2)物权的范围和种类皆由法律规定,而不是由当事人自由创设。

(3)划分为自物权(物权标底物属于权利人本人);他物权(属于他人)。

(二)所有权基本特性

1、绝对性:所有人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可以任意处分其所有物,而不受任何限制。

2、排他性:一物不能同时有两个所有权,所有人有权禁止或排除他人在其所有物上进行的任何干预。

3、永续性:所有权与其标的物的命运共始终,只要所有权人无消灭其所有物的意思,亦无毁灭其所有物的意外事故发生,其对该物的所有权将永远存在。

4、所有权形式

(1)市民法上的所有权:所有权主体只能是罗马公民;客体狭窄,为要式所有物;转移方式必须用要式买卖和拟诉弃权方式,仅用于买卖;

(2)最高裁判官所有权:主要在转移方式上进行弥补;(3)万民法上的所有权(外来人所有权):弥补主体缺陷;

(4)外省土地所有权:弥补客体缺陷;

三、继承法

1、继承是指死者人格的延续,财产继承是附属的。

2、继承原则:早期,概括继承的原则,既包括他的人身权利和义务,也包括财产权利和义务;后期,限定继承的原则,偿还父债的义务仅局限于死者财产本身,债务一旦超过债权可宣布放弃继承权,即继承人对被继承人遗产的继承的权利和义务,仅以已经登记在财产目录范围以内的遗产为限。

3、继承方式——遗嘱继承优于法定继承。早期遗嘱必须在民众大会公开宣布其内容,才有法律效力;裁判官时代,以书面形式并且有七人在遗嘱上签字才生效。

特留分制度,为法定继承人留下特定的财产,否则遗嘱不生效。法定继承又称无遗嘱继承,指死者生前未立遗嘱,而按照法律确定继承人顺序。必须在下面几种情况下才能采用:被继承人生前未立遗嘱;虽立有遗嘱,但由于某种原因而归于无效;遗嘱中指定的继承人全部拒绝继承。继承顺序:直系卑亲属;直系尊亲属及同胞兄弟姐妹;同父异母或同母异父的兄弟姐妹;其他旁系血亲;配偶。前三个顺序允许代位继承,如代替父亲继承爷爷的遗产,这种继承顺序在《十二表法》时期盛行。

4、继承顺序——早期局限于宗亲(以父姓为基础的亲属团体),帝政以后,逐渐被血亲所代替。第一顺序的继承人:当然继承人,包括子女、妻子,不包括被他人收养的子女、出嫁的女儿、释放了的子女,裁判官法对继承顺序进行改革,承认解放的收养的子女也具有一定继承权,又进一步承认(出嫁的)女儿的继承权;第二顺序的继承人,宗亲,亲等近的排斥亲等远的继承人的继承权;第三顺序的继承人,族亲,同姓氏、氏族、祖先的亲属。亲等是衡量亲属关系远近的等级,直系是你产生的和产生你的,世界范围计算亲等的两种方法:罗马法上的和教会法上的,例如,我

和侄子的亲等,双方都上数到同源祖先,罗马法上是三等亲,教会法上是二等亲。

四、债权

1、债是依国法得使他人为一定给付的法锁。法锁是指特定的双方当事人之间用法律连结和约束,给付是债务人履行义务的行为。

2、债发生的依据(原因)

(1)契约:要物契约要求转移标的物才能成立;口头契约要求双方说特定的语言,是要式契约的一种;文书契约是家长把借出的钱登载于帐簿;合意契约只要双方当事人就设立契约意思一致即可。

(2)准契约:虽未订立契约,但仅因一方当事人的行为而产生与契约相同效果的法律关系,主要包括无因管理(管理人未受到对方委托而主动对对方事务进行管理),不当得利等。

(3)私犯:侵犯他人人身或财产的行为。盗窃(窃取他人财物为己有,或窃用、窃占他人财物);强盗(以暴力非法攫取他人财物的行为);对物私犯(非法损害或破坏他人的财物);对人私犯(加害他人身体,名誉,人格)

(4)准私犯:类似私犯而未列入私犯的侵权行为五、诉讼法

1、诉讼分为公诉和私诉。公诉是对直接损害国家利益的案件的审理;私诉是根据个人的申诉,对有关私人利益的案件的审理。

2、诉讼程序

(1)法定诉讼:罗马国家最古老的诉讼程序,盛行于共和国前期,只适用罗马市民,整个程序分为法律审查与事实审查,依照裁判官的意见要点,由民选的承审官判决。

(2)程式诉讼:盛行于共和国后期和帝政前一百年,程式是记录双方当事人争执要点的书状。裁判官主持法律审,承审官主持判决。

(3)特别诉讼(非常诉讼):开始于罗马帝国初期,在帝国后期成为唯一的诉讼制度。诉讼过程自始至终由一个官吏(皇帝亲自选任)来担任,原告无须传唤证人、被告。而由官府负责。——程序日益简单;公益救助色彩加强。

第四节古罗马共和国的宪政制度

一、古罗马共和国宪政发展的起因

1、古罗马共和国宪政的形成基于古罗马社会等级制度:贵族组成的元老阶层;骑士阶层;其他罗马居民,根据土地财富的拥有量又划分为6个阶层。

2、贵族与平民的相互斗争,然后通过改革达成利益均衡的“社会契约”性的法律。

二、古罗马共和国宪政的渊源

(一)《十二铜表法》

(1)背景:习惯法没有文字规定,缺乏准确性,贵族可以任意解释,以之欺压平民;平民承担太多义务。(2)平民继续斗争,结果使元老院于公元前452年成立由执政官、平民、贵族代表组成的立法十人团,并派遣三位使节专程赴雅典考察梭伦立法,于公元前451年在罗马广场上公布了《十二表法》中的前十表,次年改组立法十人团后,又补充了两表。

(3)《十二铜表法》中首先肯定和确认了“人民的福利必定是最高的法律”,开创了人类限制和控制国家权力的政治制度的先例。

(4)《十二铜表法》的前十表篇目依次为:审判条例、债权法、父权法、监护法、获得物法、占有权法、土地权利法、伤害法、公共法、神圣法;后两表为各项补充条例。可见《十二表法》诸法合体,私法为主,程序法先于实体法的特点。(程序法的规定在前,实体法的规定在后)。

(5)《十二铜表法》的制定,虽然平民强烈要求公布的内容并不全面,但却是平民反对贵族斗争的最大胜利。

(二)宪法性文献

罗马共和国期间,社会各阶层之间,特别是以平民和骑士为主导力量,围绕着关于政治权力的平等、关于债务奴役下的人身权利、关于允许取得国有土地所有权,和贵族进行了激烈斗争(不合作运动),迫使历届执政官、保民官和平民大会发布了一系列宪法性法律,从而创建和完善了罗马民主宪政制度。

1、公元前449年《荷提乌斯法》,产生了平民议会组织,由保民官主持和召集议会,选举保民官,通过一些对平民有利的法律,宣布保民官“神圣不可侵犯”;

2、公元前445年《卡努列优斯婚姻法》允许平民和贵族合法通婚,平民可当选为高级官员;

3、公元前376年《李启尼乌斯和赛克提乌斯法》就减缓债务、国有土地占有权、军团司令官职权等作出了新的规定;

4、公元前342年《盖努克优斯平民法》禁止高利贷;高级官吏10年内不得当选同一职位;批准平民受到行政官对其人身或财产构成威胁和损害时有“向人民控诉”的权利;

第五章 古罗马法

第五章古罗马法 教学目的:通过本章学习,了解罗马法的成长演变过程,理解罗马法发达的原因及其对近现代法制的重大影响。 教学重点:罗马法法的历史沿革;罗马法的渊源和分类;罗马法的人法、物法制度;罗马法的历史地位及对后世法制的影响。 3课时 第一节罗马法概述 一、罗马法的概念 罗马法不是一部法律文献的名称,而是泛指罗马奴隶制国家的全部法律制度的总称,存在于罗马奴隶制国家的整个历史时期,即包括自罗马国家产生至公元7世纪西罗马帝国的法律。 二、罗马法的产生与发展 (一)罗马法的历史演变 1、王政时代(公元前8世纪——公元前6世纪) 由原始社会末期到城邦社会的演变(国家尚未形成)。图利乌斯改革,废除原来以血缘关系为基础的三个氏族部落,按地域原则把罗马城划分为四个区域,这次改革标志着罗马奴隶制国家的最终形成。到第七代王时才完成。王政时代的时期主要是习惯法,来源

于古老氏族的习惯和社会通行的各种惯例。 2、共和国时期 寡头政体,两个执政官加上元老院,特殊时期从中确定一个独裁官,为期最多六个月。共和国时期,随着奴隶制经济的发展;阶级矛盾的加剧,成文法开始出现。公元前5世纪中叶制定的十二表法是罗马最早的立法文献。此外,还有各种会议制定的法律、元老院的决议、长官的告示和法学家的解答等。共和国后期,罗马成文法获得进一步发展。 3、帝政时期即罗马帝国时期 前期:皇帝由元老院选举,国家一分为二,即皇帝和元老院,屋大维号称“奥古斯都(元首)”帝国初期,罗马法学家的活动日益加强。在此基础上形成两大学派,后来又出现著名的五大法学家。罗马法学家的著述和一系列的司法实践活动,使罗马法律能够适应社会的需要不断发展。帝国前期,皇帝敕令逐渐成为法律的主要渊源,元老院和各种会议的活动日益受到限制。 后期:公元前395年,罗马帝国一分为二,东罗马帝国继续维持奴隶制,后来成为拜占庭帝国;西罗马帝国为日尔曼人所灭,直接进入封建制。帝国后半期,敕令在法律体系中占据统治地位。在帝国后半期,鉴

古罗马的政制与法律

第七课古罗马的政制与法律 基础知识: 古罗马的贵族共和制。元老院。公民大会。执政官。保民官。元首制。《十二铜表法》。《查士丁尼法典》。 重点难点: 1.重点分析: (1)古罗马的贵族共和制是本课的重点。罗马建国之后,经历了君主制到贵族共和制的转变。并且实行了几百年贵族共和制度。那么,古罗马的贵族共和制是一 种怎样的制度,它是怎样发挥自己的作用的。就是我们必须要掌握的内容。 (2)古罗马的法律是本课的重点。古罗马留给我们后人的一项最重要的遗产就是它的法律制度。以《十二铜表法》为开端,《查士丁尼法典》为总结的古罗马的法 律是古罗马留给人类的丰富遗产。在古罗马的这些成文法律中所规定的一些法 律的基本原则。古罗马在执行法律过程中采取的一些基本做法。到今天我们仍 然在使用着。 2.难点分析: 共和制向帝制的转化是难点。古罗马由君主制向共和制转变之后,经历了几百年。但是共和制崩溃了,取代它的是帝制。也就是说从民主走向了专制,为什么古罗马会由共和制过度到帝制呢?古罗马在共和制的开始时期,只是一个蕞尔小邦。而到它实行帝制的时候,却是一个地跨欧亚非三大洲,把地中海当作自己内湖的庞大国家。这是否和它的制度的转化有某种联系呢?等等问题都是要向学生解释清楚的。而这些问题又恰恰是学生比较难以掌握的内容。 能力培养: 1.通过对比古罗马的贵族共和制和古希腊的贵族制。培养学生对类似历史现象的横向对比能力。从而使同学们对历史的横向宽度和纵向跨度有一个清醒的认识。构建自己关于历史学科的知识体系。 2.通过对古罗马法律的学习,对比今天的某些法律制度。培养学生以发展的眼光看问题的能力。我们今天一些仍在使用着的法律制度,在千年以前就已经使用着了。 思想认识: 通过对古罗马法律的学习,使学生从思想上认识到我们今天仍在使用着的一些制度,在古代就已经存在并被使用着了。所以学习历史的积极作用就在于历史有借鉴作用。使学生在思想上对历史有一个重新的认识。 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学习雅典的民主政治。了解了古希腊人给人类留下的一项非常好的遗产。西方文化的源头之一就是雅典的民主制度。同时,还有一项就是古罗马留给我们的遗产。古罗马的法律制度。那么,这节课我们要学习的就是古罗马的政制和法律。 讲授新课: 教师:学习古罗马的政体和法律,我们就要先学习古罗马的产生历史。首先,我给同学们介绍一下罗马城的产生历史。罗马城起源于“母狼与婴儿”的典故。传说古希腊特洛伊战争中的英雄埃涅阿斯的后人在意大利中部一个名叫“拉丁姆”的地方建了一座城市,并成为这里的国王。当王位传到努米托尔时发生内讧,他的弟弟阿慕略下令杀死了努米托尔的儿子,并把他的女儿西尔维娅列为侍奉灶神的圣女。依据规定,灶神的女祭司是不能结婚的,但是由于天神的安排,西尔维娅与战神玛斯生下了一对双胞胎儿子。阿慕略得知此事,下令把这对双胞胎投入台伯河溺死。出于神意,这兄弟俩被冲上了岸,被一只母狼用奶水养活。后来,这对

浅谈古希腊文化和古罗马文化的关系

浅谈古希腊文化和古罗马文化的关系 摘要:古希腊和古罗马文化是西方文化的摇篮,对欧洲甚至是整个世界都有深刻的影响。古希腊人吸收、借鉴古代埃及和西亚文化遗产,创造了丰富多彩的希腊文化。古罗马人继承希腊和东方文化成果,逐渐建立罗马文化。纵观这两个在人类历史上举足轻重的文化,它们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希腊是罗马的老师,罗马的法律来自希腊雅典;罗马神话基本都是来自希腊神话;罗马的政体吸收了希腊成分。 关键词:古希腊文化古罗马文化古希腊文明古罗马文明 古希腊是指从希腊历史上公元前8世纪的古风时期开始到前146年被罗马征服之前的这段时间的希腊文明。在雅典的领导下,成功抗击了波斯的侵略,并在前5世纪到前4世纪之间达到鼎盛,被称作“黄金时期”。在被亚历山大大帝征服后希腊化文明在地中海西岸到中亚的大片地区继续繁荣发展。 在政治制度方面,古希腊是一个城邦林立的地区,因此许多不同的政治制度都有在此地区获得实践和发展,有些古希腊城邦如斯巴达一样奉行君主制,将统治权集中在国王手中;有些城邦则如雅典一样实行民主政治;还有一些城邦则是由贵族统治或由少数人控制的议会进行统治。虽然古希腊所处地域狭小,但其政治制度在广泛的时间上获得了丰富多彩的发展。仅就政体来分古希腊就经历了贵族制、民主制、寡头制和僭主制的演变。尤其突出的是古希腊的民主政治制度是古代人类对直接民主制度最早的尝试之一,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古罗马文化作为独立的文化形态与民族特性我们在探讨古罗马文化形态时,不得不涉及到古罗马文明的起源。根据英国大史学家阿诺德·约·汤因比的“母文明”与“子文明”学说,只有克里特岛上的米诺斯文明才属于母文明,其他都属于子文明,希腊罗马文明理所当然地应当纳入子文明的范畴之中。 罗马国家是以罗马城为中心逐步向外扩张而形成的地跨欧、亚、非三州的奴隶制大帝国。罗马城位于意大利半岛,而半岛上最早进入文明时代的是伊达拉里亚人。伊达拉里亚人在公元前七世纪左右便是一个强大的奴隶制国家,它通过商业贸易,外交往来,战争征服等等方式对罗马的政治、经济、文化施加影响。 古希腊文化与古罗马文化同属于地中海文明。在同一片海洋孕育下的两种不同的文化,从生活习性到社会变迁甚至是思想发展自然会有其相同之处。罗马人自称是特洛伊人埃涅阿斯的后代,当然这个可能只是罗马人抬高身价的做法。罗马人属于亚平宁半岛上的拉丁人的一支,之后融合了萨宾人。埃特鲁底亚人等意大利古民族,之后肯定还有希腊人,因为希腊人一直住在意大利南部,称大希腊地区。在罗马公民权普遍授于外省人后成分就更复杂了。 一.政治方面

古罗马建筑艺术

古罗马建筑艺术的特点及其成就 专业班级:11级环艺4班 学号:110201041118 姓名:沈敏敏

古罗马建筑艺术的特点及其成就 摘要:古罗马建筑风格产生在亚平宁半岛上,随着罗马帝国的扩张而发扬光大,是古希腊建筑风格的延续和发展,主要的成就是万神庙和巴西利卡类的建筑。古罗马的拱券技术也达到一定的高度,为石材建筑的大跨度提供了条件,同时对古希腊柱式进行了改进,出现了券柱式这在今后欧洲的建筑中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罗马本是意大利半岛中部西岸的一个小城邦国家,于公元前5世纪实行自由民的共和政体。在公元前3世纪,公元前1世纪末的两次扩张中几乎统一了其周围所有的国家,在公元前30年建立了罗马帝国,国力空前强大。在经济上,它掌握了这个地区的财富;在文化上,也成了这个地区所有古代文明成就的继承者。 公元1—3世纪是古罗马帝国最强大的时期,也是其建筑最繁荣的时期。重大的建筑活动边际帝国各地,最主要的建筑成就集中在罗马本城。古罗马建筑规模之大,质量之高,数量之多,分布之广,类型之丰富,形制之成熟以及艺术形式和手法之多样,旷古未有。 古罗马建筑是古罗马人沿习亚平宁半岛上伊特鲁里亚人的建筑技术,继承古希腊建筑成就,在建筑形制、技术和艺术方面广泛创新的一种建筑风格。古罗马建筑在公元一到三世纪为极盛时期,达到西方古代建筑的高峰。 古罗马建筑的类型很多。有罗马万神庙、维纳斯和罗马庙,以及巴尔贝克太阳神庙等宗教建筑,也有皇宫、剧场角斗场、浴场以及广场和巴西利卡(长方形会堂)等公共建筑。居住建筑有内庭式住宅、内庭式与围柱式院相结合的住宅,还有四、五层公寓式住宅。 古罗马的建筑按其历史发展可分为三个时期: 一、伊特鲁里亚时期(公元前8-前2世纪),伊特鲁里亚曾是意大利半岛中部的强国。其建筑在石工、陶瓷构件与拱券结构方面有突出成就。罗马王国与共和初期的建筑就是在这个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古罗马时期艺术风格特征

古罗马时期艺术风格特征 罗马从一个默默无闻的小城邦,逐渐发展成控制整个亚平宁半岛的罗马共和国,最后扩展为统治整个地中海地区,地跨亚、非、欧三大洲的罗马帝国。东起小亚细亚和叙利亚,西到西班牙和不列颠,北包括高卢,南至埃及和北非,罗马帝国一直延宕至公元15世纪,这期间,分化、整合;整合、分化,直到拜占庭王朝——东罗马帝国消亡,整整进行了一千余年。这样一个多民族、大一统的帝国,又有着上千年的演化历史,反映 在文化与艺术上,必然是多民族文化与艺术的融合。 古罗马文化是在伊达拉里亚人和希腊人的强烈影响下发展起来的,古罗马文化与艺术,主要繁荣于共和末期和帝国时期,古老的意大利土著文化,深受伊达拉里亚文化的影响。伊达拉里亚人早在公元前8—3世纪,就创造了拱券建筑和具有东方风格的装饰壁画,以及有力而写实的雕刻,这些对古罗马艺术具有强有力的影响。古罗马人虽然征服了古希腊,但在文化上却被古希腊人征服。古罗马人是古希腊艺术的崇拜者和摹仿者。古希腊艺术对古罗马产生了重大影响,但是由于不同的社会环境和民族特点,古罗马艺术也有其不同于古希腊艺术的独特之处。相比之下,罗马人的艺术更倾向于实用主义,在内容上多为享乐性的世俗生活,在形式

上追求宏伟壮丽,在人物表现上强调个性。古罗马文化与艺术的突出成就,主要反映在建筑、壁画、肖像雕 刻方面。 一、罗马时期建筑风格特征 古罗马建筑是古罗马人沿习亚平宁半岛上伊特鲁里亚人的建筑技术,继承古希腊建筑成就,在建筑形制、技术和艺术方面广泛创新的一种建筑风格。古罗马建筑在公元1~3世纪为极盛时期,达到西方古代建筑 的高峰。 古罗马建筑的类型很多。有罗马万神庙、维纳斯和罗马庙,以及巴尔贝克太阳神庙等宗教建筑,也有皇宫、剧场角斗场、浴场以及广场和巴西利卡(长方形会堂)等公共建筑。居住建筑有内庭式住宅、内庭式与围柱式 院相结合的住宅,还有四、五层公寓式住宅。 古罗马的建筑最辉煌、最有艺术价值的则是为经济服务或为人的生活(物质、精神)服务的建筑,古罗马世俗建筑的形制相当成熟,与功能结合得很好;如广场、道路、桥梁、高架输水道、隧道、剧场、竞技场、浴场、住宅和别墅等等。这些建筑几乎全是直接为人的物质生活或精神享受服务的。在艺术风格方面,它们也追求和谐,追求完美,追求崇高,但已不是一种“神圣”的和谐、完美、崇高了,而是现实人生的一种“合宜”,是经济繁荣,和平安定,和追求现实刺激的“崇高”,有的“崇高”还直接与某种“悲剧”情绪相联系,如著名的古罗马斗兽场,它那完美、和谐、崇高的造型,因与其功能性的悲剧意味相联系着,是沐浴着奴隶血泪的一种崇高,所以,使这种崇高、完美,更具有了世俗性,它能让人赞叹、使人振奋,但难以产生像希腊神庙的那种“神圣”感。这可以说是古罗马建筑风格中的和谐、完美、崇高与古希腊建筑风格的最大区别。至于另一些世俗的建筑,如卡拉卡拉浴场,它那和谐、完美而又雄伟的风格,也主要来自于世俗的情感,而不是来自 理想主义的神圣意识。 在具体建筑的造型风格方面,古罗马的建筑也是既继承了古希腊建筑的造型风格,又革新、发展了它。如古罗马大斗兽场的外部立面,特别是高4层的外部立面,就是古希腊柱式构图的复写,它的底层是多立克柱式,第二层是爱奥尼克柱式,第三层则是科林斯柱式,在顶层则围绕着壁柱。但是,古希腊的这种柱式,在古罗马的这座杰作中已不再像在古希腊建筑中那样起结构作用了,它已蜕变成了一种单纯的装饰,真正起结构作用的部件是隐藏于墙壁之中的结构体。同时,在屋顶造型方面,古罗马人更是极大地革新了古希腊建筑的造型方式,将古希腊习用的梁柱结构,代之以一种更为有效的拱券支撑方法,从而在屋顶造型方面,出现了在古希腊建筑中很难见到的“穹拱”屋顶。正是这种“穹拱”屋顶,成为了古罗马建筑,特别是房屋类建筑与古希腊房屋类建筑最明显的区别。这种拱券结构因经济、实用,且审美效果也很好,故不仅应用于神庙、宫殿等特殊建筑,而且扩展到日常生活的一切领域,如道路、桥梁、输水道、港口、剧场、住宅、仓库和下水道等。从而使许多雄伟建筑在表现和谐、完美、崇高的同时,具有了一种明显的“圆”味。但同时,古罗马的建筑又

古罗马人的法治精神

二、罗马人的法治精神 1、罗马法系形成中的重要阶段 公元前5世纪----公元6世纪 ①十二铜表法:罗马人传统习惯法的汇编;明文公示、按律量刑②公民法:适用于全体罗马公民的法律体系①②为罗马共和国时期 ③万民法:帝国境内各民族以及外邦自由民④民法大全:是罗马法编纂的结晶,标志着罗马法体系的最终完成③④为罗马帝国时期 2、实质:巩固统治需要、维护私有财产、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3、背景:①平民为了维护自身利益与贵族进行斗争②罗马从共和国走向帝国,疆域不断扩大 4、影响①古代罗马法律制度的发展历史体现了罗马人崇尚法治的精神和追求法律地位平等的决心。②罗马法以其丰富的内容和比较完备的形式对后来欧洲各国的法律制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古代罗马人的法治精神和法律意识则为后人树立了榜样。 问题一:什么是罗马人的法治精神?1、自然法精神:不断追求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强调法律的制定不体现立法者的意志,而要体现公平与正义2、私法精神:维护私人的合法权利。3、理性精神:注重法律制度的规范和分类、法律的推理和方法的研究,以及法典化倾向。 问题二:罗马人怎样追求法律地位平等?1、平民为了自身利益与贵族作斗争。(促成“十二铜表法”的诞生)2、罗马公民为了自身利益而不断要求颁布新法令扩充法律。(促成“公民法”的出炉)3、非罗马公民为了自身利益要求获得应有权利。(故而诞生“万民法”)虽然未能做到绝对平等,但是罗马人和“新罗马人”不断追求自身地位平等的事实,毋庸置疑。问题三:罗马人的法治精神为什么能在西方影响深远?1、自然法理念具有普遍性而且贯穿人类社会的始终,罗马法丰富的内容和完备的形式对欧洲的立法和司法产生重大影响,直接促成大陆法系的形成,奠定了近代欧洲法律体系的基础,成为各国立法遵循的范本。2、罗马人对简单商品生产的各种法律关系作了详尽的规定,因而也就包含着资本主义时期的许多法律关系,对资本主义的法律必然会产生影响;3、罗马的人权主义到目前为止都是适用于整个世界的,它的设立对于整个世界的法律设定都有着深远的影响。4、古罗马国家地域辽阔,盛况空前,罗马统治者重视法学,推行法制,使罗马人的法治精神已渗透西方。

浅析古希腊和古罗马的建筑风格

浅析古希腊和古罗马的建筑风格 10历教1班肖芳 26 摘要:古希腊是欧洲文明的源头,是西方文明的摇篮,而罗马则展现着欧罗巴文明的辉煌。古希腊的建筑开欧洲建筑的先河,从兴起到成就的顶峰,发展成自己的建筑风格—和谐、完美、崇高。而古罗马在继承古希腊建筑成就的同时,在建筑形制、技术和艺术方面广泛创新出一种新的建筑风格。因此,两者既有相同点,又有自己独特的风格。 关键字:古希腊古罗马建筑柱式 一、古希腊的建筑 古风时期,古希腊的建筑逐步形成相对稳定的形式:爱奥尼亚人城邦形成了爱奥尼亚式建筑,风格秀雅;多立安人城邦形成了多立克式建筑,风格雄健有力。到公元前6世纪,这两种建筑都有了系统的做法,称为“柱式”,柱式体系是古希腊人在建筑艺术上的创造。①古希腊最典型、最辉煌,也是最意味深长的柱式主要有三种,即多立亚柱式、爱奥尼亚柱式和科林斯柱式。它不仅仅是一种建筑部件的形式,而且更准确的说,是一种建筑规的风格。古希腊的神庙建筑则是这些风格特点的集中体现者,也是古希腊,乃至整个欧洲最伟大、最辉煌、影响最深远的的建筑。这些风格特点,在古希腊神庙的各个方面都有鲜明的表现。 古希腊人的生活受控于,所以理所当然的,古希腊的建筑最大的最漂亮的都非神殿莫属。古希腊人认为,神也是人,只是神比人更加完美,他们认为供给神居住的地方也不过是比普通人更加高级的住宅。所以,希腊最早的神殿建筑只是贵族居住的长方形有门廊的建筑。后来加入柱式,即神殿前面门廊是由四根圆柱组成,以后又发展到“前后廊式”,到公元前6世纪,前后廊式又演变称希腊神殿建筑的标准形式—“围柱式”,即长方形神殿四周均用柱廊环绕起来,并且正立面和侧立面的柱子的关系为N和2N+1。建筑作为一门有原理、有规则,有计算的科学,是在希腊人手中建立的。古希腊人又是一个追求美得民族,建筑的艺术性和实用性在他们这里得到了令人瞠目结舌的统一。在地中海的下,他们的神庙熠熠生辉,他们就在这样的广场、剧场、城市中谈论哲学、欣赏悲剧、实现留给人类历史的一段传奇。 古希腊的建筑从公元9世纪起,经历了长时期的发展,在公元5世纪的古典文化时期达到成熟,产生了雅典卫城这一伟大的、永恒的杰作。 公元前5世纪在纪念希腊人战胜波斯侵略者而建造的雅典卫城,达到古希腊圣地建筑群、庙宇、柱式的最高水平,是西方建筑史上的经典之作。至今仍是建筑界、考古界、艺术界人士以及热爱古典文化的人们的顶礼膜拜的圣地,也是现代希腊人的骄傲。雅典卫城,也称为雅典的阿克罗波利斯,原意为“高处的城市”或“高丘上的城邦”,距今已有3000多年的历史。雅典卫城遗址位于今雅典城西南,建造在海拔150米的石灰岩山岗上,是祭祀雅典

先秦、秦汉文明与古希腊古罗马文明

专题复习先秦、秦汉文明与古希腊古罗马文明 命制、审核高三历史组 【知识概述】 先秦秦汉文明 政治上,从分封制、宗法制到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中央对地方的控制逐渐加强,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专制皇权逐渐形成。权力高度集中的政治体制奠定了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基础。 经济上,农业是中国古代经济的主体,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成为中国古代经济的基本形态;土地制度由井田制向土地私有制转变。在农业发展的基础上,手工业、商业也得到了很大发展。 思想上,经历了从百家争鸣到儒学独尊的演变,奠定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础;文学艺术的发展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文学体裁多样;具有东方特色的实用科学是科学技术发展的特点。 古希腊罗马文明 政治上,古代雅典逐渐形成了城邦民主政治,在专制主义盛行的古代世界率先建立了较为健全的民主制度,开西方民主政治之先河;古代罗马逐渐建立了系统的法律体系和完整的诉讼程序,对近现代法制国家的建立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经济上,海外贸易和奴隶制工商业发达,新兴工商业奴隶主阶级崛起,为奴隶制民主政治和法治文明奠定了基础。 思想上,古希腊学者把对神的关注转向人间,出现了西方最早的人文主义思想,体现了以人为本的基本特点,是近代西方人文精神的滥觞。 【时空坐标】 夏商西周(前2070—前771)春秋战国(前770—前221)秦汉(前221—220) 古希腊:城邦时代(前8—前4世纪)前146希腊地区被罗马帝国占领古罗马:王政时期(前8—前509)共和时代(前509—前27年)帝国时代(前27—395年) 【重点探究】 先秦、秦汉时期的文明:西周、秦汉政治制度的演进及创新

分) 2.结合以上表格,概括西周和秦朝的主要政治制度并指出周秦政治制度的主要差别。 3.西汉的大一统 材料与其他国家相比,中国最独特之处是唯一保持了两千年中央集权制度的国家。这种中央集权、大一统的国家模式并非一日建成,……对于专制者来说,想要维持集权统治,必须在中央与地方的权力分配模式、全民思想的控制模式、社会精英的控制模式以及与之相配套的宏观经济制度模式这四个方面完成制度建设。中国历史上的众多制度创新,从本质上来说,都围绕着四大基本制度而展开。这四个基础性制度,如四根“支柱”共同支撑起集权政体的“大厦”。 ——摘编自吴晓波《历代经济变革得失》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四大基本制度”在西汉的表现(8分) 二、中西文明的比较

第五章古希腊法

第五章古希腊法 第一节古希腊法的产生和演变 古希腊是欧洲最早进入文明社会的地区。古希腊离埃及和美索不达米亚两个最早的文明中心很近,无疑深受其影响;而且古希腊城邦国家很早出现并持久存在,这为希腊文明的繁荣提供了制度保证。古希腊的法律制度及其法学思想对后世国家具有重要影响,尤其是雅典公法对西方近代公法的影响更为深刻。 一、古希腊法的初创阶段 古代希腊位于巴尔干半岛南部,包括希腊半岛、爱琴海诸岛、爱奥尼亚群岛以及小亚细亚的西部沿岸。所以,古希腊法不是一个国家法的概念,而是泛指古代希腊世界所有法律规范的总称,是存在于古希腊各奴隶制城邦和希腊化时代所有法律的总称。 希腊文明发祥于克里特岛。约在公元前20世纪,爱琴海区域的克里特岛就已经产生了由农村公社结合而成的早期奴隶制城邦,并有了相关的立法。 约公元前15世纪,克里特文明衰落,古希腊历史进入迈锡尼文明时期,考古发现有刻在泥版上的迈锡尼法。公元前12世纪左右,迈锡尼文明趋于毁灭。 二、城邦国家法律的形成与发展 (1)公元前12世纪至公元前8世纪的希腊历史,因遗留下来的“荷马史诗”而得名为“荷马时代”或“英雄时代”。荷马时代末期,随着希腊各地经济的迅速发展,氏族制度解体和阶级分化的进程加速,出现了许多有主权性质的独立的城邦国家,各城邦国家的法律也随之形成。这些城邦国家的政体不一,所使用的法律也不尽相同。其中,比较有特点的是斯巴达和雅典:前者以其军事化管理而著名;后者则以民主制而著名,并成为西方文明的摇篮,对此,雅典执政官伯里克利曾自豪地说:“我们的城市向全世界开放,雅典是希腊的学校”。 由于古希腊始终没有建立起统一的帝国,所以也一直没有一个统一的法律体系。 (2)古希腊各城邦国家早期的法律均为习惯法,带有神权法的特征。公元前7世纪至公元前4世纪,各城邦普遍进入成文法阶段。这一时期的立法主要有公元前621年的《德拉古法》、公元前594年的《梭伦立法》、公元前560年的《庇西特拉图立法》、公元前440年的《伯里克利立法》以及阿提卡地区的《阿提卡法典》、《哥尔琴法典》和《罗得岛海商法》。其中,公元前5世纪的《哥尔琴法典》是希腊早期保存最为完整的法律文献。 在这一时期,有一场战争应当引起我们的注意。公元前6世纪,波斯人征服了小亚细亚的希腊城邦,由于他们粗暴干涉城邦事务,引起起义。小亚细亚各城邦向希腊本土的城邦求援,得到积极响应,但还是被波斯帝国制服了。波斯帝国统治者大流士决定对希腊本土的希腊人实行报复,在公元前490年派出一支远征军在雅典北部的马拉松登陆,遭到希腊人的顽强反抗。10年后,波斯人卷土重来,攻占了雅典,但他们撤退时遭到希腊联合舰队的打击,希腊人取得胜利。这一胜利使希腊各城邦国家免遭东方专制主义的统治,其政治、法律制度继续得以发展,从而对文明作出了独特贡献。 (3)公元前4世纪,马其顿人消灭了希腊各城邦,建立起马其顿帝国。但希腊法并没有随着城邦的消灭而消逝,而是进入希腊化法律时期,开始了希腊法与东方法的交流融合。希腊化法律指适用于希腊人及定居在巴勒斯坦、叙利亚、小亚细亚、埃及和古代近东其他一些国家的希腊化居民的法律的总称。它具有希腊法律制度的一般特征,但不同于希腊法律,是希腊法律和占领地法律相互渗透、融合的产物。 (4)公元前2世纪,随着罗马帝国对原希腊化国家的征服,希腊化法律逐渐被罗马法

漫谈古希腊与古罗马文明的不同及原因

漫谈古希腊与古罗马文明的不同及原因.txt世上最珍贵的不是永远得不到或已经得到的,而是你已经得到并且随时都有可能失去的东西!爱情是灯,友情是影子。灯灭时,你会发现周围都是影子。朋友,是在最后可以给你力量的人。 漫谈古希腊与古罗马文明的不同及原因 9W-24E,36-45N,我们看到地中海的淼淼烟渚之上悠然泊着“三叶扁舟”。从东往西,它们分别叫做巴尔干半岛,亚平宁半岛,伊比利亚半岛。这三个半岛都是人类历史上极富传奇色彩的地域,它们都曾经作为“世界”的中心[1],无限风光:最早的是巴尔干,这里升起了古希腊文明的荣光;紧随其后的是亚平宁,古罗马文明钟情于它;最后轮到伊比利亚,它开启了乘风破浪的大航海时代。在这里,我们来谈一谈其中的古希腊和古罗马。 古希腊和古罗马文明共同构成了西欧古典文明,它们关系密切,人们也总是将二者相提并论。然而古希腊与古罗马之间却存有一道鸿沟。譬如橄榄枝与凯旋门——我认为这两个典型的意象能很好的反映它们各自代表的文明的特色,至少能表达其文明进程中一些主流的情绪:希腊向往和平,罗马热衷战争;希腊渴望与自然的血脉相亲相融,罗马梦想在交绕着各种复杂关系的人类社会里披荆斩棘。当然,用橄榄枝与凯旋门来类比古希腊与古罗马的精神差异,这尽管是简便而直观的,但也是危险的。因为那容易使人误以为古希腊与古罗马的文明完全是孑然对立的。而真实的情形当然不是这样。 首先,古希腊与古罗马的不同在于它们文明基调的不同,而这主要源自它们地理位置的差异所造成的各自文明形成初期对东方文化的汲收程度不同。 历史上溯到前三千纪,倘若说,那时的西方人自己已经有了一粒文明的种子,但还需要空气、阳光、土壤和水才能萌发,那么慷慨赠与西方人这些珍贵的生命因子的就是近东的两大文明———埃及和美索不达米亚。的确,西欧古典文明的兴起在很大程度上是近东两大文明向外辐射的产物。在遥远的上古,希腊地区在地理上比亚平宁和伊比利亚更显优势,一则希腊的岛屿、良港众多,海上交通非常便利,二则希腊非常靠近埃及和美索不达米亚。这样,希腊可以频繁地、充分地与光辉灿烂的东方文明交流,从而在后者的浸润与滋养下率先成长起来。而罗马位于地中海中部,虽然这在后来有利于它的军事扩张,但在文明之初,这种地理上远离近东文明策源地的情况使它只能依赖希腊的带动来发展自身。这样,希腊向埃及和美索不达米亚直接地学习东方文化,罗马则向希腊间接地学习东方文化。换言之,如果说希腊已经是对东方文化的“二度审美”,那么罗马就只能算是对这个“二度审美”的“二度审美“了[2]。这样“审”出来的结果当然就有很大差别——希腊文明的东方色彩浓烈一些;罗马文明的东方色彩淡薄一些。而我们知道,东方文化最大的特点就是讲究优雅、精致、细腻、修养以及生活的品位,那么希腊与罗马之间在文明基调上的不同就因各自身上所挟之东方色彩之强弱而显现了出来:前者与东方人一样,甚至更加强烈地追求着优雅、精致、细腻、修养以及生活的品位;后者则比较质朴、粗犷、务实和倾向武力。所以如果要给这样两个文明涂抹颜色,我会为希腊选择如梦如幻的蓝色,为罗马选择如火如荼的红色。

外国法制史串讲古罗马法

第四章古罗马法 近年出题情况 09年1月 4.罗马法的诉讼被分为(A) A.公诉和私诉B.民诉和刑诉 C.对人诉讼和对物诉讼D.自诉和控诉 5.罗马帝国时期颁布敕令授予境内一切自由人以公民权的皇帝是(B) A.奥古斯都B.卡拉卡拉 C.狄奥多西D.查士丁尼 6.罗马时期流行最广的契约形式是(B) A.要式契约B.合意契约 C.口头契约D.略式契约 35.罗马法复兴(名词解释) 36.简述罗马法学家对罗马法的分类。(简答) 08年10月 3. 首先将罗马法划分为公法和私法的罗马法学家是(D) A.盖尤斯B.毛特思丁 C.沙比努士D.乌尔比安 4.罗马法上的无夫权婚姻最早出现于(B) A.共和国初期B.共和国末期

C.帝国初期D.帝国末期 5.罗马法规定因死者生前未立遗嘱,而按法律规定确定继承人顺序的制度是(B) A.家督继承B.法定继承 C.宗亲继承D.血亲继承 26.构成罗马法中人格的身份权有(ABC) A.市民权B.自由权 C.家族权D.家父权 E.家主权 08年1月 4.罗马国家适用于外来人与外来人、外来人与罗马人所发生的法律关系的法律是(B) A.市民法 B.万民法 C.自然法 D.最高裁判官法 5.罗马帝国初期法学的两大学派是(A) A.普罗库路士学派和沙比努士学派 B.注释法学派和评论法学派 C.乌尔比安学派和盖尤斯学派 D.法典汇编法学派和历史法学派 37.简述古罗马法所有权制度的内容及其发展阶段。(简答) 07年10月 4.罗马帝国时期法律的最重要渊源是(A) A.皇帝敕令 B.元老院决议 C.民众大会决议 D.法学家对法律问题的解答

5.罗马《法学阶梯》的编着者是(D) A.保罗 B.伯比尼安 C.乌尔比安 D.盖尤斯 26.下列学派中推动罗马法复兴运动的法学流派有(AD) A.注释法学派 B.历史法学派 C.潘德克顿法学派 D.评论法学派 E.沙比努士派 37.简述古罗马继承原则的发展。(简答) 07年1月 4.罗马法称享有权利能力的资格为(D) A.市民权B.家族权 C.自由权D.人格 5.罗马帝国后期通行的诉讼制度是(A) A.特别诉讼B.法定诉讼 C.程式诉讼D.纠问诉讼 06年10月 4.罗马法早期继承制度采取的继承原则是(B) A.有限继承 B.概括继承 C.法定继承 D.遗嘱继承 5. 按照罗马法的适用范围可把罗马法划分为(A) A.市民法、万民法和自然法 B.成文法和不成文法 C.市民法和长官法 D.公法和私法

古罗马建筑艺术的特点及其成就

古罗马建筑艺术的特点及其成就 专业班级:文学院英语1001班学号: 101110116 姓名:巨芬

古罗马建筑艺术的特点及其成就 摘要:古罗马建筑风格产生在亚平宁半岛上,随着罗马帝国的扩张而发扬光大,是古希腊建筑风格的延续和发展,主要的成就是万神庙和巴西利卡类的建筑。古罗马的拱券技术也达到一定的高度,为石材建筑的大跨度提供了条件,同时对古希腊柱式进行了改进,出现了券柱式这在今后欧洲的建筑中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罗马本是意大利半岛中部西岸的一个小城邦国家,于公元前5世纪实行自由民的共和政体。在公元前3世纪,公元前1世纪末的两次扩张中几乎统一了其周围所有的国家,在公元前30年建立了罗马帝国,国力空前强大。在经济上,它掌握了这个地区的财富;在文化上,也成了这个地区所有古代文明成就的继承者。 公元1—3世纪是古罗马帝国最强大的时期,也是其建筑最繁荣的时期。重大的建筑活动边际帝国各地,最主要的建筑成就集中在罗马本城。古罗马建筑规模之大,质量之高,数量之多,分布之广,类型之丰富,形制之成熟以及艺术形式和手法之多样,旷古未有。 古罗马建筑是古罗马人沿习亚平宁半岛上伊特鲁里亚人的建筑技术,继承古希腊建筑成就,在建筑形制、技术和艺术方面广泛创新的一种建筑风格。古罗马建筑在公元一到三世纪为极盛时期,达到西方古代建筑的高峰。 古罗马建筑的类型很多。有罗马万神庙、维纳斯和罗马庙,以及巴尔贝克太阳神庙等宗教建筑,也有皇宫、剧场角斗场、浴场以及广场和巴西利卡(长方形会堂)等公共建筑。居住建筑有内庭式住宅、内庭式与围柱式院相结合的住宅,还有四、五层公寓式住宅。 古罗马的建筑按其历史发展可分为三个时期: 一、伊特鲁里亚时期(公元前8-前2世纪),伊特鲁里亚曾是意大利半岛中部的强国。其建筑在石工、陶瓷构件与拱券结构方面有突出成就。罗马王国与共和初期的建筑就是在这个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古罗马的政制与法律(详案)

第七课古罗马的政制与法律(教案) 黄思洁 一、教材分析 《课程标准》要求“了解罗马法的主要内容及其在维系罗马帝国统治中的作用,理解法律在人类社会生活中的价值”。第一目“从共和国到帝国”叙述了古罗马从贵族共和制到帝制的历史的演变过程,其中小字部分提到了君主制到贵族共和制的过渡。简要介绍了古罗马政制史的发展过程(政制此处作为政治体制解),要求体现出其演变是历史的进步。第二、三目,分别讲述了《十二铜表法》和《查士丁尼法典》,前者是罗马成文法的渊源与雏形,而后者是罗马法的完备与集大成者。通过对这两部法典的学习,从总体上把握罗马法的内容、结构与体系,间或补充如《卡拉卡拉敕令》、阿奎里亚法等作为罗马法完善的过程,同时也指出罗马法的时代与阶级局限性。此后知识链接部分“罗马法遗产在今天”展示了罗马法对当今各国法律制定的影响。通过师生讨论与探究,使学生理解古罗马法对维系帝国统治的重要作用,并且领悟法律在人类社会中维系公正秩序、协调社会矛盾有不可估量的作用,从而培养学生法制观念与人文主义价值观。 教学目标 根据课程标准、课文分析和学情分析,确定教学目标如下: 知识与能力: 1、平民保民官、屋大维与元首制、《十二铜表法》、查士丁尼与《查士丁尼民法大全》 2、理解古罗马法的主体内容是实体法即民法(私法),而罗马程序法也影响至今。 3、理解古罗马法在维系罗马帝国统治中的作用。 过程与方法 通过问题设计、学生发言、教师点评,培养学生理解分析历史问题的论从史出、史论结合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你来当法官环节理解《十二铜表法》;通过材料比较、古罗马法影响后世的原因、古罗马法遗产在今天等形成学生对历史与问题的价值判断。 本课的重点:古罗马政治制度的演变?罗马法的主要内容、作用及影响。 本课的难点:古罗马的法律制度及其影响。 二、学情分析 授课对象是市区属重点中学程度相对较好的学生,但初中历史知识的积淀很少。他们适应能力较强,经过近一个月(历史Ⅰ模块采用学期制,每周开课2节)的学习,已经基本适应了高中历史新课程;他们思维活跃,能够提出、分析和解决问题,比较善于思考,欢迎教师在课堂里提出较有新意和深度的问题;经过前面六课的学习,学生了解了君主制、贵族制和共和制等政体概念,平等协商、少数服从多数等法治原则,议会制、任期制、同僚制、选举制和代表制等民主运作方式,基本上掌握了古代中国和古代希腊政治文明的特点。 三、教学方式 采用探究性学习方式,教师设计问题,以学生发言为主,教师对学生发言作史实性和逻辑性的点评,对学生观点不作结论性判断。 四、教学手段 课件与电脑视频展台 五、教学过程 (导入)同学们把书翻到第29页, 师:诗人爱伦.坡曾说过:光荣属于希腊,伟大属于罗马。上一节课我们已经学过雅典城邦的民主政治,也领略了古希腊文化艺术的繁荣,而今天,就让我们一同走进古罗马,从政治制度和法律的角度切入,探索古罗马的伟大之处。

初中历史 古希腊文明与古罗马文明异同

古希腊文明与古罗马文明异同。 相同点:都孕育于地中海;奴隶制共和国都出现于公元前6世纪;都有民主政治色彩,如雅典公民大会、罗马贵族元老院。 不同点:古希腊:由各个城邦国家组成的联盟不统一;是西方文明的发源地 古罗马:共和国发展到帝国历经近千年,统一而强大,公元前2世纪共和国称霸地中海。 比较希波战争、亚历山大东征、罗马帝国扩张的异同: 相同点:性质相同,都属于侵略战争或非正义的战争 方式相同, 都采取暴力入侵的方式 结果相同,都建立了疆域辽阔的大帝国 影响相同,客观上都促进了东西方文化的交流与融合 不同点:方式不同,罗马扩张除暴力方式外,还有和平交往的方式 结果不同,希波战争中,波斯帝国战败。而亚历山大东征和罗马帝国的扩张都获得了成功。 正确认识和对待宗教(结合课本P46——50) A、宗教作为社会意识,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历史现象。 B、其宗教信仰,宗教情感,以及同这种信仰和情感相适应的宗教仪式和宗教组织,都是社会的、历史的产物,我们应当给予尊重。 C、宗教在诞生时期为了宣传教义,编成一些生动的神话传说,添加了夸张甚至虚构的成分,值得研究却不能迷信。 D、作为中学生应该不求神,不拜佛,不干涉他人的信仰自由,树立远大理想,立志做祖国有用的人才。 三大宗教在历史发展过程中的积极影响: 佛教是反对婆罗门特权压迫的产物,佛教传播促进了印度半岛的统一;伊斯兰教传播促进了阿拉伯半岛的统一,有利于加强阿拉伯民族的团结;基督教是反对罗马帝国残暴统治的产物,给苦难中的人以精神安慰,主张平等、互助、友爱。 三大宗教在历史发展过程中的消极影响: 佛教主张忍耐服从,基督教主张忍受苦难,被当时的统治阶级所利用;中世纪,基督教会在欧洲的统治,阻碍社会进步;宗教扩张、宗教争端成为战争的起因。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过程有什么特点?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过程反复而曲折。因为资产阶级革命的目的就是夺取国家政权,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扫清道路。而没落的封建势力并不甘心退出历史的舞台,他们必然要利用自己掌握的国家政权进行垂死的挣扎。因而,资产阶级的革命过程往往是反复而曲折的。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另一特点是革命的不彻底,保留了封建残余势力。 &文艺复兴和新航路开辟二者的内在联系: 文艺复兴解放了思想,孕育了近代西方文化,为资产阶级革命准备了条件。新航路的开辟刺激了西欧国家对海外进行殖民掠夺,从海外掠夺的大量财富,客观上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文艺复兴为新航路的开辟提供了内在的精神动力,新航路的开辟证明了文艺复兴所倡导的人的力量的伟大。 亚非古代文明为什么多发生在大河流域? 大河流域气候湿润,光热充足,地势平坦,适合人类生存;大河上游高山积雪的融化,导致河水的定期泛滥,泛滥的河水提供了充沛的水源和肥沃的土壤,这些都有利于农业生产的发展。这位文明起源提供了物质基础,从而形成了各自的物质文明。 简述罗马征服地中海的史实。 罗马共和国建立后,首先征服(统一)了意大利半岛,然后向地中海扩张。经过(三次)布匿战争,打败了迦太基。布匿战争的胜利,使罗马成为地中海的霸主。(或:到公元2世纪,罗马成为一个地跨欧、亚、非的帝国,地中海成为它的内湖)。 谈谈你对历史上的征服(战争)的认识。 历史上的征服战争一方面充满暴力,给被征服地区人民带来了灾难;另一方面也促进了不同文明间的交流。

古罗马的政制与法律

第7课古罗马的政制与法律 教学设计 南海一中邓碧燕 教材分析 《课程标准》要求“了解罗马法的主要内容及其在维系罗马帝国统治中的作用,理解法律在人类社会生活中的价值。”古罗马文明对人类文明的最大的贡献是一系列法律的制定。罗马法具有资本主义初期所需要的现成法律形式,是现代资本主义法制的先声。本课承上启下,本课的学习,将为第三单元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体建立的学习打下基础。所以本课在历史必修(I)中占有重要地位。也会是考核的重点内容之一。 学生分析 授课对象是市区属重点中学程度相对较好的学生,但初中历史知识的积淀很少很少。他们适应能力较强,经过近一个月(历史Ⅰ模块采用学期制,每周开课2节)的学习,已经基本适应了高中历史新课程;他们思维活跃,能够提出、分析和解决问题,比较善于思考,欢迎教师在课堂里提出较有新意和深度的问题;经过前面六课的学习,学生了解了君主制、贵族制和共和制等政体概念,平等协商、少数服从多数等法治原则,议会制、任期制、同僚制、选举制和代表制等民主运作方式,基本上掌握了古代中国和古代希腊政治文明的特点。 教学设计思路 设计一: 教学是依据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和教学的需要,我打算调整教材内容:第一目“从共和国到帝国”因不是新课标的要求,因此课堂上打算弱化处理,由学生自学,搞清楚一些基本史实即可。第二目“十二铜表法”和第三目“查士丁尼法典”部分,补充人教版的相关知识,即“罗马法的概念”和“习惯法”。 设计二: 本课教学设计以高中历史新课程标准为依托,在我们探索的“识今通古”的教学方式原则下,用“以案说法”的形式,引导学生以罗马法律的内容为依据分析案件,思量裁判;用“资料探究”的形式,对历史文献进行分析,引导学生理解罗马法对世界的影响。 设计三: 重视学习的延伸,即课业评价,从中西历史发展的两个方面来探讨中罗法律的差异。 教学重点 《十二铜表法》的制定和作用,《查士丁尼民法大全》的内容和作用。 教学难点 古罗马政制的组织形式的优势、《十二铜表法》的成果、古罗马法的影响。

比较古希腊文明与罗马文明

比较古希腊文明与罗马文明 古代希腊、罗马是古代世界文明中心之一,以各自的特色在世界文明史上一直占有突出的地位。对于这两种文明,许多同学感到很难理解和掌握,在此,笔者把古希腊文明与古罗马文明进行粗浅的比较分析,希望对广大同学复习备考有所帮助。 一、相同点 1.自然地理环境大致相同。古希腊罗马文明的中心位于地中海东部地区,这里是欧亚非三洲的交会之地,与东方文明古国毗邻。这里地理环境独特,大部分地区依山傍海,陆海交错,拥有世界上最曲折的海岸线。这里既无广袤的草原,也没有千里沃野,有的是重叠的山峦、狭长的平原和星星点点的岛屿。蔚蓝的大海将星罗棋布的陆地连结成一个整体,无论是希腊半岛或是意大利半岛都极具航海之便。地中海型气候温和,利于作物生长,宜于人们活动。 2. 作为西方文明之源,在欧洲和世界历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恩格斯说“没有希腊文化和罗马帝国奠定的基础,也就没有现代的欧洲。”希腊民主政治为后世提供了一个最值得参照的政体形式,为人类文明中的政治组织形式的完善提供了一条可供选择的道路;罗马法律对社会生活提供了重要启示,法律成为人类政治活动和政治文明中的基本要件。 3. 都具有浓厚的世俗和现实主义精神。希腊的神也好,信仰也好,体育运动也好,他们谈的是现实世界上的事情,不是谈彼岸、神灵的世界。神不是永远住在奥林匹亚山上,而是从山上走下来,参与和帮助人们进行生活。罗马的建筑水平很高,大都注重实用而轻美感,尤其是公共设施,考虑朴素严谨、坚固耐用,显示了罗马文明所具有的现实主义精神。 4.都采取兼收并蓄的积极态度而创造出自己独特的文明。希腊殖民运动大大开阔了希腊人的视野,促进了希腊对东方文明成果的吸收,公元前7世纪,希腊史上出现了“东方文化时期”。这为希腊人创造出自己独特的文明提供了条件。早在王政时代后期,罗马人就从意大利南部希腊人的殖民地那里借用古希腊字母创造了拉丁文字。罗马人还继承和发展希腊人的思想,认为法律体现了社会的正义与道德,法律的目的是为了使人类“正直生活,不害他人,各得其所。”创造出罗马法律和法学理论,成为罗马人对世界文化史最卓越的贡献。 5.奴隶制经济给两个文明提供了物质基础。希腊正因为有了广大奴隶的艰苦劳动,才使得雅典的那些所谓公民有充裕的闲暇时间去进行文化活动和参与政治事务。罗马的农业、手工业、畜牧业、采矿业的主要劳动者是奴隶,奴隶是罗马社会的主要劳动者,整个帝国的经济基本建立在奴隶制的基础之上,对奴隶的超经济剥削是维系帝国繁荣的保证。 二、不同点 1.文明的拓展方式不同。希腊通过殖民建立新的城邦,吸收外部文明并拓展希腊文明。罗马通过兼并战争扩大疆域,在继承希腊文明、吸收外部文明的同时拓展罗马文明。 2.国家的形式不同。希腊是分散的城邦制;各城邦的主要特征是小国寡民,长期独立自治。罗马是统一的集权制;采取行省制度,实行总督统治。 3.政体和统治方式不同。希腊经历了从君主个人统治到贵族集体统治,再到全体公民集体统治的制度演变,在古代首次实现了公民普遍参与、轮番而治的民主制度。罗马在摆脱了君主制后建立了共和国,但是一开始权力就集中在少数富人手中,共和国并没有进一步演化为民主制,而是一种贵族共和国,随着疆域的扩大,共和国转化为帝国,实行君主专制制度。 4.在政治文明领域的突出贡献不同。希腊以雅典为代表的民主制,其基本特点是人民主权和轮番而治、法律至上。罗马以《十二铜表法》为开端《查士丁尼民法大全》为总结的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