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浅析智能电网与新能源

浅析智能电网与新能源

浅析智能电网与新能源
浅析智能电网与新能源

浅析智能电网与新能源

摘要:智能电网和微电网是本世纪新兴的两个概念。文中从智能电网与微电网

的关系出发,通过阐述中国式智能电网和微电网的内涵,提出未来智能配电网的

一种新的组织形式智能微电网,并分析了智能电网与新能源的协调发展。

关键词:智能电网;智能微电网;新能源;协调发展

0引言

近年来国际范围内逐步开展了智能电网的研究与实践计划,智能电网的概念

首先是在欧美发达国家提出的。由于计算机、通信、电力电子等新技术的飞速发展,社会各行各业都已经应用这些新技术提高行业的现代化水平,电力工业是一

个传统的产业,已经经历了上百年的历史,而且欧美发达国家的电网设备已经进

入老化的时期,迫切要求更新改造,而这些新技术的发展使得实现电网智能化成

为可能。

智能电网技术有机融合了高级传感、通信、自动控制等技术,具有自我管理

与恢复、兼容性强等特点,其快速发展为分布式能源的无缝并网提供了良好的技

术保障。通过合理利用各类高级控制技术,能推动各类分布式能源与现有电力系

统的有机融合,实现“即插即用”、实时互动和协调运行。目前,分布式能源的开

发利用多处于自治运行模式,缺乏一个长远的具体发展模式,进而实现分布式能

源的大规模的开发利用。因此,积极研究智能电网环境下的分布式能源发展模式

对未来实现分布式能源大规模的开发,缓解能源危机等战略目标具有重要的意义。 1智能电网与微电网概述

智能电网,就是电网的智能化,它是建立在集成的、高速双向通信网络的基

础上,通过先进的传感和测量技术、先进的设备技术、先进的控制方法以及先进

的决策支持系统技术的应用,实现电网的可靠、安全、经济、高效、环境友好和

使用安全的目标,其主要特征包括自愈、激励和包括用户、抵御攻击、提供满足21世纪用户需求的电能质量、容许各种不同发电形式的接入、启动电力市场以及

资产的优化高效运行。智能电网的核心内涵是实现电网的信息化、数字化、自动

化和互动化,简称为“坚强的智能电网。

智能电网的智能化主要体现在:

可观测——采用先进的量测、传感技术;

可控制——对观测状态进行有效控制嵌入式自主处理技术;

实时分析——完成数据到信息的提升,自适应和自愈等几个方面。

为整合分布式发电的优势,削弱分布式电源对电网的冲击和负面影响,充分

发挥分布式能源的效益和价值,应积极构建基于分布式能源的微电网。

微电网是一种由负荷和微型电源共同组成的系统,它可同时提供电能和热量;微电网内部的电源主要是由电力电子装置负责能量转换,并提供必须的控制;微

电网相对外部大电网表现为单一的可控单元,同时满足用户对电能质量和供电可

靠性、安全性的要求。

智能电网和微电网是21世纪新兴的两个概念,随着世界多个国家的积极探索和研究,已迅速延伸至政府、电力、信息、经济、金融等多个行业和领域,成为

电力系统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向。智能电网和微电网在国际上的蓬勃发展,对中国

未来电网的规划和建设有着很好的启示和借鉴意义。随着中国电力体制改革的深

入完善、电网结构的不断调整和发展方式的逐步转变,将给建设智能电网和微电

网带来巨大的发展机遇。

浅析电力中智能电网的规划

浅析电力中智能电网的规划 市场经济快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不断得到提升,不论是市场条件还是生活层面,对电力的需求量不断增加,传统的电力供给能力已经无法满足不断增长的需求,只有全面提高电力供应能力与水平,才能保证用电量日益增长的变化,当前,电力市场环境日趋复杂多变,只有不断对传统电网提档升级,完善改造,才能适应现代发展,满足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科技的发展,使电网升级变成了现实可行,通过与现代高科技的整合,使电网水平得到有效提升,确保整体电网系统运行安全可靠,智能电网应运而生,在科技力量的主导下,电力资源得到了科学合理分配,电力资源和需求信息实现了均衡。文章主要通过对智能电网特征的分析,进一步提出可行性的规划方法与措施,以此提高电力系统应用技术水平。 标签:电力;智能;电网 现代社会经济发展,离不开稳定可靠的电力供应,社会不断进步,使电力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主要部分。当前全球均面临一个能源短缺的不利局面,电力资源作为常规能源,电力短缺非常突出。只有全面提高供电能力,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市场需求,在电网运行过程中,需要不断提高运行效率,实现智能化,使电网在运行中实现可控、可调,才能确保电能生产、销售、应用的一体化发展,保证高效、便捷,智能电网模式在当前经济条件下,有着巨大的拓展空间,其发展潜力大,是未来电力发展的方向。通过电力智能化改造升级,电网形成了可视化、信息化、交互性和智能化,电能资源得到了有效挖掘,智能化改造升级能够适应不断变化的社会环境与人们需求,全面彻底的提高电网规划适用性,满足电力事业前进与发展。 1 智能电网规划内涵 智能电网是未来电力发展的方向,通过现代科技的应用,使电网技术与网络技术形成整合应用,智能电网又称未来电网,利用现代技术形成电网基础设施集成,再造新型电网模式,通过化升级,实现电网安全、可靠、经济和高效运行,形成良好运行的电力系统。当前,能够被智能电网所采用的技术均是高端技术,这项技术复合性强、技术能力要求高,特别是当前应用较为普遍的监控技术、信息传输技术、通信技术及感应技术,都是当前尖端科技,不同技术的组合应用,大大提高了供电能力与效率,各种技术相互作用联系,形成高效统一的指挥调度,不但能够提高电网运行效率,同时,在市场需求服务上也有了全面创新,通过技术应用,能够开发支持客户端附加服务的系统功能,使企业与用户实现互动与对话。智能电网从广义来说,其包括的范围较大,主要是由清洁能源调度系统、动态定价智能计量系统及用电设备功率优化负荷平衡系统等组成,不同的系统共同作用,支持统一平台运行,实现了节约用电的目标,通过精准数据反馈,达到精准供电效果,智能电网具备可持续发展概念,在未来电网规划建设中,有着较为广阔的发展空间。 2 智能电网特征

浅谈在智能电网中智能电表的应用及发展

浅谈在智能电网中智能电表的应用及发展 发表时间:2018-06-11T16:25:11.753Z 来源:《河南电力》2018年2期作者:蔡皓晴 [导读] 随着我国的智能电网的全面建设,智能电表在市场中的需求迅速增加,在建设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国网天津城南公司天津市 300201) 摘要:随着我国的智能电网的全面建设,智能电表在市场中的需求迅速增加,在建设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传统电表在用户缴费后,将完成充值的电卡装入电表,电表根据卡中的额度进行供电,额度用尽之后就会停止供电,直到用户再次进行充值。这一过程不仅程序繁琐,也对客户的用电带来非常不好的影响。智能电表的出现,可以很地解决这一问题。智能电表在具备传统电表计费供电功能的同时,还具备更多先进的功能,不仅适应建设智能电网的需要,也符合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智能电表在智能电网建设中的应用意义重大。 关键词:智能电网;智能电表;传统电表;应用;发展 1智能电表的功能 1.1双向通信功能 现代化的智能电表,里面设置了具有通信功能的模块,使其具有了双向通信的功能。供电企业可以通过智能电表与用户进行互动,一方面将停电通知、实时电费使用情况等用户感兴趣的信息告知用户;另一方面,用户也可以将平时遇到的用电方面的疑惑传达给供电企业。特别是在用电高峰的时候,供电企业可以通过智能电表向用户发布实时信息,引导用户合理安排用电计划,为用户节省电费的同时,降低了电网高峰负荷的压力。 1.2实现智能的用电控制 智能电表最为用户青睐的功能是它具有帮助用户实现用电控制的功能,对用户来说可以减少用电的消耗。智能电表可以与现代智能家电密切配合,根据实时电价,合理地控制智能家电的启动停止,通过调整大功率用电设备的开关时间,为用户节约用电。目前全国都已实行了分时电价,智能电表能够自动调配电气设备在峰谷用电时的负荷,在用电高峰时削减负荷,在用电低谷时的提高负荷,很好地降低了用户的用电成本,提高了经济效益,最重要的是为电网的“避高峰”做出了贡献,大大改善了大伏天、大冷天等气候造成的用电紧张的情况。 1.3双向计量 智能电表对于有储能设备,发电设备等分布式的用电大户,可以依据实时的电价引导这类用户合理经济的购买电量和使用电量,减少他们的电费支出。尽量鼓励每个家庭都安装风能,太阳能等低碳高效的储电设备。鼓励人们投资那些低碳节约的,如储冷,储热和储电的经济类设备,减轻电网电量的压力。实践证明,通过智能电表的双向计量功能,向用户即时的反馈用电情况,可以有效减少一个家庭每年13%~15%的用电量,减少3%~15%能源消耗,大大提升了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 2在智能电网中智能电表的应用 2.1结算和配网状态估计 通过使用智能电表可以实时,准确的提供结算费用的信息,改变了过去用电账户上的复杂处理过程。在结账信息化的电力市场下,调度的人员可以方便,及时的更换能源的零售商,在未来还可以实现全自动的切换功能,而且用户也可以及时准确的得到用电账务信息。当前,配网的分布信息不是很准确,这主要因为这个用电信息是根据负载估计值,网络模型和变电站的高压测量得到的,有一定的不确定性。若在用户附近增加智能电表,就可以获得更加及时准确的负载量信息,避免由于电能质量下滑和电力设备负载过大导致的不良后果。通过大量数据的整合,将逐步实现未知状态的测量和估计数据的准确校核。 2.2电能管理与节能 智能电表可以将及时、有效的信息提供给客户,建立相适应的管理系统,为客户带来更优质、更便捷的供电服务。除了满足客户的各种用电需求,还有助于减少客户对电力的浪费,有利于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一同实现。通过把客户的实际用电状况反馈给客户,有利于客户改进不良的用电习惯。除此之外,还能帮助客户及时发现设备的故障以及其他异常的耗能情况,促使客户养成节约用电的习惯。电力企业也可以通过引进、开发新技术和新产品,提升用电的管理水平,最终实现用电过程中供求双方的互利共赢。 2.3远程监控及非法用电检测 通过智能电表的功能不仅可以实现远程服务和随时断开过载,而且还对部分电力用户进行强制监督,电力公司通过使用控制开关按钮,远程控制一个特定的过载,智能电表能随时检测打开电表箱,使电表的软件更新升级,如果出现私自改线等现象,可以及时发现该情况,通过获取大量的仪表数据进行比较分析,是能够准确地检测私自篡改线路的情况,此功能为各个用电用户和电力公司挽回了大量的经济损失。 3智能电网中智能电表的应用发展 3.1接口一体化 在未来的一段时间内,电能表的测试工作是一个非常复杂和耗时的工作,需要很大的人力和物力资源来协调工作,广泛地推广应用智能电表势在必行,必要对目前的安装检测模式进行变革,最终实现智能化和自动化的监管。由于智能电表各种接口连接薄弱,在实际的检测过程中是频繁快速地切换工作,大大增加了测试的时间,而且占用太多的资源和管理成本,从而影响运营效率,导致过多的接口设置复杂,不能确保电气设备的安全性和稳定性。因此,要加强智能电表接口一体是非常重要和有发展空间的,这也将成为后期发展研究和开发的一个重要课题。 3.2网络化、系统化和模块化 智能电表未来的发展必然是向着网络化,模块化,系统化的方向发展。其中智能电表的网络化可以帮助电网在各种不同的场合采集,储存电能的信息,通过无线网络将信息传输到信息管理库里,方便整理和分析。智能电表的模块化可以避免对整个电能表进行更换的操作,只要改变部分的模块就可以了。而且由于模块化与结构的标准化,用电管理部门不用过于依赖某一家电能表的厂商,为规范电能表的开发与研究提供支持。模块化还可以通过远程或现场升级来更换故障的模块,节约维护费用。智能电表的系统化则利用了电力系统自动化

浅析智能电网与新能源

浅析智能电网与新能源 摘要:智能电网和微电网是本世纪新兴的两个概念。文中从智能电网与微电网 的关系出发,通过阐述中国式智能电网和微电网的内涵,提出未来智能配电网的 一种新的组织形式智能微电网,并分析了智能电网与新能源的协调发展。 关键词:智能电网;智能微电网;新能源;协调发展 0引言 近年来国际范围内逐步开展了智能电网的研究与实践计划,智能电网的概念 首先是在欧美发达国家提出的。由于计算机、通信、电力电子等新技术的飞速发展,社会各行各业都已经应用这些新技术提高行业的现代化水平,电力工业是一 个传统的产业,已经经历了上百年的历史,而且欧美发达国家的电网设备已经进 入老化的时期,迫切要求更新改造,而这些新技术的发展使得实现电网智能化成 为可能。 智能电网技术有机融合了高级传感、通信、自动控制等技术,具有自我管理 与恢复、兼容性强等特点,其快速发展为分布式能源的无缝并网提供了良好的技 术保障。通过合理利用各类高级控制技术,能推动各类分布式能源与现有电力系 统的有机融合,实现“即插即用”、实时互动和协调运行。目前,分布式能源的开 发利用多处于自治运行模式,缺乏一个长远的具体发展模式,进而实现分布式能 源的大规模的开发利用。因此,积极研究智能电网环境下的分布式能源发展模式 对未来实现分布式能源大规模的开发,缓解能源危机等战略目标具有重要的意义。 1智能电网与微电网概述 智能电网,就是电网的智能化,它是建立在集成的、高速双向通信网络的基 础上,通过先进的传感和测量技术、先进的设备技术、先进的控制方法以及先进 的决策支持系统技术的应用,实现电网的可靠、安全、经济、高效、环境友好和 使用安全的目标,其主要特征包括自愈、激励和包括用户、抵御攻击、提供满足21世纪用户需求的电能质量、容许各种不同发电形式的接入、启动电力市场以及 资产的优化高效运行。智能电网的核心内涵是实现电网的信息化、数字化、自动 化和互动化,简称为“坚强的智能电网。 智能电网的智能化主要体现在: 可观测——采用先进的量测、传感技术; 可控制——对观测状态进行有效控制嵌入式自主处理技术; 实时分析——完成数据到信息的提升,自适应和自愈等几个方面。 为整合分布式发电的优势,削弱分布式电源对电网的冲击和负面影响,充分 发挥分布式能源的效益和价值,应积极构建基于分布式能源的微电网。 微电网是一种由负荷和微型电源共同组成的系统,它可同时提供电能和热量;微电网内部的电源主要是由电力电子装置负责能量转换,并提供必须的控制;微 电网相对外部大电网表现为单一的可控单元,同时满足用户对电能质量和供电可 靠性、安全性的要求。 智能电网和微电网是21世纪新兴的两个概念,随着世界多个国家的积极探索和研究,已迅速延伸至政府、电力、信息、经济、金融等多个行业和领域,成为 电力系统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向。智能电网和微电网在国际上的蓬勃发展,对中国 未来电网的规划和建设有着很好的启示和借鉴意义。随着中国电力体制改革的深 入完善、电网结构的不断调整和发展方式的逐步转变,将给建设智能电网和微电 网带来巨大的发展机遇。

2019年智能电网行业深度分析报告

2019年智能电网行业深度 分析报告

目录 1.电网投资有望维持高位,电网运营处于强势地位 (1) 1.1 电网投资规模有望维持,投资进度可能有所波动 (1) 1.2 智能电网:特高压短期确定性强,配用电侧投资空间大 (3) 1.3 业务建议:电网运营>设备制造 (5) 2.电网运营:两网公司经营稳健,业务切入可关注地方独立电网 (7) 2.1 电网运营环节包含两网公司及大量地方独立电网 (7) 2.2 两网企业盈利承压,但融资能力仍然很强 (9) 2.3 电力渐进式市场化改革的趋势并未改变 (12) 3.设备制造:盈利能力偏弱,针对应收账款可切入供应链金融业务 (14) 3.1 特高压及配套工程会有效拉动相关设备需求 (14) 3.2 制造环节应收账款规模大占比高,是供应链金融业务较好的切入点 (15) 3.3 主要风险:设备行业下游需求相对集中,盈利能力弱 (17) 4.经营建议及风险分析 (20)

图目录 图1:我国用电量及同比 (1) 图2:火电设备利用小时数近年来呈下降趋势 (1) 图3:电网投资与基建投资增速及趋势 (2) 图4:电网投资占基建投资比例 (3) 图5:国家电网、南方电网固定资产总额 (3) 图6:国家电网、南方电网投资规模及增速 (3) 图7:我国新能源装机规模及占比 (4) 图8:配网及特高压投资规模估算 (4) 图9:智能电网产业链主要环节 (6) 图10:经营活动净现金流/营业收入(%) (7) 图11:应收账款及应收票据/营业收入(%) (7) 图12:应付账款及应付票据/营业收入(%) (7) 图13:预收款项/营业收入(%) (7) 图14:国家电网收入及同比(单位:亿元) (9) 图15:国家电网利润总额及同比(单位:亿元) (9) 图16:南方电网收入及同比(单位:亿元) (10) 图17:南方电网利润总额及同比(单位:亿元) (10) 图18:中电财电子商业汇票服务 (11) 图19:全国市场化交易电量及占比 (13) 图20:交流特高压工程-变压器中标统计 (14) 图21:交流特高压工程-GIS 中标统计 (14) 图22:直流特高压工程-换流阀中标统计 (14) 图23:直流特高压工程-控制保护中标统计 (14) 图24:部分电力设备企业海外业务收入及利润占比 (18) 图25:智能电网相关A 股上市公司收入 (19) 图26:智能电网相关A 股上市公司利润 (19) 表目录 表1:“七交五直”特高压及配套工程情况 (4) 表2:主要地方独立电网简介 (8) 表3:两网公司部分财务指标 (10) 表4:两网公司现金流及资本支出情况 (10) 表5:国网公司部分财务指标 (11) 表6:南方电网部分财务指标 (12) 表7:电力设备板块应收账款及应收票据、存货(A 股上市公司) (15)

智能电网中的通信技术

浅谈智能电网中的通信技术 智能电网是特高压取得突破后,国网公司在新的起点上推动国家电网科学发展水平的必然选择,建设统一坚强智能电网具有重要意义。智能电网的范畴很广,笔者在这里试图介绍下智能电网中可能运用的通信技术。 通信因其传输和感知功能被誉为电网的“神经系统”。在智能电网及其通信技术的见解中,国外各主流厂商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国际咨询商同时受聘于华东电网公司和安徽电力公司的埃森哲也提出了自己的观点。这里就来介绍下她对智能电网中通信技术的理解。 1、第二代互联网 目前的因特网协议是IPV4,它的下一个版本就是IPV6,这个新版协议就是第二代互联网的基础,可实现“产对产”连接,有庞大的地址数量,传输速度更快。如果说IPV4是“人机对话”,那么IPV6可以扩展到任何物间对话,如家用电器、传感器等。这个功能是比较强大的。 2、光纤以太网 以太网是众所周知局域网通信协议标准。以太网的传输介质主要是双绞线和光纤。一般主干通信网络都使用光纤,电力系统也是如此。光纤至少有两大优点是双绞线铜缆暂时不可比拟的。一是通信容量非常大,传输距离远;二是能抗电磁干扰能力强,信号串扰小,传输质量佳。 3、电力宽带

顾名思义实现电力宽带的目标就是用电力线来传输信息,而电力线通信(PLC)。PLC具有极大的便捷性,只要连接到房间内任何的插座上,就可立刻拥有4.5—45Mbps的高速网络接入。PLC利用GMSK (高斯最小频移键控、移动全球通的调制方式)和OFDM(正交频分复用)将用户数据进行调制,然后进行传输。目前国网信通下属的中电飞华公司已将电力宽带引入商用,推广到北京的一些小区中。 4、3G及4G无线通讯技术 3G对我们来说并不陌生,在国内三大运营商的鼎力支持下,3G 移动通信已如火如荼地发展起来。他的特点就是速度快、流量大,可以传输视频。无线通信中,OFDM,智能天线,MIMO(多进多出),LTE (长期演进项目)也被视为3G或4G的主流技术或标准。我觉得目前在应急通信上极有可能用上这些高速移动技术。全球排名靠前的国产设备商华为公司在这些技术储备上有一定优势。 5、新型无线网络技术 当今常见的无线网络有移动通信网,无线通信网(WiFi,Wimax)篮球网络, Adhoc网络(无中心自组织的多跳无线网络),还有较新的无线传输网络。无线传感器网络由一定数量的传感器节点,通过某种通信协议连接而成的网络体系。 在国内,中科院上海微系统所对次项技术的研究处于领先地位,并已开始参与一些国际标准的制定。 以上,便是笔者对埃森哲通信技术观点的简要介绍。可以看出,

中国发展智能电网优势很多

中国发展智能电网优势很多2009/12/31/09:19 “智能电网”——美国、欧盟等发达国家的国策。全球金融危机催生了“智能电网”,未发生金融危机时,虚拟经济的“繁荣”模糊了实体经济与能源资源和生态环境间存在的一系列尖锐矛盾,电力的变革显得既不重要,又不紧迫,也不可能。“智能电网”对发达国家经济复苏、重塑竞争力将起重要作用,但其意义绝非仅仅是应对当前全球金融危机的权宜之计。 国际智能电网背景 在世界“绿色产业革命”的大环境下,二十多年来,世界发达国家在政府主导下,提出了一系列有关电力发展的战略规划。先期重点在发电方面并取得了很多积极成果,如美国先后提出了CCT《清洁煤发展计划》、CCPI《清洁煤创新发展计划》、FUTUREGEN重大示范项目计划等等。2003年美国政府在《电网—2030》规划中首先较完整提出了智能电网的战略构思,“智能”是手段为其战略构思宗旨、目的服务,其后进行了大量的技术研究、工业示范、社会试点直至局部商业化运营,现己成为美国政府的重要国策。2005年欧盟将智能电网上升到国家战略地位开展研究。美国能源部关于智能电网定义表述为:智能电网是采用先进的传感技术、通信技术和控制技术来保证更为高效、经济和安全地发电、输电和供电的现代电网,它集成了从发电、输电和配电以及用电设备领域的大量有益于社会的创新技术和手段,以满足不断变化的未来社会需求。 智能电网战略宗旨、核心、技术管理措施的提出和实施标志着世界电力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美国的“统一智能电网”、欧盟的“超级智

能电网”都是一种形象性称呼,之所以得到世界认可,并不是因为它的称呼,而是因为它的战略构思内容符合当今能源变革的宗旨、目的并已局部证实能起到实效。 因国情和电力发展阶段不同,各国智能电网定义、内含、重点会有所区别,但其“安全、经济、高效、清洁、低碳”的变革宗旨、核心应是相同的,采用先进传感、通信、控制技术,数字化管理、智能化决策、互动化交易等技术管理措施特点是相同的,可以认为当今智能电网战略宗旨、核心、技术管理措施的提出和实施标志着世界电力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智能电网”与传统电网都必须遵循电力的基本规律,都含有不受时间限制的相同基本理念,它们的核心、基本形态、关键技术有相同、更有不同之处。 欧美发达国家提出的智能电网战略重点在供用电侧,包括接纳可再生能源、需求侧的智能管理、双向互动等,和更大范围的高压联网,它符合欧美发达国家实际国情、电力发展阶段以及基础现状。 从中国具体国情看,在中国称为“智能电力系统”战略更为确切,只有发、输、供、用全方位的变革、创新、发展才能真正达到电力变革的宗旨、目的,这四方面变革、创新、发展是互相关联、互相促进,需要协调有序的推进,任何方面过度超前或滞后,都会严重影响中国电力发展进程。从广义电网概念,以高效、低碳为核心的电力变革、创新以及国际上容易认知角度看,可以称为智能电网战略,与以往称为电力发展规划相比,也更具有时代特征。 中国智能电网战略研究应包括发、输、供、用四个方面变革、创新、发展。与发达国家不同的国情和电力发展阶段要考虑在其中,如中国未来二、

浅析智能电网的应用与发展

浅析智能电网的应用与发展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电力需求正在以一种快速增长的形势进行发展,以往的区域性传统能源发电已经满足不了当今社会的新需求,各地区生产力发展和资源不平衡的情况越来越突出。所以,为了进一步的应对经济发展新情况,我们必须进一步的发展智能电网。此文,将进一步的分析智能电网的概念和特征,总结和提出智能电网的应用和进一步的创新。希望能够进一步的推动我国电力发展,更好的应用智能电网,更好的为经济发展提供动力。 标签:智能电网;国民经济;电力发展 引言: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社会对于电力的需求也越来越大,电网规模日趋扩大,结构越来越复杂。电力用户对于电力的要求也随之增高,对其稳定性和质量有了新的要求。若电网发生故障,导致非正常停电的话,将会导致极大的损失,也给用户财产安全带来不良影响。现阶段科技的发展,智能电网的发展,提高了电力系统的稳定性和优化性,此文将进一步的分析智能电网的应用和发展。 一、概念综述 在进行调查研究之前,我们要对研究主体有一个清晰的认识,了解研究主体的含义,从而更好的进行系统的分析。 (一)智能电网 目前,随着时代的发展,世界政治局势以及能源发展的变化,人们对于电网的定位进行了新的思考,对于未来电网的发展模式提出了新的积极意义的探索,从目前来看,智能电网将进一步的利用传感技术,以及信息通信、自动化、能源电力还有电网基础设备组建一种新型的现代化电网模式。然而,不同的国家以及大型企业也根据自身发展的情况和自身需求对于电网提出了不同的见解。在争议中达成了共识,也就是智能电网是一种能够最大程度实现电网优化、资源优化,实现电力自身可持续发展的一种设施,对于人类社会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二)智能电网的应用特性 1.稳定性 智能电网的电力网络体系分布比较合理,其保护措施也比较到位,电压等级能够协调发展,其具有更加完善的动态稳定性以及静态稳定性。智能电网能够在发生特殊情况下仍旧保持着供电能力,不会出现大面积的用电事故。其也能够在自然灾害下以及受到攻击情况下保持着供电工作,尽可能的保持电力信息的安全和相关人员的财产安全,维持电力的稳定性[1]。 2.兼容性

智能电网发展史

智能电网发展史 1.1智能电网概念 智能电网(smart power grids),就是电网的智能化,也被称为“电网2.0”,它是建立在集成的、高速双向通信网络的基础上,通过先进的传感和测量技术、先进的设备技术、先进的控制方法以及先进的决策支持系统技术的应用,实现电网的可靠、安全、经济、高效、环境友好和使用安全的目标,其主要特征包括自愈、激励和包括用户、抵御攻击、提供满足21世纪用户需求的电能质量、容许各种不同发电形式的接入、启动电力市场以及资产的优化高效运行。 1.1.1 美国电力科学研究院将智能电网定义为: 一个由众多自动化的输电和配电系统构成的电力系统,以协调、有效和可靠的方式实现所有的电网运作,具有自愈功能;快速响应电力市场和企业业务需求;具有智能化的通信架构,实现实时、安全和灵活的信息流,为用户提供可靠、经济的电力服务。 中国的智能电网的基本特征是在技术上要实现信息化、自动化、互动化。 1.1.2 智能电网概念的发展有3个里程碑: 第一个就是2006年,美国IBM公司提出的“智能电网”解决方案。IBM的智能电网主要是解决电网安全运行、提高可靠性,从其在中国发布的《建设智能电网创新运营管理-中国电力发展的新思路》白皮书可以看出,解决方案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通过传感器连接资产和设备提高数字化程度;二是数据的整合体系和数据的收集体系;三是进行分析的能力,即依据已经掌握的数据进行相关分析,以优化运行和管理。该方案提供了一个大的框架,通过对电力生产、输送、零售的各个环节的优化管理,为相关企业提高运行效率及可靠性、降低成本描绘了一个蓝图。是IBM一个市场推广策略。 第二个是奥巴马上任后提出的能源计划,除了以公布的计划,美国还将着重

浅析智能电网的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浅析智能电网的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在我国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对于电力的需求在不断的加大,智能电网的建设和发展能在一定程度上满足社会的需求。同时,智能电网作为一项新兴的电力技术,将成为世界主流国家电力工业发展的趋势,也将为中国的经济建设提供更加稳定可靠的电力保障。 标签:智能电网;现状;发展趋势 智能电网这一概念最早是美国能源部的一个团队提出的。但随后美国能源部指出,目前的电网并不是“愚蠢的”,智能电网只是将电网中智能的部分扩大,从与消费者单纯的供需关系变为更加直接的与消费者进行交互,精确自动化的预测发电量并对电量进行分配。通过对不同动力来源的发电机组的发电量进行调配,提高新能源在电源结构中的比重,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齐头并进。 一、智能电网概述 智能电网是建立在集成的通信网络的基础上的主要通过利用传感器、测量技术以及自动控制技术实现电网的安全、可靠、高效运行。智能电网本身具有能耗少、安全性高、稳定性强、电力资源利用率高的优点。智能电网是电力技术进一步发展的产物,因而也称之为第二代电网。智能电网具有交互、协调、高效、安全、集成等特点,这几个特点中最为典型的就是集成性。集成性主要指的是智能电网融合了能量管理、配电管理、控制维护和远程监视等信息系统。智能电网实际上就是多种信息系统的集合。智能电网的高效性主要指的是它能够优化资产,实现资产的合理利用。智能电网通过引入先进的信息和监控技术,有效提高了资产利用效率,降低了维护成本,最终实现了资产的优化。智能电网的交互性主要指的是智能电网与用户设备之间可以实现有效沟通。在智能电网运行过程中通过与用户设备的有效交互,有助于电力用户发挥其积极作用,这对电力系统的正常运行也具有重要意义。 二、智能电网现状 (一)虚拟同步单机技术的发展 虚拟同步发电机技术是一种通过模拟同步发电机组的机电暂态特性,使采用变流器的电源具有同步发电机组的惯量、阻尼、一次调频、无功调压等并网运行外特性的技术。2017年12月27日,世界首个具备虚拟同步机功能的新能源电站在国家风光储输示范电站建成投运。这项技术自1997年提出以来,英国、美国、德国、荷兰等新能源领域先导都在努力攻关。最终,虚拟同步机大规模实际应用还是中国国家电网公司最先成功实现。虚拟同步机并不需要对电网进行大规模改造,不仅实用性很强,还经济实惠。通过虚拟同步电机技术的实用化,新能源发电并网的可控性得到了提高。

2011中国智能电网产业现状及未来发展战略剖析

?2011中国智能电网产业现状及未来发展战略剖析 ?【OFweek智能电网编译:Kinshale】与传统电网相比,智能电网在发电、输电、配电及用电四大环节中都具有明显的优势,智能电网成为世界各国集中投资的战略型产业。智能电网通过优化传统能源和新能源的供需和应用实现节能,通过特高压技术解决能源结构不匹配问题,通过高效率的配电技术提高整体电网的稳定性和效率,是应对能源危机的必由之路。中国发展智能电网可以参照高铁的发展战略,实现引进技术、实现自我研发、到成功的技术输出的三阶段转换。特别是各国技术标准还没有统一的情况下,中国将凭借规模经济准备自主技术标准的同时,积极参与全球标准的制定,扩大市场支配能力。 中国的智能电网产业 中国能源供给及能源消费结构的不平衡催生智能电网的发展 中国能源结构以煤炭资源为主,煤炭资源保有储量的76%分布在山西、内蒙古、陕西、新疆等北部和西部地区,而能源消费需求主要集中在经济较为发达的中东部地区,随着中国能源开发西移和北移的速度加快,大型煤炭能源基地与能源消费地之间的输送距离越来越远,能源输送的规模越来越大。要满足未来持续增长的电力需求,从根本上解决煤电运力紧张的问题,需要发展智能电网,实施电力的大规模、远距离、高效率输送。 2009至2020年国家电网总投资3.45万亿元,其中智能化投资3841亿元,占电网总投资的11.1%,未来10年将建成坚强智能电网2009至2010年为规划试点阶段,重点开展坚强智能电网发展规划工作,制定技术和管理标准,开展关键技术研发、设备研制及各环节的试点工作;2011至2015年为全面建设阶段,加快建设华北、华东、华中“三华”特高压同步电网,初步形成智能电网运行控制和互动服务体系,关键技术和装备实现重大突破和广泛应用;2016至2020年为引领提升阶段,全面建成统一的坚强智能电网,技术和装备全面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中国国家电网公司目前正在推进“一特四大”的电网发展战略以特高压电网为基础,促进大煤电、大水电、大核电、大型可再生能源基地的集约化开发,在全国范围内实现资源优化配置。以大型能源基地为依托,建设由1000千伏交流和±800千伏直流构成的特高压电网,形成电力“高速公路”。同时,将以特高压电网为骨干网架、各级电网协调发展的坚强电网为基础,发展以信息化、数字化、自动化、互动化为特征的自主创新、国际领先的坚强智能电网。 智能电网产业的特点及作用

浅谈智能电网发展

浅谈智能电网发展 Document serial number【UU89WT-UU98YT-UU8CB-UUUT-UUT108】

浅谈智能电网发展智能电网对推动社会经济发展具有战略意义。我国发展的是坚强智能电网,具有坚强可靠、经济高效、清洁环保、透明开放、友好互动的特点。建设智能电网具有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可以调整我国区域能源不平衡的问题,为我国能源结构调整提供支持,促进各种电网相关技术全面升级,加速产业结构调整,实现对化石能源的替代。同时可以降低电网企业的运营及建设成本,减少发电装机投资和发电环节运营成本。坚强智能电网所使用的特高压输电具有远距离、大容量和低损耗的优势。预计到2020年,建设运行智能电网实现的节能量相当于减少社会能源投入约1392亿元,并可实现减排二氧化碳约×108t。我国已在与智能电网发展相关的清洁能源技术、电网储能技术、输配电技术、用电技术、信息通信技术及标准与规范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技术成果,但仍面临许多问题。需要政府在重大科技项目立项、电网项目核准、电价、资金政策和标准制定方面给予支持;并应尽快启动智能电网框架设计,建立完善标准规范体系;政府应根据电力市场的垄断状况,制定出适合我国智能电网发展的投资及控股制度。 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尤其是国外大面积停电所带来的强大冲击,美国、欧盟等国家(地区)对电力供应的安全性、电能质量等问题更加关注,围绕如何更好地为用户提供优质服务、可再生能源替代、分布式电源发展与管理、电力供应商业模式和技术手段创新等,陆续启动了相关的研究和实践,有关智能电网的应用理念逐步形成。近年来智能电网在欧美国家已经逐步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成为国家经济发展和能源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明确提出,要积极推动能源生产和利用方式变革,发展特高压等大容量、高效率、远距离先进输电技

智能电网在中国的发展

现代电力企业管理 Paper 智能电网在中国(世界)的发展 班级:电气0705 姓名:王浩鹏 学号:U200712325 指导老师:娄素华 日期:2010年10月8日

智能电网在中国(世界)的发展 题注:虽然题目要求是智能电网在中国的发展,但个人认为过于狭隘,中国的智能电网仅处于起步阶段,必须把其放在世界的范围内来看待和研究。 文章提要:智能电网(Smart Grid)是当今世界电力系统发展变革的最新动向,被认为是21世纪电力系统的重大科技创新和发展趋势。本报告介绍了智能电网的发展背景、定义和特征,涉及的关键技术、应用和发展以及国内外研究现状。 1. 智能电网概述 1.1 智能电网的发展背景 在过去30 年间,虽然信息、通信技术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日渐老化的美国电网并没有跟上技术变革的步伐,用户也对电力供应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国家安全、环保等各方面政策都对美国电网的建设和管理提出了更高的标准。为了争取更多用户,在市场竞争中取胜,美国各电力企业纷纷提高服务水平,加强与用户的交互,提供更多产品供用户选择,以使不同类型的用户需求都能得到最好的满足。与此同时,在近年基础材料、电力技术、信息技术的研究中,出现了不少可以明显改善电网可靠性、效率等运行指标的突破。这些技术的推广应用为电网运行管理水平的提高创造了条件。特别是2003 年美加发生大停电事故后,美国电力行业面对陈旧老化的电力设施、与数字信息技术脱节的二次控制系统及巨额投资改造计划,痛定思痛,决心利用日新月异的信息技术对电网进行彻底改造,以期建成一个高效能、低投资、安全可靠、灵活应变的电力系统。在欧洲,智能电网建设的驱动因素可以归结为市场、安全与电能质量、环境等三方面。欧洲电力企业受到来自开放的电力市场的竞争压力,亟须提高用户满意度,争取更多用户。因此提高运营效率、降低电力价格、加强与客户互动就成为了欧洲智能电网建设的重点之一。与美国用户一样,欧洲电力用户也对电力供应和电能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对环境保护的极度重视以及日益增长的可再生能源并网发电的挑战,则造成欧洲智能电网建设比美国更为关注可再生能源的接入。为此,欧盟于2005年成立“智能电网技术论坛”,促进智能电网研究,希望把电网转换成用户和运营商互动的服务网,提高欧洲输配电系统的效率、安全性及可靠性,并为分布式和可再生能源的大规模应用扫除障碍。欧美电力行业一致认识到,随着全球资源环境压力的不断增大、电力市场化进程的不断推进,以及用户对电能可靠性和质量要求的不断提升,未来的电网必须更加适应多种能源类型发电方式的需要,更加适应高度市场化的电力交易的需要,更加适应客户的自主选择需要。为此,不同的国家和组织都不约而同地提出,要建设具有灵活、清洁、安全、经济、友好等性能的智能电网,将智能电网视为未来电网的发展方向。 1.2 智能电网的定义和特征 尽管各国专家针对电力工业应致力于提高电网智能化水平及等级已经达成共识,但是,智能电网还处于初期研究阶段,国际上尚无统一而明确的定义。由于发展环境和驱动因素不同,不同国家的电网企业和组织都在以自己的方式来理解智能电网,对智能电网进行研究和实践,各国智能电网发展的思路、路径和重点也各不相同。因此智能电网概念本身也在不断发展、丰富和明晰中。

智能电网背景下新能源发电的挑战与机遇 王宇华

智能电网背景下新能源发电的挑战与机遇王宇华 摘要:智能电网具有绿色、高效、环保、安全等优点,在世界范围内得到了大 力的推广与应用,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我国人口众多、资源分布不均,能源危 机日益突出。在智能电网背景下,进行新能源开发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新能源;智能电网;建设 随着我国电力需求的不断增加,对电能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加上我国传 统能源存量的不断减少,有必要将新能源技术应用于未来电力事业发展,着力寻 求智能电网建设的方法和途径,从而在稳步提高电能质量的基础上,有效的缓解 能源危机。同时,我国目前新能源技术在电力生产应用方面取得了诸多成效,具 有一定的技术基础上,为智能电网建设提供了有力保障。文章在分析我国目前智 能电网建设现状的基础上,阐述了新能源背景下我国知网电网建设面临的问题, 并着重分析了新能源背景下智能电网建设策略,可为相关工作者提供参考。 1 智能电网概念及建设现状 1.1 智能电网概念 当前,智能电网并没有一个统一的定义,但是我们可以通过下面的表述对其 进行了解:它是未来发展的一种新型电网,其物理基础以各种发电、用电和储能 设备为主,同时还有配套的输配电网络,另外,它还集成了诸如新型传感测量技术、通信技术,自动化与智能控制技术、网络和计算机技术等;可以实现对其中 的任意一个发电设备、输配电设备用户和节点等的实时监控,也即可以完全实现 自动化,保证了所有节点的电流、信息的双向流动;有效实现自愈,其可以自我 恢复发生的任何事故,从而保证了电网的可靠运行;可以自行调节对用户所需要 的电能质量的满足;支持接入分布式电源的接入,使得电网整体、灵活和效率等 性能得到了提高;完美解决和大量可再生能源发电系统的接入和整合等等。 1.2 我国智能电网建设现状 当前,世界上不同的国家对智能电网涵义还没有一个完全统一的认识和了解,且每个国家的能源、用户分布和电网建设情况也是相差甚远。考虑到我国的基础 国情,在今后一段时期内对电网的建设要依靠特高压电网实现大容量、远距离、 低损耗输电,减小煤炭运输压力,实现能源资源在全国范围的统一高效配置和高 效利用。上文也探讨过智能电网的诸多优势,这些优势势必为我国建设的大容量 电力,远距离外送的电网提供坚强的技术保障。另外,特高压输电的诸多优势也 使得其成为国际上输电技术的重点发展方向。因此,我国也具有很高的特高压输 电技术、产业等领域的优势,我国应该积极探索自己的智能电网发展模式,笔者 结合工作实际实践认为,我们应该对统一坚强的输电网进行优先发展,并把中国 电网的建设重心始终放在对骨干电网的建设上。以上种种都对能源的清洁和高效 利用具有重要现实意义,接下来,我国要始终把只能电网的发展集中在对新能源 利用的探讨上。 2 新能源背景下我国智能电网建设面临问题 当前,我国新能源发展下的智能电网建设还面临着诸多问题,需要对这些问 题进行探讨,将未来我国智能电网的积极发展提供现实意义。 2.1 可再生能源分布的分散性 可再生能源具有分散性的特点且在存在统一大电网的同时,使得靠近负荷侧 就地利用的分布式发电也会逐渐凸显重要。因此,在未来的电网中,不可避免地 要出现这么一种格局:统一的大电网与分布式电网平行发展。另外未来电网可能

智能电网关键技术的分析与探讨的毕业设计论文

电力毕业设计(论文) 题目 智能电网关键技术的分析与探讨

智能电网关键技术的分析与探讨 摘要 21世纪电力供应面临环境压力、购电能力、安全可靠和高效利用等重大挑战。以美国和欧盟为代表的不同国家和组织不约而地提出要建设灵活、清洁、安全、经济、友好的智能电网,将智能电网视为未来电网的发展方向。智能电网已成为近年来国内外有关未来电网发展趋势的热门话题。 文章简要分析了智能电网研究背景情况,智能电网的概念、特性以及国内外发展现状。重点研究了智能数字变电站、分布式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接入相关技术。其中数字变电站部分首先分析研究了数字变电站的系统结构,主要研究了数字电流互感器的原理和特性及发展的新方向,然后设计了以罗氏线圈为电流传感头的数字采集系统。分布式能源部分首先研究了分布式发电技术,包括太阳能发电技术和风能发电技术。然后分析了几种储能技术,重点分析了超导储能和超级电容器储能技术的原理,接着分析了并网的问题和解决方法,最后对智能电网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并总结了其技术优势和存在的问题。 关键词:智能电网数字变电站分布式能源可再生能源微网

THE ANALYSIS AND DISCUSSION OF SMART GRID’S KEY TECHNOLOGY Abstract In the 21th century electricity supply is facing with great challenges such as environmental pressures, the capacity of electricity purchase ,safety ,reliability and efficient use.Different countries and organizations such as US and UE put forward to built a flexible clean safe economical power grid and make smart grid the future power grid’s direction. Smart grid has become a hot topic of the development trend of power grid at home and abroad . The paper briefly analyze the research background of smart grid its concept features and current development status. It focuses on the intelligent digital substation technology and the link technology distributed energy and renewable energy .The first part analyze and research the digital substation system’s architecture .It mainly research digital current transformer’s principle features and the new development direction .Then it designs a digital acquisition system which make Rogowiski circle as the current sending head. The second part studies distributed generation technology including soar power generation and wind power generation technology. Then it analyze several energy storage technologies focusing on the analysis of the super conducting energy storage and super capacitor energy storage principles . Then it discusses the problem and solution of linking to the power grid. Finally it draws the development of smart grid’ prospect and summarizes its technical advantages and problems. Key words: smart grid; digital substation; distributed energy resource; renewable energy resource; micro-network

浅谈发展智能电网的作用及意义

74 二 ○一一年第三十五期 华章 M a g n i f i c e n t W r i t i n g 李丽(1962—),女,副教授,硕士研究生,上海电力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研究方向:智能电网企业息化及数据通信。 作者简介:浅谈发展智能电网的作用及意义 李丽 (上海电力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上海200090) [摘要]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智能电网已成为未来电网的发展方向。智能电网的应用,促进清 洁能源的开发利用,优化能源结构,推动相关领域创新,推动社会经济发展有着积极的意义。 [关键词]智能电网;安全;互动智能电网(smart power grids ),就是电网的智能化,也被称为“电网2.0”,它是建立在集成的、高速双向通信网络的基础上,通过先进的传感和测量技术、先进的控制方法以及先进的决策支持系统的基础上,实现电网的可靠、安全、经济、高效的目标,其主要特征包括自愈、激励、抵御攻击、提供满足用户需求的电能质量、容许各种不同发电形式的接入、启动电力市场的优化高效运行。 1、智能电网概述 电力系统是目前所知最大最复杂的人造物理系统。电网将特性表现相异的发电电源与用户负荷连接在一起,为人类需求的电力流动提供了通道。电网覆盖面足够宽广,同时电网应足够坚强,才能够送出需要传输的电力,满足人类基本生产和生活需求。智能电网是以标准化接入为基础,以信息共享、智能决策和综合调控为主要手段,具有多指标自趋优运营能力的电网。 其主要特征有:(1)自愈。能够自动检测、分析故障,实现故障隔离和系统自我恢复(2)坚强。能够有效抵御自然灾害或人为的外力破坏,保证电网安全可靠运行;(3)互动。用户将和电网进行自适应交互,成为电力系统的完整组成部分之一;(4)优质。提供所需要的优质电能,用户的电能质量将得到有效保证;(5)经济。实现资源合理配置,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减少电能损耗,降低运行维护成本;(6)兼容。可以容纳集中式发电、分布式发电等多种不同类型的电源,满足用户多样化的电力需求;(7)协调。实现电力系统标准化、规范化、精细化管理,进一步促进电力市场化。 2、智能电网技术对电力企业的作用 智能电网的实施,从电力行业技术和管理等方面,为电力企业带来全面的收益。智能电网“智能”技术,将融合和集成新的量测、通讯、控制和决策技术,实现电力行业的技术变革。可观测-量测、传感技术;分布智能-嵌入式处理技术;自适应;可控制-对观测状态进行控制;高级分析-数据到信息的转换;自愈。 3、智能电网的发展意义及对社会的促进作用 智能电网是我国电网发展的必然趋势,其重要意义体现在以下方面: 3.1具备强大的资源优化配置能力。我国智能电网建成后,电力承载能力显著加强,形成“强交、强直”的特高压输电网络,实现大水电、大煤电、大核电、大规模可再生能源的跨区域、远距 离、大容量、低损耗、高效率输送,区域间电力交换能力明显提升。3.2具备更高的安全稳定运行水平。电网的安全稳定和供 电可靠性将大幅提升,具备抵御突发性事件和严重故障的能力大幅提升,能够有效避免大范围连锁故障的发生,显著提高供电可靠性,减少停电损失。 3.3适应并促进清洁能源发展。电网将具备风电机组功率预测和动态建模、低电压穿越和有功无功控制以及常规机组快速调节等控制机制,结合大容量储能技术的推广应用,对清洁能源并网的运行控制能力将显著提升,使清洁能源成为更加经济、 高效、可靠的能源供给方式。 3.4实现高度智能化的电网调度。全面建成横向集成、纵向贯通的智能电网调度技术支持系统,实现电网在线智能分析、预警和决策,以及各类新型发输电技术设备的高效调控和交直流混合电网的精益化控制。 3.5实现电力用户与电网之间的便捷互动。将形成智能用电互动平台,完善需求侧管理,为用户提供优质的电力服务。同时,电网可综合利用分布式电源、智能电能表、分时电价政策有效平衡电网负荷,降低负荷峰谷差,减少电网及电源建设成本。 3.6实现电网管理信息化和精益化。将形成覆盖电网各个环节的通信网络体系,实现电网数据管理、信息运行维护综合监管、电网空间信息服务以及生产和调度应用集成等功能,全面实现电网管理的信息化和精益化。 3.7发挥电网基础设施的增值服务潜力。在提供电力的同时,服务国家“三网融合”战略,为用户提供社区广告、网络电视、语音等集成服务,为供水、热力、燃气等行业的信息化、互动化提供平台支持,拓展及提升电网基础设施增值服务的范围和能力, 有力推动智能城市的发展。 3.8促进电网相关产业的快速发展。建设智能电网,有利于促进装备制造和通信信息等行业的技术升级,为我国占领世界电力装备制造领域的制高点。 对社会的促进作用,主要表现在:(1)促进清洁能源的开发利用,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推动低碳经济发展;(2)优化能源结构,实现多种能源形式的互补,确保能源供应的安全稳定;(3)有效提高能源输送和使用效率,增强电网运行的安全性、可靠性和灵活性;(4)推动相关领域的技术创新,促进装备制造和信息通信等行业的技术升级;(5)实现电网与用户的双向互动,革新电力服务的传统模式,为用户提供更加优质、便捷的服务,提高人民生活质量。 4、结束 智能电网对世界经济社会发展的促进作用,智能电网建设对于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促进世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实现各种电源和客户终端与电网的无缝互连,互动电网 既是下一代全球电网的基本模式, 也是中国电网现代化的核心。【参考文献】 [1]孙宏斌,张伯明,王强等.3维协调的新一代电网能量管理系统[J ]. 电力系统自动化, 2007.31.[2]JIANG Zhenhua ,LI Fangxing ,AIAO Wei ,et al.A visipn of smart transmission grids//Proceedings of IEEE Power Engineering Society Gen-eral Meeting ,July 26-30,2009,Calgary ,Alberta ,Cananda. [3]周孝信,方杰,武强等.大型互联电网运行可靠性基础研究(I )[M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 [4]孙宏斌,张伯明,张开明等.面向中国智能输电网的智能控制中心(SCC )[C ]2009年特高压国际会议论文集,2009.5. 本文系上海市重点学科现代电力管理项目(项目编号:J51302)。基金项目: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