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初中教材古诗文中的古代文化常识

初中教材古诗文中的古代文化常识

初中教材古诗文中的古代文化常识
初中教材古诗文中的古代文化常识

初中教材古诗文中的古代文化常识

陈太丘与友期

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尊君:对别人父亲的尊称。

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家君:对人称自己的父亲。

《论语》十二章

论语:儒家经典著作,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书。与《大学》《中庸》《孟子》合称为“四书”。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三:泛指多次。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水:古代汉语中,“水”指冷水,“汤”指热水。

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三军:军队的通称。古制,12500人为一军。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星汉:银河。

虽有嘉肴

“学学半。”其此之谓乎?命:《尚书》中的一种文章体裁,内容主要是君王任命官员或赏赐诸侯时发布的政令。《尚书》,又称《书》《书经》,儒家经典著作,是中国上古历史文件和部分追述古代事迹的著作的汇编。

塞翁失马

近塞上之人有善术者,马无故亡而入胡。术:术数,推测人事吉凶祸福的法术,如看相、占卜等,这是迷信活动。

胡:古代对北方和西方的民族的称呼。

近塞之人,死者十九。

十九:十分之九,意思是绝大部分。

过故人庄(孟浩然)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重阳:农历九月九日重阳节。

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

可汗:我国古代一些少数民族最高统治者的称号。

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胡:古代对北方少数民族的称呼。

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朔:北方。

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

尚书郎:尚书省的官。尚书省是古代朝廷中管理国家政事的机关。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

郭:外城。

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

花黄:古代妇女的一种面部装饰物。

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

火伴:同伍的士兵。当时规定若干士兵同一个灶吃饭,所以称“火伴”。

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孤:古时王侯的自称。

经:指《易》《诗》《书》《礼》《春秋》等书。博士:当时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

共工怒触不周山

昔者,共工与颛顼争为帝,怒而触不周之山。

共工:传说中的部落领袖,炎帝的后裔。

颛顼:传说中的五帝之一,黄帝的后裔。

约客(赵师秀)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黄梅时节:夏初江南梅子黄熟的时节。

论诗(赵翼)

李杜诗篇万口传,至今已觉不新鲜。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李杜:指李白、杜甫。

风骚:指《诗经》中的“国风”和屈原的《离骚》。后来指关于诗文写作的事叫“风骚”。

=========================== =========================== =========================

桃花源记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

太元:东晋孝武帝的年号。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黄发垂髫:指老人和小孩。黄发,旧说是长寿的特征,所以用来指老人。垂髫,垂下来的头发,用来指小孩。

爱莲说

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李唐:指唐朝。唐朝的皇帝姓李,所以称为“李唐”。

核舟记

尝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

大苏:指苏轼,后人习惯于用“大苏”和“小苏”来称呼苏轼和他的弟弟苏辙。

而竖其左膝,左臂挂念珠倚之。

念珠:又叫“佛珠”或“数珠”,佛教徒念佛号或经咒时用以计数的工具。

其船背稍夷,则题名其上,文曰“天启壬戌秋日,虞山王毅叔远甫刻”。

天启:明熹宗朱由校的年号。

壬戌:天干地支纪年。

甫:通“父”,男子美称,多附于字之后。

大道之行也

《礼记》,儒家经典之一,秦汉以前各种礼仪论著的选集,相传由西汉戴圣辑录、编纂而成,共49篇。

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

矜:通“鳏”,老而无妻的人。

寡:老而无夫的人。

孤:幼而无父的人。

独:老而无子的人。

归:女子出嫁

望岳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岱宗:泰山。旧时认为泰山为五岳之首,为众山所宗。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阴:山的北面。阳:山的南面。

三峡

《水经注》:名为注释《水经》,实则以《水经》为纲,详细记载了一千多条大小河流及有关的历史遗迹、人物掌故、神话传说等,是我国古代地理名著。该书还记录了不少碑刻墨迹和渔歌民谣,文笔绚烂,语言清丽,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亭午:正午。

夜分:半夜。

曦:日光,这里指太阳。

答谢中书书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五色:古代以青、黄、黑、白、赤为正色。

实是欲界之仙都。

欲界:佛教把世界分为欲界、色界、无色界。欲界是没有摆脱世俗的七情六欲的众生所处境界,即指人间。

记承天寺夜游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

元丰六年:元丰,宋神宗年号。年号纪年。

观潮

自既望以至十八日为最盛。

既望:农历十六日(十五日叫望)。

虽席地不容间也。

席地:一席之地,仅容一个座位的地方。

湖心亭看雪

崇祯五年十二月

崇祯:明思宗朱由检年号。年号纪年。

是日更定矣

更定:指晚上八点左右。

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相公:旧时对士人的尊称。

使至塞上

属国过居延

属国:典属国的简称。汉代称负责外交事务的官员为典属国,这里诗人用来指自己的使者身份。

长河落日圆

长河:黄河。

都护在燕然

都护:唐代边疆设有都护府,其长官称都护,这里指前线统帅。

五柳先生传

赞曰:黔娄之妻有言:“不戚戚于贫贱,

不汲汲于富贵。”

赞:传记结尾的评论性文字。

送东阳马生序

生:长辈对晚辈的称呼。

序,文体名,一般用以陈述作品主旨,创作经过等。唐初,亲友离别,赠言规勉,又有赠序。本文即是一篇赠序。

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

加冠:古时男子二十岁举行加冠(束发戴帽)仪式,表示已经成人。后人常用“冠”或“加冠”表示年已二十。

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逆旅:旅店。

过零丁洋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一经:古代科举考试中,考生要选考一种经书。干戈:两种兵器,这里指代战争。

留取丹心照汗青

汗青:古代在竹简上写字,先以火炙烤竹片,以防虫蛀。因竹片水分蒸发如汗,故称书简为汗青。这里特指史册。

水调歌头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

丙辰:天干地支纪年。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婵娟:指月亮。

岳阳楼记

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庆历四年:庆历,宋仁宗赵祯的年号。年号纪年。谪:封建王朝官吏降职或远调。

守:指做州郡的长官。

迁客骚人,多会于此。

迁客:谪迁的人,指降职远调的人。

骚人:诗人。战国时屈原作《离骚》,因此后人也称诗人为骚人。

醉翁亭记

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

丝:弦乐器。

竹:管乐器。

射:这里指投壶,宴饮时的一种游戏,把箭向壶里投。

弈:下棋。

觥:酒杯。

筹:酒筹,宴会上行令或游戏时饮酒计数用的签子。

满井游记

燕地寒,花朝节后,余寒犹厉。

花朝节:旧时以阴历二月十二日为花朝节,说这一天是百花生日。

廿二日:二十二日。

饮酒(其五)

结庐在人境

庐:简陋的房屋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判官:官名,是节度使、观察使一类官吏的僚属。

胡天八月即飞雪

胡:我国古代以北方各民族的通称。

瀚海阑干百丈冰

瀚海:沙漠。

中军置酒饮归客

中军:主帅的营帐。

纷纷暮雪下辕门

辕门:军营的大门,古时行军扎营,以车环卫,在出入处用两车的车辕相向竖立,作为营门,故

称辕门。

赠从弟

从弟:堂弟。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城阙:帝王居住的城,这里指长安。阙,原意是宫门前的望楼。

三秦:这里泛指秦岭以北、函谷关以西的广大地区。项羽灭秦以后,把战国时期的秦国故地分为三部分,分封给秦朝的三个降将,因此称为“三秦”。

终南别业

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

中岁:中年。

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

建安骨:建安风骨,指建安时期以曹操父子和“建

安七子”的诗文创作风格为代表的文学风格。建安,为汉献帝的年号。

无题(李商隐)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岛殷勤为探看。

蓬山:蓬莱山的简称。传说海上有三仙山:蓬莱、方丈、瀛洲。

青鸟:传说中国西王母传递信息的神鸟。

登飞来峰

飞来山上千寻塔

寻:古代长度单位。八尺(一说七尺)为一寻。-------------------------------------------------------------------------------

陈涉世家

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適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

闾:古代二十五家为一闾,贫者居住闾左,富者居住闾右,闾左就用来指代贫苦人民。

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

谏:古代下级对上级提意见或建议。

上:臣下对皇帝的敬称,这里指秦始皇。

藉第令毋斩,而戍死者固十六七。

十六七:十分之六七。

三老、豪杰皆曰:“将军身被坚执锐,伐无道,诛暴秦,复立楚国之社稷,功宜为王。”社稷:国家。社,土地神。稷,谷神。封建君主祭社稷,祈求丰年,后来就把社稷作为国家的代称。

唐雎不辱使命

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

布衣:平民。古代没有官职的人都穿布衣服,所以称布衣。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跪:古人席地而坐,坐时两膝着地,臀部靠在脚跟上。跪时上身挺直,表示庄重。

出师表

表:古代向帝王上书陈情言事的一种文体。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

先帝:指刘备。

崩:古时指皇帝死亡。

江城子密州出猎

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

节:符节。古代朝廷使者所持的凭证。

破阵子(辛弃疾)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

八百里:指牛。据《世说新语汰侈》载:晋王恺有良牛,名“八百里駮”。后世诗词多以“八百里”指牛。

观刈麦

吏禄三百石,岁晏有余粮。

石:古代容量单位,十斗为一石。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曹刘:指曹操和刘备。

仲谋:孙权的字。

公输

墨子:名翟,春秋战国之际墨家学派的创始人。

公输盘为楚造云梯之械,成,将以攻宋。公输盘:鲁国人,公输是姓,盘是名,也写做“公输班”或“公输般”。能造奇巧的器械,民间称他鲁班。

子墨子曰:“北方有侮臣者,愿借子杀之。”子:前一个“子”是夫子(即先生、老师)的意思,是弟子们对墨翟的尊称。

臣:秦汉以前对一般人也可自称“臣”。

子:对男子的尊称,相当于您。

子墨子曰:“请献十金。”

金:量词,先秦以二十两为一金。

公输盘九设攻城之机变,子墨子九距之。九:表示次数多,古代“三”“九”常有这种用法。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城:内城。

郭:外城。在城外加筑的一道城墙。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舜发于畎亩之中

发:起,指被任用。

傅说举于版筑之间

举:任用,选拔,这里是被选拔的意思。

管夷吾举于士

士:狱官。

鱼我所欲也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

钟:古代的一种量器。

曹刿论战

《左传》:旧传为春秋时期左丘明所作,近人认为是战国时人所编,是一部史学名著和文学名著。

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最新高中课本(必修1-5)古代文化常识归纳

高中课本(必修1-5)古代文化常识归纳 必修1 《沁园春·长沙》 1.万户侯:食邑万户的侯爵,这里借指大军阀、大官僚。万户,指侯爵封地内的户口,他们要向受封者交租税,服劳役。 ⑴词:是我国传统诗歌中的一种特殊体裁,词,产生于隋唐,全盛于宋,配乐歌唱,句式不齐,又名“长短句” ,最初被称为“曲词”或“曲子词”,是配乐歌唱的,后来,词逐渐与音乐分离了,成为诗的别体,所以,有人把他称为“诗余”还有人称之为“乐府诗”。写词时依据的乐谱叫做“词调”,各种词调的名称便是“词牌”,如“沁园春”、“满江红”、“西江月”等。不同的词牌,它的段数、句数、每句的字数、平仄、押韵,都有不同的规定。有的作家在词牌下另标词题,如《沁园春·长沙》。 ⑵词的分类:字数:小令:58字以内;中调:58~90个字;长调:91个字以上。一首词,有的只一段,称为单调;有的分两段,称双调;有的分三段或四段,称三叠或四叠。 《烛之武退秦师》 1.《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史著作,相传为春秋末年鲁国史官左丘明所作。它以孔子修订的鲁史《春秋》的顺序,主要记载了东周前期二百四十五年间的各国政治、经济、军事、外交和文化方面的重要事件和重要人物,是研究我国先秦历史很有价值的文献,也是优秀的散文著作。烛之武,郑国大夫。 《左传》是记录春秋时期社会状况的重要典籍。取材于王室档案、鲁史策书、诸侯国史等。记事基本以《春秋》鲁十二公为次序,内容包括诸侯国之间的聘问、会盟、征伐、婚丧、篡弑等,对后世史学、代学都有重要影响。主要记录了周王室的衰微,诸侯争霸的历史,对各类礼仪规范、典章制度、社会风俗、民族关系、道德观念、天代地理、历法时令、古代代献、神话传说、歌谣言语均有记述和评论。晋范宁评"春秋三传"的特色说:“《左氏》艳而富,其失也巫(指多叙鬼神之事)。 《左传》是研究先秦历史和春秋时期历史的重要代献,它代表了先秦史学的最高成就,对后世的史学产生了很大影响,特别是对确立编年体史书的地位起了很大作用。它补充并丰富了《春秋》的内容,大大提高了《左传》的史料价值。 左丘明《春秋左氏传》,公羊高《春秋公羊传》,谷梁赤《春秋谷梁传》合称《春秋三传》列入儒家经典。

中国古代文化常识大全

1、桑梓:家乡 2、桃李:学生 3、社稷、轩辕:国家 4、南冠:囚犯 5、同窗:同学 6、烽烟:战争 7、巾帼:妇女 8、丝竹:音乐 9、须眉:男子 10、婵娟、嫦娥:月亮 11、手足:兄弟 12、汗青:史册 13、伉俪:夫妻 14、白丁、布衣:百姓 15、伛偻,黄发:老人 16、桑麻:农事 17、提携,垂髫:小孩 18、三尺:法律 19、膝下:父母

20、华盖:运气 21、函、简、笺、鸿雁、札:书信 22、庙堂:朝廷 1、唐宋八大家: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 2、并称“韩柳”的是韩愈和柳宗元,他们是唐朝古文运动的倡导者。 3、一门父子三词客:苏洵(老苏)、苏轼(大苏)、苏辙(小苏)。 4、豪放派词人:苏轼、辛弃疾,并称“苏辛”;婉约派词人:李清照(女词人) 5、李杜:李白、杜甫。小李杜:李商隐、杜牧。 6、屈原:我国最早的伟大诗人,他创造了“楚辞”这一新诗体,开创了我国诗歌浪漫主义风格。 7、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鲁国人,他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被称为“孔圣人”,孟子被称为“亚圣”,两人并称为“孔孟”。 8、苏轼称赞王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9、杜甫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其诗广泛深刻的反映社会现实,被称为“诗史”,杜甫也因此被尊为“诗圣”,有著名的“三吏”:《潼关吏》、《石壕吏》、《新安吏》;“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 10、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是《史记》(又称《太史公书》),作者是汉朝的司马迁,鲁迅称《史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有:12本纪、30世家、70列传、10表、8书,共130篇。 11、“四史”:《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 12、元曲四大家:关汉卿、郑光祖、白朴、马致远。

初中文学文化常识汇总只是分享

初中文学文化常识汇 总

初中文学文化常识汇总 古代文体 1.词古代的一种文学体裁,是配合宴会乐曲而填写的歌词,句式长短不一。词牌是词的调子的名称。词的流派有婉约派和豪放派两种。婉约派的代表人物:李煜、晏殊、柳永、秦观、李清照等。豪放派的代表人物:苏轼、辛弃疾、陆游等。 2.说古代的一种散文体裁。从内容上看,该文体可以叙述事情,可以说明事物,也可以发表议论。它的叙事及议论,都是为了表明作者对社会生活中的某个问题或某种现象的看法。初中阶段学过的有《马说》《爱莲说》。 3.铭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诫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一般都用韵,形式短小,文字简洁,内容多含颂扬、鉴诫之意,如刘禹锡的《陋室铭》。 4.序“序”有书序和赠序之分。书序相当于前言、引言,一般是介绍作家生平或成书的过程与宗旨,为阅读和评价作品提供一定的参考。而赠序的内容多是对所赠亲友的赞许、推崇或勉励之辞,如宋濂的《送东阳马生序》即是作者写给同乡晚辈的赠序。 5.表我国古代的一种特殊文体。在古代,臣子写给君主的呈文有各种不同的名称。战国时期统称为“书”,“书”是书信、意见书的总称。到了汉代,这类文字被分成四个小类,即章、奏、表、议。表的主要作用就是表达臣子对君主的忠诚和希望,“动之以情”是这种文体的一个基本特征。如诸葛亮的《出师表》就是“表”中范例。 6.记古代的一种散文体裁。这类文章大多数是游记,一种用来记叙旅途见闻和某地政治生活、社会面貌、风土人情、山川景物及名胜古迹等的散文体裁。其次是些普通的叙事性散文或者“杂记”。我们学过的有《岳阳楼记》《醉翁亭记》《满井游记》等。 7.传记述个人生平事迹的文章。一般来说多为记述那些在历史上较有影响且事迹突出的人物的生平事迹。多采用叙述、描写等手法,展示人物的生平风貌。如陶渊明的《五柳先生传》。 8.书即书信,古人的书信又叫“尺牍”或“信札”,是一种应用性文体,多记事陈情。可以抒情,可以写景,也可以写私人化的事件和感情。如学过的《与朱元思书》《答谢中书书》。 古代作品 1.《诗经》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共305篇,简称《诗》,是儒家经典“五经”之一。全书分为风、雅、颂三大类。《诗经》形式以四言为主,运用赋、比、兴手法,隔句用韵。《关雎》《蒹葭》均出自《诗经》。 2.《木兰诗》选自宋代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是南北朝时北方的一首乐府民歌,也是一首叙事诗,与《孔雀东南飞》合称为“乐府双璧”。 3.《论语》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书,由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编纂而成,共20篇,是一部语录体散文,儒家经典著作之一。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代鲁国陬邑人,古代伟大教育家、思想家、儒家大师。 4.《孟子》由孟子及其门人所作,儒家经典之一。孟子,名轲,邹人,战国时期思想家、教育家。与孔子并称“孔孟”,是儒家思想的代表人物,世称“亚圣”。《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鱼我所欲也》均出自《孟子》。 5.《左传》旧传为春秋时期左丘明所作,近人认为是战国时人所编,是记载春秋时期各诸侯国的政治、经济、军事、外交、文化等方面情况的一部编年体史书。《曹刿论战》选自《左传》。 6.《战国策》西汉末年刘向整理编辑的一部国别体史书,共33篇,记录了战国时期各国政治、军事、外交等方面的史实。《唐雎不辱使命》《邹忌讽齐王纳谏》均选自《战国策》。

初中语文文学常识大全

初中语文文学常识大全 一、重要作家作品 先秦时期 1,《诗经》,又称《诗》或《诗三百》,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记录了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约500年的诗歌约305篇,分为“风”“雅”“颂”三部分,是各地的歌谣。形式以四言为主,手法多用“赋”“比”“兴”。《诗经》为我国现实主义诗歌创作的源头。它与《书》《礼》《易》《春秋》合为儒家“五经”。里面的名篇《关雎》《蒹葭》是我国最早的爱情作品,反映了人们对美好爱情的向往和追求。 2,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时鲁国陬邑(现山东曲阜)人。我国古代的思想家,教育家。《论语》是一部记录孔子言行的著作,为孔门弟子编写,是儒家思想的经典之作。南宋朱熹把这部书和《孟子》《大学》《中庸》合称“四书”。相传,《诗经》为孔子删定。 3,左丘明,春秋时期鲁国史官。相传《国语》《左传》为其所撰。《国语》是我国最早的国别体史书。以记西周末年和春秋时期周,鲁等国贵族的言论为主。《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备的编年体史书,按照鲁国国君的世系纪年,记载了我国自公元前722年以后250多年的许多史料。也称《春秋左氏传》,又名《左氏春秋》,与《公羊传》《谷梁传》合称为《春秋三传》。 4,《曹刿论战》:《左传》里的精彩章节,记述了齐鲁长勺之战,叙述了曹刿战前献策和战中协助鲁庄公。文章以简明的问答形式,表现了曹刿的政治见解和军事才能。 5,《孟子》:孟子和弟子著,是儒家的经典著作之一。孟子(前372—前289)名轲、字子舆,战国时邹人。(今山东邹县)。是孔子以后的儒家代表,有“亚圣”之称,战国时期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思想代表人,后世“孔孟”常并称。《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鱼我所欲也》等都是里面的名篇。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论述了治国平天下的大道理,表明作者实行“仁政”的政治主张。《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论述逆境对人才成长、国家兴衰的重要性。两篇短文运用对比、举例的论证方法,充分证明了观点。《鱼我所欲也》也出自《孟子》,论述了“舍生取义”的重要主张。学习这篇文章,可以了解孟子散文“气势磅礴、感情强烈、生动活泼”的特点。 6,《公输》选自《墨子?公输》,《墨子》是一篇以对话为主的叙述性文章,一般认为是墨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对墨子言行的辑录,表现他“兼爱”“非攻”的主张。 两汉时期 1,刘向:汉朝人。《战国策》是汉朝刘向所编,是中国古代的一部史学名著。它是一部国别体史书。全书按东周,西周,秦国,齐国,赵国依次分国编写,是先秦历史散文成就最

部编人教版初中语文6册教材 文学常识 汇编

部编人教版初中语文6册教材文学常识汇编 先秦时期 1.《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从西周到春秋时期的诗歌305篇。这些诗歌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风,又叫“国风”,是各地的民歌。《关睢》《蒹葭》均选自《诗经》。 2.《论语》:儒家经典著作,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书,共20篇。东汉列为“七经”之一,宋代把它与《大学》《中庸》《孟子》合称为“四书”。孔子,名丘,字仲尼,鲁国陬邑人,春秋末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论语>十二章》选自《论语译注》。 3.《孟子》:是记录孟子言行的著作,共七篇,一般认为是孟子及其弟子万章、公孙丑等人共同编著的。孟子,名轲,邹人,战国时期思想家,与孔子并称”孔孟”,是儒家思想的代表人物之一,世称“亚圣”。《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富贵不能淫》都出自于此,《鱼我所欲也》选自《孟子·告子上》,题目是编者加的。 4.《庄子》是庄子及其后学的著作,现存33篇,包括内篇7篇、外篇15篇、杂篇11篇。庄子,名周,宋国蒙人,战国时期哲学家,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北冥有鱼》节选自内篇中的《逍遥游》。《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节选自外篇中的《秋水》。 5.《左传》:又称《春秋左氏传》《左氏春秋》,是一部史学和文学名著。旧传为春秋时期左丘明所作,近人认为是战国时人所编,是记载春秋时期各诸侯国的政治、经济、军事、外交、文化等方面情况的一部编年体史书。《曹刿论战》选自《左传·庄公十年》。 6.《列子》:旧题为列御寇著。据后人考证,可能是晋代人的作品。今本八篇,内容多为民间故事、寓言和神话传说。列御寇相传是战国时的道家人物,郑国人。《愚公移山》《杞人忧天)选自其中。 7.《吕氏春秋》:又称《吕览》,先秦杂家代表著作。战国末秦相吕不韦集合门客共同编写而成。全书二十六卷,分为十二纪、八览、六论,共一百六十篇。 两汉及南北朝时期

高中课本古代文化常识最全汇总

高中课本古代文化常识最全汇总 必修一 《烛之武退秦师》 1、《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尽的编年体史书,相传是春秋末年鲁国史官左丘明所作。全称《春秋左氏传》,别称《左氏春秋》,和《公羊传》《谷梁传》合称?春秋三传?。 2、春秋时期有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春秋初期,周天子分封天下,一般就是功劳大的,分得土地多,爵位就高,就可以分封为公爵,比如晋文公、秦穆公、齐桓公等。 3、子:古代对男子的尊称。 4、寡人:诸侯谦称,寡德之人。 5、执事:办事的官吏,也用于对对方的敬称。 6、大夫:官职等级名。夏商周时,官分卿、大夫、士三级,大夫又分上、中、下三等。后来成为对有官位者的通称。 《荆轲刺秦王》 1、《战国策》是中国古代的一部历史学名著。它是一部国别体史书,又称《国策》。由西汉刘向所整理编写,共33篇,分为十二策。 2、卿:古代对人的敬称。如燕人称荆轲为荆卿。 3、竖子:对人的蔑称。除此之外还有?童仆?和?小孩?的意思。 4、祖:临行祭路神,引申为饯行和送别。 5、古代音乐分宫、商、角、徵、羽、变宫、变徵七音。变徵是徵的变调,音调悲凉;羽,声调激愤。 6、中庶子:管理国君的车马之类的官。 7、郎中:宫廷的侍卫。民间又称医生。 8、箕踞:坐在地上,两腿张开,形象像箕,是一种轻慢傲视对方的姿态。 《鸿门宴》 1、《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上起传说中的黄帝,下到汉武帝。分本纪、世家、列传、书、表五类,共130篇,50余万字。本纪记帝王,世家述诸侯,列传叙人臣,书记礼、乐、音律、历法、天文、封禅、水利等,表记各个时期的简单大事记。鲁迅评价该书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2、关中:函谷关以西,今陕西一带。 3、山东:崤山以东,即函谷关以东的地区。 4、季父:叔父。古代兄弟或姊妹间长幼排序为伯、仲、叔、季。 5、河:特指黄河。江,特指长江。 6、亚父:对对方的敬称,意为仅次于父亲。 7、参乘:亦作?骖乘?,古代乘车,站在车右担任警卫的人。 8、窃:私下,常用作表示个人意见的谦词。 9、竖子:骂人的话,相当于?小子?(与《荆轲刺秦王》的?竖子?结合起来理解)。 《优美的汉字》

初中教材古诗文中的古代文化常识

初中教材古诗文中的古代文化常识

陈太丘与友期 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尊君:对别人父亲的尊称。 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家君:对人称自己的父亲。 《论语》十二章 论语:儒家经典著作,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书。与《大学》《中庸》《孟子》合称为“四书”。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三:泛指多次。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水:古代汉语中,“水”指冷水,“汤”指热水。 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三军:军队的通称。古制,12500人为一军。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星汉:银河。 虽有嘉肴 “学学半。”其此之谓乎?命:《尚书》中的一种文章体裁,内容主要是君王任命官员或赏赐诸侯时发布的政令。《尚书》,又称《书》《书经》,儒家经典著作,是中国上古历史文件和部分追述古代事迹的著作的汇编。 塞翁失马 近塞上之人有善术者,马无故亡而入胡。术:术数,推测人事吉凶祸福的法术,如看相、占卜等,这是迷信活动。 胡:古代对北方和西方的民族的称呼。 近塞之人,死者十九。 十九:十分之九,意思是绝大部分。 过故人庄(孟浩然)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重阳:农历九月九日重阳节。

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 可汗:我国古代一些少数民族最高统治者的称号。 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胡:古代对北方少数民族的称呼。 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朔:北方。 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 尚书郎:尚书省的官。尚书省是古代朝廷中管理国家政事的机关。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 郭:外城。 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 花黄:古代妇女的一种面部装饰物。 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 火伴:同伍的士兵。当时规定若干士兵同一个灶吃饭,所以称“火伴”。

中学生必备文化常识

?初唐四杰: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 ?三国:魏、蜀、吴。 ?“四大古典名著”:《红楼梦》、《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 ?“四大民间传说”:《牛郎织女》、《梁山伯与祝英台》、 《孟姜女》、《白蛇传》。 先秦时期文学——散文(历史散文、诸子散文) A.儒家经典:“四书”指《论语》、《孟子》、《大学》、《中庸》。 “五经”指《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 “六经又称:六艺”,在《五经》后增加《乐》。 B.历史散文:《左传》、《战国策》、《国语》。 “春秋三传”:《左传》、《谷梁传》、《公羊传》。 C.诸子百家散文:《道德经》、《庄子》、《荀子》、《墨子》、 《吕氏春秋》、《谏逐客书》等。 D.先秦诗歌:《诗经》、《楚辞》。 上古时期文学——神话传说 所谓神话,是上古时代的人们,对其所接触的自然现象、社会现象所幻想的艺术意味的解释和描述的集体口头创作。上古神话的主要内容有: ①解释自然现象的:女娲补天、女娲造人、盘古开天。 ②反映人类同自然斗争的:鲧禹治水、后羿射日、精卫填海。 ③反映社会斗争的:黄帝战蚩尤的故事。 记载上古神话的主要作品:《淮南子》、《山海经》、《庄子》等。 ?古代最早写农民起义的长篇小说是元末明初施耐庵的《水浒传》。 ?古代最著名的的长篇历史小说是明初罗贯中的《三国演义》。 ?古代最著名的的长篇神话小说是明代吴承恩的《西游记》。 ?古代最伟大的现实主义长篇小说是清代曹雪芹的《红楼梦》。 ?古代最杰出的的长篇讽刺小说是清代吴敬梓的《儒林外史》。 ?古代最杰出的文言短篇小说集是清代蒲松龄的《聊斋志异》。

中国古代文学史分期及各时期的主要文学样式 ⑴上古时期:神话传说 ⑵先秦时期:散文(历史散文、诸子散文) ⑶两汉时期:辞赋、乐府、民歌、历史散文 ⑷魏晋南北朝时期:诗歌等 ⑸唐代时期:诗 ⑹宋代时期:词 ⑺元代时期:曲 ⑻明清时期:小说 所谓“八斗”,是指“才高八斗”,形容某个人天赋出众、才华极高。这个成语出自谢灵运称赞曹植的一段话:“天下的才能总共只有一石(十斗),曹子建(曹植)一个人独占八斗,我得一斗,天下的其他文人共分一斗。”谢灵运本是出名的恃才傲物之人,他能这样称赞曹植,可见曹植的才华确实非同一般。 所谓“七步”,是指“七步诗”。这个典故的产生也与曹植有关。魏文帝曹丕总想找个机会除掉他的弟弟曹植。曹操去世后,曹植没有回来奔丧,并把曹丕派去向他问罪的使臣乱棒打出。曹丕大怒,立即派人把曹植抓来,并限令他在七步之内必须作诗一首,写不出就处死。曹植听后,应声立就,完成了那首千古流传的《七步诗》。可见,曹植的确才思敏捷。 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浪漫主义诗人。官至供奉翰林。五绝《静夜思》、《秋浦歌》、七绝《望天门山》,五律《送友人》,七古《梦游天姥吟留别》、《行路难》。著有《李太白全集》,誉为“诗仙”。 王昌龄,字少伯,唐代诗人,擅长七绝,多写当时边塞军旅生活,气势雄浑,格调高昂,《从军行》七首、《芙蓉楼送新建》和《出塞》两首都很有名。 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代鲁国陬(zōu)邑人,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誉为:“至圣”。思想核心是“仁”。现存《论语》20篇,是他的弟子记录他与弟子们言行的语录体专集。“论”,读lún,择也,选择摘录之意。 墨子,名翟(dí),春秋时代鲁国人,墨家学派创始人,主张“兼爱”、“非攻”、“尚贤”、“节用”。著有《墨子》一书,今存53篇。

课本中的古代文化常识训练题(答案详解)

课本中的古代文化常识训练题(答案详解) 1.下列各项有关文化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左传》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相传为春秋末年鲁国史官左丘明所作。它依孔子修订的鲁史《春秋》的顺序,主要记载了东周前期的二百四五十年间各国的政治、经济、军事、外交和文化方面的重要事件和重要人物。 B.春秋时期有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晋侯、秦伯围郑”中的“侯”“伯”均是爵位。 C.“是寡人之过也”中的“寡人”即“寡德之人”,是君主的谦称;“敢以烦执事”中的“执事”是指办事的官吏,这里是对对方的敬称;“为赵宦者令缪贤舍人”中的“舍人”是指宦官。 D.“乃请荆卿曰”中的“卿”是古代对人的敬称,而“我自不驱卿”中的“卿”是妻子对丈夫的爱称。 2.下列各项有关文化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古时音乐分宫、商、角、徵、羽、变宫、变徵七音,其中变徵之声声调悲凉,羽声声调激愤。 B.在我国古代,“关中”多指函谷关以西,“山东”多指崤山以东,也就是函谷关以东地区,而“河北、河南”多指黄河以北、黄河以南,“江表”是指长江以北地区,“江左”是指江东,“淮左”是指宋时的淮南东路。 C.“尊”“卮”均是酒器,“斗卮”是大酒杯,“觚”也是古代一种盛酒的器具,“爵”是古代饮酒器的总称,“觥筹交错”的“觥”则是一种盛酒、饮酒兼用的器具,而“不胜杯杓”的“杓”则是一种饮水的器具。 D.“玦”是环形、有缺口的佩玉;“鼎”“镬”均是古代的刑具;“甑”是蒸饭的用具,“人为刀俎,我为鱼肉”中的“俎”是砧板;“槌床便大怒”中的“床”是古代的坐具。 3.下列各项有关文化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原本只称《诗》,汉代被尊为经典,始称《诗经》。共收录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的诗歌305篇,分为风、雅、颂三大类,其中“风”大都是民间歌谣,“雅”是宗庙祭祀乐歌,“颂”是宫廷乐歌。 B.“总角之宴”中的“总角”是指少年时代,“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中的“黄发垂髫”是指老人和儿童,“纵豆蔻词工”中“豆蔻”亦指“豆蔻年华”,是指女孩子十三四岁;“等终军之弱冠”中的“弱冠”表示男子20岁成年;“及笄”是指女孩子15岁成年;“余自束发读书轩中”中的“束发”是指男孩子15岁左右。 C.《楚辞》收录了战国时期楚国屈原、宋玉等人的作品,西汉刘向辑。这些作品具有浓厚的楚国地方色彩,故名《楚辞》,后世称这种诗体为“楚辞体”或“骚体”。《离骚》是《楚辞》的体表作,是我国古代最长的叙事诗。 D.“朕”本是第一人称代词,自秦始皇起专用作皇帝的自称;“先大母婢也”中的“先”是对死去的人的尊称;“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中的“从弟”是指一直跟随他的弟弟;“籍独不愧于心乎”中的“籍”是项羽自称;“直说太守家,有此令郎君”中的“令”是对人的美称,如“令尊”“令堂”等;“尽西风,季鹰归未”中的“季鹰”是晋人张瀚的字,古人称字是尊称。 4.下列各项有关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结发同枕席,黄泉共为友”中的“结发”是指成婚之夕,男左女右共髻束发;“黄泉”是指人死后埋葬的地方,迷信中指阴间,“上穷碧落下黄泉”中的“碧落”是指道家所说的天界。 B.“伏惟”是下级对上级或晚辈对长辈说话表示恭敬的习惯用语;“他日趋庭,叨陪鲤对”中的“趋庭”是指快步走过庭院,表示对长辈的恭敬。 C.“初七及下九”中的“初七”是指农历七月七日,即七夕,也称乞巧节,旧时妇女在这天晚上

初中教材古诗文中的古代文化常识

陈太丘与友期 原文I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尊君:对别人父亲得尊称。 原文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就是无信;对子骂父,则就是无礼。” 家君:对人 称自己得父亲。 《论语》十二章 论语:儒家经典著作,就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得一部书。与《大学》《中庸》《孟子》合称 为“四书”。 原文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三:泛指多次。 原文I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水:古代汉语中,“水”指冷水,“汤”指热水。 原文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三军:军队得通称。古制,12500人为一军。 观沧海 原文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星汉:银河。 虽有嘉肴 原文《《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命:《尚书》中得一种文章体裁,内容主要就是君王任命官员或赏赐诸侯时发布得政令。 《尚书》,又称《书》《书经》,儒家经典著作,就是中国上古历史文件与部分追述古代事迹得著作得汇编。 塞翁失马 原文近塞上之人有善术者,马无故亡而入胡。 术:术数,推测人事吉凶祸福得法术,如瞧相、占卜等,这就是迷信活动。 胡:古代对北方与西方得民族得称呼。原文|近塞之人,死者十九。 十九:十分之九,意思就是绝大部分。 过故人庄(孟浩然) 原文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重阳:农历九月九日重阳节。 木兰诗 原文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 可汗:我国古代一些少数民族最高统治者得称号。原文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胡:

古代对北方少数民族得称呼。 原文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朔:北方。 原文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 尚书郎:尚书省得官。尚书省就是古代朝廷中管理国家政事得机关。原文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 郭:外城。 原文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 花黄:古代妇女得一种面部装饰物。原文出门瞧火伴,火伴皆惊忙。 火伴:同伍得士兵。当时规定若干士兵同一个灶吃饭,所以称“火伴” 孙权劝学 原文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孤:古时王侯得自称。 经:指《易》《诗》《书》《礼》《春秋》等书。 博士:当时专掌经学传授得学官。 共工怒触不周山 原文昔者,共工与颛顼争为帝,怒而触不周之山。 共工:传说中得部落领袖,炎帝得后裔。 颛顼:传说中得五帝之一,黄帝得后裔。 约客(赵师秀) 原文|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黄梅时节:夏初江南梅子黄熟得时节。 论诗(赵翼) ,各领风骚数百年。 原文李杜诗篇万口传,至今已觉不新鲜。江山代有才人出李 杜:指李白、杜甫。 风骚:指《诗经》中得“国风”与屈原得《离骚》。后来指关于诗文写作得事叫“风骚” 桃花源记 原文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 太元:东晋孝武帝得年号。

初中生必备文化常识

初中生必备文化文学常识 一、常见借代词语: 1、桑梓:家乡 2、桃李:学生 3、社稷、轩辕:国家 4、南冠:囚犯 5、同窗:同学 6、烽烟:战争 7、巾帼:妇女 8、丝竹:音乐 9、须眉:男子 10、婵娟、嫦娥:月亮 11、手足:兄弟 12、汗青:史册 13、伉俪:夫妻 14、白丁、布衣:百姓 15、伛偻,黄发:老人 16、桑麻:农事 17、提携,垂髫:小孩 18、三尺:法律 19、膝下:父母 20、华盖:运气

21、函、简、笺、鸿雁、札:书信 22、庙堂:朝廷 二、作者作品: 1、唐宋八大家: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 2、并称“韩柳”的是韩愈和柳宗元,他们是唐朝古文运动的倡导者。 3、一门父子三词客:苏洵(老苏)、苏轼(大苏)、苏辙(小苏)。 4、豪放派词人:苏轼、辛弃疾,并称“苏辛”; 婉约派词人:李清照(女词人) 5、李杜:李白、杜甫。小李杜:李商隐、杜牧。 6、屈原:我国最早的伟大诗人,他创造了“楚辞”这一新诗体,开创了我国诗歌浪漫主义风格。 7、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鲁国人,他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被称为“孔圣人”,孟子被称为“亚圣”,两人并称为“孔孟”。 8、苏轼称赞王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9、杜甫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其诗广泛深刻的反映社会现实,被称为“诗史”,杜甫也因此被尊为“诗圣”,有著名的“三吏”:《潼关吏》、《石壕吏》、《新安吏》;“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 10、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是《史记》(又称《太史公书》),作者是汉朝的司马迁,鲁迅称《史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2020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古代文化常识大全

备考与素养古代文化常识 一科举教育 1.科举制度概说 科举制度是中国历史上通过考试选拔官员的一种基本制度。它创始于隋朝,确立于唐朝,完备于宋朝,兴盛于明、清两朝,废除于清朝末年,历时1 300余年,对中国历史的发展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从官制史角度看,科举制度的产生是历史的必然和巨大进步。它所坚持的是“自由报名,统一考试,平等竞争,择优录取,公开张榜”的原则,打破了血缘世袭关系和世族对政治的垄断,对我国古代社会的选官制度是一个直接有力的改革。它给中小地主阶级和平民百姓通过科举入仕提供了一个公平竞争的平台,使大批地位低下和出身寒微的优秀人才脱颖而出。 科举考试的内容到明代以八股文为主,即“八股取士”。它逐步成为一种僵化的模式,特别是到晚清时已成为严重束缚知识分子的枷锁,暴露出种种弊端。1905年清政府废除科举,也是历史的大势所趋。从此,1 300年的科举制度终于宣告结束。但客观而论,在中国传统社会的发展中,科举制的进步作用是不容否定的。 2.科举前选拔官员 【察举】 汉代选拔官吏制度的一种形式。察举有考察、推举的意思,又叫荐举。由侯国、州郡的地方长官在辖区内随时考察、选取人才,经过试用考核,再任命官职。察举的主要科目有孝廉、贤良文学、茂才(汉代避刘秀讳,称秀才为茂才)等。《张衡传》:“永元中,举孝廉不行。”《陈情表》:“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 【征辟】 汉代选拔官吏制度的一种形式。征,是皇帝征聘社会知名人士到朝廷充任要职。辟,是中央官署的高级官僚或地方政府的官吏任用属吏,再向朝廷推荐。《张衡传》:“连辟公府不就。”“安帝雅闻衡善术学,公车特征拜郎中。” 【孝廉】 汉代察举制的科目之一。孝廉是孝顺父母、办事廉正的意思。 3.科举制名称 【科举】 指历代封建王朝通过考试选拔官吏的一种制度。由于采用分科取士的办法,所以叫科举。从隋代至明清,科举制实行了1 300多年。如《诗话二则·推敲》:“岛(指贾岛)初赴举京师。”意思是说贾岛当初前去长安参加科举考试。到明朝,科举考试形成了完备的制度,共分四级:院试(即童生试)、乡试、会试和殿试,考试内容基本是儒家经义,以“四书”文句为题,规定文章格式为八股文,解释必须以朱熹《四书集注》为准。 【院试】

初中文学文化常识汇总

初中文学文化常识汇总 Company number:【0089WT-8898YT-W8CCB-BUUT-202108】

初中文学文化常识汇总 古代文体 1.词古代的一种文学体裁,是配合宴会乐曲而填写的歌词,句式长短不一。词牌是词的调子的名称。词的流派有婉约派和豪放派两种。婉约派的代表人物:李煜、晏殊、柳永、秦观、李清照等。豪放派的代表人物:苏轼、辛弃疾、陆游等。 2.说古代的一种散文体裁。从内容上看,该文体可以叙述事情,可以说明事物,也可以发表议论。它的叙事及议论,都是为了表明作者对社会生活中的某个问题或某种现象的看法。初中阶段学过的有《马说》《爱莲说》。 3.铭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诫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一般都用韵,形式短小,文字简洁,内容多含颂扬、鉴诫之意,如刘禹锡的《陋室铭》。 4.序“序”有书序和赠序之分。书序相当于前言、引言,一般是介绍作家生平或成书的过程与宗旨,为阅读和评价作品提供一定的参考。而赠序的内容多是对所赠亲友的赞许、推崇或勉励之辞,如宋濂的《送东阳马生序》即是作者写给同乡晚辈的赠序。 5.表我国古代的一种特殊文体。在古代,臣子写给君主的呈文有各种不同的名称。战国时期统称为“书”,“书”是书信、意见书的总称。到了汉代,这类文字被分成四个小类,即章、奏、表、议。表的主要作用就是表达臣子对君主的忠诚和希望,“动之以情”是这种文体的一个基本特征。如诸葛亮的《出师表》就是“表”中范例。 6.记古代的一种散文体裁。这类文章大多数是游记,一种用来记叙旅途

见闻和某地政治生活、社会面貌、风土人情、山川景物及名胜古迹等的散文体裁。其次是些普通的叙事性散文或者“杂记”。我们学过的有《岳阳楼记》《醉翁亭记》《满井游记》等。 7.传记述个人生平事迹的文章。一般来说多为记述那些在历史上较有影响且事迹突出的人物的生平事迹。多采用叙述、描写等手法,展示人物的生平风貌。如陶渊明的《五柳先生传》。 8.书即书信,古人的书信又叫“尺牍”或“信札”,是一种应用性文体,多记事陈情。可以抒情,可以写景,也可以写私人化的事件和感情。如学过的《与朱元思书》《答谢中书书》。 古代作品 1.《诗经》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共305篇,简称《诗》,是儒家经典“五经”之一。全书分为风、雅、颂三大类。《诗经》形式以四言为主,运用赋、比、兴手法,隔句用韵。《关雎》《蒹葭》均出自《诗经》。 2.《木兰诗》选自宋代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是南北朝时北方的一首乐府民歌,也是一首叙事诗,与《孔雀东南飞》合称为“乐府双璧”。 3.《论语》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书,由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编纂而成,共20篇,是一部语录体散文,儒家经典着作之一。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代鲁国陬邑人,古代伟大教育家、思想家、儒家大师。 4.《孟子》由孟子及其门人所作,儒家经典之一。孟子,名轲,邹人,战国时期思想家、教育家。与孔子并称“孔孟”,是儒家思想的代表人物,世称“亚圣”。《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鱼我所欲也》均出自《孟子》。 5.《左传》旧传为春秋时期左丘明所作,近人认为是战国时人所编,是

初中生必掌握的文学常识

初中生必掌握的文学常识 文化部分 一、人的称谓 谦称:古人称自己一方的亲属朋友时,常用“家”、“舍”等谦词。“家”是对别人称自己的辈份高或年纪大的亲属时用的谦词,如家父、家母、家兄等。“舍”用以谦称自己的家或自己的单幼亲属,前者如塞舍、敝舍,后者如舍弟、舍妹、舍侄等。 敬称:表示尊敬客气的态度,叫做“尊称”。(1)对将军的敬称是麾下。(2)对于对方或对方亲属的敬称有令、尊、等。令,意思是美好,用于称呼对方的亲属,如令尊(对方父亲)、令堂(对方母亲)、令兄(对方的哥哥)、令郎(对方的儿子)、令爱(对方的女儿)。尊,用来称与对方有关的人或物,如尊上(称对方父母)、尊公、尊君、尊府(皆称对方父亲)、尊堂(对方母亲)、尊亲(对方亲戚)、尊驾(称对方)、尊命(对方的嘱咐)、尊意(对方的意思),(3)称谓前面加“先”,表示已死,用于敬称地位高的人或年长的人,如称已死的皇帝为先帝,称已经死去的父亲为先考或先父,称已经死去的母亲为先慈或先妣,称已死去的有才德的人为先贤。(4)对品格高尚、智慧超群的人用“圣”来表敬称,如称孔子为圣人,称孟子为亚圣。后来,“圣”通多用于帝王,如圣上,圣驾等。 特殊称谓主要有以下三种: (1)百姓的称谓。常见的有布衣、黔首、黎民、生民、庶民、苍生、黎元、氓等。 (2)不同的朋友关系之间的称谓。贫贱而地位低下时结交的朋友叫“贫贱之交”;情谊契合、亲如兄弟的朋友叫“金兰之交”;同生死、共患难的朋友叫“刎颈之交”;在遇到磨难时结成的朋友叫“患难之交”;情投意合、友谊深厚的朋友叫“莫逆之交”;从小一块儿长大的异性好朋友叫“竹马之交”;辈份不同、年龄相差较大的朋友叫“忘年交”;不拘于身份、形迹的朋友叫“忘形交”;不因贵贱的变化而改变深厚友情的朋友叫“车笠交”;在道义上彼此支持的朋友叫“君子交”;心意相投、相知很深的朋友叫“神交”(“神交”也指彼此慕名而未见过面的朋友。)(3)年龄的称谓。垂髫(tiáo)是三四岁至八九岁的儿童(髫,古代儿童头上下垂的短发)。总角是八九岁至十三四岁的少年报古代儿童将头发分作左右两半,,在头顶各扎成一个结,形如两个羊角,故称“总角”)。豆蔻是十三四岁至十五六岁(豆蔻是一种初夏开花的植物,初夏还不是盛夏,比喻人还未成年,故称未成年的少年时代为“豆寇年华”)。束发是男子十五岁(到了十五岁,男子把原先的总角解散,扎成一束。)弱冠是男子二十岁(古代男子二十岁行冠礼,表示已经成人,因为还没达到壮年,故称“弱冠”。)而立是男子三十岁(立,“立身、立志”之意)。不惑是男子四十岁(不惑,“不迷惑、不糊涂”之意)。知命是男子五十岁(知命,“知天命”之意)。花甲是六十岁。古稀是七十岁。耄(mào)耋(dié)指八九十岁。期颐是一百岁。 二、天文历法 星宿:宿(xiù),古代把星座称作星宿。《范进中举》:“如今却做了老爷,就是天上的星宿。”“天上的星宿是打不得的。”古人认为人间有功名的人是天上星宿降生的,这是迷信说法。 月亮的别称: 因初月如钩,故称银钩、玉钩。 因满月如轮如盘如镜,故称银盘、玉盘。

高中语文选修教材文化常识(《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先秦诸子选读》文化常识)

高中语文选修教材文化常识(《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先秦诸子选读》文化常识)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长恨歌》 1.列土:封爵赐邑。古代天子分封诸侯时,用白茅裹着社坛上的泥土授予被封者,象征土地和权力,称为“列土分茅”。 2.梨园:中国唐代训练乐工的机构。我国人民在习惯上称戏班、剧团为“梨园”,称戏曲演员为“梨园子弟”,把几代人从事戏曲艺术的家庭称为“梨园世家”,戏剧界称为“梨园界”等等。 3.龙驭:指天子车驾。除此之外,该词还有“皇帝”“君临天下”及委婉称呼“帝王去世”。 《行路难》 行路难:乐府《杂曲歌辞》调名,古乐府道路六曲之一,亦有变行路难,内容多写世路艰难及离别悲伤之意,多以“君不见”为首,后鲍照拟作为多。 《阿房宫赋》 1.妃嫔媵嫱:“妃”,皇帝的妾,或太子、王侯的妻;“嫔(pín)”“嫱(qiáng)”:都是古代宫廷中一种女官,实即皇帝的妾,地位比“妃”要低;“媵(yìng)”,古代统治阶级嫁女时随嫁的人(陪嫁的侍女),也可能成为嫔、嫱。 2.锱铢:古代重量单位,一锱等于六铢,一铢约等于后来一两的二十四分之一。锱、铢连用,极言其细微。 《六国论》 1.先:对去世的尊长的敬称。 2.故事:先例。除此之外,在古文中一般也有“旧日的制度,例行的事”以及“掌故,典故”等意思。 《伶官传序》 1.从事:官名,源于汉武帝时期,有刺史属吏之称,分为别驾从事史、治中从事史等,主要职责是主管文书、察举非法,到宋代时被废除。

2.太牢:即古代帝王祭祀社稷时,牛、羊、豕(shǐ,猪)三牲全备为“太牢”。古代祭祀所用牺牲(古代祭典用的猪、牛、羊等),行祭前需先饲养于牢,故“牢”本为养牲畜的圈,在这里指祭祀用的牲畜;又根据牺牲搭配的种类不同而有太牢、少牢之分。少牢只有羊、豕,没有牛。由于祭祀者和祭祀对象不同,所用牺牲的规格也有所区别:天子祭祀社稷用太牢,诸侯祭祀用少牢。 古代祭祀用牛、羊、猪各一头叫太牢,用羊、猪各一头叫少牢。古人又把牛叫“太牢”,羊叫“少牢”。 3.告庙:天子或诸侯出巡、遇兵戎等重大事件而祭告祖庙。 4.忽微:微小的事。忽,一寸的十万分之一;微,一寸的百万分十一。 5.俳优:以乐舞谐戏为业的人即古代演滑稽戏杂耍的艺人。 6.杂戏:古代娱乐形式之一,包括百戏、杂乐、歌舞戏、傀儡戏等。 祭十二郎文 1.十二郎:唐代习惯以行第、郡望、官职称呼别人,这里以行第称呼韩老成。“郎”,唐代口语,对年轻男子的称呼,又称郎子。 2.季父:叔父。古代兄弟排行以伯、仲、叔、季为序。 古代常用伯(孟)、仲、叔、季来表示长幼之序,如伯夷、叔齐,再如孔子字仲尼,是因他排行第二,故字中有“仲”。孟者,《说文》:“孟,长也。”即孟在排行中指最年长的。仲,《说文》:“仲,中也。”仲,在排行中指居中的。”季,《说文》:“季者,少称也。”如季叔,后引申为最后、末尾,如季军。 3.孤:幼年死去父亲或父母双亡。鳏寡孤独:泛指没有劳动力而又没有亲属供养、无依无靠的人。鳏:年老无妻或丧妻的男子。寡:年老无夫或丧夫的女子。孤:年幼丧父的孩子。独:年老无子女的人。 4.所怙:指所依靠的父亲(其实也包括母亲)。语出《诗经》:“无父何怙?无母何恃?”失怙,指死了父亲;失恃,指失去母亲。 5.省:探望。古代一般是看望父母、尊亲的意思。 6.薨:古代称侯王死叫薨,唐代及以后二品以上官员去世都称薨。古代对人死的称呼反映了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里严格的等级制度,《礼记?曲礼》:“天子死曰崩,诸侯死

高中语文教材文化常识大全(按必修五册整理150项)

| 高中语文教材古代文化常识大全 1、《左传》:《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史著作,相传为春秋末年鲁国史官左丘明所作。它依孔子修订的鲁史《春秋》的顺序,主要记载了东周前期二百四十年间各国政治、经济、军事、外交和文化方面的重要事件和重要人物,是研究我国先秦历史很有价值的文献,也是优秀的散文著作。(1—4《烛之武退秦师》) 2、爵位:春秋时期有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1—4《烛之武退秦师》) 3、子:古代对男子的尊称。(1—4《烛之武退秦师》) 4、寡人:诸侯谦称,寡德之人。(1—4《烛之武退秦师》) 5、行李:出使的人。原写做“行吏”,后习惯写做“行李”。(1—4《烛之武退秦师》) 6、卿:古代对人的敬称。(1—5《荆轲刺秦王》) 7、竖子:对人的蔑称。(1—5《荆轲刺秦王》) : 8、祖:临行祭路神,引申为饯行和送别。(1—5《荆轲刺秦王》) 9、七音:古时音乐分宫、商、角、徵、羽、变宫、变徵七音。变徵是徵音的变调,声调悲凉。(1—5《荆轲刺秦王》) 10、中庶子:管理国君的车马之类的官。(1—5《荆轲刺秦王》) 11、陛:殿前的台阶。(1—5《荆轲刺秦王》) 12、尺兵:尺寸之兵,指各种兵器。(1—5《荆轲刺秦王》) 13、郎中:宫廷的侍卫。(1—5《荆轲刺秦王》) 14、箕踞:坐在地上,两腿张开,形状像箕,这是一种轻视傲慢对方的姿态。(1—5《荆轲刺秦王》) 15、项羽:名籍,字羽,秦末下相县(今江苏宿迁)人。起兵反秦后与刘邦争天下,交战五年,终于失败自杀。(1—6《鸿门宴》) \ 16、关中:函谷关(今河南灵宝东北)以西,今陕西一带。(1—6《鸿门宴》) 17、山东:指崤山以东,也就是函谷关以东地区。(1—6《鸿门宴》) 18、幸:封建君主对妻妾的宠爱叫“幸”。(1—6《鸿门宴》) 19、季父:叔父。(1—6《鸿门宴》) 20、张良:字子房,刘邦的主要谋士。刘邦得天下后,封他为“留侯”。留,地名,在今江苏沛县东南。(1—6《鸿门宴》) 21、鲰生:意思是浅陋无知的小人。鲰,浅陋,卑微。(1—6《鸿门宴》) 22、河:黄河。(1—6《鸿门宴》) 23、亚父:项羽对范增的尊称,意思是尊敬他仅次于对待父亲。亚,次。(1—6《鸿门宴》) 、 24、跽:跪直身子。古人席地而坐,两膝着地,要起身先得挺直上身。(1—6《鸿门宴》)

必修三古代文化常识归纳总结

高中语文课本必修三古代文化常识归纳总结,考试必备! 高中语文 5 天前 点击上方“高中语文”,关注我们 必修三 1《杜甫诗三首》 1. 白帝城:古城名,在今重庆奉节东白帝山上。东汉初年公孙述所筑,公孙述自号白帝,故名城为 “白帝城”。 2. 青冢:指王昭君的墓。传说冢上草色常青,故名“青冢”。 2《蜀道难》 子规:即杜鹃,又名杜宇。相传为蜀国古望帝魂魄所化,啼声哀怨动人。常作伤春、悼亡的象征。 3《琵琶行》 1. 琵琶行:行,古诗的一种体裁。常见的古体诗的体裁还有歌、吟、引、曲等。 2. 元和十年:元和,唐宪宗的年号。 3. 左迁:贬官,降职。白居易任谏官时,因为屡次上书批评朝政,触怒了皇帝,被贬为江州司马。

4. 司马:州刺史的副职,当时实际上是有职无权了。 5. 京都声:唐代京长安城流行的乐曲声调。 6. 贾人:商人。 7. 出官:(京官)外调。 8. 管弦:指音乐。管,箫笛之类的管乐。弦,琴瑟或琵琶之类的弦乐。 9. 教坊:唐代官办管领音乐杂技、教练歌舞的机关。 10. 五陵年少:指京城富贵人家的子弟。五陵汉代五个皇帝(高、惠、景、武、昭)的陵墓。 11. 青衫,黑色单衣,唐代官职低的服色为青黑色。后人常用“司马青衫”形容悲伤凄切的 情感。 4《李商隐诗两首》 1. 望帝:周朝末年蜀国君主的称号,传说他死后,魂魄化为鸟,名杜鹃,啼声哀凄,暮春而鸣:伤感春去。也哀痛亡国。春心是伤春之心,比喻对美好事物的怀念。 2. 鸡人报晓筹:汉代制度,宫中不养鸡,而用传唱报晓。鸡人,宫中掌握时间的卫士。筹,更筹,敲击报时用的竹签,这里指代时间。 3. “六军”:周制,天子有六军,一万二千五百人为一军。后泛指军队。 所指因时代不同而不同:(1)指天子所统领的军队。《周礼·夏官·序官》:“凡制军,万有二千五百人为军。王六军,大国三军,次国二军,小国一军。”后来把“六军”作为国家军队的统称。如《三国志·魏志·辛毗传》:“且四方之寇,莫大於河北;河北平,则六军盛而天下震。” 宋范成大《州桥》诗:“州桥南北是天街,父老年年等驾廻。忍泪失声询使者:几时真有六军来?” (2晋)代称领军、护军、左右二卫、骁骑、游击为“六军”。《南齐书·百官志》:“领军将军、中领军,护军将军、中护军??左右二衞将军,骁骑将军,游击将军。晋世以来,谓领护至骁、游为六军。” (3指)唐之禁军六军。《新唐书·百官志四上》:“左右龙武、左右神武、左右神策,号六军。”而《旧唐书·职官志三》说六军指左右龙武、左右神武、左右羽林。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