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完整word版)《管理统计学》复习资料(计算部分).doc

(完整word版)《管理统计学》复习资料(计算部分).doc

(完整word版)《管理统计学》复习资料(计算部分).doc
(完整word版)《管理统计学》复习资料(计算部分).doc

《管理统计学》复习资料(计算部分)

一、 算术平均数和调和平均数的计算

加权算术平均数公式

x

xf xx

f

(常用)

f

f

( x 代表各组标志值,

f 代表各组单位数,

f 代表各组的比重)

f

加权调和平均数公式

x

m

m 代表各组标志总量)

( x 代表各组标志值, m

x

1. 某企业 2003 年某月份生产资料如下:

按工人劳动生产率分组(件 / 人)

生产班组

实际产量(件)

50-60 3 8250 60-70 5 6500 70-80 8 5250 80-90

2 2550 90- 100

2

4750

计算该企业的工人平均劳动生产率。

分析: 工人平均劳动生产率 x

总产量 m

(结合题目)

总工人人数

m

x

组中值 x

按工人劳动生产率分组 (件 / 人) x

生产班组

实际产量(件) m

工人数

m

x

55 50- 60 3 8250 65 60- 70 5 6500 75 70- 80 8 5250 85

80- 90 2 2550 95

90-100

2

4750

从公式可以看出,“生产班组”这列资料不参与计算,是多余条件,将其删去。其余两列资料,根据

问题“求平均××”可知“劳动生产率”为标志值 x ,而剩余一列资料“实际产量”在公式中做分子,因

此用调和平均数公式计算,并将该资料记作

m 。 每一组工人数 每一组实际产量

劳动生产率 ,即

m

x

同上例,资料是组距式分组,应以各组的组中值来代替各组的标志值。

m 8250 6500 5250 2550 4750 27300 (件 /人) 解: x

8250 6500 5250 2550 4750

68.25

m 400

x

55 65 75 85

95

2.若把上题改成:

按工人劳动生产率分组(件/ 人)生产班组生产工人数(人)

50-60 3 150

60-70 5 100

70-80 8 70

80-90 2 30

90 以上 2 50

计算该企业的工人平均劳动生产率。

总产量xf

(结合题目)

分析:工人平均劳动生产率x

总工人人数f

组中值 x 按工人劳动生产率分组(件 /人)生产班组生产工人数(人) f 产量 xf

55 50- 60 3 150

65 60- 70 5 100

75 70- 80 8 70

85 80- 90 2 30

95 90 以上 2 50

合计20 400

从公式可以看出,“生产班组”这列资料不参与计算,是多余条件,将其删去。其余两列资料,根据

问题“求平均××”可知“劳动生产率”为标志值x ,而剩余一列资料“生产工人数”在公式中做分母,

因此用算术平均数公式计算,并将该资料记作 f 。每一组实际产量劳动生产率组工人数,即 xf 。同上例,资料是组距式分组,应以各组的组中值来代替各组的标志值。

xf 55 150 65 100 75 70 85 30 95 50 解: x

400 =68.25(件 /人)

f

二、变异系数比较稳定性、均衡性、平均指标代表性(通常用标准差系数 V 来比较)

x

1、甲、乙两班同时参加《管理统计学》课程的测试,甲班平均成绩为81 分,标准差为 9.5

分;乙班成绩分组资料如下:

按成绩分组学生人数

60 以下 4

60-70 10

70-80 25

80-90 14

90- 100 2

试计算乙班的平均成绩,并比较甲、乙两个班哪个平均成绩更具代表性。

分析:用标准差系数 V 比较两个班平均成绩的代表性大小,哪个V 更小,哪个更具代表性。

组中值 x 按成绩分组学生人数 f xf

2 x x f

55 60 以下 4 220 1600

65 60-70 10 650 1000

75 70-80 25 1875 0

85 80-90 14 1190 1400

95 90-100 2 190 800

25 4125 4800

xf 4125

75 (分)

解: x乙

55

f

2

4800

x x f

(分)f

9.34

55

9.34

V V 乙

x

12.45%

75

9.5

x

11.73%

81

∴V甲V 乙甲班的平均成绩更具代表性

三、参数估计和假设检验

1、某种纤维原有的平均强度不超过6g,希望通过改进工艺来提高其平均强度。研

究人元测得了 100 个关于新纤维的强度数据,发现其均值为 6.35g 。假定纤维强度的标准差仍保持为 1.19 不变,在 5%的显著水平下对该问题进行假设检验。

(1)选择检验统计量并说明其抽样分布是什么样的?

(2)检验的拒绝规则是什么?

(3)计算检验统计量的值,你的结论是什么?

2、某地区对居民用于某类消费品的年支出数额进行了一次抽样调查。抽取了 400 户居民,调查得到的平均每户支出数额为 350 元,标准差为 47 元,支出额在 600 元以上的只有 40 户。试以 95%的置信度估计:( 1)平均每户支出额的区间;( 2)支出额在 600 元以上的户数所占比例的区间。

解:

(1) x 350, s 47, n 400, F ( z) 95%, 即 z 1.96

z

s

1.96

47 4.606

x

n

400

( 3 分)

x

350 4.606 345.394 ~ 354.606

x

( 2 分 )

p 40

10%, F (z) 95%, 即 z 1.96

( 2)400

p(1 p)

10% 90% p

z

1.96

2.94%

n

400

p

p 10% 2.94% 7.06% ~ 12.94 %

( 3 分)

( 2 分 )

3、有人宣称某市居民家庭电脑拥有率为 80%,现随机抽取 200 个家庭,其中 68 个家庭拥

z

z

0. 05

有电脑。试检验该人宣称的电脑拥有率是否可信

( α=10% )(已知临界值 2

=1.645)?

4、某高校有 3000 名走读生,该校拟估计这些学生每天来回的平均时间。已知总体的标准 差为 4.8 分钟。现要求进行置信度为 95%抽样极限误差为 1 分钟的区间估计,试问按照重

复抽样的方式,应抽取多大的样本?(

z 0.05/2 1.96)

解:

z

2 2

2

1.962 4.82

n

2

按重复抽样方式有:

=1=88.51

取整数,即抽取 89 位同学进行调查。

四、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

1、设销售收入X 为自变量,销售成本Y 为因变量。现已根据某百货公司12 个月的有关资料计算出以下数据(单位:万元):

( X t X )2 425053.73 ;X 647.88

(Y t Y)2 262855.25 ;Y 549.8

(Y t Y)( X t X ) 334229.09

利用以上数据,要求:

(1)拟合简单线性回归方程,并说明回归系数的意义。

(2)计算决定系数,并说明其意义。

(3)假定明年 1 月销售收入为 800 万元,利用拟合的回归方程预测相应的销售成本。

五、时间序列分析

利民制药厂1999— 2004 年的销售收入及资金占用资料见下表:

单位:万元

年份1999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指标

绝对额 (万元 ) 120

逐期增长量 (万元 ) —23 60

环比增长速度 (%) —25.9

定基发展速度 (%) —175 入

增长 1%的绝对值 (万元 ) — 2.6 年末资金占用余额 (万元 ) 68 65 80 92 108 128

要求:( 1)计算空格中的数据;

( 2)计算 2000— 2004 年销售收入平均增长量;

( 3)计算 2000— 2004 年销售收入平均增长率;

( 4)利用计算的平均增长率预测2005 年和 2006 年的销售收入;

[参考答案 ]

( 1)计算结果见下表。

年份

指标1999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销售收入绝对额 ( 万元 ) 120 143 180 210 260 320 逐期增长量 ( 万元 ) —23 37 30 50 60 环比增长速度 (%) —19.17 25.9 16.7 23.8 23.1 定基发展速度 (%) —119.2 150 175 217 267 增长 1%的绝对值 ( 万元 ) — 1.2 1.43 1.8 2.1 2.6

( 2)平均增长量

逐期增长量23 37 30 50 60 40(万元 ) 逐期增长量个数 5

( 3)平均增长率 5 320

21.67%

1

120

( 4) 2005 年销售收入的预测值 = 320 (1 21.67%) 389.34(万元 ) 2006 年销售收入的预测值 = 320 (1 21.67%) 2 473.71(万元 )

六、指数分析

1、给出某市场上四种蔬菜的销售资料如下表:

销售量 ( 公斤 ) 销售价格 ( 元 / 公斤 ) 品种

基期计算期基期计算期白菜550 560 1.60 1.80

黄瓜224 250 2.00 1.90

萝卜308 320 1.00 0.90

西红柿168 170 2.40 3.00

合计1250 1300 ────

⑴ 用拉氏公式编制四种蔬菜的销售量总指数和价格总指数;

⑵ 再用帕氏公式编制四种蔬菜的销售量总指数和价格总指数;

⑶ 比较两种公式编制出来的销售量总指数和价格总指数的差异。

⑷ 根据指数体系,从相对数和绝对数两方面进行综合分析。

2、某企业生产情况如下表

生产量价格

产品名称计量单位

报告期基期报告期基期甲台360 300 1500 1100

乙件200 200 1000 800

丙只160 140 250 250

要求:遵循综合指数编制的一般原则,计算

(1)选择相应的计算方法,计算三种产品的产量总指数和价格总指数。

(2)进行总产值变动的因素分析。

解:根据已知资料计算得:

单位:元

产品名称q0 p0 q1 p0 q1 p1 甲330000 396000 540000

乙160000 160000 200000

丙30800 40000 40000

合计520800 596000 780000

I q q1 p0 596000

1.1443 114.43% q0 p0 520800

(1)产量总指数(拉氏指数):

I p q1 p1 780000

1.3087 130.87% q1 p0 596000

价格总指数(帕氏指数):(2)产值变动因素分析:

I pq q1 p1 780000

1.4977 149.77% q0 p0 520800

产值总指数:

相对数分析:

q1 p1 q1 p0 q1 p1

q0 p0 q0 p0 q1 p0

149.77%=114.43%130.87 %

即,该企业总产值上涨 49.77%,是由于产量增长 14.43 % 和价格上涨 30.87%两个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绝对数分析:

q1 p1q0 p0( q1 p0q0 p0 ) (q1 p1

259200=75200+184000

即,该企业总产值增加 259200,是由于产量增长使产值增加增加 184000 的结果。q1 p0 )

75200 和价格上涨使产值

计算word表格中的数据

如何计算word表格中的数据 为了方便用户使用表格中的数据计算,Word对表格的单元格进行了编号,每个单元格都有一个惟一编号。编号的原则就是:表格最上方一行的行号为1,向下依次为2,3,4,…表格最左一列的列号为A,向右依次为B,C,D,…单元格的编号由列号与行号组成,列号在前,行号在后。 1.求数据的与 求一行或一列数据与的操作方法如下。 (1)将光标移动到存放结果的单元格。若要对一行求与,将光标移至该行右端的空单元格内;若要对一列求与,将光标移至该列底端的空单元格内。 (2)单击“表格与边框”工具栏中的“自动求与”按钮。 (3)如果该行或列中含有空单元格,则Word将不对这一整行或整列进行累加。如果要对整行或整列求与,则在每个空单元格中输入零。 2.数据的其她计算方法 除了求与外,还可以对选中的某些单元格进行平均值、减、乘、除等复杂的运算,操作步骤如下。 (1)将光标移动到要放置计算结果的单元格,一般为某行最右边的单元格或者某列最下边的单元格。 (2)单击“表格”→“公式”菜单命令,调出“公式”对话框。 (3)在“公式”文本框中键入计算公式,其中的符号“=”不可缺少。指定的单元格若就是独立的则用逗号分开其编号;若就是一个范围,则只需要键入其第一个与最后一个单元格的编码,两者之间用冒号分开。例如:=A VERAGE(LEFT)表示对光标所在单元格右边的所有数值求平均值;=SUM(B1:D4)表示对编号由B1到D4的所有单元格求与,也就就是求单元格B1、C1、D1、B2、C2、D2、B3、C3、D3、B4、C4与D4的数值总与。 (4)在“数字格式”下拉列表框中选择输出结果的格式。在“粘贴函数”下拉列表框中选择所需的公式,输入到“公式”文本框中。 (5)设置好公式后,单击“确定”按钮,插入计算结果。如果单元格中显示的就是大括号与代码,例如:{=A VERAGE(LEFT)},而不就是实际的计算结果,则表明Word正在显示域代码。要显示域代码的计算结果,按Shift+F9快捷键即可。

统计学原理计算题试题及答案(最新整理)

电大专科统计学原理计算题试题及答案 计算题 1某单位40名职工业务考核成绩分别为 68 89 8884 86 87 75 73 72 68 75 82 9758 81 54 79 76 95 76 71 60 9065 76 72 76 85 89 92 64 57 83 81 78 77 72 61 70 81 单位规定:60分以下为不及格,60 — 70分为及格,70 — 80分为中,80 — 90 分为良,90 — 100分为优。 要求: (1)将参加考试的职工按考核成绩分为不及格、及格、中、良、优五组并编制一张考核成绩次数分配表; (2)指出分组标志及类型及采用的分组方法; (3)分析本单位职工业务考核情况。 解:(1) (2)分组标志为”成绩",其类型为" 的开放组距式分组,组限表示方法是重叠组限; (3)本单位的职工考核成绩的分布呈两头小,中间大的”正态分布”的形态, 说明大多数职工对业务知识的掌握达到了该单位的要求。 2.2004年某月份甲、乙两农贸市场农产品价格和成交量、成交额资料如下 价格(元/斤) 甲市场成交额(万元) 乙市场成交量(万斤) 品种

试问哪一个市场农产品的平均价格较高?并说明原因 解:先分别计算两个市场的平均价格如下: 甲市场平均价格 X m 5.5 1.375 (元 /斤) m/x 4 乙市场平均价格 X xf 5.3 1.325 (元 / 斤) f 4 说明:两个市场销售单价是相同的,销售总量也是相同的,影响到两个市场 平均价格高低不同的原因就在于各种价格的农产品在两个市场的成交量不同 3. 某车间有甲、乙两个生产组,甲组平均每个工人的日产量为 36件, 标准差为9.6件;乙组工人日产量资料如下:

Word教程:教你用函数实现数据计算

Word教程:教你用函数实现数据计算 平时,当我们需要编排出漂亮的报告、论文、信函、小册子等文档的时候,首先会想到Word,而一旦涉及到数据计算、汇总统计等问题时,专业电子表格软件Excel则成了首选。其实,Word可不是那种四肢发达、头脑简单的排版“花瓶”,数据运算同样难不倒它。当你既想获得漂亮的版面设计,又需要实现一些数据运算的时候,不妨用“美貌与智慧并重”的Word 来试试。 友情提示 如果数据量非常大,并且运算复杂,则最好还是使用Excel,毕竟Word不是专业的数据管理软件,它的本职工作还是排版。 实例1:给Word表格添加计算功能 怎样排出漂亮的表格不是今天的重点,下面的主要目标是解决Word中的数据运算问题,我们以简单的学生成绩统计表的制作为例加以介绍,其实朋友们可以举一反三,将下面的方法应用到其他多个领域中,如收支预算、简单投资理财、购物统计、数据汇总等。 第一步:如图1所示,首先在Word中制作出学生成绩统计表,填写好固定的内容及成绩数据,那些需要计算才能得出数据的单元格暂且空着。 Word教程:教你用函数实现数据计算_中国教程网 图1 统计表 第二步:首先在张三同学的总分栏中点击一下鼠标,然后执行“表格→公式”菜单命令,打开如图2所示的公式对话框,里面已默认输入了公式“=SUM(LEFT)”。熟悉Excel的朋友差不多能明白,这个公式的意思是将该行表格左侧(LEFT)的所有数据相加的意思。直接单击“确定”返回,即可自动得到张三同学的成绩总分了。 Word教程:教你用函数实现数据计算_中国教程网 图2 公式编辑 第三步:同样,在李四同学的总分栏执行“表格→公式”菜单命令,这次的公式对话框中默认公式为“=SUM(ABOVE https://www.doczj.com/doc/09781075.html,)”,它的意思是计算当前单元格上方(ABOVE)的所有数据,显然,这里我们依然要计算的是左侧的数据,所以将ABOVE改成LEFT,确定后返回,即可得到李四同学的各科总分。以此类推,计算出其他同学的总分。 第四步:接下来计算各科平均分。将光标置于张三同学的均分单元格中,依然是执行“表格→公式”菜单命令。在公式对话框中,删掉默认输入的SUM公式(保留前面的“=”号),然后单击“粘贴函数”下拉按钮,选择“A VERAGE”,这就是计算平均数的函数了。在自动显示的A VERAGE函数后面的括号中手工输入“B2:D2”(此时完整的公式应为:“=A VERAGE(B2:D2)”),确定后即可得到张三的各科平均分了。 Word表格中的单元格命名规律 上面的公式“=A VERAGE(B2:D2)”,有的朋友可能不太明白其中的“B2:D2”参数是怎么得出来的,其实它的意思就是:从表格第2行第2列到第2行第4列之间的所有单元格。与Excel类似,Word表格中,列号以英文字母表示,行号以数字来表示,单元格的名称则由列、行序号组合而成,如图3所示。 Word教程:教你用函数实现数据计算_中国教程网 图3 单元格规则 [next] 小知识 在我们点击“粘贴函数”下拉按钮时,可以发现Word支持的数学函数有近20个之多,下面给出这些函数的简介列表,限于篇幅就不详细介绍了,有兴趣的朋友可以自己翻看Word 的帮助文件,研究一下各函数的使用方法。

统计学(计算题部分)

统计学原理期末复习(计算题) 1 ?某单位40名职工业务考核成绩分别为: 68 89 88 84 86 87 75 73 72 68 75 82 97 58 81 54 79 76 95 76 71 60 90 65 76 72 76 85 89 92 64 57 83 81 78 77 72 61 70 81 单位规定:60分以下为不及格,60—70分为及格,70—80分为中,80—90 分为良,90—100分为优。 要求: (1)将参加考试的职工按考核成绩分组并编制一张考核成绩次数分配表; (2)指出分组标志及类型及采用的分组方法; (3)根据整理表计算职工业务考核平均成绩; (4)分析本单位职工业务考核情况。 解:(1 ) (2)分组标志为"成绩",其类型为"数量标志”;分组方法为:变量分组中的开放组距式分组,组限表示方法是重叠组限; (3)平均成绩: - xf 3080 x 77 f 40(分) (4)本单位的职工考核成绩的分布呈两头小,中间大的”正态分布”的形态,平均成绩为 77分,说明大多数职工对业务知识的掌握达到了该单位的要求。 2 ?某车间有甲、乙两个生产组,甲组平均每个工人的日产量为36件, 标准差为件;乙组工人日产量资料如下: 要求:⑴计算乙组平均每个工人的日产量和标准差; ⑵比较甲、乙两生产小组哪个组的日产量更有代表性 解: (1 )

丄15 15 25 3835 34 45 1329.5。(件) X

上限=x 77 3.34 80.3(分) (2)利用标准差系数进行判断: V 甲 9.6 X 36 0.267 V 乙 8.986 0.305 X 29.5 因为 > 故甲组工人的平均日产量更有代表性。 3?采用简单随机重复抽样的方法,在 2000件产品中抽查200件,其中合格品190件. 要求:(1)计算合格品率及其抽样平均误差 (2) 以%的概率保证程度(t=2)对合格品率和合格品数量进行区间估计。 (3) 如果极限误差为%,则其概率保证程度是多少 解:(1)样本合格率 p = n1/ n = 190/200 = 95% 抽样平均误差: (2)抽样极限误差△ p= tp = 2X % = % 下限:X △ p=95%% = % 上限:x △ p=95%+% = % 贝总体合格品率区间:(% %) 总体合格品数量区间( %x 2000=1838件 %X 2000=1962件) (3)当极限误差为%时,则概率保证程度为 % (t=A/^ ) 4 ?某单位按简单随机重复抽样方式抽取 40名职工,对其业务情况进行考核, 考核成绩 平均分数77分,标准差为10。54分,以%的概率保证程度推断全体职工业务考试成绩的区 间范围。 解: 计算抽样平均误差: 计算抽样极限误差: 2 1.67 3.34 全体职工考试成绩区间范围是: 下限=X x 77 3.34 73.66(分) 8.986 (件) P ) ■- n 10.54 40 1.67 X )2 f p

教育统计学试题库

教育统计学 一、选择题 1、当一组数据用中位数来反映集中趋势时,这组数据最好用哪种统计量来表示离散程度?( B ) A. 全距( 差异量) B. 四分位距(差异量) C. 方差(差异量) D. 标准差(差异量) 2、总体不呈正态分布,从该总体中随机抽取容量为1000 的一切可能样本的平均数的分布接近于:( D ) A. 二项分布 B.F 分布 C. t 分布 D. 正态分布 3、检验某个频数分布是否服从正态分布时需采用:( C ) A. Z检验 B. t 检验 C. X 2检验 D. F 检验 4、对两组平均数进行差异的显著性检验时,在下面哪种情况下不需要进行方差齐性检验?( B ) A. 两个独立样本的容量相等且小于30; B. 两个独立样本的容量相等且大于30; C. 两个独立样本的容量不等,n1小于30, n2大于30; D. 两个独立样本的容量不等,n1大于30, n2小于30。 5、下列说法中哪一个是正确的?( C ) A. 若r1=0.40 , r2=0.20,那么r1 就是r2 的2 倍;

B. 如果r=0.80 ,那么就表明两个变量之间的关联程度达到80%; C. 相关系数不可能是2; D. 相关系数不可能是-1 。 6、当两列变量均为二分变量时,应计算哪一种相关?( B ) A. 积差相关(两个连续型变量) B. ?相关 C. 点二列相关(一个是连续型变量,另一个是真正的二分名义变量) D. 二列相关(两个连续型变量,其中之一被人为地划分成二分变量。) 7、对多组平均数的差异进行显著性检验时需计算:( A ) A.F值 B. t 值 C. x 2 值 D.Z 值 8、比较不同单位资料的差异程度,可以采用何种差异量?( A ) A. 差异系数 B. 方差 C. 全距 D. 标准差 二、名词解释 1. 分层抽样:按与研究内容有关的因素或指标先将总体划分成几个部分,然后从各部分(即各层)中进行单纯随机抽样或机械抽样,这种抽样方法称为分层抽样。 2. 描述统计:对已获得的数据进行整理、概括,显现其分布特征的统计方法称为描述统计。 3. 集中量:集中量是代表一组数据典型水平或集中趋势的量。它能反映频数分

word2003 表格计算公式中的函数公式的意义

word2003表格计算公式中的函数公式的意义 ABS用途:返回某一参数的绝对值。语法:ABS(number)参数:number是需要计算其绝对值的一个实数。实例:如果A1=-16,则公式"=ABS(A1)"返回16。2.ACOS用途:返回以弧度表示的参数的反余弦值,范围是0~π。语法:ACOS(number)参数:number是某一角度的余弦值,大小在-1~1之间。实例:如果A1=0.5,则公式"=ACOS(A1)"返回1.047197551(即π/3弧度,也就是600);而公式"=ACOS(-0.5)*180/PI()"返回120°。AND用途:所有参数的逻辑值为真时返回TRUE(真);只要有一个参数的逻辑值为假,则返回FALSE(假)。语法:AND(logical1,logical2,…)。参数:Logical1,logical2,…为待检验的1~30个逻辑表达式,它们的结论或为TRUE(真)或为FALSE(假)。参数必须是逻辑值或者包含逻辑值的数组或引用,如果数组或引用内含有文字或空白单元格,则忽略它的值。如果指定的单元格区域内包括非逻辑值,AND将返回错误值#V ALUE!。实例:如果A1=2、A=6,那么公式"=AND(A1A2)"返回FALSE。如果B4=104,那么公式"=IF(AND(1B4,B4p AVERAGE用途:计算所有参数的算术平均值。语法:A VERAGE(number1,number2,.)。参数:Number1、number2、.是要计算平均值的1~30个参数。实例:如果A1:A5区域命名为分数,其中的数值分别为100、70、92、47和82,则公式"=A VERAGE(分数)"返回78.2。COUNT用途:返回数字参数的个数。它可以统计数组或单元格区域中含有数字的单元格个数。语法:COUNT(value1,value2,.)。参数:Value1,

统计学计算题(有答案)

1、甲乙两班同时参加《统计学原理》课程的测试,甲班平均成绩为81分,标准差为9.5分,乙 班的成绩分组资料如下: 按成绩分组学生人数(人) 60以下 4 60~70 10 70~80 25 80~90 14 90~100 2 计算乙班学生的平均成绩,并比较甲乙两班,哪个班的平均成绩更有代表性? 2、某车间有甲乙两个生产组,甲组平均每个人的日产量为36件,标准差为9.6件,乙组工人产 量资料如下: 日产量(件)工人数(人) 15 15 25 38 35 34 45 13 要求:(1)计算乙组平均每个工人的日产量和标准差 (2)比较甲乙两生产小组的日产量更有代表性 3 月份 1 2 3 4 5 6 8 11 12

库存额60 55 48 43 40 50 45 60 68 又知1月1日商品库存额为63万元,试计算上半年,下半年和全年的平均商品库存额。 4 品名单位销售额2002比2001销售量增长(%) 2001 2002 电视台5000 8880 23 自行车辆4500 4200 -7 合计9500 13080 (2)计算由于销售量变动消费者增加或减少的支出金额 5、某商店两种商品的销售额和销售价格的变化情况如下:(万元) 商品单位销售额1996比1995年销售价格提高(%) 1995 1996 甲米120 130 10 乙件40 36 12 要求:(1)计算两件商品销售价格总指标和由于价格变动对销售额的影响绝对值(2)计算销售量总指数,计算由于销售变动消费者增加或减少的支出金额

6、某企业上半年产品量和单位成本资料如下: 要求:(1)计算相关系数, 说明两个变量相关的密切程度 (2)配合回归方程,指出产量每增加1000件时,单位成本平均变动多少? 月份 产量(千克) 单位成本(元) 1 2 73 2 3 72 3 4 71 4 3 73 5 4 69 6 5 68

计算word表格中的数据

计算w o r d表格中的数据 The Standardization Office was revised on the afternoon of December 13, 2020

如何计算word表格中的数据 为了方便用户使用表格中的数据计算,Word对表格的单元格进行了编号,每个单元格都有一个惟一编号。编号的原则是:表格最上方一行的行号为1,向下依次为2,3,4,…表格最左一列的列号为A,向右依次为B,C,D,…单元格的编号由列号和行号组成,列号在前,行号在后。 1.求数据的和 求一行或一列数据和的操作方法如下。 (1)将光标移动到存放结果的单元格。若要对一行求和,将光标移至该行右端的空单元格内;若要对一列求和,将光标移至该列底端的空单元格内。(2)单击“表格和边框”工具栏中的“自动求和”按钮。 (3)如果该行或列中含有空单元格,则Word将不对这一整行或整列进行累加。如果要对整行或整列求和,则在每个空单元格中输入零。 2.数据的其他计算方法 除了求和外,还可以对选中的某些单元格进行平均值、减、乘、除等复杂的运算,操作步骤如下。 (1)将光标移动到要放置计算结果的单元格,一般为某行最右边的单元格或者某列最下边的单元格。

(2)单击“表格”→“公式”菜单命令,调出“公式”对话框。 (3)在“公式”文本框中键入计算公式,其中的符号“=”不可缺少。指定的单元格若是独立的则用逗号分开其编号;若是一个范围,则只需要键入其第一个和最后一个单元格的编码,两者之间用冒号分开。例如:=AVERAGE(LEFT)表示对光标所在单元格右边的所有数值求平均值;=SUM(B1:D4)表示对编号由B1到D4的所有单元格求和,也就是求单元格B1、C1、D1、B2、C2、D2、B3、C3、D3、B4、C4和D4的数值总和。 (4)在“数字格式”下拉列表框中选择输出结果的格式。在“粘贴函数”下拉列表框中选择所需的公式,输入到“公式”文本框中。 (5)设置好公式后,单击“确定”按钮,插入计算结果。如果单元格中显示的是大括号和代码,例如:{=AVERAGE(LEFT)},而不是实际的计算结果,则表明Word正在显示域代码。要显示域代码的计算结果,按Shift+F9快捷键即可。 (6)为求平均值的公式,单击“确定”按钮 3.“公式”对话框 用户通过使用“公式”对话框,可以对表格中的数值进行各种计算。计算公式既可以从“粘贴函数”下拉列表框中选择,也可以直接在“公式”文本框中键入。计算公式主要是由函数和操作符组成的。

统计学试题及答案

统计学试题及答案文件排版存档编号:[UYTR-OUPT28-KBNTL98-UYNN208]

统计学试题及答案 一.单选题(每题2分,共20分) 1.在对工业企业的生产设备进行普查时,调查对象是 A 所有工业企业 B 每一个工业企业 C 工业企业的所有生产设备 D 工业企业的每台生产设备 2.一组数据的均值为20, 离散系数为, 则该组数据的标准差为 A 50 B 8 C D 4 3.某连续变量数列,其末组为“500以上”。又知其邻组的组中值为480,则末组的组中值为 A 520 B 510 C 530 D 540 4.已知一个数列的各环比增长速度依次为5%、7%、9%,则最后一期的定基增长速度为 A.5%×7%×9% B. 105%×107%×109% C.(105%×107%×109%)-1 D. 5.某地区今年同去年相比,用同样多的人民币可多购买5%的商品,则物价增(减)变化的百分比为 A. –5% B. –% C. –% D. % 6.对不同年份的产品成本配合的直线方程为 , 回归系数b= -表示 A. 时间每增加一个单位,产品成本平均增加个单位 B. 时间每增加一个单位,产品成本平均下降个单位 C. 产品成本每变动一个单位,平均需要年时间

7.某乡播种早稻5000亩,其中20%使用改良品种,亩产为600 公斤,其余亩产为500 公斤,则该乡全部早稻亩产为 A. 520公斤 B. 530公斤 C. 540公斤 D. 550公斤 8.甲乙两个车间工人日加工零件数的均值和标准差如下: 甲车间: =70件, =件乙车间: =90件, =件 哪个车间日加工零件的离散程度较大: A甲车间 B. 乙车间 C.两个车间相同 D. 无法作比较 9. 根据各年的环比增长速度计算年平均增长速度的方法是 A 用各年的环比增长速度连乘然后开方 B 用各年的环比增长速度连加然后除以年数 C 先计算年平均发展速度然后减“1” D 以上三种方法都是错误的 10. 如果相关系数r=0,则表明两个变量之间 A. 相关程度很低 B.不存在任何相关关系 C. 不存在线性相关关系 D.存在非线性相关关系 二. 多选题 (每题2分,共14分) 1. 下列数据中属于时点数的有 A. 流动资金平均余额20万元 B. 储蓄存款余额500万元 C. 商品销售额80万元 D. 固定资产300万元 E. 企业职工人数2000人 2. 在数据的集中趋势的测量值中,不受极端数值影响的测度值是

统计学计算题和标准答案

企业型号价格(元/台)甲专卖店销售额(万元)乙专卖店销售量(台) A 2500 50.0 340 B 3400 115.6 260 C 4100 106.6 200 合计—272.2 — 要求:分别计算两个专卖店空调的平均销售价格,并分析平均价格差异的原因。 答案: 2某企业甲、乙两个生产车间,甲车间平均每个工人日加工零件数为65件,标准差为11件;乙车间工人日加工零件数资料如下表。试计算乙车间工人加工零件的平均数和标准差,并比较甲、乙两个生产车间哪个车间的平均日加工零件数更有代表性? 日加工零件数(件)60以下60—70 70—80 80—90 90—100 工人数(人) 5 9 12 14 10 答案: 三、某地区2009—2014年GDP资料如下表,要求: 1、计算2009—2014年GDP的年平均增长量; 2、计算2009—2014年GDP的年平均发展水平; 3、计算2009—2014年GDP的年平均发展速度和平均增长速度。

答案: x-== 年平均增长速度:100%100%22.9% 试用最小平方法配合销售额的直线趋势方程,并预测2016年的销售额将达到什么水平? 答案:2010年—2014年的数据有5项,是奇数,所以取中间为0,以1递增。设定x为-2、-1、0、1、2、 年份/销售额(y)x xy x2 2010 320 -2 -640 4 2011 332 -1 -332 1 2012 340 0 0 0 2013 356 1 356 1 2014 380 2 760 4 合计1728 0 144 10 b=∑xy/∑x2=144/10=14.4 a=∑y/n=1728/5=345.6 y=345.6+14.4x 预测2016年,按照设定的方法,到2016年应该是5 y=345.6+14.4*5=417.6元 五、某企业生产三种产品,2013年三种产品的总生产成本分别为20万元,45万元,35万元,2014年同2013年相比,三种产品的总生产成本分别增长8%,10%,6%,产量分别增长12%,6%,4%。试计算: 1、三种产品的总生产成本增长的百分比及增加的绝对额; 2、三种产品的总产量增长的百分比,及由于产量增长而增加的总生产成本; 3、利用指数体系推算单位产品成本增长的百分比。 试计算: 1、三种商品的销售额总指数; 2、三种商品的价格总指数和销售量总指数;

统计学计算题整理

: 典型计算题一 1、某地区销售某种商品的价格和销售量资料如下: 根据资料计算三种规格商品的平均销售价格。 解: 36== ∑∑ f f x x (元) 点评: 第一,此题给出销售单价和销售量资料,即给出了计算平均指标的分母资料,所以需采用算术平均数计算平均价格。第二,所给资料是组距数列,因此需计算出组中值。采用加权算术平均数计算平均价格。第三,此题所给的是比重权数,因此需采用以比重形式

表示的加权算术平均数公式计算。 2、某企业1992年产值计划是1991年的105%,1992年实际产值是1991的的116%,问1992年产值计划完成程度是多少? 解: %110% 105% 116=== 计划相对数实际相对数计划完成程度。即1992年计划完成程度为 110%,超额完成计划10%。 点评:此题中的计划任务和实际完成都是“含基数”百分数,所以可以直接代入基本公式计算。 3、某企业1992年单位成本计划是1991年的95%,实际单位成本是1991年的90%,问1992年单位成本计划完成程度是多少? 解: 计划完成程度 %74.94% 95% 90==计划相对数实际相对数。即92年单位成本计划完成程度是 94.74%,超额完成计划5.26%。 点评:本题是“含基数”的相对数,直接套用公式计算计划完成程度。 4、某企业1992年产值计划比91年增长5%,实际增长16%,问1992年产值计划完成程度是多少? 解: 计划完成程度%110% 51% 161=++= 点评:这是“不含基数”的相对数计算计划完成程度,应先将“不含基数”的相对数还原成“含基数”的相对数,才能进行计算。 5、某企业1992年单位成本计划比1991年降低5%,实际降低10%,问1992年单位成

统计学计算例题及答案

计算题例题及答案: 1、某校社会学专业同学统计课成绩如下表所示。 社会学专业同学统计课成绩表 学号成绩学号成绩学号成绩101023 76 101037 75 101052 70 101024 91 101038 70 101053 88 101025 87 101039 76 101054 93 101026 78 101040 90 101055 62 101027 85 101041 76 101056 95 101028 96 101042 86 101057 95 101029 87 101043 97 101058 66 101030 86 101044 93 101059 82 101031 90 101045 92 101060 79 101032 91 101046 82 101061 76 101033 80 101047 80 101062 76 101034 81 101048 90 101063 68 101035 80 101049 88 101064 94 101036 83 101050 77 101065 83 要求: (1)对考试成绩按由低到高进行排序,求出众数、中位数和平均数。

(2)对考试成绩进行适当分组,编制频数分布表,并计算累计频数和累计频率。答案: (1)考试成绩由低到高排序: 62,66,68,70,70,75,76,76,76,76,76,77,78,79, 80,80,80,81,82,82,83,83,85,86,86,87,87,88, 88,90,90,90,91,91,92,93,93,94,95,95,96,97, 众数:76 中位数:83 平均数: =(62+66+……+96+97)÷42 =3490÷42 =83.095 (2) 按成绩 分组频数频率(%) 向上累积向下累积 频数频率(%) 频数频率(%) 60-69 3 7.143 3 7.143 42 100.000 70-79 11 26.190 14 33.333 39 92.857 80-89 15 35.714 29 69.048 28 66.667

统计学计算题

第二章 六、计算题. 1.下面是某公司工人月收入水平分组情况和各组工人数情况: 月收入(元)工人数(人) 400-500 20 500-600 30 600-700 50 700-800 10 800-900 10 指出这是什么组距数列,并计算各组的组中值和频率分布状况。 2.抽样调查某省20户城镇居民平均每人全年可支配收入(单位:百元)如下: 88 77 66 85 74 92 67 84 77 94 58 60 74 64 75 66 78 55 70 66 ⑴根据上述资料进行分组整理并编制频数分布数列 ⑵编制向上和向下累计频数、频率数列 答:⑴⑵

第三章 六、计算题. 要求:⑴填满表内空格. ⑵对比全厂两年总产值计划完成程度的好坏。 ⑵该企业2005年的计划完成程度相对数为110.90%,而2006年只有102.22%,所以2005年完成任务程度比2006好。 ⒉某工厂2006年计划工业总产值为1080万吨,实际完成计划的110%,2006年计划总产值比2005年增长8%,试计算2006年实际总产值为2005年的百分比? 解:118.8% 3.某种工业产品单位成本,本期计划比上期下降5%,实际下降了9%,问该种产品成本

计划执行结果? 解:95.79% 4.我国“十五”计划中规定,到“十五”计划的最后一年,钢产量规定为7200万吨, 根据上表资料计算: ⑴钢产量“十五”计划完成程度; ⑵钢产量“十五”计划提前完成的时间是多少? 解:⑴102.08%;⑵提前三个月 5.某城市2005年末和2006年末人口数和商业网点的有关资料如下: 计算:⑴平均每个商业网点服务人数; ⑵平均每个商业职工服务人数; ⑶指出是什么相对指标。 ⑶上述两个指标是强度相对指标。 6.某市电子工业公司所属三个企业的有关资料如下:

统计学原理计算题及参考答案

"

}

| 1、某生产车间30名工人日加工零件数(件)如下: 30 26 42 41 36 44 40 37 37 25 45 29 43 31 36 36 49 34 47 33 43 38 42 32 34 38 46 43 39 35 要求:(1)根据以上资料分成如下几组:25—30,30—35,35—40,40—45,45—50,计算各组的频数和频率,编制次数分布表; (2) 根据整理表计算工人平均日产零件数。(20分) 解:(1)根据以上资料编制次数分布表如下:

则工人平均劳动生产率为: 17.3830 1145 == = ∑∑f xf x # 要求:(1)建立以产量为自变量的直线回归方程,指出产量每增加1000件时单位成本的平均变动是多少 、 (2)当产量为10000件时,预测单位成本为多少元(15分) x bx a y n x b n y a x x n y x xy n b c 5.28080 10703 125.232105.2615 1441502520250512503210128353)(2 2 2-=+==+=?+=-=-=-=--=-??-?= --= ∑∑∑∑∑∑∑因为,5.2-=b ,所以产量每增加1000件时, 即x 增加1单位时,单位成本的平均变动是:平均减少元 (2)当产量为10000件时,即10=x 时,单位成本为 — 55105.280=?-=c y 元

>课程的测试,甲班平均成绩为81分,标准差为分;乙班的成绩分组资料如下: 计算乙班学生的平均成绩,并比较甲.乙两班哪个班的平均成绩更有代表性 解:乙班学生的平均成绩∑∑=f xf x ,所需的计算数据见下表:

Word表格中的数据处理技巧

Word表格中的数据处理技巧 大家都知道,Excel的数据处理功能那是非常的强大,什么排序、筛选、分类统计都不在话下,函数公式、透视表等功能更是让人神往!可是,写报告时,我将数据表格已经录入到Word中了,再将表格弄到Excel中处理有点太麻烦,在Word 中可以对表格数据进行简单的处理么? 01 Word表格数据排序 如下图,在文档中列出了一个商品销售统计表格,发现销售额未排序,现在想对表格以销售额从大到小降序排列商品,在Word中应该怎么做? 操作步骤: 选中整个表格,单击【表格工具】-【布局】-【排序】命令: 在弹出的【排序】对话框中,将“销售额”设置为主要关键字,排序类型为“数字”,排序方式为降序:

在Word中,可以按笔划、数字、日期和拼音等四种不同类型进行排序;最多可以设置3个关键字。本例最后排序效果如下图: 02 Word表格中的“公式” 还是刚才的商品销售表,现在想增加一个“利润”列,假设利润率按5%来计算,那每种商品的利润就是:销售额*5%,既然数据已经在Word中了,像这样的简单计算就没有必要再麻烦Excel或计算器啦!

首先,我们需要先来了解一下Word表格的命名规则,其实,在Word中,表格中的每一个单元格,同样可以像在Excel中那样用列标加行号的方式来表示,比如第一列第1行的“序号”这个单元格,可以理解为A1单元格: 需要注意的是,如果表格中存在合并单元格,那这个合并单元格会以合并前的单元格区域的左上角单元格的位置来表示。 好,有这个知识做铺垫,现在就可以直接在Word表格中来输入【公式】啦!将光标定位到芹菜行的利润单元格,单击【表格工具】-【布局】选项卡中的【公式】命令,弹出公式对话框: 在【公式】文本框中输入“D2*0.05”,单击确定,该商品的利润值即被自动计算出来。由于Word表格中单元格的表示方式始终为绝对引用,因此需要对其他单元格逐个输入或批量粘贴后再逐个修改。 将第1行的利润值选中复制,并粘贴到下面的空单元格中:

统计学练习题及答案

第一章导论练习题 1.单选题 (1)统计研究对象的特点包括(C)。 A、总体性 B、具体性 C 、总体性和具体性D、同一性 (2)下列指标中不属于质量指标的是( D )。 A、平均价格 B 、单位成本 C 、资产负债率 D 、利润总额 (3)下列指标中不属于数量指标的是(C)。 C 、资产报酬率D、A、资产总额 B 、总人口 人口增加数 (4)描述统计和推断统计的之间的关系是( A )。 A、前者是后者的基础 B、后者是前者的基础 C 、两者没有关系 两这互为基础(5)一个统计总体(D ) A、只能有一个标志 B 、只能有一个指标 C 、可以有多个标志 D 、可以有多个指标 (6)若要了解某市工业生产设备情况,则总体单位是该市(D) A每一个工业企业 B 每一台设备 C 每一台生产设备 D 每一台工业生产设备 (7)某班学生数学考试成绩分别为65 分71 分、80 分和87 分,这四个数字是(D) A指标 B 标志C变量 D 标志值 (8)下列属于品质标志的是(B) A 工人年龄 B 工人性别C工人体重 D 工人工资 9)现要了解某机床厂的生产经营情况,该厂的产量和利润是( D )A 连续变量B 离散变量C 前者是连续变量,后者是离散变量者是连续 变量(10)劳动生产率是(B ) A 动态指标 B 质量指标 C 流量指标 D 强度指标 (11)统计规律性主要是通过运用下述方法整理、分析后得出的结论( B )D、 D 前者是离散变量,后

欢迎下载 2 A 统计分组法 B 大量观察法 C 综合指标法 D 统计推断法 (12) (C ) 是统计的基础功能 A 管理功能 B 咨询功能 C 信息功能 D 监督功能 (13) ( A )是统计的根本准则,是统计的生命线 A 真实性 B 及时性 C 总体性 D 连续性 (14)统计研究的数量是( B ) A 抽象的量 B 具体的量 C 连续不断的量 D 可直接相加的量 C ) (15 )数量指标 般表现为( A 平均数 B 相对数 C 绝对数 D 众数 (16 )指标是说明总体特征的,标志是说明总体单位特征的,所以( A ) A 指标和标志之间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换 B 指标和标志都是可以用数值表示的 C 指标和标志之间是不存在关系的 D 指标和标志之间的关系是固定不变 的 2. 多选题 (1) 统计学发展过程中经历的主要学派有( ABCD )。 (2) 下列标志中属于品质标志的有 ( AC )。 (3) 下列指标中属于质量指标的有( ABD )。 (4) "统计”一词含义有( BCD )。 A 统计研究 B 统计工作 C 统计资料 3?判断题 1、 现代统计学的核心是描述统计学。 ( F ) 2、 描述统计学是推断统计学的基础。 ( T ) 3、 统计指标可以分成数量指标和质量指标。 ( T ) 4、 所有标志都可以用数量表现。 ( F ) A 政治算术学派 B 国势学派 C 数理统计学派 D 社会统计学派 A 企业的经济类型 B 劳动生产率 C 企业所属的行业 D 企业的负债总额 A 平均亩产 数 B 人均钢产量 C 国民生产总值 D 存货周转次 D 统计学

word表格中数字相加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word表格中数字相加 篇一:怎样给word表格中的数字求和 怎样给word表格中的数字求和 03版woRd:单击表格内要求和的地方,点菜单里的"表格"-"公式",之后直接输入公式就行。07版woRd:单击表格内要求和的地方,在布局工具组里点"公式"在对话框里输入公式。word里的公式格式要求和excel差不多,只不过要计算的数据位置或区域要写清楚。比如"=a1+c1“即跳列求和、 "=sum(a1:d1)”即横向区域求和、"=sum(above)"即求上方数据合计、"=sum(left)"即左侧数据求和、、 "=sum(right)"即右侧数据求和等等 在你的求和的呢个单元格里面输入=sum(a1:e1)sum是求和公式,括号里面是输入开头的一个单元格和最后一个单元格的行编号,就可以了 1、把光标放在要求求和的单元格中 2、鼠标点击表格 3、公式()…

在“=sum() 括号中输入字母: 输aboVe是对上面的数字求和; 输入below是对下面的数字求和; 输入 leFt 是对左边的数字求和; 输入Right是对右边的数字求和 → 点击确定就ok了。 上:=sum(blow) 从上往下是above:=sum(above) 左:=sum(right) 从左往右是:=sum(left) 你也可以这样做: 点“表格”→“公式”,输入“=sum(above)”即为对该位置上方的数据求和,输入“=sum(left)”即为对该位置左边的数据求和,同理,输入“=sum(right)”即为对该位置右边的数据求和。 在你的求和的呢个单元格里面输入=sum(a1:e1)sum是求和公式,括号里面是输入开头的一个单元格和最后一个单元格的行编号,就可以了

统计学计算题答案..

第 1 页/共 12 页 1、下表是某保险公司160名推销员月销售额的分组数据。书p26 按销售额分组(千元) 人数(人) 向上累计频数 向下累计频数 12以下 6 6 160 12—14 13 19 154 14—16 29 48 141 16—18 36 84 112 18—20 25 109 76 20—22 17 126 51 22—24 14 140 34 24—26 9 149 20 26—28 7 156 11 28以上 4 160 4 合计 160 —— —— (1) 计算并填写表格中各行对应的向上累计频数; (2) 计算并填写表格中各行对应的向下累计频数; (3)确定该公司月销售额的中位数。 按上限公式计算:Me=U- =18-0.22=17,78 2、某厂工人按年龄分组资料如下:p41 工人按年龄分组(岁) 工人数(人) 20以下 160 20—25 150 25—30 105 30—35 45 35—40 40 40—45 30 45以上 20 合 计 550 要求:采用简捷法计算标准差。《简捷法》 3、试根据表中的资料计算某旅游胜地2004年平均旅游人数。P50 表:某旅游胜地旅游人数 时间 2004年1月1日 4月1日 7月1日 10月1日 2005年1月1 日 旅游人数(人) 5200 5000 5200 5400 5600 4、某大学2004年在册学生人数资料如表3-6所示,试计算该大学2004年平均在册学生人数. 时间 1月1日 3月1日 7月1日 9月1日 12月31日 在册学生人数(人) 3408 3528 3250 3590 3575

WORD中表格统计计算方法

WORD中表格统计计算方法 1、需要计算的变量(数字)都需要建立唯一识别的标签,建立标签示例如下: 选择需要建立变量的值,如果图中12341,必须是选中状态; 然后选择主菜单中的“插入”——>“书签”,弹出如下图所示: 指定你要设定的标签(变量)名称,如:intNum_1。然后点添加。 这样就把“软件需求”.“3级缺陷”这一单元格的值赋给标签(变量)intNum_1这个名称。 通过以上方式我们建立相应的“4级缺陷”,“5级缺陷”的标签,如下图所示: 2、在合计一栏中设定3,4,5级缺陷的算术加和公式;

在合计单元格中按:ctrl+F9,会出现“{ }”这样的字样,因为我们要合计三个值,所以通过四次Ctrl+F9,最终会出来这样的结果:“{ { }{ }{ } }”手工改一下变成:“{ ={ intNum_1 }+{ intNum_1 }+{ intNum_1 } }”,如图所示: OK,简单的合计公式搞定,把光标放在这个单元格中按一个F9,结果就出来了,如下图: 当然如果改了前面被合计的几个值后,“合计”不会自动像EXCEL中一样自动更新,必须在“合计”单元格中再次按F9才会更新(这点比较遗憾,不够人性化)。 3、如何修改合计公式呢? 在“合计”单元格中按鼠标右键: 点击“切换域代码”,注意切换域代码只能是一层层切换,不是一下就全部切换成公式代码(这点又有点过分噢,公式复杂的话,切换起来就……天哪,有点不敢想象了),等切换成公式后,继续对公式进行相应的编辑,修订。 4、当然以上只是拿加法做个例子,你也可以根据简单例子,举一反三,制定更多,更复杂的统计公式。

统计学试题库及试题库答案解析

统计学题库及题库答案 题库1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 1、调查时间就是指( ) A 、调查资料所属的时间 B 、进行调查的时间 C 、调查工作的期限 D 、调查资料报送的时间 2、对某城市工业企业未安装设备进行普查,总体单位就是( )。 A 、工业企业全部未安装设备 B 、企业每一台未安装设备 C 、每个工业企业的未安装设备 D 、每一个工业企业 3、对比分析不同性质的变量数列之间的变异程度时,应使用( )。 A 、全距 B 、平均差 C 、标准差 D 、变异系数 4、在简单随机重复抽样条件下,若要求允许误差为原来的2/3,则样本容量( ) A 、扩大为原来的3倍 B 、扩大为原来的2/3倍 C 、扩大为原来的4/9倍 D 、扩大为原来的2、25倍 5、某地区组织职工家庭生活抽样调查,已知职工家庭平均每月每人生活费收入的标准差为12元,要求抽样调查的可靠程度为0、9545,极限误差为1元,在简单重复抽样条件下,应抽选 ( )。 A 、576户 B 、144户 C 、100户 D 、288户 6、当一组数据属于左偏分布时,则( ) A 、平均数、中位数与众数就是合而为一的 B 、众数在左边、平均数在右边 C 、众数的数值较小,平均数的数值较大 D 、众数在右边、平均数在左边 7、某连续变量数列,其末组组限为500以上,又知其邻组组中值为480,则末组的组中值为 ( )。 A 、520 B 、 510 C 、 500 D 、490 8、用组中值代表组内变量值的一般水平有一定的假定性,即( ) A 、各组的次数必须相等 B 、变量值在本组内的分布就是均匀的 C 、组中值能取整数 D 、各组必须就是封闭组 9、n X X X ,,,21 就是来自总体 ),(2 N 的样本,样本均值X 服从( )分布 A 、),(2 N B 、、)1,0(N C 、、),(2 n n N D 、) ,(2n N 10、测定变量之间相关密切程度的指标就是( ) A 、估计标准误 B 、两个变量的协方差 C 、相关系数 D 、两个变量的标准差 二、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