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肌肉系统解剖图片+详解

肌肉系统解剖图片+详解

肌肉系统解剖图片+详解
肌肉系统解剖图片+详解

系统解剖学-肌学重点整理

1、肌的辅助装置: (1)筋膜: 浅筋膜(L、C、T):多含脂肪,具有保护、缓冲作用 特殊结构:1)手掌、足底处浅筋膜较发达:缓冲作用 2)腹前外侧壁下部、会阴部:分两层,深层为膜性,几乎不含脂肪 深筋膜(D、C、T): ①于四肢处,插入肌群间构成肌间隔,进而与深筋膜、骨膜共同构成骨筋膜鞘。 ②全身的深筋膜大都能包裹肌肉、血管、神经。 ③在某些部位供肌附着。 ④形成肌腱的支持带(如手部的屈肌支持带、脚踝的伸肌上下支持带) ⑤分隔同一肌群的各肌肉 ⑥改变肌牵引方向,可用于推测炎症与积液的蔓延方向。 (2)腱鞘 1)定义:套在肌腱表面的鞘管 2)分层:①外层:纤维层(腱纤维鞘)就是由深筋膜增厚形成,呈半环状覆盖于骨面 ②内层:滑膜层(腱滑膜鞘)分为脏层与壁层 3)功能:使肌腱固定于一定的位置,减少肌腱与骨面之间的摩擦 4)一个临床症状: 腱鞘炎:当手指长期不恰当的过度用力活动,肌腱或腱鞘受到强烈摩擦而导致腱与腱鞘的损伤,产生疼痛等症状,称为腱鞘炎。 (3)滑膜囊: 滑膜囊为一密闭的结缔组织扁囊,有的与关节腔相通,有的则独立存在。其大小由直径几毫米至几厘米。囊腔内含少量滑液。多存在于皮肤、肌肉、肌腱、韧带与骨面之间,其作用为增加滑润、减少摩擦、促进运动的灵活性。临床上常见的滑膜囊炎即发生于此。 (4)籽骨:由肌腱骨化而成,如髌骨即为股四头肌肌腱骨化而成。 2、面肌(面N): 面肌也称表情肌,为扁而薄的皮肌,大多起自颅骨的不同部位,止于面部皮肤。 ①颅顶肌:由左右枕额肌(面N)构成。 枕额肌为二腹肌: 枕腹:1)位置:起自枕骨,位于枕部皮下 2)功能:牵拉帽状腱膜向后 额腹:1)位置:起自额骨,位于额部皮下 2)功能:提眉,产生皱纹 ②眼轮匝肌: 1)位置:居于皮下,在睑裂周围,呈扁椭圆形 2)功能:使睑裂闭合,少量肌束可牵拉泪囊后壁,以扩张泪囊,促进泪液流入鼻腔。 ③口周围肌:分为口轮匝肌与颊肌 功能:口轮匝肌收缩时可闭口,颊肌收缩时牵拉口角向外,并能助咀嚼与吸吮。 3、咀嚼肌(三叉N): 咬肌:起自颧弓,止于咬肌粗隆。上提下颌骨。 颞肌:起自颞窝,止于下颌骨冠突。上提下颌骨,后部肌束可拉下颌骨向后。 翼内肌:起自翼突后面,止于翼肌粗隆。双侧收缩使下颌骨向上、向前,单侧收缩使下颌骨向对侧运动。 翼外肌:位于颞下窝内,双侧收缩使下颌骨向前,单侧收缩使下颌骨向对侧运动。

系统解剖学-肌学重点整理

1、肌的辅助装置: (1)筋膜: 浅筋膜(L.C.T):多含脂肪,具有保护、缓冲作用 特殊结构:1)手掌、足底处浅筋膜较发达:缓冲作用 2)腹前外侧壁下部、会阴部:分两层,深层为膜性,几乎不含脂肪深筋膜(D.C.T): ①于四肢处,插入肌群间构成肌间隔,进而与深筋膜、骨膜共同构成骨筋膜鞘。 ②全身的深筋膜大都能包裹肌肉、血管、神经。 ③在某些部位供肌附着。 ④形成肌腱的支持带(如手部的屈肌支持带、脚踝的伸肌上下支持带) ⑤分隔同一肌群的各肌肉 ⑥改变肌牵引方向,可用于推测炎症和积液的蔓延方向。 (2)腱鞘 1)定义:套在肌腱表面的鞘管 2)分层:①外层:纤维层(腱纤维鞘)是由深筋膜增厚形成,呈半环状覆盖于骨面 ②层:滑膜层(腱滑膜鞘)分为脏层和壁层 3)功能:使肌腱固定于一定的位置,减少肌腱和骨面之间的摩擦 4)一个临床症状: 腱鞘炎:当手指长期不恰当的过度用力活动,肌腱或腱鞘受到强烈摩擦而导致腱与腱鞘的损伤,产生疼痛等症状,称为腱鞘炎。 (3)滑膜囊: 滑膜囊为一密闭的结缔组织扁囊,有的与关节腔相通,有的则独立存在。其大小由直径

几毫米至几厘米。囊腔含少量滑液。多存在于皮肤、肌肉、肌腱、韧带与骨面之间,其作用为增加滑润、减少摩擦、促进运动的灵活性。临床上常见的滑膜囊炎即发生于此。(4)籽骨:由肌腱骨化而成,如髌骨即为股四头肌肌腱骨化而成。 2、面肌(面N): 面肌也称表情肌,为扁而薄的皮肌,大多起自颅骨的不同部位,止于面部皮肤。 ①颅顶肌:由左右枕额肌(面N)构成。 枕额肌为二腹肌: 枕腹:1)位置:起自枕骨,位于枕部皮下 2)功能:牵拉帽状腱膜向后 额腹:1)位置:起自额骨,位于额部皮下 2)功能:提眉,产生皱纹 ②眼轮匝肌: 1)位置:居于皮下,在睑裂周围,呈扁椭圆形 2)功能:使睑裂闭合,少量肌束可牵拉泪囊后壁,以扩泪囊,促进泪液流入鼻腔。 ③口周围肌:分为口轮匝肌和颊肌 功能:口轮匝肌收缩时可闭口,颊肌收缩时牵拉口角向外,并能助咀嚼和吸吮。 3、咀嚼肌(三叉N): 咬肌:起自颧弓,止于咬肌粗隆。上提下颌骨。 颞肌:起自颞窝,止于下颌骨冠突。上提下颌骨,后部肌束可拉下颌骨向后。 翼肌:起自翼突后面,止于翼肌粗隆。双侧收缩使下颌骨向上、向前,单侧收缩使下颌骨向

肌肉系统解剖学

肌肉系統解剖學 中山醫學大學解剖科廖克剛副教授 一、骨骼肌的命名 人體有將近700條骨骼肌,其中大部分肌肉之名稱是根據許多種特徵來命名。學習一些表示特定特徵之用語將有助於對肌肉名稱之熟記。據以命名肌肉之特徵如下: 1. 位置:有些肌肉以其位置與骨骼或身體之部位相關而命名。例如顳肌覆於顳骨上,肋間肌位於肋間,脛前肌位於脛骨之前等。 2. 形狀:有些肌肉具有特別的形狀,因而可據以命名。例如三角肌大略呈三角形,左及右斜方肌合起來類似不等邊四邊形。 3. 相對之大小:例如臀大肌與臀小肌,內收長肌與內收短肌 4. 肌纖維之方向:有些肌肉之名稱顯示其肌纖維之方向與某些假定線(一般是體幹之中線或四肢之長軸)相關。直肌表示其纖維與假定線平行,橫肌或斜肌表示其纖維與假定線垂直或成一角度。例如腹直肌、腹橫肌、腹外斜肌。 5. 起端之數目:例如肱二頭肌、肱三頭肌、及股四頭肌分別有二個、三個、及四個起端或頭。 6. 起端及止端之位置:有些肌肉是以其附著點,即起端與止端之名稱來命名。例如胸鎖乳突肌起始於胸骨與鎖骨,而終止於顳骨之乳突:莖突舌骨肌起始於顳骨之莖突,而終止於舌骨。 7. 作用:很多四肢的肌肉都是以其作用來命名。 實際上,經常有多個特徵同時用於一條肌肉之命名。例如橈側伸腕長肌表示其作用為伸腕,其位置為位於前臂橈骨側,其相對之大小為比其他之伸腕肌為長。 二、人體主要的骨骼肌 人體含有近700條的骨骼肌,其中絕大部分是左、右成對的。 1.表情肌: 表情肌為位於顏面部及頭皮的皮下肌肉,它們起始於頭顱骨或筋膜,而終止於皮膚,因此收縮時,可拉動皮膚,而引起臉部表情的變化。本肌群之各肌肉相互間下完全獨立,而其肌纖維又多相互移行並欠缺筋膜之包被,故彼此間之界線不明顯。 2.咀嚼肌: 咀嚼肌可拉動下頜骨而引起咀嚼運動,同時也與講話的動作相關。 3.移動眼球的肌肉: 移動眼球的肌肉是指眼球的外在肌,因其起端在眼球以外的構造,而止端在眼球的外表面。另外眼球內有平滑肌,是為眼球的內在肌,包括瞳孔括約肌、瞳孔擴大肌及睫狀肌,其詳細構造及功能於第九章再作討論。 4.移動舌頭的肌肉: 移動舌頭的肌肉是指舌頭的外在肌,主要可移動舌頭的位置。另外舌頭本身亦含有各種走向的骨骼肌纖維,稱為內在肌,它可使舌頭產生靈巧的運動(例如捲舌)。 5.咽的肌肉: 包括構成咽壁的咽縮肌以及其他終止於咽壁的肌肉,其功能主要為吞嚥。 6.喉的外在肌: 是指終止於舌骨的肌肉,包括位於舌骨上方(口腔底部)的舌骨上肌及位於舌骨下方(頸部)的舌骨下肌。因為舌骨以膜及韌帶連接喉的甲狀軟骨,因此這些肌肉可控制舌骨及喉的位置,另外亦可下壓下頷骨、使口腔底部變緊、及穩固舌頭與咽。

系统解剖学

运动系统locomotor system 由骨、骨连结与骨骼肌三部分构成。 人体某些部位的骨或骨骼肌,常在体表形成比较明显的突起或凹陷,并能在体表瞧到或摸到,分别称为骨性标志与肌性标志,统称为体表标志。 骨学 一、概述 人体每块骨bone都具有一定的形态与结构,并且有独立的血管与神经支配,因此每块骨都就是一个器官。成人骨约有206块,按其所在部位可分为颅骨、躯干骨与四肢骨。 (一)骨的分类 根据形态,可将骨分为长骨、短骨、扁骨与不规则骨。 1、长骨long bone 呈长管状,分布于四肢,长骨具有一体两端,体又称骨干,骨质致密,围成骨髓腔。骨的两端膨大称骺epiphysis,骺的表面有光滑的关节面,并有关节软骨覆盖。 2、短骨short bone 形似立方体,主要分布于手腕与足的后部,如腕骨与跗骨等。 3、扁骨flat bone 呈板状,主要构成颅腔、胸腔的壁,以保护腔内器官。 4、不规则骨irregular bone 形状不规则,主要分布于躯干、颅底与面部等。有些不规则骨内有含气的空腔称含气骨,如上颌骨与额骨等。位于某些肌腱内的小骨称籽骨sesamoid,在运动中起减少摩擦与转变肌牵引方向的作用。 (二)骨的构造

骨主要由骨质、骨髓与骨膜构成。 1、骨质sclerotin 由骨组织构成,分为骨密质与骨松质。骨密质compact bone骨板排列紧密,主要构成长骨的骨干以及其她骨的表层。骨松质spongy bone呈海绵状,由相互交织的骨小梁排列而成。主要分布在长骨两端、短骨与扁骨内部。 2、骨髓bone marrow 为填充于骨髓腔与骨松质间隙内的软组织,可分为红骨髓redbonemarrow与黄骨髓yellowbone marrow。红骨髓,有造血功能,内含大量不同发育阶段的红细胞与某些白细胞。黄骨髓含有大量的脂肪组织,无造血功能。胎儿与幼儿的骨髓全就是红骨髓,随着年龄的增长,5~6岁以后,长骨骨髓腔内的红骨髓逐渐转化为黄骨髓,失去造血功能。但当机体慢性失血或重度贫血时,成人黄骨髓可转化为红骨髓进行造血。在椎骨、胸骨、肋骨、髂骨以及肱骨、股骨等长骨骨骺的骨松质内终生都就是红骨髓。 3、骨膜periosteum 为致密结缔组织膜,新鲜时呈粉红色,含有丰富的血管、神经与淋巴管,对骨的营养、生长与修复等具有重要作用。骨膜有内外两层结构,外层致密,起固定作用;内层疏松,含成骨细胞与破骨细胞,两者有产生新骨质、破坏原骨质与重塑骨的功能。 (三)骨的化学成分与物理特性 骨由有机质与无机质组成,它使骨具有一定的弹性与韧性;无机质主要由钙、磷等盐类组成,它使骨具有一定的硬度。年幼时无机质与有机质各占一半,弹性较大,柔软,易发生变形,在外力作用下不易骨折,或折而不断,形成青枝骨折。成人骨有机质含量约占;无机质含量约占、老年人的骨无机盐比例更大,骨的脆性增加,易发生粉碎性骨折。 二、躯干骨 躯干骨包括椎骨、胸骨与肋。

大小腿肌群解剖

大小腿肌群局部解剖 大腿肌前群、内侧群 前群有缝匠肌和股四头肌。缝匠肌起自髂前上棘,止于胫骨上端内侧面。股四头肌有4个头,分别称为股直肌、股内侧肌、股外侧肌和股中间肌。4头合并向下移行为肌腱,包绕髌骨的前面和两侧,再下延为髌韧带,止于胫骨粗隆。内侧群共有5块肌,浅层自外向内有耻骨肌、长收肌和股薄肌。在耻骨肌和长收肌的深面有短收肌。深面有宽而厚的大收肌. 大腿肌内侧群(深面)

内侧群均起自闭孔周围的耻骨支、坐骨支和坐骨结节等骨面。除股薄肌止于胫骨上端内侧外,其余各肌均止于股骨粗线。大收肌尚有一腱止于内上髁的收肌结节,此腱与股骨之间有一裂孔,称收肌腱裂孔,有下肢大血管穿过。内侧群肌的作用主要是使大腿内收。 臀大肌及大腿肌后群 臀大肌起自髂骨翼外面和骶骨后面,止于髂胫束和股骨的臀肌粗隆。在臀部外上1/4处为临床常用的肌内注射部位。股二头肌长头起自坐骨结节,短头起自股骨粗线,两头合并以长腱止于腓骨头。半腱肌肌腱细长,几乎占肌的一半。它与股二头肌长头一同起自坐骨结节,止于胫骨上端的内侧。半膜肌在半腱肌的深面,以膜状扁腱起自坐骨结节。膜状腱膜几乎占肌全长的1/2,下端止于胫骨内侧髁。 小腿肌前群

位于小腿前面,有三块肌,从内侧向外侧依次为胫骨前肌、趾长伸肌和踇长伸肌。胫骨前肌起自胫骨外侧面,止于内侧楔骨和第一跖骨底。趾长伸肌起自腓骨的上端,向下分为4条肌腱分别止于第2~5趾中节和远节趾骨底。踇长伸肌起自腓骨前面及小腿骨间膜,止于 母指远节趾骨底。小腿前群肌三肌均可伸(背屈)踝关节。趾长伸肌和踇长伸肌还分别伸第2~5足趾和踇趾,胫骨前肌还可使足内翻。 小腿肌前外侧群 位于小腿外侧,包括腓骨长肌和腓骨短肌。腓骨长肌起自腓骨外侧面上2/3骨面,其长腱绕外踝后方入足底,止于楔骨和第一跖骨骨底。腓骨短肌起自腓骨外侧面下2/3骨面,肌腱绕过外踝后方,止于第5跖骨粗隆。腓骨长、短二肌可使足外翻,并使踝关节跖屈。 小腿肌后群浅层

系统解剖学作业

【运动系统】 作业题(名词解释) 1.骺软骨2.胸骨角3.翼点4.腹直肌鞘5.耻骨下角6.骨盆倾斜度7.椎管8.椎间孔9.肋弓10.骨腭

11.腹股沟韧带12.黄韧带13.椎间盘14.斜角肌间隙15.隆椎16.半月板17.鼻旁窦18.骨盆界线19.板障20.骺线 思考题 1.简述新生儿颅囟的形态特征及意义 2.简述眶的交通

3.骨盆界线是怎样围成的 4.何谓咀嚼肌?各有何作用 5.何谓大、小骨盆 6.简述鼻腔的交通 7.简述膈肌的形态特点及通过的结构 8.简述各部椎骨特点 9.简述踝关节易发生内翻损伤的解剖学基础 10.简述椎骨间的连结 11.简述关节的基本构造 12.何谓足弓有何生理意义 13.列出颅底内面有哪些孔裂及其通过的结构 14.下列症状是哪些肌肉瘫痪所引起的 (1)右上肢不能外展(2)右侧不能耸肩(3)“马蹄内翻足”畸形(4)手腕下垂 分析题 1.试述脊柱整体观 2.试述骨的构造 3.试述肩关节的组成,特点及其运动 4.试述髋关节的组成,特点及其运动 5.试述肘关节的组成,特点及其运动 6.试述颞下颌关节的组成,特点及其运动7.试述椎间盘的结构和功能;何谓“椎间盘脱出症”

8.椎弓间的连结结构有哪些?有何临床意义 9.试述大腿肌的分群、各群肌肉的名称及作用 10.试述影响关节灵活性与稳固性的因素 11.试述拇指腕掌关节的运动及主要参与的肌肉 12.试述骨性鼻腔的组成及交通 13.试分析颞下颌关节张口、闭口及研磨运动及主要参与的肌肉14.试述腹前外侧壁肌肉的形成物 15.试述骨性胸廓的连接及正常形态特点 【消化系统】 作业题(名词解释) 1. 咽峡2.McBurney点3.十二指肠球4.齿状线

肌肉解剖图

肌肉解剖图 1.胸锁乳突肌 部位:颈阔肌深层,颈部两侧。 起点:胸骨柄和锁骨胸骨端。 止点:颞骨乳突。 功能:下固定时,一侧收缩,使头颈向同侧屈,并转向对侧;两侧收缩,肌肉合力作用线在寰枕关节额状轴的后面使头伸,肌肉合力作用线在寰枕关节额状轴的前面使头屈。上固定时,上提胸廓,助吸气。 2.胸大肌 部位:胸前上部皮下。 起点:锁骨内侧半、胸骨前面和第1~6肋软骨以及腹直肌鞘前壁上部。 止点:肱骨大结节嵴。 功能:近固定时,使肩关节屈、水平屈、内收和内旋。远固定时,拉躯干向上臂靠拢,提肋助吸气。

3.胸小肌 部位:胸大肌深层。 起点:第3~5肋骨前面。 止点:肩胛骨喙突。 功能:近固定时,使肩胛骨前伸、下降和下回旋。远固定时,提肋助吸气。

4.背阔肌 部位:腰背部和胸部后外侧皮下。 起点:第7~12胸椎及全部腰椎棘突、骶正中嵴、髂嵴后部和第10~12肋外侧面。 止点:肱骨小结节嵴。 功能:近固定时,使肩关节伸、内收和内旋。远固定时,拉躯干向上臂靠拢,并可辅助吸气。 5.尺侧腕伸肌 起点:肱骨外上髁、前臂筋膜及肘关节囊。 止点:第五掌骨底。 功能:近固定时,使桡腕关节伸,参与手关节内收。 6.桡侧腕长伸肌 起点:肱骨外上髁。 止点:第二掌骨底。 功能:近固定时,使手关节伸,参与桡腕关节外展及肘关节伸。 7.桡侧腕短伸肌 起点:肱骨外上髁。 止点:第三掌骨底。 功能:基本与桡侧腕长伸肌相同。

8.耻骨肌 部位:大腿内侧上部浅层。 起点:耻骨上支。 止点:股骨粗线内侧唇上部。 功能:近固定时,使髋关节内收、外旋和屈。远固定时,两侧收缩,使骨盆前倾。 9.长收肌和短收肌 部位:长收肌位于耻骨肌内侧。短收肌位于耻骨肌和长收肌深层。 起点:长收肌起自耻骨上支外面,短收肌起自耻骨下支外面。 止点:长收肌止于股骨粗线内侧唇中部,短收肌止于股骨粗线上部。 功能:近固定时,使髋关节内收、外旋和屈。远固定时,两侧收缩,使骨盆前倾。 10.大收肌 部位:大腿内侧深层。 起点:坐骨结节、坐骨支和耻骨下支。 止点:股骨粗线内侧唇上2/3及股骨内上髁。 功能:近固定时,使髋关节内收、伸和外旋。远固定时,两侧收缩,使骨盆后倾。

系统解剖学肌肉

一、总沦 1.肌的形态及构造肌附着于骨,由肌腹和肌腱两部分构成。肌腹主要是横纹肌纤维,色红、柔软且有收缩能力,肌腹外包裹有肌外膜。肌腱主要是平行的胶原纤维束,无收缩能力,多位于肌腹两端,附着于骨。扁肌的腱性部分称为腱膜。 依据肌的形态分为长肌(多见于四肢)、短肌(多位于躯干深层)、扁肌(多见于胸腹壁)和轮匝肌(位于孔、裂周围)。 2.肌的起止、配布和作用肌附着于两块以上的骨,中间跨过一个或多个关节,收缩时牵拉骨产生运动。通常将接近躯体正中面或肢根的附着点称为起点,另一端作为止点。肌在固定骨上的附着点为定点,在移动骨上的附着点为动点,肌的定点和动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换。 肌大多数配布于关节周围,每个运动轴的相对侧配布有一组作用相反的肌,每个动作都是由许多肌共同来完成。在运动中作为主要作用的肌为原动肌;与原动肌作用相同的肌为协同肌;在同一关节的两侧作用相反的肌是拮抗肌;对附近关节起固定作用,以防止原动肌产生不必要动作的是固定肌。在神经系统的支配下,肌互相协调又互相配合。 3.肌的命名 依据肌的形状、位置、起止点和作用等命名,如依据作用分为屈肌、伸肌、收肌、展肌、旋后肌和旋前肌等。 4.肌的辅助结构在肌周围有许多辅助装置以协助肌的活动,具有保持肌的位置、减少运动时的摩擦和保护等作用,包括筋膜、滑膜囊和腱鞘。 (1)筋膜分为浅筋膜和深筋膜,浅筋膜位于真皮深面,包被整个躯体,由疏松结缔组织构成,含有脂肪组织、浅静脉、皮神经和浅淋巴管等。深筋膜由致密结缔组织构成,包裹肌、血管和神经等。 (2)滑膜囊为封闭的结缔组织小囊,壁薄,内有滑液,多位于肌腱与骨面相接触处,以减少摩擦。有的滑膜囊位于关节附近并与关节腔相通,如髌上囊。 (3)腱鞘包裹于肌腱外面,存在于活动性较大的部位,如腕、踝、手指和足趾等处,使肌腱固定于一定的位置,并减少肌腱与骨面之间的摩擦。腱鞘分为纤维层和滑膜层,纤维层位于外层,为深筋膜增厚形成的纤维性管道,对肌腱起滑车和约束作用;滑膜层位于纤维层内面,由滑膜构成,为双层圆筒状结构。滑膜层的内层包裹于肌腱表面;外层贴于纤维层的内面和骨面,两层之间含有少量滑液,肌腱可在鞘内自由滑动。 二、躯干肌

《系统解剖学》(第八版)数字教材

《系统解剖学》(第八版)数字教材 人卫教材——全国高等学校五年制本科临床医学专业数字教材,源自医学“干细胞”教材——五年制本科临床医学专业第八轮规划教材,全套53种。本套数字教材编写团队由五年制本科临床医学专业第八轮规划教材全体编委,联合医学数字教育专家、技术专家总计1300多位组成,覆盖近百所医药院校。教材内容以五年制本科临床医学专业第八轮规划教材内容为蓝本,利用多媒体、互联网、触控等技术,整合图片、音频、视频、动画、习题、扩展阅读等媒体内容和交互效果,支持平板电脑、手机等各类移动阅读终端。 《系统解剖学》数字教材全书增加高质量多媒体素材数百个。在纸质教材黑白线条图基础上,增加了实物照片和彩色图片;增加了系统解剖学实习指导视频;增加了3D动画。并根据解剖学内容特点,将图片制作成画廊等形式,方便读者阅读。增加了交互功能,增强阅读趣味性。 教材截图: 目录: 绪论1 一、《系统解剖学》第8版的定位1 二、人体解剖学发展简史1 三、我国人体解剖学的发展历程2 四、人体的分部与器官系统 4 五、解剖学姿势、方位术语与人体的轴与面4 六、人体器官的变异与畸形 6 运动系统7 第一章骨学7 第一节总论7

一、骨的分类7 二、骨的构造9 三、骨的化学成分和物理性质10 四、骨的发生和发育10 五、骨的可塑性11 第二节中轴骨12 一、躯干骨12 二、颅17 第三节附肢骨28 一、上肢骨28 二、下肢骨32 第二章关节学37 第一节总论37 一、直接连结37 二、间接连结38 第二节中轴骨连结40 一、躯干骨的连结40 二、颅骨的连结46 第三节附肢骨连结47 一、上肢骨的连结47 二、下肢骨的连结51 第三章肌学59 第一节总论59 一、肌的构造和形态59 二、肌的起止、配布和作用60 三、肌的命名法60 四、肌的辅助装置60 第二节头肌62 一、面肌62 二、咀嚼肌64 第三节颈肌65 一、颈浅肌与颈外侧肌65 二、颈前肌66 三、颈深肌67 四、颈部筋膜67 第四节躯干肌68 一、背肌68 二、胸肌70 三、膈72 四、腹肌73 第五节上肢肌76 一、上肢带肌76 二、臂肌77

女性骨盆解剖构造

收到日期:90年6月7日 修改日期:90年6月27日 接受日期:91年3月7日 聯絡及抽印本索取地址:陳進典醫師 台中市建國北路1段110號 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婦產科 中華泌尿醫誌第十二卷第四期(90年12月) 151 女性骨盆解剖構造 陳進典 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 婦產科 骨盆(Pelvic)由Pubis, Ischium, Ilium, Sacrum 和Coccyx 所組成,其底部稱為骨盆底(Pelvic Floor)。腹骨盆腔內的尿道、陰道和直腸等器官,穿過骨盆底與外交通,骨盆底部需承受重力與腹壓,維持排泄與生產功能。 在骨盆腔內的Endopelvic Fasciae ,具有Felt-like meshwork 的結構,對骨盆內器官具有懸吊的功能。包括Cardinal ligaments 和Uterosacral ligaments 支持Uterus 和Upper vagina ,Urethropelvic ligament 和Periurethral fascia 支持Bladder 和Proximal urethra ,以及陰道後壁和直腸間的Rectovaginal septum 。 Pubococcygeus, Iliococcygeus 與Coccygeus muscle 形成骨盆底(Pelvic diaphragm);前兩者與Puborectails muscle 構成Levator ani muscle ,這些肌群是Kegel’s exercises 所強化的主要肌肉。Pubococcygeus 和Iliococcygeus muscle 由外側向內延伸形成Levator plate (Ano-coccygeal raphe),在人體站立腹內壓升高時提供子宮、陰道後與直腸的緩衝平台,防止脫垂與失禁。 骨盆的開口有Urogenital diaphragm (Perineal membrane)所覆蓋,以穩定生殖泌尿道的出口構造。其下方有Ischiocavernosus muscle, Bulbocavernosus muscle 和Superficial trans-verse perineal muscles 等External genital muscles ,其神經由Pudendal nerves 分枝所支配。而Superficial transverse perineal muscles 和External anal sphincter 收縮時,可提高和支撐Perineal body 。 但女性懷孕、生產與停經等階段,都有可能對骨盆腔底結構造成損傷,而使內部的器官發生脫垂和失禁等功能,其臨床上所表現出來的症狀,可以”Boat-in-dry dock”的model 來說明。(J Urol R.O.C., 12:151-158, 2001) 鍵語:骨盆底(pelvic floor),支持(support),骨盆器官脫垂(prolapse)。 前 言 女性骨盆(pelvis)是由周邊的bone 及其固有的tendons 及ligaments 所構成。而骨盆底(pelvic floor)的主要組成組織,由內而外有下列幾層[1]: 1.Peritoneum 2.Endopelvic fasciae 3.Urogenital diaphragm (perineal membrane)及Levator ani muscles 4.Bulbocavernosus, Ischiocavernosus, Superficial trans-verse perineal muscles, Perineal body, External anal sphincter 5.Skin 人體的腹骨盆腔(abdomino-pelvic cavity)如同一密閉的桶子。其上端由橫隔膜(respiratory diaphragm)所覆蓋;桶子的周圍則由脊柱(vertebral column)和肌肉(包括腹肌)所組成;而其底部的構造就是所謂的骨盆底(pelvic floor)。在生物演化過程中,人類的骨盆底是一個很特殊的解剖構造,這部分的構造並不是一個連續而密閉的底層,其中有尿道、陰道,直腸和肛門等器官,穿過此層組織通往外面;因此骨盆底除了需承受腹壓(intra-abdominal pressure)、骨盆器官的重量及重力(gravity)的壓迫之外,並支持骨盆腔器官, 以及維持正常的排泄(excretion)及生產(parturition)功 能。在女性的骨盆底,經過懷孕、生產、停經及老化

系统解剖学_肌学习题

系统解剖学练习题(五) (第三章肌学) 2009.11 一、填空题 1、关节运动中起主要作用肌称为 __________,防止原动肌产生不必要的动 作的肌称为_________,功能相同的肌则 称为_________,相互对抗的肌称为 _________。 2、肌的辅助装置有__________、__________ 和腱鞘,其中腱鞘分__________和 __________两部分,后者分为内、外两层,内层包在肌腱表面称_________,外层称 _________。 3、咀嚼肌包括 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和__________。 4、腕管由_________和_________围成, __________神经通过管内。 5、膈肌的起始部由__________、__________ 和__________三部分构成。膈有三个孔,即_________(有_________、_________ 通过)、___________(有__________、 ___________通过)、___________(有 __________通过)。 6、腹股沟韧带是由__________下缘卷曲增厚 而成,连于__________和__________之 间。 7、呼吸肌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等。 8、腹直肌鞘是包裹___________的腱膜鞘, 前层由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构成,后层由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构成。 9、臂的前群肌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 和__________,由__________神经支配。 10、胸锁乳突肌以两个头起自____________ 和_____________,止于_____________。 一侧肌收缩使头____________,面 ____________;两侧肌收缩使头 _____________。 11、腹股沟管中男性有__________通过;女 性有__________通过。12、使前臂旋前的肌有__________和 __________,使前臂旋后的肌有 __________和__________。 13、小腿三头肌由前层的___________及其深 面的___________组成,以___________ 止于___________,作用是___________ 和___________。 14、足的内翻运动肌是___________和 ___________,外翻运动肌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 15、___________肌瘫痪时出现“塌肩”, ___________肌瘫痪时出现“翼状肩”。 __________是全身最大的扁肌, ___________是全身最长的肌。 二、选择题(16~25题为单项选择题,26~ 30题为多项选择题) 16、关于骨骼肌, 正确的是 A、肌都有一个起点和一个止点 B、属于随意肌 C、主要由肌腹和深筋膜构成 D、辅助结构有腱膜 E、都起于骨骼 17、下列使下颌骨上提的肌是 A、舌骨上肌群 B、咬肌 C、翼外肌 D、颊肌 E、口轮匝肌 18、助呼气的肌是 A、胸小肌 B、肋间外肌 C、胸大肌 D、肋间内肌 E、前锯肌 19、能使肩关节作内收、旋内和后伸的一组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