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对比分析VS偏误分析

对比分析VS偏误分析

对比分析VS偏误分析
对比分析VS偏误分析

对比分析VS偏误分析

第二语言习得过程研究By: 周琴201520040430 参考书目:[1] 刘珣.对外汉语教育学引论[M].北京: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00

[2] 王建勤.第二语言习得研究[M].北京:商务出版社,2009

因素a.产生背景假说对比分析

ContrastiveAnalysis

早在1945年,CharlesFries在

TeachingandlearningEnglishasa

foreignlanguage一书中提到了对比分析的思想。他认为,

最有效的教材应该建立在对学习者的母语和目的语进行科

学描

写和仔细对比的基础上。1957年,RobertLado(拉多)在

Linguisticsacrossculture中,系统地阐述了对比分析的内容、

理论依据和分析方法。他认为,在第二语言习得过程中,学

习者会把母语特征迁移到目的语中(母语负迁移),因此,对

两种语言及其文化进行系统的对比,可以预测和描写可能引

起和不会引起困难的地方。(此假说最初的表述)

偏误分析

ErrorAnalysis

从20世纪60年代末开始,对比分析的假设及其分析方法不

断受到挑战和批判。(忽视了对学习者语言系统的研究)“偏

误分析”作为一种新的分析方法取代了对比分析方法。偏误

分析是第一个关注学习者语言系统的理论,提出了对学习者

语言系统进行描写和分析的系统方法。其产生于20世纪60年

代,兴盛于70年代。从60年代中后期开始,Corder科德发表

了一系列偏误分析文章,偏误分析成为研究学习者习得

过程的重要手段和方法,成为观察学习者习得过程的窗口。

70年代后期,偏误分析因为在研究方法和研究范围上的问题

开始衰落。但是,有学者认为,80年代末90年代初,偏误

分析开始复苏。国内偏误分析研究始于1984年鲁健骥发表的

《中介语理论与外国人学习汉语的语音偏误分析》,被视为哈

语作为第二语言习得研究的开端。引发了之后一系列便

无研究,是偏误分析始终成为汉语第二与语言习得研究

中最密集

b.定义将两种语言的系统进行共时比较,以揭示其相同点和不同点

的一种语言分析方法。第二语言教学中表现为:学习者母语

VS目的语。

c.理论基础1、语言学理论基础:结构主义语言学。结构主义语言学强调

对语言的结构进行客观的、静态的描写;对语言的研究只集

中于语言形式方面而不注重意义方面。正因为有了这种对语

言结构细致的描述,不同语言间的共时对比才有了物质基础。

2、心理学理论基础:行为主义心理学和迁移理论。(言语)

行为产生是刺激-反应-强化过程。形成习惯,遇到某一语言场

景自动作出正确语言反应。习得第二语言意味着克服旧的习

惯并形成一套新习惯,而在形成过程中,原有的习惯就会产

生迁移作用。负迁移(“我有你无+你有我无”)

d.操作步骤四个步骤:

1、描写:对学习者母语和目的语两个语言系统进行细致描

写。

2、选择:在两种语言中选择进行对比的某些有意义的语

言项目或结构(学习难点)

3、比较:在两种语言中选择好的语言项目或结构进行对

比,找出两种语言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4、预测:在对比的基础上对第二语言学习中在学习中可

能出现的困难和发生的错误进行预测。的研究领域。

对学习者在第二语言习得过程中所产生的偏误进行系统

的分析,研究其来源,揭示学习者的中介语体系,从而

了解第二语言习得的过程与规律。

1、语言学理论基础:乔姆斯基的普遍语法理论。

2、心理学理论基础:认知理论。

第二语言习得过程被看成是规则形成的过程,即学习者

不断从目的语的输入中尝试对目的与规则做出假设,并

进行检验与修正,逐渐向目的语靠近并建构目的语的规

则体系。

五个步骤:

1、收集资料:从第二语言学习中的口头和书面表达中或

听力理解中选择供分析用的语料。

2、鉴别偏误:首先要区分是有规律的偏误还是偶然的失

误,同时还要区分是结构形式的偏误还是语用的偏误。

3、描写偏误(对偏误分类):见下分类

4、解释偏误:偏误产生原因(来源):母语负迁移、目的语

知识负迁移、文化因素负迁移、学习者策略和交际策略

的影响、学习环境的影响等五个方面。

5、评价偏误:评估严重程度,是否影响到交际。

e.分类由于对比分析的目的不同,对比分析分

为:

“强势说”和

“弱

势说”。

1、“强势说”:强调对比分析的预测功能。认为母语干扰是造

成第二语言学习者语言习得困难和错误的主要原因,甚至是唯一原因。此说法关于预测功能过于绝对,比较极端。

2、“弱势说”:实验研究证明,第一语言不是赞成学习者偏误

的唯一原因或主要原因,对比分析很难准确地预测学习者可能的难点。所以有学者认为,与其预测,还不如面对现实,即把重点放在事后错误的分析上,通过对比来解释偏误陈汉生的原因,这就是对比分析“弱势说”的基本观点。其目的是在偏误出现后通过对比来解释学习者产生偏误的原因。于是70年代开始研究重心转向了偏误分析。

(被广泛运用到

论文写作中。)

f.优点(意义)1、对比分析有一套严密的方法和程序,通过语言之间比较,

使人们对语言现象的描写和研究、对语言特征的了解更为深

入,从而丰富了普通语言学、具体语言学和翻译学的理论。

2、对比分析运用于语言教学,通过目的语与学习者第一语

言的对比,从语言的差异中发现了第一语言对第二语言教学

带来的干扰,从而为第二语言教学提供了十分重要的信息。

3、发现了学生学习的难点,揭示了教学的终点,加强了

教学的针对性,有利于更好地制定大纲、设计课程、编

选教材和改进课堂教学和测试。1、传统分类:按语音、词汇、语法等不同方面分类。

2、根据偏误严重程度分类:整体性偏误(涉及到句子总体组织结构的偏误,如误用句式、关联词语,语序颠倒等)、局部性偏误(句子某一次要成分偏误,如助词、量词误用等)。

3、理解偏误和表达偏误:前者往往表示学习者对某一语言规则不了解,严重,需及时纠正;后者可能因为交际中快

速反应而监控不够,可能是学习策略所致,适当提醒其

错误。

4、口语偏误和书面语偏误

5、显性偏误和隐性偏误(科德)前者指那些明显带有结构形式错误的句子,后者指语法虽然正确,但在一定的语境、交

际情境中显得不恰当的句子。(注重语言形式和交际使用)。

6、根据中介语发展过程:前系统偏误、系统偏误和后系统偏误(科德)

1、是对比分析的继承与发展,弥补了对比分析的不足,全面分析学习者偏误及其来源并形成了一套科学的偏误分析方法

和程序,成为第二语言习得研究中的重要部分。

2、改变了人们对语言学习过程中出现了偏误本质认识。从把

偏误看成是需要防范、避免的消极因素,发展成强调偏

误的积极意义,把偏误看成是了解第二语言习得过程和

习得规律的窗口,是终结于研究的重要手段。

3、对习得过程和习得规律的研究丰富了第二语言教学理

论,促进了第二语言教学的发展;其具体的研究成果对

整个教学活动包括总体设计、课堂教学、教材编写和测

试提供积极反馈和依据,有利于教学实践的改进和提高。

g.局限1、语言的差异和学习者可能遇到的问题不是简单的成正比

的关系。(对比分析主要观点是两种语言的相同处是正迁

移,不同处是负迁移。差异越大,干扰越大,学习难度越

大。实则不然。差异大,干扰小,掌握准确度大。如:母

语为声调非声调国家,声调学习)

2、对比分析只研究第一语言对二语习得的迁移作用,

实际上,学习者错误和困难是多方面的。

3、受到结构主义语言学理论影响,只关注表层结构比较,

语义、语用、话语、文化等方面没有涉及。语言间差异

太大,

可比性不大。(印欧语系,梅耶:历史语言学中的比较方法。

4、不重视学习者的研究,把学习者看作是机械刺激的对象,

只是进行语言比较,没有涉及学习者的实际语言表现及

学习者特点。

h.评价不可全盘否认,对比分析仍然是观察和分析学习者的语言系

统的一个良好起点。之后许多的理论,如偏误分析、中

介语理论,都将其作为一种分析手段。

1、正确与偏误的区分标准很难确定。一般以目的与国家说本

族语言者规范的语言为标准。在实际运用中会产生很多变体。

2、对各种偏误的研究不平衡。语音、词汇、语法方面的偏误

研究比较充分,易察觉。而对于语用和文化方面的偏误

研究较少。原因:理论探讨不够,具体进行偏误分析难

度较大。

3、偏误来源的分析是偏误分析的一大特色,但研究并未深入

下去,陷于公式化,硬套五个来源。而且偏误来源较复

杂,有交叉,很难区分。

4、最大的弱点在于只研究中介语的骗五部分,而且是横切面

)式的静态分析,并未研究中介语中正确部分。只能了解学习者没有掌握的部分,割裂了中介语体系,看不到中

介语的全貌及其动态的发展轨迹。

对于第二语言习得过程研究影响深远,出现过衰退期,

但是复苏后至今仍被广泛运用到二语习得研究中。局限

性并不是意味着它的消亡,而是促使它融入到更大范围

内对中介语进行分析的“运用分析”之中。

“运用分析”:是对第二语言学习者运用目的语的全部表

现进行分析(偏误+正确),从而让揭示中介语发展轨迹。

对比分析VS偏误分析

对比分析VS偏误分析 第二语言习得过程研究By: 周琴201520040430 参考书目:[1] 刘珣.对外汉语教育学引论[M].北京: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00 [2] 王建勤.第二语言习得研究[M].北京:商务出版社,2009 因素a.产生背景假说对比分析 ContrastiveAnalysis 早在1945年,CharlesFries在 TeachingandlearningEnglishasa foreignlanguage一书中提到了对比分析的思想。他认为, 最有效的教材应该建立在对学习者的母语和目的语进行科 学描 写和仔细对比的基础上。1957年,RobertLado(拉多)在 Linguisticsacrossculture中,系统地阐述了对比分析的内容、 理论依据和分析方法。他认为,在第二语言习得过程中,学 习者会把母语特征迁移到目的语中(母语负迁移),因此,对 两种语言及其文化进行系统的对比,可以预测和描写可能引 起和不会引起困难的地方。(此假说最初的表述) 偏误分析 ErrorAnalysis 从20世纪60年代末开始,对比分析的假设及其分析方法不 断受到挑战和批判。(忽视了对学习者语言系统的研究)“偏 误分析”作为一种新的分析方法取代了对比分析方法。偏误 分析是第一个关注学习者语言系统的理论,提出了对学习者 语言系统进行描写和分析的系统方法。其产生于20世纪60年 代,兴盛于70年代。从60年代中后期开始,Corder科德发表 了一系列偏误分析文章,偏误分析成为研究学习者习得 过程的重要手段和方法,成为观察学习者习得过程的窗口。 70年代后期,偏误分析因为在研究方法和研究范围上的问题 开始衰落。但是,有学者认为,80年代末90年代初,偏误 分析开始复苏。国内偏误分析研究始于1984年鲁健骥发表的 《中介语理论与外国人学习汉语的语音偏误分析》,被视为哈 语作为第二语言习得研究的开端。引发了之后一系列便 无研究,是偏误分析始终成为汉语第二与语言习得研究 中最密集

电容阻值降低、漏电失效分析报告

电容阻值降低、漏电失效分析 2014-08-02 摘要: 本文通过无损分析、电性能测试、结构分析和成分分析,得出导致电容阻值下降、电容漏电是多方面原因共同作用的结果:(1)MLCC本身内部存在介质空洞(2)端电极与介质结合处存在机械应力裂纹(3)电容外表面存在破损。 1.案例背景 MLCC电容在使用过程中出现阻值降低、漏电失效现象。 2.分析方法简述 透视检查NG及OK样品均未见裂纹、孔洞等明显异常。 图1.样品X射线透视典型照片 从PCBA外观来看,组装之后的电容均未受到严重污染,但NG样品所受污染程度比OK样品严重,说明电容表面的污染可能是引起电容失效的潜在原因EDS

能谱分析可知,污染物主要为助焊剂与焊锡的混合物,金属锡所占的比例约为16(wt.)% 从电容外观来看,所有样品表面均未见明显异常,如裂纹等。 图2.电容典型外观照片 利用数字万用表分别测试NG电容和0K电容的电阻,并将部分失效样品 机械分离、清洗后测试其电阻,对电容进行失效验证。电学性能测试表明,不存在PCB 上两焊点间导电物质(污染物)引起失效的可能性,失效部位主要存在于电容内部。 对样品进行切片观察,OK样品和NG样品内部电极层均连续性较差,且电极层 存在孔洞,虽然电极层孔洞的存在会影响电容电学性能,但不会造成电容阻值下降,故 电极层孔洞不是电容漏电的原因。 对NG样品观察,发现陶瓷介质中存在孔洞,且部分孔洞贯穿多层电极,孔洞 内部可能存在水汽或者离子(外来污染),极易导致漏电,而漏电又会导致器件内局部 发热,进一步降低陶瓷介质的绝缘性从而导致漏电的增加,形成恶性循环;左下角端电

极与陶瓷介质结合处存在机械应力裂纹,可导电的污染物可夹杂于裂纹中,导致陶瓷介 质的介电能力下降而发生漏电,使绝缘阻值下降,此外裂纹内空气中的电场强度较周边高,而其击穿电场强度却远比周边绝缘介质低,从而电容器在后续工作中易被击穿,造成漏电;除此之外,电容表面绝缘层存在严重破损,裂纹已延伸至内电极,加之表面污染物的存在,在恶劣潮湿环境下就会与端电极导通,形成漏电。 对比失效样品,0K样品电容内部结构成分一致,内电极为Ni电极,电极层连续性较差,且存在较多细小孔洞。但并未发现贯穿相邻电极的孔洞和机械应力裂纹的存 在,电容表面破损程度亦较低,故不存在漏电现象。 图3.NG样品金相切片照片

偏误分析题

试分析“我每天晚上都散步散步”这个句子的偏误成因,并加以改正。说明避免这类偏误应当采取的教学策略和方法。(7分)1 、是由汉语动词重叠知识泛化造成的偏误 .汉语动词重叠:单音节双音节之分.单音节动词重叠为AA式,如笑笑,说说等;双音节动词重叠为ABAB式,如考虑考虑研究研究。外国学生把这个结构不适当的泛化就说成了“散步散步” 2、改正:我每天晚上都散散步。 3、教学策略:比较法归纳法 词语构成例词重叠形式其他例子 双音节动词+ 动词研究ABAB 研究研究掂量掂量打扫打扫 单音节动词 + 宾语笑 AA 散散步 \打打球 \看看电视 “散步散步”不是在考查离合词,我认为是考动词的重叠,如:说说话,聊聊天,打打球,散散步,“散步”不比“运动运动”“活动活动”疏松疏松筋骨,抖擞抖擞精神等 外国学生常说“我见面了我的朋友”这样的句子。请你先分析一下产生这种偏误的主要原因,并加以改正;再简要说明应采取的教学对策或方法。 1指出偏误产生的主要原因:把离合词“见面”等同于自己母语中相应意义的及物动词。(2分) 2改正句子,例如:a. 我和/跟朋友见了(一)面。或:b. 我见到了我的朋友。(2分) 3“离合词”的教学对策:说明离合词的结构和用法特点,(1分)把离合词作为动宾短语处理,(1分)把离合词同动量补语、时量补语等的教学结合起来。(1分) (1)改为:我明天跟他见面 (2)理由:因为汉语“见面”是不及物动词,之后不能加宾语。所以采用介词“跟+名词”的结构将其作为状语。 (3)错误原因:受翻译的影响。“见面”对应的英语翻译为“meet”,而“meet”是一个及物动词,所以容易让学生产生偏误。(4)教学策略:说明汉语“见面”是不及物动词的同时,增加“跟/与……见面”的结构,并通过大量例句进行操练。(具体步骤及举例请自行设计) 外国学生常说“她是漂亮。”这样的句子。请你先分析一下产生这种偏误的主要原因,加以改正,并说明理由;再简要说明应采取的教学对策或方法。 参考答案:(1)改为“她很漂亮。” (2)理由:汉语中形容词可以直接做谓语,而且形容词往往不单独做谓语,经常在之前加程度副词,比如:很、比较、非常等。

世界地理区域空间定位与区域特征分析

《考试地图》P68~89或《中学地理图文详解指导地图册》P95~131 一、东亚 1.朝鲜半岛(中朝边界)的 区域框图 考查内容:①中朝界 河,②重要的地形区,③沿38°N 纬线的地形剖面图,④重要的城市与港口,⑤相关的历史事件(热点问题),⑥周边的海洋,⑦河流流向与地势的关系。 2.朝鲜海峡(对马海峡)的区域框图 考查内容、①区域内国家 (韩、日)的经济特征,②海峡 与岛屿,③区域内气候特征, ④重要的港口。 3.日本濑户内海区域框图 考查内容:①海域名称, ②区域内重要城市与工业区的 分布及成因,③地壳活动频繁的 原因,④日本自然资源与经济特 征,⑤日本文字的创造与唐文化 的联系,⑥遣唐使的历史事件。 4.蒙古框图 考查内容、①自然地理特征(地形——高原、气候——蒙古高压),②畜牧业。 二、东南亚 5.菲律宾群岛的区域框图 考查内容:①两大岛屿名称,②首都的位置,③著名特产,④与我国南海海域专属经济区的重叠问题,⑤地质地貌特点。 6.中南半岛区域框图 考查内容:①湄公河流域 及其开发(热点问题),②泛亚铁路(起止点及其对我国西南地区开发的积极意义),③湄公河源头(澜沧江)的山河大势,开发时应注意的问题,④缅——泰——马——印尼的巨大锡矿带及旅游资源等,⑤克拉地峡及克拉运河有望开通后对泰国经济的积极意义和我国的石油安全问题,⑥马六甲海峡及航线,⑦马来群岛的地质地貌特点及成因,⑧区域内自然资源与物产,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的农业地域类型(热带经济作物种植园农业),⑨气候特征、旅游业等,⑩主要城市及首都的区位选择因素(华人、华侨对该区域的贡献)。 7.马六甲海峡框图 考查内容:①交通区位,②新加坡的工业区位,③气候——气压带和风带。 三、南亚 8.孟加拉国与喜马拉推山区域框图 考查内容:①喜马拉雅 山的成因,②雅鲁藏布江的水

偏误分析试题(学习类别)

★外国学生常说“我明天见面他。”这样的句子。请你先改为正确句子,并分析产生这种偏误的主要原因;再举例说明应采取哪些教学对策。(5分) 答:(1)正确表达:我明天跟他见面。(1分) (2)偏误原因:汉语“见面”是不及物动词,之后不能加宾语。所以采用介词“跟+名词”的结构将其作为状语。主要受到母语负迁移。“见面”对应的英语翻译为“meet”,而“meet”是一个及物动词,所以容易让学生产生偏误。(2分) (4)教学策略:说明汉语“见面”是不及物动词的同时,增加“跟/与……见面”的结构,并通过大量例句进行操练。(2分) ★外国学生常说“他回来学校的时候,我在写作业”这样的句子。请你先改为正确句子,并分析产生这种偏误的主要原因;再举例说明应采取哪些教学对策。(5分) 答:(1)正确表达: a.他回到学校的时候,我在写作业。 b.他回学校来的时候,我在写作业。(1分) (2)偏误原因:“学校”与“来”的位置不对,不了解趋向补语与宾语的位置关系。(2分)

(3)教学对策:教师在说明趋向补语与处所宾语搭配时,处所宾语要放在趋向补语“来/去”前。例如,“上山来,下山去,进教室来,回日本去,过这边来”等。也可以不用趋向补语,用结果补语表达,如“回到学校,上到山上,进到教室里”等。(2分) ★外国学生常说“请等等我一下”这样的句子。请你先改为正确句子,并分析产生这种偏误的主要原因;再举例说明应采取哪些教学对策。(5分) 答:(1)正确表达:a.“请等我一下” b.“请等等我”(1分) (2)偏误原因:“等等”是动词重叠形式,动词重叠以后已经能够表示“时间短或次数少”,因此不能再和动量词“一下”以及时量词如“一会儿”等组合。 这种偏误主要来源于目的语知识的泛化,学习者将动词后面可以跟动量或时量补语的规则不恰当地泛化了。(2分) (3)教学对策:教师在讲授动词重叠形式时可采用对比法,将动词非重叠形式后面加动量或时量补语的情况与重叠形式对应起来,进行一下对比。这样学习者很容易领悟到两者在使用中存在的差别。(2分)

区域定位研究高精晰图讲解

学会定位、认识世界(拼命找地图) 近年来高考文科综合试题中往往从地理空间入手,要求考生对试题中给出的地理信息进行正确的空间定位,再以此为基础,分析、推理其他特征。如果空间判断错误,则一切都无从谈起。因此,如何正确判断地理事物的空间位置,掌握地理事物的空间结构特点以及空间联系的规律,已成为地理应考的首要问题。 区域地理的定位是学生在复习时遇到的最大问题,一般可根据地理事物的地理坐标定位;根据地理事物的相对位置定位;根据地理事物的典型特征定位:如面积、轮廓和形状、气候、地形、植被、工业、交通、人口、城市等;根据图例、注记、比例尺等图中信息辅助定位;根据题目中的文字提示信息辅助定位;一般以经纬网定位为主,其它为辅,综合定位。 掌握空间定位的过程: 一.要多看图,多描图填图绘图,建立自己的“心理地图—区域控制经纬网图”;

三.要重点关注热点地区、常考地区; 世界区域中的“马六甲海峡”;西亚北非的“一、二、三、四、五”;巴拿马运河区;非地带性的雨林气候区;地中海气候区;东非高原区;大分水岭东西两侧地区;亚洲的季风区和非季风区分界线“大—阴—贺—巴–冈”;巴塔哥尼亚高原地区;五大湖地区等等。中国地理的长江沿岸、黄河沿岸、沿海地区、河西走廊(含祁连山)、四大工业基地、天山南北、九大商品粮基地、22个比较小的地形单元区(见后图)。 四.要熟悉重要地物(含景观)的分布、轮廓形状特征及其空间联系; 世界和中国主要地形单元的分布、轮廓形状特征及其和周围相邻单元的相对位置。在世界地理的定位中,地中海、红海、波斯湾、黑海、里海、咸海、维多利亚湖、五大湖、洞庭湖、鄱阳湖、太湖等区域。黄河、长江、珠江、辽河、松花江、湄公河、恒河、印度河、阿拉伯河、尼罗河、刚果河、赞比西河、莱茵河、伏尔加河、“毕业了”、密西西比河、圣劳伦斯河、亚马孙河、拉普拉塔河、墨累河、重要的铁路线、海岸线。 五.要熟悉地理事物分布的一般规律与特殊分布。 地震-火山带;农作物分布;煤铁石油、天然气等矿产资源的分布;森林资源的分布,典型气候的地带性和非地带性分布;典型农业地域类型的分布(6种);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亚热带季风区和亚热带湿润区的分布。 六.要建立联系线索。 如:七大洲四大洋--板块分布--全球火山地震带--年轻的褶皱山脉及其附近的高原--古老的高原--世界重要的平原--世界大河的分布;七大洲四大洋--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洋流的分布--气候类型的分布--世界自然带的分布—植被类型的分布--农作物的分布--农业地域类型的分布等; 任意一个地区首先采用点的定位,这个点可以是经纬交叉点,可以是区域内的特征点(如河口、最大的城市、海拔最高或最低的点或地形地势的特殊点),点的定位要求精确。二是线的定位,可以是经纬线、河流线、海岸线、交通线、区域界线等,线的定位要求相对位置,要和点的定位结合起来。三是面的定位,可以是湖泊、水域、工业区(传统工业区、新兴工业区)、农业区、行政区划、地形区域等,面的定位要尽量和点、线结合起来进行定位。 研究一:各大洲、国家的控制经纬线(控制主要地形区和河流) 1.亚洲:30°E ;90°E;120°E;北回归线;30°N ;40°N ;60°N。 30°E控制黑海土耳其海峡(欧洲波罗的海东岸、巴伦支海); 90°E控制恒河三角洲、拉萨、乌鲁木齐、亚洲高压、西西伯利亚平原; 120°E控制中国东部、勒拿河;北回归线控制阿拉伯半岛、印度河口、恒河口、珠江河口。30°N控制阿拉伯河口、伊朗高原、喜马拉雅山、青藏高原、四川盆地、长江中下游平原;40°N控制土耳其海峡、里海、帕米尔高原、渤海、朝鲜半岛、日本海; 60°N控制乌拉尔山、俄罗斯“毕业了”三条河流、白令海。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区域地理部分学案:5 世界地理区域定位

专题学案5 世界地理区域定位 [目标定位]高考中,虽然有关世界区域的地理事物或在图上标注给出或以文字材料给出,地理空间定位考查难度有所下降,但对世界区域地理事物的熟练掌握和快速熟练准确的定位仍不失为解决世界区域综合试题的一把利剑,且能使地理原理、地理规律的掌握落到实处。因此学生应掌握读图获取有关区域的位置、区域特征及人类活动等相关信息的能力,然后联系地理原理进行综合分析,再用合理的地理术语科学表达。 一、根据经纬度定位 例1下图为世界四个地点的坐标,据此回答(1)~(3)题。 (1)作为大洲分界线的经线经过的地点是________。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填数码)。 ①A点东西两侧地形不同,主要矿产的种类相同②B点附近有一条自西北向东南的大河注入海洋③自C点向南北两侧的自然带,依次为热带草原带、热带荒漠带、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④D点东西两侧降水量大致相同 (3)关于上图四个地点所在国家的叙述,错误的是____________(填数码)。 ①A点、B点所在国家地广人稀②B点、D点所在国家都有大牧场放牧业③C点所在国家金刚石矿产丰富④A、B、D所在国家都是世界主要的小麦出口国【反思归纳】 由图中经线可知,60°E经线大致与____________一致,为________两洲的分界线,A 点位于俄罗斯,地广人稀;B点位于美国东南部,其附近____________由西北向东南注入________湾。A点所在的乌拉尔山脉西侧为________平原,东侧为______________平原,都为平原地形;C点位于________盆地,金刚石矿产丰富,为热带雨林气候;D点位于南美洲南部安第斯山脉,其西侧位于________的迎风坡,降水多,东侧位于________坡,降水少,D点位于阿根廷,不是世界小麦出口国。 二、根据经纬度及海陆分布定位 例2下图所示为“回归线沿线的海陆分布”。读图,回答(1)~(3)题。

电机轴的失效分析和优化设计

毕业设计(论文) 课题名称电机轴的失效分析和优化设计 专业名称机械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所在班级 学生姓名 学生学号 指导老师 完成日期:年月日

摘要 电动机的工作原理是建立在电磁感应定律、全电流定律、电路定律和电磁力定律等基础上的。三相交流异步电动机转子转动的原理,当磁极沿顺时针方向旋转,磁极的磁力线切割转子导条,导条中就感应出电动势。电动势的方向由右手定则来确定。因为运动是相对的,假如磁极不动,转子导条沿逆时针方向旋转,则导条中同样也能感应出电动势来。在电动势的作用下,闭合的导条中就产生电流。该电流与旋转磁极的磁场相互作用,而使转子导条受到电磁力F,电磁力的方向可用左手定则确定。由电磁力进而产生电磁转矩,转子就转动起来。 本文通过对电机轴化学成分、宏观、微观及力学性能等方面的一系列实验,分析出该轴的断裂原因,在此基础上,利用PRO/E软件对电机轴进行了较全面的有限元分析及优化设计,不但验证了实验分析的正确性,而且提出了合理的改进方案。 关键词失效分析,断裂,有限元,PRO/E,电机轴

目录 前言 (1) 第1章失效分析 (3) 1.1 失效(分析)的概念 (3) 1.2 失效(分析)的发展 (3) 1.3 失效分析的目的 (4) 1.4 失效(断裂)分析的方法 (5) 1.5 失效分析的思路 (6) 1.6 失效分析的程序 (7) 第 2 章电动机输出轴的断裂分析 (10) 2.1 宏观分析 (10) 2.2性能检查 (11) 2.3 电机轴的性能检查 (11) 第 3 章输出轴的有限元分析及优化设计 (15) 3.1 PRO/E建模 (15) 3.2 ANSYS分析 (17) 3.3电机轴的优化设计 (19) 结束语 (22) 附录1 参考文献 (23)

高考地理必背知识点:高中地理空间定位和区域图分析

高考地理必背知识点:高中地理空间定位和区域图分析 地理空间定位和区域图分析地图是人类文明的重要成果之一,是地理学的精华所在,是地理学科最具特色的知识。自然世界的阴晴冷暖,花开花落,沧海桑田是在某一区域内进行的,人类社会的风土人情,各种经济活动也是在一定区域内开展的。高考更是钟情于区域地理考查。区域的空间定位能力是高考能力体系当中重要的考查内容。在高考试卷中,无论是文科综合试卷,还是地理单科试卷,都会出现相当数量的区域地图,其中有些是直接考察区域地理内容,有些则是通过区域地图所承载的各种地理信息,对自然地理或人文地理内容进行考察。 (一)区域定位 1.区域定位的重要性在高三地理复习过程中,不少学生都曾经历过这样的苦恼和困惑:在掌握了大量的地理知识后,遇到考试时却得不到多少分。特别是当试卷中出现自己不熟悉的区域地图时,更是感到茫然。造成这种情况出现的原因固然是多方面的,但最主要的原因,是缺乏对区域地图进行快速、准确定位的能力。对区域地图的准确定位,是许多考题解题的前提,甚至是答题成败与否的关键。从某种意义上说,在高三地理复习中,对于区域定位问题,强调到什么程度都不过分。从近几年高考试题来看,命题的趋势是区域的微观化,地图的大比例尺化,定位的精确化。这给我们的学习带来了新的挑战。因此,学生在地理复习过程中,必须对区域定位问题予以高度重视,认真总结规律,坚持反复练习,才能在答题时作到快速、准确定位。 2.区域定位的基本方法对区域地图进行定位的方法有许多种,如利用经纬线定位:利用海岸轮廓定位;利用区域界线定位:利用山脉、河流、湖泊、交通线及其他具有提示性作用的地理现象和地理事物定位等。有些区域地图可以用一种方法定位,有些区域地图则需要同时使用几种方法进行定位。例题1:解题:右图是2003年全国高考文科综合题中第一卷1~4题的区域图,图中采用了经纬线、海岸轮廓、提示性地理事物名称(大西洋)等综合定位方法。根据图中经度的数值排序,可以判断出该图所示区域位于西半球,初步判定为南、北美洲某地;该区域的纬度为54°,由于北美洲中、高纬地区为大范围的陆地(加拿大地区),因此,最终判断该地区位于南美洲大陆的南端。例题2:解题:右图是2003年全国高考文综的一道题,第一问图中6个经纬线交点,其中与游记作者登临之地相距最近的交点的地理坐标是(115°E、41°N )。明确文字材料的潜在信息是解答第一题的关键。“登高南望”有“俯视远眺”之意;“北顾”则有“向北回顾”之意。实质是对长城作为黄土高原、内蒙古高原界线的考查。而题中的信息中长城是此题的关键,长城修筑在山岭之上,随山脉起伏。因此作者可能登临的是长城及附近,才会有“登高南望俯视太行诸山……,北顾但寒沙衰草”景象。 3、区域地图的学习方法在复习的过程中,在学生的头脑中要逐步构建一幅带有经纬网的地图,多读多看同时还要多练,多画。动脑动手,注重不同区域间地图的对比。经常与同学交流,探讨区域地图的内在规律和学习体会。并且要多做与本专题有关的高考题,把握高考命题的趋势和方向,增强学生学习的目的性和针对

偏误分析讲义

偏误分析讲义Lado1957年提出的对比分析法理论认为:第二语言的学习过程是学习者从母语习惯向目的语习惯逐步迁移的过程。如果我们能够把所教授的目的语和学习者的母语在语音、语法、词汇等方面一一进行对比分析,就能够列出母语和目的语之间的相同和不同之处。相同或相似之处是学习者容易掌握的方面,在学习中会出现正迁移;不同之处则是学习的难点、教学的重点,在学习中会出现负迁移,即学生可能会出错。 对比分析法建立在行为主义心理学和结构主义语言学的理论框架上。由此衍生的“听说法”在二战及战后二十年里成为语言教学的主流。“听说法”语法教学的顺序是根据学习者母语和目的语的不同,把两种语言中差别大的结构作为重点并按其难易程度进行安排,课堂教学方法则以反复操练和句型训练为主,旨在准确。 但是对比分析法也有其致命的弱点: 1)对比分析只对语言表层结构进行对比,且主要集中于语音、词汇、语法几方面,没有语义、语用、话语、文化等方面的比较,因此这种对比是不全面的。 2)对比分析最大的问题在于把学习着看做机械刺激的对象,不重视学习者的研究,只进行目的语和学习者母语的对比,单纯从两种语言本身的对比预测学习的难易,不可避免地造成预测的不准确性。 3)对比分析只研究L1对目的语学习的迁移作用,而L2学习者所遇到的困难和所犯的错误并不只是来自L1的干扰,学习者错误的困难和错误的来源是多方面的。语言

差异与学习者可能遇到的困难之间不是简单的正比关系 如:全香兰《汉韩同形词偏误分析》(汉语学习2004,3) 韩国语中有大量的汉字词 ,其中汉韩同形词所占比例相当大。比如 ,汉语水平等级大纲甲、乙两级 2021 个多音节词当中汉韩同形词就有1256 个 ,占 62 %。因此 ,在韩汉翻译教学过程中我们发现 ,韩国留学生使用汉语词语时 ,韩国语的汉字词给学生提供了很多方便 ,可是另一方面由于某些汉字词在两种语言中使用情况有所不同 ,又容易造成负面影响。 学语言,免不了会说错、写错。对待错误,可以有不同的态度。“有则改之,无则加勉”——错误要竭力避免;“吃一堑,长一智”——错误有积极作用;“金无足赤,人无完人”——谁也免不了会犯错误。行为主义心理学影响下,对待错误属于消极态度,有错必纠,体现在听说法、直接法中,遇到学生错误尽量纠正,让学生养成正确的语言习惯。而另外一种态度则是认为,错误在语言学习中是必然会出现的,通过不停的学习,其可以自然消失,因此可采取听之任之的态度,体现在教学法中就是交际法。(也称功能意念法、功能法,20世纪70年代起源于西欧,创始人是英国语言学家威尔金斯,兴盛于美国,功能法的基本特征就是以语言的功能项目为纲,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它面对错误的一个原则就是:强调内容表达,不过分苛求形式,只要不影响交际,一般性的语言形式错误是可以容忍的。Follow me) 所以Johnson(2002)说过:外语学习者的话语中,最吸引人的莫过于其中的错误。如果学习者的每句话都正确无误,我们就不知道他脑子里在想什么。但是,话语中一旦出现错误,我们就可以研究它的特点,推测出错的原因。错误可能暗含

MLCC漏电失效分析 (2)

M L C C漏电失效分析 美信检测失效分析实验室 摘要: 本文通过X射线透视检查、MLCC外观、MLCC内部结构分析及SEM/EDS检查,认为造成MLCC漏电失效的原因为:电容本身质量问题,MLCC内部存在镍瘤,镍瘤的存在使热应力裂纹的萌生产生了可能。关键词: MLCC, 镍瘤,片式多层陶瓷电容器,失效分析,MLCC漏电失效分析 1. 案例背景 客户端在老化实验测试阶段发现MLCC出现漏电失效,其不良比率不详,该MLCC焊接工艺为回流焊接工艺。 2. 分析方法简述 通过外观检查OK样品与NG样品表面未见明显异常。 NG样品OK样品 通过X射线透视检查,OK样品和NG样品内部均未发现裂纹孔洞等异常。 MLCC X射线透视内部结构图 将OK样品和NG样品分别切片,然后在金相显微镜下放大拍照观察MLCC内部结构,NG样品电容内部存在镍瘤及热应力裂纹,而OK样品未见异常。 MTT(美信检测)是一家从事材料及零部件品质检验、鉴定、认证及失效分析服务的第三方实验室,网址:联系电话:、。 裂纹 镍瘤 NG样品OK样品通过对样品剖面SEM/EDS分析,NG样品电容内部电极层不连续,存在明显镍瘤;其镍瘤周围多条向外延伸裂纹并在裂缝通道内发现明显碳化痕迹(EDS结果中C含量高达50%),此应为热应力裂纹,裂纹的

存在直接导致电容性能异常;而OK样品电容内部电极层连续,陶瓷介质层致密未发现孔洞及镍瘤,电容性能良好。 镍瘤位置 碳化痕迹位置 NG样品电容内部局部形貌EDS能谱图(镍瘤位置) OK样品电容内部结构 空白 样品电容内部形貌和EDS能谱图(镍瘤位置) ?失效模式分析: 多层陶瓷电容器(MLCC)本身的内在可靠性十分优良,可长时间稳定使用。但如果器件本身存在缺陷或在组装过程中引入缺陷,则会对可靠性产生严重的影响。陶瓷多层电容器(MLCC)失效的原因一般分为外部因素和内在因素。内在因素包括: 陶瓷介质内空洞、介质层分层;外部因素包括:热应力裂纹及机械应力裂纹。 1)陶瓷介质内的孔洞 所谓的陶瓷介质内的孔洞是指在相邻电极间的介质层中存在较大的孔洞,这些孔洞由于内部可能含有水汽或离子,在端电极间施加电压时,降低此处的耐压强度,导致此处发生过电击穿现象。 2)介质层分层 多层陶瓷电容的烧结为多层材料堆叠共烧,烧结温度在1000℃以上。层间结合力不强,烧结过程中内部污染物挥发,烧结工艺控制不当都可能导致分层的发生。值得一提的是,某些分层还可能导致陶

电气的失效分析

电气的失效分析 8.1 概述 失效分析就是对失效的产品进行深入的物理化学分析,并对产品的使用状况进行分析,找出失效的原因,为改进产品的设计,制造乃至使用提出依据,产品的可靠性级别每提高一级,都需要把设计和工艺提高一大步。其中尤其重要的是对产品失效原因进行准确分析。 一失效分析的发展概况 国外从60年代以来,随着电子设备及元器件可靠性工作的广泛,深入的开展失效分析的地位和作用日益突出。 我国从60年代末期起,在晶体管器件领域开展了较系统的失效分析工作,七十年代以来逐步扩大到其他元器件,80年代以来这方面的工作进一步深化。从80年代起,我国还开展了对低压电器,尤其是对弱电系统中用的继电器的失效机理的研究工作, 二失效分析的特点 (一)电器的结构原理及制造特点 1) 结构上有电磁,机械以及电接触等不同功能的结构部分组成。 2)所用材料的品种多。 3)生产流程长。 4)零件加工要求精密。 5) 受环境影响大。 6)装配,校正大多采用手工操作,人为因素的影响较大。 (二)电器失效分析中的困难性 由于电器的上述特点,使失效分析出现困难的原因如下: 1)产品失效的原因多而复杂。 2)寿命实验中存在偶然因素。 3)触头表面分析的取样存在很大困难。 4)使用的分析设备多。 (一)电器失效分析的特点

1)涉及的工作面宽。 2)要求的知识面广。 3)应熟悉可靠性试验。 4)应熟悉关键分析设备的使用方法及其对样品的要求,并要求合理的使用贵重设备,提高经济效益, 5)可靠性试验人员应与失效分析人员相结合。 8.2电器失效分析的程序 一失效分析程序的确定原则 (一)根据分析的对象决定分析的侧重点 1)生产过程中的失效,重点应查找加工工艺过程中引起失效的原因,并应以失效现象为基础,针对工艺过程对产品性能影响的物理,化学机理来安排工作的内容和顺序。 2)对于产品研究性阶段的失效,主要应该根据设计要素的影响来安排分析程序。 3)对于现场失效产品的分析,出考虑产品设计机器制造工艺外,还要考虑使用条件的版画以及误用的可能性安排分析程序。 (二)失效的模式 电器的主要失效模式为: 1)物理结构失效。 2)性能特性失效。 3)接触失效。 二一般的分析程序 虽然根据不同的分析对象及不同的失效模式有着不同的分析的程序,但就以般情况而言,典型的分析程序如下: (一)失效信息的收集 1)对分析对象(个别地失效样品或众多样品中的共同失效现象)进行失效的原始现象的调查。 2)辨别样品型号,生产厂家,出场日期,以便向制造厂进行信息反馈。

失效分析及其在保证电子产品可靠性中的作用

失效分析及其在保证电子产品可靠性中的作用 本报编辑:韩双露时间: 2009-3-19 10:55:13 来源: 电子制造商情 中国赛宝实验室可靠性研究分析中心 李少平 1 电子产品失效分析概述 失效分析(FA)是指为了确定失效部件的失效模式、失效机理、失效原因以及失效后果所作的检查和分析。 电子产品失效分析利用电分析、形貌分析、成分分析、物理参量分析、应力试验分析等手段求证失效样品的失效证据,根据失效证据与失效机理的内在联系,并结合样品现场的失效信息,诊断失效样品的失效机理、失效原因。 在电子产品中,FA的对象是电子元器件,电子元器件主要包括要电容器、电阻器、电感器、继电器、连接器、滤波器、开关、晶体器件、半导体器件(包括半导体分立器件、集成电路)、纤维光学器件、组件(具有一定功能、独立封装的电子部件,如DC/DC电源,晶体振荡器等)等。 失效是指电子元器件丧失或部分丧失了预定的功能。 失效模式是指电子元器件失效的外在宏观表现。对于半导体分立器件失效模式主要有开路、短路、参数漂移(退化)、间歇失效,密封继电器失效模式主要有接触不良、触点粘接、开路、断路,瓷介电容失效模式主要有开裂、短路、低电压失效。不同类别的电子元器件失效模式的表现各不相同,既使对同一门类的电子元器件,由于其原理、结构和电气性能的差异失效模式的表现也不尽相同。失效模式的确认是失效分析工作的重要的环节,失效模式确认需要借助于观察、测试等技术方法。 失效机理是指电子元器件失效的物理、化学变化,这种变化深层次的意义指失效过程中元器件内部的原子、分子、离子的变化,以及结构的变化,是失效发生的内在本质。电子元器件的失效机理可分为机械失效机理,如磨损、疲劳、断裂等;电失效机理,如静电放电损伤、电压引起的场致击穿和退化、电流引起热致击穿和退化等;热失效机理,如热引起的物态变化、结构变化等;反应失效机理,如腐蚀、合金、降解等;电化学机理,如化学电迁移、源电池效应等;产品特有的失效机理,如CMOS集成电路的闩锁效应、金属化铝电迁移效应、热电子

对比分析、偏误分析与中介与理论关系

1219016 李德元 对比分析、偏误分析和中介语理论的关系 对比分析、偏误分析与中介语理论是上个世纪第二语言习得理论研究的三个重要的理论阶段,对于三者相互之间的关系,研究者可以分别从理论的发展、历史的发展及研究方法三个角度进行探讨。 从理论发展角度看,对比分析假说、偏误分析理论和中介语理论三者之间是继承与发展的关系。对比分析假说主要通过对比母语和目的语,找出两者的异同,总结出母语对目的语的干扰规律,预测和解释学习者的难点与错误。但是母语干扰只能预测和解释其中的一部分错误,因此当对比分析在实践上遇到困难和理论基础受到挑战时,偏误分析应运而生。面对外语学习者的错误和难点,偏误分析比对比分析更具预测力和解释力。偏误分析的研究对象是学习者的错误,研究重点是学习者使用的目的语形式与目的语的标准形式之间的差距,以及造成这种差距的原因。而中介语理论则吸收了前两者的理论长处,并继续发展。中介语理论以语言习得为中心,把对比分析、偏误分析和语言习得有机地结合起来,建立起一种学习者的动态语言系统;它有更广泛的内涵、更强的分析力和解释力。而且中介语理论把学生使用的目的语形式作为一个动态的整体来研究,以揭示语言学习的过程及心理规律。 从历史发展角度看,对比分析、偏误分析及中介语理论是第二语

言习得发展史上三个重要里程碑。对比分析兴起于20世纪50年代,它的影响很大,但随着偏误分析在20世纪60年代后期的发展而黯然失色,20世纪70年代初中介语理论的提出改变了人们对学习者语言的认识,因此得到了广泛认可。对比分析假说、偏误分析理论与中介语理论构成第二语言习得研究历史上三个截然不同的发展阶段,可以粗略地将前两个阶段看作中介语理论发展的背景。但从具体应用来看,三者密不可分。特别是在中介语理论已经占据统治地位的现阶段,研究者应该地正确认识对比分析方法和偏误分析方法在中介语研究中的作用。 从研究方法角度看,对于中介语系统的研究离不开对比分析和偏误分析。在第二语言习得研究中,对于中介语系统的研究需要语料,需要对研究对象进行描述和选择,需要对学习者在习得过程的语言表现及言语进行分析,这就要借助对比分析和偏误分析方法,将对比分析和偏误分析的研究方法统一在中介语研究的框架中进行。偏误分析要对学习者的错误进行正确的分类和解释,要正确理解这一错误形式试图表达的意义,就必须把偏误形式与学习者母语中的对应形式进行比较,弄清学习者的偏误形式是否想要表达母语中某一对应形式所表达的意思,然后再根据这一意义找出外语中正确的表达形式。 总而言之,三种理论之间关系可总结为两方面,一方面,对比分析、偏误分析、中介与理论在历史发展顺序上呈线性关系,是继承与发展的关系,三者分别为第二语言习得研究过程中的三个里程碑阶段。其各自理论的发展形成都是扎根于前一理论研究的基础之上,总

区域定位及区域地理特征分析(无锡交流材料)

“区域定位及区域特征分析”专题复习(3课时) 江阴市华士高级中学 【考查内容】 1.区域地理位置信息的获取 2.区域地理环境特征的分析 3.以区域地理特征为背景,分析并阐释各种地理现象的成因,人类活动的条件与原因 【考查角度】 ①从材料中获取区域的地理特征信息;②判断或描述区域自然地理特征和人文地理特征;③分析并阐释各种自然地理现象的成因;④分析并阐释各种人类活动的发展条件或原因,提出区域可持续发展的方向或对策;⑥比较与分析两个或多个区域地理环境特征的差异及其原因。 【解题步骤】 1.获取区域的地理位置信息 2.分析区域的地理环境特征 3.阐释自然地理现象的成因 4.说明人类活动条件或成因 5.了解区域发展存在的问题 6.提出区域可持续发展对策 【问题导学】 (材料改编自2011江苏卷)图1和图2为甲、乙两省区简图,图3为两省区三次产业结构比例统计图。根据中央的战略部署,甲、乙两省区确立了对口支援关系。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图1 甲省区简图图2 乙省区简图图3 一、获取区域地理位置信息 1、问题导学 (1)判断两省区的名称。材料中有哪些信息可以用来判断位置? (2)此外,还有哪些方法可以帮助我们确定某区域的地理位置?

二、分析区域地理环境特征 1、问题导学 (1)试分析甲省区的自然地理特征。 (2)试分析乙省区的人文地理特征。 (3)2011年,甲省区正式启动了霍尔果斯国家级特殊经济开发区的建设。试分析霍尔果斯经济发展的优势条件。 2、分析方法 三、比较区域地理环境差异 1、问题导学 (1

(2)两省区都有丰富的风能资源,比较两省区风能资源空间分布的特点。 (3)比较两省区三次产业比例的差异。为什么? (4)简述两省区相互协作对两省区经济发展的积极影响。 2、分析思路 首先进行区域定位——根据区域位置,分析地形、气候、河流、植被、土壤等自然地理环境差异——根据自然地理特征差异,分析自然地理环境差异对人文地理环境的影响——分析区域发展的主要优势条件和限制性因素——了解区域发展中存在的问题——确定区域发展方向及其解决措施。 参考答案:(1)以盆地、山地为主温带、亚热带季风气候河网密集,水量大能源资源(石油、天然气、煤炭)(2)新疆风能资源主要分布在天山及其以北地区和昆仑山区;江苏省风能资源主要分布在东部沿海地区(3)第一产业所占比重新疆大于江苏;第二、三产业比重江苏大于新疆(4)对新疆的影响:获得资金、技术和管理经脸;有利于产业升级;促进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对江苏的影响:缓解资源紧张局面;扩大市场 【课堂小结】

电机轴的失效分析和优化设计

前言 随着科技的突非猛进系统和设备日益复杂,功能不断提高,机械零件的不可靠和不安全因素增多,导致故障的原因也增多,因而对故障的分析研究工作亦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国的关注。工业的发展、技术的进步正是人们不断与产品失效做斗争的结果,这在航空和航天事业的发展史中表现尤为突出。因为即使航天飞机这么先进的运载工具也可能发生故障,如美国的价值12亿美元的“挑战者”号航天飞机,在1986年1月28号第11次升空时突然爆炸,使7名宇航员遇难,这一惨痛悲剧再次告戒人们忽视产品失效问题将带来灾难性的恶果。任何一次失效都可以看成是产品在服役条案件下所做的一次最真实做可靠的学实验的结果;通过失效分析判断失效模式,找出失效的原因和影响因素,也就找到了薄弱环节所在,从而改进有关部门的工作。提高产品质量。失效分析是可靠性工程的技术基础之一;是安全工程的重要技术保障之一;是维修工程的理论基础和指导依据;可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电动机是把电能转换成机械能的设备。在机械、冶金、石油、煤炭、化学、航空、交通、农业以及其他各种工业中,电动机被广泛地应用着。随着工业自动化程度不断提高,需要采用各种各样的控制电机作为自动化系统的元件,人造卫星的自动控制系统中,电机也是不可缺少的。此外在国防、文教、医疗及日常生活中(现代化的家电工业中)电动机也愈来愈广泛地应用起多以齿轮传动、蜗杆传动为主,而轴是电动机中不可缺少的重要零件之一,也是最常见的失效零件。为此,我们对电动机输出轴的断裂原因进行了比较系统的分析:轴的宏、微观分析和结构分析,了解该轴的应力分布情况,找出应力集中部位,分析该类轴断裂的原因。在此基础上充分利用PRO/E技术进行进一步的应力分析,以验证宏、微观分析结果,再利用PRO/E技术进行

区域定位与区域地理特征分析

新课标强化卷地理试卷(上) (十)区域定位与区域地理特征分析 第Ⅰ卷(选择题共50分) 1答案 B 解析:,图示海域是我国的南海地区,岛屿多数是珊瑚礁且位于亚欧板块内部;甲处海水较深,地势起伏较大。 2答案 B 解析:该地为热带季风气候,夏半年盛行西南季风,向南行驶是逆风逆水。夏秋季节,该海域多台风。纬度 越高,昼夜长短变化幅度越大。此处位于低纬度地区,昼夜长短变化幅度较小。根据纬度,此海域属于热带,不可能有海上冰山。 3答案 D 解析:甲国为孟加拉国,主要农业地域类型为水稻种植业,乙国乌克兰为商品谷物农业。甲国的粮食单产比 乙国高,但由于甲国人口密集,农业劳动力数量多,机械化水平低,且人多地少,生产规模小、商品率低。 4答案 C 解析:甲国主要种植水稻,乙国种植小麦和玉米,导致两者不同主要是甲国比乙国纬度低、气候湿润,水热条件更优越,答案为C。乙国黑土面积广,土壤肥沃。乙国纬度高,且晴朗天气多,光照充足。甲国人口密 度大,人多地少,土地资源不足。 5答案 A 解析:图中AC铁路建设穿越安第斯山脉,地表起伏大,建设难度大;西部位于板块边界,多地质灾害; 6答案 D 解析:东高西低;西部为盛行西风的迎风坡,降水多,雪线低 7答案 C 解析:大牧场放牧业;它的区位条件是草类茂盛;地广人稀,土地租金低;地势平坦;交通便利;历史悠久,科技水平高等。 8答案 A 解析:甲地区是宁夏平原,气候干旱、昼夜温差大、光照充足,利于葡萄糖分的积累,同时又有黄河便利的灌溉 水源,所以近年来已发展成为我国重要的葡萄酒酿造业原料生产基地。 9答案 D 解析:从图中看,该地带镍、铅锌等有色金属矿产丰富,同时临黄河且处在地势落差大的河段,有丰富的水电资源,而有色金属冶炼需要大量廉价的能源保证。故该地带必然利用优势条件发展有色金属冶炼和水电工业。

偏误分析和教学建议

偏误分析和教学建议 唐永宝广西师范大学国际文化教育学院偏误分析( Error Analysis ) 定义:“偏误分析( error analysis )是对学习者在第二语言习得过程中所产生的偏误进行系统的分析,研究其来源,揭示学习者的中介语体系,从而了解第二语言习得的过程和规律。” 背景介绍 50 年代末,Lado(1957) 的《跨文化的语言学》出版,该书被认为是对比分析的经典着作。书中提出了“对比分析法”( Contrastive Analysis )。 他的主要目的是帮助外语教学,解决第一语言转移(First Language Transfer) 的问题。他提倡的方法是对第一语言和第二语言在语音、语法等方面一步一步地进行比较。对比分析法 Lado 认为在第二语言学习中,学生们最难学的方面就是与他们母语最不同的地方。相同的方面或类似的方面则是学生容易掌握的方面。所以他认为第一语言转移对第二语言习得既有不好的一面,也有好的一面。不好的一面就是我们常说的负迁移”Negative Transfer) 。好的一面是“正迁移”(Positive Transfer) 。 人们甚至一度认为,通过学习者母语和目的语的对比研究,可以预测到学习者可能遇到的所有困难,并推测学习者语言中可能发生负迁移的部分,从而将这些部分在教学中加以重点突出,达到避免或减少学习者错误的的目的。 据统计,学生初级阶段的大多数语音错误、半数以上的语法都来自语际干扰,有些化石化错误也来自语际干扰。因此,利用对比分析往往能找出学生的错误根源,并发现学生学习目的语中的难点和重点。比如: visit 一词相当于汉语的“访问、参观、看望”等词,以英语为母语的学生造出“我回老家参观我爷爷”这样的句子。显然是把visit 仅仅和“访问”这一语义挂上了钩。 再比如与汉语相比,泰语的语法形式具有明显的不同特点:汉语的修饰语多在中心语之前,泰语的修饰语多在修饰语之后;即: 汉语:修饰语+ 中心语泰语:中心语+ 修饰语汉语的表达习惯是从大到小,泰语的表达习惯是从小到大,如: (汉语):今天是2010 年1 月28 日。 (泰语):今天是1月28日2010 年。 (汉语):我们在国教院门口见。 (泰语):我们见在门口国教院。 教师如果把外语和学生的母语进行了对比的话,如果对这两种语言的差异十分清楚,就会清楚地了解什么是学生学习中的主要问题,并为此做好充分准备。讲解汉语的某些难点时就能做到以少驭多,一语中的。 对比分析主要目的是帮助外语教学,解决第一语言迁移(First Language Transfer ) 的问题。这种方法主要从“教”的角度把目的语和母语进行对比,预测可能出现的错误,从而有意识的减少错误的发生。 母语干扰并不是学生产生学习困难的唯一来源,对比分析也不可能准确预测学生的学习困难,但对比分析不仅能够揭示出学生某些错误的根源,更重要的是通过语言分析,我们能够揭示出汉语的某些特点。 因此,对比分析在语言教学中应用还是很广泛的,语音、词汇、语法、语用等都存在。 对比分析法的作用和不足 Lado 的对比分析法以及他的外语学习理论对60 年代的西方外语教学产生过很大的影响。他以早期行为主义的观点(Bloomfield1933) 为基础,提出了一种语言学习理论,他认为语言的学习是一种习惯的形成过程,要掌握一套语法结构,就要反复不断地进行机械练习,形成一套完整的语言习惯。当学生处于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